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春花秋月何時了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5046

巴黎: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

李煜何人?南唐之皇帝,被宋太祖趙匡胤捉了。相傳趙匡胤看到這一詞之後,決定不殺李煜。為何?因為這篇詞正正暴露一個狗皇帝的特質----只懷念自已的過去享樂,一點忠臣、百姓、後悔的思念也沒有,這樣的一個沒長進的人,還會怕他有能力做反嗎?

李煜是一個非常天材的詞人,一個狗皇帝的貪心怕死的內心,也可以寫得如此美麗。然而李之所以成為狗皇帝,只因他做他能力以外的工作----皇帝。

但一些投資人可能較李煜更糟糕,李煜不做專業詞人而做皇帝,只因為他沒有得選擇,一出世便已經決定。然而我在Blog內卻看到一些專業的會計師,居然放棄自已多年的專業,以投機的角度論投資,言談之間還有意無意眨低基礎的分析,曲線眨低自已的專業。

很多專業人,不論是否會計師、乜師物師也好,並不明白一個顯淺的道理,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一個奧運金牌選手,進入另一個領域,他只會是一個小學生,爛鐵牌也會拿不到,因為他不再有任何的優勢。

像我們這些只懂數字的人,若離開數字,進入投機,以圖表、市場、反智方法買股票,我們和一個街市婆並沒有分別,我們的說話不會較街市婆更有說服力,見解不能較街市婆更獨道。

此為自知之明!

為何專業人也會反其道而行?

答案很客易在歷代昏君找到----遠賢臣、親小人!

賢臣是誰?

賢臣可不是我,而是閣下自已的腦袋。

離棄自已的專業,就是離棄自已最聰明、最有智識的賢臣,沒有賢臣保護你,那些口甜舌滑的小人就能親近你,使你成為狗狗投機人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82

相對低估和絕對低估 聽風-春花秋實

http://xueqiu.com/2859479813/23077676
對投資者來說,理解了企業的經營模式和上下游關係,能分析報表,其實只是投資萬里長征的起步,說走了一半的路程都是誇大了事實。

對投資來說,僅僅有以上的能力仍遠遠不足,還需要你明白怎麼買和怎麼賣的問題。茅台、五糧液是好企業,但如果你不會買,一樣會套,甚至會套幾年,期間的投資時間成本就極高。其實談到怎麼買,就是要有安全邊際,就是股價要足夠低估,投資才能賺到合理的利潤,甚至可以賺到超額利潤。(如何賣出,不是此文的重點,就不再展開了)

什麼是低估,從個人的理解來說,低估可以分為相對低估和絕對低估。

相對低估。這種方法主要運用在快速增長、週期性企業身上比較適合。對於靜態市盈率20倍來講,表面看估值是比較高的,但如果相對一家未來5年25%成長的企業來說,就是相對低估的。對於一家經營正常,銷售穩定增長,但利潤因行業大環境原因,大幅下滑甚至虧損的企業來說,如果股價處於歷史極底的位置,且企業行業地位不變的情況下,很可能就形成了相對低估的投資機會。

有些朋友認為我選擇企業不看估值,不管多高的市盈率都敢買。其實是大大的誤解,個人原因可能是大家看到的是當前的估值,而我卻是按未來三年後的估值進行計算。因此存在偏差也非常正常。

絕對低估。這主要運用在穩定增長、緩慢增長企業和隱蔽資產型企業比較好。如2008年時,煤炭股許多都跌到了5倍PE、1倍多的PB,還有去年許多銀行股也只有5倍PE、1倍PE。是不是低估,一眼就能看出來,所以這明顯是絕對性低估的投資機會。

另外一些隱蔽資產型企業,市場上流行的估值方法均無法進行估值,但如果用實際擁有的價值法進行估值,是不是絕對低估,也能一目瞭然。不過相對前者來說,這個需要自己挖掘,難度相對要高一些,但一旦挖掘出來,投資成功率率也比較高。另外,隱藏資產型企業投資由於投資時間成本難以確定,一般要打5折以下才是比較好的投資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0392

如何做逆向投資(一) 聽風-春花秋實

http://xueqiu.com/2859479813/23346320
看到許多投資者在討論茅台等高端白酒股的逆向投資,還有前面一直討論蘇寧電器的逆向投資,本文嘗試從學習的角度進行研究如何做逆向投資,希望大家討論,更歡迎有經驗的高手們前來點評。

逆向投資,知易行難。下面先從逆向投資的困難開始著手進行分析。

首先,難在對企業基本面的把握。對絕大多數企業來說,困境中再次崛起的成功率並不高,大部分企業最終是一崛不起。如近期的尚德,前面也曾是風光無限,曾經達到90多美元,而按期最低價只有二三角,即使是目前的這麼低價,到底了嗎?剛傳來說破產了。如果逆向投資到了尚德,情何以堪?

不要說自己不會投資尚德,這市場上逆向投資尚德的,認為其不會破產、會東山再起的投資者大有人在。就是三年前,尚德自己都認為行業會大洗牌,信心十足的認為自己是最終受益者,絕對想不到會有今天。所以逆向投資的失敗,這次不是你,下次會不會還不是你,真的很難說。

其次,難在對時間週期的把握。各行各業都有週期,只是強弱的區別而已。如何識別週期,這也並非易事。如A股的中國遠洋601919,08-09年10多元就有人在開始抄底——逆向投資,面對四五年後只有4元左右的價格,付出的不僅僅是時間成本和心理折磨吧。更關鍵的是即使是目前,仍很難看得清其未來什麼時候能復甦,是不是真的會復甦。

最後,難在行動的逆向。即使你企業基本面研究清楚了,行業企業週期也弄明白了,但面對市場上的恐慌拋售和一個接一個的利空,你有多少耐心和毅力用行動來逆向呢?尤其是你進場後,如何面對股價的繼續下跌和利空的不斷出現呢?因為市場低迷的程度和時間可能會遠遠超過你的想像。

逆向投資成功的收益會令人驚慕,但其操作的難度遠超過大家的想像。在逆向投資鮮花盛開的路上,遠沒有許多人想像的那樣簡單易行,而是荊棘密佈,險象環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67

隱蔽資產型股票如何賣出 聽風-春花秋實

http://xueqiu.com/2859479813/25420928
隱蔽資產型股票如何賣出

關於隱蔽資產型股票如何賣出,這方面投資大師彼得林奇有很好的總結。

隱蔽資產型公司(the asset play)是指任何一家擁有你注意到了而華爾街投資大眾卻沒有注意到的價值非同一般的資產的公司,而這種有價值的資產卻被華爾街的專家忽視了。華爾街有如此眾多的證券分析師和到處尋找獵物的襲擊收購上市公司的投資機構,看起來似乎不可能存在華爾街沒有注意到的任何資產,但是請相信我,的確存在這樣的情況。投資隱蔽資產型公司股票的當地人利用當地優勢能夠獲得最大的投資回報。

投資隱蔽資產型公司的機會隨處可見,當然,要抓住這種機會需要對擁有隱蔽資產的公司有著實際的瞭解,而一旦清楚瞭解了公司隱蔽資產的真正價值,所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直到有收購者出現(美國相當普遍的收購性投資,在國內卻幾乎沒有)。

林奇關於如何賣出隱蔽資產型企業:

1)大量借債。只要一家隱蔽資產型公司沒有大量借債而導致資產價值下降,投資者就應改堅持持有這家公司的股票。大量借債很可能會拖垮企業,這個要有足夠的重視。

2)大量增發股票。儘管公司股票價格大大低於公司資產的真實市場價值,但管理層宣佈將發行超過總股本10%的股票,籌資進行多元化經營。大量增發股票,會攤薄公司的資產和收益,尤其是多元化折騰,很容易將公司弄得一文不值。

3)低價處理資產。公司出售下屬一家分公司預期價格為2000萬美元,但實際出售價格卻只有1200萬美元。低價處理資產,一方面說明可能你所瞭解的資產可能不值這個價,另一方面這些資產的價值很可能會轉移到別人頭上了,所以也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4)稅率降低。由於稅率降低,在相當程度上減少了公司由於虧損而產生的未來可抵減所得稅費用的時間性差異。(公司虧損可以抵減稅費,稅率降低,公司抵稅費減少了,本人是明白的,但這一條為何要賣出,本人還不是很明白,希望有明白的朋友幫忙解釋)

5)機構持股大幅增長。機構持股者持股比例從5年前的25%增加到現在的60%,幾家基金機構是主要持股者。機構如果佔比大幅上升,說明企業價值已被市場發現,如果機構持股超過一定比例,說明價值已經充分發現,不太可能還有隱蔽的資產價值了。

天宸股份600620,從春節期間挖掘出來到現在,基本已經屬於隱蔽資產發現型了。對於隱蔽資產型企業,一旦資產被市場發現認可,那就是價值被發現,現在正好是秋天,收穫的季節到來了?http://xueqiu.com/2859479813/2307246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763

如何賣出快速成長股 聽風-春花秋實

http://xueqiu.com/2859479813/25633028
如何賣出快速成長股

2013年10月14日星期一

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對於投資來說,「賣」永遠是一個難題。賣早了,賣晚了,對投資來說,幾乎是家常便飯。對於每一個老股民來說,都曾有過早早賣出牛股的經歷,許多人回憶起來,那是一個痛心疾首。

對於本人來說,賣出的問題也一直存在,一直困擾著自己。到目前為止,自我覺得選股的能力是可以及格了,持股的耐心能力也還中,但賣出的問題卻是非常嚴重。尤其是自己一直沒有意識到自己體系中賣出的問題嚴重性,這個才是最大的不足。

由於自身進入股市時間不算很長,從07年初到現在,也就6年半左右,造成在賣出方面經驗嚴重不足,過於書生意氣。

如曾經一早就挖出並低價持有的康得新、湯臣倍健等,一直捧行書本教導的「高估賣出」法,在股價上漲到3倍左右,收益1-2倍之間,幾乎全部出手了。在外人看來,這個收益應該是相當不錯了,但在自己看來,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好企業是極其稀少的,賣出幾乎就意味著放棄,基本也等同於失敗。

為此,本人花了幾個月的時間,一直在思考如何賣出的問題。其實對於成長股如何賣出,彼得林奇已經有相當不錯的總結。只是這個總結在實行過程中,是非常難的,沒有具體的標準可依靠。如林奇認為如果公司股票市盈率高達30倍,而未來兩年最樂觀的盈利增長率預期只有15-20%,則一定是要賣出的。但在市場操作過程中,這個標準並不可靠,尤其是中國這個快速發展體,許多企業的增長速度遠超大家的想像力,甚至許多企業像擠牛奶一樣擠利潤的能力也遠超你我的想像。

其實與普通股票相比,真正的快速成長股股價會越來越高,高到不可思議,高到不合邏輯,高到超過你的想像力。所以什麼時候賣出真的很難。

這也決定了關於成長股的賣出,肯定是不能按簡單的估值進行處理了。股市裡我們除了少得可憐的那點分紅外,主要就是靠公司利潤增長和估值提升來賺錢了。高成長,高收益,這是快速成長股的本質特徵。賺業績增長的錢,這個是成長股盈利的核心內容。賺估值提升的錢,也就是賺市場泡沫的錢,這個不但需要克服股價上漲的勇氣,更重要的是要依賴於經驗了,這個是所有教科書不能教我們的。

通過這段時間的摸索,後來我才發現,真正的成長股賣點只有一個,永遠只有一個。在快速成長股成長過程中,任何時間賣出其實都是錯誤的。因此,持有過程中,除了簡單跟蹤企業外,所有方法不如一個簡單的方法:閉上眼睛,不賣!

那麼,成長股永不賣出嗎?慢!本人還沒有白痴到這種程度。好的成長股是能跨牛熊市投資的,但一旦出現成長股今後業績長期不如預期,成長股帶來的雙殺,比雙擊更可怕,甚至可以讓你血本無歸,一夜回來解放前,完全是家常便飯。

那什麼時候才應該賣呢?(選錯股不在此討論範圍)

一、牛市後期,熊市初期。

這時候賣出,如果後面企業成長性依舊,也一定有機會更低價能接回來。而且在一輪大熊市的底部,一定會有許多更好的投資目標出現。這是一定的!當然市場上有些高手,可以全倉穿越牛熊,我除了佩服還是佩服。但對我這種普通投資者來說,想全倉穿越牛熊,只怕時間的玫瑰已經黴得不成樣了。防範大盤大的系統性風險,這個工作一定是要做的,也是要準備的。再說,今後全面做空時代一定是要來的,熊市很容易被做空者玩死。

如何辨別牛熊市呢?小的牛熊市,不在此考慮範圍內,主要是考慮大的牛熊趨勢。當然這個也需要一些經驗和輔助手段。簡單的說,需要一些趨勢方面的知識和大盤整體估值就夠了,且只要有點經驗的老手,應該都是知道的,此處就不多說。

二、遇到更好的成長股。

如果挖掘出了新的快速成長股,且估值也在建倉區域,手頭的成長股漲幅確實也很高了,明顯後面的股價空間比較有限了,這個時間賣出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如果實在捨不得,就賣出一半或三分之二,完全換倉工作。成長股一樣適合分批建倉法,此處就不一一討論。

但有一點,就是不要輕易用二線成長股去換一線成長股,這個許多時候成功的概率比較低。一般來說,二線成長股的補漲能力最終很難跑過一線成長股的。本人就曾犯過這方面的錯誤。在此提出,供大家參考。

三、快速成長股成長速度快速下降,快速成長的基礎不再。

由於快速成長股一般由於高增長,市場表現形式就是高估值,所以成長股投資,最怕的是雙殺。一旦快速成長的基本面發生改變,其雙殺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甚至是不可承受的。如曾經的蘇寧電器、萬科等,均面臨過這種問題。

不要跟股票談戀愛。股票是沒有感情的,只是一種投資的工具而已,所以千萬不要愛上自己投資的股票。

樹永遠長不上天。不管什麼樣的快速成長股,不管是3年、5年還是10年連續快速成長,但一定是有成長週期的。識別快速成長股的成長週期,是成長股投資過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一旦快速成長股成長速度快速下降,快速成長的基礎發生了改變,做為投資者來說,一定要有充分的危機意識。否則很可能就是狗咬豬尿泡——空歡喜一場。

第一次系統地思考如何賣出快速成長股問題,也許還不夠全面,今後會持續改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128

投資的消極影響 聽風-春花秋實

http://xueqiu.com/2859479813/26237500
投資的消極影響

2013年11月23日星期六

無效性——錯誤定價、錯誤認知以及他人犯下的過錯,為優異表現創造了機會。事實上,利用無效性是持久卓越的唯一方法。為使自己與他人區別開來,你應該站在與那些錯誤相反的一邊。

最大的投資錯誤不是來自信息因素或分析因素,而是來自心理因素。投資心理包括許多獨立因素,這些因素往往會導致錯誤決策。它們大多歸屬「人性」之列。

第一種:貪婪。侵蝕投資者成就的情感是對金錢的渴望,尤其是當這種渴望演變成貪婪的時候。對利潤的渴望是驅動市場及整體運轉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危險產生於渴望變成貪婪的時候。

第二種:恐懼。與貪婪相對應的是恐懼,這是我們必須考慮的第二個心理因素。恐懼就像貪婪一樣,意味著過度,因此恐懼更像恐慌。恐懼是一種過度憂慮,妨礙了投資者採取本應採取的積極行動。

第三種:放棄。就是人們容易放棄邏輯、歷史和規範的傾向。這種傾向使得人們願意接受任何能讓他們致富的可疑建議。投資者往往在貪婪的驅使下,輕易地摒棄或忽略了以往的教訓。「自欺欺人是最簡單的,因為人總是相信他所希望的。」在投資過程中,需要最大量的懷疑,因為懷疑不足會導致投資損失。在事後剖析金融災難的時候,有兩句話屢次出現:「好到不像真的」和「他們在想什麼」。

第四種:從眾。一次又一次地,從眾的壓力和賺錢的慾望致使人們放棄了自己的獨立性和懷疑精神,將與生俱來的風險規避拋於腦後,轉而與相信毫無疑義的東西。這種情況發生的非常頻繁,因此一定是某些因素而不是隨機因素的起作用。

第五種:嫉妒。無論貪婪的負面力量有多大,它還有激勵人們積極進取的一面,與之相比,與別人相比較的負面影響更勝一籌,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天性裡危害最大的一面。一個孤立環境下感覺快樂的人,當他看到別人做得更好時,可以會變得痛苦不堪。在投資領域,投資者大多難以坐視別人賺錢比自己多這一事實。如人們可能每年賺16%不開心,賺3%反而開心,答案就是我們都有與別人相比較的傾向,這種傾向會對本為建設性、分析性的投資過程產生不利影響。

第六種:自負。在繁榮期,輕率甚至錯誤的承擔更大風險的決策往往能夠帶來最好的收益,最好的收益帶來最大的自我滿足。如果事情確實如願發展,那麼自認聰明並得到別人的認可是很開心的一件事。相比之下,善於思索的投資者會默默無聞地辛苦工作,在好年份賺取穩定的收益,在壞年份承擔更低的損失。謙卑、審慎和風險控制路線並不那麼光豔亮麗。當然,投資本不應與魅力搭邊,但它往往是一種魅力藝術。

第七種:妥協。這是一種通常出現在週期後期的投資行為特徵。投資者會盡他們的最大努力堅持自己的信念,但是當經濟和心理壓力變得無法抗拒時,他們會放棄並跟風倒。

得到更多的渴望、擔心錯過的恐懼、與他人比較的傾向、群體的影響以及對勝利的期望等,這些因素幾乎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它們對大多數投資者和市場都有著深遠的影響。結果就是錯誤——頻繁的、普遍的、不斷重複發生的錯誤!

(以上內容摘自《投資最重要的事》,早上抽空整理所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45

生活消費品公司的競爭優勢和特點 聽風-春花秋實

http://xueqiu.com/2859479813/26330074
2013年11月30日星期六

一、生產消費品公司的競爭優勢

生產消費品公司常常有較強的競爭優勢或者至少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這有助於保護這些公司的定價能力。一般來說,其競爭優勢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規模經濟。少數在生活消費品行業佔優勢地位的巨型公司享有新進入這個行業的小公司不可能趕得上的規模經濟。如娃哈哈、青島啤酒等。

2、強大的品牌。生活消費品公司常常在以品牌的形式建立與最終消費者的關係上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金。品牌的內涵包括公司願景的表達和自我形象的主張。其通過滲透產品的內涵來擴展產品的功能性,許多生活消費品公司建立了高水平的認知價值。強大的品牌重視培養與消費者持續數年的聯繫,對新進入者而言,這是一種明顯的門檻,而且培養與消費者的聯繫需要時間、資金和對市場的悟性。如雀巢、可口可樂等。

3、分銷渠道和關係。生產商使產品最終出現在門店貨架上的分銷網絡,是競爭對一開始就很難複製的競爭優勢。如飲料生產商依賴他們的批發商和罐裝商,它們當中的每一個都控制著一定的地理區域,它們與最終消費者建立了密切的聯繫。而大型的飲料生產商需建立跨地理區域的廣大的分銷網絡。排他性是分銷系統能夠提高一家公司競爭優勢的一個特性。如青島啤酒。

二、成功的生活消費品公司的特點

1、市場份額。
那些品牌在市場份額中佔有優勢的公司更有可能維持現在地位,因為市場份額的變動越來越小。因此,許多公司現在排名第一,在以後幾年仍有可能繼續保持第一。

2、自由現金流。在這處成熟行業,遊戲的關鍵就是大量的自由現金流。不像年輕的公司必須把現金流重新入到公司的業務中去以滿足公司擴張和成長的需要,有百年歷史的生活消費品企業在積累現金方面有著令人羨慕的地位。再加上因為很多這個行業的公司享有較強的競爭優勢,你可以期待它們在未來繼續創造超過投資成本的回報。

3、對品牌信心的建立。管理層建立對品牌的信心和實力,為培育強大的品牌提供了基礎。那些不斷通過廣告和其他非常銷售導向的溝通對自己的品牌進行投資的公司,將建立起一個品牌的認知價值體系。不管怎樣,密切注意那些一直利用自己品牌廉價銷售的公司,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信號。不得不說,湯臣倍健這幾年的品牌推廣是相當成功的。

4、創新。考慮到生活消費品公司依賴穩定的新產品流以保持競爭地位,所在一家公司的創新水平是至關重要的。注意那些持續在市場成功地引入新產品,並利用這些新產品獲得競爭優勢的公司。公司最好是在一連串成功推出改進產品、延長產品線的同時,再偶爾推出一兩個「本壘打」性的革命性新產品。

三、生活消費品行業的投資風險

從上面的分析,好像一家公司有長期的歷史,行業大整合之後還繼續生存下來,而且可以期望穩定增長,一定是一個很好的投資選擇,但現實中仍然存在許多風險。

1、零售商實力的增長。如沃爾瑪公司已經達到了美國零售業的壟斷地位,生活消費品製造商已經喪失了很多它們曾經享有的定價能力。還有曾經的國內電器行業的國美和蘇寧。

2、訴訟和安全風險。如食品公司普遍存在的食品安全風險,還有如國外的煙草公司就經常遇到吸煙者的大量訴訟並敗訴。

3、外幣匯兌風險。這主要是針對許多跨國性的生活消費品公司,目前國內這種公司很少,但也有。如以出口為主的一些公司,也會面臨這種風險。

4、昂貴的股票。強大的品牌和可靠的財務業績常常意味著生活消費品公司的股票可能會高於估值交易。尤其是在經濟增長乏力階段,生活消費品公司的股價可能被哄抬到不切實際的高價。好股還需要好價。買入這些公司的股票還是應該使用和買其他股票同樣的估值原則。


註:以上內容主要是重讀《股市真規則》的摘錄和學習心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591

恰如春花秋月人生起伏 隨心無逸

http://xueqiu.com/3929547341/30091176
「搞經濟的人一定要懂得股票」,因為同事一句無意中的話涉足股市,至今已十餘年。期間中國股市跌宕起伏、幾度輪迴、變幻莫測,投資收益和心情自然也潮漲潮落、或喜或悲。幸運的是,驚濤駭浪沒有葬我於海底,風平浪靜後,又可以擁抱陽光、沙灘和椰風了。

或許理工科的專業背景,讓我喜歡探尋事物背後的邏輯,文史哲的業餘愛好,讓人時常思考人性和人生。K線之外,多少清晰與混亂的邏輯交織在一起,錢堆裡,多少人性的光輝與醜陋閃爍其間。而生活種種的波折,常讓我感嘆,自然、人生、股市,有太多的共通之處,股市潮漲潮落,恰如春花秋月人生起伏。於是,我在花鳥蟲魚和柴米油鹽中,在自然和社會的角角落落裡,體會人生和投資之難、之樂、之無常、之術與道。久而久之,孤獨的思考也漸成樂趣。

因為這樣的緣起,投資本身的目的並不單一。如果說賺錢不是最重要的,那無疑虛偽。但如果僅僅為了賺錢,無形中也會受到許多牽絆。財務自由本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我並不嚮往極致的物質生活,當基本的生活有了保障,當思考成為樂趣,投資也能成為有益身心的娛樂。在自然萬物的興榮枯敗中琢磨股市,在長年投資的酸甜苦辣中參悟人生,意外的收穫也會隨之而至。

投資是伴隨一生的長跑。當年買入東風電儀(現在叫東風科技),成為這場馬拉松的起點。漲兩倍後所得收益,幾乎相當於一年的微薄工資,對於剛參加工作、積蓄寥寥的人而言,這樣的衝擊無疑是巨大的,很容易誤以為股市就是提款機。然而這終究是一條曲折、坎坷、泥濘、下臨無地的羊腸小道。

後來也就有了各種慘痛的教訓。買入吳忠儀表(現在叫銀星能源)遭遇業績地雷,眼看被ST匆忙清倉,隨後重組成功短期升十倍,最大漲幅二十餘倍;看年報輕信英豪科教的「遠大前景」,後來退市(現已不見蹤影),成為唯一一個血本無歸的股票,所幸起步階段倉位很輕;邯鄲鋼鐵(後與唐鋼等合併為河北鋼鐵)股性呆滯,持有多年僅獲微利;瀘天化賬面盈利2倍多仍不肯出,後來始終無法回到歷史高點,到手利潤大幅縮水;重倉綜藝股份,上漲3倍多依舊迷戀於各種概念,而金融危機初期的抗跌甚至逆勢上漲,更讓我固執己見,後終隨危機蔓延而踏入熊途,雖有盈利但造成總市值大幅回撤。

當然也不乏成功的喜悅。其中有在熊市賺得一倍的首創股份$首創股份(SH600008)$,當時流通股本還很小的$安琪酵母(SH600298)$ ;有廣發朱平博文一帶而過提及,跟蹤研究後買入的$長春高新(SZ000661)$ ;有自己獨立分析,幾乎在最低點幸運重倉賺取十餘倍的包鋼稀土;有上市後一度活躍的$海南橡膠(SH601118)$,也有$片仔癀(SH600436)$ 等長牛;有$北新建材(SZ000786)$ 等傳統行業,也有$電廣傳媒(SZ000917)$ 等文化娛樂行業。跟很多人比起來,我持有過的股票不算太多,很多時候也是熟悉的股票反覆參與。幸運的是,算上熊市的時間,平均每年挖掘出一個以上的翻倍個股,而賺錢的股票,總體在70%以上。

前些年本金變化較大且資料已不太全(中間換過券商)。最近五六年來有了相對準確的記錄,年復合收益率在36%左右。但我始終認為,這裡面運氣的成分很大。沒有經曆數次牛熊更替,不宜妄談自己收益如何。況且,穩定比偶爾的高收益更難,2011年市值就曾回撤41%。世界的本質是脆弱的,人生的真諦也許在於無常。偏居一隅,卻慣見企業勃興突亡,秦池已干、金義缺金、健力無寶、UT不康、中遠難遠、長油難長。昔日成功之道,或即他日覆亡之因。個人的投資收益亦如此,昨日已成過眼云煙,清空業績、累積能力才是重要的。

幸運是成功投資的一部分。大到國家的歷史命運,小至個人的生活瑣事,都無法與運氣二字隔絕。但運氣與實力相得益彰,金錢須與能力匹配。中外被巨額彩票砸中的人,多以落魄、悲慘和淒涼告終。順利時我們應感謝命運的垂青,逆境中我們不應與怨言相伴。現實中,我們更樂意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能力,將自己的失敗總結為運氣。反過來,更習慣於把別人的成績視為運氣,而不管、不顧、不研究其思想的閃光點。有時甚至不無陰暗,看你得意到幾時?而對別人的失意,往往落井下石,頗有幾分活該的味道。

類似於禪修,投資有「頓悟」、「漸悟」之分。於我而言,投資體系是逐漸完善的,而很多具體的思路和技巧,則在時光的流逝中突然閃現。近年來的感悟,部分已貼於半年總結中,但那天草草擬就,現贅述補充部分:

1、投資就像養豬。賺小豬成長的錢,恰逢豬肉上漲更好。

2、以耐心和智慧等風來。不知道下一陣風起於何時、何地,但夏季颱風多、東南沿海颱風烈。對於大多數人來講,短線預測難,中長線把握更容易。

3、在兔子出沒的地方種棵樹。對於一些戰略性的品種,提前打埋伏,守株待兔,也是一種辦法。

4、股票都是有性格的。長久凝視或許就能摸出其脾氣,而瞭解其脾性,便能更好地猜出TA想幹嘛。

5、心動遠快於世界變化。今天大喜、明日大悲,其實世界依舊,只是心在動。穩定自己的情緒,利用他人情緒波動賺錢。

6、股市猶如原始森林。參天大樹不要過早採伐,一歲一枯榮的小草及時收割。

7、強大內心是生存的最大法寶。他人的質疑就像合理劑量的疫苗,而無理的謾罵,就當即將飄零的落葉,歸於地面就是厚厚的腐殖質。

8、太陽照常升起,但每天都是新的。注重歷史規律,也要結合時代背景。堅持不是固執,毅然前行不是埋頭趕路,馬車股、運河股,都曾屬於新興產業。

9、多少前浪被拍在沙灘上。永遠沒有驕傲的資本,更不要小瞧後來者。我不能因為自己愚鈍而否認天才的存在。

10、根系發達旱不死。謙虛、開放、包容,孜孜不倦地汲取各種營養,創造性地學習他人之所長,適應性地改進自己的投資體系。

11、別讓自己的腦袋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堅持獨立思考,風行的概念不一定對。

12、木桶理論會吃人。拉長短板好處多,但揚己之所長,更可能事半而功倍。

13、果子越摘越會長。有時候大果不摘,小果不長。學會分享歡樂多。

14、有一種品質叫敢於認錯。預測未來是天下最難的事,錯了很正常,敢於認錯贏得更多人的尊敬。

15、做一隻淡定的駱駝。在水草豐美的地方多吃快喝,才不至於在沙漠裡餓暈渴死。

16、學會利用對稱的美感。大虧時無比耐心,小賺就匆忙賣出,這樣的不對稱注定失敗。

17、如果掉在牛頓頭上的是鳥屎,不一定會發現萬有引力。要時刻保持良好的心情。

18、不以聖賢之名要求自己。不以漲喜不以跌悲,投資還有什麼樂趣,我們的目標是——沒有蛀牙[大笑],不以漲而大喜、不以跌而大悲。

有些話做到不易,但努力去做總比想都沒想好。

中國股票市場的罪惡「罄竹難書」。但客觀地說,中國之大,有哪個領域完全公平?普天之下,有哪個行當沒有黑幕?芸芸眾生,又有哪個職業群體全由君子擔當?所以,股市還算相對公平,畢竟有億萬雙眼睛盯著,也沒人逼我們買和賣。這是一個門檻不高、自由自在,見解、思想和膽略直接等於生產力的地方。因為此,也因為中國經濟遠未成熟,而現階段房地產市場烏云密佈,股票應該成為最重要的資產配置方向。

時與勢,最關鍵的還是時代之勢。曾經投資過不少傳統產業的股票,其中一些屬於大盤股或所謂的二線藍籌,除了前述公司外,還有東方電氣、中國南車、南玻A等等。但現階段更傾向於新興產業和成長股投資。中國經濟正處在前所未有的轉折時期。如果說前一二十年,轉變發展方式只是意識上的萌芽,那麼今後數十年,轉型升級將成為行動上的自覺。繼續以往的道路,全世界的市場都容納不下我們的低端產品;繼續粗放的發展模式,全人類的肺泡已容不下那麼多的煤灰。其實無論哪個行業,優秀的公司總是鳳毛麟角。與其在江河日下的行業裡千挑萬選,不如在生機勃勃的朝陽行業裡膽大心細,即便不幸選到一頭病豬,風來了也可能上天。這些朝陽行業,是曾經的房地產、煤炭、白酒,也是今後的許多新興產業。

  很多人說,投資是反人性的。我還得說,投資的標的必須是順人性的。好吃懶做圖享受,是最大的人性,也是人類進步的最大動力。與此密切相關的產業鏈可以關注。一是與生產方式變革有關的智能機器、3D打印、極限制造及其相關產業;二是與「難」字相關的教育、醫療、交通等產業鏈,如智慧交通、在線教育、數字醫療等;三是與環保、健康和品味相關的產業升級,所涉甚廣,包括電動汽車、儲能設備、新能源、節能環保、信息娛樂、養老等產業;四是經互聯網思維改造的、體量龐大、難以替代的傳統產業。

現階段,個人一般以七成左右倉位持有穩健成長股,兩成左右倉位做結構上的對沖和搭配,一成倉位用於熱點板塊的跟蹤。真正成功的投資是枯燥乏味的,但既然可以成為一種娛樂,為什麼不可以拿些小錢享受心跳的感覺呢?目前持倉在半年總結http://xueqiu.com/3929547341/29989835中提及,不再贅述,主要重倉$機器人(SZ300024)$ ,而$包鋼稀土(SH600111)$$永輝超市(SH601933)$ 、南都電源、紫鑫藥業等作為搭配。

入市這麼多年,一直在孤獨地探索,因為沒有與高手求教切磋的機緣。直到逐篇研讀@梁軍儒 的文章而關注小小辛巴,又在@小小辛巴 的文章裡得知了雪球。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多希望從一開始就有人分享資料和心得,一開始就有人給我適時的點撥。當然,孤獨也不全是壞事,至少它讓我更好地堅持了獨立的思考。當一個人的投資體系剛剛萌芽時,容易被不同的、紛雜的觀點沖得無所適從。

投資某種程度上是見識與心態的比拚,而見識來源於生活、來源於閱歷、來源於廣泛的閱讀。急功近利,未必會有最好的效果。僅僅關注財經知識,也可能失之於狹隘。誰能想到多年前一個不經意間掌握的知識或信息,會影響人生的重大決定呢。當初決定重倉包鋼稀土,最初是因為中學的地理課本曾提過「白雲鄂博」,而重倉機器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多年前半月談有過新松的介紹。對我影響深刻的幾本書,分別是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美國人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全球通史》、澳大利亞人約翰·赫斯特的《極簡歐洲史》,約翰·S·戈登《偉大的博弈》,以及父親書架上的舊書《金融家的足跡》。而最近看朴槿惠自傳《絕望鍛鍊了我》、江覺遲《酥油》也會有心靈的觸動。有時候想,投資和閱讀都是快樂的,它們息息相連。

死亡是人生的最終歸宿,有人從中看到大悲,我卻看到「向死而生」的意義,既然無法逃脫死亡而人生苦短,為何不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快樂些;雪球也是觀點交鋒的信息平台,有人覺其喧囂和戾氣,擔心處處是陷阱,我卻看中其價值。去偽存真是自己的事,防騙有賴於自己的見識和能力。一個缺乏常識、懶於學習、邏輯混亂、夢想一夜暴富的人,不在雪球上被騙,就會在煤球上被騙。

投資殊不易,人生多煩惱。一千三百多年前禪宗六祖慧能的偈語,時時念起,是否會有更安寧、強大的內心?「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蒙雪球之邀,斗膽妄言幾句。有些記憶已經遙遠,儘可能準確真實而已。

                                                                                              隨心無逸        2014.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551

陳春花:企業沒有“被淘汰”一說,都是自己淘汰了自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505/155621.shtml

陳春花:企業沒有“被淘汰”一說,都是自己淘汰了自己
陳春花 陳春花

陳春花:企業沒有“被淘汰”一說,都是自己淘汰了自己

保持成功和領先的唯一答案是我們更用心。

黑馬說:

陳春花,中國著名企業文化與戰略專家,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聯席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本文根據陳春花在領教工坊前沿沙龍上的演講整理而成,她在這次演講中再次提到一個轉型時期對CEO的要求,首選學習力,其次要開放,不要老談經驗。

文|陳春花

這是一個巨變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中,依然有許多企業做得很好,也有很多企業被淘汰。人們不禁要問:這些企業是為什麽被淘汰的?是被市場還是被技術?

實際上,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這些企業自己淘汰了自己。這個原因在我看來,就是組織不適應這些變化。歸根結底,不適應變化的組織的核心問題,是里面的人不具備應對變化的能力。

那麽組織管理的核心到底是什麽?從邏輯上來講,組織管理核心命題就是價值貢獻、價值評估、價值分配。把這三句話用的最好的企業是華為。可是反過來,我也可以把它說得更簡單一點:組織管理的核心就是有一個核心團隊。這個團隊能夠不斷引領這個企業向前走,然後與時俱進,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講,還稍稍領先半步。

互聯時代管理者真正遇到的挑戰,除了如何讓組織具有生命力之外,還有第二個挑戰,就是如何管理不確定性。因為今天只有這一個東西是真實的:不確定。

2604220377

 三個改變

對於傳統企業而言,要不要接觸互聯網,是不是要有互聯網精神的關鍵在於,你要意識到明確的信號:有一個正在崛起的巨大群體,而且這個群體在逐步主導著整個消費市場。這就是企業首先最該關註的——消費和顧客的變化。他們的變化會引領著一切的變化。

第二個改變:渠道。

渠道一定會被改變,整個傳統渠道的中間消耗是非常巨大的。傳統渠道價值鏈是線性價值鏈,這意味著信息不對稱、中間環節過多、鏈條長、產業效率低,用戶主動參與成本高和信息化程度低。GE公司最近的轉型告訴人們,從提升效率中也能找到自己的商業模式。

而現在渠道從垂直型、扁平化走向網絡化。網狀價值鏈具有運營數據化、渠道扁平化、信息共享化和協同網絡化的特點。谷歌阿爾法之所以能夠戰勝人類,是因為將價值策略和網絡策略進行複雜重組,形成複雜的網狀的策略的選擇加平行的策略的選擇的重疊。這意味著不再靠經驗做判斷,不是使用替代,而是重組和重合的方式理解事物。

第三個改變:行業價值的出發點。

這意味著企業依靠“內部資源能力”和“外部合作生態”形成持續的“價值創造”、“價值傳遞”和“收益獲取”的內在系統邏輯。因此這意味著企業要回到真正的顧客價值,回歸人性。互聯網對傳統企業而言是產業再造的機會。以農業為例,產業鏈上的種子、養殖、產品加工、經銷之上,還要加上金融、數據、信息。這樣農業的屬性變了,從生產、經營、管理、信息服務每個環節都發生了改變。農民、資本、市場、技術、制度和土地,本來是影響農業產業最重要的六個生產要素,現在因為互聯網的出現,這六個要素全部被調整了。

在這樣的一個時代,經濟的真正價值點是共創與共享。其可怕性在於分散程度越高,價值提升的速度越快,比如說出租車行業。

在今天,管理不確定性成為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那麽優秀的企業是如何做的?首先需要有足夠的增長,才可應對變化;其次用持續轉型變革來獲取自己的成長,比如百年公司IBM。第三遵從市場規律、客觀發展規律。

 識別不確定性,學習與之共處

首先要去識別不確定性。不確定性分兩種:經營的不確定性和結構的不確定性。

經營的不確定性是在可預知的範圍內發生變化,比如中國經濟的GDP增速和經濟政策。經營的不確定性會直接對盈虧及行業影響力產生作用。

而結構的不確定性是洗牌,完全改變產業格局,帶來根本性的影響。此前提到的新消費人群、行業的新進入者等都會帶來結構性的不確定性。對結構性不確定性不敏感就是諾基亞、柯達這類公司的結果。

因此給管理者的建議是:每當看到不同尋常的事物出現,看到有別於以往的新生事物出現,你都要深入分析,如果這真的預示著巨大的變化,那麽未來的市場就會發生演變,而你和你的企業就要做出改變和準備。具體而言,多賺錢,經得起折騰;儲備年輕人,他們懂得未來。

如果無法識別不確定性,那麽就要學習和不確定性共處。這需要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訓練:

1)先改變自己

很多時候,企業管理者不願意打破原有的結構與格局,很多程度上是因為,穩定的結構對績效是有幫助的。但現在不確定成為了常態,所以管理者已經無法用確定性的結構來獲取績效,需要有能力在不確定性中獲得績效。因此需要改變的是管理者自己。

2)雙業務模式

如果僅僅只是發展現有業務是不可能讓企業能夠面對不確定性的,但是如果因為發展了新業務,而影響了現有業務,那麽企業已經無法存活。因此,需要維持現有業務的穩健經營,同時布局新業務,即長期與短期結合。雙業務並存會對管理者帶來巨大壓力,這要求管理者必須成為駕馭組織轉型的高手,駕馭長期發展與短期目標之間的動態互動。

3)打破平衡

所有問題的出現,不管大家從哪個角度去提出來,都有可能是一個機會,所以不要怕問題。問題中才會有機會。所有變化的發生,都可能是一個機會,所以不要怕變化,變化中才會有機會。因此企業領導者需要不斷打破內部的平衡,不斷挑戰企業的高度和界限,讓企業處在自我改變和動態之中。

4)顧客體驗

今天的管理者要保有對顧客需求的直覺,能夠以顧客體驗作為評價的標準。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很多管理者習慣於企業自己的評價標準,特別是穩定的組織結構,使得高層管理者離顧客非常遠,這需要管理者找到解決的方法來增進和強化與顧客之間的關聯,保持對顧客體驗的敏感性。

 管理者必須具備四種心態

應對變化,管理者首先要有積極的心態。凡事往好處想、好處做,就會有好結果;對任何要做的事情,都願意單純去做,結果自然而成;對模糊性和風險的承受能力是關鍵,控制風險也是一個基本要求。

1)歸零的心態。

糾結於過去,對於將要發生的事情而言,都是沒有意義的;每一個未來都需要面對新的挑戰,需要新的成功來佐證,每一個未來都會產生新的問題,需要新的解決方案;心態歸零不僅僅是一種訓練,也應該成為一種習慣。

2)開放的心態。

包容變化,接納挑戰,學習未知。包容與接納也是對自己的要求,包容自己、接納自己,才可以在遇到挑戰和沖擊的時候,不至於為了保護自己而做出抵觸行為。

3)確信的心態。

相信夢想與目標的牽引力量,這份力量不受環境變化的影響;相信夥伴的團隊,這份力量能夠集結而成,並陪伴你一直前行,沖破阻礙;相信自己的力量,這份力量有著無限的可能,你的能力超乎你的想象。

4)面對變化環境的應對。

2016年的經營環境上有三個機會點:創造未來比預測未來更重要;市場與技術的力量正在改變格局,比如人造節日“雙十一”的消費能力;邊界被打破:行業的邊界、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邊界、企業組織的邊界。

因此,在經營和管理上就要註意三點。一、共創共享。眾籌如果只是共同消費,那麽可持續性是不夠的,必須要加上共同創造。二、建立生態網。和價值網相比,生態網能夠和大家一起生長起來,比如阿里雲。三、更開放、更進取的狀態。

我有時候也會猶豫,我不斷給自己提醒四句話:

第一,所有的成功最終都是人的成功。跟行業、技術沒有什麽關系。在任何行情、任何技術沖擊下都有好企業,而且很多都是原來傳統的企業。今天我們都認為百貨很難做,但是也有很多好的百貨公司。所有人都覺得餐飲很難做了,但是也有很多餐飲企業做的很好。

第二,結果基於意願,始於行動。最重要的還是行動,所有的結果都是因為你去做了。那些優秀的企業成功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做的比我們快。比如,你跟我說一定要開放,結果有一家公司要跟你合作,你說不行,我要控股。你這個結果就得不到了。你應該首先說好,隨便,我需要你的能力,你說你需要什麽樣的條件,我就開放什麽樣的條件。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很多新的能力都會嫁接進來。

第三,保持成功和領先的唯一答案是我們更用心。我一直認為在今天,大家都是非常用心。沒有人因為聰明成功的。

第四,分享和共生才是可持續的關鍵。

_username=ClecChina_副本 - 副本

變革 歸零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944

陳春花:誰是唯一有能力解雇企業所有人的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17/159259.shtml

陳春花:誰是唯一有能力解雇企業所有人的人?
陳春花 陳春花

陳春花:誰是唯一有能力解雇企業所有人的人?

顧客價值創新是價值增長的根本來源

陳春花是集教授、企業家、作家於一體的傳奇女性。

2003年3月至2004年12月,陳春花曾擔任山東六和集團總裁,任職期間六和集團年銷售額由28億元增長到74億元。

2013年,新希望集團創始人劉永好宣布不再擔任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交班給他的女兒劉暢,但同時聘請陳春花擔任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聯席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頗有“扶一程”劉暢的意味。2016年5月27日,完成輔助交班使命的陳春花再次離任。

劉永好曾這樣評價陳春花,“陳春花在企業管理、人才培養和經營戰略上相當有研究,且長期擔任許多國內一線企業的獨立董事,將近兩年時間做過山東六和集團總裁。在公司人才培養和戰略制定上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帶著她在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任上的思考,陳春花最近推出了她的新作《中國企業的下一個機會:成為價值型企業》。

她試圖幫助脆弱、且大部分走不遠的中國企業——它們非常容易受到影響,企業家個人的危機、自然條件的變化、資源的改變、國際市場的風吹草動等,各種外部環境或者內部條件的改變就會給企業帶來致命的危機。

她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中國企業應該轉型為價值型企業。

所謂的價值型企業,在陳春花看來,那就是以人的成長為核心,用教育引導的方式,對內實現人本價值;對外實現客戶價值;最終借助資本的力量,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價值型企業不單輸出產品和服務,更重要的是輸出領先的理念、獨特的價值觀,讓客戶享受到與眾不同的體驗和感受!

以下內容節選自《中國企業的下一個機會:成為價值型企業》,創始人們好好享受這美妙的閱讀時光吧。

中國企業為什麽走不遠

中國企業非常容易受到影響,企業家個人的危機、自然條件的變化、資源的改變、國際市場的風吹草動等,各種外部環境或者內部條件的改變就會給企業帶來致命的危機。為什麽中國企業這樣脆弱呢?一個很奇特的評價是:中國企業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遇到外戰市場的時候,為什麽中國企業總是被頻頻打擊?

那些無論市場如何變化、行情如何起伏、時間如何推移、地域如何差異都能夠推進自己前進的企業被稱之為“鷹企”,“鷹企”依據自身的能力超越了環境和變化。

當一個行業領先的企業開始出現虧損的時候,內部自身原因成為企業領導者必須面對的首要問題。

企業需要面對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如果需要企業能夠不斷地存活下去,企業就必須回答憑什麽活下去這個問題。事實上,企業多大、企業賺多少錢、企業可以解決多少就業、企業是否具備品牌等,都是企業經營的結果,是企業運營的外化表現。

如果說是因為企業不夠強大而無法抵抗風險,我認為這個假設本身就是無法回答的問題,我們還是要回到企業憑什麽存活下去這個根本問題上來思考,這個層面就是企業戰略。

人們認為成功企業都是源於它們創造性地開辟了新的商業領域。其實成功企業的奇跡都是源於創新能力的發揮,這些創新會依賴於技術、資金、人才等,但是最重要的是人才、技術和資金需要轉化為創新的成果,而能夠轉化出創新成果則是依賴於企業所具有的明確的戰略邏輯。中國企業缺失的恰恰就是戰略邏輯。

絕大多數中國企業所做的努力都是管理的努力而不是戰略的努力。這些企業追求的是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是管理思考而非戰略思考。對於一個企業來說,解決問題應該是第二位的,第一位應當是選擇做什麽和不做什麽,也就是回答戰略的問題,先回到戰略思維方式上,之後再落到管理理念上解決問題。因此,中國企業之所以走不遠的根本問題仍然在企業戰略問題上。

戰略思維與管理理念有著根本的區別

戰略本身就意味著做出艱難的抉擇,選擇那些有利的事情;而管理則是那些你不必做選擇的事情,它事關各種業務的處理方式。戰略思維就是這樣一種思考方式,它需要確認什麽才是最重要的,確認最後所選擇的方向能夠回答最初確定的目標,所以戰略思維是用如下邏輯展開的:

首先需要回答問題1:你想做什麽?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企業確定的目標。

接著需要思考問題2:憑借什麽?這個問題就是需要了解企業實現第一個問題的目標應當具備什麽必需條件,企業所具備的必需條件是這個企業實現目標的基礎。

接著思考問題3:你擁有什麽?相對於第二個問題而言,企業需要進一步了解自己的能力和資源,明確自己的相對優勢。除了已擁有的能力和資源外;

企業還需要面對問題4:你還缺什麽?這個問題是回答企業相對於第二個問題即必需條件而欠缺的部分。

最關鍵的是問題5:你要幹些什麽?當企業清楚地知道自己欠缺的是什麽時,它就能夠做出選擇並決定最關鍵的是做什麽,而這個最關鍵的是做什麽的選擇就是戰略選擇。

所以,戰略思維不是解決企業當前問題的,而是解決企業目標所帶來的選擇問題。

相對於戰略思維來說,管理理念反映的是另外一個角度:

企業在遇到問題時都需要找到解決的辦法;

企業經營過程中處理各類問題而形成管理,管理沒有對錯,只有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因此,不管遇到什麽問題,處於管理的位置就要去解決,並不需要關註這個問題本身,但是很多人以為解決問題就是做了戰略選擇,這是錯誤的。戰略思維會讓企業關心企業存活的依據,有能力更清楚地界定盈利來源,更明白自己能夠做什麽不能夠做什麽。

戰略思維就是選擇不做什麽

戰略需要根植於環境來做選擇和判斷,戰略需要保證企業能夠順應環境的趨勢。企業與環境是互為主體的,如果企業不能夠順應環境的變化、不能夠與環境互動,企業就不可能具有競爭力。

中國企業不要急著解決問題,更應該先回答企業到底要做什麽。30年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的神速發展掩蓋了中國企業戰略能力的缺失,這是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

當我們的增長可能來源於市場本身巨大需求的時候,中國企業不要急於追趕世界500強,也不要急於開始價值型企業的夢想里程;不要以為有了2000億元的銷售額就是世界強者之一,畢竟在戰略上中國企業並沒有做出什麽選擇。

價值鏈共享是價值戰略的出發點

如果中國企業不明白價值鏈是今天競爭的基礎,戰略不能夠以價值鏈為出發點,那麽市場將會淘汰我們。全球化的趨勢給企業帶來了許多新的商機,同時也引發了殘酷的世界性競爭,從家電業到金融業,全球各大企業無一例外。

然而一旦投入到這場洪流中,許多企業就會發現自己如果沒有本地合作夥伴和全球性合作夥伴,就無法參與競爭。

事實上,贏取未來的競爭具有三個特點,它們決定了今天的戰略需要以價值鏈共享作為出發點。

第一個特點是信息時代許多重大商機都要求融合各種技術和資源,現在很少有公司能夠獨家擁有所有的技術和資源;

第二個特點是網絡技術導致企業不再是在垂直整合的體系上發展,而是在一個扁平化的網絡上發展,這就要求企業能夠提供強大的網絡解決方案,而能夠提供這樣的解決方案的企業也必須是一個能夠與網絡結合的企業而非獨立的個體;

第三個特點是信息時代的不確定性成為常態,面對不確定性也是企業必須具有的能力,而價值鏈共享正是解決不確定性的最佳途徑,經由價值鏈成員的優勢互補來解決問題。

選擇價值鏈共享,可以讓企業更快速地擁有成功所需要的各種資源。我們把共享價值鏈作為今天戰略的出發點,就是要確定整個價值鏈所有成員能夠表現出更寬泛的總體價值。

因為產品價值界定,產品直接使用的差異化營銷,價值分享的可能性都來源於所有成員對價值的把握,都來源於價值鏈成員對於終端顧客價值的理解。

價值增長驅動企業遠行

企業增長作為首要考慮的問題,應建立在核心業務的基礎上。如果說以往的增長是基於市場需求整體的增長,那麽中國企業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普遍得以成長但有更多企業在發展進程中夭折就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因為依賴於市場自然增長帶來的企業成長會有停滯的時候,只有建立在核心業務基礎上的成長才能帶來企業的持續成長,具有這種成長能力的企業才可以走得更遠。

具有核心業務基礎的企業需要具備以下一些特征:市場份額領先;盈利能力較強;具有較強的抗競爭能力;提高企業綜合業績的財務能力和穩固的財務基礎。這四個維度所界定的企業核心能力可以用一個概念來描述:價值增長。

價值增長是企業內在的增長

事實和數據都證明,30多年中國企業的發展更多的是來源於該時期中國市場需求的持續劇增,是市場容量的自然增長所帶來的繁榮,這表明中國企業的發展並不是內在能力的發展,而是外部環境所提供的充裕條件直接所致。

顧客在獲得基本需求滿足的時期是不會要求企業關註個性化需求的,而在基礎需求得到滿足的階段,企業是否有能力繼續滿足各類個性化或更寬泛的顧客需求就直接反映企業的發展能力,因為真正的持續發展來源於企業滿足顧客價值增長。

什麽是真正的商業成功?實質上就是在使顧客滿意的同時讓企業盈利。這也是衡量商業成功與否的基本標準。如果以這個標準來界定企業的發展,就可以判斷企業增長是否能夠帶來持續性,就可以判斷企業能否集中所有的資源贏得顧客滿意度,進而推動企業真正擁有發展的內在動力。

人們驚嘆微軟的發展,而微軟持續高速的發展源自讓世人不斷地享受操作系統帶來的變化和樂趣;人們也驚訝於蘋果公司最近的再度崛起,這次的迅猛增長體現在蘋果公司關註於與顧客之間產生全新的價值體驗,蘋果公司創造的產品代表了它獨有的價值體驗,最重要的是這獨有的價值獲得了消費者認可——只要是蘋果公司推出的產品,必然存在其獨到的價值體驗。

顧客價值創新是價值增長的根本來源

增長型企業的領導者都是基於明確理解顧客價值需求的,他們不斷關註以下幾個問題,這些問題使得他們了解激烈的競爭和變化的市場所帶來的顧客價值需求:

第一,因為市場成熟度的形成和增加,企業必須找到和回答什麽是自身發展的驅動因素;

第二,因為面臨全球競爭,企業必須清晰了解自己的產品(服務)在哪里競爭和如何競爭;

第三,因為產業合並的不斷加劇和普遍發生,企業必須知道自己需要推出哪一類業務以適應當下的商業環境;

第四,因為資源成為競爭的主要要素,企業必須做出明確的判斷,應該把重點放在哪個發展機會上;

第五,因為新技術不斷湧現,企業需要回答怎樣使增長和發展持續下去。這些問題已經是今天的企業領導者們必須面對的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共同點就是:

顧客價值創新。

Google的成長讓人們感受到更為真切的顧客價值創新帶來的變化。Google擁有清晰、明確的企業使命,那就是“整合全球信息,服務所有用戶”。

企業活動遵循用戶優先的準則,在企業里,“用戶”一詞多了一層含義,即Google的員工也是互聯網的用戶,Google的工程師們在研發產品的同時,也能夠以最終用戶的身份審視和評價產品,這樣就做到大多數產品的研發過程都會有最終用戶的直接參與和全過程追蹤。

Google能夠實現信息的更精準投遞,滿足的是營銷者的長久期望,隨著它的用戶數的粘性和數量的增加,Google從本質上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種方式。

顧客價值創新的實現

到這里,或許你已確信價值增長是必需的,更加確信顧客價值創新是實現價值增長的根本途徑,我們還需要回答另一個關鍵的問題:什麽是顧客價值創新?對於風靡全球的豐田生產方式,用東京大學的藤本先生的評價:豐田生產方式的強大之處在於暴露問題並不斷反複地解決問題。

這說明豐田生產方式的實質核心是:追求革新、勇於創新。“豐田汽車永遠是創新生產技術領域的第一名。”所以顧客價值創新的實現,是指洞悉顧客需求和持續創新投入,滿足這兩個條件才有可能真正實現顧客價值創新。

洞悉顧客需求,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麽困難,為什麽許多中國企業無法做到這一點?根本原因是企業沒有真正轉變為以顧客為導向的思維方式和管理習慣。許多企業管理者,尤其是高層管理者已經沒有機會貼近顧客,就失去了真正了解顧客的途徑。

華為總裁任正非先生曾經告誡華為高層管理人員,企業高層領導的責任包括三件事:布陣、點兵、與顧客溝通。這也是華為公司得以在激烈的產業競爭中保持領先位置的要素之一。

而持續的創新投入需要企業領導者極大的勇氣和能力,更需要企業文化所營造的創新氛圍,當每個員工都能夠自發地關註創新並願意參與創新時,顧客價值創新就有了基礎和保障。記住:

顧客是唯一有能力解雇我們所有人的人。

突破邊界

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國際經濟貿易體系的不斷完善,產品生產在地理上的概念將基本消失,資金流動與產品流通在世界範圍內變得更加容易和方便,全球經濟信息的瞬時溝通,使得世界經濟融為一體,因此,目前企業面臨的市場是一個國際化、全球化的大市場。

全球化的直接誕生物之一是大型跨國企業或跨國集團在全球範圍內的迅猛擴張,並以數量眾多、規模龐大的分(子)公司的建立為其具體表現。跨國企業必須進行組織創新,以不斷適應自身發展和不斷應對多變的外部環境。

在新古典經濟理論中,企業被完全當作一個“黑箱子”。企業的唯一功能在於按既定的使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生產函數進行輸入與輸出之間的轉換。在這一假設下,企業的邊界主要由生產中的技術因素決定。

當企業依據產品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的原則去組織生產時,它所選擇的生產規模是最佳的。而這種理論不需要企業是一種組織,也沒有註意到企業內眾多的組織問題。

科斯等人將企業視為節約成本的市場替代物的思想對企業邊界的界定產生了深遠影響,企業存在或擴充取決於成本之間的比較:

當企業內部的成本高於市場交易的成本時,企業邊界(規模)將趨於縮小乃至消失,即市場替代企業;反之,企業得以存在或擴充邊界(規模),即企業替代市場。

羅恩·阿什克納斯(Ron Ashkenas,1999)從動態環境對企業邊界的影響角度考察了企業邊界的模糊性。他認為,規模(Size)、角色清晰(Role Clarity)、專門化(Specialization)和控制(Control)是20世紀導致企業成功的幾個關鍵因素,企業外部邊界越大,規模經濟的優勢越明顯,其效益就越好。

而隨著企業競爭環境的日益動態化,傳統的成功因素已失去了往日的支配力,動態環境下導致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演變為:速度(Speed)、柔性化(Flexibility)、整合(Integration)和創新(Innovation),它們需要企業快速地回應顧客,要求員工不斷學習,企業應更多地關註流程而不是專門化的環節。

為了有效地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企業組織原有邊界必須相應地做出調整與突破,企業間的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可以這樣說,隨著技術和環境的不斷變化,企業組織需要面對的不再是一個確定的狀態,不再具有靜態的條件,也不再可以封閉的、自我的發展。

所有的企業組織都需要不斷地打破自己的邊界,讓自己的組織邊界具有更強大的穿透力,具有更好的柔性和模糊性,這樣的開放組織,才可以適應如此巨大的環境變化。

企業邊界的影響因素

當對企業的功能、組織、生產、契約、產權等進行分析時,人們可以發現這些要素可以分為兩大類:生產性要素和組織性要素。

借用古典微觀經濟學IS-LM曲線分析方法可以把生產可能性邊界和組織可能性邊界映射到同一象限,進而可以在圖3-1中得出一個結論:企業的生產可能性邊界和組織可能性邊界的交點就是企業的最優外部邊界。

企業的規模和邊界屬於同一個問題的不同表達。例如,企業的生產規模擴大可以理解為企業的生產可能性邊界得到擴展。為直觀起見,在圖3-1中我們將橫坐標表示為邊界。L1表示組織可能性邊界,L2表示生產可能性邊界。

圖3-1

下面分別討論企業處於不同象限時企業外部邊界變化的情況,在圖3-1中,A點表示公司原有的組織邊界狀態。

第一象限 企業邊際生產收益和邊際組織收益均比較大,因而企業為追求更大的收益,有極強的欲望將生產和組織可能性邊界向右推移,從而形成新的交點B,企業的外部邊界向外擴展。屬於這一類的企業比較典型的代表是處於高速成長的新興企業,它們一方面不斷地進行兼並,進行橫向一體化;另一方面大量收購上、下遊企業,進行縱向一體化。

第二象限 企業的邊際組織收益較大而邊際生產收益較低,這樣的企業出於理性的考慮會將一部分生產剝離出去,部分產品采取外購的形式,企業保持核心能力,生產更加專業化,企業生產規模相對變小。

但是由於企業邊際組織收益較大,企業有向外擴展組織可能性邊界的動機,因而企業會以自己為核心企業,向外輸出資金、管理,超越原有的組織邊界,幹預到交易方的生產管理過程。常見的模式有虛擬企業、戰略聯盟等。

從圖3-1中看,原有的平衡點A被新的平衡點C所代替。企業外部邊界是內縮還是外擴要取決於生產可能性邊界和組織可能性邊界各自變化的幅度。

第三象限 企業的邊際組織收益和邊際生產收益都比較低,企業處於非常不利的位置。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要麽收縮生產可能性邊界,要麽收縮組織可能性邊界,或者同時收縮兩者來提高企業的收益水平。企業常見的做法有大幅裁員和資產剝離。從圖3-1可見,原來的平衡點為新的平衡點D所取代,企業的邊界變小。

第四象限 企業的邊際生產收益大而邊際組織收益小,這意味著企業的經營管理不善,機構設置不當、管理冗余等。企業有可能進行重組、重新設置組織架構、精簡管理人員、去除管理冗余,或者進行合並,如歷史上手工作坊網絡向聯合工廠的轉變等,也有可能將生產可能性邊界外擴,以消化較高的組織成本,獲得好的組織收益。

從對圖3-1的分析可知,新的平衡點E取代了A,企業的外部組織邊界發生了變化。

影響企業邊界的四種情況如表3-1所示,此表還列出企業邊界所受到的影響以及企業應該選擇的對策。

1

2

表 3-1

企業邊界管理

首先,企業邊界管理要理解企業外部邊界的清晰性——模糊性維度。企業外部組織邊界的高模糊性(低清晰性)有助於企業迅速獲取外部的資源,是適應瞬息萬變的外部環境的需要,也是瞬息萬變的外部環境所導致的結果。

其次,需要了解企業外部邊界的穩定性-動態可變性維度。企業組織的外部邊界不斷調整,日益有越來越不穩定的趨勢。企業外部邊界的高動態可變性(低穩定性),要求企業必須提高生產和組織的柔性和彈性,降低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最後,企業外部邊界的不可滲透性-可滲透性維度。企業持續存在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是:充分開放,與外界充分交流能量、物質和信息。現代企業邊界是有機的、活性的,除隔絕有害的成分以外,它必須是開放的、可穿透的。由此推論:企業外部邊界的高可滲透性是企業獲得持續發展、不斷創新、適應環境的標誌。

小結

企業中許多最有價值的改善機會不是來自於改進企業的職能,而是來自於更好地銜接貫通整個企業為顧客服務的各項活動,只要把註意力集中於向顧客傳送價值的各項活動,企業就會具有增長的能力而處於領先的地位。戰略邏輯的清晰和持久性決定著一個企業是否可以獲得這些持續的顧客價值,價值型企業必須具有明確的價值驅動能力。也就是說,具有與外界廣泛溝通的能力,能夠打破商業間的邊界,消除企業與顧客(消費)間的界限,最終實現商業價值。

本文內容摘自《中國企業的下一個機會:成為價值型企業

647651270705609855


陳春花 企業邊界管理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0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