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共享單車跟風創業者自述:車丟光了,錢也花光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analysis/2017/0830/164911.shtml

共享單車跟風創業者自述:車丟光了,錢也花光了
創業家創業家

共享單車跟風創業者自述:車丟光了,錢也花光了

這個故事有點荒誕。

首發 | 創業家&i黑馬(ID:chuangyejia)

口述 | 巫盛華

文 | 王妍

編輯 | 吳丹

共享單車風口的驟然而起,不僅讓資本為之瘋狂,也吸引了大量跟風的創業者。除了在臺風口上飄浮的摩拜和ofo,我們看到的更多的卻是被狠狠摔在地上的創業者。

巫盛華不幸就是被摔在地上的那個。去年底,他跟風入局創辦3Vbike,然而只運營了四個月,項目便宣告停運。巫盛華搭進去100多萬,1000輛單車也幾乎全部丟失。

不過,巫盛華並未死心,仍試圖重新爬到風口之上。可是,前景依然未蔔。

沒有任何互聯網背景的巫盛華為什麽追風?遭遇慘敗的他為何再次追風?最近,創業家&i黑馬與巫盛華聊了聊,希望對所有想追風的創業者有所啟發。以下為其對創業家&i黑馬的口述。

 

入局

我其實做的也是件跟風的事。

我的老本行是房地產工程,2014年我決心出來創業,當時選定的是互聯網方向,因為感覺很熱門。

前後我嘗試了網站和其它項目,但都沒能做成。2016年,共享單車的出現引起了我的興趣,當時我判定這肯定是個好項目。

首先,我覺得共享單車創造了一個新市場,並且能夠解決剛需,也就是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其次,對於重資產項目,新的入局者有參與的空間,很難實現一家獨大。最後,國內外的需求很大。

於是在2016年底,我創立了3Vbike,正式入局共享單車市場。

webwxgetmsgimg (1)

但沒想到這麽難,成立後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找投資。共享單車熱,我以為很快會拿到融資,結果發給100多家投資機構的BP大都石沈大海。有個朋友一開始答應投資100萬,到後面也反悔了。

好好的項目沒有人願意投。沒辦法,我自掏腰包拿出70萬造了1000輛車,投放在保定、廊坊、秦皇島和莆田四個城市。

但後面出現的事情出乎了我的意料。

ofo和摩拜前後獲得了巨額的融資,他們如海嘯一般迅速占領了一二三線城市,沒給我們留下什麽機會。資本的力量和速度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

另外一件事就是,沒想到短時間內我的單車全丟了。

出局

6月21日,正式投車四個月後,我們結束了運營。

單車丟失是致命因素。

我們投放的第一個城市是保定,2個禮拜後就發現了丟失嚴重的問題。

當時我們怎麽都搞不明白,單車為什麽會丟?

webwxgetmsgimg

我們的邏輯是,共享單車的標誌這麽明顯,即使有人偷了車,總歸要繼續使用。而一旦重新在外面使用,別人騎走就不存在偷的情況。但後來我們在小區的樓道、角落找到了不少車,事實就是,大部分人將單車變為了私物。

而且當時,三四線城市的許多投放點對我們也並不歡迎,即使辦理了營業執照,也會遭到城管的驅趕,甚至直接沒收車輛。

1000輛單車最後能找到的不足50輛,在準備停運的最後幾天里,後臺的記錄是,每天只有幾個人在騎車。

當時我甚至都覺得,這個模式可能根本不適合國情。1000輛單車,每個城市投幾百輛,不到一個月幾乎全丟了。那如果投幾千輛可能也就是三四個月的時間(就丟了),幾個萬輛最多也就半年左右。自己感覺很絕望。

沒有獲得融資,也沒有找到丟車的解決辦法,我當時的想法是,哪怕自己有再多的錢也不敢投了,只能選擇停運。

最開始,我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我在想,(自己)獲得資源的能力很差,作為跟風者,在之前的創業圈沒什麽名氣,大家看不上你,這些情況都很正常。

所以當時的設計是,除了正常的租車,我還在單車上加入了廣告,這個模式的設計初衷是,在沒有風投的情況下也可以生存下去。這樣,每投一個地方,即使沒有收入和投資,也能通過自我造血的方式獲得盈利,只要能長久地活下去,就能慢慢擴大。

在運營的階段,我們接到了一家美發店的廣告。給他的價格比較優惠,每車每天1塊,總共5000塊。廣告貼在單車的後面,車在街上跑,其實會有很不錯的效果。

但是車沒了,廣告無處可做,什麽也都沒有了。

想再入局

剛停運的時候,我反思自己當初的選擇可能就是個錯誤。

在沒有資源、自身思路和技術實力也不強的情況下,如果早在2016年下半年,我們就能預見共享單車市場會被兩家巨頭一統江湖,我相信包括我們在內的許多人都會放棄,不敢進來。但後來我轉變了想法,找到新技術能夠解決單車防盜,讓我看到了希望。

用藍牙技術讓它的定位更準確,也不會像機械鎖一樣被蹭用,之前車輛丟失很大程度上就是這個原因。其次,就是將成本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內。新設計的鎖成本不到200,而現在外面使用的GPS鎖全套動輒都要300到400,所以我一直不太贊同那種模式。

我認為如果成本太高,沒辦法把項目的盈利點計算出來,那麽這個項目就是失敗的。而對於投資者而言,如果投資之前算不清楚賬,也是失敗的。

“活”著的時候沒有人關註,停運後反而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註。被報道後有不少人找我談,甚至尋求合作。

前期大家就是互相交流,交個朋友。我去重慶找過一個人。後來又有兩家馬來西亞和法國的公司來找我合作。

其中法國公司的基地在溫州,我去溫州與公司見過面後簽訂了合作協議,準備將單車投放到法國,共同開拓海外市場。

8月19日,我在3Vbike的公眾號上發布了公告,宣布“複活”。

原本沈默的微信像是被引爆了,很多人跟我聯系想要加盟,雖然目前還沒有一家落地,但是已經有二三十家在行動。

之前的模式行不通,這次我打算改做“加盟”。主要是發揮加盟者和我們自身的優勢,通過這種新方式繞開公司的資金問題。

我們負責向加盟商提供包括軟硬件在內的全套技術、管理和服務,他們購買完系統後自行在本地投車,彼此是一種合約關系。因為相比外地的運營商,他們往往在本地有更多的資源和優勢。比如在某個縣城投放單車的加盟商,可能本身在當地就是做企業的。

加盟只是第一步,還要有信心並保證能賺錢。

我們算過一筆帳,運營情況理想的話一年就能收回成本,甚至可以更早。這個取決於加盟者自己的資源能力,特別是廣告。

我們加盟的最低要求是購買300輛車,每輛車600塊。第一年免去軟件費用,租車80%的收入和所有廣告收入全歸加盟商,我們收20%的服務費。如果獲取廣告的能力很強,甚至半年就能實現。

單車的投放市場集中在四、五線城市,最初我們也認為好像沒有需求。但根據一些朋友在縣城的運營情況,我們發現需求還在,只是沒有一線城市那麽大。

現在的四、五、六線城市其實自己買自行車的人很少,購買電動車的人可能更多。那麽,共享單車可能更多解決的是運動或者是休閑娛樂的需求。比如在公園騎車兜風。

根據我之前的運營情況,騎行效率確實沒有達到2-3次,所以在此前投放的4個城市里也達不到這種需求,當然可能跟我的單車用一次就失常有關系。所以,現在到底多少還是個問題。

與其他有些做加盟的創業者不同,我覺得做誠信的品牌更重要。我所了解的許多加盟模式,他們的盈利都是不可靠的。

比如每天用多少次,都是不切實際臆想的數據。而且他們的盈利渠道也很單一,就是靠租金,而我們還有廣告。

雖然改變了模式規模相應地會小很多,可能賺的錢也會更少。但是我發現有一批人共同做這個事情,一起創業比一個人更有意思。

如果讓我有機會回頭去看,知道今天的結果是這樣,過程這麽艱難,吃這麽多苦頭,可能還真的不會選擇共享單車。但是對於進入這個行業的人來說,這是必須要交的學費。

我覺得只要有資金,任何人都可以加入。ofo、摩拜的長項也並不在於他們的技術、管理,作為首創者、能夠吸引這麽巨額的投資資金,這才是他們能夠成功最關鍵的因素。

手記:

一年多的時間,真假風口還未判定,巨額資本的加註就將共享單車推向風口的弄潮兒。除了巨頭之間的同質化競爭,風口上的戰事,也讓上百個共享單車品牌在短時間內相繼誕生。市面上一度出現彩虹單車、黃金單車等五顏六色的品牌。

timg

截止到現在,“調控”的步伐已然來臨,共享單車瘋狂過後,也加速了洗牌。從悟空單車、3Vbike開始,絕大多數公司已經宣布倒閉。

從某種角度來說,共享單車是一個極具燒錢性質的行業,能否脫引而出與背後資金是否足夠雄厚有很大關系。

像3VBike這樣的公司,無疑是這次風口的犧牲品。他們匆忙入局,又快速出局。

正如,創業家&i黑馬此前報道的首家倒閉共享單車創始人雷厚義所言:不要去追風口,追了也沒用,小公司追不到。(點擊可閱讀該文)

3VBike共享單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