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誰革了英特爾的命?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17/1MMDcyXzM2NTQ1Mg.html

過去三十年PC業最強大的硬件公司是誰?毫無疑問,英特爾。少了英特爾的X86架構CPU芯片,全世界大多數電腦都要「死機」。

但是眼下,這位PC業霸主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來自微軟公司的最新消息稱,微軟已與ARM公司進行戰略合作,將在下一代操作系統產品Windows 8中採用ARM架構。

微 軟與ARM的合作引起了整個科技界的關注。一直以來,由微軟(提供操作系統軟件)和英特爾(提供電腦CPU芯片)結成的「Wintel」聯盟牢牢地掌控著 整個PC業,下游企業無不為其馬首是瞻。現在,英特爾鐵桿盟友向ARM示好,對象不是別人,正是英特爾在移動終端領域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似 乎是作為一種反擊,英特爾CEO歐德寧在9月14日舉行的秋季信息技術大會(IDF)上高調宣佈,英特爾將與谷歌結盟,新版本的Android系統將支持 英特爾X86架構,這意味著採用英特爾X86芯片的智能手機或將面世。在此之前,95%以上基於谷歌Android系統的智能手機採用了ARM的芯片架 構。

從PC業的「Wintel聯盟」和智能手機的「雙A架構(ARM+Android)」,到微軟與ARM交好、英特爾與谷歌結盟,IT巨頭們紛紛把目光瞄準移動互聯市場,「合縱連橫」的新一輪排列組合預示著一場革命的即將到來。

隨著智能手機越來越聰明、平板電腦效率越來越高,原本相安無事的PC巨頭和通訊公司開始正面交鋒,新興力量的崛起將顛覆傳統PC行業的邏輯,使得PC時代的芯片寡頭壟斷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一場大洗牌即將到來。

從「wintel」到「雙A」

對 日漸躍升為市場主流的智能手機來說,在基本通訊性能之外,輕薄的外形、整合各種多媒體運算功能市場要求,正在促使手機「大腦」——運算芯片不斷進化。儘管 英特爾已經積極研發和部署相關產品,但目前尚未出現採用英特爾架構的智能手機。在移動終端領域,ARM公司已經當之無愧成為新一代霸主。

「目前全球有95%的智能手機都採用了ARM架構,如果加上iPad2,平板電腦95%的份額也被ARM公司俘獲。」9月13日,ARM公司總裁Tudor Brown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正是得益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增長,這家總部位於英國劍橋的芯片設計商近期財報連續飄紅,股價自去年開始節節攀升。財報顯示,ARM第二季度的營收達到1.90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7%,截至第二季度末,該公司簽訂了29份處理器授權協議。

ARM的成功並非偶然。過去30年,英特爾的「Intel inside」深入人心。全球80%以上的電腦使用英特爾設計並生產的CPU。英特爾利用

X86架構的專利授權以及不停換代的升級產品,將AMD、威盛等競爭對手一路踩在腳下。作為一家年輕的小公司,ARM與英特爾在PC市場上進行正面競爭無異於以卵擊石,因此從一開始,ARM便採取了迴避策略,將產品定位於移動終端的細分市場。

與英特爾的X86架構相比,ARM架構計算性能較弱,但是發熱更少、功耗更低,更適合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這類產品。因此,當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成為主流產品時,一直在此領域紮根的ARM率先獲得了更多市場機會。

「ARM生態系統」邏輯

事實上,無論從人力資源還是企業收益角度看,英特爾的規模都讓ARM相形見絀。另外,英特爾擁有的卓越製造能力和先進技術研發能力,仍然領先業界水準。不過,ARM帶來的威脅不僅在於ARM公司本身,還在於構築的龐大「ARM生態系統」。

ARM的商業模式與英特爾十分不同,它並不自己生產芯片。ARM只進行芯片設計,通過技術授權和收取版稅獲利。ARM的下游合作夥伴囊括了高通、德州儀器、英偉達、三星、博通之類世界領先的半導體設計和製造公司,這些公司每年生產銷售的ARM處理器多達60多億片。

成 熟的生態系統是ARM架構得以普及引用的關鍵,對英特爾來說,這正是威脅所在。隨著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的興起,高通這類通訊領域優勢芯片廠商也早已開始在 移動互聯領域佈局。高通今推出的雙核Snapdragon出現在20個品牌、60種以上的移動設備中,四核Krait芯片即將在2012年推出。

另 一芯片廠商英偉達近期推出的產品Tegra 2也是跨界成功的典型例子。英偉達是PC領域的優勢芯片廠商,主要為PC提供基於圖形處理的GPU芯片。9月10日,因為與英特爾授權產生糾紛,英偉達宣 佈退出芯片組業務,其CEO黃仁勳在投資者會議上表示公司將圍繞移動處理器和顯卡進行重組。

儘管這一業務在英偉達營收中比重甚大,但外界對此並不感到悲觀。英偉達此前推出的Tegra處理器已經被廣泛應用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中。近期推出的Tegra 2處理器,被LG智能手機和摩托羅拉移動、優派和東芝的平板電腦改採用。

「這 是兵家必爭之地,每個人的目光都相當一致。」博通公司CEO麥格瑞格此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說,PC時代的競速賽跑是單核、雙核、四核,如今在移動互聯網上的 芯片競速賽道上的玩家和遊戲規則都已經換過。博通公司9月13日剛以37億美元高溢價收購Netlogic公司。這項交易將使它更好地滿足集成的、端對端 的通訊和處理平台的日益增長的需求。

一位熟悉半導體產業的人士認為,ARM的出現,打破了英特爾在CPU市場上的壟斷,並在移動互聯網戰 場上確立了自己的王牌軍角色。加上高通、德州儀器等通信芯片傳統巨頭,以及英偉達、Marvell等產業新貴,構成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芯片軍團。在這個軍 團當中,低功耗、通信功能成為屏蔽英特爾的兩大核心壁壘。

英特爾的反擊

針對ARM陣營的圍剿,英特爾正在進行絕地反擊,與谷歌的結盟便是最好例證。英特爾CEO歐德寧說,基於X86架構的智能手機很快就會問世。

誰革了英特爾的命?

艾 瑞諮詢認為,合作是英特爾進入移動終端市場的一次良好契機。2010年Android已經以38.9%的全球市場份額佔據了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頭把交椅, 預計2015年其全球市場份額將繼續增長到43.8%。與全球市場領先的操作系統合作,將會為英特爾發力移動終端市場助一臂之力。

另外, 合作使得英特爾在PC端形成了「Intel+Windows」的組合,而在移動終端領域「Intel+Android」的嘗試,讓英特爾有可能在不同的終 端與領先的操作系統形成合作。而目前終端操作系統有互相滲透的趨勢,在未來的市場中,將會有很多企業效仿蘋果,實現不同終端使用相同操作系統的願望。因 此,英特爾將會進一步覆蓋未來的不同終端,為其未來發展打下基礎。

除了聯合谷歌,英特爾另一個思路就是通過「Ultrubook」新產品 推動傳統PC產業向移動互聯網轉型。「Ultrubook」是一款融合了筆記本和平板電腦功能的新型終端。按照英特爾的規劃,「Ultrubook」將搭 載第二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其輕薄特性類似蘋果Air薄本;安裝兩套系統(Windows8、Andriod或其他)。不超過1000美元的定價水平,令 其與蘋果薄本的價格不相上下。

新興的平板電腦正在吞噬筆記本電腦市場份額,而英特爾短時間內又無法推出比ARM更適合平板電腦的處理器,因此英特爾決定提前展開「Ultrabook」計劃(英特爾本來打算等22納米處理器明年發佈以後才開始推廣「Ultrabook」計劃)。

「對 英特爾來說,移動革命帶來的最大挑戰,並非產品本身而是思維模式的徹底變化。」一位不願公開姓名芯片廠商內部人士評價說,PC業一直遵循的通過提升芯片主 頻的摩爾定律不適用於移動互聯網市場,整合各種芯片技術以及軟件技術,達到性能和功耗的完美平衡才是今後的發展方向。如果英特爾繼續以PC的思路做移動終 端,結果很可能就像上網本一樣,「曇花一現很快消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72

【麻煩大了】蘋果電視革誰的命

http://www.infzm.com/content/68270

從1月的拉斯維加斯到3月的洛杉磯芳草地藝術中心,黑T恤、牛仔褲、圓框眼鏡,史蒂夫·喬布斯的幽靈仍將駐留不去。有關蘋果智能電視的叩問,不僅時時敲打著競爭對手的窗櫺,也縈繞在所有「果粉」的心間。

那個代號「Apple TV 3.1」的傢伙到底會是何等模樣?搭載iOS5系統、雙核A5處理器並首次支持1080P視頻回放的電視,還是已影響我們生活80年的電視嗎?在智能手機領域爭鬥經年互有勝負的谷歌和微軟,又將作出怎樣的回應?

1月國際消費電子展已然落幕,3月的後喬時代的蘋果新品發佈會還未召開,所有的答案都停留在嗓間,只等一聲「嗨!」

總有好事者願意先吐為快。有成功窺伺工程樣機的匿名人士如此勾勒他眼中的iTV,OLED面板,42英吋,通過SiRi智能語音助手控制,「薄,且非常絢麗」。

切,什麼也沒說!只消在賭城的展覽上轉一圈,就能明白這些特徵不過是智能電視的泛潮流和標準款,要知道三星的產品還具備面部識別技術——在剛剛上畫 的《碟中諜4》中,靚湯哥已經展示了這種玩意兒。甚至,來自中國的彩電巨頭海爾還推出了利用耳機完成意念控制的概念電視。如果人云亦云,隨從大流,那麼它 只會是七年前首代蘋果智能電視亮相時喬布斯自我鄙夷的「業餘東西」。

還會有什麼驚喜?除了新CEO蒂姆·庫克,現在確實沒有人知曉全部。在已公開的信息中,人們僅獲悉三星、夏普正在日夜趕工iTV所需的處理器和顯示 屏。而作為蘋果全球最大代工商的富士康,則獲得了史上最大一宗定單。金額?無可奉告!倒是美國專利局的門戶開放政策透露了一些口風:喬生前申請的某項專利 日前獲批。據稱,該專利用於電視劇集的分層,仿如多層次菜單系統,在統一的iCloud云賬號下可與所有蘋果設備無縫對接。按通俗的表達,即任一現有蘋果 擁躉都可將目前的設備作為遙控器,自己當回電視台台長。

儘管一切都在猜測中,華爾街分析師仍然給出了自己的判斷,將蘋果股票目標價位從500美元上調至600美元,較其過去52周的最高股價上調了 21%。這不只是因為這家市值4170億美元——相當於挪威一國GDP——的公司第一財季報異常漂亮:收入同比上升73%,淨利同比上升116%。更重要 的,蘋果依賴iPad才錄得「可憐」的44.5%淨利潤率,而要維繫其全球市值第一企業的江湖地位,怎麼也得47%啊!就像過去十個季度蘋果曾做到的那 樣。這就必須得依靠iTV。

分析師們堅信,視打通信息全產業鏈為「使命」的喬布斯已然在離世前為電視這塊最後的大陸做了妥善的佈局。現在,不過是揭盅的時刻。

其實,史蒂夫·喬布斯並非智能電視的始創者。13年前,比爾·蓋茨首度訪問中國深圳時推銷的「維納斯計劃」才是真正的發軔之作。當美國的上網量只佔 到本土30%人群時,蓋茨已認定電視這個最為普及的客廳霸主才是信息傳媒的終結者。只不過,那時的比爾先生試圖複製他的Windows捆綁策略,利用嵌入 式芯片與機頂盒再造一個微軟可視帝國,而結果正如該計劃所命名,美麗卻斷臂,最後渺然人間。

當然,超薄化、高清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趨勢十年來從未擱淺,只是先由PC探路,再交棒手機接力,最後才輪到電視完成衝刺。同時,作為由信息商發起 的革命自然不能遵循傳統電視製造商的升級路數,一旦落入特麗瓏、平板、液顯的窠臼,那就是索尼、松下、三星、LG乃至以低人工規模化製造見長的中國人話事 了。無論是蘋果、谷歌和微軟,在自主平台尚未搭建完畢,廣譜應用軟件商店還沒成型之際,斷不會貿然行事。甚至,若手中沒有一二不受老牌內容供應商挾制的獨 立視頻提供者,也不能肆意發力。

現在,我們應該明白為何2012年被業界稱為「智能電視元年」了。iOS操作系統以及iTunes商店是蘋果的底氣;同樣,安卓系統、 Youtube視頻網站是谷歌的王牌,而在智能手機硝煙中坐收專利分紅的微軟,也已悄無聲息地與美國40家大型內容提供商簽定了合作協議。此三強還有一大 優勢,即身後都站著一眾移動終端猛人。資深業界斷言,告別遙控器,借助手機、平板電腦管理電視的潮流已不可阻擋。

要的就是彎道超車,玩的就是標準重訂。原先競爭格局中的內容生產商、電視廣播網、電視製造商諸藩侯統統靠邊,未來是由軟件商、應用開發商、個性內容 製造商決定誰沉誰浮。而電視觀眾將徹底從被無形之手操控的烏合之眾,搖身變成自主的視覺盛宴自助餐食客。先吃龍蝦,還是先品魚生,誰的眼球誰做主。

1月20日,穆迪將索尼和松下兩家日系家電大佬的債務評級分別從A3和A1下調至Baa1及A2,並將其評級前景均列入負面觀察。從表面看,索尼上 一財年預虧22.7億美元和松下的淨債務同比上升59億美元是穆迪高舉殺威棒的理由。事實上,不能擺脫傳統電視製造的包袱才是「被降級」的深層動因,哪怕 索尼已一再收縮平板電視戰線且將海外工廠大量分包。

或許,下一步面臨評級下調的就應該是有線電視商了。雖然包括NBC在內的三大美國電視巨頭已宣佈封殺谷歌TV,但是,正如同中國的春晚收視率不可遏止地下挫,拒絕成熟新技術的命運只能是出局。加拿大北電、摩托羅拉、柯達的墓碑不就矗立在不遠處?

至於中國的電視製造商們會否成為明日黃花,目前意見分歧。一說其核心電視技術研發能力特別是液晶模組開發依舊可觀。同時銷售渠道和多年攢下的口碑也 讓其有能力在新一輪的三國演義之外另闢桃花源。此外,2011年5月,長虹、海信、TCL已在深圳組建「中智聯」,試圖制訂有「中國特色」的智能電視標 準,且以此為門檻力阻蘋果、谷歌和微軟的侵擾。而反對者則指中國電視製造商若不投身全球的iOS或安卓平台且充分享用其支持的第三方開發,則根本無力獨自 打造如此繁雜的技術集成。而一旦決定歸屬曹劉何家陣營,那麼專利的絞索將再度令其只能分食殘羹冷炙。

有意思的是,恰恰是中國不成熟的智能電視產業鏈給了這班一度呼風喚雨的中國電視商喘息之機,畢竟目前國內的內容集成商才有3家,而擁有網絡電視牌照 者亦不過6家。另有一根救命草不得不表,即中國政府會否允許未來的智能電視不受任何監管地播出內容?從這個角度而言,電視廠商們需拜的碼頭、要供香火的不 只是工信部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87

「郭樹清新政」半年觀察:革股市的命,也要革金融體系的命

http://www.infzm.com/content/75526

「郭氏新政」遠遠超出了證券市場「自我革命」的範疇,進而呈現出明顯的「銀、證、險、外(資)」通盤設計的色彩。

從過去的十年推不動一個政策,到現在的半年推出幾十個政策,疾風驟雨般的改革節奏,也令外界爭議重重。

千喚萬喚的深滬交易所主板退市制度,終於在五一假期密集推出。至此,郭樹清所倡導的證券市場改革的思路越來越清晰——市場此前猜疑說「郭氏新政」可能只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現在卻正在形成共識,認為這是「關乎中國證券市場命運」的「系統升級」。

據不完全統計,在郭樹清出任證監會主席的6個月時間內,證監會共出台政策、意見和辦法五十多條,平均不到4天就有一個新政策出台。其密度和廣度都堪稱「歷史罕見」。

「時至今日,恐怕再沒有人敢不把證券市場的改革當回事,郭樹清主席的言論也成為市場矚目的風向標。」民間智庫安邦諮詢在研究報告中預測,「證券市場的玩法將面臨質變。」

但是對於更多的普通投資者而言,郭樹清所推動的股市變革,無論是其深層的改革邏輯,還是具體的政策效應,都超出了他們的理解範疇。

「過去20年裡股市改革說了多少次,改到今天還不是原來的樣子?」有著22年投資經歷的松柏(化名)坦率地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這不是郭樹清的問題,「換了張樹清、李樹清上來,體制不變,中國股市的炒作本質就變不了!」

更多的市場研究和觀察人士擔心,在利益關係錯綜複雜的證券市場中,許多缺乏「消化期」的政策,會在各方利益的博弈下最終流於形式。

郭氏「整體設計」

在簡單的問題中提出市場諸多深層矛盾的糾纏焦點,並在更大的制度框架內尋找「解結」方案,體現出身為「整體設計派」一員的郭氏施政風格。

2012年2月11日,郭樹清在一次內部會議上提出驚人之問:「IPO不審行不行?」隨即引發了證券市場的巨大震動,關於「行」或「不行」的思考與辯論,迅速觸及到證券市場深層矛盾的本質,並勾勒出郭氏市場改革思路及其背後的「制度邏輯」。

原有被稱為「挑選好孩子」的新股發行規則,在過去十多年裡弊端被市場實踐和理論研究反覆證明,卻始終無法被真正動搖。

而在過去二十多年的經濟發展中,由於信用融資在整個金融系統的缺位,使得中國企業從巨型央企到微型民企,都不得不在兩個「極端」市場——銀行間接融資和股市直接融資——尋找融資機會。在一個「巨人與孩子賽跑」的市場中,投資價值標準混亂,市場化估值體系分裂。

不難看出,證券市場自身的種種「病相」背後,其「病因」其實來自整個金融結構的深處:中國金融體系內至今缺乏市場化的資本定價「基準」。在這一前提下,不僅股市變革難以實質推動,就連銀行體系內的利率市場化等改革也遲遲難以破局。

對此,早在上世紀80年代便以「整體改革派」著名,其後又有著發改委、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任職履歷的郭樹清顯然明白,而他過去多年參與金融政策設計的經驗與人脈資源,也使其在證監會所推動的改革更具備全局觀念。

回顧其就任證監會主席以來的言論及政策,不難看出「郭氏新政」遠遠超出了證券市場「自我革命」的範疇,進而呈現出明顯的「銀、證、險、外(資)」通盤設計的色彩。

在上任之初,他便強力推動債券市場(包括高收益債券)建設,他對債券市場建設的關注,更是涉及到為整個金融體系「樹立基準」的基礎性工程。

這種「整體設計」的思路給市場觀察人士強烈感覺。安邦諮詢首席研究員陳功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表示,綜合國內外政經環境分析,在前期改革中積累 了相當經驗與資源的金融體系,既有必要,也有條件在制度改革方面領先其他領域「跨出一大步」。而證券市場改革則應視為整個金融體制變革中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

陳功同時認為,儘管金融體制改革在方案設計中體現出了很強的整體關聯和「頂層設計」的性質,但是從過去多年的改革經驗來看,還不能指望在具體改革中各個領域能夠做到「相互呼應」甚至「齊頭並進」。

在這一「參差不齊」的改革步伐中,郭樹清所推動的證券市場改革顯然是「領跑者」之一。

再造市場

從強化分紅、加強監管到三板建設、發行改革,郭樹清在短短半年時間內幾乎觸動了市場每一個層面的神經,在揮舞著大棒的同時也撒下了更多的「胡蘿蔔種子」(市場機會)。

在上任後的一系列公開演講中,郭樹清的施政方略也開始為市場所瞭解。

在外部建設方面,郭樹清強調要加快從場外市場、三板市場到期權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同時在更大的金融體系框架內,力推債券市 場、呼籲社保、險資等各類長期資金入市;並通過重啟國債期貨、推動高收益債券發行和引入銀行理財投資等具體政策,實現債券市場、證券市場、期貨市場和傳統 銀行體系之間的「互聯互通」。

這一系列政策的長遠目標,是將原來因市場割裂而飽受「資金推動型」波動之苦的證券市場「資本池」,變成整個金融體系相聯通的「資本湖泊」,進而充分發揮證券市場在整個金融體系中靈活高效的資源配置功能。

在穩步推進外部建設的同時,郭樹清也在證券市場內部拉開了其施政理念中的「攻堅戰」序幕。證券市場改革已經到了「關鍵一役」: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和證券監管轉型。

如果說此前的一系列改革中,以中國證監會為代表的監管部門扮演的還是「裁判」角色的話,那麼發行制度改革對現行監管體制而言無異於「革自己的命」。

在證監監管體系的傳統架構中,手握審批重權的證監會扮演著證券市場「看門人」的角色,在享受著巨大權利所帶來的利益和愉悅感同時,也成為了市場尋租 和特權交易的「形象代言人」;與此同時,監管部門所本應具備的調查執法功能卻因審批制下的利益關聯而幾近失效,成為失去了市場威懾力的「制度擺設」。

郭樹清的改革目標,就是按國際資本市場標準,將證券監管部門角色從過去負責「選好人」的市場看門人,轉變為專門「抓壞人」的市場執法者。

而所謂「好人壞人」的標準,也從過去層出不窮的審批規則,變得簡單明了:那就是按照相關市場法規「說真話」,向投資者真實披露企業的各項財務和運營信息。在上市公司「說真話」的基礎上,將「挑選好孩子」的權利最終歸還給市場投資者。

在這一總體改革思路之下,證監會近期雷厲風行,一方面向外界公佈重大案例的查處情況以立威;另一方面鼓勵市場化機構在創新中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和市場空間。

現在,證券市場中的每一個層面及相關市場機構,都已經在認真思考並尋找「郭氏新政」可能帶來的新市場格局及投資機會。

從十年推不動一個政策,到半年推出幾十個政策

中國金融體系改革需要整體推進。證券市場改革自身的成敗,不僅依賴改革推動者的決心與韌性,同時也取決於金融體系其他領域的改革進程。

在郭樹清上升之初,身為君亮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的吳君亮也像所有市場投資者一樣,懷著好奇和謹慎的態度,從媒體報導中觀察著這位新任證監會主席的一言一行。

隨後不久,他便看到了新主席可能推行「強制分紅」政策的報導。在他看來,儘管「不分紅」確實是許多國內上市企業的「原罪」,但是強制性地要求所有企業分紅,最終扼殺的卻可能是有著高增長前景的優秀企業。

反覆思考之後,他給郭樹清發出了一封信,在信中闡述了自己覺得「強制分紅」制度不合理的理由,並附上自己翻譯的巴菲特有關分紅的論述。

「本來以為事情就過去了。」吳君亮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沒想到不久後自己便接到了證監會工作人員的電話和傳真,向他轉達郭樹清看完信後的批示,並轉達謝意。

在短短半年時間內,「郭氏新政」疾風驟雨般的政策節奏難免引來各種誤讀與爭議,郭樹清以其獨具特色的傾聽和回應模式,一方面迅速消解信息誤導;另一方面則在廣泛蒐集相關建議的基礎上進行政策調整。

與此同時,某些善意的擔憂也在市場觀察人士們心中泛起。

「之前是十年推不動一個政策,現在是一年推出幾十個政策。」多位市場人士在向南方週末記者表達欣喜之意時,不約而同地擔心「政策進度是不是太快了?」

郭樹清「鐵腕」推動改革,令市場耳目一新。但是要革除多年積弊,顯然非一日之功。到了真正觸碰各方利益格局的中盤博弈時,會不會依舊陷入舉步維艱的泥沼?

但也應該看到,金融體系的變革是一個深具整體性和關聯性的「系統升級」,證券市場自身的改革,如果沒有其他相關領域的改革跟進,亦很難維持此前「單兵突進」的改革步伐。

無論是對於郭樹清,還是中國證券市場,改革任重道遠,還遠遠沒有到「清理戰果」的階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94

打印飛機、步槍、手機和蛋糕——3D打印機:野蠻神器要革製造業的命

http://www.infzm.com/content/79453

3D打印的新技術,正在重塑全球製造業競爭格局。

兩家3D打印機製造巨頭均為美國公司並在納斯達克上市。

雖然在中國尚未普及,但3D產業鏈正在形成。

有這麼一種打印機,它可以打印出會飛的飛機、可騎的自行車,或是一塊能吃的蛋糕,能穿的衣服與鞋子,甚至加上關鍵零部件就可打印出一把可以射擊的步槍……這不是科幻電影,而是已經存在的現實。

近日美國科學家利用打印機直接製造出一副塑料機械臂,使一位兩歲小女孩的殘疾手臂能夠正常活動。這副「神奇手臂」再次將3D(三維)打印機拉入公眾視野。

新發明與掘金潮

據林永利估計,3D打印機在中國企業界的裝機量在400台左右。

3D打印機(3D printers)發端於軍方的「快速成型」技術,已有數十年歷史,美國的3D打印機製造商Stratasys於1992年賣出第一台商業化產品。

2009年以來,3D打印市場在北美和歐洲急劇增長。根據Stratasys公司2011年財報,其八成左右的收入即來源於歐美市場,美國《時代》 週刊已將3D打印列為「美國十大增長最快的工業」,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則認為它將「與其他數字化生產模式一起推動實現第三次工業革命」。

目前全球有兩家3D打印機巨頭。一家即為上述Stratasys公司,它是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剛剛收購了以色列一家名為Objet的3D打印機公 司;另一巨頭是亦在納斯達克掛牌的3D Systems公司,它在2012年初通過收購另兩家3D打印機品牌Z Corporation 和Vidar Systems奠定其江湖地位。

Stratasys和3D Systems創造著每年近兩億美元的市場營收。前者的客戶不乏寶馬、戴爾、英特爾、耐克等世界五百強企業。而越來越多的領域正利用3D打印技術創造神奇;過去一年,關於3D打印機「魔幻現實主義」般的新聞時有發生。

2011年3月,英國一名科學家設計出一款名為Airbike的自行車,並用打印機一次成型地打印出車輪、軸承和車軸。通常情況下,這些零部件需要 由多個工廠製造,而後進行組裝。這輛自行車採用尼龍材料,堅固程度與鋼鋁材料不相上下,但重量卻減少了65%,關鍵是——它可以騎。

幾乎與此同時,美國康乃爾大學一位教授帶領他的學生,在實驗室裡用一台打印機,打印出一塊有草莓醬的巧克力蛋糕;4個月後,英國南安普頓大學一位教 授和他的團隊,「打印」了一台最高飛行時速100英里的電控飛行器。這架飛機上2米長的機翼、集成操縱面以及艙門,均由打印機製作而成。哈佛大學醫學院的 研究人員則宣佈開發出一台可以進行生物打印的設備;2011年9月,世界首輛3D打印機製造的汽車現身加拿大溫尼伯市……

雖然中國目前並非3D打印的主市場,但已經有不少嗅覺敏銳的掘金者,而這個群體正不斷擴大。

林永利是3D打印機品牌Objet在中國大華東地區的代理商(目前世界幾家大3D打印機供應商均未在中國設立直銷部門,代理是唯一的銷售模式),他的客戶集中在工業設計、機械電子、汽車製造、建築、醫療、動漫和珠寶等領域,醫療行業是最大的使用群體。

杭州的六維齒科是林永利的客戶之一,他們利用3D打印技術,進行牙齒正畸和數字化種牙。「傳統種牙,醫生憑經驗直接種,現在則可以先掃瞄你的牙齒,獲得3D數據圖後打印出個牙模,確定準確的種牙位置,直接種下去就可以了,減少風險和痛苦。」林永利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而本文開頭提及的殘疾小女孩,她患的是先天性多關節攣縮症,症狀是四肢不能伸直、肌肉僵硬。如果是成人患這種病,通常可佩戴金屬機械臂以幫助手臂活 動,但對於只有兩歲的小孩來說,市面上沒有大小合適的機械臂。而使用3D打印機,可以先將成人使用的機械臂按比例縮小,然後輸入打印指令,幾個小時後,一 副定製機械臂就誕生了。

雖然沒有權威的中國市場的統計數字,但身處行業中的林永利估計,3D打印機在國內企業級裝機量在400台左右,近兩年增長尤其快,年增速均在70%左右,「市場規模肯定在超過1億元人民幣」。

4000元,在家打印

同樣的原理,你甚至可以打印一個「自己」即縮小版的人物模型送給她。

3D打印的故事,遠不止設備製造商和企業用戶那麼簡單。

27歲的創業者金濤三年前在杭州的一間出租屋中創立了自己的3D打印公司,他最初的設想是為一家大型網遊公司打印玩具,後因授權問題,生意沒有做下 去。他便轉而為一些企業提供3D打印服務,直到2010年,國外的3D打印機品牌開始陸續發佈供個人使用的「桌面機」,機器價格和耗材都更便宜,使用方 便,精度也能滿足一般使用者的需求,這讓金濤看到了不同於企業用戶的另一種可能。

南方週末記者在其辦公室看到,一台小型桌面機正在「吐絲」打印一個馬上要用的支架,利用這個支架,耗材就可以直接掛在機身上。

從2010年底到現在,金濤已經賣出了150台桌面機,不僅包括代理的國外品牌,還有他們自己製造的機器。

一位「80後」怎麼可以自己製造3D打印機?「一個做結構設計的英國教授,在研發出3D打印機後,就把一些關鍵的技術在網站上公佈,供愛好者使用,」金濤說,「我就是根據這些開源的信息研發出自己的產品的。」

金濤介紹稱,第一代產品售價是4000元,只有一個噴頭,只能打印一種材料;第二代產品正在內測中,安裝有兩個噴頭,價格「也不會過萬」。

最近兩年,金濤明顯感到了3D打印技術正在為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在他們的QQ討論群中,已有一千多位參與者。他還於2012年6月初上線了一個3D 打印社交網站,網友可以上傳分享3D數碼圖,討論產品設計。網站也有交易功能,如果你想給女朋友設計一個獨一無二的戒指,可以通過開源的3D軟件,設計出 數碼圖,上傳圖片、選擇打印材料、下單,不出數日,這個獨一無二的定製戒指便到了你女朋友的手裡。

同樣的原理,你甚至可以打印一個「自己」——也就是一個縮小版的人物模型,送給她。

這種作法是受到了美國Shapeways公司的啟發。事實上在北美和歐洲,類似的商業模式早已屢見不鮮且使用廣泛。

Shapeways是一家位於紐約曼哈頓中部的3D打印機服務提供商,正在用社交網絡使普通人參與製造業。如果你是Shapeways網站的註冊用 戶,有一個好的產品設計創意,便可把它上傳到網站,網站給出各種材料的價格,你可以選擇購買,然後直接打印,並把產品在線展示,賣給任何喜歡的人。

Shapeways公司CEO彼得稱,2011年他們已經印製了75萬種產品,使用的材料包括塑料、不鏽鋼、銀、陶瓷,甚至玻璃,最新的3D打印技術還能套色打印。

普通用戶在使用3D打印技術時通常面臨這樣的難題:並非每個人都能使用3D軟件進行圖像設計,並非每個人都買得起價格百萬的3D打印機。但是「開源」、「社交」等互聯網理念,使這些問題迎刃而解。

一些公司將3D建模軟件分享到互聯網,例如123D和Tinkercad,它們使用起來並不複雜,可以把一張iPhone照片,或舊名信片,轉換成 3D圖像數據。另外一款名為Photofly的軟件,只要你有一台單反相機或者是普通的卡片機,就可以將你自己的人像生成3D數據。

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3D技術,Shapeways還開了類似蘋果的體驗店,讓更多的愛好者到店裡參觀,還會定期舉辦3D打印設計的學習班,幫助有興趣的人掌握技術。

「自然造物」

李慶華的做法是通過3D掃瞄技術,將一些有待保護的佛教造像,轉變為三維數據圖像,再用3D打印機打出模型,供文物研究和圖像保留。

2012年7月畢業的中央美術學院學生宋博文,正在創辦一個3D藝術品工作室,取名格物。這源於一年前某次展覽上,她偶然看到一個奇特、流暢的自行車,「不知道怎麼做出來的」,對造型的敏感讓她迅速在網絡上找到了答案,並和浙江的金濤取得了聯繫。

「3D打印技術與傳統的造型手法完全不同,這是一種『失控』的設計狀態,可以實現完全自由的設計,充滿未知的驚喜感。」宋博文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她 很快設計、打印出禮帽、十二水燈、筆等一系列作品,其中的「禮帽」還在比利時3D打印廠商Materialise舉辦的「世界3D打印作品展」上摘得亞 軍。

25歲的她備受鼓舞,決定和男朋友一起創業,除了生產銷售3D打印的藝術品,也和一些室內設計的公司合作,幫他們設計3D圖像,實現一些「自然造物」的裝修想法。

「我們的目標是讓3D打印技術融入生活之中,你可能意識不到它,但已經在體驗它帶來的改變。」宋博文說。

生活在杭州的李慶華是位雕塑家,對佛教造像特別有興趣,四處走訪的他對國內一些石窟的保護狀況很是擔憂,於是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把這些正在消失的文化遺產,用數字手段留下資料。

李慶華的做法是通過3D掃瞄技術,將一些有待保護的佛教造像,轉變為三維數據圖像,再用3D打印機打出模型,供文物研究和圖像保留。

李已經完成的一個實例,是山西天龍山石窟18窟的復原。天龍山石窟造像群上世紀30年代遭到洗劫,部件流落世界各地,在時間的侵蝕中已破敗不堪。李 慶華和幾個朋友一起,花了十多天的時間,把18窟的3D數據掃瞄回來,又花了半年時間細緻地拼出三維圖形。李使用的3D圖像處理軟件,來自華盛頓大學發明 者的開源分享。

李的團隊正在設計一款手機應用軟件,把天龍山石窟的三維數據上傳,再根據已有史料,標出遺失部件在世界各個博物館的位置,有興趣的愛好者可以到自己 身邊的博物館,用手機拍下部件的照片並傳回來,李慶華便可以把這些照片轉換成三維數據圖,再通過3D打印出復原後的造像。「我們已經通過這種辦法,將國家 博物館的一個頭像完成了復原,文物研究需要真實的觸感。」

挑戰「中國製造」

2011年6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一項新政策,並向3D打印產業支出5億美元以提升美國在製造業上的領先地位。

從工業領域到尋常百姓家,3D打印的產業鏈正在形成。「社會化製造」成為行業內外熱議的一個話題,製造業的形態正在發生潛移默化的改變。未來我們有可能利用這項「野蠻」的技術來直接打印出手機。

紐約另一家利用3D技術生產消費品的公司Quirky擁有20萬的註冊用戶,他們在線蒐集用戶的創意,產品設計圖紙,用3D打印機以最快的速度成 型,再上傳討論,最終確定方案後批量生產。屆時在線上和線下都會有銷售,他們最成功的產品是一排可摺疊的接線板,設計者常從一個創意就獲得不少的收入,有 的用戶一年能賺幾萬美元。

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Legacy Effect公司,利用Objet 3D打印機為電影特效片段製造3D模型和原型,為演員量身定製可以完全適合演員的臉、頸部和頭部的道具,在電影《侏儸紀公園》、《阿凡達》、《鋼鐵俠》以及《復仇者聯盟》中都有應用。

日本一家公司甚至推出了面向個人的「Baby復原服務」:只需提供嬰兒在母親肚子裡的X光照片,他們便可以復原成三維圖像後,打印出一個「肚子裡的嬰兒」模型作為紀念。

3D打印還能實現一些傳統製造方式難以實現的複雜結構。2011年巴黎春夏時裝展上,荷蘭時尚設計師Iris van Herpen發佈了他直接用3D打印機製作的立體服裝,這些超太空感的服裝由錦綸打印而成。

不再依賴人工,沒有組裝流程,沒有邊角料,3D技術的這些特點,將在某種程度上重新定義工廠。若成本進一步降低,個性產品將獲得和規模產量同等的競爭力。有人預計,到2020年之前,3D打印機將可以從事小規模生產,製造過去的勞動密集型工藝品和商品。

這項新技術正在因此而重塑全球製造業格局。

2011年6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一項新政策,並向3D打印產業支出5億美元以提升美國在製造業上的領先地位。2012年7月17日,美國《外交 政策》雜誌網站發表題為《製造業的未來在美國而不在中國》,稱「技術進步將使中國的製造業像過去20年里美國製造業那樣迅速衰落」。

「和美國相比,中國缺少DIY(自己動手)的習慣和創意設計發展的土壤。」金濤說,在新技術開啟的下一輪製造業競爭中,中國表現如何還是個未知數。

北京計算中心有一台3D打印機,其虛擬現實部經理季紅持同樣觀點,「前不久中國發明家協會組織了一些企業到我們這參觀,大多數人對這一技術不敏感,不覺得它物有所值,唯一產生興趣的是一家想做『山寨』眼鏡的企業。」

而在這個行業中浸淫多年的林永利覺得不必太擔憂,到目前為止,技術還存在一些侷限性,比如材料限於塑料、樹脂和金屬,精度也只能精確到幾十毫米,在規模化生產方面也不具備優勢。他說,「3D打印機不是萬能機。」

無論如何,3D打印技術實現了一種可能,只要你有一台電腦,一個想法,不管你在窮鄉僻壤,還是繁華都市,都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改造這個世界——至少改變自己的世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102

諾基亞的命與運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579.html

來源:i黑馬     作者:董燾

中國古代有說法,一個甲子六十年被稱為一元,三個甲子一百八十年被稱作三元,每二十年為一運,總共九運。古代人相信,每二十年各有不同的星運,影響到人事流轉。所以沒有永遠的風水寶地、也沒有永遠不變的模式和方法。

1865:開啟最輝煌的兩個甲子

1865年的諾基亞還是芬蘭和俄羅斯帝國交界處的一家造紙廠,採礦工程師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把從北歐濃郁的黑森林裡拖出來的樹木做成原材料生產木漿和紙板。這在當時算是高科技。後來它製造過膠鞋、輪胎、等等看起來和今天毫不相干的東西。但是,在1922年,還是一家芬蘭橡膠加工廠的諾基亞購買了芬蘭電纜廠的大部分股份。這在當時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尤其在芬蘭這樣一個保守而追求傳統的國家。不管怎樣,這次收購,在諾基亞建立一甲子的時候,幫助諾基亞奠定了未來60年電纜和電信業的根基:這家被收購的芬蘭電纜廠始創於1912年,位於赫爾辛基中心.隨著人們對電力運輸、電報電話網絡需求的日益增加,電纜需求量也隨之激增.起初工廠員工僅有幾個人,但工廠發展迅速。二戰開始以後,這家電纜廠開始和蘇聯進行貿易,60年代又開始轉而對西方國家出口,而且貿易額迅速增加,為諾基亞日後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也為諾基價在下一個甲子開啟電信行業的大門,立下汗馬功勞。

其實,直到1960年,時任總裁的Bjorn Westerlund才把目光投注到電信行業,那時候電信業才剛剛起步,而諾基亞的其他部門依賴冷戰的貿易封鎖也賺了不少的錢。不過在冷戰結束後,其他產業部門就已經喪失了技術上的領先和政治上的優勢開始了不可逆轉的萎縮,這種萎縮持續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諾基亞差點因為涉及產業過多而瀕臨破產。並最終迫使90年代中期當時的諾基亞總裁以及高層果斷地將其他所有產業捨棄,並拆分了傳統產業,只保留下諾基亞電子部門,將其他所有傳統產業出售,諾基亞集團開始兩年的分裂,這種分裂是如此的黑暗和痛苦,以至於當時有人把它和芬蘭那漫長而寒冷的冬天相提並論。此刻的諾基亞已經作出了自己歷史上最重要的戰略抉擇,他把自己交給了這個動盪而革命的時代,讓市場來做出選擇。市場還是眷顧諾基亞的,這次分割把諾基亞一舉送入電信時代,並自1996年以來,諾基亞連續15年佔據市場份額第一,開啟了一個輝煌的20年的大運,直到2011年。

2007:Ovi

這充滿了光榮與夢想的15年,不只是諾基亞的15年,也是電信行業的15年。在全球範圍內出現的以運營商+手機廠商雙核驅動的電信行業商務模式,所向披靡。沃達豐、AT&T、法國電信、Orange、T-Mpbile、TIM、墨西哥電信、中國移動、台灣中華傳訊、印度電信,在2007年巔峰之時,估值全部超過千億美金!甚至「日進斗金」都不足以來形容當日電信帝國之盛。在2007年,諾基亞以81億美元收購數碼地圖提供商Navteq Corp。,諾基亞為在基於位置服務領域站穩腳跟而進行的迄今最大規模的收購,次月諾基亞宣佈從以移動終端為主的公司轉型為互聯網公司,同時發佈了全新的互聯網服務品牌「Ovi」,「Ovi」在芬蘭語中是「門」的意思。此時的諾基亞風光無限,牢牢佔據市場第一的寶座,是聚光燈下的主角。

所謂否極泰來,福兮禍所依。在2007年,還有一個小小的萌芽破土而出,那就是2007年6月29日在美國上市的iPhone。當時輿論對與iPhone的評價遠沒有今天這麼熱情,「軟件跑的慢」「愚蠢的設計」「待機時間短」「信號差」。整個行業除了嘲笑和諷刺,股票市場也對這種面對運營商幾乎全封閉的手機製造模式報以猛烈的反擊。但是同時另一個讓我們耳熟能詳的數據就是,從2007年蘋果手機發售開始,蘋果股票漲了63倍。

在2007年的另一個標誌性的事件是在2007年的11月,Google與84家硬件製造商、軟件開發商及電信營運商組建開放手機聯盟共同研發改良Android系統。隨後Google以Apache開源許可證的授權方式,發佈了Android的源代碼。到了2012年,安卓在美國佔據超過50%市場份額,在歐洲佔據超過70市場份額,在中國佔據超過80%市場份額。

至於為什麼這兩股決定性的力量會選擇在2007年出現,並徹底改變世界的模樣,我不得而知。諾基亞發佈的互聯網服務新品牌「Ovi」取義芬蘭語中「門」的意思,也許諾基亞已經看到了這扇門打開之後裡面是什麼東西。他也的確收購了Navteq Corp。但,正在行20年大運的諾基亞,日子過的實在是太完美了,以至於它固守塞班、搞死了meego、錯過了安卓、還糾纏於WP。錯過了太多的機會。如今天道難違,無論你曾經是多麼的強大。

2013:轉型

微軟剛剛宣佈收購諾基亞,以71.7億美金的價格,已經如漣漪四散。距離諾基亞2011年市場份額第一,這收購才不到兩年。這價格甚至不及07年諾基亞收購Navteq Corp的價格。但這就是全球產業轉型的一個縮影。曾經那些電信產業鏈當仁不讓的王者,被新興應用和創新終端繼續擠壓。運營商嘗試通過管道掌控力重塑產業鏈價值,終端廠商嘗試拓展思路重新上路。

這給我們國內廣義上的電信產業包括互聯網行業敲醒了警鐘。國內產業變局已在震動邊緣,中國移動搶跑4G、革新飛信試圖後發先至、中國聯通聯手微信借力打力、中國電信推出「易信」與「應用工廠」,一手突防個人市場,一手進軍企業市場。而各路手機廠商紛紛嘗試硬件創新、曾經改革風氣之先的深圳在20年後重新成為軟硬結合的創新之地。雷軍20年後再次帶著小米手機剛剛估值100億美金,正要打算成為中國的蘋果。這些人事流轉和命運變換,真的讓人感嘆造物主的力量。可是還有多少企業躺在昔日的輝煌中美夢?還有多少領導者拘泥於傳統和經驗?當我們看到諾基亞如此輝煌的帝國,在歷史舞台上角色變換的速度是如此之快,除了時代和命運的力量,我們是否應該對古人說的天道循環,或者馬哲說客觀規律,都心存一絲敬畏?科技對人類社會的推動和發展都不會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在中國建國一甲子、互聯網和電信行業輝煌20年之後,我們是不是應該在低頭趕路之餘,抬頭看天?

因為,今天我們說的是諾基亞,明天我們討論的可能就是我們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681

9158死磕KTV:就是要革你的命!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26/56624.html

【導讀】9158創始人傅政軍:如今線下卡拉OK是1000億的市場,線上我們折騰來折騰去也只有10多個億,如果我們進軍線下,把線下線上打通,至少有500億市場蛋糕。在此黑馬哥分享這篇花邊社(射掌)的文章,你覺得9158的如意算盤打得如何?這樣的新式KTV你會去嘗鮮嗎?傳統的KTV是否真的需要變革了?互聯網會改造掉它們嗎?

靈感、挖黑馬、評熱點、抄本質-這裡是黑馬通訊社:9158,「就要我吧」、「就要我發」,從這兩個諧音名字上看,用戶更多奔著前者而去,這家天鴿集團旗下低調的土豪公司9158收穫了後者。

去年,9158收入就突破了10億,而彼時,高富帥的互聯網行業還有人不知道這家公司,更沒有體驗過他們多人視頻在線互動等產品。

一群屌絲聚在自己喜歡的美女主播的在線視頻秀場裡,看著畫面裡年輕妖嬈的美女主播嚥唾沫,點歌聽她唱歌,和她聊天,花真金白銀給自己的女神送各種各樣虛擬禮物,換得女神一句「謝謝」和誇讚就激動地要高潮。

而每個主播的包間裡都有那麼一兩個小土老闆,他們有錢,但是文化水平不高,他們生活在三四線城市,高端夜總會等娛樂設施不健全,又混跡不到像馬云、馬化騰等牛逼企業家的圈子裡去,但是他們也急需要證明給世界自己其實也很牛逼。

在9158里的視頻秀場裡,他們找到了天堂,這裡有性感美女嬌嗔地喊他哥哥、有一群屌絲粉絲為自己歡呼,他的心理得到了慰藉。

於是,老闆們一高興,送女主播和包間裡所有人禮物,那是常有的事情。最怕的是兩個土老闆相遇,都覺得自己比對方牛逼,為了得到女主播的芳心,為了證明給更多圍觀的粉絲看,他們使勁往賬戶裡充值,購買越來越貴的虛擬禮物,爭著搶著送給他們共同喜歡的女主播,這樣的「斗富」據說有一夜花掉上百萬的,直到斗走那個自己先認輸的老闆,得到全場的歡呼為止。

這是9158多人視頻在線互動的真實畫面,他們大多來自三四線城市,身在大城市的你,或許壓根沒感覺到他們的存在,但他們比你更捨得在互聯網上花錢。

射掌出於研究行業和採寫稿件的需要(真的,哈哈),曾多次訪問9158秀場,潛伏在一個美女主播的虛擬房間裡看她唱歌和粉絲互動,很多時候畫面里美女主播的身後就是自己的閨床,床單和掛著的衣物一目瞭然,氣氛確實很曖昧。秀場那花哨的甚至有些俗氣的頁面真是讓射掌眼花繚亂,粉絲刷屏太嚴重,聊天頁面不斷滾動,各式虛擬禮物漫天飛舞,屏幕上還不斷飄五顏六色的字,同時你還要看視頻里美女主播,搞得射掌徹底跟不上節奏,完全進入不了那個喧鬧的世界,真是智商餘額不足,令人捉急。

只是,如今,天突然變了,9158那樣土豪的賺錢方式受到了挑戰。太多的人看中了秀場模式,紛紛進入,除了六間房、YY、酷我,據說百度、騰訊、優酷等大公司也要染指,這還不算N多的不知名的小秀場。

「9158拿到的利潤越來越低,只剩10%,變成電商了」,9158CEO傅政軍笑著說,秀場模式競爭越來越激烈,30%分給推廣,主播拿走40-50%,留給9158的利潤不斷下滑,這處境快接近一向苦逼燒錢的電商了。

9158正在實施從「秀場」模式整體轉型到「K歌平台」(以往秀場模式裡,都是屌絲在聽主播唱歌,大家不能參與唱。新的K歌平台就是一群普通愛唱歌的人聚在一個虛擬包間裡,排隊等著麥,去唱歌,大家自娛自樂,沒有專業的美女主播),而且要將業務範圍延伸至線下,推出配合線上的KTV實體店,用互聯網的方式變革KTV產業,洋氣點說9158要推行O2O戰略。

射掌在採訪中發現,傅政軍帶領的9158團隊深諳屌絲互聯網用戶的心理,並將對用戶的準確把握融入到產品設計和服務中。其實,做產品,很大程度就是滿足用戶心理的某種需求,你發現了這個需求,做出了滿意的產品,用戶就捨得花錢。

那麼,對於傅政軍這樣對用戶心理把握極其準確的人來說,這次他轉型搞K歌平台和線下KTV,到底是要鬧哪樣?

射掌來通俗地講講,你感受下,看看9158這一套到底能革掉線下傳統KTV的命嗎?

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是,互聯網作為一種能力,像流水一樣,正蔓延到傳統行業,尤其那些多年來變化很小的那些領域正面臨互聯網的劇烈改造甚至顛覆。

那線下KTV呢?這個行業,例如錢櫃,說實話我們前年去,今年去,明年去,似乎感覺服務都很穩當,都那樣,沒哈新意。越沒新意的地方,就越有商機,傅政軍和9158看到了。

你回憶下,這些年我們唱K的體驗,基本是一幫熟悉的朋友,約好一起定了個包間,進去關門,大家開始點歌,唱歌,喝酒,最多不愛唱歌的玩下色子和遊戲。

傅政軍說:傳統KTV就像我們居住的單元樓一樣,無數個房間,但都彼此隔絕。實際上,KTV是個多好的社交場所啊,一群有著共同愛好的年輕男女聚在一起,卻無緣相識不同包間的朋友,KTV天然具備的很好的社交屬性完全被忽視了。

但是,你總不能直接闖進別人的包間要求做朋友吧,搞不好會被喝得醉醺醺的哥們扔個酒瓶到你腦袋頂上。那怎麼辦?互聯網就可以幫助有社交需求的人打開別人KTV的門,認識包間裡的美女或帥哥。

9158做了一套K歌系統,用互聯網把每個包間聯繫起來,直接替換掉傳統KTV包間裡的點歌系統。在這個新系統裡,除了你唱得每一句都會獲得專業打分外,最後你唱完後分數會自動和所有唱這首歌的朋友排名,誰被你挑戰下去了,系統可以發信息告訴對方被你超越,激發她和你再戰。

當然,其實,你剛進KTV的時候,在前台的大屏幕上就會滾動播出,哪個包間裡的哪位朋友唱了某首歌,得分最高,你如果有興趣的話,一會可以到K歌房裡和她飈這首歌。如果你飈不過,和你一起去的朋友們輪番上陣也可以。

不僅可以這樣玩,你還可以用手機和某個包間裡唱某首歌的朋友互動。進包房後,掃瞄一下這個KTV的一個二維碼,就會進入這個KTV的一個社區,可以看到不同包間裡唱歌的朋友。然後,大家飆歌,還可以給自己的喜歡的朋友送虛擬鮮花等禮物,聊得好的,當然可以串串包間聊聊天,喝酒認識。以後,大家也可以相約一起唱歌了。因為,每次你想K歌的時候,你的朋友或許未必有空,湊不夠人。有了9158這個新系統後,打通了線下線上,你就可以隨時和新認識的朋友一起組局唱歌。

如果你還有交友、約炮、約婚的需求,那麼就看你的造化了。至少這個模式讓你找到一群有共同愛好的朋友,而且給了你們線下交流的機會。

當然,你也可以通過系統聯網,和網上的其他人飆歌,喜歡你的粉絲就可以關注你,送你虛擬禮物,這樣,你在KTV裡唱歌等於就可以賺錢了,因為9158的虛擬禮物是可以流動的。那些麥霸們是不是突然覺得春天來了?

如果人氣足夠火爆,去KTV的人願意為自己喜歡的別的包間的朋友送虛擬禮物,你送了,對方處於禮節也回禮給你,如果送的足夠多,傅政軍說未來就可以唱K免去包房費了。

而且,9158會重新設計KTV包房裡的音響、燈光等設施,讓它更滿足K歌達人的半專業需求,音響效果更好,燈光更有感覺。你說,如果這樣的KTV出現,你還會去玩傳統的KTV嘛?就是免費或者花更低的包間費用,卻能享受更多更好玩的服務,每個人都可以像中國好聲音的明星學員一樣去飆歌,你何樂而不為呢?

據說,現在試點的KTV,在一些大學城附近,很多高校的學生已經掀起了一場互相K歌飆歌比賽的新玩法,大家都想看哪個學校唱歌最牛B,哪個美女或帥哥唱得最好,而且去前赴後繼地比賽,都不想讓別的學校超了自己。

傅政軍笑得咯咯咯地為自己的新模式得意。他透露,9158線下KTV已經在杭州試點,今年打算試點開3-5家店,做成旗艦店,然後,吸引全國更多KTV去加盟,9158只輸入新的K歌系統和音響燈光等設備的佈置。

如今線下卡拉OK是1000億的市場,線上我們折騰來折騰去也只有10多個億,如果我們進軍線下,把線下線上打通,至少有500億市場蛋糕」,傅政軍又很屌絲地發出一連串的笑聲。

9158通過這種線下線上的方式,其實可以給線上(PC和手機客戶端)帶去大量的用戶,然後他們藉機再推送自己研發的遊戲,一樣賺錢。目前,9158剛推出了第一款手機遊戲《將三國 》,讓部分主播在秀場把這些人帶到遊戲裡玩,靠賣遊戲道具,隨隨便便現在每個月50-60萬收入,假如開動馬力,大規模推廣,手機遊戲又可以大賺一筆。

聽了這個故事,你覺得9158的如意算盤打得如何?這樣的新式KTV你會去嘗鮮嗎?傳統的KTV是否真的需要變革了?互聯網會改造掉它們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934

社交、支付、搜索一體,微信5.4要在移動端革百度阿里的命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15/144949.html
 
8月14日,微信發佈新版5.4,可知微信顯著變化四個方面:一、可以搜索公眾號、公眾號文章、收藏、微信功能;二、查看圖片時,可以識別圖中的二維碼;三、面對面收錢:通過二維碼給身邊的人轉賬;四、適配iPad等終端功能。

上述變化可以明顯感覺到微信越來越龐大的生態完整版圖,這四大變化中,我們看到了一直以來與阿里巴巴支付寶直面競爭的移動支付,還看到了微信越來越重的流量入口野心。本次改版中真正影響最深遠的將不是支付,而是搜索,移動搜索,從中也看到了微信真正的野心,將是未來移動上的終極流量入口:

微信5.4新版本,很多人都將注意力集中在了那句霸氣的「轉賬,就是發消息」上,馬云看了可能只會微微一笑然後繼續去收購這個世界上的各種公司去了,因為從年初的快的和滴滴的大戰就可以看出騰訊要革阿里的命的野心了。這次緊張的則是李彥宏,原因不在微信支付上,而在於一個大家現在可能還不怎麼看重的點:微信搜索!

去年對搜狗的戰略投資的意圖終於徹底顯現了出來,騰訊正式開始革百度的命了!

在5.4版本的升級中,微信可以搜索公眾號和公眾號文章,而這個入口在微信首頁信息流的最上方搜索框中(從前只能搜索聯繫人和聊天記錄),這是全中國每天被人眼看到最多的一個地方!

小夥伴們可能會說,不就搜索個公眾號和文章嘛,又不是放了個搜狗網頁搜索框能搜索一切網站網頁在這裡,至於這麼大驚小怪嗎!那麼,讓我們來看一組微信公眾號的數據。截止2014年7月,微信公眾號的數量已達到近600萬個,日均增長1.5萬(現在中國每天新增的網站有幾個?),每天有多少個內容在公眾平台上分發這個數據還沒有公佈,但相信大家結合自己的體驗也知道,自己已經不知不覺的以微信為獲取內容的主要渠道了。

未來的網站和網頁將演變為公眾號和公眾號文章

公眾號分享的內容包含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各種媒體形式。並且可怕的地方在於越來越多內容的「原生地」居然就是在公眾號上!你也許會想起一篇你曾今在朋友圈看到的文章,你記得名字想再看一遍,去百度上搜發現搜不到,因為這是一篇微信公眾號原生內容!再拿我創辦的窄播(一個音頻分發平台)來說,我們的很多簽約主播現在是優先把他製作的音頻發送到他自己的公眾號上,然後再去發佈在我們的平台。

這個趨勢越來越明顯以至於最終互聯網的內容寄居模型從「網站-網頁」型轉變成「公眾號-公眾號文章」型,現在的公眾號就相當於從前的網站,公眾號文章就相當於從前的網頁。從前人們認為網站的進化形態是APP,但目前APP只在服務層面佔據優勢,而純內容層面明顯是廣泛公眾號具有更大的優勢,但微信已經開放越來越多的智能接口給公眾號,意味著公眾號之後一定會以類似「百度輕應用」的方式來做好服務層面,那將是怎樣一副圖景

從前微信的內容分發能力主要體現在被動獲取上,而現在微信的內容分發加上了主動獲取!

微信之前給人的感覺是封閉的,你只能被動的接受你收到的內容,無法從微信這個龐大的庫中找到指定的內容,而現在這一點完全變了。同時兼具主動與被動,微信正在變成一個終極流量入口!

我在之前的文章《純粹的內容平台終將消亡》中曾寫道微信強大的社交關係分發能力已經吸收了絕大多數的內容流量,典型的案例是你在朋友圈看到朋友都在看紙牌屋,於是你也去看,是朋友圈把紙牌屋這個內容被動的分發給了你,但你還是會去百度主動的搜一下紙牌屋,然後跳去搜狐視頻觀看。

而現在則不同了,你看到朋友圈人們在議論中國好聲音,於是你直接去微信搜索好聲音,出現好聲音的公眾號以及各種好聲音相關的內容,接著你直接去消費這個內容!你在你每天最多次打開的APP上完成了主動獲取內容。有人說,我去電腦上用網頁搜也可以啊,是,現在是可以,但請注意上一段提到的那個越來越多的內容「原生」在公眾號上的趨勢,在未來很多內容你只在公眾號上能搜到了!有人說手機頻幕太小,我看好聲音視頻的話還是不爽啊,這都不是事兒,微信這個版本完美支持ipad!而且三屏互動這種小兒科的把戲中國移動都懂騰訊會不懂嗎!

未來的互聯網,存儲在騰訊的云上!

現在的互聯網內容,存儲在成千上萬網站的服務器中,而未來當內容都以公眾號的形式來承載分發的時候,一個驚悚的事情發生了,互聯網內容都存儲在騰訊的服務器上。當然目前只是文字和圖片,但視頻什麼的還會遠嗎?關於這件事會對未來互聯網格局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我們還無從想像,但它的影響注定是重大的!

微信的主動搜索將如何革百度的命

 

\
\

上面的討論都太理論化,咱們來點實際的。百度作為人們現在進行「主動獲取內容」的入口,核心盈利模式就是競價排名。那麼我們來測試一下在微信搜索上「主動獲取內容」,就拿給百度貢獻最多的「男科醫院」來試驗。

看到了麼,搜索結果中呈現各種男科醫院的公眾號或相關文章,點擊一個文章進去,看了下這個醫院的介紹然後撥打聯繫電話。是不是很熟悉,沒錯,和!百!度!一!樣!只是網站變成了公眾號,網頁變成了公眾號文章,接下來,一個主動搜索入口的各種商業模式就會隨之產生,相信很快就有做微信搜索引擎優化的,馬上會出現一個WSEO的名詞,不知最終微信會不會競價排名。

做網站的門檻還是有一點的,但現在我認識的再小的老闆隨便路邊開個小店都要去做個公眾號,大的商家更是把公眾號做的跟一個APP一樣,那麼未來這些商家會在哪個平台上不言自明。我再度強調囉嗦一遍,百度的尷尬不僅在於移動端流量遠不如微信,還在於未來這些內容根本就不在傳統互聯網平台上,而是在騰訊的云中,那時候百度可能連搜都搜不到!

以上關於微信搜索的YY可能有點遠,而微信搜索也只是邁出了小小的第一步,各種相關功能以及呈現方式都還很輕,但相信在張小龍和王小川的帶領下(以後給孩子取名請在中間加一個「小」字),微信搜索,是時候表演真正的技術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958

房產界革自己的命:房價自己定

2014-08-18  TCW
 
 

 

蓋房子、賣房子,一向是建商的事。無論房價、屋況、格局、設備,幾乎都是賣方建商說了算,弱勢的買方只能靠僅有的資訊,決定要不要在房子上孤注一擲。

現在,中國網路平台「自由築屋」打破遊戲規則,就是要每個人都能成為建商。你不但能從頭參與,自己買地、自己設計、自己定價、自己銷售,甚至能透過網路找人揪團,把一棟大樓、一個社區蓋起來。這是中國前十大房產品牌、萬通集團董事長馮侖的點子。

身為一名「線上」建商,最重要的就是研究市場行情,設計出人人想住的房子,唯一需要全額投資的就是設計費用。當你設計的房子預售出足夠戶數,才會開工動土,接下來不管是土地權利、還是施工的建築費用,平台會先負擔,而房款除去支付這些開發費用,剩下的便是屬於你的建商利潤。

至於口袋淺淺,只想自己買房的年輕人,這個平台幫你揪團蓋房子。你提出自己的需求設計,多種方案提前票選,只要能吸引一批志同道合的買家,累積一定戶數,便能開團動工,接下來則利用平台延伸的線下(offline)服務一路包辦到完工,包括工程管理、設計、城市管理、金融服務等。

「你需要土地,土地會跟你簽約;需要規畫,規畫會跟你簽約,」連房屋銷售許可證也能一併辦好。馮侖估計,比起傳統建商蓋好房子漫天喊價,先將房屋量身訂做才開工興建,房價至少能壓低兩到三成。

對房地產業來說,土地資源、政府關係都是高門檻。為了避免土地不足致使計畫無疾而終,這次,萬通集團已在西安、溫州兩地,各預備了150萬坪土地背水一戰。

蓋房子像是在經營網路社群,處處蒐集使用者的意見,不靠房子硬體賺錢,看好的是服務收益——換個角度,自由築屋就是房產界的「小米手機」。如今小米已經超越三星,搶下中國市佔第一,證明「互聯網模式」已在手機上開花結果。誰又能說房地產不能造就另一個小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407

23歲手游創業者:免費模式救了我的命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29/145242.html

以下是採訪文章主要內容編譯。

記者:你童年時最喜歡哪些遊戲?

弗拉基米爾·豐蒂科夫:幾乎每一款NES遊戲——在那個時代,它們都是很新鮮,很令人興奮的。後來我也玩兒《魔獸爭霸2》、《Sim City》、《命運與征服》等遊戲。《毀滅公爵3D》成了我的最愛。

我無意中發現了《毀滅公爵3D》的SDK,然後開始嘗試設計關卡,並樂此不疲地做了4年。

記者:你什麼時候意識到你將以遊戲開發為職業?

豐蒂科夫:在我製作了自己的第一款遊戲後。此前我從未想過我能做到!畢竟,對於一個放學後製作CS地圖的孩子來說,進入遊戲行業工作僅僅是個夢想。我一度打算放棄遊戲,找一份「正經」工作,但命運突然給了我一次難得的機會。

記者:你在遊戲行業的第一份工作是什麼?做得怎麼樣?

豐蒂科夫:在我研讀電腦科學的第二個學年,某同班同學建議我向他的僱主遞送簡歷求職。而實際上,那家公司是為移動遊戲發行商提供後期製作服務的。

賽車遊戲《Drag Racing》成就了Creative Mobile

我在那裡擔任java程序員,並得到為移動遊戲編寫地圖的機會。

記者:你認為你的第一次重大成功是什麼?

豐蒂科夫:從《Basketball Shots 3D》開始轉型免費模式。它本來是一款付費遊戲,毫無生氣,但在轉型免費後吸引了1000萬玩家下載。這也為我們後來開發具有突破性的遊戲打下了基礎。

記者:你是何時意識到移動遊戲具有潛力的?

豐蒂科夫:當我拿到我的第一部Android系統手機的時候——HTC G1。我意識到,面向智能手機平台開發和發行遊戲很容易,同時也認識到了新硬件和操作系統為我們開發者帶來的機會。

HTC G1手機——一款經典的Android系統手機

我先是發佈了一幅簡單的地圖,賺到一些錢。緊接著,我在短短兩週時間裡編寫了我的第一款3D遊戲。就是這樣,為海量用戶製造新鮮內容突然變得可行了。

記者:在你看來,移動遊戲行業最重要的事件是什麼?

豐蒂科夫:移動平台讓遊戲進入市場變得容易得多。在移動平台出現之前,開發者要做很多努力,才有可能讓一款遊戲進入由運營商掌控的商店……另一點是觸摸屏的出現,它為更複雜的移動遊戲掃清了障礙。

記者:到今天為止,你最引以為豪的是什麼?有沒有因某些事情後悔?

豐蒂科夫:最讓我覺得驕傲的,是在這個很多人並不認真對待的行業,我辦了一家能夠實現盈利的公司。逆流而行並不容易,但我有幸與現在的同事們共事。

我不會後悔——所有錯誤都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

記者:你最近在玩哪些移動遊戲呢?

豐蒂科夫:一款是《新星足球》(New Star Soccer),因為它將簡單的迷你遊戲,與長期的遊戲進度和角色扮演元素結合到了一起。

另一款是《卡通農場》(Hay Day)——當我玩兒《新星足球》時,我總得讓我的女朋友有點事兒做。(笑)

記者:對於移動遊戲未來趨勢,你有哪些預測?

豐蒂科夫:移動設備將成為真正的遊戲主機。對某些玩家來說,平板電腦已經是主機的替代品了。但得益於(移動設備)處理能力的增強、電池壽命的延長、操作方式的演變等因素,移動設備還擁有更大潛力。

記者:對於未來,你覺得移動遊戲行業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變?

豐蒂科夫:我希望看到真正意義上,允許玩家彼此之間產生更複雜互動的社交遊戲出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332

微信電話本,革運營商的命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767

一批互聯網“野蠻人”的入場,拆掉了電信巨頭“花園的圍墻”。 (CFP/圖)

從短信到通話,以騰訊為首的互聯網公司正一步步奪走電信運營商的傳統收入來源。原本坐地收錢的電信運營商不得不迎合這一潮流,從傳統業務轉型流量經營。接下來,這場革命將繼續擴大戰場。

2014年11月19日,微信電話本上線以來已經連續第8天在蘋果應用商店免費應用排行榜中排名第一。這款應用宣稱可以讓用戶免費打電話。

上線之後,微信電話本的產品經理們一直在官方論壇里忙碌著,時刻解決用戶們在使用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同時,受其沖擊的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卻出奇地平靜。一年半前,他們曾一度威脅要向以微信為首的OTT(“Over The Top”的縮寫,是指通過互聯網向用戶提供各種應用服務)發起收費。

以“免費語音短信”起步的微信,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已經發展成為移動互聯網新入口,自成一套完整生態體系,現在推出以“高清免費通話”為口號的微信電話本,為此不惜得罪電信運營商們。

騰訊究竟打的什麽算盤?

新瓶和舊酒

細心的用戶可能已經發現,2014年11月11日,在蘋果應用商店上架的是微信電話本1.0,與之同期上線的安卓版本已經是3.0,微信電話本其實早在2013年8月就已發布。

微信電話本的前身,其實是與微信差不多同期誕生的QQ通訊錄。騰訊在2011年初推出QQ通訊錄1.0,提供聯系人快速查找、網絡同步、短信聊天、顯示聯系人歸屬地等功能,同時提供多種常用號碼。當時同類產品不少——來電通、觸寶撥號、360通訊錄、搜狗號碼通等,就連中國移動也忍不住在2012年推出了一款“彩雲通訊錄”。

今天打開QQ通訊錄的官方網址txl.qq.com,頁面會出現“QQ通訊錄已升級為微信電話本”的提示,同時有按鈕跳轉至新官網dianhua.qq.com。從QQ通訊錄的廣告語“最快最智能的通訊錄”到最近微信電話本“免費打電話”,騰訊公司郵件回複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稱,QQ通訊錄是騰訊最早在通訊錄領域的產品,後續由於產品策略調整,引入了微信登錄,因此產品重新設計改版。

轉折點發生在2013年4月,QQ通訊錄在4.9版本後停止更新;同時,QQ通訊錄業務並入當時的騰訊廣州研發部,也就是今天的騰訊微信事業群。彼時,以微信為代表的OTT應用,遭遇電信運營商集體嗆聲,一度從工信部部長苗圩嘴里傳出可能要對微信收費的消息。

2013年8月,安卓版本的微信電話本1.0開始內測,3個月後,又推出了2.0版。

到了2014年11月11日晚,iOS版本微信電話本1.0和安卓版本微信電話本3.0齊發,微信朋友圈開始瘋傳這兩款應用的下載地址,不到24小時,便把它推到了蘋果應用商店免費應用排名首位。

第二天上午,微信電話本出現阻塞,隨後發布的公告稱:由於版本發布用戶量較大,目前微信電話本相關服務(包括登錄、收取短信驗證碼、免費通話等功能)出現一些問題,相關工作人員正在緊急處理中。

騰訊公司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透露目前微信電話本的用戶數量,同時,他們表示目前微信電話本除了賬號需要微信授權,並沒有調用微信更多的接口。7億用戶總量、近5億月度活躍量的微信,應該對微信電話本的裝載量提供了有力支撐。

盡管微信電話本可以帶來數據流量,但是就像微信正在不斷壓縮短信數量一樣,免費打電話無疑動了電信運營商們的語音奶酪。

“用戶從來都是站在免費這一邊”

“盡管從短信、語音轉向流量經營早已是電信運營商的共識,但是怎麽轉、什麽時候轉,總是由外人來推著你使勁往前趕,萬一沒走好、剎不住呢?”一位希望隱去姓名的中國移動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抱怨說。

2014年11月初,中國移動內部傳出其融合通信業務進入最後資費體系設計階段的消息,該業務計劃把傳統短信、彩信轉變為基於數據流量的服務,不再按照條數收費。如果在Wi-Fi環境下,不需要耗費流量,這一度被解讀為中國移動主動將短信免費。

在官方表態上,對微信電話本,三大電信運營商這次集體保持了沈默。其實,相比2013年初電信運營商以“心跳信號”沖擊運營商網絡安全為由向OTT們發難,微信電話本所依托的VoIP技術,長期處於監管的灰色地帶,使得監管的天平顯然要偏向電信運營商們這一方。

現行2003年版《電信業務分類目錄》對IP電話(VoIP)業務的定義為,泛指利用IP網絡協議,通過IP網絡提供或通過電話網絡和IP網絡共同提供的電話業務。具體分為Phone-Phone、PC-Phone、PC-PC三種形式。並規定,Phone-Phone和PC-Phone的VoIP屬於基礎電信業務,只有獲得業務經營許可的基礎電信運營商才可以做。但日漸普及的智能手機模糊了PC和Phone之間的區隔,VOIP確實需要一次重新界定。

“用戶從來都是站在免費這一邊的,這次電信運營商們學乖了。”另一位不願具名的中國電信人士認為,在去年電信運營商和OTT的對抗中,電信運營商已經吃過一輪啞巴虧,而且有著各自的小算盤,這次才不會再輕易站出來說話。眼下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如何做好4G布局和流量經營,“否則說什麽都是錯、都不會有人買賬”。

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沒有披露詳盡數據,中國移動發布的2014年第三季度未經審計的運營數據報告顯示,該季度用戶總通話分鐘數同比下降0.3%,短信使用量同比下降20.2%,在微信電話本出來之前,短信和語音業務萎縮的趨勢已經明顯。而2014年前三季度移動數據流量同比增長98.6%,是收入增長的主要驅動力。目前,中國移動近8億用戶中,不到3億為3G/4G用戶。

倒是前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在中信書院主辦的論壇活動中公開表示微信電話本對運營商話音業務並非“毀滅性替代”,他表示,“就好像我們做公路,以前馬路上走的是人,後來有了馬車,再後來有了汽車,馬車也好,汽車也好,路總是需要的,而且汽車比馬車需要的路更加多,更加寬。”

騰訊方面也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微信電話本是一款可以與運營商實現共贏的產品,它提供的雖然是免費通話,但也是需要通過網絡流量來完成。

讓電信運營商們冷靜的另一個原因,或許是他們也在醞釀自己的VoIP產品。在海外,其他電信運營商的語音業務同樣深受Skype、FaceTime、Viber等免費語音、視頻電話的侵蝕,特別是這些免費應用在國際長途中的應用。Verizon、AT&T、NTT約10家海外運營商已經推出基於4G技術的VoLTE服務,VoLTE能夠提供比VoIP更高質量、更穩定的語音服務,流量消耗更少,不過運營商部署、建設成本更高。中移動計劃在2015年推出商用VoLTE。

一位騰訊內部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目前據各地用戶反饋情況來看,四川、山東、河南三省的中國移動用戶,註冊微信電話本時仍然無法收到驗證碼,原因不明。11月16日,微信電話本產品經理們在官方論壇上對仍然無法收到短信驗證碼問題的統一回複是,“建議咨詢當地運營商”。

截至發稿前,南方周末記者尚未收到中國移動對此的回應。

不僅僅是“免費打電話”

微信電話本以“免費打電話”作為主要產品宣傳策略,但如果說他們的目標是為了讓更多用戶免費打電話,那就太小看互聯網公司改變世界的決心了。在明知道繞不開電信運營商的情況下,QQ通訊錄也要升級為微信電話本,這背後的邏輯是什麽?

從QQ通訊錄到微信電話本,一個最重要的加法就是免費打電話的功能。

2014年5月,手機QQ推出免費打電話功能的時候,完全沒有像現在的微信電話本引起這麽多關註,很重要的一點是QQ用戶相對手機通訊錄的弱關聯,而微信和手機通訊錄之間的關聯性強,不少用戶都開通了手機通訊錄查找微信好友的功能,有的直接以手機號作為微信號。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麽手機QQ的這個功能很多用戶都不會用,而微信電話本即使要單獨下載,也吸引了那麽多人。

以iOS為例,2011年10月發布的微信3.0版本,已經開通了通訊錄安全助手,主要功能就是備份通訊錄到雲端、隨時恢複手機聯系人到手機;2012年7月發布的微信4.2版本開通視頻聊天功能,在視頻通話請求的過程中也可以切換到語音通話模式,在完全覆蓋通訊錄、免費電話功能的時候,微信為什麽還要單獨做一個微信電話本?

騰訊方面對南方周末記者強調,微信電話本是一款基於用戶通訊錄的產品,與微信的產品定位、使用場景以及功能有著明顯區別。可是,從名稱開始它就在向用戶表達自己和微信之間的關聯,目前微信電話本的來電聲音和微信視頻通話聲音也是一致的。

從當前官方論壇反饋的用戶使用體驗來看,即使有前面至少2個以上的安卓版本的打磨和鋪墊,新版本的微信電話本在精簡主要功能為高清免費通話、關聯微信頭像、聯系人實時備份和整理之後,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讓人不得不懷疑其推出時機的倉促。當然,不得不說微信電話本團隊反應速度很快,上線一周之後就發布了更新版,加上用戶建議最多的海外電話號碼註冊等功能。

微信電話本的匆忙上陣,和其他互聯網公司的動作不無關聯。

從2014年5月到10月,支付寶推出新一代人機交互視窗——“服務窗”。通過提供電子圍欄、實時市場地圖、用戶畫像等功能,“服務窗”能幫助商家與開發者實現未來移動電商的“C2B”模式的閉環;百度發布了“直達號”,用戶可以在手機百度以及百度地圖通過@賬號、模糊搜索等方式來主動尋找相關服務,也可以通過“發現”功能獲得推薦,讓用戶隨時隨地直達商家服務、政務服務;奇虎360推出了“360來店通”,按360官方的說法,“360來店通”是基於O2O2O模式,用戶以通話的方式即可默認關註商家,來店商家則通過信息服務推送將用戶導入線下店鋪。

免費打電話,只是微信電話本吸引用戶的一個誘餌,就像當年微信免費語音短信一樣。微信電話本官網,除了安卓、iPhone分類選項之外,還有一個“企業號碼提交”選項,凡提交成功的企業號碼,將在微信電話本客戶端內展示該號碼信息,包括企業logo、企業名稱等,為企業提供品牌展示平臺,宣傳企業形象。

360來電通、百度直達號、支付寶服務窗、微信電話本,他們要做的事情,其實類似於智能手機時代之前的中國電信114、中國移動12530,去掉中間環節,將查號、黃頁、生活服務等公共、商業功能直接對接用戶。

在目前微信公眾號、服務號基礎上,這些功能至少還要經過幾級跳轉,難以完美實現,而用微信電話本實現起來更加簡單直接,且有望覆蓋微信用戶之外群體,騰訊有什麽理由不去做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3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