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檢視組合重磅股 東尼

2009-0-319  NextMagazine





我的投資組合猶如經歷海嘯過境的沙灘,變成一片頹垣敗瓦,但仍然有很多人說最壞的時候還未來臨。不過,我認為組合內的股票,雖然不會極速反彈,數年後表現應該甚佳,因為它包含了一些以本港為基地、聲譽良好及增長型的公司。

我依然相信滙豐是世界上管理最佳的銀行之一,現時金融圈一片混亂,它比其他競爭對手已犯得較少錯誤。這不代表現時是買入良機,惟我認為憑着滙豐在全球的卓越聲譽,這會是一項好的長線投資,其收入在數年後應能回升,股息在今年大減後,未來亦應有驚人增長。滙豐先供後沽

牛市之中,投資者看的是公司盈利,但在着重防守的熊市,重視的則是資產價值。現在,大家用顯微鏡檢視滙豐,不是看它長遠的盈利能力,而是它資產上的不足之處,儘管這的確是現時環球銀行業的問題。

分析員意圖把滙豐的資產有條不紊地檢視,奈何我們大部分人都不精於此道。滙豐的總資產達二萬五千億美元,資產淨值卻只得九百三十億美元!令人擔憂,而且部分資產看來不穩當,加上盈利由前年的一百九十億美元跌至去年五十七億美元,是其股價急瀉的主因。

但如果重返牛市,着眼點變成盈利前景。除非有第二次金融海嘯,否則滙豐在二○一一年的盈利應該達二百億美元,或每股盈利逾一美元。組合的滙豐將獲三千三百三十三股的供股權,需花費九萬三千三百三十元供股,故我打算減持三千股滙豐,因為持有八千股已足夠。

組合年增長一成半

我 亦相信宏利在海嘯後的增長會更加強勁,而且已不太擔心它要供股。但有另一隱憂,就是它的投資組合包含股票、債券及按揭相連產品等,有二百四十億加元赤字, 若市場環境變得更差,赤字將會擴大。不過,宏利始終是全球數一數二的保險公司,故包含滙豐及宏利兩間世界級巨無霸的投資組合,理應非常出色,在我的投資生 涯中,亦找不到比它們更好的股票。

太古的業績,在子公司國泰對沖燃油損手導致破紀錄虧蝕,及撇除投資重估收益後,表現非常差。B股的每股盈 利為七角,上週五收市價是八元八角,但每股資產淨值達十八元。若非太古的權益受限於一個極不公平的投票結構:B股股價是A股的五分之一,投票權卻一樣,它 將會是極佳的收購對象,雖然今年盈利因國泰而大幅減少,但來年應不復見。惟地產業務將受困於租金減少,同時來自物業重估的收益亦有可能轉盈為虧。

然而,太古的地產發展策略進取,相信未來仍會有不俗利潤。組合另一隻的地產股為恒基,它將會像新地(16)一樣,蒙受物業重估的減值損失,惟其股價相對資產淨值有很大折讓,只要風暴過去,定能重拾升軌。

這投資組合已有十年歷史,按上週的收市價計算,只升值了兩倍,令人頗為失望。但我相信它的價值能回升,未來就算不作任何變更,平均每年也至少有一成半的回報。

東尼Tony Measor

在證券界有三十五年經驗,八七年股災及八八年股市冒升時,他所管理的香港基金表現都是香港最出眾的。

他之前是財經網站Quamnet的總編。在此之前,他在嘉洛證券工作,管理客戶二億五千萬元資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22

中國和台灣市場都將面臨挑戰 三大專家全方位檢視八五度C

2010-11-22  TWM




八五度C上市在即,承銷價已喊到 台灣傳產類股史上新高,然而八五度C靠加盟發跡的經營模式,卻是台灣掛牌公司中少見的個案,投資人應該如何看待,本刊特邀三位專家問診把脈。

撰文‧林讓均

八五度C的商業模式,在台灣上市櫃公司中,並不常見。在八五度C掛牌之前, 《今周刊》特邀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祕書長李培芬、日盛投顧資深經理鍾國忠、中興大學行銷系助理教授吳志文等,站在餐飲管理、品牌行銷與市場投資的角度,剖 析八五度C的現況和未來。

◎關於股票發行價

專家問(以下簡稱問):法人預估貴公司股票申購價約一百五十到一百八十元(十一月十五日發行價為一百六十八元),算來本益比逾二十五倍,發行價是否定太 高,壓縮了投資人在上市後的獲利空間?

吳政學答(以下簡稱答):幾元算高,要跟誰比啊?(本益比)都比香港(掛牌的)少啦,類似像小肥羊、味千(拉麵)啊,都是三十倍以上。我們本益比大約只有 二十五倍吧,而且現在(十一月八日採訪當天)還沒有正式定價,還在詢價,這個很敏感啦!證交所說我是乖寶寶(笑)。

鍾國忠講評:如果以發行價一六八元、全年EPS(每股稅後純益)七到八元來算,大概二十五倍本益比。但台塑、聚陽等傳產股本益比只有十倍上下,若與統一 超、晶華等個股比較,二十五倍本益比也算中間偏高。

但是八五度C很難歸類,沒有「同業」可比較,只能說「二十五倍」不算不合理,但還得看市場買不買帳。

◎關於加盟

問:過去你經營連鎖體系,曾發生加盟主回收未果而抗議情形,未來如何避免?

答:有人說我們靠加盟主賺錢,可是我們在中國全都是直營店,光靠這些就占營收六、七成了(註:八五度C的中國一五○家店全是直營,台灣的三二四家店有近九 成是加盟)。

未來台灣店會考慮做早餐,明年中國則會再開一百家,但將來加盟會愈變愈少,因十家中只要有一家出問題,都會很累。

李培芬講評:沒有台灣就沒有中國!肯德基與麥當勞也都是加盟起家的,加盟的模式不是問題,而是總部有沒有管理的深度。美東地區曾有高速公路旁邊的麥當勞加 盟者聯合起來專供開車族線上點餐服務,大為成功,總部還向加盟店買回Know-How。所以,加盟者可以是總部的難題,也可以是資源。

◎關於營收狀況

問:從往年每股可創造的營收數字來看,今年營收應要突破百億關卡,有信心達到嗎?

答:現在是上市前的緘默期,不方便談論營收。

鍾國忠講評:依往年營收狀況,幾乎是每一元股本可以創造九元營收。如果照上市增資後的股本十二.八億元來看,今年營收應該要破百億元;但今年前三季營收約 六十三.七億元,離百億元還有一段距離。此外,八五度C前三季EPS是四.九五元,如果要達到全年預估的EPS七到八元,第四季還得賺二到三元,挑戰挺大 的。

◎關於經營成本

問:未來在原物料、工資、店租的三漲壓力之下,該如何降低成本,提升從一七%下降到一二.八%的淨利率?

答:(淨利率下降)不是成本上漲,而是今年開拓新區域、要設中央工廠,而且工廠一開始就要設這麼大了。工廠投資,最先都會「被費用化」(指提列財報、列入 支出),且有些支出是沒辦法計入資產的。你看,(淨利率)第三季又回來了嘛!

你不要開店就不用付房租了嘛,應該是說房租成本有沒有控制在一定的比率,我們大概是控制在(營收的)一四%左右。

而且,你可以隨時變新產品,靠新產品做調整、加價。如果說原物料占(成本)三成,那原物料漲了一○%,也只占末端三%,你說我三十元的麵包漲個三%,也才 漲九毛,我重新定價三十一元,就平手了啊!

鍾國忠講評:今年可能還不會反映成本上漲衝擊,但明年原物料、中國人力成本還會有跳漲壓力。就算明年能賺到今年的獲利水準,也要考量上市後股本稀釋的問 題。而毛利一旦變薄就要用量來衝,就看八五度C明年在中國展一百家店的速度,是否可以彌補成本的起漲了。

◎關於台灣市場競爭

問:面對統一超商City Cafe等平價超商咖啡品牌的竄起,八五度C市占掉了多少?如何因應?

答:從別的東西來增加營收嘛!比如說我多加麵包、新的產品進來啊!你要想喔,我受到那麼多(平價咖啡)攻擊,才掉一○%,仔細思考一下,我也滿厲害的! (笑)吳志文講評:八五度C咖啡的主要競爭者,絕對是平價咖啡品牌,掉一○%市占,是很大的警訊了!一開始八五度C是以「咖啡+烘焙」的模式脫穎而出,但 靠烘焙來差異化的策略不再新鮮,若要穩住市占,得端出更創新的產品。

◎關於中國的市場競爭

問:未來八五度C如何在中國市場保持品牌優勢?最大對手是誰?

答:其實我沒有在想對手,我都在想,要學習哪一位最強的人。(問:你最想學誰?)肯德基!想它的制度啊!想競爭對手沒意義啊,不如想怎麼變強大,讓那個敵 人追不上,這一招可能更好吧!

我們公司光一個採購量,採購價格至少比別人便宜個兩成、一成五吧!我是(生產線)一整排都在做蛋糕,要跟我競爭,其實有困難啦!我們的烘焙都標準化了,要 破解有難度,不然你看台灣做麵包的,都是地區型的。

李培芬講評:現在中國市場是各地群雄並起的狀況,到華南去,人家不知道八五度C,只知道天母藍鳥;到天津去,人家不知道八五度C,只知道甜客和好利來。

在中國拓點,達到千店規模才叫作拿到入場券!更何況八五度C離千店還有一段距離。所以不是現在贏,未來就贏,隨時都會洗牌重組;像今年大潤發就首度超越家 樂福,成為外資賣場的第一品牌!

◎關於策略布局

問:面對美國與中國這兩個超重量級市場,要採直營或加盟模式?未來靠什麼定位來國際化?

答:國際化不是喊一喊就有用的,要看占有率啦!而且你在每個國家、每個地區都持續發展,那就是國際化啦!不是定位得好就有用。

我在美國剛展出的第二家店也是持股六五%(指採「合資經營」模式),人家跟你合作得好好的,為什麼不繼續?

問:會像星巴克在中國授權後,又收回經營嗎?

答:星巴克在全球的品牌知名度、規模,已經可以當老大,我們公司還小啦!有一天,如果我在中國的營收有個一千億元了,這時就有分量做這樣的事(意指品牌分 區授權)。

李培芬講評:我建議八五度C應定位在烘焙店,而非咖啡店。畢竟八五度C在美國市場會碰上星巴克,到歐洲市場會碰上意利(illy),都不免得和這些超大型 的地頭蛇對打。

在經營模式上,如果可以學習星巴克「國際端加盟、落地端直營」,會是「強強相連」的贏家組合。

例如之前星巴克在中國華南與美心星巴克合作、華中與「統一星巴克」、華北與「大星巴克」合作,都是當地的大廠商。○六年,舒茲(星巴克創辦人)收回對於大 星巴克的授權,○七年星巴克就被逐出中國故宮,星巴克內部已評定「收回授權、採直營」是錯誤政策。

專家會診85度C

日盛投顧資深經理 鍾國忠 明年將面臨原物料與工資跳漲壓力,展店速度將會是一大挑戰。

中興大學行銷系助理教授 吳志文 靠烘焙來差異化已不新鮮,要穩住市占,得端出更創新的產品。

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祕書長 李培芬 在中國達到千店規模,才叫作拿到入場券,布點策略很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98

趁淡市再度檢視組合 PARTIPRAL 派得好

http://partipral-hk.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html

今日見震雄又跌多左, 趁市場氣氛甚差, 再次做一個組合小檢討.

雖然我股齡不深, 但都可以想像到2011年會係小投資者比較艱難既一年. 所持理據係一般公司09年盈利跌落谷底, 而10年回覆正常時就會形成超級反彈,  疑似增長但其實只係還原起步點. 公司股價表現亦類同 (貼近基本面), 往往係09年時極度低殘, 而當10年盈利反彈時股價亦會回歸正常估值. 能夠理解既係搏TURN AROUND STOCKS既時刻好大可能已經過去 (可能尚有個別例子), 此後公司能否再進一步, 若撇除外在因素, 就要視乎自身執行能力如何. 變相小投資者若要揀平貨買, 可能比2010年艱難得多.

檢視自己組合, 最重倉 (37%) 之聯亞(458), 正好係盈利反差巨大既好例子. 2010年正正係聯亞TURN AROUND既一年, 股價雖然已比9個月前翻一翻, 但估值上P/E 7倍仍然不貴. 當然賣得不貴既原因係在於市場顯然有多少懷疑聯亞既增長力, 否則以一隻具不俗內需概念既股份無理由10倍P/E唔夠, 但對呢一點市場目前究竟是對是錯, 仍然要等待8月既業績印證, 基於估值便宜既因素, 就算明年增長放緩, 受創程度也必不重, 仲未計股息回報, 所以對聯亞, 我係無咩好擔心的.

至於第2大重倉 (30%) 既大快活, 主流意見係認為響食材價格飛昇, 以及最低工資既年代下, 茶餐廳, 大快活, 大家樂等受創必深. 此等意見我係尊重的, 但我亦有一個比較主觀既概念, 兩大負面因素所影響既係整個行業生態, 而非個別公司. 大勢所至, 有危自有機, 按大快活中期業績推算, 全年較合理(或保守) 既每股核心盈利預測可能位於$0.94左右, 以自己買入價計12.5倍既P/E唔算特別便宜, 但亦唔係特別貴. 食材價格飛昇既因素上半年已經存在 (03/2010-09/2010), 當時毛利率仍然有能力擴闊, 比較合邏輯既推斷係管理層對此因素山人自有妙計, 不宜過份憂慮; 至於最低工資的影響, 今期業績未會完全反映, 但合理既想法係工資乃固定支出, 若然有辦法提升營業額, 實際影響可能比想像中細. 撇除本地業務面對既挑戰, 過去幾份業績其實亦顯示到大陸市場既盈利正在跳升中, 當然目前所佔整體盈利比重仍然較細, 但若然真係能夠將香港業務既特點成功複製, 亦不能排除他日有倍升既機會. 兩者取一個平衡點, 再結合其業務上穩定既特性, 大快活既基本面其實都頗為結實, 作為重心成員, 我都係睇得較樂觀. 當然一切都要視乎6月尾既全年業績表現如何, 若然基本因素有變, 形勢當然會重新審視, 此乃後話.

第3大重倉 (13.5%) 成員震雄, 近日走勢非常差, 將其表現放緒其他大大小小工業股例如偉易達 (303), ASM (522), 德昌 (179), 葉氏 (408), 亞倫 (684), 信星 (1170), 聯塑 (2128), 甚至同業既海天 (1882), 似乎震雄係異常走弱. 當然公司基本面有時未必係影響股價走勢既最重要因素, 但我有能力既亦只有從基本面去分析. 以一家中型SIZE (年營業額廿幾億) 既工業股來講, 預期22號公佈既全年業績每股核心盈利達 $0.47, 現價$3.62去計, 8倍 P/E都唔夠實在係太便宜. 當然, 戴倒後鏡睇野會好危險, 往績P/E不能過份依賴, 但事實上將來既事無人可以預測得好準確, 較低P/E可以為我地換來不俗既防守力, 都係講緊最初個理念 - 睇錯時所受創既幅度. 所謂既公司執行能力, 業績上自然會反映, 雖然最近一入即蟹, 但呢隻艇我其實坐得頗心安理得.

至於兩隻持倉較細既股份, 龍記情況其實同震雄都頗相似, 中型工業股近來並不受市場擁護, 但其息高兼估值便宜既因素非常切合個人口味 (呢點帶多少主觀); 而新昌管理上年度份中期業績異常驚嚇, 但下半年己大幅改善, 可以預期今年度份中期業績亦應回歸正常 - 即比起上年度有很大反差, 屆時若有機會我反而有興趣加大倉位. 當然現時 P/E 達15倍以上肯定唔便宜, 甚至係倉內估值最貴既股份, 所以持倉比例不宜太高, 目前10%以下是適中的.

好抱歉, 整個組合檢討好多論據都係舊調重彈, 但事實上當我重新GO THROUGH一次組合時, 得出的結論的確同早前的無異, 分別可能只在於市場氣氛.

檢討既目的在於探討自己有無辦法做得更好, 例如組合成員變動或資金調配等等. 寶光(84), 經濟日報(423)呢D一直在我重點WATCH LIST既股其實股價一直都冇太大郁動, 前者甚至升得太多, 所以我根本無太大選擇的空間; 至於現金水平, 我過往半年一直都係全攻型的, 即全段時間都係近100%全倉股票. 此打法有辣有唔辣, 剛好過去半年所遇著既係大橫行市, 恆指點穴不動, 有人有能力24500沽, 22000渣, 食盡上落市入面幾個小浪; 亦有人有能力早早選中189, 3323等倍升股; 若然兩樣能力皆沒, 即類似我呢類人, 有幸會有聯亞呢類股點綴下, 但更大可能係過去半年來組合都係上落不大, 呢點大家可以自己問自己. 鬼唔知最起碼都要跑贏大市咩? 若然大市橫行仍可以力保不失, 其實已經算不錯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76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搶救無望世代》四十歲,你憑什麼留下來?黃慧珠不斷檢視志向、職能和跨界能力 台灣IBM新總座 靠自我盤點攀高峰

2012-9-10  TWM




如果將人生以每十年來區分,二十幾歲應是職涯的「播種期」,三十幾歲是「養成期」,四十幾歲則是「收穫期」;四十歲可謂職涯成敗的關鍵時刻。四十歲面臨的 機會、挑戰和轉折,你該如何脫穎而出?成功人士的經驗分享,幫你認清四十歲前該做好的準備,讓你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順利迎戰人生的下半場。

黃慧珠不斷檢視志向、職能和跨界能力台灣IBM新總座靠自我盤點攀高峰今年七月才被IBM延攬擔任台灣區總經理的黃慧珠,早在三十七歲時,就被拔擢為IBM工商事業群總經理,憑著不斷盤點自己職涯上欠缺的專業,讓她在四十歲前締造事業亮點。

撰文‧李建興、梁任瑋

身為資深上班族,工作幾年後,你會為了興趣和理想,勇於跳脫原本的行業,開創一條新路?還是寧願遺憾,留在雖然穩定但平淡無味、缺乏熱忱的老本行?好不容 易在專業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你可曾攤開履歷,看看還欠缺什麼能力,願意到別的單位歷練?抑或不願放下老鳥的身段,把自己當菜鳥從頭學起?而就算再怎麼經驗 老到,你會習慣回頭檢視上一份工作或專案時自己的缺點?或者刻意忽略自己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這一連串的問題是許多年近四十歲的人,在職場闖蕩十多年後,所面臨共通的選擇與課題;然而,這也是台灣IBM總經理黃慧珠能從一般上班族中,出類拔萃的關鍵分水嶺。

頂著一頭學生短髮、踏著平底鞋,乍見黃慧珠,其爽朗的笑聲、充滿能量的氣息總是令人印象深刻。外表嬌柔甜美的她,是今年七月台灣IBM剛剛誕生的新科總經 理。然而,一談起這位統領三百多位員工的職場女豪傑,最令一般上班族折服的,不僅這是IBM來台近一甲子以來第二位女性CEO,更因為她早在一九九九年、 三十七歲時就已經被公司拔擢為工商事業群的總經理。當時她進入IBM不過短短的十年,論升遷快速至今仍是外商圈最為津津樂道的美事。

一位自台灣基層爬升的年輕女子,如何在人才濟濟,甚至以外國人掛帥、男人為尊的跨國集團裡脫穎而出?雖然黃慧珠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比一般上班族更常問 自己要什麼、有什麼、缺什麼以及該補什麼!」但也由於這項最必要、卻也最容易忽略的小動作,黃慧珠多年來從不間斷的「自我盤點」,道出了在職場成功的簡單 哲學。

盤點職涯目標

認清志趣,問自己想要什麼?

事實上,在成為IBM員工之前,黃慧珠原本是國中老師,但執了幾年教鞭,具有雄心壯志的她,卻不甘埋首於千篇一律的工作中,反而對於每天得接觸各式各樣的人、面臨各種狀況的業務工作興趣十足。

雖然在當時世俗的觀感,女人在學校教書是再好不過的職業,既高尚又穩定;但黃慧珠告訴自己,惟有忠於自己的志趣,早點調整自己的職涯,才是長久之計。於是在二十七歲那年,毅然決然轉職到民間企業,從IBM基層業務員做起。

從發號施令的老師變成鞠躬哈腰的業務,原本個性靦腆的黃慧珠,面對人生的大轉彎也下足了工夫。她勤讀資料,用最短的時間熟悉外人眼中硬邦邦的科技術語;放 下身段,用最快的速度讓所有的客戶認識她,甚至還克服障礙學習業務須隱忍的挫折。因此,短短幾年,選對路線並堅持所選的黃慧珠,很快地成為IBM的超級業 務員,然而越做越起勁的她也告訴自己:「有一天我要當上IBM的總經理!」不過黃慧珠的成功,並不僅於完美的轉職,而是來自於其完整的職場閱歷,和無可取 代的專業職能。曾經與黃慧珠在同一部門共事過的台灣IBM經銷事業處副總經理薛淑菁表示:「Jennifer︵黃慧珠的英文名字︶這名字就等於IBM各部 門的代名詞!」自從立志要當上總經理,為了這項遠程目標,三十出頭的她,就給自己定下一門功課,就是學習當稱職的CEO。

盤點工作歷練

補職涯拼圖,問自己缺什麼?

和一般資深老鳥想的不一樣,黃慧珠深知,想要在職場上出人頭地,千萬不能墨守單一技能,畢竟職能只要多累積幾年,人人都可以成專家,但真正能讓專業加值的 則是能跨界整合的能力。因此在進入IBM後,她從不拒絕職務以外的新任務,甚至還主動爭取到別的部門歷練。例如,黃慧珠剛進IBM的那幾年,公司的大型客 戶幾乎十之八九都在金融業,是同事眼中業務穩定、較容易創造績效的好方向;但黃慧珠偏偏自告奮勇去挑戰當時還是處女市場的工商界客戶。憑著「為自己增加歷 練」的決心,她也拚出成績,因此後來被拔擢為工商事業群總經理。

值得一提的是,當上事業群最高主管後的黃慧珠,並未停止職涯的拼圖。相對於許多企業裡戰功彪炳的戰將,總認為憑著自己的專業經驗就足以橫行天下;但黃慧珠 的思惟不同,反而認為經驗越老、瓶頸越大,惟有跳出原有框框才能成長。二○○五年,黃慧珠居然再度放棄自己最得心應手也立下不少戰績的工商事業群總經理, 願意轉任亞太區行銷總監,負責執行IBM亞太地區行銷事務。

儘管在一般人眼中,從總經理變成總監,對職涯並無加分,但她認為,亞太區總監不但可以跨界學習行銷專業,並能從市場和全亞太的高度重新觀察IBM的運作。 也正因為這些歷練,四十出頭的黃慧珠,成了IBM裡少數既懂業務又懂行銷,同時又在海外歷練過的人才,而成了集團內部積極栽培的總經理人選。

但即使閱歷已經夠豐富了,黃慧珠卻不躁進。她認為,自己雖然在第一線的實戰經驗十足,但還缺「統領和管理」整個企業大軍的火候。為了補足這塊拼圖,她發 現,若要快速地了解企業用人、選才、帶人的藝術,就得要待在人資部門,於是○七年,黃慧珠竟然又勇敢地轉任台灣IBM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九年甚至還甘 心拋下在IBM累積多年的資源和光環,跑到信義房屋擔任人資長,為的就是要藉由待在人力更為密集,人才需求更為多元的房仲業,把人事管理的職能摸得更透 徹。

雖然許多人不明瞭,向來專精於業務行銷的黃慧珠,為何還花好幾年時間,去歷練與自己專業領域相去十萬八千里的人資領域。但後來事實證明,她這項職涯投資果 然是對的!黃慧珠在人資部門的歷練,除了學習到在人事上領導統御的技能外,她進而體認到,原來從一家公司徵才和員工教育訓練的角度,可以洞悉整個企業的策 略方向,「這是在第一線所看不到的高度!」黃慧珠得意地說。

盤點思惟模式

調整角度,問自己該想什麼?

更重要的是,隨著接觸到更多層級和單位,黃慧珠深深地感受到,身為管理者須拋開本位主義以及專業上的執拗,要懂得跨部門溝通協調。因此後來黃慧珠每每在執 行一件任務,或做一項決策,都會養成試著用不同的頭腦和面向看待事情,甚至在結束一件專案就會提醒自己停下腳步,回頭檢視過程中,別人的批評和自己的缺 失。

對於黃慧珠「自我檢視」的功夫,黃慧珠的特助、IBM電子商業資訊服務中心經理莊士逸就印象深刻。他表示,有別於一般外商CEO的高姿態與避諱媒體,黃慧 珠一上任就主動要求親自拜訪各大媒體,她的理由是:「從媒體的角度,企業才能發覺外界的看法,也才能知道該怎麼調整。」誠如知名企管顧問公司︱︱標竿學院 營運長陳威伸所言,一位好的CEO,須兼具專業技能、領導統御和決策高度三大職能。而在各大領域都走過一回的黃慧珠,功力如虎添翼,也難怪,IBM總部在 今年七月會決定延攬她回任,並賦予台灣區總經理之大任。只能說,在四十歲前後不斷歷練修正的黃慧珠,早已用自己的「盤點哲學」,詮釋了職場勝出的箇中奧 妙。

︵本專題分兩次刊出︶

黃慧珠

出生:1962年

現職:台灣IBM總經理

經歷:信義房屋人資長、 IBM工商事業群總經理學歷:交大資訊工程所碩士、師範大學數學系家庭:已婚,育有一子一女9成上班族有職涯危機感,多集中在35至45歲8成6上班族對目前的職涯有危機感或不確定感對於你職涯發展,或工作的穩定性,你的感受是?

49% ˙雖然不致有危機感,但仍有不確定感。

37%˙具有深切危機感,隨時有失業或被取代的恐懼。

10%˙沒太多的想法

4%˙感覺前途光明,並且非常有自信。

根據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目前有高達8成6的上班族對於自己的職涯有危機感或不確定感,而其中《今周刊》走訪多位企業人資長,皆認為35至45歲的人是最具危機感的年齡。

對此,美商韜睿惠悅企業管理顧問公司台灣分公司總經理王伯松分析,40歲左右的職場人之所以沒安全感,主要是這個年紀所面臨的各項挑戰最大:在公司,往往 同時兼任部屬和上司的角色,除了向上經營還得向下管理;而在家庭,又普遍是孩子出世,要栽培小孩,開銷最大的時期,無法像年輕時能率性地離職。

而104獵才顧問中心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指出,40歲上班族多為資深員工,對公司而言薪資成本最高,因此只要能力不夠,很容易被同事或新人取代;因此這個年紀的上班族對工作最會患得患失。

另1111人力銀行調查,上班族認為自己現階段最急需補齊的能力,以專業技能、跨界整合能力和人脈為首要。一般而言,40歲左右的上班族,在基本職能和領 導統御能力,本就該比20、30歲的人強,假使到了40歲職場上該有的能力還不能水到渠成,恐將面臨淘汰;因此,對於還沒到40歲的人來說,及時培養足夠 的經驗和能力,才能免於在人生下半場埋下失敗的伏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380

2013 季度策略檢視 港股博弈

http://clcheung.wordpress.com/2013/03/31/2013-%E5%AD%A3%E5%BA%A6%E7%AD%96%E7%95%A5%E6%AA%A2%E8%A6%96/

先來檢討之前寫了一半的「2013 : 看法和關注點(1)」

http://clcheung.wordpress.com/2013/01/06/2013-%E7%9C%8B%E6%B3%95%E5%92%8C%E9%97%9C%E6%B3%A8%E9%BB%9E%EF%BC%881%EF%BC%89-2/

 

 

其中觀點:

 

1. 美國收水

美國何時/如何/為何收水,將會對市場有很大影響。

 

=>將會繼續困擾股市。

 

2. 開放二胎

去年炒龍B,今年炒開放二胎,同一概念,不過開放二胎可能較易番炒。

 

=>結果沒有開放二胎,不過嬰兒板塊熱炒,算是最強,奶粉股亦交出業績。繼續看好。

 

 

3. 內地餐飲業

地溝油,速成雞鴨鵝豬,內地生物化工程技術層出不窮。劣幣驅逐良幣,正當商人會否被KO?(是否還有正當內地商人)

勞工成本,租金,生化工程,食材價格,均不利內地餐飲業。不過中國人捨得食,有規模的公司會否殺出個未來?

=> 一如預期大部分餐飲股都沒有好的2H業績,其中只有# 0573稻香控股在內地的盈利平平,算是不錯。

4. 本地零售

本地零售板塊今年可能會好轉,不過長遠而言,中低檔服裝零售上市公司可能不敵國際連鎖店。剩下主要是金飾及化妝品。

=>未知零售板塊全年如何,以板塊表現來看,Q1算是可以,比大市好少少。

5. 汽車製造

一般美國汽車製造公司估值不高,因為美國市場不是增長中,而又面對外國同業競爭。內地汽車製造板塊是否周期性股份?我覺得暫時不應以周期股去看待。

=>板塊銷售數據比去年強了不少,不過股價表現平平。

6. 內房

去年買入內房主要是覺得中國已經不能用政策整死這個板塊,不然多個板塊將會一同陪葬,加上出口不際,局面難控。

今年如何?會否因為全球經濟改善轉為加強調控?

=>調控加強了。

7. 內地抄碼族

「商場服飾越賣越貴,網購越來越火。這催生了一個新的群體「抄碼族」:在商場試了滿意的衣服,記下吊牌碼子,然後網購,價格往往要比實體店便宜一小半。」

… 究竟對內地零售消費百貨業有多大打擊?

=>受多個因素影響內消費板塊全部炒車。

8. 燃氣下游

似乎還是沒有不利因素

=>繼續是最熱板塊之一。

9. 金融

以周期而言,今年應該是較為安全。

=>錯了,內地加強調控,以防爆炸。似乎中國的金融都會爆炸。

10. 消費性電子產品

山寨手機功能實在好強,今年應該有大量功能強勁的廉價品牌機出現,似乎元件供應比手機製造容易得益。

=>手機零件板塊是最熱板塊之一。

11. 醫療

好難玩,不過又不難找出嬴家。不應看淡。

=> 醫療板塊是最熱板塊之一。

12. 油價煤價

美國因素下,油價可能平平。煤價因為火電鋼鐵水泥需求下,平穩向上。

不過都是亂估。

=> 油價平平,煤價偏軟。

13. 工業類

資本投資周期是否啟動?

人民幣繼續升值,內地工資繼續急漲,中國周邊小國將會受益於低增值工業類流出內地。

=>周邊小國股市強勁,一些相關工業股亦平穩向上。

14. 體育用品

去庫存後見盈利?好難說,不過市場會不斷炒作。

=>依然不知,最好不要亂來亂估。

暫時寫了一半的策略算是可以,欠了新能源類,不過就算從新寫一次,我也不會考慮。另外看好IT互聯網環保類,沒有寫在此策略中。

==

之前在12月的文章:理性投資-基金經理的困頓;12月策略;破貪式;攞冧巴;測市(12

http://clcheung.wordpress.com/2012/12/08/%E7%90%86%E6%80%A7%E6%8A%95%E8%B3%87-%EF%BC%8D%E5%9F%BA%E9%87%91%E7%B6%93%E7%90%86%E7%9A%84%E5%9B%B0%E9%A0%93%EF%BC%9B12%E6%9C%88%E7%AD%96%E7%95%A5%EF%BC%9B%E7%A0%B4%E8%B2%AA%E5%BC%8F%EF%BC%9B/

12月開始的貪浪,持續了2個月左右,當中,大家見了多少偉大的預測?聽了多少高高的目標價?多少人臨天光賴尿?結果,今次我的逆向操作# 2688勝了(可惜現實中我也將2688轉入其他燃氣股,效果差了一些)。

201212月至2013328日:

image

 

23月的策略,暫時也算是不錯,跑嬴大市,保利潤及財富月有寸進:

http://clcheung.wordpress.com/2013/02/05/2013%E5%B9%B41%E6%9C%88%E6%95%B8%E6%93%9A%E7%B0%A1%E8%A9%95/

http://clcheung.wordpress.com/2013/03/02/2013%E5%B9%B42%E6%9C%88%E6%95%B8%E6%93%9A%E7%B0%A1%E8%A9%95/

==

詩人:

〈詩人〉紀伯倫

 

桌上放著一碗美酒,四位詩人圍坐其旁。

 

第一位詩人說:「似乎,我用我的第三隻眼,看到美酒馥郁的香氣瀰漫在空中,如同一群鳥兒在迷人的林裡翩然飛舞。」

⋯⋯

第二位詩人抬頭吟道:「借助我的內耳,我聆聽到那些晨霧般的鳥兒在歌唱。悠揚的歌聲蕩漾著我的心扉,猶如白玫瑰用花瓣留住採蜜的蜂兒。」

⋯⋯

第三位詩人輕閉雙眸,舒展雙臂,說:「我用我的手觸摸它們,感觸到它們的翅膀,就像一個睡美人在我指間輕柔地呼吸。」

⋯⋯

這時,第四位詩人起身端起酒碗,說:「噢,朋友們!我的視覺、聽覺和触覺都太遲鈍,既看不到美酒的香氣,也聽不到它的歌聲,更感覺不到它的翅膀的微顫,我只知道這僅僅是碗美酒。現在看來,我應該把它喝下,好讓我的感官能敏銳一些,以便能達到你們那高深的境界。」

 

說罷,他便舉碗齊唇,仰頭把美酒喝個精光。

 

另外的那三位詩人目瞪口呆,眼裡流露出的仇恨不含絲毫詩意。

 

 

是是但但看了大部分業績報告,朋友們!我的視覺、聽覺和触覺都太遲鈍!我看不見合理價是27,看不見大市市盈率在歷史底部,看不見內地GDP比歐美強幾倍,只看見港股大都是OT股,爛股,食阿爺著數股,食老本股,偷錢股,莊家股,

4月策略是從極少好股/概念股中操作及準備進入淡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23

杜金龍、蕭明道、郭恭克等七大名師獨家公開 修練四手絕活 判斷走勢、檢視持股 提高投資勝率

2013-09-23  TWM
 
 

 

股市贏家與輸家的區別,就在於進場前是否有充足的專業判斷,對大盤與個股的技術面及基本面條件,都有了然於胸的看法,蒐羅七位股市高手、三十五件股市觀察面向,只要能做對幾件,就能提高投資勝率。

撰文‧林心怡、歐陽善玲

年前,陳太太聽信「專家」建議,挪出多年儲蓄以九百元買進七張宏達電,四個月後股價腰斬,她不甘心地再加碼二十張,滿心期待奇蹟出現,眼看股價再跌到二四○元,她再加碼四十張;直到股價僅剩二百元附近時,她絕望了,終於忍痛賣掉,大賠近一千萬元。

同樣也在兩年多前作多過宏達電的投資達人羅詠樂,卻有截然不同的投資結果。他每天都會花時間研究技術線圖,檢視手中持股,當他發現宏達電股價破線時,不但停損出場,還陸續找機會反手作空,扣除虧損。

這說明了,股市輸家心中在意的是股價,等待的是奇蹟;但股市贏家心中在意的是客觀條件,等待的是買賣點!輸家的情緒是焦躁的、是茫然的;而贏家的精神是篤定的、是了然於胸的。而這些差別就在於每日收盤後修練的真功夫。

在此,我們歸納出許多投資專家與中實戶贏家們,收盤後最常做的投資功課,從研判大盤走勢、建立選股名單、檢視手中持股規畫,與提升投資素質中,蒐羅出「收盤後股市高手默默在做的三十五件事」,提供不同投資性格的人練功方向的參考。

第一招:研判大盤多空走勢正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大盤走空,個股也難有行情;因此,凱基投顧董事長杜金龍指出,做好投資策略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研判大盤多空走勢」;而觀察的指標包括總經面的國際股匯市變化、三大法人的籌碼面變化,以及技術指標形態與量能潮變化,都是研判大盤走勢的重要參考依據。

每天收盤後,杜金龍必做的投資功課,就是從網路上調出大盤技術線圖,一一檢視其多空指標與形態強弱,用他擅長的波浪理論規畫大盤行情,以KD值、RSI、MACD來研判大盤多空走勢。

首先,杜金龍會以周KD掌握波段行情,當周KD低檔黃金交叉且超過二十,而MACD也在低檔出現交叉向上時,他會認定後勢會有中波行情。相反的,當周KD從高檔八十向下死亡交叉,且MACD出現高檔黃金交叉,則會面臨中段整理。至於觀察RSI在七十以上則為超買區,三十為低檔超賣區,當高檔向下交叉為賣訊,低檔交叉向上則為買訊。目前,杜金龍綜觀所有技術觀察指標對大盤研判的結論是,大盤正走波浪理論的「三~三波」,台股大盤後勢可期,高點可望在十月見到九○一五點。

而統一國際副總經理廖繼弘的盤後功課,則以「均線與乖離率」研判大盤走勢。例如,當均線上揚,而大盤指數在各均線之上,可確定行情趨勢往上;反之,就要留意下修風險。至於乖離率,則指大盤指數與均線的距離,均線之上代表「正乖離」,代表潛藏賣壓越大,股價越有機會拉回;反之,當「負乖離」越大,投資人低檔撿便宜的心態越濃,股價越有反彈的機會。

廖繼弘說,當大盤跌深與月線負乖離逾一○%、季線負乖離逾一五%時,都是底部買訊;而大盤飆漲與月線正乖離逾一○%、季線正乖離逾一五%時,則為高檔賣訊。此外,為研判大盤走向,杜金龍每天盤後也會上「台灣證交所網站」蒐集「三大法人進出動態、融資融券變化與外資借券放空動態」。

杜金龍指出,漲勢啟動時,會出現「資減券增」的形態,這時後勢往往會有波段行情可期;當「資增券增」時,仍有機會持續漲勢;直到漲勢再創高點,出現「資增券減」時,代表盤勢即將進行整理,宜先做賣出動作。至於國際財經資訊方面,除美國聯準會政策動向,杜金龍還會特別留意「匯率變化」;他認為匯率為股市先行指標,其中又以美元與日圓走勢對新台幣影響最大,且通常是「新台幣升、股市漲;新台幣貶,股市跌」。

第二招:檢視手中持股 汰弱留強對大盤多空有了然於胸的看法後,再來就是檢視自己手中的持股,進行汰弱留強。

收盤後,技術派高手蕭明道最常做的功課,就是檢視個股量價結構,挑選下跌量縮價不跌標的。他認為,正常情況下,當市場走多,個股的量價結構應是「價漲量增」、K線收紅;反之,個股應是「價跌量縮」、K線收黑。掌握這個簡單原則,首要功課就是將手中持股的量、價表現全部瀏覽一遍,對個股的強弱就有個了解。

此外,若大盤上漲,多頭趨勢成形,但手中個股卻出現量增、價不漲,且收黑K情況,就要特別小心,宜提防頭部出現,選股也應盡量避開,以免押錯寶。同樣的道理,當市場明明走空,但手中個股卻出現低檔爆量、收紅K的情況,即代表個股底部可能出現,應該持續持有。

蕭明道強調,當個股在低檔,出現長黑K棒後股價立刻止跌回升,且量縮不再見低價的個股,就是長線持有的首選。他以超過二十年投資經驗分享,這樣的股票優勢,在股價整理過一段時間,籌碼沉澱乾淨;一旦下跌量縮不破低點,就代表股價底部支撐強勁,只要多頭點火,漲勢就會相當凶猛。

對於手中持股的檢視,蕭明道也希望投資人能掌握手中持股周線、月線及季線的扣抵位置;因為各期均線不僅代表這段時間的多空趨勢,也有助漲、助跌的特性。蕭明道說,「這就叫做借力使力、不費力。」一旦投資人了解個股各期均線扣抵位置,以及所代表的意義,自然就能對手中持股有基本的掌握,甚至搶先一步,挖掘好股。

此外,著重技術面選股的廖繼弘也特別提醒,通常KD值在八十附近,一般被視為高檔過熱區,尤其向下出現死亡交叉時,代表有過熱反轉疑慮;不過一旦出現「高檔鈍化」時,這類股票後勢都很強勁,股價上演噴出行情的機會也高;所以不但可以伺機介入,也可以持股續抱,不用急著賣出。

而以基本面作為買賣依據的投資人,獵豹財務長郭恭克分享,除了重視產業前景外,也應定期追蹤「公司長短期營收變化」與「營收成長指標」作為進出場的依據。當短期營收(三個月平均營收)低於長期營收(十二個月平均營收),或兩者都下滑,宜賣出持股;反之,宜買進股票或持股續抱。

在營收成長指標部分,郭恭克則會鎖定營收、毛利率、營益率等,要能逐月、逐季成長者,才能持股續抱或買進;反之,宜賣出,例如殺價競爭的筆電代工廠就要避開。

在檢視個股合理買賣價方面,他也主張利用「外部股東權益報酬率」來推算股價的合理性。外部股東權益報酬率=每股盈餘╱每股股價;也就是說,期待報酬率越高,就須以相對便宜價買進,一旦股價超出期待報酬率,就可以獲利了結。

第三招:建立準備買進的觀察股懂得掌握手中持股的強弱,這些功課也同樣可以用來尋找、建立自己未來要買進的觀察股名單。

在建立觀察股名單上,技術派投資達人蔡森會先觀察期貨以及大盤日線、小時線與五分鐘線,作為台股大盤多空走勢的研判。他認為,期貨指數是大盤的領先指標,一旦期貨小時線出現一根帶量長紅,並突破前波高點,那就代表短線大盤即將翻多;此時就要同步篩選當日股價走勢較強的個股。

蔡森說,這波大盤翻多關鍵日在八月二十九日,當時台股期貨小時線就出現帶量長紅,且越過前波高點。收盤後發現這個狀況,就必須回頭搜尋當天,或留意隔天股價表現強勁的個股。就過去經驗來看,這些個股走勢也相對亮眼。

換言之,利用期貨小時線,先觀察大盤是否有反轉跡象,再對照大盤走勢,若兩者皆有強烈翻多訊號出現,再進一步篩選當日表現較強的個股,列為買進名單。另外,熟記大盤及個股的量價結構,也是投資高手建立「買進池」的常見作法。

蔡森盤後便會「畫出個股趨勢線,瞄準突破壓力線的個股」。所謂壓力線,就是將一段時間內的股價高點連成一條線,並向右延伸畫出;值得買進的個股,就是股價突破壓力線的標的。這不僅能用於個股強弱的研判,也適用於大盤。

蔡森舉例,像這波大盤高點可從五月二十二日八四三九點,到七月十八日八二六五點連成一線,並將此線視為短期壓力線。九月五日,大盤最高收在八一六九點;站在這條壓力線之上,代表接下來多頭企圖心強烈,指數可望由此再展開另一段行情。以這種方式,尋找突破壓力線的個股,並將其列為買進觀察名單,也是投資達人常用的方式;相反地,當股價跌破由一段時間低點所連成的支撐線時,選股就要盡可能避開。

除了技術面選股外,著重基本面與中長期投資的投資高手黑傑克,盤後會尋找產業趨勢向上,後勢有想像空間的標的。他最常做的事就是參加上市公司的業績發表會、投資同好的討論會,並且建立有用的人脈網絡,尋找符合任何一項「五新」(新產品、新團隊、新產能、新策略、新市場)的產業,然後到股市「公開資訊觀測站」或「鉅亨網」,檢視看好產業的營收與毛利率的變化,挑選適合的個股。

禮正投顧總經理毛仁傑則指出,資訊爆炸的時代,想做好投資功課,最忌諱是盲目地追求無止境的資訊。他認為,「善用自己的專業」,在熟悉的領域進行投資,是確保獲利的不二法門。因此,盤後應選擇性地閱讀、蒐集資訊,甚至建立相關人脈,強化在產業趨勢,或公司營運方面的深度。

第四招:檢討與修正,提升投資素質「像在塑化業工作的人,就要鎖定塑化相關情報;在航運公司上班的人,也可從本身專業出發,蒐集有利資訊。」他強調,每個人都一定有屬於自己的「專業」,而市場上投資機會五花八門,各行業訊息真假難辨,投資人若能利用自己的強項,學習將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功效,才可能在市場上長長久久。

毛仁傑認為,資料蒐集與閱讀重點,在質、不在量,為確保資訊品質,投資人可主動出擊,籌組討論會或讀書會,藉由多方交流,來彌補個人思考的不足,久而久之,還可提升自己對產業的敏感度。「最後就會發現,善於思考才是決定投資勝負的關鍵;而利用相互討論方式,深化思考力,則是值得學習的作法。」總之,股市贏家與輸家的區別,就在於進場前是否有充足的專業判斷,對大盤與個股的技術面及基本面條件,都有了然於胸的看法;在操作時,則能順勢應變、果決行動。「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盤中買賣雖只是一通電話、一個按鍵的動作,但背後卻是日積月累的真本事!

股市高手盤後默默在做的35 件事

研判大盤多空走勢

1.國際面:觀察經濟重要指標(恐慌指數、美元、油價等)及匯率變化。

2.籌碼面:追蹤法人進出狀況、資券變化、借券放空動態。

3.籌碼面:從摩台指未平倉量解讀外資籌碼動態。

4.技術面:從波浪理論形態規畫大盤走勢。

5.技術面:觀察大型權值股漲跌與成交量,研判多空氣氛。

6.技術面:觀察均線扣抵位置,若在相對高檔代表均線將下彎偏空,反之偏多。

7.技術面:留意大盤與各期均線的乖離變化。

8.技術面:留意KD、MACD黃金交叉與死亡交叉。

9.技術面:留意RSI低檔交叉向上與高檔向下的多空指標。

10.技術面:留意期貨及大盤日線、小時線相關走勢。

11.技術面:謹記前3日大盤低點,若跌破3日低點,就要減碼,反之加碼。

檢視手中持股,汰弱留強12.技術面:觀察持股上升趨勢線,跌破即為賣出訊號。

13.技術面:出現頭部、破底形態就該出場。

14.技術面:日或周KD持續高檔鈍化(80以上),宜持股續抱。

15.技術面:短線追漲操作者,遇K線帶量收黑、跌幅3.5%就要停損。

16.基本面:公司長短期營收變化,當短期營收(3個月平均營收)低於長期營收(12個月平均營收),或兩者都下滑,宜賣出持股。

17.基本面:營收成長指標能逐月、逐季成長者可續抱;反之宜賣出。

18.資金面:隨時檢視手中資金部位,永保二成以上現金,以便不時之需。

建立準備買進的觀察股

19.技術面:留意周KD高檔鈍化(80以上),股價沿著10日走高者。

20.技術面:留意股價突破箱形整理區間,帶量收紅K棒者。

21.技術面:畫出個股趨勢線,瞄準準備突破壓力線的個股。

22.技術面:W底成形,即將突破頸線的個股。

23.技術面:留意個股下跌過程中,已出現價穩量縮者。

24.技術面:檢視各期均線扣抵位置,鎖定均線翻揚個股。

25.技術面:留意突破前3日高點的個股進場買點。

26.基本面:蒐集研究報告,尋找趨勢向上,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

27.基本面:留意新產品、新團隊、新產能、新策略、新市場等「五新產業」。

28.基本面:選擇產業歷久不衰、年年穩健配息,ROE>15%,盈餘再投資比率<80%,市占率高的龍頭股。

29.基本面:利用「外部股東權益報酬率」推算買股合理價,外部股東權益報酬率=每股盈餘÷每股股價。

檢討與修正,提升投資素質30.檢視:檢討盤勢與自己的預期是否相符,針對錯誤提出改善辦法。

31.反省:落實賺賠出場檢討,修正弱點,避免重蹈覆轍。

32.研究:上網搜尋研究報告、閱讀有口碑的財經部落客文章尋找投資靈感。

33.求知:多閱讀財經與投資心理學的文章,提升投資專業與心理素質。

34.人脈:培養產業人脈網絡,參加可教學相長的討論社群,蒐集投資素材。

35.紀律:克服恐懼與貪婪,釐清自己是長線投資,還是短線交易,並嚴守紀律。

股市重要資料搜尋參考網站

網站 主要功能

奇摩股市 查詢公司基本資料、技術面鉅亨網 查詢公司基本資料、技術面、研究報告、重要財經資訊台灣股市資訊網 查詢個股歷年營收資料、經營績效公開資訊觀測站 檢視季報、年報等財報資訊財報狗 以財務指標選股並同時比較多檔財報資訊

撿股讚 以殖利率挑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81

老將回鍋1613天 成績單一次檢視

2013-12-16  TCW
 
 

 

二○○八年金融海嘯前後,許多全球大企業創辦人回鍋挽救公司,但可能沒有人的成績,比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來得耀眼。

曾是全球電腦巨人的戴爾(Dell)電腦,創辦人麥可‧戴爾(Michael Dell)二○○七年回任執行長後,走不出困境,股價不斷落底,最後下市、私有化;星巴克(Starbucks)創辦人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二○○八年回任執行長後,星巴克股價也曾一度腰斬,後來卻演出大逆轉。

回任掌兵符四年半台積電市值翻倍、外資持股創新高

張忠謀在二○○九年六月重掌兵符,親自回任執行長大位,直到今年十一月二度交棒,台積電再上高峰,市值比四年半前翻了近一倍,外資持股也來到七七%的新高。相對來說,這段期間,原本是全球第一大半導體巨人的英特爾(Intel),市值卻停留在一千二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兆六千億元)上下,成長面臨瓶頸。

為什麼台積電這四年多的表現如此強勁?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們一致認為,看準行動通訊市場,是台積電近年直上雲霄的主因;但背後的關鍵,還是張忠謀回任執行長後,策略清楚,將執行力推到極致。

這裡的策略與執行力,最好的證明,就是張忠謀的資本支出手筆。

大和證券亞太區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陳慧明認為,執行力就是一間公司的作戰能力,張忠謀是位很有leadership(領導能力)的領導者,回任執行長後,徹底推動許多策略。例如不斷加碼資本支出,甚至為了擴大資本支出而舉債,便是將策略執行到底的表現。

棄守轉攻大踩油門加碼投資,推「大同盟」合夥研發

金融海嘯,全球各大企業的投資手筆都趨緩,包括英特爾與三星(Samsung),當時的台積電總執行長蔡力行也採取守勢。

張忠謀回任執行長後,四年半來,砸下超過三百四十億美元(約超過新台幣一兆元)的資本支出,這個數字絕對值,雖比不上同期的英特爾與三星,但是對比台積電的營收規模,就能看出張忠謀對這個賭注的「膽識過人」。

一位半導體供應商業者指出,這兩年台積電的資本支出已占營收約五成,只有張忠謀敢「踩這種油門」,將策略執行得如此徹底。畢竟如對手英特爾,雖然資本支出金額和台積電都在一百億美元上下,但只占營收約兩成。

工研院產經中心(IEK)經理楊瑞臨分析,除了擴大資本支出外,張忠謀還推與合作夥伴共同研發的「大同盟」,此外把情報資訊戰線延長到終端,直接從蘋果(Apple)獲取資訊,都是執行力的表現。「台積電現在對手機趨勢的掌握,搞不好比某些品牌廠還多。」楊瑞臨形容。

對比二○○五到二○○九年,張忠謀第一次交棒,當時蔡力行就像代為駕駛一輛不屬於自己的車子,不敢盡情踩油門,只求無過不失,沒有展現出領導公司的高度,少了這次張忠謀在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所特別強調執行長必須擁有的「器識」。

四半年後,張忠謀第二次交棒執行長,他這一次明白指出,台積電已大到無法只靠一個人,而且現在的執行長,七分像工程師,最不足的就是「器識」。

最慢十年內,張忠謀將交出董事長寶座,而他最看重的台積電領導人的特質,就是這個看不見的競爭力。

過去四年半來,張忠謀預見了行動裝置崛起的趨勢而大膽壓寶,但二○一六年後將成長緩慢,張忠謀坦言,行動裝置趨勢在這一、兩年已趨成熟,他還沒預見下一個趨勢在哪裡。

巨人搶食後有追兵除英特爾與三星,中國也來分杯羹

回鍋擔任執行長四年半,交出一張「」成績單的張忠謀,目前二度交棒的時間點,可以說是台積電最輝煌的時刻,但是同時,也是台積電面臨最多挑戰的時刻。

不僅英特爾將進軍晶圓代工業,和台積電正面交鋒,韓國巨人三星更野心勃勃在後。拓墣產業研究所半導體研究中心副理陳蘭蘭也提醒,中國「習李政權」不斷加碼投資半導體業,宣示二○二○年前扶植出一座全球前三大的晶圓代工廠,是不可小覷的追兵。

因此,不同於○五年的接班,張忠謀把方向盤交給蔡力行掌舵,但自己在旁督軍;這一次交棒,張忠謀還是親自坐在駕駛座上,兩位共同執行長劉德音與魏哲家等於在副駕駛座上觀摩。未來「器識」勝出者,才能掌握方向盤。

一舉一動都牽動台股點數的台積電,未來是否能繼續有好表現,就看二○二三年張忠謀離開駕駛座之前,能否找到一位擁有跟他相同「器識」的接班人,帶台積電永保領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78

檢視二○一六候選人 不能迴避的兩大難題

2014-12-08 TCW

 

九合一選舉,執政黨慘敗,代表多數選民對現況不滿、民心思變;回應這股民怨,明年,政府有兩大議題不能迴避,一是年金改革,二是資本利得稅。

年金改革為何重要?淡江大學保險系副教授郝充仁說:「年金包含兩大不公,行業不公、世代不公。」

行業不公。軍公教的所得替代率(編按:指退休後每月可支配金額,與退休當時每月薪資的比率)高達七五%至九五%,但勞工的所得替代率卻只有五○%到七○%。舉例來說,A先生是公務人員,他退休前月薪八萬元,退休金可領六萬元至七萬六千元間水準。但上班族的B先生,即便月薪相同,但因勞工最高投保月薪是四萬三千九百元,所得替代率也較低,退休後每月只能領二萬一千多元至三萬多元間水準。行業不同,便造成A、B兩位先生退休後,每個月收入相差一倍多。

年金黑洞,快補!軍公教領得多、退得早,潛藏負債17兆

「政府提供軍公教的退休條件,實在太豐厚了。」郝充仁說,對比先進國家公務人員的所得替代率僅約五成上下,但台灣軍公教人員工作三十五年,最少竟可領到七成薪水,讓行業間形成極大的不公平,一般勞工的相對剝奪感也由此而來。

考試院的公務人員年金改革報告便舉例,一位年資三十五年、非主管職的公務人員,二○一五年退休,所得替代率竟可在九三%到一○二%之間!對比美國的四二.三%,日本三六.三%,德國四六.九%,只有破產的冰島高達一○九.一%,希臘也高達九五.七%,而這兩個國家均因公務人員退休金負擔沉重,讓財政惡化,最後甚至破產。

軍公教退休太早,也是年金負擔沉重的原因。軍人四十多歲就可退休,老師五十到五十五歲間退休,公務人員平均退休年齡為五十五歲,這和其他國家主要勞動人口相較,如韓國七十歲,日本六十八歲,美國六十五歲,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平均六十三歲,台灣軍公教退休年齡足足早了十年左右!

但,勞工目前可請領退休金的年齡卻是六十歲,從二○二六年開始,則必須等到六十五歲以後才能請退休金。軍公教退休,比勞工領得多、領得早,甚至一度還有不排富的春節慰問金(現已改為月領兩萬元以下才有慰問金),造成行業不公,讓一般民眾感受深刻。

這樣行業不公平的退休金制度,再碰上人口老化、稅收窘困的年代,每一代提撥的退休金收將大於支,將產生世代不公。

一九九一年,台灣每十.三個勞動人口扶養一個老人,到二○一二年變成六.七個勞動人口養一個老人,到二○四○年,變兩個勞動人口養一個老人,明顯看出,下一代的負擔越來越重。

扶老比越來越小,代表領錢的人越來越多,賺錢的人越來越少,一旦造成退休金收支失衡,現在賺錢的人,就得多提退休金準備,來養退休老人,但自己退休時,可能因少子化,下一代更無力負擔自己的退休生活,形成世代負擔,造成「世代不公」。

世代不公,不止出現在軍公教退撫基金,勞保年金因為勞工投保人數已突破千萬,每年支出龐大,危急情況不輸退撫。

台灣年金的情況有多危急?行政院年金改革小組指出,目前「勞保」、「軍公教退撫基金」的安全存量,已經低於二十年。

其中,軍人退撫基金已在民國二○一一年收支失衡,勞保、教師將在二○一八年失衡,公務人員則會在二○二○年失衡,萬一失衡,就得吃老本,得動用過去累積下來的基金,來支持退休金。

老本能吃多久?年金改革小組預估,兩大基金最遲將在二○三一年「用盡」,「用盡,就是一塊錢都沒有啊,就是破產!」一位財金官員憂心的說。

「不管那個黨上來(當總統),都要面對(年金失衡!)」這位官員說,而且「下一任(民國二○一六年以後)一定會碰到!」

年金黑洞多大?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二○一三年中央及地方政府潛藏負債高達十七兆餘元(編按:軍公教退撫、勞保、農保等未來應支付的退休給付稱為潛藏負債),若每位國民平均負擔的潛藏負債為八十五萬元(扣掉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人口),等於剛出生的小嬰兒也得替阿公背債八十五萬元。

「潛藏負債,就是世代不公!」郝充仁說,因為這代不解決,就會產生世代資金缺口,最後誰來負擔?就是「下一代」。

潛藏負債該如何解決?「就是給付下降,保費提高。」簡單說,就是「老人少拿一點,財源補充多一點。」

老人少拿一點,這部分行政院已擬妥年金改革計畫,送立法院審查,包括退休年齡延後,軍公教所得替代率下降到五成到八成,都是改革重點,年金改革必須由軍公教退休金給付制度先改變,勞保才可能改,才會有解。

但兩年來因為選舉,相關法案還躺在立法院,因為「年金法案阻力非常大,要砍選民利益的案子,還沒看到積極支持的立委,」財金官員說,「我們還滿擔心的。」

至於「財源補充」,在改革法案中,不論軍公教人員、勞工都必須面對增加保費來挹注財源的課題,但,增加保費,會加重年輕人的負擔,「會讓年輕人痛苦,」郝充仁說,從太陽花學運到這次選舉結果執政黨大敗,都顯示所得分配惡化,讓年輕人對政府失望,若要增加保費,來解決年金黑洞,恐引起更大的民怨。

不公平稅制,快修!資本利得稅偏低,懲罰努力上班族

因此,開拓「額外財源」便成改革重點。目前世界各國,都會為社會年金另闢財源,像挪威以北海石油的利益、中國以國企民營化的釋股利益,及賣土地收益,提撥部分利益挹注社會年金。

台灣最重要的額外財源,同時又能兼顧社會公平正義的,就是資本利得稅,包括房地產、骨董、字畫,這類富人持有最多的財產,是改革重點。

「要解決世代不公,就要從財富多一點的人身上著手。」郝充仁認為。

台灣房價所得比在全球數一數二,房價飆漲,年輕人買不起房子,但,富人卻是從容囤房,甚至買賣房地產致富,原因就在房地產資本利得稅太低。

房地產資本利得稅偏低,是因為房地產的公告現值低於市價,造成以公告現值為計算基礎的所得稅偏低。

買賣房地產,和薪資所得者的所得稅相差多少?實例說明,前兩年,有一位投資客在年初買進一間一億二千萬元的房子,幾個月後以一億七千萬元賣掉,大賺五千萬元,結果,只課了三十萬元的房屋交易所得稅。

但,一位年薪千萬元的金融機構高層主管,後年起得繳四五%所得稅,得繳三百六十四萬元所得稅,所得只剩下六百三十六萬元。

賺五千萬元,只繳稅三十萬元;辛苦上班年薪千萬元,卻得支付三百多萬元所得稅,兩者對政府稅收的貢獻,不成比例!

台灣薪水階級的所得稅偏高,而富人買賣房地產的所得稅偏低,造成所得分配不均的社會不公現象,也是懲罰薪資所得者,而變相補貼資本利得者。

更嚴重的不公平,是二○○九年調降的遺贈稅,從五○%降為一○%,為全球最低,「這是(賦稅公平)的最後一道防線。」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稅系主任孫克難說,這措施導致海外資金回流台灣,造成房價飆漲。但目前調高遺贈稅的呼聲並不高。

不管是已送立法院的年金改革案、或因內閣改組停擺的房產稅制修法,都是台灣不可迴避的改革。然而,明年是總統、立法委員選舉前一年,如果執政黨仍未從此次選舉得到教訓,只知一味討好選民,不敢大刀闊斧改革,在野黨也繼續忽視這股社會不公的民怨,那麼這兩個法案可能繼續冰存,世代剝奪的壓力將與日俱增。

衷心期待執政黨、在野黨,能勇於承擔,為下一代扛起改革的重責大任!

【延伸閱讀】世代不公》收支不平衡,負債留給下一代背——4大年金財務現狀

■軍退撫18萬人潛藏負債0.39兆(赤字年度2011年)

■教退撫28萬人潛藏負債1.1兆(赤字年度2018年)

■公退撫38萬人潛藏負債1.2兆(赤字年度2020年)

■勞保945萬人潛藏負債8.05兆(赤字年度2018年)

註1:軍、公、教為退撫基金,勞工則為勞工保險

註2:勞工人數以2013年945萬人估算

註3:軍公教退撫潛藏負債數字摘錄自2014年公布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委員會第五次精算報告,勞保潛藏負債數字摘錄自行政院主計總處104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

整理:趙維孝

【延伸閱讀】不公平稅制,辛苦賺錢竟繳稅最多——遺贈稅、房地產資本利得稅、所得稅試算比較

一、遺產稅

●情境:繼承遺產2,000萬元

●假設:(1) 2014年繼承台北市一筆大安區大樓,房地市價2,000萬元(2) 依當時土地公告現值450萬元,房屋評定現值50萬元計算

●算法:450萬(土地公告現值)+50萬(房屋評定現值),遺產總額合計500萬,低於免稅額1,200萬,免扣遺產稅

●稅金:遺產稅0元

二、房地產資本利得稅

●情境:買賣房地產,獲利2,000萬元

●假設:(1) 2003年以1,500萬元買入大安區大樓,2013年以3,500萬元賣出,獲利2,000萬元(2) 土地漲價總額為500萬(3) 賣房雜支150萬(含裝潢、仲介費、代書費等),以房地比20:80,申報人綜合所得稅以40%為例

●算法:

算式1》土地漲價總額X自用稅率10%=土地增值稅額;500萬X10%=50萬

算式2》(賣價-買價-土地增值稅-賣房雜支)X房地比X綜所稅稅率40%=財產交易所得稅額(3,500萬-1,500萬-50萬-150萬)X房地比20%X綜所稅率40%=144萬

算式3》土地增值稅額+財產交易所得稅額=房地產資本利得稅;50萬+144萬=194萬

●稅金:房地產資本利得稅194萬元

三、所得稅

●情境:辛苦工作,賺得2,000萬元

●假設:(1) 2013年夫妻薪資所得各為1,000萬元,合併申報(2) 申報戶扶養一對七旬父母、及2個仍在校就學的成年子女

●算法:

算式1》綜合所得總額-標準扣除額-免稅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綜合所得淨額

標準扣除額(包含本人及配偶):15.8萬免稅額:8.5萬X2+12.75萬X2=42.5萬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10.8萬X2=21.6萬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2.5萬X2=5萬2,000萬-15.8萬-42.5萬-21.6萬-5萬=1,915.1萬元

算式2》(52-0)萬X5%+(117-52)萬X12%+(235-117)萬X20%+(440-235)萬X30%+(1,915.1-440)萬X40%=685.54萬元(註)

●稅金:所得稅:685.54萬元

註:所得稅採累進稅率計算。

資料:國稅局、財政部稅務入口網、住商不動產

整理:陳筱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160

林義雄絕食掀起公民反核一周年大檢視 兩件事 戳破政府非核家園假承諾

2015-05-18  TWM

美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新推出家用蓄電池,一上市就在全球掀起旋風,而台灣期待已久的「能源革命」何時啟動?從近日的核廢料立法草案爭議,與全台第一座「公民風場」澎湖能源公司未發電即熄燈的過程看來,答案似乎不樂觀。

撰文•何欣潔

二○一四年四月,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宣布以無限期禁食方式,訴求核四停建,並號召社會大眾以行動響應,當時因太陽花學運而騷動不安的台灣社會,旋即再度掀起「反核」熱浪。在當時強大的社會壓力下,總統馬英九宣布核四封存、停工不停建來回應訴求。

核廢料立法爭議

政院推「行政法人」逃避監督學者版排除場址居民公投權然而,一周年過去,台灣是否真往非核家園的夢想邁進?又或者,除了換得核四暫時停工之外,台灣的能源轉型之路仍然持續原地踏步?從兩個近日發生的能源議題,或許可以窺見問題的答案。

四月二十四日,正值「反核運動占領忠孝西路」行動一周年前夕,知名反核作家劉黎兒,發出了一封憂心忡忡的信件:「請千萬注意核廢料管理立法的問題!」指核一、核二廠燃料棒貯存池早已放滿,即將尋覓核廢料地點,行政院卻打算以「行政法人」方式成立專責機構來解決核廢料,恐將使核廢料處置過程脫離國會監督。

目前已送立法院審議的核廢料立法草案,有行政院所提的「行政法人放射性廢棄物管理中心設置條例」草案,以及由中研院院士李遠哲等學者領銜連署、透過立委黃昭順提出的「放射性廢棄物管理法」草案,兩個版本均各有爭議。

行政院版草案以成立行政法人做為解決核廢料的機構,業務範圍包括最終處置設施選址、設計、建造、運轉、維護等;而爭議性極高的「境外再處理」條款,也在其中。草案明訂,該行政法人未來可接管三千億元核電後端營運基金,核撥經費不受《預算法》、《政府採購法》限制,僅須受經濟部監督,不受立法院的審查,遭反核團體形容為「錢坑黑洞」。

嫻熟行政法的環保律師蔡雅瀅分析,在過往經驗中,行政法人本來就很容易產生濫權、不受監督的風險,「現在的行政院版本,更是漏洞百出,恐怕會生出一個核廢處置怪獸!」而另一個學者版草案,同樣引起爭議。雖然草案提出了核廢料基金法制化、建立專責處理機構等設計,解決部分行政院版本所造成的問題,但在眾所矚目的核廢料候選場址中,卻規定僅由地方議會同意,即可成為候選場址,並由「放射性廢棄物資訊交流委員會」就候選場址,行使最後同意權。

這形同完全取消當地居民公投反核廢的機制,不僅幾個候選場址的居民急得跳腳,反核團體也毫不留情地痛批:「(學者版草案)大開民主倒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祕書長洪申翰表示,「全國廢核行動平台(由反核團體共同成立的組識)的立場很簡單:目前的兩個版本都有問題,不應倉促通過。回到問題的根本來說,如果政府不願意全面廢核,核廢料問題根本無法得到解決。」他認為,政府該做的,是先讓所有核電機組停下來,確定核廢料的總量,然後才能明確討論核廢料處理的方式、場址與經費問題。

根據洪申翰的觀察,「政府動作很多,一面想推動核一、核二、核三延役,同時也從沒放棄過重啟核四;另外一手又希望以行政法人方式來處理核廢料問題,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做法。」沒有廢核誠意,卻只希望把核廢料處理「外包」給不受監督的行政法人;政府回應民間廢核力量,仍被認為是虛應故事、誠意不足。

澎湖風能夭折

投報率灌水 台汽電拒增資

首批綠電公民股東變泡影

第二個與非核家園有關的議題,則是在今年四月,台灣第一座公民風場胎死腹中。「綠能取代核能」的夢想,始終無法上路。

一四年中,澎湖縣政府宣稱,為開發澎湖縣境內充沛的風力發電資源,以官民共同入股方式,成立澎湖開發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又稱澎湖風能公司)。縣政府和台汽電各認股二五%、中興電工二○%,其餘開放給縣民認股,澎湖縣共有一千四百多位縣民表達入股意願,最後有八百一十位幸運兒中籤。原本有望成為台灣第一批「綠電公民股東」,創造典範,未料在一五年初,最大股東台汽電拒絕增資,讓美夢化為泡影。

台汽電表示,不增資的主要原因,是澎湖風場的經濟規模無法達到當初預期的最低報酬率,「原本聽澎湖縣政府講得很不錯,但後來發現,與實際狀況恐怕有一段不小距離。」再者,澎湖風能公司未來所發電力,無法與台電的既有線路並聯,若公司要自行架設電網,約需經費三十億元,台汽電董事會評估非澎湖風能公司所能負擔,最後決定放棄。

台汽電不願再增資的原因,說得委婉,但從澎湖縣政府所引起的連串風波可以窺見,地方政府推動公民風場事業,仍難免出現公司治理能力不足、「小孩開大車」的窘態,這恐怕才是台汽電撤資主因。

不僅事前欠缺周詳計畫即開始集資,澎湖風能公司揭牌成立時,內部僅有桌椅,無人員與設備進駐,遭鄉民譏為「膨風公司」。當地退休公務員、土木技師郁國麟痛批,澎湖風能當初計算投資報酬率時,未計入濱海風機鏽蝕故障的維修費用,也未考量風機設置地點的環評問題,「若要達到公司向縣民承諾的利潤,澎湖全島幾乎都會設滿風力機組,衍生的噪音、景觀、居民抗爭問題,也完全沒有處理;我早就說過,這是一個超大型詐騙計畫。」此外,縣政府表現荒腔走板、人事問題複雜,也影響台灣第一間公民綠能公司的命運。

綠能革命淪為口號

台灣應拿出魄力積極面對

澎湖風能公司原由國民黨籍的前任縣長王乾發所推動設立,未料一四年底民進黨籍縣長陳光復上任,「改朝換代」後,計畫推動過程看起來更不順利;在台汽電表明不增資後,還衍生出「新縣長不知情」的羅生門。

新任縣長陳光復對外指稱,自己並未在第一時間得知台汽電不增資消息,指責王乾發任內即擔任風能公司推手的建設處處長葉國清,未立即呈報訊息,涉嫌故意隱匿,但遭葉國清否認,暗指遭新縣長誣賴,決定提前退休,以示清白。

雖然真相如何不得而知,卻讓不少有意投資的縣民心驚,認為綠能事業與地方政治勾連過深,「下次有人再提倡什麼公民風場,澎湖人恐怕已經不會買單。」一名縣民股東表示。

郁國麟批評,從澎湖的例子可知,地方政府根本不具備經營綠能事業的視野與能力,「如果根本沒能力做,就該放手給民間業者經營,並給予最大的協助。」澎湖風能公司的失敗經驗,凸顯地方政府投資新創事業能力不足,重創台灣綠能發展士氣。不過,知名風機廠商英華威公司未放棄,仍試圖在雲林麥寮等地推動「公民風場」,卻同樣必須面對法令不友善、輸配電成本過高、居民抗爭的問題,前景難以樂觀。

歷經去年的反核熱潮後,台灣本有走向能源轉型的契機,政府卻沒有適時把握,該負起責任的核廢料工作,意圖用行政法人來規避監督;該放手鼓勵民間發展綠能時,卻又放任地方政府「自理」。

當美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公司,以家用蓄電池在全世界掀起旋風時,令人不禁要問:台灣期待已久的「能源革命」,究竟何時會來?

核廢料管理立法 兩版本草案都惹議版本 行政院版 學者版(中研院院士李遠哲領銜連署)草案名稱 行政法人放射性廢棄物管理中心設置條例放射性廢棄物管理法爭議●以行政法人為解決核廢機構,缺乏立法院監督●3000億元核電後端營運基金不受《預算法》與《政府採購法》限制,遭質疑為錢坑、黑洞僅由地方議會同意,即可

成為核廢料處置候選

場址,完全取消當

地居民公投反核廢

的機制

??分鐘認識「澎湖風能」

完整名稱:

澎湖開發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實收資本額:1400萬元

股權結構:

澎湖縣政府25%、台汽電25%、中興電工20%、縣民認股30% 預期發電量:12.48萬千瓦核准成立:2014年7月清算與解散:2015年4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