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工行蟬聯全球銀行一哥 李華華

2009-02-11  AppleDaily


 

雖 然喺金融海嘯下,銀行業面對嚴峻嘅資本壓力同經營挑戰,不過有實力嘅始終無懼風浪,站穩陣腳。華華噚日喺彭博資訊睇到,截至今年1月底,工行(1398) 成為首家總資產超過10萬億人仔嘅內地銀行,仲繼續穩居全球市值第一嘅上市銀行地位,達1850億美金。工行可以領導群雄真係唔簡單,o依家全球金融機構 公佈錄得超過1萬億美元嘅減值同損失,但工行喺舊年8月已扭轉乾坤,淨係專注做國內貸款,既可避過全球信貸緊縮嘅衝擊,又做到全球最賺錢嘅銀行。華華諗, 工行家陣有1.7億客戶,相等於俄羅斯同加拿大人口總和,如果以中國13億人口計,即每7.6人就有一個喺工行開戶,果然係「人多好辦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37

中環在線:信置家族蟬聯星洲首富 李華華


 
2011-7-29  AD
 

 

《福布斯》噚日公佈新加坡富豪榜,已故信置(083)大股東黃廷方嘅家族再度「蟬聯」,資產淨值由舊年11億美金,上升至89億美金,大概690億港紙。

黃廷方舊年因為腦溢血中風喺新加坡逝世,享年82歲。佢私人持有遠東集團,喺香港有3間上市公司包括信置、信和酒店(1221)同最終控股公司尖沙嘴置業(247)。黃廷方同長子黃志祥,都係名副其實嘅樓市大好友,一家人作風低調。90年代,黃廷方已經將星、港兩地嘅生意,交畀黃志祥同次子黃志達管理。家陣第三代,即係黃志祥個乖仔黃永光都加入信置幫手。

富豪榜排第二係已故銀行家邱德拔嘅家族,資產淨值由舊年8億美金增至67億美金(約523億港元)。邱德拔曾經係渣打銀行最大股東,04年因為心臟病逝世。至於排第三位嘅係大華銀行主席黃祖耀,資產淨值42億美金(約328億港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24

中聯重科:蟬聯六屆並非運氣(上) 孫旭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ds3b.html

(本文發表在《證券市場週刊》2011年第29期)
 
不知不覺,我們這個最佳成長上市公司50強排名已經到了第六屆。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的是——中聯重科,一家週期性企業,成為唯一蟬聯了六屆50強的上市公司。我們分析後發現,中聯重科能夠蟬聯六屆並非運氣使然,其原因可以歸結為三點:行業迅猛發展、經營能力出色和經營理念相對穩健。
 
行業迅猛發展
中聯重科是建築機械或者說工程機械行業的一家上市公司,過去十年,建築機械行業發展迅猛。2010年,行業營業收入最多的前4家上市公司——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工機械(000425)和柳工(000528)的營業收入均超過百億元,與2000年相比,營業收入分別增長了85.49、130.48、18.99和19.08倍。
進一步分析數據還可以發現,在過去十年中,柳工的營業收入年年都在增長,而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的收入也只是在2005年有過極小幅度的下降。2008年和2009年很多上市公司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收入下降,而這4家公司則繼續保持增長。
表1:中聯重科等4家建築機械行業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增幅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中聯重科
58.60%
71.36%
76.32%
188.11%
-3.00%
42.05%
92.67%
50.99%
53.24%
55.05%
三一重工
40.18%
78.90%
112.08%
27.21%
-4.47%
105.34%
75.52%
50.30%
20.01%
105.84%
徐工機械
19.75%
40.56%
64.54%
7.82%
-18.13%
-9.41%
16.90%
2.69%
517.11%
21.81%
柳工
27.76%
74.02%
46.57%
40.73%
15.98%
34.24%
38.98%
22.07%
9.87%
50.90%
 
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建築機械行業上市公司的股價表現也極為突出。自 2001年6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中聯重科的股價上漲了21.43倍,柳工上漲了8.18倍,徐工機械上漲了3.44倍[1],三一重工2003年7月3日才上市,股價竟然漲了31.91倍。
 
經營能力出色
雖說行業景氣使得多數公司的日子都不難過,但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發展的速度遠遠超過其他公司也是不爭的事實。下面,我們重點分析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
三一重工曾於2009年和今年兩度入選最佳成長上市公司50強。由於它上市晚,因此未能參加前三屆評選,而2010年落選,則是因為2005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三一重工的股價漲幅只有11.13倍(中聯重科為13.23倍),而那一年50強的選門檻是12.38倍。
由此來看,雖說三一重工股價漲幅較中聯重科更大,但以5年為單位計,上漲的速度卻不如中聯重科均衡,這可能是因為中聯重科的業績增長更加均衡。在過去10年,中聯重科淨利潤年增幅最大為176.43%,最小為-18.90%;三一重工則分別為186.13%和-33.92%。此外,中聯重科只有一年淨利潤下降,而三一重工有兩年。
表2:中聯重科、三一重工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幅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中聯重科
100.21%
46.07%
50.13%
65.91%
-18.90%
55.38%
176.43%
18.91%
54.27%
90.71%
三一重工
52.21%
129.98%
54.77%
0.77%
-33.92%
173.73%
171.31%
-23.28%
59.27%
186.13%
 
我們以2008年為例作重點分析。2008年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的營業收入均增長了50%以上,在這種情況下三一重工的淨利潤還下降,一個重要原因是2007年在股票市場上獲得豐厚,而2008年則相反。
表3:中聯重科2008年部分經營指標
單位:萬元
 
2007年
2008年
增長
營業收入
897,356
1,354,878
50.99%
營業成本
640,479
984,163
53.66%
毛利率
28.63%
27.36%
 
銷售費用
69,095
95,940
38.85%
管理費用
36,769
63,792
73.49%
財務費用
6,597
32,054
385.89%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0
-1,767
 
投資收益
1,249
1,036
-17.05%
銷售費用/收入
7.70%
7.08%
 
 
表4:三一重工2008年部分經營指標
單位:萬元
 
2007年
2008年
增長
營業收入
914,495
1,374,526
50.30%
營業成本
598,420
962,756
60.88%
毛利率
34.56%
29.96%
 
銷售費用
88,291
133,146
50.80%
管理費用
50,393
77,178
53.15%
財務費用
12,097
13,289
9.85%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9,950
-18,403
-284.95%
投資收益
39,874
-6,352
-115.93%
銷售費用/收入
9.65%
9.69%
 
 


[1] 這3家公司均在2001年前就已上市。
[2] http://money.163.com/11/0420/02/72234UG700253B0H.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83

中聯重科:蟬聯六屆並非運氣(下) 孫旭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ds3c.html

在主營業務方面,中聯重科的毛利率相對較為穩定。與2007年相比,中聯重科2008年的毛利率僅下降了1.26個百分點,而三一重工為4.61個百分點。
此外,中聯重科的銷售費用控制得更好。2008年銷售費用率(銷售費用/營業收入)與上年相比有所下降,而三一重工則是微升。
那麼,是不是中聯重工有意以會計手段來壓低費用呢?並非如此,2009年,中聯重工的銷售費用率下降幅度更大,而三一重工則是上漲幅度更大。
表5: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銷售費用率
單位:%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中聯重科
7.29
8.67
8.59
7.70
7.08
6.02
6.67
三一重工
8.67
12.72
11.40
9.65
9.69
10.19
9.44
 
我們分析2004年至2010年的數據發現:與中聯重科相比,三一重工的毛利率更高,但銷售費用率也高,而且毛利率易降,銷售費用難降。
表6: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2004—2010年毛利率和銷售費用率分析
單位:%
 
毛利率算術平均數
毛利率最低值
毛利率最低值-平均數
銷售費用率算術平均數
銷售費用率最低值
銷售費用率最低值-平均數
中聯重科
27.45
25.72
-1.73
7.43
6.02
-1.41
三一重工
33.66
29.96
-3.70
10.25
8.67
-1.58
 
今年4月,三一重工被舉報涉嫌行賄,相關報導中的一段話引人注意:
他(另一家大型工程機械企業高層)還表示,三一重工近幾年的一些機械產品報價要高出其他同行,但在他看來,其產品技術性能並沒有特別之處,可是最後依然能中標。「我看到這些網貼後覺得,很有可能是三一集團下屬企業把部分行賄的費用,打入到了設備的報價中。」
[1]
三一重工「行賄門」事件迄今尚無定論,同行的話也未必就是事實。不過,如果有企業真的那樣做了,卻是很有可能出現毛利率和銷售費用率雙高的現象。從年報數據來看,三一重工的「其他」銷售費用也高於中聯重科。
表7: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2010年銷售費用
單位:億元
 
中聯重科
三一重工
營業收入
321.93
339.55
銷售費用
21.46
32.05
其中:職工薪酬
7.09
 
      廣告及業務費
5.67
 
      修理費及運輸費
2.08
 
      折舊及攤銷
0.64
 
      銷售佣金
 
11.98
      薪金及福利
 
4.00
      促銷及廣告開支
 
1.25
      產品運輸開支
 
3.95
      其他
5.97
10.87
其他銷售費用/營業收入
1.85%
3.20%
 
經營理念相對穩健
之所以說中聯重科的經營理念相對穩健,是因為它2008、2009年末的資產負債率高達77.19%和77.62%,能嚇跑不少價值投資者。不過,與三一重工相比,中聯重科的作風還算保守。
此前,週刊有一篇報導(2011年第21期,《基金加倉三一重工,傻子與騙子的遊戲?)指出。「在業內,三一重工一直以激進的信用銷售風格著稱。」從年報相關數據來看,三一重工通過銀行按揭方式進行的銷售遠高於中聯重科。
表8: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按揭銷售情況
單位:億元
 
中聯重科
三一重工
2009年末有擔保責任的客戶借款餘額或負有回購義務的累計貸款餘額
33.96
52.23
2010年末有擔保責任的客戶借款餘額或負有回購義務的累計貸款餘額
59.50
173.34
2010年餘額增加數
25.54
121.11
2010營業收入
321.93
339.55
餘額增加數/營業收入
7.93%
35.67%
 
雖說按揭銷售可能帶來更大的風險,卻會讓短期的財務數據更加靚麗——不僅體現在營業收入的增長上,經營活動現金流也會更好,繼而,少佔用營運資本還會導致資產負債率更讓人放心。2010年,中聯重科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僅為5.45億元,遠低於45.88億元的淨利潤數;三一重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則為67.49億元,還高於61.46億元的淨利潤數。
我們的上述分析似有跑題之嫌。事實上,市場似乎並不擔心三一重工的銷售風格激進,而是非常欣賞其成長的速度。 5月31日,三一重工的靜態市盈率為22.72倍,而中聯重科僅為18.17倍。
雖然如此,我們堅持認為,對一家有志於打造百年老店的企業來說,穩健的經營理念必不可少。對保守的價值投資者來說,投資週期性企業是一定會高度關注其財務狀況的。
2010年1月,中聯重科通過定向增發的方式募集資金55.72億元;12月,發行H股募集資金149.80億港元。一年內兩次發行股票極大程度地改善了中聯重科的財務狀況,我們對公司的決心表示敬佩。
 
平心而論,三一重工也是一家極為優秀的企業,在某些方面做得比中聯重科還要好。從2010年年報中對未來經濟形勢和行業發展的展望來看,三一重工的分析就比中聯重科顯得更為明確和具體。在研發方面,2010年三一重工計入管理費用的研發費用高達7億元,高出中聯重科的2.65億元不少。如果兩家公司能夠理性地競爭,必能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1] http://money.163.com/11/0420/02/72234UG700253B0H.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84

避險成本少一% 支出省下百億 富邦金蟬聯獲利王的祕密

2012-1-9  TWM

「避險成本比賽」成了壽險業的獲利關鍵。對大型壽險公司來說,避險成本節省一%,就省下上百億元的支出,對目前壽險業經營越顯艱困的環境,誰能壓低避險成本,誰就是贏家。


撰文•許瀞文 金管會日前放寬壽險業的避險管道,同意壽險業可在負債項下,提列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制度。此一「德政」,讓近兩年飽受避險成本波動影響獲利的壽險公司,股價因此應聲上漲,國泰金更因此重登金融股股王。究竟壽險業的避險成本和獲利有什麼緊密的關聯?而這原因恐怕就是富邦金蟬聯金控獲利王的祕密。

簡單說,避險就是壽險公司幫龐大的外幣資產,買匯率波動的保險;而所有因此產生的成本,就是避險成本。翻 開國內主要壽險公司財務報表發現,近兩年來富邦人壽的避險成本控制最好,在二○○九年及一一年(至第三季)避險成本都控制在一%以下,僅有一○年成本較高,為一.六八%,但也算在業界平均一.五%至二%之內。

富邦金控總經理龔天行也證實,占金控總資產四五%的富邦人壽,因為避險成本控制得宜,對母公司富邦金能連 年蟬聯金控獲利王寶座,可說是功不可沒,尤其去年,富邦人壽因為避險避得好,只花了○.六七%,比同業都厲 害,前三季已經賺了一○八億元,相當於○九年一整年獲利。如無意外,因為避險成本控制得宜,富邦金也會是今 年的金控獲利王。

在國內用外匯市場避險成本低值得注意的是,壽險龍頭國泰人壽在避險成本控制上卻失了往常水準,不僅超過平 均值,更是國內所有壽險公司中最高者,截至去年第三季,避險成本為三%。國泰人壽發言人林昭廷表示,因為去 年上半年採取替代避險的效果不好,才導致成本增高,「但也只有去年做得比較不好,來年會再努力」。

林昭廷解釋,國泰採取的替代避險指的是用一籃子貨幣避險,購買許多雜幣的遠期外匯,如韓元、澳幣等,一般 而言新台幣升值時,這些外幣也會跟著升值,抵銷新台幣升值壓力,「去年在一籃子貨幣配置比例上較小,才讓績 效變差。」因為動輒上百億元的支出,因此避險成本高低,成了影響壽險公司獲利的關鍵因素之一。法人指出,國 內壽險公司為應付嚴重的利差損,近幾年經營艱困,更讓避險成本的高低成了各家決勝關鍵。

以擁有外幣資產一.二兆元的國泰人壽為例,去年前三季總共花了三%的避險成本,相當於把三六○億元捧給外 資機構買外匯商品,如果國壽這次能和富邦一樣,只花○.六七%的避險,等於可以省下二八○億元。

這數字有多驚人?法人預估,國壽去年獲利約是三十三億元,這二八○億元超過八年獲利,若能大幅省下,對公 司絕對有幫助。

但國泰不能,為何富邦能?龔天行表示,不同於國泰人壽及新光人壽等大型壽險公司,當年因為時空背景,較多 採用海外避險,富邦人壽絕大多數避險是在國內利用外匯市場避險,因為利差與匯率交易成本的關係,所付出的成 本比海外市場低一%至二%。

外匯管制    大型壽險只能乾瞪眼林昭廷說,在○五、○六年時美國和台灣利差將近三%,在台灣避險成本比較高,海外比較便宜,當時才將大部分資金移到海外。

但此一優勢現在顯然已不存在,台美利差縮小,加上國內新台幣兌換美元流動性充足,成本自然較低。 此外,龔天行說,富邦人壽當時買下安泰人壽,而安泰多數採國內外匯市場避險,富邦承接了所有部位,也是富
邦人壽會多以國內新台幣商品避險的主因。

法人表示,早期確實國內外匯避險商品成本較高,這也是老牌壽險公司如新壽、國壽會選擇以海外避險為主的原 因,但如今在成本考量下,想把錢匯回國內避險卻不容易,因為大筆美元匯入會造成新台幣大幅度波動,受限於央 行有外匯管制的規定,因此業者的錢只能停在海外乾瞪眼。

因此,尤其對大型的壽險公司來說,有如甘露般的外匯準備金制度,確實能幫上不少忙,但需要長時間才能看出 效果,金管會也允許業者從特別準備金中提撥五○%作為準備金的第一桶金,以因應前期準備金不足時的突發需求


原本這些特別準備金是壽險公司用來因應兩大突發狀況,第一是重大意外事故,如空難、大地震等,第二是作為 危險變動的準備,如疾病肆虐,一旦發生這兩大狀況,為維持帳上豐沛現金,部分理賠款才以特別準備金支付。

問題來了,若提撥後,特別準備金只剩一半,萬一有突發狀況,壽險公司還有因應能力嗎?林昭廷說,過去台灣 從沒壽險公司使用過特別準備金,就算壽險公司承作包機的保險,因為風險過於集中,也會再找再保公司分散風險,況且從特別準備金中拿出來的錢,主管機關也規定以後要慢慢補回去。


有外匯準備金後是否就能不避險?新光人壽總經理蔡雄繼搖頭說:「當然不是!」真要有那一天,一定是外匯準 備金儲存得非常大,才能漸漸降低避險成本,「現在業界普遍水準是外幣資產的七至八成,以後有機會降到五成以 下。」如何降低避險成本提高獲利,這場「避險競賽」考驗著各壽險公司的智慧。

富邦人壽避險成本低 富邦金控連年當獲利王 公司 避險成本
(%) 避險費用

(億元) 稅後淨利/損(億元) 富邦人壽
2011Q3 0.67 36.83 108.0 2010 1.68 78.00 66.0 2009 0.90 32.00 108.0 國泰人壽
2011Q3 3.00 360.00 29.0 2010 1.80 198.00 -65.0 2009 0.70 58.00 26.0 中國人壽
2011Q3 1.10 28.39 40.0 2010 2.20 48.00 33.0 2009 0.80~1.20 44~67 27.0 新光人壽
2011Q3 0.96 55.50 32.4 2010 2.57 132.00 3.9

2009 低於1

(以0.9%計算) 42.00 1.0 註:避險費用是以外幣資產乘上避險成本而來資料來源:各公司法說會及公開資訊 觀測站,本刊整理

避險 避險就是幫外幣投資部位買匯率波動風險,如果當初拿30億元新台幣換1億美元,但新台幣升值到29元,這1億美元換回新台幣時就只剩29億元,匯損高達1億元,所以壽險公司會從自有資金中,提撥外幣資產的一定比率(通常是2%)去買外匯商品(如外幣資產有1000億元,便提撥20億元),將匯率鎖住,不會讓匯兌損失吃掉投資獲利,當新台幣大幅升值時,也能加碼避險部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98

PCT國際專利申請中興蟬聯第一

2013-04-01  NCW
 
 

 

領先第二名日本松下近千件,

中興倡導行業共建專利池

“中興所獲國際專利中,4G/LTE、雲計算及物流網、智能終端等為主的新技術領域占比超過六成。”2013年3月19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lPO)發佈201 2年全球國際專利申請(簡稱PCT)情況,中興通訊(以下簡稱“中興”)以3906件蟬聯世界第一,領先第二名日本松下近千件,超出華為(1801件)1倍多,更大幅領先老牌歐美通訊廠商愛立信(1197件)、諾西(326件)、阿朗(346 件)。

2011年,中興的PCT申請量為2826件,首次超越日本松下(2463件)。

過去幾年,中興憑借扎實的科研能力,在國內外各項專 利獎項排名中,屢有斬獲,捷報頻頻,4項中國專利金獎、12項中國專利優秀獎、4項信息產業重大發明獎……這些都是中興品質的明證。2012年6月,在英國GTB(GIobal I eIecommunications Business)舉辦的電信行業創新獎頒獎 典禮上,中興攜手全球領先的跨國運營商和記黃埔瑞典子公司(Hi3G)榮獲“LTE設備創新獎”。

截至2012年底,中興累計申請全球專利4.8萬件,已授權專利超過1.3萬件,成為全球通訊產業主要專利持有者之一,全面覆蓋英、法、德、美等主要發達國家以及新興發展中國家,4G兒TE、雲計算及物流網、智能終端等為主的新技術領域占比超過六成。有媒體甚至形容“中興專利財富買斷未來十年設備格局”。

對於技術型企業而言,專利是生存之本,發展之本。早在1996年,公司成立第二年,當很多企業樂於模仿、克隆國外技術之際,中興即意識到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傾力開展研發。2006年,中興成功進入WIPO排名全球百強,2007 年升至於52位,2011年如願躍居第1位。

通信領域的技術之爭是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不僅需要企業投入大量的智力和財力,技術成果轉化的長期性更考驗著每個企業的耐心和實力。但中興不改初衷,多年如一日堅持搞研發,後來更是每年將10%的收入投向研發環節,最近4年的總投入高達300億元。2012年,中興經營壓力較大,但研發投入不減反增,經費投入同比增長3%。

“建立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布局,是中興超越國際通信巨頭的基礎。”中興通訊首席法務官郭小明如是說。

目前,中興在全球設有1 8個研發中心,擁有研發技術相關人員近5萬名,並與全球知名運營商成立聯合創新中心,構建起足以應對全球競爭的研發體系。

資深電信行業分析師認為,中興已在很多新興關鍵技術方面超越西方廠商,在全球競爭中,尤其是在重視技術且通信產業正面臨升級的歐美高端市場的競爭中,中興已具備明顯技術優勢。

如果說,中匡l電信企業在2G時代是旁觀者,在3G時代是跟隨者、效仿者,進入4G時代,則有機會成為強有力的競爭者,乃至引領者。郭小明對此信心滿滿: “我們在4G 領域的技術專利跟國外差不多,通過不斷積累,以後的主動權會越來越大。”“成為世界‘第一’不是終點,通過知識產權積累確保公司正常開展市場活動,為客戶創造價值,促進行業技術創新,並最終讓全世界人民享有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生活,才是企業技術創新的終極價值。”郭小明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259

新加坡蟬聯最貴居住城市 香港首爾躋身前十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788

2015EIU most expensive city

據經濟學人集團旗下經濟分析智囊機構“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發布的年度調查,新加坡連續第二年蟬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澳大利亞的兩個城市位居前十,日本的兩個城市跌出前十,印度三個城市的生活成本排名全球墊底。

EIU的全球生活成本調查對比世界各地140個城市食品、服裝、交通、私立學校學費等多項產品與服務的價格,以紐約為比較基準。2015年的調查結果顯示,排名前五位的生活成本最高城市與2014年一樣,除新加坡依舊占據榜首,第二到第五名依次仍是巴黎、奧斯陸、蘇黎世和悉尼。

彭博報道指出,雖然規模比紐約市小,但新加坡近幾年外國居民大增,當地房價創新高;由於車輛需經過政府審批,而且車輛登記相關稅費是汽車市值的兩倍多,當地的購車成本也比其他國家高;新加坡的交通成本幾乎比紐約高三倍;服裝售價和首爾並列全球第一。不過,隨著當地私人銀行業發展,全球企業也都在此地雲集,新加坡吸引了一流人才,當地薪資水漲船高。

報道援引EIU首席零售與消費品分析師Jon Copestake評論稱,“像這種全球生活成本調查前五名未變動的情況非常罕見,掩蓋了一些全球驅動因素明顯影響各地生活成本”的事實。他說:“形勢迅速變化,特別是油價下跌後。”

除了新加坡,香港和首爾也躋身全球十大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之列。首爾是首次躋身前十,此前二十年始終位居前十的東京和大阪則是因為日元大貶值跌出前十。第六到第十名分別是墨爾本、日內瓦、哥本哈根、香港和首爾。

今年1月15日,瑞士央行宣布取消瑞士法郎與歐元掛鉤的歐元對瑞士法郎匯率下限。EIU預計,蘇黎世和日內瓦都會因此成為全球物價最高的城市。

CNBC報道指出,EIU的調查顯示,亞洲城市是全球生活成本最低城市的主力。十大生活成本最低的城市之中,有六個城市來自亞洲,其中印度的城市班加羅爾、孟買和新德里就占了三席。成本最低的城市也來自亞洲,它是巴基斯坦的港口卡拉奇。

上述報道還提到,EIU2015年調查中排名變化最大的當屬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2014年它是生活成本第六高的城市,2015年就變成生活成本第三低的城市,僅次於卡拉奇和班加羅爾。報道援引EIU評論稱,委內瑞拉采用多種匯率,所以幾乎不可能給加拉加斯的物價定價。今年2月委內瑞拉取消多種官方匯率後,加拉加斯的居住成本下降勢頭還會更複雜。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082

2015年全球競爭力排名:瑞士蟬聯榜首,中國保持第28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3255.html

2015年全球競爭力排名:瑞士蟬聯榜首,中國保持第28位

2015-09-30 07:55:00

2015年9月30日,世界經濟論壇今日發布《2015-2016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國排在第28位,與去年持平,繼續領跑金磚國家。

《全球競爭力報告》競爭力排名主要是基於世界經濟論壇在2004年推出的全球競爭力指數(GCI)。該指數將競爭力定義為制度、政策以及決定一國生產力水平的各種要素的綜合,並根據各國在下列十二項指標上的表現進行打分:制度建設、基礎設施、宏觀經濟環境、衛生與初等教育、高等教育和培訓、商品市場效率、勞動力市場效率、金融市場發展水平、技術就緒度、市場規模、商業成熟度以及創新水平。這十二項指標是決定一國競爭力的主要依據,它們共同反映了一國競爭力的全貌。

2015年9月30日——世界經濟論壇今日發布《2015-2016年全球競爭力報告》指出,推行長遠的結構性改革,提高生產力,釋放人才潛力是當前各國應采取的重要舉措,以此為提振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強日後風險抵禦能力提供充足保障。

此份年度報告對全球140個經濟體在促進生產力發展與社會繁榮方面的“全球競爭力指數”進行考量與排名。最新出爐的年度十強經濟體是:瑞士連續第七年排名榜首,在全部12項指標上均取得優異得分,表現出強大的風險抵禦能力,這也幫助該國成功渡過本次經濟危機的沖擊。新加坡和美國排在第2和第3位。德國上升一位至第4位;荷蘭經歷三年下滑後重回第5位。日本和中國香港表現穩定,分列第6和第7位。芬蘭下降至第8位,是該國歷年最差排名。緊隨其後的瑞典和英國排在第9和第10位。

報告發現,極具競爭力的經濟體在面對全球性經濟危機時表現出超凡的抵禦和複蘇能力,而其他一些經濟體,尤其是新興市場的競爭力在危機之後狀態乏力,這一現象令人擔憂,它們或在下一次全球性經濟動蕩中陷入更深重、長期的困境。

報告在分析中還發現,一個經濟體培養、吸引、利用和支持人才發展的能力與其競爭力高度正相關。排名領先的經濟體在這方面均表現良好,但在許多其他經濟體中,人們獲得高質量教育和培訓的機會很少,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也存在明顯不足。

在亞洲排名上,盡管面臨諸多挑戰和顯著區域內差異,亞洲經濟體的競爭力整體向好。新加坡、日本、中國香港排名未變,穩定在全球十強行列。中國排在第28位,與去年持平,繼續領跑金磚國家,仍是全球主要新興市場中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報告建議,中國要想在全球排名中繼續向上攀登,需進一步向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轉型。

印度停止了連續五年的下滑勢頭,上升16個位次,排名第55位。東盟最大五國都躋身全球榜單的前半部分,排名依次為:馬來西亞(第18位,上升兩位)、泰國(第32位,下降一位)、印度尼西亞(第37位,下降三位)、菲律賓(第47位,上升五位)和越南(第56位,上升十二位)。而南亞國家和蒙古國(第104位)的排名較為靠後。

歐洲方面,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和法國的競爭力獲得大幅提升。由於實施了一攬子改革計劃,不斷完善市場功能,西班牙和意大利分別攀升了兩個和六個位次。法國(第22位)和葡萄牙(第38位)在商品和勞動力市場取得了類似的進步,但在其他領域的表現則有所退步,影響了它們的整體排名。根據今年6月救市計劃之前的數據,希臘今年仍排在第81位。融資渠道依然是本地區所有經濟體共同面臨的一大威脅,也是釋放投資的最大障礙。

大宗商品超級周期的終結嚴重影響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並且也已經波及了該地區的經濟增長。若要提高風險抵禦力、應對未來經濟沖擊,該地區需進一步推行改革,繼續加大對基礎設施、技能和創新的投資力度。智利(第35位)仍然是該地區排名最高的國家,緊隨其後的是巴拿馬(第50位)和哥斯達黎加(第52位)。作為本地區兩個大型經濟體,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的排名分別上升至第61位和第57位。由於在宏觀經濟的穩定性和制度建設方面表現退步,巴西的排名跌落至第75位。

中東和北非地區經濟體的表現可謂喜憂參半。卡塔爾(第14位)超越阿聯酋(第17位),領跑本地區,但與鄰國相比,卡塔爾的經濟多元化程度低,遭受能源持續低價的威脅更大。相比之下,北非各國的表現要遜色很多,排名最高的是摩洛哥(第72位),而黎凡特地區(Levant)經濟體的表現也乏善可陳,排名最前的是約旦(第64位)。由於地緣政治沖突和恐怖主義所造成的更大損失,本區域經濟體需加大力度改革營商環境,積極促進私營部門的發展。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繼續保持近5%的經濟增速,但其競爭力和生產力水平仍然較低。尤其是在面臨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國際投資者審查更加嚴格以及人口不斷增長的背景下,本地區經濟體應註重提高競爭力和生產力。毛里求斯(第46位)仍然是該地區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隨後是南非(第49位,上升七位,)和盧旺達(第58位)。科特迪瓦(第91位)和埃塞俄比亞(第109位)成為整個地區進步幅度最大的兩個經濟體。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加速催生全新的行業與經濟模式,與此同時,這也導致一些現有行業和模式的快速衰落。要在新的經濟環境中保持競爭力,人們在此時需要特別重視促進生產力增長的關鍵要素,比如人才與創新。”

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XavierSala-i-Martin表示:“生產力增長放緩已成為新常態,這是對全球經濟的嚴重威脅,並將深刻影響世界各經濟體應對關鍵挑戰的能力,如失業或收入不平的問題。對於各國領導者而言,最好的對策則是優先推行改革,重點加大對創新和勞動力市場等領域的投資力度,這將有助於釋放創業人才的力量,讓人力資本充分發揮作用,”

編輯:姚逸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52

中國新造242位十億富豪 王健林二度蟬聯中國首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7682.html

中國新造242位十億富豪 王健林二度蟬聯中國首富

一財網 劉瓊 2015-10-15 17:26:00

中國大陸十億美金富豪新增加242人,達596位,中國第一次超越美國。如果加上港澳臺的119位,大中華地區現在有715位十億美金富豪,相比美國的537位,超過美國178人之多。

如果以前你仇富,也許會抱怨拼爹時代“老爸不是王健林”,不過現在你再仇富,可能只能怪自己不努力了。

雖然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胡潤研究院今日發布的《2015胡潤百富榜》(Hurun Rich List 2015)顯示,今年(去年8月14日至今年同日)富豪人數增長達歷年之最,並且今年是中國歷史上創造財富最快的一年,還有可能是世界歷史上最快的一年。

而其中56位“80”企業家登上今年胡潤百富榜,有16位“80後”是白手起家的,是去年的2倍。從上榜企業家整體來看,95%白手起家。

值得註意的是,中國大陸十億美金富豪新增加242人,達596位,中國第一次超越美國。如果加上港澳臺的119位,大中華地區現在有715位十億美金富豪,相比美國的537位,超過美國178人之多。

對於上述變化,Chin@ moments 創始人秦朔認為:“這說明一個拐點或者里程碑已經出現,中國富豪超越美國富豪的人數將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在世界500強的企業也會越來越多。在全球經濟奧林匹克比賽中,中國有太多指標已經成為世界之最,世界經濟的中國時刻開啟,中國民營企業的時刻到來,80後甚至更年輕的企業家創富的時代已經到來。”

到底是什麽在帶中國企業家財富增長?胡潤百富董事長兼首席調研員胡潤表示,“中國大企業更會整合資源,以及資本市場的力量,使得中國富豪及其財富快速增長。”

身價增長52%,王健林二度成中國首富

最新的“胡潤百富榜”顯示,61歲的王健林及其家族以2200億財富超過馬雲,第二次成為中國首富,財富比去年增長52%。51歲的馬雲及其家族以1450億退居第二,今年阿里巴巴第一次有包括馬雲和謝世煌在內18位高管上榜。70歲的宗慶後及其家族以1350億元保持第三。

3位企業家新進入前十名,分別是泛海的盧誌強、蘇寧的張近東和萬向的魯冠球。漢能的李河君和京東的劉強東退出前十。涉足房地產的富豪人數達5位,比去年增加3位;IT行業人數為4位,比去年減少1位。

前10名的上榜門檻比去年提高44%,達到650億。前十名平均年齡53歲,有3位在45歲及以下,分別是蘇太華系29歲的嚴昊、44歲的馬化騰和45歲的馬東敏。在上個月隨習近平主席訪美的15位中國企業家中,有9位是今年的上榜企業家,其中4位進入前十名:馬雲、馬化騰、李彥宏和魯冠球。

1877位企業家個人財富超20億,比去年又增加606人。胡潤表示:“這里有一個矛盾,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富豪人數增長達歷年之最。這是百富榜17年來看到的中國富豪成長最快的一年,可以說是中國近百年來,甚至是五千年歷史上最快的一年,都有可能是世界歷史上最快的一年。”上榜百億富豪從去年的176位增加到333位,而十年前只有5位。

上榜門檻已連續三年保持20億元。今年有1877位企業家財富達到20億元及以上,比去年又增加606人,上榜人數達歷年之最。平均財富比去年上漲14%,達到73億元。前1000名的上榜門檻從去年的24億提高到39億。1611位企業家財富增長,其中200位財富翻倍。有680位新人,是去年的2倍。

今年有1611位企業家財富增長,去年819位財富增長。其中680位新人,是去年的2倍。主要原因是國內股市今年上半年表現良好。

新上榜富豪中,人數最多的是制造業和IT業。九成是國內上市公司。新三板也成為財富新來源:今年榜單上有14人的財富來源於新三板的8家公司。

56位“80”企業家登上今年胡潤百富榜。其中有16位“80後”是白手起家的,是去年的2倍,基本都從事IT行業。“無人機大王”、“黑馬”大疆創新35歲的汪滔以220億財富成為最富有的“80後”白手起家富豪。目前還沒有“90後”白手起家富豪上榜。

財富漲幅最快的是九鼎的吳剛,增長8倍。新三板上市公司九鼎,以PE起家,透過定增融將實現業務版圖的擴張和現有業務的快速幾何級增長。

IT行業仍然上升最快,上榜人數占比增長達43%,新人包括滴滴快的32歲的程維。制造業和房地產仍然是將近一半上榜富豪的主要財富來源。胡潤表示:“制造業的代表人物,兩位黑馬周群飛和汪滔都是‘Made in China 2.0’的代表人物。”

上榜富豪總身價超過印度或俄羅斯GDP

在胡潤看來,上述變化也帶來中國企業家的全球影響力也快速增長。上述統計顯示,上榜富豪總財富達13.6萬億,已經超過印度或俄羅斯整個國家的GDP。

“這些企業家對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也是最具影響力的一個群體,這一點從今年9月習近平主席帶到美國訪問的15位企業家中有9位都是百富榜的上榜企業家也可以看出。”胡潤說。

地產行業上榜人數比例降到歷史最低,16.1%。其他表現較好的是文化娛樂、投資、汽車和醫藥行業。資源、傳統零售和鋼鐵表現較差。

胡潤表示,“從1999年第一次發榜時房地產占到50%,現在已經跌到16%。” 馬雲今年代替劉永好成為金融投資行業首富。“血液制品大王”、山東科瑞的鄭躍文以財富480億元代替天獅的李金元成為醫藥行業首富。

盡管上榜人數大幅增加,有麻煩的富豪比去年減少2位,有16位。其中,還在獄中的有1人;尚未宣判的有4位;正在調查的有7位;被監視居住的有1位;下落不明或在國外的有3位。

今年該榜單女富豪占21%,略高於去年的20%,其中六成是白手起家的。“大黑馬”藍思科技45歲的周群飛代替陳麗華成為全球白手起家女首富,財富500億位列百富榜第17位。藍思科技今年3月成功登陸創業板,周群飛身價爆增。藍思科技的大客戶包括蘋果、三星和華為等。

3位新進入前十名,泛海的盧誌強、蘇寧的張近東和萬向的魯冠球,皆得益於其A股上市公司市值的快速增長。

擁有話語權的比例從去年的13.7%下降到11.3%,有211位上榜企業家擁有國家政治身份,比去年增加37位。其中,人大代表漲幅高於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分別有114位和79位。9位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黨代表和9位工商聯副主席。

3位文體明星上榜:演員趙薇以財富40億位列第947、李連傑以財富25億位列第1496、運動員姚明以財富21億位列第1690。趙薇今年也取代潘石屹成為微博最紅的企業家。

創富指數:已經有5%的上榜企業家繼承財富,十年前幾乎為零,而95%為白手起家。

8家世界500強企業由上榜企業家掌控,以蘇太華系的嚴昊為首。“基建大王”嚴介和今年正式把企業經營交棒給兒子嚴昊。太平洋建設位列今年世界500強第156位。其他還有華為的任正非、聯想的楊元慶、柳傳誌和朱立南。魏橋創業的張士平家族、正威的王文銀、沙鋼的沈文榮、華信石油的蘇衛忠、臧建軍、李勇和吉利的李書福、李星星父子。

民營銀行興起,均瑤和美特斯邦威等上海幫企業合作成立“華瑞銀行”。螞蟻金服聯合萬向、複星等浙商代表成立“網商銀行”。騰訊與朱保國旗下百業源、林立旗下立業集團等深圳企業合作成立"微眾銀行"。

在大型國際收購並購方面,過去一年相對平靜。除了萬達今年把國際收購的重點從房地產轉向了體育方面,郭廣昌的複星專註於歐洲保險公司的收購,阿里巴巴和騰訊有幾個值得關註的大型國際收購。胡潤表示:“這些企業家往國際看得很多,非常符合國家‘一帶一路’的建設思路。”

截至到今年8月中旬,上證指數從年中的最高點5100多點下降了30%,但對比去年同期的2200多點,仍然上漲了80%到將近4000點;深證綜合指數也從去年同期的7800多點上漲到13000多點,漲幅70%。創業板也漲了107%。”從8月中旬到發榜的今天,上證指數只下跌了14%,對榜單數字影響不大。

據悉,今年是胡潤研究院自1999年以來連續第十七次發布“胡潤百富榜”,上榜門檻已連續三年保持20億元。上榜富豪上市公司財富計算的截止日期為今年的8月14日,與去年一致。

編輯:任小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027

世行營商環境報告:創業者利用互聯網同政府互動 新加坡連續十年蟬聯榜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753.html

世行營商環境報告:創業者利用互聯網同政府互動 新加坡連續十年蟬聯榜首

一財網 馮迪凡 2015-10-28 15:29:00

在全球範圍內,營商環境也在加速改善。數據顯示,在2003年開辦新企業所需天數世界平均為51天,現在已縮短為20天。報告還指出,創業者越來越多的利用互聯網與政府互動。

世界銀行今日發布的《2016年營商環境報告:測評監管質量與效率》中顯示,東亞與太平洋地區在世界排名前20的經濟體中占比第二,僅次於歐洲,其中新加坡更是連續十年在世界銀行年度營商便利度測評中蟬聯榜首。

排名在前20中的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體還包括新西蘭(排名第2)、韓國(4)、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5)、澳大利亞(13)和馬來西亞(18)。

如以全球排名而言,營商友好型監管環境排名前十的經濟體為新西蘭排名第2,丹麥第3,韓國第4,中國香港特區第5,英國第6,美國第7,瑞典第8,挪威第9,芬蘭第10。

在全球範圍內,營商環境也在加速改善:根據過去12個月的《營商環境報告》數據顯示,在2003年開辦新企業所需天數世界平均為51天,現在已縮短為20天。報告還指出,創業者越來越多地利用互聯網與政府互動。

東亞經濟體改革快速

在此區域內,各個收入組別的經濟體都實施了改革,領先者為越南實施改革5項,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4項,印尼3項。

例如,印尼推出了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在線服務系統,為納稅提供了便利。越南的改革包括保障借款人檢查自身信用數據的權利,新成立的信用局擴大了借款人覆蓋面。由於覆蓋面擴大(已趕上部分高收入國家的同等水平),如今具有良好資信的越南小企業更有可能獲得信貸,因為金融機構能夠對其資信狀況進行適當的評估。

“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的創業者看到了多個領域的改革,從減少開辦新企業的障礙和使納稅合規更便利,到改善對信貸市場和獲得電力的監管,” 《營商環境報告》項目主管利塔˙拉馬略表示。

過去一年中,改革數量最大的是在“開辦企業”領域。緬甸做了全球最大的改善,取消了對本地公司的註冊資本最低限額,並簡化了成立公司的手續,幫助小企業節省了寶貴的時間和資源。文萊也改革了成立公司的手續,開辦新企業的平均用時從去年的104天縮短為14天。

不過,雖然東亞與太平洋地區逐漸向監管最佳實踐趨同,但挑戰依舊存在,尤其是在“解決破產”、“執行合同”和“登記財產”等領域。就“登記財產”而言,在東亞與太平洋地區,創業者完成一項財產轉移平均需要74天,而全球平均只要48天。

同時,在報告反映出現變化的五個指標,即辦理施工許可證、獲得電力、執行合同、登記財產和跨境貿易指標上,東亞與太平洋經濟體存在改善的余地。

例如,就“獲得電力”而言,新的數據集發現,該地區的若幹經濟體面臨或是頻繁斷電,或是沒有進行適當的跟蹤。不過,柬埔寨是實行改革以改善供電可靠性的世界僅有兩個經濟體之一,這要感謝很大的基礎設施投資。

發展中經濟體加快營商改革步伐

在全球範圍內,發展中經濟體在過去12個月中,也加快了營商改革步伐,使得本地企業家開辦和經營企業更加容易,世界銀行集團年度營商便利度測評報告稱。

報告發現,在過去一年85個發展中經濟體實施了169項營商改革,相較於2014年的154項改革。此外,高收入經濟體也實施了62項改革,使得全世界122個經濟體去年的改革總數達到231項。

在2015年,新改革中大部分以提高監管效率為目的,降低監管成本與複雜性,改善措施數量最多的是在“開辦企業”領域。

開辦企業指標測評的是取得開辦企業許可需要多長時間以及辦理各種手續的相關費用。總共有45個經濟體、其中包括33個發展中經濟體實行的改革使創業者開辦企業更加容易。

不過,加強法律制度和框架的努力則不甚普遍,在過去一年里53個經濟體實施了66項改革。實施的改革主要是在“獲得信貸”領域,總共有32項改善,其中近半數的改革發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

根據過去12個月的《營商環境報告》數據顯示,在2003年開辦新企業所需天數世界平均為51天,現在已縮短為20天。

此外,數據顯現出令人鼓舞的向最佳實踐趨同的跡象,低收入經濟體的改善程度隨著時間推移逐漸超過高收入經濟體。莫桑比克的案例說明了這一趨勢,2003年創業者開辦新企業需要168天,而現在只需要19天。

報告還指出,創業者越來越多地利用互聯網與政府互動:在過去一年有50項改革以提供或改善網上納稅服務體系、進出口文件處理和企業及財產登記等為目的。

編輯:仇芳芳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