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瑞年口服液被翻“旧账”5个月前抽检不合格遭曝光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721/1161466.shtml


每经记者 肖芬 发自上海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由江西省樟树市中医药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樟树市中医药科研所)生产的瑞年氨基酸口服液抽检不合格。”受此消息影响,瑞年国际(02010,HK)股价7月20日上午急挫16%后停牌。
昨日,瑞年国际企划部有关负责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证实,公司的确在2008年委托过樟树市中医药科技研究所生产瑞年氨基酸口服液,并出现过氨基酸含量不合格的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事实上,媒体引述的由北京药监局公布的这则质检公告早在今年2月就已发布,只是近期才被媒体曝光。
瑞年国际内部人士透露,公司可能于今日(7月21日)在香港召开新闻发布会,并针对此事发表公告。
曾与樟树医药公司合作
记者注意到,最先刊发瑞年氨基酸口服液不合格消息的是国内某食品网站。
该网站7月19日一则题为 《瑞年氨基酸口服液主成分不合格》的消息称,“近日,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由江西省樟树市中医药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生产的瑞年氨基酸口服液质量不合 格。”消息称,该口服液主要用于免疫调节,经过抽检,产品中的氨基酸不合格。该消息一发出,立即掀起轩然大波。
昨日,记者联系了瑞年国际,相关人士证实,因公司在无锡本地的产能不足,从2008年起与江西樟树医药公司合作,委托生产瑞年氨基酸口服液。可能是随着销量的增大,江西樟树医药公司的生产质量不太稳定,但不合格的只是2008年12月那一批次产品。
瑞年国际方面表示,2008年12月批次的产品因为“氨基酸不合格”曾接到北京药监局的检测通知,而公司考虑风险也派入技术人员进行监督,但之前已有一小部分产品流入市场。公司方面强调,该批次产品不合格只是氨基酸含量不足,并不会有毒负作用。
据透露,由于瑞年上市后在无锡扩建厂房,产量满足了需求,目前瑞年已经与江西樟树市医药公司结束瑞年氨基酸口服液“委托生产”的合作关系,但记者并未从公司方面获知具体结束时间。
瑞年国际今年2月19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数据显示,瑞年氨基酸系列产品2008年全国市场占有率达21.6%,已成为国内口服氨基酸的龙头企业,该公司去年净利润2.1亿元人民币。
股价“应声跌落”
记者查询发现,上述消息所指抽检结果是2010年2月4日北京药监局在 《2009年下半年北京市保健食品抽检质量公告》中披露的,距今已经过去了5个多月。
该抽检结果明细显示,标示为江西省樟树市中医药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生产的瑞年氨基酸口服液,其生产日期/批号为20081208,国食健字G20040191,规格为10ml×10支,被抽检单位为北京市京新龙医药销售有限公司,抽检结果为“氨基酸不合格”。
为何问题产品在药监部门抽检结果发布5个月之后突然再度遭曝光?并引发股价的震荡?
昨日,瑞年国际有关人士对此也表示不解,称“可能与近期霸王事件有一定关联性”。据称,霸王事件发生后,市场就开始关注瑞年的问题,翻出了有关瑞年的质检报告,而之前公司未得到任何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7月15日,里昂证券有一则研究报告指出 “霸王事件或波及瑞年”,该报告称霸王洗发水产品含致癌物二恶烷一事,已对品牌声誉造成打击,而霸王与瑞年有相似之处,为最直接、可比较的同业。此外,据了解,瑞年和霸王都是由汇丰做保荐人和分销商。
近日瑞年国际的股价走势似乎部分印证了此“预言”。昨日,瑞年国际低开后迅速低走,该股于10时22分停牌前收于4.53港元,跌福达16.11%,盘 中低至4.51港元,成交额1.4亿港元,该股已连跌6日,累积跌28.2%。昨日,该公司未说明停牌的具体原因,仅称“待刊发澄清公告”。
瑞年国际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公司高层正在商讨此事,公司或将于今日在香港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可能针对此事发表公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46

話經紀係腫瘤藺常念翻耀才舊賬 李華華

2010-10-13  AD




 

華華噚日講到 「老許」許照中俾耀才「滴」死,提到富昌證券總經理藺常念話唔減佣無飯食,唔知係咪唔講猶自可,講起把幾火,搞到藺Sir要即刻整個「醫貓」畀華華「數一 數」耀才!

藺Sir封「醫貓」係咁寫嘅:「我想回應富昌只能向前看 面對競爭 回顧前塵往事耀才曾經兩年前登報紙把經紀評為腫瘤但今天耀才上市後計劃開20間分行 還要大量請經紀是否這些經紀需要接受化療醫好腫廇才可當經紀」全程一個標點符號都無,就連上款「蘋果日報財經版」都寫錯成「蘋果日報財經板」,好似一副撩 交打嘅格局!

藺Sir話,其實佢只係想同華華分享耀才往事咋,佢問華華記唔記得喺06年證券行連環爆煲嗰陣,當時耀才唔做散客生意,於是大 賣廣告,話啲經紀係腫瘤,今日耀才上咗市走大眾化路線,就諗住開20間分行兼高薪挖角,所以佢咪覺得去耀才打工嘅經紀,係咪需要接受化療醫好腫瘤先入行 囉!

郭思治:求財不求氣

華華見藺Sir講到咁,惟有即刻撥個輪去耀才搵「股壇大隻佬」郭思治問個究竟喇,大隻郭嘅答案就真係 非常得體,佢話當日耀才都係講錯嘢,但係如果當日佢已經加盟咗耀才,一定唔會發生呢啲事,因為咁樣好唔尊重人,大家同行,要互相照顧,萬事以和為貴,求財 不求氣……咪係,和氣先至生財o架嘛!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83

國美新掌門深陷「舊賬門」 張大中被索賠7000萬一審開庭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901/2413862.shtml

  每經記者 鄭佩珊 發自上海
在張大中時代首份國美中期財報發佈兩天之後,這位新的國美掌舵人似乎再也不那麼平靜了。
昨日(8月31日),胡懂志起訴原大中電器創始人、國美電器現任董事會主席張大中一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一中院」)正式開庭審理。
作為張大中的老友,胡懂志起訴的事由是,1987年其與張大中籤訂的一份《張大中與胡董(懂)志合作協議》,《合作協議》約定:由原告「胡董(懂)志投 資人民幣三千元」,並「維護大中電器的正常經濟利益」;「大中電器支付全部利潤的百分之十五於(予)胡董(懂)志」,「利潤根據資金周轉情況發放」。
在法庭上,張大中的代理律師表示,當年的3000元錢,早已經在合作失敗之後如數奉還。但胡懂志則堅稱,始終都沒有收到這筆錢。
按照胡懂志的起訴請求,其向一中院起訴的第一被告人是張大中,第二被告人是北京市大中電器有限公司,胡懂志要求,張大中向其支付(部分)合作利潤7000萬元。
胡懂志表示可以接受法院的調解,而張大中一方的兩個被告人均表示不希望進行調解,望法院駁回其訴訟請求。
「化友為敵」
原定於昨日(8月31日)上午9點半開始的庭審在被拖延了一個小時之後終於開庭,但是張大中本人並未出現。
據記者瞭解,法庭上的胡懂志數次出現較為激動的情緒,「如果大中大哥能夠到場,我一定要好好問問他。」根據胡懂志的描述,1982年從工廠辭職的張大中,開始從事一些家電貿易相關的個體商業。1985年,他參與張大中主要實體大中電器修理部的工作。
胡懂志告訴記者,作為首鋼集團技工,他在1986年從一個自日本歸國的朋友處得知做家庭音響賺錢,便建議張大中跟他一起生產音箱。
「當時創辦音箱廠需要1萬元,張大中跟我借了3000元」,胡懂志回憶說,「後來我提出要簽訂協議保護自己的利益,張大中提出音箱廠30%的股份給我,但是我沒有接受,我覺得大中電器更有發展前景,於是就要了大中電器公司15%的利潤。」
據胡懂志的代理律師北京市安園律師事務所張成茂向記者透露,上述音箱廠建成後,張大中當時所做的業務,除了電器貿易的商店外就是音箱廠。而音箱廠的出資情況是張大中和胡懂志分別為7000元和3000元。
張成茂指出,由於生意火爆,成立後兩個月音箱廠就盈利4萬元,在法庭上,盧林木器廠當年的廠長也確認了這筆款項,並指出當時是由張大中親自管賬。此後, 張大中開始了業務擴展。1988年,也就是音箱廠成立後僅一年,張大中出資35萬元人民幣,在北京市海淀區工商局註冊了「大中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張成茂 告訴記者,張大中之所以能快速擴展,與音箱廠關係重大。在大中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名單裡沒有出現胡懂志的名字,基本都是張大中的親戚。
而在2007年,張大中將大中電器賣給國美,獲得了36.5億元的回報。除去20%的個人所得稅,以15%的股份計算,張成茂指出,胡懂志應該獲得相應的5.475億元回報。
但是,胡懂志沒有選擇5個多億的標的,僅僅要求7000萬元。「7000萬元的標的要支付的律師費為50萬元,而目前我只能支付得起這個費用。」
胡懂志向記者強調,作為合夥人,胡認為其應該享有作為合夥人的權益。而張大中方面律師則認為,胡懂志採用這種惡意訴訟的方式是不恰當的,應該對張大中的損害予以彌補。
兩大焦點
在長達近4個小時的庭審過程中,雙方始終圍繞著「3000元是否是投資」、「大中電器有限公司是否承擔連帶責任」等問題進行爭論。
庭審過程中,胡懂志拿出了那份塵封24年之久的《張大中與胡董(懂)志合作協議》,24年前藍黑色的鋼筆筆跡已經有些褪色,紙張也在多年的摺疊之後,顯出深深的痕跡。
這也是胡懂志一方向法院所提供的第一份證據材料,「大中電器與盧林木器廠合作開發音箱生產,由胡懂志投資參仟元,並擔負協調兩單位經濟往來正常進行。維護大中電器正常經濟利益,兩單位合作過程圓滿,大中電器支付全部利潤的15%於胡懂志。」
張大中方面認為,既然大中電器已經不在盧林木器廠進行生產,那麼就意味著雙方的合作已經宣告失敗,「並且在隨後的6個月之內,張大中已經歸還了3000元。」
但是,胡懂志則堅稱,自己並沒有收到這筆錢,而張大中方面也無法提供任何證據來證明已經歸還。
在雙方的爭論過程中,另一個焦點就是作為第二被告人的大中電器有限公司,是否應該承擔連帶責任。
大中電器方面認為,當年張大中與胡懂志簽訂協議的時間是在1987年,而大中電器有限公司成立的時間是1989年,自己並沒有義務承擔胡懂志對張大中本人的連帶責任,「而原告一方也沒有在法律上找到相應的依據。」
張成茂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大中電器有限公司所承擔的連帶責任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張成茂和胡懂志均對記者表示,本方可以接受和解,但是具體情況還是要看法院調解情況。
而張大中一方則明確表示不接受和解,希望法庭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74

【麻煩大了】沃爾瑪「舊賬」

http://www.infzm.com/content/96637

據外媒報導,沃爾瑪公司已經有三十多名高管在接受美國司法部調查,調查涉及沃爾瑪在中國、墨西哥等地是否有不正當商業行為。

為什麼八年前由一封電郵掀開幕帷一角的不法勾當,直至今天才開始醞釀風暴?全球僱傭員工最多、年營業額超過4千億美元的超級巨無霸企業沃爾瑪,會重演葛蘭素史克此前一幕嗎?一連串的疑問正在凝聚成一朵碩大的烏云。

這原本是一條「舊聞」,2005年9月,沃爾瑪墨西哥公司一位名叫古奧·西塞羅·薩帕塔的前高管,給位於美國阿肯色州本頓維爾的集團總部某位高級律師發出一封電郵,聲稱為了盡快拿到許可證、開設門店以贏得該地區市場主導權,墨西哥子公司進行了長時間大規模賄賂,且整個行賄行為涉及幾百人,金額高達2400萬美元。

墨西哥零售市場目前以年銷售額3650億美元高居沃爾瑪全球市場排名的第12位,且將在2016年持續增至4280億美元。自1991年進入墨西哥市場以來,沃爾瑪幾乎如割草機般迅速在這個美國的後院攻城略地。在長達10年時間裡,沃爾瑪的年增長率都達到18%,即便2012年因為經濟危機,本土門店增長率呈現負數,墨西哥市場的門店仍錄得15%正成長。據悉,在墨西哥的兩千餘家門店已貢獻了沃爾瑪海外市場25%的營業額,並成為當地第一大零售商。

不過讓這位零售業大佬不爽的是,在墨西哥領取開業執照時間較美國多出3倍。亨利·福特前輩說過,成功的秘訣在於把自己的腳放入他人的鞋中,進而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或許在沃爾瑪人看來,當地官員設置障礙的關鍵在於想索要金錢。但凡能用錢擺平的事都不叫事,想想1848年,經過一場規模不大的美墨戰爭,美國從墨西哥得到加州、內華達、猶他的全部土地以及科羅拉多、亞利桑那、新墨西哥、懷俄明州的部分土地,總計230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猛增一倍且從此正式確立橫跨兩大洋的美洲霸主地位,而所支付的費用不過是1500萬美元外加325萬美元債務減免。划算划算,現在連仗都不用打,遞上支票就能換來門店雨後春筍,著實好買賣。

當然,這種行為違背了1977年出台的美國「反海外腐敗法」。這部長期受到美國大公司質疑和反對的法律認定,賄賂行為並非成功市場活動的要素之一,儘管行賄的對象是外國政府官員,但賄賂可以導致資源配置扭曲進而使其它美國公司利益受損,所以必須視之「非法化」。作為一部國內法,卻管轄制約著美國公司在全球所有地區的行為,這大概是「世界警察」少數受到尊敬和褒揚的立法行動了。

問題是沃爾瑪總部接到通報後卻並未開展「自清行動」。一種可能緣於1988年針對「反海外腐敗法」的修訂出台的「全面貿易與競爭法」。這部法律中規定,如果某些支付不是為了誘導外國官員濫用權力從而獲得保留部分特權,而是僅在於促進政府加快文牘完成速度,就不會視為非法。而且如果總部對此不知情,那麼即便處罰也只是鎖定外國子公司的高管,顯然,沃爾瑪集團層面看到瞭解套辦法。事實上,除了墨西哥子公司總裁卡斯特羅·萊特失去競逐集團CEO寶座的機會外,其他人員並未受到牽連。請注意,不止是沃爾瑪,幾乎所有歐美跨國公司對於海外子公司的違法行為往往都是宣佈「不知情」。還有一種可能,是時美國經濟正處於金融危機前的巔峰狀態,美國司法部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根本無意自損實力,所謂的「零容忍」其實還是以被調查公司的規模和國別區別對待的。

時過境遷,2012年4月,沃爾瑪的墨西哥門東窗復發。此時,查處該類案件已至少給美國國庫帶來了30億美元的罰款收入,其中包括針對西門子的天價和解罰款。然而即便如此,似乎與沃爾瑪中國並無多少瓜葛,雖然早在2003年,後者就已被曝出在昆明行賄當地官員。但是至2013年末,當沃爾瑪集團為三十多位高管聘請律師以應對來自司法部和證券交易委員會的進一步調查時,中國分部再也難以置身事外了,因為監管機構由此及彼,懷疑在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沃爾瑪公司採取了相似的違法行為。

近年來,沃爾瑪公司在華不斷遭到詬病,特別是多地查處的售賣病豬事件更令其名譽受損,然而相較於行賄,前者只是小case,後面才可能是大麻煩。特別是中國新一代領導層接過權杖後,在強調競爭中立和前國民待遇基礎上,對於在華跨國公司的違法行為明顯採取了更為強硬的態度,7月葛蘭素史克事件更是掀起了軒然大波,通過旅行社支付的30億賄款讓這家著名的醫藥公司名聲掃地。雖然亦有輿論認為這是中國失敗的醫藥體制改革倒逼而出的地下交易,但在民間,更多聲音贊同這件打老虎的行為。

中國最高層對於國企領導受賄的打擊力度也在明顯加大,僅十八大閉幕以來,已至少有15名國企領導落馬,包括剛調任國資委主任的前中石油董事長蔣潔敏和12月初公之於眾的西南華南最大鋼鐵聯合企業、年營收500億的柳鋼集團董事長梁景理。

囚禁了收錢的,也不能放過給錢的,既然母國都已對沃爾瑪亮出紅燈,中國政府如若出手也就不必奇怪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761

統賬,欠賬,混賬翻翻養老金20年舊賬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353

數億中國人如何養老,是世界關註的難題。圖為電影《桃姐》劇照。 (東方IC/圖)

從統賬結合制度的確立,到個人賬戶的去留,中國不止一次站在養老金制度抉擇的十字路口。

中國特色的“統賬結合”養老制度

名詞解釋:

DB:現收現付制。由德國在120年前創立,即政府向企業和職工征繳養老保險金,用於支付當期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它是待遇確定型制度,即參保人繳費時已確定未來自己的養老金水平。好處是運行成本低,弱點是應對老齡化時缺乏彈性。

DC:個人賬戶制,又稱基金積累制。為克服DB制的弊端,由世界銀行的一些專家設計,並於1980年代在智利等拉美國家付諸實踐。國家給每個參保人建立個人賬戶,實賬積累自己的養老金,退休後多繳多得。同時委托專業機構管理,到資本市場上投資增值。它是繳費確定型制度,即參保人的養老金水平取決於自己的繳費積累和投資損益。好處是更顯公平、更具激勵性、資金效率更高,弊端是運行成本高、共濟性差、資金投資有風險。

NDC:個人名義賬戶制。介乎上述兩者之間,在融資方式上它是現收現付制,在計發方法上,它又是繳費確定型。NDC的個人賬戶中沒有實際資金,而是對個人繳費進行記賬,結合工資增長率與人口增長率等因素,作為將來養老金的計發標準,同時不可繼承。是1998年誕生的一種歷史最短的養老保險制度,目前有瑞典等歐亞7國實行。

這不是中國第一次站在養老金制度抉擇的十字路口。

1991年國務院頒布《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養老金制度作為國企改革的配套,進入頂層設計。

當時全世界有兩種基礎養老金制度,一種是有120年歷史的現收現付制(DB制),籠統來說就是“向現在在工作的人收錢,養現在的老人”;一種是為了克服前者弊端、由世界銀行專家設計的個人賬戶制(DC制),並於1980年代在智利等拉美國家付諸實踐,簡單說就是“每個人自己存錢養自己”。

兩種制度各有利弊,DB制的好處是運行成本低,弱點是當老齡化社會老人越來越多時會出現麻煩。DC制看上去更公平、更具激勵性,但缺乏共濟性,也不能避免受托管理個人賬戶的專業機構投資失誤的風險。智利政府後來不得不建立新的統籌基金,保障低收入人群的老年生活。

在1990年代初的中國,個人賬戶也是有爭議的新生事物。當時負責改革頂層設計的國家體改委受世界銀行的影響,主張應該搞個人賬戶。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勞動部(人社部的前身)則與主張DB制的國際勞工組織和國際社會保障協會接觸較多,反對個人賬戶。為此,時任勞動部長李伯勇數次在會上“頂撞”時任副總理朱镕基。

最後中央決定在社會統籌的基礎上引入個人賬戶,1995年將“統賬結合”制度寫入了中央文件。

隨後,在個人賬戶與統籌繳費的比例上,兩大部委又產生分歧。

體改委認為應該搞占工資總額16%的大個人賬戶;勞動部則主張“大統籌、小賬戶”,理由是大個人賬戶制極易形成個人賬戶空賬,造成巨大的制度風險。據時任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建倫回憶,當時體改委和勞動部爭論得非常厲害,“拍桌子、瞪眼睛地爭”。

部委間相持不下,中央也拿不定主意,於是讓各省去搞試點,自行決定個人賬戶大小。

最早建立個人賬戶的城市是深圳特區。據《中國社會保障》雜誌記載,1992年時任深圳市勞動局局長張文超帶隊赴新加坡考察,學習引進了新加坡的公積金個人賬戶制(新加坡的個人賬戶並非只是養老金賬戶,而是集各種社保功能於一體)。深圳當時的設計是統籌基金占比5%,個人賬戶占比16%(個人和企業各繳8%)。

上海後來複制了深圳方案。但采用小個人賬戶的地方也不少,比如北京。有的地方,個人賬戶更是小到4%。

到1996年時,中央發現勢頭不妙,各地因職工工作調動引發的養老金繳費和計發爭議不斷。“當時到了什麽程度,湖北省和武漢市的賬戶大小都不同,省屬企業和市屬企業之間的職工流動都出問題。”時任體改委分配和社會保障體制司司長宋曉梧回憶說。

於是國務院決定緊急統一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經過激烈爭論,1997年,國務院頒布《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文),將個人賬戶統一為繳費工資的11%(個人8%,企業3%),個人賬戶中個人繳費部分可繼承。社會統籌部分企業交20%。文件還統一了養老金計發辦法。

宋曉梧參與起草了統賬結合的方案,他還記得當時的爭論之激烈。他個人本不同意在基本養老里搞個人賬戶,認為中國的儲蓄率已經很高,從金融的角度沒必要搞。“有一次會上,有領導批評我說,宋教授,你現在不是教授了,是行政官員,你現在的任務是貫徹中央已經確定的方針政策,而不是發表個人學術觀點。”在調任體改委之前,宋是勞動科學院常務副院長。

至此,中國首創的統賬結合制度在現實中落地,但麻煩才剛剛開始。

取消還是做實個人賬戶

在兩種方向不同的制度之間過渡,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做實個人賬戶。凡是從DB制轉向DC制的國家,都面臨這一難題,中國也不例外。

因為以前老職工並沒有為個人賬戶繳費,這部分賬戶是空賬。到1999年底,全國空賬額累計達到1914億元。宋曉梧是最早測算中國養老金個人賬戶空賬數額的人之一,2001年時他的課題組測算出如果財政不拿錢補貼,十年之內個人賬戶空賬將達到1萬億元以上。

要做實這些個人賬戶,需要一筆巨大的資產。個人賬戶制樣板國家智利是通過發行長達50年的特別國債,一次性做實了個人賬戶。據宋曉梧介紹,智利為償還這筆債務還變賣了大量銅礦等國有資產。

現任央行行長周小川等人在1993年提出,將一部分國有資產看作是由過去的養老基金和醫療基金的積累所形成的,劃撥出來由國有持股機構進行委托經營。這一方案在邏輯上順理成章,因為原來DB制下的老職工沒有建立個人賬戶,他們的這部分養老金被投資變成了國有資產。現在國家決定改制搞個人賬戶,理應變現國有資產彌補老職工的個人賬戶,而不是由新一代職工的個人賬戶去承擔改革的成本。

但在1990年代這一方案因財政緊張、國企困難等理由被否定,代之以提高企業繳費率。彼時官員的整體認識水平,也無法與今日相比。一位知情人士回憶,當時有領導在開會時說,我們有什麽欠賬問題?沒有。

2000年9月,中央財政撥款200億元,並劃撥部分彩票公益金,成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據參與該基金方案起草的宋曉梧介紹,這筆錢原定也是用於逐步做實養老金個人賬戶缺口,做實之後由社保基金理事會繼續運作個人賬戶。但後來這筆基金變成了財政儲備基金。

在中國經濟剛進入新一輪高速增長周期的2003年,勞動部曾做過測算,若在2005年對全國企業職工個人賬戶按5%做實,共需要464億元,其中若對中西部21省補助50%,東部7省補助25%,中央財政共需出資167億元。這筆錢約占2005年財政支出的不到1%。當然,該方案並未實施。

國企脫困後,又有學者如政法大學教授胡繼曄等多次論述劃撥國有資產做實個人賬戶,但一直都沒有實現。“轉軌成本本來應該由國家承擔,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來彌補缺口的責任也不清,只能是繼續寅吃卯糧。”胡繼曄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由於沒有做實個人賬戶,我國統賬結合制度一開始就實行了個人賬戶與社會統籌基金混在一起的混賬管理,實際上個人賬戶也被混用,實際就是回到了DB制。

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原副局長鮑淡如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時統籌賬戶挪用個人賬戶“手續都不用辦”,債權債務的會計處理更談不上,“統賬結合變成了統賬混合”。

到1990年代末,關於要不要取消徒有其名的個人賬戶制,爭議重現。

2000年,國務院成立專門調研組,研究個人賬戶的取舍問題。結論是,取消個人賬戶會降低政府信用,即便取消它也解決不了養老金缺口,反而引發新的矛盾。因此,改革的方向不是取消而是做實個人賬戶。

再後來,因個人賬戶難以做實,新的方式——NDC開始進入議事範疇。

據一名與會者回憶,2004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釣魚臺搞名義賬戶的研討會,邀請勞動部副部長出席,結果一聽會議內容,勞動部參會人員差點提前退出會場以示抗議。原因是勞動部當年反對搞個人賬戶,被中央否決,好不容易把個人賬戶系統建立起來,突然又提出不做實個人賬戶了。“當時他們抗議說,制度不是兒戲。當初搖旗吶喊的是你們,現在要取消的也是你們,當我們做具體工作的人容易啊。”該人士說。

東三省試點失敗

2001年,一場做實個人賬戶的“遼沈戰役”在老工業基地遼寧啟動,隨後吉林和黑龍江也加入試點。

選擇東三省試點,是因為這里的養老金缺口問題最早爆發。據原遼寧省副省長兼財政廳長劉克崮對《中國社會保障》回憶,1999年遼寧一個礦區的領導被退休職工圍困要求兌現養老金,政府最後出動了武警部隊才把他們解救出來。

至2001年6月,遼寧省個人賬戶空賬達到200億元。《中國社會保障》編輯部主任劉洪清介紹,時任勞動部副部長王建倫陪朱镕基去東北考察,朱镕基下到離退休下崗職工居住的窩棚內,看到其拮據的生活禁不住流下眼淚,深感作為國企改革配套的社保體系建設不力。

遼寧試點的具體辦法是縮小個人賬戶規模至8%,做實的個人賬戶與統籌基金分賬管理。資金由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補助75%,地方財政補助25%。

2001年,中央財政為試點對遼寧的新增補貼額為7.2億元,2002年增加到14.4億元,此後一直保持不變。數據顯示,至2010年,中央財政因做實個人賬戶對東三省增加補助101.2億元,地方財政增加補助47.9億元。

東三省試點時,關於做實個人賬戶的路徑問題,財政部與勞動部又產生了分歧。勞動部認為,是社會統籌部分的歷史欠賬導致了個人賬戶的挪用和空賬,應該先補社會統籌的歷史欠賬,即“老人”的養老金缺口和“中人”的過渡養老金。而財政部認為,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應該直接補進“中人”的個人賬戶。

後來中央的補貼主要進了“中人”的個人賬戶,地方財政則補了一部分社會統籌的歷史欠賬。但後來發現,統籌部分的歷史欠賬缺口未補,使得已做實的個人賬戶又不得不被挪用。

東三省試點一度看到曙光。遼寧做實的個人賬戶從13億元起步,到2008年達到了430億元。

但隨後老齡化來臨,壓力不斷加大,2013年東三省參保職工撫養比分別達到1.53、1.34和1.07,也就是說,接近一個年輕人養一個退休老人。

另一方面養老金發放水平連年提高,從10年前的人均約七百元上調到約2000元,把財政轉移支付的增幅遠遠甩在後面。

到2010年,遼寧地方財政已經兜不住,國務院迫不得已,特批遼寧向已經做實的個人賬戶“借支”。至今累計已借支700多億元。隨後黑龍江和吉林等省也開始挪用個人賬戶,由此,做實個人賬戶的試點事實上宣告失敗。

原大連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總經理陳仰東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初就不應該把遼寧試點叫“做實個人賬戶試點”,因為養老金缺口根源在於歷史債務的政府責任不清,把做實個人賬戶作為重點掩蓋了這一問題,而讓財政感覺“你們現在的錢是我給的”,逐漸失去動力。

到2013年,全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空賬已經從2007年的1.1萬億元擴大到了3.1萬億元,而做實個人賬戶規模僅為4154億元。

“我們認為,做實個人賬戶的黃金期已經過去,當時在1997年如果抓住時機的話,17年可能已經有相當大的規模了,現在時機已經過去了。”2014年12月28日,人社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主任唐霽松在社科院報告發布會上說。

宋曉梧也認為,在儲蓄率高企、經濟增速放緩的現階段,做實個人賬戶的窗口期“可能真錯過了”。持這一觀點的研究者並不少,在他們看來,如果早年做實了個人賬戶,過去17年的經濟高速增長或許可以為這筆基金提供豐厚的回報,一舉解決中國的養老金難題。

但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鄭秉文認為,幸虧當年沒有做實個人賬戶,“那我們將遇到一場災難,做實的資產都變成了沈沒成本,是巨大的福利浪費和損失”。他說,“中國的社會平均工資水平增長太快,養老金投資體制卻沒有建立起來,資本市場也不成熟,投資效率追不上工資增速。”

他的觀點也不無支持。據2003年底勞動部向國務院呈報的“遼寧省試點情況調研報告”,1993-2003年,企業職工工資年均實際增長率高達9.2%,而2000-2003年遼寧省做實的76.2億元個人賬戶基金的當年收益率僅為2.5%,原因是投資渠道局限於認購國債、銀行協議存款和定期存款等,而“資本市場尚處於起步階段,風險較大,基金進入的條件尚不成熟”。

但如果養老金真正實現了基金積累,倒逼投資體制的完善也未可知。“個人賬戶沒有享受到十幾年經濟高速發展的紅利,是因為賬戶是空的,空賬戶自然沒有市場化。”鮑淡如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862

舊賬未解 金亞科技財務問題又被交易所問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4222.html

當市場討論金亞科技科技(300028.SZ)會不會成為創業板退市第一股時,金亞科技整改進度也開始受到關註。

5月16日,深交所對金亞科技發出監管年報問詢函,對其尚未解決的董事長占用資金、自查報告仍存差異、財務數據勾稽關系不合理等多項歷史問題進行監管問詢,這也是金亞科技複牌後首次受到的公開監管措施。

除了財報準確性尚存疑惑之外,公司內部控制缺陷依然沒有解決,內控報告顯示,公司在整改過程中依然面臨著多項歷史問題。

自查報告仍存差異

金亞科技財務造假“黑洞”未解,中興華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中興華”)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中興華認為“公司未能提供完整的財務資料,導致無法實施有效的審計程序。”並且,2015年財務數據與公司自查報告、2014年度數據存在較大差異。

在金亞科技受到立案稽查後出具的《自查報告》中,涉及的金額調整未受審計確認。深交所問詢函顯示,《自查報告》中涉及公司的凈資產、營業收入、凈利潤、未分配利潤、現金等關鍵數據與《2015年度報告》有較大差異。

除了審計數據尚存疑惑之外,中興華還對金亞科技內部控制出具了否定意見的鑒定報告,內控鑒定報告顯示,金亞科技尚未完成財務報表重大缺陷整改工作,公司對部分聯營企業投資業務未能進行有效的後續管理,投資收益的準確性受到影響。

一位內控從業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內控否定意見直接說明的問題是公司治理、管控環節缺失,權職沒有相互制約,存在舞弊的風險,原董事長周旭輝擅自挪用巨額資金情況也可以說明公司治理上有缺陷,而這一內控問題至今並未解決。”

除了審計受阻、自查報告存在差異之外,原董事周旭輝資金暫用情況也未見明了。原董事長周旭輝2015年初繼續占用公司資金1.78億元,年底償還累計占用資金高達5.68億元,且占用資金目的並非是為了公司經營。值得註意的是,金亞科技未經審計確認的2015年度凈利潤僅1280.75萬元。

深交所要求,該公司對原董事長周旭輝大量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的具體原因,累計形成過程、占款性質、歸還安排等做進一步說明。並且要求會計師說明審計過程如何受阻,說明無法出具審計意見的原因。

財務“黑洞”未填

從證監會立案調查後的整治結果來看,金亞科技財務“黑洞”依然未填,除了會計師無法出具審計意見之外,金亞科技《2015年度報告》許多勾稽關系也難以自圓其說。

以公司營業收入為例,自2012年來,數字機頂盒收入持續下滑。2015年度,機頂盒設備業務營業收入同比下降頭55.75%,下滑趨勢明顯,但是機頂盒產品毛利率反而提升3.74%。另外,公司直接營業收入2.48億元與銷售業務收到的現金4.02億元也有較大幅度的勾稽關系不平衡。

另一方面,金亞科技對於相關產業的投資收益、長期股權投資、投資財務管理問題至今尚未整改完成。內控報告顯示,部分聯營企業股權投資後續的管理手續並未進行充分履行,換句話說,涉及投資的聯營企業,例如哈佛國際,北京鳴鶴鳴和文化傳媒等公司其後續減值計提、收益確認等準確性存疑。

公司2015年度投資收益為1.28億元,這筆收益也是公司盈利的主要來源,該筆收益包括了轉讓天象互動科技有限公司、成都赤月科技有限公司、金亞雲媒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股權獲得的資金。深交所對上述股權交易公允性,交易雙方與原董事長周旭輝之間是否存在額外協議進行了問詢。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曾在複牌前夕高調宣布轉型遊戲電競產業,但是按照公司實際整改進程,關於投資的後續財務計量問題並未解決。“從目前披露情況來看,金亞科技整改程序還有很長的過程。”上述內控從業人士表示,除了追索已經發生的財務偏差之外,公司治理內控程序是問題的根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039

滴滴“打人”背後的網約車陳年舊賬 | 百味雜陳

一個滴滴司機和乘客的糾紛事件因為乘客身份的特殊性而迅速傳播開來。

4月29日上午,瘋蜜創始人張桓發文稱遭遇“滴滴司機打人”,認為滴滴出行平臺司機管控不力,處理問題拖泥帶水,遮遮掩掩想小事化了,建議微博公開道歉。

除了知名女性營銷專家,張桓還有一個身份是滴滴的投資人。

據張桓表述,他於2014年通過深圳某家財富管理公司投資滴滴D輪估值125億美元時的100萬美元,2017年還投了滴滴某個汽車後服務的業務公司。

上述糾紛事件發生後,張桓公開表示將卸載滴滴,“賤賣”對滴滴的所有投資。

 

而滴滴方面對此的回應是,已第一時間聯系乘客致歉,按照平臺相關制度,將墊付被打乘客全部醫療費用,全力配合警方調查處理此事。

隨後,滴滴公布雙方沖突的具體細節,稱乘客說侮辱詞匯,然後導致沖突升級。但聲稱被毆打的乘客張桓很快在微博再次發聲稱滴滴說謊,並表示將公布被打視頻。

雖然到底誰先挑釁需要等待警方調查結果,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什麽原因,司機打人涉嫌違法肯定不對的;而滴滴作為平臺不能免責,必須承擔相應責任。

事實上,網約車安全問題一直存在。

作為網約車的鼻祖,Uber一路的全球化擴張和安全性爭議形影不離。

Uber官方表示,2012年12月到2015年8月之間,公司共收到5起強奸和不到170起性侵案件投訴。按照Uber的說法是,強奸案件發生率為九百萬分之一,性侵案件發生的幾率為三百三十萬分之一。

但事實上, Uber專車服務的安全性一度在全世界引發爭議。不少國家的政府和消費者指出,Uber並未對兼職專車司機的背景進行足夠的安全性審核。另外,Uber在美國還被指在審核司機安全方面誤導了消費者。

此前,美國司法部門把Uber告上了法庭,理由是司機安全審核上誤導公眾。Uber後來和檢方達成了和解協議,Uber表示未來在廣告中不會再說本公司的司機安全審查是“黃金標準”,另外也不會繼續使用“全世界最安全的專車服務”這樣的廣告語。

作為和Uber旗鼓相當的存在,如今滴滴正在向國際市場進擊,先後入股美國Lyft、東南亞Grab、意大利Taxify、以色列Careem、印度Ola,收購巴西99,並在4月23日宣布開通墨西哥服務。

滴滴出行CEO程維日前公布的數據是,2017年,滴滴服務了74億次用戶的出行,滴滴每天服務的用戶訂單超過3000萬筆、4000萬人次。

海量訂單背後也是巨大的安全挑戰。除了性騷擾、電話騷擾事件,此前也有乘客搭乘“滴滴出行”順風車遭司機搶劫殺害的事情。

可以說,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讓網約車成功改變了公眾的出行方式,但是Uber、滴滴這樣的獨角獸在創業路上自己都是一邊跑一邊換輪胎,作為後勤保障的安全措施也是一步一步叠代升級中。這才有了後來“三證驗真”的註冊審核機制,“號碼保護”、“分享行程”、“緊急求助”和“人像認證”等功能。

作為出行平臺,滴滴沒有辦法像出租車公司一樣做到全部自有司機運營,即使是能嚴格管控全部司機,滴滴也不能保證司機在工作過程中全部能遵紀守法。除了不斷升級安全保障機制,滴滴需要做的是建立更加完善流暢的墊付、幫扶、援助、關懷機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393

翻削警舊賬 左王促文翠珊落台

1 : GS(14)@2017-06-10 12:40:42

倫敦橋恐襲過後,反恐和保安政策瞬即成為周四英國大選焦點議題。在野工黨黨魁「左王」郝爾彬昨天再向首相文翠珊發炮,指她2010年起出任內政大臣六年內削2萬警力,影響反恐工作,應為此引咎辭職。郝爾彬前天有類似說法,指「保護公眾不能貪便宜,警察和保安部門必須得到所需資源,而不是削減2萬警員」。他又指沙地阿拉伯等波斯灣國家資助極端主義意識形態散播,批評文翠珊支持這些國家,令英國易受恐襲,又指她扣下不公開一份有關極端團體外國資金的報告。文翠珊昨天辯護說,當年雖削警力,但她保住反恐預算沒有削減,而且有撥款增加武裝警員數目。文翠珊陣營反指郝爾彬過去每個反恐法案都投反對票,反對警察可射殺疑犯的政策,又包庇過去從事恐怖活動的愛爾蘭共和軍。文翠珊前天回應倫敦橋恐襲的講話,指「夠了就是夠了」,「我國對極端主義太過包容」,被指是暗批郝爾彬。郝爾彬指他一直支持警察為保護民眾性命可用必須的武力,但被批臨時轉軚。路透社/英國《泰晤士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06/200458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6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