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未來10-20年,那些行業可能會跑輸大盤? 金錢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2dqtg.html

首先從下面4張表來分析:

廣發基金的朱平和申萬研究統計的數據表。
未来10-20年,那些行业可能会跑输大盘?

未来10-20年,那些行业可能会跑输大盘?

未来10-20年,那些行业可能会跑输大盘?

未来10-20年,那些行业可能会跑输大盘?
(1)這次和以往的情況區別:現在不是經濟低迷期,應該是繁榮期。國際和國內有巨大問題的繁榮期。國內有巨大問題:經濟轉型,通貨膨脹和房地產。這3個問題會較長期存在,所以幾乎沒有大牛市。有,也是小牛。通貨膨脹,每次都有,而這次繁榮期多了經濟轉型和房地產的問題。
(2)目前玩股票,還是這句話----還是玩成長股和醫藥股,重點研究部分創業板和部分中小板,中長期獲勝的把握大點。
(3)轉型向何處轉,看看上面4張統計表。目前已經開始趨勢性轉向的時候了?信息技術,健康護理,必須消費等開始越來越好了嗎?未來10-20年會超越大盤嗎?未來1-20年這些行業會跑輸大盤嗎?金融地產.能源.工業.原材料等會越來越慢嗎?
(4)實際經濟是這樣的嗎?再持續就不合理嗎?如果政府不大力支持7大新興行業,這些新興行業就沒有發展的土壤了嗎?就沒有市場了嗎?
(5)資源為王觀念,是不是應該再研究的時候了?那些資源還會越來越貴,那些資源會日落西山?
首先,水一定是越來越貴的,相關行業不會比現在差。還有那些。。。。土地到了階段性高位了嗎?如調整,要多久?水泥和鐵礦石還會越來越緊張嗎?當然還有許多有色和部分能源?
(6)重點要分析不是使用的絕對量,而是成長率!如汽車的每年增長率會越來越小嗎?當然絕對量是越來越大的,但增長率怎麼樣?投資,就是研究企業和行業以 及研究宏觀經濟的成長(當然,同時也要研究企業和行業的價值重估),一定緊緊看中成長性,而不是絕對量。我們要分析的是利潤的成長,而不是巨大的利潤,中 石油每年的利潤是亞洲第一,怎麼樣?投資需要的是快速成長的速度是亞洲第一,而不要已經是第一,已經第一的東西,非常容易出現價值陷阱。
(7)價值陷阱!!!現在,可以判斷有很多企業和行業是價值陷阱。例如公路股。現每年都掙很多錢,但利潤增長率可能很快就是負數了。國家已經開始,為了發展物流,對公路動手了。以後的動作會很多。發達國家的物流很發達。中國這方面極為落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57

大到跑輸人!購併狂思科急減肥

2011-8-1  TCW




中國古諺所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套用在全球最大網路設備公司思科(Cisco System)近兩年來的決策與發展,只能說是走過頭了。

七月十八日,思科宣布全球將裁員六千五百人,以期達成一年內省下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百九十億元)營運成本的目標;此外,思科還同意將位於墨西哥的機上盒製造廠,連同五千名員工一起賣給台灣的代工龍頭鴻海。

連砍帶賣,思科共削減一萬一千五百個職位,近總數一六%。這是思科成立二十七年來第二次大裁員,而且數量還超過二○○一年網路泡沫破裂時的八千人。

別的不說,光是這點就透露出情勢有些緊張。

病因一:擴張成癮大吃陌生的非本業公司

產業觀察家與華爾街分析師不約而同將問題歸咎於「大」病:忙著擴張規模,購併了一堆與本業相差甚遠的公司,終至累積出肥滋滋的中階管理層「脂肪」,連執行 長錢伯斯(John Chambers)都坦承:「決策過程緩慢,有些錯誤的決策和缺乏擔當的問題,我們都感到吃驚。」

思科的確應該吃驚,因為購併一向是它坐穩市場第一把交椅的利器,如今卻成了沉重的負擔。

自從一九九三年買下第一家公司開始,就沒停止過收購能掌握未來科技的新創公司。根據道瓊創投(Dow Jones VentureSource)去年底統計,過去十年間,思科收購了四十八家新創公司,比第二名的IBM多出三分之一,堪稱「矽谷購併王」。

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的專欄作家傑菲(S. Jaffe)以前曾推崇,思科專注創新技術的購併策略能帶來良性循環。他分析,這是思科股價受到投資人追捧的主因,而且這些被暱稱為「思科貨幣」 (Cisco dollars)的充沛資金,又能用來支持它繼續擴張的基礎。

思科展開購併之旅的十八年間,拿下網路時代幾張重要門票:進入交換機市場,兩年內從第一代競爭對手3Com手中搶下冠軍寶座;購併專攻企業網路的公司,確立企業資訊傳輸的領先地位等。

然而,擴張一旦成癮,可能就免不了過量,導致思科今日活生生演出一齣「暴飲暴食之後,發現消化不了,才又趕緊催吐」的老戲碼。在所有分析師質疑的購併案中,大受抨擊的一環是它放手一闖消費性電子市場的決定。

二○○三年,思科收購連系(Linksys),切入家用網路市場與零售通路。

分析師隨即察覺,思科有意開發全然陌生的終端個人產品市場,便發出警語:「這是個距離太遠的跳板。」

不過思科仍陸續買下奇思科技(Kiss Technology A/S)、科學亞特蘭大(Scientific Atlanta,即日前所賣廠房),以及為了推動消費影音上網業務,斥資近六億美元,搶下在美國大受歡迎的Flip Video生產商。

病因二:放縱集體領導反應太慢,客戶被搶走

二○○九年更是關鍵點。思科聲稱路由器和交換機市場接近飽和,為了保有兩位數成長,它必須將觸角伸向與核心業務鄰接的三十個市場,並打破由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大權下放給跨部門運作的發展理事會(development council)。

錢伯斯本人強烈支持這種做法,數次對外表示,七○%的創新決策來自集體領導,一年促成跨部門計畫多達二十二件,是垂直領導的十倍之多。不過,根據《華爾街 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光是二○○九年就有多達五十九個發展理事會,拖累決策速度。

一個現實的例子是,原是客戶卻變敵人的惠普(HP)在二○○九年收購3Com,很快就推出免費升級和支援服務的方案,但採取共識決的策略卻讓思科拖了一年才跟上來,一批高階市場客戶等不及,已琵琶別抱。

另一個集體領導難辭其咎的弊病是,儘管不能獲利的業務占據大量資源,但這些發展理事會卻有志一同的「為員工謀福利」。網路設備分析師諾蘭(Jayson Noland)舉例,在同一地區,思科比中國的競爭對手華為,同等資歷的工程師年薪多兩倍。

龐大的組織、高昂的人事費用、速度落後的關鍵決策,思科就像一個消化不良的巨人,抱著吃太撐的肚子與對手競跑。根據市調公司愛迪西(IDC)表示,思科不 僅已連續四季獲利不如市場預期,核心產品路由器市占率四年內從六六%降至五五%,其他網路設備也被對手搶走一成以上。

藥方:大裁員一五%指向高階主管

向來懂得「傾聽市場意見」的錢伯斯,終於痛下改革重藥,定下整個裁員計畫中,一五%「分給」副總裁以上的高階職位,儘管得因此償付十三億美元的人事費用,多數分析師給予肯定。

投資銀行太平洋王冠(Pacific Crest)的分析師布蘭斯林(Brent Bracelin)在報告中指出:「思科賣廠、裁員雖不是長期解決方案,但重組後將更加切合競爭加劇的現實環境。」

言下之意,思科意識到肥胖百害無一益,抽脂瘦身雖能馬上消腫,但恢復體能後能夠持之以恆才是更重要的課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1

外匯縱橫(8):救命啊!Goldman President & COO 話唔知點解 他的FICC業績跑輸大市! 寗零

http://notcomment.com/wp/?p=6546
 

救命啊!Goldman President & COO 話唔知點解,他的FICC業績跑輸大市!

高盛主席Gary Cohn 十月二十三日接受bloomberg tv訪問時,被問及點解FICC(FX, Interest Rate, Credit and Commodity) Dept 第三季業績唔好,跑輸大市。

他答唔知道!好一句唔知道!唔知道他的FICC亞頭又會不會唔知道呢?家吓真的好擔心D wall street bankers! 真相永遠都唔講出嚟。

不過他說的一點,我是同意的,就是美國有排唔可會加息。因為如Gary Cohn 説,睇唔到今年美國經濟有實質的增長。

Anyway,大家有時間就睇下以下訪問片,然後guess他年薪多少,同如果我哋特首這樣答問題,會有mud後果,可能是又圍攻政府總部囉。

還有如果你是高盛shareholders,你會點諗呢?

Happy viewing!

http://www.bloomberg.com/video/goldman-coo-don-t-know-why-ficc-underperformed-DpPcxX4fT92WhmtkwVpc0w.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92

網友再議A股“犇”行情:漲停跑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562

在牛牛牛行情下,分析師策略師已經從市場消失了。下面是見聞為你總結的網友吐槽及“投資建議”。(認真你就輸了)

青年:禪師,以前是跌的難受,現在是漲的難受。做股票咋這麽苦呢。禪師:你收盤後再來。青年:你的意思是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投資人,我要勇於面對盤面的蹂躪來鍛煉自己而不是消極逃避?禪師:收盤了,券商股就不會漲了。

780

停牌的海通和西南證券股民:

201411281103468497

券商之後,邏輯最清晰,受益最明確的當屬醫藥和醫療器械股。大盤波瀾壯闊而又讓人膽戰心驚的行情,必然會刺激心腦血管藥物和心臟支架等醫療器械的需求,強烈推薦中新藥業(速效救心丸),以嶺藥業(通心絡膠囊),天士力(複方丹參滴丸),樂普醫療(心臟支架),同時建議關註福成五豐(殯葬)!
 
不來你心慌,來了你又怕

000

讓子彈再飛一會

008

首先喜大普奔迎接股市進入犇階段:

005

宇宙真理你怕不怕?

006

隨後,“漲姿勢”時間,科普一下“漲停跑輸”:

003

營業部裝不下人了:

007

加茶葉蛋?太Low了,該加蟲草了!

QQ圖片20141204155615

有錢任性!股市就是那麽熱!

001

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

002

最後,如果踏空了,也不要灰心。不妨想一想“聽過了很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004

還是買彩票吧

009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309

無法戰勝的指數?對過去五年87%美國共同基金跑輸市場的思考 點拾Deepinsight

來源: http://xueqiu.com/3915115654/34625573

過去一段時間A股出現了難以跑贏指數的現象。在2013至2014年前10個月主動型基金連續跑贏指數之後,最後兩個月大盤股的逆襲讓今年絕大部分的主動管理型基金跑輸指數。而事實上,在單邊牛市中,這種現象非常常見。讓我們先看一下全球對沖基金的指數,我驚訝的發現事實上多空對沖策略自從2010年以來就連續跑輸標普500指數。


如果我們再看美國主動管理型基金的表現,截止今年上半年,60%的大盤共同基金,58%的中盤共同基金以及73%的小盤共同基金都跑輸基準。如果把時間軸拉長,這種難以戰勝基準的現象更加明顯。在美國大盤股基金一年內跑輸基準的比例是60%,三年內跑輸基準的比例是85%,而五年內跑輸基準的比例是87%。對於中盤股基金來說,這個比例分別是58%,77%和88%。而小盤股基金在一年,三年和五年跑輸的比例為73%,92%和88%。

有人會說美國市場太有效了,機構投資者太多,導致主動管理型基金難以跑贏基準。那麽讓我們看看相對無效的新興市場表現。過去一年中,65%的新興市場基金,70%的全球配置基金以及81%的全球小盤股基金都跑輸基準。如果把時間拉長,過去五年居然有74%的全球配置基金是跑輸基準的。

從這些數據的角度看,主動管理型基金似乎失去了“預測股市的水晶球”。這些全世界最聰明,最勤奮的金融人才為什麽在各個方面都跑輸市場呢?筆者粗淺地認為有幾個原因:

1. 大量的基金經理沒有維持自己的投資風格。投資風格也是自己的能力圈,在能力圈中去捕獲Alpha是相對高概率的。而在能力圈外捕獲Alpha就困難的多。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自己感覺目前也很難做到)。大量的基金經理都想抓住市場中的所有機會。在貪婪和恐懼中,離開自己的能力圈就導致大量的錯誤決策。從統計的角度看,過去五年,只有52%的基金經理保持自己的投資風格。而我自己過去幾年的交流中,發現長期業績優良的基金經理都會一直保持適合自己性格,風格的投資方式。無論市場如何波動,一般都很少變化。

2. 我自己粗淺的感覺是超額收益更容易在均衡市或者震蕩市中獲得,在指數的大牛市中,超額收益比較難以獲得。我們回到上面的對沖基金收益率上看,對沖基金的黃金時間是在2000-2003年美股的均衡市中。那時候經歷了成長股的泡沫,做空高估值成長股,做多低估值價值股的超額收益很大。此外,2008-2009年的金融危機中,由於可以做空,對沖基金也是跑贏標普500的。但是自從2010年標普500進入單邊牛市以來,好的壞的一起漲,對沖基金Alpha就跑輸標普500了。從國內A股我們也發現,2007年,2009年的牛市中,其實主動管理基金跑贏市場很難。在今年指數出現了50%的收益後,大部分基金很難取得如此之高的收益率。

然而從中長期看,筆者一直相信刻苦的研究,正確的方法以及對於自己風格的堅持最終能戰勝市場。過去一年在和一些優秀的投資者交流中,也發現了他們身上的這種特征。其中幾乎所有人都有自己成熟的投資體系,懂得放棄能力圈之外的機會,在階段性落後市場時保持樂觀和理性。這一切雖然說起來容易,但要做到需要極大的毅力,對於自我深刻的認識。今天和大家分享這一方面的個人思考,也算對於自己的激勵和警戒。希望和朋友們一起努力成為優秀的投資者:)

點拾原創,歡迎關註微信號 deepinsightapp

@熱愛大自然的DD @amagicfish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424

巴菲特欽點接班人2014年全部跑輸大盤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1-17/891388.html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投資經理們:托德-康姆斯(左)、特德-韋施勒(右)以及特雷西-布里特-庫爾(中)。庫爾是伯克希爾旗下本傑明摩爾、約翰-曼維爾公司、東方貿易公司以及拉森-朱爾公司的董事長。

“奧馬哈先知”沃倫-巴菲特欽點的接班人可能並沒有他本人那麽神奇。

2014年,托德-康姆斯和特德-韋施勒顯然都未能跑贏大盤。康姆斯差得最多,其投資組合2014年似乎略有下降,跌了0.3%。巴菲特有句名言:他投資的頭號原則是不要賠錢。據說他的第二項原則是:不要忘記自己的頭號原則。

韋施勒的表現好一些。其投資組合上漲了6.7%。不過,這個成績不足以勝過標普500指數,該指數2014年分紅前上漲了11%以上。(《財富》計算康姆斯和韋施勒的投資回報也是采用分紅前的數據。)這是康姆斯和韋施勒加盟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以來,頭一年出現兩人均未跑贏大盤的情況。

去年四月,巴菲特在致伯克希爾股東的年度信中,盛贊這兩位經理人的表現。巴菲特曾暗示,待到他離開伯克希爾,康姆斯和韋施勒很可能接管該公司大部分股票投資組合。巴菲特當時在信中寫道,康姆斯和韋施勒已經連續兩年“輕松”跑贏大盤,並勝過巴菲特本人的投資業績。

可惜兩人未能獲得三連冠。對康姆斯的投資業績拖累最大的,是芝加哥橋梁鋼鐵公司,這也是他在2014年伊始最重倉持有的個股。這家總部位於荷蘭、專註於油氣行業的建築公司,2014年股價跌去了一半。

另一個拖康姆斯後腿的,是媒體公司維亞康姆,其股價在2014年下跌了近15%。康姆斯選擇的其它股票表現都不錯,比如國防承包商通用動力(139.07, 1.36, 0.99%)公司和信用卡公司維薩,在2014年分別增長了44%和17%。但是,總體而言,其投資組合還是未升反降。

韋施勒2014年最失策的選擇是通用汽車。由於與點火開關相關的大規模召回,通用汽車的股價去年下跌了15%。

巴菲特自身的許多投資2014年也表現不佳。伯克希爾重倉持有的IBM(157.14, 2.57, 1.66%)公司,去年股價下跌了12%以上。伯克希爾還持有價值40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91.12, 2.16, 2.43%)股票,而過去半年,該公司股價已下跌7%。此外,巴菲特稱自己買入英國連鎖超市樂購的股票“大錯特錯”,去年該公司股價下跌了50%。不過,巴菲特和伯克希爾最重倉持有的大型銀行富國銀行(51.64, 0.92, 1.81%),去年一年股價上漲了24%。

伯克希爾的股東似乎並不關心巴菲特——以及康姆斯或韋施勒——管理這家保險企業集團1000多億美元股票投資組合的能力。伯克希爾的股價2014年上漲了27%。誠然,經過多年收購,伯克希爾的盈虧更多的取決於旗下公司的業績,而非其股票市場投資組合的回報。伯克希爾旗下企業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其中包括鐵路巨頭BNSF公司以及食品公司亨氏集團。

巴菲特和伯克希爾公司未回複對本文置評的請求。



巴菲特經常將伯克希爾的年度賬面價值表現與標普500指數的表現作比較。去年,伯克希爾公司的5年間賬面價值有史以來首次跑輸標普500指數。不過,與所有公司一樣,伯克希爾公司的賬面價值在一定程度上是會計規則的產物,或許並非公司業績的最佳指標。

伯克希爾未正式披露其投資回報,或每位投資經理的投資回報。不過,與其他大型資產管理公司一樣,伯克希爾每季度會披露自身持有的股票。《財富》據此信息計算出康姆斯和韋施勒的投資回報。該數字未反映兩人在第四季度對自身投資組合做出的調整,因為伯克希爾尚未公布相關數據。

不過,此調整不會對投資回報數字有太大影響。去年,我們做了一篇關於伯克希爾兩位新星——康姆斯和韋施勒——的報道,文中就采用了同樣的方法,來計算兩人2014年的投資業績。

直到2014年,康姆斯和韋施勒的業績記錄都難以超越。2013年,康姆斯的投資組合飆升了51%。自康姆斯加盟伯克希爾至去年第二季度,康姆斯的投資組合攀升了116%。韋施勒比康姆斯晚一年加入伯克希爾,截止去年年中,韋施勒的投資組合共上漲了81%。

去年,巴菲特在致伯克希爾股東的年度信中表示,康姆斯和韋施勒的投資業績超過了他本人,並開玩笑稱,如果這種“丟臉的情況”繼續下去,“我將別無選擇,只能閉口不談他們兩人。”今年,巴菲特有另一個理由對二人避而不談。(財富中文網)(譯者:Hunt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807

廣州房價為何跑輸北上深?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0567.html

廣州房價為何跑輸北上深?

一財網 林小昭 2016-01-18 20:17:00

供應大、庫存多只是一方面,更為關鍵的是近年來廣州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不夠理想,人口吸納能力正在減弱。

一邊是一二線城市的快速複蘇,一邊是三四線城市的冷冷清清,分化成為樓市主旋律。即使在一二線城市內部,分化也很明顯。同樣身為一線城市,深圳、上海、北京房價大漲、地王頻出,而廣州雖有回暖,房價卻相對比較理性,與另外三個一線城市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房價不到深圳一半

2014年上半年,來自江西、目前在深圳工作的黃先生還在為是在廣州還是在深圳買房猶豫不決。由於之前曾經在廣州工作多年、公積金也在廣州繳納,因此黃先生在當年3、4月間在廣州市區看了不少二手房。當年9月,他以總價270萬的價格在深圳市區購入一套8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現如今這套房子已經升值近200萬。

“雖然我買房是為了自住,房子升值好像沒多大關系。但是一個房子不可能住一輩子,人也很難一輩子都待在一個城市,因此能否升值保值還是很重要。”黃先生至今仍為自己的選擇感到幸運,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說,“如果當時在廣州買,基本上沒有升值。買房就像買股票,深圳樓市顯然是最績優的那只。”

這就是廣深這兩個一線城市這兩年樓市的差別寫照。就在特區深圳2015年來房價狂飆的同時,100多公里外的省城廣州卻波瀾不驚。雖然2015年12月廣州房價同比上漲了9.2%,但考慮到2014年下半年後廣州房價下跌較多的基數影響,基本上目前廣州房價仍沒有超2013年底2014年的高峰期水平。

數據顯示,2009年,深圳與廣州的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均價分別為15111元/平方米與9346元/平方米,兩者的比值為1.61:1。

到2015年,廣州一手住宅成交1074 .76萬平方米,是深圳665.89萬平方米的1.6倍。但在價格方面,據中原地產數據顯示,廣州一手住宅均價15154.36元/平方米,只及深圳33425.52元/平方米的45%,深圳房價是廣州的2.2倍,也就是說廣州多賣了幾百萬平方米的樓,成交額還沒深圳多。

2015年廣州市越秀區的一手均價首次突破4萬元/平方米,這與該區集聚全廣州最優質的教育資源不無關系。但在深圳,2015年一手住宅均價破5萬元/平方米的有福田和南山兩個區。羅湖的均價居於第三位,48641元/平方米的單價也超過廣州越秀區。就連當年深圳的“關外”寶安,如今房價也已過3萬元/平方米。

不光是北京、上海和深圳,甚至於一些二線城市也跑在廣州前面。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百城新建價格住宅指數,廈門12月均價為22206元每平方米,比廣州高出5148元。而國家統計局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至2010年以來,廈門房價上漲35.4%,比廣州高出2個百分點。

一線城市的身子,二線城市的房價,這正是目前廣州樓市的現實寫照。因此廣州也一直被認為是“價格窪地”。

人口流入在減緩

為何廣州房價會遠遠跑輸其他一線城市乃至部分二線城市?

決定房價有兩個因素,一個是供應,這個是分母。另一端是需求,這個是分子。對廣州而言,雖然分子不小,比二線城市多,但跟北上深比起來還是小很多。在分母方面,廣州的供應也很大。這樣一來,房價自然比較難漲。

在土地面積上,深圳面積是1996.85平方公里,而廣州則為7434平方公里。廣州的人口是其1.2倍。但廣州的土地面積,卻是深圳的3.7倍。與深圳土地存量已接近枯竭相比,廣州土地供應充足。目前廣州的郊區盤如黃埔、番禺等地都有大量的一手房供應。

根據合富輝煌的統計數據,2015年前11個月,廣州市土地成交突破1000萬平方米,其中居住用地成交520萬平方米。與之相對,盡管深圳今年計劃供應建設用地達到1600萬平方米,但住宅用地供應僅為85萬平方米。

深圳土地面積已近枯竭,上海、北京因為嚴格控制城市邊界和開發強度而減少土地供應,相對來說,廣州的供應可謂十分充裕。戴德梁行報告顯示,廣州2015年土地成交金額還是刷新了近年記錄,達到949億,但這是建立在土地市場“薄利多銷”的基礎上。相比北京、上海地王頻現的火爆情況,廣州土地市場仍屬“溫而不火”。

對比其它一線城市,2015年廣州的土地成交平均溢價率明顯較低。回顧廣州一些高溢價拿地後建成的樓盤銷售表現,“地價/房價比”也表現較高,去化情況不算理想。

不過,供應大、庫存多只是一方面,更為關鍵的是近年來廣州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不夠理想,人口吸納能力正在減弱。對比北京、上海這兩座世界性城市對全國人民甚至境外人士的吸引力,對比深圳對高新技術人才、金融人才等的強大吸引力,廣州這幾年對外來人才的吸引力明顯減弱。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布的《全國10大都市區人口與房價報告》(下稱《報告》)顯示。廣州人口流入有個非常明顯的界限,即廣州舉辦亞運會的2010年。在亞運之前,2005~2010年廣州人口導入數據非常迅速,年均增長5.3%,位列10大都市區第三位,這段時間房價也迅速上漲;2010年以後,都市區人口年均出現負增長,增幅為-0.8%,表現為人口導出(廣州常住人口還是正增長),都市區人口這一主要支撐動力缺失,未來房價增長空間有限。

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表示,他曾經對一線城市人口凈流入情況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在2000~2010年,廣州年均人口凈流入為23.5萬人,但到了2011~2013年間,年均人口凈流入數量大幅下降至7.5萬人,如果剔除正常的人口交替,人口凈流入幾乎停滯,這也是廣州房價走勢疲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廣州一家本土開發商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廣州的工資水平相比其他一線城市有明顯的差距,購買力也相對有限。例如智聯招聘近日發布《2015年冬季中國雇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顯示,全國32個主要城市職位中,北上深排名前三,廣州以6913元的平均月薪被杭州反超,跌出前三。

創業方面,廣州也漸漸走在後面。《2015胡潤百富榜》榜單顯示,有56位“80後”企業家登上今年胡潤百富榜。其中有16人是白手起家,這些年輕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杭州和深圳,只有1位來自廣州。在這一榜單上,廣州不僅不如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大一線城市,也不如二線城市杭州。

向現代商貿轉型

以傳統產業為主的廣州近年來受到宏觀經濟下滑的影響比較大,新興產業基礎薄弱。作為“千年商都”,廣州有著全國最好的各種專業批發市場,但廣州的電商發展卻比杭州等地要相對滯後。廣東省社科院企業管理與決策科學研究所所長林平凡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廣州的傳統商貿批發市場十分強大,都屬於傳統的商貿模式,傳統的力量太過強大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創新型人才的發展空間。

廣州當地一位政經人士說,2014年6月落馬被查廣東省委原常委、廣州市委原書記萬慶良主政廣州期間,為了追求政績增添升遷的砝碼,特別熱衷於造城、造湖等城建方面的事情,因為造城見效快,容易出成績。這幾年廣州各種金融城、醫藥城、教育城、生態城遍地開花,粗略統計,萬慶良主政廣州後,至少先後計劃建9個新城,僅新城規劃面積相加近800平方公里,超過了新加坡國土及上海中心城區面積。

該人士認為,這幾年廣州的新興產業發展不盡如人意,不僅遠落後於深圳、北京等地,甚至不如杭州等二線城市。一個城市發展需要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沒有產業光造城最後只是徒勞。

實際上,這兩年來,廣州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尤其是廣州正利用傳統商貿的優勢,在向現代商貿轉型。在這一過程中,部分區域將成為未來廣州樓市最大的看點。

戴德梁行華中區研究部主管及助理董事林珂認為,作為城市未來經濟新引擎,電商產業成為政府力撐的重中之重——其重視程度,從土地空間布局和土地出讓的精準定位、靈活度和支持政策足以顯現。目前琶洲區域已經吸引了阿里巴巴、騰訊、小米、唯品會等國內重量級電商企業進入,未來這一區域也將成為廣州樓市最堅挺的區域。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43

解密王亞偉真實私募業績:重倉股被套 業績跑輸A股指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4694.html

作為前“公募一哥”,王亞偉曾經代表的是基金行業最高級別的投研水平,但轉投私募後卻黯然失色。

奔私後的王亞偉行事低調,鮮有對外披露基金信息。《第一財經日報》從相關渠道了解到了過去一段時間王亞偉的真實業績。實際上,王亞偉進入私募行業後不僅沒有續寫曾經的輝煌,反而出現了一些敗績,比如其管理的幾大基金跑輸A股指數、重倉股被套牢等。

王亞偉的前同事、華夏基金一位離職元老稱,王亞偉的變化緣於失去了華夏基金強大的平臺優勢。“王亞偉的業績在2003年應該是行業倒數,沒有華夏基金的平臺,沒有範勇宏(華夏基金原總經理)的栽培,也就沒有王亞偉。”該人士如此稱。

業績跑輸

格上理財數據顯示,王亞偉成立的深圳千合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千合資本”)7只主基金分別為昀灃、千紙鶴1號、昀灃3號、雲豹一號、昀灃2號、昀灃4號,其中的6只由王亞偉操刀管理,僅千合紫荊1號基金由華夏基金原同事崔同魁管理。

《第一財經日報》發現,王亞偉雖然業績戰勝了崔同魁,但卻跑輸了A股整體市場波動。

千紙鶴1號便是一只沒有跑贏A股指數的基金。格上理財統計顯示,自2014年11月28日成立至2015年10月30日,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千紙鶴1號單位凈值變為1.2749元,實現收益27.49%,同期衡量A股整體股票價格波動的萬得全A指數漲幅達到了53.24%。亦即,上述接近一年的時間里,王亞偉管理的千紙鶴1號大幅跑輸A股市場約25個百分點。

王亞偉管理的昀灃3號的私募基金也大幅跑輸了A股整體波動。在2015年1月13日成立至2015年10月30日期間,昀灃3號單位凈值增長至1.0522元,總收益為5.22%,同期萬得全A指數漲幅高達23.80%,超越王亞偉管理的昀灃3號業績18個百分點以上。

此外,雲豹一號成立於2015年4月20日,至今公開過凈值。昀灃4號是目前有公開數據可查詢的王亞偉千合資本旗下唯一一只跑贏A股整體表現的基金。2016年1月15日成立至3月15日的兩個月內凈值上漲4.22%,同期萬得全A指數跌幅達到24.74%。

以上可見,王亞偉過去一段時間的投資業績難言出色,這與過去他在公募行業叱咤風雲時的業績相差甚遠。

Wind資訊統計,王亞偉在2005年12月末至2012年5月初管理華夏大盤期間,累計取得了約12倍收益,業績回報年化收益率為50%,在同類77只基金中排名第一,大幅超過基準回報10倍以上。

另一只他在華夏基金管理的華夏策略基金從2008年10月至2012年5月期間,盡管市場有較大幅度的調整,但王亞偉仍逆市取得了128.60%的收益,在30只同類基金中排名第一。

“單打獨鬥的個人英雄主義時代已經過去,如何打造平臺、如何磨合團隊,愈發重要。”上述王亞偉前同事說,私募基金最終必須突破創始人個人過往業績的層面,必須突破單純投資能力向平臺能力的兼容。

重倉股被套

脫離了華夏基金的王亞偉,雖然頭頂著原公募一哥的光環,但業績卻出現了大滑坡,不僅反映在上述基金表現一般,也體現於重倉股的操作上。

格上理財統計,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王亞偉先後重倉了深紡織A、一汽轎車、三聚環保、紅相電力、廊坊發展、國電南瑞、上海三毛、渤海輪渡等多只個股,涉及板塊包括電子、汽車、房地產、化工等。

但《第一財經日報》查詢過往資料發現,王亞偉至少在渤海輪渡、國電南瑞、廊坊發展三只重倉股上操盤業績不佳。

去年二季度,王亞偉高位買入渤海輪渡。據渤海輪渡季報信息,截至2015年6月末,王亞偉管理私募基金昀灃、昀灃3號、千紙鶴1號分別持有渤海輪渡855萬、790萬、515.21萬股,占流通股的比例分別為1.78%、1.64%、1.07%。

從其後渤海輪渡的走勢來看,王亞偉被套乃大概率事件。渤海輪渡在2015年二季度最高價23.98元、最低價為14.2元,均價為17.81元,截至當季末的收盤價為16.63元。隨著股災的發生,渤海輪渡股價很快遭遇腰斬。整個去年三季度,渤海輪渡跌幅達到44.5%,當季最高價17.28元,最低價8.15元,均價11.65元,收盤價為9.23元。

去年三季度,對於渤海輪渡,王亞偉旗下基金進行了不同方向的操作。其中,昀灃、昀灃3號分別增倉53.32萬股、109.34萬股,占流通股的比例升至1.89%、1.87%,千紙鶴1號則減持了140萬股,占流通股的比重降至0.78%。

對於上述三只基金存在反向交易渤海輪渡的問題,上海一家私募基金內部人士對本報稱,業內一般都是同一策略,要麽一起買,要麽一起賣。“有可能在兩只基金增持完成後,王亞偉對渤海輪渡進行了全面減倉,而千紙鶴1號披露的數據則是減倉的開始。”

然而,去年三季度之後,渤海輪渡股價保持弱勢震蕩,截至目前最高價僅為13.14元。這一價格低於渤海輪渡二季度(王亞偉首次買入的季度)的最低價14.2元。王亞偉似乎成了高位買入的接盤俠。

折戟國電南瑞又是王亞偉私募之路的一大敗績。

《第一財經日報》從國電南瑞的走勢和昀灃3號的持倉變化分析得知,王亞偉同樣是高位買入該股票,但在隨後的一季度低位補倉,之後又選擇了減倉。

國電南瑞季報顯示,2015年二季度,王亞偉旗下昀灃3號、昀灃作為新進機構分別買入國電南瑞1680萬股、1214萬股,占流通股的比重分別為0.76%、0.55%。當季,國電南瑞最高價30.3元,最低價17.32元,均價24.43元,季末收盤價為20.69元。

國電南瑞隨後震蕩走低,王亞偉為此逢低補倉。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昀灃3號持股數量達到了1990萬股,占流通股比重為0.9%,三季度該基金增倉了309萬股。昀灃因未進入該股十大流通股名單,未能查詢具體的持股變化。

到了去年四季度,國電南瑞走出了反彈。截至2015年末,國電南瑞收報16.68元,一個季度的股價增幅為17.55%。當季最高價為18.17元,最低價為14.29元,均價為16.48元。在股價反彈中,王亞偉選擇了減倉。昀灃3號轉手減持了365萬股國電南瑞股票,截至當季末持股總數為1625萬股,占流通股的比重降至0.74%。

盡管王亞偉去年二季度買入、三季度補倉、四季度減倉,但折戟國電南瑞也成了大概率事件。國電南瑞去年四季度的最高價18.17元,比去年二季度(王亞偉首次大舉建倉的季度)最低價17.32元也高出不到5%。截至2016年4月18日,國電南瑞收報14.59元,較17.32元還要低15%以上。

如果說,被套渤海輪渡、國電南瑞多少是因為去年6月中旬發生的股災,一切情有可原。但高買低賣廊坊發展、很大程度錯過其重組機會則成為王亞偉奔私後被業內詬病一大敗筆。

廊坊發展近日公告稱,11、12日,恒大地產集團分別以每股15.28元和15.87元的價格合計買入廊坊發展1902.8萬股,占廊坊發展總股本5.05%,成為其第二大股東。同時,它還發布了另一則公告,正在籌劃重組,股票停牌。

由此,坊間傳言的恒大地產借殼登陸A股一事終於浮出水面。

值得玩味的是,一向精於布局重組股的王亞偉卻未能守得雲開見月明。甚至,他的操作方式是反其道而行。2015年一季度,王亞偉攜昀灃、千紙鶴1號、昀灃3號三只基金大舉殺入廊坊發展。截至去年一季度末,三只基金持股數量為515萬、266萬、331萬股,對應的占流通股的比例分別為1.35%、0.96%、0.87%。

去年二季度,王亞偉繼續高位加倉廊坊發展。截至去年二季度末,上述三只基金對廊坊發展的持股數量分別增加到了649萬、440萬、415萬股,占流通股比例分別為1.71% 、1.16%、1.09% 。

在牛市效應和王亞偉增倉等因素帶動下,廊坊發展在去年二季度股價創出歷史新高,股價最高沖至30.05元,當季最低價為17.87元,均價為22.81元。進入去年三季度,廊坊發展股價遭遇大跌。王亞偉“順勢”減倉。三只基金期間分別減持261.8254萬、60.94萬和85.7734萬股,持股數量降至387.41萬、380萬、330萬股。

進入去年四季度,廊坊發展繼續下跌。王亞偉繼續減倉。昀灃、千紙鶴1號分別減持50萬、70萬股,持股數量降至330萬、260萬股。另一只基金昀灃3號在經過減持後,持股數量已經跌出了10大流通股股東的名單中,而被未公開披露。

截至去年末,昀灃、千紙鶴1號合計持股數量為590萬股,占流通股比重合計占1.53%,相比半年前,王亞偉已經減倉大半。縱觀2015年一年,王亞偉在廊坊發展上,做了高位增持、低位減倉的舉動。誰料減倉之後,廊坊發展攤上了恒大借殼的好事情。

若無意外,一向以埋伏重組股而名聲鵲起的王亞偉遭遇“踏空”。

如今在私募的江湖中,王亞偉無疑是一個低調的人,他管理產品業績情況鮮有公布,但離開了華夏基金後的王亞偉難言真正的出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754

上半年居民收入再次“跑輸”GDP增速

今年4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19元,同比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居民收入增速比當季GDP增速少0.2個百分點。

7月15日上午,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7%。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86元,同比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這一數據同樣低於同期中國GDP同比6.7%的增長速度。

自2014年一季度國家統計局公布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結果以來,扣除價格因素後,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已連續兩年“跑贏”GDP。但自從今年一季度以來,這個勢頭就被打斷了。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要用人均GDP來和居民人均收入做比較。GDP總量的增長速度是6.7%,如果考慮城鎮化和人口的因素,人均GDP的增速是在6.2%和6.3%左右。

他說,如果這樣來看的話,居民人均收入是高於人均GDP增速的。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則表示,居民收入、特別是城市居民收入,慢於GDP,很重要的原因在於經濟下行,這導致企業尤其是工業企業放緩工資增長的步伐和幅度。

(綜合新京報、統計局網站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175

強積金股票基金全部跑輸恒指(2016/10/20)

2016-10-20  NM

今年9月29日,筆者在這專欄發表題為「基金經理為何長期跑輸大市?」的文章;10月4日再發表另一篇題為「積金局入不敷支,自身難保」的文章。兩篇文章發表後,積金局透過電郵向筆者及總編輯作出回應,指評論有欠公允,與事實不符。

首先,筆者指基金公司及基金經理長期跑輸大市,收費問題多多的說法,不是單單針對強積金制度下的基金。筆者個人,以及認識不少朋友,過去除了工作上需要,被迫開設強積金戶口外,亦有透過銀行或保險公司,認購一些所謂「投資連壽險」的基金。文章提及計算賬戶價值日期和收費的「奇特」方式,是筆者親身經歷,有保險公司白紙黑字確認,保監亦知悉(但回應是私人合約問題,不能介入),日後會向讀者詳細交代。

至於文章指基金經理收入豐厚,但負責管理的基金卻竟然九成跑輸大市,同樣有事實支持。讀者登入晨星(Morningstar)的網站,便可以比較在強積金制度下各類基金的表現,包括近期(由一天至六個月),以及中長期(一年至十年)的投資表現,知道哪些基金表現較佳,哪些較差。

就以強積金制度下的香港股票基金作例子,晨星網頁的資料顯示共有55隻港股基金,由各間中介公司提供給打工仔選擇。筆者原先打算以截至今年9月30日的基金價格資料作個比較,但發覺資料並不齊全,個別基金價格明顯不是最新價格,與同類基金(例如指數基金)的表現相差很大。故此便改為以過去六個月的表現作個比較,晨星網頁顯示資料更新日期全部是10月6日。

根據網頁資料,55隻港股基金在過去六個月的平均回報是18.09%。當中13隻恒指基金的回報由20.60%至21.12%,扣除這13隻追蹤恒指的指數基金,餘下42隻基金只得三隻錄得超過20%的回報,全部屬於追蹤指數基金(追蹤MSCI香港指數)。最令筆者震驚的就是其餘39隻港股基金(當中亦有指數基金),竟然全部跑輸恒指,六個月回報率由14.6%至18.69%,平均為16.97%,較指數基金低約4%。打工仔付出較高費用去認購主動型港股基金,但基金經理的表現竟然全部跑輸大市一大截,實在令人感到「絕望」。由此可見,打工仔若要認購港股,理應選擇收費較低,以及回報較高的恒指基金,不應去碰碰運氣,期望揀選到跑贏大市的基金(包括其他指數基金)。積金局近年推動強積金改革,為核心基金(或預設投資策略)設定收費上限,目的正是鼓勵打工仔選擇恒指基金。可是,若然打工仔要購買恒指基金,又何須透過強積金,支付近1%的費用?過去半年購買盈富基金,基金價格由20.5元上升至24.7元,連同0.16元股息,合共取得21.27%的回報(未扣除交易費用)。盈富基金每年管理費不過0.1%,遠低於核心基金0.95%的收費上限。過去半年港股從20,000點水平急升至24,000點,故此這六個月錄得20%的回報只是短期回報,打工仔不必太雀躍。至於強積金中長期的表現,與大市相差有多遠,筆者日後會再發表文章告知讀者。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1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