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最牛散户刘芳现身承认:ST金泰被其封上涨停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y/20081206/09375599716.shtml
Related Passage
最牛散户刘芳在证监会严打时亮相惹质疑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y/20081208/07365602888.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48

“证大系”打造“最牛女散户”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21/3NMDAwMDE4Mjc3NA.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44

A股最牛女医生 “潜伏”市场浮盈3亿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8/384338.html

沈沧琼,因为“潜伏”方大集团和彩虹股份前十大股东名单而从默默无闻到引发关注,她被称为A股市场最牛女医生。 仅彩虹股份和方大集团,就让沈沧琼浮盈近3亿元。其实在2009年,沈沧琼已经开始多次参与非公开发行的申购。一个10多年前还是女医生的“沈沧琼”,如 何转变为资本市场高手?
“潜伏”彩虹、方大浮盈3亿元

彩虹股份公告显示,沈沧琼认购35,200万元,进入彩虹股份前10大股东名单,以持有3128.89万股,占股4.25%,成为第四大股东,限售期12个月。

而根据7月26日,彩虹股份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结果暨股份变动公告,发行价格为11.25 元/股,而7月30日收盘价为16.56元,沈沧琼因此浮盈1.6亿元。

沈沧琼还成功参与方大集团的定向增发,成为方大集团第九大股东,7月15日方大集团公告显示,沈沧琼持有571.52万股,占总股份数比例 1.39%。方大集团7月30日收盘价为9.71元,而7.30元/股的增发价让沈沧琼账面盈利约33%,约1.38亿元。仅彩虹股份和方大集团,就让沈 沧琼浮盈近3亿元。

参与10多家非公开申购

沈沧琼曾与资本大鳄刘益谦、福建富豪柯希平等一并入围2009年保利地产定向增发有意向认购名单,从该名单来看,无愧为一场豪门盛宴,可见沈沧琼的实力。

自2009年起,沈沧琼多次参与A股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的申购报价,据不完全统计,日照港、新海宜、仁和药业、保利房产、同洲电子、建峰化工、鱼跃医疗、吉恩镍业、合兴包装、恒星科技、荣盛发展等均有“沈沧琼”身影出现。

公开信息显示,沈沧琼,女,住所为杭州市余杭区临平街道区第一人民医院宿舍。中国证券报记者经过调查,与杭州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办公室联系,对方称之前该医院确实有一名叫“沈沧琼”的医生,但10多年前已经离开,具体去向并不清楚。

根据权威资料显示,沈沧琼生于1973年,杭州余杭区人,但现在户籍已不在余杭区,但其名下没有任何私家车的信息。

不排除被借名炒股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沈沧琼”很可能是被借名炒股,这是机构惯用的手法,其背后可能是资金实力巨大的私募基金,“沈沧琼”只是一个马甲,很可能有专 业投资者隐身“沈沧琼”背后,而地处浙江,很可能有浙江游资的身影。从目前市场上,凡有超级散户进入的,多数不用操盘者真名开户。

根据《证券法》和《证券登记规则》的规定,投资者应以本人的名义开立证券账户和进行证券买卖,否则其权利难以受到法律的保护。然而,目前许多投资者由于没有充分意识到其中的法律风险,借用他人身份证开户买卖股票。

(文章来源: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45,2010080187365950.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62

身价4200万 农村老太跻身“最牛散户团”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8/392484.html

今年65岁的马明礼,若不是即将在创业板上市的华仁药业,谁都不会知道这个农村的普通老太身价竟然高达千万。两 年前购买了300万股华仁药业原始股,如今投资迎来成倍回报。按照华仁药业公布的发行价计算,马明礼的纸上资产已高达4200万元左右,这使得她成功跻身 “最牛散户团”。

第四股东是农村老太

用“一切皆有可能”来形容创业板的造富效应一点不为过。继造出众多80后富翁之后,创业板又让一位65岁的农村老太成为千万富翁。

华仁药业的招股说明书显示,马明礼以300万股的持有量成为了公司第四大股东,也是持股量最大的一位自然人股东。以华仁药业的发行价计算,65岁的马明礼目前的持股市值达4200万左右。等到公司上市之日,不出意外的话,马明礼的身家还会上涨。

不过,与其数千万的身家比起来,马明礼的身份就显得低调了很多:她既不是曾经叱咤股坛的超级股户,也不是城市里的炒股高手。

华仁药业相关人士介绍,马明礼出生于1944年,家庭住址为江苏省如皋市下原镇文庄村十七组50号。这就意味着,华仁药业的上市,将使一位苏北农村的65岁老太一夜暴富成为千万级富翁。

A股不缺“老牛”散户

有得意的就有失意的,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马明礼”的眼光。但A股从来就不缺“老牛”散户。曾经理财一周报以1785家上市公司的一季报作为统计样本,剔除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的机构、高管股东,以市值总额在4000万元以上的散户为对象梳理了2010年“最牛散户榜”。

据统计,2010年的“最牛散户榜”中持股市值在4000万元以上的个人投资者有316人,而去年仅有54人;其中,有75人持股市值总和超过1亿 元,而在去年仅有10人。 比如有持有盐湖集团5715万股的王一虹;“不倒散户之王”刘元生,持有市值超过10亿元;玩ST顺风顺水牛人吴鸣霄;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创业板推 出后,造就了一批专炒创业板的散户新贵。其中有持有神州泰岳47.13万股的成碧娥以及勇猛的散户新贵李镇桂。虽然其持股总数仅有68.37万股,但其持 有的5只个股无一例外全是在创业板上市的股票。

农村老太背后另有其人?

华仁药业上市带来的暴赚机会并非只给了马明礼。公司第三大自然人股东梁付成也来自农村,他住在山东省平邑县平邑镇西张庄三村,但他是公司实际控制人梁福东的胞兄。而马明礼却与其不同。

“马明礼女士与本公司其他所有股东、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华仁药业相关人士说。但他没有对马明礼的其他情况作出说明。

那么,这位65岁的农村老太是如何一跃成为资本市场的操盘高手呢?“从她的介入时点看很好,距离公司上市才两年,这个事放在一个农村老太身上确实有很大反差。”一位业内人士说,这位农村老太背后极有可能另有其人。

据了解,像马明礼这样的“超极散户”确有先例,最近的一次是保利地产一份一年前刊发的公告被媒体“挖掘”,曝出了A股史上最牛教师,这位叫做方德基的农村退休教师目前手握约10亿元资产。而他的背后是大名鼎鼎的超级散户章建平,方德基是他的岳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02

中國﹁最牛紅娘哥﹂李松的祕密武器 珍愛網靠三大服務搶食百億商機

2010-9-27 TWM

從華爾街投資銀行家轉戰網路,李松創辦的珍愛網,目前平均每天有二萬人加入,以每年成長一倍的速度搶食人民幣百億元的婚戀市場,他靠什麼在中國競爭激烈的一千多個相親交友網站中脫穎而出?

撰文.林宸誼

穿著白色POLO衫,戴著無框眼鏡,四十歲出頭的中國珍愛網董事長李松,近日來台訪問,外表看起來樸實的他,卻是中國最大相親網站||珍愛網(Zhenai.com)的創辦人,被中國媒體封為﹁最牛紅娘哥﹂!

目前中國有一千多家相親、交友網站,李松的珍愛網並不是最早創立的,卻以五年時間打敗競爭對手,並以每年一○○%速度成長,搶占每年百億人民幣的﹁剩男剩女」相親市場。

珍愛網已有二千六百萬人註冊,每天平均有二萬人註冊,但珍愛網的服務不是免費的,正式會員每人每半年要付人民幣三千元。他們為什麼就要珍愛網來幫忙牽紅線?

中國的婚戀網站市場有多大?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介委員會總幹事、也是中國百合網CEO的范田江表示,根據統計,目前中國適婚單身人口超過五千萬,而今年線上婚戀服務商機就超過人民幣十億元,他看好未來五年婚戀服務業將延伸到婚慶、婚姻諮詢等領域,預計總規模會超過人民幣一百億元。

李松原本是美國高盛投資銀行的金童,因為對金融工作失去熱情,毅然決然在一九九九年回大陸創業,他曾在生物科技、網路創業失敗過,二○○四年再度創業。這一次,他決定盡量避開高成本產業,像物流、庫存、內容等,並且,必須做有病毒式傳播效果的事業。

顛覆傳統相親網站經營模式當時,整個中國婚戀網站市場,大多數都沒有創投的資金挹注,可說是各擁山頭,但規模都不大,競爭相當激烈。過去,這些網站的經營模式,是每個月舉辦一、兩場二、三百人的交友見面會,但是這種媒合的方式,對沒有時間、外表條件不好,甚至是離過婚的白領上班族,卻不是最佳的相親管道。

李松認為,動輒二、三百人見面會,彷彿是場大拜拜,主辦單位可能沒辦法顧慮到每個人的交友情形,性格靦腆不善表達的人,恐怕就被冷落在角落。

○ 四年,李松創辦珍愛網,「我們不是交友網站,我們是紅娘網站,來我們網站上的,是想要結婚的,不是只是上上網、交交朋友。」李松說,鎖定二十五歲到四十五歲的都會白領或是專業人士,其中逾八五%擁有大學以上學歷。這些人到珍愛網,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想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因此,速度與成功率決定一個收費相親網站的生存。

相對於其他免費網站只提供會員訊息,將錢花在辦花稍的相親活動上,他卻把錢花在看不見的地方──設立七百人的「電話紅娘」部隊,一天二十四小時為想找另一半的會員服務。

電話紅娘提供全方位服務

登錄網站註冊成為會員是免費的,但搜尋找到心儀對象,想要進一步認識時,就得要付費。分布在深圳與廈門分公司的電話紅娘,就會開始提供三個服務:第一個服務,就是﹁包裝﹂服務。如果受委託者的優點,沒有在照片裡表現出來,這時電話紅娘就會協助修改,並向中意的對象推銷。

第二個服務,就是協助詢問尷尬問題。譬如女方對於某個男孩子的長相、條件都很滿意,但她想要知道這個男孩子是否有房、有車,這些問題在初次見面前詢問很唐突,這時就由電話紅娘出馬。

第三個服務,是蒐集雙方約會後的意見。就是雙方見面之後,想知道彼此的感覺與看法,但又不好意思問,也不知道究竟該不該有第二次約會,這時電話紅娘就會打電話詢問雙方。要是女方說不想見面,因為男方穿著隨便,或行為舉止怪異,電話紅娘就會告訴男方,在下次約會時要特別注意。

電話紅娘成為經紀人,為互有好感的男女牽線搭橋,成為珍愛網成功的祕密武器,不過要成為電話紅娘也不容易。李松表示,﹁電話紅娘﹂是先透過人力市場挑選大學畢業,具有服務與使命感精神的人員,聘用後還要接受一個月的教育訓練、心理學等課程。

不把錢花在廣告、辦活動上,為了提高撮合成功率,珍愛網靠的就是網友的口碑傳播,以及獨特的行銷方法:紅娘們有﹁業績目標﹂!

李松表示,七百位紅娘,十人為一組,每組設有組長,負責監聽每名紅娘的電話表現;每個月還會有每組紅娘撮合成功數量競賽,所以工作壓力不小。

未來,還會有更多婚戀網站前仆後繼加入戰場,范田江表示,網站的主要收入,還是來自婚戀服務直接的消費者,網路廣告只是很小一部分。不管是百合網、珍愛網或是世紀佳緣網,大家看好婚戀服務行業的原因一致:中國單身會員的消費潛力非常可觀!

近日,李松來台灣推展業務,想直接在台灣入口網站上開一個相親頻道,如此一來,就可省掉高昂的廣告費用。總是精打細算的李松,未來或許有機會成為兩岸最火的紅娘哥!

李松

現職:珍愛網聯合創辦人兼董事長學歷: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博士

經歷:訊龍科技董事長

摩根士丹利銀行亞洲區執行董事
 [ul][li][/li][/u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42

《今日美國》:美國25年來最牛的25只股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186wk.html

 展望未來25年,你知道哪些股票會睥睨市場、讓你一夕致富嗎?鑑古可推今,《今日美國》報本月列出25只25年來漲幅最高的股票。如果有人25年前,每隻押注100美元,當年2500美元的投資如今將可坐收68.5萬美元。

  最大贏家是資產管理業者。富蘭克林資源公司(Franklin Resources)、伊頓范斯公司(Eaton Vance)與伯克夏公司,股價漲幅分佔第一、三與二十名,正應驗了那句老話:掏金不如賣鏟子給淘金的人。富蘭克林公司是全美第四大共同基金管理業者,過去25年的股價漲幅是令人難以置信的64224%,著名的投資大師巴菲特的伯克夏公司,股價漲幅19424%。

  排名第二的是Danaher公司。雖然很少人聽過這家工業測量工具製造商,不過,不管什麼工業都需要用它的測量工具,從電到空氣品質,樣樣都可以測量。

  誰都有生病的時候,排名第四的聯合健康集團(UnitedHealth)看準人們希望規避生病的風險的商機,股價也是長期扶搖直上。

  排名第五的思科系統、第八的微軟公司與第十五的戴爾公司,為消費資訊科技產業的佼佼者。思科提供網絡時代所需的聯繫和速度;微軟提供九成電腦必要的軟件;戴爾提供機器本身。

  排名第六的國際遊戲科技公司(IGT)生產遊戲機,提供的是運氣。

  排名第七的生邁公司(Biomet)與第十一的Stryker公司製造人工關節。

  排名第九的百思買公司是消費電子業界的迪斯尼樂園。

  排名第十的甲骨文公司與第二十四的Pay-chex公司都提供企業用軟件,甲骨文的資料庫是企業資料的保衛者,而Paychex公司的軟件幫公司處理所有薪資問題。

  排名第十二的Countrywide公司是次級房貸業領先者。長期房市榮景創造了它的神話。由於鎖定首次購屋者,使它倖免於受次級房貸風暴波及。

  排名第十三的康捷空貨總代理(Expedition International)幫出口業者找艙位,可能是中國大陸興起的重要助力。

  排名第十八的奧多比系統公司(Adobe)是少數未被微軟吞沒的倖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97

兩岸三地:內地最牛投機活動 因念

2011-3-31  AD




 

時光飛逝,文章 見報之日,第一季度結束。金融投資、跨國企業之類的打工皇帝,與上頭老細吵吵鬧鬧後又從新上路,明天總有希望,第二季度再算。不過,平民百姓生活奔波,管 你春夏秋冬,只有當下工夫等住做,還要擔心最低工資生效後有工開否,抑或收入反而減少,下期六合彩後再講。

藝術品熱炒 儼然交易所

說 起發財,近日筆者遇到國內「最牛」投機活動,看官必然聽過炒股、炒樓、炒紅酒、炒辣椒、炒綠豆等,假如筆者說「最牛」是藝術品,肯定看官雞蛋香蕉石斑飯準 備在手。且慢!實情當然不會那麼簡單,發生在天津、上海和深圳的藝術品投機活動,已經變身成交易所。對!還包括發行商、IPO、股價等,一切運作等同港交 所(388)流通的股票。

報道指,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去年尾成立,第一批「股票」,由兩幅名為《黃河咆哮》和《燕塞秋》的國畫開始,原 物持有人委託發行商,先把兩幅作品評估價值,然後到交易所申請,把畫作擁有權證券化,比如《黃河咆哮》,估值每平方呎10萬元(人民幣.下同),不要以為 看錯,國內名畫是以呎計的,120平方呎就是1000多萬元,為了預留空間,最後定價600萬元上市,每股申購價1元。

看官當然猜到,每逢新玩兒,國民超額認購固然。1月26日首個交易日,《黃河咆哮》馬上暴漲到2元,春節後更漲至差不多8元,3月份完成任務翻一番到16元,短短兩個月之內,17倍的瘋漲,夠「牛」吧!

筆 者知道悶聲發大財,當事情上了報紙,懂賺錢的人已經袋袋平安。有關報道其實是因為國家有形之手,叫停《黃河咆哮》和《燕塞秋》的交易,手頭上還有這兩隻 「股票」的投資者,因為最後結果,可能是退市,每人收回每股1個大洋。除了停牌,也停止申請新開戶口,因為單單一天「藝」交所,已經有50億元在交易系統 內,如何收科?

因念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64

深圳「史上最牛工資」原委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1-06/100346358.html

國家審計署日前完成的一項專門審計,將深圳市租賃管理服務中心(下稱深圳租賃中心)「史上最牛工資」的名聲坐實。

這個處級事業單位 ,按照深圳市人事局核准,自2009年10月1日起實施績效工資制度,月人均收入總額最高不超過14608元,折合年人均最高約為17.53萬元。但審計核實,該中心2009年和2010年分別發放稅前薪酬總額1965.57萬元和1834.33萬元,人均32.76萬元和30.57萬元。其中,主任層級(處級)、科級及一般員工年均稅前薪酬發放額分別為63.53萬元、35.87萬元和27.27萬元,其中,最低22.93萬元、最高74萬元(中心主任)。

如此高薪背後,是這家事業單位掌管深圳市級百億政府物業的事實。財新《新世紀》調查發現,政府物業的監管漏洞由來已久,「最牛工資」只是千億資產規模的政府物業管理亂象的冰山一角。

「最牛工資」

深圳租賃中心前身為1992年成立的深圳市住宅開發租賃公司,由深圳市住建局投資創辦,註冊資金1000萬元,主要負責出租住宅區(含商住大樓)的開發、經營與管理,以及經營與管理住建局的出租住宅和商業用房。1998年完成企轉事業單位,改名為深圳市住宅開發修繕租賃中心,並於2008年7月深圳市事業單位制度改革之際,與深圳市國土房產物業管理服務中心合併而成。

此次國家審計署對該中心的審計調查,源於一年前 「史上最牛工資」的網絡事件。2010年12月22日,署名「民不潦生」的網友在天涯論壇以貼圖形式,曝光深圳租賃中心的薪酬表單,披露中心員工年均薪酬最高達68萬元,最低25萬元。薪酬體系主要由「國家規定工資」「津補貼」和「按年開支項目」等構成。

「史上最牛公務員工資」網帖不脛而走。深圳租賃中心很快回應稱,被曝光的薪酬表單只是內部討論草案,已被中心領導否決,並對表單中的「正式員工工資」等數額表示質疑,稱與實際情況出入較大,「存在造假行為」。

但「民不潦生」隨後相繼公開了該中心《日常支出統計表(綜合科)》《2011年收入徵收計劃表》等數據圖表。其中顯示,2011年預計總收入7236萬餘元,其中,「自有物業」收入1737萬元。日常支出統計表則顯示,截至2010年底,這家事業單位的正式員工58人。但按該中心的日常支出統計,在2010年前三季度支出總金額達到3619萬元。支出中,僅「退休員工節日費」一項中,一年就高達1809.6萬元,還有約63萬元的服裝費支出。

至此,作為深圳租賃中心上級主管部門的深圳市住建局終於通過相關媒體承認,市住建局正針對此事展開調查。隨後國家審計署介入此事,展開調查。

審計調查印證了網絡披露的大部分事實。審計報告指出,深圳租賃中心的收入來源構成,主要包括按照不超過2%的固定比例從政府物業租金收入中計提的業務費、維修費,以及「自有物業」收入,預算總收入與披露相合。

報告還提及,自2008年7月成立至2010年末,租賃中心將443.69萬元「自有物業」租金收入截留至工會賬上,其中,216.06萬元以工會補貼名目發放至個人,其餘以文體活動費等名錄列支。

深圳租賃中心主任朱文芳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稱,該中心「本身不是公務員單位,而是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因此「不存在濫發工資情況」。她稱,事業單位包括財政全額撥款、財政部分補貼、經費自理等分類。其中全額撥款等類別的事業單位,需要政府對其收入進行全面監管,但經費自理類事業單位,要區分於管轄範疇的。「我們跟審計署做了情況說明。」朱文芳說。

但審計部門的調查報告特別指出: 「因地方財政及國土房產主營部門未對其『自有物業』進行資產清查和產權認定,導致應作為國有資產管理的所謂『自有物業』收入變成了該租賃中心為員工發放高工資、高福利的來源。」

「自有物業」

作為直屬深圳市住房建設局管理的經費自理事業單位,深圳租賃中心承擔著深圳市本級政策性住房及保障性住房的租賃、維修、管理等職責。截至2009年底,深圳已建各類政策性和保障性住房26萬套,佔全市住房總量的6.2%,減去其中房改後變成完全個人產權住房的9萬套,其他政府產權的保障性住房17萬套。

租賃中心徵收業務收入表顯示,其目前收入結構主要包括住房專項基金、國土基金、中心業務計提及其他。在2011年,住房專項資金中總計提預算收入達到3010.32萬元,而國土基金計提預算收入也有1773萬元。

除此之外,這個不足60個正式編制的事業單位,還從「自有物業」出租等獲得不菲收益。

朱文芳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所謂「自有物業」,分為政府託管物業和單位自購物業,「這是內部的一個分類」,至於其產權歸屬,上級主管部門自有界定,她「不便描述」。

租賃中心「自有物業」是其前身早些年在市場上以貸款形式投資購買,並作為整個管理經費的補充存在。「當時租賃中心前身還是公司形式(即是深圳市住宅開發租賃公司)。」朱文芳解釋稱,投資資金來源於原公司盈利部分。

但負責深圳市政府物業資產管理的深圳市財政委對此回應稱,無論是公司購買還是政府購買的,因公司為政府全資投建,產權仍歸屬國有,「不管什麼形式,肯定是動用政府資源和政府資金購置的物業」。在審計調查過程中,審計署亦將其明確界定為「國有資產」。

「國有資產」變成「自有物業」,如審計署所言,與政府物業資產清查和產權認定不清有關。因涉及規模龐大,「截至目前,全市還沒有一家單位和部門能給出一個準確的政府物業資產統計總數。」一位接近深圳政府內部事務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而根據2007年全市資產清查的結果,行政事業單位所佔有的政府物業資產,70%以上沒有辦理產權證。來自深圳紀委的初步調查也顯示,深圳全市有711萬平方米的政府物業資產未辦理產權登記。

一位接近國土部門的內部人士透露,正是在政府物業家底不清、產權不明的背景下,早期規劃的時候,部分政府物業,包括一定規模的樓宇、沿街店舖等資產,被相關部門以給員工分福利的形式「佔為己有」,形成「自有物業」。而事業單位改制後,其管理的資產因產權模糊未納入政府管理,從而被相關部門以發放員工福利的名義歸入「私賬」。深圳租賃中心所謂「自有物業」即屬於此類。

這位人士透露,深圳租賃中心的物業,大多分佈於羅湖東門、福田華強北等黃金地段的繁華商區,「規模不大,但段位較佳,租金回報高」。朱文芳也承認,該中心「自有物業」多為黃金商業地段的沿街商舖,但不願透露其具體規模。 而審計署的調查也未披露。

可知的是,這些「自有物業」收益巨大。深圳租賃中心徵收業務收入表顯示,2011年來自「自有物業」的收入達1773萬元,其中「自有物業」租金收入900萬元,物業管理費、停車費收入693萬元,其他收入180萬元。此外,代扣代收水電費收入700萬元。這些收入佔到該中心當年預算總收入約四分之一。

政府物業亂賬

「按照規定,所有(政府)物業資產都應納入財政預算管理。」深圳市財政委預算處處長代金濤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表示,但在實踐中,經費自理事業單位確實有特殊之處。

所謂經費自理事業單位,指單位運用一定政策資源獲得收入,其正常經費開支由單位的正常收入支付,財政不另行安排經費,單位實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且主體業務不以盈利為目的。

由於這些單位需為員工繳納養老保險年金等,地方政府也曾給過其增加收入的補貼政策。深圳市財政委承認,這是造成租賃中心濫發工資的一個主因。「但不能過於強調這種特殊性,從而使差距過大。」代金濤稱。

國家審計署在報告中表示,對深圳市租賃中心濫發員工薪酬問題,除了應責成相關部門對租賃中心的工資收入進行核准糾正,更應明確界定租賃中心管理的物業資產的權屬,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管理,責成租賃中心足額上繳國有資產經營收入。

按官方定義,政府物業資產包括政府投資形成的房屋建築物、社區配套物業等不動產。按深圳市財政部門掌握的最新數據,截至2006年底,全市行政事業單位政府物業資產3737萬平方米,如按10000元/平方米價格估算,價值就達3700多億元。而這並未包含2006年後增加、增值的部分。

深圳市財政部門早已打算對常年投資形成的各種政府物業進行徹底清算核查。2009年的一次摸底分析中,深圳市財政委曾將政府物業分為四類統計:一是主要被行政事業單位用於辦公的用房,據入賬數據可查約77棟;二是以科教文衛體為主的公共事業類物業,這部分入賬數量為1346棟,其中部分由委託管理企業佔有使用;三是由住房基金建設的社區配套類,其中就包括了規模巨大的保障性住房,這部分產權歸屬於住建局;第四,即是歸屬於區政府物業管理機構的,由開發商建設社區配套物業。

但這項摸底核查後來不了了之。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到,深圳高達數千億資產規模的政府物業分別歸由市級或區級的規模、名稱不一的2000多家行政事業單位管理,作為監管機構的深圳市財政委,只是在行財處設了一個資產管理組,從事具體管理工作的只有兩名工作人員。

而因賬外資產大量存在,不同職能部門提供的清查核算數據常常「相互打架」。比如,在對深圳市本級行政事業單位佔用房屋建築物核實清查過程中,深圳市國資委2007年給出的數據是655萬平方米,而相關財政部門的清查數據則是2400萬平方米。

在一筆亂賬之下,像深圳租賃中心這樣持有和管理著大量政府物業的部門,很容易「借雞生蛋」,其問題甚至超出審計報告所涉及的「自有物業」。

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中發現,因程序不公開,缺乏規範性監管,政府物業出租過程中,以低租金出租給關聯機構或個人,再倒手高價出租的「二房東」現象相當普遍,差價部分即進入相關人員私人腰包。由於沒有執行「收支兩條線」的規定和有效監管,房屋出租等資產收入未及時上繳財政專戶的情況也很多。

而2007年深圳市政府專門進行了一次違規佔用政策性用房的清退工作,其中發現,「6000多套中有1000多套存在違規嫌疑」,比例之高令人乍舌。

代金濤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自租賃中心濫發工資事件爆發後,深圳市政府開了很多次會,催生了很多財政管理辦法,包括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的新規定,以及《深圳市經費自理事業單位預算管理暫行規定》等。「目前針對政府資產摸底工作,即全市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數據採集已經展開。」代金濤說。

但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對於深圳租賃中心的處理,除了將其納入市財政統一預算,相關部門對其兩年濫發工資的處罰,僅僅是把2008年改制後該中心主任仍從市財政領取的2萬元薪水予以收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05

台灣最牛經營權爭議 為何落不了幕? 糾纏十年 太平洋SOGO案五大關鍵

2012-05-21  TWM

纏訟十年的SOGO案近來有爆炸性發展,不僅讓徐旭東落淚、震怒,不惜暫停集團在台投資,遠東集團兩千 位員工甚至走上街頭!究竟SOGO案歹戲拖棚的癥結在哪裡?本刊提出關鍵五問,並徵詢各方解答,讓讀者和投 資人不再霧裡看花!

撰文•林讓均 纏訟十年的SOGO(太平洋崇光百貨,以下簡稱「太百」)案,最近有關鍵性發展,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與太平洋流通投資公司(以下簡稱「太流」)前董事長李恆隆啟動新一波攻勢!

時間回到五月七日,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緊急召開記者會,拋出「遠東集團暫停在台投資」的震撼彈。本周還 不惜與二千位員工走上街頭抗議。

但此場記者會最教人震驚的,是年屆七旬的徐旭東,出人意表地當眾落淚。 批經濟部犧牲遠東集團
徐旭東震怒、落淚

是誰讓掌控超過六千億元市值集團的徐旭東,如此痛心?原來,五月四日,經濟部准許太流的臨時監管人(以下 簡稱「臨管人」)在三個月內改選太百的董監事,等於挑戰徐旭東對太百的經營權。

當時法院裁定的太流臨管人有三位:台北大學法律系教授陳榮傳、中國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王弓與勤敏會計師事 務所會計師簡敏秋。前兩人由李恆隆所提名,而後者則是太百創辦人、太平洋建設(以下簡稱「太設」)章家提名。

五月十一日,臨管人風波又有戲劇性發展。台北地院撤掉陳榮傳,新增遠東提名的財政部前部長邱正雄、誠品董 事長吳清友與資深律師陳志雄,臨管人從原本的三位增加為五位。不過,邱正雄因事先不知情,火速請辭。

這樣的組合撮合三方提名的人選,也代表未來在臨管人代行職權的太流董事會中,三方勢必有一番角力,是否能 在八月四日前,改選完太百董監事,還充滿變數。

這件纏訟十年的業界奇案,為何至今落不了幕?到底還有哪些關鍵爭議? 首先從近來的臨管人風波談起,當初台北地院何以裁定臨管人接管太流董事會呢?臨管人的任務究竟是什麼? 為何選派臨管人? 台北地院今年二月裁准臨管人,關鍵就在於,去年八、九月間鬧出的太流及其子公司太百的董監「雙胞案」。 去年六月,太百董監任期屆滿,遠東八月選出以黃晴雯為董事長的董監事;同時,認為此次改選會議無效的李恆隆,也不甘示弱地選出以翁俊治(前統領百貨董事長)為董事長的董監事版本。在此之前,徐、李兩派已各擁人馬改選太流董監事,並將各自版本送交經濟部審理。

為此,經濟部當時還邀集法律、企管背景的學者專家與跨部會官員,召開專家會議,會中多位學者即拋出「臨管 人」建議。李恆隆隨即在去年底,向台北地方法院申請選派太流臨管人。

今年二月,台北地院依據《公司法》第二○八條裁定臨管人,認為「按董事會不為或不能行使職權,……得選任 一人以上之臨時管理人,代行董事長及董事會之職權……」。

法官當初在判決書中載明,太流臨管人的主要職責是「代行太流董事會職權」,還可指派人選到從屬公司太百擔 任法人董事,「不僅可解決相對人公司(指太流)無合法之經營階層以營運之窘境,……(還)可同時解決太百經 營階層之適法性……。」外界解讀,台北地院是想以臨管人一舉解決雙胞案爭議。

太流資本額到底是多少? 而SOGO案纏訟十年的過程中,所有人最想問的,甚至法官與主管機關據以為裁定標準的,就是太流資本額是多少?究竟是李恆隆主張的一千萬元,還是徐旭東強調的四十.一億元?

根據主管機關經濟部商業司的登記,目前太流的資本額是一千萬元。但在此之前,曾經有長達七年的時間登記的資本額是四十.一億元,轉折關鍵在於二○○九年十月台灣高等法院「九十三年度金上重訴字第六號」的一紙判決。

此案針對「○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增資會議」一事,認定當時負責會議紀錄的郭明宗偽造文書,高檢署因而質疑當 時為增資而召開的股東會不合法,認為應撤銷四十億元增資登記。

「這紙判決之後,高檢署行文通知經濟部撤銷增資登記,經濟部才據此在一○年二月三日做出行政處分,將太流 當時登記的四十.一億元資本額,回復為一千萬元!」經濟部商業司副司長李鎂說明。
但事情至此,太流資本額的認定還未拍板定案! 因為遠東並不服氣,以旗下持股太流約五六%股權的遠東百貨(以下簡稱「遠百」)名義,向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經濟部撤銷這項行政處分。另一方面,遠東也舉出另一紙有利遠東、一○年九月出爐的高等法院判決「九十七年度矚上易字第一號」。

該案是檢方提起上訴,認為徐旭東等人未徵詢太設,即私下擬定協議,讓遠東集團透過增資取得太流股權,涉及 背信。但後來徐旭東獲判無罪,遠東集團也因而據此表明當初的增資合法。

同樣是台灣高等法院的判決,卻呈現一案兩判的歧異,對增資是否有效各自表述,這是怎麼回事?

「其實並沒有互相牴觸,因為這兩個判決一個是針對『偽造文書』,一個關於『背信』,但這都是在推論過程中 的附帶說明,都只算是『旁論』,並沒有直接對經營權或資本額做出認定!」台大法律系教授、商事法學研究中心 主任黃銘傑說。

此外,李鎂也解釋,就算董監名單獲得商業司登記,也只具有「對抗第三人的效力」,「該登記而未登記,不得 對抗第三人的侵權行為;但登記也不代表是對經營權的最終認定!」哪些判決影響經營權認定?

既然太流的資本額認定出現歧異,那麼,哪些關鍵判決會左右經營權歸屬?
「解決經營權爭議,最根本的解決之道,就是直接提起對股東權的認定訴訟!」黃銘傑說。 目前,影響SOGO案經營權判定的關鍵判決有三個。其中一個,就是遠百在一○年三月提起的「確認股東權存
在」民事訴訟。

遠東集團委任律師楊政憲說,上述官司已在台北地院審理中,判決結果將對太流經營權做出最直接認定。 而第二個關鍵判決,就是在經濟部撤銷四十億元增資登記之後,遠百對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行政處分」的行政訴訟。但該項官司目前停止訴訟,理由在於高等行政法院正等待之前「九二一增資會議是否偽造文書(九十三年度金上重訴字第六號)」一事的上訴結果。

而該刑事訴訟,就是第三個關鍵判決。 楊政憲說,當時該案有三名被告被判有罪,除了郭明宗判刑定讞、不得上訴之外,李恆隆與正風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賴永吉(時任太百董事長),都針對偽造文書與背信案向最高法院上訴。後來,該案被最高法院發回高等法院進行更一審。

而這件刑事訴訟,也將影響高等行政法院對「是否撤銷增資登記」的判斷。 SOGO案懸而未決,投資人最關心的,則是遠東集團財報從○二年起就認列太百獲利,若經營權變天是否須重編財報?

股權變債權    遠東得重編財報?

「這其實不是會計問題,而是法律問題!」政大會計系教授許崇源說,如果經營權變天,遠東集團投入的四十億 元股權就變成債權。至於,股權如何替換為債權?債權的利息該如何換算?他說,還有賴司法機關如何判定雙方的 權利與義務關係。

但在經營權最後判定之前,畢竟SOGO案紛擾許久,資本額登記也回復為一千萬元。許崇源提醒,投資人應該 密切注意遠東集團的財報,是否據實揭露潛在投資風險。

本刊統計,分別持有太流五六%、四三%股權的遠百與遠東新世紀,光是去年兩者合計就認列了太流約五.三三 億元的獲利。而從○二年至今的十年間,遠東集團共認列了太流超過五十億元的獲利。

如此龐大的數字,又涉及太流大股東遠百與遠東新世紀共十七萬名股東的權益,一旦重編財報將茲事體大,也無 前例可循。本刊對此詢問金管會意見,證期局主祕吳桂茂表示不方便評論。

「目前的權宜之計,是在現行財報架構下加註『財報存在不確定性』;未來若經營權易主,財報是否重編,須視 財報是否有重大錯誤,以及變動金額是否達到重編條件。」一位不願具名的會計師表示,現行的財報重編條件包括:更正稅後損益金額在一千萬元以上,並且達到原決算營業收入淨額一%或實收資本額五%以上。追本溯源    遠東並未完成交易? 十年間的紛擾,至今還無法落幕。令人不禁想問,SOGO這樁商業交易案,當初是否交易完成?交易過程又有哪些瑕疵?

對此,身為太流增資前最大股東,握有六成股權的李恆隆直指「遠東並未完成交易」。李恆隆透露,當時與遠東 協議,要在開發完SOGO台北復興館、大陸太平洋百貨之後,再進行鑑價、議價,而後才履行交易;沒想到遠東 先行對外宣稱已經完成交易。

遠東集團表示不願隨之起舞,引用判決強調增資並無不法,「且藉由增資太流取得太百經營權,也屬正常商業行 為之一種!」「從結果看來,此案的爭議就在於雙方並未明確訂下交易價格、履約方式與期限,才導致一場交易、 多種認定的結果!」黃銘傑指出,「SOGO案的癥結,其實就是當初交易雙方輕忽了『程序正義』,以至於衍生 出後續的法律爭議!」他也建議,商業交易前,一定要進行「Due Diligence」(DD,實質審查)。也就是對交易 標的進行「正當注意調查程序」,以避免交易風險。

「SOGO案並不複雜,只是每個官司環環相扣,要想解決所有事情,必須等所有流程跑完才行!」他直言,SOGO案的關係人都在打「迷糊仗」,導致這場前所未見、曠日廢時的司法戰爭。

不僅走上街頭抗議的遠東員工很感嘆,台灣社會一提起此案,也直呼「十年了,吵到臭了!」只是SOGO案三 方加起來超過五十件官司,要讓這齣歹戲落幕,恐怕沒那麼容易!

股權將變債權?    徐、李各自表述 李恆隆版(增資前)
資本額1千萬元

李恆隆(太設章家信託移轉)60% 太平洋流通投資公司(資本額1千萬元) 78.6% 太設章家 13%
SOGO員工 8%

太平洋崇光百貨公司  40% 徐旭東版(增資後)資本額40.1億元遠東集團(增資40億元) 超過99% 李恆隆 不到1%
太平洋流通投資公司(資本額40.1億元) 78.6% 太設章家 不到13%
SOGO員工 超過8% 太平洋崇光百貨公司  0.1% 整理:陳兆芬

SOGO經營權爭奪案大事紀2002.01 太設集團章家發生財務危機,為免波及SOGO,委李恆隆設太平洋流通(簡稱太 流),再將太平洋百貨(簡稱太百)持股集中到太流,太百、章家各持有太流四成、六成股權,章家再將股權信託 登記給李恆隆。

2002.07 章家要賣太百,原和寒舍蔡家談妥,徐旭東洽購不成,轉與李恆隆商議藉增資太流,入主太百。

2002.09.21 李恆隆召開太流增資股東臨時會,通過太百資本額從1千萬元增資至10.1億元案。此會議後來被指偽 造文書,讓增資的合法性受到質疑。

2002.09.26 遠東集團將10億元增資款匯入太流帳戶,取得99%太流股權、掌控太百,之後又二度、三度增資,前 後總共增資40億元。

2003.02 太設章家不滿李恆隆與徐旭東,告兩人背信;李、徐也生履約爭議,自此三方纏訟10年,國內外官司多 達60件,李、徐、章先後遭到起訴。

2008.08.29 針對背信案,地院一審判徐旭東無罪,但遠東集團須增付收購太流價金。

2009.10.26 高院判定2002年9月21日太流的增資會議紀錄造假。

2010.02.03 經濟部依據高檢署撤銷太流股東臨時會增資案函文,撤銷遠東集團對太流的三次增資登記,太流資本 額從40.1億元回復到1千萬元。李恆隆成最大股東,遠東集團隨即申告反擊。

2010.09.08 高院判決徐旭東背信案無罪,埋下2011年各自改選太流、太百董監事的僵局。

2011.06 太百SOGO董監事任期屆滿。

2011.08.26 由遠東集團主導股東會選出「徐旭東版」SOGO新任董監事,李恆隆未出席股東會,「徐旭東版」新任 董監事名單送經濟部審理中。

2011.09.06 李恆隆認為遠東集團主導的股東會無效,自行召開股東會,通過「李恆隆版」新任董監事名單。

2012.02.16 李恆隆向法院聲請選任太流臨時管理人,以解董監改選僵局,獲地院裁准。

2012.05.04 三名臨管人向經濟部申請召集太百臨時股東會,改選董監,經濟部點頭,並限三個月內召開,威脅遠 東集團續掌太百。

2012.05.11 台北地院撤銷其中一位臨管人資格,增派遠東提出的三位臨管人。至此,太流公司的臨管人增為五位


整理:陳兆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68

「最牛基金經理」是如何煉成的——王亞偉離職,「公募時代」落幕

http://www.infzm.com/content/76426

股權分置後新的市場土壤、基金公司為其「量身定做」的制度安排,共同成就了「最賺錢基金經理」王亞偉。但數次衝擊原有體制結構無果之後,王亞偉和他的上司都選擇了離開。

「一個時代的落幕」,這是對「最牛基金經理」王亞偉離職的普遍評價。

2012年5月7日下午,王亞偉神色平靜地參加了在華夏基金的最後一次媒體見面會。此時距他的離職公告發佈不到18個小時,公告稱他「因個人原因」正式離開華夏基金副總經理及相應基金經理之職。

從1995年進入華夏證券,到1998年掌控第一隻封閉式基金,此後的14年中,王亞偉親身見證了中國證券市場的風起云湧和基金業的迅速崛起,也見證了公募基金經理們一個個離開。

2007年之後,這位早期基金經理中碩果僅存的「元老」之一突然大放異彩,在奪取了當年「最賺錢基金經理」殊榮之後,旗下基金連續多年收益率奪冠,更以極具爭議色彩的「王亞偉概念股」成為了基金行業娛樂化的「形象代言人」。

與此同時,由於華夏基金自身的股權變動等問題,身為基金經理的王亞偉與公司總經理范勇宏早在2009年之後,便多次傳出離職消息。

在數次衝擊原有的體制結構無果之後,對現有市場機制的失望,決定了王亞偉今天的選擇。這也折射了過去十餘年裡,中國證券市場和基金行業在市場結構和制度變化中,始終難以迴避的某些深層矛盾與衝突。

身為基金經理的王亞偉,始終就是這些矛盾與衝突的聚焦點。

娛樂化的明星基金經理

在基金持有人整體虧損的十多年經營期間,各基金公司卻為其股東們創造了數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投資回報。

在最後一次的媒體見面會中,40歲的王亞偉一改「惜字如金」的沉默習慣滔滔不絕地說了很多,喝完了三瓶礦泉水。

這位「被娛樂」的基金經理嚴肅而溫和地強調著自己的角色與職責:一名基金經理要把投資者利益放在首位——這意味著在其職業生涯內,首先要為投資者「創造絕對收益」。

對於整個基金行業而言,這是一句很不客氣的批評。

統計數據顯示,在2001到2011年的11年內,投資者在股票基金上累計投入6.3萬億元,為此而支付了近1645億元的管理費用,而最終收益僅 為754億元,平均年收益率僅為1%-2%,遠低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從投資角度而言,不如銀行利率的投資回報即可視為虧損,中國基金業的十年投資業績可 視為「整體虧損」。

而在這一堪稱微薄的收益中,包括華夏基金在內的四五家基金公司就貢獻了行業利潤的一半。其餘六十餘家基金公司中,又有超過一半以上陷於真正的虧損。

從某種意義而言,王亞偉以這句話劃清了自己與傳統基金經理的「角色界限」。

私募基金追求「絕對收益」,公募基金追求「跑贏指數」,這是過去數十年中基金業內公認的「遊戲規則」。

在王亞偉看來,「跑贏指數」是公募基金經理的基本價值所在。更以私募基金的「絕對收益」理念公然與行業規則「決裂」,其背後的變化令人深思。

在媒體見面會中,王亞偉為自己的投資生涯算了一筆賬:在14年基金經理期間,他為其管理的基金投資者將1元錢變成了28元錢;而與此同時,華夏基金以2.38億的投資成本,在14年中為歷任股東創造的復合回報率卻高達兩百多倍,遠遠超出了王亞偉自身的投資業績。

這並非華夏基金所創造的「奇蹟」,而是整個基金行業的共同現實:在基金持有人整體虧損的十多年經營期間,各基金公司卻為其股東們創造了數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投資回報。

這才是中國基金行業迄今為止所創造的最大「奇蹟」,相比之下「最牛基金經理」的投資業績只能算作「浮云」。對此王亞偉選擇了更加堅定地說「不」,那就是退出市場,「王亞偉模式」亦成江湖絕響。

無跡可尋的「迷蹤拳」

在2005年的市場變化中,股權分置改革啟動,這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股市「同股不同權」的雙軌制結構,也創造了近20年來最大的「制度機會」。

作為市場關注焦點的王亞偉,被認為2005年是其職業生涯的「分水嶺」:在2005年之前,他所掌管的基金雖然業績不凡,但遠未成為市場焦點;而在2005年之後,他所掌管的華夏大盤精選及華夏策略混合兩隻基金,成為了屢屢奪冠的「最牛基金」。

這一轉變如此清晰,以至於業內傳出他到美國撿了本「投資秘籍」之類的八卦消息。

在回顧這段經歷時,王亞偉表示自己最大的收穫是學會了跳出基金經理的侷限,從「生態系統」的角度去尋找企業和市場中的投資機會。

一位曾供職於華夏基金的基金經理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即使對於像他們這樣接近王亞偉的人來說,王的投資風格也「像一個謎」。走進王亞偉的辦公室,沒有堆積如山的研究報告,也看不到日程緊湊的企業調研計劃,只有琳瑯滿目的報刊雜誌。

「我們天天在外邊跑才能搞定一單投資項目,不知道為什麼他在家裡看看報紙就能發現那麼多投資機會。」王亞偉的前同事將其投資風格形象地比喻為「迷蹤拳」。

就在王亞偉「迷蹤拳」風格大成的2005年,在這一年6月6日,上證指數跌至998點的十年底部,包括王亞偉在內的早期基金管理者大多陷入了失去方向的茫然之中。

在2005年的市場變化中,股權分置改革啟動,這從根本上改變以中國股市「同股不同權」的雙軌制結構,也創造了近20年來最大的「制度機會」。在這場變革中,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作為流通股東的「天然代表」,在制度博弈中獲得了空前巨大的話語權與豐厚收益。

這讓開始跳出原有的市場思維侷限,開始從系統和制度層面把握投資機會的王亞偉找到了新的機會。此後多年中形成市場口碑的股改與重組「王亞偉概念股」,也正是發端於此。

王亞偉沒像「券商時代」那樣把某隻重組概念股進行「莊股」式的重倉操作,而是嚴守分散投資的邏輯,以大量的股票種類來對沖單只股票的波動風險。

媒體統計數據顯示,在2005年前所管理的兩隻基金裡,王亞偉先後投資了近500只股票;而在2005年之後的兩隻基金裡,他所投資的股票卻高達九百餘隻,接近前者的兩倍。

海量的分散投資加上靈活的換倉操作,使王亞偉形成了不依賴於任何重倉股的飄逸風格,在市場週期轉換時能更加迅速地把握機會和規避風險;同時他從系統和制度層面尋找投資機會的思路,也因大大有別於傳統基金經理「看研報、跑現場」的調研方式而被視為「無跡可尋」。

但在「莊股時代」思維慣性下,王亞偉在某些個股上的成功投資,卻被市場解讀為「押重組」、「找題材」甚至暗箱操作。

誰的基金經理?

在激烈市場競爭中,這是一個只有市場冠軍才有資格玩的「遊戲規則」:具備品牌效應的基金公司「贏家通吃」,並將其競爭對手逼入死角,從而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在王亞偉遊學歸來的2005年,正值華夏證券破產重組,華夏基金股東和管理層波折不斷之際。原華夏基金總經理范勇宏,推出一套為王亞偉「量身訂造」的制度設計,並以其獨特的投資理念和制度安排,令王亞偉所管理的基金在過去幾年中成為了「行業標竿」。

范勇宏獨出蹊徑,改造了原有的市場發展思路:不再走「靠天吃飯」,在市場高峰爭奪發行份額的道路,而是投資業績為品牌,依靠「品牌效應」在市場低潮期擴大發行規模。

但風險也顯而易見,如果基金公司的業績品牌不能打響,那麼市場低谷期發行無異於「自尋死路」。

為王亞偉量身訂製的基金管理制度便是這股「東風」:在吸收了封閉式和開放式基金各自的經驗教訓後,王亞偉在2005年之後接掌和創立的華夏大盤與華夏策略兩隻基金選擇了「半封閉」模式。

在這一管理制度下,投資者可以贖回基金份額,但是不能申購。由此形成了一個簡潔明了的激勵機制:由於可以贖回,基金經理便無時不處於業績壓力之下;由於不能申購,基金便不必因規模迅速擴大而陷入投資窘境。

正是在這一制度設計下,王亞偉迅速打造出了華夏基金的業績品牌:2006年華夏大盤僅衝到了行業前12名;而在2007年按照自己的思路創立華夏策略後,王亞偉便一舉創造了基金業的新「傳奇」。

在業內人士看來,王亞偉的傳奇之所以不可複製,並不在於其業績的出色,更在於其奇特的制度設計——按照這一制度設計,他所掌管的兩隻基金規模只能越做越小,而這恰恰跟基金公司「沖規模」的要求有著本質衝突。

但在范勇宏設計的發行體系中,由於王亞偉基金的「明星效應」,大量慕名而來的基金投資者被「分流」到了其他不限購的開放基金之中,因此基金公司的整體管理規模依然不斷擴張,並連續多年保持基金管理規模之首。

在激烈市場競爭中,這是一個只有市場冠軍才有資格玩的「遊戲規則」:具備品牌效應的基金公司「贏家通吃」,並將其競爭對手逼入死角,從而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然而,這是「中國特色」的證券市場——當大量的基金公司在虧損之餘,卻憑著規模衝刺獲取不遜於華夏的管理費用時;當基金行業像當年的券商一樣,憑藉 著「牌照壟斷」而非市場業績賺取超額利潤時;當大量優秀的公募基金經理厭倦了制度保護下的「為股東服務」,紛紛投身私募以自己的投資能力「為投資者服務」 時。

最後艱苦維繫著這一理念的市場冠軍華夏基金,及其旗下的明星基金經理王亞偉,也終於到了退場的時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