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同行打破王石高薪紀錄 李華華

2009-03-09  AppleDaily





 

萬科喺內地地產界係龍頭,主席王石嘅人工亦係07年同行中最高,佢年薪691萬銀(人民幣‧下同)仲創下行內最高薪酬紀錄o忝,之不過,金融海嘯吹倒內地樓市,萬科08年嘅年報未出,王石咗幾多人工未知,不過佢上年嘅紀錄已經俾人打破咗。

樓市隆冬獎金照發

早 幾日內地上市嘅華遠地產公佈08年業績,董事長任志強總薪酬有774萬銀,據華遠地產份年報講,董事長年薪喺320萬銀,但任志強總報酬就有774萬銀, 即係佢08年按《公司獎勵基金管理辦法》攞咗400多萬銀獎勵基金。問題就喺呢度,家陣內地房產業正值隆冬之時,一眾市場人士及內地傳媒都質疑,地產高層 因乜仲可以攞到咁高花紅囉。查實破王石紀錄嘅,任志強唔係第一人,另一間內地上市、主攻珠海房地產嘅華發股份,08年年報披露董事局主席袁小波攞到薪酬 723.74萬銀,雖然唔及任志強多,但都爬過王石頭啦,而袁小波07年只得144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73

中環在線:王石難改大嘴作風 李華華


2009-04-23 AppleDaily





 

國內地產龍頭萬科嘅主席王石,一向都語不驚人誓不休。口出狂言嘅代價唔細,好似佢舊年因為汶川地震,講咗句「慈善不能成為企業負擔」,加埋發表嘅「拐點論」,就令佢個人同埋萬科形象一齊大插水,搞到呢位曾被推崇為「最令人尊敬企業家」,要多次出嚟同公眾道歉。

58歲自認青澀

華 華噚日睇到內地《新京報》報道,話現年58歲嘅王石,認為當時自己「還很青澀」,以後會約束言行,同埋過濾博客內容。咁係咪代表王石會「封嘴」?相信都幾 難,因為話口未完,直率嘅佢又有新言論發表,佢話:「萬科要做行業標準制訂者,並要喺可預見的時間內,將市場佔有率提升至4%,甚至6到8%。」王石過往 嘅一言一行都有力影響整個市場,唔知今次言論會唔會令佢帶到驚喜畀大家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26

王石成功的秘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glvx.html


 

王石和冯仑先生都是中国企业家的代表,在不同的场合,我们都有一些交流。最近,我读到了一篇冯仑写王石的文章,深受启发。现特转载给亲爱的各位博友。
伟大还表现为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我经常跟王石出去玩,爬山。大家都会很关注,一会儿爬这个峰,一会儿到北极点。他爬山大约只用了5年多时间,把七大洲最高峰都爬完了,加上南极点北极点,“7+2”。对于当时已经四十七八、而今56岁的人,做到这样很不简单。
那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发现,在山上我们和他最大的区别在于他能管理自己。

比如他说几点进帐篷就几点进帐篷。为保持能量,食物再难吃他都往下咽,而我觉得不好吃就会宁愿挨饿。比如在山上应该下午5点睡觉,若是聊得高兴8点才睡,第二天肯定爬不了。他在珠峰7 000多米的时候,不管别人再怎么说风景好,他都克制自己不出帐篷,因为动一次能量就损耗一次,当时跟他一起爬的还有另一个朋友大刘,大刘属于兴奋型的,8 000米以下时你在电视直播里看到的都是大刘的镜头,放纵了,没有管理好自己,结果没劲儿了,到8 000米时就打退堂鼓,恐惧了,知道自己体力不行。王石以业余运动员身份能爬上去,管理自己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他每次都认真做爬山的准备工作,比如涂防晒油,要求两层,他一定涂两层,而且涂得特别厚。

再比如说他的原则性,我们有一次在成都喝啤酒,要冰镇的,小姑娘半天拿不出来,后来拿出来的不是冰的,小姑娘解释,王石马上严肃了,王石说:“你说是冰 的,如果没有,你应该告诉我,如果你说有冰是为了把我们哄坐下,你是在骗我,我不吃了。”说完拍屁股就走。大家说都坐下了,就这样吧。王石说那你们吃,我 自己走。我们出国时,一起吃饭,王石说决不吃中餐。大家因为各种因素到了中餐厅,他宁愿坐在那,就是不吃。

他对自己非常负责任,时时管理自己。普通人这么也行那么也行,王石却是说不做什么就是不做什么,所以万科能做好。

多数公司领导者说不做,遇到便宜就会动心。一次三九老板赵新先介绍很大一块地给万科做别墅,对王石说:“地白使,你做,做完然后分钱,不要地钱。”王石看完说:“我不做,因为万科没做过别墅,不擅长。”万科只擅长中产阶级的郊区别墅,他情愿介绍别人做。

所以管理自己也就是自律,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很多企业的领导者之所以失败,很多都是因为放纵自己,放纵自己的欲望,比如战略上多样化,组织系统和人脉也管理不好。

在王石的公司,朋友、战友一个没有。他坚持原则到什么程度,曾经有一个原来一起做生意的朋友,在北京拿了个批文,要王石做,但是王石已经决定公司不做这种 业务了,这个人还是来了,都是男子汉,都是“老江湖”,最后竟然给王石跪下,说就这么一次,王石还是坚决不做,后来这个人真跟他翻脸了。所以据我观察,伟 大就是管理自己。

过去,我们老以为伟大是领导别人,这实际是错的。当你不能管理自己的时候,你便失去了所有领导别人的资格和能力。当一个人走向伟大的时候,千万先把自己管 理好,管理自己的金钱、自己周边的人脉社会关系,管理自己的行为。你管理好了自己,我们称之为自律,称之为守法,很多类似的美德就有了。管理好自己的时 候,才取得了领导的资格,在组织中成为最好的成员。其他成员多少有些放纵,而你是最好的成员,所以大家会信任你,大家才敢把命运寄托在你—一个首先能管理 好自己的人身上。

比如你不占便宜,大家就会相信把钱交给你管理是合适的。比如王石的工资一直非常低,2005年以前都不超过100万,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在上市公司做了 20年的成功人士的薪酬标准。2004年我们一起开会讨论薪酬的时候,那时候他是60万。他说如果利润加个零,我的工资就加个零,所以到2006年才 200多万。他说不炒自己的股票真就不炒。因为这是美德,他承诺的事大家就会相信。所以伟大首先在于管理自己,而不在于领导别人。

 

 

 

试问,那个企业的老大可以这么“顽劣”?

 

在极地无上装“发飙”?唯有长不大的老男人——王石。

 

 

本人随感:曾采访某企业老大,也是国内响当当的行业领袖,聊天的时候,他说,中国市场这么好,这么大,有这么多机会,有的时候很困惑,到底是做规模还是精准专业?放着钱不挣是不是很傻?

看国内很多大腕,今天成立这个机构,明天搞那个投资,天天忙活的不得了,却从不见有什么人去质疑,大概是会做人?

而王石,我时常想,王石菱角分明,为人冷漠,思想深邃,爱好和别人差别很大,他做大企业靠的什么?

也许,李阳的这篇文字可以给我答案,靠服众,只是,当媒体将缺位当成常态,将逐利当成“事业”的时候,王石的清冷性格,成为一面镜子,令很多人不舒服,如果追逐精神的趋向被嘲笑,真不知道我们的这个伟大祖国是否还有正确的是非判断?

一直很欣赏这个人,真实的冷漠,真实的高傲,真实的朴实,真实的笨拙,真实的思考能力,真实的人格魅力……

当我们市场化程度更加深入和完善的今天,过度包装的问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流通领域中的商品,还有“人”,当那些著名,有名的商业明星们剥掉光彩赤膊相对后,有几个可以如他般自在?

一个“不行贿”让70%之众“惊恐”和无语,这难道不是悲哀?

王 石,作为一个人,一个全球市值第一的地产企业董事长,他对这个时代所贡献的力量,早已经超过其个人,职业,人格所应该担负的,所以,当千钧压力纷涌而落到 他的头顶的时候,是不是有人可以为他分担一点,那怕说上几句“公道话”?这样说,似乎将王石架高到了一个“不得不伟大”的境地,那么,我们这样阐释他的表 现:王石,之所以显得与众不同,被人们称为“伟大”,并不是真的已经成了神仙,而是他的真实,他的真实,令他显得很与众不同!

 

我们也无需将他推到“时代先锋”的位置上强迫他承担更加沉重的名望所带来的责任,他是一个著名和优秀企业的董事长,有无数科学家,作家,人民因为各种贡献,被称为时代先锋。

因为,笔者认为,能成为“时代先锋”的人,一定是那些基层的,为了共和国荣誉冲在最前沿的士兵们、民工们、服务员们、营业员们……,因为共和国的每次政策,最终都是经由他们的生存状况检测和表现的,他们是大众,他们是共和国的根基,所以,他们才是时代先锋的合理人选。

而 王石,他所该承担的是一个上市公司董事长的责任和一个普通公民所应该承担的责任。然而,我们看到的是,这个58岁的,被当成魅力熟男标杆的年轻老男人所承 担的社会责任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男人的特征——缄默着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完美——成为人们对他的鉴别标准,但,完美永远是相对的,他是个人,要睡觉,吃 饭,上厕所,偶尔也要欣赏下街道上偶遇的美丽女子。

某种疾病一样的阴暗,用毁谤,调侃,歪曲,口水当成投枪袭击最真实的人。

这公平吗?

王 石的坚强让我们看到这个中国男人身上蕴含的中国古典气度,尽管有无数媒体认为他更“西化”,然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源自血脉的流传,坚韧,克制,忍耐, 坚强,学识,思想,理性,冷静让一个本性活泼的人闯过一次又一次质疑和攻击,因为坚韧,克制,忍耐,坚强,学识,思想,理性,冷静站立的根基是稳固的,那 就是李阳文章中提到的:责任感、道德观、理性、遵从正义和公平。

同时代的企业家中,身价几十亿,几亿的不在少数,只要依然在市场中叱咤的精英,在财富方面都已经远远超过了他,而他是企业家——一个擅长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创造企业,完善企业,发展企业的人,这不假,但,其实他的身份更合理的解释是——职业经理人。

王石是个富人,却不是个富豪。

假如可以类比,加上创业时间,从业时间的权重,王石应该得到的财富至少比现在多十、百倍、甚至几百倍……,而公开媒体资料上显示的数字,他的身家不及任志强。不过几千万余。

这个身价和一个改革开放后从事任何生意比较成功的浙江温州商人——那些隐形富豪相比,甚至不如一个炒房团成员。

但,这是中国地产龙头公司的董事长,他是这个优秀中国品牌的创始人。

这说明什么呢?

是他无能吗?

无能却创建了如此优秀的一个企业品牌。

是他傻吗?

傻却有厚厚一摞著述流通文化领域。

该如何解释呢?当我们用时下流行的财产衡量成功与否去衡量的时候,他简直是失败的。然而,他的成就有目共睹,你能说,他是失败的吗?

当一个恪守公司治理规则维护股东权益,恪守企业社会责任为各种环保慈善事业奔走不停,恪守法律法规按章纳税,靠智慧和个人能力打工赚取财富的共和国公民因为恪守各种公民为其职业,社会,个人该遵守的规则、道德、法律的时候,却被侮辱和毁谤,这是不是很荒谬?

媒体财经栏目的基本从业常识中有没有关于现代企业制度中公司治理董事长的责任义务的了解?有没有一个优秀的上市公司的职责的了解?

中国的相关法律有没有规定,当一个守法公民被毁谤和污蔑的时候该如何保护他,他们的条款?

道德?当下如何解读?

良知?有无准则?

法律?该如何理解?

媒体?职责所在?

……

 

尽管很多人认为他是“强悍的”,他自己也曾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说自己是:“刚烈的”。

但,光环下,笔者看到 的,却是一个孤独的,需要保护的,青涩的“小童”。老奸巨滑,和他距离太遥远,在俗世的财富华彩强烈如激光的射杀下,他孤单又弱小。他竭尽一生力量和整个 生命智慧所经营、创造、增值、维护的那些旁人的利益,那些因为他的存在而获得利润的人,并没有给他应有的保护和足够的,相反,却将口水和辱骂以及莫须有的 罪名投掷在他身上。

王石代表着共和国改革开放后的一股旺盛的,昂扬的,健康的,坚强的,稳健的,向前的,阳光的力量,这种力量被遏制,被打压,被歪曲,被毁谤,意味着什么呢?

王石错了吗?

错在他不知道,人可以很自私?很自我?很自利?

错在他不懂得在回答媒体提问的话可以用技巧,用外交辞令、用圆滑、用不答去回应,从而减少被歪曲和扭杀的概率?

错在他总是实话实说的坦白和真诚?

当口水淋透,还无怨无悔双手奉上利润给投资者的人,该同情还是该欣赏?

他将中国古典知识分子所追求的:对社会,对家庭,对同业,对同胞,对财富,对事业,对责任的成功一个一个追求到了,一个一个完美完善了,并且向新的目标继续进步——环保慈善,他却说,我只是个搞企业的,不是文人……

谁来保护中国人中的这些满怀大爱的优秀者和佼佼者呢?

庄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不是王石,又如何了解他的快乐呢?

 

王石,一个让笔者看不懂的苦修者。一个从内而外散发光彩的凡人,我们该如何理解他呢?

也许,有的人,爱的,就是找虐?受罪?

谁知道呢?

我不认识他,所以,不知道。

作为同根同族的同胞——同为一个祖国母亲的儿女,一个国家的公民,对他,同情大于仰慕;怜悯大于欣赏。

 链接:


北京时间2009年9月27日中午12点,来自深圳的业余登山爱好者张梁、王石及李洪海等,成功登顶位于尼泊尔境内、海拔8163米的世界第八高峰——马 纳斯鲁峰,并把国旗和2011年深圳大运会旗帜在顶峰依次展开,以此祝福祖国60周年华诞,预祝深圳大运会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业余登山队员首次攀登国 外8000米山峰并取得圆满成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69

四地产大佬家底大比拼:潘石屹最富王石最穷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820/144603.html

 王石、潘石屹、冯仑、任志强这四位可谓是国内房地产业界的“大佬”,虽然各自的公司有大有小,但他们四位的身家却并不与公司的规模成正比。

  身为国内同时也是世界最大房地产开发公司——万科掌门人王石却只有区区5958万元身家,但资产规模只有万科1/20的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的身家却高达1.38亿元。

  “职业经理人”王石身家只有5958万元

  作为全球最大的住宅公司,万科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其掌门人王石的影响力更是远远超出了地产这个行业,甚至其说出的每一个话题,都会被媒体全面笑纳。

   1984 年,王石组建了万科前身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并出任任总经理,靠倒卖玉米得来了第一桶金。1988年王石将公司更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当年12月,万科发行中国大陆第一份《招股通函》,发行股票2800万股,集资2800万元,开始涉足房地产业。而经过了20余年的发展,万科更是成为总 资产突破千亿的房企帝国。

  不过,虽然贵为全球最大住宅公司的创始人及董事会主席,但如今的王石对于万科来说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职业经理人,不但不是实际控制人,就连持有的公司股份相对于其他一些地产公司老总来说也是少的“可怜”。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截止2009年年末,王石持有的万科股票数量为6,817,201股,以8月19日万科A的收盘价格8.74元/股计算,其所持股票的价值为5958万元,虽然仅是万科总资产的0.04%,但也足以令地产老大王石跻身千万富翁行列。

  地产界思想家 冯仑身家11.25亿元

  而被称为中国地产界思想家的冯仑身家更是不菲。

   作为万通地产董事会主席,也是万通实际控制人的冯仑手中握有大量万通地产股权。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截止2009年12月31日,冯仑本人直接持有的万通 股权为741850股,直接持有的大股东股权为0.09%,而通过洋浦耐基特实业有限公司(冯仑100%控股,该公司与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海南万通御风投资 有限公司共持有万通实业22.23%股权),北京协同伟业信息咨询中心(冯仑控股25.44%,公司持有万通实业2.57%股权)和北京博远汇明贸易有限 公司(冯仑控股80%,公司持有万通实业3.43%股权),冯仑共持有万通地产大股东万通实业25.72%的股权。因万通实业持有的万通地产股权为 51.16%,所以冯仑通过公司层面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就为13.16%,股票1.6亿余股。而根据2010年8月19日万通地产收盘价格6.98元/股 计算,其本人加上公司层面的持股价值共计11.25亿元。

  “任大炮”身家1.38亿元

  《论语》有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但孔子这句名言放在现年59岁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的身上似乎并不成立。

  有媒体如是描述,任志强留给公众的印象相当固定:多年保持不变的发型、宽脑门上紧锁眉头刻下的深纹、绷紧的腮帮子、几乎瞪出眼眶的眼珠。他似乎无时无刻都是这副严厉、咄咄逼人的模样。

  任志强屡出“房子是给富人盖的”、“买不起房就该回农村”等惊人之言,也由于其言语尖锐大胆而被公众封为“任大炮”。任志强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三十年地产影响力人物”奖、“年度3.15房地产风云人物奖”、“2009中国最具影响力地产人物奖”等殊荣。

  任志强在华远地产的财富主要体现在其二股东北京华远浩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远浩利”)身上。在《湖北幸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出售暨以新增股份换股吸收合并北京市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报告书》中披露了任志强在华远地产的财富故事。

  根据上述报告书披露,截至2007年11月29日,任志强共持有华远浩利1407万股,持股比例为21.0063%。

  而华远浩利截至2010年6月30日时持有华远地产97,834,929股,以昨天(8月19日)6.72元/股的收盘价格计算,任志强按持股权益对应的账面财富达到1.38亿元。

 潘石屹夫妇身家137.69亿元

  潘石屹可能是经历了中国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后又功成名就的人少数几个人之一。现在的SOHO中国是潘石屹夫妇财富的集中体现。SOHO中国成立于1995年,是由潘石屹和他老婆张欣联手创建,主要开发商业地产。

  2007年10月8日,SOHO中国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潘石屹和张欣夫妇是SOHO中国的实际控制人,两人(以张欣名义持有)通过Capevale(Cayman)间接持有SOHO中国33.241亿股,占总股本的66.48%。

  以SOHO中国首日上市收盘价9.55港元计算,潘石屹夫妇所持股份的市值达317.45亿港元。

  不过,SOHO中国的股价昨日(8月19日)只有4.74港元/股,以此推算,潘石屹和张欣夫妇间接持有的33.241亿股市值仍达157.56亿港元(约合137.69亿元人民币),财富缩水达到一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88

2020年万科营收将达到3000亿--王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nuxl.html

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周日表示,到今年12月1日,万科今年的营业收入已经超过1千亿,如果按照20%的复合增长率计算,到2014年万科的营业收入将超过 2千亿,如果按25%的复合增长率计算就是2400亿。假定未来整个经济增长放慢,复合增长率从25%降到10%,到2020年万科的规模将超过3千亿。

  王石是在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作上述表示的。他说,未来10年,万科面临着两个转型,一 个是如何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传统营销模式向追求技术科研为导向转型;第二个是如何从简单的建房卖房向市场服务型转变,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服务上转型一定要以 消费者为导向。

  王石说,目前万科住宅产业化建筑面积已经达到106万平方米,绿色三星标准建筑达到84万平方米,未来会致力于建筑碳减排等方面。到2014年,万科 不仅是经营规模超过2千亿,而且按照到2020年中国对国际上碳减排强度40-45%的目标,到2014年万科的绿色住宅对碳减排的贡献率将达到千分之 1.2。如果建筑房地产行业都做到像万科这样的标准,全行业在碳减排强度的贡献度将是1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83

[转载]对话王石:千亿万科的原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pr0t.html

对话王石:千亿万科的原点

2011-02-15 09:52:50 来源: 商界 作者:黄秋丽

 

从遭遇的“五百亿魔咒”到跻身千亿俱乐部,销售额翻一番,王石用了两年;让这个天文数字再翻一番,王石只给了自己三年时间。在这个房地产行业并不景气的大背景下,王石的勇气从何而来?

千亿元,有这样销售额的企业2009年内地有63个。然而除了海尔、联想、沙钢、华为等寥寥数家,其余都是清一色的国企。

2010年,千亿俱乐部中增加了万科和国美。

“万科走到今天,有很大的偶然性。我们是很侥幸地选择了这个行业。”当笔者问及万科的经验,王石告诉我,“很难让其他行业进行借鉴。”

2010年,这个号称“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之年”,万科却逆势突破千亿。前两年势头凶猛、紧追万科的公司,彼时与万科的差距只有百亿;2010年,这个差距已经拉大到500亿左右。

让我们观察的视野拉得更远一些:就在两年前,万科还遭遇“五百亿魔咒”——负增长、拐点论、降价门、捐款门、质量门,接踵而来的舆论危机,作为行业标杆的价值似乎已经褪色。

在这过去的两年中,万科究竟发生了什么?

 

滑铁卢归来

2008年,万科遭遇20 多年创业史中最强的危机。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对万科模式已不看好,一批有特色和竞争力的公司脱颖而出,比如商业地产里的万达、住宅地产里的龙湖等。除了规 模庞大,万科做主流住宅的开发模式,已经没有更多新颖之处。个别小项目公司可能在产品上甚至会超过万科。万科和王石已经在思考“回到原点”的问题。

 

“原点”是什么?

一个企业的原点是客户、市场、股东。“只有回到原点思考,才能带来一个企业基本的逻辑,”郁亮说,如果脱离原点,“即使公司增长了,但是跟客户、股东的利益是冲突的,这有什么意义呢?”从2009年开始,规模和速度已经不再是万科的主要诉求。

2009年,万科依然处境尴尬。

头一年万科降价销售,迅速销掉存货。那些不降价、资金链快要断裂的企业,反而在2009年捡到了房价上涨的好处。几个即将被万科收购的公司,转眼也鲤鱼打挺了。万科既没有拿到便宜的地,也没有占到房价上涨的好处。

就在很多企业欢呼雀跃时,万科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创新已经走到了前面——90%的房子是140平米以下的,70%的房子是90平米以下的。在重庆,万科甚至推出了十几平米的袖珍户型,针对的是大学刚毕业的人群。主要满足刚性需求,成为万科的基本思路。

2010年,虽然千亿出乎王石的预料之外,但这年密集的房地产调控完全在万科的判断之内。年初,王石有一个非常自信的判断:“2010年是万科持续增长的元年”。

“为什么是元年呢,因为我们才伸展开手脚。”王石说。

从2008年那次调控以来,不拿地王、不囤地、不捂盘已经成为万科基本的经营原则,而快速周转成了万科的基本策略。2008年以来,万科对各分公司的要求是,楼盘开盘当月必须卖掉60%。这种高周转率使得万科库存量很少,一旦市场形势变化,可以更加灵活地定价。

“去年的经营中,我们把最严厉的政策也考虑到了,比如限制房价。”郁亮说,“这都没有问题,你只要跟着市场走,合理定价就行了。”

 

万科转身

如果把万科看成一架高速行驶的列车,2008年之后万科要做的和所做的,就是让这架列车换一个方向行驶。原来的方向是规模和速度,现在则是质量和效益。

对于任何一种庞然大物来说,转身都是十分费力的事情。万科是一家庞大的公司,但是它并不笨重。王石同时还做了另外一件事:内部管理平台的重新搭建。

2009年,万科的所有区域公司总部从80多人缩减到24人左右。2010年,万科总部从280人精简到180人,幅度达到46%。即便是一个小公司,这样的调整幅度,也会伤筋动骨。但是万科却是风平浪静,从容过渡。

“我们不是裁员,而是把他 们派到一线去。”2008年的挫折给万科最大的教训,就是“前线打仗,永远比后方更重要”。在精简之前,万科一线公司头上有区域公司和总部两个“婆婆”, 区域公司没有决策权,但是也是管理部门。“如果部门不精简,管理程序、汇报程序各方面不精简的话,前线没法打仗的。”万科的做法是,把总部的融资、投资和 营销部门合而为一,工程、采购和质量部门也合而为一,这些一向互相打架的部门变成协作部门。此外,区域公司变成了总部的派出机构,成为一线公司的教练员。 这样已经把对一线公司的干扰降到最低。

“打赢仗是硬道理,”郁亮说,“不要坐在家里端着枪对着自己人。”干部的提拔规则变得非常明确,就是必须从一线提拔。

所有的变革都会涉及到既得利益的问题。万科的阻力会有多大?

“我难道还不强势吗?”郁亮告诉笔者,王石和他都是非常强势的人。不但如此,万科还有非常强势的总部,非常强势的文化。

一位高管向笔者描述:“像快速周转这件事,一线公司根本无法琢磨,只能执行。要以最快的速度拿地、最快的速度开工、最快的速度销售。无论如何,开盘你得卖出60%。”

很难想象,如何能既保持庞大帝国的令行禁止,又能要让一线公司保持相当的创造性。

这已经不再是单纯管理的问题,还涉及企业文化的问题。郁亮告诉记者,这轮公司组织调整完成之后,他关注的重点已经从管理平台转移到人的问题上。企业文化和人是直接相关的。“把公司做大是要往实处做。做大了,再往虚处做。”

 

一元钱做万元事

2010年12月18日,北京房山万科长阳半岛第四次开盘,推出的700套房子有7000多人参与摇号。

和前三次开盘一样,这次又是“日光盘”。北京万科总经理毛大庆介绍,在开盘之前,万科销售人员已经和积累的客户进行两次电话沟通,询问他们能够承受的购买价格。然后根据这些海量数据,参照周边楼盘价格,最终确定开盘价格——万科已经放弃牛市中的定价权。

对于万科这种规模庞大的公司来说,快速周转对其资金链起到重要作用。在宏观调控、各种融资渠道收紧的情况下,与时间赛跑更尤为重要。

万科此前走的是一条靠资本 扩张来发展的道路。上市以来,万科累计融资9次,金额达250亿元,用尽了配股、增发、定向增发、可转债等所有再融资手段。但这条资本扩张之路,在 2007年被关闭。2007年那轮楼市调控以来,相关部门对房地产企业再融资关闭了大门,至今更有从严的趋势。一个令人不解的事实产生了:2007年以 来,万科在资本上没有获得扩张,但是万科的业绩却已经翻倍。难道仅仅靠销售回款就能支撑千亿的规模吗?

探访万科,不难得出这样的答案:此轮涅槃,合作开发是主要原因。

“今年万科80%的项目,是通过并购、合作开发完成的。”郁亮说。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是万科只需用少量的资金,就能控制大量的资源。

   万科和中航合资成立了中航万科房地产开发公司,万科出资4亿元,中航出资6亿元。中航作为大央企,在全国有大量的土地,土地资源达到4万亿元。也就是说, 万科用一块钱做了一万块钱的事情。在这种模式下,越是调控,对万科越有利。调控手段无非是调银根、地根。但这种模式降低了企业对资金和土地的依赖。所以调 控对万科的影响会相对比较小。

而对于那些实力弱的公司,每逢宏观调控都是哀鸿遍野。

万科利用它的规模和品牌效应,已经把这种模式做到极致。仅和北京万科的合作方,不乏中航、中粮、五矿、住总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这些国企派来的项目人员和万科的员工一起办公。目前和八家国企的合作基本都是项目股权五五分,目前准备尝试一些万科只占少量股份的项目。

 

王石的底气

王石和郁亮都向笔者证实,2014年万科实现2000亿元的规模,已经没有悬念。

这的确不是悬念。

2011年1月12日,王石公开表示万科2011年的销售额要控制在1400亿以内。如果不加控制又会怎样?这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遐想空间。要知道,万科已经习惯了一年翻一番的增长加速度。

即便是今年控制在1400亿元以内,明年“控制”到2000亿元也易如反掌。更何况,他已经将3000亿元的目标制定入并不长远的企业战略规划中。

“即使与IT行业相比,万科的增长速度也是非常快的。”笔者面前的王石异常自信。

“不是说万科现在有什么危机,万科的危机在2000亿元之后。如果万科不以消费者为中心,就会被他们抛弃。”这句话对笔者讲来是谦虚,对他的团队讲来是警戒。

王石直言不讳地指出万科已经出现的“唯利润导向”,而不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消费者要抛弃你,那太容易了。”王石说,到那时就太悲哀了。

在与笔者交流前,王石刚看完位于上海虹桥机场附近的城市花园项目。这个17年前开发的、整日伴随着飞机起降轰鸣的小区,入住率竟然高达95%。这让他颇有感慨。

“现在消费者还能接受这种规划,但是五六年后呢?”最让王石紧张的不是房子卖不出去,而是他发现很多消费者连房都不看,直接就买了万科的房子。“做出的选择不同,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以消费者为中心”是万科经营的底线,也是“王石哲学”的选择。

 

继续领跑靠什么

这些年,淡出日常管理的王石一直在力推三件事:精装修、产业化和绿色三星标准。

在“钢筋水泥+农民工”就能挣钱的房地产行业,做这三件事简直是吃力不讨好,还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但是现在,它们都成为万科领先行业的竞争力。

“精装修”是王石最初给自己的定位,万科前十个项目全部是精装修。但5年前,又7成的万科房产是以毛坯房出卖的。因为一线的员工反映,精装修房不好卖。王石反驳他的员工,消费者不买精装修是消费者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问题?

2008年万科降价、和准 业主关系紧张时,王石为很容易出质量纠纷的精装修房捏了一把汗。他甚至亲自穿着白袜、戴着白手套去检查关系最紧张的南京项目。如果袜子、手套有灰,房子首 先就判为不合格。从此之后,这种苛刻的交房标准在万科作为经验推广。郁亮介绍,现在他们的做法是根据每套的测量数据,直接在工厂加工材料,然后到现场安 装。

工业化更是一直不被业界看好。房地产工业化需要大量的社会配套,这本是社会工程,万科凭一己之力能行吗?

2007年,万科在东莞建 立了建筑技术研发中心研究工业化,又和日本大成建设、前田建设在上海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研究工业化技术。王石从头到尾比照的标杆都不是房地产公司,而是索 尼、丰田这样的品类第一国际型公司。王石最终的梦想是要建立一个万科制造的品牌,代表中国人盖住宅,向世界输出万科制造的理念,到其他国家用万科先进的技 术,用相对比较低廉的成本,把中国制造的住宅推向国际。

“前几年我也不知道绿色三星化能不能成,我是硬着头皮向前推的。”王石对笔者说。但到了现在,他认为已经基本上走通了。

在节能减排的压力下,一线城市政府也开始多尝试和鼓励更环保的房地产模式。“现在不是万科在推,是政府在推动,做起来就容易多了。”由于万科又比其他同行先走一步,现在只有万科最具优势。

王石推进的这三件事,除了社会效益之外,都有经营策略上的考量。

王石说,船大了不好调头,公司规模大了后,很多事情要提前做。万科做工业化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质量,但它最终带来的是整个产业的升级。此外,万科所有的小区将在2013年实现垃圾分类。

但是王石想做的要远远不止这几件事。万科东莞的建筑技术研发中心,是王石一手推动建立的。2011年,万科还将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两个研发基地。王石透露,万科还将在国外成立两家研发中心,目的是整合国际上的优质资源。

而郁亮更多面临着经营上的 挑战。1000亿元给万科带来的不是激动,而是平静。现在公司大了,大家对过千亿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了。而怎样激励团队又是一个问题。员工都有车有房,但是 职位就是那么几个,以后怎么能让他们更有奋斗精神?还有,现在员工与王石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公司的文化、人文的东西怎样传承下去?

过去的十年中,王石已经习惯给我们留下这样的印象:一旦他决定的目标,他总会在短时间内完成。登山如此,办公益如此,做企业亦如此。十年太久,只争朝夕是他贴给公众的标签。

以1000亿元为原点的王石,要领跑完接下来的2000亿元,也许不用10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82

專訪萬科主席 中國地產大亨如何從登山體悟生命 王石:挑戰,是我選擇的生活態度!



2011-2-14  tWM


「登山,讓我坦然面對死亡。」 ?中國地產大亨萬科集團主席王石,在歷經事業高潮、瀕死威脅,以及人生種種風雨後,如何持續尋找自己的人生新坐標?

撰文.林宸誼

當一位身價數億元的富豪面臨死亡,那一刻閃過他心中的念頭會是什麼?死裡逃生後,他的人生又會有什麼改變?

美東時間上午七點半,大雪過後的波士頓,露出久違的陽光,一名身材高瘦,裹著厚厚外衣的長者,正穿越街道前往哈佛校園。他是中國地產大亨──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王石。在歷經事業高潮及人生的風雨後,選擇重回校園,才是他此刻最想沉浸的單純喜悅。

創 立於一九八四年的萬科,是中國規模最大的上市地產公司,總市值近人民幣九百億元(約合四千億元台幣)。不過,王石的特殊之處,並不只是經營成就,他極度的 冒險性格,更令他在中國富豪中獨樹一幟。去年,他不僅創下中國登頂聖母峰最年長者紀錄,還曾攀登過七大洲第一高峰,以及橫越南北極,完成「七加二」極限運 動壯舉。

王石曾說,登山是因為自己的英雄主義情結,想要自我表現,要做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不過,山裡環境惡劣,每次一進山,他就開始後悔,王石大笑地說。「但下山之後,覺得還可以挺下去,所以下次還是去。」 多次登山經歷,讓他開始思索如何面對生死的課題。

其 實在○三年首次攀登聖母峰,他就曾有一次瀕死的體驗。「如果要說絕境,這世上沒有比連口氣都不給你喘的境地更絕了。」 王石回憶起當時,離聖母峰頂只剩下不到五十公尺的高度,卻發現氧氣瓶快要空了。「很多人勸我還有口氣時,趕緊往下撤。」 然而,好強的王石為這攻頂的一瞬間,已經拚命練了好多年,如今目標就近在眼前,怎麼能夠放棄?

攻頂後,王石趕緊下撤,但身心備受煎熬的那一刻,他永遠忘不了,當時天空陰沉,風雪颳過他身軀的情景。下撤的路上,他思索著路旁登山者丟下的廢氧氣瓶,「裡面是否還殘留著半口氣?」念頭一閃,他趕緊一路蹲下去撿,一個氧氣瓶、一個氧氣瓶地更換,就為了吸一口氣。

坦 然面對死亡 格外珍惜現有王石描述起當時的情境,「那時兩個耳朵感到熱熱的,就像陽光照射般溫暖」 ,可是怎麼可能會有陽光呢?他下意識抬起頭看,根本就沒有陽光,接著全身開始感覺暖洋洋,「當時特別想坐下來、閉上眼睛,覺得如果能坐下來,感覺一定很美 好。」 但是另外一個聲音告訴著他不能坐,如果坐下來就起不來了。

當下到八五○○公尺的高度時,居然讓他撿到一個特別重的氧氣瓶,裡面的氧 氣還有半瓶!但王石還是不敢大口喘氣;到了八四○○公尺時,王石遇上了救援隊送來一瓶裝滿的氧氣。「終於能痛快淋漓地喘!」 王石說,此時,那種「瀕死經驗」 的感覺才消失,事後他向隊醫描述,才知道人瀕死時就是這樣。

登山無法迴避死亡問題,「因為一進山之後,可 能是一個星期,可能是一個月,能不能活著回來就不清楚了。」 有時晚上睡不著覺,頭痛欲裂的他會想到,如果第二天死了怎麼辦?女兒將來怎麼生活?家庭會變怎麼樣?自己的工作會變得怎麼樣?「你必須要去面對死亡,面對 死亡不是說很勇敢不怕死,而是會不會認真坦然去面對,把身後事一一考慮好。」對他來說,放寬心坦然面對死亡後,讓他更加珍惜地活在世上,再次面對原來逃避 的問題,做什麼事情都會更加坦然與平和。

對現在的王石來說,登山是否能攻頂已經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登山的過程。他語重心長地說,「實際來講就是對生命的體驗,人為什麼活著?活著目的是什麼?」真正價值不是生命有多長,而是如何讓生命變得有價值。

熱 愛登山的王石,之前就曾遭到股民抨擊,認為上市企業的董事長,萬一登山出了事怎麼辦?「總不能為了股票,什麼都不能做吧?」 鐵齒的王石,只要別人越反對,他越是要去證明。「我進山之前會告訴他們,我要去登山了,你們要是覺得危險,就把股票賣掉。」王石說,有段時間,萬科的股價 稍微下跌一點點,但當他登山歸來,股價又開始回漲;這種情況在他○三年攀登聖母峰時發生大逆轉﹗原來那時中國因為遇上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許多人待在家中,「結果看到央視轉播,萬科的董事長竟然在爬聖母峰,簡直是找死,那SARS有啥好怕?」 王石又氣又好笑地說,萬科的股票就突然「登登登」 往上漲,從此他的登山就成了一種正面的消息,對股市的影響變小。

「網路讓我認識我是老幾!」歷經了這些以及後來的「捐款門」 事件,王石決心淡出萬科的經營階層。現在,除非他自己談起房地產話題,要不然很難從他口中問到對中國房地產的看法;更多的時間,王石則是投身於公益活動。倒是他主動解釋起○八年「捐款門」 事件的教訓。

? 「汶川大地震時,我一篇關於萬科應捐出人民幣二百萬元的網誌,幾乎把我打倒在地。」 在王石當時的想法裡,企業捐款多少是出於企業自願,慈善不應成為負擔,卻遭到網友的圍剿與抵制,質疑捐款太少,甚至有網友揚言不買萬科的股票和房子。坦蕩 蕩的王石,承認因為說話的時機點不對,而向全中國網友道歉。

王石以為,自己已經是被社會肯定的人物,○八年竟把他打回原形。「就是在網路 上,重新知道我是老幾,昨天你是英雄,今天就可以把你打到十八層地獄,什麼都不是。」 EQ高的他,曾有人問他是否每條網路評論都看,「那當然!」 王石說,但不可能每條都回,批評蜂擁而至,他要怎麼回?

「王石真是個該保護的稀有動物!」同樣是「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由中國近百名企業家出資成立的環境保護組織﹚會員的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指出,在王石的身上,看到中國企業家少有的「捨與得」。

周俊吉說,當時萬科改制時,王石大可保有多一點股份,「但他卻捨棄掉,只留下專業經理人的身分」。周俊吉更進一步解釋,王石以喜歡登山的形象,無形當中把萬科企業品牌和他個人品牌完美結合,造就出圓滿的「得」。

一 九九五年,王石因為左腿劇烈疼痛,被醫生診斷出罹患了腰椎血管瘤,還被警告不能運動,否則很可能隨時癱瘓。好強的他,想在癱瘓前把沒有做到的事情都實現, 於是去了西藏,又結識了西藏登山隊,才會有今天的他。「骨子裡確實有逆反心態,總想要藉由冒險證明自己。」 王石如此定義自己的生活態度。

「做企業是一種挑戰,登山是一種挑戰,出國深造也是一種挑戰;這是我選擇的生活態度,儘管我已經六十歲了。」王石在接受專訪時透露,出國留學是為了圓自己深造的夢想。可以預見,這位風格獨具的中國富豪,仍將持續尋找自己的人生新坐標……。

王石

出生:1951年

現職:萬科集團主席

經歷:萬科總經理

學歷:蘭州交通大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7

王石收700萬年薪比鄭家純收3070萬更值得! 林奇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9807

林奇:日前祖國最大房地產發展商萬科(深:000002)董事長王石先 生,當其年薪揭曉而冠絕祖國各大地產商頭頭時,林奇細看報道,王石先生一年的年薪,不過是700萬人民幣,即約100萬美金而已。可惜在「仇富」、「眼 紅」及「槍打出頭鳥」的無知下,王石先生便被不分青紅皂白的祖國同胞們肆意地作出人身攻擊,說其人工與表現絕不相稱。

林奇不禁要問,祖國 的同胞們啊!你們不妨來看看我們偉大的香港的好些地產商主事者的年薪,才再作出嚴厲的批評吧!

事實上,當王石先生知道自己成為了批評的對 象之後,遠在美國重踏校園的他隨即在其《微博》作出反擊,說萬科去年做了逾千億元人民幣的生意,乃全世界最大的發展商,「作為董事長,你覺得一年700萬 很高嗎?」。

林奇可以說:絕對不高,且超值得可以!

查實700萬人民幣年薪,香港的很多大地主上市公司,其主事人可謂多 的是,至於有否像王石先生一樣的高風亮節,唔呃小股東、唔搵小股東笨、唔攞小股東錢買鮑蔘翅肚;成日去福臨門開餐的主事者而言,林奇認為畀夠200萬美金 年薪予王石先生都值得呢!

君不見新世界(00017)董事總經理鄭家純先生去年年薪3070萬,大家又認為佢值唔值得攞咁多呢?

與 鄭家純個老豆鄭裕彤同氣連枝的華人置業(00127)主席劉鑾雄先生的胞弟劉鑾鴻先生,後者於利福(01212)擔任董事總經理一職,去年年薪為 3453.5萬,前者去年年薪則為1800萬,大家又認為佢兩兄弟值唔值呢?

至於坐擁巨資卻亳無建樹的湯臣集團(00258)主席徐楓女 士,其去年年薪又收了894.4萬,三位「勁」人年薪都遠多於王石先生,對於王石先生這位把萬科由小型地產公司,經十多年努力後,打造成現在中國最大的地 產發展商,700萬人仔年薪不是很高,而是超值得可以呢!

順帶一提,去年全球第三大首富的巴菲特,其掌管的巴郡,歷年為股東們帶來了無數 的價值及股價升值,之後以所得於早前盡捐家財予蓋茨及其妻所設立的基金,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相對分「燊」家爭崩頭,為錢財而興訟的何家或「的士招」一 家,妖魔鬼怪、群麼亂舞,極盡娛樂大眾之能事,高風亮節的巴菲特,其年薪不過是象徵式收10萬美元而已!

敢問各本港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或管 理層們,你們的年薪與你們為股東所付出的努力相稱嗎?

若不,還敢厚顏無恥地去掠奪屬於上市公司的資產或資金以自肥嗎?君子愛財,取之有 道。取之不義,何如?因為會遭天遣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56

馮侖:初識王石、柳傳志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2576&PHPSESSID=66956ff086221f6045aa8bb4573cdd7b

我們喘過氣後,1993年 就開始全國範圍內找先進。這個跟我過去的歷史有關,我從中學開始就醉心學先進,立志尋找志士仁人。我在初中和高一的時候走過很多地方,還給全國最牛的人寫 過信:到南京找鐘志明,那是文革風雲人物;給黃帥寫信,黃帥不理我;之後又和朋友到上海,因為上海建立了工人理論隊伍,我們想和他們討論,結果他們說我們 是小孩,不理我們。我一直有個信念,就是要結交天下豪傑,所以1993年我帶著幾個合夥人去見全國的牛人。

 

 

第一個見的人是黃向農,現在已經消失了。他是當時海南東方集團最牛的人,做得很大。後來總結出來,我當時去找這些人時,他們接待我們的方式,決定了他們後來的命運。黃讓我們等了一個小時,說好的時間不遵守,把我們晾在那兒。見了以後談得最多的是「鋤大地」,他在公司推行 「大地文化」,就是互相傾軋,他人即地獄。結果他被他底下的人用這套辦法做死。

 

 

在海南半年時間,我們拜訪了四五個特牛的人,他們大多居高臨下地教導我們。的確,我們當時都只有二十五六歲,經營的又是一個特小、特皮包的公司,別人不居高臨下、不產生教導我們的衝動也不正常。

 

 

後 來我們到了深圳,找到王石。見面很簡單,就在他辦公室,談了一下午也沒吃飯,談的都是極認真、極累人的話題——合夥人、社會責任,這是我們擅長的也最願意 談的。他很嚴肅地說,你們這些人都是從理想出發,但面對的卻是利益的問題。他說肯定會有分家的那一天。我們聽了還很不開心,說我們不會分家。他以他的經驗 跟我們講一個專業化問題和合夥人問題,給我們的印象非常深,覺得這個人挺好。

 

 

接著到北京,先約中關村當時最有名的公司的總經理,約不上,因為我們沒名氣。我們說我們是海南做生意的,來取經,最後好說歹說才被接見了。在一個大會議廳,大桌子,他坐得離我老遠。我們出來時,感覺不好。

 

 

然後約了柳傳志,老柳特別認真,他說:第一我得弄懂你們,為什麼你們像孫悟空一樣「嘩」地抓那麼多錢,「叭」蓋一棟房;第二,搞一次認真的交流,不止我們倆聊。後來他把他所有的團隊都叫來我們公司所在的保利大廈開會,開了一下午。再往後,差不多每半年我們倆就聊一次,我們跟聯想的關係變得非常密切。

 

 

柳傳志、王石成為我生意上最重要的榜樣,什麼事想不明白就找他們聊。回想起來,有的不把我們當回事,有的也不談正經事,老柳、王石是1993年我們那一輪學先進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所以後來決定鎖定這兩家,不斷地交往。

 

 

有一次在香港,我到老柳在香港的家,受到非常大的觸動。當時以他的身家地位,不應該住在山下一個兩室的小房子裡。他還是跟我談管理、談企業,從來不談庸俗的事,我很感動。我們 在最初賺錢以後,最先買房子是給了員工,然後給了其他合夥人,我和王功權當時是一二把手,卻一直合租一套房子。合租後我得半夜12點以後回去睡覺,因為海南極熱,他太太孩子在,夏天穿脫衣服也不方便,所以我得等他們睡了以後再回去。那時也沒手機,不知道情況如何,反正估計差不多可以了才回去。看到老柳這樣的情形,覺得心氣非常相通。(來源:新浪博客 作者:馮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72

[轉載]王石:人生舞台的終點是隱退 世路勞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1013d.html

 

【註:讀懂一個企業最好的方法,是讀懂領軍人物的靈魂。】

 

  上午8:40-11:00,哈佛聽主課;下午1:00-2:30,英語選修課;2:45-6:00英語語法課。每週兩次晚7:30-9:00口語課;每晚看資料做筆記至凌晨1點。

  這是王石在哈佛的日程表。

  王石在哈佛近一年的遊學生活,並不像外界所想像的那樣輕鬆隨意,而是「總覺得時間不夠用。」

  每天清晨,他花2.5分鐘的時間用微波爐熱一杯牛奶,烤一塊面包,切半個西柚,花3分鐘時間吃早餐,然後步行去上哈佛上課。王石租住的公寓位於劍橋鎮 的花園街上,到哈佛主校區最遠的教學樓或者圖書館只需步行15分鐘。王石在哈佛讀書期間拒絕了公司配車,出行主要靠步行和地鐵。

 

  哈佛「現代修道院」

 

  2011年2月,王石在哈佛的第一學期。他每天上午去英語學校補習英語,下午去哈佛聽各類講座;到了9月的第二學期,他選了三門大課:分別是前哈佛大 學經濟學院院長本傑明-弗裡德曼的「宗教如何影響資本主義思想」、「資本主義思想史」,以及「城市規劃」。因為大課的時間是上午,所以王石將英語學校的課 程改為下午。

  在哈佛上課,如同「趕集」。王石每天從8:40開始在哈佛設計學校聽「城市規劃」,臨到結束前幾分鐘,必須不動聲色地把書包理好,一結束就蹭蹭蹭往經 濟系跑,跑8分鐘,再一路爬上三樓,放慢腳步,輕輕推開門,坐進去,前哈佛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本傑明-弗裡德曼的宗教課已經開始。

  中午,穿過哈佛廣場,步行去對面的英語學校。如今,王石已在學習Advance級課程,這是該校的最高級課程。廣場裡有幾棵大樹和大片的草地,王石偶 爾會找一間咖啡屋坐下來,吃個三明治,更多時候則是邊走邊吃。「我想休息一下的機會非常非常少。在哈佛,很清閒的就是遊客,學生要匆忙得多。」王石說,他 唯一會停下來的原因是發現了賞心悅目的落葉,或者在雪地裡覓食的灰松鼠,這時他總會「忍不住停下來拍兩張照,傳到微博上。」

  英語學校放學後,他就在哈佛廣場的速食店花幾美元買一個雞肉捲回家,吃一半,另一半放在冰箱當第二天的晚飯。在美國的日子裡王石很少應酬,他的夜生活幾乎都是在公寓裡溫書。「因為你只要晚上安排應酬,你的學習就得熬到三四點,要不第二天的課就壞事兒,完全跟不上。」

  在哈佛大學的11個月裡,他感覺身處在一個「現代修道院」。「我住的地方很簡單,旁邊是一棟教堂式的建築,頂尖是十字架,中世紀風格,就像一個修道 院。不管在學校,還是在附近的星巴克,裡面的學生都是一邊吃一邊看作業。這就是一個讀書學習的地方。」王石對《外灘畫報》說。

  2011年夏季「艾琳」颶風來襲,王石發了這樣一條微博:收到言及颶風如何厲害的短訊,知趣取消約會。返劍橋公寓已晚。翻書不覺到凌晨。好像有特殊的磁場,祛除浮躁,心靜讀書。

  到英語學校報到的第一天,60歲的王石差點被人誤認為是「老師」。他的周圍,都是十五六歲的孩子,開學自我介紹後,發現最大的也才25歲。

  為了克服「啞巴英語」,王石強迫自己每天跟這群比自己女兒還要小的孩子混在一起。美國課堂強調遊戲互動,由一個學生來比劃單詞,王石來猜。「往往一個 單詞掛在嘴上,卻怎麼也說不上來」。最有壓力的要數每週一次的考試,每次60分鐘,周圍的同學答題30分鐘後陸續交卷,60分鐘後,整個教室變得空蕩蕩, 只剩下握著筆的王石,和一位等待收考卷的老師。

  「我也經歷過小學、中學、工農兵大學,雖然不是最優秀的,成績也是中等偏上。這次算是體會到什麼叫後進生。」王石說,他生平第一次感覺腦袋累,是腦殼 裡那種累,半夜兩三點很疲勞,但睡不著。「有點像某種病態,一度擔心別哈佛沒學到東西,變神經了,想放棄。但第二天,太陽照常升起,又背著書包去上學。」

  在哈佛的前三個月,他幾乎聽不懂主講人在說什麼,於是花錢請了一位翻譯幫忙做筆記,「自己裝模作樣地聽,聽懂一個單詞,想一想,接下去,又聽不懂 了」。三個月後,他開始自己做筆記,讓翻譯糾正,四個月後,他已經能聽懂六七成,便毅然擺脫了翻譯這根無形的「枴杖」。如今,王石已可以自如地用英語發微 博,「氣候組織」創始人吳昌華欣喜地在微博上回覆他:以後出國不用給王總做翻譯了。

 

  房地產開發商眼中的美國

 

  在哈佛,王石的研究方向是「企業倫理和城市群落研究」。他選擇了兩門跟宗教有關的課:「宗教如何影響資本主義思想」和「資本主義思想史」。

  「我們現在是西學中用。我們學習西方的東西,更多是技術層面,如何從意識形態的角度去理解、去瞭解、去吸收。到最後一定是宗教信仰。」王石這樣解釋自己選擇與宗教有關課程的原因

  在哈佛期間讓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課,是一名哈佛教授講述二戰後美國信教人口變化。在課堂上,他瞭解到二戰後美國71%的人信仰基督教,80年代初驟降 到39%,90年代初又有所回升。他還瞭解到,二戰後出生的美國人有兩個宗教,一個是出生時家庭給的,第二個是20歲後獨立選擇的。上完那門課,王石形容 自己「豁然開朗」。

  「談到西方文明,就無法迴避基督教。以前我總是困惑上帝究竟存不存在,現在我發現,這不是要點,要點是宗教背後的文化訴求。」王石說,現代企業制度的根源跟基督教密不可分,包括現代企業管理提到的「契約精神」,可以在《聖經》的舊約中找到最早的故事。

  在哈佛遊學的日子裡,王石無時無刻不在用房地產開發商視角觀察哈佛,觀察波士頓,觀察美國。

  在設計學院的「城市規劃課」上,王石不忘觀察身處的這棟建築:一個透明的「大玻璃盒」,冬暖夏涼,可容納400人。獨具匠心的是,這個學校的教室與教 室間沒有視覺上的阻礙,「梯田」狀從一樓一直到達五樓,五樓高高挑空,將空間串聯成一體,更像開放式的三角形階梯圖書館。低年級學生在頂層,便於觀摩下層 學長的設計活動,學生們隨著年級上升,教室逐年下移至畢業。

  在設計學院,王石瞭解到美國人數百年的城市規劃史。他拿波士頓舉例,波士頓在城市化進程中,也曾大肆建造高速公路。沒想到,交通是順暢了,卻一下子把 城市一分為二,造成了城市割裂。後來美國政府不得不花大量財力,把波士頓重新規劃。「如何在城市發展規劃中避免高速、地鐵的劣勢?紐約和芝加哥是怎麼過來 的,遇到哪些情況,如何處理,這是可以借鑑的。」

  在哈佛學習期間,王石也多次走出波士頓,從其他城市獲取靈感。2011年3月,王石受邀赴華盛頓拜訪了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總部。該環保組織總部的屋頂綠 化引入蜜蜂的設計,讓他印象深刻。他當即他電話萬科的同事,要求在深圳大梅沙總部的綠化中引進蜜蜂。4個月後,萬科總部引進的兩箱中華蜜蜂開始產蜜,每次 可割蜜15斤。萬科的員工對自己的辦公室屋頂能產蜜感到非常自豪。一位員工告訴《外灘畫報》:「雖然蜂蜜的產量不高,每人只分得一小勺,但真的比新西蘭蜂 蜜還要好吃,蘊含一股自然的醇香。」

 

  「意識到差距,所以來學習」

 

  2011年2月23日,王石到哈佛剛剛1個月,便接受哈佛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的邀請,在哈佛做了一場名為「人生的三座山峰」的演講。他指的「三座山峰」,第一座峰指創立萬科,第二座指兩次登珠峰,第三座指目前在哈佛的遊學。

  他對比了「登山」和「遊學」的差別。「你問我那個難?登珠峰當然難,但沒有我想像的難。哈佛遊學也難,比我想像的還要難。」王石說,但是最難的,是管理企業。畢竟,登上珠峰他只用了五年,而創辦和管理萬科,從1983年至今已近30年

  在萬科深圳總部的王石辦公室裡,王石的辦公椅背後有一輛精緻的奔馳模型車。王石說,這是上世紀90年代初由萬科一家玩具廠生產的,汽車上印有日本皇室 的圖案,車門可以打開。「它不是玩具,而是工藝品。它代表著萬科的一段歷史。」王石把玩著模型車好一陣,久久不願放下。上世紀90年代,王石的公司業務涉 及玩具、服裝、飲料、印刷、K金鏈等十多個行業,1993年,他決心將公司從多元化向專業化轉型,原本計劃五年完成,後來足足花費十一年。但這場轉型無疑 是成功的。2007年,萬科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房地產住宅開發商。

  「其實去美國遊學,一是自我修為,二是為了想清楚,企業的下一步該怎麼走。」王石說。

  雖然身在美國,跟中國有13小時的時差,但王石幾乎每天晚上都會跟萬科總部開視頻會議。在一年一度的公司內部溝通會上,他從美國發回視頻。視頻是在哈佛大學JFK政府學院外的草坪拍攝的,王石的背後,是一群悠閒的大雁。

  在哈佛的演講中,王石透露了些許對公司「下一步」的想法。

  「在中國,民營企業生存不難,但相對粗放。」王石說,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全美前三大房地產公司年銷售量相加還沒有萬科大。但是從市場規模看,美國第一大房地產公司的銷售量佔美國總量的6%,但是萬科在2010年的銷售量為1千億,只佔到中國的2%。「要沉住氣,不能急於求成。意識到差距,所以來學習。」

  王石作為萬科最核心的人物赴美讀書,接班人話題自然也是眾人關注的焦點。王石用了一個比喻:「我對萬科有感情,但它是我的一個作品,而不是我的兒 子。」王石解釋,他把自己定位在一件作品的製作者之一,作品的將來如何發展,如何才能更加「好看」,需要一個團隊一波一波去打造,而不是僅憑一個人的力 量,或者一個接班人。「1999年和2000年,我和柳傳志分別辭職,由郁亮和楊元慶接任。三年前,柳傳志重新出山,力挽狂瀾,效果不錯,如果你問我萬科 遇到類似情況,我會不會出山。我很肯定地回答:不會。」

  王石告訴《外灘畫報》,在哈佛他希望學習更多西方的管理思維。「1983年,我到深圳創業,看的第一本書是湯因比的《歷史學研究》。2011年,我在哈佛圖書館看兩本書:曼德維爾的《蜜蜂的語言》和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管理》,都是英文版,受益匪淺。」

 

  60歲的新生

 

  在美國,王石每天會抽出至少40分鐘發微博,他說,一來是方便與國內聯繫交流,二是訓練文字簡潔表達,三是接受各方批評與譴責。

  他的微博跟國內其他幾位房地產大亨相比,顯得十分「另類」,既沒有任志強那樣的「火爆」脾氣,也沒有潘石屹那樣愛湊熱鬧。他發的最多的照片,是關於他家裡的兩隻貓,1條狗和1頭小香豬。

  在微博上,他兩次提出「人生拋物線」理論。他說,人生就像一顆從槍膛裡飛出的子彈,我的最高點已經過去了,現在處在下滑處,應該逐漸淡出人們視線了

  他的微博頭像是一張坐在電腦前面的照片,帶著眼鏡,嘴角微微下垂,臉龐清瘦,法令紋很深。一位網友指出,這張照片「顯老」,建議他換一張。他回覆說:變老是規律,下次換頭像會顯得更老才對。

  「60歲是上老年大學的年紀,卻跟16歲的人一塊兒混,這是另一種對生命極限的挑戰。一種更不動聲色的咄咄逼人的表達。」王石說,「哈佛的這一年,我感覺獲得了新生。」

  他調侃自己,剛到哈佛時,「我已經是半殘廢了」。他指的是創辦萬科後,有司機、有秘書,到哪裡都有人接送,自己在不知不覺退化成「城市廢人」。

  而在哈佛,王石伴隨著各種笑話開始了他的「新生」。

  去銀行辦信用卡,因為在國內沒有辦卡的經驗,足足跑了五次銀行,花了一個月,才辦成;

  去超市買東西,搭地鐵,乘公交,經常搭錯車,搭錯方向;

  每天晚上一邊溫習功課一邊燒水泡咖啡,結果那隻燒水壺被燒紅了三次,塑料壺蓋都燒化了……

  王石告訴記者,他的「三年遊學」計劃可能會延長,哈佛大學的一年延長到兩年,接著去歐洲繼續遊學三年。未來10年,他的身影也會更多出現在國內外高 校。去哈佛之前,他已經接受香港科技大學的邀請,出任客座教授。此次回國,他已和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基本談妥,今年秋季就開始在光華管理學院上課。

  一位曾在萬科工作多年的員工評價說,王石讓她聯想到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的一句話:一個人真正的幸福並不是呆在光明之中,而是從遠處凝望光明,朝它奔去,就在那拚命忘我的時間裡,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實。「王石給人的感覺,就是他的前面有一束光,指引著他永遠向前。」

  B=《外灘畫報》

  W=王石

  「中國人最頑固的,不是頭腦,是胃」

  B:你去哈佛讀書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選「企業倫理」作為研究方向?

  W: 那是2010年初,哈佛的一個中國基金會在北京辦一個答謝會,當時執行主任問我有沒有興趣到哈佛遊學,半年、一年、三年都可以。我當時就回答「有興趣,一 年」。到了2010年秋天開會了,我卻猶豫了,當時就害怕語言不行,過了國慶,沒去,過了聖誕,還沒去。人家來催,我聽了話中有話:我們這兒可是哈佛啊。 一咬牙,我就去了。

  你要說衝著什麼,當然是圓留學夢。當年改革開放的時候,我接近30,想出去的想法強烈。1983年,32歲,我在深圳創業,想著過渡兩年就出去。當初想去伯克利,覺得它是很活躍的學校,沒想過學什麼專業,只是想去瞭解西方文化。留學的想法,到50歲才打消。

  這次去哈佛想學什麼?不是很明確,但有一點很明確,我不會學工商管理。1983年到深圳,我既搞經營,又搞管理,自學能力相當強。我花了3個月讀了經 濟學原理、宏觀和微觀經濟學、工商管理。每次到香港,我都是買書,買台灣的繁體版。比如說會計學、記賬方法,我都是自學的。

  B:為什麼選擇哈佛?

  W:正好因為哈佛發邀請。只要是名校,伯克利,麻省理工,台北大學……我都會去。

  B:哈佛的學習氛圍究竟有多濃?

  W:哈佛是研究型的學校,講座交流特別多,各個系、各個學院都有。比如說,我在亞洲中心,牽涉到亞洲專題。日本海嘯發生,一個月之後,日本中央銀行來 了一個副行長,講海嘯之後日本金融政策;比如一個有關2012年台灣大選的講座,一看主講人:蔡英文。再比如說BP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事故調查總檢查人、 麻省理工的教授的一個講座。再比如說,我上一門課叫做「資本主義思想史」,上課的老師就是《貨幣戰爭》裡提到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羅斯查爾德的後裔。你會發 現,哈佛的講座,牽扯到整個世界熱點事件主要的當事人、事後主要的負責人、核心人物。每個禮拜,我都覺得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B:聽說你在國外只吃西餐。為什麼?

  W:就吃飯來講,出國吃西餐,不是說這次去哈佛,20多年都這樣。改革開發80年代,我跟大家一樣,一定要吃中餐。但很快,我就決定,只要出國,不吃中餐。飲食文化是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國人思想接受西方西方,飲食卻不接受。中國人最頑固的,不是頭腦,是胃。

  我們萬科流傳著一個笑話:想懲罰誰,就讓他出國跟著董事長。咱中國人三天不吃中餐,難受死了。

  B:在美國遊學一年,覺得自己有什麼改變?

  W:昨晚我還跟一些企業家朋友吃飯,他們說感覺王石變得更隨和,更包容,僅此而已。

  B:你曾經說如果讓你選擇一個宗教,你會選基督教。這跟你這學期學習的課程有關嗎?

  W:這句話直接拿過來講,肯定引起誤會。對於宗教,我的態度是你可以不信,但你要尊重那些信的人,接受一神論背後的價值框架、價值體系,它到底對這個社會起到怎樣的作用

  如果你要說必須從眾神當中選擇一個信仰,我選擇「基督教」,更多是從文化、音樂、藝術上的考慮。我喜歡基督教堂的建築形式,哥特式,陽光從玻璃窗照進來,給人積極、溫暖、向上的感覺。還有基督教的音樂,繪畫,我都非常喜歡。

  B:你在哈佛這一年,是瘦了還是胖了?

  W:我的身體變化,在過去兩年。2010年第二次登珠峰,瘦了15公斤,下來的時候是57公斤。2011年初到美國,差不多恢復到70公斤。在哈佛頭 兩個月,又掉到67公斤,這個體重,比我1983年剛到深圳創業時,還瘦4斤。很有趣的是,一回到城市裡(回到中國),體重很快就漲了,我現在是73公 斤。

  

  「我無意當意見領袖」

 

  B:你在微博上說你佩服意見領袖,任志強,茅於軾,趙曉,韓寒,「在各自領域有獨到見解,敢於發出不同聲音。」你覺得自己是意見領袖嗎?他們需要怎樣的智慧?

  W:我當然不是意見領袖。首先,意見領袖應該是公共知識分子,比較獨立,二是以公共利益著眼未來,第三是有獨到的見解和影響力,在學術上有一定修為。

  我是企業家,本身就有利益衝突。你知道任志強的公司叫什麼名字嗎?很簡單,即便很關心這行的記者也很少能說上來,這說明他更多影響力來自個人,他的言 論不會對他的公司有什麼影響。對我來說,任何時候大家提到王石,就會聯想到萬科。意見領袖顯然不適合我,我也無意成為意見領袖。但我是上市公司的公眾人 物,更重要的是做了什麼,而不是說了什麼。

  B:你曾在微博上寫道:人們很介意自己的歸宿,但其實從宇宙看,每個人只是一顆粒子,在哪裡生活又有什麼關係呢?去了美國之後,你開始更多以宇宙的眼光看待世界了麼?

  W:哈哈,我沒有這麼大的視角。我去美國有兩點感覺。第一,每個人的主流看法: 美國標準即世界標準。去美國之前,我還沒有這麼強烈的感覺。美國建築標準有LEED,英國的標準比LEED更嚴。但美國人覺得,LEED就是最好的。到了 美國,我反而不認可這個了。第二,在美國的環境下你會用另外一個角度,更客觀地看待中國房地產市場。比如說,從全球眼光看,中國發展非常快,中國改革開放 需要經濟增長來支撐。就像騎自行車,你速度慢了,就倒了。如今全球經濟一體化,西方經濟蕭條,如果中國把速度降下來,全球都成問題

  B:萬科有建立「兒童醫院」的計劃。你在美國也考察過好多家兒童醫院。有何借鑑?

  W:美國的兒童醫院當然先進。但我覺得發展中國家的例子,更有借鑑意義。比如說曼谷,當地的醫療制度值得借鑑,只要是貧窮的孩子,都可以去看病。第 二,醫院的公益性做的非常好,很多孩子從外地到曼谷看病,父母是陪著來的,但沒有地方住,醫院還想出辦法很好地安置病患父母。

  再拿美國舉例,美國兒童醫院醫療設備都是以兒童為標尺的,比如說核磁共振,就是迷你版,醫生的座位很低,不會讓孩子感覺不舒服。另外,醫療技術的先進性就更不用說了。

  萬科做兒童醫院可能走三種路線,一是給窮人看病,二是給富人看病,但看病賺來的錢支持窮人看病。三是不確定給誰看病,但只採用高尖端技術,治疑難雜症。富人付錢看病,我們為窮人設立一個基金,看不起病的人可以申請這個基金。

 

  「人生舞台的終點是隱退」

 

  B:你相信2012年世界末日嗎?如果離開末日還有三天,你會做什麼?

  W:那是無稽之談。西方宗教本身就有「末日說」,以前有,今後還會有。地球有誕生就有結束,但那個末日是無限的,對我們來說,可望不可及。但你的末日是什麼?你的末日,不是可望不可及的,可能就是明天,最多再有30年,肯定會到來。

  你說離末日還有三天最想做什麼?很簡單,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不會有什麼重大變化。因為這是你的末日,不是世界末日,別人仍在正常的生活。我想最好的結束方式,就是不要對世界造成影響。

  B: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的?

  W:作為一個人生舞台,年紀大了,就要隱退。在哈佛的經歷,我要是願意到處公開去講道,利用各種公開場合,像郎咸平一樣跟電視台簽約,我相信我還是有這個影響力,電視台會感興趣的。但是我選擇更多的方式去學校,跟學生交流,而不是做一個公眾人物。

  B:我看到你轉了一條微博,說的是喬布斯晚年住在一個中產階級街區,行人從他家走過還能看到他在燈下工作。你的晚年生活,願意過有好鄰居的中產階級生活,還是住深宅大院,與世隔絕的生活?

  W:我想是後者吧。這跟個人習慣有關。我本身不大善於交際,也不喜歡熱鬧的交際場所。所以我登山,和大自然打交道。現在不登山了,我更喜歡和植物、動物打交道。

  B:你有沒有想過像喬布斯一樣,把傳奇的人生經歷,寫一本自傳?

  W:我怎麼能和他比呢?我覺得喬布斯是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級人物。他屬於英年早逝,留下那麼多財富,讓別人懷念他。而我們更多的時候,是享受生活,沒 有必要到最後寫這樣的東西。你是要給別人看呢,還是要總結自己?我覺得喬布斯更多是要讓別人看,他本人非常低調,做到現在,真正出名就是這五年時間,在他 生命的末期,他找人寫自傳,更多的是做為一種財富,讓別人瞭解他,而不是產品本身。

  B:這是四個蘋果的世界。第一個誘惑了夏娃,第二個砸醒牛頓,第三個握在喬布斯手裡。第四個在哪裡?

  W:不知道啊,一定會有第四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