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純屬玩票還是動真格?扒一扒那些年跨界經商的明星大腕們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3081.html

在這個時代,娛樂明星等公眾名人跨界涉足商業產業的事情屢見不鮮,但多是曇花一現,時日不多便日薄西山,最後銷聲匿跡。作為大眾的閒聊八卦的談資,也多是借助一時的名人效應而引起關注,隨著時間而慢慢沖淡。

而歸其失敗的原因,多是因其涉商太淺,興起而為,興衰而敗,沒能很好衡量「涉商」的方式應該是「創業」還是「投資」,自己有何優勢?完全消耗自己的「名人效應」還是有其他的生態鏈條?精力如何分配等等問題。不過明星做商業,多半還是以自己影視娛樂工作為主線,不至於商業的盈虧能直接產生自身的經濟危機,所以多半不過是過了一把當老闆的癮,便退出商業江湖,重新回歸自己的老本行了。

雖說夭折的為多數,但也存在著在商業中成功涅槃,轉型成功的案例,以下便通過幾個個例來說他們的成功,以及成功背後的關鍵原因。


任泉,在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在最近通過網絡信息重新瞭解了任泉之前,我對他的記憶還停留在那年《少年包青天》裡的公孫策當中。一直感覺任泉是個不溫不火的明星,今年少見作品更是讓我覺得已是過氣了的明星,直到最近在央視一檔青少年電視公開課類的節目上看到任泉的創業故事演講,我才發現,原來現在他更多的身份,已不是一個演員,而是一個生意人。

剛畢業那會,從東拼西借的錢做起了第一次投資——蜀地辣子魚餐廳,一直拓展到現在的餐廳、酒吧、美容院、股票、話劇、電視劇等多種產業的投資。不過其含金量最高的還是要屬其第一筆投資的蜀地辣子魚餐廳,當時雖然剛畢業,但已經接拍了幾部影視作品了,已經可以有「星路」可尋了,但任泉還是果斷地借錢做起了自己想做的生意,可見其在那個時候對於自己想要的,自己渴望的,無論是形式還是結果,都有相對明確的認知。

在後來的演講中,他說起最初的創業,提到了當初從李冰冰那裡借了三萬塊錢,而現在的這個三萬塊錢,翻了一千倍都不止,透露著一個自信者對於成功驗證後的驕傲。

明星中做餐飲的不在少數,像趙薇、田震、韓紅、高凌風、曾志偉都有做過,而多半火了一段時間後便日漸衰落,門可羅雀,關門大吉了。他們做與任泉做的出發點到執行力都是有很大差別的。我妄自揣測下他們做都半是手有閒錢,做點生意,享受下當個老闆的感覺,並且多是多自己的交際圈和影響力有給予了過多的KPI,然後這種不可預估的「影響力」價值,在真正執行的時候,是很難量化的。

任泉最初開始,從預算、選址、購材、施工都是親力親為的,甚至還去考了廚師證,於此可見一斑。當然,商業運營比任泉成功的也還大有人在,不過多是股市、樓市、娛樂影視三個領域,並且是大投資,大回報,要麼得個大紅包,要麼得到大債務。而從「在商言商」的角度上來看,我則更推崇任泉這種把「事業」當事業來做的商業精神,不盲目追崇,也不讓運氣和機遇有更多的話語權,在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李靜,在一開始,都朝著自己的產業生態鏈發展

一個從地方電視台的編輯,到後來的央視主持人,再到如今的一手做電視節目,一手做電子商務,並且能將二者相輔相成地配合發展的商業老闆。雖為人妻人母,卻依然能在閃光燈下遊刃有餘。她是一個主持人?製片人?老闆或者是作家?多重身份集於一身的李靜卻能鬼馬神刀地把這所有身份很好地融合到了一起,並且在商業領域中不斷地轉化和蛻變,而每一次蛻變,你都會發現,李靜的產業生態鏈,又朝前走了一步。

如何從一個主持人完成到CEO的轉變?99年,已經在央視主持主持多個節目的李靜擁著多數人欣羨的工作,然而「好動」的她卻毅然辭職創辦了自己的企業——東方風行傳媒,開展了「賣節目」的生意。配合其強悍的製作班底,公司已經節節攀升,已經擁有了多個炙手可熱的電視節目。這個過程加深了李靜成為一個優秀主持人的積累,也同時完成了由一個主持人向CEO的轉變過程。

做電商,是個「順水推舟」的偶然。說是偶然,是因為做電商來說對李靜是個新領域,沒有接觸和經驗,可謂是大幅度地跨領域。說順水推舟是因為在07年李靜萌生做電商的想法時候,是基於其多年來在做綜藝、娛樂節目過程中的積累的人氣和人脈。並且在《美麗俏佳人》和《我愛每一天》等節目的製作中,也讓李靜獲得了很多關於做美妝的經驗。所以說,這是個偶然,也是個必然。

通過對自己公眾形象的積累,來做自己的品牌。其實明星做自主品牌也不是少數,比如以潮流先鋒示人的陳冠希就有自己的潮牌CLOT,以及李晨和潘瑋柏的NPC,還有同樣是主持人的謝娜一心打造的歡型等等,都屬於娛樂達人創立的自主品牌。不過嚴格意義上來講,李靜的「靜佳」是以樂蜂網為載體的自主品牌,這也是李靜為自己生態鏈的延續而做的又一步動作。

這幾年垂直類電商有了一次比較大的洗牌,李靜覺得擁有自主品牌才是做電商的核心競爭力,所以這也便是她推出靜佳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也便完成了她從一個平台老闆向品牌擁有者的又一次進化。並且最近在江蘇衛視的《贏在中國藍天碧水間》的節目中,李靜和姚勁波、汪小菲、李想等12位企業家的商業真人秀中,也足見李靜想要自己的角色蛻變中進行一次更為徹底轉型的信心,以更職業的商業人士形象出現在大眾面前。

李靜雖然不是國內商業女性中最突出的一位,但其跨越領域的寬度以及跨越後轉型後對自己產品的把握和理順能力,卻是不得不值得稱讚的。

 

韓寒,在一開始,便拒你於千里之外的商業金礦

一個不參加研討會、交流會、筆會、不簽售、不講座、不剪綵、不出席時尚聚會、不參加頒獎典禮、不參加演出、接受少量專訪,原則上不接受當面採訪的韓寒,卻頂著作家、車手、代言人,甚至互聯網產品的CEO等多個頭銜。然而就是這個偶爾淺淺微笑,偶爾冷漠不語的韓寒,卻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千萬級別的代言費,讓眾多一線明星瞠目結舌。

韓寒的吸金渠道應該說並不是很繁多,但是每一個卻都是舉足輕重的。作家,賽車手,廣告代言,但在三個領域中,卻都是佼佼者。韓寒擁有自己獨立的個性,雖然這種個性把他的代言之路越逼越窄,但商業價值卻是以更高的斜率在攀升。韓寒代言就像是豆瓣網選廣告合作商的banner一樣,一定要來符合自己的調性,而絕不是用金錢就犧牲一切。

韓寒可以代言suv,但去代言mini cooper就顯得不妥,他可以去代言咖啡(雖然我不喜歡雀巢這個牌子,但這裡只談它的咖啡屬性),但好像代言奶茶就有點彆扭,你讓他代言老羅的「錘子手機」可以的,但oppo好像就不是很合適,而這種代言風格的形成,也是主要源於韓寒代言的關鍵一戰——凡客體,這也是韓寒從一個作家&賽車手向一個代言人轉型的完美過渡,這不僅沒有傷害到韓寒的調性,反而成就和傳播了韓寒的調性,也就是如今在代言領域的商業價值。

「韓寒從不會以犧牲自己的獨立追求而去做一些商業行為」,儘管這充斥這濃密的浪漫主義色彩和理想主義,不過韓寒,卻將此把握的很好。即便是韓寒在接觸互聯網產品的時候,即便是他現在可能是一家科技公司前身老闆的時候。因為他和李靜一樣,他做了一次延展,核心產品的延展,這個是他熟悉並能掌控的領域,至於表現形式,是通過市場做的選擇。

韓寒的【一個】app,上線不到24小時,【一個】就衝到了蘋果應用商店中國區免費下載總榜第一名。這又是一個「韓寒效應」不可複製的傳奇,似乎「韓寒出品」就一定是有著充足的「文藝品質」保障,就像豆瓣一樣,都是死忠的粉絲。不過我想韓寒應該已經意識到了,他可以做的更多,我甚至猜想他也想做一個企業,一個需要頂著「韓寒」光卻依舊可以奪目的企業。

【一個】的製作團隊從幾人增加的幾十人,從三室兩廳的民房搬到了三層的別墅,從以前的不用坐班到現在的準時打卡,一切,都在朝著正規的方向發展,

這是個快節奏的商業時代,這是個一款應用軟件甚至可以改變一個領域格局的時代,對於韓寒這一次商業探索,或許可以讓人們有更多期待,這不僅是對一個產品的展望,而更像是一次對像韓寒這樣用浪漫主義情懷做商業的人實戰考證。是否依舊可以「拒你千里之外」,又做到金光閃閃。這對韓寒,是有里程碑意義的,儘管或者他並不喜歡這麼沉重的措辭。

從任泉的蜀地辣子魚,到李靜的原創品牌靜佳,再到韓寒的浪漫情懷【一個】,可能只是眾多名人精英轉型的冰山一角,但從中不難發現,在涅槃中,擁有獨立思考腳踏實地的重要。就像在一百多年前,英國著名的浪漫主義文學大師斯蒂文森,留下的那句他對於人生的解讀一樣:

「一個人應當擯棄那些令人心顫的雜念,全神貫注地走自己腳下的人生之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579

紐約前市長布隆伯格欲砸10億參選總統 認真還是玩票?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3226.html

紐約前市長布隆伯格欲砸10億參選總統 認真還是玩票?

一財網 方向明 2016-01-24 15:52:00

紐約前市長、傳媒業巨頭彭博公司總裁、73歲的億萬富豪邁克爾·布隆伯格近日被爆出在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選戰即將正式拉開大幕時,或以獨立競選人參與總統競選。

紐約前市長、傳媒業巨頭彭博公司總裁、73歲的億萬富豪邁克爾·布隆伯格近日被爆出在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選戰即將正式拉開大幕時,或以獨立競選人參與總統競選。在黨團會議和初選臨近之時,布隆伯格的出現又將給總統大選帶來哪些變數呢?

媒體稱,布隆伯格可能斥資10億美元投入競選活動之中。目前他已經安排團隊草擬參選計劃。此外,他也聘請了一名顧問來幫他展開競選前的準備,將在2月9日的新罕布什爾州初選之後針對布隆伯格進行一輪民意調查。

目前,布隆伯格本人及其公司並沒有發布聲明,但其身邊的人已經開始通過媒體向外界吹風,稱布隆伯格的確在考慮參與競選,並將在3月初做出最後決定。

邁克爾·布隆伯格

為什麽是3月初後決定參選?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候選人特朗普和克魯茲是共和黨的兩大熱門。截至1月24日的15天平均民調支持率顯示,特朗普以36%的支持遙遙領先,克魯茲以18%的支持率緊隨其後。而在民主黨方面,希拉里收獲了53%的支持率,另一熱門競選人桑德斯也得到了35%的較高支持率。

2月1日,競選人將率先迎來艾奧瓦州的黨團會議,再過一周後將迎來新罕布什爾州的初選,這兩大美國大選風向標之後,將很可能篩選出誰是競選的失敗者,從政治分析人士的經驗來看,掉出前三名者將難以挽回頹勢。

選擇在3月初做出是否參選的決定,意味著布隆伯格在等待局勢明朗、明確了誰是主要對手之後,才肯落下手中的棋子。換句話說,如果不提前宣布參與競選,布隆伯格在3月初還不至於對競選局勢產生太大影響。

作為獨立參選人士,布隆伯格在一些社會事務上持有鮮明立場,能夠很明顯地從他作為紐約市長的施政綱領和以往的一些舉動中窺見。比如,布隆伯格支持槍支管控,2014年,他曾投入5000萬美元支持控槍團體,向美國國家步槍協會挑戰。此外,他也是氣候變化和公共醫療改革的支持者。

那麽,布隆伯格屆時是否會成為一匹大黑馬呢?美國歷史上,盡管還沒有來自除民主黨和共和黨以外的第三個政黨的候選人成功入主白宮的例子,但也曾出現過由獨立競選人帶來的變數。例如,1992年得克薩斯州商人佩羅(Ross Perot)作為獨立競選人的出現,被認為是扭轉局勢的關鍵,對克林頓最終擊敗老布什起到幫助。因此,如果一切順利,那麽稀釋驢象兩黨候選人的得票,可能是包括布隆伯格在內的獨立競選人的最大作用。

來真的還是玩票?

2015年,布隆伯格以超過350億美元的凈資產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單第14位。顯然,拿出10億美元組織競選對這位億萬富豪來說沒有任何壓力,但布隆伯格也絕非頭腦發熱。

此前,他的團隊曾對自己的競選勝算做出評估,結果顯示,如果布隆伯格以共和黨和民主黨之外,即獨立競選人的身份參與,勝算較大。

曾經是民主黨的布隆伯格在2001年易幟,以共和黨身份參選紐約市長並成功當選,但在2007年他又放棄共和黨身份成為獨立人士,並於2009年第三次連任紐約市長。

布隆伯格的一名顧問透露,他認為選民在2016年里期待的是一個未曾由任何政黨提出的“不帶意識形態、中立、以結果為導向的觀點”。

雖然未正式表示參與競選,但相關的民調已經展開,1月14~17日之間對4000個註冊選民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就顯示,如果最終布隆伯格成為希拉里和特朗普以外的第三位競爭者,那麽他將收獲13%的支持率,而希拉里和特朗普的支持率分別是37%和36%。

不過,在2014年4月NBC和《華爾街日報》所做的一份民調中,有18%的受訪者對布隆伯格存在好感,但也有28%的人表示中立,26%的人持相反態度,甚至有28%的人根本不熟悉這個富豪的名字。

世上最好的四份工作

同時具備經商頭腦和從政經驗的布隆伯格並非從沒想過當總統。

布隆伯格曾說過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他認為世上有“四份最好的工作”,前三份——美國總統、聯合國秘書長和世界銀行行長——已經被人搶掉,自己只能選擇第四個,當紐約市長。

不過玩笑歸玩笑,布隆伯格在當選紐約市長之初就曾許下誓言,將維持紐約安全、穩健和宜商的城市氛圍。事實證明,到2014年之前的十余年任期內,布隆伯格的確令一個後“9·11”時期的紐約得到複蘇,犯罪率也出現下降,城市交通提高了效率。在他的帶領下,市政府從30億美元的財政赤字轉變為24億美元的盈余。

雖然沒當過總統,但是布隆伯格在2008年和2012年均曾被認為可能參選,同時也是兩黨競選者競相拉攏的目標。

除了擁有巨額財富和豐富的政治經驗,布隆伯格還致力於慈善。他曾宣布加入由比爾·蓋茨和巴菲特發起的“捐贈誓言”倡議。加入此倡議的富翁必須至少擁有10億美元的凈資產,並且承諾至少願意將其中的一半以上捐出。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287

迪信通要做機器人 玩票還是另有深意?

“迪信通要玩場大的。”迪信通(06188.HK)總裁金鑫近日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金鑫所說,指向迪信通正在布局的一系列轉型。

迪信通是國內手機線下連鎖渠道商,2015年,在手機行業整體增速放緩情況下,迪信通取得營收增長10.25%、凈利潤增長12.05%逆勢增長成績。

然而同樣是去年,迪信通體系下1萬5千名員工銷售了1000余萬部手機,但獲得的凈利潤只有3.57億元。也就是說,每賣出一部手機,其凈利潤平均只有35元左右,按照平均下來的每部手機售價1330元計算,其平均每銷售一部手機獲得的渠道利潤率只有2.6%。

這是手機連鎖零售商生存現狀,也解釋了迪信通為何需要轉型,歸根結底,這家擁有核心渠道能力的公司,需要面對的是如何維持增長、提高能力附加值。

玩票還是轉型?

在迪信通上市兩周年紀念活動上,在迪信通旗艦店,工作人員現場展示了迪信通機器人產品。

在店面一角的“角鬥場”中,兩名操作者用手機APP指揮他的搏鬥機器人試圖擊倒對方。“這是我們的娛樂和智力開發機器人,其關節靈活度目前是所有機器人中最高的。”DST機器人CEO陳菁說。

DST機器人,其實來自於迪信通董事長劉東海2015年一筆“玩票”性質的投資。“上次在韓國喝酒,我們收購了一個機器人公司。”他輕松地說。

不僅是要做機器人,這家連鎖零售商還曾透露了發布自主品牌手機的意願。而在之前,迪信通已經通過JS快速充電寶透露了想做自己品牌產品,繼而在自己渠道銷售的強烈意願。

“賣什麽產品不是賣?賣自己的產品利潤還會高一點。”一位迪信通員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迪信通不可能放棄自己的渠道根本。從2001年在北京建立自己的第一家門店,劉東海從事手機銷售已經15年,從1個門店到數千家門店,建立起全國連鎖體系,帶領公司上市。

但發展了15年的迪信通,未能在商業模式上超越起家的模式。過去兩年,迪信通內部不斷嘗試創新,例如希望模仿國外連鎖巨頭引進消費金融模式,例如和運營商合作獲得服務收入,例如開展虛商業務...不過,其創新業務未能明顯體現在業績之上。

未來,繼續做一家依靠銷售傭金等收入生存,能活著但只是拿到微薄利潤勞動報酬的公司。還是借助建立的渠道能力核心優勢,進一步提升在價值鏈中的地位,或許正是劉東海“玩票”中的深意。

如何提升價值?

對於未來如何轉型,迪信通高層近日接受了包括第一財經記者在內媒體采訪。據記者總結,其措施來自三個方面。

其一,重構渠道。通過和品勝股份戰略合作,雙方希望聯合實體連鎖門店網絡,建成國內手機領域最大的O2O零售共同體。品勝股份旗下千機網專註於3C智能,但核心業務未能延伸到手機業務;迪信通未來將幫助千機網拓展手機業務,而千機網也將幫助這家傳統線下零售商獲得線上流量入口,實現從線下渠道商到O2O全渠道商的戰略轉型。

其二,渠道下沈。迪信通擁有數千家直營和加盟線下門店,在金鑫主導的“迪信雲聚劃 ”計劃下,在未來3年內,迪信通希望整合全國20萬家以上社區手機零售門店,將手機零售店延伸到鄉鎮。同時針對縣鄉市場山寨機泛濫情況,以品牌機爭奪山寨市場。

其三,延伸業務。在渠道商之外,迪信通還是一家從事移動轉售業務的虛擬運營商,通過線下渠道優勢和建立利益同盟,伴隨渠道能力和合作能力延伸拓展虛商業務。此外,其新業務也包括發布系列自主品牌的硬件產品,繼而獲得品牌收益。

2015年,迪信通獲得158億元營收,其中151億元來自以手機和手機配件為主的硬件銷售。還有一小部分來自移動運營商服務收入和其他服務收入。渠道能力無疑仍是整個產業的核心能力之一,而迪信通的轉型邏輯正是:在做強渠道能力基礎上,通過業務拓展提升能力附加值。

當前,手機行業整體增長趨於停滯,做強渠道、下沈渠道能穩固其手機銷售業務,但要長期實現逆勢增長卻面臨較大困難。而在此基礎上,逐步布局手機以外其他智能硬件業務,並嘗試結合渠道拓展以自主品牌爭奪利潤空間,或許是實現持續增長的一種方式。當前,迪信通不僅推出了DST機器人的產品,還選擇了部分門店將智能硬件納入銷售體系。

而在其服務性收入提升方面,未來的變量將來自虛擬運營商業務。2014年,迪信通拿到了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轉售業務試點牌照,並對虛擬運營業務進行了布局。根據迪信通公布的數據,迪信通旗下虛商品牌迪加已擁有500余萬用戶,按照其規劃,到2016年底,迪信通將構建起覆蓋每個縣城、擁有8000家加盟店的迪加體系。

“以前我們是給人家養孩子,這些孩子都不認識我們了。我的觀點是,如果養自己家的孩子,他18歲以後反過來就養我們。”劉東海說。劉東海口中的“養孩子”即幫運營商放號發展用戶。獲準開展虛擬運營業務後,通過自主線下渠道自主放號,繼而通過手機號粘性獲得持續服務收入,如果虛商業務能夠成功,無疑將再造迪信通收入結構。不過,當前虛商發展仍普遍受制於一些共同瓶頸。

“在所有的浪潮中,無論是提供運營商服務、還是提供機器人產品,迪信通抓住的核心都只有一個——擁抱物聯網。”劉東海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412

聯署逼宮: 重新包裝的換票/玩票

【短片:特首跑馬仔】民主派發起聯署 促特首參選人回應覆核議員立場 (19:26)

政府司法覆核4議員案件將於2月中開審,料與特首選舉提名期重疊。立法會議員朱凱廸聯同民主派議員發起聯署,要求特首梁振英撤回訴訟,以及所有有意參選特首人士必須就政府應否繼續用此手法傷害立法機構、民主制度,作出清晰回應。

有近124名民主派選委簽名支持這次行動,包括衛生服務、高教、社福、建築測量、工程等不同界別。

至於特首候選人是否支持撤回訴訟立場會否成為提名標準,朱凱廸強調,沒有清晰集體決定,需交回選委自行決定,但他表明自己不會投票給沒有清晰支持撤回訴訟的候選人。

朱凱廸又強調,該聯署絕非「交換」選票,簽署的124名選委只是認同在選舉過程中,有關司法覆核是他們重視的議題。他相信,民主派選委在不同平台約見特首候選人時亦會提出,認為這做法不會影響司法公正或妨礙案件。

被司法覆核的立法會議員羅冠聰亦指出,各特首參選人的回應有指標作用。
(21/1/2017明報即時新聞)

有趣! 不論用甚麼名義, 就算否認是交換選票的條件, 我都會稱之為「逼宮」。這種促特首參選人表態的做法, 跟先前戴耀庭的思維, 同出一轍, 化了裝也改不了真正的身份。這四個候選人可以怎樣表態呢? 我就想也不用想, 這是一條「屎橋」。4個候選人, 無論怎樣曖昧閃避, 都會立場相同。最容易最閃縮的答法會是, 法律問題當然責成律政司司長研究, 聽取律政司司長的意見, 也包含索取私人執業的資深大律師的意見。候選人最多只可以講不會用特首名義加入訴訟, (或者撤回特首的訴訟身份, 只由律政司司長提出)。這些侯選人, 真的可以講政府撤回對這4位議員的覆核嗎? 

其實這問題只需問兩個人, 極其量只有兩個人是真正對手, 另外兩個答甚麼都沒有用, 因為入閘也成問題, 所以答不答都只是academic exercise, 答了只是滿足發問者可獲得完整的答案, 即是記錄下4個人的個別答案。政府對這4名議員提出司法覆核, 跟DQ梁游的覆核一脈相承, 在法律上做法沒錯, 也受到人大釋法這框架限制。4名議員的宣誓形式, 跟梁游兩位在本質上相同, 只是程度上有異, 不論用極端侮辱方式或政治宣示方式, 都涉及宣誓有效性的議題, 我相信在2月司法覆核許可會批出, 4人明知逃不出DQ的厄運, 才會想出打這一章牌, 有信心會勝訴就叫政府放馬過嚟喇, 使乜用上這一招?

指責政府的司法覆核在損害立法制度、民主制度, 這講法真的講不通, 這些人是自招被DQ之禍, 逞一時小學雞的風光, 自食其果。

For completeness, 4位候選人我逐個講。先講最無機會入閘的。

胡官本來最有資格講法律, 未入官門已是資深大律師, 退休時貴為上訴庭副庭長。如果你問我他的專長是甚麼, 我真的不知。我印象中他沒有頒佈過甚麼擲地有聲的重要判辭, 他公職多, 多數與聽審上訴無關, 也沒有處理司法覆核案, 可謂有點「不務正業」。他一直的政治立場含糊, 想做到面面俱圓, 又認同佔中, 又認同為第23條立法, 很多事情都認同。他不同意梁振英以行政長官身份加入訴訟, 他可以認為在人大釋法下, 政府應撤回司法覆核嗎? 如果他還在上訴庭又有份聽梁游上訴, 他會跟上訴庭的同僚唱反調嗎? 一定不會。如果他違心地講會撤回司法覆核, 他又可以怎樣交待違反了人大釋法的看法呢?

葉劉是精忠赤誠的人, 她的答案會直接了當, 搬人大釋法出來, 以及說訴訟已展開, 應由法庭裁決。她知道就算支持撤回覆核, 泛民都不會把票投給她, 反正是這樣, 當然把注碼押在一方。

曾俊華肯定想用最古惑方法來回應, 不過, 他既然古惑, 當然會盤算其他候選人的答法。表面上他是泛民較為支持的一位, 投其所好, 順水推舟, 豈不美哉。但是, 他曾經是唯一一個司長在立法會不肯回答被覆核議員的提問, 怎樣塗脂抹粉去掩蓋也沒有用, 他計過條數, 林鄭也不會撤回覆核, 自己也表明不會, 就不會因此輸蝕。4個候選人都不撤覆核, 那麼提出這屎橋的人, 就會back to square one。故此, 以守財盛名的薯片叔叔, 無賺無蝕, 制得過。

林鄭就不用講, 她秉承梁振英路綫, 一定會表態不撤回覆核, 她會講宣誓是莊嚴認真的, 議員自己選擇了宣誓方式, 政府有憲法上的責任確保議員以負責的態度來宣誓, 對與錯, 交給法庭仲裁, 香港嘅核心價值喎。

走筆至此, 在收筆之前想問一句, 提出聯署的議員, 有沒有想過4位候選人都表示不撤覆核, 那麼他們的票會投給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357

完美人物誌 | 李開新:“360做手機不是玩票”

“所有死掉的手機公司,都是到了一定階段,自己的欲望沒有控制住。”

被很多人認為長相酷似張嘉譯的李開新,於2016年12月27日升任360手機總裁,負責新興的360手機業務。

這一年,360董事長、360手機業務創始人周鴻祎,對於手機業務方向,剛剛經歷了一場思路的蛻變——“所謂硬件徹底免費、硬件不賺錢,這種商業模式其實不對。”

之前,他稱自己是“硬件免費”模式的倡導者——該模式前景在業界尚存在爭議。

周鴻祎希望“變”,而新興的手機業務需要“穩”。於是,身上帶著華為老將、榮耀功臣等標簽的李開新臨危受命,成為360手機新帥。

“我確認,360做手機不是玩票。”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李開新肯定地說。

手機業務難以速成

“我當時問老周(周鴻祎),是認真做手機,還是玩個票?如果你認真,我就來。如果想玩票的話,確實,這不是短時間能做下來的。”李開新回憶道。

關於這位360手機新晉總裁的公開資料不多。李開新出身於華為榮耀,曾任華為榮耀銷售副總裁,2016年加盟360後,歷任360手機執行副總裁、總裁。

“從2004年開始,從消費者知道、圈子接受華為品牌,到2012年,中間用了七八年時間。360做手機,就算我們趕上這個時代好一點,在互聯網上的積累好一點,三年、五年也是需要的。”李開新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周鴻祎則看中手機業務對於360公司的重要性,360過去是個軟件公司,以後會逐步做硬件產品,不管以後是人工智能,還是智能硬件其他品類,但目前最成熟的智能硬件產品就是手機了,所以,360堅持選擇做手機。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作為一家PC時代發展壯大的互聯網軟件公司,在移動互聯網,乃至在向更多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互聯演進的萬物互聯網階段,軟件商對於硬件商底層開放權限和自建生態的擔憂。

事實上,在360內部,所有的技術人員都知道,PC時代終端的主流操作系統是Windows,Windows對於工具類軟件是授權充分和底層開放的,而在智能手機上,蘋果iOS是封閉的,基於Android改進的OS,主流廠商也在仿照iOS自成體系——軟件商在硬件平臺的生存空間大不如前,這正是促使周鴻祎下決心做手機的關鍵原因。

2015年以來,不乏其他互聯網企業切入硬件領域的其他案例,如阿里巴巴5.9億美元投資魅族;樂視網宣布做手機並累計投資超過38億港元持有酷派多數股權。

從2014年底和酷派成立合資公司奇酷科技,持有酷派旗下大神品牌手機業務,到2015年收購酷派持有的奇酷多數股權,並將奇酷大神、奇酷360手機改名為360手機,360在智能手機行業終於有了一片獨立天地。

不過,2014年前後蜂擁進入智能手機行業的創業公司們紛紛偃旗息鼓,樂視手機也遇到資金鏈挑戰的當下,同樣作為新晉品牌的360手機,如何跨越“安全線”、實現生存和可持續發展,仍是這類公司當前的使命。

“回歸商業本質”,無論是公開演講還是接受采訪,李開新在手機業務生存和可持續發展方面,和周鴻祎的最新觀點不謀而合。

“從集團業務角度,必須要把它(手機業務)做起來,只不過,老周(周鴻祎)之前希望它更快地成長起來,現在他覺得,要根據產業規律讓它穩步地、健康地成長起來。只有這樣,用戶對於360才更有黏性、更有價值。”李開新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穩步突破“安全線”

“最早,大家對360的關註是基於對老周(周鴻祎)的關註,對他做手機這件事情的關註。老周做手機是做成還是做不成,這都需要時間來證明。”

在這兩年里,無論奇酷、360手機,還是公司架構、業務方向、人事組織,都處在不斷變化之中。

隨著行業格局、競爭形勢、資金形勢的改變,以及對行業規律的重新認識,主導者周鴻祎的思路也出現了改變。其中最令業界印象深刻的是,他從一位堅定的“硬件免費”論的倡導者,變成了反對者。

“我一直在反思,硬件和軟件的遊戲規則不一樣。”去年在接受第一財經等媒體采訪時,周鴻祎曾表示,“硬件本身有良好的利潤,企業才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所以,我們的手機也要回歸初心。不在於它有多大量,做500萬還是50萬,都是要把‘安全手機’硬件做到極致。”周鴻祎說。

從小米到樂視,互聯網廠商企業切入手機硬件領域,都曾經有過主打“性價比”乃至倡導“不賺錢”以追求手機出貨量快速增長的時期,從而獲得互聯網用戶,提升公司估值。

但無論小米還是樂視,都先後淡化或降低了補貼色彩。在沒有巨大資本願意持續支持的情況下,對硬件的持續補貼迅速演變成“無底洞”。事實上,在反思“蒙眼狂奔”時,樂視創始人賈躍亭也表示,燒錢追求規模擴張時糧草不濟。

事實上,2016年,周鴻祎的態度轉變,以及360手機對手機硬件補貼的剎車,也有上述原因存在。

是用大量補貼和炒作謀求出貨量短期突破,還是循環發展、通過差異化和用戶口碑穩步發展,繼而在品牌和出貨量方面“厚積薄發”。

顯然,360手機,更確切的是李開新,更多地相信後者。

“如果是到達千萬量級,同樣一款產品每件虧10元,一千萬量級的產品就是1億元,百萬級就是1000萬元,這對公司的壓力是完全不一樣的。” 李開新表示,“短期的聲量,帶來高的關註度,也只是暫時的,功夫要花在產品上。”

他也認為,手機行業的進入門檻越來越高、集中趨勢越來越明顯。這和產業本身的特點有關系,和五年前的環境相比,產業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很多做手機的公司最後出現問題,都是因為太冒進、擴張得太快,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而且,越是體量大,一旦出現問題,就會越麻煩。”李開新說,人物接,只不過,從供應鏈管理角度,達到“千萬級”年出貨量對於一家手機公司的安全生存也很關鍵。

“手機作為一類消費品,不存在永遠上不了桌的情況,也不會因為來晚了而上不了桌,關鍵是,做出的東西符不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和體驗。”李開新說。

九問李開新360手機走向何方

第一財經:你們有比較明確的用戶群體嗎?

李開新:360本身是互聯網科技公司,從360這個品牌來說,更多用戶是關心體驗、關心應用、偏年輕的群體,我們的手機用戶也應該是這樣的。

第一財經:很多手機廠商都在做年輕群體的生意,360手機和OPPO、vivo、華為主打年輕用戶的產品有什麽差異?

李開新:和我們同樣配置的產品,他們在2000元以上,對男孩子來說,會在意配置到底是不是很合適,我同樣花1000多元,會考慮是把這個錢花在外觀上,還是內核上、配置上。

這個用戶群足夠大,盡管很多廠家都在做,但我目前的訴求沒那麽高,這麽大的市場,我只要能吃下來一塊,有一部分更看重配置的用戶買我的產品,這個量已經可以滿足我的需求。

第一財經:還會有人很在意性價比?

李開新:肯定是這樣的,就像北京到深圳,你可以坐飛機去,也可以坐高鐵去。一張機票2000元,一張動車票800元、900元,有很多人坐飛機走了,但同樣也會有很多人坐動車,不同的用戶一定有不同的需求。

對我們來說也是這樣的,20多歲的人,在學校或剛工作的人,他可能買一部手機能拿出的錢就是1000元或1500元,要買大品牌的機器配置就低一點,這種用戶一定也有。

第一財經:你怎樣看“安全”對於360手機的意義?

李開新:360本身是個安全公司,對老周來說,不僅是做個手機,如果只是做手機價值不是特別大,更重要的是把原來的安全業務在新的技術下、新的需求下延續或擴大,這時候手機作為載體,重要性就越來越凸顯,也是很明確的。

第一財經:有很多在消費級市場做安全手機的公司,它們做得其實不是很成功,好像安全現在不是用戶一個很在乎的痛點?

李開新:不是說用戶對安全不重視,而是大家對安全的理解還都處於各說各話的狀態下,需求挖掘和場景還不夠,一些場景未必是客戶真正需求的。

第一財經:那麽有沒有這樣的擔心,削減或者取消手機硬件補貼後,產品競爭力受到影響?

李開新:這個問題不是特別嚴重,我們1000多元的手機,實際上我們的價格只有同配置手機的50%或60%。我不補貼的情況下,這個差距對消費者來說感知已經足夠強烈了。

第一財經:經過這樣的調整之後,還有資金壓力嗎?

李開新:我們現在的資金狀況應該說是沒有任何問題,我也不指望2017年一年就做到千萬量級,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就算按照千萬量級來做,有十幾億元資金,對公司的運轉來說已經沒有任何問題,我們不用想著一夜暴富,單款產品做到1000萬數量或者百萬數量,不要用一款產品做到這個量,用這種方式做,對公司來說是沒有問題的。

第一財經:在供應鏈、渠道方面,2017年你們有什麽樣的計劃?

李開新:供應鏈角度來說,我肯定要給上遊和下遊渠道大家以信心。第一,360是把手機當成重要的事情來做,而不是簡簡單單地做做而已;第二,我們是有能力把這個事情做好,有能力把這件事情做好。

我認為,這是兩個層面,一是門檻,資金、技術上我們有能力跨過這個門檻,從我們與上下遊合作中間可以得到體現,比如采購的付款都是給對方以信心的體現;二是手機團隊結合自己定位對未來產品的判斷沒有大的問題,不是簡單地忽悠說我開發的這款產品要賣500萬、600萬臺,最後只賣了50萬臺,而就是實實在在告訴別人,這款是什麽樣的情況,我們準備到什麽樣的情況,這樣慢慢讓別人覺得你比較可靠。做生意和商業角度來說,你說量重要嗎?當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對未來的判斷和風險是不是可評估的。

渠道方面,2016年我們80%是線上,20%是線下。接下來線上還是我們重點要去做的,盡管線上買手機的比例比線下低一些,占整個手機出貨量的25%,但也不少,去年5億部手機,一年相當於1.2億部手機是在線上賣掉的。線上,360大概排在第四位。

另一方面,要擴大線下,因為至少有70%以上的用戶是在實體店買手機,這個市場肯定要長期耕耘。但OPPO做了十幾年了,華為也做了許多年,這需要長期的過程,著急也沒用,反而不是好事情,需要穩紮穩打。

第一財經:360手機計劃向更高端領域拓展嗎?你怎樣看很多廠商向高端進軍?

李開新:我們當然也希望有能力的情況下往高走,因為手機本身的盈利水平是很差的。大家可以通過公開數據看到,全球手機90%利潤被蘋果拿走,但出貨量並不就是最高,高端手機毛利率肯定是很高的。

但高端手機對品牌的要求很高,消費者對品牌的接受度需要時間來培養的。這很重要,品牌承載力能到一個什麽水平。對我們360來說也是這樣的,要有足夠的時間讓消費者認可我們的產品,認為我們的產品是不錯的,逐漸往上走,而不是人為制造一個貴的手機去賣,品牌是承載不了的,對公司也是很大的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6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