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家硅谷公司在中國的非典型生長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9264.html

導讀:這是一家硅谷公司在中國的分公司,沒有 KPI 考核,不投廣告,不花錢買渠道;在辦公樓找不到公司的銘牌,但把服務器架在中國;他們享受著硅谷公司的福利,幹起活兒來卻像一家中國本土創業公司。

來源:愛范兒  作者:黃龍中

它是一眾硅谷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參考的樣板,也是他們入華前考察市場的第一站,它的負責人則成為這些人尋找中國代理人的標準。然而它給這些取經者的答案只是:先想清楚為什麼來這裡。——它自己踐行的標準是:追隨用戶。

這家公司與它的中國用戶一年進行幾十萬次交流,它只是一個 IT 工具,卻執行 7×24 服務標準。它不做用戶調查,也不分析用戶行為,但源源不斷地,用戶僅僅因為喜歡而付費。喜歡它的用戶還寄來潤喉糖,因為擔心它的生產者說很多話嗓子不好。

這家公司不是蘋果,是印象筆記,Evernote 在中國的公司。

0 到 400 萬,生意模式沒有變

Evernote 去年 5 月 10 日進入中國市場,啟用「印象筆記」中文品牌。目前用戶 400 萬,另外有 100 多萬 Evernote 國際版用戶。

一年積攢 400 萬用戶,可能被很多中國互聯網產品看不上眼,即使後者的數據不那麼真實。但印象筆記在中國的穩健發展,成功地延續了 Evernote 的生意模式——免費增值(freemium)。根據印象筆記中國區總經理谷懿的介紹,印象筆記的付費用戶比例基本與 Evernote 持平,略低於 4%。

這是意義重大的,因為在人們的眼中,中國人喜歡免費,不擅於為 App 付費。去年 Evernote 剛剛進入中國的時候,CEO 菲爾·利賓(Phil Libin)講中國市場可以不賺錢,應該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一年過去,谷懿說,「事實上我們已經賺錢了」。

能夠獲得收入甚至賺錢的原因,除了蘋果 App Store 多年來對付費習慣的教育意義外,也有印象筆記的特殊性。谷懿說印象筆記的用戶不是那種一看到收費就扭頭就走的,會獨立思考,「他們對於付費更願意琢磨,他們是願意給幫助了他的工具付費,希望通過付費讓工具走得更好的人」。當然,客觀原因是去年 7 月與支付寶合作後帶來的便利性。谷懿講印象筆記對於使用不滿意的付費用戶,他們會按天結算退費,這顯然又給予客戶好感和誠意。

據谷懿的介紹,印象筆記用戶與 Evernote 用戶一樣,Windows Phone 平台的付費意願比較高。但在傳統的三大平台(iOS、Android、Windows),Windows 用戶最多,該平台帶來的收入也最多。但由於不清楚各個平台的詳細用戶數分佈,我們無從知道各平台的收入情況。

(印象筆記員工由剛進入中國的 7 名變成了 17 名,辦公位子也增加了,原來這裡是空著的)

沒有 KPI,但壓力並不小

相較於 Evernote 全球 5000 萬用戶數,中國 400 萬用戶數並不多,尤其是面對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我問谷懿對這一用戶數的態度,她說不滿意。不過總部沒有對印象筆記用戶數量考核目標,她也不想給員工以考核壓力,「有了 KPI 就不是創業企業了」。

但壓力仍然是存在的,來自身邊的韓國。據谷懿的介紹,Evernote 在韓國的增長非常迅速。「韓國智能手機市場比較成熟,他們的口碑效用非常強,有一個人開始使用一個產品,他身邊的人就都開始用。從去年下半年開始,Evernote 在韓國取得非常快的增長」。

從 Kakao Talk(類微信應用,騰訊去年投資 4 億元佔股 13%)在韓國智能手機的流行,就可以理解韓國市場所具有的特殊性——韓國 90% 以上的智能手機都在使用 Kakao Talk,與微信一樣,Kakao 大部分用戶在韓國國內。「如果我們達到韓國那樣的相對(人口基數)增長速度,印象筆記用戶數應該是現在的 10 倍以上」,谷懿說。不過她強調這不是給員工的考核 KPI。

在談到長遠的規劃時,Evernote 經常對外講的是「做 100 年的公司」。印象筆記則希望用 100 年時間做成 13 億人的產品。顯然,這是不現實的,目前只有中國「手機用戶數」接近這一數字。印象筆記作為筆記類工具,用戶門檻高,使用者呈現高端化。


怎麼把用戶群體擴大到高端用戶之外的更廣層面,是谷懿今年最重要的議題。今年 4 月她去三亞參加博鰲亞洲論壇,受到觸動,「不少非 IT 領域的高層知道 Evernote 是一個好品牌,但他們都不用印象筆記。我們應該把用戶從高端的種子用戶擴展到主流人群」。印象筆記今年開始在廣州、廈門、上海等城市搞巡迴粉絲活動,是這方面的一種探索。但品牌的傳播,仍然任重道遠。

 

從搬運到本土創新

去年 Evernote 剛剛進入中國的時候,Phil Libin 接受愛范兒的採訪,透露 Evernote 彼時在中國的用戶數量是 110 萬(平均付費率僅 1%)。「這 110 萬是 Evernote 落地中國的根本原因,我們是追隨用戶而來的」,谷懿說。這也是她對考察中國市場的硅谷企業常說的,即想清楚為什麼來中國。「印象筆記想明白了這一點」,她說。

在 Evernote 中國品牌「印象筆記」誕生後,Evernote 的周邊產品如 Hello、Food、Skitch、Clearly 等等產品分別推出了中文版本。到 2012 年底的時候,所有產品線基本引入完畢,中國用戶可以使用到所有 Evernote 及周邊服務(「外腦」產品)。

谷懿把 2012 年稱為「搬運的一年」,而把 2013 年稱為本土創新的一年。

所謂本土創新,是加強與本土廠商的合作,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與微信的合作。今年 2 月 5 日印象筆記獲得微信通用接口,接入微信底層 API,創建「我的印象筆記」(微信號 myyxbj)公眾帳號。用戶跟該帳號對話即可存儲筆記,目前支持印象筆記帳號綁定,不支持 Evernote 帳號。「這是 Evernote 第一次與 IM 工具有如此緊密合作」,谷懿說。

除了這一舉措外,印象筆記也把原來的小規模粉絲活動「印象吧」擴大到了幾百人的用戶交流活動,教用戶如果進階使用產品。目前跑過了廣州、上海、廈門、北京四個城市。據說今年會到北上廣深外的二線城市。今年 4 月谷懿在博鰲論壇上亮相,也是本土推廣的一種方法。

我問谷懿中國團隊有沒有對 Evernote 產品做出過明顯的貢獻,她說每個版本全球各個團隊都會參與的,Evernote 是「全球設計,一個標準」。中國團隊所做事情與其他國家一樣,包括新產品本地化、發佈上線、應用商店渠道、市場宣傳,日常的用戶反饋蒐集等。

不過仍然可以找到中國特色的一些功能。比如對 WiFi 同步設置的修改。「在國外,運營商一般是不限流量的,所以可以做到任何時間任意地點同步」,谷懿說,「但國內不一樣,有一次我開啟同步,一個月耗費了 3GB 流量,交了很多錢」。在中國團隊的呼籲下,印象筆記提供了「僅 WiFi 連接時同步」功能,開啟後可以節省流量。

 


不做 IT 公司,做服務公司

讓用戶不僅是為功能而付費,而是為服務付費。這是谷懿的理想,也是 Evernote 生意模式得以一以貫之的途徑。

所謂的為服務而付費,與平常概念也不一樣。一般講為服務而付費,是指花錢買到更多的服務;而谷懿所指,是海底撈模式/招行模式/星巴克模式,「人們要用得很舒服,被服務得很舒服,他是願意為這種服務而付費的」。

谷懿招了很多熱愛印象筆記的人,她讚賞這些人的服務意識。「我沒有要求他們要做到怎樣的服務,但他們做得很好,我都不相信這麼少的人可以做得這麼好」,她舉的例子是:微博提問,最長 1 小時回覆;微信提問,10 分鐘回覆;網站提交問題,1 天內回覆完。「我們提高了同類應用的服務水平。以前他們可能不理會用戶的問題,現在我們在做,他們也跟著一起做,從用戶角度來看,這終歸是好事。最後是比誰做得好,我們是用心在服務,我認為我們能夠做好」。

在我提問谷懿出任中國區總經理一年多來,所看到的行業變化時,她也把答案回答到服務的價值上。「這一年 App 從很熱到偏冷的氣氛,這是一件好事,很多行業開始知道產品真正給用戶帶來的價值是什麼。比如打車應用,它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好處其實是比較明顯的」。對於印象筆記來說,她舉例有人拿它來管理簡歷、有人拿它來歸檔衣服,有人拿它來採訪錄音做速度,「它也切實地在改變人們的生活」。

我在最後,讓谷懿用三個詞來總結過去近一年來工作。她用了三個句子:

做到了我們承諾的。很多公司會承諾很多,尤其是互聯網行業,承諾是很容易的事情,但能不能做到,是很難的。也沒有人去追究。當初我們承諾要在中國建立服務、本土團隊,希望為中國用戶提供更快的服務、更好的產品,更本地化、更快捷的響應。現在來看,我們都做到了。

做到了我們當時沒有想到的。比如我們沒有想到在中國發佈沒幾個月,就趕上日本,成為 Evernote 第二大市場。二是我們本土的合作,比之前想的要好,比如跟微信的合作,我們原來沒有想到會去做。三是百寶箱上線之後與合作夥伴的合作 注 1。

行勝於言。我們剛開始進入中國的時候,(服務器架在中國)很多人不理解,中國用戶不理解,美國用戶不理解。我們跟美國的同事交流,他們不理解我們架設服務器,對於用戶是很好的事情,為什麼國內不理解。反過來,國外的很多人也質疑我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我們當時夾在中間,是很左右為難的。當時我們沒有做很多的辯解,我們只是用行動來證明,我們是在做(有用的)事情的。現在來看,無論是印象筆記的用戶,還是國際版的用戶,他們對於我們產品的發布、響應速度是讚不絕口的。而在硅谷的公司,或其他國外的公司,他們到中國來,第一站就到我們這裡來,因為他們覺得我們是(國外公司在中國)做得最好的。

注 1:印象筆記 2012 年 8 月開放 API,現在有 300-400 個合作開發者;12 月上線百寶箱,從幾百個開發者應用中選出優秀應用進入百寶箱,目前國內第三方百寶箱應用有 18 個(愛范兒 app 是其中之一),加上印象筆記系列產品,總共有 26 個百寶箱應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