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曾經滄海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2736


巴黎:

CKM001君說可以把價值投資法應用在整體經濟,天外有天,我認為有這樣的一天的可能。

整體經濟,顧名思意,就 是可以計算什麼可引致經濟改變的原因、變幻,得到最終結果,Blog友可能說,那不是馬克思朝思夢想的嗎?

很多投資人都歡喜在宏觀經濟理 論說兩句,巴黎在Blog內一直叫Blog友不要花時間在這些對投資賺錢沒有用的事情上。我討厭宏觀投資法不下於投機,因為我從來未見過有人以這些方法能 長期戰勝市場。當然我對兩個學問也略懂一二,只是我不說而已。

只要在思考上有受過訓練的人,都會看出那些專家的理論在投資股票上會產生的 問題。之前我已經有一篇文說那管克魯明估中亞洲金融風暴,他是不可能以此賺錢,相反,因為風暴的時間延緩,他可能因為長期沽空而傾家盪產。

我 在回Blog友的問題中說到「一般人對因果論是直線、一對一的想法,和沒有考慮時間延緩影響。」,這些人腦的限制,亦是我們無法在整體經濟上成功計算的原 因。

說宏觀 經濟什麼也會似層層,有些人認為自已估中結果,就是因為自已說的原因正是真正的原因,其實只是因為中結果的機會是50%(一是升,一是跌)。但中整體經濟的升跌市的原因的機會卻是千億份之一(2的N次方),這就是Fisher、 Warren Buffett、Graham.....數不盡的投資高手要避開這種由上而下的投資方法的原因------因為他們有自知者明。

有人說 Soros不是以宏觀方法,投資(機)得手嗎?我以前不知,但因為我做得銀行股多,我就明白,單只美銀和富銀的總資產已是20+萬億美元,是它們的 Shareholders Equity 12-13倍,Blog友可以用手指加腳指算,未到總數量的一半的銀行和保險股的leverage資產就已經是成個美股的總值了。

只 要...亦只 要,人們對兩三間銀行失去信心,那麼,整個經濟體系就瓦解。Soros們是賭市場信心而不是什麼宏觀經濟(只是說來好聽一點吧),這亦 是他們從來不會在市場上不大風浪下,說一些宏觀經濟理論,和眾人吹水,因為這樣他們會露出馬腳。


他們亦不可能賺價值投資者的錢,因為他們不可 能長期short sell一隻真正資產是股價多倍的股票。他們只能嚇到一些愚蠢的人,在極低位沽貨給他們平倉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51

那些曾经倒下的金融巨头们……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9/411062.html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见到周军(化名)的时候,他刚在半年前离开曾经工作三年的巴克莱银行。回忆三年来自己从雷 曼兄弟的员工成为巴克莱员工,然后自己工作的整个小组被解散,往事历历在目,甚至当年雷曼绿色的地毯换成了巴克莱的蓝色地毯也就在眼前。感慨世事迅速变迁 的同时,他的声音却非常平静。

经营结构改变巨大

周军从事的正是当年最热火,也是现在最有争议的自营交易。2009年股票交易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原先他们组设置的交易策略无法适应市场新的形势,造 成巨大亏损。今年年初,整个组遭遇了解散的命运。在巴克莱,周军所在的股票自营交易组不是唯一遭灭顶之灾的部门,从去年开始,高风险的交易业务也在不断瓦 解。

“我身边的许多部门,多空操作的、高频交易的、基本面交易的都被砍掉了。高频交易2008年非常好,2009年上半年就有很多人走了。他们的座位, 后来被期权做市(option market making)的人取代了,自营交易业务在各个银行都在减少。”周军说,“他们(巴克莱)也不想冒很大的风险。还有来自英国的规定也对自营交易限制比较 多。”而当年雷曼兄弟的强项——二级市场业务(flow trading)则成为巴克莱扩张的主体。

两年前的今天,美国最大的投行之一雷曼兄弟突然宣布破产,这个拥有2万名员工的庞然大物轰然倒地,几乎与此同时,英国的一家普通的银行——巴克莱买下了雷曼兄弟,成为与摩根大通和高盛齐名的投行。

投行出身的巴克莱总裁戴蒙德主导了收购雷曼兄弟的谈判。最近,戴蒙德又被提拔为巴克莱的首席执行官。他的升职,也预示着巴克莱的经营策略将更偏重于 投资银行的业务。英国商务大臣Vince Cable对此表示愤怒。因为巴克莱拥有1674家分行,是大型的商业银行,这样的银行业务和风险较高的投资银行紧密联系,风险巨大。

“正在发生的是你让一个拿着极端高薪的投行负责人来接管世界其中一个主要银行,这也显示了政府建立银行委员会来查看银行的结构的明智。”Cable说。

事实上,自2000年以来,投行业务在巴克莱一路走强。2007年,投行业务所带来的利润占到整个银行的36%。如今,巴克莱的基调并没有变,不过,高风险的投行业务正逐渐被风险较低的二级市场业务所取代。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银行。

“花旗银行赚钱不多的、长期的、高风险的产品或部门就去掉了,因为很难向股东解释。总体的趋势是流动性比较强、杠杆比较低、比较容易向股东解释的方 向。”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本报,“例如CDO(担保债务凭证)部门就砍掉了。私募股本因为需要持有时间很长,(花旗)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每季度要公开盈利状 况,这是有矛盾的,因为很难知道将来的结果。他们就把这个部门出售了。”

与此同时,随着美国金融监管法案开始落实,本月初,摩根大通开始逐步关闭自营交易业务,紧接着,高盛集团传出类似消息,摩根士丹利则正在寻找应对之策。将来,银行业涉及自营交易的资金量将大大减少。

专家表示,由于经济形势的低迷,银行整体的业务比过去缓慢了很多,这也推动银行要在投资交易方面赚更多的钱。二级市场是很好的业务,但是它不如高风险的量化交易盈利大。所以,当监管部门要求银行远离量化交易,或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他们自然而然会增加二级市场业务。

“这就像上世纪80年代,二级市场是交易的主体,量化交易很少。”纽约大学斯登商学院教授查尔斯·默菲(Charles Murphy)告诉本报,“将来,银行会在资产负债表方面更保守,它们会有更高的保留金,必须减少风险性。银行业还是很好的商业领域,不过盈利不会像 2007年那么高了。”

经营状况明显改善

周军今年3月份离开巴克莱,加入找工作的大军。令他惊喜的是,市场上机会非常多。许多金融机构,尤其是大银行,由于业绩上升纷纷开始招人,他在一个月内就找到了新的工作。

金融危机两年后的今天,当年拿政府救助资金的银行纷纷缓过气来,不但还清了政府的救助款,而且开始盈利。

花旗银行今年连续两季度盈利。这家银行当年曾一度徘徊在国有化边缘,公司首席执行官潘伟迪(Vikram Pandit)在国会听证会上唯唯诺诺,不敢提出任何反对意见。如今,他在应对政府新金融监管法案时,也敢稍微提一下公司的不满了。

如今,摩根士丹利、瑞银、花旗等实力大大削弱,但是,经营稳健、资金充裕的银行却碰到了千载难逢的扩张机会,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西班牙国际银行等 以较小的代价壮大起来。美国银行并购了陷入绝境的美林公司,今年第二季度盈利354亿美元,高盛盈利88亿美元。其他银行的业绩也一片叫好。

去年年初,监管部门通过监管资本评估项目对一些机构进行了严格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一些机构已经具备了承受更加不利的宏观经济变动影响的能力。这 些机构刚刚缓过气,就争相偿还政府通过不良资产救助计划援助的资金。这可不是“道德高尚”,而是在“自由市场”上驰骋惯了的金融巨头们,不想被政府牵着鼻 子走。

“如果你是一个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当你看到市场开始变好,总不喜欢政府还在你的机构中起决定作用,让你业务放缓。绝大部分银行已经把欠政府的钱还清,也就从对政府的承诺中脱身。”默菲说。

债务刚刚还清,银行扬眉吐气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高管们再次发放巨额奖金。高盛的2009年年终奖金额达到历史高度。在今年的高盛股东大会上,这成为 股东们争相斥责的焦点。一位普通股东提议,希望高层管理人员离开公司三年内,仍必须持有75%以上以奖金形式获得的公司股票,从而提高公司的长期效益,这 样的提议没有被通过。此外,几乎所有的银行即使勒紧裤带,也要给一线交易员发放大量的年终奖金。

2008年金融危机刚爆发时,储户曾担心自己资产的安全性,当年的华盛顿互惠银行就是经不起挤兑,不得不被摩根大通收购。现在,这种担心也大大减轻了。金融机构核心存款的融资渠道在政府的担保下已得到改善,许多金融机构已筹集大量资本,并缓慢开始借贷。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投行的特点之一就是人员流动频繁。尤其是金融危机以后,投行的交易员仿佛是风中的蒲公英,频繁变动工作岗位。贝尔斯登倒闭后,法国巴黎银行重金吸纳了该公司四名从事二级交易业务的骨干。一年多后,其中两人又跳槽到野村证券,一名到摩根士丹利。

近来,美国证监会又开始新一轮针对雷曼兄弟垮台的调查。前雷曼兄弟高层官员再次被要求接受询问,雷曼兄弟倒台前的那段时间,发生了什么?这让人们重新想起那些已悄悄退出众人视野的雷曼高管们。

当年对国会议员说自己对雷曼兄弟倒闭感到“恐惧”的雷曼前首席执行官理查德·福尔德(Richard Fuld),曾经一度必须出售自己千万美元收藏的名画。现在,据《华尔街日报》称,他已在纽约低调地开设了自己的投资公司——矩阵咨询(Matrix Advisors),但具体业务不明。记者使用谷歌根本无法查到该公司的网站和业务内容。

而雷曼的前首席法务长托马斯·拉叟(Thomas Russo)在纽约一家律师事务所担任资深职务。前欧洲和亚洲地区运营主管杰瑞米·以塞克斯( Jeremy Isaacs)则开始了新的投资公司。虽然这些高管们还将不时面对美国证监会的传讯,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大好前途”。

“这就是华尔街人事体系的特点。你拿别人的钱,冒很大的风险投资,赢了,你拿很多的奖金;输了,你换一家公司。任何人都会在这里面作权衡,这就是交易员的期权。”周军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73

回憶那些曾經擁有的股票 <系列文章> 同福客棧 licen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tys.html

 

A:投資也要靠運氣

 

買入

 

A的買入是基於一系列錯誤或者至少是片面的假設。

 

第一個片面的假設是:加油站是一個賺錢的行當。

 

如果按照今天的認識水平,我應該能夠明 白:加油站賺錢或者不賺錢,主要原因不是因為它是加油站,而是因為加油站背後的油品壟斷。對於價值產生的原因,我一直相信:壟斷創造價值!離開油品的民營 加油站最多也只是一個路標;而離開民營加油站的煉油企業,卻依然是壟斷的煉油企業。

 

另外一個錯誤的假設是我對於權益比例的 計算錯誤:我錯誤地將上市公司對某項資產的部分權益計算為全部權益,從而極大地增加了公司的資產價值。按照今天的標準,這樣的錯誤我應該會比較少犯,至少 我希望自己會比較少犯。但對於一個閱讀財務報表還不夠熟練的新手而言,這也應該也算是有情可原吧。

 

無論如何,基於以上的這些假設,作為「價值投資者」的我終於發現了一家兼具「美好發展」和「低估價格」的上市公司。機會千載難逢,我鼓起勇氣買入了A。

 

上漲

 

我相信大多數人買入股票之後都會很在乎股票價格的短期變化:如果價格升高,那一定「證明」了自己的正確判斷和果斷決策;而如果價格降低,我想那種滋味恐怕只有自己才能體會。買股票賺錢的人感覺都差不多,而買股票虧錢的人感覺卻各有不同。

 

於是,由於A在買入隨後的某天突然就漲停了,我開始覺得興奮而驚奇。興奮是因為才買入的股票沒幾天就漲停,自信心得到了充分的「證明」;而驚奇卻是因為漲停的原因是股票分紅。如果分紅也成為一個刺激漲停的利好的話,這個市場也太驚奇了吧。

 

在那之後的多年中,我還陸續看到了更多 光怪陸離的景象:當一家公司轉增或者送股的時候,股價大漲,大家告訴我這是因為投資者都相信這只股票會重新站上除權之前的價格!如果這還不算奇蹟,那最新 的故事是由於前晚一家上市公司出現在了眾所周知的電視台上的眾所周知的電視目中,導致了其股票第二天的大漲。。。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基於我僅有的專業知識,我原則上認為除 權對於上市公司而言只是一個會計遊戲,對其經營基本沒有任何實質性的促進意義。相反,我覺得除權其實還為大家造成了新的困擾:每當我翻看企業以往的會計報 表的時候,我需要記得做一些除法,以便理解企業的收入和盈利其實是在增加,而不是在降低。當然,我相信這樣的小眾問題只會影響到真正閱讀企業財務報表的投 資者,而這樣的投資者確實不多。

 

很多人都認為做一個價值投資很簡單,而且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學會。事實上我卻認為,價值投資的理念根植於一個人的價值觀。一旦沒有被植入價值投資的基因,一個人是很難成為真正的價值投資者。即使是同一個家庭的成員,對待價值投資也很可能表現出完全不同的態度。

 

簡單地說:如果你理解價值投資,那幾乎就是一瞬間的事情;如果你不理解價值投資,那幾乎就是一輩子的事情。

 

當「價值投資者」已經風光不再,甚至已經成為一個貶義詞的時候,我依然堅信自己是一個傳統的「價值投資者」,而且也願意繼續做一個傳統的「價值投資者」。但一個「價值投資者」的想法並不會干擾市場先生的看法,市場依然我行我素,而我卻只能落寞地站在原地。

 

下跌

 

後來,A的價格跌了,而且跌地很厲害,而我認為這是對我心理承受能力的一次考驗。當我在A的價格降低之後,沒有賣出A,而是繼續又買入了一些A,我相信這其實並不是那麼容易的決定。

 

當大家都在賣出的時候,仍然堅持買入,這不僅需要正確的判斷,更需要個人的堅持。由此我也總結出了如下的道理:真實交易和模擬交易是沒有比較基礎的,原因包括交易層面,更包括心理層面。

 

當你假設你有100萬,然後全部在某日的收盤價買入了一大堆股票的時候,技術上你很可能沒有投資的100萬,而且你也幾乎不可能在那個價位買那麼多的股票。當然這些都不是問題的關鍵,問題的關鍵在於你心理上所承受的壓力是不同的。

 

如果是想像當中的100萬,你可以輕鬆地進行任何你希望進行的交易,因為即使後來你發現你錯了,你失去的也僅僅只是你想像的財富和你真實的時間。

 

但如果是你真實的100萬,當你在考慮投資的時候,你就會明白你所做的每一個決策,無論對錯與否,都將會影響到你未來的真實收益,而這種影響是不可逆的。基於此,你需要完全承受這種巨大的心理壓力。

 

人一旦承擔了心理壓力,表現就會受到影響。我們在奧運會的賽場上已經無數次感受到了運動員由於心理壓力而影響自己的表現。事實上股市就是賽場,你我都是運動員。對於觀眾,要不就跳下場參加比賽,要不還是老老實實繼續觀看比賽吧。

 

賣出

 

再後來,A的價格又上漲了。

 

雖然很徒勞,但是我相信大家都在努力研 究股票上漲和下跌的原因:有人認為是莊家在操控,也有人認為是某種數學的、物理的或者生物的規律,當然更多的人認為這其實就是賭博。無論別人怎麼看,我認 為這一次的上漲是因為A將要獲得的一筆補償款。基於這個假設,我認為當補償款全部收到之後,A的價格上漲將停止。於是我按照補償款的進度,在股價的不斷上 升過程中,分批賣出了A。

 

大約7個月的時間,我完成了我持有A的投資道路。

 

總結

 

今天,當我重新翻閱A的K線圖時,我發現我當時最後一批賣出A的價格,到今天都仍然沒有被超越,但我真的只能將這個「賣在最高點」解釋為純粹的運氣。

 

如果需要為A的投資做一個總結,我想說的是:賺錢的時候,除了認為自己能力強之外,更重要的很可能是運氣好。

 

B:聽消息過山車之旅

 

買入

 

「每當我看到天邊的綠洲,就會想起『東方-奇諾瓦』。」在我的小時候,這可是很有名的廣告語。即使到了今天,雖然這個品牌已經不知所終,但這句廣告語依然藏在我的記憶深處。當然,我其實想說的是:每當我聽到有人談起聽消息買股票,我就會想起B的故事。

 

B的買入,完全是因為一個消息。

 

幾年前的某一天,我突然聽到了一個不知是真是假的消息,消息說B將會有個重要利好,肯定會漲。基於這樣的一個消息,我開始了對於B的研究。

 

經過基本面分析,我認為B屬於普通製造業,業務相當普通。雖然公司資產負債表結構非常穩健,但利潤相當有限,基本看不到短期內利潤突然增加的可能。對於股價,我認為B目前的利潤不足以支撐目前的股價。如果需要給出一個估值,我估算大約是當時價格的50%,也就是0.5X。

 

由於B的財務結構非常穩健,經營也比較穩定,所以我認為B在短期內經營嚴重惡化的可能性不大。出於好奇和無聊,我試著在第二天的集合競價階段買入了非常少量的B。當成交的時候,我還不知道我將會開啟我的聽消息過山車之旅。

 

上漲

 

買入B之後,確實聽到了B的一個似是而非的信息披露,而B的股價在短暫下跌之後也確實開始了上漲,我的過山車之旅正式啟程。

 

對於聽消息買入股票的人而言,最大的問 題不在於消息本身準確與否(只需要一段時間就可以判斷),最大的問題在於你很難再次聽到針對同一個股票應該賣出的消息。當然,如果你真得可能獲得這種信 息,那估計你早晚也會遇到問題;但如果沒有這種消息,那股票什麼時候才能賣呢?+10%?+50%?還是+100%?沒有人能夠回到這個問題。

 

隨著B的價格不斷上漲(其間大盤也在漲),B的價格上漲很快超過了50%,我本著價格肯定還會漲的想法,繼續坐著B的過山車,看著B像火箭發射一樣扶搖直上。

 

下跌

 

當B的價格上漲到大約2X的時候,價格開始掉頭往下(其間大盤也在跌),下降速度可謂「飛流直下三千尺」。當B的價格相繼跌過1.5X、1X、甚至0.8X時,我開始有點急了。由於我對B合理價格的判斷大約在0.5X,所以雖然很急,我也只能繼續坐著過山車一頭紮進虧損的水裡。

 

B的價格最終跌到了0.5X附近,轉而企穩和上升(其實大盤也企穩上升)。由於沒有太多的安全邊際,我也沒有打算買入更多的B。經過了這種「上上下下的享受」,我想:是應該考慮什麼時候賣出B了。

 

賣出

 

經過了無數的中間過程,我最終在大約1.5X的價格賣掉了B,結束了我長達兩年的聽消息過山車之旅。雖然投資收益率看起來很高,但因為投入的資金實在太少,所以絕對收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如果不是基於自己的思考和判斷,以及對自己判斷的自信心,真正的價值投資者往往很難在投資上下重手。所以真正在投資中賺大錢的人,往往都具有非凡的判斷力和自信心。

 

總結

 

每次我和別人討論聽消息買股票這個話題的時候,我都會講講這個故事。但聽完之後,大多數人都會說:「下次如果真有消息,記得告訴我一下!」

 

無論別人怎麼想,我都已經決定遠離這種過山車式的生活。

 

 

C:不是你的,終究不是你的

 

買入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我發現了C。

無論是從收入、利潤還是員工數的角度來看,C都是一家很小、很小的公司。通常情況下,這樣的公司估價都很貴。但由於一個季節性的原因,讓C看起來不是很貴,所以我開始了對C的研究。

C所從事的是服務業,而且主要是面向海外的服務業。以我對於中國地緣政治的理解,我認為伴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提高,C未來具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

事實上,即使考慮到這個季節性的原因,C的價格仍然很高。在我不斷調高自己的估值體系之後,才能容納C這樣的股票。

很多投資者都在股市暴跌之後批評投資分析員不負責任的漫天估價。但在一個前無古人、後面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看見來者的大牛市當中,如果分析員不調整自己的估價體系,他(或者她)能寫出來分析報告嗎?畢竟,對他們而言,寫推薦報告就是一份工作而已。

真正需要反省的,是那些根據報告買入股票的人。當然,我這種「罪惡」的想法,會讓那些連報告都不看就買入的人情何以堪呢?

最終,我以一個我今天看來幾乎不可能的估值,買入了少量的C。畢竟,一個好股票如果只是價格太高的話,可以先買一點,等價格降低的事後再買入更多。

經過一段時期的反覆波動,最終C的價格出現了稍微顯著的下跌,以便我能夠以一個相對較低的價格買入更多的C。如果只看那一小段行情,我應該也算是「抄底」吧。

事實上,我從來都不認為有人能夠輕鬆地「抄底」和「逃頂」,尤其是同時完成「抄底」和「逃頂」。對於普通人而言,這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且就算真的能夠偶爾碰到,那也並不能說明什麼。反之,如果投資者追求的就是這個,那我覺得真還不如到賭場好好地賭一把。

 

下跌

在經過了一段時期的反覆波動後,我在C上已經開始有所收益了。事實上,我當時所持有的每隻股票在賬面上都是盈利的,我又不由自主地開始自鳴得意了。但當我看著我長長的股票清單時,我完全沒有意識到我持有的股票數量太多了。

當幾乎所有股票的價格都在快速下跌的時候,我認為這是對我心理承受能力的又一次考驗。我隱約地意識到,也許我的估值體系出問題了,因為我根本不可能有信心拿出這麼多的資金按照我的估值體系買入股票。

從此之後,伴隨著股票價格的不斷下跌,我開始不斷地下調自己的估值體系,而不是堅持之前的估值體系繼續買入股票。

持有多少隻數量是多,多少隻數量是少,我相信對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候、持有不同的資金量,都會得到不同的答案。

我的經驗是:當你持有的所有股票你都能自己進行管理,而且無論是何種增持還是何種減持你都能從容處理的時候,你所持有的股票數量就剛剛合適。

如果是種莊稼,我相信經過一季之後,大多數人都能很容易就能判斷出自己的能力,但在股市當中,我認為至少需要經歷一個完整的漲跌週期,有悟性的人才能稍微明白少許。而更多的人,很可能終其一生也沒有辦法理解。

 

上漲

事實上,在此後C價格不斷下跌的過程中,我根本就沒有買入C;在隨後C價格回升的過程中,我也沒有買入C。事後諸葛地看來,我當時的確是錯過了買入C的時機,但事實上我當時錯過的又何止是C一隻股票。

股市和滑雪有幾分相似:上坡總是太過緩慢,而下坡卻往往太過迅速。

終於,股市開始逐漸但緩慢地上漲。而我也準備逐漸地賣掉C,以便減少自己的持股數量。

 

賣出

最終,我以稍微虧損的價格分批賣出了所有的C,也順便告別了那場大跌。

雖然我仍然相信C是一隻好股票,但按照我更新之後的估值體系,C的價格還是太貴了。不同的人賺不同的錢,賺你應該賺的,而不是那些本不屬於你的。

 

總結

當我再次翻看C的K線圖時,我發現在我賣出C之後,C的價格經歷了一番大漲,即使是到今天,C的價格也遠遠高於我當時最後一批賣出的價格。與最高價相比,我當時的賣出價只能算是在山底,但我並不後悔。

到了今天,如果需要在一隻股票和一個估值體系之間做一個選擇,我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堅持我的估值體系,而賣出那個不符合估值體系的股票,管它身後長勢如潮。


 

 

D:好股票為什麼不賺錢
買入和賣出

無論是投資還是投機,我們常常喜歡做的一件事情都是購買「便宜」的股票。就我所知,「便宜」股票包括兩類:

第一類「便宜」的股票是絕對價格較低的股票。幾年以前,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我買某某股票,因為便宜,菜場買斤小菜的錢都超過股價了。」當時,還有一個響亮的口號── 「消滅n元股」。

 

第二類「便宜」的股票是PE很低的股票。最近大家常說:「PE才20幾倍,真便宜」。
事實上,我基本不會受到股票絕對價格的困擾。研究過港股的人都會明白:股票的絕對價格並不說明什麼:絕對價格低並非真便宜,而絕對價格高也並非真貴。

 

但在,低PE股票在過去的幾年中卻經常困擾我:曾經的很多股票都是由於低PE而買入,現金不足而賣出。獲得非常有限的收益甚至是虧損的同時,浪費了我無數的時間。

 

上漲和下跌
價值投資其實包括兩類價值實現方式:一類是「價值發現」,另一類是「價值恢復」。

「價值發現」是指真正發現了不為大家所知的價值。一個美妙的故事是:發現一些價值巨大,而又不為大家所知的公司,經過了足夠長的時間,其價值最終體現出來。

 

「價值發現」固然美妙,但事實上「價值發現」也是非常艱難的。試想一下:對於一個上市公司,一個普通投資者能夠比公司管理層和分析員更加理解公司的價值,這談何容易?

 

當然,這並不是否定「價值發現」,而是想說明真正的「價值發現」往往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才能實現:當看得足夠遠時,投資者對於價值的判斷會出現明顯的分歧。

 

所以,中期而言,價值投資更加常見的實現方式是「價值恢復」,也就是雖然大家都明白其價值所在,但在某些時點由於某些原因,股票價格和其價值之間出現了嚴重的偏離,或者說出現了「安全邊際」。
事實上,對於低PE股票,如果沒有辦法做到「價值發現」,那就需要以極低的價格買入,以便獲得足夠的「安 全邊際」以實現最終的獲利。但在實際的交易環境下,即使對於這類股票,想要在極低地價格買入也是很不容易的。而更為困難的是,能夠買入這些股票的時點,往 往也是能夠買入其他更好股票的時點。基於此,低PE股票其實是價值投資應該儘量避免的領域,雖然這些股票都是好股票。

 

總結
當我重新翻看這類低PE股票K線圖的時候,我發現在過去的幾年中,這些股票的最高價格只比我的賣出價格略高或者持平。直到今天。雖然我都依然相信這些股票是好股票,但我可能已經不會再次買入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36

我曾經想要戒掉臉書 郭奕伶

2012-02-13  TCW




請別誤會,我不是重度臉書迷,既 不在上面po文,也沒有時刻查看的焦慮。不過,自從這個玩意兒誕生後,我得承認,生活中許多需要等待的零碎空檔,我除了打開iPhone瀏覽E-mail 後,第一選擇就是進臉書。

在裡頭,我不說話,只默默潛水,跟著小學同學豪華的周遊列國玩樂、隨著中學同學的育兒甘苦感動、幫著遠征戈壁的 EMBA同學加油打氣。

早期,我曾想戒掉臉書,那時資訊流龐雜,禮貌性互動過多,生活似被制約。然而,當我狠心刪除帳號後卻發現,哇!我連 商周的臉書都進不去了,好像自我隔離了近十六萬位的商周粉絲,而我的心,也好像突然空了一塊。

刪掉帳號、再恢復,這樣的矛盾,來回了三次。 後來,我找到中庸之道,執行unfriend(刪除好友)動作,只加入少數的親友,我發現,這樣就夠精彩了。偶爾,親友對時事第一時間的反應,竟成為我的 輿情領先指標。早上起床,瀏覽完各大報,臉書成為我的另一份個人剪報。

然而,生活周邊也有不少人臉書成癮,一回家就逕自跟遠方的人們開起寂 寞派對,對最親近的家人視而不見;更有人因為習慣臉書上的交談,在真實人際互動中越來越封閉,甚至不願意拿起話機、無法直視對方眼神。

其 實,科技工具是中性的,只要它帶來更開放的環境,就對世界有所助益,只是運用的巧妙還得靠個人。

臉書的誕生,源自寂寞商機,但追根究柢,更 來自人們對愛的需求。人的一生,功成名就不過身外之物,你有沒有愛過、被愛過,才最真實;而愛,永遠不嫌多,它讓人們越活越有興味。

過去, 人們為了表達愛與被愛,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相對高。如今,臉書大幅降低了這個交易成本。你要搜尋愛(或被愛)的標的很簡單,不用翻箱倒櫃找畢業紀念冊、也不用千里迢迢尋人;又因為臉書採 用實名制,因私人投機、資訊不對稱產生的協議成本也降低;網路公開評價機制,則讓臉書上的互動更有誠意,降低了監督成本、違約成本……。

這 樣的發明,相信連交易成本之父寇斯(Coase)都不得不按個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04

關於消費行業囤貨、存貨、去庫存的一些想法系列(一) 曾經米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08d493501016d93.html
 

前天瀘州老窖中報超預期,昨天茅台中報帶來擔憂,這一喜一憂有各種原因,但裡面都涉及了一個囤貨、控貨、存貨的問題。近期這種關於「貨」的分歧很多,也讓 很多公司或被樂觀或被悲觀,涉及可不少消費行業,如品牌服裝、家紡、阿膠、白酒等。因此想說說自己的一點不成熟的想法,和朋友們討論交流,相互提高,就算 拋磚引玉吧。因為想法比較雜亂,外加涉及的行業情況也有所不同,因此準備分為系類來交流,先把那些之前暴利的囤貨品種進行分析,如白酒、阿膠,之後再談那 種存貨反壓的服裝。畢竟囤貨和存貨雖一字之差,代表的意義完全不同,是主動、被動的本質,其恢復和複雜程度絕對並不一樣。廢話不在多說了,正文開始,希望 文章能得到眾多個人的指點,以便自身的提高,先在此拜謝!

   一、關於囤貨的形成和其雙刃劍的影響。

   囤貨其實是很多銷售渠道一個增加自己利潤的方式,自古有之,比如所謂的屯聚居奇的為富不仁的案例就在古代農產品等物品上層出不窮。這種事情產生的條件個人認為需要幾個:1、產品供求存在一定的不平衡,代表案例就是茅台,茅台一直供不應求,不管需求到底是我們的三公還是什麼,反正就是供不應求。從來沒有人囤積二窩頭,因為那東西滿大街都是。2、相對易保存或者說保存成本低於其在囤積過程中的漲價幅度,代表案例也可以說白酒和阿膠,紅酒其實也存在囤貨的可能,為什麼相對囤的少,就是因為庫存要求高,要酒窖和恆溫等措施,不是那麼容易儲存,外加年份紅酒是看葡萄的大小年,而不是看絕對距今的年份,需要更專業的判斷知識。而另外一個反例就是之前的家紡產品,之前由於棉價的持續上行,家紡在近年內其實也是在漲價的,庫存難度也不是太大,但他在囤貨過程中明顯產品的漲價幅度不足以覆蓋儲存成本,因為存在過季、佔用流動資金成本不能覆蓋漲幅的情況,也是沒有人存貨的。

   可以看到囤貨其實利用了產品到最終終端消費者過程中,一道相對壟斷的特殊利益群體的信息和拿貨不對稱性,用正反身性的方式在影響經濟最基本的供求規律,他 在產品供不應求、有漲價預期的背景下,加劇了更大的供求矛盾,之後加速了提價的進一步發生,給真正的生產廠家帶來了並不精確的供求信息反饋,從而可能讓廠 家做出錯誤的擴產或提價判斷。而一旦過度擴產或終端提價過度,短期損傷了最終終端消費需求時,囤貨的經銷商又會起到負反身性作用,將之前低價的存貨過度拋 售,更加嚴重的放大產品的短期供大於求或以低於當期一提價後的指導價甩賣產品,擾亂未囤貨經銷商的銷售,擾亂最終市場。可見對於產品生產商和最終消費者而 言,經銷商囤貨都是一頭疼的問題,對於生產商,一段時間內,可能囤貨對其有微利,但之後必成大貨;對於消費者其一直是大禍。但對於囤貨經銷商而言,其帶來的是超額利潤,這種衝動是不可避免的,而中短期唯一可以制衡他的只有生產廠商,消費者是絕對無能為力的。囤貨的幅度和危害的控制僅能依靠生產商和經銷商的博弈來解決。而在長期消費者是可以通過替代和用腳投票的方式放棄這種產品的消費來徹底打死經銷商存貨的,但這種情況基本上不會發生,因為在這之前生產廠商就因為自己的短期週期波動來與經銷商進行博弈。

   博弈的手段大體分為:1控貨2減少提價預期和幅度3降價。

   控貨:其博弈更多的是通過讓囤貨的經銷商相互博弈,通過損失短期內生產廠商的利益來做到平緩供需,其根本在於最終消費者的消費訴求依然變化不大。在最終消費者還有消費訴求時,終端消費情況並沒有變化,生產商通過控貨不發出新貨的手段,短期切斷經銷商進貨可能,讓其考慮是否出售存貨來維繫老客戶,如果其區域壟斷嚴重,並未有其他經銷商再其地盤,可能控貨短期對其影響不大,他依然可以以斷貨為藉口吊足消費者慾望甚至加價出售,但一旦最終消費者不堪其加價,則其徹底受損,進而損傷生產商。但大部分情況下,只要其區域有一個經銷商在生產商控貨背景下願意出售囤貨庫存,則為了讓其老客戶不被出貨的經銷商吸引走,各個囤貨經銷商都必須出貨來滿足自己的客戶需求,從而起到生產商控貨去囤貨庫存的效果。

   減少提價預期和幅度:其博弈依然需要消費訴求變化不大的背景,通過讓囤貨經銷商自己衡量其庫存成本與資金佔用成本等情況,來決定是否繼續囤貨還是開始逐步出貨將之前的囤貨利潤兌現,或去尋找新的囤貨品種,當然這種情況需要經銷商涉及行業廣泛。其本質類似我們買入股票後,股票大幅上漲後,股價開始盤整漲速放緩或盤整過程中,我們是賣出該股,尋找新的尚未爆發的股票,或開始逐步兌現利潤改善生活的博弈。且一旦減少提價預期和幅度,會讓最終消費者損失一部分恐慌消費的衝動,從而減緩消費者對於供需不足的擔憂而進一步倒閉囤貨商兌現囤貨,畢竟在國內買漲不買跌的恐慌消費衝動對於消費者心理影響還是存在的,最明顯的案例是房地產企業。

   降價:最有效的逼迫囤貨商出貨兌現利潤的方式,但絕對是生產商和經銷商博弈的最差結果,生產商和經銷商雙輸的結局。生 產商會損失建立起的品牌形象,讓最終消費者的消費衝動可能徹底轉移,而囤貨商的肆意甩貨會加劇市場恐慌,擾亂市場,做毀一個品牌。其應用情況大部分是消費 者消費訴求基本上以開始徹底改變,生產商放命一搏的背景下,即使品牌並未徹底死掉,也基本上進入日暮西山的過程,即使以後能東山再起也需要數年積累,外加 超好的運氣才可。

   綜上可以看到,生產商基本上不會使用第三種降價這種情況來與經銷商雙輸,而是利用第一、二種,或一起運用的方式來達成平緩經銷商囤貨帶來的市場波動,而經銷商為了不與生產商魚死網破也會進行一部分妥協,達成共識。短期以生產商控貨損失收入、經銷商出庫存打壓出現一定產品價格泡沫的方式讓市場通過小周期波動,釋放未來的巨大風險。

   老窖、茅台、阿膠等被囤貨的品種,其實都已經在使用類似的方式了,老窖和阿膠更加明確提出了自己的控貨訴求,且確實遲遲並未再提價。而茅台雖然尚未有類似 的表態,但通過其中報的預收款減少和一直並不兌現資本市場和經銷商的漲價預期,其實也已經這麼再做。而之所以茅台中報日的暴跌和阿膠一年多股價的低迷,其 實是來自之前分析的控貨、降低提交預期和幅度這兩博弈手段的一個共同前提的分歧:即消費訴求變化不大的分歧。也就是說看空的必然認為最終消費者已經中長期或中短期對於產品的消費訴求,由於連續提價或囤貨過多後,產生了改變或替代。而如何確認自己的假設是否正確,其實就涉及了幾個分析層面:1銷售終端增速是否在維持2去囤貨庫存過程中是否出現了價格過度混亂和經銷商串貨互殺3其他替代品牌品類是否已經威脅品牌的未來。而這三項其實是可以通過調研來逐步明朗。本文的第二篇《草根調研的驗證必要和方法與其利弊》將重點談談自己不成熟的想法,望各位高人到時能有所指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176

我們有太高深的投資理念卻失去了基本的動手能力-有感於茅台事件 曾經米奇

http://xueqiu.com/2232468241/22584900
茅台塑化劑送檢事件估計馬上要告一段落了,但回首本次事件在抽煙的時候突然頓感羞愧,我們多年來資本市場的精英人士們,學習了太多巴菲特、林奇的理念,卻忘記了作為一個普通人基本的動手解決疑問的能力。    有網友去送檢茅台檢測塑化劑了,而且不止一二位,當然最出名是哪位香港人物。誠然茅台的下跌也不一定是因為這個事情,可能是很多其他原因,但在塑化劑上,我們看到太多的研究報告和點評從各種角度用深刻的歷史以及三氯氰胺等案例來論證到底對茅台的影響有多大,並感嘆資本市場對於「謠言」的敏感。但卻沒有一個人能站出來說到底里面有沒有?為什麼,因為我們大篇幅的文章都做在冥思苦想的理論上,而忽視了一個最簡單的方法,送檢茅台,來確認到底有沒有,而很多所謂的「散戶」去做了。

 我一直認為市場中有大體兩種人,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只是身份不同,而非實力不同,而不知從何時開始機構彷彿是一種光環,哪怕就是在營業部幫兩三個朋友炒股的,也號稱私募,因為私募是機構;而個人投資者被稱為「散戶」好像永遠愚昧的代名詞。卻沒人知道自從07年牛市後,機構在A股市場中的份額已經從接近30%一路下滑到7%,也僅僅是一個小比例的參與者而已。

 想起了去年去某上市公司調研活體三文魚項目後,自己的激動,看過那些活躍的三文魚後,有一種翻身做主人的感覺,終於我們能吃上活的三文魚了,不在只能吃刺身。多麼偉大的壯舉?回北京後某次去京深市場買海鮮時,還特意和賣三文魚的老闆提起了這個突破,老闆也很有興趣,說就聽說三文尊國內有活體的,而沒見過大西洋鮭的活物,自己還真考慮進貨,煞那間,該上市公司的新品市場空間好像無比之大。但後來老闆看似無意的問了我下他如果進貨,怎麼養起來保活呢?我當時心下一沉,彷彿被從天堂打入地獄。一年多後,該上市公司的三文魚項目養殖的很好,個頭、成活率都符合了研究報告的預期,但銷售情況卻從1000萬噸的預期,生生的下調到了10噸,還不一定能完成,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法暫養保活的難題讓下遊客戶興趣盎然,卻無法操作。

 兩件事或有不同,但卻都指向一個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對於全球各國的烈酒酒精消費量來推算出我國白酒市場到底是不是飽和,尋找各種難以找到的數據來驗證,畫圖表,卻在催化劑傳聞後沒有一家研究機構和投資機構買一瓶茅台去找一家機構去檢驗;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海關數據來驗證10年來我國對於三文魚的進口量來推算三文魚在中國的市場有多大,卻沒能隨便找個賣魚的問問他是不是能進貨。

 我們各種博士、碩士精英越來越多,金融工程、金融行為、金融衍生品、量化交易各種神乎其神概念和創新提的讓人炫目,卻最終失去了最簡單便捷的驗證一個事情的「弱智」方法。回首當天出現塑化劑事件後,你是願意看到一篇數十頁的點評報告?還是願意看到以下幾個字:「本研究所已經送檢茅台,並未發現塑化劑」。當時我是希望看到點評報告的,因為我根本沒想到還可以通過送檢這麼沒有「技術含量」的方法,驗證我們偉大的價值投資標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769

諾基亞手機耐摔探因:曾經造過子彈 涉足軍事行業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3865.html

可能你不知道的是這家成立於1865年的公司最早是一家造紙商,隨後又開始製造汽車輪胎,電信行業只不過是他們無意之間搞出來的一點副產品而已。目前的諾基亞其實是芬蘭國內的一家跨產業的大型公司,產業涉及到造紙、化工、橡膠、電纜、製藥、天然氣、石油、軍事等多個領域。

  早在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諾基亞曾經擁有過芬蘭SAKO武器公司的50%股份,並生產出SAKO-NOKIA牌子的子彈。

  這樣是不是就能解釋諾基亞為什麼耐摔了?這才是真正的軍工品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392

曾經擁有的巨大財富一夜之間全部失去,是怎樣的經歷和感受?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156.html

昨天碰巧遇到一個朋友,非常巧,曾經在大學裡在同一時間段住在同一個宿舍樓(不是同系,當時不認識),同樣因為遭遇911以後的納指崩盤,從意氣風發到失意潦倒,負債纍纍。

他的經歷很傳奇,因為去美國短期出差,偶遇一個創始公司的創始人,相見雖短但是想談甚歡。結果回國後意外收到了來自美國的很有誠意的offer,邀請加盟一起創業。於是他去了美國,然後公司上市,上市當日他的期權就翻了7倍多,出任公司總架構師,一年飛行累計50萬英里,跑遍全球各地,26歲坐擁數千萬美元的資產。他自己說當時只覺得自己就是天選之人,自信空前。

我的經歷和他有些類似,只不過是在國內。某次業界會議上認識了一個朋友,被邀請一起創業,兩年年之內營業額過億,每個月飛行距離繞地球一圈。後來賣了公司,還繼續創業,從0開始,5個月拿到第一輪投資,緊接著第二輪投資意向基本談定。

然後納指就崩盤了。

他的經歷是,股票全砸手裡了,當時他在美國還通過槓槓,炒了一大批股票,全是互聯網股,後來包括他自己公司的股票,都一路狂瀉,他最多的一天,一天之內斬倉50萬美金,點sell的鍵手指都快點斷了。最後的結果是,他賣光自己的一切,還負債10萬美金,當時他的朋友都勸他直接回國得了,反正美國佬無法到中國追債。但是他繼續留在了美國,後來入職大公司,打工掙錢,陸續還清了欠債,最後回國。現在在國內某巨頭外企擔任合夥人級別的管理職位。

我遭遇的是,投資人倒閉,合同上確認陸續到位的投資款嘎然而止,但是公司的現金支出已經隨著擴張急速拉高,我不得已花光了手上的錢,還四處問朋友舉債,最後不得不公司關門,負債百萬。後來開始努力打工,還錢,最終還完了。

關於我當時的感想和經歷,大約在最孤獨的時刻是什麼?這個答案中大略說過一些。

總得來說,和他聊下來,大家都差不多,無非是痛不欲生,每天在自我麻醉和自我反省中反覆煎熬,竭力想去抓住一些哪怕微不足道的精神支撐。

但是說句老實話說,除非自己真正經歷過這些,否則這樣的體會是不可能通過言傳所體會到的。至多給大家聊做一些談資和故事。

未曾經歷過的,是無法真正體會當時的心境和狀態的。而經歷過的,恐怕以後看待生活和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會產生很大的不同。

聊到最後,我們都同意,這樣的觔斗,恐怕也是一件幸事,因為畢竟發生在我們年輕的歲月裡。如果是中老年的時候再栽一個這樣個觔斗,恐怕是很難從坑裡再爬起來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10

阿里曾經報價22億美元91不賣:為啥91不獨立上市?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383.html

「91的同學們,歡迎大家加入百度!」8月14日上午十一點一刻,百度(BIDU)董事局主席兼CEO李彥宏出現在福州六一北路亞太中心四層91無線(以下簡稱「91」,其控股方香港上市公司網龍:0777)辦公室。

他的身影出現在一個大型顯示屏上,原本一本正經坐在自己工作崗位上寫著代碼程式、更新著網頁內容的「同學們」再也按捺不住了,呼拉一下將舞台呈半圓形圍個水洩不通,男孩女孩手裡都舉著不同型號的手機狂拍不止。

「今天我們正式簽署了百度與91合併的合同,在一個月左右的交接後,每個人都將成為百度人!」李彥宏宣佈。

是的,在這個中國互聯網迄今為止最大金額併購案的背後,是當今移動互聯網格局被改寫、百度移動端戰略初具規模、未來入口戰略更加清晰以及平台化運營思路進入實質性階段——而這一切結果,都是緣於91寧可放棄了 獨立上市這個囊中之物。

這一天正是中國傳統情人節「七夕」,選擇這一天來到91無線,也透示著百度和91無線雙方高管心中都充滿了濃濃的「郎情妾意」。

然而這場併購案中並非只出現了百度和91兩個角色。不論買方還是賣方,都在大戰略上實施著自己的小戰術——有的意欲阻止,有的則意欲「劫和」,而91的最終選擇,也許正折射出了在今天這個巨頭掌控天下的移動互聯網上,一個創業小公司如何讓「夢想照進現實」。

一通越洋電話

百度和91無線的業務合作時間並不很長,從2012年才開始,但是這一年中雙方合作甚歡。百度成為91助手的主要合作夥伴,為91助手導入流量。 91手機助手、安卓市場和百度手機助手等移動客戶端也互相交換推廣。

到了2013年五月,雙方都有意「更大膽一點」——既然業務合作這麼順暢,怎樣保障這樣的合作可持續下去才是關鍵。百度企業發展部總經理湯和松以及91無線CEO胡澤民代表雙方開始了正式的談判溝通。

他們剛開始想到的是,百度出資收購91無線57.6%股份,實現控股。但是這種方案將會令雙方上市公司涉及到發生關連交易、核算、知識產權等方面的種種不便,雙方股東不同、員工的激勵機制也不同,百度和91感到各種糾結很難解決。且還有一個重大的問題,如果只是投資,那麼百度手機助手和安卓市場、91助手之間將出現「親兒子」和「養子」之間的區別。

5月,還傳出了一個「阿里巴巴將併購91」的假消息——當時91無線和阿里巴巴確實在接觸,但91無線正一門心思自己獨立上市,被91無線CEO胡澤民否定掉了。

或許這個假消息多多少少也刺激了百度,雙方此後的思路一下子打開了。

「戀愛談得不錯乾脆考慮結婚!我們就開始探討一個比戰略投資更加大膽的方案:百度全資收購91無線。」全程參與了談判的百度副總裁李明遠接受經濟觀察報獨家採訪時稱,「其實最終整個談判就一個月的時間。這樣全資收購之後,股東利益百分之百一致。」

是的,百度和91無線正式開始就併購進行接觸時,網龍持有91無線57.41%股權,剩下的42.59%股權則在李澤楷、91高管、IDG、祥峰、智基、德同等多家股東手裡。

幾乎沒有人知道,在和百度的談判開始涉及全額收購之前,91無線的獨立上市計劃已經到了最後關頭——在宣佈上市前91無線生生撤回了已經通過審核的上市申請,選擇「嫁」給百度。

「與百度談全資收購時,91離上市只差臨門一腳,就在聯交所要審核通過批出來的時候,我們讓他們先停下來了。」91無線CEO胡澤民稱。

儘管胡澤民無法回答「獨立上市」與「被百度全資收購」哪個能融到更多的錢,但有一點是明顯的,獨立上市的91將面臨與百度之間的競爭,那麼此前胡澤民所考慮的一切問題就全都無法解決。

糾結太久對雙方都沒有好處,以至於連胡澤民最後都期待能盡快有個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據李明遠回憶,從開始正式談全資併購到簽MOU(諒解備忘錄)也就一個星期的時間。

兩個「買」家

阿里巴巴雖然比百度更晚接觸91,卻一度曾比百度更加無限接近91。特別是在收到百度有計劃全資收購91的消息之後,阿里幾乎做了所能做的一切。

91內部人士透露,阿里巴巴方面先是由無線負責人帶隊,率領投資併購負責人和商務合作負責人飛赴福建,向劉德建和91無線顯示出自己的誠意。直到91與百度收購合作談定之前,由於地處杭州的便利,91在上海的辦公區裡始終有阿里不同層級的談判人員如走馬燈般輪流造訪。

最高潮當然還是馬云親自飛赴北京去約見出差中的劉德建。長達兩個小時的會談,最後開到總值22億美元的優厚條件。在這個過程中,馬云還不惜動用自己的人脈,找到劉德建身邊的各路朋友幫忙遊說。

阿里巴巴在6月份也正式向91提出了以現金+股票進行全資收購的方案。阿里的投資團隊甚至曾一段時間專門駐留在福州,當網龍董事長劉德建在北京出差時,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專程從杭州飛到北京(大概在百度併購前幾天),與劉德建足足談了2個小時。阿里的報價也加至總值20到22億美元——此時的李彥宏,正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參加中美互聯網論壇。

但最後,91卻選擇了百度19億美元的報價。那是在收購競爭進入白熱化的最後階段,李彥宏給劉德建打了一個越洋電話,兩人確定了百度以19億美元全資收購91無線的方案。

當然,360也曾加入遊說陣營,但看起來周鴻禕的目的僅在於希望阻止91做出同意被百度收購的決策。

據91無線內部人士透露,在百度與91正式發佈收購消息的兩週前,周鴻禕飛赴福州約見網龍董事長劉德建,並在之後以平均1-2天一個電話的頻度打給劉德建,希望影響他的決定。由於此前雙方曾有「嫌隙」,劉德建對專程前來的周鴻禕態度非常「禮節性」。

但對於這段往事,胡澤民僅對經濟觀察報稱:「周鴻禕找過劉德建是真事,但91無線的併購我全程參與,我這裡沒有接到任何360要併購91無線的任何方案。」

91的選擇

回憶起這個關乎91命運的選擇,胡澤民對本報稱:如果選擇阿里巴巴,未來91走的路會很「苦」,因為阿里巴巴的生態圈相對獨立,就是電商,且阿里巴巴過去投資的項目都相對十分零散。91今後不僅需要對阿里巴巴進行各種支持,送去流量,還會陷入與百度成為競爭對手的局面。但是如果接受百度,91自己將得到更多的支持去發展,而與百度的合作也將成為「內部結算」。

而對胡澤民來講,更「有趣」的事是改變移動互聯網的格局:全資收購後,91助手、安卓市場和百度手機助手加起來的市場份額達到行業第一。

「做一件對行業格局有改變的事,最令人興奮。」胡澤民稱。

對胡澤民更有吸引力的是,91的「端」與百度的「云」的配合,且在合併之後,百度和91在應用、遊戲的分發量上一定是第一的。

而能讓百度出這麼高價格的理由,除了雙方未來在各種業務上的各種想像空間外,91無線本身的盈利能力也是百度一方重點考慮的因素——91的盈利能力很強,未來也是「現金牛」。

是的,2007年網龍10萬元收購91手機助手的雛形iPhonePC Suite後,91無線一直發展得十分迅猛。2010年起收入僅600萬元人民幣,2011年雖然還是虧損,收入卻增長到6000萬,增長十倍。2012年91無線的總收入達到2.8億後,實現了8000萬元的淨利潤。

在91的收入結構中,遊戲佔據了超過50%的份額,其他收入則是應用內的廣告以及電子商務成交後根據金額的提成比例。

如果按照0.8億元淨利潤得到的19億美元估值,那麼本次全資收購的PE值高達23.75倍。

當然,併購只是開始,並不是結束,對於91來講,未來怎樣與百度融合,才是最大的挑戰——李彥宏在福州對91無線員工講話時也表示「歷史上絕大多數的併購,尤其是當併購規模足夠大的時候,最後併購的結果大都失敗了。例如AOL(美國在線)和Time Warner(時代華納)的併購,一個是新媒體,一個是舊媒體,完全不搭界,最後失敗了。」

在李彥宏看來,成功的併購是因為協同效應,同時團隊之間能夠配合得很好,不成功也是因為這兩條不對:要麼是這兩個業務有沒有協同效應,要麼是文化上根本無法融合,所以就會失敗。對於此次併購,李彥宏的目標很明確——「不僅要做中國互聯網有史以來最大的deal(交易),更要做中國互聯網最成功的deal(交易)!」

百度大格局

胡澤民稱,進入百度後的91任務仍然是繼續在移動互聯網領域「跑馬圈地」以及對百度的產品進行支持。

目前百度的一切工作都是圍繞著李彥宏心中的三個重點:入口、分發和生態。

2010年8月百度成立移動互聯網事業部,接下來的時間裡,百度移動端產品開始迅猛發力——移動搜索的日活躍用戶數已經超過1億;百度手機助手日分發量突破3000萬,躋身移動分發第一陣營。

與此同時,百度還不斷推出手機瀏覽器、個人云、語音助手、百度手機安全管家等產品,並在入口上大作文章,不到30歲的李明遠也成為互聯網巨頭企業最年輕的副總裁。此後百度還收購魔圖精靈、千萬投資了「卓大師」。到了今年2月注資控制了點心科技,5月收購PPS,7月又收購91。

李彥宏認為,91做的事情和百度正在做的事情,確實是有很大的協同效應,因為從本質上講大家都是在做分發。百度從傳統上看是在做流量的分發。每天百度可以給幾乎所有中國的網站都帶去很多流量。而91則在做應用分發。而應用又是移動互聯網最最主流的一個產品形式。

「流量分發也好,應用分發也好,本質上都是在分發用戶,所以我們這種協同效應是非常明顯的。有好的協同效應,又有好的文化上的、人員上的契合,所以我對於這個交易非常有信心。」李彥宏這樣評價此次併購。

而在生態建設上,百度云平台上已經有超過25萬開發者,2010年10月百度成立了LBS事業部後,迅速推出了手機地圖,並開放地圖服務、建立生態圈。事實上,91本身也已經建立起了一個不錯的生態系統:去年給開發者分了1億元,今年的分成將高達4億元左右。

可以看出,百度正試圖搭建一條通暢的管道,將開發者的應用、遊戲、內容輸送到最終用戶手中,無論這個用戶是從PC的搜索框搜索,還是手機端搜索,百度都可能將呈現給他一個最終答案,一個應用,或者一款遊戲。

滴滴打車聯合創始人張博認為,百度把渠道收攏,並把應用的生態環境做好,可以讓其開發者專注於做好自己的產品。巢遊戲COO陸童則認為,百度收購91後給開發者帶來的分發能力和變現能力將會大大增強,「之前,91助手可能只是一門生意;被百度收購之後,它會成為一個戰略。」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803

有「信念」的研究員該誇,有「信念」的投資經理該殺! 曾經米奇

http://xueqiu.com/2232468241/24970344
近期讀到了一篇《一個買方研究員的思考》感觸頗深,學到不少,對於作者表示贊同和致敬。於是突然想到了如標題一樣的論點:有信念的研究員該誇,有信念的投資經理該殺。  什麼是信念?對於自身投資理念的堅持和在這個過程中,無盡的思索和研究。價值投資是一種信念,成長投資是一種信念,熱門股追逐是一種信念,這些都是信念,並無高低之分,只是大家信仰不同,賺錢的方式各異。

對於一個研究員,不管你的信念是以上哪種,或者是以上幾點之外的高見,都無所謂,只要你有過成功案例,並堅信這種方式是適合你的,是可以完善和讓自己提高的,那麼這就是信念,請堅持,並依照這種信念推薦牛股,讓更多的人瞭解你的研究成功,學習你的研究方法。不管短期是否你的這種信念是否被市場認同和接受,你推薦的股票是否在上漲或下跌,只要你認為他真的有你自己認為的價值,那麼就要繼續堅持下去,繼續高聲疾呼自己的信念。這樣的研究員,無疑是有信念的研究員,是該誇的研究員,因此,有信念的研究員該誇。

但對於一個投資經理來說,過於有信念或許就不是一件好事了。本文所定義的投資經理為管理客戶賬戶的基金管理人,不管是私募、公募。只要不是你自己的錢再做投資,而是替客戶操心的都算,自營亦不例外,無非你的客戶是公司老闆而已。投資理念如同江湖門派,各有不同,各有千秋,也各有側重,因此注定了各種理念在一段時間內會成為相對主流,如諺語所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去年年底之時,銀行瞬間翻倍,各種價值投資者收穫頗豐,而今年以來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橫行天下,創出歷史新高。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風格轉換的如此鮮明。作為投資經理,如果你堅定的屬於價值派,無疑去年你風光無限,今年你負收益注定,屬於成長派則相反。你的客戶會在去年把你尊為神靈後,無情的把你拋棄和唾罵,尤其是在對比了重倉成長股基金的業績後。客戶就是上帝,市場永遠不會有錯,錯的只是你的信念在這一段時間內被市場短期的遺忘了。當然市場終有一天會回憶起你和你的信念,再度讓你幸福的獲得堅持信念下的回報,但這短期的淨值損失,你如何向客戶交代,客戶投資於你,並非是讓你實踐你的信念,而是願你為他們獲得收益。如果你是自己的資金,盡可等待自己的理念歸來,熬到市場風格的再次切換,但不幸的是,作為資金管理人,你的這種堅持,損害了自己的客戶利益。

難道我在為牆頭草般追漲殺跌、沒有理念和信仰的投資經理們搖旗吶喊麼?顯然不是。有信念,在研究層面可以偏執,可以無視市場的偏好,等待最終金子發光的一刻。但在投資層面,有信念,不等於偏執和無視市場的風格,和客戶的利益。這不是信念,是不成熟的投資技巧和不夠寬廣的投資視野所限。你可以是價值投資者,依照你的理念配置一些價值股,但萬萬不可歧視其他信念的投資人認為他們的理念就是狗屎,萬般皆下品,唯有價值高。你需要學習接受其他人的投資理唸完善自己,或更委屈點來說,在市場風格短期不在你這邊的時候,你要反思的是自己如何通過在保持自己價值倉位的同時,通過其他倉位的配置,讓淨值依然在這種對你不利的背景下得到提升。雖然這種情況必然讓你的業績不是最出眾的,但卻可以為你的客戶獲得一些小小的收益,使他們能熬到當市場風格與你信仰相契合時的那段暴利,而不是讓你的客戶在這段時間內,資金收益停滯,甚至縮水。

 很多經過多年牛熊考驗的前輩們,都曾提到過控制回撤,其實所謂的回撤,一方面可能是如08年那樣的大熊來臨時,我們無可奈何的需要面對的系統性風險;但另一方面,就可能是死讀書,僅用一種理念為指導,當市場風格發生與自己的理念不匹配時,堅決認為市場錯了後的所謂「堅持信念」而帶來的災難。我的領導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投資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犯錯,在挑戰人性,我們只能不停地反思自己,滅掉自己的「人性」才能適應。用粗一點的說法就是:當短期市場與你的信念不合時,它就是在強姦你,你不能反抗,就必須學會享受。

 窮則變,變則通。做研究,做學問,堅持下來的都是風光無限的大家;可惜投資經理,注定是個靠短期業績回報衣食父母的苦活累活,你需要在相對堅持自己理念的同時,更多的適應市場現在的主流理念。如果你是個不能在逆境中改變和適應的人,不妨持續做研究,研究是很有長遠價值的事業。但如果你選擇了做投資,而且不幸還選擇了做投資經理,那麼放下你的傲慢和臉面,在市場面前享受它對你的折磨吧。研究專一和執著帶來了名氣和深度,那就是一切;投資只認業績,尤其是短期業績。

 有「信念」的研究員該誇,有「信念」的投資經理該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2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