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陳春花:誰是唯一有能力解雇企業所有人的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17/159259.shtml

陳春花:誰是唯一有能力解雇企業所有人的人?
陳春花 陳春花

陳春花:誰是唯一有能力解雇企業所有人的人?

顧客價值創新是價值增長的根本來源

陳春花是集教授、企業家、作家於一體的傳奇女性。

2003年3月至2004年12月,陳春花曾擔任山東六和集團總裁,任職期間六和集團年銷售額由28億元增長到74億元。

2013年,新希望集團創始人劉永好宣布不再擔任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交班給他的女兒劉暢,但同時聘請陳春花擔任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聯席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頗有“扶一程”劉暢的意味。2016年5月27日,完成輔助交班使命的陳春花再次離任。

劉永好曾這樣評價陳春花,“陳春花在企業管理、人才培養和經營戰略上相當有研究,且長期擔任許多國內一線企業的獨立董事,將近兩年時間做過山東六和集團總裁。在公司人才培養和戰略制定上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帶著她在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任上的思考,陳春花最近推出了她的新作《中國企業的下一個機會:成為價值型企業》。

她試圖幫助脆弱、且大部分走不遠的中國企業——它們非常容易受到影響,企業家個人的危機、自然條件的變化、資源的改變、國際市場的風吹草動等,各種外部環境或者內部條件的改變就會給企業帶來致命的危機。

她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中國企業應該轉型為價值型企業。

所謂的價值型企業,在陳春花看來,那就是以人的成長為核心,用教育引導的方式,對內實現人本價值;對外實現客戶價值;最終借助資本的力量,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價值型企業不單輸出產品和服務,更重要的是輸出領先的理念、獨特的價值觀,讓客戶享受到與眾不同的體驗和感受!

以下內容節選自《中國企業的下一個機會:成為價值型企業》,創始人們好好享受這美妙的閱讀時光吧。

中國企業為什麽走不遠

中國企業非常容易受到影響,企業家個人的危機、自然條件的變化、資源的改變、國際市場的風吹草動等,各種外部環境或者內部條件的改變就會給企業帶來致命的危機。為什麽中國企業這樣脆弱呢?一個很奇特的評價是:中國企業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遇到外戰市場的時候,為什麽中國企業總是被頻頻打擊?

那些無論市場如何變化、行情如何起伏、時間如何推移、地域如何差異都能夠推進自己前進的企業被稱之為“鷹企”,“鷹企”依據自身的能力超越了環境和變化。

當一個行業領先的企業開始出現虧損的時候,內部自身原因成為企業領導者必須面對的首要問題。

企業需要面對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如果需要企業能夠不斷地存活下去,企業就必須回答憑什麽活下去這個問題。事實上,企業多大、企業賺多少錢、企業可以解決多少就業、企業是否具備品牌等,都是企業經營的結果,是企業運營的外化表現。

如果說是因為企業不夠強大而無法抵抗風險,我認為這個假設本身就是無法回答的問題,我們還是要回到企業憑什麽存活下去這個根本問題上來思考,這個層面就是企業戰略。

人們認為成功企業都是源於它們創造性地開辟了新的商業領域。其實成功企業的奇跡都是源於創新能力的發揮,這些創新會依賴於技術、資金、人才等,但是最重要的是人才、技術和資金需要轉化為創新的成果,而能夠轉化出創新成果則是依賴於企業所具有的明確的戰略邏輯。中國企業缺失的恰恰就是戰略邏輯。

絕大多數中國企業所做的努力都是管理的努力而不是戰略的努力。這些企業追求的是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是管理思考而非戰略思考。對於一個企業來說,解決問題應該是第二位的,第一位應當是選擇做什麽和不做什麽,也就是回答戰略的問題,先回到戰略思維方式上,之後再落到管理理念上解決問題。因此,中國企業之所以走不遠的根本問題仍然在企業戰略問題上。

戰略思維與管理理念有著根本的區別

戰略本身就意味著做出艱難的抉擇,選擇那些有利的事情;而管理則是那些你不必做選擇的事情,它事關各種業務的處理方式。戰略思維就是這樣一種思考方式,它需要確認什麽才是最重要的,確認最後所選擇的方向能夠回答最初確定的目標,所以戰略思維是用如下邏輯展開的:

首先需要回答問題1:你想做什麽?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企業確定的目標。

接著需要思考問題2:憑借什麽?這個問題就是需要了解企業實現第一個問題的目標應當具備什麽必需條件,企業所具備的必需條件是這個企業實現目標的基礎。

接著思考問題3:你擁有什麽?相對於第二個問題而言,企業需要進一步了解自己的能力和資源,明確自己的相對優勢。除了已擁有的能力和資源外;

企業還需要面對問題4:你還缺什麽?這個問題是回答企業相對於第二個問題即必需條件而欠缺的部分。

最關鍵的是問題5:你要幹些什麽?當企業清楚地知道自己欠缺的是什麽時,它就能夠做出選擇並決定最關鍵的是做什麽,而這個最關鍵的是做什麽的選擇就是戰略選擇。

所以,戰略思維不是解決企業當前問題的,而是解決企業目標所帶來的選擇問題。

相對於戰略思維來說,管理理念反映的是另外一個角度:

企業在遇到問題時都需要找到解決的辦法;

企業經營過程中處理各類問題而形成管理,管理沒有對錯,只有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因此,不管遇到什麽問題,處於管理的位置就要去解決,並不需要關註這個問題本身,但是很多人以為解決問題就是做了戰略選擇,這是錯誤的。戰略思維會讓企業關心企業存活的依據,有能力更清楚地界定盈利來源,更明白自己能夠做什麽不能夠做什麽。

戰略思維就是選擇不做什麽

戰略需要根植於環境來做選擇和判斷,戰略需要保證企業能夠順應環境的趨勢。企業與環境是互為主體的,如果企業不能夠順應環境的變化、不能夠與環境互動,企業就不可能具有競爭力。

中國企業不要急著解決問題,更應該先回答企業到底要做什麽。30年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的神速發展掩蓋了中國企業戰略能力的缺失,這是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

當我們的增長可能來源於市場本身巨大需求的時候,中國企業不要急於追趕世界500強,也不要急於開始價值型企業的夢想里程;不要以為有了2000億元的銷售額就是世界強者之一,畢竟在戰略上中國企業並沒有做出什麽選擇。

價值鏈共享是價值戰略的出發點

如果中國企業不明白價值鏈是今天競爭的基礎,戰略不能夠以價值鏈為出發點,那麽市場將會淘汰我們。全球化的趨勢給企業帶來了許多新的商機,同時也引發了殘酷的世界性競爭,從家電業到金融業,全球各大企業無一例外。

然而一旦投入到這場洪流中,許多企業就會發現自己如果沒有本地合作夥伴和全球性合作夥伴,就無法參與競爭。

事實上,贏取未來的競爭具有三個特點,它們決定了今天的戰略需要以價值鏈共享作為出發點。

第一個特點是信息時代許多重大商機都要求融合各種技術和資源,現在很少有公司能夠獨家擁有所有的技術和資源;

第二個特點是網絡技術導致企業不再是在垂直整合的體系上發展,而是在一個扁平化的網絡上發展,這就要求企業能夠提供強大的網絡解決方案,而能夠提供這樣的解決方案的企業也必須是一個能夠與網絡結合的企業而非獨立的個體;

第三個特點是信息時代的不確定性成為常態,面對不確定性也是企業必須具有的能力,而價值鏈共享正是解決不確定性的最佳途徑,經由價值鏈成員的優勢互補來解決問題。

選擇價值鏈共享,可以讓企業更快速地擁有成功所需要的各種資源。我們把共享價值鏈作為今天戰略的出發點,就是要確定整個價值鏈所有成員能夠表現出更寬泛的總體價值。

因為產品價值界定,產品直接使用的差異化營銷,價值分享的可能性都來源於所有成員對價值的把握,都來源於價值鏈成員對於終端顧客價值的理解。

價值增長驅動企業遠行

企業增長作為首要考慮的問題,應建立在核心業務的基礎上。如果說以往的增長是基於市場需求整體的增長,那麽中國企業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普遍得以成長但有更多企業在發展進程中夭折就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因為依賴於市場自然增長帶來的企業成長會有停滯的時候,只有建立在核心業務基礎上的成長才能帶來企業的持續成長,具有這種成長能力的企業才可以走得更遠。

具有核心業務基礎的企業需要具備以下一些特征:市場份額領先;盈利能力較強;具有較強的抗競爭能力;提高企業綜合業績的財務能力和穩固的財務基礎。這四個維度所界定的企業核心能力可以用一個概念來描述:價值增長。

價值增長是企業內在的增長

事實和數據都證明,30多年中國企業的發展更多的是來源於該時期中國市場需求的持續劇增,是市場容量的自然增長所帶來的繁榮,這表明中國企業的發展並不是內在能力的發展,而是外部環境所提供的充裕條件直接所致。

顧客在獲得基本需求滿足的時期是不會要求企業關註個性化需求的,而在基礎需求得到滿足的階段,企業是否有能力繼續滿足各類個性化或更寬泛的顧客需求就直接反映企業的發展能力,因為真正的持續發展來源於企業滿足顧客價值增長。

什麽是真正的商業成功?實質上就是在使顧客滿意的同時讓企業盈利。這也是衡量商業成功與否的基本標準。如果以這個標準來界定企業的發展,就可以判斷企業增長是否能夠帶來持續性,就可以判斷企業能否集中所有的資源贏得顧客滿意度,進而推動企業真正擁有發展的內在動力。

人們驚嘆微軟的發展,而微軟持續高速的發展源自讓世人不斷地享受操作系統帶來的變化和樂趣;人們也驚訝於蘋果公司最近的再度崛起,這次的迅猛增長體現在蘋果公司關註於與顧客之間產生全新的價值體驗,蘋果公司創造的產品代表了它獨有的價值體驗,最重要的是這獨有的價值獲得了消費者認可——只要是蘋果公司推出的產品,必然存在其獨到的價值體驗。

顧客價值創新是價值增長的根本來源

增長型企業的領導者都是基於明確理解顧客價值需求的,他們不斷關註以下幾個問題,這些問題使得他們了解激烈的競爭和變化的市場所帶來的顧客價值需求:

第一,因為市場成熟度的形成和增加,企業必須找到和回答什麽是自身發展的驅動因素;

第二,因為面臨全球競爭,企業必須清晰了解自己的產品(服務)在哪里競爭和如何競爭;

第三,因為產業合並的不斷加劇和普遍發生,企業必須知道自己需要推出哪一類業務以適應當下的商業環境;

第四,因為資源成為競爭的主要要素,企業必須做出明確的判斷,應該把重點放在哪個發展機會上;

第五,因為新技術不斷湧現,企業需要回答怎樣使增長和發展持續下去。這些問題已經是今天的企業領導者們必須面對的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共同點就是:

顧客價值創新。

Google的成長讓人們感受到更為真切的顧客價值創新帶來的變化。Google擁有清晰、明確的企業使命,那就是“整合全球信息,服務所有用戶”。

企業活動遵循用戶優先的準則,在企業里,“用戶”一詞多了一層含義,即Google的員工也是互聯網的用戶,Google的工程師們在研發產品的同時,也能夠以最終用戶的身份審視和評價產品,這樣就做到大多數產品的研發過程都會有最終用戶的直接參與和全過程追蹤。

Google能夠實現信息的更精準投遞,滿足的是營銷者的長久期望,隨著它的用戶數的粘性和數量的增加,Google從本質上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種方式。

顧客價值創新的實現

到這里,或許你已確信價值增長是必需的,更加確信顧客價值創新是實現價值增長的根本途徑,我們還需要回答另一個關鍵的問題:什麽是顧客價值創新?對於風靡全球的豐田生產方式,用東京大學的藤本先生的評價:豐田生產方式的強大之處在於暴露問題並不斷反複地解決問題。

這說明豐田生產方式的實質核心是:追求革新、勇於創新。“豐田汽車永遠是創新生產技術領域的第一名。”所以顧客價值創新的實現,是指洞悉顧客需求和持續創新投入,滿足這兩個條件才有可能真正實現顧客價值創新。

洞悉顧客需求,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麽困難,為什麽許多中國企業無法做到這一點?根本原因是企業沒有真正轉變為以顧客為導向的思維方式和管理習慣。許多企業管理者,尤其是高層管理者已經沒有機會貼近顧客,就失去了真正了解顧客的途徑。

華為總裁任正非先生曾經告誡華為高層管理人員,企業高層領導的責任包括三件事:布陣、點兵、與顧客溝通。這也是華為公司得以在激烈的產業競爭中保持領先位置的要素之一。

而持續的創新投入需要企業領導者極大的勇氣和能力,更需要企業文化所營造的創新氛圍,當每個員工都能夠自發地關註創新並願意參與創新時,顧客價值創新就有了基礎和保障。記住:

顧客是唯一有能力解雇我們所有人的人。

突破邊界

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國際經濟貿易體系的不斷完善,產品生產在地理上的概念將基本消失,資金流動與產品流通在世界範圍內變得更加容易和方便,全球經濟信息的瞬時溝通,使得世界經濟融為一體,因此,目前企業面臨的市場是一個國際化、全球化的大市場。

全球化的直接誕生物之一是大型跨國企業或跨國集團在全球範圍內的迅猛擴張,並以數量眾多、規模龐大的分(子)公司的建立為其具體表現。跨國企業必須進行組織創新,以不斷適應自身發展和不斷應對多變的外部環境。

在新古典經濟理論中,企業被完全當作一個“黑箱子”。企業的唯一功能在於按既定的使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生產函數進行輸入與輸出之間的轉換。在這一假設下,企業的邊界主要由生產中的技術因素決定。

當企業依據產品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的原則去組織生產時,它所選擇的生產規模是最佳的。而這種理論不需要企業是一種組織,也沒有註意到企業內眾多的組織問題。

科斯等人將企業視為節約成本的市場替代物的思想對企業邊界的界定產生了深遠影響,企業存在或擴充取決於成本之間的比較:

當企業內部的成本高於市場交易的成本時,企業邊界(規模)將趨於縮小乃至消失,即市場替代企業;反之,企業得以存在或擴充邊界(規模),即企業替代市場。

羅恩·阿什克納斯(Ron Ashkenas,1999)從動態環境對企業邊界的影響角度考察了企業邊界的模糊性。他認為,規模(Size)、角色清晰(Role Clarity)、專門化(Specialization)和控制(Control)是20世紀導致企業成功的幾個關鍵因素,企業外部邊界越大,規模經濟的優勢越明顯,其效益就越好。

而隨著企業競爭環境的日益動態化,傳統的成功因素已失去了往日的支配力,動態環境下導致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演變為:速度(Speed)、柔性化(Flexibility)、整合(Integration)和創新(Innovation),它們需要企業快速地回應顧客,要求員工不斷學習,企業應更多地關註流程而不是專門化的環節。

為了有效地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企業組織原有邊界必須相應地做出調整與突破,企業間的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可以這樣說,隨著技術和環境的不斷變化,企業組織需要面對的不再是一個確定的狀態,不再具有靜態的條件,也不再可以封閉的、自我的發展。

所有的企業組織都需要不斷地打破自己的邊界,讓自己的組織邊界具有更強大的穿透力,具有更好的柔性和模糊性,這樣的開放組織,才可以適應如此巨大的環境變化。

企業邊界的影響因素

當對企業的功能、組織、生產、契約、產權等進行分析時,人們可以發現這些要素可以分為兩大類:生產性要素和組織性要素。

借用古典微觀經濟學IS-LM曲線分析方法可以把生產可能性邊界和組織可能性邊界映射到同一象限,進而可以在圖3-1中得出一個結論:企業的生產可能性邊界和組織可能性邊界的交點就是企業的最優外部邊界。

企業的規模和邊界屬於同一個問題的不同表達。例如,企業的生產規模擴大可以理解為企業的生產可能性邊界得到擴展。為直觀起見,在圖3-1中我們將橫坐標表示為邊界。L1表示組織可能性邊界,L2表示生產可能性邊界。

圖3-1

下面分別討論企業處於不同象限時企業外部邊界變化的情況,在圖3-1中,A點表示公司原有的組織邊界狀態。

第一象限 企業邊際生產收益和邊際組織收益均比較大,因而企業為追求更大的收益,有極強的欲望將生產和組織可能性邊界向右推移,從而形成新的交點B,企業的外部邊界向外擴展。屬於這一類的企業比較典型的代表是處於高速成長的新興企業,它們一方面不斷地進行兼並,進行橫向一體化;另一方面大量收購上、下遊企業,進行縱向一體化。

第二象限 企業的邊際組織收益較大而邊際生產收益較低,這樣的企業出於理性的考慮會將一部分生產剝離出去,部分產品采取外購的形式,企業保持核心能力,生產更加專業化,企業生產規模相對變小。

但是由於企業邊際組織收益較大,企業有向外擴展組織可能性邊界的動機,因而企業會以自己為核心企業,向外輸出資金、管理,超越原有的組織邊界,幹預到交易方的生產管理過程。常見的模式有虛擬企業、戰略聯盟等。

從圖3-1中看,原有的平衡點A被新的平衡點C所代替。企業外部邊界是內縮還是外擴要取決於生產可能性邊界和組織可能性邊界各自變化的幅度。

第三象限 企業的邊際組織收益和邊際生產收益都比較低,企業處於非常不利的位置。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要麽收縮生產可能性邊界,要麽收縮組織可能性邊界,或者同時收縮兩者來提高企業的收益水平。企業常見的做法有大幅裁員和資產剝離。從圖3-1可見,原來的平衡點為新的平衡點D所取代,企業的邊界變小。

第四象限 企業的邊際生產收益大而邊際組織收益小,這意味著企業的經營管理不善,機構設置不當、管理冗余等。企業有可能進行重組、重新設置組織架構、精簡管理人員、去除管理冗余,或者進行合並,如歷史上手工作坊網絡向聯合工廠的轉變等,也有可能將生產可能性邊界外擴,以消化較高的組織成本,獲得好的組織收益。

從對圖3-1的分析可知,新的平衡點E取代了A,企業的外部組織邊界發生了變化。

影響企業邊界的四種情況如表3-1所示,此表還列出企業邊界所受到的影響以及企業應該選擇的對策。

1

2

表 3-1

企業邊界管理

首先,企業邊界管理要理解企業外部邊界的清晰性——模糊性維度。企業外部組織邊界的高模糊性(低清晰性)有助於企業迅速獲取外部的資源,是適應瞬息萬變的外部環境的需要,也是瞬息萬變的外部環境所導致的結果。

其次,需要了解企業外部邊界的穩定性-動態可變性維度。企業組織的外部邊界不斷調整,日益有越來越不穩定的趨勢。企業外部邊界的高動態可變性(低穩定性),要求企業必須提高生產和組織的柔性和彈性,降低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最後,企業外部邊界的不可滲透性-可滲透性維度。企業持續存在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是:充分開放,與外界充分交流能量、物質和信息。現代企業邊界是有機的、活性的,除隔絕有害的成分以外,它必須是開放的、可穿透的。由此推論:企業外部邊界的高可滲透性是企業獲得持續發展、不斷創新、適應環境的標誌。

小結

企業中許多最有價值的改善機會不是來自於改進企業的職能,而是來自於更好地銜接貫通整個企業為顧客服務的各項活動,只要把註意力集中於向顧客傳送價值的各項活動,企業就會具有增長的能力而處於領先的地位。戰略邏輯的清晰和持久性決定著一個企業是否可以獲得這些持續的顧客價值,價值型企業必須具有明確的價值驅動能力。也就是說,具有與外界廣泛溝通的能力,能夠打破商業間的邊界,消除企業與顧客(消費)間的界限,最終實現商業價值。

本文內容摘自《中國企業的下一個機會:成為價值型企業

647651270705609855


陳春花 企業邊界管理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0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