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要死理性:跳出書呆子思維的Roy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lingdaoli/231144.html
美國男孩Roy是一個特別聰明的年輕人。他僅花了3年的時間就拿到了芝加哥大學的本科學位。雖然沒有任何實際工作經驗,但緊接著,當時年僅22歲他又以優 秀的成績在2年的時間內取得了芝加哥大學的MBA文憑。不過,他顯然受困於自己封閉的「書呆子」思維方式,讓我們來看看他的職業故事。

22歲的MBA

Roy在讀MBA時,班上95%的同學都比他更有工作經驗。這些同學通常都有5年左右的工作經歷,從第一學期開始,他們的一些優勢就顯現了。相反, 因為Roy一點工作經歷也沒有,本科也沒有讀滿4年,他總是覺得在一些有關組織行為實務的課程上感到很困惑,他對員工激勵或衝突管理都無法有形象的理解, 因為他從沒有管理過團隊。然而,Roy在MBA的課程裡有一個特別擅長的領域,那就是經濟學、數理統計和線性代數。大多數MBA學生都特別注重定量分析能 力以及芝加哥大學享有盛譽的這些數理經濟學科。

Roy發現自己很難掌握一些與人文關懷有關的知識概念,無法將實際問題與所學理論聯繫在一起,這一方面是由於他封閉的思維方式,另一方面也因為他根 本就沒有處理相關實務的工作經歷。比如在課堂裡,有人提到「員工總是缺乏激勵」,Roy不大能理解,他會想「給予員工需求曲線要求的工資,不就是激勵了 嗎?」對於Roy來說,情感因素從來都不重要,因為他看到的世界不是「黑色」就是「白色」,沒有「灰色地帶」,他覺得別人的世界也是一樣。他想的是,如果 你被僱傭來做一份你對工資和已知條件都滿意的工作,你當然應該會高興地去做,怎麼會慢慢感到缺乏激勵呢?

「新秀牆」時期

完成MBA的學習之後,Roy很輕鬆地找到了工作。他對醫療保健行業很有熱情,很快被一家醫院聘請擔任一個部門的經理。在歐美國家,醫院的管理者不 一定是醫生,所以醫院常常會公開招聘一些優秀的MBA畢業生來擔任管理崗位。最初,Roy要管理100多位僱員,那時他才只有22歲。「我喜歡我工作中技 術的部分,但也不得不學著慢慢從一些小挫敗中學會如何管理人。但我想我是芝加哥大學的MBA,這對我的職業很重要,所以不會有問題的……」

4年以後,Roy要管理300位員工,並在管理崗位獲得了晉陞。他意識到,要想做到更高的職位,自己還缺少一些東西,需要後退一步,讓自己的職業生 涯更系統化。他決定離開醫院的管理崗位,先去做一個諮詢顧問。此後他用了許多時間來思考戰略和其他與醫療保健有關的柔性問題。5年之後,他最初待過的醫院 越做越大,前老闆CEO邀請他回去擔任戰略規劃部門的總監。Roy又回到醫院工作了。

他回想起他幾年前剛加入時的情況:「想想那時,10%的工作是在處理數據,這是我喜歡的;但90%是在和人打交道。我不得不去說服別人,這是我不習 慣的方面。我要去激勵他們,但最糟糕的是,我也不得不去瞭解他們對團隊是不是滿意,到底有沒有在認真工作、有沒有業績欺騙等其他的瑣事!」當然也有好的方 面,Roy思考著:「在那些日子裡,我的思維方式從非常『死理性派』轉變為慢慢理解人情世故了。我一直自認為能很好地處理經濟模型,但那段日子證明我的思 維模式在阻礙我成為一個好管理者。不是我的定量分析能力拖了我的後腿,而是我缺少理解工作中定性層面問題的能力,員工的道德或者情感是極為複雜的事情,這 些東西都是開放式的討論,不像經濟學建模那樣做好了所有的閉環和假設。我覺得用圖表數據可以更好地診療,那麼當然也可以更好地管理人。我把管理看作是一種 科學,而不是藝術。」

最糟糕的經歷

Roy回到了醫院。最糟糕的經歷在2個月後發生了。

擔任總監的Roy有四個部門領導向他匯報工作,他沒有想到其中一個在謀劃造假薪酬統計,欺詐公司資金。一段時間裡,這個部門領導都缺席會議,他還和 另一個財務的同事發生了不正當關係,兩人一起捏造了薪酬統計單。Roy的部門裡還有幾個人知道這件事,但他們什麼也沒透露,因為不想惹麻煩,也因為他們看 不慣Roy剛來就和CEO走得很近。而且他們料定Roy這麼古板,一定很難發現其中的貓膩。

是的,Roy的確太書呆子了,他的注意力侷限在生產率或財務報告這些封閉領域。他每兩週會和部門領導開會,而在會上這些數字看起來都挺好的。那些人猜得對,Roy從不會想像到會有員工在醫院這個工作環境中欺騙,也更沒想過假設有人這麼做,他該如何識別和處理。

直到一天,有兩個員工似乎再也沒法默默忍受下去了,他們走到Roy的辦公室告訴他發生了什麼…… Roy一聽到這個故事,就意識到他應該馬上開除那個傢伙!他很想揍那個傢伙!但很顯然Roy的思維方式不足以令他處理好這件事。「沒有人在MBA課程裡教 你這些事。如果他們教過的話,我是不會不懂得分析的。也許我太年輕了,總是戴著知識的眼罩。」Roy默默地自言自語。

老謀深算的CEO

幸運的是,Roy至少還記得首先要把這事匯報給他的老闆。CEO讓Roy冷靜下來並教他如何來處理這種狀況。「開始收集證據並且馬上立案」,CEO下令,「當我們一切備妥的時候再開始行動。」

這些指令就直接成為了Roy給直線經理的指導。因為他自己始終沒有準備好如何處理辦公室政治和人際爭端。好在Roy的老闆是一個非常精明的人。他僱 用了包括Roy在內的10個初級總監,他早就知道只有兩個會生存下來。他在旁觀察,想看他們互動的情況以及如何來管理自己的團隊。他很快也意識到,Roy 在分析能力上很優秀,但在高層會議的開放討論及政治鬥爭方面不堪一擊。每當他們評估醫院戰略層面上一些開放的可選方案時,Roy幾乎天真到無可救藥的地 步。

「每個人都從我的分析能力上獲利,但是我卻受此拖累而跌落馬。作為一個死理性派,你因為優秀技能而得到認可,但卻無法在更大範疇中有所表現。我幾乎 以為自己難以承受這樣的錯誤……」Roy有些痛苦地訴說著,但很快又像個不苟言笑的「死理性派」那樣收斂了自己的情緒,「但我明白了思考過程需要更複雜。 你需要知道何時閉嘴,何時傾聽。」

Roy的轉變

在這件事之後,Roy離開了公司。但他還算是幸運的,因為有一個能全盤考慮並願意教他的老闆。他仍然將自己的定量分析能力看得高於一切,並自信他最終會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但就像他說的,前提是要先「反學習(unlearning)」過去5年的學術思維訓練。

在Roy後來的工作和生活中,他越來越理解管理和醫學一樣,都涉及傾聽和分析人們講的故事,而不是記錄關於人的數據。今天,Roy是一個非常不一般 的管理者。他意識到人性中道德和行為的不可控性對工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在此以前,他很天真,總是以自己的濾鏡來看世界。如今他明白了世界的色彩很 豐富,你需要理解為什麼呈現出這樣豐富的色彩?又是如何變成這樣的?執著於探索這些,管理者才能夠很好地判斷和理解員工。

值得一提的是,在生活中Roy仍是一個「死理性派」。一個人如何可以在生活和職業中都成為佼佼者?我想也許需要讓這兩者中的一個變得穩定以給另一部 分以支撐?你不需要改變你生活中「封閉思維」的一面,但你需要嘗試改變職場中的思維方式。這也許就是平衡的生活與工作所要求的一切吧,Roy感到自己變得 更好了。

延伸的思考

今天的醫學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死理性」。醫學正在成為一種信息型商業,一種數據型商業,不再像過去一樣是一種客戶服務型商業,它變得非常依賴 電子醫療記錄或基因學分析。這造成了一種廣泛的誤解,認為如果你能收集到病人所有的信息,比如你去看過幾次醫生,體重是多少,鍛鍊的頻率等,醫生就可以更 好地診斷你。這個觀點被病患和醫院推崇。

Roy無疑也有這樣的心態。在過往MBA的學術訓練中,他被教育成一個「封閉思維」的人,不善於考慮商業中的定性問題,而善於在封閉的模型或定量分 析中判斷。這就像是醫院現在的做法一樣,有些捨近求遠。在我看來,Roy的思維弊端就和今天美國和歐洲醫療行業呈現的兩個主要問題很相似:

1. 現在似乎醫學成了數據的集合。但這難道是「流程自動化」嗎?把診療看做是一種自動化流程,下處方就像是一種機械生產。Roy的思維方式也有同樣的問題,他感到管理是一個機械化的流程,在封閉模型中精密計算就可以「產出」精巧的商業,是這樣嗎?

2. 就像管理學一樣,醫學是一種處理方法,而不是封閉的定量分析。在管理學中,你也可以參考「最佳實踐」,但最終,管理取決於管理者的判斷。彼得·德魯克這樣 說過:管理被人們稱之為是一門綜合藝術,「綜合」是因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認知、智慧和領導力;「藝術」是因為管理是實踐和應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39

沒當過學生幹部,自稱書呆子的馬化騰如何管理“企鵝帝國”(小馬哥在清華最新分享)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23/159383.shtml

沒當過學生幹部,自稱書呆子的馬化騰如何管理“企鵝帝國”(小馬哥在清華最新分享)
創業家 創業家

沒當過學生幹部,自稱書呆子的馬化騰如何管理“企鵝帝國”(小馬哥在清華最新分享)

包括我父母都沒有想到,我這個書呆子還可以開公司。

i黑馬 10月23日消息 昨日,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受邀參加清華管理全球論壇,與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展開對話。

馬化騰是清華管理全球論壇邀請的首個中國企業家,去年邀請的是特斯拉CEO馬斯克。在這個論壇的顧問委員名單里,還包括了馬雲、柳傳誌、李彥宏、庫克、紮克伯格等互聯網大咖。

當天,低調內斂的馬化騰難得敞開心扉,談及很多有趣的話題,包括個人的興趣愛好、企業的管理風格、微信名稱的由來、騰訊的三次困難、對未來的形勢判斷等等。

以下摘錄了馬化騰在這次對話中的精彩語錄:

1、喜歡天文,會覺得自己很渺小,可能我們在宇宙當中從來就是一個偶然。所以什麽事情仔細想一想,都沒有什麽大不了的,這對自己遇到挫折時能夠穩定心態,想得更開。

2、文人相輕,IT男之間也相輕。當時有新浪技術人員覺得這個軟件(QQ)他們一個月就可以做出來,不用收購。

3、當時覺得肯定應該叫什麽信,那時微博很火了,我天天在想,後來就在群里說就叫微信吧,就這麽隨便定的。

4、內部良性的競爭還是很有必要的。為什麽自己打自己?往往自己打自己,才會更努力,才會讓公司不丟失一些大的戰略機會。

5、過去我們的強項在通信,剛開始做遊戲時好像騰訊沒有這個基因,但其實很多基因需要慢慢培養。

6、滴滴和快的當年大量的補貼對用戶移動支付的習慣起到很大的作用。中國的環境導致一些後面的創新叠代會更快,我們講互聯網+整個生態,目前中國是比較原創,比較領先的。

7、企業不用再買域名了,不用開發APP了,直接在小程序開發,包括雲服務,一切都解決了。

以下為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與馬化騰的對話實錄,由騰雲劉傑、王曉冰整理。

天文、科幻愛好者;從非學霸到跨界創業者

錢穎一: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華管理全球論壇,每年這個時候我們都會邀請一位顧問委員與清華學子交流。去年邀請的是特斯拉和SpaceX的CEO馬斯克,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請到我們清華經管學院的另一位顧問委員,騰訊公司主要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先生——這也是我們清華管理全球論壇邀請的第一位中國企業家。

今天在座的每一個人都在使用你們公司的產品,這一點蘋果、IBM都做不到,可見你的影響力非常大。我想先從你的成長經歷和發展說起。你是1989年入學,選擇了計算機專業,當時為什麽選擇計算機專業?大學的經歷對你後來的成長有什麽影響?

馬化騰:我在中學就接觸到計算機,一下就成為我的興趣愛好,越學越覺得里面差別很大,後來在大學就發生越來越多的興趣。

錢穎一:你們在大學時集體學了一些天文方面的課程嗎?

馬化騰:當時沒有,業余我自己看,包括找美國的資料。所有有關的問題我都看了。

錢穎一:你是從國外買這些天文方面的書籍?到現在還對天文有興趣嗎?

馬化騰:對,一直都有興趣。也可能是受我的影響,我們早期的創始人中還有很多對天文有興趣的,有的人自己投資建了個人的天文臺。

錢穎一:天文這方面的興趣或者知識對你的工作或者思考創新創業有影響嗎?

馬化騰:沒有直接影響。但你喜歡天文,會覺得自己很渺小,可能我們在宇宙當中從來就是一個偶然。所以什麽事情仔細想一想,都沒有什麽大不了的,這對自己遇到挫折時能夠穩定心態,想得更開,我覺得還是挺有幫助的。

錢穎一:你對科幻小說也有興趣?

馬化騰:很有興趣。像三體這樣的科幻小說,想象力很豐富。實際上小說里寫出了現在的科技發展,包括未來研發的一些方向,有前瞻性,可以展望。

錢穎一:科幻小說提供想象力,並且有一些產業的發展需要有前瞻性的想象。計算機課程在學校學了什麽,對以後很有幫助呢?這個領域發展非常快。

馬化騰:計算機應該在清華是非常難考的,我相信當時我要考的話很可能進不來。在大學里的學習還是打基礎,對未來的成長非常重要。但更多要靠課外的興趣愛好。比如說當時計算機機房里有電腦病毒,是什麽病毒,它的機制是怎樣的,我們有興趣去研究,對病毒樣本進行解剖,然後了解它們。

這些都不是課堂里要求你學習的。另外學校老師會找一些項目來做,有的可能是和外面的企業合作,這是很好的鍛煉機會,把這些項目從頭跟到尾做完,會全方位地鍛煉能力,對以後的價值是無限的,它超越了你在課本上學的東西。

錢穎一:很多培養實際上是課程之外的學習,你對這個的印象比你上老師的課印象更深?

馬化騰:會更有用。有的同學就對這種課外項目不感興趣。

錢穎一:你是學霸嗎?

馬化騰:我不算學霸。

640

錢穎一:你在班里大概排到什麽位置?

馬化騰:10名左右。

錢穎一:一共不止10個人吧?

馬化騰:30多個人。

錢穎一:註意了,30多個人排10名左右,將來能做出大事情。當時你念書時對自己後來的職業有什麽規劃?正好是1989年到1993年這個時間段。

馬化騰:深圳是改革開放的窗口,很早我們就看到別人創業,這里創業氛圍比較濃,比其他城市更早。

那時候我的師兄們會做一些軟件讓我們看,我很有興趣。我會觀察這個項目的收入怎樣,需求怎樣,怎麽實現。在這個過程中我就感覺自己是不是應該去創業。現實還是比較殘忍的,那時北京有中關村,深圳有華強北,中關村的貨很多是華強北運過去的。華強北都是從香港、從海外進口這些材料、電腦產品。我們很早就說要做一個電腦公司,那時候的電腦公司就是幫人家組裝,把零件裝成電腦再銷售,就這麽簡單。

後來我發現,在華強北幹這個活的人,都是那些不是很熟悉這個行業的、可能只有初中文化、小學文化的人,但是市場經驗很豐富。我們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可能還做不了。後來我說,既然競爭不過,我們還是到企業去鍛煉一下,再想創業的事情。

機緣巧合,在一個賣電腦書的書店里,我碰到一個同學,他在潤迅工作。潤迅是當時最大的民營電信企業,做尋呼臺的,就是BP機。因為我會寫C語言,當時正好有個項目要用,我給他展示了,他說就是你了。離畢業還有三個多月,我就進去實習了,一幹就是5、6年。

我就這樣進了尋呼機行業,大家知道QQ最早做的是網絡尋呼機。也是機緣巧合,因為我很早就開始做計算機和通信。

錢穎一:程序是你寫的?

馬化騰:這個領域是計算機和通信的結合,當時懂計算機的人不太懂通信,懂通信的人不太懂計算機和網絡,我剛好在中間,這在以後我們的創業中也是一個有利的條件。

解密馬氏引導大法:“說服人我有一套”

錢穎一:剛才講的幾點,我是第一次聽到。總結一下,第一地理位置很重要;第二周邊的人很重要,周邊有創業的,對你很有影響;第三,跨界很重要,有做計算機的,有做通信的,你正好在兩者之間,未來這幾十年的發展也正好是在結合之處。

你剛才說的,最開始的QQ原來是個尋呼機,這段歷史對我們學生非常有吸引力。你從程序員開始,變成了創業者、企業家、管理者和領導者,這中間有相當大的跨越。我們都很敬佩好的領導者。比如騰訊最早是5個創始人,基於信任相互合作,合作得非常好,後來你引入了很多職業管理團隊,都融合得非常好。我想知道,你個人的領導能力和風格是怎麽塑造起來的?

馬化騰:我是典型的程序猿青年,原本根本沒有想到我要開個公司,領導什麽人,更多還是說我想要做一個產品,讓很多人能用。第一步要生存。怎麽用我的手藝先生存下來,這是最難的。首先你得想第一年的工資怎麽辦?你可以省吃儉用,用以前的積蓄也行。但創始人投下去的錢能不能掙回來?這是最基本的東西。

當時沒有想那麽多,領導力這些都顧不上,因為這個公司能不能走下去都不知道。小企業能做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低於5%,至少95%的企業很快死掉了。這個時期壓力很大。包括我父母都沒有想到,我這個書呆子還可以開公司,他們覺得不可能。所以第一步我就說要找一些合作夥伴,我的缺陷他們可以彌補。我們最早的團隊里頭,4位是我的中學或大學同學,有一位是我們在工作中認識的,是在電信這個行業。

我對產品比較在行,我知道我要什麽,怎麽實現,我也想得比較通。張誌東絕對是學霸,實踐能力很強;陳一丹是政府部門出來的,他雖然技術不強,但是他可以組建團隊,對行政、法律和政府接待都有經驗。

錢穎一:幾個人之間的互補性非常強。

馬化騰:對。包括曾李青是負責市場,長得派頭很像老板,我們一起出去大家都叫他老板。我呢遞我的名片,名片上也不寫總經理,有時就寫工程師。我負責在技術上實現。

錢穎一:別人的領導力都是看得見的,你這個呢,看不見,但你實際上把這5個人,以及後面的團隊都結合得很好。

馬化騰:關鍵是用好他們每個人的特長。公司有時候會有爭議,我們會聽聽大家的想法,然後想辦法平衡他們的意見。

錢穎一:怎麽平衡?

馬化騰:矛盾非常多。往往發展不好的時候矛盾更多,大家意見會不同。說服人我覺得我還有一套,我主要聽你講,然後我引導大家,讓他覺得主意是他出的。

錢穎一:這個很厲害,很有領導的藝術,讓人不知不覺就接受了你的想法,還以為是自己的想法。

馬化騰:對。因為有的時候管理上確實需要這樣,我的風格不是強勢的,也不是一言堂,反正是互相商量。你可以問為什麽不能這樣,是不是這樣更好?他說“也對”,很快就自己開始往下推了。那麽,“對,好,這個方向你來做”。

後來騰訊的風格也是這樣,比較民主一點,比較多元化一點,讓不同的聲音出來,我覺得這是好事情。

錢穎一:作為一把手最後還是你定。

馬化騰:對,關鍵時候還是要強一點。比如說實在講不通,該動手得動手。

錢穎一:你在念大學時當過學生幹部嗎?

馬化騰:沒有。我們創始人里陳一丹是學生會主席,畢業時,他在上面講,我們在下面看。

錢穎一:最後你還能領導他?    

馬化騰:沒有,我們一起合作。

給創業者忠告:專註一個小痛點;跨界非常重要

錢穎一:騰訊的很多產品都是針對年輕人,你已經是非常年輕的70後了,但你的很多產品是給80後、90後,現在是00後用,通過什麽方式理解這些年輕人,讓他喜歡你的產品?我知道你有團隊在設計,但最後還是需要你來決定方向,你怎麽能跟上這些年輕人的想法?

馬化騰:當初創業時我們還年輕,那時候把握用戶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現在歲數大了,有些產品我們用過覺得好像沒意思,但後來在國外很火,美國的青少年特別喜歡。我們錯過很多機會,包括現在國內一些新興的多媒體,或者一些社區的創業,都有錯過。歲數大了確實錯失很多年輕人的觸覺。

現在我的辦法是,如果你自己不能解決的,你應該讓了解的人去做。你可以多和年輕的用戶接觸,觀察他們,了解他們的需求。你也可以通過投資的方式去投這樣一個企業。第三,讓更年輕的一些員工能夠更快速地走上來。

錢穎一:你們有什麽制度化的安排,給特別年輕的人發展機會?

馬化騰:人才方面我們需要更努力的年輕人,或者勇於創新的一些人才能夠出現。我們在內部也是鼓勵內部競爭,你有一些很好的想法,就大膽地去試。

錢穎一:現在90後、00後在你們內部是什麽作用?現在高管層還是70後、80後?

馬化騰:對,基本都是70後。

錢穎一:現在大學生都是95後了,很多都是90後了,今年清華入學的有00後了。你們的產品又特別針對年輕人 。

馬化騰:我們把微信做成一個開放平臺,讓很多年輕人喜歡這個產品的服務,由別的公司開發,在微信里能夠使用。這是一個解決方法,我們未來希望通過一個“小程序”搭建新的生態環境,能讓別人開發一些年輕人的產品,在我們平臺里面跑,同樣我們自己也開發。

錢穎一:這幾年,國內創業,特別是年輕人的創新、創業是一個高潮,我記得上一次創業高潮大概是本世紀初,2000年左右。你是那一次創業潮里的幸運兒,也是現在年輕人的偶像,你怎麽評價這兩個創業時代,對現在的創業者有什麽忠告?

馬化騰:我覺得現在創業的條件比我們當年好得太多了,要資金有資金,要環境有環境,人才又多。現在這幾家大的互聯網公司,都在雲平臺上打造生態平臺,創業門檻其實在降低,這是非常好的事。當然門檻低了,創業的競爭也更加激烈,比我們當年還激烈,有利有弊。總體來說,還是比我們當年的環境要好。

錢穎一:在這種更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到底什麽樣的思維方式可以讓創業者能夠脫穎而出?

馬化騰:第一,要專註解決一個痛點問題。我每個禮拜都會收到一些信件說,我可以幫你實現什麽。在我看來他想得太大了,我的建議是:你想小一點,解決一個問題。

比如說,能不能用手機解決停車的問題,找停車位的問題;或者其它一些小問題,比如考勤、學校的作業安排等等。總有一些小的痛點讓你覺得平時不方便的,想想能不能用互聯網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的話,你有一個跟進在里邊。

這種創業其實不需要太多人,一個人、兩個人就可以解決,當你這個想法能夠通過互聯網來驗證,再逐漸擴大,我覺得這是一個方向。

第二要留意跨界。跨界非常重要,現在我們說互聯網+,更多談的是各行各業的創業企業如何和互聯網結合跨界。在兩個領域之間——比如IT和醫療等等這些跨界的東西是不是有機會,因為那是一片藍海,其他的都是紅海,細分下去也都是紅海一片。最初的時候往往就是可能懂這個的人不懂那個,懂那個的人又不懂這個。如果你兩個都懂一些,就有很大的優勢了。

未來的創新包括以後很多傳統創業的轉型,往往是跨界,而且這個產業它是會變的,不是一成不變的。這個里面你能抓到機會的話,是一個創業的好方向。

錢穎一:任何創業中都會遇到非常多的困難和挫折,我特別想知道,你在創業中曾經碰到最大的困難和難題,或者失敗的經歷是什麽?後來是怎麽應對的?

馬化騰:騰訊從小做到大應該有3次特別困難的時候。一個是我們開發出來的產品最早想賣給運營商,我們想像賣電子郵箱系統一樣賣很多套,當時那些大的ISP、ICP願意買。但後來發現即時通信這東西它天然只有一套,這可怎麽賣?而且我們當時投標還輸了。這是互聯網產品和傳統產品不一樣的地方,傳統的電信產品一中標做完就走,而互聯網產品需要你不斷創新不斷維護,不能做完就走,沒有人維護它就死了。

類似的困難很多互聯網企業都遇到,我相信百度也是。搜索本來想給門戶提供的,沒想到自己會成為入口。當年我們的QQ是賣不出去,砸在自己手上了。但用戶瘋漲,我們沒錢買服務器,那時候很艱難,壓力很大,做不下去就要賣掉。

當時一些早期的朋友幫我們找來了投資者,一個是IDG,一個是香港盈科數碼,各給了110萬美金。後來他們又把股份賣給了南非MIH。

投資人進來後,我們也沒有真正找到商業模式。當年投資者擔心沒有商業模式,不知道怎麽掙錢,唯一的想法是養肥了賣掉。IDG曾經拉我們去見新浪等互聯網公司,開始感興趣,但都沒看上我們。

錢穎一:第一次困難是沒中標,第二次困難是人家看不上你們。

馬化騰:文人相輕,IT男之間也相輕。當時有新浪技術人員覺得這個軟件他們一個月就可以做出來,不用收購。

(這些困難)後來逼著我們很早就要想有造血能力,所以第一時間跟運營商做了第一個產品——移動QQ,短信和電腦的QQ消息互動,5塊錢一月。包月費是我們收入的第一桶金。

那時候大家都以為死定了。我們創始人也在討論,這些討論還是有作用的,我們比國外的產品做得更適合中國人使用。當時中國有幾個不同的產品,有163,有169,還有南方的一個產品。我們針對中國特殊的網絡做了大量優化,我們會建一個點,撒三張網,就是電信、聯通和教育網,讓它們互聯,我們把它集中起來,這樣的話用戶使用起來速度最好,傳送文件最快。當時建立的口碑就是我們的傳輸速度很快,這是一個很大的剛需。

我們有聊天室,當年聊天室對產品的冷啟動有很大的拉動作用,大家都在聊天室里討論,就交上朋友了。第二是我們的頭像,個性化也是我們比較早的創新。用一個一個創新解決一個一個痛點,你才可能贏。

微信其實是一個郵件,只是它快到你以為它不是

馬化騰:幾年前新浪微博起來之後,開始從社交媒體轉向社交網絡,那時候我們聽說,誰誰學校里有一個微博做班級之間的通信,這對我們是很大的危機。它開始往下撒網,第一反應就是我們也要做微博。但這很難,同樣的產品是沒有辦法去戰勝對手的,你只有找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產品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微信就這樣誕生了,它是純手機的移動通信。當時QQ的包袱很重,要解決PC的問題,也要解決手機終端的問題,內部幾個團隊都在開發,誰最先解決問題誰就勝出。

錢穎一:這是有意設計的,讓3個團隊互相競爭?這是你的決策?

馬化騰:確實是有3個團隊報名。當時解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從PC到移動怎麽打?當年諾基亞從前一年市場份額70%、80%規模一下子掉下來,安卓、蘋果這類智能手機迅速替代了傳統功能機,互聯網企業反應過來的才能活下來,沒反應過來就死掉了。我們是最早拿到這張船票的,沒上船的再也過不來了,這是最大的一個危機。

錢穎一:三個團隊一起做,基本上是同時起步,最後一個勝出,後來又把三個團隊融合了嗎?

馬化騰:這就涉及我們內部組織結構的問題了。原來集團有幾個不同的平臺在做移動端產品,有QQ,還有我們的無線部門,當時是分開的。但這個先天的結構不合理,後來我們迅速把原來分散在不同部門的那些傳統手機端、PC端的產品整合到一個部門來做。

另外一個就是我們QQ郵箱的團隊。我們很早接觸手機郵件,用黑莓手機,最初只給高管配。後來我們想,能不能在QQ郵箱開發一個軟件,讓每個員工都能很方便地使用手機郵件。於是就有了一個小分隊研發手機郵箱。幸好有這個布局,最後微信出來了,就是這個團隊做的,最先把手機端的郵件、客戶端改成微信。

微信最初就是一個郵箱。微信其實是郵件,是個快速的短郵件,只是它快到讓你以為不是郵件。

有這個班底在,我們在設計和開發上的速度很快,所以很快研發出來了,張小龍帶領這個團隊,包括他本人對這個產品的把握度都非常到位,是非常好的。

錢穎一:原來我還不太理解,現在我有點理解了。微信和QQ一個很大的不同,是微信除了大眾用以外,精英和高管也都用,你們做QQ郵箱的時候是考慮到高管使用的習慣的。

馬化騰:最主要的問題是,剛出來時用戶數據起不來,大家覺得這就是一個簡單的QQ。真正的啟動是語音,按了就可以講話,錄音就出去了。這是國外同類產品沒有的功能,包括像WhatsApp也沒有或者功能藏得很深。我發現有這個功能之後,迅速就火爆了。它把很多不習慣手機打字的高管變成了微信用戶。

還有就是跟手機通訊錄的整合,QQ用戶數據的導入,你一看通訊錄好友裝了微信,就趕緊也裝上了,這是社交鏈的能量。

錢穎一:聽說微信這個名稱是您想出來的?這個名字起得非常好。

馬化騰:我也沒有想到。當時覺得肯定應該叫什麽信,那時微博很火了,我天天在想,後來就在群里說就叫微信吧,就這麽隨便定的。立項的時候,三個團隊在同時做,廣州的QQ郵箱團隊在做,無線事業群他們也在做,名字都叫微信,但是他們互相不告訴對方研發進度。郵箱團隊做出來,無線事業群團隊很郁悶,他們的產品後來改名叫Q信。

錢穎一:即使在一個公司里面,也要做平行實驗。

馬化騰:我們後來總結,這些內部良性的競爭還是很有必要的。為什麽自己打自己?往往自己打自己,才會更努力,才會讓公司不丟失一些大的戰略機會。

錢穎一:因為每一個創新都有不確定性,都是困難的。

馬化騰:如果你不做,競爭對手或者業界總有人做出來。

中國的創新如何“從一到N”

錢穎一:今年3月,我們邀請了《從零到一》作者到學院專門講了一門課,講得非常精彩,他特別強調“從零到一”。我在這兒和他也有對話。我從中國的案例中發現,實際上也不能太講“從零到一”,因為中國很多創新是“從一到N”。中國的N是非常大的。而且“什麽是零”,“什麽是一”很難定義。

比如QQ是從ICQ里得到很多啟發,其他的例子,我們也可以舉出阿里巴巴、百度、滴滴等。人們覺得“從零到一”很偉大,但是容易忽視“從一到N”,並不是所有做“從一到N”的都能成功。這個“從一到N”中,有非常多的創新適合中國的市場,適合中國的文化,適合中國特殊的產業結構。騰訊在這方面是特別突出的,你們受到過一些產品的啟發,但現在你們做出來的遠遠超過了之前的那些產品,這里能跟我們分享一下嗎?

馬化騰:整個中國互聯網確實最早多是如此。因為美國是全球互聯網的中心,基礎類的產品創新都是美國最早提出,是非常強的優勢,也不只是亞洲國家落後,歐洲都是這樣。但是在應用方面結合到本土市場就很不一樣了,中國的文化非常不同。而且坦率講,同一個模式在國內,同時起步的非常多,當有一個主意出來,不到兩個禮拜,就有幾十個團隊同時開工,開始做。國內的賽道很擠,這是最難的,這個時候往往需要更多的創新。這種創新競爭之激烈,遠遠超過了美國。

有些企業已經開始出海了,你可以看到中國的公司是遠超過美國的。你靠跟原來的模式一樣肯定走不遠,兩三個月之後就開始有不同了。增加很多新的、獨特的、創新的點,你才可能贏得這場競爭。

淘寶、百度也是這樣才能成長起來。微信里面還有更多的創新點,你可以看到微信做了大量的東西,現在海外也看到,有時也反過來學了,這是因為中國的競爭環境很激烈,產品叠代速度很快。你可以看到,用微信可以實現全行業結合,包括公眾號、掃二維碼和各種生活的服務。街上通過掃二維碼能跟各個產業連接起來,這方面的結合是我們三年前才開始做的,包括移動支付。三年前,我們開始做的時候,遭遇阿里巴巴的支付寶的激烈競爭,迅速成長起來,打開市場,讓更多人去使用。

但這里有大量的補貼,滴滴和快的當年大量的補貼對用戶移動支付的習慣起到很大的作用。中國的環境導致一些後面的創新叠代會更快,我們講互聯網+整個生態,目前中國是比較原創,比較領先的。

錢穎一:今年特別有意思的,有不少文章在美國的主流媒體里出現,講到中國的包括微信在內的創新,甚至反過來有美國公司在模仿,Facebook上個禮拜在Facebook里加入了外賣。美國以前的APP都是單一功能,微信是綜合功能,他們現在也開始加了。

有一天我在清華附近走,看到一個賣西瓜的老太太在樹上掛了一個微信支付二維碼的牌子,我講這個例子給美國人聽,他們就知道,微信支付的功能有多大了。

這個很有意思,突然之間覺得美國雖然在互聯網行業非常活躍,中國也非常活躍。在這場競爭、這一輪創新中,歐洲或者亞洲其他以前先進的地區似乎都沒有跟上?

馬化騰:整體來說中國還是比歐洲更早一點。

錢穎一:歐洲特別滯後?

馬化騰:歐洲基本上直接用美國的產品。但我們也不能沾沾自喜,這畢竟是應用上的創新,很多基礎上的創新,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下一個創新是什麽?

錢穎一:在應用型創新上,中國現在比較領先,但是基礎性的創新不是很領先。

馬化騰:未來像人工智能也好,也包括自動駕駛、機器人,美國在這方面未來的領先強度還是很大的。對於未來20年、30年這樣長遠的技術變革,應該提前布局。

錢穎一:這方面騰訊有什麽思考或者動作?我知道基於成本考慮,之前砍掉研究院,現在就像你說的,對技術基礎性的研究方面你們有什麽規劃?

馬化騰:我們過去發展中的錯誤是什麽?搞了一個研究院,他們和我們的事業部群(BG)競爭,搶著做產品,做出來的產品還沒有競爭力。我們就開始思考做獨立研究院的意義和方式。最後發現,做研究還是需要靠近戰場,如果和QQ、微信這些平臺資源離得太遠,很多事基本做不了。所以後來把研究院拆成三部分,分別給了三個BG。有一部分到了微信;還有優圖團隊,是做圖像識別的;還有團隊是做搜索的,後來搜索賣掉了,就把他們整合進了後臺事業部。現在這個團隊又得到重視了,因為AI非常重要,他們又組建了一個AI實驗室。我們未來會大量招這方面的人才。

錢穎一:所以AI你們現在也非常重視。

馬化騰:過去其實也做一些,但是都沒應用在我們的產品上,我們現在需要有集團、公司級的AI實驗室,能夠做一些更前瞻性的產品。

另外我們找到一個更好的方式,就是跟清華等高校合作。我們2011年開始和清華建立一個聯合實驗室,這里面有很多創新都來自於跟清華的合作。比如街景入口,我們最早在地圖里做了街景。街景要把車牌和人的臉模糊,不能侵犯隱私,也不能把車牌拍下來。但是大量的圖片怎麽處理?我們和清華的研究團隊一起,教授帶著學生跟我們團隊一起研發,後來把這個問題解決了。還有很多功能是清華的老師、同學和我們團隊一起實現的,包括LBS,IP地址的精準定位等等。

未來其實還有很多黑科技,都要和高校合作實現。不一定我們自己研究,要開放出去。

錢穎一:像谷歌現在做無人駕駛車,Facebook做虛擬現實、VR,跟他們原來的產品非常不一樣。現在你們做的創新研究跟你們現在的產品還比較相關。講講你的設想,有沒有做非常不一樣的產品?

馬化騰:有,現在我還很難說它是不是成功,我保留這個機會,也鼓勵內部有競爭、創新,還是要給他們這個機會。還有一些我們投資的公司,做的是像O2O這樣強運營的業務,我們就不做了,交給他們去做。

錢穎一:你覺得微信以後,下一個影響世界的創新有可能是什麽?

馬化騰:現在不知道,但是我自己在想,每一次大的變革,都伴隨著終端的變化。PC到手機,其實是因為智能手機起來了,一切的生態都不一樣。未來比如說眼鏡式VR、AR。很多VR可能每個人最多玩20分鐘就暈了,受不了,也許並不能持續做,但是有些外掛式的AR,可能看到人臉就知道你的歷史和相關資料。類似這樣的終端如果越來越普及的話,那麽新的場景變化,會導致上門服務發生巨大的變化。我覺得AR是一個非常好的有未來成長性的新終端。

但是這里面也會帶來很多問題,包括隱私問題,有一些場合也許不允許帶一個眼鏡等等,這些都會產生問題,但是這個方向還是非常好。

錢穎一:這個方向是未來的方向,你剛才講了這麽多,從成長經歷到騰訊發展的很多細節,都讓我們很受啟發。再有一個星期你就滿45歲了,我們提前祝賀你。在這樣一個節點上,今年又成為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這也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回顧45年人生,有沒有什麽感想?

馬化騰:我們還在路上,我們還在一直往前沖,這是一個過程,我們很幸運,在中國高速發展的時候能在里面做一些事情。

中國或者亞洲的互聯網企業,應該在全球來說,取得一些成績是不容易的。全球10大互聯網公司,有6家美國的、4家中國的,其他國家還沒有,你想想為什麽會這樣?得益於中國的經濟在蓬勃發展,過去我們講人口紅利,這個快用完了,人口紅利可能沒有了,但是有消費升級。產業在不斷升級和提升,有大量的機會。

在我們改變計劃生育政策後,10年、20年之後還有一波人口紅利,你還可以抓住,看看下一波年輕人的需求會有哪些變化。

PS:在與錢穎一1小時零10分鐘的對話之後,又有一大波來自清華學生的問題堵在路上。以下是“瘦身”之後的Q&A:

Q1:在大生態戰略中,騰訊投資的企業往往與騰訊保持很好的關系,從概率上來說,騰訊投的企業,發展成功的也比較多。我想問小馬哥,騰訊在投資中是什麽態度和策略?

馬化騰:幾年前騰訊的戰略是不開放的,很多業務都自己做,好多都失敗。我們電商做不過人家,賣掉了;搜索也一樣。還有很多小的業務,我們發現競爭不過外面的公司,他們更專註,更有沖勁,更有創新性。

所以我們在思考,如何讓各種物種在大樹下成長?如何讓大樹變成一片森林?我們希望做生態,大家的關系其實是平等的,我們是同類,他們之間是獨立發展的。

從開放戰略這幾年跑出來的情況看,效果越來越好。BAT之間在投資上也有競爭關系,但是我們做生態的想法更加開放,我們不要求控股,會給合作夥伴更多支持,讓合作夥伴放心地牽手。我們說把半條命交給他,希望他成長壯大,創業者和合作夥伴非常看中這個。然後他會反哺給我們的產品,比如像微信支付,大量合作企業都在用它,對於微信支付的成長是很有幫助的。

那我們定位做什麽?做平臺,做連接器。這個世界很大,不可能所有事情全都自己包。

Q2:在未來3-5年,或者5-10年里,在您的帶領下,是怎麽深度考慮科技連接公益的?

馬化騰:這是我們覺得蠻自豪的一點。我們很早——大概2006年、2007年時,在騰訊成立了互聯網的第一個公益基金會。希望通過我們的網絡搭建公益平臺,讓成千上萬的NGO、公益組織在上面與我們的億萬用戶對接,然後讓用戶便捷地通過電腦——現在基本上都通過手機了——直接可以參與他感興趣的公益活動,而且有多種多樣的方式。

最近這兩年我們考慮如何在公益領域做更多事情。我們把每年差不多2%的利潤用於支持公益組織,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能發揮網絡的參與實現公益的價值。比如微信運動里的步數,每天你走到1萬步,就有權力捐出去,相當於捐1塊或者2塊錢。

這個錢還有另外的贊助商來配捐,因為這里有品牌露出,這樣就進一步磋合企業和公益。再比如可以用微信發一條一分鐘的語音,做成一個有聲讀物,給盲人聽。

還有前不久提出的一個想法,到現在還沒實現。我一直在思考,怎麽用微信或QQ來實現一些應急功能?發生災難,能不能用微信來獲得幫助?身邊有人病發,能不能找到一個有急救能力的人,甚至連接到最近的急救設備,讓它盡快啟動,因為很多心臟病的關鍵救治往往在病發的前幾分鐘。我們是裝機量最大的軟件,定位很精準,可能這個事情只有我們能做。

Q3:我之前看過一篇報道,是胡潤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千萬級富豪的生活傾向報告,這個報告里采訪了差不多500多名富豪,他們平時生活作息時間睡眠不足6小時。你平時常規作息是怎樣的?

馬化騰:我平時睡覺少,周末可以補一補。作息不能說很健康,這幾年開始稍微多一點運動,跑步、爬山,所以你看我現在瘦了,希望以後可以越來越健康。

Q4:年輕人在創業的時候,應該完全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進入什麽行業,還是要更多考慮現實的因素?

馬化騰:我覺得有興趣可以做得更長久更開心一點,但我建議你還是要考慮現實的問題,因為活下來是第一位的。當年沒有商業模式的時候,我們接很多網頁開發這種我們本身沒興趣的單,幾千、幾萬塊都去搶,就是為了賺錢養活我們這個項目。等你緩過氣來的時候,就可以把你的興趣好好做起來了。

Q5:我們在做企業互聯網,現在中國領先的互聯網公司都是消費者互聯網,大家都在2C端。但是我們預測未來互聯網要跟所有企業和政府機構完成改造對接。我想問的是,未來騰訊在戰略上怎麽平衡企業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企業互聯網在整個騰訊的生態系統中是什麽位置?

馬化騰:這個問題非常好,也是我們現在在思考的問題。過去我們的強項在通信,剛開始做遊戲時好像騰訊沒有這個基因,但其實很多基因需要慢慢培養。雲服務也好,包括企業版微信,還有更多的社交廣告業務,很多都是在幫這些中小企業營銷,幫他們精準地找到客戶,這些都是我們未來必須要做的事情,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儲備這方面的力量。

Q6:之前您說過,中國的互聯網產品中,優於世界的其實是應用。那我想問的是,微信正在測試的應用號想如何改變、重新布局現在已經非常發達、發展很好的應用市場,應用號有沒有可能成為像公眾號、微信支付這樣現象級的產品?

馬化騰:我現在還不敢說它成功。外部確實對這個產品抱有特別大的希望。但往往大家期望值太高,結果都不太好。所以小程序出來整個業界都轟動了,大家就覺得這個是很牛的事情。

在接近操作系統的層面,我們要思考,你的場景是什麽?憑什麽大家會擁護、擁抱這個生態?會不會現在很火,到最後一年就看笑話了?我覺得大家還是要有很清醒的認識。我們內部也討論他們的流量入口問題,他們怎麽持續留住用戶?對企業來說,會有一些問題要解決。

應用號更多是把長尾的東西簡化,不用APP了,可以即用即來,用完就走,這樣的體驗有社交性。於是就把應用號變成“小程序”,利用社交網絡傳播。過去大家沒有公眾號,所有閱讀習慣在門戶網站,現在大家打開微信,很簡單就能在公眾號里完成閱讀。剛剛開始的小程序有一個很大的社交性,包括企業可以為自己的用戶提供更加輕便、而且便於分享的一種應用環境,這也幫助企業能夠更好地使用移動互聯網工具。

這方面我希望能走得更遠。企業不用再買域名了,不用開發APP了,直接在小程序開發,包括雲服務,一切都解決了。

騰訊 馬化騰 微信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0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