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力危機!一半成大新生須補救數學

2014-06-09  TCW
 
 

 

五月梅雨季,滂沱大雨創紀錄,為北台灣帶來躁熱感。台灣從南到北的大學學院中,卻有一大群老師也很煩躁,但不是因為天氣,而是因為台灣的理工科系學生,數學力出現嚴重危機。

大學生數學漸差國立大學在惡補高中課程

走進台北市汀州路四段、台師大分部數學館,這裡的學生,大學推甄成績必須名列前一○%才可能錄取。但是,從貼在外面公佈欄的四年課程表,卻發現大一課程規畫中,多了「數學導論」和「解析幾何」兩門課程。

這兩門課,本來屬於高中數學內容,去年起出現在該系。台師大數學系主任陳界山說得坦白:「為了大學微積分銜接而開。」「數學導論」教的是高中三角函數,那是大一微積分基礎,「如果沒打好樁,課程無法繼續,遑論大二更艱深課程。」

國立大學學生,卻需要補救高中數學才能銜接大學課程,這個現象並非台師大獨有。

同一天晚上,在距離台北路程約一小時的中壢市中央大學,夜晚也很忙碌,博士班學生將白天課堂教授的微積分重點整理後,開始進行補救教學。共有四個班提供理工、文法跨系修讀微積分的學生發問。

中央大學甚至一週六天,提供兩小時到四小時免費微積分諮詢,「每年約一千人次學生有需求,」該校微積分聯合教學召集人蕭嘉璋表示。「每年在先修課程、補救教學和聘請專用補救教學助教等,投入資源,一年超過兩百萬元,」中央大學數學系主任陳建隆說。

繼續往南,到了台灣企業最愛用人才的成功大學。有鑑於大一生數學程度低落,四年前,統籌全校微積分教學的數學系開起「解析幾何與矩陣」等「補救高中數學」課程。「在成大,兩千名大一修習者,約有一半學生要上銜接課程,」成功大學數學系主任陳若淳觀察。

上述三校外,一一詢問台、成、清、交、中央、中正、中山等國立大學理工學院院長或數學系教授,共同答案是:「沒有開設先修課程,一定有補救教學,加強學生程度。」儘管方法不同,收進全台灣前二○%程度學生的這幾所學校,都得搶救大學理工人才數學力!

如果說數學是科學之母,那麼微積分正是數學的基礎,是理工、商管、科學、農醫必修課程。對於這些科系學生來說,「微積分修不好,等於喪失像是國文、英文般的語言能力,」蕭嘉璋分析。

只是,連前二○%,甚至前一○%的國立大學,都在補救高中數學基礎,我們的高中數學教學到底出現什麼問題?

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陳國璋觀察近兩年的清大新生,「(微積分)題目越考越簡單,一個轉折思考,學生就掛掉;一班學生過去及格人數超過二十個,現在只剩下三個。」

「某國立大學資工系要找一位助理,要考一條程式演算,來應徵者卻表示他不會,只會臉書,」台灣大學數學系教授王金龍,無奈的說出一個真人真事的笑話。

上課時數卻遞減新課綱,學分僅十年前一半

也因為大學教授觀察到台灣學生數學力日漸低落,所以,五月初,國家教育研究院公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草案)》,打算將現有高中數學必修加必選的學分,從二十四學分減為十六學分(必修十二學分加上至少必選四學分),立即引發超過二千七百位教授、九十多位中研院院士連署反對,其中包含史學泰斗余英時、許倬雲等人。

尤以成功大學最為積極,上至校長黃煌煇,以及理工、商、文等約十院院長都具名連署。「四年前,成大數學系就發現問題,」陳若淳指出,那一年是九九課綱實施後學生進入大學的第一年。數學學習時數從過去的每週六小時,減為每週四小時,課程份量也大幅簡化。高中數學課學習學分、時數減少造成的學生數學程度下降,成大感受明顯。

翻開世界各國課程架構,你會發現,目前台灣的中學數學年授課時數佔總學習時數約一一.四二%,比歐美國家還低;而每週授課時數四小時,也比數學課程簡化的美國、英國每週五小時還低。

或許有人會問:時數多少,會成為學習關鍵嗎?

「數學是抽象思考訓練,首重推理,需要老師引導定義加上演練,這都需要時間,」中研院院士林長壽解釋,「時間不夠,只能進行『技術性教學』,學生很會解題,但『概念性訓練』的素養打樁工程就不足。」

時數減少,教學品質勢必被擠壓,而且影響到的還不只是數學課。以高一上學期的物理力學為例,需要有三角函數基礎才學得好,但因為數學課時數變少,得到高一下才教,就會出現銜接問題。時間不夠、教不完,教材簡化外,老師只能各顯神通,北一女是照課綱主題順序教,建中則是跳著教。

上課只教解題,是最大隱憂。中山大學理學院院長徐洪坤,以自己高三兒子數學教材為例,發現沒有課本,只有例題演算和評量,「真的嚇了一跳,例題只能『模仿』,而不能啟發,」他指出,數學講求定義、概念,光會解題,到了大學會有學習銜接門檻障礙。

教學時數不夠,家庭經濟狀況好一點的學生,就靠補習提升程度。「建中有八成學生都在補數學,」這是台灣數學素養試題研發工作召集人、台師大數學教育中心主任林福來的觀察。「台灣中學以下成績表現好,多是校外補習出來的,」他說。

如今,教育部還再減數學授課時數,難怪連大學老師都著急了!

學者們擔憂的是,從十年前八八課綱中的三十二學分降至現行的九九課綱中的二十四學分,已經在前段班大學出現「大學教高中課程」的現實,若是再減少到剩十六學分,將造成理工人才競爭力更弱化情況。

理工人才更弱化學科不穩,影響科技競爭力

陳國璋認為,台灣科技人才是靠自己培養,而非引進,才能創造竹科園區經濟奇蹟,走出世界創新的能量,「高中基礎學科不穩,等於把問題遞延到大學,勢必影響未來競爭力,」他說。

「台灣理工人才將出現東南亞化!」林福來提出他的隱憂。

針對爭議,國家教育研究院強調,調整授課學分是為了讓學校能依學生程度,開出更適合的課程,適性揚才。只是,學習如同堆積木,要從基礎,一塊一塊往上堆疊,當最頂尖前二○%的大學理工系學生都需要「補救教育」時,政策上路,更應格外謹慎。

中研院院士、台大數學系教授林長壽表示:「一週四小時是建立數學素養最基本門檻!不能剝奪孩子授教數學基本學科的量。」他的話,也是所有參與連署教授的心聲。

採訪後記》教授哽咽:窮孩子難再靠教育翻身

這次採訪過程中,談到數學素養弱化造成理工人才競爭力低落,許多老師們越講越激動;甚至有些還哽咽起來。

什麼原因,讓一向理性的他們,「感性」了起來?因為,許多老師還憂心高中數學時數減少,會讓教育M型化更嚴重。

去年底「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成績單中,台灣的高標群雖然超過三成,但低標群亦逾一二%。簡單的說,同年級生中,數學最好與最差,相差約七個年級的學習程度。PISA的一份報告評論:「台灣是數學受教最不公平地區。」

「國民教育本質是提供基本學科足夠資源,不是有資源的人找補習班,弱勢學生卻連受教權選擇都沒有,」中研院院士林長壽痛心的說,「我們不反對多元選修,但要有配套措施。」他認為,若無清楚的課綱做指引,高中現場根本無法開出足以和大學接軌的數學選修課,加上考試主導教學的現象,無異拉大學生程度差異。

這群年齡四十歲到五十歲的老師,很多出身貧苦家庭。林長壽、台大數學系教授王金龍皆是靠教育,從「零資本」,一步步唸到紐約大學、哈佛大學,繼而回台貢獻所學。教育現場M型化加劇,讓這群靠教育翻身的老師十分憂慮,這也是他們站出來的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045

做假數後的門面補救 渾水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4/10/13/%E5%81%9A%E5%81%87%E6%95%B8%E5%BE%8C%E7%9A%84%E9%96%80%E9%9D%A2%E8%A3%9C%E6%95%91/

天合化工(1619)被Anonymous Analytics 指做假數。我真是哈哈笑了出來。在香港上市的民企、國企做假數難道少了嗎?內地稅多、複雜、又好多政治風險,唔做數,真係唔知點上市?只差在做得多定少。而且,香港股市又好玩,對不?

基本上,做假數的股份我不抗拒,甚至渾水本身個倉都有一堆懷疑做假數的股份。假馬比真馬易賭,這是真理。而且,殼價高企,有好多公司都扭盡六壬、或合法或非法地谷靚盤數,以達到啤殼上市的目的。所以,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近期很多公司一上市,炒高了但馬上出盈警。港交所也吹佢唔脹,一上到市就是過左海,便是神仙;你要將神仙再打落凡間,難矣。

我睇假數有幾個法門,有機會再多說。不過,我想評論一下那些公司被踢爆做假數後的做法。如果好像中國家居(692)那隻無實業的「假」,第一步當然是要做靚個舖面,擺返啲傢俬等等。第二,就是管理層邀傳媒解話。第三,就是增持了,這也是一貫常用的做法。
Img404961550
增持的目的在於穩定「股民」心,以示管理層的決心,所以增持的數量也是舉足輕重的。然而,有一招可以留意,就是管理層是可以利用「公司錢」去收回增持的成本。

也抽離少少看看整隻股票的基本佈局,上市前向股東派付特別股息合共人民幣810,000,000元。上市後,成為公司股東的投資者並不享有該等股息。另外,公司也有現金及銀行結餘人民幣22.7億。董事曾經分別以$1.417買入165,000,000股和$1.6941買入62,620,000股,成本共339,889,542元。大股東持貨72.12%。這隻股票上市時市值大,也找一些正路的ibanks做保薦上市,而不是一些比較「賊」的證券行。我推算這股票的橋段是想做基金股,引入大型的投資者、私人銀行客、大基金等等;如果客觀環境許可,當然想做埋指數股(不只恒指)。

本質上,公司上市前派了一次息給股東,董事再用這筆錢增持,這和用公司錢回購沒分別。但在公眾觀感上,董事可以給予人感覺是用「自己錢」去增持,有穩定股民信心的用途。而且,公司尚有很多現金,可以有「後著」,因為是基金股,所以要穩定派息才能引基金下海;再者,「行動一致人士」又持有七成貨,派息本質上大部分都是派比自己,再用這些錢去增持,是另類的左右互換。咦,大劉最近派息又好似係大同小異喎。

渾水:https://www.facebook.com/muddydirtywat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331

從小一開始 搶救20萬落後學生 補救措施》學校腦袋要「解嚴」 這三件事不能等

2016-05-16 TWM

搶救二十萬個學力落後的學生迫在眉睫,除了政府有限的資源放在刀口上,協助弱勢, 更要聚焦基本學力,從小救起。無論是教育制度或教學方法,只有從根本改變,才能達到目標。

解方1》每年檢測學力 別等到國中教育會考「若問我給新政府建議,想辦法把小學一、二年級帶好吧!」甫卸任國教院副院長的台東大學特教系教授曾世杰呼籲。多年來研究以低成就學童的閱讀歷程與補救教學為主,他認為,台灣現況是,低成就表現的孩子愈來愈多,補救已經來不及,能預防就越早介入越好,出了問題就趕快幫忙拉回來。

目前國中小學學生的學力檢測機制,只有到九年級時才舉行國中教育會考,曾世杰說,這樣太晚了,會錯失教學介入的有效黃金時期。他主張,國小應建立學力監控機制,每年要監測一次基本學力(讀、寫、算)不要等到會考成績出來,才來補救。他特別強調,「尤其國小前四年每年都要做,帶不起來,唯老師是問!這樣才有機會在出問題時抓出來。」而且,這項監測機制應由國家負責,不要縣市政府來做,才能鼓勵縣市長把提升學力當政見。

有了學力監測機制,一發現學生學力低落,就應開始補救。曾世杰說,要先有基礎的讀寫能力,數學不好可能是國語不好、看不懂題目,「只要讀寫不好,所有學科都不會好」。麥肯錫顧問公司曾針對世界各國的教育系統做研究,發現優先專注於學生基本學力提升的學校,學生學力的進步成果顯著;英國教育也證實,在小學階段結束前消除分數差距,是弱勢協助最有效的方式。

消弭分數差距,讓學生學習有效,依能力實施年級內分組教學,是個不錯的辦法。不過,現行辦法是規定國中二年級才能開始分組教學,這個俗稱跑班的制度,曾世杰認為太晚了,應該小學四年級就開始。

但真正實行跑班制的學校並不多。

依據監察院調查,一○二學年度,僅有一五六所國中實施年級內之分組教學,實施常態編班而未採分組學習有七一一所,比率高達八二%;國中學生人數七十七萬餘人,接受部分基本學科如英文、數學、自然分組學習者只有五萬三千多人,只占國中學生總數的七%,顯然多數學生未能因材施教。

除了跑班,彈性的上課進度與評量方法,有其必要。新竹嘉興國小校長徐榮春就指出,山上的老師都很有熱忱,想讓學生多體驗課程,但會擔心課上不完。曾世杰曾實驗,把教材難度降低,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回來,只是,期中、期末考又變成全校一致的評量,後段學生依舊落在後面。

事實上教育部也放寬考試可分A、B、C卷三種標準,但學校不敢,擔心被抗議不公平,「體育課就可以依身高、體重有不同標準評分,學科為何不可以?新政府一定要讓學校腦袋解嚴。」曾世杰說。

解方2》課程結合地區文化 提升學習興趣「台灣有不同族群,中小學課程必須回歸文化傳統或社區本位,原住民、偏鄉或新住民的孩子,若能學習到與自己文化或生活經驗相關的課程,學業表現可能會改善。若課程內容與生活經驗太多落差,孩子興趣與能力無法展現,所以不是後端的孩子無能力,而是國家標準對他太不公平。」政大教育系教授馮朝霖點出問題。

馮朝霖認為,國家控制整個課程發展與標準,讓課程太一致性、標準化;但內容是既得利益者的文化,弱勢族群有很大一部分是原住民、新住民或偏鄉的孩子,他們學習現有課程,感受非常遙遠。

馮朝霖主張,要讓學生有學習動力與自信,就要做得更充分,突破國家對課程的壟斷,目前是「多綱多本」,未來希望能「無綱無本」。

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教授林佩璇也建議政府,可以有課綱但不要發展教科書,由學校老師去建構。教學不是老師單打獨鬥,結合同校與附近學校老師,一起把重要概念弄出來,團隊互相支援;老師要關心孩子,孩子受到關注,能量就會展現。

馮朝霖還建議,教學若太過無聊單調,學習成就很難提高,教學要翻轉,朝生活性(如蓋房子)、體驗性(如爬山)、實作性發展,讓學習成就較低的孩子提升學習動力,並讓學生從事服務學習,如此一來,即使小學生、幼兒生,也可以從服務別人之中,發現存在的價值。

解方3》提高學前教育品質 別讓孩子輸在起點國教向下延伸,提升學前教育品質,是不少學者專家共同心聲。台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主任邱淑惠說,國教往下延伸,可減緩家長負擔,同時讓大家正視幼教本質是什麼;避免一味市場導向(如應家長要求,著重在教識字或背誦),並避免公立幼兒園老師過勞又流動性高,又可改善部分私立幼兒園以低薪聘人來當老師、無法把好人才帶進去的問題。

只不過,這條路蜿蜒又難走。關鍵在於,現有幼兒園高達七成是私立。邱淑惠也提醒,私幼擔心如果納入國教,會有生存危機,反彈力量很大,比較好的作法是,由政府直接給家長補助,減緩經濟壓力。同時,保障私幼老師基本薪資,改善勞動條件,優秀人才才會進來,教學品質才不會落後。

台灣師大提出二○二○年給新政府指標之一,是三○%學前教育機構通過專業認證評鑑,讓每一名幼兒都能享有至少一年的高品質學前教育。

台灣師大教育學院院長許添明說,幼兒接受低品質的學前教育,和沒接受學前教育的效果沒兩樣,有必要以專業認證評鑑,提供提升教育品質的評鑑標準,引導幼兒園自我改善,也讓家長選擇幼兒園有所依循。

許添明並建議,中央政府應提高對地方政府教育的一般補助,責成地方政府為學前教育負起責任;甚至,為了擴大財源,應改革稅制,以提高政府對教育的投資。

撰文 / 郭淑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90

業績虧損“補救法”:外延並購、資本運作成出路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原董事長傅成玉表示,70%的上市公司,利潤主要不是來自主業,現在要謹防中國經濟走上產業空心化的道路。

年報季將近,不少上市公司的業績也印證了傅成玉的說法。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有373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年報業績,有80家上市公司去年一年業績增幅在1倍以上,有126家公司業績增幅在50%以上。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看上去很美”的年報雖處於高成長的狀態之中,但事實上其中只有50家公司主要是依靠主營實現了業績的高成長,占比只有40%左右。

在原有主營增長乏力的情況下,不少公司紛紛開始轉型進入新興產業。業績“美容”的同時,新興產業的想象空間也刺激了二級市場的概念炒作。但是翻看年報會發現這些公司的新業務尚難盈利,前景並不明朗。還有不少公司從實業盈利轉身成為“資本運作高手”,從而獲得了亮麗的業績。

困難重重的轉型

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產業轉型升級加速的大背景下,眾多上市公司,特別是從事傳統行業的上市公司發現原有業務“難以為續”。主營業務困局刺激了外延收購發展,通過收購遊戲、影視等新興行業資產,從而進入新興領域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數。

翻看這些去年實現業績高成長的上市公司年報,會發現很多公司之所以業績表現亮麗,收購合並報表產生的收入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理由。這些公司由傳統業務轉向新興產業是否就意味著前景一片廣闊?答案是存疑的。

以萊茵體育(000558.SZ)為例,公司去年的凈利潤為0.25億元,同比增長107.03%。公司本來是一家老牌房企,近年來正在轉型做體育業務。自2014年年報首次提及體育板塊以來,萊茵體育一直動作不斷,並先後實行剝離地產資產、斥資數億元投建體育產權交易中心、又布局電子競技和體育彩票等一系列項目。

雖然萊茵體育在年報中提及,對體育資源的掌握及相關運營已成為其“核心競爭力”,但在分析公司的年報可以發現,公司營收構成中,體育行業占比仍然較低,體育運營板塊2016年營收1758萬元,僅占公司營收總比重的0.46%,房地產銷售及能源貿易銷售仍是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

報告期內公司通過股權投資新增多個從事體育業務的子公司,盈利情況堪憂。其中,從事投資管理業務的萊茵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浙江黃龍體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分別虧損340萬元、39萬元;從事體育活動組織策劃的子公司累計虧損達近千萬元;從事場館開發建設運營的子公司虧損近550萬元;其他幾家相關的體育公司基本上也處於虧損的狀態中。

“對上市公司而言,不可能輕易轉型的,畢竟隔行如隔山。”資深市場人士李鷹桂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另外幾家公司,如當代明誠(600136.SH)、贏合科技(300457.SZ)、國盛金控(002670.SZ)業績高成長,都和收購並表有關。

“資本運作高手”的晉級之路

“實業賺錢太難太累,肯定不如做金融來錢快來錢輕松。”某位上市公司高管曾對第一財經記者這樣表示。從上市公司發布的年報來看,也已經有不少原來做實業的上市公司熱衷成為“資本市場”運作高手,並且收獲頗豐。

如上市公司蘭生股份(600826.SH)就通過資本運作的方式,使得去年一年獲得的投資收益是公司主營利潤的8倍。蘭生股份的主營業務為進出口貿易,主要商品包括機電機械產品、紡織原料及制品、鋼鐵制品、鞋類產品、塑料制品、箱包和玩具等大類產品。

2016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91億元,比上年度增長8.2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40億元,比上年度增長64.49%。乍看之下,公司實現了業績的高成長。但是仔細看公司的財報就會發現,公司去年貿易利潤同比增長僅為27.75%,扣非後凈利潤約為1.18億元。

蘭生股份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取得的投資收益在2016年度高達9.56億元,大幅跑贏主業利潤,約為扣非後凈利潤的8倍。

9.56億元的投資收益,有6.56億元來自於轉讓兩家參股公司的股權所得收益。此外,公司去年一年通過理財收益以及減持海通證券股票,也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魯銀投資(600784.SH)主營業務包括粉末冶金及制品、房地產、商貿、羊絨紡織和對外投資等。公司在去年實現的凈利潤增長幅度高達164.33%,不過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仍然虧損1.77億元。而公司能夠扭虧且實現業績大幅度的成長主要是由於出售萬潤股份獲得的投資收益。

對一些公司而言,金融業顯然比實業更有吸引力。新力金融(600318.SH)去年利潤增長114.02%,主要是售出水泥相關資產,公司由“類金融+水泥”雙主業轉變為以“類金融”為主營業務,公司在不斷強化風險防控能力的同時,積極拓展業務範圍,創新業務模式,提升規模效應,順應監管政策和市場環境變化,使得持續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

此外,很多上市公司業績的高成長或者通過轉讓公司,或者通過炒股盈利,存在持續性存疑的情況。如渝三峽A(000365.SZ)去年實現的凈利潤為2.23億元,同比增長了54.58%,而公司去年出售北陸藥業1000萬元確認投資收益1.7億元,成了公司凈利潤的主要來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274

證監會尋求法院就懷疑內幕交易的後果頒令作出補救

1 : GS(14)@2010-12-25 13:04:37

http://www.sfc.hk/sfcPressRelease/TC/sfcOpenDocServlet?docno=10PR152

證監會尋求法院就懷疑內幕交易的後果頒令作出補救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在高等法院對楊碧鳳(女)、李國華(男)(兩位均是事務律師)及李國華的兩位姊姊李少英及李少芬展開民事法律程序,指上述人士涉嫌進行新竹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新竹銀行)股份及亞洲衛星控股有限公司(亞洲衛星)股份的內幕交易(註1及2)。

證監會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法院對該四名涉嫌進行內幕交易的被告作出命令,並頒令處理有關交易對曾經與該四名被告進行交易的人士所帶來的後果。具體來說,證監會尋求法院作出命令,使該四名被告所進行的懷疑內幕交易的交易對手,回復至涉嫌內幕交易發生前的狀況。

證監會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第213條展開有關法律程序,並於2010年12月20日及2010年12月21日將原訴傳票送達該四名被告。

證監會申請法院作出以下命令:
1.  宣布有關交易違反《證券及期貨條例》相關條文、宣布該四名被告曾以不同方式牽涉入該等違規活動,及宣布有關交易已無效或可使無效;
2.  限制該四名被告處置他們因進行內幕交易而獲取的利潤或可追查得益;
3.  委任管理人接管該四名被告藉內幕交易獲取的利潤或可追查得益,及以適當方式分派這些利潤或得益;及
4.  要求該四名被告:[ul]i.   交出或交代內幕交易所帶來的利潤或可追查得益,及向法院指示的人士支付該利潤或得益;及/或
ii.  使有關內幕交易的交易對手回復至他們在內幕交易發生前的狀況;及/或
iii.  向法院認為適當的人士支付賠償。[/ul]
證監會指在新竹銀行股份的交易中:[ul][li]楊碧鳳任職的律師事務所的一家公司客戶有意收購新竹銀行股份,她被借調至該公司以律師身分處理收購建議事宜,期間取得有關該收購計劃的資料(註3);[/li][li]該資料屬非公開、機密及有重大影響的股價敏感資料;及[/li][li]楊碧鳳其後在有關收購建議公布前買入新竹銀行的股份,並向男友李國華及他兩位姊姊洩露消息,促使他們買入新竹銀行的股份;[/li][/ul]在亞洲衞星股份的交易中:
[ul][li]李國華任職的律師事務所就亞洲衞星股份的私有化計劃提供法律意見,他因而取得該私有化計劃的資料;[/li][li]該資料屬非公開、機密及有重大影響的股價敏感資料;及[/li][li]李國華其後在該私有化計劃公布前,向女友楊碧鳳及他兩位姊姊洩露消息,促使她們買入亞洲衞星的股份(註4)。[/li][/ul]
證監會指四名被告從上述兩宗交易獲利合共290萬元,並以不同身分干犯以下罪行: [ul][li]從事具欺詐或欺騙性質的計劃以進行新竹銀行股份的交易,及利用機密資料買入新竹銀行股份,違反《證券及期貨條例》第300條;及[/li][li]進行亞洲衞星股份的內幕交易,違反《證券及期貨條例》第291條。[/li][/ul]


備註:1.  在關鍵時間,楊碧鳳及李國華在兩家不同律師事務所任職事務律師。
2.  新竹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2006年9月已在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亞洲衛星控股有限公司在2007年2月已在香港上市。
3.  2006年9月29日,渣打銀行公布以每股新台幣24.5元對新竹銀行股份提出收購建議,較新竹銀行股份當時最後收市價高出約40%。
4.  2007年2月14日,亞洲衛星股份私有化的建議正式公布,收購價為18.3元,較亞洲衛星股份當時最後收市價高出約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222

失敗中補救 王維基

1 : GS(14)@2013-07-23 00:46:50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9C%E6%95%91/102716
印象中人生第一次感到壓力,就是喇沙小一入學面試。面試的內容已經沒有印象,只記得當時非常緊張,連神父叫我分辨左右手也弄錯,錯失入讀該小學的機會。
中學文憑試合併了會考及高級程度會考,不少人認為考試為學生帶來沉重的壓力,把學生前途全押在一個考試上;以前分開兩個公開考試,又被投訴太多考試,令學生壓力爆煲。或許那些躲在象牙塔裡的人,沒有在社會的生死搏鬥中求存過,才胡亂制定教育政策,令僱主埋怨畢業生不能承受壓力。兒時面試的經驗,教我面對重要的時刻,學習穩定自己的情緒。
有人安慰考生說,即使考試失敗亦總有其他出路,但我想告知現實的殘酷:考試失敗,將令自己未來的路比成績好的人更難行。不要以名人靠努力而非學歷的奮鬥故事來勉勵年輕人,因為很多不靠學歷的成功人士本身已經考入大學,只是他們選擇不去完成那些名牌大學課程而已。
年輕人在二十歲前的學業失敗,證明了你不適合這個教育制度;補救就要將勤補拙。考試失意,成功機會減半;三十歲前必需要付出比其他人多三倍的努力,不然,你下半生仍是失敗。
(本欄逢週一至五刊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578

西環集中營:京自毀兩制 打愛國牌難補救

1 : GS(14)@2017-06-10 12:47:02

隨着7.1回歸臨近,北京又再大打愛國牌,大談要加強港人愛國教育,有民主派人士對這些官方八股文章式言論嗤之以鼻,直言香港回歸20年,令民心不回歸的「罪魁禍首」,其實正正是北京,只要看由特首選舉開始,到北京及建制派死撐梁振英UGL事件,北京一直視港民意如無物,令港人對北京及一國兩制進一步失去信心,「就算搞幾多愛國宣傳都冇用」。有政界人士稱,北京要求林鄭月娥上任後,要投放更多人力物力在愛國教育上,「北京忍受唔到香港回歸20年,不但民心未回歸,而且仲越行越遠」,但他直言一切全是北京「自己攞嚟」,他以之前特首選舉為例,北京寧棄民望高的曾俊華,也要死撐林鄭月娥,雖然林鄭當選後,不少北京及建制中人沾沾自喜,「佢哋話推咗林鄭上去,香港冇人激烈反對、冇人上街、即係冇問題」,但有民主派認為,北京做法等同「倒自己米」,「製造更多長遠問題,解決眼前即時問題」。他口中的「長遠問題」,就是進一步削弱港人對北京信心、進一步覺得與北京建立互信無用,「即係令自己(北京)失去更多人心」。另一民主派人士認為,北京一路用盡快法打擊港獨及本土思潮,但另一面卻事事擺出不理港人意願姿態,「好似香港人普遍認為要公平、公正、公開調查梁振英UGL事件,但得到結果係乜?就係建制派攬佢、梁振英話中央滿意佢解釋」,這些事件,會令更多市民對北京及一國兩制失去信心,這絕非北京、特區政府「搞幾千次愛國教育、使幾億宣傳《基本法》就可以挽回」。季陶周一、三、五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07/200470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775

紋身師傅紋錯字出「神之手」咁樣補救?

1 : GS(14)@2017-06-10 13:46:40

如選擇紋身,最重要找一個可靠的紋身師。四川成都金牛區昨日拘捕一名男疑犯,調查期間發現其肩背部有一塊長方形的紋身。由於紋身圖案非常特別,警方遂問疑犯紋身的寓意。豈料,男疑犯竟道出一個出人意表的內幕。原來當日紋身師紋身時寫錯字,隨後同時將錯字和對字一併用黑色長方式的圖案遮掩。新浪微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0/200513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1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