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香港樓市“漲不動”了 業界呼籲港府檢視“辣招”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3479.html

香港樓市“漲不動”了 業界呼籲港府檢視“辣招”

一財網 羅琦 2015-12-10 00:48:00

上半年香港住宅買賣成交量於上半年上升20.4%,但步入下半年,關於香港樓市下挫的言論層出不窮,令投資者趨於謹慎,香港住宅買賣成交量下半年同比大幅下挫36.5%,令香港首11個月平均每月成交量減少至4722宗,較2014年的5317宗減少11.2%。

今年下半年,香港樓市的漲勢開始控制住了,不過業界人士卻未雨綢繆,認為香港樓市的問題遠遠比看上去要嚴重得多,仲量聯行董事總經理曾煥平稱,盡管樓市從數據層面看沒有出現問題,但目前的香港樓市有如患“惡性腫瘤”的病人,需要盡快“醫治”,香港政府應該盡快檢視現有的樓市調控“辣招”。

表面平靜的香港樓市

2015年上半年,市場對香港樓市一片看好,令整體成交量大幅提升,上半年香港住宅買賣成交量於上半年上升20.4%,但步入下半年,關於香港樓市下挫的言論層出不窮,令投資者趨於謹慎,香港住宅買賣成交量下半年同比大幅下挫36.5%,令香港首11個月平均每月成交量減少至4722宗,較2014年的5317宗減少11.2%。

其中,成交量下滑幅度最大的就是二手房,香港住宅的二手物業成交宗數在今年7月至10月同比下挫37.5%,另一方面,由於香港發展商提供高成數的按揭貸款,成功吸引不少買家,令一手房成交量占比大幅增加,今年首10個月,約28%的住宅銷售為新房銷售,而過去10年這一比率僅僅只有15%。

不過,從樓價的角度來看,年初至今,香港的樓價確實沒有出現明顯變化。根據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10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由歷史高位出現回落,終止了連續6個月的升勢。數據顯示,10月份香港私人住宅樓價指數報302.6點,環比下挫1.1%,但今年整體首10個月,樓價還是上升8.7%。

曾煥平稱,受二手物業市場銷售放緩的拖累,預計下半年物業買賣成交量會持續下挫,隨著香港發展商明年將推出更多新的樓盤,他預計2016年中小型住宅及豪宅的價格將下挫5%左右。

曾煥平指出,這些樓市的數據都只是浮現在表面的情況,並沒有反應香港樓市的真實問題。由於香港今年首10個月,28%的住宅銷售為新房銷售,而這些新房的價格在建築成本的高企下,只漲不跌,掩蓋了香港二手樓市的整體跌幅。

二手樓市停滯不健康

曾煥平認為,目前香港樓市的根本問題在於,買家借不到錢,賣家也遲遲不肯賣房,導致了二手樓市的停滯發展,這是極其不健康的,一旦外圍市場有壞消息傳來,香港樓市崩盤的可能性極大,短時間將下挫20%甚至更多。

由於香港金管局在今年2月推出新的“辣招”,如果買家想購買樓價在700萬港元以下的中小型住宅單位,可從銀行按揭的成數最高只能有60%,意味著中小型住宅單位的買家首付必須達到40%,這一政策也被市場稱為史上“最辣”。

曾煥平認為,目前香港政府推出的所有“辣招”中,這一招直接導致了準買家借不到錢,是最應該檢視的政策。而香港的二手住宅市場也變成了一潭死水,根據香港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11月新高二手住宅註冊量只有1854宗,創下了歷史新低,比10月的2007宗環比下挫7.6%。

但是,香港的新房市場反而更為火熱,曾煥平指出,不少香港地產開發商為了提升去化率,給地產代理的傭金奇高,有的甚至達到了20%,即便是普通的新房交易,傭金也能達到4%至5%,而對於二手房來說,傭金只有1%至3%。

更為危險的是,曾煥平稱,目前香港的地產發展商采取了一種“火中取栗”的方法,他們給不少買家提供很高成數的按揭貸款,讓買家首付只需要付15%至20%,加上一系列稅務優惠,負擔遠比二手房要輕。

一切表面上看上去似乎沒有問題,但是曾煥平認為,發展商用自己的資金給買家提供借貸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如果讓二手市場成交量持續萎靡,但背後卻隱藏巨大危機。

曾煥平指出,一旦外圍經濟轉差,一些急於套現的投資者可能會出現大幅降價賣樓,如果是健康的二手樓交易市場,很快有人接盤,不會出現系統性崩潰的情況,但如果像現在這樣,準買家還是借不到錢買房,樓市可能出現很大跌幅,可能在很短時間下挫20%甚至更多,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如果到那時候政府再檢討自身的政策,已經為時已晚。

不過,香港政府似乎對改變樓市政策的意願不大。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12月8日在出席行政會議前稱,由於土地和房屋供應增加,樓價和租金在過去一段時間已經出現輕微回落,政府不會“減辣”。過去由於土地和房屋供應不足,加上外來、炒賣和投機的需求,導致香港的住宅市場出現了較為嚴重的供不應求的情況。他強調政府非常重視住房問題,已下定決心去解決,呼籲社會配合政府的計劃。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441

三個步驟 聰明檢視多重收益基金 三個步驟 聰明檢視多重收益基金

2016-04-18  TWM

微利時代下,基金公司積極推出多重資產收益型產品,透過豐富多元的投資組合,提高基金固定收益水準。但挑選這類型產品,必須掌握兩個關鍵,一是穩、二是高。

「沒有任何一類資產,可以一直引領風騷;尤其去年底,美國啟動升息循環至今,金融市場波動劇烈,若重押單一資產,很容易不是大賺、就是大賠。」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經理人邁可.施厚德(Michael Schoenhaut),為今年來最夯的多元資產基金下了一個注解,讓人一眼就看懂這類基金的主要訴求。

不論基金名稱是「多重收益」、「多元入息」,或將前後兩字重組、對調,重點都在如何透過各類型風險性資產,有效掌握收益來源。也就是要評估這類基金是否值得投資,第一步,可先問自己理財的目的為何;若希望每年有一筆固定收益進帳,可能是五%或八%不等的報酬,所投入本金,至少放三年以上不急著拿回來,甚至不在意短期績效,那麼就可進一步了解這類型產品。

「你可以把它看成固定收益型產品、及平衡型基金的延伸。」新加坡大華銀投顧副總經理鄧盛銘指出,過去幾年,市場上反應不錯的固定收益型商品,隨著各國央行陸續降息,甚至祭出負利率政策,配息型基金面臨很大考驗,甚至可說操作起來相當痛苦。

最明顯的例子,是先前風靡市場的高收益債券基金,在油價下跌、全球經濟成長持續放緩下,公司違約疑慮大幅升高。表面上,這類型基金殖利率好像不錯,但因債券價格下滑,連帶拖累基金淨值表現。這樣一來,投資人等於冒著賠本風險去賺殖利率,對基金公司來說,早晚都會出問題。

在此情況下,放寬基金的布局範圍,讓息收來源不只債券,還有股票、房地產,甚至其他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就像是過去的平衡型基金,但投資標的內容更廣泛;也就是透過豐富、多元的資產架構,提高基金固定收益水準。

「因此,挑選這類型產品的關鍵字,一是穩、二是高。」鄧盛銘說。

第一步 》

檢視長期基金總報酬率

他解釋,穩的意思是配息水準穩定,不能今年高、明年低,或每年波動太大;高的部分,則指基金的總報酬率。「簡單講,基金報酬率來源有二,一是來自投資標的所配的息,另一是市場資本利得。投資人每年拿到的息,與總報酬率表現有關,若不想把本金當作配息管道,配息後基金淨值就下滑,那麼基金整體長期績效如何,經理人過去操盤水準,就得仔細觀察。」目前市面上就有不少主打多元配息的基金,年收益率少則二%,高則接近一○%,讓市場上其他產品相形失色。但根據晨星基金評比資料顯示,這些基金的「總報酬率」數字並不好看。過去一年配息近一成的基金,其實總報酬率還不到三%;而殖利率超過六%的產品,近一年基金報酬率是負數,幾乎都是拿投資人的本金來配息(請見表格)。

鄧盛銘認為,投資人要確保配息穩定,配息後基金淨值也不會立刻下滑,最保險作法還是要先拆解基金的息收來源,釐清哪些收益是固定的,哪些是變動的。「投資人可到基金公司網站下載月報,裡面會詳細列出目前基金主要持股,一般來說若債券投資比重較高,代表配息會相對穩定;反之股市比重較高,配息變化幅度也較大。」

第二步 》

觀察資產分布狀況

其次,可觀察基金各類型資產配置狀況,股、債、匯及房市等風險性資產愈分散,報酬波動度就相對和緩;股市資產愈集中,代表波動風險也愈大。以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為例,由於該基金為組合型產品,主要持有標的為旗下多重收益基金、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歐洲策略股息基金、環球企業債券基金、美國價值基金、SPDR道瓊不動產投資信託ETF、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及環球新興市場機會基金。

就基金整體配置而言,光是債券部分就超過四成,股票部分不到三成,另有將近三成左右,投資在境外發行的摩根多重收益基金。換言之,以風險分散角度來看,這檔基金波動度應是相對的和緩,特別是組合型基金,具有雙重分散風險效果,相較於直接投資,也不容易有流動性的問題。

不過波動低未必是獲利保證,回歸總報酬率概念,才是挑選基金的硬道理。投資人可先參考過去績效,評估基金經理人的操盤實力,若沒有過去績效可觀察,不妨就以土法煉鋼方式,針對基金主要持股逐一檢視,利用過去基金公司在該資產上的操作表現,做出合理判斷。

鉅亨網投顧總經理朱挺豪表示,這些打著多元資產名號布局的基金,什麼都能投資,但績效未必會特別好。主要原因,就在「術業有專攻」,不是每個人都能管理好各種風險性資產,一定有強項與弱項差別。「如何在每種資產上,維持很深入的研究,才是創造高報酬的關鍵。」

第三步 》

追蹤持股類別、比較績效

他建議,針對沒有過去績效可以參考的基金,投資人可先看主要持股類別,再就過去該基金公司推出的相關產品,檢視其績效表現。舉例來說,野村多元資產動態平衡基金,成立還不滿一年,截至四月七日,近六個月的報酬率為負○.二六%,若是想要拉長時間來觀察,這檔基金可能表現如何,就要先上基金公司的網站,觀察目前基金持有類別。

根據基金公司資料顯示,野村多元資產動態平衡基金前三大資產類別是,成熟市場股票、投資級債券及高收益債券。換句話說,要知道以成熟市場股票為主的基金未來操作實力,或許可先行觀察野村環球基金的長期走勢。

因為,這檔基金布局成熟市場比重高達八成,從某個角度來看,可視為野村投信對成熟市場的選股能力。

截至四月七日,在跨國投資股票型全球市場分類中,近一年野村環球基金績效名列第一,三年期及五年期都在前十名,代表野村投信對成熟市場股市掌握度確實深入且精準,拉長時間看,以布局成熟市場為主的野村多元資產動態平衡基金,研判應能繳出不差的成績。

安聯目標多元入息基金經理人許家豪指出,成熟國家打出負利率政策,在資本市場投下一顆震撼彈,未來大環境的波動與不確定性,將成為新常態。在此之下,過去靠著單一資產收益來源已明顯不足,而傳統股債固定投資比例的操作方式,也很難掌握資金快速輪動的機會。

操盤手經驗亦為挑選指標

「目前市場上仍有不少收益率佳、體質良好的高息資產,如亞洲高收益債、美國高收益債、全球REITs或歐洲高息股等,對追求收益的投資人來說,仍相當有吸引力。」但他指出,回顧過去各期間每年高息資產表現不盡相同,冠軍寶座輪流坐,經理人對各種資產要有一定管理經驗,還是挑選基金最重要關鍵。

許家豪認為,對退休族而言,透過多元布局高息資產方式,追求收益,是值得參考的作法。但市場瞬息萬變,投資團隊若有能力彈性運用衍生性金融工具避險,對投資人來說,就多一層保障,且能發揮一定抗震效果,在篩選相關基金的同時,也可特別留意。

撰文 / 歐陽善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97

遏止詐騙玩假的?台灣刑罰比日、韓都輕 制度檢視》三大方向,政府非做不可

2015-05-02  TWM

肯亞案引發「詐欺輕判」的討論,當各界聚焦提高刑度與法院量刑之際, 攸關定罪與量刑的第一線蒐證工作,卻因法規及台灣外交處境受到極大限制。 要反制台灣詐「遍」全球、成為國際間不受歡迎國家,政府還有哪幾件事必須立即行動?

台灣的詐騙集團,從台灣騙到國際,詐遍全球的惡名昭彰,重創台灣國際形象,在肯亞涉嫌詐欺的台灣人遭中國強勢擄人,傳出是因為中國不滿台灣總是輕判詐欺犯之後,台灣對這類國際詐欺犯的量刑是否過輕,導致犯罪猖獗,引發討論。

日本祭重罰!

20年徒刑、賠償逾一億日圓單就刑責來看,相較於中國、韓國最高可判無期徒刑,或是日本與德國最高十年有期徒刑,台灣詐欺罪最高刑期五年、電信詐欺最重本刑七年,相對較輕。

以日本為例,二○一○年三月,東京地方法院曾重判詐騙集團首腦戶田雅樹二十年徒刑。戶田和他的手下在○六到○七年間,佯裝被害者家人,用電話或郵件對被害人謊稱:「我出車禍了,如果被公司知道會被開除,所以先給我修車的錢」、或「我用公司電腦做自己的事,結果中毒了」,共向三十九人騙了一.四六億日圓(約合新台幣四千三百萬元)。

法官認定這是大規模而且連續性的組織犯罪,且部分被害者因受害被家人指責,而導致家庭失和,也有人因此不再相信別人,影響甚鉅;而且這種匯款等詐騙案頻傳,已形成社會問題,為防止這類犯罪,須嚴厲處罰。因此依「詐欺罪」和「違反組織犯罪處罰法」等,判處二十年徒刑,並且要支付約一.一二億日圓賠償。

回頭看台灣對詐欺犯的處置,肯亞案發生幾天後,在馬來西亞犯下電信詐欺案的二十名台灣嫌犯,在中方同意下遣送回台,卻未循「人卷合一」的慣例,只移交人、未給卷證,導致台嫌下機後,在欠缺罪證的情況下,台灣檢警只能放人,陷入中國設下「縱放嫌犯」的圈套,給了中國大作文章的空間,台灣更是輿論譁然。

「台嫌遣陸」的爭議,早在一○年就曾上演,當時,菲律賓抓到二十四名跨國電信詐騙嫌犯,隔年,其中十四名台灣人被菲律賓遣送中國,引發極大爭議。

經兩岸協商,後續由中國完成偵訊,隔年將資料和十四名台嫌送回台灣審判。然而,判刑最重的犯嫌甚至是三十九罪(犯案三十九起,一罪一罰)合計,但由於每一罪刑期都不超過六個月,可易科罰金。

台灣多輕判!

易科罰金「連包機都不夠」一一年六月也是一樣,檢警在與中國、柬埔寨、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聯手掃蕩詐騙集團,查獲台籍成員四百多人,台灣首度包下班機,先後押返在柬埔寨、印尼共兩百餘人,宛如台灣版的「空中監獄」。返台後,檢察官共聲押一六七人,創國內單一案件羈押人數最多紀錄。

然而,這批詐騙集團成員,經台中地院審理後,只判其中三名嫌犯十個月到一年半刑期,易科罰金僅兩萬到六萬元不等,警察大學前教授葉毓蘭直言,「連包機的錢都不夠。」來自各合作國家的壓力,加上台灣民眾對詐騙深惡痛絕,促成法務部修法,一四年立法院通過《刑法》第三三九條之四「加重詐欺罪」,就「冒用政府機關或公務員名義」、「集團性詐欺犯罪」與「利用電腦網路等傳播工具犯罪」三種形態,訂定獨立處罰,最高可處七年。

近日,肯亞案後,行政院院長張善政也指示法務部研議修正《刑法》,加重詐欺罪刑責。

但是,台大法律系教授陳志龍直指,「加重刑度也沒用,除非能抓到主謀。」他解釋,詐欺罪並不算輕,量刑較輕的原因在於能抓到的都是前端車手,只負責詐騙過程中很小的動作,「雖然用《刑法》三十一條,以正犯論,但法官不可能判很重,因為真的不是主謀。」除了提高刑度的修法方向,時代力量立委洪慈庸則打算提案刪除《刑法》第七條「其最輕本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者」之限制。按現狀,台灣人在國外犯罪後遣送回台,只有犯最輕本刑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者,才能依《刑法》追訴。洪慈庸提案修正為「除非犯罪地法律不罰者,我國國民在海外犯罪,我國皆可主張管轄權。」民進黨立委李俊俋擬提案修正《組織犯罪防制條例》,將詐術、強暴、脅迫及恐嚇為手段,且具有持續性的組織,列為「組織犯罪」,主謀可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一億元以下罰金。

提高刑罰,應是目前可考量的方向,或也可參考日本的作法,同時對組織犯罪,加重一.五倍的求刑,更可收遏止之效。

當各界關注修正刑責相關法條,警方偵辦時常被其他法規掣肘,以致蒐證不易。刑事局偵七大隊長黃建榮就感嘆《通訊保障及監察法》是查緝電信流的一大難題,「詐騙集團轉換機房的速度很快,因為《通保法》的關係,我們要送公文才能抓電信來源,每每跑完申請程序,機房卻早已轉移。」他呼籲:「要打擊詐騙犯罪,警方調查的權限是否能再大一點?」

搜證大不易

修法、協商並進 才能打擊犯罪台中市刑大警員黃信修也感慨,台灣電信業者承租「第二類電信」(未架設實體線路固網或無線基地台,而是向第一類電信業者承租固網或無線基地台,來經營電話或網路業務)採登記許可制,無須審核,常淪為不法集團的詐騙工具,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應該健全相關法規。

此外,「證據勾稽」才是定罪關鍵,目前詐欺案受害者主要在中國,黃信修說,「台灣舉證要求相對嚴謹,若沒有被害人筆錄,就沒辦法證明騙多少人、騙多久,頂多判一罪,若有五份筆錄,依據『一罪一罰』,會完全不一樣。

」如何協商中國配合,提供被害人筆錄,也是政府應努力的方向。

中、台聯手在第三國設置機房,向兩岸人民進行電信詐騙,誰來追訴與審判,是國際法、管轄權,更是外交與政治問題。具查緝實務的警界人士認為,台灣應加速與他國簽訂「司法互助協定」,如此一來,台灣在國際進行查緝逮捕電信詐騙過程,才能委託他國司法機關協助訊問,以及文書送達或證物之移交,乃至於協助搜索、扣押等才能順利進行。

此外,台灣若重返國際刑警組織,可符合國際聯手打擊跨境犯罪的共同利益,三月中旬,美國總統歐巴馬也已正式簽署,支持我國以觀察員身分參與國際刑警組織。

「國際刑警組織的會員國,可在第一時間查詢全球刑警通訊系統,掌握重要情資。」黃文志指出,該系統提供罪犯情資、線上指紋與DNA比對,我國目前無權使用,形同被排除在國際打擊犯罪網絡之外。「台灣須從東京方面取得二手情報,不夠即時。」黃文志的遺憾,也凸顯中國阻撓台灣加入國際刑警組織的荒謬。

人多、好騙又同樣說華語的中國,已是兩岸詐騙集團橫行的重災區,要如何止災,同時考驗台灣新政府與中國方面的智慧。

撰文 / 陳柏樺、陳亭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57

自我檢視》重組你的能力 打造下一個新職場

2016-06-06  TCW

全球許多新職業正興起,例如從日本發跡,搭上近年「斷、捨、離」風潮,協助民眾整理居家空間,宣稱「連人生也能被整理」的整理諮詢顧問;或因慢跑成為全民運動,一般人也聘教練指導甚至「陪跑」,沿路指正缺點。新職業代表新機會,你也躍躍欲試嗎?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合適?

重組職能:跟得上時代新潮流?多數的新職業從業者,他們的共通點是深耕自己原有職能、興趣,並重新對應到當前時代的出路。

例如食物設計師陳小曼,一直對飲食相當有興趣,喜歡「玩」食物,原先從事其他工作時,也不間斷的兼職做食物造型、食物攝影、製作飲食相關的刊物,知道米蘭開設食物設計碩士課程後,才決定進修,完全投身食物設計工作。

成長駭客專家「貝克菜」蔡東林也表示,成長駭客並非憑空冒出的新職業,早在十年前,他就已從事類似工作。直到近五年,這些用數據和數位工具增加用戶的方法,才有系統的被整理成「成長駭客」概念。

從零開始:熬得過收入不穩定?如果是從零開始,因應時代變遷而出現的全新職業,往往因市場尚未成熟,須經過一段青黃不接的陣痛期,代表收入也相當不穩定。

圖像記錄師周汭、網路實況主「鳥屎」蘇志翔,投身新職業時都仍得兼差。例如周汭得同時接動畫、插畫案件,才能維持生計,這是職業先行者須有的心理準備。

熱情不減:禁得起別人老唱衰?最後,也最重要的,是心態上,得樂在其中。

許多新職業在傳統價值觀中不是「正經工作」,例如採購員、網路實況主,常面對親朋好友的不諒解與議論:而圖像記錄、食物設計一類工作,則很難向旁人說明職務內容。再加上收入不穩定,若非真心喜愛,很可能無以為繼。

嶄新的道路,總是人少而孤獨。但唯有如此,才可能找到屬於你的新職業,將崎嶇小徑走成坦途。

撰文者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96

用戶成長陷雙低、萌經濟對歐美無效 上市被看衰 Line偏食風險大檢視

2016-07-11  TCW

熊大也沒轍!通訊軟體Line上市,比起兩年前估值蒸發千億元,歐美不耍萌、生活服務不新鮮,面對上市後的難題,它該怎麼做?

通訊軟體Line要上市了!但這日本最大的股票上市案,卻連日本人都看衰扼腕?

七月十四日起兩天,Line將分別在紐約與東京掛牌上市,估計兩地市值合計上看六千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千九百億元),是今年日本最大,更是全球科技業規模最大的上市案。近年,市值超過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百二十二億元)的「獨角獸」企業,上市後反而紛紛中箭倒地,Line在投資人眼裡,也成為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標的。

「太遲了!」日本《每日新聞》評價,Line延遲兩年上市,讓其原本看好的市值,蒸發到只剩當年估計的一半。

在全台有超過一千七百萬註冊用戶,連「已讀不回」都能攻占新聞版面的Line,為何在即將上市之時,反而被看衰?

雙低罩頂才上市:

活躍用戶少、成長率大降

對照二〇一四年,Line首度傳出上市消息時,估計市值至少超過一兆日圓。當年,Line仗著使用人數急速飆升,氣勢如虹,還有機會和全球霸主WhatsApp、中國微信(WeChat)一較長短。兩年後的現在,Line雖占據亞洲一席之地,成長卻陷入停滯,前景不明。

「Line登錄用戶突破十億!」三月年度發表會上,Line執行長出澤剛一句得意的宣示,卻被《日本經濟新聞》戳穿,十億用戶不過是打腫臉的「虛像」。因為相對於登錄用戶,實際在使用的「每月活躍用戶」(MAU),才是舉足輕重的關鍵績效指標。

以今年三月底資料來看,Line全球每月活躍用戶近二億二千萬人,但其季成長率下探一.四%,完全比不上兩年前高度成長期的六.九%。

比較全球即時通訊三大霸主的月活躍用戶數據(見圖),如今的Line幾乎不見突圍的縫隙。

Line的活躍用戶數、用戶成長率陷入「雙低」,做為即時通訊軟體,可說淪於留校察看;但Line懂得賺錢的看家本領,卻是連排名前面的資優生也欣羨不已。

線上資料庫Statista估計,以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來看,Line可達六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九十三元),是微信的三倍,更是WhatsApp的十倍;其跨界銷售的吸金能力,讓競爭者望塵莫及。

但分拆Line的營收結構,卻隱藏著「偏食」的風險。

營收有「偏食」風險:

市場過度集中亞洲、手遊

一直以來,Line最難突破的課題,就是市場集中在日本、台灣、泰國、印尼四大亞洲國家。Line最小心呵護的招牌資產——台灣用戶人氣最旺的動漫角色熊大、兔兔,一到了美國,卻也狠狠的踢到鐵板。

Line擅長的「萌經濟」,跨越太平洋反成劣勢。《華爾街日報》分析,日式可愛風,遠不敵美式毒辣味,完全被主流用戶忽視,只有少數人被Line獨家迪士尼手遊Tsum Tsum吸引。傳聞就連軟銀人型機器人Pepper,也得一改原本純樸的個性設定,加點毒舌,才能突圍美國市場。

第二種偏食是,其用戶太集中亞洲,營收來源更依賴單一市場日本,以二〇一六年第一季營收來看,日本占比高達七一.一%。

第三種偏食,則是營收來源仍偏重手機遊戲。即便Line極力向外拓展生活事業版圖,二〇一五年營收組成,遊戲等內容仍占四一%、廣告三〇%、貼圖等通訊功能占二四%。

生活圈服務推不動:

送餐、音樂平台迅速收攤

其實不只手遊、貼圖等娛樂功能,Line近兩年跟隨微信模式,全力打造「沒有Line就無法生活」的行動App,觸角遍及音樂、交易平台、送餐、支付,只可惜成效不彰。

例如,其提供個人二手交易平台Line Mall、高級便當外送Line Wow都紛紛收攤,連從微軟收購的音樂服務MixRadio,最後也只有認賠,還拖垮二〇一五年營運,以虧損七十九億日圓作結。

難就難在,即使Line擁有廣大的用戶基礎,新服務挑戰的卻多是成熟的紅海市場,差異化特色仍不足以吸引用戶投靠,只能眼看既有的同業霸主依舊屹立不搖。

今年三月,Line宣布即將跨足電信事業Line Mobile,和NTT合作推出月租五百日圓的獨家方案,其中Line的傳訊與通話更是無限吃到飽。這一步,很明顯是要進一步攻陷最願意付費的日本用戶,將當地停留在五成的智慧型手機使用率,再繼續向上推升。

Line上市之後,韓國母公司Naver為了繼續握有決策權,持股仍維持過半。上市募資是為了擴張Line News、Timeline這些能夠穿插影音廣告的內容。

目前看來,Line募資還是為了維持其「亞洲優先」戰略,短期內,我們看到的還將會是守成的Line。

撰文者吳和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398

定期整合資產 檢視投資回報

1 : GS(14)@2014-02-21 09:22:1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221/news/ec_ecv1.htm




【明報專訊】「80後」的何小姐任職廣告公司,月入2.5萬元,每月日常開支、家用以及保險供款共約2.1萬元,每月可儲蓄4000元。何小姐現時持有資產包括港元存款10萬元、人民幣存款30萬元(約合38萬港元),以及股票市值約30萬元。由於工作繁忙,何小姐甚少規劃個人理財,股票大部分是大學時代抽新股獲得的,其餘資金都用作港元及人民幣存款。


申免入息審查貸款 進修較划算

何小姐計劃報讀一個碩士課程,預計需要資金30萬元。同時,何小姐最近有一筆30萬元人民幣定存到期,正考慮將資金提出作學費,或用作購買人民幣保險產品。

考慮到目前的資金需要,雖然何小姐可用人民幣存款作學費,但會錯過人民幣每年升值2%至3%及相關的投資回報。事實上,由於何小姐報讀本港大學的碩士課程,可申請政府的免入息審查貸款,現時年利率約為1.395厘,相信如此一來何小姐便可將資金用於人民幣產品投資,回報亦可抵消相關的利息支出。

另一方面,人民幣保險是保費及保單價值均以人民幣計價的保險產品,投保人可以選擇以人民幣或折算成港元繳付保費,並在到期時以人民幣收取保單價值或以人民幣收取理賠款項。市面上的人民幣保險產品一般年期由5至10數年不等,單從投資角度來看,人民幣保單的年期較長,產品靈活性較低,如經濟周期轉向,資金被鎖定難以投資更高回報的產品。如何小姐沒有實際保險需要,則可考慮投資在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基金或人民幣計價股票。

內銀新高息產品 增選擇

現時內地開始發展互聯網金融,阿里巴巴旗下「餘額寶」投資貨幣基金,每年回報可達5至8厘,較在本港或內地做人民幣定存的息率更高,而且入場限制較少,靈活性較高。不過,現時「餘額寶」只接納持有內地身分證人士開通,港人要入場仍較困難。然而近日有內地銀行推出類似「餘額寶」的產品,港人可到內地開戶投資,較適合往返內地較多的人士投資。

整合股票組合 投大中華股票基金

此外,筆者留意到何小姐投資的股票大部分為上市時開始持有,部分雖然回報不俗,但仍有部分未有及時止蝕,而且投資組合較為分散。建議何小姐可先整合股票組合,套現部分投資在大中華股票基金,配以每月定額供款,再定期檢視回報。

羅湋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341

檢視性格弱點 有否違背炒股鐵則 黃國英

1 : GS(14)@2014-05-14 00:07:42

http://www.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33471

系統交易員Chuck LeBeau講過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在他年輕時,入行之初是當商品期貨經紀。一日,有個傻更更的人走來開戶口。當年連水壺大哥大也未有,這位仁兄卻拿着一個類似軍用對講機的物體,對住部機密密斟。在其他客戶眼中,那部「機」相當簡陋,好像將一支天線插在汽水罐中,僅此而已。人多好奇,問他究竟在搞甚麼?不問由自可,一問笑到反艇:他說他在與火星人通訊,火星人會告訴他,應該買甚麼商品好。

取笑還取笑,Chuck卻發現,數年下來帳戶中真正淨賺者,這位火星之友竟然有份。期貨交易乃「一將功成萬骨枯」的零(負)和遊戲,長線拉勻錄得正數,殊為不易。相信以大家智力,不會打算上網搜尋,在哪裏可以報讀「火星話初班」,但到底成功的秘訣是甚麼?



Micheal Burry將性格弱點變成優點,結果練成投資心法。



止蝕要爽手

說來有趣,這位火星之友除信念極強外,還有兩個性格弱點,就是好認叻與面皮薄。他卻傻有傻福,將性格弱點與正確的交易行為掛鈎,歪打正着取得好成績。此話怎講?其實所有買賣方法,由五百頁紙的宏觀經濟分析,到聽火星人飛,一樣有中與不中的時候。但是不難想像,被火星人老點輸錢,引來周圍的恥笑度,一定比用基本分析來得嚴重。所以當他的交易一出現虧損,由於面皮薄,必定雞咁腳止蝕。相反,當難得撞中一個大趨勢,此時不為他的火星兵團平反,更待何時?自然將倉位死掐不放,再四出逢人說項,直到升勢斷纜,無得再認叻為止。長遠下來,便無意中暗合「止蝕要爽手,讓利潤滾存」(cut losses short, let profits run)的交易鐵則。

由這個故事,及早前在556期介紹過的「隨機入市系統」可見,即使測市方法未臻完善(事實上,既沒可能、也不必完善),絕對無傷大雅。若不違反上述交易鐵則,要設計一個表現大幅差過隨機入市的系統,也非易事。另外,還有比靠外星人的說話來炒期,更加荒誕不經的打法嗎?

反而要注意的,是自己有無一些性格弱點,可能與操作手法相違背?如何令它們效力緩減,甚至為己所用?例如火星之友兩大性格弱點,「好認叻」恰好與「坐大浪」緊緊結合;「面皮薄」導致「快手斬」,就是化性格弱點為優勢。試想如果他好認叻的一面,錯誤地與「一定要在這單交易上成功並認叻」的做法結合,便可能招致大禍。

成功炒家性格各有弱點

很多成功的投資者,其實都有很大的性格缺陷,並非三言兩語可以解除。但是他們將之套在適合的戰場和手法,反而有所成就。例如Big Shorts中沽空次按的先鋒Michael Burry,本身極端自閉,基金營運和人際關係都大有問題,但自閉有一個「良好」的副作用,就是可極度專注。Burry將這優勢發揮到盡,將別人看三頁便瞓着的按揭證券招股書,幾百本由頭刨到尾,最終得出精選的沽空組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530

接獲多宗未授權交易 證監:檢視經紀行網絡保安

1 : GS(14)@2016-10-14 06:29:44

【明報專訊】證監會表示,近日接到多宗來自證券經紀的舉報,指部分客戶的帳戶曾經有未經授權的證券交易。證監會因此展開對經紀行的交易系統及網絡保安方面的檢視。

過去12月共16宗舉報 涉逾億

證監會透露,過去12月個月共接獲16宗舉報,涉及7家經紀行,懷疑客戶的互聯網及流動裝置交易帳戶的保安受到威脅,以致有未經授權交易,總額超過1億元。警方仍在調查有關個案。證監會表示,會向經紀行發出問卷,以評估它們的交易系統的網絡保安,同時會對選定的經紀進行現象視察。

另外,近日一家名為香港捷睿金融的本地公司就類似事件入稟法院,該公司指其於中銀國際的帳戶,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於今年9月23日以每股平均0.7636元,買入逾4920萬股百信藥業(0574)的股份,較該股前一天收市價高36%。以昨日收市價計算,該公司帳面虧損1051萬元,因此要求中銀國際作出賠償。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認為,上述事件與證監會的公布並非巧合,這可能是證監會收到的舉報個案之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444&issue=201610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892

友邦檢視MPF減收費空間

1 : GS(14)@2016-11-11 08:08:31

【本報訊】美國總統大選令環球市況震動,友邦退休金(AIA MPF)行政總裁馮裕祺指,暫未見客戶因而急於「換馬」。隨着預設投資策略(DIS)將於明年推出,公司會繼續檢視強積金管理費的減價空間。馮裕祺指,雖然昨日市況波動,但暫未見客戶大規模轉換基金組合,亦未有增加查詢。不過,由於港人強積金大部份偏重港股基金,他建議打工仔亦應不時檢視投資組合,避免投資於單一市場。另外,AIA MPF調查顯示,反映在職港人退休保障是否足夠的「退休商數」(RQ)平均只有64分(100分為滿分),維持平穩,但當中三成人RQ不合格,平均需較個人心目中的目標退休年齡,延遲近11年才能退休。調查發現,53%人遇上心頭好會「買咗先算」,因而打亂自己儲蓄計劃。另外,53%人為取悅伴侶,情願自己每月「洗多啲,儲少啲」,34%受訪者曾經為令伴侶開心而過度消費,以致欠債。
AIA MPF於7月至8月期間,訪問共1,001名年齡介乎18至65歲及最少擁有一個強積金賬戶的在職港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11/198299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025

龍彩霞:揀醫療保 要追得上通脹 定期檢視保單 宜貨比三家

1 : GS(14)@2017-03-24 15:55:34

【明報專訊】根據美國研究顯示,醫療通脹長期高於一般通脹。除醫療技術發展間接令醫療開支增加外,醫院費、醫生費和藥物等價格亦持續上升,導致醫療通脹壓力有增無減。而香港的醫療費用預期會持續攀升,投保人最好定期檢視自己保單的保障範圍能否追上醫療通脹或醫療趨勢。

近期有保險公司向私家醫生發信,提出有「醫療所需」時才要求病人住院等建議,引起醫學界極大迴響。投保人最主要關注是投保自己在需要時用得着的醫保,因此必須細閱索償條款。其中投保時要考慮是會否包括門診,如果包了門診,保費一定較貴,還有住頭等、二等或大房,當然頭等是最貴。其中私家醫院的收費一般按住房的等級和所需治療方式、藥物等而計算。若受保人入住的病房超出了保障計劃所選的級別,保險公司計算賠償額時,會按保單合約釐定的百分比調低,即住院使費會根據調整基數打折後才賠償。

附加重症保障 超上限亦獲賠償

很多打工仔也有僱員保障,故在職時為減省開支也會先買低保障額,待人工調升時再加大。其實現時醫療開支上升,在考慮保障時應選擇一份專門應付額外龐大醫療開支的附加重症住院保障,令超出賠償上限的指定保障項目也可獲得賠償,以防萬一。保險計劃的保額愈大,保障愈多,保費亦相應愈高。加上保費會隨着投保人的年紀增長、醫療通脹等而提升,所以投保前應先衡量自己的負擔能力,再作決定。

還有,很多醫保的投保年齡上限定為65歲,保單續保至100歲,但有些保單未必為終身,投保人要留意。 任何保單都會訂明不保事項,特別是投保前已存在的疾病多為不保事項,投保人在填寫病歷時特別要謹慎,否則日後造成爭拗也是十分無謂。

留意受保年齡與不保事項

保險業聯會提供了一個案例,值得關注。投保人陳伯住院保單於2008年12月生效,6個月後因下腹疼痛、直腸出血和上腹疼痛入院。經結腸鏡檢查和胃鏡檢查後,診斷為痔瘡和胃炎。出院後陳伯向保險公司提出索償,但保險公司發現其實他於投保前已患有痔瘡和胃炎,並曾多次求診。由於所有病症都是在保單生效日之前已經存在,最終保險公司根據「投保前已存在疾病」條款,拒絕作出賠償。 由於保險單條款十分複雜,在投保前最好諮詢多幾個保險從業員或做多些資料蒐集才投保。

明報記者

[龍彩霞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741&issue=201703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5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