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民营教材出版商十年“野蛮生长”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9/411809.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81

大眾點評網:互聯網時代的慢生長

http://www.chuangyeji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23&id=5879

  在迷信「唯快不破」的互聯網商業世界裡,它是一位叛逆者,在美國也從沒有如此能「熬」的可參考的樣本。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游離在市場熱點之外。它卻在時間推移中築起了競爭壁壘,一舉成了本地服務電子商務領域的「百度」。

  所謂的「資本冬天」又到了,那些曾經擁躉無數的「快公司」立刻就能感到世態炎涼。

  安全感盡失的人們,尤其是VC們忽然又關心起你是否擁有正現金流的問題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控盤能力遭受質疑,甚至創始人和商業模式也被重新打量。真是鬱悶,每過幾年都要出現一個這樣人心惶惶的時期,而每次總有一大批紅極一時的公司要倒霉。

  就在電商們普遍為融資焦慮的時候,有一家公司卻幸福感極高。

  4月26日,大眾點評網正式對外宣佈完成新一輪融資,規模超1億美元,投資方包括摯信資本、紅杉資本、啟明創投、光速創投。

  它的創始人張濤務實、低調。很難想像,其關於金額最大的一筆融資的記者招待會竟然是在公司的一間大會議室裡開的。據在場的人士回憶,從頭到尾也沒有人們經常在別的互聯網公司處聽到的抽象概念和「中國/世界最大XXX」之類的「大夢」。

  張濤是一個LinkedIn創始人雷德.霍夫曼式的創業者。他戰略清晰,身處每一兩年都有吸金熱點的互聯網業,大眾點評網創立8年從來沒有根本方向上 的改變;他擅長「長跑」,專注於核心價值的提供,相較於單純的用戶量增長,他更重視用戶口碑累積;他對融資時間點和產業機會都有著精準的把握。

  大眾點評網的生存故事,關乎選擇,關乎堅持,也關乎對規律的認識與把握力。

  「輕」創業

  2003年,張濤結束在美國十年的求學和工作生涯回到上海。此前,他在一家美國IT諮詢公司裡做跟ERP系統相關的工作。

  張濤想創業。作為一個熱愛美食的人,張濤發現,偌大的上海,吃來吃去總是那麼幾家老字號,餐館的信息非常匱乏,互聯網上還沒有幫助消費者找好餐廳的網站。

  「那時我們可以看到互聯網上興起一些2.0原型的東西,比如維基百科,還有亞馬遜的書評。它們內容上完全是由消費者提供的,漸漸形成很大的數據庫,不僅方便信息的檢索,而且提高了推薦的公信力。」張濤說。這與2002年霍夫曼創辦LinkedIn時的看法一致。

  這只有通過UGC(用戶生成內容)的方式來實現。所以雖然最初他也曾想過做一個中國的線上「查氏評論」。「但它說到底還是一個專家推薦的路線,但是吃這件事情每個人的感覺其實沒有對錯,所以我想做的是完全公平開放地讓大家看到所有別人的評價,然後自己做選擇。」

  想清楚後,這個從來沒有網頁製作經驗的創業者找來了一本《網頁三劍客》,自己做了最初的網站,並將它命名為「大眾點評網」。彼時,這是一個在美國完全 找不到對標的互聯網產品,跟它類似的網站(Yelp.com)直到2004年才出現,以至於被有些投資人戲稱為「美國的大眾點評」。

  網站製作完成後,張濤又為它填充了第一批「內容」。那時他天天泡在上海市圖書館裡,把能夠找到的過往刊載於各類媒體上的上海餐館信息蒐集起來,將那些商戶一個個錄入網站,大眾點評網甫一上線,上面就有1600多家餐館的信息,在當時無疑已屬「海量」。

  緊接著,張濤開始做一些「很草根的推廣」,他說服自己的親戚朋友使用點評網查找餐館,添加評論,並且到當時很紅的BBS上發帖拉用戶。

  張濤發現BBS是當時人們向網友諮詢生活服務信息的唯一交流渠道。「但是像吃飯這種每天都要發生的事,反而是檢索匹配比較重要,然後基本上看看別人的評價就能作出選擇,不需要討論。」

  這便是大眾點評網的機會所在。漸漸地,泡論壇的「吃貨」們把這部分的需求轉移到點評網上實現,它開始聚集起第一批意見領袖。

  為了讓他們繼續挺點評,張濤自己設計、印製了包含所有商戶信息的黃頁,作為禮品寄給那些為點評網新添20個以上商戶的食客們,這一獎勵至今仍被保留。後來大眾點評網持續推出的「個人榜單」和「徽章」等制度,都是為了加強這部分用戶的榮譽感,牢牢地將他們黏在這裡。

  此後,其競爭對手的飯統網和口碑網也分別於2003年和2004年創立。飯統網的核心提供訂餐服務。天使投資人、口碑網創始人李治國向《創業家》展示 了一張畫著最初創業想法的白板的照片,口碑網最初從租房起家,幾乎是馬不停蹄地迅速覆蓋到吃喝玩樂全領域,最終它的目標其實是全國各個城市的門戶。後來, 口碑網被他的老東家阿里巴巴收購並且經歷了從雅虎口碑再到併入淘寶的變遷。

  大眾點評網模式上則一直很輕,內容上也一直圍繞著「吃」展開。直到網站上線半年後,張濤才招了第一個員工,在團購產品引入之前,一直也沒有人數眾多的銷售。

  「我們每到一個城市,派幾個人去待兩三天,把能找到的當地美食資料找出來,做一個新POI(興趣點數據庫),然後用互聯網營銷的方式引用戶自然上 來。」張濤說。「這麼做的好處是在城市佈局上足夠的快。這個商業模式在上海立住了以後,我們其實挺急的。這種模式的先發優勢很重要,這是一個最重要的門 檻。」

  一年半的時間,張濤通過兩輪擴張把大眾點評網的覆蓋區域從上海擴大到了北京、杭州、南京、廣州等二三十個城市,並且持續產生UGC的內容,城市數量和信息類別都進入自然增長期。

  此後,大眾點評網進入緩步上行的通道,張濤甚至做好了「虧十年」的心理準備,因為這個模式是需要非常有耐心的,「別人的模式,是用一個產品打全國的市 場,我們則在不同的地區要做不同的產品,這就決定了成長率一定會低於全國性的網站。」他笑言,「所以都沒有大公司會跟進來。」

  不過他也表示「但那是我們當年的做法,如果現在的創業者想這麼輕的做這件事,估計就難了,因為現在別人跟進得太快,你不僅需要更快,還得非常低調。」

  順勢而為

  2004年底,為了籌備融資,張濤終於將大眾點評網註冊成了公司。

  「2003年再好的互聯網公司都融不到資。」張濤頭兩年創業一直使用的是自己自有資金。恰恰在這個時候,互聯網業開始回暖了。

  「在「冬天」的時候做好內功,把核心競爭力提高,同時關注市場變化,不要太早也不能太晚,然後能抓住這些機會,等冬天一過,春天來臨的時候,別人就很 難超越了,往往按這個規律發展起來的公司是最有價值的。」光速創投董事總經理宓群解讀張濤的融資節奏。宓群曾任Google公司大中華區投資併購總 監,2007年於任上投資了大眾點評的B輪,加入光速創投後,又跟投了最近的一輪。

  宓群認為,比起競爭對手,張濤做得最好的地方在於「堅持住了UGC的本質,創建一個公平、中立的點評環境,在用戶的數量和質量之間找到了平衡點。」

  補充圖表:大眾點評融資路

  2005年 A輪 領投者 紅杉資本 100萬美元

  2007 年 B輪 領投者 GOOGLE 400萬美元

  2011年 C輪 領投者 摯信資本 1億美元

  用了一年時間,大眾點評網獲得了紅杉資本的首輪投資。註冊了公司,又融了資,張濤得開始想「賺錢」的事情了。

  「其實我從一開始大致想了個方向。對任何一個互聯網的模式來說,用戶群是最重要的,只要我的用戶足夠多,商家肯定會願意做一些推廣,大的脈絡一定是這樣。」張濤說,「我就是直接服務於消費需求的,其實離錢非常近,所以始終感覺盈利不會是個問題,就只管放手去做。」

  這又與霍夫曼的理念不謀而合。霍夫曼相信當網站用戶達到百萬量級之後,就可以構思盈利模式,做一些商業嘗試了。大眾點評網開始圍繞商戶的需求開發一些產品。在這個過程中有些試錯的經歷,比如大眾點評的會員卡。

  「後來我們覺得,還是要回歸需求,順勢而為。」張濤坦言服務業在中國的發展程度比較低,所以「不要去跟商戶推行太創新的東西,他們理解不來。」

  大眾點評網在2008年實現盈虧平衡,依靠的主要就是在優惠卡後推出的一項「簡單粗暴」的產品——電子優惠券。

  另外一個帶來利潤的重頭更是直接由商戶的需求推動的,點評網開始將檢索頁的頭三欄賣給有展示需求的商戶,但是,這一類似於搜索引擎關鍵詞購買的產品經過微調變得不太傷害用戶體驗。

  在大眾點評網上,每一個商戶都會得到一個系統自動生成的「星級」分,它由所有對該商戶進行的用戶評分計算而得。即使該商戶購買了好的展示位,對它的評分依然中立、赤裸地展現在那裡。

  按照原計劃,大眾點評網將在今年或明年上市。「我們本來覺得到這個時候,公司的盈利方式就比較穩定了,收入達到一定的規模並且可以預測,否則每次做季報的時候都會很糾結吧。」

  幫助大眾點評網衝破想像力天花板的,一是團購,二是移動互聯網。在2009年,「天天讀Techcrunch」的張濤幾乎在同時注意到了它們。但是張濤對二者的態度截然不同。

  「Foursquare(一家基於用戶地理位置信息的手機服務網站)讓我感到害怕,因為其實每一次簽到實際上都是一次輕量級的點評。借助手機,它可以很快在反饋量上超過我。」

  張濤在移動端應用上大量投入,動作快得驚人——2009年底,大眾點評網APP分別在IOS和Android兩個系統上線,將點評網的數據同LBS相結合,用戶可以隨時隨地查找身邊的吃喝玩樂服務。

  在團購上,點評卻玩了慢打法。

  大眾點評團去年6月上線,晚於第一撥團購網站3個月,到現在也只開通了20多個張濤和他的團隊認為「消費量級足夠大」的城市,但8月份,它照樣以上億元的銷售額躋身TOP5。「拼商戶資源,這就是我們的主場了,我可以很從容地去打。」張濤說。

  在最近的一輪融資中,大眾點評網的估值達10億美金,張濤表示資金將主要用於這樣幾個方面:新城市的拓展,2011年,大眾點評網將在全國二、三十家 重點城市建立分公司;用於團購業務的發展和競爭,2011年大眾點評網將投入近3億元進行市場推廣;進一步佈局移動互聯網,用於大眾點評網手機客戶端新業 務的開展;最後是會用於未來的一些商業併購。

  如果把點評網的商業模式翻譯成投行喜歡的辭藻,那麼就是要做融Yelp、Groupon及Foursquare三大模式於一身的O2O平台。

  但對它來說,概念根本不重要,因為它已經看到了成就百億美元事業的方向。

  (完)

  Q&A:

  1. 《創業家》:之前中國互聯網一波又一波的概念興起,始終也沒熱到你這裡,那些東西你完全不為所動嗎?

  張濤:互聯網沒有絕對真理,看重什麼應該由模式來決定,所以之前,博客熱過一段時間,但那跟我有什麼關係?再後來的SNS,跟我的關係稍微有一點,但也不是非常大。其實我看這些東西的時候還是會去借鑑一些他們的好的方式,比如交互功能的實現,UI的設計等等。

  增長率,這個就別羨慕了,本地的東西就是快不了,我說我都做好虧10年的準備,現在這樣也還不錯了。我覺得攀比是無止境的,大家做的事情其實不一樣,有什麼好比的?如果一定要比誰活得更好,那跟不如自己的比一比。

  3. 《創業家》:你欣賞什麼樣的公司或管理者?

  張濤:我覺得優秀的公司肯定是全面的,不太喜歡那種一招鮮的公司。你看蘋果很偉大,但它不光涉及做得好,交互也做得很好,不僅產品出色,執行力也非常 強,營銷、零售上面的創新一點也不亞於產品。另外,亞馬遜也是一個全方位都很優秀的公司,我特別欣賞它的CEO傑夫.貝索斯,他戰略非常清晰,做所有的事 情都是圍繞著為用戶創造價值這一核心的,所以才能把各種看似千差萬別的業務聯繫在一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78

晉江系野蠻生長:中國喬丹和他的晉江兄弟們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19/4MNDE4XzQxMDU4Mw.html

兩個喬丹的官司仍懸在半空中。記者走訪發現,不願接受媒體訪問的喬丹體育在零售市場悄悄發力,正試圖通過大幅的折扣籠絡消費者。

3 月16日,非週末時段的通州藍島大廈顧客並不多,在運動品牌林立的四層,喬丹體育專賣店醒目的折扣標誌顯得格外突出,即使是剛剛上市的新款,喬丹體育也掛 出了8折的價簽。而消費者顯然對折扣的抵抗力並不高,記者觀察到,一位女顧客在十分鐘之內買下了試穿的褲子。當記者問起喬丹體育和「飛人」喬丹的關係時, 導購表示,兩者之間沒有任何關係,並申明喬丹是在國內註冊的品牌,談及喬丹體育捲入官司對銷量的影響,導購表示,「官司是官司,我們的產品質量沒有問 題。」

自從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喬丹體育與「飛人」喬丹雙方的嘴仗便暫時偃旗息鼓。上週五,喬丹體育公關部負責人對北京晨報 記者表示,3月初喬丹體育收到上海二中院的應訴通知,目前正在積極準備應訴,不過這位負責人卻不願意談論有關官司的任何細節,「律師給的建議是,在官司告 一段落前不要接受媒體任何方面的採訪。」

這場官司會給喬丹體育帶來怎樣的影響?有報導稱,喬丹體育可能面臨數千萬元的索賠。更多法律界人士則認為,雙方和解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從法律角度看,喬丹體育的行為似乎並不構成姓名權侵權,最多是有「傍名人、搭便車」之嫌,僅能認為是一種不具商業道德的行為。

無論如何,在A股上市前捲入商標官司,對喬丹體育的品牌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起碼像SOHO中國CEO張欣那樣認為「喬丹運動服是喬丹的,就像李寧那樣」的消費者會越來越少。

從 一個日用品廠成長為一個年銷售額近30億元的准上市公司,喬丹體育的發家得益於晉江獨特的商業模式,在晉江這個福建南部人口不超過200萬的縣級市,云集 了安踏、特步等眾多體育用品上市公司和准上市公司。事實上,除了李寧外,國內消費者叫得出名字的國產體育品牌幾乎全部出自福建泉州晉江, 這些靠山寨發家、高舉農村包圍城市的運動鞋商被冠以「晉江系」的稱號。

喬丹體育的上市只是「晉江系」資本運作的一個縮影,在喬丹體育之 前,包括安踏、特步、361 在內的運動品牌早已拉開轟轟烈烈的上市運動,這也造就了一個縣級市擁有近四十家上市公司的獨特風景。在這片被社會學家費孝通稱為「晉江模式」的土地上,由 農民蛻變而來的民營企業大軍正華麗轉身為資本弄潮兒。晨報記者 陳瓊

「晉江系」野蠻生長

「這些中國品牌聽起來可能不太熟悉,甚至有點古怪。但現實是,小魚開始吃大魚了」

「中國本土消費品牌的崛起挑戰著名外國品牌,已成為中國工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趨勢。」英國《金融時報》曾經這樣描述以「晉江系」為代表的中國本土鞋服品牌,「這些中國品牌聽起來可能不太熟悉,甚至有點古怪。但現實是自然規律顛倒過來了,小魚開始吃大魚了。」

締 造這個奇蹟的正是一群信奉「愛拼才會贏」的閩商,他們在完成從家庭作坊到上市公司的華麗轉身後,搭上資本快車讓「晉江系」迅速做大做強,除了「李寧」外, 中國十大體育鞋服品牌基本在晉江生產。「他們普遍文化程度都不高,但是都很能吃苦」,一位在業內待了十年的劉書通(化名)對北京晨報記者這樣描述這些身價 不菲的「晉江系」。

上市軍團

「在二三線市場,晉江系給耐克、阿迪達斯帶來的威脅是顯而易見的」

「晉江系」的崛起與耐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上世紀70年代末,耐克在晉江陳埭鎮設立了為其做來料加工的鞋廠。「很多現在的鞋廠老闆當時都在耐克工廠裡打工」,劉書通告訴記者,而當耐克將工廠搬出陳埭鎮後,一批製鞋技術工人則留下來,隨後鞋企在晉江遍地開花。

最初這些鞋廠統一走的是OEM的路線,也就是代工生產。依託僑鄉的優勢,這些企業源源不斷地獲得來自世界各地的訂單,這也成了許多知名品牌完成原始積累的唯一途徑,「當時給國外加工一雙鞋能賺10元到15元」。

轉折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一大批代工企業成功地由OEM商轉型為自主品牌企業,再通過偶像代言、廣告轟炸、體育賽事贊助、專賣店經營等途徑,這些家庭作坊搖身變成中國人都熟知的品牌。

最 初創立自有品牌的是安踏,流傳最為廣泛的版本是安踏董事長丁志忠的創業故事。1987年,年僅17歲的丁志忠從父親手裡接過1萬元錢以及600雙從晉江陳 埭鎮各個製鞋作坊裡買來的鞋,北上北京開始做賣鞋的生意。5年後,丁志忠回到晉江,與父兄共同創立了「安踏」品牌。如今,安踏成為李寧在國內最大的競爭對 手,丁志忠則成為身家過百億的「70後」。

在劉書通看來,野蠻生長的「晉江系」生命力極其旺盛,這些企業在體育明星代言、產品開發、體育賽事贊助、專賣店經營、興建工業園區等方面保持著驚人一致的步調,「只要有一家做了,大家都群起效仿」。

而 如今,上市也是「一窩蜂」。目前晉江32家上市公司中鞋企達12家,包括耳熟能詳的安踏、特步、匹克等,上市募集的大量資金給了這些企業雄厚的資本實力作 支撐,繼而繼續維持這些品牌在終端渠道的擴張、廣告投入、賽事贊助等巨額投入,也給了本土運動品牌抗衡國際品牌的底氣,近年來,在二三線市場,「晉江系」 給耐克、阿迪達斯為首的第一軍團帶來的威脅是顯而易見的。而曾經的「本土一哥」李寧儘管還保持著營業額的優勢,但是在淨利潤上,已經被安踏趕超了。

造牌運動

「自2004年以來,晉江鞋企僅在央視和地方衛視的廣告投入便超過65億元」

「晉江系」運動品牌最初是靠模仿起家的,「只要有哪雙鞋在市場上暢銷,要不了幾天,這款鞋就會出現在晉江老闆的辦公桌上。」在劉書通的印象中,耐克曾經引以為傲的氣墊鞋,沒過多久就成為「晉江系」運動品牌的強力主推款。

事 實上,本土運動品牌的起家都逃脫不了模仿甚至山寨的路數。361 的前身是別克(福建)鞋業有限公司,因為與汽車「別克」品牌撞車,被工商部門要求更換品牌和公司名稱。在晉江,「克」字輩的不在少數,還有匹克、美克、鴻 星爾克,這些都被認為有搭乘「耐克」快車的嫌疑。而現在如日中天的安踏、特步,其品牌標誌也被指是Brooks、Reebok等國外運動品牌的「翻版」。

即使是廣告創意和口號,也充滿著濃重的模仿痕跡。IT公司技術經理李愛琪是個籃球迷,家裡的電視總是定格在央視體育頻道,在他看來,國產體育品牌廣告驚人的雷同,「這些廣告都是凌空射門、強力扣籃之類的鏡頭,再配上大呼小叫的廣告語,看著都像一個廣告公司做的。」

但 是這種廣告轟炸卻給「晉江系」帶來財富的迅猛增長,憑藉「體育明星+廣告轟炸」的方式,「晉江系」從2000年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造牌」運動,那時候大部 分晉江的運動品牌模仿了這一「造牌」方式,紛紛聘請明星代言、贊助重大體育賽事、砸重金在央視投放廣告,CCTV5因此被戲稱為「晉江頻道」。李愛琪對 「造牌」運動記憶猶新,「一打開電視,這些廣告便無孔不入」。據晉江市官方提供的數據顯示,自2004年以來,晉江鞋企僅在央視和地方衛視的廣告投入便超 過65億元。

如今,「晉江系」的廣告轟炸依舊,分化卻開始出現,有的品牌廣告開始強調品牌的核心價值和精神訴求,表述方式也變得柔和起 來。而產品上,對國際品牌的盲目追隨則演變成對研發的狂熱追捧,大規模地提高研發設計費用,成了每個晉江運動品牌企業上市融資後的一件大事,目前晉江製鞋 業掌控了鞋業生產2000多種核心技術、擁有189項專利。

搬離晉江

「晉江已經滿足不了他們的野心,安踏、特步、361 、匹克等都已將大本營搬到了廈門」

「這裡創業的氣氛是如此濃厚,以至於不做點生意就覺得少了什麼似的。」晉江人紀明是當地一家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當他從北京唸完大學再回家鄉時,馬上被眼前濃厚的創業氣氛震懾住了。

不同於耐克、阿迪達斯和李寧將產品製造和零售分銷業務外包的「輕資產模式」,「晉江系」所有的企業都是研發、生產、銷售垂直一體化的商業模式。在劉書通看來,垂直整合模式能較好地把控中間環節成本。

垂 直一體化的商業模式也造就了晉江完整的產業集群優勢,這些鞋服企業已基本實現足不出戶就能完成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部流程。數據顯示,2010年,晉江擁有規 模以上鞋企378家,全市已形成了鞋機、鞋材、皮革、鞋業化工、鞋成品等一條龍生產協作群體。其中,僅鞋業重鎮陳埭就已吸引了600多家國內外鞋材鞋機企 業入駐,年交易額超200億元。

儘管擁有產業集群的優勢,但晉江已經滿足不了這些運動品牌企業的野心,遷徙已是必然。更多的上市鞋服企業 都把總部從晉江搬到了風景優美、更具國際化大都市氣息的廈門,劉書通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近幾年,安踏、特步、361 、匹克等品牌都已將各自的大本營搬到了廈門。」同時,生產線則被遷到勞動力成本更為低廉的中西部城市,在時代浪潮的裹挾下,「晉江系」開始逐步搬離自己的 大本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26

霍林郭勒:瘋狂生長的煤城

http://www.21cbh.com/HTML/2012-8-31/0NNDE3XzUxMTQ0NA.html

霍林郭勒看似內蒙古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地方。

這個通遼下轄的縣級市只有10萬人口,即使按照它的「十二五」規劃,也只預備達到13萬。

但這裡卻因豐富的煤炭資源創造著經濟奇蹟。1958年,牧民發現裸露的煤礦, 1975年6月10日,周恩來總理對霍林河煤田的開發建設做出了「大力發展」的批示,自此類似大慶石油一樣的煤炭大會戰開始。目前霍林郭勒露天煤礦已是國家發改委確定的全國十三個煤炭基地之一。

這個小城經濟近年來出現瘋狂增長。2001年該地生產總值(GDP)只有7億元左右, 2011達到240億,10年增長了30倍。從財政收入來看,1998年財政收入只有3000多萬,但是2011年已經達到36億,13年增長100倍。

2011年,霍林郭勒人均GDP已經接近25萬元,即4萬美元,比香港還高,是北京上海的3倍以上。

霍林郭勒2015年GDP的目標是500億元,由於人民幣在升值,按此預計,2015年該市人均GDP可達10萬美元以上,達到全球最富裕地區的標準。

不過霍林郭勒面臨的問題在於,人均創造的財富高,並不意味著本地居民就富裕。這與鄂爾多斯、克拉馬依、大慶類似。

因煤而興

霍林郭勒的興建和發展,均從煤炭開始。

據統計,全市露天煤田長60公里,寬9公里,面積540平方公里,接近於新加坡的總面積,已探明煤炭儲量100億噸以上,相當於大同煤礦的4倍。霍林河煤田具有儲量大、覆蓋淺、傾角緩、地質構造簡單等突出特點,地下含煤24層,可採9層,厚度達81.17米。

1955年出生的張學志是吉林蛟河人, 1978年5月,他作為知識青年來到霍林郭勒露天煤礦上班。

當年他和全國來自北京、上海、浙江、吉林、遼寧等地上萬名知青來此地時,整個霍林郭勒煤礦區以及現在的城區,都是一片草原,俗稱「草甸子」。他主要從事煤礦生產的物資配備工作。

兩個月後的8月1日,張學志和成千上萬名煤礦工人,一起轉為工礦兵,他以軍人身份被分配在0049部隊露天煤礦後勤供應處工作,主要負責安排煤礦生產需要的鋼筋、水泥、木頭等物資供應。到1981年,他才從工礦兵轉為工人。

整個城市發展的最快時期,均與煤炭需求有關。在2004年以前,煤炭

價格低,每噸賣不到20元錢,霍林郭勒發展速度很慢,而隨著煤炭價格節節攀升,煤炭產量持續增加,企業收入增加,政府財政收入也快速增長。

「整個城市都是因為煤炭價格上升而發展起來的,這要感謝國家經濟發展對於煤炭價格的帶動。」張學志說。

霍林郭勒2004年原煤產量500萬噸,2011年達到5700萬噸,7年接近增長10倍左右。「十二五」末期,煤炭產量預計將達6000萬噸。

記者在霍林郭勒露天煤礦的南區看到,數平方公里的大坑下,多台挖掘機快速挖掘,經翻斗車運輸到礦區的堆煤處,直接裝上火車發往各地。而這種數平方公里的露天開採煤礦,其成本相比山西、陝西的井下開採,簡直就是印鈔機一樣簡單。

礦區工人也告訴記者,雖然目前經濟形勢不好,但是對礦區並無多少影響。因為礦區的煤主要供應電廠,都是數萬噸、幾十萬噸地供應,本地多個電廠也需求大,「礦區對於幾千噸的需求不屑一顧」。

鋁產業集群區

霍林郭勒與鄂爾多斯、榆林等地的發展路徑不太一樣,當地以煤電鋁作為產業鏈條在發展,即以煤炭發電,以電來發展電解鋁,進而提升了煤炭的附加值。

記者在霍林郭勒工業園區看到,本地已經有兩大鋁廠,另外配套有3個電廠,分別是裝機60萬千瓦、30萬千瓦和15萬千瓦。

霍林郭勒因此被稱為縣域經濟的鋁產業集群區。

記者在當地看到,配套的碳素廠、彩鋼廠等均有配備。其中碳素廠作為鋁釘陽極材料,今年以來一直在穩定生產。霍寧碳素公司調度室主任姚天虎告訴記者,碳素廠主要生產碳素,為鋁廠做原料,今年以來鋁廠生產穩定,即將有第三期投產,因此碳素廠生產仍比較穩定。

電解鋁是高耗能產業,每生產一噸電解鋁需要1.5萬度電。霍林郭勒的煤礦在本地大量直接轉電廠,滿足了生產鋁的需要。

目前國內廠家電解鋁成本在15730元/噸,8月電解鋁價格為每噸15500元以下,這意味著一般電解鋁企業都要虧損。

但霍林郭勒多家鋁廠仍能維持生產,並預備進行新的擴產,主要原因是,其用電成本在兩毛多左右,只有其他地區的1/3-1/2.

霍林郭勒前政策研究室主任沈保才認為,霍林郭勒豐富的煤炭資源為經濟增長帶來了極大好處,因煤多而電價便宜,工業用電在當地只有二毛六左右每度,遠比其他地方五六毛的價格要便宜得多。「也因為電價上的優勢,霍林郭勒的鋁產業才得以迅速壯大。」

當地做大經濟總量的同時,實現了就業的增長。比如近幾年來,僅僅當地的流動人口就達到3萬多人。而當地幾個大型企業解決就業就有上萬人。

居民收入待提高

不過,霍林郭勒一個重要的問題是,作為全國人均GDP比香港還高的城市,普通居民收入卻顯得並不高。相反,由於物價水平高,使得不少居民感覺生活壓力很大。

2011 年,霍林郭勒人均GDP是全國的10倍左右,但是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29060元和19015元,這分別比全國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23979元、農村居 民人均純收入6977元,高出不到1倍、2倍。同樣,該地人均GDP是北京上海的3倍以上,但是城鎮居民收入並不如北京、上海高。

而當地一位過去執政領導承認,霍林郭勒的經濟發展很快,但GDP增長快速,與老百姓的收入增長,以及幸福感,沒有什麼關係。

1969年出生的趙永紅是霍林郭勒本地人,他開出租車每月純收入在3000元錢左右,「一般餐飲和工廠職工,月收入稅後也就1500多元到2000元左右,買一個平方的商品房難度都很大。」

以張學志為例,1982年自己作為礦區工人轉到霍林郭勒糧庫上班,結果2002年單位改制,張因此下崗,僅僅獲得補償金10200元。

張學志、趙永紅感嘆是,當地的物價水平太高。比如當地餐館吃飯幾乎沒有20元以下的菜,這比通遼要高出一倍。記者發現,在霍林郭勒,一盤麻辣豆腐都需要20元左右,而在通遼只有10元左右。

霍寧碳素公司調度室主任姚天虎感嘆,自己稅前收入3000元,扣掉各種社保和公積金,只剩下1500元,幾乎派不上什麼用場。

1951年出生的當地人劉寶貴10年前下崗,現在自己繳納社保,每年繳納的養老金,2002年全年只有2800元,2005年變成4500元,2012年上半年繳納了6980元。

劉寶貴說,「感覺難度很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119

中國為什麼生長不出三星? 劉步塵

http://xueqiu.com/5296621426/22969818
2012年8月24日,加州聖何塞地方法院陪審團做出裁決:韓國三星公司侵犯美國蘋果公司一系列專利,判決三星向蘋果支付超過10億美元賠款。三星隨後宣佈將提出上訴。

這對三星顯然不是個好消息。然而,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觀察家認為,能夠成為蘋果公司的專利訴訟對象,本身已表明三星是一個與蘋果等量級的對手。三星對此大張旗鼓地宣傳,實際上是三星全球品牌戰略的組成部分。這種策略,早已見諸於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的纏鬥。

近期來自三星的消息還有,7月上旬,三星向旗下分支機構發出通知,要求全體員工提早於六點半上班,而作為董事長的李健熙則六點上班,理由是「三星正處於比預期更嚴重的危機」。那麼,這個「比預期更嚴重的危機」到底有多嚴重呢?三星電子發佈公告稱:2012上半年實現營業利潤12.55萬億韓元(約合111億美元),二季度營業利潤環比一季度繼續增長16%。顯然,所謂的「危機」不過是三星的憂患意識使然。

目前應該是三星歷史最好時期,但是三星不這麼認為,在它看來,大半利潤來自智能機,利潤點過於集中,這本身就是危機。

顯然,三星是個與眾不同的公司,雖然許多人認為三星在中國並不是很成功。如果站在全球的角度看,我們不得不承認,三星是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企業。一個典型的說法是,「全球智能手機99%的利潤被蘋果和三星拿走」,能夠與蘋果分享全球智能手機99%的利潤,本身已經說明問題。

2011 年,三星集團實現營業收入約2500 億美元(超過10個海爾集團);擁有包括三星電子、三星生命在內的19 家上市公司及59 家非上市公司。中國企業喜歡說「我的銷售額佔行業XX%」;三星集團的說法則是「我的營業收入佔韓國GDP 的20%」。

三星集團旗下的三星電子,2011年實現營業收入超過1400億美元,自2005年以來連續多年淨盈利超過100億美元;2011年,三星研發投入超過90億美元,位居全球研發投入20強第二名,僅次於微軟;2011年,三星彩電銷量超過4700萬台,比中國彩電四強(TCL、海信、創維、長虹)的總和還多;2011年,三星手機銷量超過3億台,全球第二,2012年上半年進一步上升至全球第一。

這就是三星。

問題是:三星憑什麼這麼厲害?

三星並不是天生就這麼厲害,三星的成長經歷同樣一波三折。三星的起點和大多數中國同行相似,但是結果卻大相逕庭。這,可能才是最值得深思的。

TCL集團總裁李東生說,全球消費電子領域有兩個最好的公司,一個是韓國的三星電子,一個是美國的蘋果。但是對於中國大陸企業來講,蘋果高不可攀,而三星值得學習。

一個讓許多人淡忘的事實是,中國家電企業早在2002年即提出「做中國的三星」,至今10年過去了,尚未出現一家與三星等量級的企業,甚至三星五分之一體量的企業也未出現。相反,中國家電企業與三星的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拉大。這是為什麼?

三星的企業特性

三星的特點顯然非一個「大」字所能概括。有人總結三星的特點是,「把你的優勢學過來然後殺掉你」,這個說法有其合理性,但絕非三星企業特性的全部。實際上,真實的三星要可怕得多。最典型的例子是,蘋果推出智能手機,終結了手機的「諾基亞時代」,而作為全球手機老三的三星,卻趁勢完成華麗的轉身,從老三變成了老一,與蘋果一起分享全球手機市場利潤的99%。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奇蹟還有,夏普是全球LCD電視的發明者,其LCD電視銷量不足三星的1/3;索尼是全球3D電視的發明者,其3D電視銷量同樣大大落後於三星。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

三星的特性可以歸結為幾個關鍵詞:「強大的技術研發及整合能力」,「領先的工業設計」,「卓越的品牌運作」,「完整的產業鏈」,及「前瞻性產業佈局」。是這些要素一起構成了三星核心競爭力。三星將其稱為「完結型」競爭力,換成我們的表述方式就是:木桶的每個板塊都足夠長。

有人說三星是一個沒有技術的企業,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三星電子擁有研發人員超過3萬人,佔員工總數的比例超過40%,獲得專利數量多年位居亞洲第一。三星的科學家人數超過整個首爾大學教授人數。2011年,三星用於研發的費用超過90億美元,位居全球研發投入20強第二(中國唯一躋身全球研發20強企業的是華為,2011年研發投入約為30億美元,排18位),三星電子被道瓊斯評為「全球最具可持續發展力科技公司」。一個沒有技術的企業,怎麼能和蘋果打專利官司?

三星對研發的重視程度令人印象深刻。2005年,三星電子全球總裁尹鐘龍來華訪問,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他說:「對於三星來說,第一重要的事情是核心技術開發,第二重要的事情是核心技術開發,第三重要的事情還是核心技術開發」。可見三星將技術開發置於什麼高度。

顯然,與大多數中國企業尚停留於「營銷主導」型階段相比,三星差別巨大。

與歐美企業相比,三星也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對市場適應能力強,善於整合別人的技術為我所用,因此,三星的競爭力結構比較完整,屬於技術與營銷「雙強」型企業,而非僅僅強於某一、兩個方面。

奇蹟為什麼沒有發生在中國?

毫無疑問,三星是個奇蹟。問題是,這樣的奇蹟為什麼沒有發生在中國?

十年前,中國企業一窩蜂式地提出「做中國的三星」,十五年前他們的口號是「做中國的索尼」。事實上,他們既未做成「中國的索尼」,也沒做成「中國的三星」。以口號喊得最響亮的創維為例,2011年,創維數碼實現營業收入281.37億港元,折合約36.3億美元,與當年三星電子營業收入超過1400億美元相距甚遠。海爾是中國最大的家電企業,2011年整個集團營業收入1509億元,折合約238億美元;而同年,三星集團營業收入2500億美元,是海爾的11倍之多。

2005年,中國社科院曾經開展中韓企業對比性研究,結果發現,中國和韓國提出「科技興國」戰略的時間大致相當,均為1980年代,但是20年之後,韓國誕生出三星、LG、現代等國際級企業,而中國卻未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國際級企業(當時華為尚未建立今天的全球影響力)。

仍以海爾為例,作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家電品牌,海爾在美國、歐洲乃至日本市場,已初步建立品牌知名度,但是,與三星、LG相比,海爾無論品牌知名度還是市場表現都要遜色得多。

中國家電企業和國際企業差距甚遠絕非偶然。

回顧多年來中國家電企業成長的經歷,給我最深刻的體會就是,中國家電企業心態過於浮躁,過度追求短期利益,鮮有為五年、十年之後的發展處心積慮者。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大多數企業都在為銷量的提升奔忙,都在為眼前不斷出現的問題焦慮,最能說明中國企業短視的就是此起彼伏的價格戰,為什麼中國企業一直跳不出價格戰的怪圈?因為他們未建立支撐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不得不扒東牆補西牆。

目光短淺,心態浮躁,與大多數中國企業家對核心競爭力的理解有關,與中國尚未建立成熟的現代企業管理機制有關,與中國至今未形成尊重知識產權的社會氛圍有關。

實際上,目光短淺,心態浮躁不只是企業的問題,也是整個中國社會的問題,嚴格來講,我們沒有理由僅僅要求企業家心態淡定、目光長遠。

在大多數中國企業家眼裡,營銷比研發重要得多,因為營銷解決的是眼前生存的問題,而研發解決的是五年、十年之後生存的問題。目前,大多數中國企業仍停留在「營銷主導」型戰略階段,僅有少數企業完成向「技術主導」型+「品牌主導」型戰略轉型。所以,一旦出現營銷與研發爭費用,你會發現,大多數中國老闆會毫不猶豫地在營銷報告而非研發報告上籤字。他們總是認為,做研發投入大、週期長、風險高,不如引進技術甚至直接「山寨」人家的產品更划算。這是大多數中國企業家的心態,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大多數中國企業至今不具備技術話語權的原因。

而導致企業家追求眼前利益、無視企業長遠發展的深層次原因,和中國至今未建立成熟的現代企業管理及考核機制息息相關。今天,我們對企業家的考核,仍停留在營收、利潤、銷量、稅收等幾個硬指標上,直接導致他們不願意做十年之後的事情。

再就是中國至今未形成良好的尊重知識產權的社會氛圍及法律體系。雖然中國1980年既已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但是至今未形成尊重知識產權的社會環境,「山寨」隨處可見,侵犯知識產權現象氾濫,在這種環境下,誰願意花費巨大人力物力財力搞研發?所以,保護知識產權有法不依,未形成尊重專利的社會氛圍,是貽害中國企業創新的深層次原因。

用華為總裁任正非的話說,中國企業創造不了價值,根本原因在於「缺少產權保護制度的土壤」。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有遠見的企業已經出現。

近年來,格力電器保持持續快速發展,2010年營業收入608億元,2011年增長到835億元,預計2012年將突破1000億元,連續7年空調銷量全球第一。而這一切,都和格力高度重視研發分不開,1赫茲低頻控制技術、中央空調高效離心機技術的突破,就是證明。

華為堪稱中國企業走「技術主導」型路線的典範。近年來,當大多數中國企業發展速度慢了下來的時候,華為發展明顯提速。2011年,華為實現營業收入2039億元,同比增長11.7%,實現淨利潤116.47億元。多數人認為,華為今天的快,實際上是十年前慢的結果,多年來,華為堅持「技術立企」,而今到了收穫的季節。

格力、華為的成功,提醒中國企業反思多年來推崇的「快魚吃慢魚」戰略。在過去相當長時間內,中國企業家將「快魚吃慢魚」的說辭奉為神明,將「跑得快」混同「跑得遠」、「跑得久」,事實一再證明,企業經營不是百米短跑,而是馬拉松長跑,企業經營比的不是誰跑得快,而是比誰跑得遠、跑得久。以「短跑」心態經營企業,結果可想而知,難保不出現短期行為,有些企業的增長就是資源透支型增長,是飲鴆止渴,後患無窮。為什麼眾多中國企業前期跑得快,越往後越跑不動?根結就在這裡,企業缺乏實現持續發展的支撐力量。我們一般認為,支撐企業實現持續發展的最恆久動力有兩個,一個是技術,一個是品牌。這兩個要素都需要時間來沉澱,需要踏踏實實的積累。

與三星相比,中國企業最缺的是技術。

研發投入的多少,是判斷企業創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標。數據顯示,國資委下轄的中央級企業,平均研發投入不足當年營收的1%,而國際主流企業研發費用,一般佔當年營收的5—8%,高的甚至達到12%。三星電子2011年實現營收超過1400億美元,當年研發投入約為90億美元,佔比6.4%;中國家電行業研發投入佔比最高的是格力,2010年研發投入超過30億元人民幣,約佔當年營收608億元的5%。

為什麼大多數中國企業不願意在研發上投入?

首先,中國企業尚未普遍形成「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相反,他們更相信營銷的力量,認為營銷可以彌補產品力不足,促進銷售立竿見影。而技術解決的是企業五年、十年之後的生存問題,屬於「遠水不解近渴」。創新能力不足,導致「中國製造」只能在國際市場上扮演「追隨者」而非「領導者」角色。止於目前,中國仍然少有原創產品、發明產品,99%以上是追隨型產品。這是我們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其次,中國企業多年行走在「營銷主導」型戰略的路上,企業的盈利能力非常差,家底十分薄弱,拿不出那麼多錢搞研發,反過來進一步制約研發能力的提高,從而形成惡性循環。近十年,中國家電企業體量不斷擴大,盈利能力卻沒有同步提升,多數企業年盈利在10億元以下,有些企業甚至微利或虧損,這樣的盈利能力無法確保研發投入。再次,中國企業普遍缺乏高端研發人才,沒有高端研發人才怎麼做高端開發?而中國企業吸引不了高端人才加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提供不了有競爭力的薪資待遇,三星能為吸引頂尖級人才開出8000萬美元的年薪,中國企業研發人員的平均年薪不超過30萬元人民幣。

所以,中國企業研發積極性不高,既有目光短淺的原因,也有有心無力的客觀因素。我預計,這種狀況未來5年內難有根本性改變。

從尊重知識產權尋找突破

近年來,「中國製造」的國際形象有很大改觀,但是仍然未脫離「質次價廉」的形象。

全球知名廣告公司智威湯遜(JWT)一項針對英美消費者關於「中國製造」的調查發現,60%以上消費者認為「中國製造」意味著「海量生產」,55%的消費者認為中國商品「便宜」,45%認為「安全水平低」,35%認為「質量差」,35%認為「不可信賴」,33%認為「低檔次」。

相信這個結果出乎很多人意料,不少人認為,「中國製造」已經與國際水準差別不大,實際上,「中國製造」形象的改善,很大程度上是中國的外資企業貢獻的,本土企業對「中國製造」形象的改善,貢獻率仍然偏低。

為什麼至今仍有大批企業鍾情於生產「質次價廉」的產品?因為在這部分企業的觀念裡,中國仍然是一個落後的國家,消費者購買力有限,他們更在乎的是價格而不是品質與技術。消費者調查發現,這個觀念已經徹底落伍。影響消費者做出選擇的第一因素,已經從價格變成了品牌和品質,尤其在經濟較為發達的一、二級城市市場。這一點從2011下半年以來本土品牌轎車普遍負增長,以奔馳、寶馬、奧迪為代表的豪華品牌逆勢大幅增長可知。目前,中高端消費者群體越來越大,這部分消費者代表了中國的未來,他們更在乎品牌與品質,企業必須認識到這一點,並順應消費者變化。

缺乏創新和嚴格的質量管理,中國企業不可能贏得全球市場的尊重。中國要想成長出三星這樣的企業,就必須從上到下全方位、立體化變革經營觀念及企業管理體系。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創新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共識。但是,創新對於大多數中國企業來說依然那麼遙遠,中國在保護知識產權制度建設及整個社會觀念上並無實質性進步。

實際上,中國企業研發、創新能力不足,可以追溯至教育觀念與體制的落後。長期以來,中國教育的出發點是培養「聽話的人」,而不是培養具有獨立思考、獨立人格的人,聽話的人只能用來守成,不能用來創新。一個聽話的人,不可能對國家做出卓越貢獻;一個聽話的民族,不可能對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為什麼泱泱大國至今沒有一個人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還有什麼比這個更能證明中國教育的失敗?

這幾年,以海爾為代表的中國家電企業,一直孜孜不倦地耕耘國際市場,卻始終難以獲得重大突破,很大程度上緣於無法突破技術與品牌的瓶頸。因此,如不能全面檢討企業經營戰略及觀念,不能建立基於國際規範的行為準則,中國企業成長為受人尊重的企業,依然遙遙無期。

(註:本文收錄於最新出版的《中國經濟迫切十問》一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557

母親樂善向佛,弟弟買兇殺人 劉漢:四川「首善」的野蠻生長史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152

48歲的劉漢出身四川一戶貧寒之家,底層打拚幾十年,變身礦業大亨、資本大鱷。在他這條驚險離奇的成長之路上,佈滿騙局、暴力和不為人知的秘密。發跡之後,劉氏一家樂善好施。母親每月禮佛,劉漢常常「見人就撒錢」,旗下公司捐建的希望小學歷汶川地震而不倒。

現在,其弟劉勇四年前犯下的一樁陳年命案,成為官方宣佈調查劉氏兄弟的直接原因。

槍響了五聲。

茶鋪老闆娘當時站在十多米外的櫃檯邊招攬客人。她回過頭,就看到幾個喝茶的客人從椅子上滑落在地,一個手持長槍的年輕人鑽進了一輛面包車,消失在四川廣漢市大件路上。

這是2009年1月10日,一個有著冬日暖陽的週六下午。和往常一樣,廣漢市北海路鴨子河堤800米長的露天茶鋪裡,坐滿了喝茶、打牌的客人,老闆娘四歲的女兒園園坐在一張椅子上玩玩具。隔了兩張桌子,老闆娘的熟客——陳富偉和三個弟兄在喝茶,旁邊還有一個掏耳朵的。槍響之後,這五個人倒在地上。

「一切發生得非常快,跟香港黑幫片一樣。」四年後,茶鋪老闆娘坐在陳富偉倒下的椅子上,捂著嘴向南方週末記者回憶當時的場景,聲音仍在微微發抖,她時而用普通話,時而切換到廣漢話敘述。

槍響30分鐘後,警察趕到了現場,拉起了長長的警戒線,並問老闆娘是否認識死掉的三個人。她想了想說,我什麼都沒看到,什麼都不知道。她害怕得罪陳富偉的死對頭。

那時,廣漢黑幫首領之一陳富偉刑滿釋放不久,放出話來要找一個死對頭算賬,還跑到對方母親壽宴上鬧事。但陳富偉連當天都沒能捱過——下午,他開著一輛黑色本田車載著三個小弟來到鴨子河堤,把車子停到北海路一個電線杆下,走上河堤茶鋪,一個小時後被一槍斃命。

這起發生在鬧市區的殺人案當時震驚四川。幾乎所有廣漢人都知道,陳富偉死對頭的名字叫劉勇,2008年北京奧運會四川廣漢奧運火炬手,而他的胞兄劉漢是四川最富有、最有勢力的人之一——上市公司金路集團董事長、漢龍集團實際控制人、胡潤慈善榜上的四川「首善」。

此後,劉勇被列為公安部A級通緝令通緝的殺人犯罪嫌疑人,但一直逍遙法外。

2013年3月22日,新華社發佈消息稱,「潛逃多年的公安部A級通緝令通緝的重大殺人犯罪嫌疑人劉勇,於近日被公安機關抓獲。其兄劉漢涉嫌窩藏、包庇等嚴重刑事犯罪而接受調查。」

多方信源顯示,同時被調查的還有劉漢妻子、前妻,甚至連四川家中的保姆亦在調查之列。

沒有人知道劉漢如今身在何處。金路集團發公告稱未能電話聯繫上劉漢,他的堂兄弟宏達集團董事長劉滄龍則對媒體稱,近來未與劉漢聯繫。一位接近四川省公安廳的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控制劉漢的並非四川警方,而是公安部和中紀委的聯合督辦組,該督辦組已包下成都市區一家酒店,看上去並不僅僅是針對一樁殺人案而來。

貧寒之家

「這次劉氏兄弟不知為何進去,希望他們回頭是岸。」炳靈寺的住持說。住持背後的牆上,一行大大的標語寫著,「犯偷盜者,得貧窮下賤報。」

由成都市往西北大約30公里,便到了劉漢的老家廣漢市。這裡是蜀地要衢,也是三星堆古蜀文明發祥地。

今年48歲的劉漢出生在廣漢市老南街的一個教師家庭裡。劉漢的發小梁宇向南方週末記者介紹,劉家早年生活非常艱苦,父親劉章科是什邡人,抗美援朝時參加了志願軍空軍,在後勤部隊。後來復員到了廣漢,開始分配到廣漢郊區的新豐中學做物理老師,隨後調回市裡的北外中學,1990年代因腦瘤去世。老街坊至今記得,劉章科寫得一手好毛筆字,經常幫街道門店寫毛主席語錄。

劉漢的母親叫李萬珍,人稱李娘。早年在廣漢北街上賣針頭和麻線,老鄰居們都記得李娘那時每天早上六七點鐘就背著背簍上北街,把針頭和麻線鋪在一個門板上賣東西。

李娘生下三子二女,依次是劉堅、劉萍、劉漢、劉勇和劉英。如今李娘已經七十多歲了,被劉漢接到成都住,不過每月農曆初一和十五,她都要自己回廣漢,去炳靈寺燒香拜佛捐功德。

「李娘已經有一個多月沒來了,每次來的時候,都跟我要一大碗水放在香前,說給去世的老頭子喝。李娘心地很好,樂於佈施。劉漢也來過寺廟一次,見出家人就散錢,這次劉氏兄弟不知為何進去,希望他們回頭是岸。」炳靈寺的住持說。住持背後的牆上,一行大大的標語寫著,「犯偷盜者,得貧窮下賤報。」

當時帶過劉漢的一位街坊稱,劉漢小時候很老實,喜歡去河裡游泳,「滿腦袋爛瘡,流著鼻涕,叫他翻跟頭就翻跟頭,那時候誰會想到這個娃能掙這麼多錢」。

發跡後,劉漢行事一貫神秘低調,極少接受採訪。一位《華西都市報》記者見過他,描述其為1.8米的大個子,濃眉大眼,愛打高爾夫球,喜歡吃川菜,出差時會帶一些香辣醬。

但劉漢如何攫取第一桶金,市場上充滿了各種傳聞。據《華西都市報》一篇報導稱,他號稱西南財經大學畢業,在1980年代初開始在廣漢做建材和成品油生意,經過數年打拚有了原始積累。29歲進入期貨市場,賺得第一桶金並進入億元富豪之列。

這篇報導還稱,劉漢和一名叫袁寶璟的東北億萬富豪產生過經濟糾紛,並險些在1997年2月被其僱用的槍手殺掉。然後,當劉漢2004年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時,已經是福布斯富豪榜第61名,並擁有一個香港身份。如今,漢龍集團已是一家參股5家境內外上市公司,涉足清潔能源、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高科技環保產業和跨國投資等領域的大型民營企業。

在這些含糊不清的記錄背後,劉漢的發家史是沿著一條亦正亦邪的道路而來。

什麼掙錢,就干什麼

那時正值改革開放如火如荼,劉漢賣鋁合金、搞建築工程、挖土石方、賣成品油,只要什麼掙錢,就干什麼。

坊間傳言劉漢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是廣漢地區的「黑老大」,但在發小梁宇看來,許多籠罩在早年劉漢身上的神話,大部分都屬於想像。進入社會之初,劉漢只是一個普通的孩子,學習中上,人也老實,沒做過啥壞事。

梁宇曾經是劉漢在老南街一起廝混的那批孩子之一,他們都在廣漢二中讀書。1983年,劉漢從廣漢二中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廣漢化肥廠焊工是他的第一份工作。

幾年後,並不甘心在化肥廠幹一輩子的劉漢辭職了。他和大自己兩歲的陳老三一起合夥在國道邊上搭了棚,通過園林局的關係,去康定森林批發圓木,拉回棚裡鋸成方形木料,賣給附近的木匠,300元進的一根圓木簡單加工後能賣到600元。

沒有人會想到,這兩個賣木料的年輕人日後都會登上胡潤富豪榜。陳老三本名陳陸文,如今是四川金廣集團董事長,這是一家集鎳、鉻、錳礦開採、冶煉及不鏽鋼製造於一體的資源型民營企業。

木料鋪子開了好幾年後,因為種種原因,劉漢和陳陸文分道揚鑣。劉漢拿著掙來的一些錢,在桂園街的護城河上蓋起了一排簡易的店面。桂園街上販夫走卒、達官顯貴各色人等都有,在當地一度有「小香港」之名。

那時正值改革開放如火如荼。廣漢市的一位領導在公開場合稱,「不管用什麼法子,只要把外面的票子弄回廣漢,就算是打官司政府都配合」。梁宇當時還在單位上班,但劉漢已經賣鋁合金、搞建築工程、挖土石方、賣成品油,只要什麼掙錢,就干什麼。

梁宇稱,在全廣漢流行做「跳樓貨」詐騙遊戲的時候,劉漢也是其中的一員。「跳樓貨」是指,當時註冊一個皮包公司,以很少的定金去外麵廠家簽得合同,把貨物拉回廣漢賣掉,隨即把公司註銷並人間蒸發。

炒期貨發跡

當時劉漢每天早上七點鐘搭班車去成都紅廟子,晚上搭車回來。如此往返兩年,有一天劉漢突然不搭中巴車了。司機們後來才知道這小子那時炒期貨發財了。

1992年,經「高人」點撥,劉漢開始在曾蜚聲海內外的成都紅廟子市場炒期貨。

紅廟子位於成都市中心城區東北方向一條二百多米的小街上,是中國股市歷史上一個著名的股票原始交易市場。從1992年春天開始,紅廟子股票自由市場進入鼎盛時期。在那條狹窄的小街兩旁,擺滿了辦公桌,桌上放著成堆的人民幣。

每天從上午10點左右到晚上9點,都有手持各種股票或權證的人們前來交易。「散戶」手裡拿著股權證,一邊走,一邊叫賣;「中戶」們租一張桌子沿街擺放,上面放著各種股票,不急不躁地喝著茶,好似「姜太公釣魚」;「大戶」們則租一門面或附近的寫字間,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在暗地裡操縱行情。

當時在成都市第二運輸公司開車的一位司機對南方週末記者回憶說,那時劉漢儘管成立了四川平原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但每天早上七點鐘仍搭24座馬自達班車去成都紅廟子,晚上搭車回來。如此往返兩年,有一天劉漢突然不搭中巴車了,該司機後來才知道這小子那時炒期貨發財了。

多年後,劉漢曾向四川一位記者稱,自己是在1994年通過炒鋼材期貨發家的。他稱當時中國鋼材現貨市場低迷,期貨市場的鋼材被爆炒,價格直升至3500元/噸。但現實中的鋼材價格卻只有2800元/噸,銷售不出去。成鋼、重鋼的庫存產品堆積如山,劉漢集中所有資金,和成鋼、重鋼廠簽下了旁人看來近乎瘋狂的合同——以比市場價高200元/噸的價格收購鋼材廠庫存產品,然後拿到期貨市場沽空。成鋼約4萬噸的鋼材,被劉漢一網打盡,這麼一進一出,劉漢斬獲近億元。

這時,東北億萬富豪袁寶璟正在籌劃對劉漢進行報復。發小梁宇的說法是,這是因為劉漢炒期貨時,設「跳樓貨」式騙局,讓袁寶璟損失慘重。

1997年2月1日晚,受袁寶璟等人指使的李海洋在跟蹤劉漢數月後,在廣漢市最好的酒店西園賓館設下埋伏,待劉漢從西園賓館出來時,近距離向其開了兩槍。

不過劉漢倖免於難。至於原因,有媒體說是「保鏢替他擋了子彈」,不過梁宇堅持向南方週末記者稱,當時劉漢並沒有保鏢,但槍手槍法太爛,近距離也只是擊中了劉漢胳膊,致其受傷。

六年後,袁寶璟因為另一起雇兇殺人案被抓捕,2005年被遼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

漢龍帝國成型

2009年到2012年,從非洲鈾礦到澳洲鉬礦,再到喀麥隆鐵礦,短短幾年時間,劉漢迅速完成了一個資本大佬到國際礦業能源大佬的角色轉變。

1997年3月,剛剛躲過槍擊的劉漢在四川綿陽註冊成立漢龍集團,註冊資本9998萬元,法定代表人為蒲萬昌,劉漢隱身幕後。該集團也就是現在市場所稱的「四川小德隆」——漢龍系的「真身」,其經營範圍包括化工產品、醫療器械、電子產品、衛生潔具、文化辦公用品、農副產品、餐飲娛樂、運輸服務等等,幾乎涵蓋了所有的貿易門類。

漢龍集團後來成為上市公司金路集團的控股股東。2011年金路集團的年報顯示,劉漢控制漢龍集團24.99%的股權。

梁宇回憶稱,劉漢當年想把廣漢市金雁湖公園經營權拿過來,搞成娛樂場所。但因廣漢市政府開價太高,他一怒之下,跑去綿陽發展。

和綿陽當地政府的一系列合作,讓劉漢的漢龍帝國一步步建立。資料顯示,1997年漢龍集團成立之初,就先後承建綿陽市迎賓大道公路、綿陽機場、綿陽市「漢龍大橋」等項目。2003年綿陽市經委一位官員接受記者採訪時,曾扳起指頭算漢龍集團的投資:9000萬元修建了位於綿廣高速公路入口處的迎賓大道,出資4000萬元修建了漢龍大橋;出資修建了綿陽市體育館和市區內多座人行天橋。

在教育上,劉漢投資了1.5億元辦起了綿中英才學校,旗下公司也在北川縣建設了因在汶川地震中連玻璃都沒碎而被稱為「最牛希望小學」的「劉漢希望小學」。

漢龍集團甚至還涉足水利建設,參與了綿陽政府的「武引二期灌區工程」。

不只是綿陽,劉漢的事業也開始在四川省內低調擴張。2000年,劉漢進入水電行業,據報導,當時全國電力過剩,沒有民營企業涉足大中型水電站開發建設的先例。劉漢5年內在四川省累計投資52億元,修建完成總裝機容量約為100萬千瓦的多家水電站。而該電站都建在劉漢所控制、涉足的其他高耗能企業附近,即使出現電力過剩,企業也可以自我消化。

2001年,四川旅遊業開始發力。劉漢投資開發四姑娘山風景區,這是四川省民營企業較為罕見的投資國家級旅遊風景區開發項目。

與此同時,其堂兄劉滄龍掌握著以宏達集團為平台的資源化工產業,並擁有上市公司宏達股份。之前通過數年的運作,二人已分別交叉控制金路集團和宏達股份。在資本市場,劉漢和其堂兄擁有的公司亦被稱為「漢龍系」。

劉漢此後展開了一系列大手筆收購。「漢龍系」先後收購中國期貨公司、豐谷酒王,以及四川信託、和興證券等多家公司,並在幾年間成為國際礦業市場最神秘的中國淘金者。

從2009年到2012年,從非洲鈾礦到澳洲鉬礦,再到喀麥隆鐵礦,短短幾年時間,劉漢迅速完成了一個資本大佬到國際礦業能源大佬的角色轉變。如此大手筆的收購,作為民營背景的「漢龍系」,其背後不僅有中國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工商銀行等國有大行充當其融資後盾,還有大型礦業央企閃現於其合作陣容。

《華爾街日報》記者在2010年曾經採訪過劉漢,並撰文記錄了問及對鉬礦市場是否有信心時的場景,「劉漢在駕駛他那輛黑色法拉利飛奔而去之前,說出了以下經過仔細斟酌的話:劉漢從來都是贏家,劉漢從不失手」。

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四川宏達集團副總裁、董事局秘書劉德山則反覆稱,宏達集團與漢龍集團在業務上並無交叉,「劉滄龍主席1979年在什邡起步的時候,劉漢還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子。」

槍擊案東窗事發

「他牽涉的背景太深。」廣漢市委一位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說,「調查劉漢,其實是各方勢力博弈的結果。」

1997年的槍擊案過後,劉漢行事更為低調。偶爾出現在公眾視野,也是戴著墨鏡,為眾多保鏢簇擁。其辦公室一度位於廣漢市西南書城旁邊的一座樓裡,沒掛任何招牌,需要秘書引領方能找到。在企業家圈裡,劉漢亦是獨來獨往,少與其他人交流。

劉漢最早的實體公司四川平原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位於廣漢市一片林蔭庇護的湖南路上,那棟四層小白樓非常不起眼。不過,現在平原實業公司的落地窗全部拉上窗簾,玻璃大門上用繩子拴著一隻大狼狗,一有陌生人靠近則狂吠不已,裡面的員工看見落荒而走的路人大笑不已。

廣漢市公安局一位負責人稱,2009年陳富偉等五人被槍擊案發生後,四川省公安廳有關領導當即過問了此案,並派出刑偵專家組趕赴廣漢督辦此案,廣漢市公安局此後無從插手。當時德陽市在所有路口布下天羅地網,然而還是讓劉勇逃走了。

「他牽涉的背景太深。」廣漢市委一位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說,「調查劉漢,其實是各方勢力博弈的結果。」

公開信息資料顯示,劉勇擔任過廣漢市乙源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該公司經營範圍涉及危險化學品運輸、建輔材料、酒類銷售、園林綠化、房地產開發等領域。2008年8月4日,北京奧運會奧運火炬在四川廣漢傳遞期間,劉勇還擔任第41號火炬手——這顯示出其在廣漢非同一般的能量。

當時新聞報導稱:劉勇熱心於捐資助學、慈善活動。他長期資助一百多名貧困學生,出資一百多萬幫助當地中學興建體育館,汶川大地震後還一次性捐款110萬元用於受損學校及醫院建設。

劉家在老南街的街坊們也稱,每次劉漢、劉勇回老家的時候,對於老街坊們都是非常大方地發錢,老人一人幾千,小孩一人幾百地發。

但在廣漢市市民眼中,劉勇是另外一種形象。梁宇稱,劉氏五兄妹裡,劉堅最早在廣漢開過一陣子賭博機,劉萍則在劉漢的公司裡負責財務,劉勇則是廣漢人人皆知的帶頭大哥,行走於黑白兩道之間,「劉漢社會上的事情都是劉勇去擺平」。

作為槍殺案死者之一,陳富偉過去的檔案亦非同一般——1991年他因故意傷害罪被判緩刑,1994年因流氓罪、脫逃罪被判刑14年,2004年因非法持有槍支罪、尋釁滋事罪被判刑7年,2008年7月刑滿釋放。

據稱,出獄後,一直吸毒的陳富偉繼續在廣漢從事敲詐勒索等犯罪行為。2008年10月,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陳富偉與劉勇素有積怨,多次在各個場合揚言要對劉實施報復。

2009年1月10日中午,袁某、張某等人根據「線索」,在鴨子河堤的茶鋪裡找到陳富偉,連開五槍,將陳富偉等三人當場擊斃,另外兩人擊傷。2013年,這樁陳年命案成為中國官方宣佈的中紀委介入調查劉漢兄弟的唯一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12

一家硅谷公司在中國的非典型生長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9264.html

導讀:這是一家硅谷公司在中國的分公司,沒有 KPI 考核,不投廣告,不花錢買渠道;在辦公樓找不到公司的銘牌,但把服務器架在中國;他們享受著硅谷公司的福利,幹起活兒來卻像一家中國本土創業公司。

來源:愛范兒  作者:黃龍中

它是一眾硅谷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參考的樣板,也是他們入華前考察市場的第一站,它的負責人則成為這些人尋找中國代理人的標準。然而它給這些取經者的答案只是:先想清楚為什麼來這裡。——它自己踐行的標準是:追隨用戶。

這家公司與它的中國用戶一年進行幾十萬次交流,它只是一個 IT 工具,卻執行 7×24 服務標準。它不做用戶調查,也不分析用戶行為,但源源不斷地,用戶僅僅因為喜歡而付費。喜歡它的用戶還寄來潤喉糖,因為擔心它的生產者說很多話嗓子不好。

這家公司不是蘋果,是印象筆記,Evernote 在中國的公司。

0 到 400 萬,生意模式沒有變

Evernote 去年 5 月 10 日進入中國市場,啟用「印象筆記」中文品牌。目前用戶 400 萬,另外有 100 多萬 Evernote 國際版用戶。

一年積攢 400 萬用戶,可能被很多中國互聯網產品看不上眼,即使後者的數據不那麼真實。但印象筆記在中國的穩健發展,成功地延續了 Evernote 的生意模式——免費增值(freemium)。根據印象筆記中國區總經理谷懿的介紹,印象筆記的付費用戶比例基本與 Evernote 持平,略低於 4%。

這是意義重大的,因為在人們的眼中,中國人喜歡免費,不擅於為 App 付費。去年 Evernote 剛剛進入中國的時候,CEO 菲爾·利賓(Phil Libin)講中國市場可以不賺錢,應該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一年過去,谷懿說,「事實上我們已經賺錢了」。

能夠獲得收入甚至賺錢的原因,除了蘋果 App Store 多年來對付費習慣的教育意義外,也有印象筆記的特殊性。谷懿說印象筆記的用戶不是那種一看到收費就扭頭就走的,會獨立思考,「他們對於付費更願意琢磨,他們是願意給幫助了他的工具付費,希望通過付費讓工具走得更好的人」。當然,客觀原因是去年 7 月與支付寶合作後帶來的便利性。谷懿講印象筆記對於使用不滿意的付費用戶,他們會按天結算退費,這顯然又給予客戶好感和誠意。

據谷懿的介紹,印象筆記用戶與 Evernote 用戶一樣,Windows Phone 平台的付費意願比較高。但在傳統的三大平台(iOS、Android、Windows),Windows 用戶最多,該平台帶來的收入也最多。但由於不清楚各個平台的詳細用戶數分佈,我們無從知道各平台的收入情況。

(印象筆記員工由剛進入中國的 7 名變成了 17 名,辦公位子也增加了,原來這裡是空著的)

沒有 KPI,但壓力並不小

相較於 Evernote 全球 5000 萬用戶數,中國 400 萬用戶數並不多,尤其是面對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我問谷懿對這一用戶數的態度,她說不滿意。不過總部沒有對印象筆記用戶數量考核目標,她也不想給員工以考核壓力,「有了 KPI 就不是創業企業了」。

但壓力仍然是存在的,來自身邊的韓國。據谷懿的介紹,Evernote 在韓國的增長非常迅速。「韓國智能手機市場比較成熟,他們的口碑效用非常強,有一個人開始使用一個產品,他身邊的人就都開始用。從去年下半年開始,Evernote 在韓國取得非常快的增長」。

從 Kakao Talk(類微信應用,騰訊去年投資 4 億元佔股 13%)在韓國智能手機的流行,就可以理解韓國市場所具有的特殊性——韓國 90% 以上的智能手機都在使用 Kakao Talk,與微信一樣,Kakao 大部分用戶在韓國國內。「如果我們達到韓國那樣的相對(人口基數)增長速度,印象筆記用戶數應該是現在的 10 倍以上」,谷懿說。不過她強調這不是給員工的考核 KPI。

在談到長遠的規劃時,Evernote 經常對外講的是「做 100 年的公司」。印象筆記則希望用 100 年時間做成 13 億人的產品。顯然,這是不現實的,目前只有中國「手機用戶數」接近這一數字。印象筆記作為筆記類工具,用戶門檻高,使用者呈現高端化。


怎麼把用戶群體擴大到高端用戶之外的更廣層面,是谷懿今年最重要的議題。今年 4 月她去三亞參加博鰲亞洲論壇,受到觸動,「不少非 IT 領域的高層知道 Evernote 是一個好品牌,但他們都不用印象筆記。我們應該把用戶從高端的種子用戶擴展到主流人群」。印象筆記今年開始在廣州、廈門、上海等城市搞巡迴粉絲活動,是這方面的一種探索。但品牌的傳播,仍然任重道遠。

 

從搬運到本土創新

去年 Evernote 剛剛進入中國的時候,Phil Libin 接受愛范兒的採訪,透露 Evernote 彼時在中國的用戶數量是 110 萬(平均付費率僅 1%)。「這 110 萬是 Evernote 落地中國的根本原因,我們是追隨用戶而來的」,谷懿說。這也是她對考察中國市場的硅谷企業常說的,即想清楚為什麼來中國。「印象筆記想明白了這一點」,她說。

在 Evernote 中國品牌「印象筆記」誕生後,Evernote 的周邊產品如 Hello、Food、Skitch、Clearly 等等產品分別推出了中文版本。到 2012 年底的時候,所有產品線基本引入完畢,中國用戶可以使用到所有 Evernote 及周邊服務(「外腦」產品)。

谷懿把 2012 年稱為「搬運的一年」,而把 2013 年稱為本土創新的一年。

所謂本土創新,是加強與本土廠商的合作,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與微信的合作。今年 2 月 5 日印象筆記獲得微信通用接口,接入微信底層 API,創建「我的印象筆記」(微信號 myyxbj)公眾帳號。用戶跟該帳號對話即可存儲筆記,目前支持印象筆記帳號綁定,不支持 Evernote 帳號。「這是 Evernote 第一次與 IM 工具有如此緊密合作」,谷懿說。

除了這一舉措外,印象筆記也把原來的小規模粉絲活動「印象吧」擴大到了幾百人的用戶交流活動,教用戶如果進階使用產品。目前跑過了廣州、上海、廈門、北京四個城市。據說今年會到北上廣深外的二線城市。今年 4 月谷懿在博鰲論壇上亮相,也是本土推廣的一種方法。

我問谷懿中國團隊有沒有對 Evernote 產品做出過明顯的貢獻,她說每個版本全球各個團隊都會參與的,Evernote 是「全球設計,一個標準」。中國團隊所做事情與其他國家一樣,包括新產品本地化、發佈上線、應用商店渠道、市場宣傳,日常的用戶反饋蒐集等。

不過仍然可以找到中國特色的一些功能。比如對 WiFi 同步設置的修改。「在國外,運營商一般是不限流量的,所以可以做到任何時間任意地點同步」,谷懿說,「但國內不一樣,有一次我開啟同步,一個月耗費了 3GB 流量,交了很多錢」。在中國團隊的呼籲下,印象筆記提供了「僅 WiFi 連接時同步」功能,開啟後可以節省流量。

 


不做 IT 公司,做服務公司

讓用戶不僅是為功能而付費,而是為服務付費。這是谷懿的理想,也是 Evernote 生意模式得以一以貫之的途徑。

所謂的為服務而付費,與平常概念也不一樣。一般講為服務而付費,是指花錢買到更多的服務;而谷懿所指,是海底撈模式/招行模式/星巴克模式,「人們要用得很舒服,被服務得很舒服,他是願意為這種服務而付費的」。

谷懿招了很多熱愛印象筆記的人,她讚賞這些人的服務意識。「我沒有要求他們要做到怎樣的服務,但他們做得很好,我都不相信這麼少的人可以做得這麼好」,她舉的例子是:微博提問,最長 1 小時回覆;微信提問,10 分鐘回覆;網站提交問題,1 天內回覆完。「我們提高了同類應用的服務水平。以前他們可能不理會用戶的問題,現在我們在做,他們也跟著一起做,從用戶角度來看,這終歸是好事。最後是比誰做得好,我們是用心在服務,我認為我們能夠做好」。

在我提問谷懿出任中國區總經理一年多來,所看到的行業變化時,她也把答案回答到服務的價值上。「這一年 App 從很熱到偏冷的氣氛,這是一件好事,很多行業開始知道產品真正給用戶帶來的價值是什麼。比如打車應用,它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好處其實是比較明顯的」。對於印象筆記來說,她舉例有人拿它來管理簡歷、有人拿它來歸檔衣服,有人拿它來採訪錄音做速度,「它也切實地在改變人們的生活」。

我在最後,讓谷懿用三個詞來總結過去近一年來工作。她用了三個句子:

做到了我們承諾的。很多公司會承諾很多,尤其是互聯網行業,承諾是很容易的事情,但能不能做到,是很難的。也沒有人去追究。當初我們承諾要在中國建立服務、本土團隊,希望為中國用戶提供更快的服務、更好的產品,更本地化、更快捷的響應。現在來看,我們都做到了。

做到了我們當時沒有想到的。比如我們沒有想到在中國發佈沒幾個月,就趕上日本,成為 Evernote 第二大市場。二是我們本土的合作,比之前想的要好,比如跟微信的合作,我們原來沒有想到會去做。三是百寶箱上線之後與合作夥伴的合作 注 1。

行勝於言。我們剛開始進入中國的時候,(服務器架在中國)很多人不理解,中國用戶不理解,美國用戶不理解。我們跟美國的同事交流,他們不理解我們架設服務器,對於用戶是很好的事情,為什麼國內不理解。反過來,國外的很多人也質疑我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我們當時夾在中間,是很左右為難的。當時我們沒有做很多的辯解,我們只是用行動來證明,我們是在做(有用的)事情的。現在來看,無論是印象筆記的用戶,還是國際版的用戶,他們對於我們產品的發布、響應速度是讚不絕口的。而在硅谷的公司,或其他國外的公司,他們到中國來,第一站就到我們這裡來,因為他們覺得我們是(國外公司在中國)做得最好的。

注 1:印象筆記 2012 年 8 月開放 API,現在有 300-400 個合作開發者;12 月上線百寶箱,從幾百個開發者應用中選出優秀應用進入百寶箱,目前國內第三方百寶箱應用有 18 個(愛范兒 app 是其中之一),加上印象筆記系列產品,總共有 26 個百寶箱應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52

深圳貿易融資套利野蠻生長:四千萬兩年賺過億

http://www.21cbh.com/HTML/2013-5-17/xMMzcxXzY4NjMxMQ.html

如果不是稅務部門開始大規模查稅,王科(化名)這個玩了兩年多的貿易融資遊戲還會繼續下去。兩年多的時間裡,王科的4000萬本金已經貢獻了上億的利潤。

運作方式並不複雜。王科這兩年的保稅區黃金(1362.90,-24.00,-1.73%)貿易融資套利做得順風順水。但從2013年開始,監管部門已經開始關注到了貿易融資的超常增長和其中蘊含的風險。有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增13.4%,而深圳進出口同比大增了80%。「現在已經沒有銀行敢給我們開信用證了。春節後稅務局就已經開始查稅,這個玩了好幾年的遊戲已經玩不下去了。」王科說。

5月5日,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發《關於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劍指貿易融資套利。本報獲悉的一份深圳銀監局4月底下發給市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的文件顯示,貿易融資套利活動擾亂了國家宏觀經濟秩序,違背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要求,也帶來一定的風險隱患。各行務必採取有效措施,做好風險監測與防範工作。

「針對貿易融資的更嚴厲措施可能很快被推到台前。」一家國有大行深圳分行的國際業務負責人說。

兩年賺上億

「我是在2010年底開始做貿易融資套利的,當時香港的港幣貸款一年期利息才兩三個點,而大陸的信託產品一年期收益有10個點,即使是收益更低的銀行短期理財產品年化收益也有四五個點,而且基本是無風險收益,機會很明顯。加上我做過多年的電子元器件生意,熟悉資金進出,我出4000萬,另外一個朋友出了1000萬,總共5000萬就開始幹了。」王科說,當時身邊已經有很多朋友運作這個生意大半年了。

其實通過貿易融資來套利並不複雜。「我們找了個黃金加工企業,花了8000元人民幣在香港註冊了個子公司,通過香港子公司進口黃金。拿著單據去銀行開信用證給香港公司,香港公司拿著信用證去對應的中資銀行香港分行抵押就可以拿到年化利息甚至低於1個點的短期港幣貸款。然後再將港幣通過電子元器件貿易轉移到深圳換成人民幣,用人民幣去買短期年化收益在三四個點的理財產品。」

「等黃金進來之後,通過物流公司將黃金拉出保稅區去香港重新進口融資。所有的物流和報關單都有第三方公司的專業服務,可以循環交易。」王科說,一個交易循環大概要半個月,純粹的套利收益在1.2%左右。「期間黃金有較大的升值,後來我們買了些收益更高的信託產品,今年春節後我的4000萬總共賺了大概一個億出頭。」

王科說,身邊有些朋友求財心切,直接和銀行、報關的人配合,用假的單據虛構貿易,香港那邊的貸款通過地下錢莊轉回國內,整個週期只要三天左右,一個週期收益也有接近1%。「雖然這樣周轉快,總體收益更高,但地下錢莊始終覺得不安全,而且單據造假可能會有刑事責任,終究還是忍住了誘惑。」

事實上,在深圳保稅區,王科只是成千上萬個從事貿易融資套利的小商人之一。「利用黃金和電子產品進行貿易融資套利的人最多,因為這兩種產品體積小,價值高,市場流通量大。」王科說。

香港海關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內地對香港的黃金出口量同比大漲300%,內地從香港的黃金進口量也飆升了175%。

「貿易融資套利由於利差的存在,這種套利行為以前都是實體企業在做。但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套利收益的空間擴大讓大量的虛擬資金開始流入這個領域。」上述國有大行深圳分行的國際業務負責人說。

到2012年下半年,貿易融資套利已經公開化,同時還得到了銀行的默許甚至配合,深圳保稅區的貿易融資套利已經達到了瘋狂的地步。王科說,有些銀行為了銷售理財產品,直接給客戶做內保外貸,通過香港發放的貸款來購買理財產品,然後通過合法或者非法的手段進入深圳購買理財產品,再質押來開信用證,完全是空手套白狼。

公開信息顯示,部分銀行為了留住存款,甚至還專門設計了針對內保外貸的理財產品。上述國有大行深圳分行的國際業務負責人說,內保外貸進行套利對企業來說非常方便,是企業特別是深圳企業公開的秘密。

監管風暴

由於財富效應,像王科一樣通過深圳保稅區貨物反覆進出進行貿易融資套利的群體在過去幾年中高速增長,已經引起了深圳貿易數據的異常。

公開信息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增13.4%,其中出口增18.4%、進口增8.4%。而同期深圳進出口同比大增80%。海關總署日前公佈的數據也顯示,3月內地對香港出口增長了92.9%,創下自1995年3月以來的最高同比增速。從2013年年初開始,中國進出口數據的異常一直就是海外投行熱議的話題。

事實上,深圳貿易數據的異常早已引起了包括海關、外管局和銀監會等監管部門的關注。

4月10日,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表示,一些企業通過貨物的出口帶來資金的流入,來套取內地與香港人民幣利差的這種現象,海關總署也在關注。

隨後,外管局深圳分局發佈通知,要求開展2013年一季度末深圳市貿易信貸調查,並於4月26日前完成。不過,據本報瞭解,該調查報告尚未對外公開。

深圳銀監局在4月24日下發的《關於對保稅區企業相關進出口貿易融資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則最早揭開了謎底。該文件顯示,深圳市一季度進出口貿易出現異常增長,主要是因為深圳福田、沙頭角兩個保稅區部分從事黃金、高新電子等高價值產品進出口的外貿企業,通過同一貨物在深港之間反覆進出的「貨物空轉」方式,虛構進出口貿易。虛構進出口貿易的企業一般以銀行的理財產品作為質押擔保辦理進出口貿易融資,利用深港匯差和利差進行套利活動。

5月5日,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發《關於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加強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管理、加強對進出口企業貨物貿易外匯收支的分類管理,直接劍指貿易融資套利。

「在監管部門的措施出台之前,銀行和工商部門的行動其實更早。到2013年年初,已經只有一家合作的國有大行敢開信用證,可能是銀行已經聽到了風聲,春節後這家銀行也不敢給我們開信用證了,而多的時候有7家合作銀行搶著做這個生意。」王科說,最致命的是工商局在春節後對反覆進出貿易套利的企業開始查稅,「我們這種方式做貿易數據異常是很明顯的,銀行和稅務肯定心知肚明,現在開始查說明市場風向已經轉了。正常交稅肯定要虧錢,而且偷稅還有刑事責任,如果稅務部門認真起來這麼大的貿易量被抓進去沒有個幾十年是出不來的。」

公開信息顯示,國家外匯管理局和銀行監管部門在4月份已經對廣東省內銀行進行窗口指導和風險提示,黃金等加工貿易的遠期信用證的質押融資被叫停。市場傳聞此舉造成了黃金進出口的崩盤式萎縮。

廣東省社科院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認為,在保增長的壓力下,傳統的外貿考核政策增強了地方政府虛報出口數據的需求。

針對深圳保稅區的貿易異常,深圳銀監局的上述《通知》要求銀行從三個方面防範風險:加強客戶准入管理,嚴格做好各環節盡職調查,充分瞭解客戶背景及信用狀況,杜絕不良客戶入場;加強貿易真實性審查,嚴格審核合同、報關單、發票等單據,充分瞭解基礎情況,確保貿易背景真實;審慎開展理財產品質押辦理進出口表內外貿易融資業務,嚴控理財業務與進出口業務之間的風險傳遞。

上述國有大行深圳分行的國際業務負責人認為,幾個部門的聯合行動說明深圳對香港的超常貿易問題已經上升到了更高的層面,針對貿易融資的更嚴厲措施可能很快將會推到台前。

「現在還有部分朋友在繼續做電子元器件的貿易融資套利,不過頻率減少了很多。他們認為,保稅區的企業都經不起查稅,最終可能會查幾個做得特別過分的大魚,風頭過後小魚小蝦應該沒事,畢竟這個套利是堵不住的。」王科說,他春節後已經徹底不做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46

$VSAR(VSAR)$ 資料貼:Versartis:長效生長素 HAIJINYAN

http://xueqiu.com/8425332309/28368694
第一、管理層:CEO的背景是長效GH研發背景,最早80年代的時候在Genetech做實習生,那個時候GH療法剛剛開始,之後參與了FDA唯一批准(1999年)的長效藥物Nutropin Depot的研發。通過這些經驗,瞭解到長效GH療法應該如何設計開發,其他高管也有很多GH療法的研發經驗,尤其是George Bright博士,從80年代開始就用GH療法治療GHD患者,之後去到諾華去領導他們的每日注射藥物Norditropin並且幫助諾華在美國發佈。Eric Humphriss,也來自Genentech,很熟悉治療小兒GHD患者,在Genentech負責過數千患者的登記臨床實驗。Patrick Murphy,在80年代研發了全球第一款rHGH,並且為公司開發了一個流程使得公司可以以相比當前市面上的每日注射產品更低成本的流程生產藥品。

第二、為何長效比目前的每日注射好:目前的每日注射生長素,很容易導致按時用藥(compliance)的挑戰,不是說完全停止治療,但是跳過一些注射(skip dose),患者不會像跳過胰島素注射一樣立即感受到效果,所以他們1-2周跳過一次注射,有些更加頻繁。根據統計,可以看到>2/3的兒童事實上常規性跳過注射,這很明顯將導致長期治療的不良結果。可以看到,如果他們每週跳過2次以上注射,他們的增長速度下降,治療效果變差。這是每日注射方式的常見現象,因為生活中各種事情的發生(參加夏令營,去祖母家裡),每天你都要停下來注射,小孩子不希望隨身帶著筆和注射針,他們不想注射,所以小孩子就跳過注射。所以如果你有一個藥在compliance方面更好的話,你可以避免跳過注射的問題,明顯對於患者就會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第三、過去長效生長素的研發努力:很明顯過去20年其他人也考慮過這些,包括CEO自己。90年代,Genentech開發了Nutropin Depot,這是一種和Alkermes合作的長效GH配方。這款產品的問題是使用的21規格針頭(21 gauge needle)來注射粘性懸浮液(viscous suspension),給兒童注射的時候非常疼,而且它沒有給足你你每月1次需要的劑量,因此藥效性和耐受性較差,最終,Alkermes和Genetech共同決定繼續生產太複雜,2004年最終決定不值得繼續投入選擇停產。LG和Altus有類似的問題。其他Franchise Players比如諾華、輝瑞、Merck Serono 和Ambrx的合作項目,都傾向於使用聚乙二醇化技術,當聚乙二醇化GH,可溶性(solubility)下降,時間一長rHGH就集中在局部注射部位,它會刺激脂肪細胞、代謝局部脂肪,這被稱為「脂肪萎縮」。對兒童而言這明顯這是不能接受的,因此考慮到嚴重脂肪萎縮,他們結束了那些項目。即使在那些案例中,他們也最多是每週注射(weekly admin)產品。

第四、其他研發的長效產品情況:現在在臨床實驗的所有的競爭藥品在長效GH療法臨床開發上都和我們一致或者落後於公司,並且他們最好的都是每週注射。諾華使用他們在similar glutide找到的類似的化學修飾技術來開發蛋白質,這是它們用在GH裡的方法.目前他們最好的Profile是每週注射。Plolor用來合成GH的生育激素(fertility hormone)是一個糖基化產物(glycosylated product),所以他需要通過一百萬個細胞生產出來,同樣比每日注射生產成本更高,同樣注射頻率不到1周就要注射。最後一個是Ascendis,他們將GH 結合到PEG,然後再將GH慢慢從PEG釋放,這個產品也要每週注射,然後在結合到PEG之前需要提純GH,因此生產成本也比每日注射昂貴。對公司來說,在安全性方面,可以達到每日注射可比安全性,在劑量方案方面,我們最多可以到每月注射,另外在生產成本方面,比每日注射更低,因此利好潛在利潤率。

第五、安全性:和現在很多每日GH注射的品牌藥一樣安全,可能沒有更安全(not possibly safer)。現在觀察到的輕度的暫時的注射部位不適非常典型,是每日GH注射患者典型副作用,大概會持續小於30分鐘。患者的耐受性基本很好,基本上就是一些非常輕度的紅斑,然後骨骼肌疼痛本質上是(骨骼)增長性疼痛(growing pain/就是在實現HV的時候產生的疼痛)。然後有一些輕度頭疼,一些暈眩,有一個患者出現了蕁痲疹,這個症狀在每日療法的產品上標註過,醫生希望繼續給蕁痲疹患者用藥,就和每日注射患者一樣,我們還是決定對患者最好的話還是繼續參與,所以他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個沒有繼續參與試驗的患者。總體來說,沒有SAE,沒有預期之外的狀況,然後非常重要的是,由於其他(長效)產品曾經出現過的問題,在1000次注射後沒有出現過脂肪萎縮,所以沒有脂肪萎縮狀況,沒有出現結節症狀。所以目前為止耐受性非常好,家長們用繼續參與擴增試驗就是最好的證明(vo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886

$VSAR(VSAR)$ 資料貼:Versartis:長效生長素 HAIJINYAN

http://xueqiu.com/8425332309/28368694
第一、管理層:CEO的背景是長效GH研發背景,最早80年代的時候在Genetech做實習生,那個時候GH療法剛剛開始,之後參與了FDA唯一批准(1999年)的長效藥物Nutropin Depot的研發。通過這些經驗,瞭解到長效GH療法應該如何設計開發,其他高管也有很多GH療法的研發經驗,尤其是George Bright博士,從80年代開始就用GH療法治療GHD患者,之後去到諾華去領導他們的每日注射藥物Norditropin並且幫助諾華在美國發佈。Eric Humphriss,也來自Genentech,很熟悉治療小兒GHD患者,在Genentech負責過數千患者的登記臨床實驗。Patrick Murphy,在80年代研發了全球第一款rHGH,並且為公司開發了一個流程使得公司可以以相比當前市面上的每日注射產品更低成本的流程生產藥品。

第二、為何長效比目前的每日注射好:目前的每日注射生長素,很容易導致按時用藥(compliance)的挑戰,不是說完全停止治療,但是跳過一些注射(skip dose),患者不會像跳過胰島素注射一樣立即感受到效果,所以他們1-2周跳過一次注射,有些更加頻繁。根據統計,可以看到>2/3的兒童事實上常規性跳過注射,這很明顯將導致長期治療的不良結果。可以看到,如果他們每週跳過2次以上注射,他們的增長速度下降,治療效果變差。這是每日注射方式的常見現象,因為生活中各種事情的發生(參加夏令營,去祖母家裡),每天你都要停下來注射,小孩子不希望隨身帶著筆和注射針,他們不想注射,所以小孩子就跳過注射。所以如果你有一個藥在compliance方面更好的話,你可以避免跳過注射的問題,明顯對於患者就會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第三、過去長效生長素的研發努力:很明顯過去20年其他人也考慮過這些,包括CEO自己。90年代,Genentech開發了Nutropin Depot,這是一種和Alkermes合作的長效GH配方。這款產品的問題是使用的21規格針頭(21 gauge needle)來注射粘性懸浮液(viscous suspension),給兒童注射的時候非常疼,而且它沒有給足你你每月1次需要的劑量,因此藥效性和耐受性較差,最終,Alkermes和Genetech共同決定繼續生產太複雜,2004年最終決定不值得繼續投入選擇停產。LG和Altus有類似的問題。其他Franchise Players比如諾華、輝瑞、Merck Serono 和Ambrx的合作項目,都傾向於使用聚乙二醇化技術,當聚乙二醇化GH,可溶性(solubility)下降,時間一長rHGH就集中在局部注射部位,它會刺激脂肪細胞、代謝局部脂肪,這被稱為「脂肪萎縮」。對兒童而言這明顯這是不能接受的,因此考慮到嚴重脂肪萎縮,他們結束了那些項目。即使在那些案例中,他們也最多是每週注射(weekly admin)產品。

第四、其他研發的長效產品情況:現在在臨床實驗的所有的競爭藥品在長效GH療法臨床開發上都和我們一致或者落後於公司,並且他們最好的都是每週注射。諾華使用他們在similar glutide找到的類似的化學修飾技術來開發蛋白質,這是它們用在GH裡的方法.目前他們最好的Profile是每週注射。Plolor用來合成GH的生育激素(fertility hormone)是一個糖基化產物(glycosylated product),所以他需要通過一百萬個細胞生產出來,同樣比每日注射生產成本更高,同樣注射頻率不到1周就要注射。最後一個是Ascendis,他們將GH 結合到PEG,然後再將GH慢慢從PEG釋放,這個產品也要每週注射,然後在結合到PEG之前需要提純GH,因此生產成本也比每日注射昂貴。對公司來說,在安全性方面,可以達到每日注射可比安全性,在劑量方案方面,我們最多可以到每月注射,另外在生產成本方面,比每日注射更低,因此利好潛在利潤率。

第五、安全性:和現在很多每日GH注射的品牌藥一樣安全,可能沒有更安全(not possibly safer)。現在觀察到的輕度的暫時的注射部位不適非常典型,是每日GH注射患者典型副作用,大概會持續小於30分鐘。患者的耐受性基本很好,基本上就是一些非常輕度的紅斑,然後骨骼肌疼痛本質上是(骨骼)增長性疼痛(growing pain/就是在實現HV的時候產生的疼痛)。然後有一些輕度頭疼,一些暈眩,有一個患者出現了蕁痲疹,這個症狀在每日療法的產品上標註過,醫生希望繼續給蕁痲疹患者用藥,就和每日注射患者一樣,我們還是決定對患者最好的話還是繼續參與,所以他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個沒有繼續參與試驗的患者。總體來說,沒有SAE,沒有預期之外的狀況,然後非常重要的是,由於其他(長效)產品曾經出現過的問題,在1000次注射後沒有出現過脂肪萎縮,所以沒有脂肪萎縮狀況,沒有出現結節症狀。所以目前為止耐受性非常好,家長們用繼續參與擴增試驗就是最好的證明(vo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8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