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英之見:表面平靜個股翻暗湧 黃國英

2008-07-29  AppleDaily

恒 指表面平靜,但個別股票走勢其實凶險,中國鋁業(2600)不覺間快創近期新低,高盛一句確信沽售,中國遠洋(1919)應聲倒地。不少企業營運前景已轉 劣,所以不幸隨時中伏的機會率頗高。一般散戶選股能力不會太強,越炒越冇癮是正常,又或者索性只賭牛熊證,成交萎縮兼越來越集中在少數股份,是相當明確的 趨勢。要趨吉避凶,仍要閃避前景和股市樓市成交相關的公司。昨日另一話題是成謙聲匯(2728)盈警後大跌,令自己感觸的,是今次極速由牛轉熊,反映出不 少不外只是時勢造英雄的故事及人物。由01至07年,當中一個潮流主題是價值投資,不少人奉之為金科玉律,而細股因為估值低,曾經一度是投資者的寵兒。

細股價值投資已過氣

這 股潮流是有時代背景,追尋價值,是因為科技股爆煲令人對增長概念敬而遠之。小就是美,則是Enron一役叫人一見複雜的企業結構就頭痛。可是真正有價值的 細股如鳳毛麟角,許多生意長期做來做去都做不大,又或者經營優勢有限,一到逆境盈利便隨時大跌,加上流通量風險會在交投時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價值投資在細 股之上,不覺間已成為過氣的一段歷史,又要等下一個周期。數風雲人物,永遠是還看今朝,而大家也要提醒自己,一定要與時並進,才不至被淘汰。作者黃國英為 證監會持牌人士。電郵:[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8

中國市場日漸壯大 台商已錯失良機 中國證券表面開放 台資券商沒優勢


2012-02-27  TWM




因為法令的關係,讓一九九七年就到中國設點的券商苦等十五年,錯過黃金發展期,現在中國券商日益壯大,就算簽了ECFA(兩岸經濟協議),台灣政府也沒籌 碼與中國談判,台資券商商機何在?

撰文‧許瀞文

古有蘇武牧羊十八年,現仍在中國苦等開放的台資券商首席代表,幾乎快成了蘇武牧羊的翻版,而卡住他們青春的,卻是兩岸政府遲遲不開放的法規。大規模的台資 券商如群益、元大等,一年要燒掉上千萬元,來等待一個渺茫的希望。

目前幾乎所有台資券商的首代在中國蹲點都有五年以上資歷,十年之上的更不在少數,回顧台灣開放金融業投資中國發展史,券商最早登陸,但十五年來,保險、銀 行都等到進入市場之鑰,只有券商連門都沒有。

前總統李登輝時期提倡一邊一國,接著陳水扁上台後,○五年時更規定台資券商投資中國券商持股必須高於二五%,但中國早在○二年明訂,單一外資持有內地上市 券商股權不得超過二○%,多個外資共同持有不能超過二五%,兩條法令根本沒交集。

再者,中國規定的外資參股內地券商條件只是表面開放,中國規定中資券商承銷部門必須拆出和外資合併,但有外資最高持股三三%上限,和台資要求「全資全照」 的落差很大。且台資券商的強項──A股經紀業務,中國完全不開放,僅有全球配銷實力的歐美大型券商和中資合併,台資券商毫無競爭力。

在上海蹲點十三年的日盛證券首代成自龍說:「當年外派是一種榮耀,大家搶著來,現在聽到外派中國,沒人想來。」這群首代說,想回台灣工作也要有職缺才行, 想跳槽到中國券商,但中國只用自己人,左右夾擊下,他們已經被邊緣化,只能苦苦等待退休。

○八年總統馬英九上任後,大幅修改兩岸政策法規,在同年八月廢除持股高於二五%的規定,但已錯失最好時機,「十多年前我們能拜訪到中國券商董事長,但現在 連一個部門主管都見不到,他們已經壯大了。」元富證券上海首代翁基能感嘆地說。

雖然台灣政府已放寬條文,但在投資中國證券上,仍使不上力,金管會證期局局長李啟賢就曾表示:「不是不努力,而是我們沒有談判條件。」等了十五年,還是一 場空,首代們逝去的青春或許事小,但台資券商提早進場的商機,已隨著中國證券市場日漸壯大,再也回不去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22

新華保險業績表面風光 市場先生自語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hk/2013/05/blog-post.html
上星期主要的財經新聞是美國四月份失業率出乎意料下降至7.5%, 非農業職位增加16.5萬個, 也遠高過市場預期, 帶動道指和標普500指數創下歷史新高, 匯控股價也於港股美國預託證券上升, 進一步接近筆者預期年內見9字頭的目標. 今期繼續內險股分析系列.

新華保險今年第一季股東淨利潤有14.65億元(人民幣, 下同), 按年大增90.8%, 股東淨資產則增加4.3%至374.03億元或每股11.99元. 正面因素包括投資收益大增26.98億元或79%, 主要原因是集團把握A股年初的升勢出售部份以前確認資產減值損失的股權型投資. 此外, 資產減值損失大減33.4億元, 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集團大幅計提投資資產減值損失, 今年首季的市況沒有顯著惡化已經足以導致減值損失大減. 另一個正面因素是保險責任準備金解釋放了46.1億元, 主要原因是客戶退保和保單期滿給付引致的自然釋放. 筆者一向認為當期利潤表未必能真實反映當期售出保單的經濟價值, 因為一份保單相當部分的利潤要在保單結束時才能實現和釋放出來, 但這可能已經是很多年以後才會發生的事.

負面因素包括已賺保費減少35.75億元或10.24%和退保金增加25.97億元或54.8%. 一直以來新華保是所有內險股最依賴銀保渠道的, 而銀保渠道正是近一兩年最受影響和最低迷的, 嚴重影響保費收入. 此外, 銀保產品的退保率也通常較個險渠道為高, 原因是銀保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較相似, 一旦銀保產品的投資回報不理想, 容易觸發客戶退保潮. 事實上集團第一季度退保率增加0.5個百分點至1.9%, 年化後為7.6%, 均較2012年第一季5.5%和全年5.6%惡化, 也是上市內險股最差的, 國壽, 平保和太保第一季退保率分局為5.44%, 1.16%和5.04%. 退保率上升其中一個壞處是令到現有業務的內含價值受損.

保險公司其中一個主要收益是投資收益, 和管理互惠基金相似, 管理投資資產涉及不少費用, 包括研究分析, 監管法規, 會計和資訊系統等等, 因此, 資產規模越大, 越具經濟效益, 此外, 管理費也會同資產規模掛鉤. 投資資產的規模增長主要靠保費收入增長. 受保費收入下跌的拖累, 集團第一季投資資產增長只有2.8%. 幸好, 受惠期內金融債和企業債小幅上漲, 年化總投資收益率提升170個基點至4.9%, 但表現仍不及國壽的5.82%. 此外,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也由去年底的浮虧0.43億元轉為浮盈0.28億元.

表面上集團首季盈利增長顯著, 不過, 增長動力依靠出售股權型投資以及釋放保險責任準備金, 相信難以持續, 此外, 集團推行回歸保障策略, 主力推動健康險和終生壽險產品銷售, 固然是方向正確, 但需要承受產品轉型的"陣痛", 加上集團受到銀保渠道的掣肘, 因此短期保費收入要達至明顯改善極具挑戰性和難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68

William Bernstein的忠告:別讓表面風險變成了深層風險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287

上週早些時候,道瓊斯指數達到15567.74,再一次刷新紀錄。今年以來,道瓊斯指數收盤點位創新高的次數已經高達28次。

將一路高歌的股票和債券、黃金等其他資產相比到底哪個風險更大?問題的答案取決於如何定義「風險」。Efficient Frontier Advisors的投資經理,同時也是一系列投資和金融歷史書籍的作者William Bernstein指出風險能夠被分為兩個最簡單的形式——表面風險和深層風險——瞭解其中的差別可以幫助投資者鑑別到底他們該害怕什麼。

Mr. Bernstein所謂的「表面風險」指的是資產市場價格的暫時下跌;幾十年之前,投資分析大師格雷厄姆也曾提到過這類暫時的下跌,稱之為「市價虧損」。

表面風險就像天氣一樣無法避免。除了現金之外,我們大概找不出另外一項不會出現價格暴跌的投資標的。

所謂的表面風險,並不是指虧損不會擴大或不會持續很久,而是指風險並不是永久性的。

與之對應的是「深度風險」,則是指本金發生了無法挽回的實際損失

在其將要出版的新書《深度風險:投資組合設計的歷史之鑑》中,Bernstein統計了幾十年來的金融數據和全球金融發展史,試圖找到深度風險究竟如何產生,最終他總結出了四個原因:通脹、通縮、政府徵收、災難

「這些力量會導致資產損失大部分價值,並且永遠不會再恢復。」

想像一下,假如你擁有一套房子且每年有固定的保險支出計劃:如果你住在像堪薩斯這樣幹燥的地區,那麼你的大部分保險支出可能會是颶風險和火災險;如果住在南加州,那麼你可能會優先投保地震險和火災險;如果住在沿海地區,則水災險肯定最先考慮。

很明顯,選擇如何規避基於我們對於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嚴重程度的判斷。

災難——比如戰爭和無政府狀態——可能會帶來極其糟糕的結局,但遺憾的是我們幾乎對此無能為力。

「如果真的到了世界末日,你真正需要的既不是黃金,也不是美元,而是一艘宇宙飛船。」

Bernstein如此描述災難。

與災難相比,政府徵收——比如大幅提高稅率,或者是像塞浦路斯發生的那樣政府強迫儲戶承擔損失——顯然要常見的多。對於這種風險,Bernstein認為最好的規避方法是將自己的部分資產轉移到國外,因為政府極少越界徵收國民在國外的資產。

通縮,在現代社會變得非常罕見。得益於各國央行的瘋狂印鈔,除了日本以外,全球的其他國家都極少受到通縮的威脅。

應對通縮的最好方法無疑是購買長期政府債券。此外,配置一部分資產在國外股市也是個聰明的選擇,因為所有國家都轉入通縮的概率實在太小了。

如果說債券能規避通縮風險,那麼也可能把我們帶入另外一個深度風險,那就是通脹——這可能是所有的深度風險中最常發生的一個。根據Bernstein的說法,通脹能夠在四十年的時間裡吞噬一個債券組合80%的購買力!投資者在通脹最嚴重時期發生的損失,可能窮其一生都無法再挽回。歷史上,1940-1979年間的法國、意大利和日本都曾處於這樣的時期。

對於通脹的應對方法,Bernstein認為最好是將投資組合分散在全球股市,並且提高黃金和自然資源類上市公司的配置比例。除此以外,有通脹保護條款的證券、價值與生活成本掛鉤的債券也都是能夠選擇的標的。

但是,持有股票雖然能夠規避深度風險,卻可能導致表面風險在短期內迅速提高。

因此,有些人就不可避免的將自己推入深度風險的深淵——因為他們實在無法忍受價格劇烈波動帶來的心理折磨,除非他們有足夠的現金和勇氣。

Bernstein如此表示。

回首過去,我們應該正視2008-2009金融危機期間當股票價格腰斬時我們的所作所為。有時候,恰恰是我們自己的行為將表面風險轉化成了深度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549

【幹貨】營銷人需要學會做表面文章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1/57556.html

人所共知,有優勢有特點的產品才好賣。可惜,同質化是市場的常態,好像專門考驗營銷人似的。一些產品由於市場成熟,競品眾多,產品之間的差異微不足道;還有些產品來自田間牧場,像糧、油、肉、蛋、奶等產品,天生就是弱差異。面對這種情況怎麽辦?不要奢望驚天動地的創新,如果你能夠做足“表面”的差異化、形象的差異化,同樣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本文作者婁向鵬為福來品牌營銷顧問機構董事長,i黑馬將此文分享給大家,希望給各位的市場營銷提供啟發。 美國營銷界有一個著名的普渡雞肉營銷案例。為了讓自己出售的雞與眾不同,普渡先生先對雞進行了改良,他用生物雜交以及使用特殊的飼料等方法,使得他的雞看上去與其他雞不同,重要的是雞皮的顏色變成了金黃色。在銷售流通環節,普渡先生變冷凍為冷鮮,雞肉送到零售商手中時還是新鮮的,與其它雞肉冰冷梆硬形成了不同。通過這些方法,消費者一眼就可以將普渡先生的雞與其他產品區分開來,深受客戶青睞。普渡先生的做法對雞的品種和它的營養價值改變了多少我不能說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將差異明顯地表現了出來。這種看得見的差異化是比營養價值更大的營銷價值!因此,我主張,營銷要學會做表面文章,好產品要看得出來!營銷應該讓推薦成為多余!所謂表面文章包括:內在差異表面化和形式差異誇張化,具體有以下方法:一是,從種養方式和品種改良入手,實現產品表面差異化。近年出現的水果玉米、紫色紅薯、雲南紅色梨等產品,因為極具特色,非常吸引消費者關註,與普通產品容易區隔,顯著提高了附加值。註意,我這里強調的是外在的差異,是看得見的差異。這種改變的結果越是直觀可見,其營銷價值就越大,產品像自己長了嘴,會自我推銷。同樣是獼猴桃,新西蘭從中國引種後,對原先口味偏酸的綠色果肉獼猴桃進行了改良,推出了口味偏甜的黃色果肉的全新品種――黃金奇異果。目前新西蘭佳沛國際奇異果行銷全球近70個國家和地區,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8%,遠遠超過奇異果的故鄉中國的出口量。獲得I T Q I 機構“頂級美味獎章”的日本“金芽米”,它的美味極其出眾,最難得的是,從外觀就可以看到其中心金色的胚芽,“均壓精米法”和“BG無洗米加工”法等獨特的加工工藝,更好地保留了金色的胚芽。“金芽”這一獨特特征,突破了稻米差異化的最大難點和瓶頸,打破了越光大米在日本一統天下的局面。盛產大桃的北京平谷,挖掘桃子本身吉祥長壽的涵義,通過並不複雜的技術讓桃子長成壽星的模樣,做的是表面文章,可是營銷價值巨大,一個賣到百元高價。二是,挖掘提煉原來蘊含在產品和品牌內的差異化價值,並且顯擺出來。除了在產品上顯現的物理性差異外,有些產品的差異化價值隱含在產品或者品牌中,無形,不顯現,需要營銷者潛心挖掘,適度誇張,顯擺宣揚,用不同的價值彰顯不同。優秀品牌為什麽價值豐滿難以替代?因為好的品牌如人,內有價值,外有形象!所以,做品牌簡單地說只有兩件事,一是對內,做實品牌的里子,二是對外,做足品牌的面子。只有內涵豐富、充實,外表反映內涵,光鮮、引人矚目,才是優秀的品牌、成功的品牌,在市場才顯得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許多營銷人對無形價值重視不夠。其實只要你稍微想一想,賣得貴的品牌都具備實實在在的有形價值和無形價值。尤其是真實而豐滿的無形價值,一旦被消費者所認知和接受,力量巨大,而且其它產品不便模仿。無形價值包括獨一無二的產地、神秘傳承的工藝、代表一方的習俗、從產品演變升華的文化、耐人尋味的故事、超越國標的標準,等等。需要營銷人潛心挖掘,精心篩選,大肆傳播。三是在外在形象上差異化人靠衣裝,佛靠金裝。越是消費者不了解的新產品,外在形象的作用越是重要。用外在形象彰顯和提升內在價值,使內在品質與外在形象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其價值才會使消費者感知到。建立有營銷價值的差異化形象的手段有許多,比如創意建立品牌識別符號、選準品牌代言人、做正確的廣告、差異化的好包裝、創建新型經營模式、利用終端設計塑造形象等,也許是他們的全部。像肯德基的哈蘭・山德士上校、紅牛金黃色的250毫升矮胖罐子以及把人當人的海底撈經營管理模式,都是看得見摸得著又內外和諧統一的優秀差異化形象。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婁向鵬 | 編輯:luhaitian | 責編:陸海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29

劉煜輝:國慶假期三事必知 中國政策表面糾結實則統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084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總結10.1期間三要事:央行松弛房貸信用;政府勒緊地方預算;外圍市場動蕩。若前兩事分別理解為刺激和中央不救地方債,雖有道理但合起來看矛盾,需從決策層基本擔憂角度理解。

whatyouneedtoknow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對10.1期間金融市場三大要事進行分析總結:一是中國央行松弛房貸的信用;二是中國政府明確勒緊了地方預算;三是外圍市場動蕩。

劉煜輝認為,若將第一個事理解為刺激,第二個理解為中央不救地方債、擔心剛兌打破,雖看似有道理但這兩事合起來看卻感到矛盾糾結。

劉煜輝表示,決策層對經濟增速的最大擔心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就業,一個是系統性金融風險。目前領導層對這兩個問題的認知基本統一了,否則“新常態”是出不來的。劉煜輝認為,若能理解決策層的這兩大基本擔憂,對宏觀政策會有更深刻理解,上述糾結便能釋懷很多。

關於就業:

就業市場出現了結構性拐點,即從需求主導轉向供給主導,撫養比一階拐點已過,每年適齡勞動人口減少400~500萬人,所以2007年23%的名義經濟增速才能實現1200萬人新增就業,而當下8%的名義增速,前8個月就實現了1000萬人新增就業。每年幾百萬人就是“填坑”。

供給主導的就業市場的特征是,盡管經濟下滑,但就業不會惡化,增長與就業呈現脫節趨勢。這意味著名義增速還可進一步往下放,大投資肯定是沒戲了。理論上講,只要平減指數疲軟,實際增速穩定在7%附近不是不可能。

關於系統性金融風險

只要金融穩定,經濟就能擺脫“硬著陸”的預期。官方語境叫“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怎麽可能中央放任地方債務一地雞毛呢?

從歷史經驗和體制邏輯角度看,只要金融被某種程度地隔離保護,經濟硬著陸的概率很低。當經濟下行加速時,如果金融部門具備再杠桿能力,能將信用快速導向受益結構性政策的方向(如財政貼息、減稅),形成有效供給,就能相當程度地對沖過剩部門和高負債部門萎縮的沖擊。

劉煜輝認為,現在央行松了房貸限制,銀行也未見得有意願貸,未來地產資金維系可能越來越倚重於類“兩房”的機制,然後央行或影子央行來購買MBS的債券。這樣的思路還體現在很多方面。

劉煜輝認為,當下所有著力於需求端的政策,都只是對經濟下行的一種“事後”確認。這與之前的“刺激”存在微妙差異。簡單講,以前是不讓它下來,怕它下來,而當下是它一定會下來,想辦法給個“緩沖墊”,別摔死了。

劉煜輝稱,上述“微妙差異”對投資配置的影響明顯。商品、股票和債券三者之間的關系發生重大變化:過去股票和商品正相關,和債券負相關,而現在是股債雙牛,與商品的走勢持續背離,趨勢上看這種狀態會持續下去。具體分析如下:

當下支撐股票上漲的因素皆來自供給端。供給端收縮引致無效需求下降,資本支出持續減速引致人工成本和財務成本明顯下降,營收減速但利潤增速開始出現,當年日韓轉型期皆出現過相似的經歷,股票估值的分子可能是改善的。

無效需求萎縮,加之企業自由現金流正向,債務融資需求下降,無風險利率可望趨勢性下行。

杠桿的部門調整(中央部門信用的擴張)以及廣義貨幣當局的最後貸款人的職能,使得國家的尾部風險開始降低,股票風險溢價下降。

債券可能走的是“牛平”狀態,即由於需求內生萎縮,長端收益率先下,然後倒逼短端下行(貨幣政策處於對需求萎縮的事後確認狀態),這是一種緩慢釋放風險(減杠桿)的節奏。

劉煜輝認為,無風險利率下行與風險溢價下降是兩個同一層級的結果,而決定這一結果組合的恰恰是政策的選擇。國家很大概率是走在正確的軌道上,盡管前面不確知的東西還很多,但應該會越來越少。

10.1期間還有一大要事,那就是外圍市場動蕩。投資者擔心美聯儲加息的預期不能為市場所接受,境外股債的高位平衡被打破,形成雙殺。

過去40年,每次美元升值波段,皆引致全球市場大的動蕩(跨境資本流向),不過劉煜輝認為這次歷史可能不會簡單重複,原因是全球基本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主要有兩點:

一是支撐“大緩和”(上世紀80年代~2007年)的基礎性條件:過剩儲蓄迅速消失。意味著全球潛在增長中樞下了一個大臺階,“低增長、低通脹”或是全球的“新常態”。美國長期公債收益率保持在3%以上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美國明年加息的可能性很大,但持續升息的空間可能有限。

二是全球經濟板塊發生了重構,G2格局事實上已難以改變。官方語言叫“利益攸關”。再過十年,G2的體量可能接近全球的35%,這樣的結構客觀上降低了跨境資本流動的劇烈程度。只要一方不發生崩潰性的錯誤,大規模的資金外流場景概率並不大。我們某種程度可以理解,為什麽最近幾年外匯占款的縮減,更多體現為外匯存款的上升,而非資本外逃離境的發生。劉煜輝認為,或許可能需要在全球G2結構下來認知人民幣的均衡匯率,而這比巴拉薩-薩繆爾森的框架要複雜得多(小國經濟模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183

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美聯儲不太會在意表面通脹數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01

伯南克出席PIMCO主辦的會議時表示,預計美聯儲不會太在意表面的通脹數據,會專註於經濟實際的增長水平和動能,看核心通脹是否朝著美聯儲目標水平前進。

bernanke.480.1

周四,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公布了2015年經濟和政策前景展望。PIMCO預計:

2015年全球經濟增速將從今年的2.5%上升到2.75%,同期美國GDP為2.75%~3.25%。

受油價影響,預計發達國家通脹會在2015年初期降為負值。

原油價格下跌是由於供應過剩,這利好經濟,全球前景有所改善。油價下跌利好日本、美國、歐元區和中國,但不利於俄羅斯和巴西。

債市股市方面,歐元區外圍國家國債會表現不錯,日本和歐元區股市可能表現更好。

PIMCO經濟學家Saumil Parikh和Dan Ivascyn指出,一個關鍵問題是,原油價格下跌將導致明年早些時候通脹大跌,那麽這是否應改變對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基本展望。

PIMCO邀請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出席公司內部會議,請他對明年美國經濟和貨幣政策的基本情況加以展望。伯南克表示:

2015年美國經濟前景是樂觀積極的,家庭財務狀況在改善、消費者信心在增加,經濟逐步走向自我複蘇,且經濟複蘇是全方位的。盡管產出缺口在縮小,但經濟還有擴張空間,勞動力市場閑置的改善、房地產市場的複蘇都還處於早期階段。

貨幣政策制定者仍將深思熟慮,不會太在意表面的通脹數據,會專註於經濟實際的增長水平和動能,看核心通脹是否朝著美聯儲目標水平前進。美聯儲會基於這些來決定未來貨幣政策。

伯南克的觀點與PIMCO兩位經濟學家吻合,不過這與“債王”格羅斯的觀點不同。近日,格羅斯表示,油價急跌將促使美聯儲轉而傾向維持寬松貨幣政策更長時間。美國的通脹與2%的官方目標漸行漸遠,當局根本毋須急於加息。

周三,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受能源價格下降影響,美國11月CPI環比跌0.3%,創2008年12月以來最大跌幅,此前預期為下跌0.1%,遠低於美聯儲2%的通脹目標。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355

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美聯儲不太會在意表面通脹數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01

伯南克出席PIMCO主辦的會議時表示,預計美聯儲不會太在意表面的通脹數據,會專註於經濟實際的增長水平和動能,看核心通脹是否朝著美聯儲目標水平前進。

bernanke.480.1

周四,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公布了2015年經濟和政策前景展望。PIMCO預計:

2015年全球經濟增速將從今年的2.5%上升到2.75%,同期美國GDP為2.75%~3.25%。

受油價影響,預計發達國家通脹會在2015年初期降為負值。

原油價格下跌是由於供應過剩,這利好經濟,全球前景有所改善。油價下跌利好日本、美國、歐元區和中國,但不利於俄羅斯和巴西。

債市股市方面,歐元區外圍國家國債會表現不錯,日本和歐元區股市可能表現更好。

PIMCO經濟學家Saumil Parikh和Dan Ivascyn指出,一個關鍵問題是,原油價格下跌將導致明年早些時候通脹大跌,那麽這是否應改變對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基本展望。

PIMCO邀請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出席公司內部會議,請他對明年美國經濟和貨幣政策的基本情況加以展望。伯南克表示:

2015年美國經濟前景是樂觀積極的,家庭財務狀況在改善、消費者信心在增加,經濟逐步走向自我複蘇,且經濟複蘇是全方位的。盡管產出缺口在縮小,但經濟還有擴張空間,勞動力市場閑置的改善、房地產市場的複蘇都還處於早期階段。

貨幣政策制定者仍將深思熟慮,不會太在意表面的通脹數據,會專註於經濟實際的增長水平和動能,看核心通脹是否朝著美聯儲目標水平前進。美聯儲會基於這些來決定未來貨幣政策。

伯南克的觀點與PIMCO兩位經濟學家吻合,不過這與“債王”格羅斯的觀點不同。近日,格羅斯表示,油價急跌將促使美聯儲轉而傾向維持寬松貨幣政策更長時間。美國的通脹與2%的官方目標漸行漸遠,當局根本毋須急於加息。

周三,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受能源價格下降影響,美國11月CPI環比跌0.3%,創2008年12月以來最大跌幅,此前預期為下跌0.1%,遠低於美聯儲2%的通脹目標。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505

4大理由為何北京英皇集團中心的第一份租約的租金表面較低

第一, 北京英皇集團中心是一個全新的商業大樓, 通常一個新的商業大樓開始招租的初期, 租金都會比較優惠, 例子一, 瑞銀UBS於2003年租用中環國際金融中心IFC, 同大業主港鐵簽了十年長約, 月租470萬元, 但有長達41個月的免租期, 實際月租只是309萬元. 10年期滿後, 新租金馬上增加至3,000萬元一個月, 差不多是舊租金的10倍. 例子二, 2007年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租用環球貿易廣場(ICC)第一期, 平均呎租只有約35元, 計及免租期後, 實際租金更低至30元, 只是同時期中環交易廣場的三分一.

第二, 這次跟英皇電影簽的是北京英皇集團中心的第一份租約, 起帶頭作用, 而且電影院可以帶來人流, 並且有利提升北京英皇集團中心的知名度. 投資電影院在一間全新的商業大樓需要面對相當程度的經營風險, 給予一些優惠也是無可厚非.

第三, 今次租約的租金有2種計算方法, 基本租金只是保底的金額, 還有另一個以營業額分享比例的計算方法, 包括以下3項的總和, 然後取較高者為真正租金.


1. 電影院票房營業額租金之10%至18%, 加上
2. 小賣部銷售額之7.5%, 加上
3. 包括北京英皇集團中心廣告活動及市場推廣活動之推廣費用及作為客戶推廣活動之停車費

第四, 一般來講, 一座商業大樓最值錢的地方是在地面上的, 尤其是地面街鋪這一層, 但是地下的, 通常只做停車場, 不是太值錢. 大家不要忽略, 這次租給英皇電影, 全部是在地下的, 一般用來做停車場的面積, 現在能夠用來做可以帶動人流, 提升大樓知名度的電影院, 這不是一般經營者能夠做到的. 換句話說, 如果是其他發展商, 地下的面積可能全部只是用來做價值較低的停車場.

最後想說一些公道話, 做生意不要斤斤計較, 永遠只想自己賺到盡, 也要從對方(租戶)的角度著想, 最好是達到雙贏, 才可以長遠維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657

郭董在日本媒體面前沒說的祕密 鴻夏記者會幕後》表面維持夏普獨立性 骨子裡要大改造

2016-04-11 TWM

他做到了!在全球媒體見證下,郭台銘終於和夏普簽下歷史性的一刻。 但面對內憂外患,郭董不敢大意,賣力演出,要讓這一天,成為下一個百年的第一天。

大阪立春陰雨連綿,在四月二日這天戛然而止。就算不情願,太陽也像被強拉出來般,硬是要給面子。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算了四年的日子,誰敢忤逆。

位於日本大阪堺市的夏普堺工廠,附近鳥不生蛋,一棵櫻花樹也沒有。花,開在郭台銘心裡:一朵鴻海與夏普苦心經營四年的花,一朵三八八八億日圓的花,一朵拿下夏普六六%股權的花,終於綻放。 配合花開結果,郭董更安排了一場精心大戲。

「我們今天只談優點,不談缺點。」郭台銘在與夏普簽約的國際記者會上,開門見山地定調:這是一場氣氛融洽的演出。為了這場演出,郭台銘費盡心思。前一晚,他半夜三點才睡,就是為了把長達半小時的英文講稿練了五、六遍。

很少看到一向快言快語的郭董,在用字上如此謹慎。這場記者會,「購併」兩個字不存在,媒體提問若「說錯」,他一律糾正為「投資」,以免觸動了日本人敏感的自尊心。

在國際媒體面前,郭台銘用英文侃侃而談。白天先誇夏普創辦人早川德次,說要幫他蓋博物館;晚上又說小時候聽母親講日本故事,大讚日本精神。一舉一動,就是要給日本人一個完美的印象。

不過,當他關起門來說中文時,「只談優點,不談缺點」的記者會定調前提不復存在,我們終於可以看到心直口快的郭董,進一步透露他在記者會上略顯模糊的未來藍圖。

原本,在記者會、法人投資人閉門座談會後,郭台銘就要出席晚上七點半的餐會,宴請夏普所有董事和高階主管。沒想到郭董臨時興起,又單獨和台灣媒體大聊將近兩個小時,十桌的夏普高官只能在餐會現場暫待。

他要使出降成本絕活

二年讓高貴夏普變平價

而他在台灣媒體面前所說的,顯然會比記者會上的發言更加直接。除了強調他買夏普液晶事業的決心,以及看好IGZO(氧化銦鎵鋅)面板的前景外,「夏普最大的問題是,它上面的leadership(領導力)有問題,再加上過去累積下來的負債。」郭台銘說,夏普擁有很好的研發技術,但是「不會商品化、不知道市場在哪裡、也沒有錢去做廣告。」一整天下來,郭董身旁的幕僚一個個偷打呵欠,記者們的筆電一個個沒電,他仍然興高采烈,拍著夏普全世界第一台能捕蚊子的空氣清淨機「蚊取空清」,宣告他未來將改變夏普的兩大重點。第一,「他們(夏普)慢嘛!」他指出:「在日本開模要三個月,太慢了,我們鴻海進去幫忙它,三個禮拜就做出來。」第二,他覺得夏普的產品昂貴、用得久,「一台冰箱用三十年還不壞」郭台銘說。「我要改變這個文化,兩年就要換掉。」他更說:「(蚊取空清)賣五、六萬元日幣,我的目標是九千元日幣。你要曉得我的cost down(降低成本)能力。便宜,量就大,成本就會降低。對我們鴻海來講,piece of cake(小問題)。」打造平價品牌,對於百年夏普堅持日本工匠精神的企業文化,不僅是一大挑戰,更與他半個小時後,趕到夏普的場子時講的話,有著某種程度的力度差異。

他要降低日本反彈聲浪

分享兒時故事、不換團隊

「夏普,會永遠保持夏普的風格、維持日本精神!」晚上九點多,郭台銘才趕到夏普的餐會,在這場只有兩家公司主管及日本媒體的場合,郭董說:「很多人問我,高橋的經營團隊是不是有問題?會不會被換掉?我回答:『ダメ』(不行)。」郭台銘還提到,他的母親是山東煙台人,中日戰爭時期住在青島,和日本人接觸密切,相當敬佩日本人。他說:「我從五歲就聽我媽媽講這些(日本精神的)故事。雖然我不懂日本文化,但我尊重日本人的精神,我要再乾一杯!」郭董魅力難擋,夏普主管雖然對迎來的「海嘯」心知肚明,仍然給予熱烈掌聲。

鴻海如此小心應對,擺出不同力度的面貌,除了要安撫夏普社內對鴻海的反彈聲浪,也得兼顧日本社會輿論的壓力。鴻海集團副總裁戴正吳就私下對記者說,之前日本媒體指出,鴻海投資會讓夏普的技術外流:「日本媒體,就是小鼻子小眼睛,我們老闆被講得好像是小偷一樣。但我們是在日本投資,是來幫助它的,媒體就一直寫負面!」

他不在乎夏普負債

IGZO才是終極目標

不只是日本媒體雜音不斷,日本最大財經類報紙《日本經濟新聞》進行網路調查,詢問日本人「在鴻海收購夏普後,你還會買夏普產品嗎?」截至四月二日,有六○%的日本民眾選「不會」。就算郭董再怎麼強調夏普運作的獨立性,在多數日本消費者眼中,夏普不再是過去的夏普了。

無論如何,夏普的白色家電(家事電器)、智慧家電對郭董來說,只是錦上添花。他從頭到尾最在乎的交易,在簽約那一刻就到手了。在鴻海與夏普簽定的合約上,有一但書:「萬一最後投資案破局,鴻海仍然確定可以買下夏普的液晶事業。」他四年來排除萬難,也就是為了三星也覬覦的——夏普在IGZO面板的領先技術。因此,就算夏普負債累累,郭董仍是最大贏家。「鴻海是精打細算的,我們沒有買貴、也沒有買便宜,價格很合理。」戴正吳說。

簽約記者會,只是郭台銘心中的第一朵花,他急著要讓夏普這棵百年老樹,重新茁壯。據了解,四月四日,郭董就已和夏普開會,除了討論擴充IGZO產能,也包括未來產品的方向;隔天,夏普最新人事公布,不過,最關鍵的社長仍未決。這場櫻花大戰,才要開打。

撰文 / 楊卓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