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伯克维茨:最成功的“巴菲特门徒”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7/369784.html

巴菲特的追随者很多,但至今没有人能演绎“巴菲特式”神话。不过,市场出现了一些成功的“巴菲特门徒”,布鲁 斯·伯克维茨(Bruce Berkowitz)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
伯克维茨,现年51岁,算不上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但却可以称得上是美国最近 10年最成功的共同基金的基金经理。

他在1999年创立了费尔霍姆基金(Fairholme Fund),目前管理的资产达到107亿美元。截至2010年5月31日,他的基金已经累计上涨236%,平均年收益率13%,而标准普尔500指数这期 间下跌了逾10%,年收益率为近-1%。

2009年他的基金投资回报率达到39%,他本人也被晨星公司选为2009年度最佳基金经理,并且被价值投资专业网站GuruFocus评选为年度 投资大师。

今年以来,伯克维茨大笔押注金融股,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押注金融股

根据美国投资资讯及分析网站SeekingAlpha5月23日的统计数据,在费尔霍姆基金前15大重仓股中,有6只金融股,分别是:花旗集团、美 国银行、 CIT集团、美国国际集团(AIG)、地区性银行Regions Financial和America Credit。

他对金融股的看法与一般价值投资者并不相同,因为他买入金融股的价格并不算便宜。

此前在2009年2月份,大卫·泰柏成功“抄底”银行股和垃圾债券,因为他认为奥巴马政府不会将花旗集团和美国银行国有化。

“我并不像其他聪明人,在22美分的时候买入金融股。” 伯克维茨说,他从 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买入金融股,当时金融股的价格已经从2009年3月的最低点反弹了两倍左右。但他认为自己的押注并不算太晚。

“我并不擅长用运动来类比,但这就像棒球比赛,九局下二出局后比赛才刚开始。”

在押注的金融股中,伯克维茨尤其看好AIG。今年一季度他买入了1500万股价值5亿美元左右的AIG普通股,同时还购买了2030万股优先股。根 据Bloomberg的数据,伯克维茨目前是AIG的第二大股东,持股量仅次于美国政府。

但其他市场人士并不看好AIG,今年4月27日,华尔街知名券商KBW的分析师将其评级调整为“表现不佳”。该分析师认为,由于要剥离资产来清偿美 国政府的救市资金,这将影响到普通股股东的利益。但伯克维茨认为:“AIG正在复苏,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品牌。我个人所有的保险都是AIG的。”

伯克维茨认为,目前金融股的情况和上世纪90年代相似。1991年,美国银行股由于商业地产贷款坏账而跌落低谷。当时在雷曼兄弟工作的伯克维茨投资 了富国银行(Wells Fargo&co),他认为银行会幸存下来,渡过难关。事实证明,富国银行的股价从1991年12月31日到1999年12月31日翻了五倍。

伯克维茨表示:“尽管这次获得的收益不会这么多,但是历史基本走势会持续。如果你是一个年轻投资者,你可能以为这是新的局面。”

此外,伯克维茨对金融股的热情丝毫没有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高盛起诉的影响,近期他在一个投资者论坛上透露:“我仍持有大量高盛的股票。”

忽略大众动向

伯克维茨一直坚持的投资理念是:忽略大众动向(Ignore the Crowd)。有时候甚至是在别人避之犹恐不及的时候,迎头赶上去。2009年他大举买入医药保险股,正体现了这一理念。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积极推进全民医疗改革,市场认为此举可能“打压”相关公司,今后这一领域政府将介入更多,相关上市公司的盈利会被大幅削减,或者说 至少存在“不确定性”。

伯克维茨在这一时期却大举买入医疗保险类股票。健康保险公司 Humana、美国最大的健康险公司Well Point、辉瑞制药(Pfizer)和制药商Forest Laboratories,都是他2009年的重仓股。

他认为,“以Humana为例,自由现金流收益率非常高,并不是由于这是一个暴利行业。政府有可能采取的举措使投资者不敢介入,但我们做了假设,如 果这些公司不复存在,谁来为美国老百姓提供医疗保险呢?换句话说,投资者的担忧有多少合理性呢?实话说,我们看不到这样的代替者。政府可以大量印钞票,可 以刺激消费,但是我们没有找到一个部门,有数千或者数万的工作人员可以代替现在医疗保险行业的专业人士。”

此外,2009年他采取的“债股结合”的投资方式取得巨额收益。在2008年,市场信用突然紧缩、许多公司发行的债券都因为财务周转困难而跌成垃圾 等级时,市场出现一大堆发高殖利率债券的公司,伯克维茨的团队深入研究这些信用被挤压的公司后,购入大量这类公司债。到了2009年第二季度,全球债券市 场流动性逐渐好转,前述公司营运周转压力显著改善,公司债利率迅速回落,伯克维兹卖出获利的债券,再转入这些公司的股票。这套“债股结合”的投资法,成了 伯克维茨打败市场的重要关键。

巴菲特的门徒

伯克维茨表示,他坚持始终如一的投资准则——价值投资。他曾表示,价值投资是一个“简单且很有效的秘诀”,巴菲特从本杰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这一 点,而其他人则是从巴菲特那里学会了这些。

根据 GuruFocus的数据,费尔霍姆基金在成立后的10年中仅在两个年份出现了亏损,一次是2002年,亏损1.6%,但跑赢标准普尔500指数20.5 个百分点,另一次是2008年,亏损29.7%,跑赢标准普尔500指数7.3个百分点。

该基金唯一一次跑输大市是在2003年,但当年它仍实现了24%的收益。在表现最佳的2000年,费尔霍姆基金的净值实现了46.5%的大幅增长。

和其他价值投资者一样,伯克维茨的投资组合通常都集中在少数公司上。根据GuruFocus数据,截至2010年3月31日,他的基金用105亿美 元投资了23只股票,前十大重仓股占基金净值的74%。

他在接受《巴伦周刊》访问时说道:“如果你可以买到你认为是‘最好’的概念的股票,为什么要投资‘第十好’,‘第二十好’的股票?如果我们对我们所 做的完全自信,那么就应该按照我们所设想的去做。但现实中,我们唯一不敢这样做的理由是害怕自己的判断出现错误。你的投资立场越多,你越会接近普通。”

此外,他更倾向于持有现金,他的基金一贯持有约20%的现金。持有现金可能在市场上涨时损害基金的表现,但他认为,在投资组合中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是 可取的,这可以利用新的投资机会。“第一,我们没必要卖掉那些便宜的股票以便买更便宜的,特别是我们已经很了解和热爱的公司;第二,当市场有特殊情况时, 我们可以迅速采取行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89

格雷厄姆忠實門徒沃爾特•施洛斯:我在華爾街的六十五年 摸啊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ce99401011rg7.html

在研究過往價值投資者的資料時,發現沃爾特·施洛斯(Walter J. Schloss, August 28, 1916 – February 19, 2012),關於他的資料不多。他1934年在華爾街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信差,在從軍隊退役後,他師從於本傑明·格雷厄姆,加入他的導師的公司格雷厄姆 - 紐曼公司。沃爾特1955年成立了沃爾特·施洛斯合夥人公司,管理他自己和他的合作人的資金。

 

即使他曾經被巴菲特推到公眾視野,也還是名聲不顯。他是格雷厄姆的忠實傳人,幾乎拷貝了格雷厄姆的投資方式,他比巴菲特更格雷厄姆。從19552002年,在扣除費用後他的年復合收益率達到16%,相比同期的標普500指數為10%(注一)。

 

國內幾乎沒有關於他的書籍,他首次出現在書籍中,是與巴菲特一起在《超級金錢》中。

 

以下這篇資料是沃爾特·施洛斯1998年參加Jim Grant投資論壇時發表的演講,題目是「Sixty-five years on Wall Street 」--「我在華爾街的六十五年」。該文在網絡上的英文原文沒有文本版本,因此我將其掃瞄轉化為文字版,再翻譯成中文,是該演講的首次全文翻譯。如果其中有翻譯欠妥當的地方,請見諒。

 

這篇關於他的資料十分珍貴,是難得他自己對其投資方法的介紹和答疑。

格雷厄姆忠实门徒沃尔特•施洛斯:我在华尔街的六十五年

----------------------------------------------

 

我在華爾街的六十五年

「Sixty-five years on Wall Street」 (注二)

 

沃爾特·施洛斯(Walter J. Schloss)

 

翻譯:摸啊摸,http://blog.sina.com.cn/moahmo

 

我有一個朋友,他是精神病院的治療師,他問我,是否可以和他的病人說說有關投資的事情。我說好,他介紹了我,然後我開始談論投資。幾分鐘後,前排有個大個 子站起來,他說:「閉嘴,你這個白痴,坐下!」我看著我的朋友說,「我該怎麼辦?」他說,「坐下吧,那傢伙這幾個月頭次說了明白話。」

 

好吧,我想談本傑明•格雷厄姆,因為他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或許你有興趣知道他是怎麼開始的。我們知道他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背景,他能成為資金管理者,是因為 他在投資領域展現了智慧,他在20年代管了一些錢,他享有利潤的50%,如果有損失他也承擔50%。直到1929年前都運作的很棒,但當市場下跌時他的股 票明顯也受到影響,不僅他,還有其他許多人也受到影響,他們抽回自己的投資,因為在危機中他們需要錢,他們在其他地方損失了很多錢。

 

因此他明白了他再也不不想發生這種情況。賠了錢讓他心煩意亂。我們也會如此。因此,他研究了很多方法,其中一個就是以低於公司營運資金的價格買入,在20世紀30年代有很多公司滿足這個條件。1936年,他成立了格雷厄姆 - 紐曼公司,這是一個可以開放投資的和封閉的公司,他可以允許股東申購,以便募集資金用於購買低於資產價值的股票。也就是說,如果你不行權,你可以抽回你的錢。

 

1946年初,我從軍隊出來,格雷厄姆僱用我做證券分析師,公司已經有10年的良好運作記錄。他們有一個很好紀錄的原因之一是,他們買些二線股票有著很高 的賬面價值,但是這些公司沒有特別良好的利潤。當戰爭來了,這些公司能夠從中獲利,因為超額利潤稅重創了那些賬面價值較小的公司。但在戰爭中高淨值的股票 少繳這些稅而利潤更多。所以這些股票漲的不錯。本傑明意識到其中大部分不再便宜,因此他賣掉了大部分。

 

所以,當我為本工作時,他的普通股組合有37只股票。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投資公司。他們有410萬美元資本,其中110萬美元投資於普通股。我1946年1月31日看到的組合中,有37只股票,還健在的只有兩隻。其他的或被接管、或合併、或消失了。健在的一間是Tricontinental公司、另一間是McGraw Hill(譯者註:一家出版商)。他的持股數量不多,110萬元37只股票。(譯者註:汗,不少了,只是沃爾特•施洛斯喜歡持有更多股票。因為這個被巴菲特說「是為無知做對沖。」)

 

並不都是工業股。有投資公司的股票,還有一些美國擔保公司,以及幾家保險公司的股票。基本上,其餘的投資是破產債券,相對的他賣出「准發行」證券,一些可 轉換優先股,他做空的那些股票。在一段時期中,如果股價上升了可以獲得做多的利潤,當然做空那塊會損失點,總的來說是一個不錯的交易,當然,這個做法不再 正確了。(譯者註:原來格雷厄姆也做長短倉的,早期的對沖基金啊)

 

總之,當時我的工作就是找到低估的股票。我們尋找那些股票價格低於每股營運資本的公司,這樣的公司並不多。其中,例如,東部洗衣機A這樣的公司。其「B」 股被管理層和大股東持有,你要知道在40年代,很多公司是由家族控制,有的遊戲10年前就開始玩了,所謂的「別人的錢。」。類似一間由家族控制的新英格蘭 地區的小公司,業務處於掙扎中,已經不賺錢了,母公司也不想投更多的錢,因為是一個邊緣化的業務。你猜接著發生了啥?一個來自紐約的傢伙踏入這個遊戲中, 他為他們提供了一個不錯的價格,然後紐約來的傢伙將企業清盤,解僱工人,那個家族拿到錢。(譯者註:咦,有點像伯克希爾公司的前身哦)

 

嗯,這提醒了我當年發生的一些事情。沃倫·巴菲特來,他告訴了我一件有趣的事情。他持有很多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他的成本大概8-10美元/股。巴菲特去找管理層,要公司回購他手頭的股票,那間公司董事長同意以11.5美元/股回購。

 

但是伯克希爾當時的董事長Stanton 沒有信守諾言,投標價只出到11.375美元,這可把巴菲特惹火了。最後他買下了公司的控制權(譯者註:解僱了Stanton,報了仇)。所以假如你遇到 類似情況,想想吧。(譯者註:多年後巴菲特承認收購伯克希爾的投資是最「愚蠢「的,這使得他損失了至少2000億美元,看來控制情緒一貫重要…)

 

我為本工作的收穫的經驗之一是,他有非常嚴格的原則,他不會偏離。有一個來自Adams & Peck的傢伙來找我。我不知道你是否曾經聽說過Adams & Peck。這是一個老的經紀公司,以線路租賃公司買家聞名。這傢伙來找我,他這人挺不錯的,他說巴特爾研究所剛為一家公司完成了一種鹵素的研究, 那家公司在羅徹斯特,即使在大蕭條中都有分紅,一家製造相紙的小公司,有新的專利流程。他建議我們買。這家小公司大蕭條期間股價在13-17美元波動,現 在21美元。大概是1947還是1948年的事情。我想這很有趣,你只需為造出複印機的可能支付4美元而已。我去找格雷厄姆,說服他「你知道嗎,只需多付 出4美元/股,可能獲得很好的收益。」然後他說「不,沃爾特,這不是我們的菜。」。  這家小公司是施樂。(譯者註:後來的大牛股)

 

所以,你可以看到,他相當有原則。唯一安慰我的是,我幾乎可以肯定,如果他們在21美元買了那隻股票並且到了50元,他們會賣掉,因為他們無法預測什麼。 對這些被低估的股票,你真的不能預測他們的收入。有些成長股票,你預測明年或下一個五年會發生什麼事情。房地美(Freddie Mac)或其中的大型成長公司,你可以預測他們打算做什麼。但是,當你進入一個二線公司,似乎不可能。你不能確切的說:「明年他們會做得很好,因為今年他 們表現不佳,他們可是二線的股票。「

 

當時我們會嘗試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買那些不景氣的二線股票。現在,因為股市處於高水平,幾乎沒的類似股票好選了。有大量分析師,大約34萬的特許金融分析師,我的意思是,你想買點好東西都很難。(譯者註:演講時是1998年,競爭對手太多。)

 

我推薦一隻股票Asarco公司,你可能會不喜歡,但這是一隻典型的具備價值的股票。以前也有別人提過,這只股票是曾在道瓊斯工業指數里面。現在它面臨糟 糕的情況,沒有人喜歡它的行業等等。股票售價為每股21美元左右,它每股的賬面價值在40美元左右。幾個月前市場下滑,它也跌到$17的樣子。這是一間銅採集和加工公司,剛剛把分紅砍了一半。(譯者註:1999年以$29.75被Grupo Mexico收購)

 

這家公司已經獲取了很多在秘魯的資產。他們有一些大銅礦在這裡。沒有人喜歡它,因為它沒有增長。但我想ASARCO很便宜。我們自己有一些,所以我不希望你認為我推薦它只是因為我擁有它。但我想你可能對我談的這類股票感興趣。

 

所以就這樣,我們為本·格雷厄姆買了很多類似的股票這些。我們買了很多價值低估的股票,然後他們會有所表現,然後我們會賣掉他們。我們買了一家公司叫Buda公司,當我去的時候,他們下屬只有很少的工業企業,如瓊斯和拉姆森機械工程 - 它是在佛蒙特州 - 但是瓊斯和拉姆森是製造機床的公司,但在戰爭結束後,看不到未來。你知道嗎,你想要多少機床公司?我們有New Britain機器,你可以買那些沒有好的前景的股票。

 

而那些大家看好的公司可能要賣到$45,但是淨值只有$20,或者以$20的代價買入淨值$40的股票,而且這是同一家公司!這家公司就是波音飛機,在二戰前,公司股價大幅高於淨值,因為有著宏偉的前景。但是1946年,沒人願意要,因為看不到有好的前途。

 

因此,我們當然願意購買波音公司的股票,當它只賣$20的時候,而淨值有40美元,而不是其他的。我不知道這裡有誰傾向於喜歡買有問題的公司。原因之一 是,如果你買了這樣一個問題公司,你的客戶會不喜歡。他們希望擁有的公司都做得很好。你買這些問題公司,並且一路跌一路買,這是違反人的本性的。如果我 們$30開始買的股票,它跌到25元,我們將購買更多。(譯者註:別和我談止損:-)

 

好了,很多人不喜歡,如果你為客戶購買股票,30元,然後跌到25元。會想為什麼不25元買?那些傢伙不喜歡,而你也不願意去提醒他。基於此,我認為你必 須教育您的客戶或自己,真的,你必須有一個強大的胃和願意承擔浮動虧損。不要賣,如果下跌就購買更多的,要與其他人逆向操作。格雷厄姆是一個真正的逆向投 資者,儘管他並沒有使用這些術語,因為他是真正在購買價值。當我為他工作時,其他沒有人做類似的事情,在下跌中買股票。(譯者註:現在逆向投資者一大堆 了,很難玩的。)

 

我從1946年1月底開始製作了6頁資料,大家都會得到副本。如果你想讀,我把副本放樓上了,你可以看到一段歷史。這是格雷厄姆·紐曼10年歷史,我在那裡工作。我在格雷厄姆 - 紐曼的第一個工作是準備10年的年度報告。因此你可能會發現它很有趣,如果你不感興趣,也沒啥。

 

這就是你想知道本·格雷厄姆嗎? 我試圖遵循本·格雷厄姆的做法。當然,現在困難得多,因為你現在找不到那些股價低於營運資金的公司。你會找到一個公司股價低於賬面價值,這是非常不尋常 的,通常是那些有很多問題公司,因為人們不喜歡買有問題的。(譯者註:嗯,1998年對於煙屁股頭價值投資者不是好年份啊。)

 

我們的投資方式關鍵在於,我們的買入是與市場反向的,正如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裡面說的,如果你買股票,就像你買雜貨店,不是買香水,那就對了。現在,但現在似乎沒有這麼好,因為吉列和可口可樂,就是香水般的股票。但基本上我們喜歡買的股票,是我們覺得低估的,然後我們就必須有膽量在下跌時購買更多。而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本·格雷厄姆。就是這樣。(譯者註:1998年可口可樂曾經達到$86的歷史高位,14年過去了,現在股價$74左右。)

 

問答環節:

 

問:現在,也就是常說的市場有時知道的比投資者多。因此,當股價下跌,這可能意味著你分析的是錯的,你不應該購買更多的,你會逃離嗎?

SCHLOSS:嗯,可能會發生。你必須有你自己的判斷,並有膽量跟隨它,市場不喜歡的,並不意味著你錯了。但同樣,每個人都有作出自己的判斷。這是為什麼股市非常有趣的原因,因為他們不會告訴你將會發生什麼。

 

問:你們有一夥人在本·格雷厄姆下學習,而且大家似乎都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的投資者。你認為你們掌握了什麼秘訣?

 

SCHLOSS:我們都不抽煙。如果我不得不說,我認為我們都是理性的。我不認為當情勢不利時,我們會情緒化,當然沃倫·巴菲特就是最好的例子。我想我們 都是好人,我認為我們是誠實的。我不認為我們有 -- 你知道,有些人,我不想投資給他們,因為他們不誠信,你可能知道他們是誰,這些公司的股票價格很低,因為其他人也有同樣的看法。我要說,這是一個好的圈 子,沃倫人非常不錯,他每隔兩年邀請我們,我們會去某個地方聚聚。(譯者註:小心了,很多低價股,經營的人不誠信,不能碰的。其實就是老千股或者造假的公 司啦,香港很多這樣的公司,內地可能更多,只是沒有顯露出來)

 

第一次聚會,你可以在「福布斯」雜誌上看到,早在1968年。沃倫問我,「你想不想去和本·格雷厄姆聊 聊。」那是唯一的一次,我們與格雷厄姆見面。沃倫說,「先去拉斯維加斯怎麼樣?」我說:」很好,我沒問題。「當然,在拉斯維加斯的酒店,房間很便宜。我不 認為我們會下20塊錢以上的賭注。然後我們去聖地亞哥,我帶了一個小的相機。在一個景點,我們一起合影。(譯者註:價值投資者,一般簡樸,不會賭博,因為 概率不利:-)

 

我拍了照片,然後送給大家,當大家拿到照片,他們說:「照片上看沃倫·巴菲特很謙恭」。就是這樣。

 

問:1968年的會面,在加州?

 

SCHLOSS:是的,聖地亞哥結束的。

 

問:格雷厄姆給了你20個是非判斷題?

 

SCHLOSS:我記不太清楚答案了,是些比較棘手的東西。

 

問:你沒那20個問題,是嗎?

 

SCHLOSS:不。我甚至不記得他們,我記得那個測試是不公平的。

 

問:日本現在很多便宜股票,但是公司治理不咋樣,你覺得?

 

好吧,我對外國公司的看法是我不信任政治。我不知道足夠的有關公司的背景。我必須告訴你,我想美國SEC做的很好,拿著美國公司,我感覺更安心,我真的不說日語,其中一些公司在日本,我只是覺得購買美國公司安心些。

我們已經買了些英國公司的股票。但我傾向於遠離外國公司,因為我只是不明白他們的政治。總有一樣東西來了,你永遠不知道。(譯者註:嗯嗯,趙丹陽花了些學費明白了這個問題,印度不好玩啊。想當初,我自己也有想投資印度、巴西甚至俄羅斯的公司:-)

 

問:人們喜歡比較現在的市場和以前的市場。你看到任何歷史的重複?以往任何一年的情況影響了你對今年的評估嗎?

 

SCHLOSS: 在去年年底,我告訴你,我的合夥公司拒絕接受新的資金加入,因為我覺得我根本不知道市場將會咋樣,我們儘量不去揣摩市場將會 怎麼走,我找不到任何投資標的。我的兒子也發現不了。所以他說,如果我們不能找到什麼想買的,那我們還拿我們客戶的錢幹嘛?所以我們不接受新資金。從這個 意義上,我認為去年市場被高估了。(譯者註:沃爾特的合夥公司是他和他兒子Edwin Schloss在運作)

 

現在市場有兩個方面的。你有一些股票確實遭受了挫折,下跌了50%或60%,與此同時,其他有的股票達到了股價的新高附近。所以,你看的那些受挫的公司, 然後你說好吧,也許他們的股價以後可以漲回來。你知道,人們往往喜歡買那些干的好的公司。他們厭惡業務沒做好的公司。如果當年將損失兌現可以抵消收益,眾 所周知,有不同的原因。所以有時股票跌的超過你的想像。或許只是因為人們想省些錢,因為賣了後,有損失可以沖減利得稅。(譯者註:美國有股票利得稅,所以 年底會有人賣出虧損股票減少應稅總額)

 

所以,我要說,這是一回事。市場沒相同的,你知道嗎?在1962年,市場上一些低價股表現瘋狂。他們漲飛了,新的發行不斷並且價格離譜,所以我啥也沒幹。 我們賣的一些低價股,後來漲了很多,然後他們又再次回落,其中一個我記得,Fownes兄弟手套公司,是我的合夥公司開業後第一隻買的股票,當時是 1955年,股價在2.5美元。Tweedy Browne幫我買進,後來上升至23美元,我把它賣了。我有很多,都賣了。然後我買不回來了。它沒有跌下來,多年後在32美元左右被賣盤。所以有時你賣 出也是在冒險,這是必須的,雖然它可能會繼續走高。(譯者註:Tweedy Browne是一家老派的投資公司,為沃爾特·施洛斯提供了辦公地,所以前面說了,價值投資者很省的)

 

我會這樣說,由於我們量大,所以大部分的股票,我們賣出後,還會上漲。從來都不會賣到最高,買到最低。(譯者註:指望「買到最低,賣到最高「的都是投機者,不解釋)

 

問題:你的賣出原則是什麼?什麼情況會改變?

 

SCHLOSS:賣出是艱難的。最糟糕的是,你有時想賣掉,但是隨後發生的變化又影響了你。我們有投資一家公司叫Southdown,是一家水泥企業。我 們在12.5美元買了很多。哦,現在想還覺得很棒。後來賺了一倍,我們賣了,差不多28美元-30美元的樣子,守了差不多兩年時間。後來我再次關注這間公 司的時候,它已經每股70美元了。人會因為犯錯而自卑。但是,我們只是覺得,在這個水平已經不便宜,所以我們會賣出。(譯者註:這個問題其實前面回答了, 覺得不便宜了就賣出。)

 

問題:你的做法有過顯著變化嗎?

 

SCHLOSS: 是的,會因為市場的改變而改變。現在我再也買不到不高於營運資本的股票了,我們不會消極的說「那我們就不買了,那我們不打算玩了」,你必須決定你到底想要 做什麼。所以我們決定,我們買那些陷入困境的股票,有賬面價值基礎的,股價在低點附近而不是在高位,那些沒有人喜歡的股票。那麼為什麼他們(譯者註:市 場)不喜歡了?然後你可能會說凡事必有原因。原因可能是企業沒有利潤了,人們喜歡利潤。人們會關注下個季度的公司情況,但是我覺得下個季度沒那麼重要。 (譯者註:市場無法總能提供大量便宜到離譜的股票,畢竟熊到大蕭條程度的那種便宜,一輩子也許碰不到1、2次。)

 

問題:Tweedy Browne注重定量,巴菲特的更多定性。那麼你的取向?

 

SCHLOSS: 我更傾向於在Tweedy Browne那邊。沃倫·巴菲特做的很棒的,甚至是空前絕後的。但是,我們不能像他那麼做。你要做你自己有把握的事情。現在,很多人想模仿、克隆巴菲特。 「他們會購買沃倫·巴菲特買的股票。但我不會這樣做。我們運作合夥公司來進行投資,年復一年,我們買入,然後漲起來後我們賣出,我們儘量會買便宜一些的公 司。(譯者註:沃爾特·施洛斯接的是格雷厄姆的衣缽,對股票的便宜與否會有較嚴格的要求,而巴菲特在價值的判斷部分也看重未來,而未來是難以量化。)

 

現在,如果我們買股票,和沃倫·巴菲特買的一樣的只有一隻,就是房地美,它從10美元漲到50美元。孩子,那是很棒。我們出售了它。但是,如果你不賣,然 後市場變化,房地美從50美元跌到25美元,我的夥伴虧了50%,那年我們的投資虧了30%,他們把錢都抽回了,因為你不能虧30%。查爾斯·芒格虧過 30%,而且是連續兩年,他管理的是他自己的錢。

 

所以,你必須是瞭解你的那些投資人。他們相信你,但是他們不喜歡他們的錢虧30個百分點。我們也不想自己的錢虧30%。所以,如果你買那些「優質」的公 司,一般都帶著成長性,這些公司可能會遇到打擊,,我們的合夥投資人不是那些「尖端的」,我們要設法保護他們,因為輸錢和賺錢我們都要承擔相應的比例。如 果你買了那些「優質」的公司虧了錢,他們會非常非常不高興。所以我對那些貴價的股票不感興趣。(譯者註:所謂「優質」是市場的看法。沃爾特·施洛斯覺得巴 菲特很多持股都不便宜,所以不會買。有什麼樣的投資風格,就會有什麼樣的投資人。就像巴菲特說的有什麼樣的公司就會有什麼樣的股東,大家趣味相同才走到一 起。)

 

當然也有人依靠投資這些「優質」公司賺了大錢。所以,再一次,你要做你有把握的投資。我們覺得買的舒服有把握的公司是風險有限的,我們會買很多。正如沃 倫·巴菲特說的,持有一個投資組合是為了「無知」做對沖,我覺得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因為我們不會到處去調研,好像彼得·林奇做的那樣。他是在自虐,他 一年去調研300家公司,他不停的從一家公司到另一家。

 

那不是我們的方式。格雷厄姆也沒這樣做。格雷厄姆的觀點是,這些公司的董事,對公司的得失負責。如果一間公司沒有運作好,改變管理,使公司做得更好。這要 花更長的時間。沒有公司想要不斷賠錢,他們會做努力。他們或者合併或者改變管理。所以我們不會花大量時間去和管理層或者合夥人談。我們也根本不想被投資人 問這問那。

 

從情緒上來說,我發現股市有時非常不愉快,我不想聽10個人向我哭訴。如果他們不高興,你或許不在這個位置上感受不到,但是我可不希望聽他們嘮嘮叨叨。如 果他們不願意,那就走吧。老兄,我們幹這一行差不多40來年了,我們知道怎麼幹是行得通的,我們很盡力,我覺得你要瞭解和信任我們。因此,我們的投資人會 留在我們身邊,希望如此。(譯者註:沃爾特·施洛斯在吐槽,他以自己為例表明不喜歡投資人對管理層指手畫腳。所以,他也不去主動管理,去幹預他投資的那些 公司。)

 

問題:你們啥時會接受新的資金加入?

 

SCHLOSS:我們每年都會接受些新的資金進來,如果有餘地,我們會接受有限合夥人。

 

問題:那你去年說你不接受新資金?

 

SCHLOSS:去年我們是沒接受任何人的。

 

問題:但是今年你說……

 

SCHLOSS:如果有人拿著一百萬哭著喊著要給我們,那也行。我不知道我們的合夥公司是不是還有新增資金的餘地,因為已經滿滿噹噹了。我會試著做些小小的改善。

 

問題:你的投資回報是多少?

 

SCHLOSS:你的意思是那些股票?

 

問題:是的。

 

SCHLOSS: 我估計差不多20%或25%一年。大約每四年我們翻一倍。我們想獲得長期的資本收益,當你買了陷入危機的公司,它不會馬上漲 上去,相信我。它一般會下跌。所以你必須等待一段時間,差不多要4年的樣子。一些需要更長的時間。我們有個例子,很特別,是我從沃倫·巴菲特那買的。他因 此欠我一個人情,他有個組合,裡面​每一個股票都很少量。- 1963年他來找我,他說,沃爾特,你會喜歡買這些公司。我忘記了那些公司的名字。Genessee & Wyoming鐵路,我記得是其中之一。還有類似的幾間。

 

然後我說,好吧,沃倫,什麼價?他說我以成本價讓給你。我說「OK,我買」。聽上去好像挺簡單,也不多,6.5萬美元,但是在當年,那可是一大筆錢。一共5家公司,後來我們處理掉了。他們後來漲的都挺好,我們留下一隻叫「Merchants National Properties」,我14美元買的,他們想收購回去,他們可不想以$533每股的價格買回去。所以當年那些小公司有很多賺錢機會,不過那是35年前。

 

問題:巴菲特一直說要集中投資,不過好像你不是這樣的?

 

SCHLOSS:從心裡來說,我們做不到。沃倫是傑出的,他不僅是好的分析家,而且他很有很好的商業眼光,他知道,我的老天,他買了一家公司,然後那些傢 伙拚命為他工作!沃倫不僅有很好的商業眼光,他對人的判斷也很準。所以他做的很棒。巴菲特可以找到5間公司都是做金融的,並且理解這些公司,他很擅長,但 是這些我們可做不到。你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能力圈。

 

問題:你有涉及到商品投資嗎,你說「銀」是否被低估?

SCHLOSS:我對商品投資沒有涉及。Asarco是間從事銅的公司。我不知道銅是不是會下跌,我只是考慮股票價格是否便宜,我不需要知道銅價或者銀的價格走勢。我對商品走勢沒啥看法,這節省了我們大量的時間。

 

問題:你賣空嗎?

 

SCHLOSS:我以前曾經做過幾次,當時我們總被賣空搞的很煩惱。所以我們再也不做了。

 

注一:Walter Schloss, 『Superinvestor' Who Earned Praise From Buffett, Dies at 95 ,http://www.bloomberg.com/news/2012-02-20/walter-schloss-superinvestor-who-earned-buffett-s-praise-dies-at-95.html

 

注二:演講來源http://www.grahamanddoddsville.net/wordpress/Files/Gurus/Walter Schloss/Schloss-Sixty-Five-Years.pdf

 

------------------------------------------------------------------

以下是1984年沃倫.巴菲特在哥倫比亞大學發表的演講《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超級投資者們》中關於Walter J. Schloss的部分:

 

第一個案例是沃爾特·施洛斯。沃爾特從來沒有唸過大學,但他在紐約金融協會參加了本傑明·葛雷厄姆的夜間課程。沃爾特在1955年離開Greham— Newman公司。以下是「亞當·史密斯」——在我和他談論有關沃爾特的事蹟之後——在《超級金錢》(Supermoney,1972年) 一書中對他所做的描述:

 

他從來不運用或接觸有用的資訊。在華爾街幾乎沒有人認識他,所以沒有人提供他有關投資的觀念。他只參考手冊上的數字,並要求企業寄年報給他,情況便是如此。

 

當沃爾特介紹我們認識時,他曾經描述「他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在管理別人的資金,這進一步強化了他對於風險的厭惡。」他有高尚的品格.並以務實的態度自持。對他來說.金錢是真實的,股票也真實的——並從此而接受了「安全邊際」的原則。

 

沃爾特的投資組合極為分散,目前擁有的股票遠越過100支。他瞭解如何選股,將價格遠低於其價值者出售給私人投資者。這便是他所做的一切。他不擔心目前是 不是一月份,不在乎今天是不是星期一,也不關心今年是不是大選年。他的想法非常單純,如果某家公司值一美元,若我能夠以40美分買進,我遲早會獲利。他便 是如此不斷地行動:他所持有的股票種類遠比我的多——而且比我更不關心企業的本質;我對沃爾特似乎沒有太大的影響力。這是他的長處之—,沒有人能夠對他產 生足夠的影響力。

 

附圖:沃爾特·施洛斯1966-1984年投資業績

格雷厄姆忠实门徒沃尔特•施洛斯:我在华尔街的六十五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77

小米門徒的門檻:特定時機和粉絲經濟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9/08/232237.html

一年前那些對小米模式滿嘴不屑的手機界人士,如今正急匆匆地變身小米的「門徒」。

「業界對小米的看法經歷了三個階段,起初是看不起,後來是看不懂,到現在是趕不上。」不久前,小米手機的創始人兼副總裁黎萬強向記者這樣形容道。

就在一年前,小米1999的低價模式還被眾多手機界人士批判為業界的「毒瘤」,小米被批判為一家靠低價破壞行業遊戲規則的企業,讓大家都賺不到錢的 企業。一年之後,當小米爆出一台手機有幾百塊錢利潤的時候,包括手機設計公司、山寨手機公司、互聯網公司、新興創業公司紛紛湧入互聯網手機領域,原本崎嶇 的羊腸小道迅速被踏成了坦途大道。

在很短的時間內,除了TCL、海爾、夏新這些老牌手機廠商,一些聞所未聞的新公司如青橙手機、小辣椒手機、優米手機、蘑菇云手機、卓普、THL都爭先恐後成為小米的忠實門徒,小米模式開始成為香餑餑。

對手機渠道業頗為熟悉的手機設計公司龍旗副總裁劉渝龍告訴記者,今年國內通過互聯網銷售的手機將達到5000萬台,而去年只要2000萬台,其增速非常明顯,將佔到國內手機總銷量的10%到15%。

如此大的互聯網市場,能否再養活另一家小米這樣的互聯網手機公司嗎?小米的模仿者們,如今活得如何?

全民學小米

在上海郊區的張江高科園區,有一家公司的牆上全部被裝飾成鮮亮的青橙摸樣,牆上到處貼著「我不是蘋果,我是青橙」這樣的俏皮招貼畫,偌大的辦公室內,眾員工忙著在電腦上通過微博及論壇和網友們互動。

青橙手機被視為目前業內小米的模仿者中走得最快的一家之一,而業界在盛傳,青橙手機馬上將成為繼華為、TCL、海爾、夏新之後的又一家360特供機廠商。

「我們希望,今年爭取能做到100萬的出貨量,明年做到1000萬。」青橙手機CEO蔡曉農告訴記者。這是一個多麼瘋狂的數字,小米手機到明年的預期銷量也不過為1000萬-1500萬台。

此前,蔡曉農曾經在摩托羅拉工作多年,有著豐富的手機行業從業經驗。青橙手機的母公司是上海的手機設計公司銳嘉科,這是一家年收入幾十億元的手機設計公司,有著較強的手機研發能力及深厚的供應鏈資源。

今年初,蔡曉農的團隊推出了青橙手機,這款手機從面世到銷售的各個環節,都打上了濃厚的小米痕跡。當時,青橙的Mars1和Mars2分別只售價599和799元,按照其手機的配置來說,價格已經降到冰點。

蔡曉農表示,和小米依舊定位在中高端市場不同,青橙手機將主要定位在中低端市場,目前主要用戶集中在二、三、四線城市,以年輕人居多。

蔡曉農告訴記者,之所以能夠賣得這麼便宜,是因為使用了青橙手機母公司銳嘉科自己的工廠、自己的平台,因此能夠保證快速上市。

和青橙手機一樣在互聯網上掀起風波的是小辣椒手機,記者在北斗小辣椒手機的官網上看到,「9月1日第二輪10萬台北斗小辣椒手機預售已售罄」的字樣赫然在列。

而在山寨手機的大本營深圳,有更多的中小手機廠商在摩拳擦掌,準備學小米模式。幾乎所有的手機廠商都認定電子商務渠道是未來的趨勢,因此都開始小心翼翼的嘗試。

不久前剛剛從360回購股份的刷機精靈CEO文博表示,深圳有一大批想要模仿小米模式的中小手機廠商自己沒有能力在網上賣手機,這些手機廠商的手機 質量已經相當穩定。看重這塊市場,刷機精靈推出了一個「力薦機」的業務,其模式和360特供機十分相似,即通過自己的互聯網流量幫助手機廠商在網上賣手 機。

小米模式的核心

小米的成功,給手機行業帶來的最大的衝擊是觀念上的衝擊,尤其是利用互聯網渠道做品牌,利用互聯網渠道賣手機。

在傳統的零售領域,300塊錢的手機通常被賣到500塊,1000塊錢的手機通常被賣到1500塊,由於渠道層層加價,使得手機銷售的中間環節成本非常高昂。

今年以來,蘇寧、國美、迪信通等實體渠道的手機賣場受到了較大的衝擊。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深圳愛施德巨虧了2.68億,成為國內十大A股虧損上市公司之一,傳統手機銷售商的日子難過可見一斑。

正是由於傳統渠道銷售手機的成本過高,逼迫一些手機廠商開始尋找新的渠道,小米模式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開始流行的。

龍旗副總裁劉渝龍預估,今年國內通過互聯網售出的手機預計將會達到5000萬台,而去年僅為2000萬台,其增長速度非常驚人,通過互聯網銷售的手機已經能夠佔到國內手機總銷量的10%到15%,這已經是一個不可小視的市場。

目前國內互聯網上銷量最大的是蘋果的iPhone(包含大量水貨手機),然後是三星的Galaxy系列,然後才排得上專走互聯網渠道的小米。

那些主要依靠互聯網渠道的「淘品牌」類手機,大都活得很艱難。因為網絡流量的成本越來越高,一旦停止購買廣告和流量,銷量馬上就快速下降。

「我們前一段時間去算過在網上銷售一部手機的成本,居然高達二三百塊錢。」深圳innos手機的總經理老王告訴記者。

降低流量成本的方式是做社會化營銷或者事件營銷,在這一點上小米給業界帶來的觀念衝擊同樣是巨大的。

「半年前我們曾經想去新浪做廣告,那時我們居然以為在新浪投放一個banner廣告的成本只有幾百塊錢,結果問下來,一天要幾十萬。」深圳一家手機廠商總經理給記者講的這個笑話代表了大多數手機廠商對互聯網銷售一竅不通。

「小米給我們最大的借鑑價值就是通過互聯網來推廣,直接和用戶互動。」青橙手機CEO蔡曉農說,小米通過維護自己的粉絲論壇,對產品的持續改進有很大的幫助。

「小米在和用戶互動上做的特別好,值得傳統的手機廠商借鑑。」蔡曉農指出。小米有專人在微博、論壇上和用戶互動,聽取用戶的意見,在服務商直接和用戶溝通,這極大地提升了和用戶之間的聯繫,因此青橙這樣的廠商也在學習小米,在微博上和用戶互動,並建立自己的論壇。

蔡曉農回憶起自己過去在摩托羅拉時期的經歷,那時候手機品牌的營銷都是單向的傳播,摩托羅拉每年在電視、平面媒體上投放了大量的廣告,就像廣播一樣。但在互聯網時代,這種商業模式的效果逐漸開始下降。

但在龍旗副總劉渝龍看來,國內具備在網絡上營銷能力的廠商屈指可數。「小米最難複製的就是其營銷能力。」劉渝龍指出,「並不是所有人都具備在互聯網上呼風喚雨的能力。」

此言不虛,不久前記者前往小米北京總部參觀時,深切感受到那種網絡營銷的氛圍。小米的1500名員工都是早上10點上班,晚上10點下班,一週工作 六天。小米的微博營銷人員有多達30多人,這些員工大都是產品經理出身,每天在微博上和粉絲互動。小米的400多名售後服務電話接線員和公司的研發團隊在 一起工作,而不是選擇外包,這樣做的好處是保證那些棘手的問題能夠得到有效的回答。

小米已經建立起了一整套和粉絲互動的機制,包括微博、論壇的線上溝通和各種線下粉絲活動。相比之下,大部分手機公司的網絡營銷還處於很初級的階段, 微博營銷就是簡單的「送手機」活動。一家手機公司的老闆告訴記者,自己在網上送出了很多部手機,但是實際換來的效果很差,獎品都被網上那些抽獎專業戶領走 了。

網絡營銷能力的缺失是此後360特供機受到手機廠商追捧的重要原因。儘管TCL、海爾的首批特供機銷售不佳,但是360強大的網絡營銷能力,還是讓眾多手機廠商願意和360合作。

而首批360特供機之所以銷售不佳,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於手機廠商在營銷上對360過於依賴,自身缺乏強大的網絡營銷能力,最終並沒有讓手機廠商真正形成一個強勢的網上手機品牌。

不過從市場區隔上來說,小米依舊為其它互聯網手機品牌留下了空間。

蔡曉農認為,小米目前依舊定位在中高端,不斷去追求最新、最高的配置,而青橙這樣的廠商則可以在更低的配置基礎上把價格拉的更低。在小米的1999 售價以下,還有大量的價格區間段存在機會。從今年開始,中國的智能手機換機潮開始深入到三線以下城市,這會帶來一波新的機遇。唯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三線 以下城市在網上買手機的習慣還沒有形成。

相比之下,小米之所以在網上賣得好,和其地域分佈有很大關係。小米手機副總裁黎萬強告訴記者,小米的用戶分佈和中國互聯網的用戶分佈非常接近,其中 有80%左右用戶是男性,20%是女性,在地域上絕大多數小米用戶集中在沿海發達地區。這些地區的網購習慣已經很成熟,因此帶動了小米的銷量。

在小米的模仿者中,比較有特色的是卓普和THL手機,這些廠商採用了線下直營店加線上直銷的模式。線下直營店的毛利通常很高,往往是深圳普通手機批發商毛利的5到6倍,這種新的模式開始受到越來越多廠商的青睞。

小米模式的門檻

那麼,互聯網上還有機會產生下一個小米手機嗎?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大部分手機界人士都認為,這已經很難了。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小米模式成功的特定歷史時機已經過去,換句話說,就算讓雷軍在當今這個時點做過去同樣的事情,也照樣很難成功。

究其原因,小米的成功是在一個特定的時點,即在國內率先推將雙核1.5G的手機賣到了2000塊以下。小米的低價策略直接搶奪了HTC、摩托羅拉這樣的原高端品牌的市場。

龍旗副總裁劉渝龍向記者分析道,小米這種模式要成功,必須趕上技術的迭代,比如單核升到雙核,雙核升到四核。當時小米的雙核1.5G足足領先了業內半年之久,而在今年米2升四核時,小米已經喪失了這種領先優勢,因此米2的市場熱度已經遠遠不能和第一代小米相提並論。

此外,小米和用戶互動的「粉絲經濟」,是擺在其「門徒」面前的另一道門檻。

黎萬強告訴記者,許多模仿小米的廠商僅僅學到小米模式的皮毛,這是因為和用戶互動是件非常有學問的事情。

他舉例談到,小米剛剛發佈的米2手機,在發佈會結束之後收到用戶在論壇及微博上熱烈的討論,發燒友們七嘴八舌地向小米提出改進建議。結果小米在產品正式發佈後居然又加入了幾項新的功能,例如增加32G的版本。

在大批手機廠商快速殺進這塊市場後,小米手機的利潤將可以預見地出現下滑。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小米近期開始投放樓宇廣告,並且增加線下銷售的力度與此有關。

青橙手機CEO蔡曉農向記者分析,智能手機靠硬件賺錢的時代總有一天會結束。因此公司首先要把手機銷量做上去,然後通過這個入口帶動其它互聯網業務賺錢。

和其它手機廠商不同的是,小米擁有自己的MIUI系統,小米正試圖模仿蘋果走軟硬件垂直整合的道路,而小米給投資者講的故事也是「中國的蘋果」。

不過黎萬強承認,依靠互聯網賺錢是個漫長的過程,沒有兩到三年很難培養起來。黎萬強強調,小米和用戶直接有效的互動是其最大的資本,他表示小米用戶的活躍度很高,「其它廠商賣出100萬台手機,可能只知道5%的用戶是誰,但是小米的用戶活躍度高達百分之六七十。」

相比之下,純粹依靠價格在網上賣手機的模式很難長遠。「如果要拼價格,沒有人能夠拚得過深圳華強北的廠商。」深圳innos手機的總經理老王表示, 最近深圳華強北已經出現了200元的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售價下降的速度非常驚人。在深圳,許多手機廠商都是輕資產、注重短期利益。如果純粹拼價格,很少有 廠商能夠出頭。

「這個市場很大,我們歡迎大家一起進來,用互聯網的方式讓國產品牌一起做大做強。」黎萬強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109

格雷厄姆的忠實門徒 一隻花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dzi4.html
 ——喬爾·格林布拉特的價值投資(二)

   喬爾·格林布拉特早年專門做過對股票交易價格低於清算價值的研究,這個研究後來成為他的碩士論文的方向。在他讀格雷厄姆著作之後去法學院之前,又曾經運作一個基金來購買那些價格低於清算價值的股票,格雷厄姆稱之為純淨利(netnets)。格林布拉特與他的兩個朋友把所有數據輸入計算機並且發現格雷厄姆在許多年前寫的公式仍然運作得非常好。格林布拉特發現,通過使用格雷厄姆的方法構建的股票投資組合的市場表現比通常的股票指數的表現要好。這項研究成果後來發表在《證券投資組合管理》雜誌上。在去法學院之前,格林布拉特從他的父親的朋友那裡籌集了25萬美元來運作,這個基金主要用來購買那些交易價格低於清算價值的股票。儘管這個基金運作的時間只有兩三年,卻一共獲得了大約44%的累積收益。後來因為格林布拉特有了自己全職工作,覺得不太適合維持這個基金就把它關閉了。

   購買那些價格低於清算價值的股票?這讓我想起了維克多·尼德霍夫。維克多·尼德霍夫在《華爾街賭局》中以「真理是用來證偽而不是用來證實」為準則,運用起他所擅長的統計學,用詳實的數據來論證向流行於看似有效的「真理」發起挑戰,包括了本傑明·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在尼德霍夫眼中,格雷厄姆只是一個「神話般的市場英雄」。他講了兩個有關格雷厄姆的問題,一個是格雷厄姆按低於淨現金清算價值的一半時候購買股票的問題;另外一個是格雷厄姆的業績表現問題。

   在第一個問題中,尼德霍夫舉了一個名叫維克多的人。他說維克多這個人從事併購管理業務長達35年,曾經訪問過數以千計的私人公司。他發現了類似格式的公司,但是一家也併購不了。而且據維克多所知,也沒有其他公司能以這樣的價格收購另一家公司。20世紀30年代可能會提供這樣的交易,然而現在那些似乎具有格雷厄姆的特徵,但尚未被吞併的企業實際上「僅僅是迷惑人的東西」。尼德霍夫認為,從購買這種企業中受到欺騙的可能性要比從中獲利的可能性大得多。他說,維克多的女兒曾經購買一隻以太系統的股票,它每股現金價值50美元,而售價僅30美元。維克多的女兒根據維克多的建議購買了它,但買入後不久就滑落到2美元。如此之快的損失讓她冷靜下來,最終她放棄了最初準備做一名價值投資者的職業設想。

   在第二個問題中,尼德霍夫認為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理論與實際投資操作之間存在著巨大差距,因此他所掌管的基金並不像傳說中那樣引人注目。他說,格雷厄姆在20世紀30年代清算的時候業績慘不忍睹。在30年代後期重新進入市場,1956年退出市場,錯過了在此後20年中道指從500點上漲到1000的機會。並且,格雷厄姆的一個學生按照他的方法進行操作的一隻基金在1976-1996年間表現要比同期標普500指數表現差。而格雷厄姆唯一的沒有按照他自己的方法買進的GEICO保險股票,其所獲得的回報明顯要高於按照他自己的投資方法所獲得的回報的總和。看起來格雷厄姆確實一無是處,最終的結論自然是,「對於宙斯和赫拉克勒斯偉大功績的信仰逐漸減少,我們懷疑傳說中的價值投資之父的際遇不會比神好。」

  對於第一個問題,如果尼德霍夫的觀點能夠成立的話,那麼格林布拉特的案例已經可以回答他了。

  對於第二個問題,格雷厄姆當時確實被困在了「漆黑的森林裡」,那是因為他使用了槓桿。他的賬戶保證金債務比例高達44%。格雷厄姆後來回憶說,他刻意遠離危險性的證券,但他的錢是借來的,這是個錯誤。「從那以後,我再也不犯這樣的錯誤了。」根據艾麗斯·施羅德在《滾雪球》中的披露,因為稅負原因,1936年格雷厄姆和紐曼將公司重組為兩家公司——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和紐曼-格雷厄姆公司。其中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向公眾發行在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在格雷厄姆-紐曼公司20年的經營期裡(1936-1956年),它的年收益率比股市的業績表現高出2.5%。在華爾街的歷史上,只有少數人能打破這個記錄。2.5%這個數字聽起來也許微不足道,但是經過20年的複利,這就意味著,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的投資者,最後能比那些獲得市場平均收益的人多賺65%。更重要的是,格雷厄姆獲得這些超高收益的同時所面臨的風險還要比那些只投資股票市場的人低。不知道為什麼尼德霍夫未能看到這一點。

   讀過尼德霍夫著作的人都知道,在華爾街聲名鵲起的時候,尼德霍夫管理的對沖基金年回報率曾經平均達到驚人的35%。為此他意氣風發,寫了《投機教父尼德霍夫回憶錄》。然而此書出版不到一年,東南亞經濟危機爆發,尼德霍夫立刻出現了重大的投資失誤,旗下基金被爆倉清盤,整整二十年的投機成果付之東流。之後,他就撰寫專欄,並於2003年結集出版,這就是《華爾街賭局》的由來。 在前一本書中尼德霍夫還極度自負;但在後一本書則變得似乎溫良謙恭——而實際上他的核心思想並沒有改變。2002年,尼德霍夫東山再起,並保持了平均近50%的收益率。不料到了2008年,突如其來的次貸危機又再次捲走了他的財富,數年的高收益又再次一朝殆盡,其基金被迫清盤,而被他質疑的巴菲特卻安然度過了此次金融危機。這就難怪邁克爾·劉易斯《說謊者的撲克牌》中說尼德霍夫只是一個華爾街的「三流經紀人」罷了。

   格林布拉特是格雷厄姆的忠實門徒。格雷厄姆稱,如果能夠嚴格按照他的標準購買20或30家公司,即使不進行進一步的分析,「結果也應會非常令人滿意」。格林布拉特認為,事實上,格雷厄姆在30年內利用他的公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格雷厄姆展示了一個找到既能提供安全性又能提供持續高投資回報率的便宜股票的簡單方法。格雷厄姆的建議是,通過購買這樣一些便宜股,投資者可以安全地賺取高額回報,同時也不擔心購買價格過高,以及不用對個股進行複雜的分析。格林布拉特說,按照格雷厄姆的方法,如果你為某樣東西付了相對便宜的價格,那麼你能夠獲得非對稱的正向收益,並擁有較大的潛在收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990

老虎基金門徒Citrone:如何在大風大浪的新興市場裡獲得高收益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7617

看看上面這張圖片,你會猜測他是做什麼的?動作電影明星、橄欖球隊員還是摔跤選手?其實他是位低調的投資基金經理,Robert Citrone,掌管著規模超過120億美元的對沖基金,8月收益率超過15%,這樣的業績能趕上大型對沖基金今年最好的收益水平。而自1999年該基金成立以來,年化平均回報率達到了17%。

不過你猜的也沒錯,他在高中的時候確實是一位摔跤選手,後來也因喜歡橄欖球而投資了一支橄欖球隊。

這位Discovery Capital Management LLC的對沖基金經理是一位新興市場專家,成功避開了困擾很多投資人的全球市場「騷亂」。不少同行都紛紛感嘆,discovery的業績實在是太好了。他的投資人名單裡包括大名鼎鼎的喬治·索羅斯以及他的前老闆——老虎基金創始人朱利安·羅伯遜。

這說明,即使是在「到處都是地雷」的新興市場,成功預測經濟走勢就能獲得高收益。

據WSJ報導,知情人士稱,Discovery今年的一部分收益來源於做空新興市場,包括中國、巴西和印度。

Citrone認為這些國家的經濟具有明顯的結構性問題,未來將會面臨低增長。正如他所預料,今年8月一些新興市場經受了一場資金大撤離,股票和貨幣被拋售。

但這一波大撤離結束後,Citrone減少了Discovery的空倉,並相信這些投資人會再次回到新興市場追求高收益。

投資者同時也提到,看多美日股市和貨幣也為Discovery貢獻了不少利潤。

但即使是最精明的投資者也有可能在陰溝裡翻船,更何況是如此多變的市場。今年5月中旬到6月末的一個月時間裡,discovery旗下規模為85億美元的旗艦基金損失了9%,主要原因是美聯儲將要縮減QE的消息造成日本股價大跌。

但48歲的Citrone依然下注日經指數會上漲。投資者提到,Citrone做這樣的判斷是基於日本企業盈利水平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有效的經濟刺激政策。

在現實生活中Citrone相當低調,他在投資者會議上很少發言,幾乎不出現在電視節目上,同樣也很少像他的同行們那樣在Tweeter上發表一些投資建議。不少Discovery的投資者對他的低調抱有好感。

與其他關注全球市場的投資人一樣,Citrone每天早上3點會有一個常規電話,這可以讓他清楚的瞭解歐洲股市開盤以及亞洲股市收盤的最新情況,但與大多數基金經理不同的是,他與客戶的電話會議相當開放,客戶可以問他任何想問的問題,例如對德國選舉的預期或是博茨瓦納的蔗糖發展情況。

今年第一季度,Citrone或他的投資團隊去過包括巴西、日本、土耳其在內的15個國家。

在老虎基金就與Citrone相識的投資人Chris Shumway說,Citrone是個見多識廣的人,在一個給定的時間裡,他並不想精通每一件事情,而是試圖在最要緊的事情上的成為專家。

在老虎基金期間,Citrone凌亂的辦公室和他有條理的思維方式之間的反差常常被人拿來開玩笑。

Citrone是煤礦工人的孫子,他的父親是保險箱製造商Diebold的銷售主管,Citrone在弗吉尼亞州的漢普頓悉尼學院學習數學和經濟學,他的畢業論文研究的是拉丁美洲的債務問題,1990年他從弗吉尼亞大學的商學院畢業之後受僱於富達投資集團的公司債券分析師。

很快,Citrone就成為了富達的明星人物,他幫助建立了富達的新興市場部門。

他有一隻專門做多的新興市場收益基金(New Markets Income Fund)主要投資發展中國家的債務,1994年這只基金虧損了16.6%。隨後他便從富達辭職加盟老虎,那一年他30歲。

1999年,Citrone創立了Discovery,旗艦基金僅僅只在2008年受到市場大環境的影響,損失了33%。

熟悉Citrone的人說,他習慣傾聽而不是在談話中侃侃而談,他喜歡在夏天穿短褲和花襯衫,經常穿鋼人隊(美橄欖球隊)的夾克,而且他還買了該俱樂部的股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35

丁磊門徒,他做炒股軟件獲得王興投資雷軍接棒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ject/2016/0108/153667.shtml

導讀 : 做自己能力圈範圍里最擅長的事情,無論是炒美股還是做中國最好的美股券商,強調用戶體驗至上,在一個看似小而美的領域悶聲發大財,巫天華身上似乎有很多網易和丁磊的影子,但好像又有很多雷軍”互聯網思維“的烙印。他是丁磊的門徒還是雷軍的膜拜者?

 

在這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估計網易創始人丁磊很煩。因為總有他的前高管不斷地證明他,“善於培養牛逼創業者”。最近,剛給他這一名聲添上濃濃一筆的是資深美股玩家巫天華。

確實,這位前網易有道搜索負責人創立的老虎證券App,苦研一年多,2015年8月上線,短短幾個月時間就成為中國美股券商中每日新增用戶最多的美股券商App,當月交易金額突破1億美金。更難能可貴的是,產品還未上線前就得到美團創始人王興天使輪投資,在上線僅2個月後又獲得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的A輪投資,成為雷軍和王興在互聯網券商的重要落棋。而騰訊創始人馬化騰也在做類似的布局。

巫天華在創業這件事上也印證了自己的投資理論——投資美股就是在投資自己的職業生涯,他鼓吹所有的有誌青年都“應該去那些估值能夠翻十倍、百倍的公司去”,比如老虎證券。

謀定而後動

巫天華自認為不是那種“想到就去做”類型的創業者,不然他也不會熬到2014年3月才決定出來創業。早在2012年,網易創業系代表人物YY創始人李學淩已把公司推到美國上市,在他的樣板效應下,陌陌創始人唐巖、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等一批網易系創業者在2012年離開網易創業。而巫天華2012-2013年卻篤定地炒著美股,賺了幾百萬元在宇宙中心五道口給父母買了一套房。

他說,他是那種看到一個發財機錯過,很遺憾,接著再遺憾地錯失下一個發財機會,最後實在“遺憾得無法再忍受了“才開始行動的人。他2005年開始炒A股,但意識到炒美股賺錢(2009年)到最後真正開始炒美股(2010年),中間經歷了近2年的反複。而筆者大膽地猜想,巫天華應該不是2014年才萌生創業的念頭,可能2012年創業的想法就在腦子里縈繞,可能是網易的股票綁定,可能是炒美股輕松賺錢的誘惑……反正他真正付諸行動已到了總理喊出”大眾創業”的前夕。

美股券商是個好生意

當然,什麽時候創業都不嫌晚,巫天華的這次創業是他非常嚴肅認真思考的結果,是他大膽判斷市場基本面的結果:

有報告指出,2015年中國海外購物市場規模超6841億元,而中國人每年花在海外購房的資金達幾千億元。中國土豪在海外購完物、買完房,就應該投資其他更高風險、高收益的資產了。2015年以來,中國的銀行利率一降再降、P2P公司跑路潮新聞時常見諸報端、A股巨震、人民幣的加速貶值等原因使越來越多的中國高凈值人群資產正加速出海保值。 這些出海的資產將有一定的比例(比如10%)會投入美股等證券市場。而經過中國近20年的培養,中國誕生了大量的互聯網人,這些人因為持有或曾經持有不同的美元資產——股權、期權、股票,從而對美股有天然的認知:A股估值嚴重偏高,更多依賴所謂的“內幕消息”;美股是比A股更強調基本面,更強調投資優質公司的資本市場。

在巫天華看來,美股核心人群不少於50萬。他認為這就是他這樣的資深美股玩家的“宿命機會”。他從2010年炒美股開始,經常跟美股券商打交道,當然知道美國鼎鼎有名的美股券商IB,只有30萬的用戶,一年利潤數億美元。他相信,自己去做一家專註於美股的互聯網券商,服務好中國塔尖的50萬,也足以成為一家獨角獸公司。

這事幾乎是為他量身定做的。他是資深美股玩家,2010年開始入市,很快在炒美股圈子里成為響當當的“華哥“,美股小圈子的意見領袖,也是在那個時候認識了很多老虎證券現在的用戶和投資方。是資深玩家,還在炒美股的圈子里有影響力,這還得了,他要做美股券商,還不一呼百應啊?這首先就占了人和。

而巧的是,巫天華還掌握了做成這件事最關鍵的技能——他2009年從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碩士畢業後,長期做網易有道的後端開發,同時他還認識了很多做客戶端的網易同事。而美股券商最被國內美股玩家詬病的就是,中國人要開美股賬戶,必須到美國券商官網填寫一套複雜的表格,打印下來簽字,然後用平郵寄到美國審核,前後需要近2周時間。此外,美國資本市場70%是機構玩家,散戶少,美股券商的PC系統和移動端的軟件都是給機構用,對於在國內被互聯網公司慣壞的國人來說,非常難用。巫天華曾和一些美股券商中國區負責人溝通,指出軟件產品上的Bug,但他們在中國區沒有研發,沒有運營人員,希望總部的研發做相應的修改,基本上是天方夜譚。巫天華在網易浸淫多年,早就把網易產品強調客戶體驗的精髓學到手上,再用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打法——以周為節奏快速叠代,對傳統的美股券商,那就是典型的”降維攻擊“。

更狠的是,巫天華自己牛還不算,他一口氣拉了一個堪稱豪華的團隊——除了楊珂,還有聯合創始人顧瑩,擁有超過10年互聯網實戰經驗,在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公司歷任市場高級經理和總監等職;方磊,傳統券商營業部總經理,內容負責人王珊有多年美股私募工作經驗,圈內大V……老虎證券的核心團隊成員來自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網易、雅虎、摩根士丹利、國信證券、湯森路透等互聯網及金融機構,大多是多年的資深美股用戶。

嬌慣用戶是核心競爭力

這幫牛人在一起,你可以想象他們能做出啥樣的牛X事:

老虎證券將整個美股開戶的流程簡化濃縮在APP里,用戶只憑一個身份證在線三分鐘即可完成開戶申請。老虎證券的App還有較強的中文檢索能力,建立了24小時中文客服,將交易傭金降低到0.01美元/股,同時,老虎證券實現了市面上美股券商所沒有的“免費實時行情”和“最優成交價”功能,還可以一鍵做空、移動追蹤止損,提供盤前盤後價格信息和衍生品信息及大量中文資訊。

在老虎證券不懈努力下,采用了國際上延遲最低的證券交易系統,同時專門搭建跨境專線直連交易所,保證客戶的交易訂單得到最好的交易流程。

據說,在老虎證券上班,不管有錢沒錢,每個員工必須使用老虎證券的App玩幾把。據說,這是因為老虎證券服務的用戶太挑剔害的。

玩美股的人群,大部分都是所謂的互聯網人,巫天華告訴記者,這些用戶對於產品體驗的要求比一般用戶更“挑剔”。

  “我們讓用戶體驗盡可能的‘傻瓜化’,就算用戶是一個‘小白’,從來沒有炒過美股的人都能很快上手。”巫天華如是說。

   客戶體驗傻瓜化的最大好處是,可以讓更多炒美股的小白用戶幾乎是零門檻加入炒美股的行列。目前泛TMT行業從業人員至少有幾百萬人,在巫天華看來,隨著國家政策的放開,未來擴展到千萬級別指日可待,甚至有可能會更多。

  “這幾百萬投資者人群是最有質量的,最喜歡嘗鮮的,他們同時也是最有傳播能力的人群。”巫天華表示,我們還可以提供很多的增值服務。

錢的信任最難

  盡管國內很多用戶都贊賞老虎證券App開戶非常方便,但要讓潛在的美股玩家,把手上的資金放在海外誰也不認識的券商賬戶體系里,依然有大障礙。

巫天華團隊當然可以靠在炒美股圈的傳統影響力進行擴散,但太慢。引入雷軍和王興做投資人,當然可以起到背書作用,但那是軟性的。

為了保證資金安全,老虎證券遵照美國標準化券商基礎架構,投保於英國勞埃德保險公司,單個賬戶的賠償額度可達3000萬美金,客戶資金出入也都是在美國花旗銀行開立第三方托管賬戶,接受美國證監會監管,保證資金安全。

 以存入、轉出資金為例,美國相關部門有嚴格的出入金要求,一定是同名同姓。即便出現大規模的信息暴露,其他用戶可以登陸你的賬戶,但也沒有任何辦法把你賬戶的錢轉到他個人的賬戶當中,錢只能轉到開戶人對應的銀行卡上,這些是有相應法案要求券商去保護用戶資金的。

這是巫天華和他的同事們在目前的資本架構下做出的最大努力,如果將來人民幣開放度更高,美股玩家的錢可以存在中國銀行體系的海外賬戶里,相信會吸引更多的潛在美股玩家跳入美股市場,投資全球最優質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969

張小龍的門徒:千萬萌妹Faceu是新“約炮神器”?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04/154535.shtml

導讀 : 男人社交時喜歡聊女人,女人社交時喜歡聊男人。

2011年,張小龍站在灰白大理石與淺藍色透明玻璃構建的騰訊巨型會議室,給騰訊的產品經理們做一個長達十幾個小時,涉及200多頁PPT的內部培訓。

2011年的張小龍正在研發微信,和菜頭形容張小龍狀態是“怒馬即將破空而出,踏殺天下人,卻無人知曉”,雖然那時在騰訊內部,大家早已公認張小龍是馬化騰之後的產品二號人物。

當時郭列就坐在臺下。後來他選擇創業離開騰訊,幾年間創造了全球擁有5000萬用戶的“臉萌”,以及最近登頂APPstore排行總榜第一的視頻社交應用Faceu。

多年後,郭列對於那場演講諸多細節早已記不清,唯獨被張小龍關於“人性”論述長久縈繞腦海。

在幾年社交產品探索中,郭列發現他與這位華中科技大學校友(張小龍畢業於1994年、郭列畢業於2011年),產品老炮張小龍的“人性觀”撞了個滿懷。

臉萌與Faceu創造者郭列

Faceu在發酵的“社交荷爾蒙”

Faceu結合了前沿技術“人臉識別”(收集動態人臉信息進行互動反饋),用戶可以用前置攝像頭拍攝出許多有趣的互動視頻。

Faceu是郭列繼“臉萌”之後又一個千萬級用戶的產品,也是他獲得數千萬A輪融資之後沈寂一年打磨出的新產品。一經推出又爆紅網絡,成為APP總榜排名第一的應用。

Faceu的“激萌相機”功能正吸引著大量年輕人使用它。Faceu目前擁有數百萬20歲左右年輕活躍用戶,其中70%是優質的女性用戶。

Faceu的用戶優質且互動意願高

如果你研究過微信、陌陌,甚至Facebook、Snapchat(閱後即焚)的初期崛起歷史,你就會發現Faceu建立了非常好的社交網絡爆發“先手” —— Faceu的用戶環境有著誘發“社交荷爾蒙”爆發的基礎。

換句話說,Faceu有與高質量異性互動產生“性張力”的美好想象空間。

雖然微信之父張小龍、陌陌創始人唐巖、Snapchat創始人埃文·斯皮格爾與Facebook紮克伯格等“社交網絡老炮”已經不再提起,但他們初期的爆發,與現在faceu的狀況相同,正是構建了社交網絡中的那些美好的“性張力”。

微信初期主推的“搖一搖”與“附近的人”構建的“性張力”(約炮可能性)瞬間秒殺當時的競爭對手米聊,讓米聊看起來“像無聊的短信替代品”;第一代“約炮神器”的大旗就是陌陌扛起;Snapchat初期80%內容是裸照;Facebook剛開始就是美國頂級高校校園約會的社交應用……

初期優質用戶從何而來?

上一個產品“臉萌”爆紅帶來的5000萬用戶,證明了郭列的工具型產品的天賦,而郭列正用這項天賦為自己新社交產品faceu開路。

郭列說:“工具的好處是能快速的積累用戶,工具甚至能讓你決定積累什麽樣的用戶。Instagram就是從圖片工具入手,而後形成了一個圖片社交網絡。Snapchat則用閱後即焚的機制吸引了厭倦傳統社交網絡的青少年用戶,從而形成了擁有明顯特征用戶群的社交網絡”。

Faceu上最受歡迎的“激萌相機”功能,郭列只用了三個月便開發完成,但Faceu正逐步推出的社交產品,郭列卻用了一年時間思考與研發。

對於郭列來說,“臉萌”是離開騰訊獲得產品“自由權”之後的一次釋放,他說:“臉萌是完全自High的去做一款牛逼的產品,釋放的是自己的荷爾蒙,faceu要解放的是別人的荷爾蒙”

faceu正在逐步開放社交功能,現在用戶可以查找周圍的“萌友”

郭列對於Faceu的規劃是“相機工具切入,再做 IM(即時通訊),最後做 SNS(社交網絡)”。

郭列認為,“激萌相機”只是引入目標用戶(年輕群體——70%為優質女性用戶)的一個工具,是構建後續“Faceu社交帝國”的第一步。當用戶基礎建立之後,郭列計劃讓Faceu內部的社交網絡產生巨大化學反應。

與早期的張小龍、唐巖、埃文·斯皮格爾、紮克伯格等前輩一樣,郭列正在試圖用產品解放“人性潘多拉”。這對於年輕的郭列並不容易,但他已經開始了一場“大設計”,而工具型產品的天賦是郭列當下的資本與王牌。

關於人性的潘多拉,能釋放他的必然是頂級產品與人性洞察者,但釋放之後並不好控制,在初期社交網絡化學反應完成之後,張小龍和紮克伯格就很好的控制了這股“力量”,而陌陌的唐巖並沒有,埃文·斯皮格爾尚在被觀望中,不過他極有可能就是“美國版唐巖”。

2013年我曾寫過一篇互聯網傳播過千萬的文章《互聯網十大約炮聖地》,前言如下:

“一位創業者曾和我深談過,他說:‘一個社交產品無論多好,想獲得成功,都必須先用剛需去推動’,或許你的社交產品和平臺並不是為約炮而生,但是約炮卻能讓你的產品迅速成功——這或許將成為大多數社交產品成功不可或缺的一種原罪。”

三年過去,看過了諸多社交網絡的原點與崛起,我更加堅定我當初的觀點。

產品細節:人性的關鍵部分

領悟大趨勢,並不一定讓你贏得戰爭,關鍵部分往往藏於細節之中。

例如中國早先的視頻社交Blink,與圖片社交Nice雖然都踩到了好的社交網絡演變趨勢,但最終都折戟了。

Blink幾乎把熱門的視頻社交功能都融入其中,但完全沒有用戶去使用,而Nice則遇到了用戶瓶頸,活躍用戶流失巨大。

幾乎所有產品大神都強調過一句老話——“要與你的用戶談戀愛”,但太多產品設計者都沈迷於自己的高潮中無法自拔,而不去理解愛的質量完全由對待對方細節所決定。

郭列則慶幸自己的及時醒悟,他說:“對我觸動最深產品理念之一是張小龍與馬化騰做產品時會放下自我,去從大眾的角度思考”。這簡單的一句話並不容易理解,郭列也用了三年才吃透。

與一般視頻社交APP不同,Faceu更關註手機“前置攝像頭”,因為郭列認為前置攝像頭才是用戶視頻互動的入口,記錄人臉動態才是社交互動的關鍵,後置攝像頭主要拍攝的是他人和風景,主體並不是“我”。

而中國人的社交內容創造門檻較高,是因為總想向別人展現“最好的我”,為此Faceu光是濾鏡就實驗了幾十個版本,加入各種讓人看起來有趣可愛的動態貼紙——“要把女孩子最可愛的狀態體現出來,她們才會願意發送自己的視頻讓別人看”。

郭列的產品功力皆體現在這些細節中,而這些細節又都有路徑匯入“人性”的大河中。

投資大師巴菲特的投資合夥人查理芒格曾說過“真正合理的事物,你能找到它匯入更高層認知或思想的路徑。”

faceu與same新一代“約炮神器”的崛起:騰訊的投資與打壓

《互聯網十大約炮聖地》寫完三年,如果要再度評選新“約炮神器”,那麽我只會把票投給faceu與same。

在去年年初,談到社交網絡話題時,馬化騰曾專門聊到了same。他說社交的新機會存在於“好像看不出什麽潛力,但又透著未來感”的地方,為此騰訊投資了same數千萬美金。有趣的是與faceu一樣,same上的用戶70%也是優質的年輕女性用戶,並且平臺“性張力”強大。

same中的用戶也非常優質

雖然faceu與Same有諸多類似點,但Same獲得的是騰訊的投資,而faceu卻在上線一個月後就被騰訊打壓——騰訊迅速限制了faceu在朋友圈的分享。也許是郭列的“工具型開路”的社交網絡打法太過於有侵略性,會快速滲透到其他社交網絡中,或許騰訊基因讓它對社交產品的感覺太過敏銳,但騰訊對一家小型創業公司做的社交產品進行如此快速的反應真是前所未見。

郭列認為自己的機會在於未來愈發臃腫的朋友圈,太多社交關系湧入一個社交平臺,讓年輕人沒有能疼快發布社交內容的空間時,他們就會試著“轉場”。

最後附上三年前知乎聯合創始人黃繼新探討我那篇《互聯網十大約炮聖地》文章的演講——《社交時,我們在幹什麽?》

以我的人生經驗看來,男人社交時喜歡聊女人,女人社交時喜歡聊男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761

大佬柳传志的洪荒之力:子女、门徒和报国情怀

http://www.xcf.cn/500frb/tt/201608/t20160809_775701.htm

http://www.xcf.cn/500frb/tt/201608/t20160809_775701.htm 对于一手创立的联想,柳传志身上并没有大多数民营企业家根深蒂固的帝王情结,反而是想把联想最终打造成“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

  他常被人称为“大佬”“教父”或“商业领袖”;他是马云口中的“中国企业家的楷模”和“偶像”;他被王健林称为“大哥”,王在多个场合不吝表达对他的尊敬和欣赏;雷军把他称作“传奇”、“旗帜”和“教父”,并坦言自己在他的“感召下,激励下,指导下一步一步成长”。

  2016年的福布斯财富榜中,中国大陆的亿万富翁有251人,但72岁的柳传志显得与众不同。时代周报记者梳理财务数据获悉,目前,联想控股 (03396)市值约为447亿港元,联想集团(00992)市值约为600亿港元。截至2015年12月31日,柳传志在前者的持股比例为2.88%, 后者的持股比例为0.03%,粗略估算,柳传志的身家约为13亿港元,这一身家排在富豪榜的200名开外,但这显然不能反映柳传志在商业江湖中的地位。

  他是改革开放的第一代弄潮儿,见证了中国30年来的经济腾飞,也成就了联想这个中国崛起之路上最精彩的商业故事。他一手培养了杨元庆、郭为、朱立南、赵令欢、陈绍鹏等一众“门徒”,而这些人在当今的商业江湖中均已独挡一面。

  更重要的是,他和他的家族似乎总能站在时代的前沿。从改革开放之初,柳传志从邓小平南巡的风向中,预感到“干大事的时候到了”,于是告别了中科 院稳定的日子,决心在中关村(000931,股吧)开始摸索创业;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支持杨元庆等联想集团管理层,在激烈的反对声中并购了国际IT 巨头IBM的PC业务;再到当下联想控股的投资控股公司大生态,每次布局,均体现了柳传志精准的商业眼光。与此同时,在分享经济时代,滴滴、Uber和神 州租车以及神州租车,都注入了柳氏基因,成为专车大战中的赢家。

  “他是一个走一步能看50年的人。”一位接近柳传志的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如是说。实际上,从1984年,40岁的柳传志创业开始,在他之前中关 村早有名气更甚的“两通两海”,在他之后亦有很多的后起之秀,但柳传志一步步成为“大佬”绝非偶然。时代周报记者梳理柳氏及其联想帝国的发展历程,试图揭 示柳传志成为大佬的原因和柳氏商业帝国的未来。

  成为大佬

  2013年,陈可辛导演的一部《中国合伙人》火遍全中国。30年的时代洪流,一代人的“中国梦”,融进了短短的90分钟中,不少人被其中的热血 和情怀所打动。有意思的是,该影片的片尾,在一首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中,精心铺陈了一系列向一众商界领袖致敬的镜头,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柳传志,而后马 云、俞敏洪、徐小平、冯仑等身影亦悉数出现。

  1984年,被称之为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这一年,张瑞敏、柳传志、王石、李经纬、潘宁、牟其中等人纷纷创业,成为商海第一代的弄潮儿。

  独特的时代背景,创办企业的历程,以及在商界的地位,让柳传志被公认为企业家教父,这也与他处事圆融、“很会为人”的风格密切相关,也使得柳传志经营联想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成为值得研究的案例。

  在联想控股的主页上,有柳传志早在10多年前制订的企业发展愿景:我们希望能够以自己的努力实现“产业报国”的心愿,希望做一个“值得信赖并受人尊重”的公司,希望在“多个行业拥有领先企业”,还希望能够有“国际影响力”。

  过去三十年,理想主义的情怀一直在大大小小不同场合里,被柳传志多次讲起。

  20世纪90年代初,联想提出三条愿景:联想要做一个长久的公司,要做百年老字号,不急于一下子很出名,利润很高,然后就垮了,这是第一条最重要的愿景;第二是要做一个有规模的公司,要有国际化的市场地位;第三是要做个高技术的公司,不想什么赚钱做什么。

  2008年,联想首次进入世界500强榜单,这在中国民营企业里还是第一家。多数中国企业对于列入这一榜单,有着非常狂热的热忱和追求,其象征意义甚至超过企业成功本身。

  据了解,柳传志曾先后担任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在商界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柳传志有3个企业家圈子,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北京中关村企业家顾问委员会和泰山会,柳传志除了联想控股的公司群之外,最常互动的微信群便是这三个和柳氏家庭的微信圈。

  去年7月7日,在北京举行的联想控股上市主题活动上,柳传志把这3个圈子的企业家朋友悉数请至,出席的企业家包括马云、王健林、刘永好、马蔚华、俞敏洪、雷军等人,他们掌控的资产规模超过了两万亿元。这场豪门盛宴被称为史上最贵的庆功宴。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财务数据获悉,目前,联想控股(03396)市值约为447亿港元,联想集团(00992)市值约为600亿港元。截至 2015年12月31日,柳传志在前者的持股比例为2.88%,后者的持股比例为0.03%,粗略估算下来,柳传志的身家约为13亿港元。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成功在纽交所敲钟。马云一举成为中国首富。目前,阿里巴巴市值约为2110亿美元,按照持股7.8%计算,马云 的身家约在1100亿元人民币。曾有人指出,柳传志的身家甚至不到马云的百分之一,为何却如此受其尊重,并被认为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在那场“豪门盛宴”上,马云毫无避讳,直言柳传志是中国企业家的楷模,亦是自己的偶像。“柳传志在心力、脑力和体力上兼具三方面的优势。”马云甚至透露,联想创业史《基业长青》是其最早阅读的管理学入门书籍。

  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则表示,从老柳这几十年的为人,从联想产业的布局和他的未来,现金流各方面考虑,我觉得他们是能够成为百年老店的。

  雷军与柳传志的一段渊源鲜为外界所知。出生于1969年的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从22岁进入金山,一直工作到38岁,整整16个年头,其间完成了 金山的IPO上市工作。但在其28岁上任金山软件CEO的时候,曾遇到“前有狼后有虎”的困境差点关门。而正是1998年联想向金山投资的450万美元帮 助其走出了阴影。

  子女与门徒

  2016年8月,注定会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的一个节点。在这个夏天,滴滴和Uber中国从对抗走向合作,类似的戏码在中国的互联网领域已经多次 发生,但因为柳氏家族的出现,这场商战多了几分宿命感。柳甄输给了堂姐柳青,柳青和柳传志之间的父女对决,都成为媒体极力渲染的主题。

  对于柳青和侄女柳甄分别在滴滴和UBER中国出任要职,柳传志曾表示,这是她们自己的事业选择,“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然而,准确点说,虽然柳青和柳甄在滴滴和Uber中国里身居要职,但是联想系真正拥有股权的是神州租车和神州专车。截至目前,联想系持有神州租车和神州专车23.59%和2.45%的股权,而且在神州系壮大的过程中联想一直扮演着关键角色。

  联想早年,柳传志便定下了“铁规”,子女不能进入联想工作。也许正是由于这一铁规,使得以柳青和柳甄为代表的柳二代才得以在联想系之外的领域大放光彩。

  柳青“天才”的故事早已为人熟知,哈佛硕士毕业,而后凭借自身努力晋升为高盛亚洲区董事总经理,成为这家百年投行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总经理。 2014年,柳青加盟滴滴出任首席运营官,2015年2月升任滴滴总裁。很多人只听说过柳青,但其实柳传志与妻子还育有一子。与妹妹一样主学计算机专业, 出生于1970年的柳林,毕业后继续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其比任何一位家庭成员更加低调,目前在独立操作投资业务。

  对于子女不进公司的“铁规”,柳传志曾经有过一番解释,是出于自己子女进公司后不好管理或对其他员工不公平的担忧。“柳林和柳青都是主学计算机 专业,回国后发现,在中国这一行不是联想的供应商、上下游,就是竞争对手,根本没地儿待。好在后来他们很高兴地进入了其他领域,干得也不错,所以也挺好 的。”

  对于一手创立的联想,柳传志身上并没有大多数民营企业家根深蒂固的帝王情结,反而是想把联想最终打造成“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值得注意的一点 是,联想不是柳传志自家人的家族企业,而是“柳派门生”传承的家族企业,由柳传志一手栽培、历经考验、获得认可的门徒传承。幸运的是,柳传志找到了合适的 接班人。这其中,便诞生了杨元庆、郭为、朱立南、赵令欢、陈绍鹏等一众名将。

  2000年,在柳传志的主导下,如日中天的联想一分为二,杨元庆接过了最核心的PC业务这面大旗,其中包括当时80%的业务收入;郭为的神州数码(0861.HK),则分走了IT服务业务。上述两人,都是柳传志一手培养的爱将。

  据熟悉联想历史的内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描述,杨元庆早年从最基层的销售做起,是位销售奇才,表面看似颇为内敛,实际上出手极为敏捷,帮助联想 电脑在国内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斩杀无数国内外同行。郭为则擅长出奇制胜,“人类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句出名的广告词,便是出于郭为之手。而杨元庆在 会用人之外,更大的智慧在于对战略上的思考和布局。

  难听点讲,制造业其实是毛巾拧水的行业,利润要一点一滴地拧出来。在完成联想分拆的时刻,多元化布局成为柳传志心头的另一件大事。于是,联想控股应运而生。对于柳传志而言,联想控股的成立,是未雨绸缪,对未来先下的布局,一点不亚于分拆的意义。

  看准以后,就要提前布局人才。

  协助柳传志一手主导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分拆的朱立南,被柳传志评价为“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很强的学习能力,是一位出色的帅才,不但领导着君联资 本,也成为了联想控股的总裁。赵令欢则执掌了联想控股旗下的弘毅投资。另一名大将陈绍鹏,在联想集团各个新兴市场历经锻炼后,加入联想控股现代农业与食品 领域的投资。

  目前,杨元庆持有联想集团6.05%的股份,朱立南在联想控股持股2.03%,赵令欢在联想集团持股0.02%。

  柳传志旗下,这些目前已在各个领域独当一面的门徒,每年春节都会到柳传志家中聚会,推杯换盏,一醉方休。

  目前,柳传志担任联想控股董事长,但无须参与具体决策,他把总司令的位置交给了总裁朱立南。在处理重大关键问题时才与联想控股执行委员会共同讨论决策。

  2015年,在联想控股完成上市后,柳传志曾袒露这番心声:“联想发祥于科技沃土北京中关村,而其股东中国科学院则是高瞻远瞩的开明婆婆。在政 府各部门的支持下,科学院由1984年100%的全资,经过两次减持,现在上市后占有29%的股份。一路走下来,它让创业者、管理层、企业员工当了主人, 让主人全心全意地策划企业的发展,分享劳动果实。”

  未到谢幕时

  72岁的柳传志有过退休的传言,但作为联想商业帝国的灵魂人物,柳传志仍未到谢幕的时候。

  过去连续三年中,在全球个人电脑市场,联想持续保持冠军的位置,市场份额达到21%的历史新高。去年一年,平板电脑销量近1100万台,增速超越大市,巩固了全球第三的地位。

  联想集团作为一家成立超过30年的企业,16年前就已经从个人电脑行业最后一名成长为国内首屈一指的企业,但2000年当联想电脑走向国内高峰的时候,柳传志心里便开始忧心忡忡。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其确立了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的基本发展原则。

  联想集团乃至全球PC市场近年来的表现亦印证了柳传志的先见和判断。截至今年3月底的2015财年,联想集团全年收入为449亿美元,同比减少 3%,净亏损为1.28亿美元,而2014财年净利润为8.29亿美元。作为集团的主要收入来源,联想PC业务的收入受到了全球PC市场不景气的强烈影 响,去年全球PC市场下滑12%,联想则下滑6%。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财报数据获发现,2015财年,联想集团移动业务的总收入同比上升7%至97.79亿美元,营收贡献约为22%,除税前经营亏 损则录得4.69亿美元,除税前溢利率为负4.8%。同时,联想全球智能手机售出6600万部,销量同比下跌13%,主要受中国和北美洲的表现下滑所致。 联想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同比下跌1.1个百分点至4.6%。

  由于联想手机业绩不理想,同时在转型互联网的过程当中没有踩准脚步,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元庆也被认为需要承担主要责任。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在2016联想春节联欢会上,柳传志就曾坦言道:“由于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得联想现在所在行业的主要业务—PC业务的规模实际被压缩,而联想集团的新业务,手机、服务器、互联网服务等,和我们自己的当量,和社会地位相比,尚不匹配。”

  柳传志表态,杨元庆也是一个不认输的人,会努力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联想控股能做的事情就是把业务努力发展好,使得更好地支持杨元庆,让他们能够冒更大的风险去创新去改革。

  过去15年里,科学技术、商业模式发生巨变,联想控股在努力消化变化和学习适应形势。总结下来,柳传志在过去15年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把取得 阶段性成功的个人电脑业务交接给杨元庆;二是与朱立南在风险投资领域打拼,并将联想控股拓展至金融、现代服务、农业与食品等多元化业务,终于在去年6月底 登陆港交所。

  柳传志自曝,联想控股上市3个月其一直按兵不动,认真研究形势,“在学习、在研究战略战术,始终在沙盘上反复演练”。

  以投资控股公司的模式上市比较创新,业界将这种模式概括为“投资+”:联想控股旗下投资的都是独立的法人,管理权、所有权都在子公司,母公司联想控股进行战略管控和资源协同,为旗下公司打造发展的内部、外部环境。

  目前,联想控股采用“战略投资+财务投资”双轮业务协同驱动的商业模式,两者的区别是参与深度、资源来源、投资回报及持有期限等方面。其中,战 略投资包括 IT 类的联想集团;金融服务类的正奇金融、拉卡拉、君创租赁、汉口银行、联合保险、苏州信托和翼龙贷;现代服务类的神州租车、拜博口腔、增益供应链、安信颐 和、时趣互动、寻医问药;农业与食品类的佳沃、丰联、云农场、酒便利、KB食品集团;房地产类的融科智地;化工与能源材料类的联泓和星恒电源。财务投资包 括天使创投联想之星、风险投资君联资本、私募股权投资弘毅投资。

  对柳传志来说,联想控股其实是想在其他多个领域里都找到一个新的“联想集团”,甚至是新的独角兽。

  今年4月份,联想控股拿出了上市后第一份成绩单, 2015年度总营收为3098亿元,同比增长7%;净利润为46.59亿元,同比增长12%。

  联想控股的整体上市被视为柳传志的最后一役,但在柳传志眼里,“自己的使命尚未收官”,其所希望的上市“成功”不只是成功募资,而是让投资人得到相对满意的回报。

  柳传志坦言,目前赶上资本市场大势不算好,最起码要把这个阶段走过去,能够让投资人都感到比较满意,才算是收官收完了,到那时,他便可以开始自 己的安排。柳传志期待那时的自己,用百分之二三十的时间去了解企业的状况,其他时间则体育锻炼、多看看闲书、听听有声读物,尽情享受人生。

  (特约记者陆一夫对本文亦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221

阿里創業幫:馬雲與他的門徒相愛相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22/160473.shtml

阿里創業幫:馬雲與他的門徒相愛相殺
王亞奇 王亞奇

阿里創業幫:馬雲與他的門徒相愛相殺

為什麽阿里能夠投資外部創業者,卻幾乎不扶持前員工的一次次商業探索

阿里的前員工們占據著中國互聯網界風雲榜的高位。 

滴滴出行創始人程維,同程旅遊創始人吳誌祥,唱吧CEO陳華,挖財網創始人李治國,蘑菇街創始人陳琪……,17年來,從阿里出走的前員工超過6萬人,散落在全國各地。他們中一部分投身創業,組成了中國互聯網創投圈赫赫有名的“阿里系”。

一顆螺絲釘出走,此後在創投圈風生水起,這樣的故事帶給阿里人的刺激在2014年阿里上市前後達到頂峰。

IT桔子收錄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來自阿里系的創業項目已達535個,這一數據是曾經被稱為互聯網界黃埔軍校的網易、搜狐離職員工的創業項目數量相加的近2倍。其中,2014年以後的創業項目超過300個。

拜阿里所賜,這群人價值觀相同、行事作風相似。阿里巴巴前員工,現蟻國科技創始人羅文軍在接受創業家&i黑馬采訪時將阿里對其的影響歸結為三點:第一,阿里的臺子足夠大,業務豐富,你有機會看到各種東西,做各種嘗試;第二足夠放權,所有事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但要對結果負責;第三競爭足夠慘烈,三四個月做不出來,就會廢掉。“能在這個環境殺出來的人,基本都有幾個特質,判斷準、執行強、速度快。”貝貝網創始人張良倫在接受創業家&i黑馬采訪時曾表達了類似的經歷和看法。

那麽,這幫帶著阿里烙印上路,行事做派也頗為相像的阿里人為何出走?阿里有什麽魔力讓他們身上有著某種相同的屬性?來自同一個地方,他們又有著怎樣的經世糾葛?

創業是出走者一再重複的離職邏輯

員工考慮大量售出手中的股票並離開阿里,大約是從2013年7月開始醞釀的。

當時市場開始傳聞,阿里巴巴集團已經聘請高盛作為上市保薦人,並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同年9月11日,阿里集團合夥人制度曝光。幾經波折,2014年3月16日,阿里集團宣布於美國啟動上市事宜。

一切都在上市事宜公諸於眾之後,悄然改變。對於員工出走,阿里是有心理預期的。它曾在第一版招股書中表示,“我們可能很難保留或再激勵這部分員工”。 “我知道的待了5年以上的人,離職率蠻高,尤其是在確定上市之後。離職員工比例大約是20%-30%,基本都是中層員工。”在阿里巴巴中國站效力三年的李妍曾透露。

在阿里這樣規模的企業中,創業是大多數人套現離職的主因。現蟻國科技創始人羅文軍是在阿里上市當天離開的。他是2009年進入阿里巴巴的,彼時電子商務甚囂塵上,阿里處於業務野蠻生長期。作為淘寶開放平臺第一代建設者和運營leader,他形容他們這批人是開疆辟土的,阿里則始終扮演著為他們輸送糧草,彈藥的角色。於沖鋒陷陣的他們而言,阿里是完成他們所有商業想象背後穩固如山的敵後根據地。

網上有人評價,一直熬到上市富了才出來創業的人,創業欲望都不強,基本就不適合創業了。但事實並不盡然。員工股的解禁成了安逸了太久的阿里人蠢蠢欲動的原因之一。從阿里看到了機會,然後創業,是出走者一再重複的離職邏輯,而阿里股票則讓他們感覺“如虎添翼”。羅文軍對持有股票一事直言不諱,“進阿里時是有股票的,這個全世界都知道。”

在羅文軍看來,過去的阿里對特別創新激進的人是很好的環境,上市之後公司的規範程度各方面都跟原來不太一樣,又是戰略執行期,公司的所有策略會更加謹慎,對於開創型的人,讓他們放手廝殺的內部環境不在了。

試想,讓一個習慣了上陣殺敵,戍守邊防的將軍留在錦衣玉食的大殿里,多少有點郁郁不得誌。另一邊,新的機會不斷向他們發出一輪輪召喚。

“2014年,我確實看到了線上線下融合的機會。”羅文軍在阿里六年做的事情都是在打線下,但身處一線,他當時看到了兩個明顯的信號:一,從商業邏輯來看,線上線下的成本結構基本持平,這意味著,消費者花同樣的錢,在哪里買其實無所謂,關鍵看商品本身的質量和服務體驗。基於這個信號,線上線下的融合是肯定的;二,從行業大趨勢來看,當時能夠清晰的感知到消費升級,最明顯的特征是按照傳統的營銷手段,普通的大促在當時已經很難驅動消費者,她們開始由別人買什麽我買什麽,逐步變成個性化選擇。

在阿里周邊“覓食”

幾乎是理所當然的,阿里舊將大多選擇在阿里周圍找機會。即便偶有例外,其商業思維也都建立在對阿里大戰略背景的全景分析基礎上。

2014年9月,羅文軍作別老東家,鎖定新市場——線下零售業。他創立的“洽客”核心業務邏輯是,幫助帶有連鎖性質的品牌或零售商做互聯網的運營管理和營銷,最終把實體門店變成線上線下融合,覆蓋周圍三公里。

無獨有偶,張良倫的創業項目也沒有跳出阿里周邊。“離職時我在阿里是個小P6(高級產品經理)。阿里曾告訴我們,這里三年成人,待三年才能完整地懂這家公司。兩年的時候,我感覺或許應該夠了。”貝貝網創始人張良倫於2014年初創立貝貝網,9個月時間帶領這家母嬰電商成為估值超10億美金的獨角獸企業,被投資女皇徐新譽為“下一個京東”。

蘇寧軍是在阿里上市前離開的。“2012年的時候我很堅定的要出來,當時覺得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搜索技術會是最有前景的。”蘇寧軍這樣談自己創辦寶貝走天下的初衷,他是阿里智能推薦引擎系統項目創始人,離職時,移動大潮尚未在互聯網界展露頭腳。

此外,切走阿里蛋糕的邏輯在電商的發展軌跡上也有例可循:靈感來自淘寶客傭金返利模式的蘑菇街、米折網;本質上與蘑菇街模式相同的口碑網;專為電商做人才招聘服務的馬伯樂。

資本市場對這一做法同樣持認同態度。於今年中旬投資了阿里系創業項目貝貝網的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姜皓天興奮的表示,淘寶大品類分拆是目前電商投資的一大機會。“淘寶第一大品類女裝走出了美麗說、蘑菇街,母嬰走出了貝貝,二手物品的閑魚也在獨立運營。通過更優化的流程,更進一步地優化供應商和產品品質以及鏈條,給淘寶大品類下的細分品類用戶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和價值,是電商創業的機會。”

煎熬在漫長的單打獨鬥期

離開,意味著除了過往經歷和極少數“親信”,你什麽都帶不走。

“真正出來那一刻不會是自由的,壓力會大到讓你透不過氣來。”蘇寧軍說,一開始他想做一個親子活動平臺,通過智能推薦,推薦不同的孩子參加活動,但想法過於理想化了,平臺的機會是很少的,尤其做垂直平臺。當時,寶貝走天下平臺很快擴展了4000多個行業商品,但問題是,這個行業沒有好的產品允許企業把平臺做起來。這相當於開了個淘寶,但沒有貨,或者都是假貨、差貨。與此同時,當行業的服務意識還沒有起來的時候,服務的問題都得由平臺來承擔。

更讓蘇寧軍頭痛的是,薪水全沒了,每個月還得嘩啦嘩啦花錢。“總之一直是很壓抑的狀態。創業真的太恐懼了,不是人幹的。” 痛定思痛,蘇寧軍其後選擇斷臂止血,全面轉型自營。

現在再問蘇寧軍,“創業初期最大的挑戰是什麽”這樣的問題,他的答案是:在阿里,中層和高層最大的差別是,不用你去想,要做什麽,都是馬總指哪打哪,但創業一定要自己去想怎麽做,做什麽。這個東西想錯了,不是做無用功,就是會死得很慘。“剛出來的兩年我指錯了位置,雖然賺了點小錢,但如果一開始方向就指準了,憑我的團隊,現在絕對是十億套現,而不是十億估值。”

和蘇寧軍一樣,阿里前員工、現魔筷科技創始人王玉林在離開阿里之後也幾經波折。2014年離職後,王玉林作為技術合夥人創立了母嬰電商唯一優品。但這個項目並沒有迎來屬於它的時刻。王玉林解釋,一個項目的停運,原因是方方面面的,幸運的是,他從中看到了SaaS服務的機會。

“阿里是一家具有平臺、電商基因的公司。魔筷科技其實也是平臺思維,只是切入點先從企業服務開始。電商平臺不可能解決商戶所有需求,企業花了很多錢去營銷推廣,資金一停流量暴跌。C端用戶真的是看不住的,哪里有優惠去哪里。品牌、平臺總需要一個這樣的全渠道工具。”  

沒有人懷疑,阿里是一個非常好的學校,但這並不足以使阿里的所有前員工成為一個個出色的創業者。享受著阿里光環的他們,也擺脫不掉在阿里養成的大公司病。

王玉林告訴創業家&i黑馬,阿里的出身或多或少會讓你在資本市場享受所謂的光環,但大公司出來也有缺點。最明顯的是,在大公司無論工作環境,共事同事的能力,還是公司提供的資源都是非常強大的,需要什麽幾乎觸手可得。以前他根本不需要花心思在資源匹配、資金獲取上。很多人出來也都覺得我需要什麽,你要給我這個東西,不會自己去創造尋找,但創業的時候資源是沒有的,需要自己去搶、去創造。 要跳出這個思維圈子,需要時間。

老東家變身競爭對手

在離馬雲最近的地方,越來越多蠢蠢欲動的年輕人在熱烈描述“阿里有何不足”、“如何優化鏈條”,而讓馬雲擔憂的是,隨著公司越來越大,阿里可能很難留住其中野心勃勃的創新者。他們成了巨頭臥榻之側,最危險的人。

但對那些從阿里出走的創業者,放棄大公司的安穩,赤身跳入市場,遇到的挑戰遠遠大於他們的想象,阿里也可能是他們創業路上最大的攔路虎。比如,除了自身運營和外部商業競爭,想要圍繞阿里的業務做生意,就不得不防備老東家可能染指這個市場,因為沒有人知道阿里的叉子下一步會叉向哪一塊蛋糕。

網上有兩個廣為流傳的例子。一是,陳琪曾告訴李治國,蘑菇街上線後,淘寶有七八個小組都在做類似的東西。後來,淘寶封殺導購、返利網站的消息人盡皆知;二是,支付寶2號員工蔣海炳出走後曾圍繞電商企業人才招聘創立了馬伯樂,網站上線半年後,淘寶設計了一款與馬伯樂極為相似的產品“淘工作”,且用戶全部免費。

類似事件一直不曾間斷。阿里前員工、滴滴出行創始人程維在今年10月接受彭博商業周刊采訪時曾表示,滴滴創立之初,除了要面對嚴苛的政府監管和艱難的用戶培育,還要面對阿里巴巴投資的滴滴的競爭對手快的,這也是他和其天使投資人王剛於2013年初接受騰訊領投的原因。

盡管商戰殘酷,但血脈依稀相連

對於這些從阿里出走的創業者來說,阿里是他們創業征途中的重要跳板。

阿里不僅帶給他們最初的“產品價值觀”,也為這些創業者貢獻了最為重要的商業邏輯和團隊作戰理念。蘇寧軍告訴創業家&i黑馬,阿里的組織管理、績效管理,團隊建設,銷售管理體系等很多東西都適合創業公司,自己基本都是直接照搬。其次,“洗腦文化”是他在阿里三年收獲最大的東西。“阿里人都還蠻有理想主義的,這種文化會讓員工跟你一樣能夠看的遠一點,我現在也是找阿里的人來培訓我們,把這套價值觀學過來。”而王玉林的魔筷科技的核心團隊更是大多來自阿里。

阿里與其前員工之間,確實有一條雙方盡力維護的,相敬如賓的界限。但事實上,阿里前員工大多感恩阿里的培育,至少在公開場合,或者在他們的圈子之外,幾乎沒有人會對阿里大放厥詞。

三年來,阿里召開了兩屆離職員工大會。最近的一次,馬雲視頻喊話前員工,“希望未來中國500強里有200個CEO來自阿里。” 更早之前的第一屆離職員工大會,馬雲稱其前員工是阿里敵前、敵後的5萬外援,“即使你加入騰訊、百度、京東等任何競爭對手,阿里不會有任何生氣,我不相信你去了那邊會破壞阿里的生態系統。”

馬雲的這個做法,無疑在跟所有人打招呼:來,無論外面競爭如何,我們始終是家人。但,談感情歸談感情,投資和血腥的商戰是他們都有意繞開的話題。

為什麽阿里能夠投資外部創業者,卻幾乎不扶持阿里前員工的一次次商業探索?這是所有人感興趣的問題。

“互聯網沒有邊界,阿里的業務也沒有邊界,阿里在進入新領域的同時,非常願意看到曾經的同事和夥伴,在新的事業中能夠創業成功,也非常願意看到我們在新的時代、新的環境下,原來同事關系能夠變成新一代的夥伴關系。”阿里集團CEO張勇曾公開回答這一問題。

張勇不是一個願意把話講明的人。恰恰相反,他更像一個太極高手。實際上,夥伴關系這個說法很微妙,你可以這麽理解,也可以那麽理解,捉摸不定,卻又不冒犯任何人。 幾乎沒有人能夠摸清,阿里的邊界在哪兒。

從十多年前就開始琢磨阿里戰略的阿里第46號員工,挖財董事長兼CEO李治國曾經如此解釋阿里與離職員工創業項目的玄妙,“在生態圈里創業就是踩鋼絲,淘寶歡迎蘑菇街,但是也會看情況,它們永遠是競合關系,它做你也攔不住它。大公司都是這樣,先選中它的第一塊蛋糕,然後找第二個、第三個。微信是騰訊郵箱部門做的,馬化騰總不能攔著,非要給QQ部門去做,對於馬化騰來講,內部出兩個也比外面出一個要強。”

魔筷科技創始人王玉林則從創業類型上進行了分析:阿里系創業項目分為兩類,一是你出來本身就是幹平臺的,是跟阿里搶生意,這是商業上的競爭,避免不了。二是另辟蹊徑,阿里本身需要這種服務來跟他的生態業務合作服務行業,這里面有機會產生合作關系。至於投不投資,是從商業角度或投資回報率的角度考慮的,並不會因為你是阿里的,就不投資。如果是這樣,那對阿里是一個損失。“從這個角度看,它投你是正常,不投你也是正常。”

與王玉林看法相同的是羅文軍,“絕大部分阿里出來的人都有比較重的阿里特征和感恩情結,但在業務上是不是要有關系,這個未必。還是取決於大家的業務交叉程度,另外也要看時間。”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即便是阿里的前員工,但在這個坐擁4萬多現員工的烏托邦里,你仍然是一個“外人”。阿里有自己的內部孵化團隊,在如何“用新方式來定義未來商業”這件事上,阿里並不希望由一個“外人”來完成。而投資盡管可以快速擴大生態圈,但同時也意味著,它親手培養了自己最大的對手。就如雅虎,它在2005年發現並投資了阿里巴巴,但這並不能阻止雅虎走向衰弱。

無論如何,今日不同往時。阿里上市之後,《阿里巴巴不待見從阿里出來的創業者》一文曾在網上廣為流傳;還有人將馮大輝的名氣歸結為阿里巴巴時,他在知乎直言,“我去他大爺的”。那時,阿里與其前員工的關系可謂是劍拔弩張。如今,阿里的溫情牌正在其6萬前員工圈發酵。一個明顯的例證是,創業家&i黑馬采訪的多位阿里前員工均表示,阿里光環的確使他們在資本市場更容易獲得投資人青睞,其次,阿里的價值觀、商業思維、業務管理方式至今影響著他們。

換個角度看,阿里是他們的曾經。而他們,是阿里這顆參天大樹上分離出去的苗。盡管商戰殘酷,但血脈依稀相連。“如今再牛逼的日子,也不如兄弟們以前一起傻x的日子。”有著13年阿里人身份的俞朝翎說。

附阿里創業幫不完全名單,參考初橙資本

 

阿里系創業公司代表(排名不分先後)
公司 創始人/CEO/創始合夥人
挖財網 李治國
貝貝網 張良倫
滴滴出行 程維
美麗聯合集團 陳琪
唱吧 陳華
易到用車 周航
銅板街 何俊
塗鴉智能 王學集
同盾科技 蔣韜
珍愛網 陳思
愛學貸 錢誌龍
六藝星空 周楷程
和聊 馬雪峰
回家吃飯 唐萬里
車貓二手車 黃巍
淘粉吧 劉俊
遙望網絡 方劍
in App 孫穎
5 miles 盧亮
寧聖金融 李立中
快樂沃克 張衛華
靈犀金融 屈麗佳
酷炫網絡 陳世坤
音悅臺 張鬥
樹熊網絡 賴傑
美菜 方傑
淘汽檔口 範清林
閃電購 王永森
有贊 朱寧(白鴉)
VHS好人生 章智雲
Rokid 祝銘明
股票雷達 馮月
丸子地球 宋海波
樂刻運動健身 張俊傑
聚財貓理財 薛亮
典典養車 王冠傑
空格 唐永波
運滿滿 張暉
納人 李瑛
陸羽金融 王淑娟
淘實惠 陳偉
Life Smart 孟濤
工品匯 韓壯
超級理財師 張國敬
大搜車 劉祚宏
遊多多客棧 苗灣兒
三體雲動 竇贏
依圖科技 林晨曦
比菜價 侯曉琴
比特幣交易網 張壽松
萬江龍 龔義濤
尚妝 李偉
好車伯樂 高宇寬
點呀點 趙光偉
Able Cloud 孫誌東
多聽FM 趙思銘
夢想旅行 郭寧
兌吧 施威
風先生 藍伊娜
簡理財 張陽
快塑網 龍巖名
銀承庫 夏青
沃趣科技 陳棟
覓食 馮曉
快快開店 喻策
伊西威威 陳棟
和信貸 林鵬
英語流利說 翁翔堅
諾亞財富派 魏然
愛哆哆喜餅 周普
跨境無憂 楊佑泉
優配良品 史慶東
銀盒子 崔魏巍
九曳供應鏈 張冰
e成科技 劉謝榭
悠先點菜 張穎
醫口袋 祝華峰
悠可 張子恒
小黑裙瑜伽 顧春
神汽在線 盧麗芬
騰保保險 李政君
電商寶 馬國良
挖酒網 王超
雲片 劉大林
魔筷科技 王玉林
TiKi 吳永輝
哈帝機器人 傅軍
禦途網 齊憲威
e簽寶 金洪洲
WeX微匯金融 何俊
奇點金融 那競丹
佳銳科技 楊雪松
賣好車 李研珠
宋小菜 余玲兵
袋鼠雲 陳吉平
big 吳永輝
一地一味 劉勇
回收寶 熊洲
天一琴茶 蔣萃林
閃閃 曾金鶴
南瓜車 盧鑫
吉屋 潘國棟
虎瑞科技 樂誌能
彩貝殼 胡宸宇
百姓秒聘 萬春蕓
9貝殼 譚飆
好孕幫 盧軼
樂高電商 陳明道
蜂優客 馬洪亮
Campus Room 董必正
潮牌PR 張超
懶人周末 金忠堃
雲霽科技 智錦
快馬醫療 朱培
掌上大學 淩雲
象文科技 王亞玲
多準數據 宋健
蕉葉山房 胡喆
盈谷網絡 蔣從輝
海帶 朱寶金
有鄰 楊仁斌
遊戲貓 楊秀明
小豬巴士 童勛果
e精靈 周雷
去學網 吳遐
沙發旅行 黃小亮
哢噠故事 謝琳斐
後廚鮮生 靳建華
途鳥科技 楊願成
閱面科技 趙京雷
我的天 陳德輝
蜜桃醫生 楊馨
脈度量子 郭旭
有數金服 張利江
漂牛文化 張誠偉
叫練 余健
海綿保 侯彬彬
養愛車 王玉博
酷劃網絡 王瑛
送菜哥 劉文會
馬上到家 李國慶
優剪生活 熊國平
雲代賬 張穎
數模科技 淩雲
網上廚房 楊洋
荷馬金融 葉程坤
寶貝走天下 蘇寧軍
網紅貓 張帥
洽客 羅文軍
阿里巴巴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913

中國互聯網最大“騙局”和它的百萬門徒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27/163812.shtml

中國互聯網最大“騙局”和它的百萬門徒
AI財經社 AI財經社

中國互聯網最大“騙局”和它的百萬門徒

我們和所羅門的“教主”和“教母”聊了聊。

來源 | AI財經社(ID:Economic-Weekly)

 作者 | 柳小遲

編輯 | 祝同

從創始人到底層“信徒”,整個系統所表現出的更像是“傳銷”的互聯網+的升級版。當不懂互聯網的中小企業主面對著融資、轉型等困境時,這樣解決用戶“痛點”的組織便應運而生了。

31.webp

所羅門(SoLoMo)火了。

因為被稱為“中國互聯網最大騙局”,所羅門和他的創始人劉少丹、劉雲鳳以及背後500萬“門徒”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二劉夫婦打造的這個“夫妻店”,以互聯網創業幫扶組織面目示人。但這個組織更多的表現出傳銷的某些特質:先入會的會員作為任務要拉親友入會,且拉的人越多,職級越高;用洗腦式理論灌輸,讓會員轉發、學習“劉少丹語錄”,並發表學習感想。

AI財經社調查後發現,在“SoLoMo矩陣”中,實際上聚集的是一群普遍陷入轉型困境、對互聯網充滿熱望卻又知之甚少的“中小型企業主”,他們多為60後、70後們。在大量中小型企業經營狀況日漸嚴峻的當下,曾依靠勤苦努力和樸素的商學經驗獲得成功的他們,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焦慮。

與這些痛點對應的是,SoLoMo則是一個近乎可以“實現所有夢想”的地方:缺資金的話,SoLoMo的百萬企業家可以給你投資;若有錢沒項目,百萬企業家擁有遍地都是的好項目;哪怕沒錢也沒項目,只要你為平臺多做貢獻,股份就越多,上市後你就瞬間財務自由。

如今,SoLoMo背後是上百萬加入該組織的創客群體,他們以一萬余個微信群為載體,逐漸滲入海內外華人圈。自媒體人“默爾索”撰文指出,這可能是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騙局。

然而,對於這些創客來說,SoLoMo是一顆從天而降的救心丸,是他們理解中擁抱趨勢的最佳渠道,也是面對信息飛速更叠時代的自救行動。

三條語錄價值200億

李蕓是SoLoMo的忠實擁躉。最近,她決定在微信上把丈夫陳立拉黑。盡管一起生活數年,她與陳立仍沒有領取結婚證,從法律意義上,他們還不是夫妻。如今,這個男人成為她“事業”的絆腳石,只因為他勸阻她退出SoLoMo。

生於1970年代初的李蕓,一度擁有家中絕對的財務話語權:手握3家公司,座駕為奧迪,坐擁五六套房產。但優渥的經濟境況,在近3年來不斷滑落。

陳立將之歸因於她在3年前加入的“SoLoMo矩陣”。這個傳說中比孵化器更先進的創業幫扶組織,徹底耽誤了妻子的生意。但李蕓認為丈夫只是對SoLoMo“了解還不夠”,所以有“誤解”。

第一次被拉進SoLoMo微信群,李蕓的丈夫陳立就覺得不對勁。

當時,群友正在轉發劉少丹語錄,大致講的是“產業互聯網”概念——這也是SoLoMo最核心的理論。在微信公號“SoLoMo學習小站”上,有《劉少丹價值200億的三句話》最為知名,在群友中也被捧為“聖經”:

把互聯網當做渠道,希望通過賣產品在互聯網上獲益的,最終不可能成功。產品背後必須要有系統。

把互聯網當做媒體,想去玩品牌價值認知的不可能成功。不管它之前的品牌多麽偉大,哪怕是世界級的品牌,都是一樣的結果。信息爆炸會消解它的認知。

互聯網是新商業系統,以傳統的市場需求為導向,是不能構成互聯網新商業機會的切入點。互聯網是對社會隱形資源的釋放。

根據劉少丹的說法,產業互聯網是服務於生活的互聯網,是傳統行業未來的唯一出路。他曾將SoLoMo與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公司比較,結論是:眾多互聯網平臺都無法實現“系統的生態環境”,而SoLoMo的產業互聯網會戰勝一切。

這讓陳立不寒而栗。“他的理論邏輯簡單概括就是:妖魔化當下經濟形式,但只有SoLoMo才能解決一切問題。”幾天後,陳立退出了群聊。

只有小學文化的李蕓,卻對SoLoMo理論深信不疑。2014年,她進入SoLoMo微信群,此後成為忠誠的追隨者。

這也是陳、李夫妻二人精神生活的分水嶺。

陳立迅速抽身,李蕓則開啟了一種全新的生活狀態:原本她經營著3家小公司,但進入SoLoMo後,精力逐漸從生意轉移開,大多數時間眼盯手機屏幕,時刻轉發、學習劉少丹語錄,不定期發表閱讀感想,以及頻繁參加的大大小小的線下活動。一年之後,她獲得了SoLoMo在那座城市的最高職務:組長。

無論是架構,還是各項行為規範,SoLoMo都是一個極度強調儀式感的系統,甚至在一些人看來,已然彌散出部分宗教的色彩。

如人員的晉升路徑,創客是組織架構中最基礎的身份,在此之上還有威客和極客。如果想成為SoLoMo合夥人,必須成為秘書長。秘書長又分三級,晉級的標準主要是拉進群的認證創客人數,每座城市的最高級負責人是“組長”。

事實上,秘書長又分三級:C級秘書長要拉100人成為認證創客;B級秘書長需要在自己達到C級的基礎上,再發展5名C級秘書長;A級秘書長,則需要自己達到B級後,同時建有450人的微信群。

對應地,C級秘書長只有執行權,B級秘書長有議事權,A級秘書長還有決策權。

每晚9點,那些名為所羅門加一串數字的微信群,會準時普及SoLoMo精神。所謂精神,大多數時候就是劉少丹或他的妻子劉雲鳳的語錄;其後,會有創業者現身說法,介紹自己學習後得到的啟迪;每次線下聚會,創客們則要齊唱“所羅門之歌”,拍照時擺出左手搭右肩的標準姿勢。

22.webp (1)

拍照時左手搭右肩。圖/CFP

在許多追隨者眼中,劉少丹是精神領袖般的存在——他們會這樣告訴你:劉少丹的語錄,是馬雲、雷軍打死都不說的秘籍,是少丹老師15年燒錢200億的經驗總結。

“教主”的漏洞

方俊是來自東北的創客,在2016年6月進入的SoLoMo。他原本做傳統生意,但這兩年有些疲軟,轉型之心迫切,希望能學點新知識。

為了晉升為秘書長,他也拉了一個500人的微信群。不過他心里明白,關系太好的不能拉,萬一以後出了事,傷感情,拉進群的都是些泛泛之交。群里滿了500人,他“轉正”後就對大家說:要退的就退吧。果然沒多久,群里就只剩100多人了。

加入組織的時間越久,他就越註意到,創客隊伍里有不少傳銷出身的人,這是個消極的信號。另一個逐漸加強的感受是:劉少丹的許多理論,在自認還比較懂互聯網的方俊看來,根本“毫無邏輯”。

促使他徹底離開的導火索,則是他與劉少丹的一次線下見面。

23.webp

劉少丹。圖源網絡

當時,劉少丹去他臨近的城市與創客們線下見面,本來說是下午一點半到,但足足遲到了兩個小時。據朋友說,那天中午,劉少丹喝了不少酒,所以才遲到。

這讓方俊感到不忿。下午3點半,劉少丹到了現場,“大家前呼後擁的,有人喊著口號,有人唱著所羅門之歌,全體起立地迎接他。”方俊對AI財經社說。

那次見面會上,劉少丹的一句話讓他記憶深刻。大致意思是,假如有一面硬幣,正面的話是你贏,反面的話是全世界輸,那不管怎麽樣,都是所羅門贏。方俊認為,這種毫無邏輯的話,就是在侮辱聽眾的智商。

後來,SoLoMo要給他頒一個獎勵證書,他也不願意上臺領獎,證書轉交到手後,他出門就扔進了垃圾箱。

對於劉少丹看似信手拈來的說辭,陳立也早已察覺到異常。劉少丹在一次培訓上問大家,世界上有多少種蘋果?他的答案是:每天吃一種,一輩子都吃不完。“你說這可笑不可笑?”陳立說。

陳立發現,劉少丹很註重宣傳。劉來他所在的省會城市做線下培訓。劉希望陳立的妻子李蕓能請一些記者到場,但李資源有限,最後找了一個縣電視臺的記者來采訪。

讓陳立大跌眼鏡的是,劉少丹講課後與大家一起吃飯。與陳立同桌的一位做房地產、金融的中年女士講起自己對SoLoMo的理解:“就是希特勒的一種打仗方法。”陳立頓時覺得,這是一個荒誕的群體,而妻子也是荒誕中的一員。

但也並非每個人都像方俊或陳立那樣較真,比如做裝修生意的張鵬。

他認為,SoLoMo並非詐騙組織,劉少丹對互聯網的理解,有些還是在理的。他加入SoLoMo,只是希望借助微信群來拓寬人脈。

多年的從商經驗告訴他,結果衡量價值往往是最簡單明了的方式——這麽來看,SoLoMo至今沒出現真正落地的項目,就已經說明了一切。“有不少還不錯的項目申報上來,但具體誰來對接,誰來執行,資金怎麽出,運作邏輯是什麽,這些細節都沒有。”

和SoLoMo之間的若即若離,讓張鵬對系統時刻保持著警惕。當SoLoMo推出一款名為“超級買手”的項目時,他只是象征性地出了100元,“我就當玩,反正也不心疼。一些特別相信的人幾千幾千地給錢。”

如今,帶他進群的人也退了SoLoMo,張鵬也就跟著退出了。

創客的反戈

2016年12月4日,一場聲勢浩大的“所羅門巨星演唱會”在上海舉行——這更像是SoLoMo內部產生分歧的拐點事件。

演唱會上,汪峰、李宇春等歌手前來捧場,但只唱了三首歌,之後登臺的全部是SoLoMo的創客們。但舉辦完不久,SoLoMo內部就有人舉報,稱演唱會收入有1200萬不翼而飛。為此,所羅門成立了調查組,並在今年3月公開了調查結果,依據那張財務明細表,演唱會賠了44萬。

45.webp

上海演唱會現場。圖源於網絡

這恐怕是SoLoMo成立後,劉少丹面對的首個輻射面極廣的危機——不少創客以3999元的價格買了套票,從全國各地自費趕來上海,但讓大家突然恍然大悟的是:“SoLoMo說是不燒錢的,演唱會本來也說是給系統造血的項目,但這是抽血才對。”

在演唱會還沒落定前,方俊就多次表示強烈反對。事後他還得知,一些城市組長在倒賣門票的過程中做了手腳,兩頭吞錢。“有人花錢買了票,但拿不到錢,到上海後自己重新買票進的場。”方俊說,這進一步暴露出SoLoMo內部管理的混亂。

這件事,直接導致了部分創客對SoLoMo核心層的反戈,有人甚至建了“二劉詐騙維權群”(劉少丹和劉雲鳳)來合力聲討。但也有劉少丹的信徒認為,劉只是是被別有居心的人騙了,“他倆都被蒙在鼓里。”

SoLoMo而後推出的一款電商app“超級買手”,也沒能提振大家的信心。

雖然在各大應用商店均已開放下載,但對外界來說,這是一款稍顯神秘的APP——註冊須提供SoLoMo的微信群群號、所在工作組和推薦的ID,否則無法通過。

入駐商家須繳納5000元的“技術服務費”,SoLoMo成員可以通過這款APP購買商品。AI財經社登陸超級買手,平臺上的商品的數量十分有限,大多數為農副產品和生活用品。

在SoLoMo的官方介紹中,“超級買手”平臺作為SoLoMo產業互聯網社會化運營的底層數據處理系統,也是SoLoMo系統運作的第一個線上項目,於今年1月份快速落地,用幾個月時間註冊用戶突破500萬大關,創造了互聯網項目註冊速度的奇跡和歷史記錄。

事實上,“超級買手”只是SoLoMo龐大系統的一部分。根據官方說法,SoLoMo的“生態系統”分為線上線下兩部分,線下主要就是各地的加速器(工作組),線上則包括6個模塊:普惠金融、數字引擎、極客部落、創客派對、威客系統和知本公社。這六部分,無非是把資金、人才、實踐經驗、理論、企業家等資源整合在一起,為項目發展提供足夠支撐。

方俊對”超級買手“的成品非常失望。“所謂SoLoMo六大體系中的普惠金融在哪,威客在哪?就做出這樣的產品?”

神秘的聯合創始人

從某種意義上說,獲取他人信任和期待的前提是:你足夠優秀。劉少丹自居的履歷,是符合這一要求的。

他的自我介紹,儼然是一副成就了中國大半個互聯網圈的蓋世英雄:作為幕後推手讓淘寶網用戶從0增長到9000萬;帶領團隊成就了京東、百度、騰訊等眾多互聯網傳奇,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曾公開表達感謝……一張和馬雲的合照,更是被他視為身份的佐證。

但劉少丹在好耶廣告公司的同事羅輝明卻告訴AI財經社,2007年前後,劉在好耶里的職務是創意總監。即便好耶接過阿里巴巴的活,完成一個項目除了創意部門外,也還是需要協同其他部門共同完成,不能說所有功勞都是劉一個人的。

搜狐號鑒聞此前聯系了騰訊、京東等公司,相關人士均否認了劉少丹的說法。

對於SoLoMo的名字由來,劉少丹稱是其獨創。但事實是,這是美國KPCB風險投資公司的合夥人約翰·杜爾提出的互聯網概念,即Social(社會化)、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動化)。

在SoLoMo,聯合創始人劉雲鳳是曝光頻率僅次於劉少丹的2號人物。一位接近她的人士告訴AI財經社,劉雲鳳實為劉少丹的妻子,雙方此前都各自有過婚史。

上述人士透露,劉雲鳳原名劉榮鳳,為西南林業大學的副教授,此前似乎對互聯網並不太了解。“2006年之後,我做過一些‘會議營銷’方面的創業項目,講白了就是包裝講師,給企業家和公司員工講課、洗腦。”但做了兩年左右,他認為“良心上過不去”,就沒繼續下去。他高度懷疑,SoLoMo頻繁舉行的線下培訓,就是借鑒了他的“會議營銷”模式。

西南林業大學人事處向AI財經社證實,該校生態旅遊學院確有一名老師叫劉榮鳳,目前還在職。該校校辦公室亦證實,劉榮鳳登記的手機號,與AI財經社掌握的劉雲鳳號碼吻合。

劉雲鳳告訴AI財經社,劉少丹的確是她丈夫,SoLoMo由她和丈夫一起經營,但SoLoMo與其所在的高校無關,除此之外,她不願多說,“你去聯系SoLoMo的宣傳部吧。”

身價上億

正如現實世界的複雜性,SoLoMo里也呈現出多元的景象:厭棄的人離開,但依舊有大部分對組織深信不疑,他們持續為組織輸送自己的免費勞動力和絕對的忠誠。

陳立曾對他們做過一個相對全面的群體畫像:多數是60、70後;此前在生意上取得了一定成功,但生意往往做得又不太大,頂多算個“中小個體戶”,互聯網來了,對未來感到恐懼;文化程度又普遍較低——這一現實造成他們的辨識能力較低,容易迅速被“洗腦”。

但他以妻子李蕓為例:對於一些僅有錢,卻並沒有太多社會話語權的中小企業主來說,能夠在一個組織里獲得職務,這為他們在主觀上帶來了滿足和被認同感。這可能也是那些甚至沒有從商經歷,卻熱衷於SoLoMo的參與者的心理寫照。

在AI財經社接觸的創客中,面對外界對SoLoMo的質疑聲,許多人會給出這樣的理由:如果組織有問題,那些明星怎麽會來參加演唱會;那些線下活動,相關部門怎麽會同意舉辦;那些媒體記者怎麽會采訪劉少丹……

35.webp

某所羅門成員的朋友圈截圖。圖源於知乎

但他們忽略的是,那只是明星的一次商業演出;所謂的媒體采訪,也未必經得起推敲——已經有關註者通過比照,高度懷疑一些采訪是SoLoMo “自導自演”的。上海演唱會結束後,SoLoMo內部的說法是,節目在央視播了,但陳立找了半天,也沒發現哪個頻道播過。

近幾天來,“默爾索”發布的SoLoMo調查稿引爆了輿論,陳立原以為妻子會有動搖,但事實證明,他太低估妻子的“信仰”抵禦力了。

李蕓甚至告訴AI財經社:“我們要感謝作者,讓更多人知道了解了SoLoMo”。她反複提到的例證是:馬雲創業了十幾年,才把阿里巴巴做起來,之前也不被世人理解。“做人不能太現實,那些反對我的朋友,就是太現實了。SoLoMo的成長需要時間,需要過程,哪能一口吃一個胖娃娃。”

這種論調來自於“教母”劉雲鳳。在劉最新更新的朋友圈里,發出了對上述調查稿的回應:雖然通篇文章極盡斷章取義、惡意中傷、胡編亂造之能事,但通過“互聯網、史上、最大”等關鍵詞,讓SoLoMo矩陣系統瞬間名揚四海,讓全世界都好奇SoLoMo矩陣系統,探究為什麽那麽多人喜歡並維護SoLoMo矩陣系統!

李蕓依舊奔忙於組織的各項工作,但更讓她煩憂的是,荒廢多年的生意,已經讓她瀕臨破產,她正打算賣房還債。“前不久,有債主找上了門,她爬了鄰居家的窗戶跑走的。”陳立對那一幕記憶猶深。

即便這樣,她依然信心滿滿地告訴陳立,以她現在SoLoMo的“生態位”,身價已經上億了。

她同樣堅信的是,自己跟隨組織成長了很多,比如對互聯網的了解,還結交了更多的朋友。她說:“說SoLoMo壞話的人,要麽是組織里的邊緣人群,要麽是他們認識得還不夠。”

“有病亂投醫”的企業主

SoLoMo曾盛傳這樣一則消息:今年初,國內某知名經濟學家曾與SoLoMo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創客們看來,這是權威專家對SoLoMo模式認可的證明。

但遺憾的是,該專家向AI財經社否認了上述消息。“那是一場關於精準扶貧的會,參會嘉賓之間合個照,是很正常的事。網上的東西純胡說。”

他對AI財經社說,自己確實也曾研究過SoLoMo,但他的結論是:過於務虛,甚至有點傳銷的性質。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潮下,有一些人走歪了,SoLoMo就是這種情況。”上述專家指出,中國大量的民間中小型企業家,都在面臨著轉型困難,這種焦慮感可能會導致他們病急亂投醫,選擇相信SoLoMo這樣在一些法律問題上“模棱兩可”的組織。

要想真正凈化創業氛圍,需要改善中小型企業家的生存狀況,相關各方都得在法律、監管、道德和內控等方面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繼“超級買手”之後,SoLoMo如今正在推出手機項目。據稱,這是一款能“吊打蘋果三星,氣死華為,嚇跑小米,刮走OV”的神機。SoLoMo正在積極號召創客們投資,並信誓旦旦:“SoLoMo手機項目將引爆SOLOMO!”

但在“默爾索”看來,”超級買手”和手機項目的相繼上線,對一向表現得很有耐心的所羅門來說很反常,這或許表明所羅門“秋收的鐮刀就要正式揮下來”。

在今年的一次所謂“電視采訪”中,劉少丹問現場的人:中國最多的企業家在哪,有人說在浙江,浙江才兩百多萬,哪里最多?這時有人插話:“在所羅門。”

劉少丹接著說:“為什麽你們不知道?因為我們在潛水,在保密階段。不瞬間把巨頭打敗,我就不亮槍。”

似乎至今還是沒到“亮槍”的時刻。SoLoMo在回應“默爾索”的質疑時稱:還未落地的互聯網項目,讓世界等急了,等項目成熟了,也將是給世界一個驚喜的時候。 

對於之前的種種質疑,劉少丹接受AI財經社采訪時說:“現在沒有什麽好談的。你覺得那個舉報有哪個是事實嗎?如果有事實我們再談吧。”

李蕓仍在努力等待這份驚喜。但這樣的生活境況,讓丈夫陳立時感心慌。有一次,他偶然問起李蕓:SoLoMo究竟是什麽意思啊?妻子答,就是“把所有的人搜羅到一個門里。”

那一刻,陳立想哭,又想笑。

(應受訪者要求,李蕓、陳立、方俊、張鵬為化名)

【此文為AI財經社原創,《財經天下》周刊出品】

中國互聯網 所羅門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1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