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退市?駛乜驚呀! 畢氏財演

1 : GS(14)@2013-09-22 23:32:52

http://hk.finance.yahoo.com/blog ... 1%80-191812891.html

自從伯南克在6月中發表了會考慮在今年開始縮減買價規模後,環球股市便開始了玩這個「估吓幾時退市」的遊戲,個玩法好簡單,只要美國經濟數據向好,就覺得聯儲局好快會退市,影響環球資金流,股市下跌;美國數據偏壞呢,咁就估伯南克唔會咁大膽退市住,繼續印銀紙,股市上升。這遊戲好容易玩,三歲細路仔都會識,但理智嗎?絶不。

投資者好容易混淆縮減買債規模及退市兩者。退市,即係美國聯儲局唔單止會完全停止買債,而且仲要收回之前印過出黎的錢,並可能會開始進入加息周期,在市場抽走大量的資金,股市大跌自然合情合理。但係而家伯南克只係提出縮減買債規模,唔係話完全停止買債,更加完全無提及過會從市場收回之前印出來的銀紙:即係有老闆每個月俾$85你買股票,買了7個月,老闆突然話會喺年底減少俾你買股票嘅錢,可能每個月減到$75或$65,但你依然會有錢買股票,而且老闆唔會亦都未諗過收返之前借左俾你的$595,這$595,你依然可以用黎投資買賣賺錢。

美國減少買債只係減低了美股只升不跌的不合理預期,所以美股要調整係合理的。但是,老闆借左俾你的$595,你依然要揾地方投資,但係美股已經失去長升的預期,資金好自然會流去其他市場,好似香港年初至今大幅落後而估值又偏低的市場。你可能會話,南亞市場最近唔係出現因為美國可能縮買債而走資嗎?原因又為何?畢者認為原因有二:(1) 當地經濟增長差過預期,及(2)當地股市自年初至今已累積一定的升幅。縮減買債規模純粹為獲利的藉口而已。

你仲係擔心美國縮減QE會引發資金流返美國市場?畢者至今仍睇唔到資金有大舉流出香港的跡象,以港匯為例,在6月中伯南克宣佈會退市之後,港匯對美元不單沒有轉弱,更加有輕微轉強的走勢,或顯示某些聰明錢可能已經開始慢慢流入,部署第4季的策略。

總括而言,畢者認為各位基本上可以唔駛估究竟會唔會縮減買債,伯南克都講到明今年內一定會做,而美國經濟數據好明顯又唔會突然轉壞到要聯儲局繼續大規模買債去支撐。今年內縮減買債已成事實,但如上文所述,畢者認為反而會利好中港股市表現,待中國三中全會明確今後經濟發展政策後,相信大落後的恒指有機會再展升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733

守得雲開見…太陽 畢氏財演

1 : GS(14)@2013-09-22 23:33:28

http://hk.finance.yahoo.com/blog ... 9%BD-015450341.html

太陽能這個概念在大約2010年中至11年頭曾經係市場的寵兒,環保概念,好!高新科技,勁!市場需求有價有市,掂!吸引了大批資金流入太陽能產業,執輸行頭慘過敗家,大量資金流入相關產業,一時間家家上市公司都話擴產,最後就是造成產能過剩的問題。本來單單產能過剩的問題都不致於會大幅推低行業內公司的估值,但再加上歐債危機的問題,令到本身為太陽能行業最大市場的歐洲 (2007 – 2011年佔全球太陽能市場70%以上,2012年市佔率依然有55.2%)減少對太陽能設備的投入,需求大跌 + 產能過剩問題,太陽能設備價錢插水式下跌,行業內公司的股價自然跌到阿媽都唔認得。

及後太陽能設備股衰足一年,到去年年底,才靠「十二五」規劃帶來一點起色,當時目標到2015年,中國的太陽能總裝機容量將達21吉瓦,計返2011年年底的總裝機容量3.3吉瓦,即在「十二五」間每年平均裝約4.5吉瓦,只係佔全球市場的15%左右,刺激作用實在有限,但市場一於少理,有國策就炒完先算。之後由去年年尾到而家,太陽能設備股基本上都係炒政策消息為主,行業內公司的業績大部份可以話無乜點改善過,畢者基本上唔係太鐘意這類只炒政策,而完全無業績表現支持的股票,但上周五發改委公布的新政策或有可能成為太陽能板塊的轉捩點,狼來了咁多次,今次的政策畢者認為終於為太陽能業轉勢的轉捩點,值得留意。

講發改委新政之前,稍為翻一翻帶去到7月中的時候,當時國務院推出了太陽能業的發展意見,把2015年中國太陽能總裝機容量的目標提升至35吉瓦,2013 – 2015年間將每年裝10吉瓦的太陽能項目,這目標較之前的「十二五」規劃進取得多,單單中國的份額已能推動全球太陽能市場增長超過16%,可望解決太陽能業需求疲弱的問題。但係空有目標,無實際政策支持都係無用。上個星期五發改委推出的新政就正正可以支持中國達到目標:發改委推出光伏發電標桿電價及補貼政策,全國將以太陽能資源條件和建設成本分為三類資源區,分別執行每千瓦時0.9元人民幣(下同)、0.95元及1元的電價標準。新政可大大提高太陽能電站的投資回報,吸引資金投入,提高太陽能產品的需求,有助改善行業內企業的經營情況。

由於政策的推動,相信太陽能業能在2014年走出低谷,讀者不妨趁最近行業內公司股價因上半年業績差而回落的機會買入相關的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734

敍利亞在哪裏? 畢氏財演

1 : GS(14)@2013-09-22 23:34:01

http://hk.finance.yahoo.com/blog ... C%9F-003018945.html

畢者並不是想和大家上堂地理課,而是環球股市呢兩日受到「敍利亞涉嫌使用化武,美國及盟友準備進行軍事行動」困擾,可能打仗,避險情緒當然升温啦,股市下跌,油金價格上升,合情合理,敍利亞在哪?唔理,邊個同邊個打?唔知,大家都係快些拋售手上股票,現金為王為妙!但,事情真的如此嚴重嗎?

敍利亞其實為一中東國家,位置大概位於土耳其及伊拉克中間,受到阿拉伯之春的影響,國內近兩年半內亂不斷,日前在首都大馬士革發生針對反對派的化武攻擊,觸動美國及其盟友的神經,決定對敍利亞採取軍事行動。雖然貌似嚴重,但畢者相信美國不會貿然出兵,充其量只會發動空襲。首先,經歷阿富汗及伊拉克兩場戰爭後,美國國民反戰情緒依然濃厚,啱啱奧巴馬先從伊拉克撤軍而贏盡掌聲,斷估佢唔會轉個頭又出兵中東啩?而且再次打仗定必會大幅推高國防財政開支,推高美國財政赤字,拖垮經濟。

雖然敍利亞只係石油小國,其內亂基本上對石油供應無甚影響,但美國若採取大型軍事行動,將使中東局勢持續不穩,影響地區石油產量,大幅推高油價,這將嚴重阻礙美國的經濟復甦。不單如此,油價上升亦會推高通漲,最壞的情況甚至會出現滯漲(即經濟增長停滯,失業及通漲同時高企的情況)這難以根治的問題,屆時美國既不能通過量化寬鬆等措施刺激經濟,又不能加息以解決通漲問題,將對美國的經濟作出沉重的打擊。

最現實的一個原因,攻打敍利亞根本無利可圖。攻打阿富汗,可以話為911復仇,清除恐怖份子,名正言順。打伊拉克,老屈對方有大殺傷力武器,實則為其龐大的石油蕰藏,名不正,但有利可圖,照打。但係今次,雖然敍利亞動用化武的證據都幾明顯,但推翻當地政權基本上無利可圖,相信奧巴馬政府斷不會作出勞民傷財之舉。

基於上述幾點,估計今次危機應該唔會再度升級,今次市場反應咁大,無他,純粹揾個藉口借勢調整。大家都應該記得年頭北韓金正恩都話會發射核武啦,個個投資者都有得震無得瞓,到最後結果又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735

醫藥學術推廣 vs 睇飛機廠 畢氏財演

1 : GS(14)@2013-09-22 23:34:34

http://hk.finance.yahoo.com/blog ... B%A0-044403242.html

國際醫藥巨頭葛蘭素史克(GSK)於六月底在內地被揭發有員工串通旅行社,虛報參與「學術推廣」的醫生人數,把相差的金額作為賄款給予醫生,以換取醫生們選用該員工所推銷的藥品。

事件曝光後業界反應兩極,一部份認為事件只為個別事件,難以撼動業界根深蒂固的利益集團,對藥企短期的影響有限;另一部份則認為事件可視為當局解決內地藥費高昂的第一步,打擊貪腐的行動將完全改變行業的生態。對此畢者更偏向於相信後者,認為有關方面的行動將對國內藥企的經營帶來長遠的影響。

「學術推廣」在醫藥業界極為普遍

要了解相關政策對藥企有何影響前,首先要搞清楚何謂「學術推廣」。畢者向一些醫生及從事醫藥推廣的朋友打聽過,其實學術推廣就類似國泰全資贊助議員睇飛機廠一樣,藥廠一般都流行全費贊助(當然機票食宿全包)一些有影響力的醫生出席不同的大型醫學會議,而這類醫學會議的內容自然是關於相關藥企的新藥研發成果,藥企希望醫生們在聽完那些醫學會議後會選用他們的新藥。

這類醫學會議「全包宴」當然只被視為藥廠市場推廣營銷的一部份,在環球業界極為普遍,就好似立法會議員話:「睇飛機廠絶不涉及利益輸送一樣」,但國際間均有一條不能跨越的界限 ─ 不能有直接的金錢往來。

國內藥企銷售推廣開支龐大

然而在國內情況就恰好相反,由於歷史原因,政府給予醫院的資助可說根本不足以支持一般醫院平日的營運,所以藥廠有機會乘虛而入,以學術推廣為名,實質金錢輸送為實,以額外現金「資助」醫生們出席醫學會議以「答謝」他們使用相關藥廠所出產的藥物。無証無據,國內又無ICAC請飲白酒,畢者絶不夠膽說所有藥廠都有參興此類現金交易,只可說此種情況極為普遍。

就因為如此,中國工商行政管理總局(SAIC)在8月中開始啟動對醫藥行業普遍存在的賄賂現象展開為期3個月的調查,消息傳出後,以中生製藥(1177)、四環(0460)、康哲(0867)等大行愛股為首的醫藥股顯著下跌。以去年數據為例,這三家公司的總收入約為143億港元,而用於銷售推廣上的開支則達58億港元,佔去收入約40%,假設該等開支的五份之一即約11.5億港元用於學術推廣上,以每名醫生開支約20,000港元計算,去年就總共有超過57,000名醫生接受過學術推廣,假設每場醫學會議的參與人數為200人,即去年有超過280場醫學會議,星期一至五差唔多日日都有一場,仲密過紅館開演場會。

醫藥股暫宜觀望

畢者在此不能假設或沒有証據去懷疑任何公司推廣活動的合法性,但當局的打貪行動必會使醫生們投鼠忌器,在接受醫學推廣時定必會諸多顧慮,避免惹禍上身,無疑會打擊藥企推廣產品活動的成效,難免會對藥企的業務造成負面影響。醫藥股在今年上半年因市場缺乏焦點及行業的政策風險較低而被炒高,近日因當局調查貪污醜聞而回落,但畢者認為投資者暫不宜撈底,待打貪事件進展明朗化後再行入貨都未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736

飲王老吉定加多寶? 畢氏財演

1 : GS(14)@2013-09-22 23:35:16

http://hk.finance.yahoo.com/blog ... C%9F-023620191.html

怕上火,飲王老吉」,相信唔少讀者即使未飲過王老吉,都應該聽過佢個名。雖然畢者一直對王老吉到底能否清熱下火抱有懷疑態度,但在打邊爐燒烤等食完會上火熱氣的時候都會飲返罐王老吉而唔飲汽水,在寧可信其有效的情況下,王老吉這種罐裝涼茶在國內飲品市場殺出一片藍海,更使其在2010年以1,080億元的品牌價值成為中國第一品牌!



就是因為這中國第一品牌的美譽,當廣藥(0874)的母企在2012年中收回其經營權後,投資界便認為廣藥有如掘到一個金礦一樣,不斷追捧,連同其母企注入資產,使廣藥股價不斷上升。投資界普遍認為王老吉即使未能即時為廣藥帶來可觀利潤,但亦必為未來的增長動力。可是畢者的睇法就完全相反,在下認為廣藥收回王老吉的經營權實在是殺雞取卵。



加多寶造大王老吉品牌

點解畢者會咁講呢?咁就要稍為講一講王老吉呢20年的發展歷史:在1995年,加多寶公司開始接手經營王老吉品牌,經過幾年成長,王老吉紅罐涼茶在中國南部地區逐漸成形,有固定的捧場客,連續幾年銷售額都維持在1億元人民幣以上。在中國南部地區取得佳績,下一部當然是想打入全國市場,但當時王老吉及加多寶面臨一個難題,中國北方完全沒有涼茶的概念,如果把王老吉定義為一般飲料,便要和可樂等強勢品牌正面競爭。經過幾年的失敗及尚試,加多寶最後成功透過一系列的市場營銷策略,把怕上火,飲王老吉」植根消費者的心中,使王老吉逐步成為中國第一罐」。可見王老吉的壯大與加多寶銷售策略的成功有著很大的關係,所以內地有網民把廣藥喻為王老吉的生娘,加多寶為養娘,在兒子(王老吉)長大後,生娘便跳出來要回兒子。



廣藥取回王老吉的經營權,管理層更目標在5年內把其銷售金額提升至300億元人民幣,及至2020年打入國際市場並把銷售金提升至600億元,但畢者對王老吉的發展前景實在難以樂觀,由於廣藥仍需面臨數個嚴峻挑戰:(1)面臨加多寶這市場老手的正面競爭,(2)消費者對味道的依賴性,(3)打入國際市場的難度。



廣藥面臨加多寶的全面挑戰

在廣藥取回王老吉的經營權後,加多寶便以其加多寶品牌推出涼茶產品,直接與王老吉競爭,在這一方面廣藥實在陷入了極度不利的境地,首先由於加多寶之前一直直接代理王老吉的銷售,很多的銷售網絡及渠道都落入了加多寶的手中,王老吉需以更低的價錢方能打入被加多寶控制的市場。另一方面,加多寶在市場營銷的推廣策略上絶對較有實力,就以贊助冠名電視節目一事上為例,加多寶成功冠名《中國好聲音》(中國版的《The Voice》),取得大成功,相反廣藥王老吉只冠名零星的電視劇集,效果有限。在市場營銷推廣上,廣藥明顯技遜一籌。



消費者對味道的依賴

其次就是消費者對產品味道的依賴性:以可樂為例,百事及可口可樂均為可樂,為何喜歡百事的人就是不喜歡可口可樂?原因就是出於那細微的味道差距。加多寶涼茶雖然失去了王老吉的品牌,但他可以繼續使用其用了近20年的秘方,即可以繼續出產消費者飲慣飲熟的味道;相反,重新出發的王老吉需要另找配方,新版王老吉味道偏苦,到底能否吸引到飲慣甜版涼茶的廣大消費者呢?



輕視打入國際市場的難度

最後就是畢者覺得廣藥管理層輕視了打入國際市場的難度,並定下了2020年總銷售達600億元人民幣的鴻圖大計。想當年加多寶把涼茶這概念帶入中國北方市場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那要把熱氣這概念教給中華文化外的消費者到底要花多少力度呢?實在很難想像一頭金髮的老外會說:”Iam afraid of HOT AIR, please give me Wang Lao Ji!”



基於上述原因,在下認為廣藥收回王老吉的經營權實為殺雞取卵,唔好話可唔可以做到300億元的年銷售,我相信面對加多寶這敵手,可取回本來舊有王老吉60– 70%的市場份額已算是很不錯的成績了。所以如果你係因為王老吉而買入廣藥的股票的話,係時候買兩罐加多寶同王老吉返屋企試真少少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737

汽車股值得追貨嗎? 畢氏財演

1 : GS(14)@2014-08-16 16:48:04

https://hk.finance.yahoo.com/blo ... C%9F-100643075.html

汽車股一向係投資者的寵兒,事關中國汽車滲透率仍然偏低,使汽車市場可享有年均超過10%的增長率,而外資企業一般又具有品牌及技術優勢,使他們可享有較其他市場高的利潤率。經歷過一輪調整後,合資車企在第二季都表現唔錯:東風(0489)升約24%;華晨(1114)升約16%;廣汽(2238)升約7%。但國產雙雄吉利(0175)及長城(2333)表現就認真麻麻,分別持平及跌約16%。

其實睇返幾間車企的銷售數據便可以清楚了解股價走勢的原因。下圖為各大車企於2014年每月按年的銷售增長,中國整體乘用車市場在踏入2014年後每月都以約10%左右的速度增長,而幾間合資企業東風、華晨及廣汽的增長都大致跑贏市場增長,他們在中國的市佔率正在提升。相反,兩間本土品牌的銷售增長認真強差人意,長城的銷售已連跌5個月,吉利仲慘,銷售在踏入2014年後更一直維持負增長。所以,幾間車企的股價表現其實只不過係直接反映出他們銷售增長的表現。





回顧完畢,那車企還值不值得買入呢?始終不少投資者都對車企情有獨鍾,而且各股的估值都由高位回落不少,到底搏唔搏得過呢?咁要睇另外一個因素。下圖有今年中國汽車企業總庫存的增長,由3月開始增長速度逐步攀升,由約20%升至40%的水平,而同期的汽車銷售增長只是在10%的水平,明顯部份車企誤判形勢,以致庫存增加。庫存增加將對車企的資金流構成壓力,車企最後或迫於無奈割價促銷降低庫存,不利盈利表現。





另一方面,發改委對汽車市場實行反壟斷調查,目的在於監管車企的壟斷行為。現時大部份合資企業在中國享有較海外市場更高的盈利率,反壟斷調查勢必壓低他們的毛利率,而有可能出現的罰款更會直接打擊車企的盈利,不利車企的表現。

簡單而言,我相信車企在下半年將面臨不少挑戰,無貨喺手可考慮之後才趁低吸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0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