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我被該死的止損線玩殘了 佚名小兵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tsy.html

終於熬到收盤了!暴跌時的慌亂、反彈時的猶疑、大漲後的悔恨,經過三種情緒的持續折磨,股民小華(化名)臉色有些蒼白。據他估計,如果算上機會成本,他的損失可能超過30%。暴跌年年有,本週特別多。面對這種撲朔迷離的局勢,小華或許只是很多鬧心股民的一個縮影。對他打擊最大的不是金錢的損失,而是心理的折磨和自信心的摧殘。

 

都是止損線惹禍

「本週有新聞說,有股民兩天賺了15%。同樣是股民,我怎麼就這麼『杯具』。」小華頗有幾分傷神地說。

小華是一位做外貿的個體戶,平常上午九點到下午三點專門炒股,收盤後則出去找業務。這兩年外貿業務不好做,他偶爾還能在股市上賺點小錢補貼家用,因此他對炒股還有點小自信。不過,本週的強勢震盪把他的信心都震散了。

7月26日,北京科銳[公佈年報,情況相當不錯,宏源證券還給了增持評級,但該股當日跌停。小華卻因此興奮不已,他認為機會來了。因為在7月那波中小盤次新股行情中,小華沒有跟上。北京科銳跌停,他正好可以低價撿一點,彌補缺憾。只是沒想到,該股並未跌完。不過,小華對此並不擔心。偶爾看看書的他,曾在香港某股神寫的書上學到一招,那就是下跌15%割肉。

8月8日早上開盤,A股並未對美國主權債券評級下調做出太大反應。小華判斷,由於上週五上證指數[2593.17 0.45%]收出一根長長的下影線,因而本週一市場表現應該不會太差。沒想到,市場從當日十點半開始暴跌,北京科銳很快就跌破了它的止損線,當時掛限價單已無法成交,他只得以市價賣出,虧損接近16%。小華今年的利潤吐個精光。想到股市賺錢難,外貿生意不好做,小華心裡開始七上八下。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他更受打擊。本週二,北京科銳出了公告,就在小華割肉之際,該公司大股東在二級市場上出手增持,並且後市還有增持的可能。隨著週二大盤企穩,該股迅速反彈,並在短時間內封死在漲停板上。小華神色慘淡地對他在財經界工作的同學阿輝說:「哥們,我被該死的止損線玩殘了,快點救救我,你身邊的那些大師怎麼看市場?」阿輝問了一圈周圍做私募的朋友,都認為反彈行情可期。

但嚇破了膽的小華週二並未放手一搏,而是選擇等待。這一等又讓他付出了不菲代價。阿輝對小華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我把英大證券李大霄的一句話送給你:投資是件殘酷的事,賺的就是恐懼的錢。」

 

一次蹩腳的抄底

本週三,全球市場迎來報復性反彈,A股也不例外。這下小華再也坐不住了,連忙打電話問阿輝怎麼辦?阿輝在電話那頭有些憤怒地說:「涼拌(辦),叫你昨天搞點你不搞,現在只能看有沒有機會回調了。」

下午時分,市場終於有些回調。阿輝的電話再次響起,是小華。阿輝問他,這次只是想搏一個反彈,還是想做個長線。小華表示只想搏反彈。「那就買點華測檢測吧,最近除了股市出事,還有什麼出事?那就是山西陳醋勾兌事件和化學醬油事件。食品安全是大事,最受益的當然是食品安全檢測股,短線肯定會有人搞。」阿輝建議說。

「那有沒有中長線股?」小華隨口一問。阿輝回答說:「一位私募朋友告訴我,目前資金比較青睞的股票有兩類:一類是消費類,你看最近那些酒漲得多好;另一類是新股、次新股,方正證券 就有機會。你自己看著辦。」

臨近收盤時,小華告訴一個幾乎讓阿輝「吐血」的消息:「我在30塊埋了姚記撲克的單,沒想到居然成交了。」他還說了一個「天才」的邏輯:「我經常看到股市不好時,營業部裡的股民最常玩的就是撲克,這說明在弱市裡,最有市場的就是撲克。而且姚記撲克是次新股,又是消費股,上市以來沒漲過。」阿輝氣急敗壞地丟了一句:「你小子遲早要把自己玩死。」

第二天,股市再現大反彈,華測檢測大漲逾8%,而姚記撲克開盤後大跌近6%並再創新低,爾後開始慢慢反彈,但截至週四收盤仍以下跌收報。

小華被嚇得幾乎一整天不敢在QQ上冒頭。到臨近收盤時,他發來一條信息問阿輝:「是不是反彈要結束了?」阿輝沒有理會他。

晚上,他又發來一條信息:「唉,一大早看歐美股市一片大跌,開盤後姚記大跌,我趕緊止損了。沒想到市場這麼強勁。加上沒買華測檢測,這一來一回虧大了。我是不是不適合炒股?」

 

貌似2008 不是2008

週五早盤,A股繼續反彈。小華週三買的姚記撲克 也反彈至其成本價附近,但此時他已經沒有籌碼。小華心灰意冷。他告訴阿輝,想離開股市,休息一段時間。但又很糾結,如果股市已經見底,休假回來,只怕又要在山頂上才能吃到貨。

「我也判斷不出市場是否已經見底,但從各方反應看,應該不會像2008年那麼慘。」阿輝說,「台灣著名投資人胡立陽前兩天打來電話說,他依然維持 『2571點以下是上帝送錢』的判斷。他認為美國的經濟沒有想像得那麼差。美國的QE2政策會有一個時滯,見效期應該在今年四季度。美股現在大跌是為明年 美國大選上漲做準備。他在美國經歷了數次大選行情,幾乎每次大選前後的行情都差不多。所以,今年四季度亞洲的股市也值得期待。」

「唉,又是一個股神!我的北京科銳[就是拜香港股神所賜。胡立陽能信嗎?」小華問。

 

阿輝的這些信息讓小華更加糾結。阿輝勸他說:「對很多散戶來說,炒股只是生活的調味品,如果炒股影響到了你的快樂指數,還不如不炒。股市不會跌到地獄,也不會漲到天堂,但你需要時間去調整操作節奏。」這席話不知道小華有沒有聽進去。很多投資者大抵如此,一旦進到股市,就難以離開,哪怕只是幾天時間。因而,「小華們」的惶恐、焦慮、暴戾、無奈才會不斷上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51

關於微信小店 ,來聽聽微信第三方開發者的心聲:我們就該死嗎?

http://www.iheima.com/thread-7196-1-1.html
到目前為止,除了有一篇匿名的文章遮遮掩掩的提到了微盟的態度,還有白鴉在微博上有發過一篇表態外,沒有看到任何第三方正式的回應和聲明,微大師作為早期一批的微信第三方的接入方和開發者,作為整個行業的真正親歷者和實踐者,我受夠了這些可能自己都沒有親自研究和使用過一個微商城的磚家們的指指點點和幸災樂禍,覺得有必要站出來說幾句,說說我們行業內人的心聲:

影響有多大?

    毋庸置疑,微信官方第一次正式發佈微信電商類應用,對我們第三方開發者絕對是有衝擊的,這個衝擊會大到把我們逼入絕路嗎?是不是像某些磚家說的「或將逼死第三方」?磚家們顯然沒有搞清楚微信第三方開發這個行業的情況,來,我給你們普及下,在行業內目前有以下幾種:


一種是純忽悠,微信營銷大濕們沒有任何互聯網經驗和背景, 他們就像是牆頭野草般的投機分子,風往哪邊吹,他們就往那邊倒,看見什麼熱門就整什麼,現在是微信,之前是微博,再之前是電商,最早是成功學、營銷學,他們的特點就是言必稱馬云馬化騰(甚至有個笑話是營銷大濕告訴別人其實馬化騰在騰訊也不是一個人說了算,還有一個叫pony的外國人在背後掌管著騰訊發展)、他們的口號就是月入百萬不是夢、他們的噱頭就是微信即將統治中國走向全球;


一種是做微信電商正規諮詢和方案的,他們大多是諮詢公司背景,沒有互聯網經驗,不從事具體技術開發(或不是主業),他們會給客戶提供微信解決方案和培訓,幫助客戶的業務和微信融入在一起,他們的存在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商家的摸索過程,但是由於非專業的背景,很多公司也是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


一種是純技術支撐,小團隊,前台後台網頁美工,幾個人湊個草台班子,找個模板過來,迅速的複製一份,價格便宜,但質量也比較有限,營銷能力較弱,但優點是價格便宜,區域性很強,基本上集中在自己的城市,適合本地微小商家,做的早的人也賺到了第一桶金;


一種就是開始是做CRM軟件開發、APP軟件開發等方面的公司,有客戶基礎、有資金沉澱、有技術支持,看見微信業務不錯,轉型到這塊的,由於之前的積累他們在開始時,攤子就可以迅速鋪開,後期不斷的用代理加盟等形式來迅速擴大規模,這塊做的比較大的代表就是微盟、微信生意寶等公司;


一種就是互聯網公司背景的人出來做的,熟悉互聯網的遊戲規則,對這塊的信息、產品、用戶體驗、運營、形式變化比較瞭解,早起來很快容易上手,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白鴉的口袋通、還有北京口袋購物旗下的微店,微大師的背景和他們也相同,我們之前一直都是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公司,但我們主要是在華南地區。他們佈局全國,除了免費提供整體方案外,還提供線下培訓等輔導業務。比如口袋通週期性的舉行微電商的培訓會診交流,據參加的人說效果不錯。


微信小店對這中間誰的衝擊最大呢?首當其衝的就是最受詬病的營銷磚家和大濕,他們早期利用中小企業的信息不對稱,對於微信業務的不瞭解,對於移動互聯網的恐懼和無所適從,誑到了大量資金,但是中小企業主沒有解決任何實質性問題,微信官方首次正式發佈微信平台級的技術解決方案後,讓更多人知道這塊並沒有這麼神秘,降低了進入門檻。


同時,小團隊的開發也會受到很大衝擊甚至真的有可能是致命性的,以前是一套模板走天下,現在官方都發佈了,更權威更穩定更安全,誰還會用你的呢。


微信諮詢類的公司影響不是很大,反正之前也不提供技術解決方案,第三方和微信官方開發對他們來說一樣的,影響不大,培訓師和講師還是繼續講課培訓,即使是紙上談兵。


衝擊最大的最難過的莫過於做加盟代理類的微信第三方開發商,因為他們收取了大量的加盟費(根據不同省代市代等不同代理級別,收取幾萬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預存代理費,每賣出一套會扣取相應費用,代理商加盟商加價賣給中小商家,賺取差價),加盟商們都抱著美好的願望加入到微信掘金,然後開發商用加盟費投入到百度搜索或者網盟花費不菲的廣告裡,以吸引下一波的人來加盟和代理。現在加盟費廣告費已經花了,甚至剛剛加盟的人交完費用可能還在回家路上就遭遇到了微信官方的免費方案,這種情況加盟商們是絕對不會答應的,於是開發商就夾在了加盟商和微信中間,左右為難,如坐針氈,而且早期鋪就的攤子越大轉型越難。但是我們要客觀承認,也正是這一波開發商,他們幫助騰訊和微信完成了早期的微信平台的知識普及和用戶拓展。


對於類似口袋通的業務,也會有波及,但是不會動搖根本,反而是件好事,產業升級留下了真正核心的用戶,正如白鴉在微博中說的:「就像不能只給你一個群發接口,必須有個基礎且簡單的群發功能一樣,微信不能只給商戶微信支付接口不給基礎的貨架和基本的交易流程。微小店上線後,我們現在花很大精力答疑解惑的那些超小商戶有人管了。官方開始入手培養市場,我們就可以踏實的做真正賣家的服務。生態分工基本開始確立。」這一點我非常認同。


客觀來看:微信官方的版本的推出其實只是一個產業上的升級,是早期微信經過野蠻生長後的一次必然調整,這不僅僅是微信行業,這是每一個產業包括傳統行業必經的過程,也是成長的必須經歷的陣痛。三五條槍、掛在嘴邊的幾條專業術語就能包打天下,誑錢騙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微信也到了必須轉型的階段,淘汰低下的產能,清洗掉不能跟上形勢或者破壞生態健康發展的參與者,讓整個行業進入到良性的生態分工中來。


微信是在走向封閉嗎?

昨天微信官方聲明一出,各方紛紛指責,說微信卸磨殺驢、背信棄義,致第三方於不顧,用打入冷宮的怨婦口氣傾訴自己被人冷落後的幽怨。微信是一個開放平台,它需要的打造一個生態系統,自身參與到開發中確實對第三方有些不公道,但是它始終沒有說自己不做電商類開發,坊間說微信只做裁判不做運動員完全是第三方開發的一廂情願,道理很簡單,海量的商家的數據掌握在第三方的開發商手裡,品牌商家掌握在騰訊以外的人手裡,你如果是張小龍,你會答應麼?之前甚至還有第三方幻想做大了賣給騰訊,深圳甚至有些八卦專業戶發出假消息說自己公司即將被併購,當然後來證明都是笑話。


讓我們來細數下與騰訊有關的微信類開發應用:拍拍微店、京東微店、微信商城、微商城、微購物、微生活、微商戶、微支付、微團購;其實在很早的時候,這些信號已經非常明顯,當風鈴等系統推出時,我們作為第三方就應該提前預料到這一點:簡單的技術支撐走不了太遠。微信是塊大肥肉,不僅僅第三方惦記,騰訊系內部的人也一直惦記,再加上技術門檻很低,找幾個有兩年經驗的JAVA、PHP、JS等方面的工程師,就完全可以進入這行。


早期的第三方微信創業完全就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品牌和服務全面升級是遲早的事,作為第三方開發者,你不主動升級,就會痛苦的被動升級了。正是因為看到了這點,所以微大師在很早的時候就從技術開發轉型到產品、技術解決方案、運營培訓等後向增值型服務,效果不錯。風鈴、微生活等騰訊系的前期嘗試和摸索給微信官方微信小店正式推出提供了經驗和摸索成本,微信小店的推出順理成章,絲毫不出我們的意料。


第三方到底還有沒有機會?

第三方真的就像這群幸災樂禍的點評磚家說的這樣退出了歷史舞台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在一個龐大的產業鏈條上,有很多機會等著我們,精細化分工也是移動互聯網的特徵之一,包打天下已經成為過去式,我們還有很多路可以走:


a、私人定製

騰訊微信小店官方定位是,「微信對待第三方開發者一直持支持、開放的態度,微信小店其實只是很基礎的商品貨架,提供的功能可以讓更多的運營者更加方便有序的實現小成本開店。而這個店是開成雜貨舖還是精品店,第三方開發者的平台其實還有很大的空間」。通俗的說也就是一套模板,很多行業都可以用,但是沒有辦法深入使用,就像淘寶有提供現有模板一樣,但是你要用個性化的模板,請找第三方。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每行都有自己的特徵,很難用一套模板來適配所有商家和行業,賣咖啡的、做餐飲的、賣保險的、寵物用品的、美容醫療的等等,每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特徵,微信小店可以提供基礎性服務,第三方可以根據行業特徵深入的來做適合每個行業甚至是每家企業的微信功能,而不是之前換個皮膚,靠一套或者幾套模板走天下。另外微信小店開放的對象是認證的基於微信支付的服務號,這更多的是品牌型客戶,那第三方針對海量的微小商家的訂閱號和未認證的服務號也還有機會,不過機會可能也不會維持很久。


b、運營推廣

商家有一套商城或者微信模板這只是第一步,接下來的推廣才是關鍵,讓別人知道你關注你,產生交易和重複性交易,這才是重點。傳統商家在面對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時一頭霧水甚至是慌亂恐懼,提供切合實際的推廣和運營方案能夠有效的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困惑和問題,口袋通在這塊做的不錯。


c、衍生服務

圍繞著微信平台,其實還有很多衍生服務可以提供和開發,比如微信代運營,幫助客戶篩選內容和產品定位、日常的運營維護,這也是之前淘寶第三方類公司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可以借鑑。


d、其他服務

除這些基礎性和日常性的服務外,第三方還可以提供企業微信類移動互聯網的綜合性解決方案、品牌的升級等相對比較高端的服務


最後,我想對所有第三方的同行們說句心裡話:創業真心不容易,除了埋頭苦幹,還要學會審時度事,熟悉甚至要吃透遊戲規則,提前應對,別一廂情願。在別人的地盤上,難道還要主人按照你的意願來進行遊戲麼?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是危險的,君不見之前淘寶無情絞殺淘寶客返利網站時的情景嗎,血流成河,哀嚎一片,僅僅美麗說等幾家公司成功逃生,微信是個好平台,但是不能成為生存唯一的平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877

該死的“股市不死鳥”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598

自1998年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制度以來,A股市場中累計出現六百多次退市風險警示(被標註為ST或*ST),其中148家公司被暫停上市,但最終退市的僅44家。(視覺中國/圖)

A股市場中長期存在的“退市難”現象,其根源正在於行政審批模式下,A股市場中一直存在“上市難”問題,因此帶來“殼資源”估值扭曲現象。

如果類似退市博元和*欣泰的強制退市模式能夠成為市場中的“常態”,制度性退市機制也將成為重建A股市場新秩序的關鍵制度基礎。

“刻舟求劍”的賭徒

2016年7月22日晚,深圳證券交易所(下簡稱深交所)以問答形式對即將退市的*欣泰再度發出交易風險提示。

*欣泰是中國證券市場中“第一家因欺詐發行被退市”和“創業板第一家終止上市”的上市公司。早在2015年7月14日,其便因欺詐發行及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並於2016年7月8日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和市場禁入決定書。

7月12日,停牌已達一年之久的*欣泰,進入退市前的30個複牌交易日,隨即引來了一波投機式的炒作博弈。

據深交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7月12日複牌後*欣泰連續9個交易日跌停,累計跌幅高達61.24%,而在此期間6700多名散戶先後買入1620多萬股,頭三個半交易日買入金額便高達1.2億元。而這些在複牌後沖入的炒作資金中,至22日仍有高達96.67%的賬戶未能在連續跌停板中得以賣出“逃生”。不過到了7月27日,*欣泰早盤打開跌停,迅速拉至漲停,日內振幅達20.13%。

對此有機構人士分析,以散戶為主的資金之所以敢在停牌前夕“接盤”,主要基於兩個原因:一是賭*欣泰會像此前中止上市的退市博元一樣股價短暫上沖;二是賭公司退市後在新三板市場炒作上漲。

“博傻”者們的信心並非毫無理由:在2016年3月底進入退市整理期的退市博元,其後在4月6日至19日累計漲幅近20%;而在2014年4月退市的退市長油,不但在退市整理期間打開跌停板,而且一年後在新三板退市板塊恢複交易時,創下了連續33個交易日漲停的股市奇觀。

*欣泰的前景卻並不樂觀。在7月22日的風險警示中,深交所再次強調,“*欣泰”在暫停上市後無法恢複上市,在終止上市後無法重新上市,即“一退到底”,退市進程已經確定。並明確提示,在複牌交易階段買入股票的投資者,其投資損失將無法得到公司保薦機構興業證券先行賠付方案的賠償——在此之前,興業證券已根據相關法規,出資5.5億元成立賠償基金,擬對造假上市期間買入股票並虧損的投資者予以先行賠償。

此前上市公司亦已發布公告,表示因公司“經營緊張”,無法履行回購上市公司股票的承諾。這意味著複牌後買入的投資者們,除了面對未來*欣泰股價“歸零”的現實外,只能期待著未來的新三板掛牌交易。而據上市公司公告內容顯示,未來公司能否持續經營還是未定之數。

實際上,在這波飛蛾撲火式的散戶投資者“博傻”之前,已經有機構折戟沈沙的先例:在今年3月至4月期間,以22個信托賬戶耗資2.3億元重倉買入*欣泰股票的明星私募機構創世翔,其投資總監曾公開表示證券市場中“沒有單單因為信披違規而退市的先例”,並以此推斷*欣泰“退市風險不大”。

在此輪複牌後的連續跌停之下,創世翔持股浮虧已超過60%,未來損失更可能超過2億元。有媒體註意到,早在6月24日,創世翔的股東、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及財務負責人等一系列職位,均從其創始人黃平變更為余榮華。

創世翔曾經連續獲得兩年私募收益率冠軍,並在2015年豪賭“殼資源”而獲利頗豐。就在2016年初接受媒體采訪時,該公司投資負責人明確表示,“只要國家政策沒有大的變化,殼資源接下來還是市場炒作的熱點,我們會以此為重點”。

然而這家明星私募機構及其創始人沒有想到的是,就在短短半年時間里,證券市場內曾經風行一時的“遊戲規則”,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退市為何這麽難

在證券市場誕生近10年後,2001年證監會首次推出退市機制:當年2月23日發布的《虧損公司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實施辦法》中,主要以盈利指標為判斷公司退市的標準。

與退市機制相應的是,此前沿用多年的IPO額度制(由中央政府制定全年IPO指標並分配給各省),也在2001年被核準制所取代。當年民營企業用友軟件的上市,意味著證券市場首次對國企體系之外的民營企業打開了“上市之門”。

在這一背景下所發布的退市標準,基本上是一個財務指標判斷:若上市公司連續三年虧損,則暫停上市;若連續四年虧損則終止上市。

在這一標準下,2001年4月,已經連續四年虧損的“PT水仙”成為了A股市場中的“退市第一股”。此後數年退市機制一度運轉良好。據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統計,在退市制度實施的頭七年(2001-2007)中,共有43家A股公司被強制退市,年均退市6家,“退市效率相當可觀”。

但自2007年底至2013年初整整五年中,雖然上市公司虧損面一直高達15%以上,“這五年卻沒有出現一家A股公司退市的情況”。董登新認為,這是因為“經過一段時間的規則熟悉與漏洞博弈”,虧損企業和地方政府已經找到了對抗退市規則的“秘訣”:利用財務報表操縱,制造“兩年虧損,一年微利”的循環遊戲,從而令退市制度“形同虛設”。

但董教授在研究中沒有提到的一個關鍵的制度變化是:2007年正是中國上市公司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實施的第一年。

與國際準則接軌的新會計制度,改變了過去刻板化的“操作格式”,變成對會計理念和原則的指導,包括對非經常損益、固定資產公允估值等會計操作留出了極大的彈性處理空間,從而為上市公司的財務操縱留下了諸多“後門”。

在成熟資本市場中,這些會計準則中的“漏洞”,由於被相對完善的證券法、公司法等基礎法規所“覆蓋”,並不容易形成大規模的財務操縱現象,但也曾出現過像“安然事件”這樣震動市場的財務操縱案例。

而在中國證券市場,由於與國際接軌的新會計準則,與“指令性計劃”模式下所制定的證券法等基礎法律之間,存在著大量監管空白與法規銜接上的“模糊地帶”,令依賴於單一財務指標的退市機制更加難以實施。

在其後的退市制度改革中,這一弊端更明顯地體現出來:2012年作為註冊制改革的配套機制,深交所和上交所對A股退市制度進行了全面改革,設計出一套與IPO標準高度對稱的多樣化退市標準,除了“連續虧損”退市指標外,還增設了“資不抵債”、營收不達標以及交易量和價格等退市標準。

但這一被董登新稱為“十分先進”的設計理念,在實際運作中卻依然困難重重:自2012年新退市制度執行以來,到2016年5月底總共只有8家企業退市,占2800余家上市公司比例不足千分之三;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美國股市年均退市率達到7.37%,而其中一半以上是企業在權衡利弊之後選擇主動退市。

在2014年6月證監會舉辦的退市機制專題研討會上,證監會副主席莊心一以“痛苦和糾結”來形容退市制度改革的難度。與會者提出“重大違法情形強制退市”的制度改革建議,但這不僅需要法理政策的梳理落實,而且面臨著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等諸多問題。

即便如此,證監會依然在2014年10月推出了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退市新政”,並明確表示此後將嚴格落實退市制度規範,切實做到“出現一家退市一家”。

與前期的諸多退市機制改革相比,此輪“退市新政”的兩大亮點是首次確立了主動退市的途徑和方法;並針對欺詐發行上市、重大信息披露違法的上市公司,明確實施強制退市程序。

“中國好同學”

“退市新政”推出一年後,第一家“撞上槍口”的上市公司終於現身:2015年底,已被停牌並處於退市邊緣的*ST博元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長的同學——一位僅持1400股的上市公司小股東,因為“不忍看到同學公司退市”,自願將估值高達8.59億元的資產股權“無償捐贈給上市公司”。

這一被市場稱為“中國好同學”的奇葩事件迅速引來監管部門調查,並揭發出公司董事長與“好同學”之間私相授受的“臺底交易”——*ST博元也因此“臨門一腳”成為了A股市場中因“信息披露違法”而被強制退市的第一股,正式更名為退市博元。

退市博元是1990年上市的上交所“老八股”之一,短短四年後便因經營利潤名列上市公司倒數第一而被迫重組,此後再由央企華源集團接手,經歷了*ST華藥、*ST源藥、S*ST源藥、NST源藥、ST源藥、ST方源、ST博元等多次更名,成為令市場矚目的“股市不死鳥”。

2014年6月,該公司因此前三年間多次違反承諾、偽造票據以及財務信息嚴重造假而被廣東證監局立案查處;不到一年後再度因為信息披露造假和偽造金融票證罪,被中國證監會移送公安機關。

在A股市場中,類似於退市博元的案例並不罕見:自1998年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制度以來,A股市場中累計出現六百多次退市風險警示(被標註為ST或*ST),其中148家公司被暫停上市,但最終退市的僅44家。

而在暫停上市後恢複上市的102家公司中,首個交易日平均漲幅高達190%,成為證券市場中被熱捧的“退市重組”概念板塊。這些所謂“扭虧為盈”恢複上市的公司里,除少數幾家外,大多是依靠出售資產、債務重組與政府補貼等財務手法實現“保殼”目標。

針對這一依靠財務手法“保殼”的普遍現象,2012年深、滬交易所退市機制改革中,曾經推出限制將“非經常損益”計入退市警示公司利潤的制度,規定上市公司被予以退市風險警示或被暫停上市後,其後一年凈利潤在扣除非經常損益後如果為負數,將被終止上市。

非經常損益是指公司發生的與經營業務無直接關系,以及雖與經營業務相關,但由於其性質、金額或發生頻率,影響了真實、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項收入、支出。

但在證監會此後推出的“退市新規”中,這一制度卻因種種原因未能納入退市機制,也因此而出現“中國好同學”無償贈送上市公司資產的奇葩事件。

而在為“非經常損益”式“扭虧為盈”留下一線生機的同時,監管部門堵住了另一扇更加關鍵的“後門”:那就是資產重組式“保殼”與炒作。

經濟學家華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指出,由於A股市場“上市排隊時間太長”,一些好企業不得不以“借殼”方式曲線上市,由此形成了“中國特色的資產重組”即“殼資源”炒作現象,由此導致A股市場估值體系的嚴重扭曲。

在華生看來,退市制度的實質並不是“退”,而是要讓上市公司股價真實反映公司價值。

與此相呼應,證監會近期推出的“史上最嚴”資產重組政策,成為“退市新政”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在6月17日證券會發布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修訂意見稿中,從認定標準、監管配套和中介機構責任三個方面,對重組上市行為提出了空前嚴格的監管要求。而在征求意見稿出臺一個半月內,“重組新規”的監管效果立竿見影:Wind數據顯示,至7月19日一個月時間內,有38家上市公司重組計劃戛然而止——而去年全年,這一數據僅為五十多家。

海通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隨著強制退市和“重組新規”的頒布,與“借殼重組”模式密切相關的次新股和“殼資源”公司股價的“超額收益率”急劇下降,顯示出前期市場追捧的非理性“炒殼熱潮”得到了有效抑制,過去多年“垃圾股”股價高企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開始出現向基本面估值靠攏的良性回歸。

與此同時,在退市機制的配套政策體系建設上,監管層也進行了多方面完善:從2014年長航油運的主動退市,到退市博元與*欣泰的強制退市,“退市新政”中的多種退市模式均得到了實踐;在退市博元的處理中,監管層繼續完善退市公司在新三板市場的跨市場規則銜接;在*欣泰處置中,引入2013年萬福生科欺詐發行案中開創的中介機構先行補償模式,以保障中小投資者權益等。

市場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如果類似退市博元和*欣泰的強制退市模式能夠成為市場中的“常態”,制度性退市機制也將成為重建A股市場新秩序的關鍵制度基礎。

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強調,“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註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等改革並非孤立選項,而是“相互遞進的關系”。(視覺中國/圖)

證監會的新邏輯

2016年3月的“兩會”新聞發布會中,履新未久的新任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向媒體明確表達了他對證券市場發展與監管的態度。

在肯定了此前飽受市場關註的註冊制改革“必須要搞”的同時,劉士余坦言,註冊制改革需要“相當完善的法制環境”,以及多項改革措施的配套,不可單兵突進。同時他強調在註冊制推出前,監管層必須與市場和社會各方“充分溝通,形成共識,凝聚合力”,因此對於註冊制的具體實施方案,還“需要好好研究”。

包括華生和董登新教授在內的諸多學者研究顯示,A股市場中長期存在的“退市難”現象,其根源正在於行政審批模式下,A股市場中一直存在“上市難”問題,因此帶來“殼資源”估值扭曲現象。

證券市場IPO環節的註冊制改革與市場化、制度化退市機制,正是未來證券市場新秩序的關鍵制度基礎。正如董登新教授所言,“IPO體制管進口,退市制度管出口,二者是有機統一體,必須相互配套改革,才能產生良性互動的制度協同效應”。

對此,新任證監會主席劉士余也在“兩會”新聞發布會上,讀了三中全會決定原文,並強調文中所提出的“健全多層次資本主義市場體系”,“推進註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等改革並非孤立選項,而是“相互遞進的關系”。

2015年底,全國人大授權國務院,調整現行證券法中股票發行從核準制向註冊制轉換所需要的一系列配套制度改革,成為了證券市場監管轉型的“制度樞紐”。在這一系列制度轉型過程中,IPO與退市制度的關聯改革是攸關成敗的關鍵一役。

平安證券在其最新研究報告中指出,自新任證監會主席上任以後,新的監管政策思路日漸清晰,那就是以“劃圈疏導”的方式,逐漸劃定資本市場相關業務的邊界,引導資本市場業務更加規範發展,同時降低杠桿以減小市場風險。

在“監管邊界”的劃定方面,除了限制杠桿水平、全面提高信息披露要求以及嚴打內幕交易等監管措施外,關系到未來市場結構與交易秩序的兩大制度性改革即是“規範上市公司借殼及重大資產重組行為”,以及“嚴厲打擊IPO造假,落實退市制度,嚴懲相關中介機構”。

平安證券的研究報告認為,新一輪“監管邊界”的劃定,將對A股市場未來走勢產生深遠變化,首先抑止了市場泡沫化,有助於修複長期被扭曲的市場估值體系;其次是保證了市場流動性,為A股市場的結構調整贏得了時間與空間。而在市場環境相對凈化的過程中,“註冊制改革大的制度框架正在逐漸建立”。

在強力疏通與清理A股市場“制度出口”的同時,“市場入口”的功能也開始恢複:7月22日,證監會公布了本月第二批IPO獲準名單,至此7月IPO企業數量已達27家,募資額達211億元,相當於3、4、6三個月總和,IPO發行提速趨勢非常明顯。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7月21日,中國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884家,其中,已過會122家,未過會762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703家,中止審查企業59家。

隨著A股退市機制的制度化與常態化,以及IPO發行的提速,中國證券市場中的一個新“制度周期”正在拉開序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889

該死的“股市不死鳥”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598

自1998年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制度以來,A股市場中累計出現六百多次退市風險警示(被標註為ST或*ST),其中148家公司被暫停上市,但最終退市的僅44家。(視覺中國/圖)

A股市場中長期存在的“退市難”現象,其根源正在於行政審批模式下,A股市場中一直存在“上市難”問題,因此帶來“殼資源”估值扭曲現象。

如果類似退市博元和*欣泰的強制退市模式能夠成為市場中的“常態”,制度性退市機制也將成為重建A股市場新秩序的關鍵制度基礎。

“刻舟求劍”的賭徒

2016年7月22日晚,深圳證券交易所(下簡稱深交所)以問答形式對即將退市的*欣泰再度發出交易風險提示。

*欣泰是中國證券市場中“第一家因欺詐發行被退市”和“創業板第一家終止上市”的上市公司。早在2015年7月14日,其便因欺詐發行及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並於2016年7月8日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和市場禁入決定書。

7月12日,停牌已達一年之久的*欣泰,進入退市前的30個複牌交易日,隨即引來了一波投機式的炒作博弈。

據深交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7月12日複牌後*欣泰連續9個交易日跌停,累計跌幅高達61.24%,而在此期間6700多名散戶先後買入1620多萬股,頭三個半交易日買入金額便高達1.2億元。而這些在複牌後沖入的炒作資金中,至22日仍有高達96.67%的賬戶未能在連續跌停板中得以賣出“逃生”。不過到了7月27日,*欣泰早盤打開跌停,迅速拉至漲停,日內振幅達20.13%。

對此有機構人士分析,以散戶為主的資金之所以敢在停牌前夕“接盤”,主要基於兩個原因:一是賭*欣泰會像此前中止上市的退市博元一樣股價短暫上沖;二是賭公司退市後在新三板市場炒作上漲。

“博傻”者們的信心並非毫無理由:在2016年3月底進入退市整理期的退市博元,其後在4月6日至19日累計漲幅近20%;而在2014年4月退市的退市長油,不但在退市整理期間打開跌停板,而且一年後在新三板退市板塊恢複交易時,創下了連續33個交易日漲停的股市奇觀。

*欣泰的前景卻並不樂觀。在7月22日的風險警示中,深交所再次強調,“*欣泰”在暫停上市後無法恢複上市,在終止上市後無法重新上市,即“一退到底”,退市進程已經確定。並明確提示,在複牌交易階段買入股票的投資者,其投資損失將無法得到公司保薦機構興業證券先行賠付方案的賠償——在此之前,興業證券已根據相關法規,出資5.5億元成立賠償基金,擬對造假上市期間買入股票並虧損的投資者予以先行賠償。

此前上市公司亦已發布公告,表示因公司“經營緊張”,無法履行回購上市公司股票的承諾。這意味著複牌後買入的投資者們,除了面對未來*欣泰股價“歸零”的現實外,只能期待著未來的新三板掛牌交易。而據上市公司公告內容顯示,未來公司能否持續經營還是未定之數。

實際上,在這波飛蛾撲火式的散戶投資者“博傻”之前,已經有機構折戟沈沙的先例:在今年3月至4月期間,以22個信托賬戶耗資2.3億元重倉買入*欣泰股票的明星私募機構創世翔,其投資總監曾公開表示證券市場中“沒有單單因為信披違規而退市的先例”,並以此推斷*欣泰“退市風險不大”。

在此輪複牌後的連續跌停之下,創世翔持股浮虧已超過60%,未來損失更可能超過2億元。有媒體註意到,早在6月24日,創世翔的股東、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及財務負責人等一系列職位,均從其創始人黃平變更為余榮華。

創世翔曾經連續獲得兩年私募收益率冠軍,並在2015年豪賭“殼資源”而獲利頗豐。就在2016年初接受媒體采訪時,該公司投資負責人明確表示,“只要國家政策沒有大的變化,殼資源接下來還是市場炒作的熱點,我們會以此為重點”。

然而這家明星私募機構及其創始人沒有想到的是,就在短短半年時間里,證券市場內曾經風行一時的“遊戲規則”,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退市為何這麽難

在證券市場誕生近10年後,2001年證監會首次推出退市機制:當年2月23日發布的《虧損公司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實施辦法》中,主要以盈利指標為判斷公司退市的標準。

與退市機制相應的是,此前沿用多年的IPO額度制(由中央政府制定全年IPO指標並分配給各省),也在2001年被核準制所取代。當年民營企業用友軟件的上市,意味著證券市場首次對國企體系之外的民營企業打開了“上市之門”。

在這一背景下所發布的退市標準,基本上是一個財務指標判斷:若上市公司連續三年虧損,則暫停上市;若連續四年虧損則終止上市。

在這一標準下,2001年4月,已經連續四年虧損的“PT水仙”成為了A股市場中的“退市第一股”。此後數年退市機制一度運轉良好。據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統計,在退市制度實施的頭七年(2001-2007)中,共有43家A股公司被強制退市,年均退市6家,“退市效率相當可觀”。

但自2007年底至2013年初整整五年中,雖然上市公司虧損面一直高達15%以上,“這五年卻沒有出現一家A股公司退市的情況”。董登新認為,這是因為“經過一段時間的規則熟悉與漏洞博弈”,虧損企業和地方政府已經找到了對抗退市規則的“秘訣”:利用財務報表操縱,制造“兩年虧損,一年微利”的循環遊戲,從而令退市制度“形同虛設”。

但董教授在研究中沒有提到的一個關鍵的制度變化是:2007年正是中國上市公司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實施的第一年。

與國際準則接軌的新會計制度,改變了過去刻板化的“操作格式”,變成對會計理念和原則的指導,包括對非經常損益、固定資產公允估值等會計操作留出了極大的彈性處理空間,從而為上市公司的財務操縱留下了諸多“後門”。

在成熟資本市場中,這些會計準則中的“漏洞”,由於被相對完善的證券法、公司法等基礎法規所“覆蓋”,並不容易形成大規模的財務操縱現象,但也曾出現過像“安然事件”這樣震動市場的財務操縱案例。

而在中國證券市場,由於與國際接軌的新會計準則,與“指令性計劃”模式下所制定的證券法等基礎法律之間,存在著大量監管空白與法規銜接上的“模糊地帶”,令依賴於單一財務指標的退市機制更加難以實施。

在其後的退市制度改革中,這一弊端更明顯地體現出來:2012年作為註冊制改革的配套機制,深交所和上交所對A股退市制度進行了全面改革,設計出一套與IPO標準高度對稱的多樣化退市標準,除了“連續虧損”退市指標外,還增設了“資不抵債”、營收不達標以及交易量和價格等退市標準。

但這一被董登新稱為“十分先進”的設計理念,在實際運作中卻依然困難重重:自2012年新退市制度執行以來,到2016年5月底總共只有8家企業退市,占2800余家上市公司比例不足千分之三;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美國股市年均退市率達到7.37%,而其中一半以上是企業在權衡利弊之後選擇主動退市。

在2014年6月證監會舉辦的退市機制專題研討會上,證監會副主席莊心一以“痛苦和糾結”來形容退市制度改革的難度。與會者提出“重大違法情形強制退市”的制度改革建議,但這不僅需要法理政策的梳理落實,而且面臨著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等諸多問題。

即便如此,證監會依然在2014年10月推出了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退市新政”,並明確表示此後將嚴格落實退市制度規範,切實做到“出現一家退市一家”。

與前期的諸多退市機制改革相比,此輪“退市新政”的兩大亮點是首次確立了主動退市的途徑和方法;並針對欺詐發行上市、重大信息披露違法的上市公司,明確實施強制退市程序。

“中國好同學”

“退市新政”推出一年後,第一家“撞上槍口”的上市公司終於現身:2015年底,已被停牌並處於退市邊緣的*ST博元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長的同學——一位僅持1400股的上市公司小股東,因為“不忍看到同學公司退市”,自願將估值高達8.59億元的資產股權“無償捐贈給上市公司”。

這一被市場稱為“中國好同學”的奇葩事件迅速引來監管部門調查,並揭發出公司董事長與“好同學”之間私相授受的“臺底交易”——*ST博元也因此“臨門一腳”成為了A股市場中因“信息披露違法”而被強制退市的第一股,正式更名為退市博元。

退市博元是1990年上市的上交所“老八股”之一,短短四年後便因經營利潤名列上市公司倒數第一而被迫重組,此後再由央企華源集團接手,經歷了*ST華藥、*ST源藥、S*ST源藥、NST源藥、ST源藥、ST方源、ST博元等多次更名,成為令市場矚目的“股市不死鳥”。

2014年6月,該公司因此前三年間多次違反承諾、偽造票據以及財務信息嚴重造假而被廣東證監局立案查處;不到一年後再度因為信息披露造假和偽造金融票證罪,被中國證監會移送公安機關。

在A股市場中,類似於退市博元的案例並不罕見:自1998年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制度以來,A股市場中累計出現六百多次退市風險警示(被標註為ST或*ST),其中148家公司被暫停上市,但最終退市的僅44家。

而在暫停上市後恢複上市的102家公司中,首個交易日平均漲幅高達190%,成為證券市場中被熱捧的“退市重組”概念板塊。這些所謂“扭虧為盈”恢複上市的公司里,除少數幾家外,大多是依靠出售資產、債務重組與政府補貼等財務手法實現“保殼”目標。

針對這一依靠財務手法“保殼”的普遍現象,2012年深、滬交易所退市機制改革中,曾經推出限制將“非經常損益”計入退市警示公司利潤的制度,規定上市公司被予以退市風險警示或被暫停上市後,其後一年凈利潤在扣除非經常損益後如果為負數,將被終止上市。

非經常損益是指公司發生的與經營業務無直接關系,以及雖與經營業務相關,但由於其性質、金額或發生頻率,影響了真實、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項收入、支出。

但在證監會此後推出的“退市新規”中,這一制度卻因種種原因未能納入退市機制,也因此而出現“中國好同學”無償贈送上市公司資產的奇葩事件。

而在為“非經常損益”式“扭虧為盈”留下一線生機的同時,監管部門堵住了另一扇更加關鍵的“後門”:那就是資產重組式“保殼”與炒作。

經濟學家華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指出,由於A股市場“上市排隊時間太長”,一些好企業不得不以“借殼”方式曲線上市,由此形成了“中國特色的資產重組”即“殼資源”炒作現象,由此導致A股市場估值體系的嚴重扭曲。

在華生看來,退市制度的實質並不是“退”,而是要讓上市公司股價真實反映公司價值。

與此相呼應,證監會近期推出的“史上最嚴”資產重組政策,成為“退市新政”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在6月17日證券會發布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修訂意見稿中,從認定標準、監管配套和中介機構責任三個方面,對重組上市行為提出了空前嚴格的監管要求。而在征求意見稿出臺一個半月內,“重組新規”的監管效果立竿見影:Wind數據顯示,至7月19日一個月時間內,有38家上市公司重組計劃戛然而止——而去年全年,這一數據僅為五十多家。

海通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隨著強制退市和“重組新規”的頒布,與“借殼重組”模式密切相關的次新股和“殼資源”公司股價的“超額收益率”急劇下降,顯示出前期市場追捧的非理性“炒殼熱潮”得到了有效抑制,過去多年“垃圾股”股價高企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開始出現向基本面估值靠攏的良性回歸。

與此同時,在退市機制的配套政策體系建設上,監管層也進行了多方面完善:從2014年長航油運的主動退市,到退市博元與*欣泰的強制退市,“退市新政”中的多種退市模式均得到了實踐;在退市博元的處理中,監管層繼續完善退市公司在新三板市場的跨市場規則銜接;在*欣泰處置中,引入2013年萬福生科欺詐發行案中開創的中介機構先行補償模式,以保障中小投資者權益等。

市場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如果類似退市博元和*欣泰的強制退市模式能夠成為市場中的“常態”,制度性退市機制也將成為重建A股市場新秩序的關鍵制度基礎。

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強調,“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註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等改革並非孤立選項,而是“相互遞進的關系”。(視覺中國/圖)

證監會的新邏輯

2016年3月的“兩會”新聞發布會中,履新未久的新任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向媒體明確表達了他對證券市場發展與監管的態度。

在肯定了此前飽受市場關註的註冊制改革“必須要搞”的同時,劉士余坦言,註冊制改革需要“相當完善的法制環境”,以及多項改革措施的配套,不可單兵突進。同時他強調在註冊制推出前,監管層必須與市場和社會各方“充分溝通,形成共識,凝聚合力”,因此對於註冊制的具體實施方案,還“需要好好研究”。

包括華生和董登新教授在內的諸多學者研究顯示,A股市場中長期存在的“退市難”現象,其根源正在於行政審批模式下,A股市場中一直存在“上市難”問題,因此帶來“殼資源”估值扭曲現象。

證券市場IPO環節的註冊制改革與市場化、制度化退市機制,正是未來證券市場新秩序的關鍵制度基礎。正如董登新教授所言,“IPO體制管進口,退市制度管出口,二者是有機統一體,必須相互配套改革,才能產生良性互動的制度協同效應”。

對此,新任證監會主席劉士余也在“兩會”新聞發布會上,讀了三中全會決定原文,並強調文中所提出的“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註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等改革並非孤立選項,而是“相互遞進的關系”。

2015年底,全國人大授權國務院,調整現行證券法中股票發行從核準制向註冊制轉換所需要的一系列配套制度改革,成為了證券市場監管轉型的“制度樞紐”。在這一系列制度轉型過程中,IPO與退市制度的關聯改革是攸關成敗的關鍵一役。

平安證券在其最新研究報告中指出,自新任證監會主席上任以後,新的監管政策思路日漸清晰,那就是以“劃圈疏導”的方式,逐漸劃定資本市場相關業務的邊界,引導資本市場業務更加規範發展,同時降低杠桿以減小市場風險。

在“監管邊界”的劃定方面,除了限制杠桿水平、全面提高信息披露要求以及嚴打內幕交易等監管措施外,關系到未來市場結構與交易秩序的兩大制度性改革即是“規範上市公司借殼及重大資產重組行為”,以及“嚴厲打擊IPO造假,落實退市制度,嚴懲相關中介機構”。

平安證券的研究報告認為,新一輪“監管邊界”的劃定,將對A股市場未來走勢產生深遠變化,首先抑止了市場泡沫化,有助於修複長期被扭曲的市場估值體系;其次是保證了市場流動性,為A股市場的結構調整贏得了時間與空間。而在市場環境相對凈化的過程中,“註冊制改革大的制度框架正在逐漸建立”。

在強力疏通與清理A股市場“制度出口”的同時,“市場入口”的功能也開始恢複:7月22日,證監會公布了本月第二批IPO獲準名單,至此7月IPO企業數量已達27家,募資額達211億元,相當於3、4、6三個月總和,IPO發行提速趨勢非常明顯。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7月21日,中國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884家,其中,已過會122家,未過會762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703家,中止審查企業59家。

隨著A股退市機制的制度化與常態化,以及IPO發行的提速,中國證券市場中的一個新“制度周期”正在拉開序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317

19歲女當街打罵父母:你是狗!該死!

1 : GS(14)@2017-05-21 00:59:03

兒女是父母的債。河南鄭州一名年輕女子,前日當街踢打並辱罵父母,父母一直緊緊捉住她的手不放,被踢到數次。她則大罵父母:「你就是狗,你就應該過這樣的生活,前幾年你爽了,後幾年你必須照顧我!」這一幕家庭鬧劇,引來了不少路人圍觀,還驚動警方到場。據網上曝光的現場影片,女子踢打父母,同時口中唸唸有詞,說之前有富家子追求她,她也拒絕了,「錢對我不重要」;但父母卻要她嫁給一個胖子,「我要是嫁給他,我這輩子就毀了」,最後連罵兩聲「你該死」!女子的母親說,他們有3個女兒,這個是長女,19歲。她可能是在外面打工時受到刺激,去年住院半年,現在還沒斷藥。她還抱怨:「我們現在省着賺錢還人家賬。」又說錢到花到這女兒身上,「她不管我們的死活,在這等3天,住旅館都住100多元(人民幣),不好的她不住」。年輕女子隨後被警方帶走。秒拍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20/200275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7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