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說史130906傑弗遜傳(33)切薩皮克號事件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9/06/%E8%AA%AA%E5%8F%B2130906%E5%82%91%E5%BC%97%E9%81%9C%E5%82%B333%E5%88%87%E8%96%A9%E7%9A%AE%E5%85%8B%E8%99%9F%E4%BA%8B%E4%BB%B6/

說史130906

傑弗遜傳(33)切薩皮克號事件***

朝日執筆

〈美國簡史番外篇〉: 天才傑弗遜和他的對手們(十六)英美海上糾紛與「切薩皮克號事件」The US-UK Dispute and the Chesapeake Affair

 

儘管眾議院所謂的「進口管制」,顯然是流於姿態大於實際,但傑弗遜也不想禁運一直持續下去,因為這對英美關係並無好處。 他於是順水推舟,以《傑伊條約》即將到期,需要更新條款為由,派遣以 平克尼William Pinkney(請注意這個平克尼是共和黨人,與之前多次參選總統落敗的聯邦黨人Charles.C.Pinckney並非同一個人,二人姓氏的串法也差了一個「c」。)為首的使節團到倫敦,與門羅一起處理對英國的交涉。

按傑弗遜的意思,是希望英國能夠:首先,不再從美國船上搜捕水兵;其次,尊重美國的貿易和航海自由;第三,對被沒收的美國船貨作出賠償。若英國能應允以上三點,則美國將撤銷所有對英國貨物的進口管制。傑弗遜希望英美能夠以禮相待,好讓雙方都有下台階,和平地解決彼此的糾紛。

平克尼和門羅的想法卻與傑弗遜不同。他們覺得當下美國的所謂「進口管制」對英國不痛不癢,若果就這樣全盤轉述總統的意思,根本就不可能達成協議。因此他們彼此商量後,決定運用「君命有所不受」的特使酌情權,調整了對英國的要求。他們放棄了賠償的要求,同意英國對美法貿易的「有限度接受」。在最為關鍵的「強制徵兵」問題上,他們也只要求英國保證不再抓捕「美國船員」。

1806年底,門羅和平克尼向華府報告,已經與英國達成協議,並即將簽署。信中對協議的具體內容語焉不詳,但從措辭看來協議條款顯然未盡人意。傑弗遜於是讓國務卿 麥迪遜向門羅和平克尼回信,指令二人賠償問題可以暫且不論,但除非能與英國在「強制徵兵」問題上達成清晰共識,否則絕對不能簽字。不過,當信件到達倫敦之時,兩位特使早已迫不及待地在條約上簽下了名字。

對於談判特使違背自己的命令,傑弗遜非常氣憤。他拒絕把這個條約的草案交付參議院,並下令門羅和平克尼必須重新與英國人展開談判。就在這連番擾攘之時,英美之間發生了一宗突如其來的海上衝突,加劇了英美兩國間的外交緊張。這就是「切薩皮克號事件」。

 

事件發生於1807年6月22日。 當日凌晨時份,美國海軍準將 巴朗James Barron率領著三桅巡防艦「切薩皮克號Chesapeake」上的三百七十五名水兵,從維珍尼亞的漢普頓Hampton起錨,駛出「切薩皮克灣」。遙想當年獨立戰爭之時,格拉夫斯少將Thomas Graves率領的英國艦隊,就是在這裏受阻於由 格拉瑟少將François de Grasse統領的法國艦隊,以至未能及時接應陸軍,始有後來的「約克鎮之圍」,讓大陸軍取得最後的勝利。 「切薩皮克」對美國是一份光榮,對英國即使不是一份屈辱,至少也是一份遺憾。

「切薩皮克號」以其停駐地命名,造價超過二十二萬美元,於1799年美法準戰爭劍拔弩張之時下水,後來也參與了的黎波里海戰。 雖然建造期間因為預算問題,只裝配了三十八門火炮,比設計圖少了六門重炮,但也是美國海軍中一艘可以仰賴的戰艦。

「切薩皮克號」此行的任務,是前往地中海接替她的姊妹艦「憲法號Constitution」在北非海岸的商船護航工作。「憲法號」其實早已過了原定的換班期,所以艦上士氣非常低落,並熱切盼望巴朗準將和「切薩皮克號」可以儘快到來。

由於時間非常倉促,而巴朗也一心希望可以儘早到埗,所以幾乎各樣應有的準備都還沒有做好,就已經急急啟航了。 運到船上的物資沒有收拾好,倉庫內的彈藥沒有開封和排列妥當,船上的火炮也沒有裝備和調整好。 這些也都算了,最嚴重的還是人的問題。船上的水手多數都是新手,作戰經驗並不多,甚至有人從來沒有碰過火炮。不過巴朗準將對此似乎並不太擔心,因為他認為到達地中海前三個月的航程,已有足夠的時間將所有物資設備整理定當,並讓艦上的新兵得到足夠的炮擊操練。然而,巴朗準將也許不會想到,危機竟然近在咫尺。

危機其實也並非無跡可尋,因為早在「切薩皮克號」出發前的兩個星期,已有傳聞謂皇家海軍五桅戰艦「美林匹斯號Melampus」的艦長,曾揚言要在「切薩皮克號」上搜捕三名逃役的英國船員。 「美林匹斯號」是被派往北美執行封鎖法國商船任務的皇家海軍戰艦之一,其時正停泊在佛羅里達離密西西比河口不遠的「林恩避風港Lynn Haven」。巴朗準將對此消息亦早有所聞。

 

當「切薩皮克號」駛近林恩避風港時,巴朗和船員發現除了「美林匹斯號」外,同時停泊在此的還有另一艘戰鬥力更強的七十四炮「戰爭女神號Bellona」。巴朗下令船員們盡量遠離兩艘英艦,小心奕奕地前進。兩艘英艦似乎沒有任何動靜,「切薩皮克號」有驚無險地駛過該水域。謠傳的危機並沒有發生,令「切薩皮克號」上所有人都如釋重負,大家一下子都鬆懈了下來,卻不知道原來真正的危險還在後頭。

「切薩皮克號」繼續前進,又遇上另一艘五十炮英國戰艘「斑豹號Leopard」。「斑豹號」向「切薩皮克號」靠近,並發出訊號,表示希望「切薩皮克號」可以順道為「斑豹號」傳送一些緊急公文到地中海。這種做法是當時各國海軍之間的習俗和禮儀,除非是交戰國,否則一般不會拒絕。巴朗不虞有詐,隨即回覆訊號,讓「斑豹號」派一艘小艇過來接洽。

這不經意的舉動其實已經犯了兵家大忌。在全員進入作戰序列位置,所有火炮調整妥當並上膛就緒以前,不得容許任何別國船隻靠近,這是海軍的「基本常識」。巴朗顯然是掉以輕心,他覺得危機已過,而且認為在美國海域,一對一的情況下,對方應當不會輕舉妄動。 當然,也可能是巴朗知道以「切薩皮克號」當時的狀態,要即時進入備戰狀態也相當困難,但又不想向英國軍艦示弱,唯有故作輕鬆,擺下「空城計」。

 

無論原因如何,反正代表「斑豹號」艦長 堪富利士爵士Salusbury Pryce Humphreys(香港的「堪富利士道」即因曾為其家族產業而得名。)的傳令官 米德中尉John Meade就是這樣乘著登陸小艇,逐漸靠近「狀態渙散」的「切薩皮克號」。 巴朗並不知道,此前皇家海軍北美區的總司令 柏克萊中將George Cranfield Berkeley曾將一份北美區各戰艦逃兵的名單交給堪富利士,命令他將這些逃役者逐一逮捕。

米德中尉登上「切薩皮克號」後,向巴朗準將送呈了堪富利士爵士的短函。內容措辭相當溫和,說是在不破壞兩國和睦關係的前提下,希望巴朗能夠提供協助,讓米德中尉在「切薩皮克號」上搜捕英國的逃兵。 無論說話講得多麼動聽,行文寫得如何有禮,讓別國軍官在自己的船上抓人,這種奇恥大辱,巴朗當然不可能接受。 他以同樣禮貌的語氣回絕了英國人的要求,並讓人將米德中尉放回他的登陸艇。

當米德的小艇一開始回航,巴朗立即下令開足帆,儘速遠離「斑豹號」,同時下令馬上清理甲板上的炮位,全員準備進入作戰狀態。 一般而言,同級的戰艦要正式進入作戰狀態大概需要半小時,但「切薩皮克號」顯然已不可能做到。

「斑豹號」是一艘「全帆裝船Full Rigged Ship」,三枝桅桿上裝的都是橫帆,在各種風向都能有極高的速度,是風帆時代最佳的「動力系統」。 「切薩皮克號」全速奔逃,一直駛離美國水域,但「斑豹號」稍一發力,不旋踵已經追上來了。

「斑豹號」逐漸靠近,堪富利士親自在甲板上高聲向巴朗發話,說自己也不想讓對方為難。只是總司令下了命令,軍命難違,請巴朗「幫幫忙,都係交幾個人過我咁啫,至多下次落老蘭十個ROUND都係我既」云云。 巴朗知道事情已經沒有圜轉的餘地了,於是一邊與堪富利士周旋,一邊催促士兵儘快就位,準備戰鬥。

說時遲,那時快!只聽到「砰!砰!」兩聲巨響,「斑豹號」已向「切薩皮克號」連發兩炮。兩艦的距離越來越近,「切薩皮克號」遭對方密集炮火和霰彈連番攻擊,硝煙幾乎籠罩了整個甲板。 美國船員們面對「斑豹號」的猛攻全無還手之力。炮總算是嵌好了,卻發現用來點火的導線原來沒有裝上;等到弄好後,又發現彈藥還在倉庫內,唯有逐發彈藥徒手從船艙傳上來。 總之,全船上下亂作一團。雖然情況混亂,但巴朗準將一直身先士卒,堅持站在甲板上指揮大局。

「斑豹號」用舷炮向「切薩皮克號」近距離猛烈掃射近十分鐘,「切薩皮克號」艦身二十二處被打穿,三枝桅桿全部嚴重損毀,三名船員犧牲,包括巴朗在內的十八名將士受傷。戰鬥顯然已經分出勝負,但巴朗並不想就此「屈辱地結束」,他要「尋找投降的機會」。 終於,在「斑豹號」的炮擊接近尾聲時,「砰!」的一聲,「切薩皮克號」發射了她在這場戰鬥的唯一的一炮。毫不意外地,這一炮並沒有命中任何目標,但巴朗認為這一炮已讓他和下屬擺脫了「不戰而敗」的屈辱,算是保住了軍人的榮譽,於是「心安理得地」下令降旗,向英艦投降。

雖然戰鬥明顯已經結束,但堪富利士卻傲慢地拒絕巴朗的投降,並派遣登陸小隊強行登上「切薩皮克號」。最後,皇家海軍在「切薩皮克號」狼藉的甲板和船艙內,一共帶走了四名「逃兵」,其中三人就是之前「美林匹斯號」船長說要抓回的人,這三人其實都是曾在皇家海軍服役的美國公民。只有第四人才是真正在英國出生的。

「斑豹號」瀟灑地揚長而去,將四名「逃兵」帶回北美艦隊旗艦「哈利法斯號Halifax」接受軍法審判。滿目瘡痍的「切薩皮克號」則只能蹣跚地駛回就近漢普頓的諾福克港Norfolk(這裏現在是全世界最大的軍港—-諾克福海軍基地Naval Station Norfolk的所在地。)

 

「切.豹事件」的消息迅速傳遍美國,當然引起舉國的譁然,所有美國人對事件表現出極大的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要求向英國宣戰的呼聲越來越多。 連傑弗遜也不禁說:「自從列克星敦的槍聲響起以來,我還沒有見過全國人民是如此的同仇敵愾!」傑弗遜立即召開內閣會議,同時勒令所有英國船隻必須即時離開美國水域,並禁止任何美國公民向英國船隻提供援助,違令者無論英人美人,一律緝拿歸案,嚴懲不貸。

駐英大使 門羅也遵從傑弗遜的命令,就「切薩皮克號事件」向英國提出抗議,要求英方即時放還人員,賠償損失。 同時停止一切談判,直至英方作出滿意答覆。然而,英國對傑弗遜和門羅提出的要求卻表現得漠不關心。在對美國的官方回覆中,除了答應在不承認錯誤的前提下作出賠償外,對強行登船搜查和強徵美國水兵等關鍵問題隻字未提。傑弗遜對英國的回應極為不滿,於是將大使門羅召回。***

英國人一直干涉美國人的貿易自由,而且不斷地強徵美國船員為英國軍艦服役,本來就已經讓人意氣難平。現在,英國軍艦竟然在美國的大門口,炮擊美艦,更大剌剌地登船抓捕美國公民。這是對美國主權的公然踐踏,對美國人民自由的嚴重侵犯。為了維護國家的主權、人民的自由,傑弗遜不能不有所行動。只是以美國的海軍力量,面對稱雄七海的皇家艦隊,若堅持開戰無疑只是以卵擊石,誠屬無謀。究竟傑弗遜會想到怎樣的對策呢?這對策又是否有效呢?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2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