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貸款資本化-金利通(8256),聯夢活力世界(8100),昌興國際(8139)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204/GLN20080204091_C.pdf

近來看見好多貸款資本化這類的新聞,不過這個是大股東把貸款資本化,上一次所見是在昌興國際和媒體世紀,兩家公司在貸款資本化後,一家股價上升幾倍,後一家以資本化價錢兩點八倍私有,可見貸款資本化是有利股價,這股一公佈消息後已升過倍,現市值約一億,應等其股價回落至一毛二至一毛五(即市值約五千萬至七千萬)建議購進。

可能有特別消息跟尾,因該公司市值在創業板市值較少,且大股東持股頗集中,街貨不多,風險則是波動難免。

但是貸款資本化的另一特徵可能是流動資金短缺,請審慎視其資本情況及貸款資本化的人才作決定,如此家公司。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205/GLN20080205076_C.pdf

聯夢活力世界亦進行此類活動,但是其對象只是其債權人,而不是大股東,其吸引力亦大減,此前亦有這類行為出現,可見此公司流動狀況成疑。


補記:

金利通(8256)大股東在無厘頭減持,我也不知他的財政是否發生問題,建議觀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49

生果日報聯夢活力世界(8100)補遺(更正)

 

今日看到生果日報聯夢活力世界(8100,前活力世界)報導,有很多東西想補一補上去,列之如下:

1. 「最後一位單一大股東為于文鳳兄長于樹權,在去年 10月中時仍持有 20.85%股權,公司於 12月完成供股後,于樹權只持有 2.61%,直至該公司於今年 6月初進行配股後,于樹權的身影消失了。」

(1) 他當年為何持有股票?
1. 根據股權披露,其實他認購了這公司1,404萬可換股債券,取得該等股份,成為大股東。

2. 2009年6月,後來3供1,他又有認購

3. 2010年10月,公司4合1,1供4送3,他就放棄了,股東才攤薄,別忘記兩次包銷商都是金利豐。

(2) 他還做過哪些公司?
1. 同名同姓的人都出現在莊勝百貨(758)前身德信控股(亞太)。他當年間接持有高富民證券40%股權,售出股權,後來向這上市公司購回上市的德信財務。

2.  從減持作價看來,最後應接受了盛世投資的收購

(3) 他的親屬和哪些股有關?
1. 于文鳳曾持有三龍國際(329,前金龍控股、如煙集團),如果細心發現,有同名的人現時擔任由幾家由Webb指稱為中南網絡,本站稱的華匯系旗下多間公司包括民豐金融(279,前東方紅、恆盛東方、內蒙發展、民豐控股)、漢基控股(412,前合盈集團、東峻集團、大雄科技)、威華達控股(622,前凱達集團、銀網集團)、福方集團(885)等公司持有之Hennabun Capital Group 旗下之金江股票之持牌人之一。


其男朋友廖駿倫現時或曾持有圈內的馬斯葛(136)之新股及可換股債券、威利國際(273)、民豐金融(279)之新股及可換股債券、三龍國際(329)等。

2. 更有趣的是,目前主席季志雄於去年 7月上任,至今他未有持股。

答:佢咁樣,仲做過邊間公司?
根據Webb資料,他做過中國保綠(397,前合一集團、金寶國際集團、元 開達利環保、星虹控股、康健醫療科技、香港體檢)、星晨集團(542,前馬聯香港)、華藝礦業(559,前精藝集團、華藝銅業)、中國林大(910,前金威)、金利豐(1031,前錶準時、邁特科技、黃金集團)、三和集團(2322)、中民安園(8085,前新醫藥)奧柏中國(8148,前交大銘泰),大部分都和金利豐有關,也對股民來說是痛心的經歷,真是好金好毒啊。

3. 記者主動向該公司查詢收購事宜,該公司其後主動安排 3間媒體前往老撾視察,本報記者決定隨團出發。

答 : 3間媒體除生果外,今日睇都市會明白,另一家暫時不知道。

4. 參觀團多了日本客人,本報記者與佐藤雅俊聊天,今次前來雖然是由聯夢款待,但他指是次視察包括日本最大造紙企業王子造紙的桉樹林。

按: 他們看了哪個樹林呢? 是不是即是沒有看呢?

5.  第二篇報導講,及後其股權到 2003年落入前主板公司偉柏控股高層許達利手上。

自己都話到偉柏控股,之前你自己講邊間「去年,從事娛樂事業的主板上市公司漢傳媒(491)斥 2.4億收購老撾植林項目公司 Green Global Bioenergy Ltd(GGBL) 80%股權,惜收購最終拉倒。今年 6月,做 IT業務的創業板聯夢活力世界(8100),小試牛刀式以 3000萬元購入 GGBL 10%股權,為變身植林公司做熱身。」?

是咪真係咁驚啊。漢傳媒的前身咪偉柏控股囉,有晒證據,點解要驚? 他任職於2001年10月23日,於2002年11月1日辭職

講開許達利,根據Webb的資料,他曾任職劉志遠曾入主的中國戶外媒體(254,前廣聯企業、Walsin International、金獅遠東、金獅亞洲、信僑控股、光訊聯網、光訊控股)、中郵電貿(8041,前大陶精密科技)及和之相關的華脈無線通訊(499,前百利好地產),及其他熱炒股如中國鐵路貨運(8089,前寶訊科技),以及和一些特別人物有關的海王集團(70,前德智發展、駿雷控股),最後這兩隻股票也暗中有關。

另外,如果細心發現,其實他還是當年智庫媒體(8173,前鐳射國際、現寰亞礦業)垃圾礦注入寰亞礦業(8173、前鐳射國際、智庫媒體)的賣方的老公

除此之外,聯夢當時股東曾包括淡馬錫持有的ST Ventures、人人控股(59,前安佳汽車、現天譽置業)、大凌(211)、香港華人(655,前華人銀行)等。
 
Webb先生當年都踢爆過這間公司有自己做自己交易,從上面提及的公司及人可見,這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大家都很清楚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82

分析稱Android平台為中國製造企業提供新活力

http://news.imeigu.com/a/1329732961047.html

導語:科技網站TechCrunch週日發表評論文章,表示Android平台的開放性使得中國製造企業不再擔心知識產權問題,因此很多企業都在圍繞Android平台開發產品,Android為企業提供了新的活力。

以下是文章全文:

中國經濟正在急速增長,這多虧了較低的製造成本,這是中國在世界競技場中的核心優勢。中國的製造商能夠以非常合理的價格招募到低成本勞動力,這些工人能夠精確、合理地遵循工藝流程,這是西方製造商所不具備的競爭優勢。

中國市場上興起過很多科技技術,但還沒有哪項技術像Android那樣令製造商感到興奮。Android是一個穩固的、開放的操作系統,中國製造商可以在此操作系統上毫無風險地開發大量有趣的應用。

西方提供了操作系統開發過程的設計元素,使整個產品顯得可靠、具有美感,而中國企業並沒有準備好在這一層面上與西方競爭。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將為中 國製造商提供獨特的中國平台(類似微軟(微博)和蘋果對美國的意義),因此,為了開發操作系統,中國企業需要經歷廣泛的再教育過程。

開發障礙

首先是IP問題。西方競爭者在IP侵權方面有嚴格的規定和過硬的處罰,但中國企業卻面臨這樣一種商業環境,即一旦另一家公司能夠複製他們的產品,他們的開發成本很有可能無法帶來回報。

因此,Android對中國市場具有極大吸引力的原因就變得很清晰:它能使中國公司進入使用性「設計」領域,這是中國公司過去無法涉足的領域。這個 領域具有強大的、國際市場接受的操作系統,無需成本即可複製的開放許可,可在任何產品上安裝和使用。事實上,操作系統的開發商也積極鼓勵企業這樣做。

Android是一個由谷歌(微博)支撐的穩定平台,且中國許多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傑出畢業生能採用該平台、適應並加以改進,而不需要從頭開始設計一個新系統。開發人員的薪酬就是所有的市場准入成本,因此這對中國公司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激勵。

這意味著傳統集成電路製造商目前面臨來自中國市場的巨大挑戰。隨著Rock Chips及Box Chips的產品銷量已達數百萬片,另一家本土公司Actions也將加入該隊伍。這些公司能專注於Android平台並開發更新、更快的處理器支持最新 硬件及Android功能更新。隨著操作系統獲得進一步的市場發展,中國公司發現可以合作的傑出工程師也不斷增多,因此競爭將更加激烈。

中國的小型開發商也將受益。他們將擁有成本合理的本土芯片組,並擁有萬能的多樣化的勞動力資源。這將使他們跨入長遠的質量模式,以定製機會為基礎,遠離批量定價模式。

市場潛力

目前中國公司在商品技術市場仍相對滯後。當Android產品最初推出時,中國公司在此領域要滯後一年左右,但現在這種差距已經縮短至3個月或4個月。很快,在供應鏈上具有優勢的中國公司將彌補這一差距,甚至開始發揮領先優勢。

對谷歌而言這也是好事。中國消費者市場巨大,並且使用免費谷歌服務的條件是用戶願意與谷歌分享數據。當然,谷歌收集海量個人數據的能力與產品及服務質量有直接關係,但他們能如何利用這些信息更加重要。

中國的信用卡用戶僅為4000萬(這是2010年公佈的數據),電腦用戶超過5億。這意味著如果Android系統出現在中國僅10%的移動設備上,谷歌得到的消費者信息比信用機構多。

隨著Android平板與手機價格持續下降,其產品的用戶使用率可能成倍增長。

Rock Chips及Box Chips等採用優質固件與低成本硬件相結合模式,產品銷量已可達到數百萬片,他們最終贏得的不僅僅是傳統的價值用戶,還包括海內外的用戶。這也鼓勵其他 IC製造商加入該行列。不難看出,許多公司將很快加入Android引領的這場科技革新種。(悠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69

假釋也能變現金 活力門前社長的煉金術 網路金童堀江貴文 入獄照賺上億日圓

2013-04-08  TWM
 
 

 

曾被喻為「網路金童」的日本活力門前社長堀江貴文,二○一一年因違反日本《證交法》鋃鐺入獄。不過,關住他的人卻關不住他的腦,服刑期間,他仍有上億日圓進帳。

撰文‧孫蓉萍

面對數十位媒體記者閃個不停的鎂光燈,日本知名入口網站「活力門」(livedoor)前社長堀江貴文驚訝地說:「我以為大家不會再注意我了。」這位網路金童三月二十七日假釋出獄,一年九個月來激瘦三十公斤,目前只有六十六公斤,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堀江在一九九六年和東京大學的同學集資成立公司,為活力門的前身。活力門二○○○年股票上市,他的身價水漲船高,還出馬競選眾議員,成為年輕人的偶像。不過○六年被控作假帳,違反《證券交易法》,被判刑二年六個月,於一一年六月入獄。

入獄前,堀江少年得志,意氣風發,甚至在著作中大言不慚地說:「用錢就能收買人心」。但在三月底出獄後的記者會中,他態度丕變,很有禮貌地向社會大眾道歉:「對股東和社會大眾造成困擾,我正在深切反省,將來我希望帶給社會正面影響。」表面看來,堀江似乎學到了教訓,其實在獄中,他還是持續發揮賺錢手腕。受刑人一個月有七萬日圓(約合新台幣二.二五萬元)的工作收入,但是這位金童受刑人在獄外的收入,以「億日圓」為計算單位。

一○年二月開始,他每周發送付費電子報,入獄後仍繼續透過書信的方式,由工作人員更新電子報。報導領域包括時事評論、書評、自己的近況等,內容豐富,而且訂閱者還能提出問題請堀江回答,有互動效果;加上每月僅收八四○日圓(約合新台幣二七○元),對日本人來說不過是一杯咖啡的錢,因此訂閱者超過一萬人。若單純計算營收,暫時不計入付給發行單位的費用,一年就達到一億日圓以上。

此外,堀江還重新編排電子報的內容,出了兩本書,另有版稅收入;甚至這次假釋的記者會,他都可以變成現金,因為透過網路,可以看到他出獄的影片,不過要看全部過程,得付八四○日圓,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生意頭腦。

堀江身材縮水,野心卻愈來愈大。他說未來要做的事,主要是將自己的電子報、部落格和推特(Twitter)媒體化,以及投資開發低成本的火箭。太空旅行一直是堀江的夢想,○五年就創立了太空事業公司「SNS」。出獄才兩天,堀江就去北海道參與SNS的火箭發射實驗,雖然還沒升空就在原地爆炸,但並未讓他沮喪,而是冷靜分析失敗原因。

不斷動腦想方法,讓堀江年紀輕輕就賺大錢,今年四十一歲的他,將來還有什麼新動作,正受到各界矚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98

啟示二》荒謬 ── 低效政府壓抑民間活力的無奈 台灣豬 向下沉淪的奇幻漂流 五大惡劣環境重創養豬產業

2013-05-27  TWM
 

十七年了,曾經叱吒國際的台灣豬業,淪為口蹄疫疫區已整整十七年;近日,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更進一步宣布:全面取消口蹄疫疫苗補助,此舉無異放棄讓台灣脫離疫區。

「豬」是國內產值最高的經濟動物,也是僅次於稻米的重要糧食;政策無能,官僚殺人,「豬」不只是「豬」,我們在此發出最沉痛的嘆息!

撰文‧劉俞青

四月底,南台灣嘉義的空氣中已經有一絲燥熱,車子開進「泰宏榮畜牧場」,一下車,空氣中泛著一股揮之不去的飼料發酵味。對我們這些「只吃過豬肉,沒看過豬走路」的城市人而言,氣味的確不好聞。

「養豬沒有什麼不好,沒有豬農,大家哪有好的豬肉吃!」一九七五年生的盧建男,是這座畜牧場的第三代,文化大學經濟研究所畢業後,直接返鄉接手養豬場。「不好的是這個產業環境,我不懂,政府為什麼要這樣對待豬農?」他一邊抱怨,一邊舞動拿在手上的報表,上面一筆筆密密麻麻記錄著養豬場的收支細項。

惡劣環境一:

豬肉價格直直落 豬農為生計咬牙硬撐去年,盧建男畜養的兩萬頭豬,一共賠了一千多萬元;今年,情況可能更糟。「隔壁村的很多人不堪虧損,去年已經改為幫大廠代養,養了一輩子的豬,最後變成幫人打工;有更多人甚至乾脆收掉養豬場去打零工,我也不知道還能撐多久?」盧建男的口氣裡有很深的無奈。

在嘉義當地,泰宏榮或許不是技術最進步的養豬場,也不是經常上媒體受訪的「樣板」業者,但盧建男的感觸卻可能最貼近全台六千多戶養豬農的心聲。

去年,台灣豬肉價格慘跌,不見政府出手救助;今年,豬肉價格持續探底,兩年下來,台灣豬價最高跌幅三成。以一頭一百公斤重的肉豬而言,每公斤的成本約在六十三元左右,但去年肉品拍賣市場裡的成交價紀錄,最低時大約只有五十五元;換句話說,豬農每賣掉一頭一百公斤重的豬,就要虧損八百元。

市況這麼差,為什麼還願意回來接手?「我們家兩代都是養豬,父母年紀大了,許多新的養殖技術跟不上去;政府的輔導政策又無法深入每戶豬農,如果我不回來,最後只有收掉一途。」盧建男對我們說道。

盧建男剛回家接手時,豬價還沒那麼差,每公斤豬肉還有七十多元;但近兩年,豬價像溜滑梯一樣直直掉,即使年輕人願意返鄉接手,也看不到產業的明天。但情況還會更糟,今年四月以來,幾道政策的寒風再度狠狠地從豬農的心上颳過,將原本已經站在懸崖上搖搖欲墜的豬農,一下吹落谷底。

最令豬農心寒的是,農委會竟然下令取消口蹄疫疫苗的補助!

惡劣環境二:

農委會自暴自棄 取消打口蹄疫疫苗補助一九九七年,台灣爆發口蹄疫疫情之後,豬農的生活就從天堂掉入地獄。

當時,農委會每年都會編列六千多萬元的口蹄疫疫苗預算,每頭豬只要施打疫苗,農委會就會補助一半的疫苗費用,以此鼓勵台灣豬農全面施打疫苗。相較於鄰近的中國,採全額補助,施打疫苗完全免費,台灣雖然遠遠不如,但也聊勝於無;更重要的是,這還能表明政府對抗口蹄疫的決心。

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農委會竟決定今年四月一日起,全面取消口蹄疫疫苗施打補助。農委會副主委王政騰在公聽會上表示:「因為有一○%的豬農沒有落實施打,台灣長期下來很難徹底脫離疫區,疫苗補助目標無法達成,所以決定取消!」這種近乎「自暴自棄」式的政策思考邏輯,充分反映政府的顢頇,以及對台灣養豬產業的漠視。

「沒有了補助,每頭豬的成本至少增加十四元。」豬農業者解釋,過去因為政府統一採購,所以每支疫苗只要約十三元,扣掉補助,每位豬農實際支付的成本約六元;但現在補助取消,又沒有大批採購優勢,疫苗價格直接漲到二十元。一來一往,豬農要負擔的成本,每頭豬整整增加十四元之多!

「十四元還事小,如果因為補助取消,疫情又起,那就不是計算幾元的損失,而是全台灣的浩劫了。」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理事長楊冠章神色嚴肅地說。楊冠章經營的「合豐畜牧場」,在彰化當地是頗有名聲的養豬場,花費巨資打造的廢水處理廠,經常有人前來觀摩。這兩年,他忙於協會的事務,為所有豬農發聲,整天跑立法院,養豬的事務全數交給叔叔楊武柔打理。

「即使是口蹄疫爆發時,雖然損失慘重,但都沒有比現在更慘,因為當時我知道我會再起;但是現在,我看不到未來。」有三十多年養豬經驗的楊武柔,談起每頭豬的神情,就像在談自己的孩子一樣真誠;他憂心這樣的環境,如何叫年輕人接手?

惡劣環境三:

財政部落井下石 取消飼料關稅補助在豬價低迷,以及農委會取消口蹄疫疫苗補助的傷害下,沒想到又一道金牌砸下,宣布從今年四月起,取消對進口玉米飼料的營業稅補助。台灣養豬業有近八成仰賴進口玉米飼料,這也是養豬成本中,比重最高、最關鍵的元素。近年,玉米價格一路上漲,○七年,進口玉米飼料每公斤只有十三元,如今已經漲到近十八元,漲幅高達四成;而政府此時卻以財政困難為由,取消原本的營業稅補助,對豬農而言,無異雪上加霜。

這一取消,以楊武柔養豬場裡養殖一萬八千頭豬為例,每個月的飼料費用至少增加四十萬元,一年就要增加近五百萬元。「這五百萬元要找誰去要?豬農只能含淚吸收。」楊武柔無奈地說。

兩年的時間,一個反轉,將豬農的生活從口蹄疫之後,又推入更深的底層。相較兩年前,每公斤豬肉價格七十多元,當時成本只有四十多元,豬農還能稍喘一口氣;而如今,光是玉米飼料價格飛漲,成本直奔六十三元,但去年豬價最低只剩五十五元,這還不計入近期接二連三取消補助的成本。

「這些補助,本來就像政府加在豬農身上的一件件外套;如今,外套一件件強行剝除,要豬農怎麼度過冬天?」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教授陳政位批評,政府不能把養豬產業當作一般的「夕陽產業」對待,因為這是「絕對不能放棄的產業」。

陳政位直言,「豬農產業事關台灣的糧食政策,是戰略地位極高的農業經濟政策;但這幾年,我看不到農委會的努力。」台灣是全世界最依賴豬肉的國家之一,每人每年要吃掉四十二公斤的豬肉;如果政府不扶植養豬產業,有一天,台灣人都得吃進口豬肉,等於主動放棄糧食的制高主導權。

惡劣環境四:

農委會畜牧業發展預算 十年近乎腰斬數字會說話。攤開農委會每年編列在畜牧業的發展預算,十年下來,近乎腰斬。○四年時,農委會每年編列八千多萬元的發展預算,到今年,只剩下四千二百萬元。

事實上,農委會轄下的中央畜產會、動科所不是不做事,但一來經費有限,更重要的,台灣對豬隻的總量管理做得不徹底,「研發結果根本無法落實到每位豬農的實地養殖現場。」楊冠章說。

「我回來接手之後,自己找數字、做實驗,從不同飼料、不同時間、不同天氣、不同育種之中,找出最好的配種,提高遺傳率,也拉高育成率,才勉強撐到現在。」盧建男是少數有高學歷的年輕一代豬農,攤開厚厚的一疊資料在我們面前,把每頭豬編號、統計,自己當起「豬博士」。

但不是每位豬農都像盧建男能當「豬博士」。根據農委會評估,豬農平均年齡超過五十歲,這些老農擁有豐富的經驗與養殖技術,可以養出品種最好、口感最佳的豬;但是他們不懂研發,不會是「豬博士」。

更要緊的是,「豬農」本來就不該是「豬博士」。以丹麥為例,「豬博士」要由政府機構(如農委會的單位)來當,「豬農」的角色是致力把養殖技術做到最好,把「豬博士」的研發成果發揮到極致。

但台灣是「超級豬農」,一手懂養殖,從育種、接生、到育成全部自己來;還要自己研發,嘗試各種可能提高成績的新方法。政府,充其量只剩下檢疫的角色,定期到場檢查豬隻的健康狀態,再多也沒有了。

「汙染防治又是豬農心中另一個痛!」台灣養豬最大縣──彰化縣養豬協會理事長張勝明說,外界對養豬戶的最大批評,就是豬的糞便造成重度汙染。但事實上,為了建造符合環保標準的汙水處理設備,許多知識不足的養豬戶因此受騙,甚至被環保人員恐嚇取財的情事,時有所聞。

「養豬戶不懂汙水處理,更不可能是專家。」陳政位表示,其中投機閃躲,想要因此省下一筆汙水處理費用者固然有之;但更多的養豬戶想要好好處理,不過一來不得其門而入,二來受騙者多,才造成如今許多台灣養豬的汙染問題。

惡劣環境五:

設置千萬防汙設備 政府把責任丟給豬農即使如此,我們實地參觀了楊武柔花了兩千萬元蓋的汙水處理廠,楊武柔說,這還不包括先前因為不符環保規章,拆掉、重蓋的成本。「但有幾個豬農可以花兩千萬元做汙水處理?」陳政位說,汙水處理絕對和規模經濟密切相關,換句話說,養豬未超過一萬頭的豬農,幾乎不可能做出合乎環保標準的汙水處理設備。

「這又回到政府政策了。」楊冠章無奈地說。無法用政策主導做出規模經濟,台灣養豬的汙染問題,終究無解。

在北歐、北美等畜牧業發達的國家,政府以「園區」方式,形式類似台灣的新竹科學園區,當地政府將所有畜牧業者集結在一起,汙染問題也統一解決,才是根本之道。

但政府長期以來將汙染問題丟給養豬戶去承擔,將汙染的「惡名」留給養豬戶自己去面對;豬農在這樣的產業生態下,還要追求自我成長,多麼不容易。

從豬價低迷、取消補助,到汙染防治,長期下來,養豬戶背負太多無法承受的成本;於是,許多不堪負荷的小農,只好轉而尋求各式各樣投機的養殖方式,施打各種抗生素、違法藥劑,力求降低養殖成本,過去屢次被測出含有瘦肉精,就是著名案例。

表面上看,這是少數不肖業者壞了一鍋粥,但更深一層探討,又何嘗不是政府長期漠視養豬產業下釀成的悲劇?

一旦被抓到,媒體一曝光,更多人不敢吃豬肉,豬肉價格繼續往無底深淵跌去,也從此跌入惡性的循環裡。

「其實台灣擁有全世界最好吃的豬肉。」楊冠章說,只有用台灣的豬肉,做「蒜泥白肉」這道菜才會好吃;因為相較北歐、日本等地養出來的豬,只有台灣豬沒有腥味,清香好吃,能夠直接以白肉入口。

近幾年來,除了國營事業的台糖豬肉打出品牌,雲林的「快樂豬」、彰化的「健康豬」各有擁護者,證明台灣其實有極佳的豬農,透過優良的養殖技術,生產出好吃又健康的豬肉。只是,豬農們說,這是所有豬農結合地方政府資源,並肩打出的一片天,和遠在天邊的中央政府,沒什麼關係。

這是台灣豬農的悲哀,卻也是台灣豬農最值得驕傲之處。下一次,吃下一口豬肉的同時,想起彰化、雲林一帶的豬農,他們在資源貧瘠的產業生態下,還想力爭上游,我們心存感激,口中的豬肉,不只清香,還會回甘。

蘇治芬帶隊取經

養豬高汙染難題 靠沼氣發電解決台灣養豬產業最為外界詬病的問題,就是豬糞便的汙染。但近年來,有很多人共同努力,讓這個幾十年來的難題,終於看到一絲曙光。

日前,養豬大縣雲林縣長蘇治芬親自帶隊,赴丹麥取經,就是希望將丹麥的沼氣發電廠經驗,在台灣實現;而據悉蘇治芬幕僚也正在研議,將斥資2億元,在雲林縣蓋一座可以處理8萬頭豬糞便的沼氣發電廠。如果順利運轉,將是台灣第一座公有的沼氣發電廠。

此外,頂新集團也有類似的規畫,頂新在台南柳營養了1200頭牛,魏家也是仿照丹麥經驗,想要興建沼氣發電廠。而台糖公司、屏東縣業者也有相關的計畫。

事實上,沼氣發電之所以遲遲未在台灣發展,讓養豬汙染問題延宕至今,最大的問題不是設備投資,而是台電的「買電價格」。

按目前經濟部能源局的規定,台電對沼氣發電等生質能源的購電價格,每度電只有2元多,不僅遠不如對太陽能發電以每度11元購電,連日前爆發台電向民營電廠高價購電的平均價格每度4元,都有一大段差距。

就是卡在價格,讓沼氣發電無法順利推展。「沼氣發電並不是單純地發展再生能源,另外一個重大的機會成本,就是解決養豬汙染問題。如果將此成本納入計算,一定值得台電訂出更高的收購成本。」台灣廚餘堆肥發展協會理事長黃育徵表示。

目前丹麥有100多座沼氣發電廠,德國、中國、瑞典、美國等國的沼氣發電都在遍地開花,台灣養豬業汙染能否因此找到解決方案?就看政府的決心與魄力了。

吳季剛家族也是豬農 首創「一條龍」銷售台灣豬農臥虎藏龍,其中,讓美國總統夫人蜜雪兒幾度穿上他設計衣服的設計師吳季剛家族,也是豬農產業的重要成員。

吳季剛父親吳昆民開設的祥圃實業,是賣各種動物營養品的公司,其中,又以「豬」為最大宗。祥圃的年營收約在10億元,是本土最大的營養品公司。

吳昆民的兩個兒子個性南轅北轍,弟弟吳季剛在紐約時尚圈闖出一片天,而哥哥吳季衡從小卻老愛往鄉村跑。這幾年,在吳季衡希望實現在地健康食材的理念下,祥圃開始往下游發展,而發展出台灣豬業首見的「一條龍」銷售模式。

吳季衡幾年前先在南投草屯買下一座豬場,飼養1500頭豬,接著在雲林豐田工業區蓋了一座豬肉的分切場,再從日商伊藤忠的手上買下「藝多廚食材物流公司」;最後,選在台北京華城裡,開了一家「良食究好市集餐廳」。

吳季衡的想法是,從上游營養品開始,到養豬、分切、物流運送,最後開設餐廳,把好的食物送上桌,一貫式的經營模式,讓消費者可以直接吃到對健康無虞的好豬肉。

吳季衡從小出國讀書,是典型的ABC,但從進豬場工作、分切場的建構,到餐廳與賣場的成立,處處親力親為。他說自己從小就喜歡鄉村生活,豬場的工作難不倒他;如果祥圃能建立一條透明的產銷制度,讓消費者吃到更乾淨、更好吃的豬肉,就是他最大的願望。

豬價偏低 豬農幾乎不敷成本── 近年養豬生產成本與拍賣價格

台灣豬

甚至比中國豬還便宜!

中國豬72.6元╱公斤 >台灣豬61.9元╱公斤註:為2013/02/04價格

資料來源:畜產會企畫組

取消口蹄疫疫苗補助

年賺400億外匯時代回不去了!

── 近17年台灣豬肉出口重量與產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64

聯夢活力世界交易和康健系之關係(1)

康健系是筆者自創的用語,是指一些以康健投資(3886,轉板前為8138)為首的股東控制的上市公司,這堆公司已儼然成系。因為筆者實在太累,現在先寫一些簡單的開頭,下一篇會觸及核心的交易。

(1) 現代教育(1082)認購聯夢活力世界債券
公司在供股配股合股,並自從終止收購老撾植林項目公司、漢傳媒(491,前稱偉柏集團、兆晉國際、瑞力控股) 曾收購但失敗的80%Green Global Bioenergy Ltd(GGBL) 10%股權後,根據CCASS紀錄,股權是集中在金利豐金融(1031)旗下金利豐證券、鼎珮向新嶺域集團(542,前星晨控股、馬聯香港)購入的星晨證券後改名的鼎珮證券、結好控股(64)旗下的結好證券、以及當時仍未由新洲印刷(377)購得的世博證券合作持有,這批證券行都有一些澳門背景的。

在2012年9月28日,在筆者寫出文章後不久,當時估計已歸入康健系現代教育(1082)認購聯夢活力世界的可換股債券。這批債券在2013年3月22日即換了股。之後那一句的,根據CCASS,股權就開始變動得很快,改由利宏金融、前毅力工業(0332)前主席林文燦及王國明各持50%的美高證券持有,美高證券負責人王國明後違漏披露其於中科環保(0351,前中洲控股、現亞洲能源物流)之抵押權益曾被罰款。在10月底,阿仕特朗、和康健有關的福財證券、耀竣金融也開始持有股票,有股東也把股權提出來放在金利豐證券。巧合地,耀竣金融的其中一名經紀成爾斌當年非法沽空,賣的是毅力工業的股票

可以見到,這隻股票其實可說是轉了莊家。

(2) 聯夢活力世界搬地址和購入物業
聯夢活力世界於2013年4月9日遷至康健科技中心5樓515室。大家一聽就明這物業是康健投資(3886)的,但實際來看,這物業其實是康健投資中國天然投資(8250,前普思基因生物科技、確思醫藥)分別佔75%及25%股權的康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的。這公司在上一篇文章寫好不久組成,資產主要是這兩間公司持有的物業

康健投資前身康健國際和中國天然投資及何政慧於2009年4月購入康健科技中心前身沙田資訊工業中心,在2009年5月康健國際全購該項目,後易名康健科技中心,在2012年申請改為寫字樓用途,不久獲批。現時除是聯夢活力世界的總部外,亦是康健投資及有關的君陽太陽能(397,前合一集團、金寶國際集團、元開達利環保、星虹控股、康健醫療科技、香港體檢、中國保綠資產)的總部。

在2013年5月15日,聯夢活力世界收購康健資產管理持有的觀塘物業。其實這物業又是財務工具。最初由康健投資前身康健國際早期已購得部分,再於於2009年6月以2,200萬購得一部分,後在8月出售予君陽太陽能前身香港體檢,作價3,850萬。在2013年2月又售回康健資產管理,作價4,300萬,5月又出售予聯夢活力世界,作價4,200萬,真的非常奇怪。

下一篇我們再談他們的股票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725

聯夢活力世界交易和康健系之關係(2)

上一集談了他們的物業投資,今集談談他們的股票投資。

(1) 投資首都創投(2324)可換股債券
2013年3月21日,公司認購350萬的首都創投(2324,前德泰大中華投資、中國北方企業投資)的可換股債券。

其實這一套債券,是由親康健系福財證券包銷的,分包銷商又是我們上一篇文章提及的持有聯夢活力世界頗多的利宏金融,並在2013年3月27日配售完成。在這個交易之前,其實這家公司的股權經歷頗多變化。

筆者去年爛尾的一篇文章提及,原大股東丘忠航持有的股權已逐步落入中南證券之手,成為早期提及的華匯系一員。部分國內的新讀者可能不明白華匯系是甚麼,現在再簡短的解釋一下。華匯系其實是指一群以北角地鐵站A4出口的華匯中心為總部的一堆上市公司,其首腦為一個姓莊的先生

該系根據筆者估計有超過20間上市公司,包括一些鼎鼎大名向下炒的公司,該等公司包括但不限於佳訊控股(30)、海王集團(70,前德智發展、駿雷國際)、馬斯葛集團(136)、威利國際 (273,前稱怡南、華匯控股、互聯控股)、民豐控股(279,前稱東方紅、恆盛東方、內蒙發展)、三龍集團(329,前金龍集團、如煙控股)、漢基控股(412,前東峻、大雄科技)、昊天能源(474,前永保時)、寶源控股(692,前正興)、和記行(720)、福方集團 (885)、萊福資本(901)、合一投資(913)、德發集團(928)、中國環保能源(986,前南興集團)、麗盛集團(1004)、首都創投(2324,前中國北企投資、德泰中華投資)、朗力福集團(8037)、大地資源控股(8116)、科地農業(8153,前智庫科技、中國3C集團)、匯創控股(8202)等,其往績劣不可聞,經常作一些同系的互相的交易,建議大家小心迴避以上的股票。現在康健系的手法,其實可能師承華匯系。

說回正題,華匯系之入股始於2011年6月9日認購該公司的2.5億新股起,其後以高位略作減持3,500萬股,但後來又增持1,896萬股,至2.3396億股,但從其華匯系核心證券行中南證券的數字最高持股達3.35億股觀之,實際持股應高出此數。

但在2012年5月2日,公司向Superior Global International Limited收購Long Surplus Investments Limited,以發行新股,2星期後,收購完成,但股權披露沒有反應,直至2012年5月29日,根據股權披露有一位於德磊出現,同時根據中央結算系統,華富國際(952)附屬華富證券股份大量增加,巧合的是,華富證券網絡研究部是是在華匯中心22樓的。在2012年8月,公司利用親華匯系的東方匯財配售股權,但這批貨流向主要為散戶的投資者,相信股評家的作用功不可沒。

真正的變化,在配售可換股債券的於2013年4月左右,根據股權披露,蔡冠深旗下的新華匯富(188)首次披露持有首都創投股權,別要忘記,新華匯富其實是當年香港教育(1082,前現代教育)的投資者,後全部出售。其後威利國際大手減持股權,至2013年5月24日全部出售,當然,中南證券的股權亦有所下降,其中大部分流向多次提及福財證券、也有部分進入金利豐金融附屬金利豐證券,部分經利宏證券後轉為中央證券系統外,。雖然公司供股仍是由已出售予同為百仕達國際(1168)的歐亞平為大股東的威華達控股(622,前幸福集團、凱達集團、銀網集團),並易名為威華證券金江證券包銷,但供股的資金來源仍是康健係為首的證券行。所以可以說,首都創投已落入康健系之手,但其實康健系和華匯系時有合作,例如現代教育的不少董事都來自華匯系。其實香港不少小型股票,都是出自這兩系,如果有機會再談這一堆的交易。

(2) 收購易寶(8086)股權
2013年6月23日,公司向康健國際(3886)附屬康健企業諮詢及投資有限公司及Lime Development Limited購入 248,976,000股,作價合計79,921,296元,平均每股32.1仙。

根據股權披露,其實這批股票最初是由IDG 投資等人認購的新股及可換股債券,以5仙認購合共相等於49億股的股權,合共2.45億,其後把票面值3,083.4萬,可換取6.168億股的可換股債券在2010年分1批分2批出售予康健國際,作價3.26億元,加上之前購入了1,152萬股,大約投入了3.38億,康健其後陸陸續續利用福財證券等證券行出售,最終把剩餘的絕大部分出售予聯夢活力世界,整個過程大約套現了3.48億元,勉強獲利1,000萬,但在3年間只是獲利3%,其實把現金存人民幣還比較好呢。


如果我們記得清楚一些,其實IDG已經在這堆公司不只出現了一次,其實聯夢活力世界的重大收購,大股東就是IDG為首的財團,早期提及的一堆漢能太陽能(566,前紅發集團、鉑陽太陽能)的事件,其實資產主要投資者都是IDG,可以這樣說,康健系提供上市公司的殼股,IDG提供可以借殼的公司,兩者互相合作把資產注入,之後找新投資者接盤,不成功就找康健系的系內公司購入股票。

但是他們的收購中間有很多眼花瞭亂的利益輸送,導致小股東的權益大幅攤薄,然後他們就從中取利,把大家的應份慢慢吃光,所以大家要小心了。

下一集我們會提及一些康健國際和系內公司隱蔽的交易,希望大家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700

千億阿里帝國如何維持活力?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19/145879.html

i黑馬註:阿里一直保持高度的活力與其管理密不可分。七步走戰略,讓阿里成為一支鐵軍。2012年年底,在阿里巴巴的戰略會上,馬雲明確了阿里的發展戰略—“四化”:平臺化,市場化,數據化,物種多樣化。看具體的內容。

\第一步:確定戰略目標,高層動員

關鍵點:“四化戰略”

2012年年底,在阿里巴巴的戰略會上,馬雲明確了阿里的發展戰略—“四化”:平臺化,服務海量用戶必須有一個好的平臺;市場化,這一平臺如果按計劃方法管理、設計、分配資源,不但效率低,也會產生腐敗等問題,必須對資源進行市場化匹配;數據化,信息時代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是數據和人,阿里未來就是一家數據運營公司;物種多樣化,阿里的生態系統里不僅有買家和賣家,也會有更多的第三方服務者。

接下來,馬雲便開始根據“四化”規劃新的組織調整,並動員高管。第二天,他們就在黑板上劃出了33個BU的雛形。

第二步:確定組織架構

關鍵點:建立BU劃分標準”

從33個BU雛形到最終25個BU的架構,阿里經過了約一個月的討論。除如何對BU進行嚴謹的劃分,討論主要集中在一些具體業務,如航旅是否要獨立出來。阿里確定BU是否獨立的標準是:之前的業務積累對於這個領域的模式是否能夠產生挑戰和沖擊,是否能夠影響、改進這個垂直領域本身原有的做法。如果還不具備,就保留在原有的淘寶體系里面孵化。

最終,25個BU被分為三類:垂直業務BU,如聚劃算、航旅業務;基礎設施平臺,如雲計算、支付、物流;以及共享業務平臺。所謂“共享業務平臺”是基礎設施平臺之上的二級平臺,其把垂直業務中能夠共享的東西抽象出來,並與基礎平臺打通,典型如數據平臺BU。

第三步:確定前後端關系

關鍵點:向一線放權,高管後撤做服務

“七劍時代”,阿里實行事業群制,這次拆分則提出了管理團隊分管BU的概念。“分管”也是阿里高層反複花時間討論最多的詞之一。曾鳴說,“分管的意思就是(管理層)去幫助他們,任何一個BU和它的頭兒沒有鎖死,大家可以經常換。”今天,也許這幾個部門放在一起會產生化學反應,過一段時間也許會再扔過來幾個。同時,阿里確定了BU是未來最基本的作戰單元,而不是原先高高在上的管理層,諸如吳泳銘、三豐、語嫣等高管都撤到後方,把他們的核心能力變成一個服務平臺幫助BU成長。

第四步:確定BU負責人

關鍵點:組織形態變化後,人力資源跟進

經反複討論,阿里確定了25個BU負責人的人選。曾鳴說,阿里一度怎麽都盤點不出這麽多Leader來,“但是做了以後,你會真的發現誰有潛力。”這是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有人“活下來”,也有人“活不了”。

與此同時,阿里也與各團隊進行大量溝通,同時考慮組織形式變化後,人力資源怎麽跟進,怎麽在這個過程中保持團隊穩定,包括在一些業務的梳理過程中,哪些條線是不能動的,哪些是可以隨時調整的。

第五步:組建BU團隊

關鍵點:個人自發聚合

BU團隊自發聚集和形成。據說,前後一個月時間,阿里周圍的酒店爆滿,因為傳統的組織架構被打散,沒人知道自己在公司未來的位置。“杭州的白鷺灣度假酒店,被我們包場一個月,不同的團隊天天在那兒折騰,每天折騰到夜里兩三點。”就是開會,“你跟我開,我跟他開,他跟你開,你到底做什麽,我到底做什麽,我們一起能做什麽,什麽地方有沖突,怎麽避免沖突,怎麽避免資源浪費等等。”曾鳴說。

BU團隊自發聚集和形成。據說,前後一個月時間,阿里周圍的酒店爆滿,因為傳統的組織架構被打散,沒人知道自己在公司未來的位置。“杭州的白鷺灣度假酒店,被我們包場一個月,不同的團隊天天在那兒折騰,每天折騰到夜里兩三點。”就是開會,“你跟我開,我跟他開,他跟你開,你到底做什麽,我到底做什麽,我們一起能做什麽,什麽地方有沖突,怎麽避免沖突,怎麽避免資源浪費等等。”曾鳴說。

第六步:BU負責人陳述願景

關鍵點:要符合阿里價值觀

2月底,在各個BU組建完成之後,阿里組織了一次面向高管的集體匯報會,為期十四天。淘寶因為業務最複雜,被放在了最後一天,其他匯報多是半天就結束了。匯報時,各BU負責人帶領自己的團隊,基於阿里的價值觀,向馬雲、陸兆禧、彭蕾、王堅、郭靖、曾鳴等七人組成的核心管理層匯報業務設想,管理層對它們的設想進行點評。這其中,有挨罵的,有不及格的,也有受到表揚的。通過這樣的戰略演習,阿里上下達成了共識。

第七步:重建溝通體系與管理工具

關鍵點:利用IT工具、重新設計KPI

拆分是“破”,重建溝通體系與管理工具是“立”。這部分主要分為兩塊:一是內部IT工具,二是開會的組織形式。

此外,由於組織形態發生變化,需要重新考慮KPI設計等問題。其中的核心問題包括:怎麽認同創新所占的比例?怎麽認可跨組織的協同?怎麽讓很多原來不在考核範圍內的內容變成考核的一部分?曾鳴說,“傳統的KPI肯定不合適,HR體系開始討論KPI考核要怎樣變化,只要它一變,整個就變了,公司內部的規則就有了根本性的變化,組織就會往前走。”

—文/本刊記者 李傳濤


PPP推廣大勢開啟,註入環保行業新活力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476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5-2-26 11:34 編輯

PPP推廣大勢開啟,註入環保行業新活力


1.PPP定義:政府、社會資本深入合作,“同”享收益、“共”擔風險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公私合營”模式,定義存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PPP,包括了幾乎所有政府服務外包的各類形式,包括帶有融資功能的BOT、TOT、股權合作等,也包括不帶融資功能的DBO、委托運營。狹義的PPP,是指政府與私人部門組成特殊目的機構(SPV),引入社會資本,共同設計開發、共擔風險、全過程合作的公共服務開發運營方式。


狹義PPP和傳統BOT存在區別。傳統BOT屬於廣義PPP範疇內模式的一種,但狹義的PPP與傳統BOT存在2方面的區別:1)BOT項目中的資本金投入基本來自社會資本,而PPP項目可能來自政府、社會資本合資;2)BOT項目前期由政府規劃、設計,後期由社會資本建設和運營,前、後期銜接不佳,導致項目前期規劃設計不夠優化、後期運營低效;PPP則使得社會資本更多地參與前端設計、政府更多參與後期運營,提高項目整體的質量和效率。



2.政策趨勢:2014年來多項PPP政策出爐,3方面體現本輪政策力度甚於以往

PPP非新概念,早在2005年,國務院即出臺PPP類的政策——非公經濟“36條”,此後2010、2012年分別再提。2014年以來,系列PPP政策出臺,與往年政策相比,我們發現主要區別體現在3方面:1)從措辭來看,對於引入社會資本,從早年的“允許”到“鼓勵”;2)從政策發文機構來看,早年國務院牽頭、住建部響應,到2014年以來,繼國務院發布定調政策後,發改委、財政部均有配套政策推出。3)從政策密度來看,2014年出臺PPP類政策4項,而2005、2010、2012年分別發布1、2、1項。



3.環保PPP空間:整體產能空間不變,但市場化運營比例提升

PPP是模式上的轉變:更多環保民企有望進入運營領域,弱化國企壟斷。1)歷史經驗來看,在市政環保設施的運營領域,民營企業因資源、資金“短板”,較難與國有企業匹敵,在資金要求相對較低、競爭激烈的工程領域,則民企眾多。一個側面證據是,在A股9家水務運營上市公司中,7家為國企背景。2)推廣PPP的大背景下,政府樂於開放市政設施的運營市場,而上市的環保民企因激勵機制靈活、融資實力增強,獲取運營資產的機會將明顯多於以往。


汙水、生活垃圾處理存量產能市場化運營比例整體約50%,有待提升。我國早年的市政環保設施采用政府投資、政府(或其下屬事業部門)運營的模式,市場化運營比例低。1)汙水處理:截至2013年底存量產能約1.49億噸/日、我們預計2014~2020年間需新建產能約4000萬噸/日;目前,存量產能占比近80%,其市場化運營比例約50%,新建汙水處理產能的市場化運營比例約為55%。2)生活垃圾處理:垃圾焚燒方面,截至2013年底,存量產能約15.5萬噸/日,我們預計2014~2020年新建產能約15~20萬噸/日;目前,存量產能占比近半,相當一部分由政府運營,新建產能的市場化運營比例約80%。垃圾填埋方面,我們估計截至2013年底的存量產能約為40萬噸/日,2014~2020年凈新增的產能較少;現有產能的絕大部分仍由政府運營。

(註:以上市場化運營比例數字來自:住建部、《水工業市場》、《汙水處理觀察》、中金公司研究部估算)



4.個股影響:PPP推廣大勢開啟,環保民企面臨新機會

新型商業模式推廣,各出資方有望“共贏”。1)對於政府出資方,一般以環保設施實物出資,一方面,社會資本按比例現金出資後,政府後續新建、改造環保設施的資金有了保障,另一方面,社會資本對於環保資產的運營市場化要求更高,促使環保設施的盈利水平比單純由政府運營時提升;2)作為社會資本出資方,一方面,可以分享市政環保設施運營的穩定回報,另一方面,依靠政府合資方的資源優勢,可優先獲取新建、改造環保設施的工程訂單;3)若PPP項目的中長期目標是實現上市(即,環保資產證券化),作為原始出資人,政府、社會資本均將受益於初始投資增值、甚至翻倍。碧水源的雲南項目、巴安水務的貴州項目,都是典型的例子,具體分析如下。



典型1:碧水源雲南水務PPP項目。1)PPP項目公司:雲南水務產業發展公司,下屬資產為雲南省優質水務運營資產;2)出資方:雲南水務(政府背景)、碧水源、私募基金、PPP公司29名員工,持股比例分別為42%、36%、18%、4%,其中雲南水務為水務資產(實物)出資,其余幾方現金出資;3)截至2014年底,PPP項目公司已完成股份制改制,預計於2015年實現港股上市。假定以2倍PB發行,則碧水源具備9億元的潛在投資收益;假定以2.5倍PB發行,則潛在投資收益為14億元。(參考:截至2015年2月25日,A股水務公司PB平均為3.5倍,H股平均為3.2倍)


(測算方法:假定雲南水務產業公司上市後,碧水源在二級市場出售其全部股權,根據處置長期股權投資相關最新會計準則規定,投資收益=PPP項目公司權益市值-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截至2014年中報,碧水源持有雲南水務產業36%股權的賬面價值為7.9億元;截至2014年1季度末,雲南水務產業的凈資產為24億元;因此,潛在投資收益=24x發行PB倍數x36%-7.9)

典型2:巴安水務貴州水務PPP項目。1)PPP項目公司:貴州水務股份公司,下屬資產為貴州省優質水務運營資產;2)出資方:貴州水務(政府背景)、產業基金、巴安水務,持股比例分別為51%、39%、10%,其中貴州水務為水務資產(實物)出資,其余幾方現金出資;3)公告明確,PPP項目公司將在未來3~5年內爭取具備上市條件。



關註順應行業趨勢、積極拓展PPP業務的民營環保企業。推薦碧水源(借力再融資,有望通過PPP開展新一輪擴張),關註萬邦達(工業水處理龍頭,通過PPP模式進軍市政領域)、巴安水務(試水PPP項目,中長期業績彈性可期)、維爾利(垃圾滲濾液處理龍頭,有意涉足PPP模式助力轉型)。(來自電力環保小蜜蜂)




私房養生》 從健康亮紅燈辭去閣揆 到日走萬步休閒型男 66歲陳沖只做三件事 就甩掉藥物、找回活力

2015-05-22  TWM

兩年前,現任總統府資政陳沖因為健康問題,辭去了閣揆的大位;兩年後的今天,他看起來氣色很好,健檢數字也逐漸到位。

他用什麼方法恢復健康,讓六十六歲的身體回春呢?

撰文•張佳婷

走進陳沖在東吳大學的辦公室,牆上的書畫首先映入眼簾,棗紅色的椅套,印著中式風格的圖騰,小几子上放著兩只精巧的茶碗,被稱為「財經才子」的他,辦公室果然充滿書香。不過,從頭到尾,陳沖都沒有打開茶碗,而是頻頻拿起隨身的小保溫杯,補充水分。

二○一三年,上任閣揆不滿一年的陳沖突然卸任。回想當時,他無奈地表示,那個時候的自己,「只有存款不高,其他數字都高。」原來,在一次的例行健康檢查 中,陳沖發現不僅先前三高的情況沒有改善,腎功能的欄目也來「錦上添花」,讓原本滿是紅字的健康檢查報告,「紅」得更徹底了。

身體亮紅燈

每年健檢,發現腎功能衰退那時候,陳沖的腎絲球過濾率(eGFR)剩下五十九,遠低於正常值的一百至一二五,腎臟功能僅剩健康腎臟的不到六成。醫師告訴陳沖,以慢性腎臟病的分期來看,他的狀況目前雖不需要洗腎,但如果沒有改善飲食與生活習慣,對腎臟可能造成永久傷害。

揮別閣揆職位後,陳沖也揮別了過去不健康的生活形態。現在的他,已經不用服用三高或腎臟的藥物,僅僅靠飲食與運動控制,看起來朝氣百分百。他是怎麼辦到的?

定期健康檢查是陳沖四十歲起養成的習慣,但不同於一般人大多直接選擇健檢中心提供的套裝行程,他則依照自己的情況、健康問題,來選擇檢驗的頻率與項目。

比如,他的健檢頻率過去為兩年一次,隨著年紀增加、風險變大,於是改為一年一次。此外,根據家族的病史,陳沖每次皆會提醒醫師特別關照他的癌症與心血管,並加入自己當下最需要檢查的項目,當時他的腎絲球過濾率與腎功能下跌,就是這樣發現的。

陳沖說,即使是買成衣,都要依每個人的需求修改褲長,但台灣的醫院大多沒有依年齡別,而提供不同的健康檢查套裝,十分可惜。

擔任閣揆期間,陳沖在立法院接受質詢的時間長,他常因為不想打斷立委質詢,而刻意減少喝水與跑廁所的頻率,也自認和年輕的時候一樣,不用太常跑廁所,久而久之,水喝得越來越少,再加上憋尿,因此讓腎臟負擔越來越重。

「腎臟就像淨水廠一樣,如果河流下來的水是清的,淨水廠就輕鬆;如果上面下大雨充滿泥水,甚至都是泥漿,淨水廠的負擔就很重,容易報銷。腎臟也是這樣,需要水分,也不能有太多的毒素。」講到自己的病史,陳沖不忘用他擅長的打比喻方式來講解。

健康新體悟

人要懂得服老,運動不勉強經過一番折騰,陳沖領略到「記憶力優於體力會受傷」,逐漸正視人總會老的事實。如果對身體的記憶與認知還一直停留在年輕時,總以年輕時的標準來要求逐漸老去的自己,很容易因為太勉強而傷害身體,好比忍尿後受傷的腎臟便是如此。

如今,「喝兩公升的水」變成陳沖每天必須達成的目標,早上三百毫升的溫水裝在小保溫杯放床頭,以免水寒傷身;外出時,也不忘帶上兩瓶水,非不得已才偶爾購買瓶裝水。

運動也是同樣的道理。陳沖年輕時好打籃球,然而,搶籃板、拉桿都十分需要體力,年輕時候的他,常不知節制而拉傷,一次聽到一位朋友因場邊人不夠,硬是勉強自己打滿四節而送命,讓他體會到「意志力優於體力,會致命」。

打從五十五歲起,陳沖就不再打球,現在最常做的運動是走路,且規定自己一天一定要走滿一萬步;過去,他以為爬山或慢跑沒什麼運動技巧,「原來,一天要走滿 一萬步還真不容易呢!」如今,他可是天天配戴計步器,如果沒順利達成標準,晚上遛完狗後,會視情況要求自己把「功課」補完。

天天養生餐

地瓜連皮蒸,甜點最多吃一口至於健康控制又是如何達成的?原來陳沖家中有賢妻細心照料。多年前,太太為了家人的健康,報名養生課程,從此以後,「二種蔬菜、一份水果、一塊地瓜」就成了早餐慣例,而且一推行就超過十五年。

講究的他們,還特別去新北金山買地瓜,洗乾淨以後連皮蒸來吃,潤腸又排毒。除此之外,陳沖盡可能地減少油鹽的攝取,甚至中午用餐時只吃素食,晚餐才以適量 的肉類搭配。早上的地瓜餐,他會提早準備三天份,避免麻煩;中午吃素食是原則,但如果有餐敘也不會堅持,因為不想要麻煩別人特別準備。

他深信,用自己覺得舒服的方式照顧健康最重要,不勉強才能持久,但獨獨有一樣食物,陳沖承認,控制的難度很高,就是甜食。他說,現在的點心實在做得精緻, 但因為妻子有血糖高的疑慮,基於同甘共苦,所以常常兩個人望著甜點,彼此約好,一人只能吃一口,互相監督,避免任何一方「犯規」。

長久下來,陳沖的身體狀況逐步改善,皮膚上的斑點也明顯減少,過去天天犯的過敏,也越來越少困擾他。

陳沖還打趣說,年紀大,身體代謝變慢,體重的控制變得很困難,他自己量腰圍的方式,「就是穿上最合身的那條褲子,如果緊了,就是胖了!」離開官場後,不必再穿西裝外套、繫上領帶的陳沖,經常穿襯衫搭牛仔褲,看來一派輕鬆,腳上的走路鞋,宛如他生活得越來越健康的標誌。

陳沖

出生 1949年

現職 總統府資政、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經歷 行政院院長、合作金庫銀行董事長

學歷 台大法律研究所

著作 《法國狼與貓頭鷹》《比較銀行法》《自傘自度,還是上帝之手》等家庭 已婚,育有一子一女陳沖如何減少健檢紅字?

檢視 定期健康檢查,仔細解讀數字背後真相

結果:

及早發現腎臟問題,調整生活方式原則 記憶力優於體力會受傷,不勉強才能持久

結果:

過去籃球只能打一時,現在天天走萬步不間斷食療 每天早餐必有二蔬一果一地瓜,持續15年

結果:

身體狀況改善,皮膚上的斑點減少,過敏頻率減少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