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方舟評論】不尊重土地收益權,還確權幹嘛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2012

近日,在四川峨眉山景區,當地居民與景區官方間因林權證和利益分享等問題發生較大衝突。好在,官方一定程度上的讓步,給衝突的解決提供了希望。

峨眉山景區自古就有居民。舊時,沒人收門票。有了一竿子插到底的政府,景區被圈起來了,就有了「公共利益」,並要政府維護。景區裡的土地,本是當地居民所有,後來歸了集體,農民還不能退出。有人認為,景區土地歸了當地居民,他們就會亂來,景區要被破壞。這是不少官員喜歡的邏輯。中央推動林權改革後,當地管理者想為居民保管林權證,理由竟然是:為他們好。

然而,居民有自己的邏輯。那些景觀土地雖是集體所有,但曾是農民祖上的家庭所有;國家林權改革後,土地歸農民長期使用。無論如何,這些土地產權不歸政府所有。政府應給農民頒發權利證書,且由農民自己持有。

景觀土地本屬農民集體,使用權已確權,由此產生的收入,農民分享一部分,完全合理。景區建設政府有大量投入,景區管理也要付出成本,如果公開財務信息,以誠懇態度面對農民,雙方完全能達成分享收入協議。

改革開放以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幅提高,但同時因土地利益關係糾葛而引起的社會衝突也益發普遍。土地利益紛爭是農村社會不穩定的首要原因。農民、集體自治組織與基層政府間,常因土地分配、徵用、流轉、收入分配等事項,發生利益摩擦,引發激烈的局部衝突。原因何在?

答案並不複雜。支撐現代文明的基本原則很簡單,主要有兩個。一是在私人物品生產的競爭性領域,必須奉行競爭性的「要素分配原則」,出資者得利潤,出力者得工資,獻地者得地租。否則,任何一個社會都將掉入低效率陷阱。二是在公共品生產服務領域,必須奉行「普惠分配原則」,只要一個人生活於某個社區,社區的公共品就應對其平等提供。沒這一條,一個社會就不會和諧。

在我國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前,以上兩個基本原則被完全拋棄;改革到如今,這兩原則也沒完全實現。一切利益紛爭由此而來。

如果政府權力介入,以組織的力量與分散的農戶角力,想從集體土地關係中切走一塊利益,往往能暫時奏效,但卻埋下紛爭的禍根;一旦農民得到組織資源,而政府方面不肯讓步,衝突在所難免。

在峨眉山景區,政府在基礎設施方面投入的只能是公共品,所有居民應平等地免費享受;居民的義務是納稅,沒有納稅能力的居民,也要享受基本公共服務,政府沒理由與居民討價還價,也不能變相地讓居民第二次為獲得公共服務付費。

解決問題的基本手段,也很簡單,就是私權要明晰,公權要收縮。私權不明晰,投機行為、掠奪行為必然盛行,國民經濟效率將難以維持;公權延伸過遠,公權與私權邊界不合理,容易發生公權濫用行為,增加對公權的監督成本。

道理簡單,絕不意味著事情好辦。按照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改革精神,我國將通過農民土地承包權長久不變政策,確立農民的土地財產權。但這項改革並不樂觀,有的地方官員沒認真落實。

正如峨眉山景區的官方人士所披露的,不把農民的林權證書發給農民的現象相當普遍。有的基層幹部前腳剛落實土地的長久不變政策,也給農民發了相關證書,後腳就組織調整土地,致使農民的權利證書形同廢紙。還有的地方,政府官員不想做複雜艱苦的產權改革工作,試圖在土地承包權分配不公平的基礎上確認承包權,引起一些農民不滿,給這項改革的前景蒙上陰影。已基本確權結束的林權改革尚存在這種權力打折扣現象,農村其他尚未完成確權的集體土地改革,問題就更多了。這種對改革敷衍塞責的行為,令人深為憂慮。

深化產權改革必須解放思想,下大力氣推進。全面確立並維護農民的土地財產權對中國社會經濟長遠穩定發展具有戰略意義,必須紮紮實實做到底,不能留下走回頭路的空間。

改革的主導部門首先要更新觀念。給農民長久不變的土地財產權,即使它類似於土地私有權,也沒什麼可怕。政府因確立和保護農民的土地財產權,看起來壓縮了自己的權力空間,其實,可針對農民的土地使用權所產生的公共問題,行使合理的干預權,以維持資源利用的公正性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農民權利與政府公權之間,完全可以找到和諧共生的具體路徑。由此打破產權改革的僵局,類似峨眉山景區的這種衝突,才能徹底解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002

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試點擴大 再增8至10個省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364

20141223hanchangfu

據新華社,農業部部長韓長賦23日表示,2015年,我國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將進一步擴大,再選擇8至10個省份開展整省試點,其他省份每個地市選擇1個縣開展整縣試點,覆蓋面積達到5億畝左右,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

2014年我國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在山東、四川、安徽3省開展了整省試點,加上其他各省整縣試點,目前試點覆蓋面積已達3.3億畝。

據中國證券網,韓長賦表示,2015年將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將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抓緊修訂土地承包法,賦予農民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允許農民以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

同時,韓長賦近日向媒體表示,中辦、國辦前不久印發的《關於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闡述的“三權分置”改革是我國土地制度改革的重大制度創新、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

韓長賦說,領會《意見》精神,通俗地講,就是準確把握32個字:“三權分置,確權登記,有序流轉,適度規模,家庭基礎,農民自願,農地農用,鼓勵種糧。”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實行農戶承包經營,土地集體所有權與農戶承包經營權實現了“兩權分置”,這是我國農村改革的重大創新。當前,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大量勞動力離開農村,農民出現了分化,承包農戶不經營自己承包地的情況越來越多。

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願,把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現承包權和經營權分置並行,這是我國農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創新。

三權分置,就是要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前提下,實現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韓長賦說。

韓長賦表示,從“兩權分置”過渡到“三權分置”是巨大的政策飛躍。“‘三權分置’是引導土地有序流轉的重要基礎,既可以維護集體土地所有者權益,保護農戶的承包權益,又能夠放活土地經營權,解決土地要素優化配置的問題;既可以適應二三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讓農村勞動力放心轉移就業、放心流轉土地,又能夠促進土地規模經營的形成。”

“承包地確權登記和有序流轉,是保護農民利益和提高農業效率的制度性安排。”韓長賦說,“只有穩定土地承包關系,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得到充分保障,他們才能放心長期流轉土地,流入方才能獲得穩定的經營預期。”

目前,農戶承包地仍然存在面積不準、空間位置不明、登記簿不健全等問題,這使許多農民心里不夠踏實,總擔心土地流轉出去自己的權益無法保障。解決這一問題,關鍵是要搞好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頒發權屬證書,強化物權保護,為土地經營權流轉奠定堅實的產權基礎,真正讓農民吃上“定心丸”。

“有序流轉,就是要確保土地經營權流轉規範有序進行。《意見》一方面強調鼓勵土地流轉,另一方面強調土地流轉要有序。什麽是有序?”韓長賦表示,就是要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不超越階段;尊重農民的意願,不強迫命令;保護經營者權益,不隨意毀約;遵守法制規範,不留隱患漏洞。

“我們要順其自然、因勢利導,不能人還沒有出去,就強行把地給流轉了,那會影響土地流轉健康發展的基礎。土地流轉一定要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市場配置資源原則,政府主要是搞好管理和服務,嚴禁下指標、定任務,防止欲速不達。”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725

“確權到人”變“確權到戶”南海修正土地魔方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098

 

2014年3月2日,農歷二月初二是傳統的“土地誕”,廣東省佛山南海區桂城東二東約村掛起高高的鞭炮,慶賀土地帶來的福氣。 (CFP/圖)

編者按:

作為改革開放最前沿,廣東一直是土地改革的先行者,也最先遭遇土地碎片化、糾紛纏身等新麻煩。

如何重新激發土地的生命力,各地都在試驗。本期南方周末經濟板塊選取兩個樣本予以記錄:

一個是在進入後工業化時代的珠三角,“南海模式”的發源地為何改變原來土地確權的路線,從“確權到人”變成“確權到戶”,更好地分享工業化收益。

另一個則是在欠發達的粵北,少有工業的清遠農村,如何將極其零碎的土地收回集體,升級生產方式,來讓依然作為農用的土地生長出更多收入。

讓土地賺更多的錢,讓農民更公平地分享這些利益,讓農業與農村都更深地卷入中國轉型升級的現代化進程,是這些土地試驗的共同終點。

土地改革中有名的“南海模式”的發源地,現在正是全國33個農村土地改革試點地區之一。在那里,土地確權方式的改變,是為了探索更好地讓集體土地入市流轉。

“主要的做法就是十六個字——確權到戶、戶內共享、社內流轉、永久不變。”

南海模式

發端於廣東南海的農村土地參與工業化的一種方式,特點是農民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成立股份合作組織,由其直接出租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或修建廠房再出租,所得收益由農民憑股份分享。因為經濟發展、人口變化、土地調整等原因,發展成集體成員無償配股或出資購股等各種細節不一的方式。

2015年3月19日,一場五百多人的動員大會,拉開了佛山市南海區的“確權”大幕。

從“確權到人”變成“確權到戶”,這是南海土地改革的最新方向,這項工作預定在今年年底完成。

南海區,隸屬於廣東佛山市,距離廣州市區僅半小時車程。1980年代它曾是廣東經濟“四小虎”之一,也是土地改革中有名的“南海模式”的發源地。

現在,它是今年確定的全國33個農村土地改革試點地區之一。

從“權”變“股”後,“把股權簡單化”

“集體”由誰組成?誰才有資格享受分紅?分紅究竟應該分多少?諸多糾紛由此而起。

土地確權,是中央關心的一件大事。從2013年到2015年的“一號文件”,都明確提出落實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制度。

確權的方式,在全國各地幾乎最初都是“確權到人”。

需要說明的是,與全國大部分農村是直接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認頒證不一樣,南海的“確權”,主要是對集體經濟組織股權登記頒證。

這與“南海模式”的由來有關。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廣東一直是最前沿,也是臺資、港資進入大陸設立加工制造廠的第一站。一時間,珠三角的農村土地上“生長”出了許多工業廠房,南海自然也不例外。

1992年,鄧小平南巡之後,工業化和城市化都驟然加速。當年春天,南海羅村鎮下柏村成立了第一個農村股份合作社,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從“權”變成“股”,以權入股,按股分紅,使得土地能集中使用。

這種方式在南海迅速蔓延。最初,南海進行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造,成立了村一級經聯社和村民小組一級的經濟社。經聯社的收入主要來自村集體資產,經濟社則是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將承包的土地交給經濟社使用。

當時大量的工業企業進入南海,經濟社一般將土地集中起來租給這些企業蓋廠房,或者是直接蓋好廠房後出租,獲得的收益再按股份分享。

這樣,農村土地不用經過國家征地就可直接轉為建設用地。相對於使用國有土地,企業租用集體土地的手續簡捷,時間靈活,大受歡迎。根據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一份專題報告的數據,到2002年,南海全市工業用地共15萬畝,其中集體所有的達7.3萬畝,將近一半。

“南海模式”聲名鵲起,南海農民也從中獲得了大量的財富。

目前,南海全區共有六鎮一街,1800多個經濟社,2014年集體經濟規模過千億,村社兩級可支配收入67.06億元,股東人均分紅達到4682元。

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增減變化,問題也不斷出現。“集體”由誰組成?誰才有資格享受分紅?分紅究竟應該分多少?諸多糾紛由此而起。而越來越分散的土地,也使得規模經營遇到了麻煩,一些大企業要想找到成片成片的土地並不容易。

為了進一步解決各地農村土地遇到的各種問題,2015年2月底,全國人大批準國務院確定33個地方進行農村改革試點,其中的重點就是試點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流轉制度。

“股權確權是為以後農村集體土地入市,創造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如果集體經濟不確權,集體土地就很難流轉。”南海區城鄉統籌辦公室政策研究與培訓科科長李雅文說。

目前,南海各個鎮已經開始向村民全面宣傳。但具體到經濟社要怎麽搞,“還要參照原來的章程”,比如有的地方是一人一股,就比較好處理,而有的地方分年齡段配股,還分資源股和物業股,這就比較複雜。

“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改革把股權簡單化。”劉錦枌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四十多歲的劉錦枌,從1992年便參與了股份制改革,現在是南海區城鄉統籌辦公室主任。

一次性解決“外嫁女”麻煩

“現在不是消化過去的問題,而是一次性把將來可能出現的問題全部解決掉。”

外嫁女,是南海過去二十多年中因土地而引起的令人頭疼的一大麻煩,是土地糾紛最為頻發之處,也是新一輪確權改革想要解決的一大問題。

在南海這些年實行股份制的過程中,全區各個村鎮的細節各不相同,有的是“生增死減”的動態調整,新出生的分股份,死亡的股份就沒了;有的是“生不增死不減,嫁入不增嫁出不減”;還有的是“固化”之後“三年一調”等等。

細節不同的這些模式,實際上都有一個共性,就是股權都是確到個人頭上。只要人口一變,股權就得跟著變,帶來無盡的折騰。哪一部分人有權獲得股份,是最大的難題。在南海,有爭議的這部分人群,全區最多時劃分了17類,後來“砍”到10類,包括退伍軍人、大學生等。

其中最麻煩的變量,就是外嫁女及其子女。這些嫁出村而戶口仍留在村里的女性,“從始至終都是最大的問題,到目前為止也還是最大的問題。”劉錦枌說。

分紅多的村子,不僅吸引了更多姑娘嫁入,連出嫁的也往往選擇不遷戶口,留在村里等分紅。

“一塊豬肉就那麽大,十個人分就十份,十五個人分肯定每個人就少了嘛!誰也不願意啊!”南海區桂城街道北約社區的一位李姓村民說。他拿到分紅有二十多年了,大兒子23歲,出生就有分紅,買5股配5股,每股兩千多元;小兒子1998年出生時,買了10股——這是每個人可以買的股份上限,當地稱“滿股”,每股已漲到四千多元。現在,他們每個人每年分紅7000塊。

1998年,南海發布《關於保障我市農村“外嫁女”合法權益問題的通知》,首次以地方法規定義“外嫁女”的成員資格:“外嫁女”本人及其子女的戶口雖然仍在原村,但居住地不在原村,又沒有承擔村民義務的,其股權和福利待遇由股東代表大會確定。

但實際上,在農村傳統觀念影響下,多數人不願承認“外嫁女”的集體成員資格。因此,越來越多的南海“外嫁女”加入到抗爭隊伍中,這也成為當地政府最為“頭疼”的事情。

2003年以後,南海區提出“無償配股、出資購股、優惠出資購股”等方式保障“外嫁女”及其子女的利益。但在實施過程中,隨著情況的不斷變化,政策也不斷變化,“外嫁女”問題始終沒有完全解決。

2008年5月,南海成立了“解決農村出嫁女及其子女權益問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出嫁辦”,通過“行政引導加司法強制”的方式解決“外嫁女”問題。

目前,南海已經解決98%以上的外嫁女股權確權問題,但仍有一千多位外嫁女股權問題沒有解決,要經濟社全體股東表決。

正是在此過程中,按戶確權,進入當地官員視野。劉錦枌說,“股權到戶將從根本上解決‘外嫁女’問題。”。

“主要的做法就是十六個字——確權到戶、戶內共享、社內流轉、永久不變。”他說,“這十六個字,我們研究了近一年,開會討論了二十多次,修改了十八九遍。”

這意味著,改革之後,股權將按“戶”計算。一旦確定,戶內股份將不再隨人口增減而變化,但股份可以在經濟社內進行流轉。

“過去股權是確到個人的,這跟國家法律不銜接。”劉錦枌說。2003年農村土地承包法實施,其中規定,以戶為單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中央的政策主線是確權到戶,過去土地股份確權到人偏離這一主線。”

“過去是共同財產,出嫁女是找村集體要,不要白不要。現在固化到戶,相當於把哥哥、爸爸的東西拿走了。”曾對南海農村改革跟蹤研究多年的深圳市綜合開發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憲法說。

“現在不是消化過去的問題,而是一次性把將來可能出現的問題全部解決掉。”劉錦枌如此定義。

倒逼出來的改革

隨著戶籍制度改革,農村與城市戶口都變成居民,股東資格與戶籍制度也到了“必須脫鉤”的時候。

雖然在2015年才真正在全區推行“確權到戶”,但實際在2010年左右就有一些村開始試點此模式。

目前,南海區已經有平東、平南、夏北、五星村等30個村居搞完了新一輪確權。

進行得比較早的是夏北社區、平東社區。2010年,現任平東社區黨組書記羅錦華還是平東社區經聯社的一名委員,那時改革就已經開始。

平東社區北鄰廣州,下轄11個經濟社(過去叫村民小組),共有4900多戶籍人口,4000多個股東每年能夠享受集體土地出讓、出租等帶來的物業租金等收入,現在平均每人每年分紅7000多元。

“頭一年就吹風,以2011年12月15日為時間節點改革。”羅錦華說。在此節點前,村民可以通過婚娶、生孩子等成為原始股東;在此之後,新增的人口都不能再通過過去那種出資購股而成為經濟社的股東,只可以通過戶內其他成員轉讓方可成為股東。

“其實是政策倒逼我們作出改變。”他說。原因有兩個,第一是經濟發展了,利益驅動使越來越多的人嫁進來;第二,隨著戶籍管理制度的變更,很難判斷新加入進來的人是否就是原來所規定的農村戶口——此前,只要嫁過來的人過去是農村戶口,就可以自動成為經濟社的股東,但2004年南海區取消了農村與城市戶口,全部登記為居民戶口,因此股東資格與戶籍制度也到了“必須脫鉤”的境地。

過去,平東社區的股權十分複雜,有資源股和物業股之分,按照股東年齡分配不同的股份,並且動態調整。比如,10歲以下的小孩,資源股跟物業股各0.5股,每十歲就增加0.5股資源股和0.5股物業股,但後者需出資購買,前者才會無償配給。

繁瑣的計算與頻繁的調整,都讓以前的規則難以持續。

盡管依然有異議,比如一些年齡在19、29、39歲的人就抗議自己差一歲而少領取10股股份,但羅錦華認為政策不可能照顧到所有人的利益。2011年12月15日,平東社區的股份制改革在多數人的同意下有序完成。

根據南方周末記者拿到的《平東社區江表上街股份合作經濟社章程》,最終的章程共分43條。

“我們現在運行得很順暢,股份糾紛基本上沒有出現過。”羅錦華說。

股權固化到哪里

“人有增減流動,是固不住的。”

將過去的“確權到人”變成“確權到戶”,實際上就是將股權固化到戶,之後每一個經濟社的總股份將不再變化。

在以往的現實中,經濟社的股份總是不斷在增加。

丹竈鎮丹竈村曾經在2004年努力想改變這一現實,但卻遭遇了不斷的調整。

“當時大部分股東代表都不同意”。在時任丹竈村村主任謝海人看來,當時村里死了的人有股份,而嫁娶和生孩子都沒有股份,很不公平。他頂著巨大壓力,在當年6月30日“蓋了章”。

此後,在丹竈村,只要2004年6月30日之前屬於村集體成員,均可享受每人滿股20股。按照每個村的章程要求,三年完善一次。

2004年到2007年,股權固化,實行生不增死不減,不過股權可以繼承。但是2008年第二次調整時,最終的博弈結果便是新出生的小孩可以買股份,去世的人分紅三年後就收回股份。丹竈村經聯社社長謝錦泰介紹,“當時外嫁女問題凸顯,結果也可以買到滿股。”

2011年,丹竈村又進行了第三次股權調整。這次主要針對的是“純女戶”(即一個家庭只生了一個女孩或者兩個女孩)問題。調整後,允許其中一個“入贅女婿”把戶口遷進來,購買股份。

“出生嫁娶肯定比死亡人數多,經濟社每年的收入必須要穩步提升才能保證分紅不被攤薄。”謝錦泰說。在丹竈村,雖然股權說是“固化”了,但由於仍是按個人配股,因此,集體經濟的股份處於不斷的變化中。

即使身處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十年來,丹竈村的年人均分紅也僅僅是從2004年的2000多元,上升到2014年5000元的水平。

在平東社區,羅錦華也認為這種情況帶來許多麻煩。如果遇到一個婚育小高峰,股本一下就增加很多,要是經營跟不上,“當年分的錢就會倒跌,這在農民心里面是不可思議的。”

“人有增減流動,是固不住的,”劉憲法說,“某種程度上股權固化是失敗的。”

此次確權是將股權固化到戶。第一是確權,第二是到戶。

在謝錦泰看來,這是一件好事,“今後集體的股份就不變了,戶內的股份也不變,我們今後的工作就會少很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724

韓長賦:集體資產不盡早確權到戶就存在流失的危險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要力爭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完成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

3號,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稱,大量的集體資產如果不盤活整合,就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如果不盡早確權到戶,就存在流失或者被侵占的危險。推進這項改革非常必要、非常緊迫。

韓長賦解釋稱,農村集體資產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集體所有的土地等資源性資產,第二類是用於集體統一經營的經營性資產,第三類是用於公共服務的非經營性資產。這三類資產都有改革的任務,但是要分類施策。

之所以要聚焦在經營性資產,在於這一領域的問題突出。韓長賦說,現在有不少地方的集體經濟發展了,形成了數額較大的經營性資產,如果不明晰歸屬、完善權能、盤活整合、創新機制,這些資產難以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發揮應有的作用。如果不盡早確權到戶,在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中,這些資產再過若幹年就更難說清楚歸屬,就有流失或被侵占的危險,對此農民反映非常強烈,要求非常迫切。

韓長賦表示,經營性資產改革重點是在清產核資的基礎上,將集體經營性資產確權到戶,然後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制。確權到戶不是把集體資產分了,而是要明確誰有這個權利,大家來共同發展股份合作制。所以改革要開展清產核資、確認成員身份、搞好折股量化,構建集體資產運行新機制和收益分配制度,說到底就是落實好農民的集體收益分配權和民主監督權。

在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中,該如何保護農民的權益呢?

韓長賦說,就保護財產權利而言有兩個要點:一是完善股份權能。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收益、有償退出以及抵押、擔保和繼承的權利,2015年,中央在29個縣(市、區)開展了這項改革試點。從一年多的情況來看,應該說試點還比較有效,農民也比較滿意,下一步就要總結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並且將試點成果盡快轉化為政策法律。

二是實行嚴格保護。為防止外來資本的侵占,現階段開展的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要嚴格限制在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農民所持有的集體資產股份流轉要封閉運行,不能突破本集體經濟組織的範圍。

至於如何保護農民的民主權利,他提到,一是要保障農民的選擇權。二是保障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總的來說,要真正讓農民成為這項改革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意見》明確,在中央層面,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這項工作由農業部和中央農辦牽頭實施。關於下一步農業部該如何開展工作,韓長賦稱,要抓緊制定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方案,指導地方開展清產核資,夯實改革基礎。要繼續開展試點,在已有的29個縣(市、區)的基礎上,準備再選擇100個縣(市、區)來擴大改革試點。還要考慮推動完善支持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政策法律,要清理廢除阻礙集體經濟發展的不合理規定。此外,還要開展改革的督導檢查,要層層傳導壓力,督促落實改革責任,確保改革有序推進,取得實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551

三部委:2018年底完成農墾國有土地確權登記發證

1月6日,據國土部網站消息,國土部、財政部、農業部日前聯合發布《關於加快推進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明確到2018年底,完成權屬清晰、無爭議的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

《通知》指出,加快推進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是維護農墾合法土地權益的重要手段,是推進農墾土地資源資產化、資本化的重要基礎,是促進墾區和諧穩定的迫切需要。當前,全國農墾國有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率總體不高,有的還存在土地權屬爭議,與中央提出推進農墾改革發展、創新農墾土地管理方式、強化農墾土地權益保護的新要求不相適應。加快推進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明確農墾土地產權關系,十分必要和迫切。

《通知》要求,各地按照“依法依規、因地制宜、先易後難”的原則,切實采取有效措施推進工作,確保到2018年底完成權屬清晰、無爭議的農墾國有土地確權登記發證任務。

《通知》明確,四項具體措施包括:一是加快農墾國有土地權籍調查。各地要按照不動產權籍調查有關要求,充分利用已有調查成果,開展農墾國有土地權籍調查,查清國有農場依法使用的每一宗土地的權屬、界址、面積和用途等。有條件的國有農場可按照不動產統一登記的要求,一並開展地上房屋的權屬調查和測量,實現國有農場房地一體調查和調查成果的統一管理。二是依法辦理農墾國有土地登記手續。三是加強農墾國有土地權屬爭議調處。四是規範已有登記成果。

以下為通知全文:

國土資源部 財政部 農業部關於加快推進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

國土資發[2016]15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財政廳(局)、農墾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土資源局、財務局、農業局: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中發〔2015〕33號)(以下簡稱“中發〔2015〕33號文件”)精神,用3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任務,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加快推進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的重要意義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土資源部、農業部關於依法保護國有農場土地合法權益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1〕8號)下發以來,各地積極推進農墾國有土地確權登記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全國農墾國有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率總體不高,有的還存在土地權屬爭議,與中央提出推進農墾改革發展,創新農墾土地管理方式,強化農墾土地權益保護的新要求不相適應。因此,加快推進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明晰農墾土地產權關系,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加快推進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是維護農墾合法土地權益的重要手段。按照《土地管理法》、《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規定,依法登記的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土地是農墾建設現代農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的重要物質基礎。開展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就是依法確認國有農場等農墾企業對其合法取得的土地等不動產享有物權。這對於國有農場制止非法侵占、蠶食其土地行為,依法保護合法土地權益,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二)加快推進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是推進農墾土地資源資產化、資本化的重要基礎。土地是國有農場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是其最重要的資產。中央要求農墾改革要推進農墾土地資源資產化和資本化,創新農墾土地資產配置方式。落實中央要求的基本前提,是通過確權登記發證明晰國有農場土地產權關系,明確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主體、使用權類型、土地用途等。只有依法完成農墾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才能順利開展國有農場資產清產核資等工作,才能有效支撐墾區集團化改革。

(三)加快推進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是促進墾區和諧穩定的迫切需要。通過依法開展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明確土地權屬,依法調處國有農場與相鄰農民集體及其他單位土地權屬爭議,化解因土地權屬引發的矛盾糾紛,能夠大大減少墾區不穩定因素,促進墾區社會和諧穩定。

二、明確工作目標和步驟,切實加快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

各地要認真落實中發﹝2015﹞33號文件精神,依據不動產登記法律法規和技術規範,按照“依法依規、因地制宜、先易後難”的原則,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進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到2018年底完成權屬清晰、無爭議的農墾國有土地確權登記發證任務,同時要加大工作力度,依法調處國有農場土地權屬爭議,依法維護農墾國有土地權益。

(一)加快農墾國有土地權籍調查。各地要按照不動產權籍調查有關要求,充分利用已有調查成果,開展農墾國有土地權籍調查,查清國有農場依法使用的每一宗土地的權屬、界址、面積和用途等。原則上要劃清國有農場的建設用地和農用地界限,分宗調查;未利用地和農用地可劃分為一宗地,但要調查清楚未利用地的範圍和面積。各地應在全面查清權屬狀況、完成權屬指界等基礎上,采用合適的測量方法開展不動產測量。權籍調查完成後,按照統一的不動產單元編碼模式,形成包括權籍調查表、不動產測量報告和權籍圖等在內的調查成果,提供給不動產登記機構。有條件的國有農場可按照不動產統一登記的要求,一並開展地上房屋的權屬調查和測量,實現國有農場房地一體調查和調查成果的統一管理。

(二)依法辦理農墾國有土地登記手續。各地農墾主管部門要組織國有農場在權籍調查完成後,盡快向不動產登記機構提交符合登記要求的成果資料,提出登記申請。縣(市)不動產登記機構對權籍調查成果通過審核的國有農場使用的國有農用地、未利用地,要按照《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52條辦理登記手續,登記為國有農用地的使用權;同時要在登記簿、證書附記欄以及附圖中對未利用地的面積和範圍進行標註。對於國有農場依法使用的建設用地,具備條件的,與合法取得的地上房屋,按照房地一體的原則辦理登記手續。對於暫不具備辦理房地一體登記手續條件的,可先辦理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首次登記,待條件具備後,再連同地上合法取得的房屋一體辦理登記手續。對於國有農場代管的集體土地,不納入農墾土地確權登記工作範圍。

(三)加強農墾國有土地權屬爭議調處。各地要建立由政府牽頭,國土資源和農墾主管部門參加的農墾國有土地權屬爭議調處工作協調機制,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加大工作力度,按照“尊重歷史,面對現實,互利互讓”原則,依法調處土地權屬爭議。對於爭議已解決的農墾土地,國有農場持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生效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生效決定單方申請不動產登記的,不動產登記機構應及時辦理登記手續,做到農墾國有土地“權屬應確盡確、證書應發盡發”。對於存在權屬爭議且一時難以解決的農墾國有土地,可將爭議部分劃出,對沒有爭議的土地先予以登記發證,爭議土地待爭議解決後予以登記發證。

(四)規範已有登記成果。為支持農墾改革發展,結合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實施,對已經登記發證的宗地缺失檔案資料、登記不規範以及需補充房屋登記的,不動產登記機構可以按照《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開展不動產變更登記,發放不動產權證書。各級國土資源和農墾主管部門要做好農墾國有土地確權登記成果信息化管理,促進登記成果有效利用。

三、周密組織實施,按時完成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任務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國土資源、財政、農墾主管部門要把農墾國有土地確權登記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組織領導,密切協調配合,加大工作力度,確保按時完成中央部署的任務。各地農墾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國有農場的組織協調,組織做好資金籌措及使用管理、權籍調查、登記發證申請、配合土地權屬爭議調處等工作。

(二)周密部署安排。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會同財政、農墾主管部門研究制定整體工作方案,明確年度工作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加快推進工作,到2018年底基本完成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任務。

(三)切實保障經費。農墾國有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經費由中央財政、地方財政和國有農場共同負擔。中央財政適當安排補助經費,地方財政和國有農場統籌安排所需工作經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所需工作經費由兵團統籌安排,中央財政按統一標準予以補助。各級農墾、財政和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根據農墾國有土地確權登記工作需要,合理確定支出用途,嚴格規範使用,保障工作順利開展。

(四)開展督促指導。建立全國農墾國有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進度匯總統計分析和通報制度。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在每季度末上報本季度工作進展情況。國土資源部、財政部、農業部將聯合對農墾國有土地確權登記工作推進情況進行專項督導。對於工作進度慢、保障措施不力的地區,將進行重點督促檢查。督導後整改不力的地區,將予以通報。

(五)做好宣傳培訓。各地要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大力宣傳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的重要意義、目標任務和法律政策,樹立農墾國有土地確權登記的權威性、嚴肅性,為農墾改革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國土資源部、財政部、農業部將適時召開加快推進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現場會,以會代訓,總結、推廣、宣傳典型經驗,為全國工作提供典型示範。

國土資源部 財政部 農業部

2016年12月30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0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