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自動交易二三事 Professor_Durrr

http://xueqiu.com/1459805993/22842054
自動交易比較符合當下大數據時代的想法,通過尋找海量數據中的相關性,利用模糊的相關性來獲利。大數據的原則包括,放棄精確,追求數量級;放棄因果,追求相關性。這兩點在很多行業裡都是可行的,但是用在投資裡,兩者結合是比較危險的。

自動交易說穿了是將投資標的的比較小的相關性變動,利用較大的槓桿來擴大利潤。

這裡面有幾個風險,首先是相關性是否有意義,比如看到茅台漲的時候,銀行股在降,也就是相關性上看,銀行股與茅台成負相關,於是做多茅台,做空銀行股,然而這個相關性的因果關係不是很明顯,也許是因為經濟擴張,茅台漲價,銀行股被通脹吞噬,資本金不足需要補足,所以兩者明顯負相關;但也有可能是因為有人(但斌?)惡意做空銀行股,做多白酒股;更有可能是因為今天郭樹清說了幾句話,大家頭腦一興奮,分析出了一點什麼東西。這個問題很簡單,就是這個負相關,很可能是個正相關,也可能根本不相關。

大數據理論中,我們並不關心這個相關的因果,只關心相關這個事實。因果關係需要我們自己去理清。但是很多對沖基金基本關心到這個事實就去做了,實際因果關係鏈條上有很多漏洞。

其次,放棄精確追求數量級。做一個套利,風險很小,但不是沒有風險。根據凱利公式,我們追求最大的收益,就要在收益風險比較大的時候下重注。機器自動交易能夠尋找到的套利空間,很多時候很快就會消失,也是因為市場畢竟沒那麼無效,所以利潤空間很小,市場給出的底池成敗比比往往很不合理。利潤空間小,雖然風險小,但還是不值得一做。很多機器交易尋找的就是將所有這些機會集中在一起,然後套一個非常大的槓桿,無限放大利潤空間。這裡的思想錯誤在於,當你放大利潤,你的風險同樣是成比例放大的。小規模的套利風險在槓桿作用下被極大擴張了。追逐數量級的大數定理不起作用,其原因在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中解釋的很清楚,就是證券市場的波動同向。

還有很多可以攻擊自動交易的理論,但是我相信自動交易有很多想法很有意思,不一定一棒子打死,可以看到很多交易思想的閃光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07

《憶股東大會二三事》 Pursuit1970

http://xueqiu.com/5888345104/23593080
**聊作小文一則,應和「陳宇君之《牛熊十年親歷記》之『五花八門的股東大會』」***

股東大會是董秘、證代們的必修課。

股東的眼睛是最毒的,尤其是那些久經考驗的股東。他們一進場,就能判斷這家公司的董秘、證代是否是新手。電光火石般的眼神交流中,如果讀到的是迷茫、倉促或膽怯,那一定是可以「羞辱」一把的新兵蛋子;而如果讀到的是發自內心的一份淡定,那今天算是白來了。

與持有1股或者10股或者100股的個人股東交上朋友,走遍全球的資本市場,只有在上海才會發生。這的確是我們這個新興加轉軌市場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上海還是個以輕工業、商業、服務業聞名的城市,誕生了不少響噹噹的品牌。據說「十里XX路,一個XXX」就是我們骨灰級董秘——X老的傑作。

企業經營的繁榮催生了許多「消費權證」。那時,逢年過節如果家裡沒個購物券、乘車券進帳,肯定是個「雙下崗」的特困家庭。不僅百貨公司發禮券,連出租、公交、食品也個個都發。

食宿自理是股東大會的基本綱要之一,不會有哪家公司敢不事先聲明的。但公司既然都上了市,老總們樂得「豁胖」,反正來開股東大會的人就是小貓幾隻,更何況禮券本身就是自家印的,送點非貨幣的車資不算犯法吧。

於是,在清早走進菜場——上午走進營業部——下午走進上市公司會場的阿姨爺叔們面前,天大的商機從此出現了:買上100股,接著平拋99股,剩下1股來取得開股東大會的入場資格,就意味著可以獲得100元左右的提貨券(至少也是張價值30元的公交一卡通),投資收益率百分之一千以上哇!能夠算計到一根蔥有幾個分叉才不吃虧的上海爺叔顯然絕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中國證券市場上最驚天地「氣」鬼神的一幕開演了。

原本乏人問津的股東大會一夜之間成了「香餑餑」,股東大會開幕前的登記台前人潮湧動,隊伍拉出去一里地,簽到、驗證、領資料、發禮,填票(註:這是關鍵一步,必須在人走之前逮住他把票填好,否則棄權票將大增)、走人,川流不息,源源不斷。熙熙攘攘中不時傳來排隊者與工作人員、排隊者與插隊者、排隊者與登記者之間問候彼此令堂的聲音,阿姨爺叔們慨嘆:怎麼又回到半夜排隊買肉的20年前了?子在一旁云:逝者如斯夫!

大眾、強生、巴士是最受青睞的,因為他們發行的是通用票,最值錢,誰不坐車? 其次是百貨的幾個大佬,准通用權證;其他的就難了,梅林的罐頭光明的奶、英雄的金筆龍頭的襪,股東們邊領邊罵,但家裡的八寶飯還沒吃完,又屁顛屁顛地去領新的了。

投資者參與度達到了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高度,如果開一次股東大會的人數在300人以下,旁邊的董秘就會齊聲向你道賀,你小子這回算是輕鬆了!當然也有「清高」的那種,譬如那些落地的央企,老總自以為是從天子腳下過來的,能被你們這群上海「小癟三」治了?不發!

行!上海是中國工人階級的發祥地,威力無窮的「工人兄弟」們鬥倒你一個「反動資本家」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嗎?會議結束時把「反動資本家」牢牢困在車裡,最後掏光口袋(包括自己、隨行以及司機)才放行。

央企老總震怒了,狀告到市裡邊;市裡邊震怒了,下令金融辦、證監局務必殺住此股「歪風」。文件下去了,「歪風」依舊;又下一道,誰家再發,老總免職!老總們是知趣的,開始紛紛借理由延期召開,目的只有一個:找個替死鬼衝在前面。

江湖中的規則完全適用於此時:衝在最前面的不是膽子大的,而是「愣」的,不知死活的那種。終於有家掛「T」的忍不住先開了,很自然地將股東大會開成了一鍋粥。有一位勇敢的股東奮不顧身地從近2米的高處往下縱身一躍,想要衝過來奪話筒,結果小腿摔成了骨折,被送往了醫院;另幾位勇敢的股東則用血肉之軀仰臥在董事長的坐駕前,「長眠」不起;更有眾多的股東衝到證監局,把建國路(當時的地址)小白樓來了個「十月圍城」。董事長終於投降了,又一次被掏光了口袋,也掏光了所有的「前途」。

這個意外使我所在的公司遞補成為「抗暴」的首家,機關算盡的我只能哀嘆造化之弄人。連夜,金融辦、證監局的領導們把我們叫去談話。所謂的「我們」是指這個公司的一位代副總經理以及我。因為當時我在職的這家公司境況並不比前面的那家好多少,同樣掛著「T」,同樣淨資產負了9位數,前任董秘早已辭任,後任董秘誰都不敢接;前任總經理早已被開,後任總經理也是虛位良久。就這樣,我「被授權」指揮這場「抗暴」運動。

領導的擔憂是有道理的,因為當時我在職的這家公司正被一位福布斯中國富翁榜的大佬託管著,這個老大是個十分率性的人,他創設的中國概念汽車股票在美國上市,並曾在前一年他所控制的另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東大會上高呼:新造的汽車將在次年開進會場,以供股東們抽獎!

而這家公司是赫赫有名的「老八股」之一。當時十分罕見的全流通結構,使它的股東人數達到難以企及的程度。老闆率性大氣的風格使得它的每次股東大會都必須借用「萬體館」才能完成。

這又是一道令人咋舌的風景:正對著主席台的第一排坐著這個公司最原始的幾十個股東。他們是這個市場的最早獲益者,一個小小鄉鎮企業向上市公司的轉變,也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還沒弄懂股票是什麼,就成了身價上千萬、上億的上市公司大股東,以至於連低調的棉布短襖和鴨舌小帽都來不及換下。坐在最前面,不僅告訴著台上的人,不要忽視他們的存在,更是一種希望搞懂股票是什麼的原始衝動。

會議依然是嘈雜的,和任何一家公司的股東大會一樣,有相熟的人高聲打著招呼,就像進了菜場;有人旁若無人地議論著未來300天的股市走勢,就像再世的孔明;還有人突然像喪夫般哭鬧起來,向台上大喊:「你們這群騙子,我買了你們的1000股股票,現在套牢了5檔!還錢啊!「

猛地,第一排中站起一位佝僂的老爺子,緩緩轉過身去,衝著哭喊處吼了一嗓子:「輸掉5000塊錢,找我來報銷,現在你可以滾出去了!」全場鴉雀無聲,台上的老闆苦笑著繼續議程……

多年後,在現任職公司的第一次股東大會上,我驚奇地發現:所有坐不上台的大股東們竟也齊刷刷地坐在前排,也同樣用鷹一樣的眼光掃視著後排的嘈雜處,這或許就是資本的勇氣吧!

領導的叮囑我聽懂了,就是一定要頂住!當然,領導也調動了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連市公安廣場辦的也參與進來了。開會地點原本選在虹橋賓館,那怎麼行!搬到靜安體育館。我頤指氣使地向館長複述著領導的「最高指示」,佈置好一切能想到的防護設施,感謝我的同事們,雖然當時他們也經歷著連薪酬都不一定能按時拿到的苦難歲月,但仍全體出動,全力地幫助了我。

尖峰時刻終於到來了!董監高被孤零零地安排在空曠的主看台正中央,就像水晶棺中一具具供人瞻仰的珍貴遺體;兩側的看台密密匝匝地坐滿了保安,且幾根封鎖線般的粗繩攔住了所有敢於踰越者的去路。股東們被集中安排到主看台的對面,金融辦、證監局、公安局的領導係數到場監控。我的位置是球場的中圈,那裡有一個立式話筒,我用殺豬般的聲音「喊」著各項議案。而此時,我的好搭檔——分管外場的梁兄和萍姐則正使著吃奶的力氣和幾位兄弟姐妹們一起,試圖拉起一位橫臥在體育館門口的「股東阿姨」。

正襟危坐的某高管剛一開口,礦泉水瓶如砲彈般從我的頭頂呼嘯而過,飛向了主看台。儘管事先已經停發了所有瓶裝水,但股東們藏在包裡的物件還是在這一時刻發揮了威力。多年以後,那位高管仍不解於為何水瓶不砸向更近的我,即將離職的我諂笑著揭開了謎底:「因為你是高管,而我不是!」

每個議案都是在對高管們先人的問候聲、礦泉水瓶的呼嘯聲、腳踩看台座椅的隆隆聲中被審議通過的。高管們安全地通過後台的暗道撤離了;股東們鬧夠了,看實在沒油了,也就散了;金融辦、證監局、公安局的領導們過來拍拍我的小肩膀,也去了;我人生最「輝煌」的時刻也就此謝幕了。

車馳離體育館時,我猛地望見前面的拐角處,幾部特警的車還停在那裡待命著。

經歷了這場鬧劇,上海灘的股東大會逐漸又恢復了平靜,外部股東參會人數再次降到個位數。不給禮品了,誰還來開這個破會?

當然,還有一些公司會向領導反映:股東要求得不到滿足,會令高管們下不了台。但此時的領導就毅然地把我們拿出來當案例講:「人家XXXX都ST了,不照樣對付過去了嗎?」

也有不死心的股東,據說這是一批從公交系統退下來的老人,手裡有免費的員工乘車證,可以滿世界地跑,每逢年報就三五成群地跑到公司拿年報、拿礦泉水。年報厚厚一本,據說在證券營業部門口可以賣到100元一本;而水則是交給其中一個家裡開雜貨舖的。

與我相熟的一位美女董秘,她那家是做撲克的,結果上市後的首次股東大會就「開」得很精彩。儘管事先她已反覆「取經」,儘管事先公司已周密安排,儘管全體工作人員已堆滿笑臉,出土文物般地伺候著,參會的股東還是從早上鬧到了深夜,最終每人牽走了兩盒撲克牌才算平息。

2010年我帶著現在任職的公司回歸後,也經常碰到這批阿姨爺叔,真的很佩服他們的鍥而不捨,跑四十公里路來拿幾本資料、幾瓶水或者衛生間裡的一卷廁紙。公司裡做會務的小姑娘們很不解,我就笑著問:「遇到半夜裡打四十公里車,就為了女友去買一碗柴爿餛飩的男孩,會不會覺得他傻?男孩們的痴愛與老媽媽們的堅持其實是一樣的道理。」於是,姑娘們狂扁了我的「豬頭」。

說實在的,我還是很感謝他們,至少他們讓公司在「外部股東參會率」一欄填上了有效數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12

七牛成立三周年:那些關於七牛的“二三事”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29/147295.html

2014年是雲服務企業七牛成立三周年之時,這三年,七牛已擁有15萬用戶(企業和個人創業者)。付費用戶占總用戶的10%、20%之間。如何使得一家小公司成長為如此規模的企業,其中的故事又是什麽?

以下是七牛CEO許式偉的口述:
 

\七牛最初的故事
為什麽叫七牛這個名字呢?我見到的創業者,差不多有超過一半人都在問這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早在知乎上已經回答過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知乎。我這回想說一說那些不為人知的七牛的事。

故事大概是這個樣子的:
一開始,剛創業的七牛只有5個人,不是七個,並且都很“屌絲”。最初我們把辦公地點選在了浦東圖書館,一進來我們發現這里其實特別“高大上”。這里有免費的網絡、辦公桌、飲水(而且是冷熱溫三種)。要知道這種環境可能很多創業者夢寐以求的。安逸歸安逸但我們總覺得少了點什麽。

少了點什麽呢?

少了窘迫。

作為創業公司,不能太安逸了,我們決定離開圖書館,去找適合“屌絲”的辦公環境。選來選去,我們最後選到一家“頗為得意”的(這個環境很少有人知道),直接就入駐了。你要知道它非常合適,以至於“非常不適宜”用來參觀。在那里你可以看到我們的程序員各種奇形怪狀的碼代碼的場景:有的端端正正坐著、有的斜靠著、有的躺著(確實有人喜歡躺著寫代碼)。

三個月後,我們推出了我們的產品:個人網盤——Q盤。說到這,就不得不要表揚一下我們的高效了——我們很短的時間內陸續發布了Windows版本、iPhone版本、iPad版本以及安卓版本。在慶祝最初的進展之余,七牛第一個女員工這個時候“很不湊巧”的入職了。我們為了優待她,保留這來之不易的女員工(之前真的是男女不成比例,因為沒法比),決定把我們最好的資源——一個靠窗的座位讓給她。要知道這是那時我們唯一能給的待遇。

從“過分”低調開始嶄露頭角
2012年5月,第四屆雲計算大會我們決定第一次露臉。我們嘗試第一次做市場活動,事後證明,這個活動使得我們以後“想後悔都來不及”。七牛開始高速成長,這是我們的運營曲線,可以認為的PV圖。這個曲線很陡,我們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高速成長。事實情況是我們每天被客戶“逼”的非常“狼狽”。

不過這個路上的磕磕碰碰,也是的七牛翻過一個又一個山頭,成就了今天的成績。今天,我可以高興的向大家宣布:現在七牛已經有15萬用戶,文件總量500億,日訪問量300億,我們可以覆蓋中國50%的網民。

把原子世界“映射”到比特世界
我們認為計算是圍繞著數據的,沒有數據計算就沒有處理的對象。數據大致可以分成為三類:一類是非結構化數據,這個非常技術化的術語,簡單的講是圖片,音頻,視頻,Office文檔。第二類是運行數據,比如用戶每天幾點幾分哪個用戶買了哪個機票等,這樣一條條的日誌。最後一塊是數據庫里面的數據——結構化數據。

七牛是從非結構化數據入手,把圖片,音頻,視頻,Office文檔的存儲、計算、分發作為一個整體的問題來解決。不過,這個行業已經有很多“入局者”了,阿里、亞馬遜、微軟、百度、騰訊,他們都來做。七牛其實並不怕巨頭來做,我們有自己的優勢。七牛認為,只有將雲計算作為最核心的企業競爭力的公司才能成為最終的霸主,而抱著玩玩的心態是不能將事做成的。

另外,巨頭以一個什麽心態來做這件事也很重要。縱觀巨頭的發展史,會發現他們其實也是從一個點切入而不斷壯大的。為什麽他(指巨頭)能顛覆別人?因為他把這個點作為他的企業核心競爭力。所有的巨頭都是這樣過來的。我認為今天的創業者應該認識到,其實你並不是真正的和巨頭在競爭,只是和其中他的一個子業務在競爭而已。——也許這個東西的成敗根本和他是無關痛癢的。

雲計算的真正價值
雲計算不光是為了節約客戶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我在前兩天發一了篇文章叫做《我的移動互聯網生態觀》說明了,雲計算本質上是為了改善企業的運營率。其實,創業者最重要的不是錢而是時間,你占據這個市場的時間,才是最重要的。對於七牛而言,之所以雲存儲的角度切入,從這個角度我們的附加價值最大;我們如果從雲存儲切入,我們最多成為比較接近真實機器的虛擬的機器,附加價值遠遠低很多。

對雲服務商來說,除了剛才講的附加價值以外,我們拼的是品質。——就是我們的服務穩定不穩定、好不好用、可不可靠、可用性到底有多好。我們今年6月發布了存儲2.0,降低了存儲成本提高了春初的可靠性,我們理論能達到16個9。以後我們會引入第三方服務,比如科大訊飛的語音,佳佳的人臉識別,打造一個合作的生態鏈,用戶可以自定義的處理。

今天的雲的形態絕對不是雲的最終形態。今天很多公司以複制亞馬遜為榮,可我認為,AWS並不是雲計算的終點反而是起點。做一個AWS的複制運行是沒有前途的。有時候大家說騰訊複制ICU成功了,我認為這絕對只是一個表象。

創新者會贏得最後的勝利,沒有一個複制者會成功。因為一個公司成功之後,整個生態環境就發生了變化,因為以前沒有這個公司,現在有了,所以會有很多的角逐者自然而然的跟隨這個公司,所以你成為第二家公司想成功是不可能的,因為整個環境已經發生了完全不同的變化。必須從別的角度講,從一個思考者,如何在一個新興的行業里面去脫穎而出,必須從你提供的用戶價值的角度去思考,你能夠為企業帶來什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558

關於2014二三事 by 阿梅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4/12/31/%E9%97%9C%E6%96%BC2014%E4%BA%8C%E4%B8%89%E4%BA%8B/

關於2014二三事

PC280062

2014是令人難忘的一年。

一場運動,香港人被迫面對現實,無路可退。朋友敍會,談的不再只是波股樓。新話題包括身份危機,移民外地,下一代競爭力乜乜乜。

投資方面,港股A股化早已是舊聞。梁特口中很受歡迎的滬港通只是把現象浮面。本地金融才俊,今時今日誰不是在幫內地金主打工的呢? 普通話變成了開會的指定語言。與大陸國情一樣,對住「波婆麼科」,大部分港人只可以硬著頭皮,唔明扮懂。

近十年以來,來港上市的幾乎全是內地公司。生意在內地,管理層在內地。要了解這些公司,本港分析員根本毫無優勢。事實上,現在的分析會議,幾乎全線普通話頻道,土生土長的香港仔總是聽得一知半解。我經常覺得,這相比起跑去俄羅斯甚或印度做投資隨時更糟糕。沒剎車的車往往比壞了剎車的車安全。唔明扮懂,其實仲危險。

跌錢事件 港人堅守秩序

最近睇港視劇集《來生不做香港人》,內容大玩中港矛盾。當中一段提到,本地打工仔面對競爭力下滑,是否應該要改變一下自己固有的工作模式,去迎合國內做事的那一套。畢竟,老闆永遠是對的,為人民「幣」服務。

我的看法恰恰相反。就是因為不同,香港人才還有市場價值。這並非好與壞的問題,是市場定位的問題。如果抄足國內做事的一套,講狼不夠狼,講狠不夠狠,香港人更會比被下去。這就好比要港女學臺妹扮嗲一樣。堅守價值是我們唯一出路。BTW,我愛港女。

聖誕前夕匪夷所思的跌錢事件,或者可以為多事之年畫上一個輕鬆點的句點。滿地銀紙,香港沒有出現混亂。有人還堅守秩序,排隊拿錢。這就是香港人可愛之處。我在想,如果同樣的事件在內地發生,不知又會怎樣呢?

明天肯定會更好。祝大家新年快樂,2015投資順利。

信報專欄《財經DNA》作者
個人網頁: http://moybeanplayground.blogspot.hk/
Posted in 港股投資 and tagged , .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653

    橡谷二三事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hi7.html

       最近爭議稍大的問題在於我們突然取消了300一個月的所有套餐和3000的橡膠套餐。

       前面的比較容易解釋,因為套餐有年報,300看過了,等於看過了全年,對3000的不公平。後面的稍微有點複雜,就是我們無法解釋得通,3000的橡膠和3萬的橡膠板塊有什麽區別。有客人留言說:我不管你三萬多高級,既然我定了3000,你就得告訴我多還是空。

        既然無法解釋,我們就取消了單獨的橡膠品種,給大家省一些麻煩。

        壓力比較大,我們所有團隊的人受我的情緒影響,因為有些品種沒有來得及隱藏,就有了訂單,導致有些品種實際上只有一個客人,但我們也得寫報告。數據模型來不及構造,我只得依賴自己的經驗去寫人工報告。這一個月,我白天要盯交易,要和團隊聊,要不停回複一些留言,晚上要寫報告,每日到十二點,甚至二點,對,你在我微博上看到時間了。

         我上上周已經垮了,感冒後轉肺炎,咳嗽到無法入睡,昨天二點多,盤中就手撐在桌子上睡著了。

         創立一個公司,比交易難得多。我們的數據搜索不停的遇到防火墻的事,你懂的;官網不時在美國遇到斷網狀況;江湖大俠也開始攻擊我們網站;數據源開始收費了,或者開始修正了;數據模型的數學理念和經濟學理念需要磨合;理想情懷和生存開始矛盾了........

         諸如此類。

          我們的投資人曾在兩年前對我說,老王,如果你的預測是有效的,賣30萬也是便宜的。更何況我們現在賣3000和3萬,十五萬和六萬的我取消了,因為我們沒辦法給人策略,給出策略就牽扯到牌照的事情。

          我今天對團隊說,以我的能力,我們做一個研究團隊,帶一些資金去操盤,也可以保證整個團隊衣食無憂,這不是大話。盡管我交易水平一般,輕倉慢慢做,賺錢養活大家是沒問題的。但是,我們仍舊要單純一些,堅持原來的初衷,那就是人工智能是我們的方向,最終是要從數據中找到機器學習的路徑,來完成一件事情。

        華爾街的交易,15%是人完成的,85%是機器完成的,這個年代已經不同。人類文明進化到一個時期,就會在一個節點發生突變。

         我是個凡人,也是個老人,心態沒有很久以前年輕,在經歷過煉獄般的時期後,也變得暮氣沈沈,所以要一再提醒自己,有個幼稚天真的目標,堅持,堅持,再堅持;勇氣,勇氣,再勇氣。

         這無關於金錢,只是一點點理想,說我們曾有一份單純的事業,我們珍惜了,不需要三十年後,對死神說,讓我再回到從前,我們要愛它一萬年。

         謝謝諸位支持,你知道這份咨詢是廉價的,也可能是昂貴的,一切取決於我們對這個世俗規則的妥協和堅持。

         www.ott.ac    over the top   自由和智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157

    關於銀行二三事 姬姬熊

    http://xueqiu.com/4207564213/36692379
    昨天和許多朋友討論了關於銀行的話題,發現目前許多球友對銀行的認識是有偏差的,今天沒啥事,就繼續和大家聊聊銀行:

    1、核心資本問題

    我發現每家銀行都有粉絲,通過各種數據對比、財報分析、戰略研究等,都能找出自己所粉的銀行的閃光點。但是90%的人都忽略了銀行經驗最關鍵的----核心資本。

    核心資本說白了,就是銀行打開門做生意的本錢,是銀行可以自己支配的資金,是銀行進一步發展的基礎。

    巴塞爾協議對核心資本充足率的要求是4%

    核心資本充足率大家可以簡單理解為 核心資本/風險加權資產 高於4%。

    當銀行不良率攀升,風險加權資產數字變大,銀行的本錢就會不夠用。

    所以目前銀行不良持續攀升的環境裡,銀粉應該先算核心資本充足率,而非簡單的看收入、撥備計提、利潤等數據。

    那麼核心資本從哪裡來,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股東投錢,也就是定向增發。

    前段時間安邦買民生的事很熱,但這裡大家一定要瞭解,二級市場增持,對於民生的資本是沒有幫助的,民生做生意的本錢還是那些,只是其中有一部分本錢的主人換了。至於安邦是財務投資者還是有更大的野心,那就要看後面安邦這個財主會不會 增加民生的本錢了。

    所以大家看銀行,不要忘記查查這家銀行的本錢是誰出的,出了多少錢,夠不夠花?如果本錢不夠,有沒有財主繼續投錢?

    2、金融牌照問題

    目前中國一共七張金融牌照,分別為銀行、證券、期貨、保險、基金、信託、租賃。

    其中全牌照的集團只有平安、中信、光大、明天系這四家土豪集團;有6張牌照的有方正、國電(英大)、華能、中航這四家,巧的是這4家都是唯獨缺少銀行牌照;另外交通、長城、華融、信達、招商、五礦、安邦、萬向、復星有是有5張牌照的;其餘有3、4張的就不說了,數量很多。

    可見,目前中國金融集團數量還是比較可觀的,但是銀行牌照也是稀缺的。

    再次,有銀行牌照的銀行,也不是所有業務都能做的。比如微眾銀行、阿里銀行、以及其他新批准的民營銀行等等,其營業範圍均被限制在很小的市場裡。

    像微眾銀行的定位是:以普惠金融為目標,致力於服務工薪階層、自由職業者、進城務工人員等普羅大眾,以及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小微企業和創業企業。為什麼這麼定位,難道微眾銀行不想做其他業務嗎?  因為微眾銀行不是全牌照銀行,只能做小額業務,不得不把自己的定位放在吊絲群體上。 不過好在通過互聯網,能有效降低運營成本,長尾營銷的效率還是不錯的。

    大家可以去看看16家銀行的財報,算算個人金融的業務與利潤佔比,就可以知道微眾銀行或阿里銀行的目標客戶是多麼的「狹窄」了。大家千萬不要被互聯網、普惠等字眼給忽悠了。

    再來看看商業銀行,以中行為例,中行旗下也有了基金、保險、信託、租賃等多家公司,儼然也是一家金融集團。再如農行、工行、建行等,除了券商牌照外,其他金融牌照分分鐘可以搞定。 像寧波銀行,旗下也有了基金和租賃。
    所以,不要「看不起」傳統的商業銀行!

    另:插一條關於中航資本的,中航資本是個人認為幾大金融集團裡2015年股價表現會最好的,因為不但享受金融改革發展的收益,而且參與軍工資產證券化的推進。

    3、再來談談互聯網金融

    我的觀點:互聯網金融一定會席捲全球,這是趨勢,無法改變。但是,目前來看,互聯網金融只會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傳統金融,而且未來一定不是以當前的形式。至於未來到底是什麼形式,說實話,我不知道,上個月在北京與監管、同業及其他朋友聊過,他們也不知道!

    不知道的原因有:

    (1)關於普惠

    所有人都知道,成本決定價格。

    前年餘額寶火了,人們都說銀行得改變,各種關於互聯網金融的段子、文章、研報像雨後春筍一樣出現。聲討銀行的聲音十分響亮,尤其是銀行理財5萬元的門檻,被噴子們修理了好幾輪!

    但是他們有沒有想過,所有人可以無門檻的享受4%或5%的理財收益率時,這時候社會的無風險收益率就被抬升了。 資金的價格就被動的升到了4%-5%。 當資金的成本貴了,那麼資金的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目前p2p的投資端定價在6%以上,那麼融資端的費率必然就在15%左右了,這是普惠嗎? 說實話,最多實現了一個「普」,惠是不可能實現的。

    (2)關於利差

    美國富國銀行的息差是4%;中國目前是2.5%左右;美國的存量利率幾乎是0,中國的存量利率是3.3%。

    美國資金成本都便宜了吧,為什麼利差反而比中國要高呢? 這就是所謂的數據分析、風險建模啥的,不同的客戶的貸款利率是差異化的,根據信用評分0到750分,不同的分值區間,對應不同的費率。目前中國的銀行業其實也是如此。

    對於吊絲來說,在理財投資方面可能可以拿到」惠「,貸款想要」惠「,是不可能的。

    既然」惠「實現不了,那麼目前的互聯網金融形態應該如何發展?

    (3)關於客群

    還是以個人為例:

    我們的收入大多來自於單位發放的工資,錢通過單位在銀行開設的賬戶劃轉至個人賬戶,這些錢,一般都會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在若干天。 就是銀行的低成本資金來源之一!

    來看看微眾銀行,因為其互聯網銀行的特點與經營範圍限制,讓其很難獲得這些類似的結算資金,只能靠較高的成本去」購買「,或者通過互聯網希望客戶把工資卡里的錢轉過去~

    那什麼人會把錢轉過去呢? 答案是:吊絲會轉。看看餘額寶就知道了,餘額寶巔峰時期規模5000億,8000萬客戶,人均6000元,典型的小存小貸類客戶。這裡體現出了互聯網金融目前的最強之處:低運營成本、低管理費用!!!!

     但是5000億多嗎?銀行會感覺痛嗎?答案:少的一塌糊塗,一點也不痛。要知道阿里巴巴是全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只能從70多萬億的個人存款中挖5000億!(目前餘額寶規模為5800億元,整體貨幣基金數額約20000億元)。

    可以這麼說,小存小貸客戶,送上門來的話,銀行願意接受,但是你讓銀行批量去營銷這些人,還真沒人願意幹這活!(信用卡業務除外,以後具體分析)

    (4)銀行系的互聯網金融

    目前銀行也加入了P2P大軍,為什麼?答案其實很簡單,這是表外業務,可以越過很多監管,稍微利用利用行內客戶資源就可以發展業務。

     轉@mosesxie 的一篇 http://xueqiu.com/1831827479/36690547  沒在銀行總分支行做過的, 根本不會瞭解銀行到底是怎麼運轉的,僅憑公開的數據、個人印象和一些報導,只能片面的瞭解銀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292

    [已推薦到博客首頁,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耶倫大媽及金澤咖啡館二三事 海濱政經述-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lte.html

        最近出差都睡不好,質量奇差,一般晚間會醒來幾次,所以回到上海還是有點累,淩晨美聯儲講話,我也沒什麽精神去看,直接睡了。

        耶倫大媽的講話,我早晨看了一下,基本上在意料之內,唯有希望通脹到2%的目標,令人難以理解,基本上屬於腦袋進水的經濟學家才會講這樣的話。

        一個經濟體能夠維持低通脹、低失業率、高增長的二低一高目標,是任何國家,無論其為發達亦或是發展中的經濟體,夢寐以求的事情。克林頓時期,維持了長達十年的兩低一高狀態,並伴隨著強美元、低利率的狀態,引發新技術革命,帶著超額財政盈余,屬於美國佬至今不能忘懷的黃金歲月。

        然後耶大媽說:不行,俺得讓通脹上2%,俺家里還有兩畝大蔥,不能虧了。

        我嚴重懷疑她的經濟學是在朝鮮學的。

        下次美聯儲可以考慮請老王去做主席,至少我在工地上學的包工頭經濟學還能弄懂一點常識。

        說起包工頭,今天和房東簽了合同,租了間房子,是一百多年的老房子,一層平房。東家老先生是一個作家,寫了許多鄉土歷史,帶我們在街上穿行時,講解一些故事,非常有意思,大漲見識。

         東家也不是為了一點房租,主要是他非常懂得,房子沒有人住,會更容易壞。這點我們有共同語言,他在擔心老房子裝修時牢固的問題,我請他不要擔心,因為我曾經做了許多年的老房子包工頭,熟悉這類活。

        房子旁有大片空地,其實原本這里周圍不少地塊都是他家的。其祖上和我是同行,廟宇的專業工匠,要是在日本,就是受人尊重的匠師了。世界上最長久的公司,長達數千年的廟宇營造商,就在日本,備受尊崇。

        我準備自己動手來做,邀請了一些網友相助,其實活兒不多,重新做一下強弱電和水,做一下門窗和天花板處理,刷一下墻,布置一下咖啡臺面,再買一些家具,就完成了。工期預計一個月。

         這里沒什麽人,昨天徒步行走時,霧霾嚴重,買了口罩,順便和藥店人員聊了幾句,他們感嘆不僅僅是本地人少了,連外地人也少了,這個鎮正在沒落。我說開個咖啡館,兩人以為我腦子壞掉了。

         其實這是個不錯的鎮,苦於找不到方向,既不能做成西塘周莊那種熱火朝天的商業旅遊地,也無法在保持幽靜時開拓商業價值。我個人的定義是給一些願意回歸鄉村的人們一個隱居之地,給那些金融客、設計師、藝術家、自由職業者一個值得品味的地方。

         下午去四下里兜轉,看見上海最美麗的鄉村,正如數千年傳承,仍舊是錦繡江南。

    耶倫大媽及金澤咖啡館二三事

    耶倫大媽及金澤咖啡館二三事

    耶倫大媽及金澤咖啡館二三事

    耶倫大媽及金澤咖啡館二三事

    耶倫大媽及金澤咖啡館二三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514

    小撒也頭疼!畢業論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312

    2013年6月4日,上海,應屆畢業的碩士生參加畢業典禮。(視覺中國/圖)

    又是一年畢業季。你的畢業論文寫好了嗎?“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你做到了嗎?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撒貝寧1998年北大本科畢業時就保送本校讀研,但直到2003年才獲得法學碩士學位,之所以耗費如此長時間是因為他在讀研期間已經開始主持《今日說法》,需要北大、央視兩頭跑,學業自然被耽擱,表面上的學霸其實是延期才寫完論文和拿到學位。耗時雖久,此文在多個學術網站統計的引用量均為0。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畢業論文二三事。

    疲憊畢業季又將來臨,畢業生們除了為求職奔波外,也在為畢業論文煩惱,特別是碩士生。在畢業論文上,碩士生是一個相當尷尬的群體,不像本科生基本是走過場,也不像博士生能夠有較長時間準備——當然不同的學習階段都有各自難念的經。

    如今學術不端事件曝光越來越多,論文抄襲也不再是新鮮事,但是有個現象值得註意,已經曝光的論文抄襲事件中,碩士畢業論文占了相當的比例,而且最近也爆出好幾起幾乎一字不改的碩士論文抄襲事件,為什麽碩士論文質量會如此之差,並成為學術不端的重災區?

    除了大環境的制約外,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學制設計不盡合理。

    中國研究生教育設計借鑒了蘇聯模式,即偏重學術科研人才培養,學制設置較長,碩士畢業後即可從事學術科研工作。由於文革造成人才斷層,博士寥寥無幾,中國高等教育恢複時碩士生正是作為研究人員培養的,而論文是學術水平的直接體現,因此畢業論文占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這種情況延續至今。即便是專業碩士,很多地方也依然比照學術型碩士培養,需要完成畢業論文。

    如今,隨著高校擴招,研究生數量也大幅增加,此前高學歷人才短缺的局面得到徹底改觀,大部分碩士生也不會繼續從事學術工作,側重實踐操作的專業碩士更不會。另一方面,要完成一篇體例規範、有所創見、具備學術價值的論文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

    除了少數基本功紮實,治學勤奮,在學術上有所追求的碩士生外,多數碩士生都不會以嚴謹紮實的態度做畢業論文,何況他們大多還有求職等其它各方面壓力,分身乏術,此時抄襲、剽竊、串改數據就成了一條“捷徑”,而在早些年,很少有因學術不端引發的責任追究,作為把關人的指導教師也放任自流,當潛規則成為實際規則後,捷徑就越走越大膽,到最後一字不改地照抄。

    反過來講,以多數人的資質,在二十出頭剛開始投入研究工作時很難在學術上有顯著的貢獻,一般需要經過博士階段訓練才能寫出具備較高學術水準的論文,事實上除了少數天才式研究者(而且這些天才大多出自科學界),多數碩士畢業論文都可劃入學院式的平庸一類,甚至那些後來成為社會文化名流的精英大學畢業生也難逃此種宿命。

    浪漫作家徐誌摩曾留學英美,入讀過多間名校,重遊劍橋時寫作的《再別康橋》傳誦至今,可按其恩師梁啟超(或許是氣話)的批評是“性情浮躁,以至於學無所成”。事實上徐誌摩在哥倫比亞大學的碩士論文《論中國婦女的地位》就乏善可陳,觀點既不清晰也缺乏新意,論證也多有牽強之處,或許是出於維護民族尊嚴,他甚至還試圖為納妾制辯護。此文之所以一直塵封在哥大圖書館正是因為其本身並無太大學術價值,徐誌摩自己對其恐怕也並不滿意,並未發表此文,直到徐誌摩去世多年後才由後人在舊紙堆中發現。

    徐誌摩碩士論文原題為The Status of Women in China,1995年才由傅光明首次(節選)譯為中文。(資料圖)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撒貝寧1998年北大本科畢業時就保送本校讀研,但直到2003年才獲得法學碩士學位,之所以耗費如此長時間是因為他在讀研期間已經開始主持《今日說法》,需要北大、央視兩頭跑,學業自然被耽擱,表面上的學霸其實是延期才寫完論文和拿到學位。耗時雖久,此文在多個學術網站統計的引用量均為0。

    北大法學院圖書館收藏的撒貝寧碩士論文。(資料圖)

    有人曾建議取消本科生、碩士生的畢業論文要求,這對於改變教育體制僵化一刀切的弊端確實有必要,對專業碩士而言更是如此。趙薇攻讀藝術碩士的畢業作品就是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其藝術成就或許有限,但在專業教育上的價值顯然高於不痛不癢的論文。

    然而,論文之所以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難以撼動就是因為它能夠代表作者的學術水平。一般而言,博士論文基本可以代表作者最高的學術水準,當然也有部分天才式學者在博士階段前就寫出具備相當水準的畢業論文。

    費孝通本科畢業論文題為《迎親婚俗之研究》,此文修改後發表於《社會學界》。在自述中費寫道此文用了三年功夫,在吳文藻、顧頡剛、潘光旦等人的指導下五易其稿才寫成,在研究過程中收集了大量地方誌資料,並按是否存在迎親標準將中國劃分為“三區”(即“三區論”)。這篇對迎親風俗的開創性論文至今依然是經典文獻,完成此文時的費孝通年僅二十二歲。

    社會學界刊登的《迎親婚俗之研究》(資料圖)

    錢鍾書早年就以博聞廣識著名,他在牛津大學所做畢業論文題為《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里的中國》。研究此類題目需要相當深入和廣泛的史料考證,錢鍾書恰好也考據成癖,論文引用史料翔實,其中不乏冷僻材料,寫作也遊刃有余,即便以今天嚴格標準來看也是一篇優秀的論文。錢在牛津大學的這篇畢業論文常被誤認為是碩士、副博士或博士學位論文,事實上這只是本科畢業論文,人文社科領域本科論文能夠寫出如此水平的,如果不是空前絕後恐怕也屬鳳毛麟角——錢鍾書之所以在清華獲得本科學位後在牛津依然攻讀本科學位(B. Litt.)其實也是由於外部限制所致。

    錢鐘書畢業論文,收錄於其英文文集。(資料圖)

    這樣大師級的本科畢業論文當然是可遇不可求,不過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後輩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號外號外!

    2015年,“南周知道”app誕生,這是南方周末面對數字化轉型,重磅推出的一款新媒體產品。

    深度!絕對原創,後臺解密

    有料!嚴肅知識,八卦內幕

    定制!為你而生,述你所想!

    想要報題嗎?掃二維碼,馬上下載“南周知道”客戶端。

    知道ios版本

    知道安卓版二維碼-豌豆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783

    映美傳媒吳延:文娛產業的機會是賦予二三四線人民對好玩內容的需求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12/157358.shtml

    映美傳媒吳延:文娛產業的機會是賦予二三四線人民對好玩內容的需求
    常皓靖常皓靖

    映美傳媒吳延:文娛產業的機會是賦予二三四線人民對好玩內容的需求

    95後和00後是不可忽視的網生一代。

    i黑馬訊 7月12日消息 映美傳媒創始人吳延在分享投資年度峰會上分享了對文娛產業的一些認識。他認為,文娛產業現在非常熱。文娛產業的機會不僅來自於人口紅利和經濟增長,更多的是來自於賦予中國二三四五線人民的對好玩的內容的需求。

    以下為吳延分享的內容(i黑馬有刪減):

    文娛產業現在非常熱。

    先看兩組數據,第一個數據是中國2015年人均GDP達到了7000美金,這是一個快速的增長點。但是離1萬美金的人均GDP還有好幾年時間,中國的文娛產業剛剛起步。第二個數據是去年整個文娛產業現在是4000多萬億,預計到2020年只有一萬億。

    為什麽文娛產業這麽熱?因為它可以涵蓋中國所有的產業,包括衣食住行吃穿用、藝人、粉絲等等。文娛產業起著焦點和連接點的核心作用。

    文娛產業里面也分傳統的老大哥和新生代,我主要講網生力量的出現。2015年網絡視頻用戶為5.3億,到了2018年估計可以達到7億,增長空間非常大。

    這個行業是怎麽催生的?我舉個電視產業的例子。2006年,《武林外傳》80集賣了10萬塊錢,而現在馬上開拍的90集《武林外傳》網絡版權費用是8.1億。電視渠道單一,現在通過互聯網可以把整個市場消耗掉。就像今年網絡上最火的兩個劇,一個叫《余罪》,成本是3600萬;另外一部電視劇叫《老九門》,它的成本半年時間漲到1.68億。

    視頻網站也在變化。視頻以前只在單一的平臺播出,現在卻是一個生態。互聯網院線在去年底、今年初剛興起的,做網絡院線付費的公司現在也起來了。網生力量更多的專註在網生內容里,這個行業好的地方在於沒有壟斷。

    我們再來看新聞娛樂產業,它呈現出三個特點:第一是多元,第二是多樣,第三是融合。Papi醬昨天晚上做了一場直播,2000萬人觀看,而同樣的播放量只有衛視黃金檔的劇集才可能做到,她制造了一個個人的奇跡。

    現在信息碎片化嚴重,消費渠道和觀影渠道全都改變了,網絡電影、網絡廣播、網劇全都出來了,大家每天能看到層出不窮的東西。我們中國人在富裕之後,要的不僅僅是富裕,更是有趣、好玩。

    95後和00後是不可忽視的網生一代,他們只占了全國人口的13%,但移動上網人數占到了40%。所有的消費開始趨向於他們。其實,一線城市的消費比例在下降,二、三、四線的消費比例在上升。中國的機會不僅來自於人口紅利和經濟增長,更多的是來自於賦予中國二三四五線人民的對快樂、有趣、好玩的內容的需求。

    文娛產業網生內容余罪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391

    IDC:去年智能手機出貨量三星第一 蘋果華為分列二三位

    第三方數據統計機構IDC近日公布了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數據。2016年全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總共出貨14.7億部,是歷史最高的出貨量,但相比2015年的14.4億部僅增長了2.3%。而且中國、美國和巴西等大市場,都在今年結束了以往迅猛增長的趨勢。而出貨排名前五的手機廠商分別是三星、蘋果、華為、OPPO和vivo。

    從全年來看,三星出貨量仍居第一,占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達21.2%,遠超蘋果的14.6%。 雖然在去年第四季度,蘋果手機出貨量暫停了連續三個季度的下跌,獲得小幅增長,但是從去年全年看,蘋果手機出貨量依然下滑了7%。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品牌廠商華為、OPPO和vivo也成為了大贏家,華為同比增長了三成,後兩家增長超過了一倍。

    同時,IDC還公布了2016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報告。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蘋果智能手機出貨量為7830萬部,同比小幅增長4.7%。蘋果全球份額為18.3%,略微領先三星電子。

    三星銷售了7750萬部手機,第四季度市場份額為18.1%。該季度三星智能手機出貨量下跌了5.2%。去年第四季度,三星宣布永久停產停售Note 7手機,全球銷售的Note 7大部分已經被召回。

    去年第四季度,中國的華為、OPPO和vivo的出貨分別位居全球第三到第五名。而這三家品牌的增速遠遠超過了三星和蘋果。華為出貨量同比增長了38.6%,OPPO增長了116.6%,vivo增長了104.7%。

    IDC還預測,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的銷售情況或比2016年有所改善。首先是因為IDC預測目前尚未公布的iPhone十周年紀念版或能刺激iPhone出貨;其次,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區的出貨量預計將在2017年恢複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2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