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5-2-26 11:34 編輯 PPP推廣大勢開啟,註入環保行業新活力 1.PPP定義:政府、社會資本深入合作,“同”享收益、“共”擔風險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公私合營”模式,定義存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PPP,包括了幾乎所有政府服務外包的各類形式,包括帶有融資功能的BOT、TOT、股權合作等,也包括不帶融資功能的DBO、委托運營。狹義的PPP,是指政府與私人部門組成特殊目的機構(SPV),引入社會資本,共同設計開發、共擔風險、全過程合作的公共服務開發運營方式。
狹義PPP和傳統BOT存在區別。傳統BOT屬於廣義PPP範疇內模式的一種,但狹義的PPP與傳統BOT存在2方面的區別:1)BOT項目中的資本金投入基本來自社會資本,而PPP項目可能來自政府、社會資本合資;2)BOT項目前期由政府規劃、設計,後期由社會資本建設和運營,前、後期銜接不佳,導致項目前期規劃設計不夠優化、後期運營低效;PPP則使得社會資本更多地參與前端設計、政府更多參與後期運營,提高項目整體的質量和效率。
2.政策趨勢:2014年來多項PPP政策出爐,3方面體現本輪政策力度甚於以往 PPP非新概念,早在2005年,國務院即出臺PPP類的政策——非公經濟“36條”,此後2010、2012年分別再提。2014年以來,系列PPP政策出臺,與往年政策相比,我們發現主要區別體現在3方面:1)從措辭來看,對於引入社會資本,從早年的“允許”到“鼓勵”;2)從政策發文機構來看,早年國務院牽頭、住建部響應,到2014年以來,繼國務院發布定調政策後,發改委、財政部均有配套政策推出。3)從政策密度來看,2014年出臺PPP類政策4項,而2005、2010、2012年分別發布1、2、1項。
3.環保PPP空間:整體產能空間不變,但市場化運營比例提升 PPP是模式上的轉變:更多環保民企有望進入運營領域,弱化國企壟斷。1)歷史經驗來看,在市政環保設施的運營領域,民營企業因資源、資金“短板”,較難與國有企業匹敵,在資金要求相對較低、競爭激烈的工程領域,則民企眾多。一個側面證據是,在A股9家水務運營上市公司中,7家為國企背景。2)推廣PPP的大背景下,政府樂於開放市政設施的運營市場,而上市的環保民企因激勵機制靈活、融資實力增強,獲取運營資產的機會將明顯多於以往。
汙水、生活垃圾處理存量產能市場化運營比例整體約50%,有待提升。我國早年的市政環保設施采用政府投資、政府(或其下屬事業部門)運營的模式,市場化運營比例低。1)汙水處理:截至2013年底存量產能約1.49億噸/日、我們預計2014~2020年間需新建產能約4000萬噸/日;目前,存量產能占比近80%,其市場化運營比例約50%,新建汙水處理產能的市場化運營比例約為55%。2)生活垃圾處理:垃圾焚燒方面,截至2013年底,存量產能約15.5萬噸/日,我們預計2014~2020年新建產能約15~20萬噸/日;目前,存量產能占比近半,相當一部分由政府運營,新建產能的市場化運營比例約80%。垃圾填埋方面,我們估計截至2013年底的存量產能約為40萬噸/日,2014~2020年凈新增的產能較少;現有產能的絕大部分仍由政府運營。 (註:以上市場化運營比例數字來自:住建部、《水工業市場》、《汙水處理觀察》、中金公司研究部估算)
4.個股影響:PPP推廣大勢開啟,環保民企面臨新機會
新型商業模式推廣,各出資方有望“共贏”。1)對於政府出資方,一般以環保設施實物出資,一方面,社會資本按比例現金出資後,政府後續新建、改造環保設施的資金有了保障,另一方面,社會資本對於環保資產的運營市場化要求更高,促使環保設施的盈利水平比單純由政府運營時提升;2)作為社會資本出資方,一方面,可以分享市政環保設施運營的穩定回報,另一方面,依靠政府合資方的資源優勢,可優先獲取新建、改造環保設施的工程訂單;3)若PPP項目的中長期目標是實現上市(即,環保資產證券化),作為原始出資人,政府、社會資本均將受益於初始投資增值、甚至翻倍。碧水源的雲南項目、巴安水務的貴州項目,都是典型的例子,具體分析如下。
典型1:碧水源雲南水務PPP項目。1)PPP項目公司:雲南水務產業發展公司,下屬資產為雲南省優質水務運營資產;2)出資方:雲南水務(政府背景)、碧水源、私募基金、PPP公司29名員工,持股比例分別為42%、36%、18%、4%,其中雲南水務為水務資產(實物)出資,其余幾方現金出資;3)截至2014年底,PPP項目公司已完成股份制改制,預計於2015年實現港股上市。假定以2倍PB發行,則碧水源具備9億元的潛在投資收益;假定以2.5倍PB發行,則潛在投資收益為14億元。(參考:截至2015年2月25日,A股水務公司PB平均為3.5倍,H股平均為3.2倍)
(測算方法:假定雲南水務產業公司上市後,碧水源在二級市場出售其全部股權,根據處置長期股權投資相關最新會計準則規定,投資收益=PPP項目公司權益市值-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截至2014年中報,碧水源持有雲南水務產業36%股權的賬面價值為7.9億元;截至2014年1季度末,雲南水務產業的凈資產為24億元;因此,潛在投資收益=24x發行PB倍數x36%-7.9)
典型2:巴安水務貴州水務PPP項目。1)PPP項目公司:貴州水務股份公司,下屬資產為貴州省優質水務運營資產;2)出資方:貴州水務(政府背景)、產業基金、巴安水務,持股比例分別為51%、39%、10%,其中貴州水務為水務資產(實物)出資,其余幾方現金出資;3)公告明確,PPP項目公司將在未來3~5年內爭取具備上市條件。
關註順應行業趨勢、積極拓展PPP業務的民營環保企業。推薦碧水源(借力再融資,有望通過PPP開展新一輪擴張),關註萬邦達(工業水處理龍頭,通過PPP模式進軍市政領域)、巴安水務(試水PPP項目,中長期業績彈性可期)、維爾利(垃圾滲濾液處理龍頭,有意涉足PPP模式助力轉型)。(來自電力環保小蜜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