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奇瑞董事長談轉型:即使跌出銷量前十,也要革自己的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3041.html

奇瑞董事長談轉型:即使跌出銷量前十,也要革自己的命

一財網 秦夕雅 2015-07-31 09:22:00

轉型的過程是痛苦的,五年時間里,奇瑞致力於全價值鏈體系的全面改善。“很多人不能理解,我們非常痛苦地進行理念轉變。過去五年時間里,我們打造了九大體系,九大體系正在發揮作用,未來將進入加速發展的階段。”

一張泛黃的照片上,安徽省蕪湖市的幾位官員正在討論規劃蕪湖汽車工業發展的藍圖。

“這是在1995年,這幾個人中甚至連會開車的人都沒有。”7月30日,在“發現雙創之星”之創客說主題分享活動上,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身著白襯衣、灰西褲,戴著半框眼鏡站在燈光下笑稱。

作為一名曾經的創業者,尹同躍回憶起自己20年前離開一汽來到安徽蕪湖準備創業的情景。1996年,出生在安徽巢湖余崗村的尹同躍在時任安徽省副省長詹夏來的感召呼喚下,回到家鄉主持奇瑞汽車項目。

“當時來的時候,我從長城一汽‘騙’了幾個人過來了,八個人,在一片農村,連路都沒有,說這一塊地給我們做汽車,糊里糊塗的開始做這件事情。”

奇瑞汽車就從這一片長滿荒草的空地上開始。

創業不易,不過因多了些懷念回憶也變得甜起來。

“費了很大精力,第一臺車子做出來了,我們很激動。出來以後,我們立即開著這個車到合肥報喜,開到合肥龍塘就壞了,也沒得瑟成。”尹同躍笑著說。

僅僅十年時間,奇瑞完成了從首款產品上市到累積銷售百萬臺車的跨越,銷量規模被迅速做大。

在這段野蠻生長的成長經歷中,尹同躍認識到其品牌建設、產品升級、產品質量已成為了阻礙企業向上發展的短板。

“我們當時感覺到一種風險了,奇瑞下決心進行戰略轉型。”尹同躍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終極目標是創造品牌。奇瑞轉型的出路就是做品牌;品牌的基礎是質量;質量的基礎是體系。

轉型的過程是痛苦的,奇瑞下了“即使跌出銷量前十,也要革自己的命”的決心。

五年時間里,奇瑞致力於全價值鏈體系的全面改善。

“很多人不能理解,我們非常痛苦地進行理念轉變。過去五年時間里,我們打造了九大體系,九大體系正在發揮作用,未來將進入加速發展的階段,”尹同躍總結,“質量形成口碑,口碑成為品牌,這就是我們現在的邏輯。中國制造要變成中國質量、中國品牌。”

尹同躍向本報記者介紹,在汽車產業鏈條上下遊,奇瑞也投資了很多項目。

“我是一個‘老母雞’,比較善於孵化企業,當然也孵化了一些石頭,沒有抱出小雞了。”尹同躍介紹,像一棵大樹長出新枝一樣,很多孵化企業即將上市,或者已經孵化出了新的企業。

工程師出身的尹同躍,演講也無不顯示出這一特質,開場白里他自嘲:創業要特別能講才行,感到壓力很大。

他說,我是非常喜歡技術的人,我不是董事長,也不是總經理,我就是工程師,特別熱衷於和年輕人做汽車。

編輯:李秀中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407

“閃惠”革掉團購的命,大眾點評和美團哪個能贏?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19/152041.shtml

大眾點評的“閃惠”要革掉團購的命?

昨天,大眾點評公布了“閃惠”的最新成績單。“閃惠”已經覆蓋超過60萬門店,月交易額突破10億元,是4月份發布當月交易額的20倍。從5月到8月,月交易額和使用人次皆以每月翻番的速度快速增長,且在年底前,大眾點評的閃惠交易額會超過團購。“閃惠”已經成為大眾點評的戰略級產品。

為什麽會這樣?團購還做不做?張濤是怎麽想的?靠這個贏美團靠譜嗎?

1395736281990

【“閃惠”帶來什麽實惠?】

“閃惠”是大眾點評於2015年4月21日發布的戰略級創新產品,模式說起來其實很簡單,說白了就是到店優惠支付。

在大眾點評APP中,帶閃電圖標“惠”字樣的商戶,即已開通了“閃惠”功能。 顧客到店消費後,在大眾點評的商戶頁面直接點擊“閃惠”,輸入本次消費的金額,就可以完成優惠和支付的環節,用戶可以獲得折扣優惠。“閃惠”的好處是線上支付,免去了找零的苦惱,而且商家後臺結算也簡單得多。

除此之外,“閃惠”還實現了用戶幫助傳播的功能。

用大眾點評的官方語言說,“閃惠”是一種以“場景+服務”為核心的營銷創新。用戶使用閃惠支付,不僅能享受到折扣,還可以通過閃惠的尊享券功能,在微信朋友圈或向好友定向發紅包,借助社交分享為門店引流。

除此之外,大眾點評後臺,還有“微生活”系統幫商戶管理會員,直連商家ERP優化商戶運營效率。

這種模式很受商家歡迎。

起步於北京的餐飲公司江邊城外烤全魚,通過大眾點評閃惠平臺,完成的交易額,只用了3個月就增長了7倍,在單月超過2000萬元,與此同時,PV增長了3倍,O2O導流帶來的顧客數更是增長了5倍。過19萬個紅包,閃惠交易額超過2000萬元。

“閃惠”打通了交易環節,大眾點評整個生態鏈實現了閉環。這對於大眾點評來說,意義非凡。

【團購模式不適合成熟商家?】

為什麽一個看起來不是那麽“閃亮”的“閃惠”,有如此強勁的爆發力?

我認為,從根本上說,這是O2O模式走向成熟的一個體現。

大家都知道,團購模式其實對商家是有著傷害的。對於那些客源穩定的餐廳來說,盲目使用團購,其實是一件很傷品牌的事兒。

之前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有商家說過,團購對他們的業務形成了傷害,很多價格不敏感的老顧客,因為團購的使用,變成了價格敏感型顧客。事實證明,團購只能用於商家的宣傳推廣,對於那些客源穩定的餐廳來說,團購這種模式並不好用。

而且團購模式非常粗放,商家沒有辦法實行時間上的調配。一個餐廳肯定有忙時和相對閑的時候,只有能夠做到把閑時資源調動起來,對於商家來說才有價值。

而團購無法做到這一點。一旦顧客買了團購券,什麽時間都可以消費,不具備讓商家實現資源最大配置的功能。一刀切的低價其實是一種純粹的利潤損失。

加上團購在兌換使用中的繁瑣,也使得這一模式影響了用戶體驗。

簡而言之,團購模式是一種純粹的利潤攤薄,而不是營銷。因為它過於一刀切,對調節人流、調配資源沒有產生任何價值,甚至削弱了店家的盈利能力。對於新商家來說,團購的作用只能起到宣傳的效果。而這種宣傳方式對成熟的商家是一種損害。

【常態化最重要】

相比之下,“閃惠”的模式更加靈活。

對於商家來說,“閃惠”可以成為企業常態化的推廣模式。

其實很多商家在日常經營中也一直在做折扣推廣。相信大家在路上都應該接到過餐廳的宣傳單,憑借宣傳單可以打八折九折什麽的。這其實就是“閃惠”成立的基礎。“閃惠”其實就是大眾點評在幫商家做折扣營銷。但是這種營銷和團購有著本質不同,它比團購要更有創新性。

首先是常態化。

何謂常態化?“閃惠”可以成為日常的推廣行為,具備可持續性。折扣多少和時間段商家可以完全把控,商家可以通過“閃惠”來調節店里的人流。比如商家覺得下午某個時段人少,可以把“閃惠”活動定在這個時段,把人流往這個時段導引,有效地利用了閑置的資源。這種設計,對於商家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這種折扣是商家完全可以長期進行的,對於那些老顧客來說,使用“閃惠”得到了折扣價格,優化了體驗,而不會像團購那樣讓他們覺得吃了虧。

對連鎖店來說,“閃惠”也有很好的調節作用。針對人流量不高的分店,商家可以適時推出閃惠,設置不同的優惠,生意好的店不打折、生意差一點的店活動力度大一些,對調節顧客人流有很好的引導作用。

剛才我們在上文還提到了“閃惠”可以發動顧客在朋友圈發紅包,幫助商家做宣傳,這種讓用戶為商家做廣告的方式,實現了商戶品牌在社交媒體的二次曝光,對於商家提升品牌知名度、拉人流,都有很好的效果。

“閃惠”讓大眾點評實現交易閉環,推出僅僅半年不到,已經迅速成為大眾點評彎道超車的殺手鐧,使得大眾點評商戶端布局又邁出重要一步。

為什麽能這麽快?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閃惠”可以成為商家常態化推廣手段,它的模式比團購要靠譜得多。

自我顛覆,彎道超車,張濤此舉估計令同行都沒有想到。“閃惠“形成閉環之後,大眾點評商業上的可拓展性必然大大增強,可以拭目以待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王冠雄,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109

黃太吉寒冬里融資1.8億 赫暢稱要革外賣行業的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5003.html

黃太吉寒冬里融資1.8億 赫暢稱要革外賣行業的命

一財網 張曉媚 2015-10-09 20:54:00

資本寒冬來了,融資難已成共識,沈默已久的黃太極卻突然宣布完成B輪融資,1.8億元。而黃太吉創始人赫暢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今天的黃太吉已經遠遠不是昨天的那個煎餅了,它革了自己的命。

資本寒冬來了,融資難已成共識,沈默已久的黃太吉卻突然宣布完成B輪融資,1.8億。而黃太吉創始人赫暢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今天的黃太吉已經遠遠不是昨天的那個煎餅了,它革了自己的命。赫暢還說,他還要革整個外賣行業的命,挑戰不能盈利的外賣O2O們。

10月9日,黃太吉創始人赫暢正式對外宣布,黃太吉完成了總金額1.8億人民幣的B輪融資,估值2.5億美元(近15億人民幣)。本輪投資由家族基金和A輪投資人盛景網聯領投,部分A輪投資人跟投,投中資本為本次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

黃太吉,這個名字可以說盛極一時。2012年,那個在北京CBD開奔馳送的煎餅果子外賣,那個說“我就是要打造大牌範兒煎餅”的赫暢,大概讓全國人民都在心里嘀咕過:“看你小子怎麽賺錢,看你小子能燒到什麽時候。”

這種火熱大概在去年就沒多少聲音了,不過,去年有一篇文章轉得挺多,說黃太吉煎餅店門可羅雀,被吐槽味道還不如路邊攤,現在百度搜索“黃太吉”第一頁還有這篇——這還說明一個問題,赫暢是真沒找人做過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索引擎優化)。

“可能在業界看起來稍有沈默,其實在黃太吉擁有的用戶群里,我們並不沈默,一樣很熱鬧。最近的兩大喜劇煎餅俠和港囧都看了吧,都有我們聲勢浩大的合作。”赫暢當然不認可上面的說法。

赫暢說,人們對黃太吉的印象大概還停留在以前的認知上,但其實從第一天開始,黃太吉就決心紮根在餐飲行業,整合供應鏈,同時不斷向上遊延伸壯大。

煎餅專賣外賣產能開放共享平臺

整理黃太吉的發展史,赫暢是這樣總結的。

在開始創業的前18個月,黃太吉用互聯網營銷引流,打算用互聯網的方法改造傳統餐飲的成本結構,從而在保證客流的情況下,能夠把店到開便宜的商區,計劃做“中國的麥當勞”。

不過,幾個月後,這個模式出現了“bug”,因為沒有人會天天吃煎餅果子,而且配送對象還是CBD的白領。所以他們就開始嘗試其他品類和品牌:主打燉菜的“牛燉先生”、川渝風味的“大黃蜂”小火鍋、“從來”餃子館、“幸福小冒菜”、“叫個鴨子”……大概在2014年6月,赫暢從單純的“經營一家店”,變成了“經營一條街”,顧客怎麽買都是他的。

“雖然這從成本結構和收入上說更合理,但我們從去年9月開始就遇到了一個挑戰,我們發現這個刀動得不夠深。”赫暢發現,這種模式骨子里還是傳統思路,它無法大幅度地壓縮交易成本,相反客單價的上漲趕不上硬性支出。“再能融資你都只能是帶傷上陣”,黃太吉又進入到和自身成本的鬥爭中。

“餐飲行業主要有兩個成本:食材、路徑。”赫暢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食材成本肯定不能壓縮,而這個“路徑”可以是傳統的店面、裝修、服務員,也可以是重塑一個新的場景來完成從鍋到顧客胃里的過程。他決定從後者動腦子。

赫暢判斷,未來的用戶會在手機里,而不是在大街上,這是個大趨勢的改變。在這個基礎上,黃太吉拓展了“外賣”業務,不同於傳統商戶,黃太吉的“外賣”是把生產和店面分開,在北京的CBD開起“工廠店”,做自有品牌的大批量外賣生產配送業務。

從傳統思維看,這樣做的好處是:流水線式的操作和供應,產能更好;就在CBD,送餐速度快;邊際成本大幅降低;因為不占店面的生產能力,就不會出現顧客因為排隊被外賣搶了先而有體驗上的不滿。

“今年2、3月就做起來了。我們做了個測算,傳統獨立店外賣一天峰值在300-400左右,工廠店一天現在是4000單,這就是等於10倍的產能。”赫暢說,黃太吉日均北京一個城市能做到2萬多單,還是僅在國貿、亦莊、中關村這三個商圈,核心還是工廠店的模式。

當這種外賣形式達到一定體量之後,曾經的那個“bug”又出現了:消費者不會天天吃黃太吉系列,而黃太吉這時也有富余的產能——那不如把產能分享出去。

今年7月開始,黃太吉正式開放成“工廠店第三方平臺”,由品牌方提供半成品,大批量交給黃太級做熱加工和配送。這其中的限制和要求是,餐飲品牌方本身產品容易標準化,第三方影響力要夠。

數據!數據!

赫暢說,這個模式之前,黃太吉月收入200萬左右,而這次模式創新之後運營不到半年,僅北京一個城市,月收入翻了10倍。“未來三個月就可達到日均外賣8萬單,單月營收超過8000萬,明年全年預計在15到20個億。現在70%的集團營收來自於外賣業務,而且自營的流量正在快速的從第三方平臺轉移回來,這是我們看到的一個很欣喜的發展趨勢。”

開放產能後的短短兩個月,傳統早晚餐品牌“凈雅”、“新加坡媽媽烤包”、還有前陣子被北京城管一舉制服的斯巴達勇士“甜心搖滾沙拉”,馬上還有某位明星開的餐廳……已經有十幾個品牌加入了黃太吉平臺。

“一碗冒菜的小幸福”CEO商澤華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他們是第一個在黃太吉產能共享平臺出現的第三方品牌。

據商澤華介紹,他們原來幾乎不做外賣,日營業額13000,外賣只占500左右。而加入平臺後的第一周,日平均100單外賣左右;在合作的第一個月,這個日均達到500單,外賣反超堂食,這還只是加入國貿建外第一個產能工廠店的數據。現在,他們已經進入了黃太吉4家產能工廠店,平均一個產能店在300單左右,而門店如今已經成了客人體驗和互動的“場景店”。

“門店的作用是產品研發、品質把控、品牌認知,這才是餐飲品牌的核心,至於其他就交給黃太吉去做。”商澤華說。

《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電商品牌“沈爺的寶貝”沈宏非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非常看好這個模式。“黃太吉外賣平臺其實是外賣共享經濟模式,和他們合作其實是個多贏的事。”他說。

赫暢還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今年7月開始,黃太吉盈利了。”

外賣業的挑戰者

眼下,對於百度、餓了麽、美團等外賣平臺來說,黃太吉還是一個超級商戶,據赫據透露的數據,黃太吉占百度外賣的7%。不過未來,這些平臺大概要小心了。

按照赫暢的說法,黃太吉不只是個產能共享平臺,它還包配送、管客服,“我光客服就有100個,比餓了麽它們都多。”

有了新的融資,赫暢說會用在繼續擴大黃太吉外賣平臺的產能擴張和服務體系的完善上。他的野心不止在於賺傳統餐飲品牌商的錢,他還要攪動整個外賣平臺市場。

如今的微信公眾號上,和其他外賣平臺操作差不多的黃太吉已經上線了越來越多的餐飲品牌,新的App也已經過一輪調試等待上線——和前者最大的不同是,它能盈利,而且盈利能力還挺強。

黃太吉也在做CRM系統,一頭對接了百度、餓了麽等多家外賣平臺的數據,另一頭對接了自己,用它可以集合所有外賣平臺賣出的數據,商戶在配送時也能自行調整配送路線和能力——赫暢要把這個系統也共享出去,免費。

目前,外賣O2O行業最大的想象空間就是通過餐飲CRM系統、產業鏈覆蓋和大數據挖掘了。不過在想象變成現實之前,需要不間斷的投入,自建物流團隊、給商家外送補貼、縮短與商家的結算賬期……各種“燒錢”——所以才有了美團和大眾點評的“抱團取暖”。

赫暢說,他要把黃太吉變成整個中國餐飲行業在互聯網時代變革的發動機,一個未來餐飲行業的平臺。“我們希望成為上遊產業鏈和終端用戶的深度整合者,這種整合不是解救某個餐廳,而是擴大提升整個行業的集中度和產業效率”。

現在的問題是,百度、美團、餓了麽肯定也有能力反過來向上端供應走,就用黃太吉的模式——“這是我最喜歡回答的問題,那說明我的模式是對的呀!或者也可以投資我們。”赫暢笑著說。

編輯:霍光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887

看騰訊來電、微博有信、阿里釘釘如何聯手革了運營商的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17/152398.shtml

2015年10月15日 新浪微博放出重磅消息,收購網絡電話應用有信,叫板運營商,企圖與運營商爭奪千億市場。早期,騰訊微信電話本率先打破了免費網絡電話的局面,利用運營商4G的高速網絡實現了用戶之間流暢通話的效果,從而各大巨頭以及創業公司都開始做起了“免費電話”的“生意”。

其中最為突出的當然是騰訊以及阿里巴巴,在微信電話本“失敗後”,騰訊繼續發布了面對用戶的“來電”免費電話App。而阿里巴巴為企業級市場研發的“釘釘”也開始補貼發力。現在又多了新浪微博,來分一杯羹。

巨頭組團死磕運營商?- 意圖明顯

早前運營商意圖要對微信進行收費,騰訊一度被推上風口浪尖。最終因為三大運營商聲音不一致,導致現在的結果是:聯通最先與微信聯盟,推出微信沃卡,中國電信、中國移動最終均不得不接受微信不可阻擋的現實,甚至已經開始與微信合作。而現在新浪微博收購有信,無疑給這個暗潮洶湧的市場,更添一爐旺火。

騰訊借助微信的社交屬性,成為了中國最大的商業入口。手機QQ與微信的組合基本上占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而微信電話本、來電則是解決“實時通話”的應用,將用戶的強關系與弱關系牢牢地抓住。未來往大了說,微信就成為了新一代通信運營商。傳統運營商則徹徹底底變為管道,成為“流量運營商”,而不是“通信運營商”。很多人說,對於騰訊而言,現在差的只是一張運營商牌照。

巨頭涉足語音通信 企圖不小

微信替代了短信,用了三年的時間,互聯網電話代替傳統電話僅僅是時間的問題。如果“來電”再次為騰訊創造奇跡。那麽,騰訊 免費電話(基礎通訊服務)+微信(社交服務),將會壟斷整個通訊行業。

再看來一下“釘釘”,眾所周知阿里巴巴需要在社交領域打造一款核心產品,圈住用戶,並讓用戶停留在上面,以此完善自己的生態,企業辦公這一場景正是阿里選擇的切入點,以後的C端會出現另一個“微信”,亦有可能。

新浪微博收購有信,下一步的戰略就是開通微博網友的語音通話。針對幾億微博用戶開通語音通話,不難看出新浪為抓住用戶所圖甚大。

抓住用戶,等於抓住了未來互聯網下一個路口。而語音通信只不過是其中一個必經之路。勢必這個入口的爭奪,異常慘烈。騰訊、阿里巴巴、新浪等這樣的互聯網巨頭服務商涉已經足其中,他們通過OTT業務進一步擴大自身領地,這時必然會蠶食運營商的市場份額。

蠶食市場份額 運營商很受傷

運營商的核心收入只有兩個:語音和流量業務。但語音收入同樣在遭遇滑鐵盧。市場研究機構Juniper Research發布的最新報告稱,2014年,全球各地的網絡運營商的語音和短信流量收入減少140億美元。現下,巨頭紛紛下場,開拓語音通話業務,運營商很受傷。

騰訊“來電”APP,為了避免走微信電話本的老路。它的推廣並沒有大張旗鼓,僅僅只是在QQ用戶中推行。即使如此,幾億的QQ用戶,也是個極其龐大的用戶基礎。在上線短短的三個月中就獲取千萬的用戶,“來電”暗度陳倉式的推廣,只是為了預防運營商的狙擊。從用戶目前地增長情況來看,騰訊在快速地蠶食運營商份額。

與微信電話本相比,“來電”和“有信”對於運營商的沖擊更大。因為微信電話本是純網絡的,並沒有給運營商帶來實質性打擊,而且必須雙方都安裝微信電話本才可以使用。而來電,則完全處於自由撥打狀態。用戶想撥打誰都可以,不需要2者都安裝。加上,來電是通話默認回撥。即用戶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亦可以通話,這樣就回避了運營商。在回撥的過程中,顯示的號碼就是用戶的本機號。有信也是采取回撥的通話模式,而被微博收購之後,用戶量將得到快速發展。不管來電亦或是有信,都可以不通過網絡長時間通話,並且通話質量良好。假使語音通話得到更大力度的推廣,且這樣的通話方式又可以避開運營商。那麽即使運營商把語音包業務,轉向數據套餐的形式,運營商的飯碗似乎依舊不保

因此,中國運營商在未來面臨來自互聯網巨頭的巨大沖擊。以騰訊“來電”、阿里巴巴的“釘釘”為代表的App將會在2016年快速崛起,依舊靠免費+服務的形式進行“壟斷”,與運營商的關系也越加微妙。而新浪微博則針對幾億用戶,開通語音通訊。巨頭之相互競爭,大量的通過服務獲取用戶,但背後卻和運營商的業務發生了巨大的沖突,但語音通話這一藍海,在巨頭不斷插足下必定血流成河,加劇行業變革。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為劉曠(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938

請出價張帥:用社群打法革C2B的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ject/2015/1201/153030.shtml

導讀 : “請出價C2B”3.0版本像是移動互聯網社群思維與C2B商業模式的結合。

★ 核心邏輯:

“請出價C2B”3.0版本不僅僅是產品形態的完善,更是商業邏輯的一次重要調整和升級。

新的升級更像是移動互聯網社群思維與C2B商業模式的結合。由社群領袖凝聚有限用戶,構成若幹個生活方式共同體,由此解決了一般C2B模式中的用戶分類難題,並帶來市場擴張能力。

“請出價C2B”將KOL合夥人化,這樣的合作方式對於平臺方和渠道方都不失為一種有趣的探索。依托互聯網手段或工具,各種類型的uber或威客平臺也在大量崛起,未來也會成為一個新的創新點。

11月26日感恩節之夜,黑馬營十期二班學員張帥的“請出價”C2B3.0版本在北京798藝術區盛大啟幕,黑馬導師、依文集團董事長、依文中國手工坊創始人夏華,合尊實業董事長汪小菲,貓王複古收音機CMO戴冰,雅昌藝術Artplus市場總監程璐以及多個領域的意見領袖為其站臺,黑馬營十幾位黑馬兄弟到場為張帥助威。

請出價C2B”是國內最早嘗試C2B模式的創業項目,它的理念基於消費者導向的新商業形式,通過逆向團購的方式,獲取消費者的價值意向,同時反饋給商家,在與商家的協調過程中,以最合適的價格,讓消費者購買到最心儀的商品。

從2014年開始“請出價C2B”就開始了用戶出價模式的探索和嘗試。2015年3月 “請出價C2B”在京東股權眾籌的上百個項目中,成為移動電商領域唯一首發的、最具價值的微信服務號。

此次3.0版本將升級成為“請出價C2B”APP,並通過“KOL(Key Opinion Leader意見領袖)生活方式集合地”理念的引入,匯集大V或者網紅們散落在各個社交網絡中的粉絲。

而基於KOL的基因,將群體需求歸納提取,為B端提供“群體需求先知”的角色服務。這也讓“請出價C2B”在這次叠代中變得更加有態度和調性。

從另一個層面上,用調性化產品,徹底規避了傳統電商產品同質化,而且陷入單純價格比拼的風險。因此“請出價C2B”3.0版本,不僅僅是產品形態的完善,更是商業邏輯的一次重要調整和升級。

但“請出價C2B”的KOL模式也不同於常規的拍賣網站模式,沒有走奢侈品路線,而是更多地結合了一些獨具匠心的生活產品、甚至藝術延伸品來做文章。

如第一個作品被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永久收藏、中國藝術家展望老師,創作的藝術定制版Iphone6plus手機 “北鬥七星”,在請出價C2B平臺首發,吸引了騰訊創始人馬化騰來出價。夏華、汪小菲等嘉賓對此表示出濃厚的興趣。這也代表著“KOL生活方式集合地”的概念正在被潮人群體所接受。

相比之下,“請出價C2B”的原有優勢,更多的集中於有同樣興趣的消費者群體上——也就是人們經常提到的“集客”。通過集客的方式,讓同樣的群體能夠更方便地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定制化產品。

但這種方式用戶的面目和“G點”仍然是模糊不清的,因而“集客”的目的往往終歸於單純追求低價。而在“請出價C2B”新版本的調整中,傳統的商品品類劃分被摒棄,取而代之的則是以興趣和圈子為參考的版塊劃分,這樣能夠讓消費者更快地找到屬於自己的圈子,讓好玩的人能夠在一起,購物同時也成為了分享和交流。

在新的V3.0版本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類目增加到了16個,而在分類當中,除了更加“生活化”、“集客化”的特性,KOL則占據了大部分首頁。

未來,“請出價C2B”希望能夠探索出一種機制,將KOL“合夥人化”,即以KOL的形象打造品牌形象,深耕品牌內涵,並通過有效的機制,吸引更多的KOL進駐平臺。

“KOL合夥人化”,這樣的合作方式對於平臺方和渠道方都不失為一種有趣的探索,依托互聯網手段或工具,各種類型的類uber或威客平臺也在大量崛起,未來也無疑會成為一個新的創新點。

作為前阿里巴巴的老員工、黑馬營80後學員,張帥曾經先後有過三次創業經歷,曾試水O2O 、APP和天貓代運營,現在瞄準的C2B平臺模式,在國內也算是比較先鋒的理念和試驗。

“請出價C2B”項目曾經是京東眾籌上線時的五個明星項目之一,京東金融是其股東之一,與京東、騰訊達成戰略合作意向。當天,騰迅集團開放平臺事業部天津負責人黨金先生代表宣布,請出價C2B項目進入騰訊雙百期權投資計劃,在未來將獲得流量和推廣方面的支持。

實際上,這更像是移動互聯網社群思維與C2B商業模式的結合。張帥通過意見領袖將用戶劃分為天然的社群,即由社群領袖凝聚有限用戶,構成若幹個生活方式共同體,由此解決了一般C2B模式中的用戶分類難題,並由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帶來市場擴張能力。

入營一年多時間,黑馬學院見證並促成了張帥及其項目的幾次關鍵蛻變和成長,“請出價C2B”的一些實驗性的運營手段或方向調整,也許會成為移動互聯網的新風向,我們也將會進行持續的觀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634

劉巖:中國將有1000萬網紅,直播要革掉電視的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14/155185.shtml

導讀 : 他是視頻直播領域的“老炮”,他的日子應該是過得最滋潤的。

劉巖,六間房創始人,最早玩視頻的創業家之一,視頻直播領域的“老炮”。他的日子應該是過得最滋潤的。2015年3月,六間房作價26.02億元將100%的股權賣給國內上市公司宋城。主打影視劇的優土、愛奇藝還在巨虧,六間房卻早已賺了大錢。另外兩家同樣賺了大錢的公司是YY和9158,都是視頻直播模式。
  
  現在,周鴻祎、雷軍等大亨殺進視頻直播領域,鬥魚、映客等移動視頻直播新秀屢獲巨額融資,按理講,他應該感到威脅。但他很淡定,一點都不擔心自己會被拍死在沙灘上。確實,這點事不算什麽,因為他經歷過和見過生死。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他的六間房“打折”也融不到錢,不得不將公司員工從250人裁撤到約60人,死皮賴臉地欠著藍汛等帶寬和服務器廠家巨額債務。最慘的時候,他每天一上班要處理的爛事就是跟債主“死磕”。債主在辦公室不走,他也照樣心安理得地辦公;債主告到法院,他苦口婆心地勸說,如果讓六間房死了,你們的錢大部分要不回來。
  
  絕境中他找到了在線秀場這個模式,讓公司在2009年重新能發出工資。也正是靠這個模式,最終成功地將公司賣給了宋城。絕大部分視頻直播平臺都有的一架飛機飄過大屏幕的虛擬禮品玩法,那就是他探索出來的,他至今為之得意,也是他不懼移動視頻直播新秀的核心原因。
  
  從負債累累到賣身26億,他見證了視頻直播的冷暖。這中間他飽受質疑,卻又堅定無比。他看透了視頻直播的本質——以人為核心,前臺是直播,後臺是社區,是電視的真正革命者。
  
  口述 | 劉巖 六間房創始人
  
  整理 |《創業家》視頻欄目組


  
  中國未來會有1000萬網紅
  
  2006年,我做視頻(分享)。當時投資人、市場合作夥伴、廣告主都問我,視頻這東西不就是新浪一個頻道嗎,怎麽能成為一個獨立的公司,獨立的產品,獨立的行業呢? 沒有人信我。那時人們都在說新浪是流量入口,有內容經營能力;而我說視頻會是一個大行業,將來要顛覆新浪的行業。
  
  後來,視頻(分享)成為主流的時候,我開始做直播。人家又說我不主流。起碼去年還有人在質疑我,爭論直播這東西到底是一個功能、一個平臺,還是一個行業。今天,人們又一窩蜂地轉向說,直播可能是一個平臺,可能是一個行業。從業的公司信了、用戶信了、媒體信了、資本信了,大家都開始相信了。
  
  新模式初誕生的時候,人們總在質疑。從質疑到接受,有一個過程。我覺得直播肯定會是一個行業,原因是這樣:原來的互聯網都以內容為核心,比如新浪,大家都是來看內容的,看不到人。後來的優酷土豆,包括早期的六間房,也是以內容為核心。大家在上面看《甄嬛傳》、《羋月傳》等影視劇等,但這個時代勢必會過去。
  
  今天是一個網紅時代。網紅跟傳統明星不一樣。沒有個幾萬或幾百萬粉絲,那不是明星。但有100個核心粉絲就成網紅了,就可以養活自己了。有收入讓自己變得更漂亮,往內容上更多投入,比如練歌,從而更有表現力,匯聚更多粉絲,這個小生態就轉起來了。
  
  中國現在有幾十萬個網紅,了不起一百萬,但我預計未來會有1000萬。1000萬怎麽來?以直播為例,直播平臺是產生網紅數量最多的平臺,也是最便捷的平臺。以前當明星,要麽長得漂亮,要麽能演戲,要麽能唱歌。今天當網紅不用,可以不漂亮、不會演戲、不會唱歌,只要會聊天,甚至長得醜也能成為網紅。成本很低,這個平臺上,只要你有一個攝象頭,有這個意願,有這個時間,就可以當網紅。比在淘寶店開個店容易太多了。現在淘寶店大概有1000多萬家,微商也有1000多萬家,兩邊去重以後,一千幾百萬是有的。所以我剛才說的1000萬網紅,這個數量不誇張。
  
  這麽講吧,假設你老家有個小表妹,她將來成為一個網絡主播很正常,就像5年前你表妹要開個淘寶店一樣。以前大家覺得做網絡主播挺奇怪,甚至挺LOW,但現在不一樣了,現在是網紅。我去參加一些活動時看到,前面幾排坐著的是黃曉明、李冰冰,後面幾排坐著的都是網紅。你從他們爭奇鬥艷的樣子,可以感受到網紅的時代來了。
  
  上市前我去跟投資者路演的時候,開篇就是一張萬家燈火的圖。我告訴他們,你們家樓里就有主播。以前你覺得不是,現在看都是,這是一種新的職業。
  
  以韓國為例,他們做直播,比我們晚多了。大概2009年,我去韓國互聯網公司拜訪,給他們講六間房的直播模式,當時韓國人覺得挺奇怪,這東西成嗎?走了一圈以後,我們教育了韓國市場。後來韓國才有一些相應的網站出現。但在那樣一個後起市場,人口那麽小的市場,現在的網紅數量將近200萬。所以,中國出1000萬也不奇怪。
  
  網紅並不是妖魔化,比如你在跑步機上發明一種特別奇怪的跑法,跑得特別好,特別願意讓人知道,要把這個東西宣傳出去,這就是網紅。人人都需要展現的平臺。這個標簽沒必要去深挖。
  
  跟剛才提到的新浪時代或者是早期視頻時代不一樣的是,那個時代以內容為中心,如果這個時代有1000萬網紅在這里,5億人看這1000萬人,是以人為核心的。所以說淡化內容,以人為核心的時代到來了。
  
  當以人為核心的時候,社區屬性就開始真正呈現了。我們講社區講了那麽多年,都挺扯的。真正的社區時代是自然而然到來的,誰都不知不覺,但都看到媒體形式變了。不再像以前那樣以某一個內容來展開,或用新華社的報道了。這種形式沒有了,連記者站都撤掉了,整個行業結構變了。變成以人為核心的時候,社區時代就真真正正到來了。
  
  社區的價值毋庸置疑,今天市值最高的Facebook、騰訊,都是社區。回到視頻行業,我們前臺看到的是直播,後臺看到的是社區。“社區”是一個很陳舊的詞匯,十年前就開始講了,但是是一個很現實、很新穎的行業。這個行業來了以後,它的沖擊、替代作用會化學效應似的沖擊這個市場。
  
  這也是為什麽會有大量的資本和創業團隊湧進來,甚至比我當年做視頻分享的時候還要瘋狂。當年有200家視頻分享網站,現在做直播的已經不止了。大勢所趨下,這個行業在面臨一些變革,我覺得挺好的。但讓我很郁悶的是,很多年前咱第一次講這套時沒有人信,今天人們都信了。回過頭來說,人們又都忘掉了當年他們的不相信。
  
  “老炮們”會被拍死在沙灘上嗎?
  
  現在移動直播很熱,很多分析師、投資者、業內廠家也來問我,這會不會沖擊(六間房)。回答這問題時,先說段舊史。當年我們做視頻分享時,也目賭過UGC的影響力,但很多人覺得最後還是要回到PGC上。事實也證明還是PGC、電影電視劇的影響力更大。移動直播也是這樣。
  
  直播這個行當要拆成兩個部分看,一是內容的產生者,一是觀眾。毫無疑問在手機上有大量觀眾,但作為內容的發起端,手機只是一個最淺的層次,還不能形成網紅行業的基礎。這陣泡沫過去後,大家還是會尊重專業設備,尊重高質量的內容。這是一個現實,因為人們總是有消費好東西的傾向。
  
  所以說這個時候,沒必要把直播行業分為移動和PC,界限沒那麽清楚。更多是社區深度不一樣。移動(直播)我把它定義為輕秀場,六間房做的是深秀場。深秀場的社區關系更加複雜,移動只是一個入口,這是一個很特殊的業態。這兩個行當玩法不一樣,用戶行為不一樣,里面產生的錢的來源和基礎也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能比。
  
  但不管六間房,還是映客等移動直播新秀,所有互聯網產品形式都是有生命周期的,來的快,去的也會快。今天資本市場在追捧一個模式時,過於浮躁。移動(直播)這個詞,本身就是偽命題,有一天你會不再講移動,也不再講PC。過去的歷史上,也曾出現過O2O等很多概念,都熱得一塌糊塗,當時每個人都能找出一萬個理由說這是GDP的支柱產業,但大風過去以後,又是這幫人一萬個理由說它不是,他們又都忘掉了當年自己說是的時候。
  
  所以投資者也好,輕秀場玩家也罷,誰要真以為自己逮到一個風口,這種想法特別危險。所謂吹得越高,摔得越狠。風來時越大風走時越難辦。一只豬在地下跑,踏踏實實跑三年,也能爬50米,而且還活著。但是你一下飛50米,掉下來可能就摔死了。再給它兩年時間,你且看著。
  
  我們要冷靜、客觀地看這個行業,踏實地在里面經營,大家都有飯吃。這個行業會沈澱,會收斂,但確確實實小廠商是可以存活的。垂直社區有更多的創業機會。也許不會像當年PC時代的時候的視頻網站,只沈澱下來那麽幾家。
  
  今天我們不能像過去那樣看互聯網,說這些人是二次元群體,那些人是中老年人,時代不是這樣了。同樣一個25歲的年輕人,在BiliBili是一個人,到了優酷又變成另外一個人。消費深度秀場的人,也會看輕秀場,人在不同的產品和社區的氛圍下表現出來的狀態是不一樣的。這些人的重合度相當地高。
  
  所以,在這樣的時代講分眾是一個偽命題。你做市場推廣,覆蓋盡可能多的用戶就可以,人是會變化的。理論上講,今天所有人都是互聯網的用戶,都是移動直播的用戶,都是深秀場的用戶,也都是輕秀場的用戶。之所以還有人沒有玩秀場,是因為他還沒有被覆蓋到。不能說玩端遊的人,就不玩頁遊,是一撥人。微博用戶跟電商的用戶,也幾乎是同一撥人。今天深秀場的行業穿透率大概在50%左右,來過的大概5個億,輕秀場六七個億,你就看重合度吧。
  
  所以,不要追捧任何概念,而要回到互聯網的本質上來,考慮用戶使用場景和需求,以及這里面的內在邏輯。你根據時代的變化去調整姿態,調整產品模式,去追用戶,這才是我們要做的。
  
  當年做遊戲直播的那些人,他們都不認為自己會走秀場模式,但最後都回歸到秀場。這些人都擠進來,還給自己各種遮羞布說自己不是。連優酷也一樣,所有人都這樣。當年他們都不看好(秀場),跟我見面,都很鄙視我,但他們現在都進來做。人們都忘了當年。
  
  尺度大的內容自然流量高
  
  今天,很多草根的創業者成功了。“草根”背後有很多解讀,不能有太多道德上的束縛,不能用太常規的手法做事情,這種人被束縛少,成功的機會大。推廣上無所不用其極,這是一個可以理解的事情。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事。10年前我也能做,但今天做不了。
  
  2008年我們做秀場,和董事會討論這個事兒的時候,日本投資人問我這個東西會不會涉及隱私、版權等問題。我心想,在中國考慮這個幹嘛,先做起來再說。但在成熟市場,他們就會這樣考慮問題。同樣的,當一個道德感比較強的創業者跟道德底線低的創業者,同時起步時,看起來起跑線一樣,其實不一樣。
  
  視頻推廣不是能上升到道德層面的事,但是一個相當接地氣的事情,得有相當投入。是這樣的人幹這樣的事兒。直播,內容經營尺度大就能帶來流量,但這種野蠻生長,對行業是巨大的傷害。
  
  所有新技術、新業務模式誕生的時候都伴隨著新的監管挑戰,所有新技術也都可能被應用到不好的地方。比如現在新興的網站里面有大量的吸毒視頻。大家講政府高壓監管,其實瞎扯。監管這個東西還是平臺的責任。他們都在吃這個紅利,希望踩線時間越長,就會有越大的效益,大家都在賭博。中國人賭性太強,為了野蠻生長,為了早期瘋狂的用戶,去踩這個線。
  
  但在六間房里絕對看不到人們脫衣服,看不到人們吸毒。不是沒有過,我們把它全部殺掉了。我們會針對性的識別它、處理它,把前100個打掉以後,後面就沒人再來了。所以不是做不到,都做得到,需要行業的自律。投機傷害的不是企業自己,是整個行業。我們今年要投大概兩三千萬來做內容監管,平臺應該有監管的責任。
  
  之前,每年廣電大會上我都會講,請大家關註直播,直播是最接近電視形態的內容,甚至超越傳統視頻,是一個真正大的平臺,最有社交屬性,是一個行業融合里的十字路口。我一直講沒有人信。今天大家慢慢信了,但是信的時候,監管其實有點滯後,這導致出了很多的問題。
  
  但完全靠政府執法也不對,還是需要有一些行業性的、自發性的。我們的一些企業家缺乏協作精神,都想著自己占點便宜,或反咬對方一口,這麽想不對。尤其是這個行業,很可能會做壞。這個行業里,我們也見過一些怎麽死的。互聯網人都有這個想法,認為自由意誌大於其他意誌,尤其是南方的企業會更有這種想法,這是一個很可怕的事情。
  
  我現在跟政府合作,成立了行業協會,就是要做這樣的事情,要分享我們的經驗,要呼籲這些事情。而且有些事兒出現了以後,就別等政府來找了,我先給他打個電話,說兄弟別這麽幹。我會先提醒大家,因為這是大家都沒飯吃的問題,不能這麽做。
  
  說不準,廣告又回來了
  
  社會在分配註意力的時候,就是在分配流量。每個人的娛樂消費是有時間限的,全中國就這麽多註意力。無非是放在範冰冰身上,還是放在100萬個、1000萬個網紅身上。
  
  大家老看範冰冰也膩了,以前消費她時間長,現在消費她時間短,註意力分配方式變了。廠商也跟著變。比如寶潔投廣告的時候,是跟著註意力走的。我相信以後範冰冰的廣告收入一定會被這幫網紅分流。
  
  所以到有1000萬網紅的時候,很可能廣告模式會回來。社會財富重新分配、資源重新分配。今天我不賣廣告,是因為用戶在我這兒消費比賣廣告更賺錢。但是到1000萬規模的時候,行業會有質變的可能性。 
  
  同樣的,也許過了一個階段大家又會說,同事們在一起沒法交流了,原來中午吃飯熱熱鬧鬧,大家一起聊某明星出軌了,現在這三個人聊這個網紅,那三個人聊那個網紅,大家沒有共同話題了。這個時候人們說不定又會回去追捧幾個明星。
  
  再舉個例子,之前大家都說電視被淘汰了,但現在電視功能又開始回歸了,小米和樂視也在賣電視。原來我們看電視的時候,有社交屬性。一家人一起在客廳里,看春晚罵春晚,這是小社群社交,然後再到微博上和網友一起罵,這是大社交。其實這里面的樂趣,不是春晚的內容。春晚只是個儀式,儀式下是人在交流。人們都不去看電視,都各自看電腦時,社交就沒了。所以最近電視又開始回歸,大家又開始去看春晚、跑男之類的東西,一家人同一個時刻一起看。這個社會有它自然的調節能力,你就等著。
  
  時代的主場景是會不斷變化的,如果你能預判並抓到下一個時代的主場景,你牛。你要是一成不變地做,早晚得死。所以,當直播開始主流了,我又開始想直播以後做什麽,重新回到不主流里去。
  
  行業是隨時在變化的,但是人一定要知道自己要什麽。不能說今天視頻好我就做視頻,明天直播好我就去做直播,看秀場好就去做秀場·····最後你哪一碗飯都吃不好。什麽東西都要跟著商業邏輯走,跟著人們的需求走,紮紮實實去做。
  
  這個時代,有哪個行業是你真看清楚過的,都在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385

濮存昕:作家能借助的只有他的命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984

 

陳忠實是濮哥心中的“老哥”。(張默然/圖)

陳忠實離世,從旁人的追憶和媒體報道中,濮存昕看到了“老哥”陳忠實更多的側面。因為排演話劇《白鹿原》,陳忠實和濮存昕有幾面之緣,他給濮存昕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提到話劇《白鹿原》和小說《白鹿原》的關系,濮存昕謙卑地說:“文是雅,藝是俗,我們是白鹿原的推廣者。”

2006年夏天,話劇《白鹿原》首演,首都劇場被堆成了黃土高原,真羊趕上了舞臺;濮存昕、宋丹丹、郭達分飾白嘉軒、田小娥、鹿子霖。常銷小說《白鹿原》以濃烈的方式再次進入公眾視野,此後這部小說又有了歌劇版、陜西版、電影版……今年,“大導”林兆華滿80歲。與林兆華合作多年的濮存昕和朋友們想為他“張羅張羅”。他們計劃重新搬演《建築大師》、《大將軍寇流蘭》和《白鹿原》。這三部作品被看作林兆華近十年來的導演代表作。《建築大師》是易蔔生寫的,《大將軍寇流蘭》是莎士比亞寫的,《白鹿原》是陳忠實寫的。

 

南方周末:《白鹿原》是你做人藝主管業務的副院長之後做的第一個大戲,當時為什麽選《白鹿原》?

濮存昕:我剛上臺進入誤區了。你說我運作什麽啊?(於)是之老師當院長,同時兼任劇本組組長,一個戲一個戲地策劃。我這方面不會啊。我跟“大導”商量,大導說,咱們得啃大骨頭。我們倆不謀而合,哎,就是《白鹿原》。2003年,我們跟陳忠實老師接洽上,2003年年底就跟孟冰聯系上,但是一稿又一稿,拖了很長時間。到了2005年,人藝跟陳忠實老師簽的約快滿了,孟冰又沖刺了一下,洋洋灑灑寫出將近二十段。弄出來之後,林兆華發愁:這二十段怎麽串成糖葫蘆?他找不到形式,只知道劇本已經囊括了小說的一個全貌了。但是在舞臺上怎麽串呢?怎麽換景,怎麽上下場呢?林兆華改了一稿之後,給陳忠實老師看。陳忠實老師說很好,剩下的是你們怎麽在舞臺上幹的事兒了。但就是這個怎麽幹,一直沒有想明白。2005年5月,我們去陜西體驗生活——去看老房子、大宅門、原上和西安之間的關系,滿世界找老農民,找了四五天沒什麽感覺——直奔結果肯定不行,一定是否定、否定……到最後,哎,就是這個。結果那天,我們去聽秦腔。秦腔也來了,老腔也來了。5月份的原上很熱,我們這些演員有的在打瞌睡。吃完中午飯誰不想睡覺?可老腔一吼,所有的人耳朵就立起來,頭發也都立起來了。當時唱的還不是“他大舅他二舅”,當時唱的是“三國”。林兆華就坐在我的斜對面,陳忠實老師坐在邊上,林兆華回過身,一只手擋著半邊鼻子,跟我說:“濮哥,有了。”

南方周末:這是導演“有了”,作為演員,你什麽時候“有了”?演白嘉軒之前,你是有農村生活經驗的,你在北大荒那麽多年,不過兵團戰士跟真正的農民可能還是不一樣……

濮存昕:所有的農活我都幹過,而且不是一年,兩年,我在北大荒幹了七年半。小學的時候,每年暑假,我們家三個孩子都跟著保姆回她的廊坊老家,一住一個星期,被蚊子咬的全是包。

南方周末:作為客人生活在農民,可能還是沒法兒理解農民跟土地的那個關系……

濮存昕:當然沒有命運上和土地的牽掛,但是那口氣我是明白的:你坐在那個土堆上,割麥子餓得不行,就想盼著包子快來的那個勁兒……完全沒有一點希望的那種生活方式。如果說三天就回北京了,什麽苦都能忍,但我們去北大荒之前,是銷了戶口的,如果不想辦法回城,那就是一輩子拿鋤頭,拿鐮刀的人。晚上在昏暗的燈底下熬到睡覺,啥事兒沒有——農民的東西我會接近,這跟我的經歷和年齡有一點關系。而且演白嘉軒之前,我是演過農民的,那是一個根據劉紹棠的小說改的戲。我還得了獎。我對自己的造型,化妝滿意極了。因為是漁民,大冬天還下水呢,胳膊腿露在外頭,塊兒還挺好,抓一把土往頭上一抹,也成了不洗頭的人。但是一張嘴還是文化人。當時沒註意到,口語流露的是你的本性。

演白嘉軒,我沒底。“大導”說:濮哥,你能演。說是這麽說,我這個演員和白嘉軒之間是什麽?我怎麽夠著他?找不著譜兒了。西安咱們也去了四五天,你說在哪兒能找到一個人,他在形象上是接近我那個角色的?喝著酒,吃著飯,我瞪著眼看著陳忠實:其實就是他啊,完全可以就是他!他給我的感受其實也不見得他就是戴著瓜皮帽,穿著大長衫的白嘉軒,而是他的神氣,他說話談吐的味道,他表露思想的時候實實在在的東西,一是一,二是二的東西,他無言的時候和我想象的戲劇動作之間呈現出的可能……

你在他嘴里頭聽不到“行話”,聽不到無謂的贊譽。他基本不說別人,他只說當下。眼巴前兒什麽事兒就是什麽事兒,他從不展望什麽,侃什麽段子,他一是一,二是二。 比如:“你吃了?”,“沒吃。”“那吃飯去吧。幾點?那我在外頭等你”——他就是這點事兒。他臉上的皺紋會讓你目瞪口呆,你會聯想到誰呢?原來有一座聞一多的木雕,臉上的皺紋像刀砍了一樣。陳忠實的皺紋就是那樣。他的形象你得琢磨半天。其實他有一點狠,但是他不橫,只要他一說話,你覺得他就是一好老頭,一個好老哥。他只比我大十歲,他抽煙抽太多了……

演白嘉軒,我是從陳忠實老師身上接的氣。他身上的簡練,提示我在形體上控制。一開始排白嘉軒被打折腰那場戲,我的姿勢很誇張,成心想擰著的那股勁兒,沒過兩天就腰肌勞損了。觀眾看著也別扭,後來一想不行,還是自然一點吧。林兆華是一個不喜歡化妝的人,演《白鹿原》,你最少得提前半個月,自己蓄須、剃刺頭。一旦坐在化妝桌前,穿上那個老棉襖,我腦子里就浮現出陳忠實。這話我跟他說過,他就呵呵一笑,沒說像,也沒說不像。他寫的白嘉軒也不見得是某一個模特。他是一種文明的代表:那種文明里有很狠的東西,對孩子的婚事,他咬定了就認那個死理兒,可他又覺得命比天大,還得救人;他有本能的一面,可他又要維護一種秩序,這個德,他得操持起來——這是二度創作的便宜:陳忠實的文學讀本擺在那里,他的讀者已經在腦子里積累了一些影像和人物,看到舞臺,他會有對比,他甚至會興奮地比較“真假”……

南方周末:對演員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濮存昕:說懸了是挑戰,其實是本本分分地,從自我出發。陳忠實當年寫《白鹿原》,他已經是不吐不快地積累了很長時間:他的學養、生活的積累、他對於歷史的直覺思考——他不是教科書式的思考,他是直覺的思考,道聽途說也好,他看資料也好,他在那塊土地上,他頭腦中會自然而然地出現《白鹿原》的歷史脈絡。張家、李家、王家全都安在這白家,丁家、鄭家安在鹿家,它完全是演義的。

南方周末:你怎麽看小說開頭那些看上去荒誕不經的東西?

濮存昕:荒誕不經是他的當代意識。他沒有完全沈溺在自己的資料和生活素材中間,他一定是沒有,他一定是讀過別人的著作,包括《百年孤獨》,西方文學里頭很多有趣的思維方式他一定有,他才能一開頭就用這種傳奇般的婚變的方式,從俗的角度進入到宏大的正史中間去。但同時,它又必須是一個接地氣的、微觀的故事,也就是人的命運,人受即得利益的驅使……他的閱讀量應該有的,但是他從來沒有跟你說,我給你推薦什麽書,我喜歡哪個作家的,他全都沒有。但是那些東西都長在他身上。西安那塊地方、壩上、原上,包括路遙、賈平凹他們這個作家群,還有西安的美術界,跟陳忠實是有聯系的,他們之間聊天形成的審美,都是《白鹿原》的土壤。

我都忘了那個人的名字了。有一次開會,那個人在他耳後說:路遙得獎了,你搞的那個玩意兒,如果弄不到這個份兒上,你就從這個窗戶跳下去。他回家跟老婆說:我要是不把它寫出來,咱倆就去餵雞,咱不幹這行了。後來,終於出版社給了他回信,他知道書馬上要開印了,他像病了一樣癱在沙發上。他老婆說你病了吧?他回答他老婆的一句話,我讀到的時候,甚至有一點辛酸:他說,咱們不用養雞了。

一個行當說一個行當的事兒。至高無上的榮譽,它不是名和利的事,它是歷史、社會的認可。這本書要面世了,還沒有大賣呢,也沒有得獎不得獎的事。他只是說,我付出的心血,我掏了心窩子——就跟馬蜂,蜜蜂似的,蜇了一下人之後它就完了,它就是一次性的,全部付出去了,他的命已經搭在那里了。那個東西要去印了,那個東西已經不屬於他的時候,就好像養了一個閨女,嫁出去再也不見的感覺。他有一種離別,他也有一種欣慰:“咱們不用養雞了。”——那麽豐厚的心里感覺,他就用六個字——“咱不用餵雞了,來表達。”

南方周末:你這個體會非常有意思,既是你對陳忠實的理解,也讓我看到,一個好演員是怎麽做功課的,就憑那六個字,你聯想出這麽一片東西。

濮存昕:我演《李白》,謝幕的時候那一鞠躬,那是死而無憾的感覺:我能夠把這個角色演到這份兒上,這輩子也可以了。但是回過頭你還是會想:第二天咱演什麽?明天還有什麽好角色?退休之前,還有什麽東西可弄?今年的10月13號,我們要重新結構《雷雨》。曹先生的在天之靈,能不能認可我們對於他這部作品重新的詮釋?完全解構式的講述,但又必須讓人家承認我們講述的《雷雨》就是曹先生講述的那個故事,我們要明明白白地震撼你,絕對不讓你竊笑,絕對不讓你覺得你在看偷情,在看亂倫……

南方周末:期待。我之前看過你演的話劇《李白》,最近看了你在葉小鋼交響音樂會上,朗誦《將近酒》。雖然你穿著西裝,但簡直就是李白附體。

濮存昕:一定是西裝,穿古裝反而不對,因為你是在一個當代的舞臺上,後面是一支交響樂隊。李白的情懷,在我們當代知識分子里面誰身上都有,包括俄羅斯人。給我們(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排《海鷗》的耶甫列莫夫(前莫斯科藝術劇院總導演)去世了,他就說過,我想在中國當李白。所以西方當代知識分子和藝術家是知道李白的,他們把李白當作自由的符號……

南方周末:可是你恰恰讀出了他的不自由,“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好像特別豪放,但其實里頭有深深的無奈。

濮存昕:他進退兩難,他就是在這種糾結中,去抒發他的豪情。這種東西,我有,大導有,陳忠實也有。我60歲的時候,悟出一個道理:得其所哉,安分守己。你是幹嘛的?你到底喜歡什麽?這個確認很重要。陳忠實是一個作家,他寫《白鹿原》掏心,掏肺,掏空了之後,是不是再來一個,“超越”一下?別人會這麽想,但他自己明白:不行了。所以他罵人家:你懂個錘子!我們演員這方面稍微好一點。你還可以演下一個角色,因為你可以借助很多:劇本、導演、舞美、燈光。但是作家借助什麽?他只能借助自己的命。我覺得陳忠實到達了一個得其所哉,安分守己的境界。他安分在西安,守己在作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208

【人物】理想主義者尹同躍:奇瑞就是我的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8039.html

早上五點多起床跑步,吃過早飯後開始一天的工作,一直加班到深夜,且幾乎全年無休。這是奇瑞汽車董事長兼總經理尹同躍的生活常態。

有人曾質疑說,和比亞迪姓王(王傳福)、長城姓魏(魏建軍)、吉利姓李(李書福)不同的是,奇瑞現在不姓尹,以後也不會姓尹,尹同躍幹嗎還要花那麽大力氣?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尹同躍和奇瑞的關系,一位在奇瑞工作了十余年的高管黃華(化名)不假思索地對《第一財經日報》脫口而出:“奇瑞就是尹總的命”。

奇瑞-捷豹路虎常熟工廠(網絡資料圖)

“奇瑞就是他的命”

出生於1962年的尹同躍今年才54周歲,但初次接觸尹同躍的人,對他的第一印象最深的可能是那一頭灰白的頭發。奇瑞內部的人都說,尹總白頭發都是累出來的,他自己有時候會否認因為累導致白發一說,坦言自己的白發“中學時就有”。但在參加第一財經《BOSS 堂》節目時也曾開玩笑說:“我最感激也最生氣的人是詹夏來,他改變了我的命運,讓我做汽車,把我頭發都弄白了。”

對投身汽車,尹同躍愛恨交加,“幹汽車是最後悔的事情”,但同時 “這輩子唯一的愛好就是做汽車,人生最開心的時刻就是小孩出生和新車下線,而且是每一次新車下線”。這看似互相矛盾的言語,卻是尹同躍執掌奇瑞汽車20年來最真切的心聲。

一位曾經在奇瑞總經辦工作過的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尹同躍平時是一個非常節儉、平易近人也沒什麽架子的人。

但在技術上,他卻非常偏執,幾乎全年無休,一門心思都撲在工作上,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他甚至坦言自己“最喜歡下屬加班”的那股拼命勁兒。上行下效,奇瑞的員工基本上都一周工作6天,很多人一星期的加班時間高達30小時甚至更多。

唯一的解釋可能是熱愛,還有“理想”。2013年,尹同躍在接受《環球企業家》的采訪時曾經談到,令他心生敬畏的企業家包括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總裁任正非、大眾汽車董事長費迪南德-皮耶、豐田汽車前任社長豐田章一郎。“這些人都是拿生命換企業,拿生命賭一個企業。”尹同躍說。

尹同躍與印度塔塔集團控股公司的名譽董事長拉坦·塔塔非常談得來,“他沒有物質追求,不像有些中國人,特別是那些有點錢就愛在外面找小老婆的人。他一輩子沒家,住的就是70平方米的小公寓。現在70多歲了還天天上班,給工人高工資,連流浪狗都可以隨便進出他的辦公室”。

這種充滿著個人理想主義的生活狀態,正是尹同躍欣賞的,因此他願意執著於踐行“犧牲小我為汽車奉獻畢生精力”的偉大夢想。在對外接受采訪時,他也多次談到,自己有一點“狹隘的民族主義,要爭一口氣,不能讓人看不起”。

奇瑞艾瑞澤7(資料圖)

“我是被詹夏來‘騙’到這兒的”

尹同躍從小的夢想是“當一個拖拉機手”,1984年從安徽工學院畢業進入一汽紅旗轎車廠工作,在一汽工作十年後,他已經成為了一汽大眾總裝車間主任,並獲得了一汽“十大傑出青年”稱號。如果沒有詹夏來,可能尹同躍會一直呆在一汽,在合資的搖籃中不斷成長。

但命運從來不給人以“假設”。也就是在這一年,蕪湖市政府在歐洲考察時得知福特的一條發動機線要出售後,萌生了在當地發展轎車項目的念頭。同年年底,蕪湖市派了一個代表團到一汽訪問,在大眾總裝車間,有人告訴帶隊的蕪湖市副市長詹夏來,“這個車間的主任尹同躍是你們安徽老鄉”。

詹夏來看中了尹同躍。“他當時就把我喊下來,後來又不停地找我,長途電話打很長時間,說你回來吧!” 尹同躍回憶道,自己當時雖然已經在東北結婚生子,也預想到白手起家打造一個企業會有什麽樣的挑戰。但“士為知己者死,人家欣賞你,我就回來了”,尹同躍說。

出生於1955年的詹夏來是安徽懷寧人,現任安徽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在這之前,他的仕途生涯有一大部分時間都在蕪湖,曾擔任蕪湖市委書記、市長等職務。在蕪湖任職期間,他主推了安徽省“951工程”,開始籌備新建轎車項目的落地。

1996年,尹同躍離開一汽,從老工業基地長春回到當時毫無工業基礎的蕪湖,他需要跨越的不只是上千公里的空間距離,更需要跨越一個個此前他並未預料到的挑戰。“困難比想象的多太多。”後來尹同躍自己也說,如果當初想到有那麽難,可能就不會回來了。

草創初期的奇瑞起步資金僅有蕪湖市里批下來的30萬元,辦公地點是蕪湖城北的廢棄的破磚廠和幾間茅草房。沒錢、沒人,從國外買回的生產線,合同本來是按照“交鑰匙工程”簽訂的,但英方派來負責安裝的技術工程人員工作拖拖拉拉,工期一拖再拖。最後尹同躍一咬牙決定自己幹,當時他甚至放言“幹不成就跳長江”。

多年後再說起這段往事,他淡然一笑說,當時就是被逼急了,“我也沒有勇氣跳長江”。

破釜沈舟,奇瑞沒有人,尹同躍就開始從一汽大量“挖人”,他戲言自己也當上了“人販子”:“當時幹部挖了288人,員工挖了有1000多人。”這些人給奇瑞帶來了希望,但尹同躍也承擔了很大的壓力,“很多家屬對我不滿,有一年過年去給這些幹部拜年時,有位家屬當著我的面把盤子都摔壞了。”尹同躍回憶道。

好在尹同躍和團隊並沒有放棄,奇瑞第一輛“風雲”汽車終於在1999年底正式下線。隨後,奇瑞又通過與上汽合作,曲線解決了“準生證”的問題。2001年,風雲轎車正式上市,“當年上汽給我們的任務是5000輛,結果我們做到了2.8萬輛。”多年後回憶起第一款車一炮打響的情景,尹同躍依然很自豪。2002年,奇瑞銷量突破了5萬輛,躋身國內轎車行業“八強”之列。搭上經濟發展的順風車,奇瑞進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到2007年,奇瑞就完成了從0~100萬輛的積累,到2011年,奇瑞連續11年蟬聯自主品牌銷量冠軍。

“銷量跌出前十也要轉型”

高速增長的銷量是通過不斷推出新車來達成的,工程師出身的尹同躍坦言在當時,他對市場、品牌以及消費者並沒有特別深刻的理解,只有一個很樸素的念頭 “窮人家要多生幾個‘孩子’,打架的時候抱成團,才不會被欺負”。

最多的時候,奇瑞旗下的車型多達30多款。有經銷商曾說,消費者進入到奇瑞的展廳,一大屋子車都不知道選哪一款,感覺每一款差別都不大。

這種粗放的增長模式不僅讓奇瑞在面臨外來競爭時沒有競爭力,且由於產品都是逆向開發,在品控方面也沒有精細化的管理模式,所以當時流傳著一句話——“奇瑞奇瑞,修車排隊”。

尹同躍感覺到這一切都出了問題,他後來反思說:“當時是錢太好賺了,我們滿屋子蹦,以為自己是無所不能的英雄。”自己的心態過於膨脹,片面求快。意識到錯誤的他,決定不顧一切踩剎車,一度曾很鐵血地表示:“奇瑞銷量即便是跌出前十,也必須要轉型。”

奇瑞開始收縮品牌、削減車型,重新梳理研發體系,導入嚴格的研發和生產流程。這曾使得公司產品青黃不接,銷售大幅下降。尹同躍曾對外說,奇瑞在轉型期間,他每天的生活就像是“被放在火上烤”。

從2012年開始,奇瑞的銷量開始逐年下滑。“員工不滿意,經銷商不滿意,政府不滿意,股東不滿意,媒體也不理解”,尹同躍因此常常失眠。那段時間,他辦公桌上,經常放著一本臺灣企業家施振榮寫的《再造宏碁》。尹同躍說,宏碁的發展歷程與奇瑞很像,曾經也很艱難。“這本書我看過了,又買了幾本,讓主要領導都看看”。

2013年,奇瑞在新的體系和流程下終於做出了瑞虎5,準備上市之前,請日本專家來做質量驗證把關,日本專家用指甲摳車把手的里面,說摳了之後這里有個印,不行。尹同躍表示,如果在過去,公司方面可能不會覺得這是什麽大不了的毛病,但是現在日本專家提到這個問題不符合流程中的驗證標準。既然已經下定決心轉型,就不能說你的標準不對,不需要整改了。“我就說好,我們重新做,做到位。再檢查的時候,日本專家又說材料配方要重新調整、重新認證等等。我心里也非常著急,但是還是要忍住,想破繭成蝶必須要經受住這種痛苦。”

經歷了苛刻的檢驗之後,瑞虎5正式上市,尹同躍非常開心地表示:“這昭示著奇瑞汽車在2013年,完成了依照國際標準的正向體系的打造。”

“女博士也要抹口紅”

轉型後的奇瑞汽車銷量開始爬坡,尹同躍又開始頻繁地出現在公眾面前。他很自信地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奇瑞的產品是最好的。”

在J.D.Power亞太公司發布的2015年中國汽車銷售滿意度研究SM(SSI)報告中,奇瑞以711分的成績位列中國品牌第二位,高出主流車市場平均得分29分,連續三年躋身行業排行榜前10名。這讓尹同躍感到非常振奮,他認為,如果外資品牌目前的產品品質是在大學畢業生的階段,那麽奇瑞的水平則是大三在校生,或者說是大三下學期的水平。

奇瑞的轉型成果獲得了業內的認可,被奇瑞認作是翻身之作的艾瑞澤7,開發費用高達數十億元,在上市之前,尹同躍在各種路況下親自試車,最高時速曾達180公里。有一次,對汽車性能差異分辨得特別精準的寶馬中國前首席代表董顯銓搭乘尹同躍駕駛的艾瑞澤7後對他表示,艾瑞澤7的特性與寶馬一模一樣。

但艾瑞澤7上市後銷量並沒有達到奇瑞的預期。單月平均銷量一直在2000輛左右徘徊。2014年底,艾瑞澤旗下另一款轎車艾瑞澤3上市,雖然這款車從開發到上市前後用了5年多時間,在造型設計、整車質量以及性能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優化。但事實上,在上市後,這款車的表現依然不溫不火。

有人將此歸咎於奇瑞身上工程師思維過於濃重,尹同躍是工程師出身,在產品品質方面非常“偏執”,但在對消費者的把握以及營銷方面還有提升空間。尹同躍也意識到這一問題,他坦言自己並不懂當下的年輕人,特別是90後消費者。

他曾表示:“我們原來有一點理想化,覺得艾瑞澤就是比對手好,成本也高很多,為什麽不能賣貴一點?但實際上奇瑞的客戶群體並沒有發生變化,消費者認為別人家的車子賣6萬,你憑什麽賣8萬?”

現在,尹同躍已經明白其中的道道:“這就像說我家女兒是清華的博士,長得也不難看,為什麽嫁不出去?實際上就算是女博士也是需要抹抹口紅的,所以接下來,我們要在內在品質基礎上,更多地考慮消費者接口的各個界面。”

尹同躍開始做出改變。奇瑞艾瑞澤5的上市發布會選擇了因參與“奇葩說”而在網絡人氣大漲的範湉湉作為主持人,而擁有大量粉絲的“小獵豹”鄭愷也被奇瑞選作代言人來到現場。尹同躍並沒有上臺講話,而是在臺下當觀眾。“最開始他們說鄭凱,我一看誰呀不認識,還沒我兒子帥。”尹同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開玩笑說道,“後來他們跟我說這個人很受年輕人歡迎,我就同意了”。

“抹口紅”貌似真的起到了作用,艾瑞澤5上市首月銷量便突破一萬輛,在如今的轎車市場,這樣的成績對於自主品牌來說非常難得。“每天的訂單都在增長,有客戶為了搶車把玻璃都敲碎了。”說到此情景尹同躍哈哈大笑,毫不掩飾自己最願意看到這樣的場景。

在他的授意下,奇瑞的“口紅”越抹越吸引人。5月21日的安徽蕪湖,在離奇瑞汽車總部不遠的龍山露營基地,奇瑞將新瑞虎3的上市發布會全權交給了粉絲策劃,將其打造成了一個野營大趴。一首首來自美國Billboard排行榜的勁爆音樂,估計尹同躍並不是很熟悉,野營燒烤、啤酒和小龍蝦估計也不是他的愛好,白襯衣、黑夾克外套的尹同躍穿得一絲不茍,和現場小朋友們追逐打鬧的笑聲及車主們大口喝酒擼串帶來的熱鬧和混亂感似乎有些不搭,但臉上發自內心的笑容暴露了他的開心。他不斷地和車主合影、聊天,表示非常開心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車主。

“作為奇瑞的代表之作,過去10年中瑞虎系列已經獲得了百萬粉絲信賴。”他說,瑞虎3是奇瑞SUV銷量的主力軍,而新瑞虎3不僅價格進一步下探,而且增加了非常炫酷的遠程控制等功能,整個車輛的升級改進達到了183處,新瑞虎3希望延續瑞虎系列此前取得的成功。

“品牌是一條河”

在艾瑞澤5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的同時,隨著新瑞虎3的上市,業內認為,奇瑞將走上良性發展的快車道。從某種意義上說,尹同躍可以停下來歇歇了。

在去年奇瑞500萬輛下線的儀式上,尹同躍就曾相當隱晦地表示,自己有可能在2020年退休,但同時他又為自己立下了一份“軍令狀”:“到2016年奇瑞公司要回歸到中國的主流品牌,2016~2020年要驅動銷量的大幅度提高,再回到自主品牌領頭羊的位置。到2020年之後,奇瑞公司能夠參與全球的品牌競爭。”

汽車業是一場永遠沒有終點的馬拉松。過去提起奇瑞,人們的第一印象可能更多的是QQ等小型車,而現在奇瑞對應的產品已經逐漸提升至瑞虎系列,但尹同躍覺得還不夠,他曾放出豪言“要為奇瑞品牌鍍上金字”,奇瑞要的是體系和品牌力。

尹同躍曾表示,奇瑞在安徽和上海等大城市在資源和人才上都沒法比,而他自己又太想讓奇瑞在整個自主品牌的陣營中走在前列。所以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尹同躍對待人才和資源的態度就是略顯粗暴的“拿來主義”。大量挖人、任用海歸,外來的人才和奇瑞自己培養起來的人才在觀念等方面沖突不斷,導致公司內部人事變動頻繁。

據不完全統計,奇瑞在12年內更換了7位銷售總經理。這讓內部員工人心浮動,雖然尹同躍對外非常淡然地聲稱:“沒有緋聞的企業不是好企業。”但他在私下也反省自己“最大的問題就是太著急了”。他逐漸認識到,體系和品牌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人才消化也需要一個漸進式的過程。

奇瑞不久前宣布了一個新的人事任命信息,張國忠、朱國華兩位70後幹部以及前泛亞技術中心總經理白雷蒙,同時被任命為奇瑞汽車副總經理。尹同躍認為奇瑞已經進入了梯隊建設的第三階段,從企業發展初期大量起用老部下,再到後來從外部吸納的海外精英與合資高管,而今奇瑞自身內部培養的人才已經可堪大用,“下面的孩子起來了,他們有忠誠度也有幹勁,再加上我們還有合資公司(觀致、奇瑞捷豹路虎),可以讓他們鍛煉一段時間之後再進行人才回流,這樣高素質具有國際眼光的人才隊伍就能夠培養起來”。在用人上,尹同躍似乎變得更加理性起來。

但看看當下國內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尹同躍真能為奇瑞鍍上金字嗎?這是一個目前很難下判斷的問題。

在產品力和體系化能力已經逐漸得到夯實後,尹同躍當下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便是打造品牌。他求成,但也意識到品牌的建設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媒體和外界多次質疑,奇瑞和以色列量子集團合資成立的觀致汽車存在的價值以及為股東雙方帶來的回報和意義。

觀致自誕生起就一直處於輿論風口、銷量低迷、虧損嚴重,加之人員流動頻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舉步維艱。但尹同躍依然對其充滿希望,他說:“觀致現在只差一口氣了,推一推就上去了。”並表示奇瑞仍將會持續對觀致進行投入。

之所以如此,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如果說品牌是一條河,所有的自主品牌都還在河這邊,但觀致已經到達了河對岸”。對於渴望獲得品牌提升的奇瑞來說,觀致好像是一面旗,激勵著尹同躍帶領他的奇瑞不斷向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034

馬雲和柳傳誌隔空對話,是誰革了傳統商業的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14/159223.shtml

馬雲和柳傳誌隔空對話,是誰革了傳統商業的命?
創業家 創業家

馬雲和柳傳誌隔空對話,是誰革了傳統商業的命?

互聯網沖擊了各行各業?馬雲說,電子商務都將被淘汰。

今天,作為新老兩代中國創業家的代表人物,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聯想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誌分別在浙江杭州、四川綿陽發表了主題演講,頗有點隔空對話的感覺。

他們在演講中都講到互聯網、新技術和傳統企業、行業的關系,提到創業家如何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和挑戰,尤其是技術創新帶來的挑戰。

柳傳誌的經驗是通過建立品牌和實行不相關多元化對沖急劇變化的高科技產業的風險,而馬雲的經驗是通過大膽地想像和創造未來,成為未來的一部分來適應風險。

柳傳誌更多勸誡中國的企業家要擁抱互聯網,把握人工智能、萬物互聯等技術趨勢,否則將受到新技術新經濟的沖擊,守勢明顯。

有人抱怨,“互聯網沖擊了各行各業”,“電子商務打擊、摧毀了傳統商業”,馬雲大聲回擊,“電子商務沒有沖擊傳統的商業”。他甚至還說,電子商務將被淘汰,勸告大家勇敢擁抱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術、新資源,他說,未來不可怕,對未來的無知才可怕。

好了,下面大家來仔細品味這兩位企業界大佬的觀點吧。

以下為聯想控股董事局主席柳傳誌10月13日在億邦動力承辦的四川2016年中國(四川)電子商務發展峰會的演講內容,經創業家&i黑馬編輯,有刪減:

640

我以前參加過各種論壇,已經連續幾年了,一個主題都是“怎麽應對不確定性”。因為當前企業為難的地方確實是環境的不確定性太大,這里面首先是國內的“政經”環境,“政”是政策,“經”是經濟變化,比如說貨幣政策、股市狀況、匯率狀況等,都對我們的企業有影響,很多很難預測,甚至都不可預測。

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大家都感覺和世界聯系在一起。很多年前,我們做一個加工型企業,好好做就是了。(現在)當匯率不斷變化的時候,(你)立刻就會感到壓力。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現在國際環境不確定性非常大。我相信美國大選,英國脫歐,還有難民問題……都會給世界格局帶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企業做到一定程度不可回避。

最近這兩年,我覺得對於我們所有的企業,對行業影響最大的應該講是科技創新和業務模式的創新。

一個企業如何去應對不確定性,去擁抱變化,把這些不確定性和風險、挑戰能夠變成機遇,我想(這是)從創業企業家到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家,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下面,我想通過聯想發展的幾個關鍵節點,說明過去在跌跌撞撞之中,我們是怎麽樣應對這些挑戰的。

自建品牌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聯想是1984年成立的。我們有了一款自己的產品叫做聯想式漢字系統,當時的電腦是沒有漢字的,插上漢字系統之後電腦就有了漢字。我們憑這個漢字系統,用它作武器開始做代理,過程中我們積累了資金,同時更懂得了怎麽去辦企業。

因為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完全是計劃經濟體制,完全不懂得什麽叫做企業,做代理的過程中,我們向外國企業學習到了很多做企業的基本知識。代理越做越大之後,我們下定決心要做出自己品牌的電腦,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如果在當時我們的代理繼續往大的做,可能會賺很多的錢,但是到了九幾年之後,這個企業就會滅亡。當時我們的決心和突破,今天看來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突破的時候是非常困難的。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我們想生產自己品牌的電腦,國家的有關部門不給我們批文。原因非常簡單,國家已經花了很多美元,建立了幾十條PC機生產線,都做得不好,憑什麽你們就可以做得好,要給你們許可證?

當時生產電腦是要有許可證的,就這一關就把我們卡住了。我們采用的方法是,因為(聯想)是科學院的企業,拿到了幾張到香港多次往返的通行證,我們繞道香港做了一個生產小作坊。香港是不要許可證的,有了這個作坊,我們生產電腦的主機板,拿到拉斯維加斯電腦展覽會上展覽。

有關部門在整個展覽會的諾大展廳中,發現一個小的“攤位”在說中國話,而且是道地的北京話,後來發現是一家香港的公司,再具體了解,那時候我們已經一年可以賣兩三千塊板了。他們非常高興,就這樣我們拿到了生產批文。

我們做代理賺了很多錢,要樹自己的牌子。當時我們代理的電腦叫AST,在當時中國是最大的電腦品牌,比IBM還要大,但它在美國其實是一家很小的公司。如果我們打自己品牌的話,AST公司還肯不肯讓我們繼續做它的代理,這個非常重要。

我們也怕一腳踩空,自己的電腦品牌做不起來,代理人家又不讓做。經過很多次的研究,(以及使用)一些談判方法和技巧等,最後我們繼續做它們的代理,同時有了自己的品牌。

1994年前後,我國知道了電腦系統、信息化系統對中國各行各業建設多麽重要,因此就把進口批文取消了,電腦進口關稅大大降低,國外電腦大批進入中國。好處是各行各業的信息化建設一夜之間蓬勃發展起來,但對於電腦行業而言,肯定是打擊。

中國的領頭羊老大哥長城,1993年一年就被沖垮,長城品牌之後就沒有了。當時聯想品牌可以堅持下來繼續發展,在2000年的時候做到中國第一品牌,而且遙遙領先於其他的外國公司,其實中間肯定是經過了非常多的努力。

2000年正好是聯想集團電腦(業務)在中國發展很順利,(在)跟外國企業競爭中遙遙領先。這個時候,我個人有一個想法,從(19)84年我從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出來辦聯想的時候,當時的電腦行業的第一名IBM大概是500多億美元的營業額,二三四五六七名,加起來都不如它多。但到了2000年的時候,只有第一名還存在,HP惠普當時已經是第三第四名,其他的都不存在了,原因就是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業務模式的創新變化太快。高科技企業風險確實很大,要做領跑人,就得有人跟著你跑,如果幾個人同時領跑,你後面是空的,你的企業就會消亡。

不相關多元化應對高科技風險

聯想集團2000年的時候固然是中國(PC)第一,由於我們起家的時候是20萬元人民幣,資金積累非常少,要想用微薄的資金能力去攻克核心技術,或者在世界上領跑,當時我覺得是很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所以,要讓企業活得長,然後該發力的地方敢於一無反顧地沖擊,我還是想走企業多元化的道路。

1998年的時候,我有一次機會到美國GE公司參加了兩個禮拜的培訓。在那次培訓中,我認識到,其實當時在美國商學院的課程都講的是要專註再專註,實際上我研究他們為什麽要專註呢?在什麽情況下多元化是可能的?我決心幹脆就做非相關多元化,我們就把聯想分成了兩個,一個是專做自有品牌的,這塊由楊元慶領導,把代理業務分出一塊,郭為領導。

我就由第一線退到了後面,和另外一個年輕的同事朱立南開始嘗試新業務。新業務就是VC。為什麽做風險投資?因為我覺得我們是一家科技企業,從小到大的過程有哪些艱難,需要什麽樣的幫助,我們都了解。再加上當時聯想上市之後手里面已經有一些錢了,於是拿3500萬美元辦了一個風投公司。辦下來之後摔了很多跟頭,總結了很多經驗,逐步站穩了腳跟。2003年的時候,(我們)辦了一家很大的股權投資公司叫做弘毅。現在,這兩家公司加起來(管理)大概有1200億左右人民幣的資金。這個資金不是聯想的,聯想只是其中15%資金的持有者。這些年做了大概有七八期(基金)了,目前也到了收獲期。

聯想控股是聯想集團的母公司,我們占到30%多的股份。除此之外,我們在其他領域逐漸地建立新的支柱。這種做法很大的好處是,就可以使得聯想集團敢於去拼,敢於去搏,我們作為股東就敢於大力支持。

比如說2005年並購IBM PC業務的時候,股東們投票,到底我們並購還是不並購?幾乎所有的股東全是不同意。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在股東之中有不少是企業的員工代表,我們主要收入、吃飯都是靠的這部分業務,如果這個企業沒了,收入就會受到大的影響。大股東科學院就聽我的看法。我們進行了詳細調查,對風險在哪里有了清楚的認識之後,決定支持楊元慶一搏,其中有一個原因是,當時(聯想的)風險投資公司已經做到了一定的程度,萬一不行的話,聯想的名譽會受到很大的損傷,但給這些員工股東的分紅應該不會受太大影響。

傳統行業如何利用好互聯網?

在傳統行業里面怎麽更好地利用好互聯網。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業務層面,互聯網能起的作用非常明顯,比如說像供應鏈,品牌宣傳。(一個)在管理層面,有了互聯網之後,管理架構可以進行調整,企業文化可以進行調整。比如現在,有的企業開始了實行層級合夥人的管理體制,我覺得其實這是有了互聯網之後才能做到的。這個企業必須要有主人,這個主人完全是上面的也不夠,怎麽能夠讓企業的骨幹員工能成為(企業)真正的主人,再讓他負責任。這種管理方式是值得我們認真考慮的。

有了互聯網之後,可以把不太相關的業務可以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互聯支持的生態,我覺得這個非常重要。對於聯想來說,我們投資了幾百家公司,這些公司即使退出之後我們依然和它們保持很好的聯系,怎麽能夠形成一個矩陣,一個有利的生態系統,也是互聯網對我們的啟發。

用投資布局未來

聯想這樣的公司一定要註意一個問題,就是把握未來科技發展的趨勢。

中國或世界的前兩千年,科技對人類的影響力幾乎是平的。有了蒸汽機和電之後曲線開始發生變化,有了PC機,信息化開始之後,整個曲線用拋物線的形式往上走。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生物工程聯系到一起的時候,世界會是什麽樣的?很難想象。人的腦電波可以直接控制機器人,這對軍事和生產上的影響是無法言說的,這些東西都會在在座的年輕朋友那里看得見。

像我們這樣的企業如何布局也是問題。聯想專門又設立了一個天使投資基金,拿了16個億去投這些高科技領域的企業,不僅是中國的,還有外國的。同時我們辦了一個“聯想之星”培訓班,一年有12次培訓,從中挑選最好的高科技企業進行培育。當認為是好的種子和苗子的時候,聯想的財務投資、戰略投資將不遺余力地跟上,把它做好,這是我們目前的戰略計劃。

中國明顯有互聯網的領先優勢,除了美國之外,歐洲等等跟中國差的還是非常遠。另外還有資金的優勢,很多東西在國外覺得很貴,一直沒有人動,但實際上在中國企業家眼里,其實是值得買的。中國的企業家有奮進向上的精神。有了這些東西,就可以實行市場、技術、產品、人才、資金的優勢互補。

我們國家發展到今天,大家都有共識,認為發展得過快之後,影響了生態的平衡,影響了環境。但當我們有經濟實力之後,是不是可以從國外的資源中找東西來彌補我們今天環境的缺失呢?我覺得是可以的。

當我們進入到農業的時候有一個發現,在中國的土地上,有機質占的比例大概是0.2%左右。褚時健培養柑橘的土地經過多年的努力,我記得他講,測出來大概是6%到7%左右。而我們在智利買的幾個大公司,這些公司最差的一塊地有機質是12%,好的地方達到20%。怎麽利用國外的資源,使中國的土地能夠有一定的休息?其實國外的技術和中國的市場和中國的生產能力能夠結合,而且它們迫不及待地願意和中國結合,這些都是中國企業家的機會。

以下內容為馬雲10月13日在杭州雲棲大會上的演講,經創業家&i黑馬編輯:

640

“你對未來的不把握,沖擊了你的商業”

1995年我剛開始互聯網創業的時候,全世界互聯網的用戶可能不到五萬人,全世界的互聯網從業者不到五萬人。但是今天到雲棲大會參加會議的人已經接近五萬人。這21年來的變化,令全世界震撼,特別是今天全世界用互聯網的人口已經超過了20億。

十幾年以前,有一次我跟朋友在西湖邊上聊天。我說將來會有一個新的世界誕生,這個世界會被人稱之為虛擬的世界,這個世界會有一個新的大陸,這個世界所有的人都會在網絡上發生關聯。

今天,我們真正誕生了一個新的世界,一個新的經濟體,一個超過了20億人的強大的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基礎。

我覺得這給每個人帶來了巨大的空間。三次技術革命,第一次技術革命釋放了人的體力,第二次技術革命釋放了人的距離,這次技術革命將會釋放人的大腦。

每次技術革命大概都花了50年時間。前20年基本上是純技術公司的競爭、發展,而未來的30年,基本上是技術的應用。技術會應用到方方面面,社會各行各業。

最近一直有人問我,互聯網公司有邊界嗎?阿里巴巴似乎無處不在,騰訊似乎也無處不在,Facebook也一樣,你們這些互聯網公司有沒有邊界?

我說:互聯網沒有邊界,就像電沒有邊界一樣。一百多年以前,你不能說這個行業可以用電,那個行業不能用電,電是沒有邊界的。互聯網是一種技術,是一種思想,是一種未來。

有人講,互聯網經濟或者電子商務是一個虛擬經濟。我不認為它是虛擬經濟,它是一個未來的經濟。很多人都在說,“互聯網在沖擊各行各業”,“電子商務打擊、摧毀或者沖擊了傳統商業”。

我認為,電子商務沒有沖擊傳統的商業,更沒有打擊傳統商業。電子商務只是把握了互聯網的技術、互聯網的思想,知道未來的經濟將完全基於互聯網。我們抓住了互聯網的技術,在上面創造出一個適應未來的商業模式,那就是電子商務。

真正沖擊各行各業、沖擊就業、沖擊傳統思想、沖擊傳統行業的,是我們昨天的思想,是對未來的無知、是對未來的不擁抱。

所以,我並不覺得我們今天在座的每個人要擔心什麽。真正擔心的,是我們對昨天的依賴。世界的變化遠遠超過大家的想象,未來的30年,是人類社會天翻地覆的30年。

我想提醒大家,我們國家從政府到企業到各行各業,都沒有意識到這場技術革命對人類會帶來多大的沖擊。很多我們認為很正常的事情,很多我們昨天做的非常好的事情,很多我們認為是最佳的就業機會的事情,都會被顛覆和改變。

人類將會失去很多的就業機會,人類也會誕生很多新的就業機會。

其實,第一次技術革命帶來的結果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技術革命造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次的技術革命是人類思想的解放,這次技術革命是人類智慧的開發。(結果)會誕生第三次世界大戰嗎?如果人類沒有共同的目標,那麽人類將會自己開始發動戰爭。

這次技術革命,要解決的問題應該是貧窮的問題,應該解決的問題是疾病的問題,應該解決的是環境和持續發展的問題。我想告訴大家,這次技術革命,未來三十年,每個人都有機會。

前天我在泰國參加了ACD領導人會議,亞洲34個國家和地區的元首在那。我呼籲各國要為未來的30年制定獨特的政策。其實德國工業4.0,中國制造2025,加上前幾天我在泰國聽說泰國的National plan跟4.0一樣,現在每個國家都在為自己的年輕人,在為自己的未來創新。未來世界的競爭是創新的競爭,是年輕人的競爭,在未來這20億人口的世界將會越來越大。

我們要為這個世界註入創新的基因,只有為世界註入創新的DNA,我們才有未來。

所以我想提醒大家,未來的三十年是每個人的機會,各國政府都必須為未來三十年制定自己創新未來發展的政策,為自己國家的年輕人制定政策。所以我呼籲各國為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制定獨特的政策,為三十個人以下的小企業制定獨特的政策。

過去幾十年,各國政府的政策都是為大企業制定的,如果我們能夠真正為小企業制定政策,那麽我相信世界將會更加美好,各國小企業,我相信機會也越來越多,以前創業你可能要錢,你可能要資源,你可能要各種各樣的關系。

未來,只要利用技術、數據和創新,人人將會有機會。以前的大企業,目的是為獲得更多的利潤,獲得更多的資源。未來的大企業,如果你想要做得更好,你必須擔當社會的責任,你必須為無數的人創造基礎設施,提供資源。

很多大企業這幾年講得最多的是生態資源,我聽見的生態資源是大家希望利用生態資源,把自己做得越來越強大。而我認為,未來的大企業必須是做一個生態環境,幫助這個生態的人活得越好。只有生態越好,大企業才會活得越好。所以大企業要為自己的生態擔當責任,真正去幫助生態里的其它企業活得更好。

不是技術沖擊了你,而是傳統思想、保守思想、昨天的觀念沖擊了你,不是電子商務沖擊了傳統商業,而是你對未來的不把握,沖擊了你的商業。

未來將出現五大趨勢,“電子商務”一詞將被淘汰

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是電子商務企業,其實阿里巴巴的業務里,最傳統的一塊業務被稱之為電子商務。“電子商務”這個字可能很快就被淘汰。其實我們從明年開始,阿里巴巴將不再提“電子商務”這一說,因為電子商務只是一個連接河岸兩端的擺渡的船。我們認為,未來有五個新的發展將會深刻地影響到中國、影響到世界,影響到我們未來的所有人。

為什麽電子商務是一個傳統的概念?純電子商務將會成為一個傳統的概念?二十多年以前,我們開始做互聯網的時候,其實我們並不是一開始就做淘寶、天貓、支付寶,我們到2003年才意識到未來的商業將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2004年我們才意識到也許我們這麽做下去,金融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所以2003年、2004年,其實我在全中國做過至少不亞於200場的演講,跟無數的企業交流未來新的商業模式、新的電子商務將會改變很多商業的形態。我相信那時候絕大部分企業並不把它當一回事情。

但是今天電子商務發展起來了,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這一說。也就是說,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線下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上去,線上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下來,線上線下加上現代物流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創造出新的零售起來。

物流公司的本質不僅僅是要做得誰比誰做得更快,而物流的本質是真正消滅庫存,讓庫存管理得更好,讓企業庫存降到零,只有這個目的,才能真正達到所有的物流真正的本質。

我相信第一個新稱之為新零售。現代都市里面,很多傳統零售行業受到了電商或者互聯網巨大的沖擊,我個人覺得是他們沒有把握未來的技術,沒有看未來,只看到昨天,如何適應這個新的技術,如何和互聯網公司進行合作,如何和現代物流進行合作,如何利用好大數據。

必須打造新零售,原來的房地產模式為主的零售行業一定會受到沖擊,今天不沖擊,你活得時間也不會太長,新零售的誕生,對純線下也會帶來沖擊,我們提出第一個新零售。

第二個新制造。過去二三十年,制造講究規模化、標準化,未來三十年制造講究智慧化、個性化和定制化,如果不從個性化和定制化著手,任何制造行業一定會被摧毀。

所以從零售以後開始的第二次巨大的技術革命,那就是IOT的革命,就是所謂人工智能、智慧機器。未來的機器吃的不是電,未來的機器用的是數據,所以希望大家高度重視,所有的制造行業,由於零售行業發生變化,原來的B2C的制造模式將會徹底走向C2B的改造,也就是說按需定制。

我們今天講的供給側的改革,就是改革自己、適應市場,改革自己、適應消費者。所以希望大家千萬註意IOT的變革,未來的新制造的誕生,對我們長江三角洲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原來以規模化和標準化制造的一些行業的方方面面的沖擊,遠遠超過大家的想象。

另外我們提出第三個變革,稱之為新金融的變革,新金融的誕生也會加快整個社會的變革。過去的金融,兩百年來支持了工業經濟的發展。過去兩百年是二八理論,只要支持20%的大企業就能拉動世界80%的發展。但是未來新金融必須去支持八二理論。

如何支持那些80%的中小企業、個性化企業、年輕人、消費者,以前的金融是想解決80%那些中小企業、那些創新創業者、那些消費者,但是它的IT基礎設施,原來的設計思考沒辦法完成。

誕生互聯網金融以後,互聯網金融希望解決的是更加公平、更加透明、更加支持那些80%昨天沒有被支持到的人,所以今天新金融的誕生勢必對昨天的金融機構有一定的沖擊和影響,但是這個機會也是大家的。我希望能夠看到真正的互聯網金融的誕生,

能夠創造出真正的信用體系,基於數據的信用體系才能夠讓全世界產生真正的普惠金融,讓每一個人,只要你用到錢,你想要錢,都能得到錢,你得到的是足夠的錢,而不是很多的錢,也不是永遠得不到的錢。

所以新金融的誕生,會給各位所有創業者、年輕人、小企業帶來無比的福祉,我相信未來的十年內,一定能看到巨大的發展,這也是螞蟻金服所擔當的責任,我們希望讓信用變成財富,我們希望讓每一個人能夠獲得金融的支持,真正出現公平、透明、開放的普惠金融體系。

另外還有一個叫新技術的誕生,出現了移動互聯網以後,也許原來以PC為主的芯片將會是移動芯片,操作系統是移動的操作系統,原來的機器制造將會變成人工智能,原來機器吃的是電,未來機器吃的是數據。未來層出不窮基於互聯網、基於大數據技術的誕生,這又為人類創造了無數的想象和空間。

還有就是新資源,過去的發展是基於石油和煤,未來的技術發展基於新能源,那就是數據,按照王堅博士講數據是人類第一次自己創造了能源、創造了資源,衣服人家穿過,你穿就會不值錢,數據是人家用過,你用會更值錢,你用過以後出去更值錢,是越用越值錢的東西。

所以我希望大家記住,這五個新將會沖擊很多行業。今天我們先提了,不要二十年以後說你們又破壞了我們,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這五個新將會方方面面的,對各行各業發動巨大的沖擊和影響,把握則勝,我不希望把它變成危言聳聽的警示,而是當作改變自己的機遇,從現在開始。

政府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希望未來政府招商,以前傳統的五通一平將會變成新的五通一平,你是否通新零售,您是否通新制造,您是否通新金融,您是否通新技術,您是否通新能源。一平,就是你是否能夠提供一個公平創業的環境和競爭的環境。

如果是新的五通一平,傳統的五通一平是靠稅收政策、土地政策,我相信這樣並不公平。未來的變革遠超我們的想象,過去基本上是以知識驅動了科技革命,我想未來的趨勢,不僅僅知識的驅動,未來是智慧驅動、數據驅動。

未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未來的無知

請大家記住,過去一百年,高科技的發展,技術的發展,人類眼睛是向外看的,因此我們到了月亮,我們看到了火星,我們永遠在希望知道自己要什麽。但是未來的三十年,我們是智慧驅動,智慧驅動是內向驅動,向內看。只有人類學會向內看,人類才明白什麽是我不要的東西。

過去的一百年,人類知道這是我要的,未來的一百年,我們必須學會什麽是我不要的東西,所以在座的創業者,只有知道自己什麽是不要的,你才懂得什麽是你必須要堅持的東西。

我希望大家把握住未來整個世界的趨勢,從知識驅動走向智慧驅動,從原來的規模驅動和標準化驅動,走向靈活和定制為驅動,大學教育也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知道一點,過去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來,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未來的二十年和三十年,我們將會把機器變成人,我們人類創造了機器,使機器比人力氣大。

我們幾乎沒有挑戰,我們人類創造了火車和飛機,大家都知道人比不過火車和飛機,速度誰快,距離誰遙遠。今天人類創造了計算機,  計算機一定比人更聰明,因為計算機不會累,沒有情緒,不會發脾氣,對它來講,它永遠只要加了數據以後,它會越來越聰明,但是計算機不可能統治人類。

過去的機器是人類的工具,未來的機器是人類的合作夥伴,我們學會和機器進行工作,我們要明白機器不可能有智慧,機器不可能有使命,機器也做不到價值觀,也不可能有很好的這套文化體系。

所以希望大家把握住這個未來,世界的變化遠遠超過大家的想象,這個想象就是我們要求的是大學必須改造原來的教育體系,原來的大學只傳授,我說“教、育、學、習”是不一樣的概念,教是傳授知識,育是傳授文化,學的是知識,習的是智慧。

我希望未來大學多關註的是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培養,如果純是用知識的話,我相信我們未來的大學生面臨的挑戰也會越來越大,因為二十一世紀以後,核心詞是創新,是想象力、是變革。未來的機器比你聰明的時候,不要沮喪,我們比機器更厲害的是我們對文化的把握,對願景的思考,我們對想象力這一方面是人類巨大的機會所在。

未來並不可怕,只要你去把握,恐懼來自於對未來的無知,前幾天有人跟我講,蠻有意思的一個話題,說霍金講人類千萬不要跟外星來的人進行溝通,因為這是很可怕,一旦進來以後會怎麽樣,大家覺得如果互聯網電子商務、互聯網大數據這麽可怕,我們是否要把握它,是否拒絕,不要跟它溝通?因為它的沖擊實在太大。

我自己覺得,外星文明,首先我認為,沒有“外星人這”一說法,如果有外星人,是把人類看得太偉大了。只有“外星文明”可能存在。它跟人長得並不一樣。外星文明,你一無所知,它了解你,你不了解它,這是很可怕的事情,也許存在這樣的道理。

但是對於未來,互聯網帶動的第三次技術革命,人類是可以獲得,因為互聯網文明不是從外星來的,它是人類文明自己誕生的成果,是人類科技發展,只要去把握它、學習它,誰都不可能被淘汰,誰去抵觸未來,誰不把握未來,誰不改變自己的今天,誰一定會被歷史所淘汰。

謝謝各位,祝未來三十年,我們大家都有美好的未來,希望我們的年輕人、小企業把握機會,創造未來,當然年紀大的人,能夠享受未來!

電子商務 馬雲 柳傳誌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770

“車企積分”要革內燃機的命?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2-09/1060229.html

看來國家要對車企降耗動真格的了!

自2013年工信部頒布《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辦法》後,到2015年第三次發布汽車企業平均油耗達標情況,國內116家車企不僅少有企業能夠滿足目標值,即使是每年設定的低於目標值的達標值,至今每年也有近1/3的企業不能達標,而如今這一狀況即將發生改變。近日,工信部再次制定發布《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擬通過車企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簡稱車企積分)的辦法,對燃料消耗量達不到目標值且負積分未抵償的企業,實施最為嚴厲的處罰措施。根據測算,在該項政策的促動下,預計2016到2020年,新能源乘用車累計產量將超過558萬輛,其中2020年當年生產新能源乘用車將達到200萬輛,新能源車發展將進入一個完全由傳統車企主導的發展期。

車企對《意見稿》諱莫如深

該《意見稿》發布後,眾多車企不願意接受采訪,普遍對於降耗成本高、新能源車未來實際銷售比較擔憂!上海通用總經理王永清在接受相關媒體采訪時承認,因為銷量基數較大,年銷量在100萬輛以上的主流合資車企都面臨新能源積分達標壓力,即便調整產品結構也面臨時間問題。

北京青年報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位車企的品牌經理,這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人士說:“臨近2020年,國家加大對平均燃料消耗量不達標車企處罰在所難免,我們企業將積極應對,調整產品結構,通過內燃機汽車與新能源車積分抵償的辦法,滿足國家階段性節能減排的目標。”

為什麽車企對於《意見稿》如此諱莫如深呢?北青報記者采訪了去年最先開始關註“車企積分”政策的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他說:“新能源車國家補貼政策到2018年前後將完全退出,下一步,國家將實施強制性新能源車銷售目標,並與車企的產銷規模、效益及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掛鉤,這對於近年來高速增長的車企將帶來實質性的影響。”

哪些車企最擔心

按照該《意見稿》,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為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達標值與實際值的差額與該企業年度車型核算數量的積。實際值低於達標值產生的積分為正積分,高於達標值產生的積分為負積分。以目前年銷售50萬輛的車企為例,假設2018年該企業所需積分為40000分,即負40000分,該車企需要通過新能源車正積分等其他方式進行積分抵償,如果以新能源單車4分計算,需要生產銷售10000輛新能源車,才可抵償車企的40000負積分。負積分無法抵扣的車企,只能向工信部建立的積分平臺購買。

按照《意見稿》中單車積分標準,共有三類車被納入積分新能源車,分別是純電動車、插電混動動力汽車(含增程式)和燃料電池車。純電動車根據續駛里程的不同,分為四檔,80-150公里單車積2分;150-250公里積3分;250-350公里積4分;350公里以上積5分。續駛50公里以上的插電混動動力積2分。燃料電池車分值最高,續駛里程在250-350公里之間分兩檔,分別積4分和5分。

賈新光說,從目前各車企集團實際情況來看,除了北汽和上汽之外,一汽集團、東風集團、廣汽在新能源布局上明顯滯後,或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受此影響,以大眾為代表的德系品牌、以豐田為代表的日系品牌在未來必須調整在中國市場銷售的產品結構,加大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投入。

從最近幾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來看,目前新能源車銷量排名靠前的北汽、比亞迪以及個別自主品牌或將從中受益。

降耗已是全球性難題

對於車企普遍擔心的內燃機汽車降耗難的問題,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數據資源中心節能研究部部長趙冬昶近日對媒體表示,當前我國乘用車燃料消耗量實施“企業平均單車限值”管理模式,目標值和限值的共同約束保障了傳統能源車的油耗降低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但是盡管如此,傳統能源車降低油耗以及在節能技術投入上不可放松,否則將逐步地被市場邊緣化。

不僅僅是中國,縱觀全球美、歐、日等汽車工業發達國家,最近幾年都已經建立了完善的乘用車燃料消耗量/二氧化碳管理體系。美國為減少汽車尾氣排放和治理大氣汙染,自 1990 年開始,美國加州區域實施零排放汽車政策,要求企業可以通過銷售各種零排放車和清潔汽車(金車、“銀+”車、銀車和銅車)來滿足,也可以通過購買其他企業的富余積分獲得,否則必須向加州政府繳納每個積分5000美元的罰款。歐盟2009年出臺了乘用車企業CO2排放法規,由初期企業自願承諾減排轉變為強制性法規,超額排放企業須交納費用,允許企業自由組合共同達到法規要求。日本根據《能源節約法》制定燃油經濟性標準,對汽車生產廠商與進口經銷商進行管理,同時建立企業平均燃油經濟性管理制度。燃油經濟性不合規企業需提交未達標的理由,以及為達到目標值而采取的措施等方面的報告。日本政府對企業提交的報告進行審查,根據情況采取勸告、公示手段。如果企業違反政府命令,最終將面臨經濟性處罰。

從全球來看,盡管各國對乘用車燃油經濟性/CO2 排放管理手段各有不同,但從整體來看,除加嚴技術標準和法規手段外,各國還出臺涵蓋達標靈活性機制、不達標企業處罰等要素的管理制度,以推動落實汽車節能目標。

中國能源車發展走在前列

實際上,從技術上講傳統內燃機降耗已經是難上加難,唯有通過發展新能源車才能滿足世界各國日趨嚴格的排放法規。目前包括大眾、豐田等全球企業已經宣布了未來的新能源計劃。豐田在積極調整策略,開發小型純電動車。除此之外,還在積極論證混動動力的技術解決方案,以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在國內電動車領域起步較晚的大眾汽車,在未來的新產品規劃中,已經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作為發展的主要方向,其中像奧迪品牌,在2018年前後將推出全系插電式混動動力汽車。奔馳、寶馬等豪華品牌也在年內的車展上陸續發布新能源計劃,亮相最新款的純電動汽車技術解決方案。從車企積極程度看,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將進入一個完全由傳統車企主導的發展期。

據統計,2009-201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生產累計達到49.7萬輛,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生產第一大國。根據《意見稿》2020年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標值5.0L/百公里測算,2018至2020年,汽車行業在2016-2020年累積生產新能源乘用車約558萬輛,僅2020年當年生產新能源乘用車約達到200萬輛,這對於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跨越。而2020年之後,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標值將降至4.0L/百公里,屆時發展新能源車將成為傳統車企唯一有效的降耗技術方案。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如果《意見稿》最終獲得通過,意味著在2020年之前,車企必須放棄粗放的發展模式,之前輕視發展小排量車、SUV車型主導的市場格局將發生改變。但是目前業界普遍比較擔心,在基礎設施不完善,且政府補貼逐步推出的市場環境下,即使生產出了大量的新能源汽車,如何銷售出去將成為最為現實的問題,也是當下車企老板們最為頭疼的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0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