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灣首富接班大戲變奏 三子林鴻南放手金融 陳田文重掌群益證券幕後

2010-8-16 TWM




宏泰大家長林堉璘的一個關鍵性裁示,讓集團權力出現微妙的變化:群益證券的主導權重回女婿陳田文手上。過去外界一致認定的接班人老三林鴻南,交出金融大權,這個台灣首富家族的接班大戲唱出變奏曲!

撰文‧劉俞青、徐介凡

八月八日父親節中午,宏泰集團董事長林堉璘一家在家裡吃飯,兒子、女兒、孫子全員到齊,席開二大桌,這是群益證券購併金鼎證塵埃落定後,林家第一次全員到齊聚餐。

席間,看得出來女婿、也是群益證券董事長陳田文心情很好、笑意很深,因為日前,老丈人林堉璘正式面告他,從現在起,要完全負起對群益證券的經營責任,對林家的金融事業要花更多的心力。

但其實就在二年前,林堉璘的三子、也是陳田文的小舅子林鴻南,才出其不意,從公開市場大量買進群益證的股票,並且取得董事會的多數席次,外界對這個動作解讀是,林鴻南想從姊夫陳田文的手上拿回群益證的主導權,也讓兩人關係降到冰點。

但 如今,根據熟悉林家人士透露,在一番長考之後,林堉璘已經正式做出裁決,希望今後林鴻南﹁專心在建設上﹂,而陳田文則主導群益證等金融事業,讓這場差一點 鬧上台面的家變糾紛,在大家長親自拍板之後,終於暫告平息,因此,父親節的這場家族聚餐上,沒有人多談群益證購併金鼎證的事情,氣氛可是一團和樂。

購併案陣前換將露端倪

群益證券股權、經營分離

而一位林家家族好友也證實,今後的群益證,﹁股權是股權,經營是經營﹂,兩者分得很清楚,林鴻南(或者說林堉璘家族)雖然擁有群益證多數股權,但在群益證的角色僅止於董事會,而主導權曾一度旁落的陳田文將重掌兵符,負起所有的經營責任。

當然,林鴻南在這個集團的位置,依舊無法忽視。

宏泰集團是全台灣擁有土地資產市值最大的首富家族,在第六八九期的︽今周刊︾裡,曾經請專業機構鑑價,如今光是林堉璘名下的土地資產,就高達一三一八億元,而首富大宅裡的權力分配變化,永遠是外界好奇的焦點。

在 所有兒子、女婿裡,排行老三的林鴻南一直是林堉璘最看重的兒子,林堉璘也對他倚賴最深。過去幾年,集團內的大小事,從建設本業、橫跨到金融版圖,林鴻南儼 然一副﹁小王子﹂之姿在做各項的決定,因為大家都知道,他背後可能就代表大家長林堉璘的意志,但這個角色,在近期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就以這 次群益證決定購併金鼎證為例,在購併的前半段,林鴻南的確代表群益證,扮演和賣方金鼎證大股東張平沼與開發金之間,主要溝通的橋樑,也讓外界對林鴻南在集 團中的角色越來越看重;但就在購併案的後半段,情況卻出現變化,因為林鴻南屢談不下,因此,最後林堉璘只好陣前換將,改由陳田文主談,為了讓購併案及早順 利落幕,據悉陳田文在七月初接棒上場後﹁略微﹂抬高價格,最後以每股十二.五元拍板成交,這樁談了快半年之久的購併案,總算塵埃落定。

但林堉璘最後一刻改派陳田文的動作,知悉林家權力分配的人士,都嗅出了不對勁。

三子挑起家族矛盾

林堉璘:不要再管金融了!

原 來,在今年四、五月,群益證的董事會上發生了一場茶壺裡的風暴,掌握多數董事會席次的小舅子林鴻南,曾經做出﹁差一點點就要撼動姊夫陳田文董事長寶座﹂的 動作來,儘管過去林鴻南一直是最得寵的兒子,但這個大動作後來讓林堉璘知道了,據說,當爸爸的對於林鴻南挑起家族成員間的矛盾情結,相當不高興。

林堉璘認為,林鴻南這幾年的表現一直端不出好看的成績單,好幾次代表出面談判購併都不順利,外界對他的評價似乎也都平平,卻老愛挑起家族矛盾,讓七十四歲的林堉璘相當不悅。

反觀女婿陳田文,多年來把群益證經營得平平穩穩,在國內證券界雖稱不上第一,但至少是優等生,也是宏泰集團的金融版圖中,唯一端得上台面的一塊。林堉璘雖已年邁,近來身體也有血液方面的疾病,但頭腦清楚、耳聰目明,一切自然看在眼裡。

因 此,林堉璘做出二點裁決,一是今年六月的群益證董監改選,不准林鴻南再有其他﹁不一樣的想法﹂,將由陳田文重掌兵符,主導群益證的經營大權;另外,要林鴻 南好好專注宏泰集團的建設本業,﹁不要再管金融了!﹂林堉璘這個關鍵裁示,顯然撼動了整個集團的權力分配!過去林鴻南建設、金融兩頭抓的情況,有了很大的 改變,如今,林鴻南交出金融大權,即使回歸到建設本業,集團內也有老臣挑明說:﹁二房的林鴻基(目前任職上市的宏盛建設董事長特助)表現也不差,林鴻南能 不能主導建設的全局,還是未知數。﹂過去,外界幾乎一致認定林鴻南就是接班人,但如今,這場台灣首富家族的接班大戲,似乎因為這個裁示,唱出一段變奏曲, 後續效應的變化,還有待時間觀察。

但至少眼前因為這個裁示,才讓林鴻南在金鼎證購併案談判最後階段退下來,改由陳田文上陣。對陳田文而言,這幾個月來的轉折,心情就像是坐雲霄飛車般,從地獄回到天堂。

儘管有了金鼎證,到底是加分還是減分還是未知數,尤其在決定購併的前半段,陳田文未被諮詢也不甚了解內情,心裡著實不舒服。因此從頭到尾,陳田文每當被媒體問到金鼎證的事,總是兩手一攤,一副﹁不甘我事﹂的表情,但知悉內情的人就很了解他當時的尷尬與無奈。

但 戰況到了後半段,情況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轉變,陳田文不但峰迴路轉重新拿回群益證的主導權,而且手上版圖擴大,購併金鼎證後的群益證,市占率從原本四%升到 六%,排名從第九一下子衝到第四,儘管購併金鼎證未必有實質加分效果,但對過去十幾年來,一直戮力於兩岸布局的陳田文而言,肯定充分了解對岸當局,向來以 市場排名來決定其青睞的眼神,如今排名往前大躍進,將來在中國說話自然大聲,這個直接的好處,已大權在握的陳田文,自然能充分體會。

購併案為大陸布局加分

就算燒錢 也要分析基本面因此,近來,群益證上下都感受到他的好心情,過去因為林鴻南進入董事會,因此沉寂了好一段時間的陳田文,又開始積極起來,無論是對群益證的規畫、兩岸證券業的交流,甚至是對主管機關的建言,陳田文逢人就有談不完的想法。

其實一直以來,陳田文就是名副其實的工作狂,他早已把群益證券當成自己的事業在經營,如今在種種事件的歷練之後,他更充分了解:這裡就是他唯一的舞台。

陳田文經營證券重視基本面分析,因此多年來,群益證無論是研究部、自營部,一直是國內證券業的佼佼者,他可以為了一份研究報告的看法不同,親自打電話和最基層的研究員討論,而其他部門的主管,甚至不曾接過他一通電話。

而多年來,陳田文在無法創造具體營收的上海辦事處裡,一口氣﹁養﹂了七、八名研究員,這些研究員每天的工作,就是無止盡地寫報告,對其他券商老闆而言,這些投入成本都是在﹁燒錢﹂,但只有陳田文曾親口讚許:﹁上海辦事處做得非常好,是good job﹂。

熟悉他的好友說,陳田文工作起來其實充滿熱情、非常high,但過去這段時間,﹁他確實被經營權的問題,壓得臉上都失去了光彩。﹂但如今,重新取得岳父的專業與情感上的信任,對陳田文而言,是莫大的肯定。

身 為首富家族女婿,固然光鮮亮麗,當然也有難為外人道的一面,陳田文一路走來,酸甜苦辣自有深刻體會。例如林堉璘在集團最具代表性的﹁宏盛帝寶﹂裡,為每個 兒子、女兒都留了一戶,但陳田文自始至終沒有搬入這座全台第一豪宅,多年來一直堅持住在中山北路巷子裡的自宅,這份堅持,或許正道盡了所有集團女婿心中, 難以言喻的辛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64

7年開175家分店 美珍香把豬肉當精品賣 亞洲肉乾大王王陳山: 感覺對了,就放手去衝

2010-11-22  TWM




為了讓家族肉乾生意走出夕陽產 業,王陳山用現代化的企業經營理念,從原本只有小小一間店的生意,搖身一變成了遍布亞洲7國、175間分店的肉乾王國,營收更從約700萬元暴增至23億 元,他是如何辦到的?

撰文‧徐介凡 攝影‧吳東岳誰是亞洲肉乾大王?答案是美珍香的第二代掌門人王陳山。

美珍香目前在亞洲七個國家,共有一七五家分店;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中國與韓國都設有肉乾生產工廠。堅持只用豬後腿肉製造肉乾的美珍香,每年光生肉 的進貨量就超過四千噸,若以每條豬腿七公斤來計算,相當於五十七萬條豬腿。

年營業額二十三.二八億元

全因當初的一個轉念

龐大的肉乾生產量,也為這個肉乾王國,帶進年營收約星幣一億元(新台幣約二十三.二八億元),淨利率一○%的亮麗財務數字,更讓全亞洲的法人不斷登門拜 訪。

只是,很少有人知道,美珍香這家已有七十七年歷史的肉乾店,直到王陳山於二十多年前接手後,才能有如今的巨大變化。

「我做生意憑感覺、而非計畫,時機成熟、準備充足、感覺對了,就放手去衝。」王陳山說,在他心裡,經營肉乾店是藝術,不是一門科學,打造亞洲連鎖肉乾王 國,更是源自一個夕陽產業逼不得已的改變。

一九七三年,身為家中長子的王陳山還在就讀高中,已開始幫忙家裡賣肉乾,但當時的店名並非美珍香,而是他父親所創辦的合眾,美珍香則是舅公張瑞意所經營。

王陳山回憶,當時烘烤肉乾心裡總想著,「畢業後,我必定得接手經營這間肉乾店,但這只是個沒有發展的夕陽產業,我的人生豈不是全完了?」當年一間肉乾店每 天的營業額,平均只有星幣八百元,利潤只有三%;加上為了節省支出,全採前店後廠形式,每天從早到晚的生活都在店裡。王陳山回憶,「經常被同學嘲笑滿身都 是肉乾味,」也因此,在新加坡從事肉乾工作者,多為五、六十歲、只求一家三餐溫飽的老人。「我跟同學說以後要賣肉乾,每個都笑我,說我沒有未來。」王陳山 嘆了口氣說。

「做肉乾,像從小就已經被安排好的使命一般。」但,看著所有肉乾同業,年輕的他認為,肉乾的發展若只有一家店面,就到了盡頭。「如果,把傳統手工生產的肉 乾變成工廠生產,產量增加,應該也能多賣些地方。」王陳山認為,工廠化是讓這個夕陽產業找到出路的關鍵。

苦戰三年拿下的勝利

生產、通路、銷售關卡重重這個想法,一開始就碰上極大的阻力。先是同業的不看好,傳統肉乾製作過程,從切肉、拌料、鋪肉到烘烤,每個過程都會影響到肉乾的 風味;同業認為,機器取代人工,只會讓美味削減。

此外,家中長輩也不支持王陳山,像他父親就認為工廠生產,祕方可能會被偷學,讓競爭者增加。

儘管諸多不順,但王陳山越往下思考,就越耐不住嘗試的念頭,決定接手家族事業。一九七九年,王陳山服完兵役正式接手合眾肉乾店生意後,即向新加坡政府申請 了一間工廠,試圖用機械化方式製作肉乾。

由於沒有任何同業這麼做,一切都得自己想辦法,連機器都得自己設計;而且資金不多,沒有失敗的本錢。王陳山花了超過一年,工廠才從只有切肉機、絞肉機等生 肉處理機器,陸續擴充到有大型烤爐等設備。

「當時每天凌晨五、六點,豬肉送到工廠以後,我們就得開始忙著去筋、去骨、結冰、切割、醃漬、烘烤等,再送到店裡去賣,每天都要做到晚上七、八點才能休 息。」王陳山回憶。

然而,他們果然碰上同業所預言——「走味」的問題。「我常跟別人說,做三個人的飯很好吃,做三百個人就不見得好吃了。」王陳山說,最終的解決方案是,包括 鋪肉、炭烤,與去除燒焦等無法被機械取代的工作,就都由人力進行;肉乾在工廠只做成七分熟的半成品,送到店面後再進行最後烘烤的動作。這一步,又花了他半 年時間。

當王陳山才欣喜於採機械生產仍能保留肉乾美味的同時,卻又面臨另一個問題。

當時美珍香的銷售店面,只有自己家族的兩間,銷售數量有限,但工廠生產量大,現烤肉乾保存期限又只有七天,經常發生賣不完必須報廢,徒增成本的情況。

王陳山發現,美珍香年營收在一年內成長五成到星幣三十萬元,卻始終沒有同業跟進蓋工廠。因為即使銷售量增加,但由於報廢的問題,導致美珍香的利潤不增反 減。

二百萬美元一年賠光

中、港市場遭遇大挫敗

一九八二年,王陳山做出一大創舉,首度嘗試將肉乾擺到超市去賣;結果一炮而紅,光是過年前兩周的營業額就達星幣五十萬元,不但解決了產量無法去化、肉乾必 須報廢的問題,超市銷售通路打開後,美珍香的知名度跟著增加,生意變得更熱絡了。

這個讓王陳山首嘗勝利喜悅的戰果,讓他順利賺到擴張事業版圖的第一桶金。

三年後,美珍香進軍馬來西亞市場。「馬來西亞華人的風俗習慣跟新加坡很接近,人口又多,我們覺得應該是很有發展的市場。」王陳山說,第一次在國外開分店, 雖然沒有經驗,但因為市場反應與預期相當,頭一年就成功獲利。到一九九○年,美珍香在星、馬兩國,已有超過二十家分店。

人一旦搭上順風車,膽子就變大了,一九九○年,王陳山決定到香港與中國開設分店,「我去香港時,看到香港人都愛吃肉乾,人口又密集,覺得這是個大有潛力的 市場。」王陳山回憶,當時正好碰上中國政府鼓勵企業與外國企業合資,二話不說就投入資金,結果,這次讓大膽的他摔了一大跤。

「我在北京投資二百萬美元的肉乾廠,不到一年時間就血本無歸,打道回府。」提及此事,王陳山不斷搖頭,當時與中國的國營企業合資,沒想到錢一到位後,官員 們無心經營生意,而是四處買新車、玩樂。一年過去,投資資金所剩無幾,不敢得罪官員的他,也只好認賠殺出。

屋漏偏逢連夜雨,另一頭也出現資金問題,由代理商在香港開設的加盟店,為了省租金開在上環,卻因為產品價位偏高、與當地消費者習慣不同,投入的一百萬港 元,在一年內花個精光。

但王陳山像著了魔似的,仍打算奮力一搏,儘管第一間店大賠,他寧可不收任何權利金,建議香港加盟主大舉擴店到五間;然而店數持續增加,業績卻始終未見起 色。

一口氣遭到兩次失敗的重擊,迫使王陳山重新認真思考,自己的策略到底哪裡出了錯。他回過頭觀察星、馬市場的銷售,猛然發現,新加坡因為深耕已久,多數人都 認識美珍香品牌,名氣夠大,銷售自然暢旺。而馬來西亞的成功,也因為馬來西亞人經常造訪新加坡,對美珍香品牌早有認知。

在香奈兒旁邊賣肉乾

高價化、精品化的成功祕訣因此,要想攻進新市場,王陳山決定「只有在各大重要城市一起開分店,打造全國的品牌形象,這樣做才能成功。」這步想通了,即使面 對虧損累累的處境,王陳山仍一舉將香港分店擴充到十五間之多,甚至在銅鑼灣挑了間只有七坪大小、租金卻要三十三萬港元,位於購物區精華地段的店面,以建立 民眾對美珍香肉乾品牌高價位的形象。

儘管如此,美珍香香港分店好不容易經營到損益兩平,已是十年光景過去了。

但這是值得的,如今香港美珍香每年可穩定貢獻星幣百萬元以上的權利金。同樣的模式,王陳山也在台灣複製,他選店面,挑在台北市東區商圈;雖然房租貴,但卻 因為附近都是賣名牌的精品店,讓高價位的美珍香不但成為名牌,消費者認同度也較高,營業額反而創下佳績。

二○○三年,王陳山複製台灣與香港「精品店」的成功經驗,再度進軍中國漳州市場,鎖定精華地段開設分店。果然如他所料,在第一年就達到損益兩平,爾後陸續 到北京、上海等地開設分店,都有一樣的成績;也因此,短短六年內,在中國他一口氣展店六十家,且接下來還會持續擴張。

「這二十年來在亞洲擴張事業,我都有計畫,卻統統都出現意想不到的變化,所以,現在我做生意憑的是感覺。」王陳山笑說,今年他將帶領美珍香進駐韓國,就是 跟著自己的感覺走。

一年內,他收到超過五百封來自韓國要求加盟代理的信,加上許多韓國客人持續反映美珍香的肉乾非常適合在韓國銷售,「也許,這就是感覺對了吧。」王陳山不注 重精密的市場數據,而全視顧客的現場反應,如今的他,還會親自瀏覽每一封電子郵件。

「牌子掛上去後,就不要再把它拿下來了。」王陳山回憶當年張瑞意把美珍香招牌交到他手上那天所說的話,至今仍情緒激動。對他而言,這不僅是一個家族世代的 傳承,更是他從小到大使命的開始。

王陳山

出生:1957年

現職:美珍香合眾公司董事長

學歷:新加坡實明高中

經歷:美珍香職員

王陳山大事紀

1973年 王陳山在自家合眾肉乾店打工,每天營業額星幣800元1979年 王陳山將傳統手工生產肉乾,改為工廠量化生產,同年正式接掌合眾營運1982年 王陳山將合眾肉乾擺在超市上架,2周營收超過星幣50萬元1985年 正式接掌美珍香營運,分店擴張至8間,同時開始進軍亞洲市場1988年 美珍香年營收首度超過星幣1000萬元,淨利率約5%1990年 投資北京肉乾廠,慘賠200萬美元2000年 美珍香進軍台灣,三年慘賠星幣3000萬元2003年 美珍香在中國廈門捲土重來,業績大好迅速拓點,每年至少開10間2009年 美珍香營收突破星幣1億元,淨利率倍增至10%

肉乾的亞洲天王

——美珍香175間分店遍布亞洲,年產能超過3300噸新加坡 馬來西亞 台灣 中國 韓國進入時間(年) 1933 1985 2000 2003 2010 分店數(間) 33 18 36 62 5 工廠產能(年/噸) 900 300 300 1600 200 註:未設工廠國家包括香港、菲律賓和印尼,分店數分別為15、1、5間;亞洲總分店數為175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8

放手讓兒子跌倒 「大痛大賺,小痛小賺」 東區最大店面投資客的傳子心法

2010-11-29 TWM




劉媽媽靠著精準投資眼光,成為台北市東區最大店面投資客,她的兒子俞公子出道八年,已青出於藍,近日更準備吃下台中逢甲夜市整棟飯店,將家族資源與家傳投資心法發揮到極致。

撰文‧梁任瑋

今年三十五歲的俞公子,職業是店面投資客,資歷已有八年,初入行時,曾是北市東區最年輕的店面投資客,目前坐擁台北、台中精華商圈多間店面。

俞公子的母親是北市東區知名房地產投資客劉月釵,也就是外界所稱的「劉媽媽」,住在帝寶豪宅,是少數靠投資房市而能住進帝寶的家族。

從百次挫折培養出看屋眼光劉媽媽手上最知名的店面,就是台北市忠孝東路、復興南路口雄獅旅行社,其餘包括頂好商場一樓、大安路巷內店面與台中逢甲夜市等地,也都有劉媽媽的店面。

穿著簡單T恤、牛仔褲的俞公子,走在台北市東區商圈,與時下一般年輕人的打扮沒有兩樣。俞公子從國外念書回來之後,決定從事房地產投資,但一開始,連一坪多大、一尺多長都沒有概念,他跟著媽媽從基本功開始學起。

俞 公子剛開始當投資客時,至少有四年都在挫折中度過,「仲介看我很單純,都給我最芭樂的物件。」他說,因為物件條件都很差,回去問媽媽意見,「這物件可不可 以買、多少價位合理、優缺點在哪裡?」然後不斷的被打槍,這樣前後看過一、兩百間店面後,第五年開始,他才真正頓悟出判斷房地產合理價位的方法。「買店面 就是要出租作正常門市,不是做目的性消費的行業(例如大型家具店),所以最簡單的法則就是看人潮流量。」俞公子說。

但條件好的店面,投資門檻自然較高,俞公子也有一套「大痛大賺,小痛小賺,不痛不賺」的投資理論。他寧可選擇人潮多的小店面,也不選擇人潮少的大店面。

例如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的金店面雖然比較貴,投資報酬率也比較低,但是會大漲;相反地,次級商圈如台北市萬華區、文山區的店面,雖然投報率高、價錢便宜,但房價不動如山,所以,好的店面,就算景氣不好,降租一樣租得掉;但壞的店面,就算景氣好,都可能乏人問津。

人生最好的一課 是媽媽的「認真」俞公子認為,房地產是一個「只能學、不能教」的科目,很難有一套完整的教學系統;地政系、建築系只不過是房地產投資的一個小環節。

如 果真要說媽媽教他的心法,俞公子表示,劉媽媽做事「認真」的態度,影響他很深,也訓練他養成不斷走動觀察的基本功。光是台中逢甲商圈、台北市東區,他就走 了一百次以上。他說,不斷一直逛商圈,慢慢地「感覺就出來了!」俞公子看媽媽凡事勤快認真,他也耳濡目染,慢慢接手家族的店面投資事業。「房地產市場沒有 功力高低問題,就是要常在市場走動,身上的那把劍就會愈磨愈利。」俞公子說,「我常常剛從台中回來台北,人才出站,因為仲介一通電話,又趕快坐高鐵去台 中,只為了看一個物件。」對俞公子而言,這幾年感到最滿意、但也是他認為最可惜的投資案,是今年年中,他買下逢甲夜市一間九十九坪大的店面;因為門面寬、 格局方正,以一.三億元買進,原本想整合隔壁另一間面積一百一十坪、要價一.四億元的店面,一起規畫成商場經營,預估可創造一○%投報率。

原本以為,全台中應該只有他會買,但沒想到他誤判情勢,半路殺出程咬金,那間一百一十坪的店面被人以一.四億元買走;後來買下那間店面的買方找他來談,因為這兩間店面要一起持有才能創造價值,最後俞公子獲利兩千萬元賣出。事後他反省,當時多加一點價錢,就換成他來經營。

有不少店面在下手之前,他都會與媽媽討論一下,聽聽媽媽的意見,但是這間店是賣出後,他才帶媽媽去看,結果媽媽對他說:「你賣太早了!」事實上,在投資理財上,劉媽媽選擇把翅膀還給孩子,有時候明明知道會賠錢,還是讓孩子去嘗試失敗的滋味,是很另類的親子理財教育。

俞 公子還在念大學時,對股票、期貨等金融商品好奇,向媽媽拿了一百萬元開始做股票、期貨。事實上,母子兩人都知道這筆錢可能「有去無回」,但是劉媽媽為了讓 俞公子自己去拿捏、承擔後果,還是讓他去嘗試,「最快的學習方法就是,親自下水游泳,紙上談兵是學不來的。」因為嘗試過不同投資工具特性,俞公子認為這些 金融投資商品並不適合他。目前他集中火力,只玩店面一個戰場。

俞公子認為,住宅市場短進短出,獲利空間不大;這也反映在劉媽媽投資店面的一貫作風——「只進不出」的長線投資法。劉媽媽、俞公子只要有閒錢,就會買進店面,用長線保護短線,一年頂多賣一間店面,多數的店面都是持有十年以上才出脫。

不過相對地,這些案子獲利金額都相當可觀。例如,俞公子二十五歲時第一間買的店面位於台北市大安路巷內,當時買進才六千多萬元,但是如今行情至少有一.七億元,一旦順利處分,至少獲利一.一億元。

不 過,也有投資客批評俞公子因為踏入投資圈時,房地產景氣一直很好,他根本沒有經歷過房地產景氣空頭,不知道什麼叫失敗的滋味。但俞公子反駁,「看過太多次 景氣循環的人,反而才不知道如何下手。」他對自己的眼光非常有信心,「不因成功而戀棧,不因失敗而膽怯。」親身體驗的學習 別人偷不走俞公子認為,未來台灣因陸客自由行,店面行情持續看漲,他仍相當看好北市忠孝東路四段、西門町店面,因為那是香港人逛街首選,也是中國企業會駐 點的地方。

不過,因為這種高人潮流量的商圈全台沒有幾個,幾乎集中在台北市,能買的店面有限,而且已開始進入「國際盤」階段,國外資金來台卡位商用不動產的趨勢,會愈來愈明顯;像他們這種本土投資客,遲早會被淘汰,與外資很難拚資金實力。

但 俞公子看好未來店面的主軸都在中國觀光客,所以他已將重心慢慢放在台中逢甲夜市。他說,中國觀光客來台,不像香港人或日本人僅在台北市玩,會到處走,而到 夜市裡吃吃喝喝對他們來說,特別有吸引力;為了分散風險,下一波投資焦點他會放在台中。另外像是台北士林夜市、高雄新堀江等夜市商圈,他也相當看好。

劉媽媽認為,正確的金錢概念,是該用則用,該省則省;她看兒子有時候衝過頭,會叫他小心一點,太保守的話,也會推他一把,兒子三心兩意時也會給他意見。

這幾年劉媽媽放手讓兒子親身去感受,她說孩子才能真正學到經驗,這些東西是別人怎麼樣都偷不走的,這也是她傳授給兒子最好的投資心法。

劉媽媽母子的店面投資經

劉媽媽

第1課:不隨便處分店面,至少持有三、五年或十年以上。

第2課:專買精華商圈的三角窗店面, 最好是有麥當勞、屈臣氏連鎖業房客,付租能力也較高。

俞公子

第1課:認真用腳走商圈,體會商圈脈動,不因成功而戀棧,不因失敗而膽怯。

第2課:大痛大賺,小痛小賺,不痛不賺,好標的勇敢買進,不要因為價錢貴而不敢下手。

第3課:長線保護短線,一年頂多賣一間,其餘長線持有。

第4課:集中火力,只玩一個戰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83

長子王文洋放手 股王王雪紅全權辦母喪

2011-3-10  TNM




上週四(三日),台塑集團已故創辦人王永慶二房夫人楊嬌辭世。本刊調查,楊嬌後事,不是由長子王文洋主導,而是由小女兒、股王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統籌。

上週日楊嬌么子王文祥對本刊說:「主要是母親跟雪紅住了20多年,天天聊天,最瞭解母親,大哥也尊重,由雪紅主導母親後事。」他還說,「母親是我們向上動力,將捐出母親遺產做公益。」

三日傍晚,楊嬌因敗血症併發腎衰竭,病逝錦州街家中,享年八十八歲,王永慶二房子女王貴雲、王雪齡、王文洋和王雪紅,全守候在旁。在美國的二房么子王文祥,隔天一早也趕回家。

當天深夜,王雪紅隨即公布母親辭世的訊息,她沉痛地說:「我的母親是我一生中最重要、也影響我最深的人。」當晚,王雪紅的大哥、二房長子王文洋則著手辦理母親後事。

教會追思 未必合葬

本刊調查,王文洋先是請託王家風水師,尋找材質佳的棺木,並通知台塑營建部的老員工,幫忙籌備。就墓園選地,王文洋屬意林口王永慶墓園,讓楊嬌和王永慶同葬,次順位則是陽明山上王長庚墓園。

由於楊嬌身後事很多細節還未討論,獲悉大哥在張羅母親後事,王雪紅立刻召集家族會議,王文洋等兄弟姊妹都沒有意見。三年多前,王文洋以長子身分辦完父親後事,這次母親的後事,他卻放手給小妹王雪紅做決定,與民間習俗不符,令外界不解。

王文祥六、七日二天在電話中追憶母親時,對本刊解開了這個謎團。「母親跟王雪紅一塊住了二十多年,天天聊天,最瞭解母親想法,大家決定讓雪紅主導母親後事,大哥完全尊重。」這幾天,王雪紅為此開會,王文洋等兄弟姊妹都參加討論,預定四月七日辦追思會。

此外,「我們四個姊弟都是基督徒,只有文洋還不是,母親生前是虔誠教徒,會用基督教儀式舉辦。至於墓園,可能跟父親葬在一起,或是另覓地點,旁邊蓋教會…,這個部分還沒決定。」本刊瞭解,二房也有成員提及金山的「基督教平安園」。

受洗教徒 團結二房

王家二房一向給人團結的印象。早年王文洋出走台塑,赴中國創業,姊妹們出錢出力;後來王文洋與父親關係和緩,姊妹們也全力支持。但在宗教國度裡,二房卻是一邊一國,以楊嬌為中心的二房子女,篤信基督教,只有王文洋除外,他信的是佛教。

「當 初帶楊嬌去受洗成為基督徒的,就是王文洋,後來他卻遠離教會。楊嬌每次看到兒子,就叮嚀要他信主。」王家親友說,姊姊私下曾唸他「叛徒」。因宗教差異,在 家族大事上,王文洋常與姊妹們作法不同。例如辦父親告別式時,王文洋採佛教儀式,姊妹們則以朗讀聖經、禱告、唱詩歌追思;之後每年王永慶生日或忌日,也多 各自祭拜。

二年前,王文洋單打獨鬥,和三房打遺產爭產官司,楊嬌知道後說:「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不用爭,努力把事情做好就好。」當時外界原以為王文洋將重返台塑,出任台塑化董事,結果當選的竟是王文祥,出人意料。

包攬家事 台塑推手

楊嬌信教,是嫁到王家後的事。楊嬌本姓廖,小時候被送去楊姓人家當養女,王永慶大房元配王月蘭因無法生育,楊嬌十七歲嫁到王家,生下三女二男。

王永慶早年為了生意,常帶員工客戶回家吃飯,家中大小事,楊嬌一手攬起,每天四點天未亮就上市場買菜三趟,煮飯時,年幼的王貴雲、王雪齡坐一旁,楊嬌身上還背著襁褓中的王文洋。

「印象中,母親每天從早到晚都在煮飯。」王文祥回憶。王文洋與父親決裂時,也曾提到:「母親楊嬌在凜冽的寒冬,還要忍受沁涼的冰水,奮力用雙手搓洗大家堆積如山的衣物。」

除了幫丈夫持家,當時王永慶住南部的弟弟王永在,把兒子王文淵、王文潮送到台北讀書,也是託楊嬌照顧。王文淵曾童言童語對楊嬌說:「伯母對我很好,以後我賺大錢給您,要把這個房子都堆滿。」

三房進門 避居美國

王永慶的父親王長庚是基督徒,過世前,他交代王永慶:「子子孫孫要帶著上教會。」一開始王永慶曾帶著全家上教會,多年後楊嬌則靠著信仰,撐過婚姻、生活的不順遂。

這段歷程,楊嬌始終不語,直到王永慶過世,她才打破沉默,坐在輪椅上回憶起昔日點滴,「奮鬥起頭很艱苦,我和他都很打拚,辛苦了三十年,之後娶了第三房(指三娘李寶珠),我們才退出。」

王永慶再娶三房李寶珠後,楊嬌帶著當時九歲的王文祥到美國,靠女兒湊錢,在王雪紅念書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附近,買了五萬美元的房子棲身,之後,再搬到鄰近的El Cerrito。王家的親戚小孩到美國念書,都借住楊嬌家。

委屈求全 助女創業

楊嬌遇到親友來訪,第一句話就問:「你呷飽沒?」但王永慶每個月給六萬元生活費,根本不敷使用。「那時靠著上班的貴雲、雪齡補貼,節儉過日,母親從不抱怨,好幾次,想到身處異國的心酸,母子抱頭痛哭。」王文祥說。

「阿嬤(王永慶母親王詹樣)念起媳婦對家庭的幫助,多次要父親飛美國,親自把母親帶回來。但母親覺得,回來會讓父親為難,她也不想跟人爭,所以就跟兒女留在美國。」

「母親她非常非常的大方,原諒把丈夫搶走的人。」「我媽媽受人欺壓,她還常常告誡我們,要孝順大媽、對大媽好。大媽是個可憐的女人。」對於父親,「母親說,他做人很好,沒得找,對社會貢獻很大,是眾人的老爸。」王文祥說。

在美國,楊嬌幫忙張羅子女的生活大小事。王雪齡與丈夫簡明仁就在母親家的十幾坪地下室創業,成為大眾電腦的前身;王雪紅畢業後,到姊姊的大眾電腦當業務,也將薪水交給母親,後來創業,還是母親把房子拿去抵押,借了五百萬元。

教誨忍耐 造就股王

王雪紅忙於事業,楊嬌在美國就幫忙照顧她的二個兒子。「雪紅喜歡叫媽媽『寶貝』,媽媽總愛回她:『我不是妳的寶貝,是上帝的寶貝。』」

六年前,王文祥罹患鼻咽癌四期,楊嬌每天幫忙禱告六、七個小時。王文祥看了不忍,「我不能傷母親的心,一定要好起來。」後來王文祥病癒,楊嬌與二房子女視為神蹟。

離 開台塑王家的大樹後,楊嬌成為撐起二房的力量。二房三女二子中,長女王貴雲在南亞當協理,次女王雪齡和夫婿創辦大眾電腦,長子王文洋為宏仁集團總裁、三女 王雪紅是宏達電董事長,么子則是美國JM塑膠公司總裁。其中,王雪紅創造過威盛、宏達電二檔「股王」,表現最耀眼,成為二房傳奇。「母親最常給的教誨就是 要忍耐,凡事不要只看眼前,要看長遠,每件事我都有些波折,然而我都撐下去了。」王雪紅說,她深受母親影響。

「母親是家族中心,每年感恩節、耶誕節,大家都會跟母親團聚。」王文祥說。去年八月楊嬌過生日,二房成員都到了王雪紅在上海的老洋房慶生,還安排坐船遊玩,到日本後,楊嬌突然身體不適,王雪紅趕緊用專機送回林口長庚醫院。

經 過救治,楊嬌病情雖轉趨穩定,但因敗血症引發多重併發症,仍需洗腎。過去半年,楊嬌多次進出醫院,去年十二月,病況一度急轉直下,動了關節手術。二房子女 輪班照料,王文洋每天探視。王雪紅在美國念柏克萊的大兒子,向學校申請休學,專程飛回台灣照顧外祖母。王雪紅則減少出國行程,旗下主管還得跑到醫院跟她開 會報告。

楊嬌的病情,讓長庚醫護人員印象深刻。一名護士說,她們都知道那是「王雪紅的媽媽」,每當病情惡化,王雪紅都會在床前禱告,有起色時,王雪紅會感謝「神的力量」,也不時有教友到楊嬌病榻前,為她禱告。

設基金會 遺愛公益

未能見母親最後一面的王文祥說:「我二月十九日返美前,母親在醫院清醒地看著我,對我微笑,眼中的不捨,似乎是跟我道別。」一陣酸楚後又說:「母親是個原諒、祝福人的女英雄。」七日拍攝追思母親影片時,王文洋哽咽地說:「以前在書上看到的婦德,在母親身上都看到了。」

至於楊嬌遺產,王家親友透露:「她生病前,有贈與給十三個孫子。」剩下的部分,王文祥則表示:「母親常說,『你們要造福社會,我才會喜樂。』我們可能成立一個王楊嬌基金會,捐出去做公益。」

從小是養女的楊嬌,任勞任怨一輩子,成為「經營之神」王永慶與「股王」王雪紅父女背後支柱。楊嬌曾說:「時間到了就要回去,他(指王永慶)暫時退出,有一天,我會去天堂(與他)相見。」二房子女深信,此刻,母親與父親終於在天堂相聚,與主在一起。

風水師看林口王永慶墓園

台塑創辦人王永慶過世後,葬在南亞林口廠區的「長永紀念福園」墓地,地理上左擁觀音山,右抱烏來山系,面向淡水河口,像一隻蟾蜍,被稱為「蟾蜍穴」,風水上可庇蔭6代子孫。墓園裡有株二十多人環抱的300年茄苳樹,樹身繫紅帶,可平息家族紛爭。

然去年台塑集團連續3次火災,引來不同說法。大陸特異功能人士李建軍公開說,此墓地屬陽宅地,適合蓋工廠、不適合陰宅,還會再有火災,子孫無寧日。台塑老臣也抱怨,把老董事長的墳墓放在工廠旁,好像一輩子都在幫忙顧工廠,連成仙了都得不到休息。

負責規劃墓地的風水師王泰安反駁說,這塊地當年本來就是墓地,是搬遷後才做工廠,此外去年台塑集團獲利、股價紛紛創下新高,誰說風水不好?風水師陳旺庭也持正面看法,300歲的茄苳老樹種得好,墓地需要的是地暖,南亞林口廠有3根煙囪,屬吉利。

二房成員的齊心與歧見

2005.9 

長子王文洋因緋聞事件被逐出台塑後,二房成員支持他在大陸所創的宏仁集團初現規模,在廣州雲埔工業區舉行數座工廠的開幕、動土典禮,楊嬌和所有二房子女全數出席,給予支持。當時二房已至少5、6年未齊聚一堂,十分難得。

2005.11 

剛借錢買下美國台塑的次子王文祥,發現罹患第4期鼻咽癌,花半年時間在香港接受化療,母親與二房手足不時前往探視,找來教友齊為王文祥禱告,病癒後,楊嬌、王文祥都認為是神蹟。

2009.5 

王永慶過世半年,王文洋向美國紐澤西州法院興訟,要求成為父親的遺產管理人,與三房爭產。二房成員並不支持,不久後王文祥也興訟與王文洋爭當遺產管理人,王雪紅一度拒簽王文洋主導的國內遺產分割協議書,至2010年4月,爭產風波才暫歇。

王雪紅小檔案

現職:威盛、宏達電集團董事長

生日:1958年9月14日

家庭:父為經營之神王永慶,母親楊嬌;與前夫育有2子,現任夫婿為威盛總經理陳文琦。

學歷: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學碩士

事 業:1987年創立威盛,1997年創立宏達電HTC(目前為千元股王);2006年跨足數位內容產業,投資外甥陳主望的威望國際(Catch Play),2010年底與威望聯手設「Catch Play創投一號基金」,2011年與香港收購王陳國強聯手,吃下香港TVB的26%股權。

王文洋小檔案

現職:宏仁企業集團董事長

生日:1951年4月2日

家庭:經營之神王永慶與二房楊嬌的長子;與亡妻陳靜文育有1子1女,與女友呂安妮育有2子。

學歷:英國倫敦帝國大學物理博士、光學碩士

事業:1978年進入南亞任職,1995年因婚外情被革職,赴大陸自創宏仁企業集團。2007年出版《重建美麗的台灣》一書後,即傳有意問鼎總統府。2010年買下國衛電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35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放手.放心

2013-07-15  TCW
 
 

 

七月上旬出差,在機場上看到一個個熟悉的身影,白髮、敦實,步履略顯顛簸;典型的台商,還在中國大陸開疆闢土;年紀、身體狀況似乎都還沒有成為他們退休的理由。

說心裡話,是有些不忍。不願意放手?還是不放心?

台商在近三十年「玩」出不一樣的風采,卻有一個共同點,都上了年紀。當然,很多企業家可以把王永慶當作標竿,拚到九十二歲還在沙場上,我們這年紀還算小老弟呢!

而我想到的卻是放手和放心這兩個關卡。智慧不一定跟經驗、年紀成正比,要不然不應該出現阿里巴巴、淘寶網、騰訊、Google、Facebook這種撼動十億人的平台。

大陸企業家王石不到五十歲就交棒了,有人問他,放心嗎?真不管嗎?他說剛交棒的初期,在會議桌上明明看到這個決策做下去,下面就是一個坑洞,他也得忍住,讓CEO自己跳下去學跌倒。因為他只要一干涉,就不算真正交棒。

阿里巴巴的馬雲最近也交出去了,一樣未滿五十歲。他在告別舞台晚會上的一段話:這世界,誰也沒有把握你能紅五年,沒有誰可以說你會不敗,你會不老,你會不糊塗!

最近在台商活動上看到了一群新血,他們像是三十年前的施振榮、康師傅魏家兄弟,決定幫自己打造一片舞台;經驗不足,膽識還小,產品有特色,還在市場試水溫;他們也許是台灣下一個二十年所埋下的種子。

一代一代的放手,才會有成長和創新的空間;一個腦袋長不出兩棵樹,這是小時候家裡老人家說的話,如今回想,講的不過是生老病死、興衰輪替,凡事都有限制。

台灣的機會,也要有更大的開放空間和包容,接連著服貿協議、台紐協定,以及時機成熟的台灣與新加坡合作協定,都標記著一個大開放時代的來臨,這場仗避不掉了。

有一個故事,兩個人都要爭先恐後從一個門擠過去,誰也不讓誰,但是,兩個人完全不可能同時從這個門擠過去;問了一位智者,要如何讓兩個人都過去,又要做到公平,智者最後給了一個建議,兩個人趴下來,一個人疊上一個人,有人出手,有人出腳,就這樣兩個人同時穿過了那扇門。

不管是市場放手開放,或是企業放心交棒,換個姿勢,換個想法,擋在前面的這扇門都是可以通過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78

央媽一放手 人民幣就抖擻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513

人民幣

隨著中國人民銀行逐漸撤出人民幣匯率幹預,人民幣近月來結束了年初開始的疲弱走勢,在基本面的驅動下收複大半跌幅。

人民幣匯率今年初曾連跌4個月,創下1994年匯改之後最長的熊市,有說法認為當時是由於中國央行對人民幣匯率進行了打壓。但是如今中國大量的貿易盈余以及投資者對宏觀經濟面信心重燃再度驅動了匯率市場。

今年4月30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度升至6.2593,相當於年內下跌3.4%,打破市場對人民幣單邊升值的看法。

國際國內投行異口同聲認為,是中國央行引導此次貶值,部分原因在於央行希望在放寬人民幣匯率波幅前敲打押註人民幣升值的套利熱錢。

今年4月份,華爾街見聞網站曾報道,摩根士丹利和存托及結算機構(Depository Trust and Clearing Corporation)編制的數據顯示,因做多人民幣,投資者在結構化產品上的損失一經高達55億美元。其中美國商業銀行客戶的看多期權損失了約20億美元。同時中國公司在遠期合約上也損失了35億美元,合約規模大概是1500億美元。

一位中國某商業銀行的外匯交易員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至少現在中國人民銀行對這個結果很滿意,市場也已收到了央行的訊息,所以他們已經撤退了。”

人民幣匯率

不過自今年6月以來,人民幣匯率一舉扭轉頹勢開始快速走高,近日匯率已經突破6.15,收複了3月人民銀行宣布匯改時的匯價,整個7月人民幣升值0.48%,6月以來累計升值1.61%。央行似乎開始退出了幹預。

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本月表示,央行正在退出常態化外匯幹預,只在匯率浮動超過規定區間、資本項目有較大不平衡及金融市場出現危機等情況下,才對外匯市場進行幹預。

日前央行公布的7月新增外匯占款數據由負轉正,同日外管局公布的7月結售匯順差大幅下降,招商證券指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央行退出外匯市場的日常幹預,央行外匯占款不再快速增長,這相當於對金融機構外匯占款的釜底抽薪。央行外匯占款低速增長意味著金融機構外匯占款失去了繼續高速擴張的動力源泉。

數據顯示,今年1~3月金融機構月均新增外匯占款規模約為2516.03億人民幣,匯改後4月至今月均新增規模大幅回落至259.96億人民幣,僅為匯改前的十分之一左右。

2012年5~11月上一次匯改後也曾出現過這一情況。當時央行外匯占款月均增量為4.27億人民幣,對應的金融機構外匯占款月均增量僅為185.63億人民幣。

招商證券認為,近期人民幣匯率走勢強勁不會導致央行重蹈2012年的覆轍,再度被迫入市幹預。

同時,中國的經濟數據在基本面上支持了人民幣走強。

在中國政府努力調控下,中國二季度經濟錄得7.5%的增長,較一季度的7.4%出現回暖,增強了外界對於中國經濟的信心。

此外,中國的貿易盈余也出現了增強,雖說這並不是由於中國本身經濟的強勢造成的結果,更多是因為美國需求上升,而中國進口需求疲軟造成的,但至少對於人民幣來說形成了一定的支撐。

中國7月份貿易盈余達到了2919億元,同比擴大了1.7倍,其中主要因出口增速重回兩位數,達到14.1%。

目前市場普遍預期人民幣在今年余下的時間里都將繼續升值,目標6.05附近。不過在這之後的走勢並不明朗,因為美聯儲即將開始升息,一些原本在中國逐利的熱錢有可能回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70

“絕大部分限價放開”,“絕大部分不會漲價” 發改委放手藥價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522

最高零售限價和招標價,是捆住藥價的兩根最主要的繩子。從2015年6月1日開始,國家發改委將放開絕大多數藥品的最高零售限價。 (CFP/圖)

2015年6月1日起,國家發改委將取消“絕大部分藥品”的最高零售限價。

這是5月5日出臺的藥品價格改革意見所正式宣布的。該意見稱,要“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

中國的藥品價格管制政策曾幾經變遷:1980年代末的價格“闖關”中,藥價曾被徹底放開;但到1997年前後,價格飛漲,市場混亂,政府因此重新收緊管制之手,並從徹底的政府定價,演變成政府指導價(最高零售限價)——2000年,當時的計委發布《關於改革藥品價格管理的意見》。從這個文件發布至今,藥品最高零售限價管制已實行15年。

現在,這個被重重管制的市場重新放開,坊間戲稱為藥價“裸奔”。藥價是否真的再無管制,是否會一路上漲?

“絕大部分”是多大

一個有趣的地方是,此次取消最高零售限價的“絕大部分”是多大?

先看看國家發改委在6月1日前的權力範圍有多大。

“大頭”是醫保目錄內藥品。從2000年開始,在中國境內銷售的藥品,只要進入醫保目錄,需要醫保報銷,最高零售價都歸國家發改委管。

由於中國的體制現實是社會醫保一家獨大,一種藥品要想真正打開市場,進入醫保目錄就至關重要,特別是生產廠家眾多的普藥。

這部分藥品有多少,影響到多少藥品生產企業?因為藥品市場極為分散,又是多頭管理,統計口徑不一,外界難以統計具體數字。但沒有疑義的是,國家醫保目錄和地方增補品種占藥品市場的“大頭”。

另外一小部分藥品,是醫保目錄之外的一些獨家生產品種(也有一些獨家品種出於市場考慮,放棄單獨的高定價而進入醫保目錄)。這些獨家品種(包括專利藥)也受最高零售限價政策的管制,但實際利潤空間比醫保目錄藥品更大。

根據醫藥數據統計自媒體醫藥魔方的統計,自2000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共發布過21批單獨定價藥品,共2669項。僅以其中的355個中藥產品為例,便涉及125個品種(含劑型統計),96家企業。

刨除這些,價格受國家發改委管制的藥品,還包括一些具有公共衛生性質的藥品,比如血液制品、麻醉藥品、一類精神藥品、國家統一收購的計生藥具和國家免疫規劃疫苗。

種種相加,目前受到價格管制的藥品,占到藥品市場的絕大多數。至於具體數字,官方從未公布過相關數據,市場機構也難以詳細統計。

國家發改委取消絕大多數藥品的最高零售價限制,讓市場自主定價。但上限放開之後,大量藥品依然會被招標價等捆住,藥價並不會大幅上漲。

現在,國家發改委放權了。從6月1日開始,只有麻醉和國家一類精神藥品依舊實行最高出廠價格和最高零售價格管理,理由是“此類藥品目前實行嚴格的生產流通管制、臨床使用規範、價格和市場穩定。”

除此之外,國家發改委將不再給任何藥品制定最高零售價。

藥價不會“裸奔”

國家發改委放手之後,“絕大部分藥品”真的完全可以通過市場自己定價了嗎?

當然不可能。文件明確表示,取消藥品政府定價,並不是放棄政府對藥價的監管。這意味著,不同類別的藥品價格形成中,政府之手還是要不同程度地體現。

究竟怎麽體現,則分為三大類。

首先是醫保目錄內的藥品。文件說了,凡是由醫保基金支付的藥品,要由醫保部門制定一個醫保支付價格,對藥品交易價格進行調控。

醫保目錄之外的獨家專利藥品,則要由一套新建的機制——公開透明、多方參與的談判機制形成。

醫保目錄外的血液制品、國家統一采購的預防免疫藥品、國家免費艾滋病抗病毒治療藥品和避孕藥具,則通過招標采購或談判兩種方式形成價格。

人社部“接盤”

放開限價之後,藥價將會如何?

先來看作為大頭的醫保目錄內的藥品:一句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將成為“接盤俠”,扛起制定醫保支付價的大旗。

時間表也很明確——5月9日,國辦發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4年工作總結和2015年重點工作任務》,要求人社部在今年9月底前制定藥品醫保支付標準管理辦法。

什麽是醫保支付價?

先看看現在醫保是怎麽支付的。除了上海、浙江、重慶等試點城市,全國大部分地區的醫保支付價,實際就是招標確定的進貨價(實行了藥品零差價政策的地方,醫保直接按招標價買單,沒實行的地方,按照招標價加成15%買單)。

過去,這個買單價跟國家發改委的最高零售限價之間的唯一關系,只是前者必須在後者之下。

對於社保部門來說,真正的關鍵是招標價而不是最高零售限價。招標主要是由衛計委負責。由各地衛計委主導的藥品集中招標采購,一方面圈定藥品品種和入圍企業,另一方面確定醫院采購藥品的進貨價(即招標價)。

如果藥品招標不進行大變革,社保部門也可以不必再制定一套新的遊戲規則。但這種政府主導的藥品招標,因交易雙方缺乏競爭機制,以及灰色交易和腐敗叢生,一直飽受批評。

最近的政策風向已經預示著改變。

一些地方的試點,在不廢除藥品招標采購制度的前提下,試探著調整。例如重慶的“藥交所”模式,藥品招標實際變成了一個醫院和藥企達成交易的平臺,不同質量層次的藥品有不同的成交價格。

如果類似方式在更大範圍內推開,也就是藥品招標發生大變革,那麽社保部門就難以默不作聲了。因為即使是同一種藥,不同質量藥品的進貨價也可能不一樣,社保部門究竟怎麽支付,是取各個醫院成交價的均值,還是中位數價格作為支付價格?高出和低出這個價格的部分怎麽辦?這些問題將次第出現,屆時,社保部門就不得不建立一套全新的遊戲規則。

如果真到了這個局面,社保部門可能將面臨和發改委此前一樣的困境:僅憑幾個政府部門的職員,怎麽能發現真實的價格?

對此,人社部一直未給予回複。

一位接近人社部醫保部門的學者對南方周末記者稱,關於醫保支付價的研究,社保部門的學術團隊已經研究了好幾年,但官方的方案一直沒有定論。

這一方面因為招標改革並未確定,另一方面則因中國的社保依舊是地方統籌,具體的基金情況、支付標準,各地均不相同,社保部門難以制定一個全國統一價。

因此,如果藥品招標的改革變動不大,國家發改委的此次放權對醫保目錄內藥品的影響實際就非常有限。

國家發改委的答記者問也明確說,由於有招標采購和醫保控費機制的綜合制約,加之對市場交易價格監測監管工作的強化,將正面引導市場價格秩序,“絕大部分藥品市場交易價格不會上漲”。

自2000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共發布21批單獨定價藥品,共2669項。 (醫藥魔方供圖/圖)

獨家品種:談出的未來

可能受影響較大的,是醫保目錄外的獨家品種,包括專利藥。

這些藥品在國家發改委定價的年代里,享受著極高的價格保護。一個藥品,如果能擠進單獨定價品種的名單,就會比一般仿制藥品的最高零售限價高出不少。以抗癌藥奧沙利鉑為例,50mg規格的註射劑,進口零售價是2880元,國產零售價格是293元,堪稱高價。

在高價藥高回扣的戰場上,這些藥品騰挪空間大,牢牢占據著三甲醫院市場。至於誰能拿到獨家品種的單獨定價“特權”,則充滿奧妙。根據醫藥魔方對2000年以來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所有最高零售限價文件的統計,像複方丹參片、牛黃解毒片這樣的一些藥品品種,生產廠家高達五六百家,卻只有幾家進入單獨定價名單。

這些藥品的價格如何確定,是此次的真正變革所在。

目前的文件如此描述:“建立公開透明、多方參與的談判機制形成價格。”但具體如何,文件和國家發改委就此答記者問中,均未明確說明。

據此前媒體公開報道,國家衛計委藥物政策與基本藥物制度司副司長透露,衛計委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談判的方案,今年要選擇一些臨床必需、價格比較昂貴、社會比較關註的重點藥品開展價格談判。

據其透露,獨家生產的藥品在國際上有不少成功的談判經驗,但對中國而言,前期的工作基本是空白。至於談判的方式,可以由專家出面談,可以委托省里談,可以跨區域聯合談,也可以搞一個專業領域來談判,但這是一個全國統一的談判價格。

一些地區的試點也在推進中。2014年,浙江省人社部門在各地和部分權威醫療機構推薦、臨床專家遴選的基礎上,將31個藥品納入全省大病保險特殊用藥談判範圍,邀請生產廠家參與談判。

談判究竟會談出高價,還是會降低現有藥價水平?

如果真正進入市場,升降都是正常。不過,不少人士估計,從中國改革的現實背景下來看,為了改革的平穩過渡,至少方案實施的初期階段,政府並不會希望藥價出現大幅度上漲。

藥價改革涉及的五類藥品:

一、醫保基金支付的藥品,由醫保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擬定醫保藥品支付標準制定的程序、依據、方法等規則,探索建立通過制定醫保支付標準引導藥品價格合理形成的機制。

二、專利藥品、獨家生產藥品,建立公開透明、多方參與的談判機制形成價格。

三、醫保目錄外的血液制品、國家統一采購的預防免疫藥品、國家免費艾滋病抗病毒治療藥品和避孕藥具,通過招標采購或談判形成價格。

四、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仍暫時實行最高出廠價格和最高零售價格管理。

五、原來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其他藥品,仍由生產經營者依據生產經營成本和市場供求情況,自主制定價格。

——《推進藥品價格改革答記者問》,國家發改委,2015.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04

名人心法》教孩子理財 父母必修兩堂初階課 陳安儀:放手,讓他自己管錢

2015-08-10  TCW


資深媒體人陳安儀近幾年成為網友諮詢親子教育的專家,其中,「教育小孩理財」絕對是名列前茅的諮詢項目。她認為,理財教育能否成功,除了家長們要言行合一,更要有「放手的勇氣」。

撰文•周思含

講理財,媽媽的影響力不容忽視,這是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二○一五全台親子理財現況調查」的意外發現。調查顯示,當孩子遇到理財問題時,多數會找媽媽討論;此外,媽媽花較多時間教導理財的孩子,也有較高比率會記帳。

媽媽真偉大!在親子理財這件事情上,似乎真是如此,這樣的現象也許從網路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愈來愈多媽媽部落客在網路上分享媽媽經,其中,資深媒體人、媽媽部落客陳安儀,近年來將事業重心轉向經營作文、親子烘焙教室,在她的部落格「陳安儀的筆下人生」中,常見她分享教養小孩的觀點,儼然成為廣大網友眼中的「親子教育專家」。

然而,在網友們眾多的諮詢問題裡,陳安儀最常被問到的,就是「如何教小孩理財」、「該幫小孩做投資嗎」、「怎麼給小孩零用錢」,她謙稱自己不算擅長理財,既不會買股票,也不會炒房地產。至於如何培養理財觀念?怎麼給小孩零用錢?她倒是有一套獨特方式。

剛開始,陳安儀也像許多父母一般,每周給孩子五十元零用錢,但由於工作忙,常忘記定時發零用錢;再者,她也思考「每周發五十元」的時間太短、金額太小,小 孩很容易在欲望當下,很快地就把手中的零用錢花完。於是,她決定改變方式,在過年時把將近三千元的壓歲錢,作為一整年的零用錢,給孩子們自行保管運用。

「我們家稱為『年度預算金』。未來這一年內不管是錢花光了或者遺失,媽媽絕不再給錢。」不過,從每周領五十元,到一次領三千元,對孩子們來說,應該需要很堅定的意志力,才能克制消費的欲望吧?

第一課:別怕他亂花

零用錢讓孩子自主

沒錯!但是陳安儀通常不會強加干涉孩子們的花錢方式。「許多家長以為孩子們拿到錢就會亂花,因此設下一堆限制,這對於建立理財觀反而沒有幫助。」她鼓勵家長要有放手讓孩子獨立處理金錢的勇氣。

這是陳安儀「媽媽理財經」的重要一課:放手。

她強調,零用錢的本意就是「孩子能自主支配的錢」,與其教孩子投資知識,倒不如讓他們實際把金錢拿在手中,自由地換取東西,才能對「錢」有更具體的概念。

也就是說,要學會「花錢」,得先了解錢的功用、用錢的樂趣,孩子才會對「賺錢」、「存錢」有嚮往,然後從「克制欲望、釐清欲望」的過程中,學會「愛惜物資、珍惜金錢」,用最少的金錢得到最大的滿足與快樂。

她舉例,家裡的姊姊因為個性大方,第一年,五個月不到就把「年度預算金」都花光,剩下的七個月沒錢可用,「算是學到教訓了。」後來有一回為了學習跆拳道,想買一套道服,但是認為一千六百元的價格太貴,因此姊姊便從網路拍賣找二手貨,最後竟然以四百元買回合意的服裝。

第二課:有勞才有獲

別讓成績與零用錢掛勾

在這樣的訓練之下,孩子不僅買東西前養成詢價的習慣,也建立「不一定所有東西都要最新、最好」的觀念。

在本次的調查中也發現,近五成的家長會干涉孩子的用錢決定;而進一步分析,若能讓孩子自主用錢,在存錢、記帳的比率也相對較高。

調查中的另一發現,是超過兩成的孩子會因為「考試成績好」而獲得額外零用錢。對此,財金智慧教育協會理事李秀慧並不建議,她強調,給零用錢的目的,並非為了控制孩子,而是為了讓他們擁有財務自主權。這也符合著陳安儀「媽媽理財經」的第二課:讓孩子懂得「有勞才有獲」。

她強調,家長若把零用錢當做獎懲工具,支配孩子的行為表現,可能養成小孩「為錢讀書」,或是變成「習慣拿錢控制別人」,反而讓孩子的理財觀得到負面效果。

她的作法,是除了發放年度預算金這種「基本工資」之外,如果有通告需要兩個孩子配合前往,或者孩子們在親子教室幫忙打掃收拾,陳安儀會再另外給予報酬,讓 孩子們明白,只有靠勞動與努力才能賺到更多的錢,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美事。「但考試成績、做家事、做功課這些分內工作,是不會得到報酬的。」她說。

她建議,讀書是為自己,不是為錢,最好不要將考試成績與錢連結。家長若想鼓勵小孩成績進步,不如以「小孩最想要的事情或行為」作為獎勵,而非以金錢當誘因。

「不過,無論什麼樣的專業建議,最根本的還是父母身教。」陳安儀強調,父母有什麼樣的消費習慣,孩子就有什麼樣的消費行為。親子理財這堂課,要用功的不只是孩子,父母怎麼教、怎麼示範,的確也是影響孩子一生的功課啊!

讓孩子自己管錢,他才會珍惜金錢2015全台親子理財現況調查近5成家長會管孩子用錢決定你是否會管小孩如何使用他自己的錢?

會49%

不會42%

註:9%表示「看情況」

其實,讓孩子自主,小孩記帳觀念更好會管小孩用錢的家庭,小孩記帳比率:12% 不會管小孩用錢的家庭,小孩記帳比率:17% 註:整體記帳平均為13%而且,別讓孩子養成「為錢讀書」習慣除了零用錢之外,你的小孩還有哪些管道可以獲得金錢?(複選)

長輩贈與╱紅包50%

考試或學習成績好22%

自己打工賺21%

學校或其他比賽獎金19% 父母交付家事、跑腿16%

生日或其他節日8%

資料來源: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38

坐以待斃?放手一搏? by 盧志威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5/08/07/%E5%9D%90%E4%BB%A5%E5%BE%85%E6%96%83%EF%BC%9F%E6%94%BE%E6%89%8B%E4%B8%80%E6%90%8F%EF%BC%9F/

坐以待斃?放手一搏?

440_0

最近A股越來越多行政措施,來管制交易,例如實行沽空T+1,又查封交易頻密的賬戶,似乎對暴力救市已失去期望,轉而運用行政手段,令沽空完全消失,此外週末時有消息指,部份大戶高追中伏後,無奈要在低位止蝕,豈料竟被監管機構來電,指為何要高買低沽,當中是否涉及造市。

炒股票都是想賺錢,現在連止蝕也要被當賊辦,實在是好人難做,現在賺錢艱難,尤其是失去對增長題材如一帶一路、國企重組的憧憬後,更難以用希望和夢想制造下個泡沫,唯今之計,只有離場觀望,所以A股和港股的成交量,會越來越縮。

就連細價股也半生不死,因為北水厭戰,想派貨予國內投資者也困難,一旦炒高後沒人接貨,莊家也只會浪費子彈,所以細價股整體格局是按兵不動。

這星期做節目,被客席主持詢問,概然海外投資比重,佔自己打理的組合比例越來越高,有否考慮放棄完全香港市場,這想法很明顯是有,而且身體力行,在6月的高位和7月的反彈浪,雖然都有參與,但策略都是炒完就走,故幸運地保住利潤。

看法是未來一兩年,中國概念都不會有大行情,與其浪費光陰,倒不如放手一搏,衝出香港,放眼世界,下定決心之後,頓覺心情開朗,天空海闊任鳥飛,以後不用提心吊擔,擔心股市何時被查封,至少在心情上已經先賺一大筆。

海外投資之路,如港股一樣,從來不會一帆風順,從06年開始投資美股,過程肯定是有起有跌,不能說包賺,只是給予投資者操作的空間,可能根據情況使用長短倉、期權,對比今天的港股,已經是莫大的自由!

美國很大機會在今年九月加息,近來感到美元和黃金,有山雨欲來之勢,美股整體已運行了8個月上落市,也是時候走出方向,本年度最後四個月將風起雲湧,就看大家可否把握機會了。

誠哥一早已將香港佔身家的比例逐步調低,概在歐洲買入公用事業,又在美國投資創新科技,豪不留戀香港和中國業務,近年全部都是減持和出售,最熟悉誠哥住績的香港人,應該知道如何做才能保住財富吧。

我就會選舉放手一搏。

Posted in 未分類 and tagged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4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