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經緯熊飛:企業服務行業如何先贏而後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03/163916.shtml

經緯熊飛:企業服務行業如何先贏而後戰
經緯創投 經緯創投

經緯熊飛:企業服務行業如何先贏而後戰

投資的魅力所在:不斷地去證偽。

來源 | 經緯創投

作者 | 經緯創投

企業服務並非科技新興領域,早在上世紀 70 年代,美國已出現 SAP、微軟、Oracle 這樣的 ToB 公司,成長為巨頭。在國內,由於經濟快速增長及人力成本低廉,一直以來,企業服務市場屬於少為人知的領域。2012 年起,國內 GDP 增速放緩,人力成本增長問題凸顯,同時 2013 年棱鏡門事件後,國內加大去 IOE 力度,也為企業級服務創業提供了較好的發展土壤。

經緯創投是最早布局企業服務領域的機構。從 2012 年開始,經過 5 年的探索與沈澱,目前在經緯系布局的近 50 家企業服務創業項目中,有北森、銷售易、七牛、永洪BI、OneAPM、環信、GrowingIO、億方雲、上上簽、佳格數據、蓋雅工場、Pingcap 等已初露鋒芒。

41_150316103052_1

今天的文章來自我們與經緯董事總經理熊飛的一次交流,希望對你有所啟發。以下,Enjoy:

企業服務項目到底怎麽投?兩個核心關鍵點。

Q:在我看來,做 VC 有個能力:當有經驗積累後,挑項目的時候,是能夠預判出項目發展路徑的。但問題在於,當一個項目到了一定的標準,投與不投,是多維度進行判斷的。比如 Saas,中國 Saas 目前看來還比較難做,如果滿足了基本條件 KPI 達標,那麽超越 KPI 的標準是什麽?在此之上經緯看重什麽?

熊飛第一點,是個大市場。比如 CRM,再比如人力資源,也有很多細分項目,比如做核心人力、做招聘,但肯定不只是做一個報表工具。企業服務公司所處的市場足夠大,這是核心。企業服務本身是讓企業為該職能相關痛點去付費。而銷售、HR、客服、財務等職能,是企業最核心職能,痛點的商業價值最大。所以大市場的基礎,是該產品關註的是企業核心職能,以及解決的是核心職能中的核心痛點。

第二點,要考慮這個項目是不是處在浪尖位置。我們經常說投浪尖。三五年前投 Saas,那個時候對於早期項目來說是一個浪尖。過去一兩年投 infrastructure(IT底層架構),也是個浪尖,比如說 marketing automation(營銷自動化)、iot 等等。所以如果你現在做客服 Saas 創業就不是浪尖了,因為已有環信這些頭部項目。浪尖的優勢在於你是最早做的,所有資源都給你。

總結一下:它應該是這個領域最早的探路者,且速度一直高速增長。如果市場夠大,並處於浪尖的位置,是先人半步與先人一步的機會,這個我們是非常看重的。

企業服務,產品技術導向的創始人更有優勢。

aca9ddd5fba699b20f422f20ac447d32

Q:在這兩點滿足的前提下,關於團隊層面,有什麽體會?你們看重創始人的哪些特質?

熊飛:我覺得沒有完美決策,我們常說 VC 是一個判斷+運氣的連續體,但投 ToB 靠判斷會更多一些。做的每一個判斷都希望結果是大概率事件,但所謂大概率也只能證明這個項目七八成應該投,但沒有百分之百。

我個人傾向產品技術導向的創始人。在我看來,投產品技術導向的團隊沒什麽下行風險,但上行收益巨大;因為產品技術好,最差情況就是沒銷售,但優勢在於產品壁壘高,一旦市場找到感覺,找到銷售合夥人,業務可能就會以 5 倍、10 倍增速發展。但純銷售導向創始人,早期業務起來比較快,但如果競爭對手是產品技術導向,對手一旦找到市場感覺和銷售合夥人,下行風險就很大。

宏觀來看,企業服務公司產品技術的護城河寬不寬,有沒有留下足夠多的安全邊際,是我們很關註的點。這也是經緯系企業服務公司,為什麽普遍發展很紮實、高速健康增長的原因。我們在投的時候,是希望跟產品技術導向、著重於打磨自己產品的創始人去溝通。

Q:說到產品和技術,其實相對難判斷,ToC 可能是看 KPI;ToB 的話,特別是一些早期公司除了看創始人過去的背景,怎麽去判斷呢?

熊飛:我覺得有幾點,第一,做 reference track,團隊的能力,是可以通過 reference 相當程度判斷。

第二,團隊投每個領域都會投入很多的時間,要了解趨勢,知道有哪些領先的公司。形成初步投資假設。再去和公司聊發展、聊產品,就能夠比較快的判斷出這個團隊的視野、產品意識。

第三,就是一些標桿客戶的反饋,這個是實打實的。做到這三點就很快能做出不賴的判斷。

先贏而後戰。

Q:經緯五年前就開始布局 ToB,堅持到現在。在我看來,五年前的時候應該非常寂寞。直到 2015 年大家才普遍覺得 ToB 是風口,這期間你是怎麽去判斷的?

熊飛:投 ToB 其實投的創始人的特質,往往都是比較踏實、穩重、重邏輯、重積累,團隊專註某一個方向;ToC 則不然,可能需要創始人是願意快速變化的人——這兩類人是完全不一樣的。

另外,我個人覺得在中國投 ToB 的長期回報會比美國投 ToB 好很多。原因在於:

在美國,因為 Salesforce、Workday 等已有領先者產品的市場占有度很高,導致創業公司長不動、長不大,很多都是 10 億美金、12 億美金被並購。在中國, ToB 領域競爭並不激烈,因為沒有產品供給,很多公司創業兩年,就可以做中國 500 強的生意,這在美國不可想象。所以從長期來看,國內 ToB 創業公司的天花板顯著的高。

另外,從運營效率來看國內 Saas 創業公司也有不小優勢。美國很多 Saas 公司大概做到 1 個億美金收入還在不停虧損,還要不停地往前趕,很難實現現金流打平。但在國內,至少我們投的很多 Saas 公司做到億元人民幣量級的時候,或者之後一年,就有機會做到單月盈虧平衡。

最後,從經緯角度來說,最核心是投產品高壁壘和護城河足夠寬的項目,比如像 HR 領域的北森現在發展很好,五年後還會發展很好、再比如銷售易、環信、GrowingIO……這些公司現在很好,我們也能看到它們五年後都會很好。

大核心、大前提還是投到最優秀的公司。我很喜歡《孫子兵法》里面的一句話——先勝而後戰,你要先確保你大概率能贏的再去打。張穎有一句話,叫自強則萬強,只要把產品、技術做到行業內非常領先,我覺得融資的問題都是業務問題。

0050130032

企業服務這麽火,創業到底是該切入大客戶還是小客戶?

熊飛:經緯投企業服務五年時間,這個行業的發展是超出預期的。幾點原因:

中國人力成本的提高到了一個轉折點。我經常舉例子,六年前一個人工資大概 3000 元 / 月,一臺電腦 5000 元。現在反過來了,一個人工資 5000 元,筆記本電腦的價格只有 2000 元。企業主是很理性的,以前 2:1,現在變 1:2 了,他希望更大投入提高效率。而且,最近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三年前企業主都在談拉貸款、擴產能,但是現在想的是如何高效地去提高利潤,也落在軟件上。

我有個觀察,ToB 市場爆發,不是留給海外巨頭,而是給國內創業企業的巨大機會。很像七八年前智能手機的市場,當時移動手機市場剛起來,大家知道蘋果、三星非常好,可是一臺手機要六七千塊。所以需求起來的時候,性價比更高的國產手機,小米、OPPO、華為、中興爆發式增長。ToB 領域也類似,軟件從最初大型和超大型企業的剛需,過渡到中型以上企業的剛需,而這個爆發的市場更關註性價比和產品體驗,使得國內創業公司成為最大受益方。

Q:那麽現在如果再做企業服務創業的話,是否理想的客戶反而不是中海油、中石油,而應該是中型企業?

熊飛:我們投的大部分成功企業服務公司,不是一上來就瞄準中海油等超大型企業,無法一擊即中,因為超大型企業的功能需求太多了。它們往往是先瞄準 100 人到 300 人的中型企業,或者是中型偏小型企業,要先快速上手,再逐年向上走,今年可能是服務 100 人到 300 人的企業,明年可能是 300 人到 800 人,後年可能是 1000人到 2000 人。隨著功能不斷地添加,這是一個“逆流而上”的策略。

Q:有個現象非常有趣——很多企業服務創業者會在兩頭搖擺,以前做大客戶出身的會非常痛恨做大企業,過去諸如催款、服務等等小事,CEO、工程師動不動就被叫過去處理問題。 經歷過做大客戶的,現在就願意做小企業或者中小企業,他覺得我是產品說話,不會像以前那樣被牽著鼻子走;但又會發現一個新問題:收費有點困難。小企業消失得快,或者是需求率不高。他們就像一個鐘擺在不斷搖擺。你怎麽看?

熊飛:我覺得一定要做中大企業。一點一點往上。全球 IT 投入 90% 來自於財富兩千強,再 90% 來自於兩萬強,你做不到兩萬強的生意,你就只有 1% 的市場,自然這個公司能夠成為一個很大的、很牛的公司的概率也變得很小。

投資的魅力所在:不斷地去證偽。

Q:經緯企業服務團隊做的最快的一次決策多長時間?為什麽?

熊飛:最快決策是當天見完覺得可以投,就簽下 TS。能這麽快的原因是,團隊在該領域已做了足夠多思考,見了足夠多公司,當遇到這家公司時,其實是捅破了這層“窗戶紙”。

另外,我認為投資的魅力所在,是一個不斷證偽的過程。VC這個行業是一個 idea business,所有的回報取決於你的 idea 質量,本質在於兩點:

第一,generate idea 的能力,就是說你的視野夠廣,經常在一線跑,有很多的思考。

第二,證偽 idea 的能力。如果你沒有證偽 idea 的能力,那就變成了自己做空中樓閣的假設。

14G58PICvp6_1024

經緯企業服務團隊每天都在不斷地拼命去證偽——比如 17 年初定了三四個 ToB 的主方向,現在看有兩個覺得不錯;但是已有一個覺得機會不大,還有一個待判斷。所以每個季度都在推翻自己投資的思路和假設。

Q:Peter Thiel 的書《Zero to One》里說過創投要有一個非常規的想法。如果說你提一個跟 ToB 相關的觀點,比如“我覺得我這麽認為,但是其他的投資人未必是這麽認為的”。如果有,是什麽?

熊飛:我覺得是中國企業服務創業公司機會規模,10 倍於目前美國企業服務創業機會。原因在於,美國在 enterprise 是三波的創業浪潮,第一波是上世紀 70 年代到 80 年代,像SAP、微軟、Oracle,他們現在都是 1000 億到 3000 億美金的公司。第二波是雲計算,從上世紀 90 年代末到 2000 下半葉,這時崛起了 Salesforce、workday、NetSuite、ServiceNow 這一系列公司,從幾十億美金到六百億美金。第三波就是現在,現在有一些 AI 企業服務創業公司開始起來。

在中國,這三波發展是融合在一起爆發的,三、四年前沒有人談企業服務,現在所有人都在談企業服務,所有人都在談企業服務直接上雲計算,所有人都在談企業服務和 AI 的結合。所以三波浪潮的合並,使得目前中國企業服務創業公司的天花板顯著的高。

Q:會不會有這樣一個趨勢,SAP 這些公司等於是壓在中國公司頭上的石頭,首先會有一批企業服務本土企業。未來中國公司出海,反過來最後會不會變成中國公司把 SAP 幹掉?

熊飛:第一,我不知道會不會幹掉,但我相信未來的 5 到 10 年中國的企業服務公司會在全球企業服務市場將占據重要地位,原因有兩點:一是隨著中國企業的出海而出海;二是價格優勢,SAP、Oracle 現在是一個 85 分到 90 分的產品,但我們中國的企業服務產品現在很努力地在趕上,雖然可能還是一個 75 分的產品,但是價格是其 1 / 3。三是,未來中國企業的最佳實踐,會成為第三世界國家(企業服務下一波機會所在地)的最佳實踐。

創業投資 企業服務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6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