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雷曼是要死的 蔡東豪

2009-10-01  NM
 
 

 

全球傳媒以雷曼倒閉一周年為題,從不同角度探討雷曼之死,它怎樣觸發金融海嘯令全球經濟受到衝擊。中國被公認為金融海嘯的贏家,復甦步伐比歐美明顯快得多,甚至內地有些行業根本從未受到海嘯的影響。香港受惠於中國經濟復甦,反彈速度和力度不弱,不少行業已回復海嘯前的狀況。對於見慣風浪的香港人來說,金融海嘯是近年多個風浪其中一個而已。香港人對金融海嘯特別有感覺,是因為雷曼倒閉觸發雷曼迷債風暴,香港幾萬名雷曼迷債苦主成為金融海嘯的象徵。

許多事情隨着時間的過去變得清晰,但雷曼之死至今仍極富爭議:為何美國政府單單不救雷曼?雷曼倒閉之前,美國政府出手救兩房和貝爾斯登;雷曼倒閉之後簡直是見人就救—— AIG、花旗及差不多所有大型銀行、高盛和摩根大通、多間大型保險公司、通用汽車……美國政府一是直接注資,一是押上政府的信譽讓他們渡過難關。就是雷曼一間不救,為甚麼?

雷曼的直接受害者不單只是迷債苦主,還包括雷曼的員工和客戶(客戶資產大部分陷於雷曼破產程序的泥沼中),對於他們來說,應否救雷曼不是假設性問題。雷曼當然不是好人,爆煲前犯上的錯包括過度借貸,資產和負債過分集中,過分依賴地產市場等。但所有投資銀行都曾經犯了同樣錯誤,但大家有不同收場,只有雷曼得不到政府出手拯救。

過去一年,我仍想不通美國政府有什麼具說服力的理由不救雷曼。當時的財長普爾森提出的理由(他至今仍堅持這立場),是政府不能被商界當作救世主,私人企業犯錯要自己承擔,不能用納稅人的錢去救它們。他認為當時政府別無他選,政府不救雷曼是藉此向公眾發出訊息:世上沒有「Too Big To Fail」這回事,兼且經濟體系穩固,有能力承受雷曼倒閉的衝擊。

今日回看,普爾森的立場似是笑話——對雷曼受害者來說,是謊言兼狂言。雷曼倒閉本身或者不會觸發金融海嘯,真正觸發海嘯是美國政府決定不救雷曼。雷曼倒閉後的幾個星期,全球信貸市場陷入恐慌狀態,信貸市場參與者對他人的信任崩潰,金融海嘯最危急的時刻就在這時出現。地產次按危機、銀行過度借貸、衍生工具爆煲等都是一點即爆的炸藥,燃點這一連串炸藥,爆發全球金融風暴,就是雷曼倒閉。

我認為美國政府不救雷曼的唯一解釋,是雷曼「黑仔」。「黑仔」香港人一講就明,意思是冇得解釋,總之是「黑仔」;硬要解釋的話,是在不適當時候在不適當地方出現。普爾森剛剛用美國納稅人的錢救兩房和貝爾斯登,被美國傳媒批評,他心情一定不佳,不願被指為軟弱財長,雷曼偏偏這時爆煲,他忽然硬起心腸,做其勇敢財長,向華爾街說不。誰不知不救雷曼之後他發覺闖禍,唯有轉軚見人救人。到了那恐慌時刻,所有人的心態是「先救人,後問責」,普爾森做過或不做什麼已不重要。事實是雷曼之後沒有一間大型金融機構須為自己的錯賠上性命;雷曼早一點不用死,遲一點也不用死,這不是「黑仔」是什麼?

或者,我們應從另一面看這件事,雷曼之死對全球金融業起了積極作用。假如不是雷曼這麼有影響力的金融機構倒閉,未必會產生這麼快而大的連鎖反應,製造出全球金融海嘯。沒有這場又兇又急的金融海嘯,全球政府不會如此齊心救市,不惜代價投下重藥,在短時間把經濟扭轉過來,帶動復甦。以美國為例,沒有雷曼之死,國會一定不會速速通過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美國政府不會有決心推行監管改革,歷史或者會改寫。

過去,我們做了太多錯事壞事,包括貪婪、自視過高、短視等行為,製造了一個不停膨脹的泡沫。這泡沫一定會破,問題是怎破和幾時破?破了之後怎收拾殘局?神推鬼擁之下,雷曼非自願地成為爆破泡沫的幸運兒,因為它的影響力夠大、牽連夠廣。雷曼受害者可掙到一點點安慰是,雷曼是要死的,它的死救了全世界。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6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