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龍文瘋狂融資背後:VC難從教育企業獲期望回報

http://news.imeigu.com/a/1333954143732.html

龍文瘋狂融資背後:VC難從教育企業獲期望回報

砰!鬱金香形狀的杯子碰在一起,紅酒沿著玻璃壁流淌下來。

楊勇和劉映東相視一笑。4.5億元人民幣,這可不是一筆小錢,不管怎麼說也值得喝上一杯。更何況,祝酒可是任何一個融資新聞發佈會的保留節目,身為主角,怎能錯過。

「董事長。」劉映東側了側身體,讓楊勇站到最中間的位置。作為這家公司的總裁,劉映東向來明白自己的角色。誰是男一號,誰是男二號,什麼時候應該往前衝,什麼時候應該往後退,這麼微妙又明擺著的道理,他懂。這一點,如果說在一年多以前,那次不為人知的「內鬥」中,他曾經有點吃不準,或者拿不定主意的話,那麼現在,2011年12月12日,龍文教育宣佈第一輪融資成功的大喜之日,他完全知道該怎麼做。

內鬥。沒錯,楊勇就是這麼說的。

楊勇揮揮手,滿不在乎,又笑逐顏開。這是一個身材結實、舉止拘謹的年輕人,不過,他說話的口氣卻很大。他走過去,跟投資人、信中利集團創始人汪潮湧碰杯,又跟另外一位投資人、深圳創東方的總裁肖水龍寒暄。他不是軍人出身,但是身體始終繃得筆直,像一根上好的發條。

最後,楊勇坐到記者面前,大聲說:「只要培訓基地足夠強,龍文可以一夜之間佔遍全中國。」

龍文教育,諢號業界「成都小吃」,成立於2006年,主要開展中小學一對一同步輔導業務。短短5年時間,這家公司已經號稱「全中國規模最大的中小學課外輔導機構」。龍文教育在全國54個城市擁有1068家分校,學生超過10萬人,專職員工1.5萬人,算上兼職員工則有2萬餘人。有未經證實的消息說,龍文教育2011年營收12億元人民幣。相比之下,成立於2001年的學大教育,同樣做一對一同步輔導,儘管已經在紐交所上市一年,也不過273家學習中心,年營收18.6億元人民幣。

汪潮湧說:「中國教育企業再出一個新東方,指日可待。」

劉映東說:「新東方規模40多億元,我們2012年營收估計有20多億元。只要翻番,我們就和新東方一樣大了。」

這時候,他們都不知道,再過短短三個月,這家公司將要經歷創業6年來最大的一次公眾危機。它會捲入一場「3·15」風波,從商業倫理到商業模式,都遭人詬病。從報紙、電視台、網絡論壇到微博,關於龍文教育「無證經營」、「欠薪」、「擴張過快」、「管理渙散」甚至「黑社會」的爭議,會紛至沓來。在龍文教育的離職員工中間,甚至有這樣的流言:「龍文擴張得太快了,騎虎難下,2013年會有大危機。」

一位投資人說:「1000多家分校,我不知道他怎麼管。要收入高,盈利又高,這決不可能。只有放慢速度,它才可能有利潤。」

一位龍文離職高管向《創業家》記者推算說,龍文只有20%的分校是掙錢的。他說:「教育培訓是預收費的行業,現金流很好,但是很大一部分是遞延收入。如果計算課時消耗減去支出,而不是收入減去支出的話,很多都是虧錢的。」

以匯眾益智為例。這家定位為數字娛樂職業教育的機構,曾經在2008年年初吸引到1000萬美元的風投。很短時間內,匯眾從全國10幾家培訓中心擴張到40多家。因為擴張過快,又遇到2008年金融危機,風投資金並未到位。很快,它又以幾乎同樣的速度縮減至20家。有業內人士透露說:「現在,只有5家賺錢,5家持平,還有10家都虧錢。」

一個耐人尋味並且已經從劉映東那裡得到證實的消息是:2011年,龍文撤換了總共54個城市中的15個城市的校區負責人,並計劃在2012年繼續撤換3-5位。劉映東反問說:「賠本你還繼續幹?」

另一位投資人說:「信中利是在一個非主流的時間,投了一家非主流的教育公司。我不懂汪潮湧為什麼這麼做。」

「熱三年,冷三年。」他分析說,「2006年新東方上市,所以2007-2009年這三年,有四五十家教育企業獲得了投資。但最近兩年,已經少有投資人關注教育行業了。」

教育行業的確一度被投資人看好。這個行業市場空間大,據德勤的報告顯示,市場總值在2012年將達到9600億元,平均複合增長率12%。此外,教育行業是剛性需求、預付費模式現金流好、受經濟大勢影響小,這些都是利好因素。2006年9月,新東方第一個在紐交所上市,更是刺激了投資人的胃口。據統計,2007-2009年三年期間,在融資成功的教育企業中,其中12家加起來的融資額就有6億美元。

又一個三年快要過去,這些增值套現的慾望並未得到指望中的回報。

「VC投教育,全是眼淚。」一位投資經理說,「IDG投精英教育,失敗了。軟銀賽富投華育國際1000萬,也失敗了。德同資本投東方標準,崩盤了。啟明和SIG投巨人學校2000萬美元、凱雷投北科昊月5000萬美元、凱鵬華盈投資匯眾的遊戲學院1000萬美元,全打水漂了。這都是沒上市的,上市的,軟銀賽富投環球雅思,要不是環雅賣掉,也出不來。鼎暉投學大,現在還出不來呢。只有老虎基金投新東方和學而思算成功,還都是陳曉紅一個人投的。」

2011年夏天,就在信中利為龍文做盡職調查期間,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教育股集體股價大跌。到年底的時候,學大教育股價下跌73%,環球雅思股價下跌64%並在12月底出售給英國培生集團。

在這麼一個不冷不熱、不陰不陽的時機,龍文教育竟然得到號稱是「中國教育行業有史以來最大筆融資」。後續的消息是,2012年3月,中國平安已經開始做盡職調查,可能向龍文注資1.5億元人民幣。

(本文來源:創業家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90

從教宗到創業家 看見非典型成功術正夯

2014-12-15  TCW

 

教宗、PayPal創辦人、烏拉圭總統,他們有什麼共同處?答案是:他們都顛覆傳統,重新定義世人眼中的「成功」。

教宗》說自己也是一般人坦承曾對女生動情,高喊同性戀無罪

以教宗來說,歷任教宗的形象是神聖不可侵犯,但現任教宗方濟各卻走下神壇,把自己當成一般人。他說:「教宗會哭、會笑、會睡覺,也是一般人。」

二○一三年初,他當選教宗時,就選了一個歷任教宗從沒用過的名字——方濟各(Pope Francis)。這個名字來自十三世紀一位擁抱貧窮、試圖建立「清貧教會」的聖徒;新教宗正是想效法八百年前的方濟各,讓教會成為「為窮人而設的教會」。

方濟各上任後,不入住專屬豪宅,而在市區租小公寓,自己煮飯,每天趕地鐵、公車上班,生日時還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來共進早餐。他說:「我的人民都很窮,我也是他們的一分子。」

對俗世情欲,方濟各也會用一般人眼光看待。他說年輕時在信奉上帝後,有次在叔叔婚禮上對一位年輕女孩一見鍾情,「我一個星期都無法靜心祈禱,每當要祈禱,這個女孩就浮現我心頭。」他認為即使神職人員,也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這種事若一次都沒發生過,那才不正常。」

天主教認為同性戀有罪,方濟各對此卻相當開明:「若天主在創造人類時,願意冒險讓我們有自由意志,那我憑什麼介入?」

PayPal創辦人》做別人做不到的事鼓勵休學創業,別折騰自己賺辛苦錢

方濟各強調「入世」,讓外界對教宗的印象大為改觀。另一位創業家提爾(Peter Thiel),則是靠「做別人做不到的事」,顛覆人們對企業家的想像。

提爾是電子支付系統PayPal的創辦人,身價超過二十億美元的他,早在臉書還未出名時,就是其第一個外圍投資者。如今著名的科技新創公司,包括領英(LinkedIn)、Yelp,都曾接受過提爾的投資。

雖然身為創業者,整天和錢打交道,提爾卻喜歡談哲學。受到蘭德(Ayn Rand)哲學的影響,提爾是「自由意志主義」信徒,還寫過文章,探討這個主義如何運用在教育上。他還想征服死亡,於是捐錢給醫學研究機構,並打算在死後把遺體冷凍,等未來有了克服死亡技術後再解凍。

同時,提爾還想對抗繳稅,他花錢贊助「海上桃花源」,在這個海上人工島,沒有最低工資,沒有社會福利,沒有政府抽稅。事實上他當初創立PayPal,就有一個使命:打造一個新的網路貨幣來取代美元。正如特斯拉(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的評價:「只有提爾敢與眾不同。」

提爾的座右銘是「從零到一」——這也是他今年出版的一本新書書名。在他看來,一個人若只會做大家都知道怎麼做的事,這只是「從一到N」,只能在各路人馬競爭裡賺辛苦錢。只有創新是「從零到一」,也就是無中生有,做其他人做不到的事,才能壟斷市場。

當初提爾從史丹佛大學法學院畢業後,也想和別人走一樣的路,成為最高法院大法官助理;後來沒有如願,才走上創業之路。事後他回頭看,若當時到最高法院工作,他可能一生都在採錄證詞、草擬合約,而不是在創造新東西。

他因此反思:許多大學生付高學費讀名校,只為了當管理顧問或進投資銀行,做和別人一樣的事。競爭越來越多,收穫卻越來越少,「為什麼我們要這樣折騰自己?」

所以,提爾在致富後,成立「提爾獎學金」,鼓勵年輕人休學去創業、做研究、搞社會運動,這在美國引起批評,但在提爾看來,這才是「做別人做不到的事」。

烏拉圭總統》從左派變右派為從毒販手裡搶市場,力倡大麻合法

提爾靠著顛覆別人的想法,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而烏拉圭現任總統穆希卡(Jose Mujica),卻是顛覆他自己的信念,讓人們注意另一種「當總統」的方法。

今年已將近八十歲的穆希卡,年輕時就獻身左派革命,他在見過古巴革命領導人卡斯楚與格瓦拉後,立志要將烏拉圭改造成像古巴那樣的社會主義天堂。於是才三十歲出頭的穆希卡,就參加武裝游擊隊,中槍過六次,在監獄待了十四年。

但在二○○九年,當時已超過七十歲的穆希卡,披上了象徵烏拉圭總統的藍白腰帶。他上台不是靠槍,而是投身選戰獲勝。他不但早已放棄武裝革命的想法,畢生信仰左派馬克斯理論的他,在當總統後,推出諸多和右派經濟學家建議不謀而合的政策。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大麻合法化。在穆希卡推動下,烏拉圭成為全球第一個大麻完全合法的國家,理由是「我們要從毒販手裡把市場搶過來。」輿論擔心將有更多人使用毒品,但穆希卡卻認為,一九一三年,烏拉圭開放女性有離婚權利,當時人們也擔心家庭會消失、道德將淪喪,「這些言論如今看來多麼可笑。」

這位八十歲老總統思想的開放,還包括宣布同性戀與墮胎合法化,這在天主教勢力龐大的烏拉圭也是創舉。此外,穆希卡還把九成月薪捐給慈善機構,不住豪華總統官邸,卻住自己的小農場,開著已經快三十年的老爺車;他從不穿正式服裝,被稱為「全球最窮的總統」,但他甘之如飴。

非典型人的時代來了!越敢破框,越能在大環境生存下來

教宗方濟各、PayPal創辦人提爾、烏拉圭總統穆希卡,都是非典型的成功人物。他們為什麼能在這個時代出頭?

從達爾文演化論的觀點來看,當環境變化時,生物本身也必須進行變異,才有更大機會在生存競爭裡存活。

以方濟各來說,為什麼今天才出現一個對同性戀如此寬容的教宗?過去天主教不乏有人主張寬容同性戀,但這種主張並不適應當時的環境,所以同情同性戀的天主教人士,就在當時環境下被淘汰了。

如今,就如方濟各所說,「同性戀現象逐漸增加」,另一方面,信仰天主教人數也大幅成長,當中不乏有「同性戀」與「信徒」雙重身分的人,當這些人有了一定數目,天主教內部同情同性戀的人士,不但不會像過去一樣被淘汰,反而可能變成「適者」,在天主教內部生存下來。

因此,今天就算不是方濟各對同性戀寬容,明天仍會有下一任教宗做出相同主張。因為局限條件已變,過去同情同性戀者想當教宗,結果就是「不適者淘汰」;但今後同情同性戀的人,卻可能變成「適者」,在天主教內部生存下來。

提爾的崛起,也是同樣道理。像他這樣天馬行空的人,以前必定也出現過,但他們都沒在歷史上留名,因為在當時環境下,想把創意實現的門檻太高了。

如今網路出現、創投蓬勃,只要一個人的創意,能夠實現利潤,並懂得運用網路、創投等各項資源,就可能自創新局。如同提爾創辦PayPal,第一次成功就來自他和eBay的「超級賣家」做生意,這讓他因此搶占了一個小市場,最後逐步壯大。

穆希卡推動大麻合法化,也是如此。事實是,拉丁美洲花在打擊非法毒品的代價,已超過一兆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十一兆元),成千上萬人還因此死亡。過去打擊毒品的代價很低,社會還可以承受,有人主張「大麻合法化」,最後只會被環境淘汰。但如今打擊毒品的代價,讓整個國家越來越難承受時,主張大麻合法化的人,就會在這個大環境下擁有相對優勢而生存下來。

從童子賢到教宗方濟各、創業家提爾,再到烏拉圭總統穆希卡,這些非典型成功人物,都印證了適者生存的法則: 當大環境變化越快,自身有能力應變的人,將有更大的生存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897

經濟轉骨藥方 搶灘東協出問題 新南向政策「缺才」 得從教育著手

2016-06-27  TWM

政府力推的「新南向政策」,肩負擺脫集中中國市場、資通訊業等兩大任務。然而南征人才難覓讓產業卻步,東南亞留學生與台灣的大學生能趁機卡位嗎?

新政府力推「新南向政策」,宏觀來看,這是台灣經貿政策的重要新路線,肩負起「擺脫集中中國市場」、「擺脫出口集中資通訊產業」的經濟轉型雙重任務。但從執行面來看,業者要循著新政府的旗幟方向大力南進,眼前遇到的現實問題之一,就是人才難覓。

畢竟,與「同文同種」的中國市場相比,對台商而言,東南亞與印度不僅存在語言上的先天障礙,文化差異也是讓不少業者卻步的重要原因。在此之下,如何找到適當的「南征」人才,是業界呼應經貿政策新路線的首要課題。

為此,全球品牌管理協會特與《今周刊》合辦「東協印度人才戰略座談會」,廣邀南進台商與在台就讀的東南亞外籍學生齊聚一堂,藉此平台,了解業者與學生間是否存在任何認知上的差異。

東南亞僑生受青睞

擁文化語言優勢 比下台生從製造業的觀點,崇越科技董事長郭智輝首先表示,語言溝通與文化認知,是現階段業者最感困擾之處,「日常生活要完全溝通仍有相當困難;雇用當地學生,他們對於台灣文化或老闆思惟了解也會是障礙的一部分。」言下之意,從「在台灣的東南亞學生」尋找「既懂台灣、又熟母國」的人才,的確會是選擇方向。

對此,近年積極發展亞洲盃,在緬甸、柬埔寨、越南等國都已布下據點的玉山金控人資長王志成分析,就目前「東南亞人才庫」的水位來看,「最多的是越南。」由於台灣有為數不少越籍配偶、勞工,也有一定數量的越籍年輕人可成為台商南向打拚的夥伴;除此之外,緬甸的留學生也相對易尋,「事實上,我們派到緬甸的人,多是緬僑,幾乎都能講緬語,擔任翻譯重責,因此當地溝通交流尚無大礙。」不過,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王金來認為,台商尋找東南亞人才,除了考量「熟悉當地語言文化」之外,同時也不可忽視英文口語能力,他表示,「就製造業而言,領班多為當地人,但是台幹主管於領導時,可能是英語夾雜當地語言。基本上,因為東南亞國家眾多,語系紛雜,最通用語言仍是英語;舉例來說,東協開會主要使用的語言就不是泰語、馬來語等,而是英語。」如果說英語是台商與東南亞僑生之間的溝通媒介,那麼,從學生的角度來看,目前台灣對英語的重視程度顯然不足,來自新加坡的政治大學外交系學生許翊庭就說,「跟新加坡政府的更新速度比起來,台灣政府或學校在英語網頁的資訊往往不夠充分,對外籍生是比較吃虧的地方。」

救市政策應擬配套

打造國際觀的教育環境

在學生眼中,台灣不夠重視英語的影響,一方面是牽制了台灣學生勇闖海外的能力,但同時之間,也讓正在台灣學習的東南亞學生難以快速地融入、了解台灣社會,無法成為業者需要的「懂台灣思惟」人才。

在另一方面,即使業者有意培訓正在台灣就讀的東南亞學生,但學生的意願,或許也不見得符合企業所需。台北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的巴山塔(Basanta)就表示,對印度學生來說,留學台灣的CP值比歐、美高,原因在於未來的工作機會較多,且台灣物價相對較低。換言之,這群留學生,畢業後的第一選擇是「在台灣工作」,而非回到母國。

學子們留台就業的期待,意外成為業界與學生們認知落差最大的部分,王志成坦言,「我們對東南亞留學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他們要回到母國去服務,所以我們會仔細確認學生的意願,一旦彼此對此出現差距,大概就不會考慮錄用了。

畢竟外籍生留台,企業還要額外申請工作證,吸收應付行政手續的成本。」當然不是沒有例外,「如果學生有非常傑出的專長,比如資訊處理技能高超等,我們對這群學生另一類的規畫,是將他們視作『國際經理人』培訓,未來他們不僅回到母國服務,有機會也將外派到其他國家,甚至再回台灣交流工作。」歸根結柢,一個更注重國際視野的教育環境,或許才是呼應「新南向政策」的重要配套,對外籍生來說,能有效的地了解台灣思惟、台商企業文化。」另一方面,台灣學生也因此能夠更有走出去的能力與勇氣。王金來認為,「以前台灣談人才國際化都是講如何吸引人才進來,但台灣人才也應該出國磨練。」畢竟,新南向政策,就是一個新的國際交流挑戰,企業在思考善用外籍人才之際,試著培訓更多能夠「走出去」的台灣人才,仍是無可避免的關鍵課題。

撰文 / 蔡曜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0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