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環保部:中國已累計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25萬多噸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趙英民9日在京透露,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保護臭氧層履約工作,積極推動各行業消耗臭氧層物質(ODS)替代,實現了《蒙特利爾議定書》規定的各階段履約目標,已經累計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25萬多噸,占發展中國家的一半左右。

在當日環保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主辦的2016年國際保護臭氧層日紀念大會上,趙英民表示,在國際社會的通力合作下,《蒙特利爾議定書》履約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全球淘汰了100多萬噸消耗臭氧層物質,臭氧層耗損得到有效遏制,到本世紀末至少避免上億例皮膚癌和白內障病患,取得顯著的環境健康效益,同時也為減緩氣候變化做出了巨大貢獻。《蒙特利爾議定書》的成功經驗為其他全球性環境問題的解決提供了良好的示範和借鑒。

趙英民介紹,“十二五”期間,我國共淘汰5.9萬噸含氫氯氟烴的生產量和4.5萬噸的消費量,分別占基線水平(2009-2010年平均值)的16%和18%;削減含氫氯氟烴產能8.8萬噸,占應削減的總產能的16%,超額完成了第一階段含氫氯氟烴淘汰10%履約目標。

據環保部介紹,履約過程中,中國政府始終堅持生產削減、消費淘汰、政策法規建設和替代品發展“四同步”的指導思想,將發展替代技術作為履約的根本措施,積極推動環境友好技術的研究應用。

趙英民說,在國際社會的大力支持下,中國政府和各行業積極探索綠色低碳的替代路徑,開發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節能減排效果顯著的替代品和替代技術,在環境友好技術的應用上取得了顯著進展。中國第一階段HCFCs淘汰行業計劃項目采用低全球溫室效應潛能值(GWP)的替代技術占比高達76%,在淘汰HCFCs同時實現了年減排溫室氣體86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中國在未來HCFCs淘汰中將繼續在各行業全面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的應用,力爭實現最大的氣候效益。

趙英民說,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巨大挑戰。中國政府制定了“十三五”規劃綱要,將“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履行國際環境公約與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相輔相成,內在的發展理念高度一致,是實現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組成和內容。

聯合國在2015年通過了全球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環境保護是其中三大核心之一,特別是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是本世紀人類的一個重大挑戰。

趙英民介紹,《蒙特利爾議定書》當前面臨著發展的關鍵時刻,締約方正在根據2015年達成的“迪拜路徑”決定,積極溝通磋商,力爭在2016年達成氫氟碳化合物(HFCs)減排的修正案。《蒙特利爾議定書》未來可能承擔更多的環境責任和義務。

趙英民表示,下一步,中國將繼續大力推動綠色低碳替代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加大技術創新和推廣力度,出臺《含氫氯氟烴重點替代技術推薦目錄》,修訂完善替代品標準法規,並通過產業政策、政府綠色采購、綠色產品認證、輿論宣傳引導等方式鼓勵和支持綠色低碳替代技術的研發和推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336

觸目驚心!南京破獲重大汙染案 3000多噸醫療廢物制成餐具玩具

隨意扔在垃圾收購站里的醫用輸液袋、輸液管、輸液瓶等醫療廢棄物,摻雜著使用過的一次性輸液管、一次性註射器、註射針頭危險品,經過違規黑心工廠的加工,制成一次性塑料餐盤和劣質兒童玩具。

據中新網報道,19日,南京棲霞區警方通報了一起令人觸目驚心的醫療廢物汙染案,警方抓獲嫌疑人3名,現場查獲醫療廢棄物13.5噸,實際查實嫌疑人收購、倒賣醫療廢物數3000多噸,涉案價值4000余萬元。

今年8月29日,南京公安棲霞分局在其轄區內的顧家村1號廢品收購站內,發現一批數量驚人的醫用輸液袋、輸液管、輸液瓶等醫療廢棄物。

據現場清點的專案組民警介紹,當時正值酷暑,在高溫下,這些醫療垃圾殘液四處滲流,散發著刺鼻的氣味,令人作嘔。經過警方兩天的清點,共從收購站和附近依維柯面包車中清理出含針頭及輸液管的醫療廢棄物約8.5噸、抗生素類小玻璃瓶約5噸,共約13.5噸。

經查,犯罪嫌疑人張某某為這家收購站的法人代表,2012年初起從南京數家醫院以每家每月800元-1000元不等的價格回收混有針頭、輸液管的醫療廢棄物。根據不完全統計,一家大型醫院每月產生的醫療垃圾至少十幾噸。

“如果是正規處理醫療廢棄物的公司來收購,價格則是4.35元/公斤。很多醫院圖省事和省錢,就與張某某這樣的垃圾收購站簽訂了‘包月’的違規收購合同。”據張某某交代,這些醫療垃圾在經過簡單分類後,轉售至宿遷、浙江等地的加工廠家進行進一步的加工。

警方在追蹤調查後,明確犯罪嫌疑人張某某將回收來的一次性輸液袋(瓶)轉賣給張某(男,1960年12月19日生,江蘇宿遷市人)。2016年9月28日,在宿遷市菜集鎮上張某被抓獲。

根據犯罪嫌疑人張某交代,從2014年初開始,其以每噸2000元至2500元左右不等的價格從張某某手上收購一次性輸液袋(瓶),然後以每噸2200元至2800元左右不等的價格賣給生產塑料顆粒的加工廠,加工廠生產出來的塑料顆粒則通過塑料市場和網絡,以6000元/噸的價格銷售到全國各地的塑料制品廠家。

在警方的調查過程中發現,這些醫療廢棄物制成的塑料顆粒經過再加工,甚至成為了一些黑心廠家用來生產仿冒知名品牌塑料玩具、餐具等塑料制品的原料。

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審查中。

警方提醒: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以及《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產生的臨床廢物、醫藥廢物及廢藥物、藥品等醫療危險廢物,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消毒、毀型等預處理和處置;無能力處置的或者處置不符合國家控制標準的,必須由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有相應資質的單位代為處置。

違反規定隨意處置醫療廢棄物,造成嚴重後果的,根據《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刑法修正案(八)》第46條以及相關司法解釋規定,將有可能構成汙染環境罪。嚴重汙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136

中國被忽略的“原始霾”:每年釋放5億多噸

全國約1/7的天空被霧霾籠罩,面積達142萬平方公里……始於16日的這場霾來得有點粗暴,直接覆蓋了整個華北平原。自北京16日20時率先啟動紅色預警後,截至目前,6省市聯合抗霾、40個城市發布重汙染天氣預警、23個城市啟動紅色預警、17個城市發布橙色預警。

西安市第26中學的老師19日通過手機直播向學生教授語文課程

然而,霾的數值並沒有降低,反而進一步加劇。19日,石家莊市區內“世紀公園”監測點PM2.5和PM10一度雙雙突破1000微克/立方米。範圍也在進一步擴大,京津冀、山西、陜西、河南等11個省市接連“淪陷”。

當絕大多數人都將硫化物、氮氧化物、汞等視為霧霾元兇時,卻忽略了霾中的另一個主要成分:多環芳烴。“霾的元兇很清楚,多環芳烴和再生的PM2.5,而且是客觀存在的,必須分析它的源頭,才能徹底消除霧霾。”在化工系統工作了63年的國家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總工程師、化學工業部技術委員會原常委方德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眾所周知,燃煤是造成霾汙染的主要源頭之一,也是硫化物、氮氧化物、汞,乃至被忽略的多環芳烴最主要的生成途徑。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既然無法改變以煤炭為主的能源供給方式,就必須探究如何更加清潔地利用它,這才是從源頭上治霾的重要方式之一。

難降解的“原始霾”

“煤炭揮發分而產生的多環芳烴是PM2.5的原始結構,也是PM量里最廣的源頭,且它是一個不容易降解的物質,半衰期也很長,達幾十年。”方德巍表示,“1952年的‘倫敦霧’效應就已經證實,多環芳烴是PM2.5的原始結構。”

方德巍告訴本報記者,霧霾元兇很清楚,是客觀存在的。首先,凡燃燒、熱解、幹餾生物質及煤炭或原油均可大量地產生“多環芳烴”物質,也就是原始結構的PM2.5物質,這是主要源頭之一;其次是光化學煙霧(或稱氣溶膠),來源於大氣中相關物質的光化學反應而構成再生結構的PM2.5物質。

而相比人們對再生PM2.5物質的重視,多環芳烴卻被忽略了。

事實上,一噸燃煤在燃燒過程中會釋放300公斤的多環芳烴,但其中一半會被燃燒掉。而我國的煤炭消費主要為商品煤,按照2015年數據,消費量為36.98億噸,這就意味著多環芳烴每年的釋放量高達約5.55億噸,進入了人類生活的環境——水體、土壤、空氣。

20日淩晨,北京朝陽區常營,車輛及路人在能見度極低的霧霾中緩慢前行

此外,如果說氧化硫、氮氧化物、汞、粉塵都可以通過環保設備進行凈化,但多環芳烴卻無法被清除。

“我曾反複闡述,直接燃煤及生物質(無論是動、植物質)都必然產生原始結構的多環芳烴化合物。特別是直接燃煤,只要是在發電的鍋爐或是一般的供熱鍋爐燃燒,道理是一樣的,只不過電廠所排廢氣凈化好些,表面上排入大氣的PM2.5(即原始‘多環芳烴’結構物質)可能相對少了些,但按總量的平衡(物質守恒的原則),其去處也只能是經電廠裝備所吸收或吸附,這些焦油狀的物質仍將進入水體,經排放就有可能被土壤吸收。這類物質沸點極低,極易在大氣中散發。”方德巍表示。

風變慢助推煤汙染

中國燒煤並非最近幾年才開始,為何最近幾年的霾越來越重?殊不知,風越來越慢了,這從側面助長了霾的氣焰。

“近些年,在北京氣象臺觀測到風力在降低,與過去相比,低了每秒0.7米,這種降低有氣象臺站周圍障礙物遮擋的影響,也有氣候變化的影響。對於霾來說,風來,霾散,但是現在風速低,汙染不變或增大,都會讓霾加重。”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開存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作為激發和終止汙染過程的重要因素,大氣條件對汙染過程的影響已促使眾多的專家展開研究。

王開存指導的博士論文《大氣擴散條件對空氣質量的影響》稱,從京津冀地區19個氣象站1981~2015年的能見度數據中發現,能見度小於5公里,且相對濕度小於90%時為霧霾天,冬季的霧霾天數和冬季能見度有很好的六個負相關因子,這六個因子能很好地預測能見度的年際變化,該因子的高值對應著亞歐大陸對流層中層的逆溫,弱的西伯利亞高壓會進而導致水平風速減少、相對濕度增加,這些都不利於汙染物的擴散。

“高濃度的汙染物排放是空氣汙染的內部原因,而不利的大氣水平和垂直擴散條件則是決定汙染過程是否爆發和持續時間長短的外部條件。冷高壓控制下比較利於汙染物的擴散,但是大氣環流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氣象一定要有溫度梯度的差異及濃度的梯度才會發生改變。”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一位研究人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近年來,霧霾頻發除受到汙染物排放增加的影響,同樣受到大尺度環流系統的影響,東亞冬季風減弱、近地北風減弱、對流層低層逆溫異常和相對濕度增加等環流特征都有利於霧霾的集聚。

上述論文中還指出,1976~2007年,北京近地面風速由每秒3.7米降低到了每秒3米,冷空氣爆發(日間溫差4攝氏度)的次數由年均7次減少為5次,而相對濕度和靜風頻率(小於每秒2米)都有所增加,這些都表明東亞冬季風的減弱。而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極地地區增溫比低緯度明顯,這大大降低了緯向溫差,進而降低了西伯利亞冷空氣對華北地區的輸送,同時減弱了徑向風速,近期的大氣環流特征加劇了霧霾天氣的發生。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全球在變暖,北方的冬天不再像過去那樣冷,同時由於極地地區變暖更強,中緯度與極低地區之間的溫度梯度減小,這些因素會影響西伯利亞冷空氣爆發的強度和頻率以及近地面風速的大小,可能對霾是否集聚產生重要影響。

根治煤汙染可能要20年

無論是燃煤所帶來的硫化物、氮氧化物、汞,還是粉塵及多環芳烴,都是霾的元兇。在無法改變以煤炭為主的能源供給方式時,如何真正能夠清潔地利用它,才是從源頭上治理霾的一個方式。

方德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們承認現行任何化石能源的利用方式都對環境有負面影響,但也要承認其可依據各自不同特點,最終實現高效清潔的利用。”

“以燃煤發電為例,煤炭經鍋爐完全燃燒,再蒸汽發電,其能效僅為33%~41%(包括超超臨界機組在內)。煤炭既是能源又是物質資源,其客觀存在的物質結構包括多環芳烴化合物,因此在燃燒及熱加工(焦化、幹餾、熱解)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對環境不友好的汙染物質。中國需要通過體系創新和技術路線創新,走以‘能化共軌’技術為龍頭的‘甲醇經濟’戰略創新路線,最終實現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方德巍表示。

“能化共軌”既創新性地將煤炭資源利用與化工過程相結合,又集聚了熱、電、化等多元能量的綜合高效梯級利用,並創造性實現了物質轉化與相關產業的循環、耦合,最終可將煤炭的資源利用率分別從發電的33%~41%與化工的53%,提高到大於80%的綜合利用率水平。同時現有技術路線體系下煤炭利用排放的汙染物N0x、S0x、Hg、PM2.5等已基本不複存在,而二氧化碳可通過“甲醇化”過程,實現“分子經濟”共軌及下遊配套的高效利用,最終可減排65%。換句話講,就是從傳統燃煤發電的“煙囪”中撿回碳、氫及相關產物。

這個路徑,方德巍在2008年的一次高層會議進行了匯報。事實上,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煤為主的碳一化工及甲醇體系的創新研發戰略已經全面系統地開展,因為歷史原因又被弱化。

工信部、財政部2015年已聯合下發《工業領域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工信部聯節[2015]45號文,鼓勵在煤化工行業按照“能化共軌”理念,推進煤炭由單一原料向原料、燃料並重轉變,加大煤炭資源加工轉化深度,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新材料等新型煤化工。

“對現有產業逐步實施系統改造,大約需20年健康發展,中國即可全面實現高效利用能源資源,從源頭上徹底解決因老工業化之路帶來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難題。”方德巍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3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