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李河君,三個未知數成就一個首富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382

李河君,三個未知數成就一個首富
作者:Eastland


在2014年5月《新財富》發布的“500富人榜”中,李河君以870億元身家成為首富。也許深山中的水電站、大漠里的太陽能電站與日常生活相隔太遠,首次“登頂”的李河君沒有引起廣泛關註。今年2月4日,《2015年胡潤全球富豪榜》發布,李河君以1600億元資產力壓王健林、馬雲,才引起更多人驚呼。不過,其財富版圖仍在雲里霧里。好在李河君至少有一半身家來自香港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這部分財富的來龍去脈多少還是可以看明白的。

未知數一:00566的“奇葩”處

——566的前世

2008財年,主營玩具的香港上市公司紅發集團(0566.HK)營收5.1億港元、凈虧損5568萬港元。早在2007年6月,大股東葉潤權夫婦就將所持全部股票以2.4億港元賣了給徐明。此徐明不是大連那個徐明,看起來是個資本玩家。公開資料顯示徐明的股票曾被抵給金利豐(金利豐舵手是香港融資大亨、著名的“朱太”、人稱“殼後”),說明使用了財務杠桿。

找到買主前不必改名,紅發集團經歷了派現、拆股、註銷繳足股本(2009年4月,將5股合為一股,然後註銷96%股本)、配股(2009年6月,以0.1港元向舊股東發售6.36億股)等一系列手法精純的處理,好比被壓路機碾過的檸檬,又被高手擠出最後一滴汁水。(吳征、楊瀾夫婦曾用類似的手段把良記玩兒成一只垃圾股。)截至2009年10月末,紅發集團已發行股份達到46億股。

——漢能太陽能上市過程透明度極低

2009年11月,566這個殼被福建買家收購,並更名為鉑陽太陽能。具體做法是:先以0.329港元單價發售11.16億股,作為收購目標公司的代價股(這部分是非現金交易);同時向買家發行兩筆本金合計為38.14億港元的可換股債券,換股價為0.329港元。

2010年6月,鉑陽公告稱與漢能控股簽訂總金額為25.5億美元的銷售協議(包含了420臺PECVD設備及90臺PVD設備)。當年,漢能表面上與鉑陽沒有任何股權關系,卻憑幾張大訂單鎖定了這家上市公司。

2013年1月,鉑陽正式更名為漢能太陽能。2013年報顯示,李河君持有上市公司328.7億股(合共權益)。至此,李河君終於從幕後走到臺前。

雖然說英雄不問出處,但除非有很特殊的原因,優質公司是不會以借殼的方式上市的。好比公司招聘,不求名牌求個正規大學總可以吧。

與其它借殼上市的公司相比(如國美電器),漢能上市之路格外曲折漫長,其間有不少令人費解的地方。假如京東IPO在透明度方面可以得5分,國美電器可以得3分,漢能只能得1分!

——只有一個客戶的上市公司

漢能介入之後,公司經營指標長勢喜人。2013年營收、凈利潤分別為32.74億港元和20.7億港元;2014年上半年,其營收、毛利潤、凈利潤則分別達到32億港元、27.4億港元和16.6億港元。

更令人吃驚的是毛利潤率和凈利潤率之高。2011年毛利潤率63%,2014年上半年一路升至86%。凈利潤率雖有起伏,2014年上半年為52%。

如此高的利潤率,與近年光伏全行業虧損的局面相悖。以如今已破產的尚德為例,在最風光的2005年、2006年凈利潤率分別為13.5和17.7%;後來急轉直下,2008年低至1.7%,2010年反彈至8.2%;再後陷入巨虧損(2012年是負32.4%)。尚德與漢能但同屬光伏產業,只是選擇的技術路線不同,利潤率居然有天壤之別,令人難以致信(其實尚德也做薄膜電池,詳細見下文)。

根據財報,2013年漢能32.74億港元的營收100%來自漢能控股;2014年上半年,營收的98.7%來自漢能。市值超過1800億港元的上市公司,居然只有一個客戶,這個客戶還是它的實際控制人。

此外,上市公司最大供應商也是“自已人”,2013年占比達54%。

2013年初,漢能訂立了一項協議,為客戶提供600MW 的CIGS整套生產線,其中300MW由漢能收購而來的德國電池制造商Solibro采用共蒸技術制造,300MW由同樣由漢能並購而來的美國MiaSole采用濺射技術制造。漢能買這兩項技術分別花費3.53億港元和4.45億港元。共蒸法電池效率高,但設備要求更高、材料利用率偏低、很難保證大面積制備時的一致性,這些限制了商業化大規模應用。而濺射法適於大面積制備,但轉化率相對低(13%到15%)

有意思的是,2014年漢能中報披露600MW、總價7.8億美元的曹妃甸項目,由兩個300MW項目組成,造價都是3.8億港元,分別采用共蒸法和濺射法制造。來自不同國家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技術,到了李老板麾下,成本、價格可以“隨意”?當然這只是猜測,無巧不成書,也許真是相同的。

無論如何,只有一個客戶、100%營收來自與大股東關聯交易的上市公司是朵奇葩。這些不由得人們不懷疑超高的利潤率背後存在利益輸送。

未知數二:押註薄膜電池

晶矽電池與薄膜電池各有千秋:晶矽電池生產成本相對高、轉化率高、壽命長。薄膜電池轉換效率低、投資成本相對比較低、占地規模大(若同樣建設電站,薄膜需要占地面積要比晶矽電池大2到3倍。根據公開資料,規劃中的哈密漢能20MW太陽能項目占地近10萬平方米)。當然這些優缺點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也許漢能研發的薄膜電池能揚長避短。

但值得註意的是其它光伏巨頭的選擇。英利綠能老板苗連生也曾放言:英利十年內不做薄膜產品。如果說苗連生與李河君是半路出家,施正榮在新南威爾士大學師從國際太陽能電池大師主馬丁·格林,以太陽薄膜電池技術成果獲博士學位。2007年5月,尚德在浦江高科技園投資3億美元建設非晶矽薄膜電池生產線。但到了2010年8月,無錫尚德以4億元凈虧損的代價,關停了非晶矽薄膜電池生產線。不過,尚德對薄膜電池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步,有消息稱尚德與澳大利亞科研機構合作研究“寬波段納米等離子薄膜太陽能電池”取得重大進展。

總之,人類對新能源應用的探索還處於歧路亡羊的階段:太陽能、風能還是其它可再生能源;太陽能又分光伏還是熱利用(皇明熱水器屬於後者);光伏又有晶矽和薄膜兩各路線;薄膜電池則有CIGS、碲化鎘(世界第一大太陽能公司First Solar固守的就是碲化鎘路線)等種類。在這種情況下,在任何一個方向投入巨資都是在賭。但總得有人來賭,沒準李河君押註薄膜就押對了。

未知數三:股權擴張瘋狂,增長營收成應收賬

2009年10月鉑陽染指前,紅發集團已發行股票類已擴張到46億股。2011年,鉑陽分兩次與漢能訂立協議。根據協議漢能將以0.1港元價格認購210億新股。2012年,鉑陽再次與漢能簽訂協議:漢能以單價0.239港元認購49.1億股。2013年初139.6億股,年末為285.9億股。計入認購權、可換債,漢能用作計算每股攤薄盈利的已發行普通股為409.8億股。

整個2012年,漢能太陽能的股價基本在0.3港元下方運行;2013年上了一個臺階到1港元以上;2014年穩定在3港元一線;進入2015年,速迅拉升至4港元以上。2月10日,4.42港元收盤價乘以410億總股本,市值達到1840億港元,約合1470億人民幣,其中李河君持股市值900億。

在瘋狂的股權擴張下,漢能是重度的關聯交易以及高到令人吃驚的利潤率,同時營收增長出現奇怪的現象。2014年上半年營收32億,應收賬增加了20.2億(年初的42.2億港元增到6月末62.4億港元)。就是說,通過關聯交易取得的收入只是數字,其中的三分二變成應收賬。

不知道各個項目自由現金流及股權比例,李河君名下水電資產的價值是個未知數;重度關聯交易讓真業績成了未知數;人算不如天算,薄膜電池的應用前景還是未知數。就這樣,三個未知數成就了一位首富!
(來自虎嗅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886

"小鳴單車"破產清算 70萬用戶能否討回押金仍是未知數

近日,沈寂已久的共享單車“小鳴單車”的經營管理方,廣州悅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已進入破產清算程序,眼下市民最關心的便是“退押金”的問題。押金究竟能否順利退還?那些散落在街頭數以萬計的小鳴單車現狀如何?是否還有人在使用呢?來看記者的調查。

記者在街頭走了一圈,發現還有為數不少的小鳴單車,它們三三兩兩和其他品牌的共享單車一起。有的車把被擰成了180度完全變形,有的座椅上沾滿了泥垢,被遺棄在墻角。經常使用共享單車的市民告訴記者,小鳴單車的APP內,大部分功能都已經無法正常使用。

市民 毛先生:登進去只能看到地圖,看不到車輛定位之類的。

相比車輛的運營,不少用戶最關心的還是自己的押金能否退還的問題。近日,根據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告,小鳴單車的經營方悅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破產清算一案已被法院受理,正式進入破產程序。

隨後,“小鳴單車”經營管理方廣州悅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媒體上公開發表道歉聲明。

據悉,小鳴單車共收到400多萬用戶的押金,共計約8億元。法庭審理時,還剩下70多萬用戶的押金尚未退還。根據企業破產法的相關規定,押金未能退還的消費者是對悅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享有債權的債權人,可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進行債權申報。具體可通過微信搜索關註“小鳴單車破產工作信息”公眾號,進入公眾號之後,點擊申報入口,填寫相關的信息,就可以自助進行包括押金、余額在內的債權申報了,申報截止日期為2018年6月27日。

據公開信息,這可能是國內第一家正式進入破產清算程序的共享單車企業。雖然已經有了正規的途徑來申報,但是能不能順利討回全部押金,需要看公司剩余資產的情況,因此仍然是個未知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753

泛民棄保 效應多大仍屬未知數

1 : GS(14)@2016-09-03 23:23:38

【拆局】多名立法會非建制候選人突棄選,港大的民調顯示泛民或失關鍵反對票料是關鍵。有泛民中人稱,相關人士棄選前並沒有和主流泛民溝通,加上距離投票只有一日、香港亦無退選機制,相關人士名字仍在選票上,最終可發揮多大棄保效應,仍屬未知數。多名泛民中人指出,多名立法會非建制候選人昨天突然棄選,大部份主流泛民候選人於事前並不知情,有民主黨中人更加表示,他們也是在晚上公民黨開記者招待會前,才得悉陳琬琛棄選的決定。據知公民黨前晚仍然未決定棄選,只是暫停幫助陳琬琛谷票,相信有關決定與港大民調結果有關;也有非建制中人稱,港島非建制陣營曾經私下交換對棄選看法,但並無談及任何具體行動。目前香港並無退選機制,已棄選的候選人名字仍會印在選票上,選民仍可投他們一票;若他們未能取得3%有效票,同樣要沒收每張名單繳付的5萬元選舉按金。有泛民中人稱棄選距離投票只有一日,泛民選民未必消化有關消息,支持者或繼續投他們一票,就算知道他們棄選,亦不代表會按他們指示投給某名非建制候選人,「最終可發揮幾大棄保效應,仍然屬未知數」。■記者莫劍弦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03/197586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2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