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政府推手:国内最大光伏电站示范效应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2-31/159942.html


12月30日上午,中国最大的地面并网型光伏电站——徐州协鑫20MW光伏电站正式投运,徐州协鑫光伏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祥所在的公司负责此电站的建设与运营。

徐 州20MW光伏电站总投资额为4.2亿,占地680余亩,由香港上市企业保利协鑫控股有限公司(“保利协鑫”GCL-Poly Energy Holding Limited,3800.HK)投资,中环(中国)工程有限公司(GCL Engineering Limited)和中环光伏系统有限公司(GCL Solar Limited)总承包建设,上述三家公司均属于协鑫集团。

据中环(中国)工程有限公司总裁顾华敏透露,徐州20MW光伏电站投资回收周期为12年左右。

对于国内光伏界来说,徐州20MW光伏发电项目最大的意义在于,政府如何帮助光伏电力解决上网问题。

上网难题

“这是一个示范项目。”

顾华敏表示,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光伏市场增速变缓,造成国内快速增长的光伏产能无法有效释放,给企业带来不少困难,“在这背景下,我们希望通过兴建光伏电站来拉动国内光伏产品的消费”。

不过,对于光伏电站拥有者来说,电力如何上网一直困扰着电站的建设与发展。

一直以来,电网以光伏电力不稳定、会威胁电网安全为由拒绝光伏电力上网,光伏电站处在发了电却卖不出来的尴尬境地。

不过,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光伏委员会主任赵玉文向记者表示,“光伏电力的质量完全有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

事实上,徐州20MW光伏电站就是应用国外成熟的上网技术,据顾华敏介绍,电力上网解决方案主要由美国Satcon公司提供,“电网接纳我们的电力与接纳传统火力电厂的电力没有区别”。

而且适应电网的改造成本并不高,据顾华敏透露,为了适应电网的要求,徐州20MW光伏电站进行了相应的技术改造,“改造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并不算高,比国外低”。

“质量只是借口,光伏电站大都可以达到上述要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电网拒绝光伏电力的主要原因是成本过高,“起码是传统电力的3-4倍,电网接进一度就亏一度”。

做为一个商业电站,必须把电以合适的价格卖出去才能循环运作下去,顾华敏表示。

政府助力

“现阶段,光伏电力必须获得国家补贴才能正常发展。”赵玉文表示,政府财政补贴是光伏电力生存的必要条件。

江苏省的光伏发电项目补贴政策为光伏电站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江苏省把太阳能作为六大战略型产业之一,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进行扶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对符合规定的项目进行电价补贴。

据了解,江苏省政府设立一个基金,专门对光伏发电项目进行补贴,2008年投运发电的光伏发电项目,屋顶项目补贴为3.7元/度,非屋顶项目(比如徐州20MW光伏电站)为2.15元/度,而以后新项目的补贴将按每年20%递减。

顾华敏表示,通过此项补贴,光伏电站送给电网的价格与传统电力之间的差价被政府吸收,电网从此不再需要承担损失。

“为了按今年的价格进行补贴,徐州20MW光伏电站从立项到建成才3个月。而一般工期为5个月左右。”

而当地政府更是不遗余力的帮助兴建徐州20MW光伏电站,李志祥透露,“当初在选址的时候,从市长到区委书记、区长都陪着我们,由于时间紧,大家从早看到晚,晚上没亮了,就用车灯看”。

“江苏省在鼓励光伏产业的发展上,走在国内的最前列。”顾华敏表示。

发展隐忧

事实上,按照江苏省政府的规定,至2011年,将有400MW的光伏发电项目可以获得补贴,不过,江苏省在建或将建的光伏发电项目离400MW还很远。

“很多人还在观望,担心政府补贴政策能否得到全面的执行。”顾华敏表示,其公司所属的协鑫集团属于当地最大的光伏企业,“在徐州的投资达300亿”,因此,敢于第一个进行尝试。

事实上,江苏省的财政补贴并没有详细的规定年限,对于电力生产商来说,有着补贴随时消失的风险。

“我们是专业电站建设运营商,电站并网经验较多。”顾华敏表示,徐州20MW光伏电站项目完全按照国家电网的相关标准进行建设,“国家电网、省建设厅等部门都进行了检测,完全符合要求,并获得相应的许可,相信电网会全额接受我们生产的电力”。

据了解,徐州20MW光伏电站是国内第一次内地光伏并网成功的电站,不过,这个成功的范例或许难以复制,“由于各地的财政实力与产业重点不同,同类型的光伏电站难以向周边推广”。

李志祥表示,内地有许多地方可以建光伏电站,虽然地很难找,但不是没有,“安徽就有很多”,不过由于缺少相应的光伏补贴政策,“暂时还没法建设”。

事实上,国内第一个内地光伏电站石嘴山光伏电站至今就仍未能上网。

上周通过的新版《可再生能源法》为光伏电站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其中提出对包括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实行“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

“这为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市场化提供了基础。”赵玉文表示,《可再生能源法》将保障电力生产商获得足额的补贴,从而使可再生能源让“电力生产商、电网都有利可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52

示範區廠商資格誰說了算?

2013-08-26  TWM
 
 

 

自由經濟示範區第一階段雖上路,但有個問題卻須先釐清,那就是誰來決定哪些廠商可在區內經營?

廠商若在示範區內經營,其收入高於區外經營收入,二者差距構成區內廠商的租值。這意味著在示範區內經營的資格,乃是一種稀缺資源──誰可在示範區內經營,誰就可獲得較高收入。

這個資格既可使廠商創造較高收入,它就會引進爭奪,也就是說,這個資格是有價的,這就如天上掉下一塊餡餅,也會因眾餓漢爭奪而有價,只是這個價未必是市場價格,而會因分配方式不同而有不同形式。

如果「在示範區內經營的資格」是由政府分配,它就須設立某些標準來篩選眾多競爭此資格的廠商,但符合這些標準的廠商,未必是能在區內創造出最高收入者。而要符合政府設立的這些標準,廠商就要付代價,或許是經營者或業主要有什麼特殊身分、登記地須在何國,或是跑公文與官員送往迎來,廠商為符合這些標準所付的代價,抵銷了他在區內經營時可提高的收入,對社會生產毫無貢獻,這就是租值消散。

如果這個資格是以市場分配(例如拍賣)進行,廠商想進入區內經營,須出價競標打敗其他競爭者,出價最高者,將會是預期能運用此資格創造出最高收入者。若某廠商預期無法在區內創造出更高收入,它在競標過程中,就會敗給那能創造出更高收入的別人,市場確保能進入此區經營的人,就是能發揮「在示範區內經營」這項稀缺資源最高生產力之人。

在競爭之下,廠商願付多少錢競爭這個在區內經營的資格?在邊際上這個資格之價,將正好等於廠商在區內、區外經營收入之差。假如某廠商在區內經營的收入現值,比他在區外經營收入現值高出一百萬元,那麼在邊際上他願意花一百萬元買下這個資格。

為了買下這個資格,廠商須先對社會生產有貢獻,也就是先創造出一百萬元的收入,才有錢買下這個資格。或廠商須先貸款,買下資格後至少創造一百萬元收入。不論如何,出價得標者,必是對社會生產有貢獻者,因此由市場分配稀缺資源,是不會有租值消散的。

同時,區內經營資格若由政府分配,就不容易看出這個資格對廠商助益有多大。但此資格若按價分配,大部分廠商如果預期在區內無法創造比區外更高收入,他們就不會去競標這個資格,這個資格就會跌價,這是最快也是最能看出自由經濟示範區這個政策有無效果的方法。

既然名為「自由經濟示範區」,那就將自由經濟進行到底,想發揮這個政策最大效果──也就是使區內廠商發揮最高生產力,就先從區內經營資格由市場分配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38

中國自主核電華龍一號示範工程今日開工 預計年內將有6~8臺核電機組投入建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4780.html

中國自主核電華龍一號示範工程今日開工 預計年內將有6~8臺核電機組投入建設

第一財經日報 林春挺 2015-05-07 06:00:00

中核表示,華龍一號示範工程的開工建設“也必將增強國際市場的信心”,有利於中國“推進核電走出去戰略的實施”。

中國核工業集團(下稱“中核”)在昨天(5月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華龍一號示範工程——中核福清5號核電機組在今天(7日)開工建設。中核稱,這標誌著中國核電建設新時代的到來。

華龍一號示範工程是在4月15日得到國務院常務會議核準在國內建設的。這有助於“在調整能源結構中促進穩增長”。

而最值得關註的是,官方此前表示,預計年內將有6~8臺核電機組投入建設。這意味著核電項目年內將密集上馬。而這樣的建設規模在中國核電史上實屬罕見。

中核福清核電站資料圖 (CFP圖)

核電項目年內密集上馬

《第一財經日報》從獲得的會議材料中了解到,日前,福清核電5、6號機組施工準備已就緒,具備澆築混凝土(FCD)條件。通常來說,澆築混凝土是開工建設核電站項目的第一步。

華龍一號核電技術是由中核和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聯合打造的核電技術。

“這個(華龍一號示範工程開工)意義太大了。”一位接近中核的知情人士對本報記者說,因為它是“我們自己研發的技術”。

本報記者此前從中廣核獲悉,目前,華龍一號示範項目廣西防城港3、4號機組設計文件、設備采購及供貨、現場施工準備、項目核準與執照申請等各方面工作按計劃穩步推進,進展良好,滿足2015年開工建設及後續連續施工的要求,預計今年下半年開工。

4月23日,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司長劉寶華在世界核能發展論壇上表示,今年將新開工8臺左右核電機組,此外今年國家能源局將出臺關於核電基礎創新的專項規劃。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張華祝也在會上表示,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預計年內將有6~8臺機組開工建設,有8臺核電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將成為投入商業運行核電機組最多的一年,成為核電重啟的關鍵之年。

張華祝認為,2030年前,是中國核電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他表示,未來10年中國核電必須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才能保證《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關於核電發展目標的實現。

目前,中國投入商業運行的核電機組有23臺,總裝機容量達2138.6萬千瓦。至2014年底,核電總裝機容量2030.6萬千瓦,占全國電力總裝機容量的1.49%;累計發電量1305.8億千瓦時,占全國總發電量的2.39%,比2013年增加了18.89%。

而為了給核電項目建設提供更多的資金,中核旗下的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核電”)已經計劃在滬上市。證監會官網4月29日晚間在“預先披露”一欄中公布了中國核電擬上市的申報材料,這意味著該公司最快將在今年年內登陸A股市場。而中國核電擬募資162.5億元用於核電項目的投資。

另外,中國廣核集團旗下的中廣核電力(01816.HK)也已經在2014年年底在香港成功上市。同樣,其募集的資金也用於核電項目的投資。

謀求出海

中核表示,華龍一號示範工程的開工建設“也必將增強國際市場的信心”,有利於中國“推進核電走出去戰略的實施”。

中核是中國唯一出口過核電機組並具有批量化出口核電機組業績的集團,自1986年以來,中核已累計出口1座核研究反應堆,5臺微型反應堆,6臺核電站,積累了在國外的核電建設和運營管理經驗。今年2月,中阿政府簽訂了《關於在阿根廷合作建設壓水堆核電站的協議》,被認為是“華龍一號出口拉丁美洲”的一個標誌。

“目前來說,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上述接近中核的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中核表示,將借助“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推進核電走出國門,以帶動國內核電裝備的批量化生產和出口。目前,中核正在建立海外市場開發體系,積極推動英國、阿根廷、埃及等歐洲、拉丁美洲、非洲、南亞近20個國家核電項目合作。

按照中核的布局,華龍一號從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福建,途經南亞、波斯灣(埃及),最終落地海上絲綢之路終點英國,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完美路徑和最佳實踐。

另外,本報記者從中廣核獲悉,華龍一號在通過英國通用技術審查(GDA)後將應用於控股的BradwellB項目建設,屆時將真正實現中國自主先進核電技術在海外市場落地,具有標誌性意義。中國希望能夠進軍英國核電市場,這是因為後者打算在2030年之前新建8座核電站。

但核電走出去註定是一個艱難和漫長的過程。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此前表示,中國核電一直在爭取“走出去”,但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因為中國在國外建設核電站方面缺乏經驗,核電技術又是敏感技術,各國對技術要求都非常嚴格,審批也嚴格。

“我們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對手非常強大。”一位核電專家對本報記者說,“這意味著我們要走出去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但他同時表示對核電走出去非常有信心。

就像這位專家所說的,中核表示,它在鈾轉化、鈾濃縮及元件制造上的現有保障能力和未來保障能力,完全可以保證中國核電的發展和走出去的需求。同時,中核通過60年的發展,在人員培訓、技術服務方面也取得了豐富的經驗。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125

城建模式新動向 發改委打造60個產城融合示範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3367.html

城建模式新動向 發改委打造60個產城融合示範區

一財網 林小昭 2015-07-09 20:25:00

國家發改委擬在全國範圍內選擇60個左右條件成熟的地區開展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工作。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許多城市由於生產、工作和生活區的分離帶來了巨大的交通壓力,推高了生產生活成本,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近年來產城融合成為各個城市著力的重要方向。

打造60個示範區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9日發布《關於開展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有關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指出,為進一步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推動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加快培育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或增長極,形成功能各異、相互協調補充的區域發展格局,國家發改委擬在全國範圍內選擇60個左右條件成熟的地區開展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工作。

產城融合示範區是指依托現有產業園區,在促進產業集聚、加快產業發展的同時,順應發展規律,因勢利導,按照產城融合發展的理念,加快產業園區從單一的生產型園區經濟向綜合型城市經濟轉型,為新型城鎮化探索路徑,發揮先行先試和示範帶動作用,經過努力,該區域能夠發展成為產業發展基礎較好、城市服務功能完善、邊界相對明晰的城市綜合功能區。

《通知》要求,示範區應符合以下條件:一是以地級城市(區)為主,適當考慮發展基礎較好的縣(市);二是有合規設立的省級以上產業園區為依托,產業園區和周邊區域發展空間和潛力較大,主導產業符合生態環保和人口集聚要求,適合推進產城融合發展;三是行政區劃明確清晰,與現有行政區劃相協調,以依托的產業園區所在地行政區命名,不出現“新區、新城、產業園區”等。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過去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大多是按照功能區規劃發展,這是城市規劃的一個基本方法。但城市過大,功能區過大,就必然會帶來交通擁堵以及生產生活成本過高等問題。

以廣州為例,位於廣州東南部的廣州開發區和南沙開發區聚集了大量的生產企業,但由於缺乏相應的生活配套,在這些企業上班的不少人員每天“鐘擺式”地往返於市區和開發區。與之相似,珠江新城作為廣州的CBD,在此上班的大量白領居住在南邊的番禺,形成了相當大的交通壓力。

另一方面,在新建設的開發區,對新一代的產業工人尤其是85後、90後來說,他們對工作之外的生活環境、配套也十分看重,如果開發區沒有相應的生活配套,對這一群體而言,吸引力顯然要下降很多。

“現在講產城融合更多是從新型城鎮化與新型工業化的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實現一個良性的互動。”牛鳳瑞說,工業化如果沒有城市化作為依托,工業化要支付更高的成本。反過來說,如果城市化沒有工業化的支撐,那麽城市化就是無源之水。“過去我們是人為地割裂開來。”

對此,《通知》要求,要統籌規劃包括產業集聚區、人口集聚區、綜合服務區、生態保護區等在內的功能分區。統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實現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和人口集聚相互促進、融合發展。合理布局教育、醫療、文化、旅遊、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住居、商業、娛樂、休閑等設施,提升宜居宜業水平。

《通知》指出,推進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有利於協同推進城鎮產業發展、人口集聚和功能完善,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和節約集約利用;有利於探索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推動“3個1億人”的就近城鎮化;有利於形成功能各異、協調互補的區域發展格局,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利於深化開發開放和體制機制創新,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平臺。

功能區劃分之辨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許多城市由於過於強調功能區的劃分,從而帶來了巨大的交通壓力和生活成本的提高,這也引起了不少人的關註。

廣州市某經濟發展部門一位官員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過去我國城市發展中,太強調功能的劃分,由此帶來了生產和生活、工作和居住區的完全割裂,造成了很多成本的增加,現在國家就更註重要把生產和生活有機地融合起來。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此前曾對本報表示,大中小城市應當有不同的規劃理念。例如,小城市的話搞“前店後廠”模式就可以,中等城市就應該搞功能分區,而大城市的話不能搞功能分區,太大的功能區會帶來生活的不便。

不過,牛鳳瑞認為,盡管功能區劃分存在著不少弊端,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功能區劃分。“它是城市化進程中的一個必然現象。如果我們的功能區都是綜合性的,那也會帶來一些其他問題,比如如果將工業區和生活區完全混合起來,也會產生一些互相幹擾的問題。”

“這里面沒有對和錯的問題,而是一個合理度的把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牛鳳瑞說,類似CBD是金融產業和高新產業聚集的地方,只有聚集,才能產生更大的效應。在CBD工作的很多白領都希望居住在工作地附近,但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現在大多家庭夫妻倆都是雙職工家庭,很少有兩個人都在同一個區域,因此很難做到工作地和居住地完全融合。

牛鳳瑞說,過去的專業功能區可能只有幾平方公里,而現在很多地方的功能區動不動就是幾十甚至上百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中等城市了。“所以這里面就存在一個空間尺度的把握問題。”

編輯:汪時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347

財政部第二批PPP示範項目來了 主要涉及水務交通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1199.html

財政部第二批PPP示範項目來了 主要涉及水務交通業

經濟觀察報 2015-09-06 10:35:00

財政部的第二批PPP(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融資模式)示範項目已經評審完畢,並將會於近期公布。

財政部的第二批PPP(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融資模式)示範項目已經評審完畢,並將會於近期公布。經濟觀察報了解到,對於第二批示範項目,財政部將會實施以獎代補的形勢進行獎勵。

相較於第一批示範項目,財政部對第二批項目設定了更為嚴格的申報流程和審批標準,從中也可以看到財政部對未來推廣PPP項目的整體思路。

相關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第二批示範項目是從700至800個上報項目中評選出來,主要涉及行業是水務、交通、市政、社會(公共)行業。與第一批示範項目最大的區別是,有了一套相對嚴格的標準和篩選流程,財政部出臺了十余條更加具體的項目打分標準,而且項目質量更高。

大嶽咨詢總經理金永祥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做示範項目從政府本意來說是形成一批規範的、具有可推廣可複制性的項目。這又在實踐中對PPP本身起到了積極作用,這也有助於解決PPP項目的老大難問題,對地方政府遵守契約也會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增設標準

經濟觀察報了解到,財政部給第二批PPP示範項目的評選設置了十余項標準。與第一次不同的是,這次在財政部附近找了一家酒店,將打分的專家在里面封閉了一個星期。據悉,這次第二批示範項目,大部分省市都報了,除去一個市和一個自治區。

今年6月底,財政部下發通知要求各地上報第二批示範項目,要求在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農業、林業、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醫療、衛生、養老、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務領域,篩選征集適宜采用PPP模式的項目,加快建立項目庫。

相較於第一批示範項目,第二批項目的要求更加細化,例如通知明確:合作期限原則上不低於10年。對采用建設-移交(BT)方式的項目,通過保底承諾、回購安排等方式進行變相融資的項目,財政部將不予受理。

為此,財政部要求第二批PPP示範項目建立“能進能出”的項目示範機制,對已列入示範項目名單的項目,如項目交易結構發生重大變化不能采用PPP模式,或一年後仍未能進入采購階段的,將被調出示範項目名單。

8月31日,財政部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召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示範項目督導會議,對第一批示範項目進行督導小結和經驗交流,對第二批示範項目進行動員部署。而在開會之前的兩周,關於PPP的評審工作已經完畢。“和第一次項目相比,這次PPP申報強調了PPP項目物有所值的定性評價,沒有再提定量評價,避免了PPP項目申報走形式的現象,從項目審批上有利於篩選優質項目。這是避免地方政府為了爭取優惠條件而刻意申請做PPP的現象。”金永祥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經濟觀察報還了解到,第二批示範項目的標準之一是項目定性評審主要審查項目的合規性,具體包括主體合規性、客體合規性、程序合規性三部分內容。項目相關參與主體是否合規首先就是要看國有企業和融資平臺公司不能作為政府方簽署PPP項目合同的,其次對於未按國辦發42號文要求剝離政府性債務、並承諾不再承擔融資平臺職能的本地融資平臺公司作為社會資本方的,都不能選為示範項目。“國有企業和融資平臺作為政府方簽訂PPP合同的,這次是不能選為示範項目。”一位相關PPP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標準還有要看適用領域,是要看是否屬於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領域;對於采用建設-移交(BT)方式實施、合作期限低於10年、采用保底承諾、回購安排、明股實債等方式進行變相融資的也不能作為PPP示範項目。

在這次評審中還有增加了一項標準,那就是財政中長期的可持續性,也就是是否按照《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論證指引》進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論證方法和過程是否科學;每一年度全部PPP項目需要從預算中安排的支出責任,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是否超過10%。項目采用PPP模式的適用性。項目是否按要求開展物有所值評價,項目采用PPP模式與傳統政府投資模式相比是否能夠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數量和效率,降低項目全生命周期成本。

不過,經濟觀察報了解到,其實在第二批上報的項目中也有不少的項目並沒有進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

這次項目的篩選標準將PPP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債務作為一個單獨指標——PPP存量項目是否能夠有效化解地方債務,對可化解地方政府債務的金額和占比等做出估算。

質量提高

財政部對於第二批示範項目的評選,與第一批相比,不論是項目標準、項目質量都有了非常大的進步。

金永祥參加了第一次示範項目的評選,他告訴經濟觀察報,第一批示範項目,一開始財政部征集了一批項目錄,但是地方政府上報項目並不踴躍,只上報了個66項目。“但是上報的質量不行,選了20個項目要求地方政府補充材料,同時繼續征集項目。後來一共征集了120個項目,在財政部的PPP中心選了一天,最終挑選了30個。”金永祥告訴經濟觀察報。

除了江蘇和安徽很積極外,第一批地方申報項目並不是很積極,而且項目的總體質量不高,文件的規範性也參差不齊。

財政部在第一批示範項目建設完成後,財政部將組織專家對前期實施情況進行驗收,重點審查示範項目是否符合PPP模式的必備特征。符合PPP模式特征的,將作為實施範例進行推廣。不符合PPP模式特征的,財政部將督促實施單位進行整改,或不再作為示範項目推廣。

此後,財政部對第一批示範項目進行了督導,財政部的督導小組由14個司局組成,共設立4個督導小組,進行分省督導。進行督導的10個省市為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安徽、青島、重慶、陜西;督導對象為財政部門及行業主管部門,PPP項目實施機構、項目社會資本參與方、中介機構和融資提供方等。

相較於第一批示範項目,財政部對第二批項目設定了更為嚴格的申報流程和審批標準,從中也可以看到財政部對未來推廣PPP項目的整體思路。

金永祥認為財政部第一次抓示範項目,更主要是依賴評選專家的經驗,這也某種程度上導致第一批示範項目中有些到現在都還沒啟動。“但是第一批示範項目對PPP的推動作用很大,這是為什麽第二批示範項目這麽積極,示範項目等於中央給予增信了,項目和金融機構都很踴躍。”金永祥說。

編輯:姚逸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917

示範及搶食基地

上周新聞令人不禁搖頭嘆息。《白皮書》橫空出現,高官解畫籌備經年,但公布時間確令人不寒而慄,莫非熟悉政治手段的內地政府真的沒有考慮在此際推出的效果?
隨後見到立法會遭衝擊,反對者被譴責用暴力,但畫面所見,警方龜縮在立法會大樓內,而非布人牆在門外,究竟又是甚麼安排?而最悲壯的是,會議廳內,主席只要表決的「另類議會暴力」又向誰講?
對內地朋友而言,香港的確是一個很好的示範基地,但也變成他們的搶食基地。特許財務分析師(CFA)考試為例,中國考生數目原來增長11%,果然夠進取。
保險業似乎也是另一條「錢路」。最近望見間保險公司的頒獎廣告,由從業員的姓名拼音所見,相信不少是內地同胞。
同資深保險界朋友談起,她也指,內地人早已漸成主力,因為可招呼來港買保險的內地同胞。不過,她話早兩日帶一個新人補課,對方亦不介意參與普通話課堂,怎知到達課室也嚇一跳,原來多張簽名報到表竟遭內地同事圍搶!他們爭奪要先簽名,幸好,課堂導師似也見怪不怪,一聲喝令,著他們停止才罷休,肯定為這群公司生力軍上一課。
朋友更話,內地客來港買保險可以,但絕不能帶保險合約回內地簽訂,否則便屬違法,但內地客來港走一趟,相信還會添些奶粉吧!
那麼,美國和日本人又可否來港買保險呢?
答案原來是不可以,朋友解釋,因有關國家的稅務條例所限,故這兩個國家的國民不能買保單,相反,內地客戶只要有通行證,肯付鈔便可,未知財爺有否計算這方面對港經濟的貢獻呢?
(6月16日刊於《am7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126

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7年獲批14個 各地力推股權激勵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4/4769698.html

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7年獲批14個 各地力推股權激勵

一財網 胥會雲 2016-04-01 15:48:00

7年間,各個示範區陸續推出了多項改革舉措。這些舉措,多集中在股權激勵、科技成果轉化、財稅政策、科技與金融結合等領域,以構建適應自主創新的新體制、新機制。

為完善創新驅動發展體制機制,加快新動能成長和傳統動能提升,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試點政策將加快推廣到全國,同時再建設一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高新區。《關於2016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繼3月3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後再一次確認了這一消息。

《意見》稱,將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聚焦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面臨的突出問題,著力從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促進科技與經濟融合、激發創新者動力和活力、深化開放創新等方面進行改革探索,在知識產權、科研院所、人才流動等方面取得試點突破,形成一批可複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

7年改革路

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建設,迄今已有7年,7年之中陸續有14個區域獲批。

2009年3月,北京中關村成為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此後武漢東湖、上海張江、深圳、江蘇蘇南、天津、湖南長株潭、成都高新區、西安高新區、杭州和珠三角陸續獲批。

最新的是在3月3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認新設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河南鄭洛新、山東半島、遼寧沈大。由此,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員擴容至14個。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科技發展和創新,是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設立的主要任務。7年間,各個示範區陸續推出了多項改革舉措。這些舉措,多集中在股權激勵、科技成果轉化、財稅政策、科技與金融結合等領域,以構建適應自主創新的新體制、新機制。

比如,為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各地都推出了股權激勵試點。北京中關村對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實施期權、技術入股、股權獎勵、分紅權等多種形式的激勵。

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在2011年獲批為第三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在獲批當年,就啟動了股權激勵試點,2013年又進一步放寬了參與試點的企業條件。2011年起,小張江還設立了代持股專項資金,為資金缺乏的激勵對象提供部分資金墊付和股權代持服務。

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俗稱的“大張江”,包括“一區二十二園”,面積達531平方公里,核心園就是張江高科技園區,也就是俗稱的“小張江”。

目前,部分改革舉措已經陸續推廣到了全國。比如,中關村的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改革、非上市中小企業通過股份轉讓代辦系統進行股權融資、擴大稅前加計扣除的研發費用範圍、股權和分紅激勵、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等政策。

其中,中關村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進入代辦股份系統進行轉讓試點,也就是俗稱的新三板,現在已經是全國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權交易平臺。

打開創新局面

借助於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各地的科技創新也取得了明顯的成績。

中關村示範區2016年園區工作會上稱,初步核算,2015年中關村示範區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總收入4.07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實現增加值5557.4億元,同比增長12.2%,對北京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6.8%。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收入占比71.6%,高精尖經濟結構加快形成。

2015年截至10月,張江示範區總收入2.9萬億元,同比增長10.4%;凈利潤1514.39億元,同比增長5.8%;實繳稅收1297.41億元,同比增長7.4%。預計2015年全年總收入3.5萬億元,凈利潤1850億元,稅收1560億元。

改革越深入,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也越多。

在3月30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即稱,要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很重要的是要有一些地方先行先試。首先要在點上取得突破,逐步推廣複制到面上。

很顯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將承擔重要的先行先試功能。

圍繞改革如何實現點面結合,李克強舉例談了3個問題,一是科技人員期權兌現問題,怎麽更加充分地調動創新主體的積極性,步子要邁得再大一點,要有突破;二是部屬院校和科研院所創新自主權問題,如何賦予部屬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大自主權,鼓勵與地方協同創新;三是科研經費管理機制問題,怎麽給創新主體更多自主權?

而這些問題,都需要在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在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中尋找到解決方案。

今年全國兩會上,上海大學校長金東寒就稱,目前企業的創新主體意識在很大程度上還沒有真正確立,普遍存在創新投入不足、創新管理能力弱的問題,在與高校合作時對教授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要求,希望教授的成果馬上就能夠批量生產。

從高校方面看,問題更加複雜,很多教授認為承接企業的項目不如承接政府或自然科學基金委的項目檔次高。其次,高校的考核體系也存在一些問題。對成果的管理不夠系統,尤其缺少完善的知識管理系統。

李克強說,新一輪產業革命正在發生,一定要下大決心有更大突破。搞科技,關鍵在人。只有把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才能真正形成創新局面。

編輯:楊小剛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274

420兆瓦 晶澳拿下首批光伏“領跑者”示範基地近50%份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8220.html

全球最大的高性能光伏產品制造商之一晶澳太陽能控股有限公司(JASO.NSDQ,下稱“晶澳”)在SNEC展會上宣布,公司為山西大同光伏“領跑者”示範基地一期工程提供了總計420兆瓦的高效光伏組件,其中高效單晶組件Percium達150兆瓦,這一數字也占了全國首期光伏“領跑者”示範項目近50%的組件份額,同時也相當於2015年晶澳全球出貨量的10%左右。晶澳執行總裁謝健也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公司十分看好國內及南美等地的發展,未來這兩大地區也將有很大的市場潛力。據記者了解,目前晶澳已與相關公司正在探討於巴西建設新的生產基地一事,一旦達成,這將是晶澳在海外設立的第二家工廠。

光伏“領跑者”計劃,出現在今年6月的一份《關於促進先進光伏技術產品應用和產業升級的意見》(下稱“意見”)中,由國家能源局、工信部和國家認監委聯合發布。意見中提出,國家能源局每年安排專門的市場規模實施此計劃,要求項目采用先進技術產品。“領跑者”先進技術產品應達到以下指標:多晶矽組件和單晶矽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分別為16.5%、17%以上;高倍聚光光伏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達到30%以上;矽基、銅銦鎵硒、碲化鎘等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分別達到 12%、13%、13%以上。上述新政中的指標,比目前的《光伏制造行業規範條件》(2015年)相對高一點,比如在多晶矽組件的轉換效率要求上,前者為16.5%,“規範”中提出15.5%,高出一個百分點。

由於“領跑者”會設立一些光伏發電示範基地、新技術應用示範工程等,因此綜合而言,光伏產品制造商將要拿出更高技術的產品來角逐這類示範基地的相關產品選型。就在去年6月25日,國家能源局也發文批準了大同市建設采煤沈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範基地(下稱“大同基地”),首個“領跑者”基地由此現身。

謝健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作為“領跑者”計劃的示範項目,大同基地的一期工程總裝機量為950兆瓦,為國家能源局啟動,投資額預計100億元,將建成13個光伏電站,建成後年均上網電量15億千瓦時,年可實現稅收2.6億元、節約標煤48萬噸。

2015年7月,晶澳憑借核心技術優勢被大同市人民政府選為該示範基地2015年項目的投資商,並承接了50兆瓦的“領跑者+新技術+新模式”示範項目。除該中標項目外,晶澳還為三峽集團、華電集團、中電投集團、中廣核、京能集團、合肥陽光電源等6家中標企業在此示範項目中提供總量為370兆瓦的光伏組件產品。

高效單晶組件Percium由晶澳研發,於2013年10月首次推出。其電池采用PERC(背鈍化和局部鋁背場)技術,3年來轉換效率不斷提升。2014年6月20日,Percium高效電池正式量產,在業內率先創造了P型電池量產轉換效率超過20%的記錄。截至目前,其產品轉換效率可達21%,60片組件功率超過295瓦,72片組件功率超過345瓦。除高效單晶Percium組件以外,晶澳還有高效多晶Riecium組件,常規單晶Cypress組件,常規多晶Cypress組件,雙玻組件共計五款組件符合並超過國家“領跑者”標準。

晶澳在2015的全年出貨量為4G瓦,包括3673兆瓦的太陽能光伏組件和組件加工(對外部客戶出貨),電池及電池來料加工為265兆瓦,對自己下遊光伏項目的出貨量是53.5兆瓦。因此,420兆瓦的規模量已占據約公司去年總出貨的10%以上。與此同時,其去年全年的收入為135億元,毛利率17%,2014財年晶澳的收入則為113億人民幣,毛利率15.6%。2016年晶澳的產能將增長30%,其中太陽能電池產能將增至5.5G瓦,光伏組件增至5.5G瓦。

產能擴張上,晶澳正在積極推進全球各地的戰略布局。位於宣化區京張奧物流園區的晶澳1吉瓦組件項目,日前已正式開工。項目達產後,晶澳將以張家口為中心,把銷售輻射至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區,預計年實現銷售額40億元,上繳稅金1.2億元,帶動光伏及相關配套產業發展。該項目的總投資額為6億元,占地153.85畝,總建築面積7萬平方米,包括聯合廠房14000平方米、原料倉10330平方米、成品倉17446平方米等。在海外,去年10月23日晶澳的第一個海外工廠馬來西亞檳城巴六拜工業園的400兆瓦高性能光伏電池廠已開業,總投資額為4.46億元,有700個就業崗位。而在不久前,晶澳也與相關企業達成交鑰匙合作,預計在南美的巴西投資300兆瓦項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036

半年內兩次擴圍 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增至16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5565.html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月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建設福廈泉與合蕪蚌兩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引領帶動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

會議指出,加快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對深入貫徹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中關村、武漢東湖、上海張江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設立以來,有效發揮了改革創新“試驗田”作用,對區域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引領示範和輻射帶動效應。

按照“成熟一個批準一個”的原則,會議決定,在福廈泉和合蕪蚌國家高新區分別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結合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區域布局,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打造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政策先行區、高端人才與“雙創”結合的重要平臺、新產業新業態集聚帶,在升級發展上探索更多鮮活經驗。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自2009年3月國務院批複在北京中關村設立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以來,幾經擴圍,示範區迄今已增至16個。除中關村,還有武漢東湖、上海張江、深圳、江蘇蘇南、天津、湖南長株潭、成都高新區、西安高新區、杭州、珠三角、河南鄭洛新、山東半島、遼寧沈大以及此次擴圍的福廈泉和合蕪蚌。

而在此次之前,最新的一次擴容是今年3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新設河南鄭洛新、山東半島、遼寧沈大3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半年內兩次擴容,也說明我國十三五期間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步伐在不斷加快。

分析人士認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設立,一般會綜合考慮區位、當地的具體情況等多方面因素。通過一系列創新政策,結合自身的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經濟較快速發展,對周邊地區也有輻射帶動作用。而從這幾年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發展情況來看,這些示範區都是我國經濟產業核心區,具有很好的創新轉型基礎,轉型升級十分迫切。

以福廈泉為例,2015年,福州、廈門、泉州三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4803.81億元(人民幣,下同),占全省的61.2%。三市國家級高新區工業總產值達5200多億元,以占全省2.46‰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省13%的工業總產值。其中廈門國家級高新區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和能源節約利用全國領先。

根據中新社報道,福建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指出,福廈泉三市國家級高新區已成為拉動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和領跑者,有利於福建貫徹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據規劃,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將進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努力建成海峽兩岸協同創新先行區、海上絲綢之路技術轉移核心區、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先導區、創新創業生態引領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976

美國槍支暴力到底怪誰?這些國家做出了示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7841.html

12日針對奧蘭多槍擊案的發言已是過去的一年中,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大規模槍擊案後的第6次公開發聲。在上任期間,奧巴馬至少在慘痛的槍擊案後公開表態過14次。

然而,在奧巴馬政府對控槍的呼籲中,美國的槍支銷量比歷史上的任何時候都要高,而在美國發生的槍擊案也比以往的任何時候都要頻繁。根據2016年的一項研究,全球三分之一的槍擊案發生在僅擁有全世界5%人口的美國。

在看起來淪為例行公事的表態和聲明之後,美國的槍支管制為什麽遲遲推動不了?這些慘痛的人禍背後,究竟應該責備誰?縱觀全球,已有不少國家做出了槍支管制的示範。

到底怪誰?阻力是什麽?

根據華盛頓郵報此前的報道,82%的美國人認為槍支暴力是嚴重的問題,58%的美國人認為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根據2015年10月華盛頓郵報和美國廣播公司的民意調查,46%的美國人希望政府出臺新法以減少槍支暴力。另有47%的美國人認為擁有持槍自由的權利更為重要。

雖然不少人呼籲更嚴格的槍支管控法律出臺,但上述民調發現,更多人認為槍擊案的罪魁禍首還是現代人的精神健康問題。超過三分之二的人認為大規模的槍擊案反映更多的問題是如何定義嫌疑人的精神狀況,而並非槍支控制法律不到位。

事實上,“不是槍殺人,而是人殺人”這種說法也是美國槍支管制的最大阻力——美國全國步槍協會(NRA)的擋箭牌。

在奧蘭多槍擊案前的11天前,奧巴馬就針對槍支銷售商關於“為什麽要奪走好人手中的槍支而不是管住壞人的行為”的質問給出了回答。

他表示:“首先,認為我或者希拉里還是任何人固執地要奪走人民手中的槍的想法是不真實的。我不在乎NRA說過這類的話多少次。在我任職期間,已經有超過美國歷史上任何時期的槍支被銷售而出。對於在這個國家的任何男人、女人和孩子來說,這些槍都已經足夠了。另外,我從來沒有提議過要沒收那些負責任的持槍者手中的槍支。”

據公開資料,保守估計,到2013年,美國私人擁槍數量應該在3.57億左右,比人口總數多出近4000萬。

另外,美國多數大規模的涉槍殺人案件中,兇手的槍械都是合法獲得的。值得一提的是,12日奧蘭多大規模槍擊案的兇手馬丁曾因涉嫌恐怖主義行為而兩次受到FBI調查和面談,卻仍然以合法的手段購買和持有槍支。

“我真正想表達的是為什麽不能像對待其他事那樣來對待槍支管制?”奧巴馬舉例說,美國人曾經也面臨很嚴重的車禍問題。但車禍致死率在幾十年前就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原因是美國施行了駕駛員須系上安全帶、汽車制造商須在合適位置安裝安全氣囊以及酒後禁止駕車等法律規定。

用奧巴馬的話來說,美國利用科學方法和數據研究了導致車禍的原因,並采取措施像對待公共健康問題那樣有效降低了車禍的死亡率。但涉及到槍支問題,卻不允許做任何研究。“美國國會甚至不允許疾控中心來研究槍支暴力的問題,因為他們覺得一旦研究了,像降低車禍率那樣最後就會把每個人手里的槍支奪走。”

數據顯示,槍擊案越是頻發,美國當地的槍支銷量越會上漲。因為每次槍擊案發生後,對於槍支管制的公共討論就會增加,人們會因為擔心控槍收緊而抓緊買槍。

在離任前希望能在槍支管制上做出實質改變的奧巴馬看起來仍然充滿了無力感。

美國憲法是美國持槍文化的最權威保障。1789年通過的十條美國憲法修正案,即著名的“權利法案”中的第二條明確規定: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容侵犯。

這些國家因為悲劇收緊了管制

美國關於槍支管制問題依然僵持,但橫觀全球,這些國家卻在慘烈的槍擊案後實際收緊了槍支管制。

1996年4月28日,澳大利亞一名槍手對著塔斯馬尼亞州(Tasmania)阿瑟港監獄(Port Arthur)景點的遊客開槍,導致35人死亡,超過23人受傷,這也是澳大利亞歷史上最嚴重的槍擊案。12天後,澳大利亞政府做了重大舉動,宣布執行嚴格的槍支管制措施。

澳大利亞的新控槍法律禁止了私人交易,並要求登記所有持槍者的信息,以及要求購槍者提供真實的購買理由(持槍自我防衛並不算理由之一。)

雖然和槍支有關的犯罪行為並沒有在澳大利亞終結,但是根據華盛頓郵報的報道,在1995年~2006年期間,在槍擊案中受害的人數下降了59%,同時非槍支案件的死亡人數也沒有出現上升。利用槍支自殺的人數下降更為明顯,下降了65%。

1996年3月13日,蘇格蘭鄧布蘭(Dunblane)的一間小學里,一名15歲學生開槍殺死了16名孩子和老師,然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自此,蘇格蘭開始收緊槍支管制,限制了公民擁有手槍的權利。

英國也在1987年的亨格福德屠殺(Hungerford massacre)後收緊了政策,當時這起案件殺害了16人。雖然這些禁令剛開始收效甚微,但在最近幾年,涉槍案件有了明顯下降。根據美國日報(USA Today)的報道,在2010-2011年至2002-2003年間,該國涉及手槍的犯罪案下降了44%。

2007年11月7日,芬蘭的一名青少年在圖蘇拉(Tuusula)的一所高中校園內殺害了8人後把槍對準了自己。同年9月23日,一名持槍男性在另一個校園射殺了10人,隨後自殺。在這些槍擊案後,芬蘭把購買短槍的最低年齡從15歲提高到了20歲,購買獵槍的最低年齡提高到了18歲以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0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