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What we are reading:操弄選舉制度

1 : GS(14)@2012-08-31 11:16:2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31/18004534
今屆立法會選舉七國咁亂,有建制泛民大戰,亦有泛民內部互片,AB隊敵我難分,雖說一張選票,除了可投,原來還可種可配也可分,各種暗渡陳倉的操作,教我想起William Poundstone的舊作《Gaming the Vote︰Why Elections Aren't Fair(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
搞局配票扭曲結果
投票機制並不完美,絕非新鮮觀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羅(Kenneth Arrow)於1948年已率先提出不可能定理(Impossibility Theorem),證明只要候選人超過兩人的話,便很難設計一個公平的選舉制度,足以確保最受歡迎的候選人必定突圍而出。
好像美國沿用的簡單多數票法(Plurality Vote,選民在多名候選人中只可投一人,最多票者勝),便存在不少缺點,其中一個大問題正是搞局者或B隊的出現,來分薄對手的票源。好像2000年時,綠黨代表Ralph Nader出選美國總統,其意念與當時民主黨代表戈爾相近,結果吸去戈爾不少票源。喜歡Nader的選民,大多喜愛戈爾多於共和黨的喬治布殊,但Nader的出現,卻令戈爾由穩勝布殊,變成五五波,最後更因為些微極具爭議性的票數輸給布殊。
最強候選人因為出現搞局者分薄票源而輸去選舉,絕非個別事件,Poundstone估計,過去45次美國總統選舉之中,至少5次出現了這種情況,意味選舉制度的失敗率超過11%,對一個決定國家前途的制度來說,卻能容忍這樣高的失誤,確實匪夷所思。
事實上,分票已成為選舉謀略的一種,在美國不少地方選舉中,均曾出現政黨暗地裡以金錢或各種形式支持鼓勵一些對己方有利的獨立人士出選,打造競選B隊,以分薄主要對手的票源。似曾相識吧?
投票制度的不完善,帶來的扭曲現象,還包括策略投票,或曰配票。拿上面Nader的例子來說,最喜歡Nader的選民,會因為他的勝算是零,而認為投票給他,等於送布殊上總統寶座,但布殊是他的最差選擇,因此他會把選票轉投給戈爾,以免浪費選票,結果投票的結果低估了Nader的受歡迎程度,亦意味這制度的另一重失敗──無法反映選民真實的喜好。
究竟有沒有一個公平的投票制度,可以免受熟知漏洞的政客操縱?Poundstone在書中提出了不同的選舉方式,他自己最鍾情的是Range Voting,即是給予每位候選人打分,不過要讓其普及,恐怕要打破不少利益集團的枷鎖。
在此之前,遊戲規則縱不公平,我等選民也只能認清事實,奮力而戰。
余大千
余大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3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