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歐盟將挑戰美國邊境調節稅 後者每年或損失3850億

在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共和黨人就將此視為一個千載難逢的美國稅改機會,並把“邊境調節稅”作為該稅改計劃中的關鍵內容。

據英國《金融時報》的最新報道,針對這一行為,歐盟委員會的律師團以及美國其他貿易夥伴已經開始著手在世貿組織(WTO)對美國這一邊境調節稅進行法律訴訟的準備工作,如果歐盟真的起訴美國,則將成為WTO歷史上最大的案件。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卡泰寧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卡泰寧(Jyrki Katainen)表示,歐盟將針對美國的邊境調節稅提議或任何其他人為制造的貿易壁壘做出反擊,“如果有人以違反我們利益或違反國際規則的方式行事,那麽我們也有自己的機制進行回應。”

彼得森國際經濟學研究所(PIIE)世貿組織貿易爭端專家布恩(Chad Bown)則指出,如果美國敗訴,將遭受每年約3850億美元的貿易報複。

歐盟將在WTO挑戰美國邊境調節稅

邊境調整稅一般是指一國對其進口產品征收關稅,同時將豁免其國家廠商的出口稅。共和黨將特朗普的執政當作契機推出此邊境調節稅改革,而美國美國眾議院議長瑞安(Paul Ryan)以及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共和黨人布蘭迪(Brady)則是整體稅制改革方案的主要倡導者。

共和黨對於邊境調解書的討論由來以及原因是,包括歐盟在內的許多美國貿易夥伴所使用的是增值稅(VAT)系統,而美國使用的是個人所得稅系統,這看起來是讓對美出口的國家享受到了15~25個百分點的不公平稅率優惠。而按照歐盟相關商業團體方面的測算,這一邊境調節稅相當於對歐盟商品征稅增加20%,如同貿易戰開打的前兆。

雖然相關議案尚未進入起草階段,包括歐盟在內的美國重要貿易夥伴已經深感不安。此前特朗普團隊在執政後頻繁對歐盟的批評也加劇了美歐這一傳統夥伴之間的緊張情緒。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Federica Mogherini)此前在華盛頓會見白宮官員時警告特朗普政府最好少管歐洲政治,先顧好美國再說。與此同時,在特朗普當政時期,美歐這一傳統盟友關系將轉型為更加務實和交易性質的關系。

此次,就邊境調節稅問題,歐盟方面主管貿易等事務的卡泰寧親自向媒體放話稱,歐洲想避免同美國打貿易戰,畢竟這對全球經濟來說都是災難性的,但如果美國實施邊境調節稅,歐洲也必將反擊。

“我們在歐盟內部有法律安排,在全球也有WTO系統,我們希望在貿易問題上尊重全球法律基礎。”卡泰寧表示。

布恩認為,這樣規模的案件,如果美國敗訴將令其每年遭受3850億美元左右的貿易報複,這個數字比目前最大的WTO應訴案件還要大100倍。

一位常駐日內瓦的資深貿易官員則表示:“我們的初步判斷是,這(邊境調節稅)肯定不會符合WTO法規。”

布蘭迪日前回應稱,他認為這一邊境調節稅在WTO面前站得住腳,然而大部分專門從事WTO貿易訴訟的律師卻不這麽看,並且認為這一邊境調節稅將違反包括《關稅和貿易總協定》第3條在內的眾多條例。

《關稅和貿易總協定》中早有規定,即允許一國對進入其國家的貨物征收關稅,但在涉及內部稅收例如銷售稅或所得稅時,不允許該國在進口商品和國內商品之間,給予國內商品優惠待遇。

特朗普舉棋未定

該稅種提議一經推出,就已在美國國內引起混亂:邊境調節稅如同對美國5000億美元規模的貿易逆差征稅,雖然將在短期內提高政府收入,敦促美國制造業回流美國建廠,在稅務上有利於美國出口向導性企業,卻將重創依賴進口商品的零售商以及煉油商等企業,並且將推高美國通脹,使得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和加油時都能立刻感受到稅改的沖擊。

譬如,該邊境調節稅將有利於美國建立更多鉆井廠和煉油廠幫助美國擴大原油生產,總體上有助於通用電氣等企業消除美國制造產品所面臨的劣勢,而上述企業也加入了一國支持邊境調節稅的聯盟;但包括沃爾瑪、耐克在內的公司則加入了反對者聯盟,並指出該邊境調節稅將造成消費者價格上漲。

特朗普尚未正式表示他將支持這一計劃。在此前接受采訪時,他認為這一調節稅的想法太複雜,不過其團隊人員最近則指出,在應對美國個人所得稅系統讓對美出口的國家享受了不公平的稅率優惠方面,該調節稅的確是一種方式。

在競選期間,特朗普團隊認為,可以簡單地實施進口關稅來提振美國制造業,而該關稅可以總統行政命令的方式頒布施行。

此前有經濟學家測算,按照特朗普選戰中的經濟計劃計算,對美進口的商品征收20%關稅,這意味著美國貿易赤字下滑2%(相當於4000億美元),即美國貿易赤字完全消失,從而令特朗普的大規模減稅計劃得以實施,並同時進行經濟刺激計劃。

而瑞安則指出,目前這一總額達2萬億美元、針對進口產品的稅收政策,是美國國會能夠為特朗普的大規模減稅政策買單的唯一途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422

博鰲|專訪美國智庫PIIE專家:特朗普邊境調節稅難獲國會批準

眼下,市場上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特朗普政府——"邊境調節稅"會否落實?減稅和基建投資能否落地來撬動全球經濟?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創始人達里奧(Ray Dalio)發出了一份長達61頁的民粹主義研究報告,他寫道:“雖然我們認為特朗普是一個民粹主義者,但對於他,我們的問題要多過答案。”

針對這些未解之謎,在2017年博鰲亞洲論壇期間,美國頂級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高級研究員Nicholas Lardy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的獨家專訪:“我不認為BAT(邊境調節稅)是一個可行的提案,這在國會受到很大的反對,很難通過。”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高級研究員Nicholas Lardy

就在本周六,因票數不足,特朗普在最後一刻撤回醫改議案,取消投票,並將下一步重心轉向稅改。也有觀點認為,此次受挫或將使其下一步的稅改和其他財政刺激議程面臨更大不確定性。

BAT或遇挫

各大機構此前就預計,全方位征收45%的關稅可能不會獲得國會共和黨的支持,黨內仍有很多青睞自由貿易政策的成員。特朗普可能需要減小貿易保護政策的力度,來換取國會對於其減稅政策的支持。

除了BAT遭遇國會阻力,Nicholas Lardy還對記者分析稱,當前BAT還主要遭遇兩大障礙,首先征收邊境稅將會提升進口產品價格,此前美國低收入人民可以在沃爾瑪或者超級商場(big box store)購買低價進口產品,因此BAT必定受到輿論壓力;此外,BAT必定會遭到世界貿易組織(WTO)挑戰,因為BAT屬於進口歧視,而歐洲此前也表示會進行反擊,中國也有反擊的議價能力。”

其實,“邊境調節稅”可謂特朗普政府“貿易戰”的一部分。分析師預計,在當前設想下,企業需要為進口品額外支付20%的企業稅率,而出口產品將有12%的稅收減免;研究測算顯示,這就等同於美元貶值15%。如果其他保持不變,美國貿易赤字將下滑2%,相當於4000億美元,也即美國貿易赤字將被完全消除。

此前,渣打銀行也表示:“BAT被視為一個無需通過提高關稅就能減小貿易赤字的方法。然而,這一倡議需要將稅制轉向現金稅制,因此我們認為這在當前財年結束前很難通過。”渣打提及,BAT並不針對任何一個國家,但這個很難符合WTO規則。一旦BAT落實,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很可能向WTO發起抗議。

“現在跨國公司眾多,流動性很大,可見BAT不符合實際,”Nicholas Lardy對記者表示:“如果說BAT無法推行,那麽特朗普政府的公司稅改就很難推行,因為早前各界都認為BAT產生的收益可以為公司減稅進行融資。”

財政刺激力度或不及預期

自特朗普當選以來,美股瘋狂上漲,部分金融股漲幅一度高達40%。盡管牛市未滅,但如果特朗普的政策刺激力度不及預期,市場波動必將加劇。

美財長史蒂芬•姆欽(Steven Mnuchin)此前表示,今年8月有望全面推出稅收改革,這將助推美國實現過去十年來不曾達到的增速。不過,他也承認,這是一個非常快的速度,正常情況下也要等到明年初。眼下,財政赤字可能成為特朗普推行減稅政策的一大障礙,但姆欽表示,經濟增速加快後,稅收也有望提升。

Nicholas Lardy稱:“我不認為美國會推行非常激進的稅制改革,今年減稅很難見到成效,甚至明年也可能很難。”

此外,特朗普的另一個刺激政策就是擴大基建投資——一萬億美元的基建刺激政策。特朗普的基建計劃是“稅收中性”(tax neutral),即政府不用出資,而是希望通過給予1370億美元的稅收減免,來帶動私營部門參與投資,幫助建設道路、橋梁和其他項目,並使得企業從中獲益。其設想的是,這些稅收減免將會幫助政府獲得1萬億美元的融資,這與1萬億美元的直接政府註資是截然不同的。

不過Nicholas Lardy也對記者表示,“雖然不用政府出資,但我認為公私合營在美國可能很難推行,我不認為特朗普政府能大力推行大型基建設施投資。”他也分析稱,此前的邏輯可能很難成立,即擴大基建投資,美國經濟過熱,美聯儲加速加息,美元升值,“我不認為這會發生。”他稱。

中國應加速自由化

除了對美國各方面的研究,Nicholas Lardy被譽為“中國通”經濟學家,他的研究課題曾包括:中國民營企業的崛起、全球金融危機後的中國經濟增長、中國未來的匯率政策、外貿和投資在中國經濟轉型中的作用等。

“我父親是生物化學教授,有許多來自中國臺灣的博士生,我聽了很多關於中國的故事,同時我也喜歡經濟學,因此我讀的是經濟學本科,當時我也開始學習中文,因此我決定要融合這兩大愛好。”他稱。

Nicholas Lardy建議,中國應該繼續推動自由化進程,包括外商直接投資(FDI),為全球化註入動能。“中國領導人呼籲擁抱全球化,也表達了中國進一步擁抱全球化的決心,這對中國和全球有益,但也有懷疑論者稱,中國需要從’呼籲’全球化到以實際行動來推動全球化,繼續擴大FDI,加大雙邊自由貿易。我認為積極的一面是,習近平主席強調了全球化有益,且中國也有意願來推動。”

他同時建議,中國應該繼續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早年中國接受了爭端解決程序,這是很重要的,我們需要一個體系來使得各方達成共識,且具有合法性。我認為一個有效的爭端解決機制將讓所有人受益。”

Nicholas Lardy也提及,早前中國向WTO提交了6份中國加入《政府采購協定》(GPA)出價清單,此次出價首次列入大學、醫院和國有企業,工程項目全部列入出價名單,門檻價也降至參加方水平。

GPA是WTO的一項“諸邊協定”,目標是促進參加方開放政府采購市場,擴大國際貿易。加入GPA談判的主要內容是政府采購開放範圍(GPA稱為出價)及國內相關法律調整。中國於2007年底啟動加入GPA談判並提交首份出價,2013年12月提交第5份出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8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