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特朗普嚇不倒默克爾,德國早準備和美國貿易戰

被特朗普盯上,德國對貿易戰已有預案

在特朗普近日接受歐洲媒體聯合采訪並對德國難民政策及其在歐盟地位大肆評論之前,有各種跡象表明,德國經濟部和財政部已經做好同美國發生貿易戰的預案,但認為德國的貿易出口政策無可指摘,德對美的高貿易順差是歐元匯率過低造成的。

特朗普早盯上德國

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OMFIF)執行總裁馬爾什(David Marsh) 在發給第一財經記者的簡報中指出,特朗普盯上德國是早晚的事:“這可能是美國領導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關於歐洲國家的最好戰的公開言論了。”

特朗普對寶馬和大眾等德國汽車制造商發出威脅,稱如不在美國建廠,而將汽車賣到美國的話,要征收35%的關稅,在此言論之後,掌管德國經濟部的德國副總理加布里爾雲淡風輕淡雲清地回應,寶馬已經在美國建廠,如果希望解決美系車與德系車汽車銷量不對等的問題,加布里爾說,“先把美國車造好點吧。”

美國的一家寶馬工廠內,工人正在擦拭車標

來自德國總理辦公室的回應則顯得更加冰冷:默克爾的發言人塞伯特(Steffen Seibert)表示,默克爾“很有興趣”地閱讀了特朗普的采訪,但在他正式成為美國總統之前,對其言論不予置評。

實際上,在選戰期間,特朗普團隊中負責進行經濟政策規劃的團隊就已經盯上了德國。在由美國商務部長提名人羅斯(Wilbur Ross)和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席提名人納瓦羅(Peter Navarro)共同撰寫的選戰經濟計劃白皮書中鮮明指出:“美國整體貿易逆差的一半都來源於六個國家:加拿大,中國,德國,日本,墨西哥和韓國。”

該白皮書提到:“如果審視美國與上述國家的雙邊關系,如美國進行一些艱苦但聰明的談判,可以通過增加出口和減少進口的一些組合來改善我們的貿易平衡情況,而談判明顯是特朗普擅長之處。”上述白皮書還提及“德國貿易政策受益於歐元,令歐元區變成德國的貿易區”的觀點。

特朗普在采訪中向德國喊話,稱歐元區“僅是德國的工具”。如果仔細審視特朗普的話可以看出,其立場並沒有超出幕僚們在上述白皮書中在解讀德國與歐盟上所呈現的簡單的功能主義觀點。

“如果你走在第五大道上,你看到所有人都在他房子前停著一輛奔馳,對不對?”特朗普表示,“你在德國能看到多少雪弗蘭?也許一輛也沒有。”

對此,加布里爾表示:“我相信寶馬最大的工廠就在美國,在斯巴達堡(南卡羅來納州)。”如果美國突然對德系車企征收35%關稅,這將對美國汽車業的相關供應商帶來惡劣影響,“使美國汽車行業更弱,更糟,且更昂貴。”

那麽,特朗普的威脅只是虛張聲勢嗎?不盡然。此前有多位經濟學家和政界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都曾指出,因為貿易問題在美國總統職權內,總統在此方面若有舉動,國會所能進行的幹涉很有限。譬如,如果特朗普要求臨時上調關稅且維持數月的話,國會將無可奈何,即便企業對此提出上訴,也將耗時超過1年。

德國未雨綢繆貿易戰

自2000年以來,德國的經常帳戶一直處於順差狀態,2012年,德經常賬戶順差占GDP比重已經超過7%,不僅高於6%的歐盟警戒線,也達到全球最高水平。而幾乎在2013年前後,受歐債危機影響,德國對歐盟國家順差占比下降,對新興市場逆差減少,美國則成為德國最大順差來源國。

2006年,德國對美貨物貿易順差僅有470億美元,這個數字在10年中幾乎翻了一倍。按照2015年的測算,德國對美順差已經達到750億美元左右,占外國貿易對美整體順差的14%,而德國本身其經常賬戶順差占GDP比重已達9%。目前最新的官方數據尚未出爐,但根據德國慕尼黑經濟智庫IFO的測算,德國2016年的貿易盈余將再創紀錄,達到近3230億美元。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中德都是貿易順差國,但如果考慮到德國是一個人口規模比中國要小得多的國家,那麽若以人均標準來衡量的話,德國的人均貿易盈余足足是中國的七倍。

這一點尤為重要:通常中國和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大國會通過出口產業實現盈余,然而伴隨時間推移,其國內需求增長,出口盈余將實現一定程度的下降。相比之下,德國是世界上最成熟的工業經濟體之一,內需增長面臨瓶頸,如維持其競爭力不變,其貿易盈余將繼續不斷增長。

而德國對美國出口的產品也多是高端產品,譬如占德國對美出口份額12%的汽車,以及化學和航空類配件等等。對美國人來說,相比其他產業,將汽車業的高薪工作奪回美國人手中,可行性和性價比最高。

德國經濟部早就在特朗普當選後作出應對預案,為有可能出現的貿易戰作準備,並再次指出,德國的高貿易順差是由於德國的工業基礎結構造成的,而弱勢歐元也持續推高了德國產品的競爭力。

德國經濟部在這份報告中指出,歐元和石油的雙雙走弱,影響了大概德國整體近三分之一的貿易盈余,即如果歐元和石油走強的話,德國的貿易盈余將自動實現縮水。

與此同時,許多貿易盈余都是結構性的,譬如老齡化問題。上述報告指出,德國社會喜歡為了退休而存錢,此舉抑制了消費,德國的貿易盈余中有3%都源於此。同時,德國人又使用這筆存款對美投資,令美國人有足夠的錢可以購買德國產品,而這樣的資本輸出也推高了資本賬戶盈余,德國對美的貿易盈余中有2%的部分則受此影響。僅有1%受到德國政府的經濟政策影響,譬如對德國基礎建設進行投資或減稅等。

這份報告的結論是,“德國經常性賬戶盈余,絕大部分是由於國內外市場經濟進程和市場參與者的決策造成的。”換言之,並不是德國政府造成了高順差,政府也無意幹預。

但是擺在德國面前的問題是,特朗普能同意這種看法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8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