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稅務優惠隱憂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From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13512385/%E7%A8%85%E5%8B%99%E5%84%AA%E6%83%A0%E9%9A%B1%E6%86%82/?nextdate=last&leftcmt=1


勤力的分析員,都不難發現很多股都有各項的稅務優惠。這些年年都有的稅務優惠,可能會遇上改變了。

中 國四萬億資金及九千多萬赤字,是一時之計。地方政策投入資金,也想項目資金回籠,讓發展得以持續。可惜的是很多項目的回報很低,甚至還是開發期,需要大量 資金。地方政府財政緊張,除了一次性的賣地收益,稅務是唯一途經。之前很多招商時,都有很多稅務優惠,很多更是需要商人持續投資才能享有。今年不少公司減 少投資,那些稅務優惠也可能會停止呢。

分析員可曾把優惠作為常態嗎?還是會把稅項增加視為一次性事件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8

對稅務優惠的看法(留言回覆)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13512385/%E7%A8%85%E5%8B%99%E5%84%AA%E6%83%A0%E9%9A%B1%E6%86%82/

其實那些外銷工業公司一向分開廠及貿易公司,以及控股公司。

因為轉移定價的關係,廠是會虧錢或小盈,貿易公司會小賺或大賺。

如果是控股公司,就要看看功能,如果兼貿易功能的話,報表上的數字會好看,反之亦然。

如果連trading公司都蝕錢,間公司的經營或真的有問題。
正如以上所說,因為中國搞擴大內需的「四萬億計劃」,經過信託的再向銀行層面圈錢後,其實拉動的起碼是超過十萬億級的投資,四萬億只是變成一個名詞)計劃,導致政府財赤嚴重,加上1994年財稅改革後遺症逐步浮現,中央拿得大頭,地方拿得小頭的地方變得愈來愈嚴重,使地方財政問題進一步加劇,所以地方對優惠政策進一步收緊,以增加收入。
例如中國那邊的稅局人員對部分在國內虧損的企業查得緊,無論如何都要在這些企業擠出錢來,又據聞二免三減半以為是賺那年才開始計,但現在有部分是開業那年已計,這樣令稅務優惠期限減少。
這種情況相信會令企業的盈利減少,加上原料及能源價格又慢慢的上升,看來獲利的壓力又會逐步加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9

長揸股票有稅務優惠 CKM001

http://hk.myblog.yahoo.com/ckm001/article?mid=41014

昨日港股又升多220點,主要是跟隨美股上升,上星期美國聯儲局宣佈維持零息政策,並暗示如果經濟進一步下滑,會推出第二輪量化寛鬆政策 (QE2),經濟好轉,股市當然升,經濟轉差,聯儲局又會放水救市,咁即係話,公我贏,字你輸,咁攪法,阿福阿壽都識得點做,個市想唔升都幾難,不過這些 政策只會影響短期股市走勢,要在股市長線獲利,就須要學懂遊戲規則。

當大升市來臨,散戶通常見自己隻股票升得多,於是就心思思沽出換馬,又如果揸隻股票唔跟大市上升,又是想沽出換馬,大家要知道,頻繁換馬並不保證你 長線回報比別人高,而且,在香港股票市場做每一次股票買賣,都會繳交0.1%釐印費,還要繳付經紀佣金、存倉費等等,如果炒出炒入次數太多,交易費與課稅 已經食掉大部份利潤,相對上,長揸股票沒有這些使費。

在全球其他發達國家,沽出股票賺到錢要繳交資產增值稅,如果收取股票利息,又要繳付利息率,美國股息稅率是30%,英國25%,台灣20%,國內 10%,香港真的是一個稅務天堂,交易股票獲利不須要交資產增值稅,收股息也不須要扣稅,就算是香港上市的H股,如果把股票轉到自己名下,也可以豁免 10%國內的股息稅,我們身處香港,發達容易搵食難,長揸股票有稅務優惠,如果散戶唔行長揸股票策略就真係愚蠢之極,我就當你係炒神,當你扣除稅務、交易 費用與利息收入的差異,每年投資回報要跑贏我數個百份點先可以同我長揸兩保比較,我簡單一招長揸+複利增長,回報已經拋離投機賭徒幾條街,如果大家明白香 港稅務優惠的好處,就會知道長揸才是投資致富的應有策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72

房屋不動產有望納入稅務抵扣範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439

lws130705008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2015年國家有望將房屋不動產納入稅務抵扣範圍,此項改革或伴隨房地產、建築業“營改增”同步進行。改革或帶來超過8000億元的減稅規模,將進一步刺激投資。

全國從2009年起實施從生產型增值稅向消費型增值稅轉型的改革,但目前只允許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抵扣。如果今年允許工業、商業企業用購買的房地產進行稅務抵扣,則意味著消費型增值稅改革徹底完成。多為專家向《經濟參考報》表示,2015年建築業、房地產業營業稅改增值稅時,將涉及其開出的增值稅發票能否進行抵扣的問題。因此不動產稅務抵扣應該會與房地產業、建築業“營改增”同步進行、一並出臺的。

《經濟參考報》援引知情人士稱,今年推進的不動產抵扣改革不涉及已經完成的交易,主要是將新購入不動產和租入不動產的租金納入進項抵扣。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斌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不是所有的不動產都可以抵扣,住宅是賣給老百姓的,屬於最終消費,沒有抵扣的需求。能夠抵扣的就是企業購買來當廠房、寫字樓的不動產。經過測算,減稅規模在8000億元左右。這是一個粗略的估算,是根據2012年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年鑒大體測算得出。”

張斌表示,不動產抵扣會導致大量減稅,稅基會縮小,所以要考慮財政的承受能力。“如果把不動產納入進項抵扣,可以采取一些過渡性措施來緩解對財政過大的沖擊,比如可以分五年進行稅收抵扣。”

允許不動產抵扣的改革或許會對房地產行業產生影響,房地產的價格或因此調整。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大中華區間接稅主管合夥人梁因樂向《經濟參考報》表示:“政府不是企業,不能開具增值稅發票,因而開發商在取得土地的時候沒有辦法取得土地的進項稅票。在一線城市,土地價格幾乎占到整個房地產開發項目成本的三分之一,對開發商來說,要交11%的增值稅銷項稅,卻不能對占成本三分之一的土地進行進項抵扣。有人建議國家給開發商提供一個虛擬的進項稅抵扣。如果國家願意買單,財政的負擔會比較大,如果財政不給進項稅,就不排除開發商有提價的可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709

王秦豐、顧炬任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131.html

王秦豐、顧炬任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

一財網 林小昭 2015-10-27 16:21:00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其中,任命王秦豐、顧炬為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免去張誌勇的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職務。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其中,任命王秦豐、顧炬為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免去張誌勇的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職務。

1955年4月出生的張誌勇屬於屆齡卸任。

資料顯示,1957年9月生的王秦豐是浙江安吉人,曾任勞動人事部編制局副處長,人事部地方機構編制司處長,1994年起任中央編辦綜合司副司長、司長,中央編辦行政體制與機構改革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編辦四司司長等職務。

2004年7月起,王秦豐調任青海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進入省部級領導幹部行列。2007年後回到北京,擔任中央組織部部務委員、幹部二局局長,2010年5月後任中央組織部副部長。

另一名新晉副局長顧炬出生於1964年7月,上海人,曾長期在上海工作。1982年~1991年顧炬在上海市嘉定縣財政局工作;1991年~1995年先後任上海市嘉定縣稅務局辦公室主任,上海市稅務局嘉定區分局局長助理、副局長;1995年~1999年先後任上海市嘉定區徐行鎮鎮委副書記、鎮長、鎮委書記、人大主任;1999年11月任上海市國稅局、地稅局稽征管理處處長;2000年11月任上海市財政局、地稅局局長助理兼預算處處長。

2003年1月,顧炬升任上海市國稅局黨組成員、副局長,2006年3月任上海市國稅局黨組書記、局長,2009年1月任上海市國稅局、地稅局黨組副書記、局長。2014年1月進京擔任國家稅務總局財產和行為稅司司長,去年10月後任國家稅務總局總審計師。

編輯:劉菁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74

中央政府稅務改革 營改增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05/03/%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7%A8%85%E5%8B%99%E6%94%B9%E9%9D%A9-%E7%87%9F%E6%94%B9%E5%A2%9E/

2016年五月一日起中國國務院全面推行新稅制,營改增。這是李克強總理上臺以來,兩項重要工作之一。李克強上臺以來,銳意推行兩項改革,被稱為克強工程。第一是「棚戶區改造」,有關舊區重建的居民住房改善工程。第二就是稅制改革,營改增的重大稅制改革。中央經濟政策是穩增長,及供給側改革。為了配合供給側改革,中央在五月一日全面推行,「營業稅改徵增值稅」的重大工作。營改增的主要目的是減輕企業在稅務上的負擔,中央讓利給企業,讓企業把節省下來的金錢用作投資,攪活投資及經濟發展。錢留在政府手上,只會做些沒有效益的門面工程。反而企業可以把節省下來的錢,投資在擴充業務,增加就業。新增業務所產生的稅收,反而會多過原來的營業稅。

全面推行營改增,中央估計企業可以節省大約九千億元人民幣的稅。稅務改革大大增加企業,對擴展業務的積極性,尤其是對新興的服務性及高科技行業,鼓勵性尤其重要。希望達到兩個目標,第一是培育新動能,第二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業稅是比較簡單的稅制,中央按企業的銷售額的一個百分比來徵稅。簡單容易計算是它的好處,但不好的地方是沒有按企業所產生的增值來徵稅,沒有考慮到經濟增值的活動。對一些新興高科技行業,其增值比較高,按增值來徵稅,比較上公平,而歐美國家也傾向徵增值稅,代替營業稅。

中央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五月一日起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把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及生活服務業納入試點範圍。從新試點開始,建築業和房地產業的稅率定為11%,金融業及生活服務業則定為6%。由於建築及房地產業有本身的特殊性,這兩個行業有確實需要有過渡稅率安排。建築業及房地產業可以按自己需要,選擇簡易計稅辦法,或一般計稅方法。簡易稅制就是3%,沒有任何按增值稅抵扣。現時房地產及建築業的營業稅率是5%,即是按新簡易計算,企業已經可以節省2%的稅項,大大減低稅務上的負擔。但若按新的11%增值稅計算,企業可以扣除成本,只需要為增值的一部份繳交11%的增值稅。例如企業成本是100元,售價是150元,增值部份是50元。按舊制5%營業稅是7.5元,按新簡易稅率3%是4.5元,按增值稅11%計是5.5元。兩個計算方法,企業稅務都減輕。企業選擇了那一個計稅方法後,36個月都不能改變。

市場反而擔心抵扣會被濫用,尤其是房地產,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可在兩年內抵扣,這被視為全面營改增減稅力度最大的部份。有人擔心企業會為抵扣增值稅而去搶購房地產,曲線達到減稅目的。民生行業受惠比較多,例如金融業由5%的營業稅改為6%的增值稅,雖然稅率升了一個百分點,但有扣除成本部份,實際稅務支出減少。對於民生的經濟活動,例如教育,醫療,餐飲,旅遊,養老,婚姻等都免徵增值稅,實體稅制是進步,但其效益仍然要看地方政府執行的積極性,這是克強工程一個重大考驗。

Raging Bu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995

巧用籌劃技巧,放大股權激勵,走出創業公司“稅務羅生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513/155821.shtml

巧用籌劃技巧,放大股權激勵,走出創業公司“稅務羅生門”
糜懿全 糜懿全

巧用籌劃技巧,放大股權激勵,走出創業公司“稅務羅生門”

每個公司使用的稅收籌劃、稅務處理方式都不一樣,但需要爭取更好的稅務處理方式,讓股權激勵發揮更大的效用。

黑馬說

當你的創業公司經過百轉千回終於熬到上市了,你和你的得力幹將們不禁喜極而泣,這時,你的稅務顧問遞給你一張稅單,上面竟寫著如同天文數字般的稅額,註冊地區、上市地點、員工國籍......讓你不由得驚呼:辛辛苦苦N多年,一稅回到解放前!如何避免重演這樣的悲劇?本文教你未雨綢繆,摸清股權激勵的稅務門道。

文|糜懿全

大部分初創公司可能在設計稅收籌劃的時候都覺得無所謂,因為彼時還沒到交稅的時候。曾有一家公司,直到上市前的四個月才發現行權要交這麽多稅。那時候他們打算在香港上市,想做稅收籌劃已經來不及了,遞交A文表會引來證監會註意和質詢,最後只能忍痛放棄籌劃。

目前流行的長期激勵趨勢

364041109247008640

1.激勵的對象和範圍在擴大

過去很多激勵僅限於高管團隊,但現在75%的公司已經覆蓋高管、中層和核心員工。一般最初是給一點給高管,或者預留出一部分股權來吸引和留住能給公司帶來資源的核心員工,然後在A輪、B輪的時候擴展到中層員工,尤其是那些對核心競爭力有突出貢獻的研發人才。因為隨著 BAT 的上市,技術人才方面的競爭異常激烈,要價也水漲船高,股權激勵也就變得更加重要。

2.出現多元化的組合激勵模式和工具

以前我們只聽說過用期權、限制性股票將受益者和股東、公司利益捆綁起來,現在有了新的玩法。比如達成性激勵,達成性激勵可以是融資之後選擇撤回股票兌成現金,因為年輕人可能會覺得股票很虛,還是手里攥著現金踏實。

再比如突破性激勵,有些體量很大的企業因為需要拓展新業務,可能啟用一種「合夥人計劃」。用利潤分享和跟投的機制來激勵員工,邀請員工成為合夥人,然後享受分紅。具體的分紅分配不一定按照傳統的出資或者工資比例分配,直接按照約定的比例也可以。

642970852513321840

3.激勵的額度階段化

同一位員工在不同的階段,可以配合業務發展的情況,設立一些里程碑去激勵他達成業績。對於激勵,可以考慮多次授予,多次分成,不必一次性授予出去。

4.註重個性化和差異化

都給激勵,就沒有激勵。企業內部會根據不同的業務單位給出不一樣的激勵,同時在績效上給出更多的約束。單單是安心待在公司是不夠的,員工得達到一些標準,比如說順利幫助公司融到了天使輪、A輪、B輪甚至 IPO。

這些指標不一定非得是冷冰冰的財務標準數據,也可以是用戶數、業務拓展量、研發收益率、研發的投入產出比......同時還可以在層次上另有安排,除了個人指標以外,還可以在小組、團隊、部門都設有指標,多重激勵,從而提高員工的凝聚力。

這種指標還可以更加柔性化、更富有人情味。過去常常是達到指標才有激勵,差一點都不行。現在可以是達到標準的百分比多少,然後按照百分比逐次遞減。以上便是設計長期激勵的時候要考慮的幾個點。做股權激勵,主要目的是股東價值的最大化,實現企業共贏。

386370601360369726

想要達成理想的激勵效果,除了考慮到覆蓋對象、激勵形式、階段分隔,還要考慮退出機制和頻率,清晰角色並且模擬測算等等:

對象:激勵的對象對於最終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工具:應該根據發展階段/人群特點確定最優化的激勵工具;

價格:選擇合適、便利的方式確定期權/股票的價格;

額度:激勵額度要體現公司的成長性和個人貢獻;

頻率:需要確定長期股權激勵的持續周期和發放頻次;

退出:明確當員工辭職退休以及其他原因離開公司時的激勵退出機制。

接下來講一下與股權激勵相關的稅務基礎知識:

政策發展規範化、程序化

1998年之前,我國在這個方面是沒有任何相關政策的。那一年政府出臺了9號文,規定員工如果以折扣價的形式取得了公司的有效證券,折扣的部分是要作為公司的薪金納稅的,而且公司有代扣代繳的義務。但如果納稅有困難,就可以分六個月,和工資合並在一起納稅。9號文直到現在都還是有效力的。

隨後2000年出臺了主要針對外籍人員的190號文。因為當時很多外企在國內有長期股權激勵,而外籍員工如果離開中國,中國的企業就不需要代扣代繳。2005年出臺的35號文規定上市公司的股票期權在行權的時候需要納稅,而且是按照工資薪金納稅,稅率最高可以到45%。

2009年,A股漲得很快,很多企業的高管雖然有股權激勵,但因為有限制期,而且限制期之後可能他們沒有錢來付稅。所以當年推出的461號文和5號文便是針對這一狀況做出了調整。一方面收緊範圍,規定只有上市公司才能享受35號文的優惠,即行權員工可以把應稅所得除以12計算稅額。非上市公司則不能夠享受這種優惠計算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的461號文為限制性股票給出了一個新的優惠計算方式,即取登記日的價格和解禁日的價格的平均值來納稅。比如取得限制性股票時股價為10塊,等到解禁日股價漲到了30塊,那麽你只需要按照(10+30)/ 2=20 的價格來納稅。當然,這里有個缺陷,即沒有考慮到股價下跌的情況。

2011年出臺的27號文是對462號文的補充,2015年推出的62號文和80號文主要針對高科技企業。總的來說,法規現在趨於完善和嚴格。不管是A股上市還是境外上市,審計都會在後面盯著,如果企業過去沒有代扣代繳員工的稅,那就得去補稅。

565785002212901423

股權激勵形式多樣化

除了傳統期權和限制性股票,一些海外上市的企業或者合資企業在進行股權激勵的時候,會用一些虛擬的股票單位,或者地緣獎金轉成股票來做長期激勵。這種非傳統的股權激勵常常需要和稅務機關進行溝通,看看能按什麽歸類來納稅。因為上面的政策沒有覆蓋得這麽細。

同時,不同地方稅務機關的松緊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北京、天津、上海是趨緊的,一直以來都是稽查和自查的重點。但在其他省市,像海南地方稅務局最近就出臺了一個政策,規定非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也可以按照上市公司的規定去享受納稅優惠。

很多情況下你都得跟地方稅務局溝通,比如你可能想用凈資產的價格來納稅,但恰好趕上了B輪融資,當局會問你為什麽不用融資價格來納稅?因為很多情況下融資價格會比凈資產高很多,自然會加重你的負擔。

處理股權激勵中個人所得稅的方法

610708524551416714

可以看出,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權在計算稅收的時候是有區別的:

1.股票期權在行權的時候需要公司代扣代繳。稅額 =(股票市場價 — 員工購入的行權價)× 股票的數量。

2.限制性股票則是取登記日和解禁日的股票市價之和的一半為價格,然後乘以解禁的限制股數量。但需要註意的是,這個公式一般是針對國內的限制性股票,即A股。如果公司是在境外上市做紅籌架構,有可能是事先給一個薪資性股票單位,再給股票,這就不一定是平均價了。

3.股票增值權規定用行權日的價格減去授權日的價格,再乘以份數。

當以上三種激勵計劃符合以下三個條件的時候,它就可以享有優惠計算方式:

1.必須是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後才設立的股權激勵計劃;

2.要適用於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控股企業的員工,上市公司占控股企業股份比例最低為30%;

3.股權激勵計劃要在主管稅務部門登記備案。

所以現在很多初創企業設立的股權激勵計劃不一定能夠滿足優惠標準。怎麽辦?推倒重建。把上市前的方案通過內部商議取消掉,在上市之後再設立一個新的計劃,按照先前跟員工商議好的條件轉移過去,同樣可以拿到優惠。但作為一家有誌於做大做強的公司,應該在最初就考慮到前文提到的眾多因素。

上市公司應該註意的合規要求

不管是境內還是境外上市的公司,都需要註意股權激勵計劃的稅務備案。把授予人數多少、期權、價格、行權價格全都備案,才能符合要求。在這個基礎上,本地員工參與境外股權激勵計劃需要通過外管登記程序設立特殊賬戶。

非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稅務的處理方法

如果能夠設計成與雇傭關系剝離,那它就不會成為工資薪金所得,而是股息紅利所得或股權投資所得(即財產轉讓所得)。國內目前實行分項納稅,工資薪金稅率最高達到45%,而勞務報酬最高只有40%,算上20%的折扣,實際有效為32%。而如果按照股權投資所得繳納,你只要背負20%的稅。

納稅的時間點是按照實際收益的時間點來算的,包括股權和現金等等各種形式的收益。80號公告規定“非上市公司股權的公平市場價格,依次按照凈資產法、類比法和其他合理方法確定” ,這里存在一個很大的協商空間,可以和稅務機關溝通。160號文也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的股權激勵作出規定,可以按照凈資產的價格或者用類比法來定納稅的額度。但如果企業是紅籌架構,發行的是海外公司的股權激勵的話,能否適用於80號公告的凈資產法還是有待於溝通的。

有些地方會有優惠政策,比如高薪技術企業如果把科技成果轉化為股權獎勵給技術人員和高管,那麽他們獲得的股權激勵是可以除以12,再單獨列出來計稅。

股權激勵計劃在稅收優化上的整體考量

1.首先要考慮上市計劃所在地,海外、A股還是H股。

如果不清楚要在哪里上,就需要做兩手準備,制定出分別針對國內和國外的兩套不同的股權激勵計劃。在A股或者國內上市的話,中關村對高新技術企業的政策使得納稅時間點能夠往後遞延,按照凈資產來計算納稅收入,但前提是公司的股票期權計劃都得理順。之前有公司擬定了覆蓋兩三千名員工的持股計劃,這樣的公司需要在證監會上遊說一番才能有所突破。

2.針對一些具備外籍身份的高管和技術人才,需要額外註意是否會有其他國家稅務問題出現。

比如在國內,公司可以給他們低於市場價的行權價,比如10塊錢的融資價格,高管只要用1塊錢的行權價就可以用來行使股票期權。但如果你給美國國籍的員工這種優惠,就會產生懲罰性的稅。同時外籍員工無法直接持有國內未來上市公司的股票,所以就要在稅務處理和外匯管理上做出相應的調整。

873769802043086327

3.原始股東持股平臺的搭建和股權轉讓的稅務處理也是需要註意的。

對於創始人而言,個人直接持股、合夥企業持股和公司持股孰勝孰劣?需要他從未來股權變現的時間表亦或是家庭傳承的角度來考慮。但單單從稅收的角度出發,個人直接持股的稅負是最低的。

持股平臺的選擇舉例

我們可以看到,市場上常見的持股模式有員工直接持股、通過公司間接持股、通過合夥企業間接持股、通過信托機構間接持股。員工直接持股則享有投票權、分紅權、增值權而且沒有人數限制,股權也因此比較分散,稅務安排是基於員工的工資薪金所得來納稅。

用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員工的持股平臺,員工只擁有分紅權和增值權,且在國內有人數限制,因為有限責任公司一般不超過50人,股權也因此相對集中。大股東能夠借此集中管理,但可能面臨公司稅和員工個人稅的雙重成本。很多國內A股上市公司會用這種形式來讓高管持股。

通過合夥企業來間接持股,員工也和上述一樣有一定限制,但分配比例可以比較靈活。未來合夥企業變賣股權的時候,管理團隊不一定需要按照投資合夥企業的比例來分。以上三種在境內境外均可適用。

通過信托機構間接持股,在國內不太合適。因為公司在國內上市的時候可能會被拆除整個信托架構。但在境外可以考慮用離岸信托作為員工的持股平臺,在港股、美股,用離岸信托來為員工持股是常見的方式。

42572462884337033

127640619384748340

每個公司使用的稅收籌劃、稅務處理方式都不一樣,但起碼政策在這方面是一樣的。所以稅務人員工作的關鍵是要充分考慮相關影響,同時和稅務局多溝通,去爭取更好的稅務處理方式,讓股權激勵發揮更大的效用。

真格基金(ID:zhenfund)

稅務 股權激勵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820

稅務總局:前七月營改增減稅2107億 四大行業全減稅

9月18日,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經濟日報》采訪時,首次透露出了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增值稅(下稱營改增)後的企業減稅情況。

今年5月1日起,營改增全面推開,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四大行業正式被納入,這是本屆政府最大的減稅舉措,而李克強總理反複強調,此次全面推開營改增要確保所有的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不過,全面推開營改增後,有企業反映稅負明顯減輕,也有企業反映稅負有所增加,而在上述四大行業細分的26個小行業稅負是否全部實現了減負,也一度讓市場存疑。

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經歷一段時間的磨合、調試,‘只減不增’已全面落地,四大行業已實現所有小行業全部減稅。”

該負責人稱,不僅如此,納稅人稅負下降成為絕大多數。四大行業1040萬戶納稅人中,稅負下降或持平戶數達到了98.7%,稅負增加的只占1.3%。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這是全面推開營改增以來,官方首次用數據證實了全面推開營改增後,確保了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國家稅務總局也首次披露,今年1至4月份全國營改增減稅847億元,5月1日在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四大行業全面實施“營改增”後,5至7月份全國營改增累計減稅達1260億元。今年1至7月份營改增整體減稅共計2107億元。

營改增專家、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胡怡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這組數據來看,這次營改增全面推開後,減稅基本符合預期,初步實現了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這很不容易。

胡怡建分析,5月1日全面推開營改增後,減稅力度明顯增加,今年前7個月營改增減稅總規模相當於去年全年,5月~7月每個月平均減稅大概400億元,而之後力度會更大,如果按此推算,今年全年有望實現5000億元的減稅預期目標。

企業也實實在在收到了營改增減稅紅包。

第一財經記者從上海市稅務局了解到,5月1日被納入營改增的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600958.SH),憑借購置不動產,實現了高達2000余萬元的進項抵扣。截至6月,企業較“營業稅時代”已累計減稅達700余萬元。

總部位於上海的小南國集團(03666.HK)有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營改增後,企業稅負得到明顯降低,提升了經營利潤。自5月1日至6月底,小南國稅負降低約900萬元,到2016年底預計公司整體稅負將降低近5000萬元,這對於整個上市公司的經營貢獻是相當之大。

稅務機關為了將減稅落到實處,也采取了不少新舉措。

比如營改增重鎮上海市稅務機關,近期持續加大政策宣傳力度,主要通過加大宣傳講清改革的“重點”,鼓勵納稅人以增加設備采購、購買應稅服務等形式,增加可抵扣項目,推動產業升級;通過開展培訓理清“減稅”的“難點”,進一步幫助企業規範內部管理,以增加試點納稅人的實際抵扣項目等。

上海市稅務局持續引導企業應抵盡抵,“點對點”地逐戶引導企業加強對“應抵未抵”項的梳理,積極轉變企業財務管理模式,重塑內部核算流程,引導企業主動適應增值稅稅制需要,真正全面享受到改革的紅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341

稅務“一號落實工程”獲突破 上海經驗引關註

去年底國家推出的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被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稱之為稅務系統的“一號落實工程、一號督查事項、一號考核任務”。近期,上海、江蘇、吉林等地紛紛亮出改革成績單,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作為國地稅征管體制改革的五個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和全國唯一一個國地稅合一的城市,上海在這輪改革中被寄予厚望,稅務總局希望上海能為全國改革探路奠基。

9月19日,上海市稅務局局長過劍飛在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上海在自貿區發展上的納稅服務和管理舉措進行了探索研究,部分舉措已經推廣到其他自貿區。現階段正在結合科創中心和自貿區聯動上多做文章,更好的把科創中心建設與自貿區的升級推動放在一個政策層面上,放在一個服務平臺上來考量、來推動。

國地稅征管基本改革年內完成

我國於1994年實行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建立了分設國稅、地稅兩套稅務機構的征管體制,20多年來運行平穩,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還存在職責不夠清晰、執法不夠統一、辦稅不夠便利、管理不夠科學、組織不夠完善、環境不夠優化等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去年12月24題,中辦、國辦印發了《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下稱《方案》),《方案》從理順征管職責劃分、創新納稅服務機制、轉變征收管理方式、深度參與國際合作、優化稅務組織體系、構建稅收共治格局等6個方而提出了31類改革事項,正式拉開了國地稅征管體制改革序幕。

根據《方案》,今年基本完成重點改革任務,具體是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在上海市、江蘇省、河南省、重慶市進行綜合改革試點,在北京市、湖北省、廣東省、陜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深圳市進行專項改革試點;2016年下半年,總結經驗,擴大試點,在全國範圍內穩步推進改革。

近期,各地相繼總結改革經驗,不少地方改革力度大,進度超預期。

上海市稅務局副局長胡蘭芳對第一財經記者介紹,2016年以來,上海改革推進節奏快、幅度大、步伐穩,印發了全市實施方案,在市政府層面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深化征管改革與各項重點工作同推進、 互促進的良好局面。

比如,浦東新區已經實現了出口退稅”無紙化”操作,2016年以來累計審核通過退(免)稅額近250億元,辦理時間縮短近30%,每年可減少企業各類紙質發票和報表報送逾350萬張。40萬納稅人享受了增值稅”月轉季”優惠政策,增加科創企業周轉資金5.6億元。

另外,上海市正式成立國地稅改革聯席會議,納入市發改委等26個成員單位,推動首批14個協同事項數據互享、管理互助、資質互認,可實施跨部門聯合懲戒。

根據江蘇省國稅局網站消息,同樣作為全國首批國地稅征管改革試點地區,江蘇目前160項綜合改革試點的細分事項完成進度已逾90%,實現了50個到位。

這50個到位涵蓋優化納稅服務、轉變征管方式、依法治稅等方面。比如,江蘇出臺《江蘇省國地稅互相委托代征稅(費)實施辦法》,全方位國地稅相互委托代征機制全面建立,91%的國稅機關受托代征地方稅收達13億元,實現了納稅人“進一家門、繳兩家稅”到位。

吉林省國地稅征管體制改革也明顯加快。截至8月末,已有33項改革任務順利完成。其中,按改革時間表應完成的27項任務圓滿完成,有6項任務提前完成。

吉林省國稅局征管體制改革督促落實辦公室主任劉國民表示,吉林省國稅局已將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工作列為2016年一號工作任務來抓,要求各基層單 位倒排工期、盯住環節、抓緊落實。將不斷加大督促檢查力度,持續開展改革情況跟蹤問效,按月通報任務落實情況,對未按規定時限完成改革任務的單位和責任人 將嚴格通報和問責。

上海經驗引關註

在全國31個省份中,上海市是唯一一個國家稅務局和地方稅務局合一的省份。

過劍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上海在納稅服務上具有其他地區不可比擬的優勢就是國地稅合一。下一階段要讓納稅人少跑一段路、少走一扇門。

此次《方案》雖然明確了國地稅部門合作不合並,但稅務總局對上海在探索國地稅征管體制方面有更高的期望。

根據稅務總局部署安排,上海是全國首批5個綜合改革試點地區之一,重要使命是充分發揮國地稅合一的機制優勢,稅收征管基礎好、環境優、配套全的先發優勢, 在更高層面、更廣範圍、更新領域探索嘗試,形成一系列可複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形成一批前瞻性、引領性的制度性成果,為全國改革後續推進探路奠基。

過劍飛表示,自貿區最早的試驗是源於上海,國家層面對上海自貿區建設也給予了高度的支持。國家稅務總局也是第一時間要求上海稅務部門積極研究,對自貿區發展當中的納稅服務和管理舉措進行研究,一些成果也已經複制到其他自貿區。從上海稅務部門的角度來考慮,我們還是結合科創中心和自貿區的聯動多做文章,更好的把科創中心建設與自貿區的升級推 動放在一個政策層面上,放在一個服務平臺上來考量、來推動。

2014年以來,稅務總局共計已推出30項支持自貿區、科創中心建設的創新服務舉措,目前都已全面貫徹執行。除個別舉措由於客觀原因在自貿區外暫無實施條件,全市複制推廣率已達90%以上。

另外,上海在內外貿稅收征管“一體化”上也取得了明顯進展。

胡蘭芳介紹,上海聚焦特殊監管區內對外分撥中心、自營進出口貿易、物流園區和集拼加工等四類企業,放寬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準入,使企業在原保稅貿易、現代物流服務等基礎業務上疊加國內貿易,並逐步嘗試開展貨物出口等新業務,促進經營領域不斷擴展。目前,特殊監管區內擁有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及增值稅發 票購票資格的企業近1800戶,占總戶數近五成,正逐漸形成內外貿業務、貨物與服務業務有機融合的多元化格局。

在國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面,下一步,上海將從解決納稅人痛點和助力經濟發展的角度,重點抓三方面任務。

首先,在2016年底前,力爭首批14個協同共治項目落實到位、取得成效。

胡蘭芳稱,積極推動《個人所得稅納稅清單》在上海全市範圍內與個人所得稅《稅收完稅證明》具有同等證明效力,今後市民在購房、簽證、信貸、社保辦理等過程中,無需專程到稅務部門開具紙質完稅證明。

其次,計劃到2016年底,實現大部分常用辦稅事項網上通辦;2017年中,實現辦稅事項線上線下全覆蓋、全通辦。

最後,提升大企業管理層級和能效。這包括對大企業的服務采取列名制、預約制,提升服務效率;國家稅務總局12366上海納稅服務中心設專門的大企業咨詢通道,采集納稅人需求,及時響應反饋大企業訴求;運用大數據對大企業稅收征管情況實時評估,更好實現點對點的大企業納稅服務。

上海稅務局數據顯示,全國“千戶集團”實際在滬成員企業總計近5500戶,按2015全年收入測算,稅收收入規模超過3000億元,接近全市稅收收入的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698

又雙叒被查!印尼稅務官員突檢谷歌辦公室 搜索逃稅證據

據彭博報道,印尼財政部特別案件調查部部長Muhammad Haniv今日在接受電話采訪時稱,在過去的兩周,印尼稅務官員多次造訪了谷歌雅加達辦公室,並會見了谷歌高級管理人員。

Haniv還稱,印尼稅務部門之前已經就谷歌拒絕接受稅務審計而發出了警告信。如果谷歌仍不配合,可能遭遇刑事處罰。

Haniv上周曾表示,印尼計劃調查並追回谷歌過去5年欠繳的稅款。Haniv當時預計,谷歌僅在2015年可能就欠稅逾4億美元。在此之前,歐洲多個多家已經對谷歌的繳稅情況展開調查。Haniv還表示,如果被發現存在逃稅情況,谷歌可能要支付最多相當於欠稅金額4倍的罰款。

對於印尼稅務部門的突襲,谷歌發言人Taj Meadows在一封電子郵件聲明中稱:“谷歌在印尼已經繳納了全部應繳稅金。”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不是谷歌第一次遭受“突然襲擊”的待遇了。

今年5月24日法國警方約100名警官、25名電腦專家以及100余名稅務專家“突襲”搜查了谷歌法國辦公室。法國檢方當天晚些時候也證實了搜查行動,並表示當局正在調查谷歌涉嫌避稅以及洗錢的可能,據稱谷歌被指在法國偷稅12億歐元。

今年6月,西班牙稅務調查人員對谷歌馬德里辦公室進行了突擊檢查,同樣是搜集谷歌逃稅的證據。谷歌還在今年一月向英國補交了1.3億英鎊稅款,英國稅務海關總署(HMRC)此前已對該公司進行了長達六年的調查。

除了對谷歌涉嫌逃稅窮追猛打之外,歐盟同時還在對谷歌進行著一場“史詩般”的反壟斷訴訟。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上周報道,歐盟委員會近期將宣布對谷歌涉嫌壟斷的罰款數額,而這一數字可能高達破紀錄的30億歐元。到目前為止已有的最高反壟斷罰單,是2009年對芯片制造商英特爾公司11億歐元罰款。更狠的是,這30億歐元恐怕還不是上限,根據相關法律,歐盟委員會最高可以對公司處以其年營業額10%的罰款。也就是說,谷歌公司面臨的罰款上限將達60億歐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0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