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畢馬威假賬調查:財務醜聞中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80403/00144703279.shtml

畢馬威不會破產

2002年,安然公司(Enron Corporation)破產,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Arthur Andersen & Co)因“欺騙及偽造賬目”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罰款700萬元,最終破產清算。

6年後,歷史可能重演。上月末,全美第二大次按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下稱“新世紀金融”)清算進行時,一份美國破產法庭的解密報告顯示,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KPMG,下稱“畢馬威”)與新世紀金融的財務醜聞難脫干係,美國司法部正在調查舉證,如果證據確鑿,超過450名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即將起訴畢馬威。

“但是,畢馬威和安達信不一樣,畢馬威不會因此破產。如果美國司法部取證顯示畢馬威對新世紀金融的會計醜聞負有主要責任,那麼畢馬威將不得不面對美國司法部和新世紀金融投資者的起訴。”美國《當代會計》(Accounting Today)的總裁Bill Carlino4月2日對本報表示。

3月26日,美國破產法院解密了一份破產法院特派研究員Michael Missal于2月29日提交的關於新世紀金融破產清算的報告。因為新世紀金融的員工表示,除非獲得更加詳盡的細節,否則就否決新世紀金融的清算計畫。

“畢馬威在新世紀金融的財務醜聞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這份報告稱,“畢馬威對新世紀金融違反會計準則的做法持默許態度,並對其他專家提出的異議視而不見。”

“安然破產,損失最慘重的無疑是那些投資者,尤其是仍然掌握大量安然股票的普通投資者。在申請破產保護之後,安然的資產將優先繳納稅款、賠還銀行借款、發放員工薪資等,本來就已經不值錢的公司再經這麼一折騰,投資人肯定是血本無歸。投資人為挽回損失只有提起訴訟。”Bill Carlino說。

他表示,按照美國法律,投資者可對其會計師事務所在財務審計時未盡職責提起訴訟,如果法庭判定指控成立,會計師事務所將不得不為他們的損失做出賠償。

7條違規

曾輝煌一時的新世紀金融就掛起白旗,於2007年4月2日申請破產保護。事實上,其在2006年就發行了6000億美元針對可疑和不良信用記錄借款人的次級按揭抵押貸款。

“該公司窮兇極惡的持續放貸,完全無視風險的存在,他們放貸的目的只是為了轉手再賣出去。”Missal表示。

在破產法庭上,新世紀金融的債券人稱尚有350億美元借款未償清,該公司表示大概只能按比償還17%。

本報獲得的這份由Missal完成的新世紀金融公司清算報告共有581頁。報告詳細敍述了新世紀金融是如何“名目張膽”地增加貸款,直到市場上的借款人不願再購買其融資債券。

“新世紀金融公司至少違反了7條‘應用廣泛、不正當的會計手法’,其中大部分都不符合國際會計準則GAAP的要求。”Missal在報告中寫道。

“違規會計準則的使用,幫助新世紀金融公司在2006年第三季度報出利潤6350萬美元,但按照正常的會計方法新世紀金融2006年第三季度本應虧損。”Missal表示。

此外,2006年第二季度該公司還公佈每股盈利增長8%,而按照公允的會計方法,每股盈利至少應該有40%的跌幅。

畢馬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份報告是目前最全面深刻地披露風起雲湧的按揭倒閉潮背後原因的檔。“其中一些指控激起了七年前安然倒閉時的回聲。”紐約時報評論說。

報告的作者Missal曾做過律師,又曾供職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目前負責監督新世紀金融的破產全過程。他用了5個月的時間完成了這份獨立調查。

在Missal提出的指控中,貫穿始終的是畢馬威對新世紀金融公司會計準則的改變持默許甚至鼓勵態度。

報告顯示,畢馬威曾經建議新世紀金融通過降低回購準備金比率放大貨幣乘數。

“2006年10月,新世紀金融宣佈改變撥備標準,這項改變會降低壞賬計提比率和降低回購要求。當月12日,新世紀金融公告稱,對風險借款人的利率在標準利率的基礎上再削減1%。”

“新世紀金融曾在2004年、2005年、2006年數次調整會計準則,其中部分調整違反了國際會計準則,對此審計公司畢馬威均採取默許態度。”Missal寫道。

報告披露,畢馬威合夥人John Donovan在2005年新世紀金融年報發佈之前,針對內部員工提出的關於會計準則的異議回復過一封電郵:“我對此感到非常失望,我們到現在還在討論這件小事。我只關心我們的客戶認為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叫其他的意見滾蛋。”

新世紀金融看似破產突然,其實早在這些會計準則改變之初就有徵兆了。

至於新世紀金融的資產估值模型,在其公司內部也早有爭議。“調查顯示,對於新世紀金融使用的剩餘利率估值模型很多意見爭執得很激烈。”Missal認為,這些模型在2006年之前就已經過時了。

Missal稱,畢馬威不應對這些模型採取默許的態度,特別是在2005年12月監管層已發覺其中一個剩餘利率估值模型產生了900萬美元高估的情況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2

鄭裕彤曲線入股平安深度調查

新聞不斷的中國平安(62.82,-1.26,-1.97%,)再傳“緋聞”! 境內外媒體上周紛紛踢爆香港大亨鄭裕彤,就是平安實際上的“二股東”。本報記者對此進行深度調查,發現新聞事件背後的曲折故事遠比結果本身精彩———困擾市場5年之久的平安神秘自然人股東屢屢躍上各大富豪榜的來歷,也有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然而,正如胡潤所說,“這些持有平安股份的富豪,就像從地下突然冒出來的”,中國內地各大富豪榜上,究竟潛藏著多少像鄭裕彤這樣的境外“資本大鱷”?這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想像空間。 調查 武新裕福 1 鄭裕彤是如何曲線持有平安的?首先進入記者視線的是兩家胡潤百富榜的上榜公司———深圳武新裕福實業有限公司和源信行投資有限公司。 創始股東竟是香港新世界(13.28,0.29,2.23%,) 這兩家公司不僅同時出現在富豪榜中,而且也是傳聞中鄭裕彤實際控制的公司,最重要的,他們同時也是平安年報中披露的前10大股東。 武新裕福在百富榜中第一次出現是在2007年,當時排名第50位,合計身家120億元的鄭澤良和湯巧蓮兩位“神秘富豪”正是通過武新裕福持有平安,而根據中國平安的2007年年報顯示,武新裕福乃中國平安第九大股東,持有1.95億股,占平安總股本的2.66%。 在平安的A股招股說明書中,記者查到了有關武新裕福的相關資料,該資料顯示:武新裕福的前身是武漢武新實業有限公司,由後者在2005年更名而 來。招股說明書同時顯示,武漢武新持有的平安保險股份正式受讓於1999年~2000年這段時間,當時由平安的老股東瀋陽金杯汽車大廈等9家單位賣出,合 計轉讓9772.7萬股。由於平安在2003年11月按10轉10的比例以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武漢武新原來持有的9772.7萬股變成了1.95億股 ———這,便是武新裕福如今持股的整個由來! 雖然招股說明書並沒有更多披露有關武新裕福的情況,但記者從相關管道獲得的數十份工商資料,讓整個調查峰迴路轉。 工商資料顯示,武漢武新系經1992年11月17日武外資辦字[1992]704號文批准,於1992年12月7日成立,香港新世界(中國)有 限公司與武漢建設投資公司(簡稱武漢建投)分別出資500萬美元,香港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主席鄭裕彤之長子鄭家純曾擔任該公司第一任董事長。 工商資料顯示,1999年,武漢武新花費15037萬元獲得了中國平安保險4.4%股權,按9772.7萬股計算,約合1.54元/股。 1999年底,新世界方面把持有的50%武漢武新股權轉讓給了武漢宏基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後幾經輾轉,這部分股權被鄭玉鶯、鄭澤良和湯巧蓮3位自然人完全掌控,相關資料顯示,這3位元自然人此前均為順德市倫教首飾鑽石加工廠職工。 相關資料顯示,鄭裕彤祖籍即為順德市倫教鎮,而順德倫教首飾鑽石加工廠乃周大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投資興辦。 來自武漢武新的調查發現,一切的線索,的確都指向同一個人———鄭裕彤。 調查 源信行 2 中國平安2007年年報顯示,源信行是平安第五大股東,持有3.8億股,持股比例為5.17%。記者對武新裕福的調查初戰告捷,源信行背後又有怎樣的秘密? 沒有任何經營活動的“錢袋子” 東家幾經變換 在平安A股招股說明書中,記者找到了源信行的簡介:源信行成立於2000年10月27日,註冊地址為上海市浦東新區滬南公路1568號5號樓 301-305室,法定代表人為郭儉忠。資料同時披露,源信行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6億元,北京恒豐永業經貿有限公司、北京裕昌隆工貿有限公司各持有其 50%的股權。源信行的經營範圍為:投資管理、企業收購、合併、資產重組等。 招股說明書同時顯示,源信行持有的3.8億股平安股份來自于平安的創始人股東———招商局蛇口工業區有限公司,在2002年通過轉讓獲得1.9億股,其後同樣由於10轉10轉增為今天的3.8億股。 按照胡潤百富榜以及記者掌握的工商資料,記者初步勾勒出源信行至成立以來的股權變化如下: 源信行成立於2000年,其創始人股東為鄭建源; 2001年12月10日,“神秘富豪”劉方及其父親劉振江各以50萬元人民幣的註冊資本金,在同一天分別成立了北京恒豐永業經貿有限公司和北京裕昌隆工貿有限公司———這便是源信行今天的兩大控股股東。 2001年12月~2002年5月間,經過複雜的股權變更及數次增資,劉方父女倆以半年15億的投資速度,完成了對源信行投資公司的控制,源信行註冊資本增加至16億元。 2005年12月30日,劉方將其在裕昌隆的1312.5萬元投資轉讓給了海南人王偉;2006年1月5日,劉方又在工商部門進行了變更手續,將其在北京恒豐永業經貿有限公司價值1400萬元的股份轉讓給了廣東人朱炳洋。 鄭建源-劉方父女-王偉、朱炳洋,短短數年間,源信行的東家經歷了數次變換。 隱藏5年的懸案 對源信行的一番調查表面上看沒有任何結果,但卻意外地讓一樁5年前的懸案再次浮出水面。 2003年,一個陌生的名字———“鄭建源”因持有中國平安而登上了《新財富》雜誌“2003內地富豪排行榜”的第六位,其身家據估算為33億元,名列知名富豪劉永行之後(35億)。 記者在當期的《新財富》雜誌中看到一段關於鄭的簡歷:鄭建源1971年出生於廣東汕尾陸河縣,早年在北京從事輕工產品的國際貿易。他在2000 年創立“寶華投資”,持有平安保險6.67%的股份。鄭建源還是世界眼科組織的董事。另外,鄭建源也是平安保險另一家股東“源信行投資”的創始股東之一。 作為第一個登上富豪榜的平安自然人股東,鄭建源一開始就受到了外界的廣泛關注,然而與當年同時上榜的其他富豪相比,鄭建源的資料少得可憐,記者 們費盡心機甚至找不到一張有關這位神秘富豪的照片。此後,在2004年的《新財富》富豪榜中,鄭建源再度上榜,這一次的身價為63.7億元,排名第三,這 一次,媒體仍一無所獲。 而2004年真正造成轟動的,是平安的另一大自然人股東、一個年僅26歲的神秘美女———劉方,她以34億元的身家,排名2004年胡潤百富榜 第16位。對於劉方,胡潤的簡歷中僅有寥寥數語:“劉非常神秘,但在今年夏天平安保險(HK-2138)上市後登上財富舞臺。”資料顯示,劉方作為源信行 的控制者,通過北京恒豐永業經貿有限公司和北京裕昌隆工貿有限公司,持有源信行75%的股權,進而間接持有4.6%的平安股權。 圍繞鄭建源的資金和股權騰挪 在一份鄭建源的北京暫住檔案中,記者發現,鄭建源是在1999年3月26日來京,並於2000年4月27日以500萬註冊了寶華集團的前身 ———北京新源聯動投資管理公司。當年10月27日,他又以300萬人民幣註冊成立源信行投資公司,並擔任兩家公司的首任董事長和法人代表,辦公地點均為 北京崇文區崇文門外大街3號新世界(13.28,0.29,2.23%,)北辦15樓。這也是次年劉方父女註冊成立的恒豐永業和裕昌隆的辦公地址。 就在鄭建源赴京的1999年,武漢武新花費1.5037億元人民幣獲得了中國平安(62.82,-1.26,-1.97%,)保險4.4%股權。當年10月19日,香港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鄭裕彤一行訪問了中國平安保險公司,據稱,鄭建源為隨行人員。 2000年11月14日,鄭建源成為武漢武新董事;而在鄭建源之後,擔任源信行第二任法人代表的李禾在1998年至1999年4月曾是武漢武新公司的經理。 2001年8月22日,鄭澤良等3位元自然人在武漢宏基(當時持股武漢武新50%)的所有股權轉讓,鄭建源恰是受讓方法人股東———北京新源聯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銀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當時的法定代表人。 在人事變更的背後,更讓人眼花繚亂的是一系列的資金和股權騰挪。 工商登記資料顯示,一家名為深圳致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的企業,2001年12月向鄭建源的寶華投資了1.37億人民幣。一月後的2002年1月 23日,這家深圳公司又向寶華增資5.5億人民幣。兩天后,另一家北京匯寶華科貿發展公司也向寶華投資了5億元人民幣。但僅過了3個月,2002年4月, 深圳致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就從寶華投資的投資股東名單中消失了。 此時的寶華註冊資金達到了13.62億元,和16億元的源信行一樣,沒有任何經營活動,只是個“錢袋子”。2002年年底,平安股權發生了兩件 大事,發起人股東中遠集團和招商局將自己持有的9.9%和14.3%的股權進行了轉讓,退出平安。同時,股東中出現新面孔———寶華投資和源信行投資。 調查 鄭建源 3 對源信行寶華的調查顯示,鄭建源在故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那麼,鄭建源究竟是何方神聖?一位元內地信託業資深人士告訴記者,鄭建源是“鄭裕彤的代表。” 他是“鄭裕彤的代表” 在採訪中,一位在內地從事信託業的資深人士向記者解開了鄭建源的身份之謎。該人士表示:“鄭建源的神秘富翁身份實在是媒體誤會,真實身份其實是私人基金管理者,替富豪打理私人資產的。”該人士還稱,鄭建源之所以刻意保持低調,完全是出於私人基金管理人的職業操守。 對於外界有諸多猜測的源信行等公司,上述人士稱,鄭建源是“以公司型基金的形式協助一些海外華人富豪管理在內地的私人投資專案,並設立若干公司,作為投資基金管理人;而源信行等公司,作為類似國際上盛行的公司型基金的投資主體,由投資者委託的自然人持有股份”。 而對於外界猜測頗多的鄭建源與鄭裕彤的關係問題,該人士亦有說明:“說起來,鄭建源也是個經歷很傳奇的人,幼年來到香港,在一高爾夫球會做球 童,在球場結識鄭裕彤後, 鄭建源的人生出現戲劇性變化。據稱,鄭建源年少時聰明伶俐, 深得鄭裕彤喜愛,因此獲資助赴英國留學,從英國倫敦經濟學院畢業 後,鄭建源被鄭裕彤安排到旗下的香港新世界集團工作。其後受命管理一批私募基金。” 工商登記資料顯示,鄭建源於1994年8月~1997年5月曾在鄭裕彤的新世界(中國)公司任經理。鄭建源現為世界眼科組織董事,而鄭裕彤的新 世界集團曾經資助過世界眼科組織的創立;寶華集團和源信行原來都在香港新世界旗下資產北京新世界中心辦公,而寶華控股原來也在香港新世界中心辦公。 從上述人士的介紹看,鄭建源應該是操盤者,而幕後的老闆是鄭裕彤。另據介紹,鄭裕彤不僅曲線持股平安保險,同時也是內地另一大保險公司———生命人壽的股東,據稱,當年生命人壽的發起人股東中有兩家來自武漢,分別是武漢武新和武漢益利,而這都是鄭裕彤旗下公司。 那麼,鄭裕彤為何要通過如此複雜的管道曲線進入呢?上述人士表示,主要是受政策限制,十多年前並沒有明確法例說明港資能否進入內地保險市場,入 股皆需要人民銀行特批,遲至1992年,才有第一條明文法例闡述相關條件,不過審批程式卻極為複雜。在此背景下,鄭裕彤如此費勁的曲線入股平安也就不奇怪 了。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鄭裕彤曲線持有的平安股份市值約600億元。而據本報記者初步計算,鄭裕彤8年前的投入約30億元。 相關鏈結 平安背後的神秘富豪還有李兆基 事實上,曲線持股平安的香港富豪,豈止鄭裕彤一人。近日,有消息稱,被香港財經界尊稱為“四叔”的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也通過內地胞弟李兆楠染指A股市場,而平安保險十大股東之一的恒德貿易實際正是李兆基出資成立。 報導指出,翻開2007年度“胡潤百富榜”,有一位身家高達160多億,排名第34位的神秘富豪,就是李兆楠。在媒體追查下,證實李兆楠就是香 港富豪李兆基的五弟。持有內地居民身份證,並被鄰居稱為“五叔”;而李兆基及旗下公司正是通過李兆楠的身份多次在內地進行投資。 據瞭解,截至去年底,在李兆楠名義上控制2億股平保A股中,有1億股是2002年向其他內地股東購入,而當年平保原始股東的入股價僅為每股數元。 今年3月3日,李兆楠控制的恒德貿易所持這部分禁售股份解禁。平安發佈的一季報顯示,恒德貿易持股已由原來的2億股減至1.2億股,僅此一項,套現超過50億元。 平安現象:神秘的自然人股東 鄭建源和劉方不過是個開始。2004年~2007年,隨著平安保險陸續在香港和上海上市,人們發現,越來越多的神秘富豪浮出了水面,形成了平安 獨特的神秘自然人股東現象:這些神秘富豪與劉方一樣,一開始毫無知名度可言,仿佛一夜間從地下突然冒出來,隨時又可能突然蒸發掉,。 2005年胡潤百富榜,共有6位平安的神秘自然人股東上榜,合計財富高達102億元。除劉方攜其父親劉振江(家族財富49億,排名第18位)第 二度上榜外,新上榜者還包括葉選生(19億),林友耀(14億元),俞建偉(13億元),蔡曉紅(7億元)。值得關注的是,除葉選生外,其餘三人與當年的 劉方一樣,不僅毫無知名度,而且胡潤甚至找不到任何個人資料———難道又是“代人持股”?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隨後兩年的百富榜中,2006年共有7位平安神秘富豪上榜,但有五位元的資料空缺,值得關注的是,劉方在本期百富榜中竟人間蒸 發了。據記者上周得到的數份工商資料顯示,2005年12月30日,劉方將其在裕昌隆的1312.5萬元投資轉讓給了海南人王偉;2006年1月5日,劉 方又在工商部門進行了變更手續,將其在北京恒豐永業經貿有限公司價值1400萬元的股份轉讓給了廣東人朱炳洋。僅有的資料顯示,因平安保險上市而被推上風 口浪尖的劉方此時已經全身隱退了。 2007年,平安的上榜股東同樣為7人,不過,有3人是新面孔,換言之,與2006年相比,又有三個人消失了。 記者上周就此問題採訪胡潤,對此,他也表示無法回答。
“現在看來,如果劉方等的背後真是香港大富豪鄭裕彤,那麼,困擾市場5年之久的平安神秘自然人股東現象,倒是有了一個圓滿且合理的解釋。”記者上周採訪部分市場人士時,聽到了這樣的說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1

造假上市調查:群體分食的豪宴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y/20080521/06184891358.shtml

每經記者 古暘 發自上海

夏草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的教師,而就在最近短短的一個星期之內,他卻瞬間成為媒體和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他被好事的人們尊稱為 民間的“財務偵探”。這位“財務偵探”因為什麼而成為焦點?他到底揭開了哪些人的不願示人之處?他的出現,又會給中國的資本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帶著這些 疑問,記者展開了調查,試圖尋找其中的答案。

新聞閃回:夏草頻頻質疑“造假”

4月30日,2007年度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工作基本完成。

夏草便隨機選擇了200多家上市公司的年報進行了分析,在之後的幾天中,他在其博客上發表了《中小板十大涉嫌偷漏稅公司》、《滬市2007年報 十大涉嫌報表粉飾上市公司》等文,列出了其查找到的包括九陽股份、歌爾聲學等10家涉嫌在深圳中小板偷漏稅造假上市的公司,及包括

造假動機:小處罰PK巨額收益

“造假?能不造嗎?企業的形象、企業的融資、公司的業務、對外的合作,都需要我們去造假,去做出一份漂亮的財務報表來。特別是造假被發現的機會以及發現造假並追究責任的概率都很小,而且就算處罰也是可承受的,這些都是動機。”華東區某民營上市公司的證券部人士表示。

上海本地某券商的高級專案經理則告訴記者,現在股改之後的大小非解禁,為了能讓股價有個好的價格,出售股票的時候可以賣得高些,獲利更多些,往往也會進行財報的粉飾,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做假動機。還有就是企業的貸款問題,這毫無疑問需要一份好看的財務報表來支援。更為嚴重一些的做假賬行為就是為了個人或公司的利益,來配合二級市場的操作,就是傳統所說的坐莊行為,從而獲得更高額的收益。

造假手段:對會計資訊作假

而在實施造假的時候,上市公司採取的手段也往往大致相同。

會計資訊實質是對企業經營行為的一種數量化反映:企業在一定期間內發生一系列經營行為,會計對這些行為的結果進行確認、計量、匯總,最終形成財務報表。

夏草從技術角度對企業上市做假進行了分析,他表示,可以按照程度的不同,分為三種方式。

其一,錯誤的報表。之所以要進行調帳,主要是未能按照會計準則來處理而產生的;

其二,粉飾報表。主要是為了保持企業高成長的形象,把企業利潤在不同的會計期間進行調配,不過收入還是客觀存在的;

其三,捏造收入。這便是純粹的虛構業務的舞弊行為,收入本身就不存在。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某審計經理告訴記者,上市公司要對會計資訊做假,大致有兩種途徑:一是虛構經營行為或者有目的製造非正常交易如關聯交易,從而影響企業會計業績;另一類則是在經濟事實確定的情況下,採用某種非正常的會計手段進行歪曲反映,產生誤導資訊。

證券舞臺上的“生旦淨末醜”

“生”

保薦商:年薪輕鬆破百萬

與上市公司聯繫最為緊密的便是承擔公司上市絕大部分業務的保薦商了。上海某證券公司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2000年以前公司上市實施的是 “額度制”+“審批制”,名額相當有限。如果好不容易拿到一個上市的名額,當然要千方百計把公司包裝上市,不能浪費任何一個上市的名額。

現在實施的則是 “保薦制”+“核准制”。做保薦人需要保薦資格,不得不考慮自己的職業生涯和道德風險。如果一旦查出來,以後很難再在這個行業立足。這位元人士還告訴記者,保薦人的收入相當高,來源主要分為三部分。工資、津貼(每月兩、三萬,一年大概三五十萬)和專案簽字費(根據單子大小和券商規模的大小來定,很難說清楚一 個數字,大概平均二、三百萬左右)。如果保薦人之前還參與項目組中,另外還可獲得項目的提成獎。粗略一算,保薦人的年薪可輕鬆突破百萬大關。

“旦”

會計師事務所:按階段收費

對於會計師事務所而言,其收費往往不會按照客戶公司是否成功上市來決定收費金額,也不會與這家公司的業績掛鈎。通常情況下是按照審計的每一個階段來進行收費。為了能保持審計的獨立性,每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往往會採用一套適合自己公司的業務流程來進行專案的操作,包括接單、審計到出報告的整個流程。

當然,由於會計制度本身並不是非常完善和嚴謹,其實施的是權責發生制的原則,而不是現金收付制,所以在根本上不可能完全杜絕漏洞。因此,對於審計和財務人員,其本身的道德要求會更高。

“淨”

券商:IPO成功一個進賬1000萬

據瞭解,券商對擬上市公司的收費大致如此。前期(比如輔導期)的收費很少,只有幾十萬甚至不收,收入主要還是靠之後的發行費和保薦費。如果發行成功一個IPO項目,差不多就可以拿到1000萬的費用。所以對於券商而言,是否能最終上市,跟他的實際收入有很直接的聯繫。而且一旦上市成功以後,上市公司之後的增發等再融資業務還可以繼續做下去。如果上市不成功,又需要把前期的工作重做,既費力費時還費錢,券商和上市公司當然都希望能夠一次性上市成 功。

“末”

財務顧問公司:收費與上市掛鈎

財務顧問公司的角色和收費也有點類似于保薦商。財務顧問的角色就是輔助擬上市公司達到最終的上市目的,其收費的多少自然跟此直接掛鈎。

“醜”

律師事務所:律師費上百萬

北京市雙全律師事務所主任、首席律師鄧江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律所在IPO過程中的確負有重要義務。“律師進行盡職調查、律所出具法律意見書的行為不僅要對中國證監會發審委、證券交易所負責,最重要的是要對投資者負責。但是,律師事務所的利益以及在法律意見書上簽字的律師與上市公司的利益是糾纏在一起的。上市成功後,律所在一個上市公司客戶那裏可以拿到上百萬元的律師費,所以,往往在利益驅動下,一些律所和律師為了賺到巨額的律師費,出具虛假或者失實的法律意見書,從而損害了投資者的知情權,也危害了國家的證券發行監管和證券上市監管秩序,使一些問題嚴重的公司造假上市成功。”

解決辦法

把利益鏈變成“生物鏈”

通過初步的調查,一條圍繞著上市公司為主線的利益鏈已漸漸清晰。正是這條利益鏈的存在,讓上市公司的造假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有了實施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

“你看,保薦商、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財務公司的客戶都是上市公司,他們的收入來源也主要是來自上市公司。他們是處於同一鏈條上扮演著不同角色的利益組成體。這是由於制度的缺陷所造成的一種市場行為。所以最根本的解決之道就是要打破以往的利益鏈條,對制度進行重新建立和調整,形成一種食物 鏈的關係。讓整個公司治理達到生態平衡的狀態。”夏草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夏草認為,現在公司治理的生態環境中,可以說上市公司是沒有“天敵”的。上市公司能“吃”中小股民,中小股民卻不能來“吃”上市公司,也就是 說,上市公司可以侵害中小股民的利益,而中小股民卻很難通過相關程式來維護自己的利益,與上市公司處於不平等的地位。“我提倡建立起一條食物鏈,維護公司 治理的生態平衡。”

夏草表示,必須培養一個對應的階層來約束財務造假問題,而律師便可承擔此角色。讓律師成為保薦商、會計師事務所等其他仲介機構的對立面,獨立出來,從而起到為強大的監督作用。

他認為,要根治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現象,就必須放鬆民事訴訟的前置條件和賠償標準。

不需獲得相關部門認定公司財務造假之後開出的行政處罰書,便可直接對相關上市公司提起訴訟,並讓律師能從賠款裏面拿到相當可觀的回報,把律師真正培養財務造假行為的“殺手”,形成一個完整的“食物鏈”,為資本市場創造一個健康的外部環境。

“審計並非萬能的”——專訪KPMG首席合夥人蔡廷基

NBD:上市公司涉嫌造假事件曝光之後,投資者往往會把質疑的目光投向給上市公司進行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你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蔡廷基:廣大投資者對做假的上市公司所聘請的會計師事務所產生懷疑和情緒,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必須要搞清楚的一件事情就是,審計並不是萬能 的,其本身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不可能進行百分之百調查。如果上市公司在聘請會計師事務所之前就已經完全策劃好了整個(造假)事情,那後者是很難避免公司的 做假行為。

NBD:儘管有一套審計的流程,但是如果上市公司內部直接聘請的財務人員本身就很熟悉這套審計的流程,他們想造假的話,往往會有所準備,不會輕易讓外聘的審計機構來發現造假的東西。這有什麼防範的措施嗎?

蔡廷基:我認為不論是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人員還是上市公司中的財務人員,都是受過正規訓練的高素質人員,不會主動參與其中。因為他們做假賬,對他們並沒有好處,風險與收益是完全不匹配的。做假賬的最終收益者是公司老闆、大股東,而一旦出現問題,往往首先成為替罪羊的是財務人員。所以素質較高的財務人員,不會主動做假賬。如果他們發現有重大的做假賬嫌疑的時候,往往選擇的就是離職。

NBD:那作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KPMG,在接單的時候是否有所選擇?是否有一套自己的接單流程呢?

蔡廷基:我們接單子的時候,並不是所有的單子都會接下來 (當然其中不包括費用的問題)。我們有幾個原則:第一、當某個客戶在我公司的收入當中占比相對偏大的時候,可能會影響到我們的審計獨立性的判斷,我們是不會接的。第二、某些領域,不管是你的公司以往業績多好、聲譽多好,我們也不會去接,比如賭場等。第三、我們自己有一套很嚴謹的評價和接單的程式。比如是介紹過來的單子,我們會對介紹物件、公司背景、管理層背景進行一個調查。與客戶公司的管理層進行實際的交談,來評價他們的道德品質和公司的現實情況。每經記者 古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0

上海公路大王刘根山涉嫌诈骗43亿被调查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80708/07495066163.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0

亚洲互动传媒退市故事:崔建平资金路线调查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y/20080805/16415169846.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1

马钢多名中高层干部涉嫌受贿被集体调查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1125/23545552092.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90

中集集团裁员调查:要求员工放假清退并举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1210/07175614919.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521

分析称荣智健被调查因隐瞒巨亏提前出货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90105/03095713165.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065

富邦近亿骗贷案遭调查:名表现金行贿13名员工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90108/02385730306.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109

兴业太阳能飙涨调查:建筑业中的新能源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4-16/HTML_BMBVUSP8I0MX.html


4月9日,太阳能概念火爆异常。A股市场太阳能概念股大幅上扬,港股太阳能概念股也成为明星。华基光电(0155.HK)上涨20%,阳光能源(0757.HK)上涨15%。

涨幅最大的是兴业太阳能(0750.HK)。其当日高开后,一路冲击,最高涨幅达40%,收盘涨幅仍达24.48%,报2.39港元。而之前的两个交易日,兴业太阳能已累计上涨12%。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表现抢眼的兴业太阳能,今年1月13日上市首日,开盘价仅1.07港元,仅三个月,其涨幅已超过123%。兴业太阳能也由此迈入10亿港元市值俱乐部。

根据兴业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主要从事传统幕墙(建筑外立面玻璃组成部分)工程的设计、装配及安装,及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装配及安装。此外,公司还生产销售太阳能产品及幕墙产品。

流血招股

 “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上涨,公司没有敏感信息未披露,估计联交所会让我们出文件解释。”兴业太阳能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刘红维告诉记者。

实际上,“上市与不上市,我们内部也有激烈争论。但公司管理层最终决定还是上。”刘红维说。

争论原因是,今年初,金融危机蔓延导致市场低迷,不管是A股还是港股都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兴业太阳能正是此时登陆香港主板。

1月13日,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发行价1.05港元/股。有媒体曾将此招股价称为“流血上市”。此种说法并不为过,因为这已十分接近PE投资的成本价,有点内地“原始股”的意味。

令刘红维欣慰的是,兴业太阳能的认购和上市表现都很好:超额认购70倍;上市后三日内上涨43.8%;这都好于同期上市的其他股票。同日上市的海峡石化只超额认购2.11倍,并于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

幸运之神在“流血”之后姗姗而来。

4月7日,财政部及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加快光电在城乡建设领域的推广应用。

“这是重大机遇,太阳能项目国内市场就此打开,空间巨大。”刘红维表示,“补贴力度之大,超乎预期,政策出台非常突然,没想到这么快。”

在刘红维看来,上述政策出台后,中国的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将迅猛发展,这对于从事BIPV设计安装的兴业太阳能是历史性机遇。

建筑业中的新能源

在兴业太阳能生产车间。工人正将买来的电池板装到车工好的铝合金框架中。再由专业施工队伍安装到建筑物便可。与传统幕墙不同的是,其玻璃中间多了一层可以发电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事实上,记者参观的生产车间,仅是光伏幕墙示范项目。大多数项目工作在工地现场完成。

“买过来电池板,需要封装等一系列工序,有的在工地完成,有的在当地建有厂房。”兴业太阳能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 幕墙发电设备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光伏设备发电本身具有不稳定性,需要控制系统,且要并入城市电网。优先利用太阳能发电,不够时,再使用城网电力。这就需 要太阳能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建筑幕墙发电安装涉及到两个行业,一个是传统的幕墙设计安装,一个是太阳能设备的设计安装。缺乏行业经验,这个事都做不 好。这一点,我们都具备。而且,具有3年运作经验。”刘红维告诉记者。

“2007年,光伏项目占主营收入的20%,传统幕墙项目占大头。2008年,光伏业务已上升到35%-40%,今年一季度,大约上升到50%。”刘红维告诉记者,“现在,光伏项目合同饱满。”

盈利能力方面,传统幕墙业务的面利率在10%-20%,而光伏幕墙则在20%-30%。

在刘红维看来,国内鲜有其竞争对手,“同时具备传统幕墙、光伏设计安装能力经验的企业很少。仅汕头一家企业是潜在竞争对手,现在它没有上市。”

“全国有500个铁路站房(铁路候车大楼)需要新建,新建规划中,太阳能屋顶被提出来。铁路站房是最适宜利用太阳能的建筑之一,庞大的屋顶面积加以利用,也节约了能源。”但刘红维没有告诉记者,已获得500个站房的多少个项目。

“威海市民广场,光伏铺设面积7000平方米,这是我们目前最大的光伏工程。”刘红维透露。

“我估计,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力度会逐年降低,这在德国、美国已得到证实。所以说,近几年是黄金发展期。”刘红维说。

“ 传统幕墙大家都会,如果是光伏幕墙,会的人很少,兴业太阳能就是一家。” 富友富勤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唐弢告诉记者,“未来几年,很难有企业跟进。大型工程招标时,肯定看重企业的行业经验。这正是兴业具备的。”富友富勤是兴 业太阳能独立财务顾问,2004年就进入投资,并指导兴业太阳能私募融资及香港上市。

光伏行业一位研究员告诉记者。“光伏市场是扩大的,从这一点说,盈利增长的确定性非常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