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書籍推薦 ckm001


http://hk.myblog.yahoo.com/jw!G9qPswuRGxoAjkVjcnY-/article?mid=34158




如果你們跟我一樣,行長線投資,就算個市上上落落,一樣心安理得,感覺自然,就是見到自己手持的優質股票派出豐厚股息,已經飲得杯落,一般散戶會認 為長揸股票,雖然係賺到錢,不過就非常沉悶,其實一個成功的長線投資人經常要分析大量數據,就係近一個月,已經要睇一百幾十份業績報告,如果要做認真的專 業分析,真係一日廿四小時都唔夠用,你地好彩,可以參考我買嘅股票同買賣價,起碼做少好多篩選工作,其實你地閒來沒事做,都要吸收一下一些基本常識。

今日我介紹一本書給你們閱讀,這本是 "Davis Dynasty: Fifty Years of Successful Investing on Wall Street by John Rothchild",中文譯名是《戴維斯王朝》,這本書講述第一代的 Shelby Cullum Davis (1906-1994),在上世紀美國二戰後的黃金時代,專注投資美國本土的保險股票,因而賺了十桶金,到60年代,美國經濟開始呆滯,於是 Shelby Davis 又去了日本,照版煮碗,繼續投資日本保險股,再賺多十 X 十桶金,家族第二代投資銀行股也十分出色,睇完呢本書,你會明白到點解保險股咁好賺,保險業與銀行業經營的產品是錢,而不像衣食住行各類產品或服務,錢是 不會過時的產品,明白這個原因,就知道點解有咁多大藍籌係銀行與保險股,這本書有中文翻譯本,不過睇英文版本會更傳神,大家可以買本睇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33

書籍推薦 ckm001


http://hk.myblog.yahoo.com/jw!G9qPswuRGxoAjkVjcnY-/article?mid=34158


我經常跟你們說不要投機賭博,不要沾手衍生工具,但我一樣出入全球各國的賭場,一樣參與買賣衍生工具,善惡正邪,存在一念之間,今日同大家講 咩野係「期權」。

期權,散戶稱窩輪,是屬於期貨類的衍生工具,期權實質上是在金融領域中將權利和義務分開進行定價,使得權利方在規定時間內對於是否進行交易,行使其 權利,而義務方必須履行。在期權交易時,購買期權的一方稱作買方,而出售期權的一方則叫做賣方;買方即是權利的受讓人,而賣方則是必須履行買方行使權利的 義務人。期權是一種零和遊戲,創造者原意是為投資對沖,減少市場波動,可惜到了今天,期權已經成為單邊投機賭博之工具,並引發金融海嘯。
期權交易可以選擇做買或賣的一方,形式有買入買權 (Long Call)、賣出買權 (Short Call)、買入賣權 (Long Put)與賣出賣權 (Short put)四種,即可選擇做莊或做閒,贏輸機會50/50,但在香港股票市場上散戶買賣的窩輪,有發行商做莊,散戶只能夠做閒家,發行商可透過操控正股去影 響期權價格,令散戶立於必敗之地,只有輪商賺錢,這種不公平的衍生工具,連美國都沒有發行,可見香港政府與港交所只為了做多點生意,而犧牲散戶利益,我建 議如果你們真的要賭期權,可在期貨交易所賭恆指期權,起碼可以選擇做莊做閒,輸贏看技術,不會被輪商出術,從期權衍生出來的產品,還有牛熊證、ELN、 ACCUMMULATOR、雷曼迷債、CDS等等,項目太多,遲些有機會再講。 巴菲特話金融衍生工具是大殺傷力武器,應該禁止買賣,但衍生工具發展到現在,除了可以在交易所買賣,還可以在投行作私下買賣,這就是金融海嘯的 主因,道理好簡單,明明賭博只可以在馬場、賭場等地方進行,現在更加入賭外圍,以按揭證券為例,如果市面上有十億元的證券,你用實物交收最多只可以做市值 十億元等值的CDS作對沖,但在投行私下買賣的CDS可以做到過百億元的等值證券金額,而CDS的保費可以低至兩、三億元,風平浪靜的時候沒問題,但當按 揭證券爆煲,衍生工具的槓桿效應就足以舉起地球,令全球金融市場大亂,可是美國政府為利是圖,並沒有吸收教訓,禁止場外衍生工具買賣,槓桿效應能吹起資產 泡沫,又能加速其爆破,金融市場未來風高浪急,大家好自為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34

推薦的投資書籍 語風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5249a201013qp3.html
 

最近有投資者詢問有什麼好的投資書籍推薦?我從讀過的數十本投資書中,選出了以下十幾本推薦投資者閱讀。國外的書籍建議精讀、多次閱讀 和總結,主要在於培養正確的投資理念、投資方法和投資系統;國內的書籍泛讀、通讀即可,主要培養良好的投資觀念。巴菲特自己並未寫過相關書籍,有興趣的投 資者可以看看,巴菲特歷年寫給股東的信。

 

    投資需要一點悟性和努力,也肯定會經歷一些挫折和打擊,投資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位投資大師的 理念和方法都自成體系,投資者可以參考、借鑑,但切不可抓住某位大師的隻言片語,就自認為理解了投資的本質,自驕自大。比如約翰·聶夫推崇低市盈率投資, 某些人就從低市盈率股裡面找到一些垃圾股不放,忘記了約翰·聶夫的投資原則裡面很重要的一條:「除非從低市盈率中獲得足夠的補償,否則堅決不買週期性股 票。」

 

    經常收到一些投資者的留言和紙條,甚至一些親屬、朋友的電話,詢問:「買什麼股票好?」「我手上某某股票怎麼樣?」。很抱歉的告訴大家,我不是股評家,更 不是股神。除非是親屬或好友,我不會告訴投資者應該在什麼價位買什麼股票。而且我精力有限,市場上90%以上的股票我都看不太懂,詢問我還真不如花點時間 自己研究,效果肯定會更好。投資是自己的事,冷暖自知,求人不如求己,別人只能傳授釣魚的方法,魚還是得自己釣才吃得到。不是嗎?

 

國外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戰勝華爾街》

威廉·歐奈爾:     《笑傲股市》、《笑傲股市之股票買賣原則》、《如何在賣空中獲利》

傑裡米·西格爾:   《股市長線法寶》、《投資者的未來》

菲利普·費雪:     《怎樣選擇成長股》、《股市投資致富之道》

約翰·聶夫:       《約翰·聶夫的成功投資》

帕特·多爾西       《股市真規則》

本傑明·格雷厄姆: 《聰明的投資者》

 

國內

但斌:             《時間的玫瑰》

曹仁超:           《論勢》《論戰》《論性》

張化橋:           《一個證券分析師的醒悟》

梁軍儒:           《讓時間為你積累財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33

亞馬遜:最受歡迎的管理類書籍」金句「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3722

QZ:生活和媒體進入數字化時代的好處之一就是數據流的創建,這一點是之前無法企及的。而亞馬遜的Kindle電子閱讀軟件利用這一便利收集了書籍中讀者標註最多的的段落。

亞馬遜公司表示,在亞馬遜小說類和非小說類的電子書中,觸動讀者並使其利用電子標註筆進行標註的段落竟驚人地集中。

亞馬遜統計的結果很好了反映了市場的偏好。標註率最高的段落來自《飢餓遊戲》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星火燎原》:「因為有時事情在人們還未做好準備的時候發生。」關於宗教類和能夠提高自身修養的書籍也經常受到關注。總的說來,最受歡迎的選段還是來自商業和管理類的書籍。以下摘自亞馬遜所統計的標註次數最多的段落(當然,正如我們之前所提及的,對所有商業建議都應該抱有批判性的眼光)。

出鏡率最高的段落中大部分來自紐約時報商業記者 Charles Duhigg所寫的《習慣的力量——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其中最受歡迎的段落是:

改變一個習慣,你必須保持原有的「動機」(cue),同時能獲得原有的和觸機直接相關的「獎勵」(reward),但調整你的「慣性行為」(new routine)。規律如下:如果你保持原有的觸機和所獲得的獎勵,但改變你的慣性行為,你的習慣就會發生改變。這樣你就能在動機和獎勵相同的情況下改變任何習慣

在1990年首次出版的暢銷書——由Stephen R. Covey所著的《高效人士的7個習慣》同樣有很多段落引起了讀者的共鳴,例如:

管理者把事情做對,領導者做對的事情。

最近在Walter Isaacson的《喬布斯傳》中關注度最高的段落是在1997年喬布斯所寫的電視廣告的旁白:

致瘋狂的傢伙們。他們不合時宜,我行我素。他們桀敖不馴,反叛忤逆。他們麻煩不斷,惹是生非。他們像方孔中的圓樁。他們用與眾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他們既不墨守成規,也不安於現狀。你盡可以認同他們,反對他們,讚美或者鄙視他們。不過你唯獨不能漠視他們,因為他們改變著尋常事情。他們推動人類向前。也許有些人認為他們是瘋子,在我們眼中他們卻是天才。因為只有那些瘋狂到認為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喬布斯的另一句名言是:

知道自己在講什麼的人,不需要PowerPoint。

在排行榜中也包括來自Susan Cain的《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中引發讀者思考的一段話:

研究顯示,當團隊人數增加時,團隊的表現卻因此下降:6個人組成的團隊與9個人組成的團隊相比,能想出更多更出彩的新點子。而4個人組成的團隊則更勝一籌。組織心理學家Adrian Furnham寫道:科學證據表明運用頭腦風暴小組的商業人士是極其愚蠢的。如果你擁有極具天賦和熱情的員工,從創造力和效率的角度考慮,應該鼓勵他們單獨工作。

Linked網站的創始人Reid Hoffman和企業家Ben Casnocha共同完成的《The Start-up of You: Adapt to the Future, Invest in Yourself, and Transform Your Career》一書中,同樣有兩段很受大家歡迎:

在這個世界上,你如何能比想要和你做同一件事的人更先行動,效率更高,做得更好或是所花的成本更低,同時又能做到獨一無二?你所能提供的是別人很難得到的嗎?你所能提供的是稀缺的、有價值的嗎?

以及

發揮你的聰明才智,大膽冒險去完成偉大的事情吧。構建一個有益於你運用智慧,資源以及有利於集體行動的人際網絡。瞄準一個突破的機會。

同樣出現的還有Brian Tracy所著的《吃掉那隻青蛙》中提及的關於截止期限的重要性:

第三步:為自己的目標設定一個最後期限。任何一個目標或者決定,如果沒有最後期限,就不會產生緊迫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你的行動也就沒有真正的起點和終點,自然而然地,你就會拖延時間,工作效率也在不知不覺中降低了。第四步,將實現的目標,要做的所有事情列出來。

《與愛因斯坦月球漫步:美國記憶力冠軍教你記憶一切》是由Joshua Foer所著,文中所提供的對生活的建議如下:

一成不變消磨時間,創新卻能夠讓時間延伸。你可以每天鍛鍊,健康飲食,一生長壽,也可以匆匆度過短暫的一生,如果你的時間都在沙發上翻閱報紙中度過,那麼每一天都將不會被銘記——他們來臨,然後消失。這就是為什麼要經常改變慣性行為,去其他地方度假,儘可能多地增加新的經歷來鞏固我們的記憶。在物理時間外延伸出新的記憶,延伸我們對生活的感知。

在這段摘自 Kelly McGonigal的《自控力 斯坦福大學斯坦福大學最受歡迎心理學課程》一書中,突出了冥想的作用:

神經學家發現當你要求你的大腦進行冥想時,大腦除了冥想外還能夠擁有許多自我控制的技能,包括集中注意,調節壓力,控制情緒和擁有自我意識。經常冥想的人不單單在這些方面勝人一籌。長期以來,他們也會有更強的意志力。經常冥想的人在前額皮質有更多的灰質,同時大腦也有更多部分用於自我意識。

對了,還有,在EL James的成人三部曲《格雷的50道陰影》的許多橋段中,有一條有價值成為商業的黃金法則:

人類的成長和發展是領導力的最高追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73

書籍推介: 「思考的藝術: 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 名人堂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3/05/52.html

書籍推介: 「思考的藝術: 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


   

我早就對標準的思維錯誤非常感興趣股神拍檔芒格(Charlie T. Munger)

學習實用心理學,對於人生處世,絕對是百害而無一利。給人搵笨的機會,大為減少。

例如心理學有個名為對比效應」(TheContrast Effect)的思考錯誤,學懂了,就會比較不易給人騙。

        為何你最好別找模特兒等級的朋友一道出門


在《透視影響力》一書中,齊歐迪尼(Robert Cialdini)曾經提到一對兄弟所發生的故事。這對兄弟一個叫希德,另一個叫哈利。一九三○年代,他們兩個一起在美國經營一家服飾店;希德負責招呼客人,哈利則負責製作衣服。每當希德發現有顧客對某件衣服十分傾心,因而在鏡子前流連忘返時,他便會故意裝作有點重聽。倘若客人果然過來詢問價錢,希德便會提高嗓門問他的兄弟:「喂!哈利,這件西裝多少錢?」正在裁縫桌旁工作的哈利則會探出頭來望一望,然後回答:「那件精美的棉質西裝要四十二美元喔!」這在當時是個令人咋舌的高價。接著,希德會假裝沒聽到多少錢似地再問一次道:「你說多少錢啊?」哈利則一搭一唱地重覆先前的報價:「四十二美元啦!」這時希德便會轉過來向他的顧客說:「他說二十二美元!」說時遲,那時快,聽到這個價格之後,喜出望外的顧客便以最快速度掏出二十二美元擺到桌上,趁「可憐的」希德還沒發現「錯誤」之前,趕緊將這件昂貴的西裝拎出店外。

你以前在學校唸書時,或許也曾做過接下來介紹的這項實驗。你先準備好兩只水盆,然後在其中一只水盆裡注入溫水,另一只水盆裡注入冰水。接著,先將右手放進裝有冰水的水盆裡一分鐘;過後,再將雙手同時放進裝有溫水的水盆裡。這時你感覺到了什麼呢?在溫水當中,你的左手會感覺到溫溫的,可是右手卻會感覺到燙燙的。

不管是希德與哈利兩兄弟的故事,還是水溫實驗,它們兩者都是基於同一種效應--「對比效應」。對比效應的意思是說:當我們在觀察事物時,若同時出現某個可供參照的對象,而這個對象較醜、較便宜或較小,我們就會因此判定原本所觀察的事物較美、較貴或較大。對我們來說,要做到「絕對」的判斷,其實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

對比效應是一種經常出現的思考錯誤。比如,你會為你的愛車訂製一套價值三千歐元的皮質座椅,因為跟價值六萬歐元的車子比起來,這套座椅的價格顯然微不足道。所有靠裝飾或裝潢來賺錢的相關行業,往往都可以利用這套幻術。

然而,對比效應有時也會在別種場合發生作用。根據一些實驗的結果顯示:如果所要購買的標的是食物,那麼人們會為了節省十歐元,而寧願多走十分鐘的路。可是如果所要購買的標的是一件原價九八九、打折之後變成九七九歐元的西裝,就沒有人會為了節省十歐元,而甘願多走十分鐘的路。這顯然是一種不理性的反應,因為十分鐘就是十分鐘,而十歐元也一樣是十歐元。

假如沒有對比效應,以折扣來促銷的手法就會變得完全難以想像。從一百歐元打折成七十歐元的商品,感覺上就比原價七十歐元的商品來得物美價廉許多。可是事實上,我們不該去考慮「原價」。

我們對於對比效應的反應,就如同小鳥對於槍聲的反應一樣;我們會倏地激起強烈的反彈,瞬間變得無法冷靜思考。在這種情況下,對於一些微小的細節,或是一些正在進行中的變化,我們便無從察覺。比方說,扒手就會利用這樣的原理偷走你的手錶;他們會在你身體的其他部位施加較強的壓力,如此一來,當他們觸碰你的手腕時,你便幾乎無法察覺。同樣地,我們也很少會注意到錢是怎麼愈變愈薄。我們的金錢其實一直在流失它的價值,可是我們卻很難察覺,只能乖乖地坐以待斃,因為通貨膨脹總是以漸進的方式一點一滴地發生。然而,如果通貨膨脹是以一種橫征暴斂的稅賦形式加諸在你我身上,那麼我們肯定會群情激憤地起而抗暴。

最後要提醒各位讀者:在超級名模們代言的許多廣告不斷狂轟猛炸之下,即使一些容貌姣好的素人美女,也要感嘆相形失色。因此,倘若妳是一位正在尋覓另一半的未婚女性,妳最好別跟模特兒等級的女性友人一道出門,因為男士們會因此低估了妳實際具有的魅力。妳最好一個人出門,若是可以的話,帶上兩個比妳醜的女伴一起去參加派對,那會更好!

現實世界中對比效應」是很多sales的搵食技倆,例如:

如果閣下試過跟地產經紀去買樓時,多會遇到類似如下的經驗: 比方說,經紀預備了三個樓盤,先看的那兩件貨,必定是價貴,且質素普通。當行到腳都痛,渾身臭汗,心浮氣躁時,忽然間,寶物藏櫃底 -- 打開大門,裝修好,間隔好,售價比之前看的那兩間,又平上近一成。「嘩,依間好好多,又平啲! 就依間啦。直至簽了約落了訂後,才發現,自己的買入價,比同類的單位,足足貴了一成!

(買入的單位,相對上比之前看的兩個單位好,但絕對的價格,其實一點也不平宜 – 符合了上面引文中當我們在觀察事物時,若同時出現某個可供參照的對象,而這個對象較醜、較便宜或較小,我們就會因此判定原本所觀察的事物較美、較貴或較大。對我們來說,要做到「絕對」的判斷,其實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

又例如基金經理接受訪問時,會經常有意無意間,將自己基金的回報率,跟行內
表現不濟的行家,進行比較。(你有見過本地基金經理,會找長勝將軍劉國傑來當靶子嗎?)

除了「對比效應」外,還有大量有助防(老)千﹑提升決策水平的實用心理學概念。推介大家一本名為思考的藝術: 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的新書,作者魯爾夫.杜伯里,是「獨孤求敗」塔雷伯(N. N. Taleb)的死黨,絕非泛泛之輩。

行文流暢生動,書中引用的例子,極為生活化,沒有艱深難懂的術語。前面引文,即引自思考的藝術」的第十章全章。大家可以自行參考判斷。

下面的連結,有更多的內文,可供大家參考: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56649

評價(五星最多)
難易: **
實用性: ****
翻譯水平: ****
文筆流暢: ****
價格抵買: ***** (旺角開益書店售價$7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279

書籍於我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5/2735114.html
第一次有記憶的閱讀經驗應該是10歲那年。剛剛認得了上千個漢字的我,讀的第一本「成年讀物」是繁體字的《三國演義》,它是「文革」前的遺物,黃舊不堪,躺在一個大木箱子的雜物之中,好像已經等了我很多年。就是這本書讓我終生喜歡大鼓齊鳴的剛烈文字,而對婉約溫潤的風格不以為然。

和許多人一樣,在讀大學前,我的整個閱讀是非常枯燥的,以教科書為主。而我是1986年進的大學,那個時候正是中國出版很活躍的一段時期。詩歌是年輕人的最愛,我記得謝冕編過一套《朦朧詩選》,當時非常喜歡。那時候大學裡最流行讀的書就是存在主義,於是讀了最多存在主義的作品,如尼采、薩特,我們這一代人受他們的影響太大了。周國平寫的《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讓我印象深刻,他後來會「轉型」成一位心靈雞湯型的導師,讓我非常吃驚。

我在上海讀書,而女朋友在杭州,大學4年沒有條件見面談戀愛,所以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復旦大學的圖書館裡度過的。我是學新聞的,課程比其他系的同學都要輕鬆,所以就在圖書館讀書,一排一排地讀,從一樓一直讀到了閣樓。復旦圖書館的閣樓是向研究生和博士生開放的,本科三年級的時候我就到閣樓上去讀書了。那時候的閱讀是一種集體閱讀,集中在哲學、歷史和文學方面。

新聞專業的書我印象沒有多少,但我看張季鸞的所有作品,就是他當年辦《大公報》寫的評論,印象很深。因為從這些作品裡你看到的是一種這個職業的氣節,以及敏銳性。新聞是很容易做得平庸的一種職業,特別是你做的時間越長,抱怨和不平衡就會越大。但是我當了十多年記者,一直沒有這樣的感覺,就是因為在大學裡我讀過這樣的作品,我知道一個好記者應該怎樣讓自己留下來。

對我影響大的經濟學讀物有兩本,第一本經濟學著作就是薩繆爾森的《經濟學》,而我也是憑藉這本書進入新華社工作的。因為當時要考取新華分社,但新華社一般招人都會從實習生裡選拔,而我沒有在那裡實習過,所以他們考我就是用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從此,我開始了13年的商業記者生涯。另外一本是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曼昆的思想和他的創作技巧讓我很著迷。我讀過很多財經類圖書,但是如果從30年的角度來講,這些書對我的影響還不如一本《三國演義》大。

我後來成了一個專業從事企業案例和經濟史寫作的財經作家,在這個領域中,有兩位頂級高手,美國的理查德·泰德羅和英國的尼爾·弗格森,他們都出生於1960年代,年強力壯。泰德羅的《影響歷史的商業七巨頭》,讓我見識到當世歐美學者的財經寫作高度。尼爾·弗格森的創作更勤勉,他在建構一個雄大題材時的自信、從容及充滿了偏見的武斷,在當代非虛構類作家中很是少見。

至於華人經濟學家,最喜歡的是張五常的作品。當初讀到他的《賣橘者言》時,感覺以這樣的手法來寫一本經濟學書實在很有趣。後來我寫《激盪三十年》,便懇請張五常為我題寫書名,他在西湖邊的一個茶樓裡,鋪紙研墨,一口氣連寫了十多遍,那個認真勁令人難以忘懷,我向他請教做學問的辦法,他說,「問題有重要與不重要之分,做學問要找重要的入手,選上不重要的問題下功夫,很容易轉眼間斷送學術生涯。」這段話,值得抄在這裡送給所有的年輕朋友們。

我現在每年買200本書,也就是每年在家裡添一個雙門書櫃,書籍讓我的居室和生活擁擠不堪。望著這些新舊不一的「朋友」,我終於發現,我們並沒有生活在單調的年代。也許沒有一個年代的人、也沒有一個國家的人,為了求得寸及的進步—我們願意接受所有的文明形態,這是一個轉型年代的特徵,我們在思想上左衝右突,其慌亂和驚心宛若物質生活中的所有景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08

書籍推介 (「批判性思考」 Heuristics and biases相關) 名人堂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3/07/heuristics-and-biases.html

書籍推介(批判性思考 Heuristics and biases相關)


收到網友V的電郵:



吳瑞麟先生你好

拜讀閣下文章獲益甚多,猶以介紹Nassim Taleb 的最為大開眼界。從文章得知先生閱讀甚豐,望先生能分享其中認為最有得著的書目。




回覆如下:

感謝來函,立志寫博客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多推介一些書本。只是近來放在閱書(尤沉迷Nate SilverThe Signal and the Noise: TheArt and Science of Prediction,如果你是塔雷伯(N. N. Taleb)的粉絲,翻了第一頁後,必欲罷不能)及打坐的時間較多,舞文弄墨的時間給零和掉。書展在即,應趁機推介自己受益的好書,先生之言,如當頭棒喝,不禁怠慢,立連同戰友道奇撰寫本文。



作爲交易員,近兩年多的閱讀和自我訓練,有意地圍繞:

  1. 「如何應付不確定性(uncertainty)(尤其是黑天鵝事件)」
  2. 「如何透過訓練「批判性思考」去提升決策的質素」、
  3. 「如何使情緒在市場大幅波動時,能保持極度平靜(「財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的境界,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4. 「改善學習的效率(學習的王道)
本文先介紹基本跟「批判性思考」有關的書籍。爲甚麼我們要學習「批判性思考」呢?因爲可以大幅提升決策的質素。例如明白了何謂「司機的知識」的思考錯誤,投資的效果便能立時大增:

話說普朗克(MaxPlanck)榮獲諾貝爾物理獎後,巡遊演講,內容一曲走天涯,久而久之,其司機也倒背如流。某天,司機忽發奇想,向普朗克提議:「老細,講得多都會悶,不如下一場,我代你講,你就cosplay做司機,坐在前排休息下。大家都無咁悶,好唔好?」大教授覺得提議蠻過癮的,便欣然接受。


於是司機膽粗粗上台演出,久聽成精,說得七情上面,台下觀衆聽得如癡如醉。冷不防有位物理教授提了個問題,眼見露出馬腳之際,司機竟不慌不忙,反過來「串串貢」,手插袋地道曰:「我萬萬沒想到,如此場合,竟有如斯低B的問題。無用本人出手,我個司機代我答就OK嘞!」



這個笑話,股神拍檔芒格(Charlie T. Munger)經常掛在口中。據芒格的說法,這世界有兩種知識:一種是「真知」,是那些滿懷求知欲的人,長期燃燒生命所換來的成果;另一種是「司機的知識」,指的是行爲舉止,表現得好像他們確實知道,事實只是虛有其表的人。這類人,會找專人訓練表演,演技出衆,好眉好貌,說話天花亂墜,聽得人如癡如醉;然而,就像港產片「鼠膽龍威」中的張學友,演出時氣吞萬里如虎;實戰時十秒內就斷手斷腳。



「司機」講就天下無敵,做就無能爲力。「司機」的廢話,聽一秒都嫌多。具真材實學者,十年磨一劍,或一遇風雲便化龍,或九天龍吟驚天嘯,捻花微笑,有意無意間流露的一句話,已夠受用終身。


 一旦領悟「司機的知識」之害後,投資決策效率便能急速提升。舉幾個自身的例子:

例子一:自四月起,陸續沽港股,買美股、日股。當時有相識好言相勸,美股位高勢危,出現大量派貨日(distribution days),應該逢高沽空。自己當時的做法,是敬而不理(),繼續長線持有美股。何解?在五月舊文有寫過:

「近來有兩項關鍵資訊,大家不妨細心思考:巴菲特在美國廣播公司(ABC)談話節目「本週」(This Week)上表示:「股價沒有被高估。它們肯定比固定收益投資還吸引我。」

“I don’t know the answer to what the market will do next week or nextmonth or next year. But the economy generally has gotten better over the lastfour years. The stock market got very depressed. I wrote about it in late 2008,and said the stocks are very cheap. They’re not as cheap now. They don’t lookoverpriced. They certainly look more attractive than fixed income investmentsto me. But I have no idea what the stock market will do next week or next monthor next year,” Buffett said.

評語:雖然美股勢如破竹,但股神說美股仍然不貴。高追美股,短線或會短暫坐艇,但如果巴菲特不是老到懵了,長線美股賺錢的機會,應比普通人憑感覺的估計為高。」

筆者這位相識,只精於聽消息短炒本地細股,連美股戶口都未開。另一方為身家有N個零,惜言如金,珍惜名聲,畢生投資美股的神人。孰爲「真言」?三歲小兒當明。但回首五月,受害於「司機的知識」者,多矣!後來美股略爲回調幾%,已破新高

又例如年初時,A股死貓彈,財演由長年冷嘲熱諷,變成見升唱好地溝油當印度神油(當日見報時即怒罵:冚家鏟,又X嗡害X死人!)。自己不爲所動,源於一月時,瑞信的陶冬先生,在會展開show,指出是次中央放水,實體經濟反應微弱,與之前幾次放水的局面大不同(其博客也多次提及)。接着過舊曆年後,跟一個在國內做商品批發的朋友傾談(營業額數以十億人民幣),問及大環境如何,答曰:「X,死X得,我已經沽晒所有股票!」遂避過從三月以來國企股的跌浪(事後回想,陶冬三月時已經指出商品位高勢危,當日自己如果心水清點,高沽中資資源股,上半年回報可以更高)。但常人多無受過「批判性思考」的訓練,反落力地聚焦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演員言論,越是努力去尋找生動有趣、熱血沸騰、悽美動人的「司機的知識」,投資成績反而更衰。

嗚呼!可憐衆生。無明絕「真言」

 



那如何辨認,孰爲真材實學之士,孰爲X嗡當秘笈之徒?股神「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的概念,便是照妖鏡:所有落在個人能力圈之內的事,我們都能如數家珍;反之,所有落在個人能力圈之外的事,我們則是一知半解,甚至毫無頭緒。而能力圈的建立,必建基於「十年磨一劍」:

十年=長時間;
=經歷了N次「勝由敗中求」,從失敗中學習;
一劍=集中

由此推論,具有以下一樣或多樣特徵的人,較有機會是「鼠膽龍威」中的張學友:

-自稱「樣樣炒,樣樣精」;
-「精研」股票數以萬計;
-持續高頻地,同時發表數個範疇的意見,例如飲食、電影、文學、投資、政治、歷史...(廣東話好貼切:「周身刀、無張利」,因爲「十年磨十九劍」)
-從來不會說:「我唔識」;
-永不能保持沉默,必須24/7地演出;
-不斷地重覆犯相同的錯誤;
-很注重運氣(因爲從無分析自己的打法缺點)

 由此可見,破解了單一個思考錯誤,避免的損害,已如斯巨大。世間的思考錯誤,約爲百多數,如能多讀多破,輸少的冤枉錢,行少的冤枉路,會是何等驚人!

 下面是小弟和戰友道奇共同推介跟批判性思考相關的書籍:

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
行為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行為偏誤
作者:魯爾夫.杜伯里
出版社:商周出版




早前(5/5/13)名人堂的文章,已經介紹過「思考的藝術」一書,「行為的藝術」是同一位作者的作品,中譯本近月推出(原文為德文)。月前旅台時,第二本剛於誠品上架,基本上見到作者名便買入,可見對這個系列的信任。

對於心理、思考謬誤的入門書,讀過之中以這兩本的綜合評價最高。這類書籍,一個極端是心理學、行為金融學的標準教科書和論文結集,勉強買了也看不完,一大堆原料,自己也整合不出架構來,徒然浪費時間金錢。另一個極端,則是求其抄一些學名和相關實驗的書籍,本地和中台都有大量出版,質素比較參差。

這兩本德文翻譯書,則勝在於廣度和深度取得平衡。兩書加起來合共百多個心理誤區,每個只用三版紙介紹,通常是用一個故事來定義,再有兩三個實例。文中例子一是有趣、新穎,一是相當實際,所以極易入腦。我們有時候就算忘了謬誤的學名,都會記得故事,可以查番轉頭。

作者與「黑天鵝」作者塔雷伯,是互相評改書稿的好友,當然其思維亦互有啟發;另外從書中註解可見,作者行文簡約背後,也是做足功課。「思考的藝術」一書,於德、港長踞暢銷書榜,其來自由因。



快思慢想(Thinking,fast and slow)
作者:DanielKahneman
出版社:Penguin



有言在先,具英語能力者,議看英文版。小弟起初讀簡體字版,翻譯差到噴泡,同一個名詞,前中後有三種譯法,難破解過二戰德軍「謎」碼(enigma);台灣繁體字譯本,也被「主場新聞」,批評得體無完膚。

快思慢想的作者康納曼(Daniel Kahneman) ,與已故的拍檔Amos Tversky,一起做的硏究,是行為金融學的基石。康納曼亦因此以心理學家之身,也能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Tversky當時已過世,與此無緣)

以往康納曼與其他學者做的硏究,多數是一個題材,做幾項實驗,再以論文形式發表。問題是量多而散修修,沒有一個完整架構。快思慢想是康納曼將這些材料大整合的著作。

快思慢想是「批判性思考」數十年科學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篇幅較長和複雜,但有了上列杜伯里兩本書打底後,問題應該不大。

讀書不在多,在於讀通﹑應用。要精通「批判性思考」,此三書應已足矣。



 [本文與戰友道奇共同撰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463

非主流書評(5):略談斗數書籍 脫苦海

http://notcomment.com/wp/book5/

有日行誑書局,看到王亭之徒弟葉漢良的斗數著作:

大約在十年前,筆者也曾鑽研紫微斗數,遍讀港台各名家著作,亦曾在網上為人開盤算命,因為某些原因,不彈此調久矣,現在看到這本書,勾起筆者介紹紫微斗數書籍之興。

現時傳世的紫微斗數古籍有兩本,即《紫微斗數全書》(簡稱全書)及《十八飛星策紫微斗數全集》(簡稱全集),由是有所 謂南派與北派之別,其實十八飛星是另一種算命方法,所謂全集即是兩種術數合併(策)而集合成一本書,還有一種更古老的術數名「七政四餘五星」,曾有高人向 筆者展現,可惜未窺其門徑。以筆者觀之,宋代至今已有千年,此兩書的內容只可作為參考,很多內容已過時。

而較近代的斗數筆記,即所謂「陸氏筆記」,有王亭之修訂的《陸斌兆紫微斗數講義》,及傳為陸氏後人陸在田著《陸斌兆紫微斗數講義評註》,筆者比較過內容,其實大同小異。順帶一提王亭之與紫微楊在明報的筆戰,當時筆者讀中學,由於未學,所以亦看不明。

其實最早在香港出現的斗數書可能是台灣的慧心齋主,還有紫雲及其兩名徒弟,較出名的了無居士,及慧耕,當中紫雲的《斗數論乂乂》系列,詳細講解推斷的過程,對於筆者進階進益甚多,筆者連孤本《斗數論名人》也在偶然的機會在王亭之徒弟開的書店購得。

而慧耕著《紫微斗數開運全集》則對斗數的學理有深入的講述,早排在馬健記仍有全套在書架上。

說回葉漢良的《星曜本義》,筆者覺得是在《王亭之談星》的基礎上再作現代詮釋,由於筆者是巨門坐命,所以特別留意,葉 書這樣寫道:「巨門與口才有關,這一點或者沒有錯,但卻容易以偏蓋全,遮蔽了巨門的核心意義。 筆者發現,在幕前工作的同事,命星由太陽、天機、天梁,到貪狼、廉貞,甚至天同、太陰的都有,唯獨少見巨門。至於在幕後做支援、策劃和管理工作的,包括筆 者在內,則倒有三幾個。 說到這裏,熟悉巨門核心意義的朋友,便已經豁然明白,何以巨門稱作暗曜。巨門的本性其實是吝嗇說話。」可是比較王書,則從古籍:「巨門主口舌,背面是非, 兄弟參商,利口舌是非行業」之類。

平情而論,兩者不可偏廢,始終紫微斗數是由古代流傳下來之技,是先要有傳統的基礎,然後才能談進一步的現代化詮釋,由於還未看完全書,以及斗數卷一及三仍未購買,筆者難以對葉書作進一步評述。

不過筆者看過最有趣的斗數書,莫如許興智著《從科學觀點看紫微斗數》,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找來看看。

http://www.readingtimes.com.tw/ReadingTimes/ProductPage.aspx?gp=productdetail&cid=rtcb(SellItems)&id=CB01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02

【文化解碼】閱讀,卻不限於書籍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424

“閱讀”母親年輕時的照片,“閱讀”年少時習慣哼唱的歌曲,用心累積美好靈魂經驗

閱讀是一種源自書籍,卻不限於書籍的人類美好行為。我們閱讀書籍,然而我們也閱讀繪畫、閱讀雕刻、閱讀音樂,還有,閱讀人。

當我們“讀一個人”,意味著不只是看看他,認識他,而是要深入理解與他相關的種種。什麽時候,我們會不只看看一個人,點點頭跟他打個招呼,卻會想要“讀一讀”他呢?顯然,第一,我們從蕓蕓眾生中挑出這個人,對他產生了最高度的興趣;第二,我們覺得這個人跟我們的生命,有某種特殊親近的連結。

需要用心時,我們就“閱讀”;希望有些什麽知識或經驗,可以觸動我們的靈魂時,我們就“閱讀”。從閱讀書籍來的態度教我們,要放慢速度,同時放開感官的敏銳接收範圍,我們才有辦法專註地對待格外重要的事物,也才有辦法讓外界外來的東西,進入自己,變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我們常習慣性地以為,讀書動用的就是視覺。我們是用眼睛看書,然而只動用眼睛的話,我們看了書卻沒有讀到書。我們跟書之間的關系,也有很多種,翻翻看看,不等於閱讀。

唯有啟動了所有的感官感受,尊重地先願意視書籍為一個獨立且豐美的世界,讓文字記錄的意義隨時幻化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而且投註以悲欣痛喜,依照書的訊息調整我們的世界關照與生命理解,我們才真正“閱讀”了一本書。

用抽象語言描寫起來似乎那麽艱難的過程。奇怪,這卻是我們大部分人從小一接觸到書很自然就會了的。在成長過程中,我們就內化相信了,這種“閱讀”態度是對待書本最好的方式。

通常,我們不會自然地如此投註對待電視電影,甚至不會如此投註對待平常聽到的音樂。是因為和書相處,累積了“閱讀”的美好靈魂經驗,有一天,我們才突然意識──那,難道不能用同樣的態度來“閱讀”別的東西嗎?“閱讀”一張母親年輕時的照片,突然,本來看照片不曾有的感動,鋪天蓋地淹沒了我們。“閱讀”一首年少時走在涼風街道上習慣會哼唱的歌曲,突然聽到了自己生命中本來一直沈默著的某個腔調。

“閱讀”是動員生命感受與外物誠摯對應的訓練,過去因為書籍在文明傳承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借由對書籍的謹慎態度,最容易自然學到“閱讀”。現在的人,書讀得越來越少,損失的不是書中承載的那些訊息內容,毋寧是本來可以從和書的互動中養成的“閱讀”習慣與能力。畢竟,我們不太可能用以前讀書的敬謹態度來看待網絡上五花八門的信息,不是嗎?

如果有一天,生命中再也沒有可以引發我們“閱讀”沖動的人,或者,對於再有趣再親近的人,我們都失去了“閱讀”他們的本事,那麽,活著是不是少了越多靈魂悸動的快樂?

作者為臺灣作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74

一些對我有幫助的投資類書籍 Conan的投資筆記

來源: http://xueqiu.com/1830611415/32304528

最近因為一些小風波,發的內容和投資關系不大[吐血]。心里有點過意不去[可憐][可憐],發一些,我覺得對我最有用的投資方面的書籍,跟大家交流交流

1 巴菲特致股東信
對我幫助最大的還是巴菲特致股東信,每次看的都有新的體會。其實這本書,更推薦大家看巴菲特信件原稿,網上有翻譯版。但還是非常推看英文原版,那個巴菲特的話沒經過轉化,表達的更精確。另外,就是這本書更像是理論書籍,很多理論需要結合巴菲特的實際投資案例來看。另外,就是巴菲特實際上,後期的投資更多是並購,所以,雖然投資理念類似,但是實操上會和二級市場有不小區別(主要是如何買,如何賣)。比如並購是需要對方想賣,並且報價,而且價格合理,所以能不能買,非常大程度要看有沒有報價。


2 《彼得林奇的投資聖經》和《戰勝華爾街》。
其實非常推薦第二本《戰勝華爾街》,這是少有的高質量的投資案例教學。我個人覺得彼得·林奇的書是我說的幾本里,最接近二級市場環境的書。第一本《彼得·林奇的投資聖經》是講理論分析。另外,就是我覺得彼得·林奇的很多投資決策方式更像一個分析師,而有點像不太像基金經理,雖然彼得·林奇是出色的基金經理。而後邊跟大家說的《投資最重要的事》的作者霍華德更加類似基金經理。


3 吉姆·羅傑斯的《旅行,人生最有價值的投資》
這本書被再版好幾回[吐血],內容沒換,名字一直在變化。我看到是時候最開始叫《環球旅遊投資》,之後叫《投資騎士》,再之後叫《旅行,人生最有價值的投資》。
這本書實際上是講如何用歷史,經濟學,地理學長周期的門類投資方法。而且由於投資品類和國別,吉姆羅傑斯基本不設限。比如期貨,和小國家股票市場的股票,他都會買。所以可以看到一些冷門投資品類是如何投資的。


4 《投資最重要的事》霍華德·馬克斯
這本書最大的一個好處,這書是咱們現在這個時代里,基金經理寫的投資類書籍質量最好幾個里之一了,而且偏向於綜合類(比如,不是講一個主題下投資,或者純理論)。另外,就是這本書非常推薦和彼得·林奇的書一起看,都是非常接近二級市場投資的。



5 索羅斯《金融煉金術》
趨勢投資里質量非常好的一本。
股票會漲有兩個原因
(1)第一個,一個東西被低估,比如1000元的耐克鞋,賣100,。或者成長行也可以,比如姚明剛出道時,有機會可以參股姚明5%的受益權。
(2)第二個,是只要有人買,就會漲。比如1000元的耐克鞋,現在賣5000元,但是你判斷,之後會有更多人買這鞋,而且可以判斷到可以把1000元的鞋,買到50000元,那你就可以買,哪怕你明知道他不值。
我個人認為索羅斯更加傾向於第二者,而巴菲特,彼得林奇,芒格更加傾向於一個。有些5投資者是介於兩者中間偏左或偏右。

另外,就是國內基金經理寫書里邊,非常推薦原來華夏基金總經理範勇宏寫的《基金長青》
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芒格的《窮查理寶典》也非常好,這本書實際上是說,如何通過更多學科思維來更好的理解這個世界是如何運作的,從而做出更好的投資決策

最後,就是我個人的實踐後。非常推薦大家看這些投資前輩寫的書時,可以結合這些人的成長經歷,再看來這些書,這會非常有助於讀者去理解為什麽這些人會形成這個投資方法,以及這種投資方法的很多細節是如何形成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3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