📖 ZKIZ Archives


潘石屹称不救开发商房价还会涨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80924/06425336795.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8

斷層不消失 經濟還會大地震

2011-9-29  TCW




全球經濟有一些深層斷層,這些斷 層線因為經濟融合而產生。對個別行為人或機構最好的事情,不見得對整個系統最好。不幸的是,我們不知道這些斷層線位在何處,直到危機爆發顯露出來。

其 中一組斷層線來自國內政治壓力,尤其在美國。幾乎每一場金融危機都有政治上的根源,而這無疑每個個案都不同,但無論如何,都屬政治根源,因為需要強大的政 治力量才能克服大部分工業國家已經建立、用於抑制金融過熱的制約與平衡措施;第二組斷層線源自各國之間的貿易失衡,而這和各國過去的成長形態有關;最後一 組斷層線出現在為了挹注貿易失衡,不同類型的金融體系接觸的時候,明確的說,當美國和英國等國家以透明、契約為基礎的保持距離金融體系,對其他許多國家比 較不透明的金融體系提供資金,或接受後者的資金時發生。由於不同的金融體系是以不同的原則運作,而且還包含不同的政府干預形式,每當它們密切接觸,總會扭 曲彼此的運作。所有這些斷層線都會影響金融業的行為,也是我們理解最近這次危機的核心。

貧富不均爆發超額信貸

第一種斷層線最 重要例子,是美國的所得日益不均,因此產生政治壓力推動放寬信用。所得居於最頂層的人,收入難免引人注目。所得最高的一%家庭在一九七六年只占美國總所得 的八‧九%,但到了二○○七年這個數字升高為二三‧五%。換句話說,一九七六到二○○七年間,實質所得每增加一美元,就有五十八美分流進所得最高的一%家 庭。

自一九八○年代以來,美國薪資分配中,第九十百分位數勞工(例如企業經理人)的薪資成長速度遠比第五十百分位數勞工(勞工的中位數;一 般來說,指工廠勞工和事務助理)的薪資要快。

中產階級每天都可以感受到薪資原地踏步的痛,以及工作越來越沒保障的不安全感。我們長久以來就 知道真正重要的不是所得,而是消費。打開天窗說亮話,如果能夠設法讓中產階級家庭的消費趕上別人,也就是說,每隔幾年就買得起新車,以及偶爾來趟異國假 期,或許他們就不會那麼在意每個月的薪資數字文風不動。

這麼一來,所得不均引起的政治反應就是增加對家庭的放款,尤其是低收入戶。消費和就 業增加的效益立竿見影,至於不可避免需要支付的帳單,可以留到以後再說。說來也許諷刺,有史以來,政府如果無法直接化解中產階級更深層的焦慮,總是以放寬 信用為權宜之計。但當財大氣粗的政府極力推動的寬鬆信用,遇上複雜、競爭激烈、不講仁義道德的金融業展現利潤動機,一條深層的斷層線就此產生。

貿 易失衡導致過度依賴

靠舉債促進消費通常有極限,尤其是像美國這樣的大國。消費性產品和服務的強勁需求通常會推高物價和通貨膨脹。中央銀行憂 心之餘,接著會提高利率,以抑制家庭借錢的能力和消費的欲望。但是從一九九○年代末到二○○○年代,美國家庭需求的增加,一大部分是從海外加以滿足,例如 德國、日本,以及日益增加的中國。這些國家一向依賴出口來帶動經濟成長,而且擁有許多備用產能來生產更多產品。這些國家供給產品的能力,反映它們經濟成長 路徑的嚴重缺陷,也就是過度依賴外國消費者。這種依賴是第二條斷層線的來源。

全球經濟相當脆弱,因為傳統的出口國國內需求低,逼得其他國家 必須增加支出。由於出口國有過剩的產品提供給其他國家,忽視家庭債務日益沉重、甚至積極鼓勵家庭負債的西班牙、英國和美國等國,以及缺乏政治意願來控制政 府的民粹主義和工會需求的希臘等國往往大受青睞。最後這些家庭或政府債務偏高的國家再也無法擴增需求,只好痛苦進行全面調整。但只要德國和日本等大國在結 構上傾向於(事實上是需要)出口,它們供給的產品就會湧向世界各地,找尋政策最脆弱或最不自律的國家,引誘它們支出,直到它們負擔不起,於是危機爆發。

經 過一段時間,這些國家產生效率很高的出口導向部門——佳能(Canon)、豐田(Toyota)、三星(Samsung)和台塑(Formosa Plastics)等公司成了世界領導廠商。由於需要在外國市場保有競爭力,出口商莫不提高警覺,全力以赴。但是,雖然全球性競爭限制政府干預出口部門所 造成的有害影響,國內導向的生產部門卻沒有遭到這樣的抑制。銀行、零售商、餐廳和營建公司透過它們對政府政策的影響,成功限制各自行業在國內的競爭。結果 這些行業非常缺乏效率。舉例來說,我們找不到一家日本大銀行的全球性發展能夠匹敵滙豐(HSBC),找不到一家日本零售商 的規模或成本競爭力能追上沃爾瑪(Wal-Mart),找不到一家日本連鎖餐廳的分店數能與麥當勞(McDonald's)互別苗頭。

因 此,即使這些經濟體成長飛速,躋身富國之林,但是當初期的低工資優勢消失,以及出口變得較為困難之後,政治力量強大但非常缺乏效率的國內導向部門開始對內 部經濟構成嚴重限制。這些經濟體不只平常很難靠自己的力量成長,更難在經濟衰退期間,不浪費龐大的支出之下而能刺激國內成長。一旦有人敦促政府支出,它的 自然衝動便是關照影響力強大卻缺乏效率的國內生產商,而這對長期經濟成長沒有什麼助益,因此這些國家只好依賴國外需求,拉它們走出經濟低谷。

金 融干預引起體系衝撞 成長快速的開發中國家以前即使工廠全力運轉以滿足其他地方的需求,通常也不是淨出口國。韓國和馬來西亞等國在一九八○年代與一九九○年代初成長快速,大量 投資在機械設備上,而機械設備往往需要從德國和日本進口,這表示它們的對外貿易出現逆差,而且須從世界資本市場借錢來投資。

因此即使由出口 帶動成長的開發中國家,起初也有助於吸收富有出口國的過剩供給。但是開發中國家在一九九○年代歷經一連串金融危機,深切體認到向工業國家大量借錢來挹注投 資無異是自找麻煩。我將說明,為什麼這些經濟體會從協助吸收全球的過剩供給,也搖身成為淨出口國,使得問題雪上加霜:它們的金融體系運作原則基本上與它們 的金主不同,這兩者之間格格不入,就成為斷層線的來源,向海外借款以支撐投資和經濟成長對它們而言是極為危險的。

當保持距離金融體系 (arm's length financial system)的工業國家民間投資人提供資金,給以關係體系(relationship system)運作的開發中國家企業去投資的時候(就像一九九○年代初那樣),會發生什麼事?外國投資人如果不了解曖昧不明的內部人關係,會做三件事。第 一,他們只供應短期貸款,一有風吹草動立刻將資金撤離,好將風險降到最低。第二,他們要求以外幣付款,如此一來,他們的求償權便不致因為國內通貨膨脹或者 貨幣貶值而減損。第三,他們透過當地銀行把錢借出去,因此當他們打算撤回資金、而銀行無法償付時,政府就會被迫支撐它的銀行,避免普遍性的經濟傷害。因此 外國人無異得到政府保證。由於威脅造成連帶傷害,保持距離金融體系的外國投資人才願意把錢借給不透明的金融體系。

一九九○年代中期東亞發生 的問題,就是外國投資人受到這些措施的保護,缺乏誘因去篩選他們提供融資的商業活動品質。而國內的銀行體系,承辦的貸款直到最近都受到政府指導和保證,根 本缺乏審慎判斷的能力,尤其是當貸款人的技術複雜性越來越高,並且投資於複雜的資本密集計畫。貸款人顯然很高興能夠借到資金,所以沒有問問題的意願,但是 當這些指導不良的貸款所挹注的計畫表現開始變差,外國投資人立刻撤回資金。因此大量依賴外國資金來進行投資的開發中國家,經濟便時榮時枯,並以一九九○年 代末的危機收場。 (本文摘錄自前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66

比股神還會賺 巴菲特接班人現身

2011-10-03  TCW




九月十二日,《華爾街日 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財星》(Fortune)雜誌、《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三大國際財經媒體,斗大的新聞標題上,居然同時出現韋斯勒(Ted Weschler)這個大眾全然陌生的名字。

他創立的基金十一年報酬率一二三六%

這一天前,韋斯勒只是個擁有高額財富的基金經理人,唯一特殊的事蹟,是他以匿名方式,在二○一○和二○一一年,連續兩年標下了著名的慈善活動「巴菲特 (Warren Buffett)午餐」,兩次得標價總計高達五百二十萬美元,等於新台幣一億六千萬元。

但現在,韋斯勒擁有了眾人欽羨的新身分。

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在九月十二日正式發出新聞稿,指定他為巴菲特的接班人選。在高齡八十一歲的巴菲特退休之後,韋斯勒將與另外一至兩位投資經理人,共同 管理波克夏高達六百一十五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一兆九千億元的股票投資部位。

和巴菲特共進午餐的人何其多,為何,股神選上韋斯勒?

多年協助巴菲特撰寫波克夏公司股東信,也是《財星》雜誌資深主筆的盧米斯(Carol J. Loomis)指出,假設投資人在二○○○年,也就是韋斯勒創立半島資本顧問公司(Peninsula Capital Advisor)的第一年,就投資此基金,到今年第一季,十一年來獲得的總報酬率竟高達一二三六%,也就是每投資一元,可以多拿到十二元!

而波克夏公司,在約當二○○○年到二○一○年底,整體報酬率是一五一%,雖然仍大幅打敗幾乎零報酬的美股大盤,但相較於韋斯勒一二三六%,整整八倍的驚人 報酬率,仍舊黯然失色。

這樣突出的績效,當然讓股神另眼相看。

但,韋斯勒不僅是投資績效優異,事實上,他在投資策略和個人風格上,也和巴菲特有許多相似之處。

他投資的原則一旦進場平均持股逾三年

根據各基金公司每季向美國證監會(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的申報資料,韋斯勒基金目前約十九億六千萬美元的持股總額中,只投資包括北美第一大衛星電視業者直接電視公司(DirecTV)、 一九五三年於紐約交易所上市的老牌化學原料公司格雷斯(W. R. Grace & Co.)等九檔股票。平均在一檔股票上,就投資超過兩億美元,也就是新台幣六十億元。

不僅如此,這九檔持股中,居然有兩檔已經連續持有超過八年,其他也持有平均三到五年的時間。

在過去十年變動快速、當紅產業不斷更替的投資市場中,這樣「以靜制動」的做法,看似不合常理,但卻與巴菲特曾描述自己「近乎怠惰的按兵不動」投資風格,完 美配對。

若說,長期抱股,是股神與接班人的第一個共通處。不眷戀繁華的紐約大都市,選擇在小城裡開始自己的投資事業,則是兩人第二個相同點。

巴菲特在紐約哥倫比亞商學院取得碩士學位後,一開始在投資名人葛拉漢(Benjamin Graham)位於紐約的投資公司工作。兩年後,年逾六十的葛拉漢決定退休,而二十六歲的巴菲特,也決定回到美國中部的家鄉奧馬哈(Omaha),開始自 己的投資事業。

在一九五○年代,選擇紐約以外的地方展開投資事業,其實是冒險舉動。連巴菲特的投資成績剛開始受到世人矚目時,《富比世》(Forbes)雜誌都以「奧馬 哈如何打敗華爾街」為標題大作文章,兩地差異可見一斑。

而韋斯勒在二十八歲時,也就是一九八九年,首次創立自己的基金投資公司。當時網際網路也不如現今發達,但韋斯勒卻選擇在距離紐約五百公里,維吉尼亞州一個 人口不到五萬人,相當於新北市中和地區八分之一人口的小城,夏洛特斯維爾(Charlottesville),開始他的投資生涯。而且一住就是二十二年, 直到現在,韋斯勒的驚人績效,都是在這小城裡創造出來。

此外,巴菲特對報業經營,也有著特殊感情。他在十九歲念大學時,就在家鄉的《林肯日報》擔任小主管,管理送報生,一九六九年更買下家鄉報紙《奧馬哈太陽 報》。在巴菲特的傳記書中,就曾提及,假如巴菲特不從事投資,那最有可能從事的就是新聞工作。

而早在十年前,韋斯勒除基金操盤外,就與友人共同創辦夏洛特斯維爾的一份當地報紙,做為私人投資。除了參加每季會議,也在報社的財務議題上,給予建議。

在今年七月二十六日,兩人第二次「巴菲特午餐」約會時,巴菲特主動對韋斯勒提出到波克夏任職的邀請。股神對媒體表示,其實自己對於韋斯勒是否接受提議「並 沒有多大把握」,因「他已在自己的基金中,賺到很多錢了,你可以從他的投標金額中看出。」

但以韋斯勒在短短一週內,就接受這份邀請看來,股神的魅力,凡人的確無法擋。

【延伸閱讀】前4大持股就占逾8成 ——韋斯勒基金持股與績效

北美第一大衛星電視業者 直接電視(DirecTV)26%報酬率比大盤高10個百分點

基礎化學原料老牌業者 格雷斯(W.R. Grace & Co.)25.1% 報酬率比大盤高3個百分點

美國第二大洗腎中心 達維塔(DaVita)19%報酬率比大盤高7個百分點

全球知名媒體巨人 自由媒體集團(Liberty Media)11.8%報酬率比大盤高13個百分點

其他18.1%

註1.報酬率指今年以來該股相對大盤(道瓊工業指數)表現,統計至2011年9月24日註2.其他包括微拉西斯(7.7%)、高信通訊(3.5%)、辛辛 那堤(3.4%)、WSFS金融(3.1%)、光塔(0.4%)資料來源:美國證監會網站、鉅亨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78

平安除了圈錢還會幹啥?(更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6983301012c5m.html
上篇文章在談PER的時候拿平安做了例子,引起了很多平安粉絲的不滿,說我不懂保險業務,平安應該按內涵價值計算。確實我不太懂保險業務,更不懂內涵價值 是如何計算的(不知道平安保險的粉絲會不會算),但是我知道不管他是不是保險公司,他首先得是一家上市公司,那麼衡量其好壞的關鍵就是為股東創造了多少財 富。由於我不太懂內涵價值的計算,所以我還是以淨資產來說事,畢竟這點是可以和其他上市公司做比較的。   

    平安保險2004年在香港第一次上市,上市前其淨資產為152億元,而最近的2011年報顯示其淨資產為1308億元。表面上看其淨資產好像增加得比較 多,但是需要扣除其歷年募集資金以後,才是公司真實為股東創造的價值。為了一探究竟,我不怕麻煩地將歷次融資情況都找了出來,如下表。
    平安除了圈钱还会干啥?(更新)
    其中04年H股上市和2011年的H股定向增發的折算率是當時港股兌人民幣的匯率,07年發行的是A股,折算率是1很好理解。2010年對新橋定向增發, 收購了深發展5.2億股,我是按5.2億股深發展當時的A股價格將募集資金折算成淨資產。4次募集資金一共是779.15億元人民幣,如果扣掉募集資金, 平安2011年的淨資產就只剩下528.85億元了,這樣比2003年的淨資產也增長了248%,年復合收益率16.86%,雖然算不上一家非常優秀的公 司,也算一家不錯的公司了。
    不對,我好像忘記了些啥!那募集資金這幾年不是沒有產生任何收益嗎?對,募集資金也是要產生效益的,這和貼現是一個道理吧,不過在時間順序上和貼現是反過 來的。那怎麼計算呢?募集資金如果也按16.86%計算收益的話,整體肯定不到16.86,所以募集資金按多少計算收益是個很大的問題。我這裡作個簡單的 假定大致毛估估(這個詞最近很流行)吧,我們假設募集資金都在資金到位第2年產生效益,年復合收益率就取10%吧,這個要求應該不算過分吧。
    咱們一筆筆來算吧:2011年這一筆由於不夠一年,就不計算其收益了,還是按157.92億放進淨資產吧。201年這筆按一年收益期算,就是95.68 億*1.1=105.24億。2007年A股募集資金388.7億的收益期按4年計算就是569.1億元。2004年H股上市募集資金136.85億元的 收益期是7年,結果是266.7億元。這樣募集資金到2011年的時候合計應該是1099億元左右。那麼扣掉募集資金以後2011年的平安淨資產就只剩下 209億元了,僅僅比2203年的152億元增長了37.5%,年復合收益率僅僅只有可憐的4%。這種收益率恐怕是廣大平安粉絲不願意看到的吧。
    說到這裡,還是有人忿忿不平,覺得保險公司根本不看淨資產,而要看內涵價值。但是我聽說內涵價值的計算有很多前提和假設,萬一這些前提和假設將來落空了, 怎麼辦呢?而且我相信過去的8年平安的內涵價值增長率絕對不止4%,但是為什麼反映到淨資產的增長上只有區區4%,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內涵價值未必都能 變成現錢,內涵價值就好像空中的一張餅,將來掉下來的時候你才知道是不是真的。會不會有這樣一種可能,十年以後我們再看平安,內涵價值每年又保持高增長, 而淨資產增長率還是很低呢?
    還有人說現在買平安就是賭將來是牛市,保險業有20%資金可以投資股市,將來股市翻番的話,平安的收益就遠遠超過其淨資產,一把就撈回來了。首先,要確定 的一個問題是,價值投資不會把未來放在一個確定性很差的事件上。第二,如果你能確定將來股市能翻番,有很多其他槓桿能取得更大收益。第三,即使股市能翻 番,這也是平安的一次性收益,不是長期穩定的收益,股價上未必會反應。第四,保險還有80%是投資固定收益品種的,在未來的降息週期中,這部分收益會下 降。第五,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股市即使翻番了,平安的投資水平能保證股票倉位滿倉翻番嗎?
    說到底,投保險公司最重要是投他的投資水平,如果GEICO沒有巴菲特我估計其遠遠不會有現在這麼成功。平安過去的8年沒有證明其投資水平有多高,也許比 人壽或者太保要高一點點,但離讓他成為優秀公司的水平可能還差得很遠。過去8年也經歷過一輪大牛市,但是平安沒有讓大家看到起出彩的地方,反而讓大家記住 了他的「腹痛」,誰能保證平安在未來的日子裡不再「腹痛」呢?這麼多年平安保險除了圈錢,除了會計算不斷增加的內涵價值,還會幹點啥?(歡迎拍磚)

更正:剛才有網友提出分紅沒有計算,這確實是個較大的失誤。我再把平安歷年分紅進行了計算,從2005年開始平安每年都進行了分紅,2005-2011年每年分紅金額為稅前8.67億、19.82、30.85、51.42、11.02、34.4、 43.54億元。由於分紅再投的收益不好計算,我們還是按照分紅後第二年開始取得10%的復合收益,所有分紅扣掉10%的稅後,累計到2011年就是 230億元,加上上面的209億元,共計439億元,是2003年152億元的2.89倍,年復合收益率達到了14.2%。但是由於募集資金的收益率是按 照10%計算的,募集資金按10%的收益累計到2011年有1089億之多,而原始資本金累計到2011年是439億元,所以估計公司創造的整體收益率仍 然低於11.5%。不過平安沒有上文中說得那麼糟糕,向各位朋友致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76

蘋果懸念:股價還會繼續上漲嗎?

http://news.imeigu.com/a/1349358660447.html

編者按:2011年10月6日,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告 別人世,他的商業成就、人生傳奇和創新理念,成為留給世人的寶貴精神財富。值喬布斯逝世一週年之際,騰訊科技推出「喬布斯週年祭」大型系列策劃 專題,從不同角度解讀後喬布斯時代的蘋果公司和科技業。

騰訊科技 朱旭東/文

當然有。甚至有分析人士認為,蘋果市值可能在一年後就突破1萬億美元。

如果說1萬億是一座山峰的話,微軟曾在最高處駐紮。但是1999年底微軟市值達到6163億美元頂峰時,微軟已經在PC軟件行業已經經營了20年;而蘋果在智能手機行業才發展了5年。

據MarketsandMarkets 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手機市場將達到3414億美元,而智能手機將佔75.8%的份額。雖然蘋果不會是市場份額最大的一家公司,但其成熟的供應鏈能保證蘋果能獲得足夠高的利潤。而這也是華爾街所喜歡的公司類型。

雖然對於美國市場而言蘋果可能已經很難再獲得高增長,但是蘋果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一直非常強勁。而在中國蘋果尚有大片市場有待發掘,以蘋果官方Apple Store而言,在中國大陸僅有4家,顯然還有更大的擴展空間。

從蘋果自身來說,喬布斯的印記仍然很明顯,雖然產品不再有顛覆性創新,但仍然沿著喬布斯既定的方向在演進。而庫克和喬布斯一樣,也是追求極致的人,在未來一兩年內,喬布斯為蘋果遺留的多項創新都會被做到極致。這至少能保證蘋果守住其行業領先的位置。

對蘋果而言,其已經建立其強大的圍繞 iOS 的生態系統,這種能力並非其他公司可以一夜複製。憑藉這套生態系統,蘋果可以很好的把其軟件和硬件結合起來,任何一點微小的創新都會通過生態系統而放大其影響力。

另外,還有兩個可能被忽略的因素也讓蘋果股價具有上漲空間。

一個是蘋果的Macbook系列筆記本電腦。在全球PC市場下滑的大背景下,蘋果的Macbook卻一再刷新銷售紀錄。這一方面是蘋果在桌面產品上的創新,同時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iPhone、iPad的流行。

這些移動智能終端起到了教育用戶的作用,為了獲得更一致和無縫的體驗,很多用戶因此轉投Macbook的懷抱。而蘋果也在操作系統層面上,努力統一用戶體驗,這也將極大的減少用戶從移動設備轉換到Macbook的學習成本。

還有一個是不得不提的iTV。沒能佔領用戶的客廳或許是喬布斯的遺憾之一,但隨著智能電視的概念開始普及,蘋果有可能再對這個市場發起衝擊。

以蘋果目前的產品線來說,手機、平板和Macbook 系列都能很好的和智能電視結合,更容易幫助用戶形成完整無縫的體驗。過去 iTV可能是單兵作戰,但現在蘋果越來越具有生態系統的優勢,這種力量也能幫助他更好的開拓新的相關市場。

當然,對於蘋果股價的最大威脅在於自身不能犯錯以及華爾街過高的預期。一旦蘋果犯錯,就會給競爭對手留下機會,更可能引發華爾街的質疑,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這時候要挽回局勢就不會那麼容易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301

台式管理 讓小鞋廠比李寧還會賺

2012-12-10  TCW
 
 

 

十一月中旬,在中國廈門市湖里區某棟大樓的六樓中,兩百多人正熱烈的挑選、討論著陳列架上的衣服、褲子與鞋子。他們要在三天內,從三千多款的新產品中,挑選出明年上半年消費者會埋單的春夏新品。

這是來台第一上市,貿易百貨類股中,每股盈餘(EPS)最高的金麗控股,每年兩次的經銷商訂貨大會現場。全中國十八個經銷商,帶著業績最好或最有潛力的門市,陸續出現在兩百多坪的會場。這群人一出手,將決定金麗控股明年上半年的業績,這一次,他們下單的金額超過新台幣二十億元。

高中畢業後,金麗控股董事長莊春龍,跟在爸爸身旁做汽車零組件生意。生意雖好,但他發現朋友製鞋的利潤更高,一雙售價人民幣二十一.五元的運動鞋,利潤超過五成,客戶還要拿著麻袋裝著現金排隊買鞋。在朋友的帶領下,莊春龍決定轉戰製鞋領域。

找來製鞋老將十四年產量增加一百多倍

一九九八年成立的金麗控股,如同福建省晉江市三千家中小企業一般,從家庭工廠起家,這一年,莊春龍剛滿三十歲,從每天製作一百雙的手工鞋開始。現在,金麗每天產量達一萬五千雙,比十四年前增加一百四十九倍。

如同二十多年前台灣的中小企業一樣,金麗沒有亮麗的工廠,但融合了台灣與中國式的管理元素。創業夥伴之一的執行副總經理林兆文,曾在台資企業的景新太平鞋業公司工作約八年,他把台資企業的管理模式,帶進金麗。與金麗同一時期出道的有安踏、李寧、特步等,業務都以運動鞋為主。他們快速擴大版圖,並成為中國一線品牌的成功模式,給了莊春龍壯膽的後盾。他決定推出自有品牌、積極行銷,讓金麗步上成長之途。

走上品牌之路強調設計,瞄準年輕族群

二○○一年,金麗控股打出以運動休閒風的自有品牌「金蘋果」(G-Apple),砸下人民幣千萬元,請來當紅的港星古天樂擔任產品代言人;二○○二年在上海體育博覽上設一百五十坪大的展示區,把「金蘋果」品牌曝光度推上一線城市。二○一一年推出第二品牌E.T,走的是強調設計、個性化產品。

「金蘋果」推出時,品牌環伺,必須要採用不一樣的策略。從小在晉江長大的莊春龍,了解鄉村民眾的消費力與習性,決定從自己最熟悉的市場,深耕三、四線城市著手。

「天翅」、「幻影」等系列產品名號逐漸打響,金蘋果在三、四線城市嶄露頭角,初期營業額每年成長幅度超過三○%;二○一二年,股本約新台幣十億七千萬元的金麗,預估營收四十六億元,稅後盈餘八億八千萬元,EPS八.二元。從二○○九年起,連續四年平均EPS破七元。

與競爭對手特步、安踏、李寧、三六一度相比,金麗的規模不如他們,但二○一一年的淨利率達二○%,小勝這些大公司。關鍵在於金麗定位清楚,並按部就班擴充版圖。

因素一:深耕經營三、四線城市的年輕人。

金麗控股的目標消費族群設定在年紀十八到三十五歲,喜歡設計、有個性商品的年輕人,這群消費者的月收入人民幣兩千多元。金蘋果產品售價介於人民幣三百元到五百元,E.T的價格訂在人民幣三百元到一千元,是消費得起的中價位產品。這群消費者占中國十三億人口中的六成,在中國十八大報告「居民收入倍增計畫」中,規畫到二○二○年居民所得要翻倍。未來八年,目標消費群每年薪資增幅超過七.五%,是金麗業績成長的後盾。

因素二:採訂單式生產,維持零庫存。

為避免庫存造成營運壓力,金麗全數採取「訂單式」生產。每次經銷商訂貨大會,除敲定未來半年的訂貨金額,也排出每個月的提貨量。金麗根據客戶的訂單排程,精準控制原物料與產品進出,資金、倉儲空間充分節省,才能零庫存經營。

做大事業版圖再戰逾四千億牛仔褲市場

因素三:減少工法省去成本,在夾縫中定價。

鞋子從運動風轉往休閒風,製作的程序可以從一百八十道,簡化到一百二十道,流程減少、物料減少,獲利空間可多出二%到三%。去掉繁複製作程序, 成本下降,才可以定出在安踏與李寧夾縫中生存的售價。中國人穿衣配比有「 一、二、三」哲學,多數人會有一雙鞋、兩條長褲與三件上衣,來做日常穿搭。金麗,從一雙鞋起家,再進入休閒服、牛仔褲領域,做為業績登梯的路徑。

現在,莊春龍要大力擴展牛仔褲版圖,搶攻中國人民幣千億元(約合新台幣四千億元)的牛仔褲市場。「只要增加一點點市占率,就是很大的成長。」這是金麗業績成長的鎖鑰。但如何與同業「增致牛仔」、「棒球小子」的競爭中,穩固「金蘋果」地位,並繼續擴大據點,是業績成長的關鍵。

當同業陸續在香港、中國掛牌時,金麗選擇到台灣第一上市,十一月十四日在興櫃登錄。金麗要以中國內需,與中國受薪階級一同成長題材,來獲得台灣投資人認同,投資人是否埋單?股價表現會給答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083

一線地產調控還會加碼

http://www.eeo.com.cn/2013/0223/240343.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周亞霖 胡蓉萍 孫翔峰 2月2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並頒佈新「國五條」。其後,北京、廣州、深圳等城市明確表示,將盡快制定本年度商品住房價格控制目標。上述一線城市無疑面臨著巨大的調控壓力。本報獲得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北京主城區二手房同比上漲18.8%,深圳、廣州、上海也均超過12%。三年前出台的限購政策帶來的穩定房價效果,已經被跳漲的房價吞噬殆盡。

下一步調控政策將向何處去?綜合本報對住建部、中房協、銀行相關部門、北京房協、銀行等部門採訪獲得的信息,一線城市政策調控力度可能持續加大,兩會之後的3月到5月將是地方政策落地的窗口期。

一線房價「跳漲」

備受關注的北、上、廣、深,此輪房價再度成為焦點。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發佈的數據,2013年1月,北京主城區二手房同比上漲18.8%,與此同時,深圳、廣州、上海等一線城市也不甘落後。深圳主城區二手房價格同比上漲14.28%,廣州上漲14.26%,漲幅最小的上海主城區二手房價格也同比上漲12.20%。也就是說,一線城市北上廣深主城區,沒有一個城市主城區二手房價格同比漲幅低於12%。

中國指數研究院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住建部、中國房地產協會於1994年發起,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房地產專業研究機構,依託搜房網在130個城市建立了中國信息最全的房地產專業數據庫,其月度交易數據均為各地交易中心審核過的數據,並納入國家統計局出版的《中國房地產統計年鑑》。

2013年開年,正值政府換屆之際,北、上、廣、深房價猛躥,將成為房地產市場的又一個標誌時點。

單是春節一個月,北京中心城區房價每平米上漲一萬已不是新鮮事。不少希望今年購房的北京居民發現,年前看的很多二手房,過了年每平米都漲了8000到10000元。這意味著北京好區位的房子在一個月之內,就上漲了20%。本報記者在海淀區柳林館親歷了購房者與房產主談判、毀約的反覆過程。蜂擁而至的買房者,令房主不斷提價,但仍難擋住更高的出價者。

很多購房者擔心,如果不在2012年末和2013年初買房的話,會重蹈2009年的覆轍,再一次錯失有能力購房的可能性。年前,一張北京朝陽區過戶大廳下班時間依然熱鬧非凡的圖片傳遍網絡。著急過戶的購房者擠滿了房管局大廳,整個大廳人山人海。一位中介告訴記者,這種景像在北京各區房管局,非常普遍。

地價的攀升同樣超出想像。一位央企高管告訴記者,「年前幾次拍賣,我們去競拍,反覆計算了很久,發現遠超周邊房價,除非是房價暴漲,否則沒辦法賺錢。這樣下去,肯定會引發調控新政出台。」這家央企眼下正在密切關注政策走勢,同時放慢了投資步伐。

決策層的底限

面對一線房價的脫韁,相關各方都在小心地揣摩政府對房價的容忍度。

2011年初,各城市地方政府根據「新國八條」要求的「當地經濟發展目標、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來制定本地的房價控制指標。業內人士介紹,「新國八條」出台後,住建部曾召集18個城市研究如何制定房價控制目標,最後確定按不超過GDP和人均收入增長水平來制定。此後,10%成為制定政策時官方和地產界都看重的房價漲幅心理上限。

2月22日,國家統計局網站公佈了2013年1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數據顯示,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價格與上月相比,下降的城市有10個,持平的城市有7個,上漲的城市有53個。其中,環比價格上漲的城市中,漲幅均未超過2.2%。與去年同月相比,價格下降的城市有16個,持平的城市有1個,上漲的城市有53個。1月份,同比價格上漲的城市中,漲幅均未超過4.7%,漲幅比去年12月份回落的城市有1個。

按照目前鼓勵剛需為主,首套房優惠利率等相關政策的變化可能性不大。由於部分一線城市房價上漲,二套房等非剛需的購房交易將可能成為政策瞄準的「靶心」。

瑞銀證券發佈的報告稱,如果政府不出台抑制重點城市購房需求的措施,房價快速上漲的風險仍然存在,甚至可能加速上漲。政府當前的態度仍較溫和,但中央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或陸續出台跟進措施,政策收緊的真實力度屆時方能顯現。

對一線城市房價大幅上漲表示擔憂的,還有易居中國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他稱「國五條」是一個重要信號。他認為,調控若不升級,一線城市房價將失控。國五條只是啟動新一輪調控,還要持續關注後續配套政策。

政策組合拳

記者從接近決策層人士獲悉,新的重大調控政策出台,都是經過國務院副秘書長牽頭,通過財政部、國稅總局、國家統計局,以及發改委、住建部、國土資源部、央行等八部委的部級聯席會議才能做出最終決議。這是過去數年房地產調控出台的常規程序。不出意外的話,對於「國五條」的進一步執行及細化,也將在全國兩會結束,新一屆政府「內閣」正式落定之後,逐步出台。

一線城市房價尤其是核心區漲幅遠超官方容忍限度,勢必「倒逼」一線地產調控新政的後續推出。北京最大的地產經紀機構,鏈家地產的董事長左暉認為,房價持續上漲,肯定會引發新的調控。而政策組合無非是幾個方面:第一就是財稅方面的政策,過去的政策主要是在流轉稅上面,比如說再增加流轉稅,改變評定標準,比如免稅年限可以變得更嚴格等;其二是金融政策上。這類政策,無非在利率、年限、首套、二套,這裡面有各種各樣的排列組合,也有各種各樣的工作可以做;第三是在市場准入上,也就是限購。但他認為限購持續收緊的可能性不大。

中國房地產協會理事、重鋼朵力房地產公司董事長黎偉認為,回顧過去的調控歷史,最高的時候曾經是在交易的增值部分徵收了20%左右的稅。而將已有稅種的稅率提高相比出台新稅種,例如房產稅,更容易被大眾接受。黎偉認為,地方政策出台會集中在今年的二三季度。

而近期崑山、東莞、金華等城市先後出台了下調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的通知,與去年下半年30多個地市紛紛鬆綁公積金政策形成反差。似有三四線城市主動抑制購房需求之勢,引發了市場的熱議。渤海證券對此解讀為,這些小城市房價上漲壓力並不大,而且地方政府並無率先調控房地產的意圖,因此預計主要原因可能是房地產市場回暖後,公積金貸款申請較多導致額度供不應求。多數三四線城市並無一線城市房地產供應不足導致的房價上漲壓力,一二線與三四線城市樓市存在分化。渤海證券預計房地產調控即便升級也將從一線城市開始。

如果調控繼續加碼,從歷次調控中的「殺手鐧」銀行信貸成數以及利率浮動入手的可能性有多大?一家股份制銀行總行分管零售的副行長接受記者採訪時稱,目前沒有收到監管層關於調整放貸政策的通知,也未獲得這方面的信息。然而,從此前歷次房地產調控的變動看,最有效果的調控舉措往往來自於金融環節的一錘定音。

綜合記者採訪來看,一線城市在兩個環節上調控加碼將成為可能:一是流轉稅提高,較出台新稅種更易為大眾接受,而房產稅近期大範圍出台的可能性較低;二是金融政策,比如近期熱議的二套房首付由六成提至七成,以及利率由1.1倍提至1.3倍,均是政策設計中可能出現的方案之一。未來的兩三個月內,這些政策的全部或部分就可能走到前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5078

巴菲特:現在投資債券很可怕,美股還會走高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545

巴菲特在接受CNBC採訪時,就股票,債券,以及美國經濟狀況進行評論。華爾街見聞將巴菲特核心觀點整合如下:

股指將走高

巴菲特表示,未來股指仍將走高。投資者應該密切關注股票指數的變化情況。一旦股指走低,那麼這將是最佳的買入機會。

另外巴菲特認為股市未來很可能出現回調,建議投資者將投資戰線拉長,不要太多關注短期交易。

巴菲特還表示:「儘管股票價格升高,但這種升高並非是不合理的。過去幾年股票價格一直很低,現在是在合理的範圍內上漲。」

債券被人為操縱

在談及債券市場時,巴菲特表示:「由於美聯儲的資產購買方案,債券的價格被人為推高了。當利率逐漸上升時,投資者將遭受巨大損失。我現在不喜歡持有債券,因為現在去投資債券是很可怕的。」雖然巴菲特並無法預知何時利率將出現上升,以及利率將上升多少,但他認為利率上升是毋庸置疑的。

儘管巴菲特過去曾經購買過債券;相比於固定收益投資,他更傾向於「有效率」投資資產。

美國經濟緩慢復甦

巴菲特表示美國經濟處在緩慢復甦的道路上。雖然內需有所回升,但速度非常緩慢。但他認為美國房地產確實出現了明顯改善。

巴菲特認為零利率政策對拉動內需起到了重要作用。巴菲特表示:「當利率很低時,人們人為利率將在一段時期內維持在低水平,這就推高了資產的價值。」

巴菲特用「勇敢的傢伙」來讚揚伯南克為美國經濟做出的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291

印度經濟Q&A:盧比究竟還會走多遠?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3601

印度盧比近幾天連續創下歷史新低,週二盧比美元匯率歷史上首次跌破64。FT試圖用6組問題解答目前印度經濟現狀。

是什麼導致了印度盧比崩潰?

事實上過去1年來國內外投資者一直在抱怨印度經濟狀況。過去3年來印度經濟增速減半,一季度年化增速降至4.8%,在截止3月結束的上個財經常賬赤字佔GDP比率達到4.8%,而過去一週以來經濟形勢呈急轉直下。具有諷刺性是,印度政府旨在削減赤字支撐盧比的一系列舉措反而加速了盧比下滑,其中包括限制印度企業和個人向海外轉移資本。印度央行和財政部的此舉,被投資者解讀為面對危機已經絕望的信號。 

盧比究竟會走多遠?

對於盧比下跌那些有敏銳思維的經濟學家並不像印度官員那麼吃驚。事實上印度年化近10%的通脹率(高通脹已經侵蝕了盧比購買力)表明盧比還會繼續對那些低通脹率國家的貨幣貶值,比如美元。如果考慮通脹因素的話,盧比美元匯率可能跌至65。對此持反對立場的印度央行則主張,印度生產率提高某種程度上能抵消通脹的影響,這將令盧比穩定在57附近。不管是會最終發生何種情況,印度官員承認兩個月內盧比下跌超過12%,已經動搖了印度經濟發展基礎。

匯率急劇下跌會帶來什麼衝擊?

最大的風險是會對印度經濟信心造成毀滅性打擊,盧比螺旋式下跌將導致市場拋售印度資產,反過來引發盧比進一步下跌。那些有短期外匯借款的企業也將遭到打擊,因為按照盧比計算他們的債務成本正急劇上漲。從積極方面看,盧比貶值將削減進口刺激印度出口。7月貿易數據說明這已經發生,並正在幫助減少貿易和經常項目赤字。

印度可以做什麼事情恢復市場平靜?

決策者表示他們意識到最近出台的價格管制措施實際上導致引火燒身。他們現在幾乎聚焦削減中期經常帳赤字的計劃,比如重啟閒置的煤炭和鐵礦石礦場,並削減昂貴的石油進口。印度財長 Palaniappan Chidambaram表示本財年將把赤字佔GDP比率降低至3.7%。印度還將準備出台措施吸引更多長期FDI,海外投資能帶來亟需的資本並刺激經濟增長。

這些措施是否可行?

政策付諸執行並不容易。投資者認為印度失去吸引力,政治是改革最主要阻力。比如降低石油進口的一個最好辦法就是削減能源補貼,這也是Chidambaram已經開始實施的措施。但是削減補貼將引發反對黨指責國大黨領導的聯合政府「反對窮人」,而2014年5月印度將舉行大選。

大牛「Raghuram Rajan」領導下的印度央行能否創造奇蹟?

9月5日Raghuram Rajan將出任印度央行行長,作為一名知名經濟學家他曾警告金融風險將導致一場全球性的危機,並一直倡導印度經濟改革。但是他的市政將面臨印度粗暴的政治干預,此外沒有證據表明他擁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838

蘋果、特斯拉合拱 工具機股還會漲

2014-03-10  TCW
 
 

 

股市加權指數在八千五百點附近整理近三個月,漲幅四‧二八%,在膠著的盤整局中,工具機族群以平均漲幅二九%,遠超過大盤近七倍,不僅引來外資瑞銀證券與巴克萊證券「背書」看好,連國內的大型法人也悄悄把資金往這個族群佈局。

而幕後的推手,讓這些「大咖」資金挪動的關鍵竟然是美國蘋果。

蘋果全力拚自動化設備需求增,帶旺工具機廠

蘋果在財務報表中揭露,二○一四年的資本支出為一百一十億美元,比上一個年度增加了五七%,其中的一百零五億美元,將投入自動化,包括iPad、iPhone等生產線都將引進自動化方式生產。同時,為了因應中國節節攀升的工資,要求供應鏈中的製造商,包括iPhone 5塑膠外殼的拋光、製造MacBook的鋁製機身,以及測試iPad 和iPhone的相機鏡頭等,至少五成改由自動化設備完成,為提供自動化設備的工具機及系統整合業者,帶來了新商機。

蘋果要求供應鏈自動化趨勢,摩根大通證券認為將帶動工具機的需求。瑞銀證券在報告中指出,近期參訪國內工具機廠,業者釋出二○一四年營收普遍將成長一五%到二○%的預期。加上美國、歐洲市場從二○一三年年底開始復甦,所以持續看好工具機產業表現。

另外,中國政府規畫到二○二○年,要達到城鄉居民收入倍增,巴克萊證券指出,面對中國工資年年調漲,原本以勞力密集為主的工廠,為降低薪資成本,對自動化有迫切的需求。市場持續成長的汽車產業,也不例外的要提高工廠自動化比重,因此提供自動化設備的工具機產業,更值得關注。

「生產線自動化與特斯拉(Tesla)概念股,是帶動工具機股上漲的兩大主軸,」瑞展產經研究公司董事長陳忠瑞說。「趨勢才剛形成,雖然股價漲了一段,後續還有上漲空間,」陳忠瑞說。因此,連大型的壽險公司如國泰人壽等,都高度關注與這個族群相關的標的,如上銀與艾訊。

從族群表現來看,這一波帶領工具機族群往前衝的瀧澤科,一年來漲幅高達二‧八六倍,最近一個月的漲幅也達四五‧五七%;同屬程泰集團的程泰、亞崴,漲幅也分別超過兩成。順著法人選股的邏輯,挑選出值得關注的和大、F-貿聯、F-亞德與亞崴四檔標的。

和大、F-貿聯特斯拉訂單挹注,營收進補

屬於特斯拉概念股的和大,由於客戶特斯拉的汽車銷售優於預期,加上追加訂單提前從二月份開始出貨,預估二月份的營收將比元月份成長三成;此外,該公司幫英國客戶代工的電動輪椅與多功能代步車將從四月份開始出貨,下半年起,自有品牌「Hota」多功能代步車也將在台灣市場銷售。該公司將從傳統的汽車零組件產業,跨足到電動車概念領域。

同屬特斯拉概念股的F-貿聯,同時擁有兩家大客戶特斯拉與太陽城(Solar City),該公司二○一三年的合併營收將近二億四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七十二億元),比上一年度成長了二二‧一六%。除了出貨電動車線束給特斯拉之外,還接到了電動車充電站線束訂單,並將從二○一四年第二季開始出貨。

F-貿聯董事長梁華哲與媒體聚會時提到,明顯感受到美國企業製造回流。他說,北美汽車、家電、醫療等產業對線材需求增加,除原有的墨西哥廠外,配合特斯拉需求,將在美國德州新設製造基地,支援歐美訂單,預計第三季投產。加上在遊戲機、穿戴裝置、太陽能後伺服器等相關連接器出貨帶動下,F-貿聯預估二○一四年營收至少還要成長二二%。

F-亞德陸廠自動化商機,推升獲利

而以生產氣動元件為主的F-亞德,受惠於大陸自動化設備需求,加上持續擴增大陸佛山及寧波兩地工廠機器設備,今年產能至少可增加二○%。此外,持續開發新產品,在大陸、東南亞及日本增設銷售通路的效益將逐步顯現。F-亞德去年營收與稅後淨利雙雙寫下歷史,分別達七十三億元與十七億一千三百萬元,年增率五五%,每股稅後淨利十‧五七元。法人預估,亞德今年仍有再拚一個股本的實力。

亞崴受惠歐經濟復甦,訂單成長

而生產汽車與航太用模具工具機的亞崴,也感受到歐洲景氣復甦。董事長楊德華在法人說明會中明確的說,除了國內訂單,也有不少來自大陸、歐洲及泰國的高階臥式加工機、大型龍門、五軸機與天車式龍門加工機訂單,這些設備主要應用在汽車及模具業。楊德華預估從第二季開始,景氣可望從谷底攀升。

預期接單成長,亞崴在嘉義大埔美的建廠計畫也加速進行,以生產大型立式車床為主,加強在能源、軌道、造船、風力發電等重工業佈局,隨著新產能開出,亞崴的業績還有走高的機會。

在設備自動化效益帶動下,為原本的工具機帶來一波汰換商機,抓到趨勢脈動的公司,就有機會成為這一波的贏家。

【延伸閱讀】工具機廠接單旺,帶動股價上揚——4檔後市還有表現的工具機股

F-貿聯~近3個月股價漲幅(註):52.7%2013年前3季每股稅後淨利:5.59元看好理由:受惠於2家大客戶特斯拉與太陽城業績同步成長,預估2014年營收比上一年度成長22%

亞崴~近3個月股價漲幅(註):49.56%2013年前3季每股稅後淨利:1.69元看好理由:歐洲景氣回升,營收自第2季開始從谷底攀升,法人預估目前在手訂單約10億元,2014年淨利可望超過2013年

F-亞德~近3個月股價漲幅(註):34.4%2013年前3季每股稅後淨利:8.06元看好理由:大陸工廠自動化需求增加,大陸、東南亞及日本增設銷售通路的效益逐漸顯現

和大~近3個月股價漲幅(註):23.88%2013年前3季每股稅後淨利:1.8元看好理由:特斯拉概念股,受惠於追加訂單,加上電動代步車下半年推出,有助業績表現

註:股價漲幅以1/3至3/3的收盤價計算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整理:吳美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