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軍隊改革花費大中國軍費僅增8%疑報細數

1 : GS(14)@2016-03-06 03:14:16

■習近平要大幅提升軍隊實力,但今年軍費增幅較往年大減。圖為去年9.3天安門大閱兵。 美聯社



【兩會聚焦】中國軍費再成關注熱點。全國人大發言人傅瑩昨被問及軍費預算時稱,2016年中國軍費增幅約在7%至8%之間,為近幾年最低。傅瑩稱,制訂軍費預算主要考慮國防需要及經濟發展情況。因過去幾年中國軍費增幅均在兩位數,今年突然大減,加上習近平正主導的軍隊改革,軍人加薪、裁軍安置及成立新軍種等均要花錢,故外界質疑此數不實。有學者認為,當局或為配合「時勢」特意報細數。



全國人大十二屆四次會議今日上午開幕。大會昨舉行首場發佈會,中國軍費照例受關注。此前西方揣測因中共軍隊改革裁軍30萬要安置、軍隊要大幅加薪,以及成立陸軍總部和火箭軍、戰略支援軍三大新軍種,這些動作須增加軍費,故預期今年中國軍費或會大幅增加,其中被馬雲收購的《南華早報》更預期有「20%的增幅」;北京《環球時報》則稱「20%不敢奢望,但兩位數要保持」。但昨日回應美國有線新聞(CNN)記者提問時,傅瑩的答案卻令外界大感意外。她表示,理解外媒每年都想早點拿到軍費預算數據,但若提前透露有「搶跑」之嫌,要不講外媒又會心塞,「所以我還是給你一個大致的數。」傅瑩說:「今年中國軍費預算保持增長,但增幅比前幾年低,是在7%至8%之間。確切數字你明天就能看到。」



配合經濟增幅放緩

傅瑩稱,中國軍費預算制訂主要考慮兩個因素:一是國防建設需要;二是經濟發展情況和財政收入。傅瑩借機反譏,指美國軍方炒作中國南海的填島,「可能與他們想要求得到更多的軍費有關係」。「中國軍費增幅大減」!傅瑩話音一落,該消息立即被各大傳媒搶發。法新社以「急電」發稿。路透社、美聯社、CNN、BBC等均顯著報道,「中國軍費增幅5年新低」、「中國軍費增幅6年最少」、「中國軍費預算隨着經濟放緩減少」等不一而足。但海外媒體在報道同時,均對增幅表示質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研究員James Char對法新社指,儘管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習近平仍決定要增強軍事實力,包括裁軍30萬,「需要更多錢去賠償和安置被裁減的軍人」。Char和其他眾多分析師都認為,中國實際軍費開支要高於正式公佈的數字。日本軍事觀察家小原本濟指,中國減軍費增幅一個簡單的原因,是無法維持經濟保持兩位數的增幅,另一個原因是習近平推動的軍隊反貪腐運動,減少了軍費被貪污挪用的可能。



軍事專家:12%至15%較合理

內地軍事戰略專家、上海政法學院教授倪樂雄表示,東海、南海局勢日益緊張,中國要擴展空海軍,要增加新軍種、發展高科技武器等,今年軍費增長在12%到15%之間「比較合理」,如低於10%「很難滿足達到上述目標的要求」。倪認為軍費增幅減少可能與目前的經濟現實有關。新浪網/法新社/美聯社/路透社



【記者會部份重點】



拘維權律師

就記者提出西方媒體評論中國在不斷逮捕維權律師的同時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相矛盾時,傅瑩表示,司法部門會依法處理相關個案,律師應該是守法的模範,「知法違法,就要面對法律的懲處。」但她對「維權律師」的提法有些意見,「我聽很多人講不是很贊同這麼講,好像要把我們的律師隊伍做一個政治劃分。」她強調,律師首先應該是守法的模範,律師執業要遵守憲法、法律,如果律師知法違法也要面對法律的懲處。



北韓問題

傅瑩表示:「朝鮮在發展核武上也走得越來越遠。中國是堅決反對朝鮮發展核武器。」她強調,中方一直堅持要通過外交和平解決朝核問題,制裁不是目的,制裁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朝核問題,本質是安全問題,多邊談判解決朝核問題最初是美國提出的,但美朝深度不信任,每次達成共識後就橫生枝節,但她並沒有直接回答「當前形勢如何影響中朝關係」等問題。



劉源任命

在回應澳媒記者問劉源將軍是不是應該在反腐紀檢監察有更高任命,調任人大財經委任副主任是否大材小用時,傅瑩沒有正面回應,卻指記者對人大不夠了解,並說:「我們也期待他能夠作為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職責。」「我相信也期待他能夠有更多更好的發揮。」資料來源:新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5/195172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894

研究生垃圾桶搵食2年伙食費僅$43

1 : GS(14)@2016-07-17 15:41:30

有沒有計算過每天最慳最慳最慳可以只花多少錢在食物上?美國一名大學生,兩年內僅花了5.5美元(43港元)在食物開支上,因為大部份食物均來自餐廳垃圾桶,而且他吃得健康,強調未曾因「垃圾食物」而生病。里德(William Reid)是美國大學研究生,過去兩年他都定期到餐廳及雜貨店垃圾桶找食物,把食物帶回家洗乾淨後進食。他這樣做並非純粹為節省伙食費,而是希望外界關注食物短缺及浪費食物的問題。「很多人以為這樣做很難,或是我有方法才這樣,其實不是。我只是走到後巷翻一下垃圾桶。」里德2014年曾為有需要人士尋找食物,最初翻找垃圾桶只為做實驗,他想到:「很多機構沒向我們捐食物,但他們可能都拋棄很多食物。」2014年8月開始,他只吃被丟棄和別人捐贈的食物,後來索性只吃被人丟棄的食物。今年初,他甚至認為這些「垃圾食物」太易找,於是決定只吃素,增加難度。實驗開始5個月後,他便公開自己「食垃圾」的故事,希望引起更多人關注食物問題,「美國有很多貧窮人士及露宿者都需要健康食物、水果、蔬菜」,而他找到的食物數量及質素「會令很多人意外」。相信很多人都覺得垃圾堆內的食物一定很不衞生,但里德強調自己從沒拉肚子,而且自從改吃「垃圾食物」後更從未生過病,他對此完全不意外:「我都是在吃你們都會吃的食物。」那麼他那43元伙食費是怎樣花掉呢?原來這名電影系研究生一次在馬里蘭州拍攝影片時,被迫多留一天,但他沒多預備食物,只好買了一袋零食及一條能量條,至今他仍悔恨不已,笑說:「這甚至都不算正經的食物。」加拿大電視新聞/美國《赫芬頓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716/196976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9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