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耕地銳減、人力短缺 中國農改牽動敏感神經 糧食問題為何是習近平的頭號任務?

2014-01-27  TWM
 
 

 

習、李團隊執政周年,選擇把焦點投注在農業問題。比起地方債,農業改革關係到二億農村勞動力的去向,以及基本的糧食供應安全。由於牽涉到敏感的土地產權,未來改革難度不小。

撰文‧周岐原

二○一四年,當習、李團隊全面接班一周年之際,習近平最關注的,不是牽動全球金融業敏感神經的地方債,而是中國的農業。

證據一:一四年一月十九日,中國國務院發布「一號文件」,公文名稱是《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這是中國國務院連續十一年,把全年的第一份官方文書,用來宣示農業相關政策。

證據二:一三年十二月,向來為隔年施政定調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落幕。在會後提出的六大工作重點裡,「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十個字,被列為第一大任務;地方債問題,反而只排在第三位。

外界公認,總規模超過十九兆元人民幣(折合新台幣約九十三兆元)的地方債務,是最可能造成一四年中國經濟動盪的未爆彈。然而,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眼中,地方債的重要性,竟然不如確保糧食供應來得大。原因何在?

農業三大挑戰是頭號任務

其實從數字觀察,中國並不缺糧食。因為一三年中國糧食產量約六億公噸,以二%成長率創下新高。然而,一三年中國也進口穀物達七千萬公噸。既然連年豐收,為何習近平又把農業當成頭號任務?

「進口糧食主要用在飼養牲畜,這是飲食結構大幅改變帶來的需求;解決中國基本糧食需求,問題其實不大。」長江商學院副院長梅建平分析。「轟轟烈烈的工業化浪潮,使中國政府幾乎不可能依靠國內產量,來滿足中國的食品需求。」《華爾街日報》也指出。

「從現在來看,(中國)農產品價格還會持續上漲。」申銀萬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直言:「城鎮化,首先是農村問題。」楊成長分析,中國農業正面臨土地有限、成本激增和效率不足三重考驗,處理這些挑戰的難度,並不亞於地方債問題。

當中國的工業和城市建設不斷發展,地理位置較佳、適合人居的農地,一點一滴受到侵蝕,甚至連帶拉動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攀升,也就成了無可避免的結果。

歷年來,中國政府都將維持總耕地面積在十八億畝,並將其列為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國土資源部的最新普查顯示,耕地面積仍然維持在這條紅線以上;然而警訊也一一浮現。例如中國約有二.五%的耕地,已經受到重金屬等各種汙染,日後恐怕再也無法耕種。

另一方面,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趙燁,則針對耕地短缺提出警告;他指出:「從一九九七年至二○一○年,全中國被各種名目占用的耕地,總面積相當於半個海南省!」再者,從事農業的收入比不上工業和服務業,使得農村人力短缺,同樣是棘手問題。以就業人口來看,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各吸納中國三分之一的就業人口;但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總量中,工業和服務業分別貢獻約四五%,農業僅僅只有九%上下,效率和產值難以提升,造成年輕勞動力普遍不願從事農業的現狀。「青壯年幾乎都走了,村裡只剩老人與兒童留守;面臨農忙的時候,反而還要請人來幫忙。」楊成長說。

農地自由轉讓改革 牽動民意他認為,解決中國農業問題,必須先從制度做起。「農村改革,關鍵在土地流轉、集中化。」他解釋,土地唯有集中經營、形成規模經濟,才能引進機械耕作、降低使用勞力的成本;同時,大型農場化的經營,可以讓農產品統一標準,提高品質之餘,無形中也方便對食品添加物和農藥的管理。

其實,在中國企業家之間,投資發展精緻農業,早已成了「時尚流行」。例如網易創辦人丁磊,默默在浙江安吉養豬三年,豬肉已經進入生產階段;另外,聯想集團創辦人柳傳志也投資十億元人民幣,生產桃子和藍莓。

實施土地轉讓,固然是經濟學上的合理選擇,卻也將牽動中國社會最敏感的神經。因為土地是農民僅有的生活保障,一旦土地出售,政府又不能提供生活保障或就業機會,農民謀生可能就會有問題。歷來的社會紛爭,每每因土地產權而起,因此在土地改革上,中國審慎無比。「所以一方面要(開放土地)集中、流轉,另一方面,要保障最終所有權不變。」早在朱鎔基擔任國務院總理時代,中國政府就對「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等三農問題高度關注,提出一連串政策。未來九年,中國的農業改革如何落實,正考驗習近平、李克強的能耐。

從三組關鍵數字,

看中國農業告急

糧食安全是今年第1重要任務,地方債排行第3中國1/3勞動力從事農業,但產值僅占全國GDP9%中國每人平均耕地面積,僅為世界平均值的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83

北韓農改奏效 溫室蔬果救糧荒 前進禁區》戒掉吃大鍋飯 該走責任分區

2015-11-23  TWM

北韓給人的印象是經濟不振、糧食不足,但是根據《東洋經濟週刊》記者在當地的觀察發現,政府對農業擴大投資,加上改革生產的制度,讓北韓人民的餐桌開始豐富而且多樣化。

「這裡是我國近代農業,尤

其是溫室農業的前線基

地。」將泉蔬菜專門協同農場的技師長趟燦表自豪地說道。此地位於距離平壤中心約三十分鐘車程處。

一踏進農場內的典型溫

室,會看到裡面種滿了白菜。

白菜很水嫩,就像日本超市店頭賣的那樣。二〇一四年六月,北韓最高領導人暨第一書記金正恩來到當地指導,為既有的農場加設三十公頃的溫室。除白菜外,這農場還栽培了番茄、小黃瓜等作物。

自從金正恩政權正式上路

的一二年以來,北韓的經濟就漸有斬獲。其中一項成果是糧食的供給狀況改善,而主因是占北韓GDP兩成強的農業生產一直在向上提升。

採分組管理經營農業

今年九月下旬,記者走訪當地,發現在前述的將泉蔬菜專門協同農場裡,每棟溫室都有它的「分組」,實施「田地負責人責任制」。

一三年起,北韓開始實施田地負責人責任制。原本的作法是,在一定面積的土地上,分派十至二十五人左右作業(分組管理制),現在改為在組的架構下,再細分化為個人或二至三人以家庭為單位的土地負責人,藉以經營農業。

這可以解決團隊集體投入

農業時責任不清的問題,收成後,也會依照每位農場人員的工作狀況與成果分配農作物。

這可說是一套足以激起務農者的幹勁、促成增產的制度。趙技師長說:「實施後,總收成增加了三至四成。」

水耕溫室產量增三成

離開農場後,記者又造訪同樣位於平壤郊外的平壤蔬菜科學研究所。此地於〇七年為既有農場增設水耕栽培的研究設施,於一二年又增建大規模溫室。栽培面積據稱為四十萬平方公尺,規模甚大。

和將泉蔬菜專門協同農場

一樣,溫室內有小黃瓜、番茄、辣椒等,全都結實纍纍。

溫室內也試種了取自他國的種子,也種了日本產的蔬菜。該研究所為生產單位,農場人員都在設施內部忙碌地工作著。

記者詢問田地負

責人制度,水耕溫室

栽培研究室室長深正

赫很自豪於成果,「產量增加三成。」回國後,記者把

這兩個設施的照片與

影片交給日本農業專

家觀看,判定這兩個

單位的作物栽培都很

順利。「作物看不出缺少水分或營養不足。

雖然溫室面積比日本

大,病蟲害的發生機率較高,但北韓的氣候比日本寒冷,因此就算面積廣,或許也沒什麼好擔心的。」

產量仍未達自給自足

由於社會主義國家瓦解,以及洪水等天然災害,一九九〇年代後半的北韓,甚至發生饑荒。或許因為這樣,現在大家都還有「北韓等於經濟不振、糧食出問題」的印象。

現在的北韓,雖然主食稻米與玉米的生產(穀物生產)趨向增加,但仍末到達據信為自給自足水準的五五〇萬至六〇〇萬噸水準的穀物生產量。

朝鮮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的工業經營室長朴成哲分析道,「一三年的穀物生產量為五六六萬噸(精穀基準),一四年由於乾旱等自然災害的影響,比一三年減少一些。」今年生產量,估計會和前年同一水準。

另一方面,一〇年以來,除了穀物產量復甦外,北韓也正式進口加工食品或由國家自己生產。首都平壤等地的飲食生活改善不少,市民的喜好也開始多樣化。

「穀物生產量一日一超過四〇〇萬噸,北韓就不會有人餓死。」韓國國民大學教授鄭昌鉉指出。雖然國家提供的配給減少,但減少的量,可透過市場供給替代。近一到兩年,市場的糧食價格很穩定,「這是糧食普及的證據。」鄭昌鉉說。

政府擴大投資農業基礎建

設,還開始推動田地負責人責任制等制度改革。這樣的模範案例已漸漸拓展到全北韓,只是似乎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確切的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33

點睛丨農墾發展十三五規劃出臺 農改有望提速

事件:農業部1月19日印發了《全國農墾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下稱“規劃”)。

CBN點評:近期農墾改革利好政策頻出,政府關註力度持續加大。A股市場上,北大荒(600598.SH)、海南橡膠(601118.SH)、羅頓發展(600209.SH)以及一拖股份(601038.SH)農業領域上市公司有望持續受益。

《規劃》提出,到2020年,農墾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管理體制和經營體制更加完善。農墾國際大糧商建設取得明顯進展,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資源掌控力和產業競爭力大幅提升。

據了解,《規劃》部署了提升農產品生產能力、提高科技發展水平、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可持續發展、加強對外交流合作、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構建發展新體制七大方面。

其中就構建發展新體制方面,《規劃》提出,要全面開展包括土地在內的農墾國有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到2018年底基本完成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同時,積極穩妥推進土地資產化和資本化,鼓勵符合條件的農墾土地采取授權經營、作價出資(入股)方式處置,有序開展農墾國有農用地使用權抵押、擔保試點。

此外,《規劃》要求繼續深化墾區集團化改革,推進產業公司和國有農場子公司做強做優做大。對於已建立省級農墾集團的墾區,要加快直屬企業整合重組,推動國有農場公司化改造,建設農業產業公司,構建以資本為紐帶的母子公司體制。

在具體產業布局方面,《規劃》提出一方面要提升農業環境保護力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業機械裝備與信息技術應用以及農產品倉儲和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同時,積極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區位優勢明顯、旅遊資源豐富、產業基礎雄厚的墾區建設現代農業莊園,拓展精深加工、農耕體驗、旅遊觀光、健康養老等多種功能。

可以看到,未來隨著中央支持政策的加速落地,各地在農墾體制改革、土地流轉推進方面有望取得進一步成果。受益於此,各地農墾體系企業有望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北大荒、海南橡膠等一些擁有諸多農業用地的上市公司將有望率先受益於農墾體制改革帶來的土地資產價值重估以及集團優質資產的整合註入。

與此同時,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的持續加強,也有望給相關領域企業,諸如一拖股份等上市公司帶來良好發展機遇,企業發展前景值得關註。

 

今日《點睛》您可滿意?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您~請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好內容為更好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2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