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老將回鍋1613天 成績單一次檢視

2013-12-16  TCW
 
 

 

二○○八年金融海嘯前後,許多全球大企業創辦人回鍋挽救公司,但可能沒有人的成績,比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來得耀眼。

曾是全球電腦巨人的戴爾(Dell)電腦,創辦人麥可‧戴爾(Michael Dell)二○○七年回任執行長後,走不出困境,股價不斷落底,最後下市、私有化;星巴克(Starbucks)創辦人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二○○八年回任執行長後,星巴克股價也曾一度腰斬,後來卻演出大逆轉。

回任掌兵符四年半台積電市值翻倍、外資持股創新高

張忠謀在二○○九年六月重掌兵符,親自回任執行長大位,直到今年十一月二度交棒,台積電再上高峰,市值比四年半前翻了近一倍,外資持股也來到七七%的新高。相對來說,這段期間,原本是全球第一大半導體巨人的英特爾(Intel),市值卻停留在一千二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兆六千億元)上下,成長面臨瓶頸。

為什麼台積電這四年多的表現如此強勁?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們一致認為,看準行動通訊市場,是台積電近年直上雲霄的主因;但背後的關鍵,還是張忠謀回任執行長後,策略清楚,將執行力推到極致。

這裡的策略與執行力,最好的證明,就是張忠謀的資本支出手筆。

大和證券亞太區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陳慧明認為,執行力就是一間公司的作戰能力,張忠謀是位很有leadership(領導能力)的領導者,回任執行長後,徹底推動許多策略。例如不斷加碼資本支出,甚至為了擴大資本支出而舉債,便是將策略執行到底的表現。

棄守轉攻大踩油門加碼投資,推「大同盟」合夥研發

金融海嘯,全球各大企業的投資手筆都趨緩,包括英特爾與三星(Samsung),當時的台積電總執行長蔡力行也採取守勢。

張忠謀回任執行長後,四年半來,砸下超過三百四十億美元(約超過新台幣一兆元)的資本支出,這個數字絕對值,雖比不上同期的英特爾與三星,但是對比台積電的營收規模,就能看出張忠謀對這個賭注的「膽識過人」。

一位半導體供應商業者指出,這兩年台積電的資本支出已占營收約五成,只有張忠謀敢「踩這種油門」,將策略執行得如此徹底。畢竟如對手英特爾,雖然資本支出金額和台積電都在一百億美元上下,但只占營收約兩成。

工研院產經中心(IEK)經理楊瑞臨分析,除了擴大資本支出外,張忠謀還推與合作夥伴共同研發的「大同盟」,此外把情報資訊戰線延長到終端,直接從蘋果(Apple)獲取資訊,都是執行力的表現。「台積電現在對手機趨勢的掌握,搞不好比某些品牌廠還多。」楊瑞臨形容。

對比二○○五到二○○九年,張忠謀第一次交棒,當時蔡力行就像代為駕駛一輛不屬於自己的車子,不敢盡情踩油門,只求無過不失,沒有展現出領導公司的高度,少了這次張忠謀在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所特別強調執行長必須擁有的「器識」。

四半年後,張忠謀第二次交棒執行長,他這一次明白指出,台積電已大到無法只靠一個人,而且現在的執行長,七分像工程師,最不足的就是「器識」。

最慢十年內,張忠謀將交出董事長寶座,而他最看重的台積電領導人的特質,就是這個看不見的競爭力。

過去四年半來,張忠謀預見了行動裝置崛起的趨勢而大膽壓寶,但二○一六年後將成長緩慢,張忠謀坦言,行動裝置趨勢在這一、兩年已趨成熟,他還沒預見下一個趨勢在哪裡。

巨人搶食後有追兵除英特爾與三星,中國也來分杯羹

回鍋擔任執行長四年半,交出一張「」成績單的張忠謀,目前二度交棒的時間點,可以說是台積電最輝煌的時刻,但是同時,也是台積電面臨最多挑戰的時刻。

不僅英特爾將進軍晶圓代工業,和台積電正面交鋒,韓國巨人三星更野心勃勃在後。拓墣產業研究所半導體研究中心副理陳蘭蘭也提醒,中國「習李政權」不斷加碼投資半導體業,宣示二○二○年前扶植出一座全球前三大的晶圓代工廠,是不可小覷的追兵。

因此,不同於○五年的接班,張忠謀把方向盤交給蔡力行掌舵,但自己在旁督軍;這一次交棒,張忠謀還是親自坐在駕駛座上,兩位共同執行長劉德音與魏哲家等於在副駕駛座上觀摩。未來「器識」勝出者,才能掌握方向盤。

一舉一動都牽動台股點數的台積電,未來是否能繼續有好表現,就看二○二三年張忠謀離開駕駛座之前,能否找到一位擁有跟他相同「器識」的接班人,帶台積電永保領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