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和Mark Zuckerberg今天在北京談了什麼?
在2016香港香港打吡大賽舉行之前,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以Facebook創始人、CEO Mark Zuckerberg馬克扎克伯格在北京上演了一場巔峰對話,以馬論馬。2016年會是VR年嗎?什麼技術對中國很重要?對創業者有何建議?小馬和大馬雲竟然還談起了女兒,邊匹馬贏打吡大賽?
最精要觀點摘錄,第一時間為你奉上。
創新與技術
小馬談未來十年要解決的問題:互聯網聯通、AI、VR
小馬:創新就是致力於解決長期的問題。我們致力於解決未來十年的問題,第一是解決互聯網連通的問題。第二個是AI。最近韓國的圍棋大賽引發關注,人工智慧未來5到10年將取得很大進展。第三是VR。電腦每十年計算能力就會得到極大提升。
馬雲:未來機器會比人類更強大,但不會比人類更明智
馬雲:創新是一種非常有效率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要用技術來解決問題。上周很多人擔憂機器打敗了人類。我認為未來機器會比人類更強大,但不會比人類更明智。
馬雲:比如和人下圍棋,對方輸,我們會很有樂趣,但和機器下,這種樂趣就消失了。我們要意識到,機器永遠比人類強大。有一點是肯定的:人的智慧是人類的核心,機器成功和失敗,它對友情和愛是沒有感覺的,所以我們要用機器來解決問題,作為創新的解決方式。
小馬:2016年會成為消費級VR年。去年FB就在和三星聯合,今年也會有Oculus Rift上市,會帶來非常好的體驗。能很好地模擬環境。這種感受可能要親自嘗試之後才能體會。
小馬:接下來的一個產品是類似智慧手機應用的產品。現在智慧手機應用會有更多形態。可能五到十年之後,VR手機也會成為市場主流。
小馬:AlphaGo帶來了很深的感觸。AI研究速度現在非常欣喜。希望會有更多的應用出來。
小馬:如果我們時間夠長,AI會比人駕駛汽車更安全。它在對人的健康和安全方面來說,是最近幾年最大的成就。衛生方面,AI也有促進,能提高診斷準確率,和治療的有效率。另外AI還可以研究匹配每個人的基因,對症治療。
馬雲:我們在未來要瞭解我們要追求什麼放棄什麼,不然會有大問題
馬雲:大的創新可能要等200年才能完成。我們現在也在看第三次技術革命的到來。接下來的三四十年,我覺得技術在人體科學方面會有更大的突破。在過去300年裡,人們對太空瞭解越來越多,但對自身知之甚少,接下來三四十年,人類會更好地瞭解自己。
馬雲:過去300年,我們瞭解的是外在的世界,未來三四十年,我們會瞭解內在的自我。
馬雲:只是沒辦法讓人更明智,只有有挫折的人生才能讓人變成熟,成熟的人知道要放棄什麼,要追求什麼。我們在未來要瞭解我們要追求什麼放棄什麼,不然會有大問題的。
中西文化差異
馬雲:我們的文化決定了我們不是這麼有競爭性
馬雲:我的一個很好的美國朋友問我,他說他對中國經濟很擔心,認為中國未來幾年會超過美國。我問你怎麼這麼認為?他說,因為你們這麼想。我認為西方文化中,總在尋找競爭對手,研究對手在做什麼。但中國文化中,佛教,儒家文化,都是在研究與自然達成和諧。所以我們的文化決定了我們不是這麼有競爭性。
馬雲:在美國,父母總問孩子,你問老師什麼挑戰性的問題了嗎?在中國,父母總問孩子,你跟人打架了嗎?
馬雲:中國文化強調智慧,西方強調知識。誰會贏?我認為只有兩種都利用好才能贏。
馬雲:兩種文化,兩種宗教,都應相互學習,相互協作,而不是如何競爭。
互談
馬雲:我很尊重小馬,因為他本能裡很喜歡中國文化,而不是為了在中國做生意。
小馬:我可能是技術出身,沒法像馬雲眼光這麼長遠。
馬雲:我是不懂技術,只能說這些。(全場大笑。)
對創業者的建議
小馬:我通常會說,你要想著解決問題,而不是想著去開一家公司。這在矽谷是很普遍的問題。很多人在沒有想到解決什麼樣的問題之前就開了公司,在我看來這是很瘋狂的。
馬雲:如果你有夢想,你不會為了錢去做,你會不惜賣掉房子也要去做。
馬雲:我當過老師,我希望我的學生會比我強,過得比我好。我是阿裡巴巴的首席教育官。我希望,技術能讓每個人過得更好。
女兒
主持:小馬,祝賀你女兒的出生,你對女兒未來在創新方面,想教給她什麼?嬰兒量子力學?你給剛出生的女兒看量子物理,為什麼要這麼做?
小馬:我承諾過我要教女兒中文。我希望教給她的是一種好奇心,世界上很多東西不是顯而易見的。我希望她能夠自己去探索。
小馬:那本書是朋友送給我的,叫《給嬰兒看的量子力學》,我想她也沒看懂。
小馬:我希望她無論做什麼,都能問自己為什麼不能做得更好。世界大部分的變化變革是一直有人在問為什麼不能做得更好。我覺得這種價值觀對她是有益的。
小馬:我不在乎我女兒做什麼,我希望她能去解決一些問題。我們努力工作,就是想讓下一代生活得更好。
馬雲談經濟形勢:現在是最難受的時候
小馬:接下來的十五年,中國經濟會轉型成為消費拉動。現在是最難受的時期。現在可能要付點代價。接下來我們會著力消費、服務和高科技三個發力點上。
馬雲:我們的觀點是未來三五年,重點是怎樣把經濟中心轉向高科技推動的消費領域和服務領域。我們趕上了互聯網電子商務的發展,非常幸運。未來幾十年,消費和服務都是我們能發力的地方。
馬雲談為什麼喜歡說文化
馬雲:我們也很喜歡談文化,因為只講技術,只談賺錢,會把公司引入歧途。
有什麼香港打吡大賽貼士?Well,首飾太陽拖小米周啦。
世說新經:香港沒有 Zuckerberg
1 :
GS(14)@2010-12-18 16:38:43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4778961
被時代雜誌選為風雲人物後, Zuckerberg(朱克伯格)才開始成為港人茶餘飯後的話題,身邊的港女朋友都在談論他。
拒絕微軟 因毋須急售股份
Zuckerberg現年 26歲,大約 4年前,他 22歲的時候,微軟也曾主動接觸過他,當年微軟提出要在早上 8時會面的要求, Zuckerberg竟推說自己起不了床,那時全世界以為他自以為是,認定他是個驕傲的年輕人。現在看來,其實是 Zuckerberg太清楚 Facebook的實力根本未完全發揮,既然升勢依然強勁,實在無需要急於出售股份。
記得看過關於 Zuckerberg管理公司的資料,說他的管理學啟蒙老師是 Peter Drucker。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的 Peter Drucker,曾經提出的管理者第一大規條是懂得問「需要做甚麼」,而不是「我想做甚麼」。有趣的是,有一句出自 Zuckerberg的名言,偏偏與他這位管理學老師的理念有點違背,那就是「 If you just work on stuff that you like and you’ re passionate about, you don’ t have to have a master plan with how things will play out.」(做一件自己喜歡甚至充滿熱情的事,並不需要為事情發展作太多的準備)
隨着 Facebook和許多美國 Web Startup的發展,矽谷近年彷彿出現了另一次科網熱。直至最近,就連香港的數碼港都宣佈推出 1億元的基金計劃。不過,思哲奉勸有志 Web Startup的年輕人不要相信官僚的把戲,重點不是數碼港或創新科技署的資金多與少,而是那種缺乏市場驗證的資金,極其量只可作充飢之用,而不足以令人脫胎換骨。
港 Web Startup文化不完善
再加上香港的地利位置的先天不足,本地也沒有的一套完善的 Startup文化及生態圈,要知道,在美國搞 Startup,即使失敗了一次,亦有大量的同類公司或同類型的工作機會,讓創辦人可以韜光養誨一段日子,待他日再東山再起。
尹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