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地王“抢跑”:民企抱团255亿夺标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2-23/158977.html


40分钟,48次举牌,255亿天价,中国“地王”总价纪录再次被刷新。

12月22日,由在港上市的富力地产(02777.HK)、雅居乐(03383.HK)、碧桂园(02007.HK)组成的民营地产开发商联合体,从保利地产(600048.SH)联合体和中信地产的央企夹击中以“黑马”姿态杀出,抢下了广州亚运城地块。

该地块位于广州番禺区,涵盖15块土地,包括总建筑面积为86万平方米的已建成物业和未开发的365万平方米土地。这一巨幅地块被认为是广州最后一块战略用地。

但“新地王”的诞生难言生逢其时。就在一周前的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国四条”,要求“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而其间,多部委纷纷出台税收、土地等调控政策。

不过,“新地王”已经“抢跑”了这些调控政策。

有开发商12月21日透露,广州市政府明确要求倘若数家开发商联手拍下地块,必须成立项目公司开发建设,不允许拿地后再分割开发;另外,6年的开发周期中,各方股权比例必须稳定,股权变更或增加新股东都将面临高额的转让交易税。

记者看到的项目整体出让合同显示,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明确要求乙方必须在12月25日之前支付40%的土地出让款,也即是102亿;尾款则于两年内分两次结清。

而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最新政策,商品住宅用地的宗地出让面积大城市上限为20万平方米;12月17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规定则要求,开发商分期缴纳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一年,土地出让金首付比例界定在50%。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人士在竞拍现场解释称,亚运城项目的挂牌出让先于国家新政出台,因此支付方式仍然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不愿具名的深圳大型券商地产行业分析师在获悉本次结果后表示,虽然在调控过高房价上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点对点”的刹车措施,但是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统筹、协调机制依然缺失,“本轮调控实际效果还要观察。”

民企“夺食”央企

广州亚运城地块起拍价165亿元,已经远超此前国内总价最高的地王——73亿元的北辰长沙地块。但看似疯狂的背后,几家竞拍者各有算盘。

竞拍的三路人马分别是:具有央企背景的中信地产,由富力、雅居乐、碧桂园组成的在港上市民企联合体,以及由保利集团、万科集团、中海地产组建的国企联合体。

竞拍伊始,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就临时将增价幅度由1000万大幅调高至2亿元,这引发现场一片惊叹。

中信地产在率先开出了180亿的报价后,便出人意料地偃旗息鼓,此后便是两个联合体的轮番竞价。当竞价飙升至236亿时,富力联合体要求广州市国土房管局交易中心调低增价幅度,拍卖师随后妥协,将增价幅度从2亿下调至1亿元。

当竞价超过250亿后,本报记者看见保利团队现场耳语商量,更有人士现场致电,随后万科一位人士做了一个抬手姿势后,举牌人士勉强加价至254亿。富力团队再度埋首商议后出价255亿,保利方举牌人士无奈摆手,示意退出。

民企联合体的胜出,颇在预料之外。此前,坊间盛传广州市政府早已内定保利地产,仅是为了平衡各方利益才会选择联合开发。这一消息随后遭到广州市国土房管局以及当事方的驳斥,声称这是竞争对手的策略。

甚至在竞拍之前的12月21日,亦有开发商曾对本报记者透露,考虑到中信地产上市的预期,该公司对这一地块势在必得,认为在250亿的价格范围内都是可接受的。

种种风声,加之央企此前高价拿地的热情,使得市场普遍研判,单枪匹马参战的中信地产以及保利牵头的国企联合体胜算最大。

富力华南区总经理朱荣斌在竞拍结束后很是乐观,他告诉记者,由于亚运城地块规模太大,富力、雅居乐、碧桂园三家在港上市的广东本土企业破天荒地走到了一起。“最终价格并没有超出我们之前所设定的底线。”他说,三家公司在竞拍前已经就此充分商议过。

这个类似于综合开发的项目,会以住宅物业为主,容积率高达7,为高层住宅,“该项目能够产生多少利润还很难讲。”富力地产董事长助理陈志豪告诉本报记者,开发这个项目,三家公司会组成一个项目公司,项目公司的股权按照1/3的比例均衡分配,团队的管理层人员也会均衡分配。

而 保利地产总经理宋广菊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专访时表示,对此次拍卖不准备做任何的评论。但是言谈之中仍然有说有笑,未有落寞的情绪。联系到之前最大的热门中 信地产作壁上观,万科董事长王石表示“已经做好了地产泡沫破灭的准备。”国资背景的开发商似乎对未来市场走势难言乐观。

地方“抢跑”中央调控?

255亿元的天价远超市场预期。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在竞拍后公布的保密底价也仅为175亿。这一保密底价由官方交由专业估价机构估算,并经集体决策敲定。

记 者获悉的一份广州市经纬房地产咨询公司为客户做的一份内部分析报告测算,当亚运城地块的土地出让价格达到250亿时,开发商销售的净利润率仅为 17.84%。该公司分析师表示,255亿元的价格太高,保守估计建成住宅的整体最终市场售价将达到每平方米1.5万元,远远高出当前该地块8000元/ 平方米左右的周边均价。

“就连向来以高地价拿地著称的国企们都放弃了,由此可见价格有多高。”该人士感叹。

而记者看到的出让合同中,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明确约定竞得者必须在地块拍下的3天内缴清40%的首付款,也即是102亿元;尾款则要求分两次结清,分别要求在2010年的12月10日及2011年的12月10日之前结清各30%。

但这一合同条款乃至本次出让土地的规模,其实都不符合近期中央出台的一系列调控过高房价的政策。

11月前后,国土资源部印发了《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增补本)》,对商品住宅用地的宗地出让面积首度给出明确的上限,其中大城市20万平方米。这一限地令下,广州市仍然坚持将亚运城地块捆绑竞拍。

合 富辉煌首席分析师黎文22日对本报记者分析说,这可能是打了个“时间差”,亚运城地块的出让先于国家政策的出台。另外由于涉及亚运会,这一地块身份特殊。 而广州市国土房管局人士解释,整体拍卖才能不削弱地块市场价值,亦担心分拆出让会发生众多开发商无序开发,影响亚运城整体规划。

而财政部等于12月17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收支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一般土地出让收入必须在1年内缴纳,特殊情况必须在2年内缴纳,首付不得低于50%。

广 州市国土房管局人士在竞拍现场解释称,亚运城项目的挂牌出让先于国家新政出台,因此支付方式仍按合同约定执行。她说,一直以来,广州在土地出让的管理上颇 为严格、规范,绝大多数土地出让金都是在成交后的60天内一次性缴清,只有个别总价高地块才出现分期缴付的情况,且首付比例一般都不低于50%。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地王”诞生颇有抢跑中央调控之意,因为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并不是个秘密。

广 州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彭澎说,广州市今年的土地出让十分迫切,“年初制定的指标,还差很多,这次亚运城地块推出后,才算基本完成。”根据计划,今年广州普 通商品住宅用地的供应计划约为250万平方米,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副局长黄文波早前曾透露,前三季度广州出让的住宅用地面积约为48万平方米,仅占全年计划 的19.2%。

富力们再赌6年预期

如何在3天内缴纳102亿,已经成为三家民企马上需要面对的压力。

富力地产董事长助理陈志豪告诉本报记者,“我们三家联手,资金是没有问题的。”这源于2009年房地产市场价量齐升给开发商带来的丰厚现金流,以及三家公司此前在港多次的融资。

富 力前三季的合同销售总额185.8亿元,完成了全年销售目标230亿元的80.8%。根据香港联交所公告,9月30日富力地产55亿元公司债正式获证监会 核准。同时富力还有回归A股的融资预期。据碧桂园中报显示,其上半年现金存量达48.55亿元,负债比仅35.7%,公司还在10月份连续两次债券融资, 先发行了2014年到期的3亿美元优先票据,估计所得款为2.947亿美元,再发7500万美元于2014年到期的全球债。雅居乐在10月底也宣布拟进行 总额为4亿美元的国际发售一次性还款保证优先票据,年限为7年。

而彭澎分析称,考虑到有86万平方米的已建成住宅,只要尽快销售,还可以有90亿左右的资金可以回笼。不过根据出让合同,这部分住宅的预售期在2010年7月前后,具体时间要待亚组委的安排。

上述经纬地产分析师认为,既有的8000套左右的住宅销售并不容易。可资对比的是,广州连续两年的销售冠军碧桂园年销售最高纪录也就是4000多套,按此估算,这8000套住宅至少要销售2-3年。

需要留意的是,合同中约定的开发周期是6年,上述人士分析,按照正常的销售节奏,亚运城的整个投资周期将高达12年,“富力们赌的实际上是一个长期预期。”

但在2007年,很多地产开发商也曾经有过“拿地王、赌升值”的预期,结果并不如人意。如富力今年8月就被爆出佛山地王被收回及没收保证金的消息。这之间的2008年,富力更是经受过现金流枯竭、资金链险些断裂的险境。

当日,三家公司在港股表现正常,富力地产收于13.38港元,微跌0.45%;雅居乐收于10.64港元,涨2.50%;碧桂园收于2.82港元,跌0.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42

地方銀行赴港上市搶跑

2013-10-28  NCW
 
 

 

“如果投資人要買中國中西部增長的故事,為什麼不在市場上買更便宜的呢?”這些擬上市小銀行需要解答市場的疑問◎ 本刊特派香港記者 戴甜 王端 特派洛杉磯記者 李小曉 文今年年中,因為“錢荒”而受阻的一衆地方銀行,目前正積極運作赴港上市。這其中包括正在路演的重慶銀行和預路演的徽商銀行,正在排隊等待的上海銀行、廣發銀行以及哈爾濱銀行等。

由於A 股的IPO 重啓仍未有時間表,預計年內將要完成上市的信達、光大銀行等IPO 還沒有正式啓動,當下成了這些小銀行赴港上市必須抓住的時間窗口。因此,盡管是高成本、低估值,這些銀行機構寧願不惜代價赴港融資,背後更重要的原因,是它們依靠信貸擴 張的盈利模式對資本的消耗較大,亟需依賴上市集資“輸血”,以滿足新的監管要求。

自今年起,新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巴塞爾協議Ⅲ)正式實施後,內地銀行資本金補充的壓力就凸顯出來。監管部門要求,系統重要性銀行和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 11.5% 和10.5%,達標時間分別為2015 年和2018年。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曾做過一個簡單測算,按照今年新增9萬億元貸款的規模,再比照達到12% 的資本充足率水平。僅僅這一項,銀行就需要增加1萬億元的資本金,由此可見銀行融資的巨大壓力。

“城商行如果能現在上市,就是萬幸。”有券商人士表示。

兩行同場較量

10月24日中午,在香港四季酒店二樓的宴會廳略顯空曠,14張餐桌旁坐著約140名投資者。重慶銀行(01963.HK)在港上市路演在此正式開始。

重慶銀行早在2007年就向內地監管機構遞交了上市材料,計劃在A 股上市,但遲遲沒有推進,近年只能靠增資擴股及發行次級債補充資本。

同城的重慶農商行(03618.HK)于2010年底成為首家赴港上市的內地城商行。當時,重慶銀行的高管向財新記者指出,因為內地監管機構不可能批復同一個地區兩家銀行上市,且農商行在A 股上市並無先例,風險較大,所以重慶農商行選擇了香港。

時隔三年多,由於A 股的通道遲遲 未開,面臨資本壓力的重慶銀行,最終也選擇香港上市之路。

重慶銀行此次計劃在港發行7.08億股H 股,總共集資5億至6億美元,每股價格區間為5.60至6.50港元,相當于其2013年市賬率(PB) 的0.88至0.99倍。

集資將全部用于充實銀行的資本金,以滿足業務持續增長的需要。

該行此次引入三名基石投資者,包括加拿大國民銀行、重慶北恒投資發展及中國財富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他們共認購約合7.42億港元的股份,約占總集資額的兩成,禁售期為六個月。接近交易的人士向財新記者指出,其90% 的國際配售部分已獲超額認購。

高盛、摩根士丹利、交銀國際、中金、農銀國際及建銀國際擔任交易的承銷商。重慶銀行將于10月25日至30日在香港公開招股,11月6日在香港交易所掛牌。

重慶銀行于1996年成立,前身由當地37家城市信用社和1家城市信用社聯合社整合而成。截至今年上半年,重慶銀行總資產為1884.3億元,在重慶市商業銀行中排名第五,貸款總額849.4億元,存款總額1396.1億元,在重慶的市場份額分別為4.4% 和5.4%。

根據招股文件,2010年至2012年,重慶銀行淨利潤從11億元增至19.2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32.1%。上半年,重慶銀行每股盈利為0.70元,較去年同期的0.55元增加27.3%。

重慶銀行董事長甘為民在10月24日的推介會上指出,打造西部標杆銀行,把握西部地區經濟快速增長和小微企業融資市場,是重慶銀行的投資亮點。

截至上半年,重慶銀行共有106家分支行,業務主要在重慶以及四川、陝西、貴州等地。其貸款主要集中在製造業、貿易、零售等領域,與重慶經濟發展結構契合。

與此同時,在香港資本市場,另一家城市商業銀行——徽商銀行正在預路演。徽商銀行的融資規模大約是重慶銀行的1倍。與重慶銀行同時期招股,直接“對撼”。

徽商銀行計劃集資10億至12億美元,總共發行25億股,最快自10月29日起招股,承銷商包括摩根士丹利、中銀國際、中信證券、摩根大通以及瑞銀等。

徽商銀行成立于2005年,總部位於安徽合肥。當年,在時任安徽銀監局局長楊家才的支持下,安徽省境內六家城市商業銀行和七家城市信用社整合成為“徽商銀行”,開創了中國城商行和城信社聯合重組的“徽商模式”。今年年中,徽商銀行的股東大會審議並通過了發行H 股股票的相關議案。也有市場人士說,徽商銀行備戰IPO,已經有四五年的時間了。

徽商銀行去年總資產規模達3242.2 億元,淨利潤43.1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58%。

市場態度游疑

一名參與徽商銀行預路演的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這兩家城商行講述的故事邏輯大概一致,即中國中西部經濟增長,以及由此引發了地方銀行貸款和盈利高增長。

以重慶銀行為例,據承銷行高盛高華研報指,重慶銀行將受惠重慶城鎮化進程及西部開發雙重機遇,2013至2015 財年盈利增長將快于同業平均水平。

“ 目前海外投資者對於中國銀行業的態度比之前有所轉變,從之前的極度悲觀轉變為稍微悲觀(Slightly Bearish),因此現在至少是個窗口期。”一名海外機構投資者向財新記者表示。

海外投資者的態度轉變,主因是目前中國的銀行股估值便宜,且外界普遍認為中國經濟的正在複蘇,同時銀行資產質量問題短期不會顯露。

“我剛從歐洲路演回來,歐洲投資者普遍接受中國經濟複蘇的故事。”荷寶(REBECO)亞太股票聯席主管、中國首席投資總監繆子美告訴財新記者。

一名海外機構投資者向財新記者表示,盡管短期可能出現窗口,但從長期而言,海外投資者對於中國銀行業仍較為悲觀,主因是對不良資產問題的擔憂,以及利率自由化給銀行業帶來的衝擊。

他舉例說明,徽商銀行的財務數據不錯,ROE(股本回報率)和淨息差都較高。

但由於投資銀行股,主要是投資當地的經濟增長,但安徽的經濟增長前景有多少,仍然是個疑問。

此外,徽商銀行跟當地政府的關係很好,內部有不少對公存款,且活期存款的比重高,因此公司的融資成本很低。

但如果未來政府領導更換,這是否具有持續性,也是疑問。

一名參與徽商銀行預路演的人士指出,雖然這些地方銀行豆子講述高增長的故事,但海外投資人擔心這些地方性銀行的管理層和大股東素質,以及對風險的管理能力,因為這些地方性銀行主要投資中小企業,從而可能引發不良貸款問題。

血戰定價

“‘速上’,是光大銀行給各家銀行的教訓,就算是找人托市也要先上。這是城商行搶跑的最後機會。”一名外資投行分析人士對財新記者說。

該人士指出,各家都在抓緊今年最後的時間窗口,所以競爭者價格必須有吸引力,才能脫穎而出。

目前,在香港上市的惟一內地城商行——重慶農商行也成為這些城商行估值的主要參考對象。不過由於重慶前市委書記薄熙來案件,以及重慶農商行IPO 時,該行管理層給投資者的預期貸款增長與實際數字差距過大,均對該行的信譽造成嚴重損害,因此估值長期上不去。

重慶農商行2012年的市賬率為0.9 倍,此次來上市的重慶銀行較重慶農商行小不少,徽商銀行與其比較也沒有特別之處。兩家銀行的上市本應比照上述估值,此外上市價格通常還應打個折扣,以給投資者賺錢的空間。

一名參與交易人士坦言,參照重慶農商行,重慶銀行的定價應不超過2013 年PB 的0.9倍。

“我們對這兩單IPO 的看法有保留。

為什麼在PB 低於1的時候股東著急套現?”重慶銀行推介會後,一名美資基金的人士向財新記者坦言,即使重慶銀行按照0.88倍的2013年PB 低端定價,仍略貴。市場上包括五大行在內的銀行股PB 普遍不高,同樣情況下,投資者可能更偏向于已經上市、有幾年上市年報表現的銀行。

目前市場上普遍預估,重慶農商行2013年的PB 大概為0.75倍左右。倘若重慶銀行以低端價格發行,較重慶農商行仍有不少溢價。

“如果投資人要買中國中西部增長的故事,為什麼不在市場上買更便宜的呢?”一名參與交易的人士說到。

東莞證券鄧茂表示,二級市場對銀行股的估值一直低迷。這些地方小銀行能否成功上市也還不確定,畢竟目前等著排隊上市的內資銀行很多,三年內在香港成功上市的只有重慶農商行一家。

也有券商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不擔心這些銀行的IPO,因為盤子小,其實也不缺資金。“從去年開始,在海外上市的金融機構背後,都是國內甚至金融機構所在地的資金在認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456

搶跑蘋果 華為發布智能手表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704

huawei-watch-airport-sign-630

如果你正要趕往西班牙參加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 2015),你到達巴塞羅那El Pra機場後可能會略感不適。

華為昨晚公布了一款智能手表HUAWEI Watch,並在大會主辦國機場大幅張貼宣傳廣告(如上圖)。說好的Apple Watch呢?華為發布的時間比Apple Watch整整早了一個星期。

蘋果早在去年10月就展示了Apple Watch,但技術細節並未公布。據彭博社,直到上周四,蘋果公司才發出邀請稱,將在3月9日舊金山公布Apple Watch的產品細節。

市場研究公司IHS預計,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在2018年將達300億美元,超過2013年的三倍。而華為的競爭對手也不少。

據國外科技網站Mashable,除蘋果以外,三星,HTC,LG都將在通信大會期間發布智能可穿戴設備產品。

華為昨天還一同發布了智能手環Talk Band B2和智能耳機Talk Band N1。華為早在去年就開始進軍可穿戴領域。在上次通信大會(MWC 2014)前夕,華為首次發布智能手環Talk Band一代。

去年,華為在智能手機銷售收入實現20%的增長。華為要完成銷售收入從去年460億美元到2018年700億美元的跨越,必須豐富自己的產品組合。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801

【搶跑笑生意】開心麻花:擁抱大劇場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14/149609.html

黑馬說:一笑解千愁。殘酷現實之下,笑不僅體現人生態度,更是一門剛需生意。搞笑行當古已有之,當下手法則更為豐富。舞臺劇、網絡劇、動漫均在此列。此中萬變不離其宗要義在於,受眾因開懷一笑而暫忘煩惱並收獲快樂。當然要付費。雖然羊毛可以出在豬身上。我們發現了開心麻花、有妖氣以及萬合天宜。作為新銳內容供應商典型代表,此三家創業企業圍繞笑生意已各有所成,且均已走上商業擴張道路。專註喜劇創作的開心麻花已啟動業務擴張計劃。 

文 | 本刊記者 彭卡茜
編輯 | 齊介侖


兩個四年令開心麻花家喻戶曉:連續四年登上春晚;全國商業化複制已有四年。
 
基於百老匯駐演模式,11年來,開心麻花已總計上演舞臺劇23部,走訪城市40余個,大劇場演出2000多場,已成為大劇場喜劇行業最為成功的民營娛樂公司之一。 

演員包裝術
 
春節剛過,在開心麻花春晚作品《投其所好》里扮演郝建的沈騰一度被媒體炮轟。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大年三十,觀眾因前述小品而捧腹,但很快,小品中郝建的一句“拒絕黃、拒絕賭、拒絕乒乓球”成為公眾指摘的目標。大年初三,標題為《春晚小品<投其所好>引乒乓國手不滿》的文章被多家網站置於頭條。文中,沈騰為此致歉稱,“拒絕乒乓球”系“拒絕拍馬屁”的口誤。
 
“看得還過癮嗎?”大年初七見到沈騰時,他曾這樣對《創業家》記者發問,心情絲毫沒有受“口誤爭議”的影響。他斜對著記者坐下,不停變化著姿勢,三兩句閑聊中連著好幾個包袱。
 
2015年是沈騰代表開心麻花連續登上春晚的第四年,也是他效力開心麻花的第十一年。
 
開心麻花出品的喜劇小品是其風格化話劇的延續,通過幽默、反諷的形式講述一個接地氣且能反映老百姓真實生活的故事,笑料里往往蘊含小智慧。此外,這些草根逆襲的故事有相對高的“安全系數”和群眾好感度。
 
開心麻花的最初作品大多以包袱串起全劇,以時事盤點為最大特色。從《烏龍山伯爵》、《旋轉卡門》等劇開始,時事包袱已大量減少。這些在《投其所好》中有了更深層次的體現——搞笑式評論盤點已然被調整為有故事情節的反諷式表達。
 
這種變化基於開心麻花對觀眾喜好的觀察和把控。
 
剛來開心麻花那會兒,沈騰的身份是導演。當時該公司很多喜劇都是圍繞笑點在做,包袱全靠“梗”的堆砌。比如,把時事翻出來,弄到喜劇里,但時間長了,觀眾就不買賬了。
 
“現在都是圍繞好的故事做笑料,市場對這種積極向上、透著溫暖的喜劇有大量需求。”沈騰說。  
 
話劇演出都高度依賴演員,但喜劇表演人才可遇不可求。在開心麻花總裁劉洪濤看來,在過去近一百年里,中國人對喜劇都是不重視的,它被認為是不入流的。
 
“過去認為,哈哈大笑有損形象。現在雖然沒有那麽多禁忌了,但整個漢民族的文化基因就是不茍言笑的。”劉稱。
 
另一現實是,多數藝術類院校對文化課不太重視,表演者自身文化底蘊不夠深厚。成材率極低是喜劇人才稀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開心麻花的話劇平均時長為 2個小時,多采取集體創作這一形式。一個劇本往往由6-9人共同創作完成。基本流程為:編劇和導演為同一人,先由此人捋出一個劇本主題思路,然後交由藝術評估委員會(共9人,包括3個創始人和一些資深藝人),獲得一半以上投票的項目才能通過,開心麻花創始人張晨和總裁劉洪濤均有一票否決權。
 
“當9個人投出來的結果方向不對時,我們會否決。但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行使過這個權利。”劉洪濤介紹稱。
 
 十幾年來,像“郝建”這樣深入人心的“明星角色”,開心麻花已炮制過太多。完全“麻花制造”的藝人如《大城小事》中的“美男子”常遠、《夏洛特的煩惱》的導演彭大魔、《烏龍山伯爵》的編劇兼導演閆非、被冠以“千場女王”的麻花一姐馬麗等,目前仍奔忙於全國各劇場舞臺。現在,開心麻花在全國各地的簽約藝人已達數百位,他們是開心麻花的核心競爭力。
 
喜劇市場委實不小,但能產出喜劇人才的地方卻極少。就開心麻花未來規模化複制而言,人才複制或為最大考驗。為配合大體量演出這一模式,開心麻花陸續還要在各個城市建立劇組。
 
現在,每有新劇要上,開心麻花就會舉辦一個短期培訓班,同時招募臨時演員。臨時演員一般是在話劇圈或全國各大演藝類院校中尋找。開心麻花每年會舉辦1-2屆免費的喜劇培訓班,報名來的大多是表演系本科畢業生。幾百號人參加面試,往往僅能留下40人進入複選,再經過兩個月培訓,最多能留下10個人。
 
就人才流失問題,劉洪濤稱,人往高處走是自然法則, 但作為公司負責人,更多考慮的是如何將公司發展的速度跟上藝人的成長速度,讓兩者的訴求保持匹配。
 
已有兩三年沒演過話劇的沈騰對《創業家》記者表示,他很想念開心麻花的舞臺。他說,好多人離不開麻花是因為離不開這里的喜劇土壤,這里文化氛圍很好、領導也很民主。
 
試水大劇場
 
開心麻花從一開始就模仿的是百老匯的模式,即一個劇巡回演,演上千場。開心麻花就是在大劇場里不停地“擰麻花”。
 
在見到開心麻花創始人張晨和出品人遇凱前,懷揣電視劇導演夢的田有良一心想把遇凱已出版的小說《鉆石王老五的艱難愛情》改編成電視劇。碰巧那年(2003年)因非典聚不來班底,又臨近年底,幹脆說弄個賀歲舞臺劇吧。於是三個人一拍即合,成立了開心麻花。
 
緊接著,2004年,開心麻花將《想吃麻花現給你擰》作為公司成立後的第一個試水項目推到了商業市場上,並在行業內首次提出了“爆笑賀歲喜劇”這一概念。
  
首場演出定在中戲的逸夫劇場,足足演了40場。那時,國內話劇一個劇不會演7場以上,而開心麻花,作為話劇圈的一支草根力量,一出現就不停地演,看起來有些高調。
 
全新的品牌和風格並沒有被市場立刻認可,開心麻花一度票房慘淡。有一天慘到只有7張票。劇場經理叫停了演出,但又覺得他們挺可憐的,於是場租也不收了。公司創始人與演職人員一起,站在劇院門口為觀眾賠不是並付來回路費。
 
這種模式是否可行?市場對喜劇的需求究竟有多大?幾個創始人都對未來產生了迷茫。在不斷收到眾多鼓勵,比如“沒想到你們可以演這麽新鮮、幽默的話劇”後,遇凱決定重拾信心。他拍板將該劇放在海澱劇院加演第二輪,賭一把,如果做成了,就將其作為主業一直做下去。
 
等來的是好消息——第二輪票被搶購一空。《想吃麻花現給你擰》爆紅,開心麻花逐步從贈票躍升至“一票難求”,上座率一路攀升,終至100%。
 
2008年,中共十七屆二中全會召開,國家政策對文化創意產業加大了扶持力度,已將其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社會各界對該領域也開始有了更多關註。   
 
隨著市場被慢慢培育起來,一開始只做話劇的開心麻花,後將品類進行了擴充:先是加入了原創音樂劇,後又有了以《三只小豬》為代表的兒童劇。此後5年間,開心麻花開始從只有賀歲季演出向全年演出常態化轉變。演出量大增。這當中,遇凱起到了巨大作用。
 
於開心麻花,遇凱可謂打江山之人,他一手將開心麻花的品牌樹立了起來。但自2010年年底,因身體不適,他已退居公司幕後,創始人張晨開始接手公司運營管理。
 
雙子座的張晨是天生戰略家,屬於文化商人。在他接手管理後,開心麻花在劇本創作和品類擴充上一直沒停下來。
 
漸次全國布局
 
劉洪濤是一位非常有執行力的職業經理人。後來,與遇凱私交多年的他選擇了加入開心麻花,從張晨手中接過了運營、管理的接力棒,拉開了該公司全國商業化複制的序幕。
 
劉洪濤入職不久,開心麻花即決定與資本市場靠近。考慮到上海、深圳是國內兩個交易所所在地,又是兩個資金高度密集的城市,張晨想,如能在兩地分別有開心麻花的持續演出會對公司未來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大有幫助。後,開心麻花決定分別在上述兩地建立分支機構。     
 
上海是一個比肩北京的文化大都市,但它比較精致,市民對這種相對生猛、粗放、北方特色的喜劇能否接受,開心麻花並無百分百的把握。深圳則人口結構偏年輕,互聯網化程度很高。
 
2011年初,劉洪濤親赴深圳探路。
 
第一件事就是選劇場。當時深圳多數劇院屬國有企、事業單位,一個劇場的資產高達兩三億甚至更多。對於開心麻花來說,把資金押在劇場上,成本太高。於是他們選擇了租劇場演出這一模式。
 
當時,深圳能演話劇的劇場僅有四家,即華夏藝術中心、保利劇院、深大劇院和少年宮劇場。開心麻花最終看中了保利劇院。
 
首場演出當日恰為光棍節,他們決定一連演七場《烏龍山伯爵》。為加強推廣,劉洪濤還邀請深圳廣電集團作為出品方之一。
 
在此之前,深圳市有史以來話劇演出場次均在三場以下,即使是著名導演的話劇也一般只演一場。因此,當時深圳廣電領導對開心麻花連演七場這一方案不贊同,提出了改演出場次的建議。
 
但劉洪濤已經做好了“大不了七場都賠錢”的準備,堅持原計劃。第一場的出票結果是,一千個座賣了八百多,到第三場就已經是滿座了。直到在後臺看到觀眾的真實反應,劉洪濤心中的一塊大石頭才真正落了地,且對深圳市場陡增信心。
 
2011年下半年,劉洪濤也曾轉戰上海開拓市場,但這一過程難言順利。
 
對開心麻花來說,最好的劇場應該是800—1200座位的,這樣觀眾能比較直觀地看表演。若離舞臺太遠,體驗會差很多。上海的演出很多,但一千座以上的商業劇場就那麽幾個,還都被其他演出占了。
 
開心麻花要想在上海一炮而紅,合作目標非上海大劇院莫屬。上海大劇院屬於上海市政府下邊的一個正局級單位。在劉洪濤看來,上海人比較有契約精神,但他們對作品特別挑剔,動輒需中國一流甚至世界一流。很可惜,上海大劇院對開心麻花一無所知。
 
2011年12月某天,劉洪濤接到了一個電話:上海大劇院的院長跟副總當晚將抵京,晚上想看看開心麻花的年底賀歲戲。劉洪濤非常高興。但他馬上意識到,票賣光了。
 
迫於無奈,當晚劉洪濤陪同兩位領導在聲控室看完了整場演出。因二人對開心麻花印象很好,於是後期合作頗為順利。
 
決定將國有劇場開放給一個民營劇團做演出,這種“恩賜”此前是從未有過的。此事件成了文化界新聞,上海多家媒體進行了報道。
 
開心麻花頂著壓力開始賣票。第一場,1600個座位賣了接近八成。劉洪濤在幕後默默地觀察著觀眾的反應,直到第一場演出完,他才放下忐忑,確信開心麻花在上海也能“擰”。
 
 2012年,開心麻花首登春晚舞臺。此後,這一草根民營團隊開始被主流媒體認可,它的喜劇作品也得以在全國範圍內廣泛傳播。來自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演出邀請,無形中對開心麻花的全國商業化複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最初,劉洪濤希望用不斷演出這一模式逐步打造品牌,各地巡演基本都是從北京派組下去。但當深圳和上海區域分部組建起來後,他意識到,開心麻花有必要劃區域運營了。
 
2011年,開心麻花開始按區域設置重點城市,先成立辦事處或公司,建立營銷團隊,拷貝北京總部的商業模式,再從當地慢慢培養演員。
 
從那時起,開心麻花的全國演出已不再完全依靠過去北京大本營的團隊,當地團隊羽翼漸豐。此外在北京,演出場地已不再局限於海澱劇院,可多個劇院同時完成。
 
2012年,北京人藝60周年慶時提出了一個口號——創紀錄演到200場。事實上,這一數字,開心麻花早在2010年就已突破,之後逐年遞增:2010年210場,2013年718場,2014年接近1000場。這一戰績在民營舞臺劇公司中首屈一指。
 
“這些場次,北京團隊貢獻了一半,外地43個城市均有演出,幾乎都是省會城市。目前只有西藏還沒去過。”劉洪濤介紹稱。
 
在深圳、上海、天津、成都、沈陽之外,2014年,開心麻花又在青島、南京等地開設了分公司。

多業務並進
 
開心麻花從一開始就是大劇場演出,而大劇場和小劇場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都迥然不同。
 
用劉洪濤的話說,開心麻花的票房是小河流水,並不高,但在大劇場演出公司里,開心麻花目前是第一。2013年,開心麻花光舞臺劇的票房收入就已突破億元,2014年則增加到了1.5億,凈利潤達3000多萬。
 
盡管目前收益不錯,但作為公司領導,張晨、遇凱、劉洪濤仍頗感困惑:這一商業模式的確成就了開心麻花,但一定程度上也對開心麻花的未來發展形成了限制。
 
在國企夾縫中生存,他們逐步認識到,股權結構優化勢在必行。此外,在規模化複制過程中,他們發現,大部分國企操控的劇場對來自民企的合作邀請並不十分熱情,因此開心麻花需要有實力的投資方進入,以幫助他們完成這一資源對接。
 
2013年,開心麻花引入了中國文化產業基金的一筆風投。該基金負責開心麻花項目的投資人周琳對《創業家》記者表示,當初決定投資開心麻花的邏輯是,它是一家以公司品牌為核心的企業,相較趙本山、賴聲川、孟京輝這類以個人品牌烙印為核心的企業,它更具生命力。
 
此外,在周看來,開心麻花的話劇風格和表演形式沒有太強烈的地域文化特征。周立波是明顯的海派文化代表,在華東地區比較受歡迎。趙本山的二人轉,主要偏華北、東北地區,但在長江以南,接受度相對不高。
 
“開心麻花沒有那麽鮮明的地域烙印,它是以‘草根文化+時政點評’這類內容為主的。”周琳說。
 
綜而觀之,舞臺演出處於娛樂產業金字塔的較低層級,而電影在塔尖。2014年,開心麻花已在考慮借助資本的力量進入影業發展快車道。規劃中,舞臺劇和影業將是開心麻花未來發展最核心的兩塊業務。
 
“做話劇很辛苦。前年我們收入才過億,背後需要辛苦付出一年。它所能創造的影響力和商業價值跟電影票房比根本不是一個量級。”劉洪濤希望將開心麻花影業做成一個小而美的業務。
 
劉洪濤告訴記者,目前開心麻花的23個舞臺劇中,22個為原創,僅1個是引進的版權(《瘋狂的石頭》),而這22個原創舞臺劇,大部分具備轉化成電影的潛質。
 
十一年來,崛起自民間的開心麻花,已成為國內大劇場喜劇先鋒。開心麻花的目標是,未來3年,在全國建立8-10家分公司,各分公司都能提供標準演出,未來5年,演出總場次達到3000場以上。
 
 周琳說,作為內容提供商,開心麻花通過在全國的演出已打出了品牌知名度,未來該公司希望能夠與一些劇場合作,為開心麻花冠名,或能夠與國有劇院聯合運營。
 
2015年年初,開心麻花推出了網絡劇《江湖學院》,而大電影《夏洛特的煩惱》也已進入籌劃階段。不久後,開心麻花還將在原創音樂劇、國外版權引進等方面做出更多嘗試。
 
采訪中,劉洪濤多次提及,文化創業需要一種情懷。“我們始終覺得,做喜劇是一件很有公德的事,它教會大家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當下某些社會不公。”
 
劉洪濤特別向往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該雜誌團隊成員很少,但多年來在國際財經界享有巨大的媒體影響力。他們並不追求成為世界500強企業,幾十年來專註在雜誌本身,熱愛著他們的工作。
 
“我們應向《經濟學人》學習,將喜劇一直專註地做下去。”劉洪濤說。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卡茜,編輯齊介侖;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862

​【搶跑笑生意】有妖氣:《十萬個冷笑話》前傳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14/149608.html

黑馬說:一笑解千愁。殘酷現實之下,笑不僅體現人生態度,更是一門剛需生意。搞笑行當古已有之,當下手法則更為豐富。舞臺劇、網絡劇、動漫均在此列。此中萬變不離其宗要義在於,受眾因開懷一笑而暫忘煩惱並收獲快樂。當然要付費。雖然羊毛可以出在豬身上。我們發現了開心麻花、有妖氣以及萬合天宜。作為新銳內容供應商典型代表,此三家創業企業圍繞笑生意已各有所成,且均已走上商業擴張道路。《十冷》 孵化平臺有妖氣有大夢想。
 
文 | 本刊記者 彭卡茜
編輯 | 齊介侖

 

2015年元旦期間,有著漫威式片頭,充滿了失控、毀滅、二次元、覺醒等日漫搞笑元素的《十萬個冷笑話》(下稱《十冷》)大電影上映、爆紅,最終斬獲票房1.2億元。
 
春江水暖。《十冷》的大獲全勝為寒冬期的中國動漫吹響了全行業複蘇重生的號角。
 
榮光不只屬於《十冷》,更屬於《十冷》幕後動漫平臺有妖氣。它是前者誕生的土壤。
 
進退完美時空

2000年左右,中國動漫市場曾有過短暫振興,此後即陷入長達近10年的整體萎靡。中間雖偶有《喜洋洋與灰太狼》、《熊出沒》等主打低幼市場的傑出動漫作品問世,但受眾實際需求遠未滿足。原因則是多方面的,比如盜版泛濫、模式陳舊、回報周期長等。
 
告別泡沫破裂5年余,2006年,互聯網創業再度蔚然成風,眾多行業因接入互聯網而被註入了興奮劑。但動漫行業始終無甚波瀾。
 
這一年,25歲的漫畫迷周靖淇決定做點什麽。
 
很快,一個專供漫畫愛好者在線交流、分享的個人網站上線了。此即有妖氣的前身。與微博大V類似,彼時的“周站長”,粉絲眾多,一呼百應,人稱“妖氣君”。
 
畢竟是網絡技術門外漢,平臺搭起來後,周靖淇一度不知該怎樣更好地做下去,直到他遇到了同屬骨灰級動漫迷的董誌淩和於相華。
 
周、董、於均曾供職Tom遊戲。2007年Tom退市後,該公司在線事業部被整體砍掉。作為朋友,三人決定一起創業。
 
大量漫迷都曾經歷被迫“斷奶”的階段——很多人長大以後就不再看漫畫了。三位有妖氣創始人也不例外。但後來,他們通過光盤等介質,把這一斷層又補上了。當然,再後來,有了網絡下載。 
 
正因對漫畫有著共通的熱愛,當後期有妖氣於事業發展方向上遭遇遊戲、動漫二選一重大抉擇時,三人均義無反顧地為後者投了贊成票。
 
故事的開頭似乎有些老套:合力創業之初,三人平均年齡僅25歲,沒錢,沒經驗,沒資源。
 
此時的周靖淇甚至已經做好了創業不成則回老家開小賣部的準備。但隨著業務的不斷推進,他逐步意識到,如有大公司願與有妖氣共享資源、互通有無,有妖氣不至於走得太過艱難。
 
大公司終於出現了。
 
2008年初,完美時空有意搭建一個起點文學網模式的網絡小說平臺。經討論,周靖淇、董誌淩、於相華決定一起加入。
 
2008年6月,縱橫中文網上線(後為百度收購)。後,三人根據公司安排,在該網站下推出了縱橫動漫頻道。此前以個人網站形式稍有運營的有妖氣暫被擱置。
 
周靖淇發現,很多作者繪制漫畫為的是出版,但現實頗為尷尬:第一,傳統出版業成本較高,而作者版權收入微薄;第二,國內一直不具備培育優秀漫畫家的土壤,其中一個原因是,展示平臺太少。
 
互聯網為改造這一細分傳統行業提供了可能。
 
經近一年半的運營,縱橫動漫影響力已超過縱橫小說。即便如此,在完美時空CEO池宇鋒看來,動漫實無錢途。受此影響,完美時空對縱橫動漫在技術、運營、資金等方面支持不力,而其縮手縮腳的運營方式令初見成效的該頻道險些夭折。
 
2009年,海外動漫商業模式日臻成熟,中國政府也加大了對動漫行業的扶持力度。池宇峰的觀點到底對不對?基於對行業的重新梳理和評估,周靖淇得出的結論是,互聯網動漫平臺大有可為。
 
縱橫動漫的騰飛乏力讓周靖淇等人產生了離職單幹的念頭。
 
“那時年輕,沒什麽負擔,也輸得起。”董誌淩笑稱。
 
2009年10月,三人正式脫身完美時空。這時,已閑置一年多的有妖氣被重新拿出來研究。共識亦很快得以達成,比如要改動漫交流平臺為動漫原創平臺、要更換網站域名等。
 
是年底,有妖氣全新上線。三人各司其職,周、董二人負責市場和運營,於主攻技術。
 
至此,有妖氣公司化運作正式啟動。
 
跬步商業化
 
2012年末,有妖氣將辦公地點搬到了東四十條。雖粉絲日眾,但盈利仍遙遙無期。
 
3年中,有妖氣團隊集中精力做了以下兩件事:第一,聚合創作人才和讀者,培養用戶習慣;第二,在不斷試錯中進一步明確方向。
 
據稱,有妖氣團隊曾嘗試過做雜誌,後發現雜誌與該平臺屬性不符,遂放棄。
 
2013年,有妖氣團隊決定再次找尋靠山。
 
經縱橫動漫一戰而多了個心眼的三位創始人對拋來橄欖枝的盛大提出,合作可以,但需建立在五年內不要指望有妖氣賺錢的基礎上。

盛大表示認可。有妖氣借此順利完成了首筆融資。依據雙方約定,此800萬元主要用於技術優化、服務器采購、員工薪酬及作者稿費的支付等平臺建設各項。
 
周靖淇等人深知,文化類平臺需長期沈澱才能形成規模和影響力。以紅袖添香為例,該網站自2006年開始做付費閱讀,盈利前經歷了7年的摸索。有鑒於此,有妖氣甚至做好了長跑10年的準備。
 
人才至關重要。董誌淩在漫畫迷聚集地不斷物色,一旦發現高手即發出盛情邀請。Acfun是董誌淩的重點關註之一。
 
為能聚集更多原創漫畫作者和讀者,有妖氣培養了一批大神級作者。這些作者可自由發布個人原創作品、運營粉絲,而有妖氣平臺可在推廣機制上予以支持。
 
周靖淇看到了希望。有妖氣正式上線一個月後,站內主動上傳作品的漫畫作者就已達到了3000多位,上線一周年時這一數字已過萬,平臺內的用戶互動則日趨熱烈。
 
15—23歲年輕用戶成為有妖氣的核心關註。周靖淇認為,文化可以從高齡向低齡拓展,反之則很難有用戶沈澱。董誌淩稱,90後、95後人群其實更難籠絡,他們大多受歐美和日本動漫影響,對國產動漫壓根兒不抱期待,因此有妖氣宣傳推廣時,最初只能“連蒙帶騙”。
 
於相華是個標準的技術男。他喜歡研究很炫的技術和很新潮的功能玩法。當然,它們最好還符合有妖氣用戶的需求。不過,當於的創意一時無法得到另兩人支持時,他可能會硬來。
 
2010年某日淩晨,於相華悄悄在有妖氣上推出了用於吐嘈的交流互動功能。之前,周靖淇對此並不看好。“我以為他會喜歡,卻忘記了他是個文藝青年。他覺得,吐槽條像補丁一樣貼在畫面上會形成視覺障礙、影響閱讀效果。”
 
令人欣喜的是,該功能一經推出便大受歡迎,瞬間收獲評論上千條。此後,有妖氣這一吐嘈模式被各漫畫網站拷貝,逐漸成為該類站點的標配。
 
吐槽條事件讓周靖淇意識到,這種戲謔、嘲諷、吐槽、批判的文化已漸成當下主流。他同時認為,這一模式能夠將某一熱點瞬間引爆,但本質上,它傳遞的仍是正能量。
 
與此相關,2013年,有妖氣提出了一個新口號:為世界帶來愛。當然,就實際業務而言,有妖氣仍推崇在表達形式上更接地氣的作品,搞笑元素依然可以是無節操的。
 
在創新工場投資總監高曉虎看來,有妖氣的吐槽條其實有著鮮明的貼吧印記。
 
高曉虎經常光顧貼吧和各類論壇,以借此研判與年輕人文化相關的投資趨勢。有段時間他發現,論壇里有很多網友將哪咤、李靖、葫蘆娃等元素作為簽名檔或頭像,而在壁紙、鈴聲類網站,來自有妖氣平臺上的元素更為多見。
 
高曉虎認為,有妖氣是屬於下一個時代的。“它解構了按部就班的傳統動漫,形成了新調性。比如你會看到,‘葫蘆娃’里的老爺爺在‘神’的召喚下變成了‘灌籃高手’里的流川楓。”
 
言及有妖氣,陳學良這個名字萬萬不可忽略。
 
2010年,以寒舞為筆名的原創動漫作者陳學良,將國內外動漫人物如白雪公主、匹諾曹、哪咤、李靖、葫蘆娃、孫悟空等融入同一時空,創作了一部有全新人物形象和故事構架的搞笑漫畫——《十冷》。《十冷》在有妖氣上的獨家連載大獲成功。
 
這是有妖氣平臺乃至中國動漫產業里程碑式作品。
 
《十冷》在商業探索上的步步為營令人嘆服:2012年7月11日,由前述作品改編制作的同名動畫《十冷》第一集播出,首播24小時百度指數創下了國產動漫歷史新高。2014年12月31日,同名電影《十冷》上映。電影版《十冷》的驕人之處在於,小成本、大回報——上映當天即收回全部制作成本,10日總票房過億。2015年3月18日,《十冷》手遊正式上線,當日充值收入逾500萬元。
 
周靖淇稱,目前國內動漫市場,與歐美、日本相比,仍有近20年的水平差距,隨著中國原創動漫作品的增多,這一局面或將逐步改善,而有妖氣團隊未來將以該平臺為根據地,致力孵化更多優秀作品。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卡茜,編輯齊介侖;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863

【搶跑笑生意】萬合天宜:時間始自《萬萬沒想到》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14/149607.html

黑馬說:一笑解千愁。殘酷現實之下,笑不僅體現人生態度,更是一門剛需生意。搞笑行當古已有之,當下手法則更為豐富。舞臺劇、網絡劇、動漫均在此列。此中萬變不離其宗要義在於,受眾因開懷一笑而暫忘煩惱並收獲快樂。當然要付費。雖然羊毛可以出在豬身上。我們發現了開心麻花、有妖氣以及萬合天宜。作為新銳內容供應商典型代表,此三家創業企業圍繞笑生意已各有所成,且均已走上商業擴張道路。網絡喜劇以何勝出?讓萬合天宜告訴你。

文 | 本刊記者 彭卡茜
編輯 | 齊介侖


成立於2012年的萬合天宜,天生具備“土豆”基因:公司CEO範鈞、COO柏忠春以及創始團隊其他成員十幾人全部來自土豆網。

拉“叫獸易小星”(下稱叫獸)一起創業前,範、柏二人已在土豆共事4年,產品運營和廣告營銷經驗豐富,而叫獸是當時土豆網人氣正旺的視頻達人。
 
柏忠春對叫獸早有關註。叫獸曾將一些素材拼剪在一起,加上點評,配上音,做過一個《劉德華大戰周傑倫》的喜劇短片。基於對該片煽情手法和幽默表達的觀察,柏判斷,叫獸對年輕人熱衷的內容有很強的把控力,於是與之結識並多有交往。

因在土豆工作時已有較長時間的磨合,三人聯手水到渠成。
 
瞄準網絡劇
 
公司成立後,運營、市場、內容,前述三人各有所長、各司其職。
 
對於2012年土豆的上市,範鈞的感受是,好像結束了一段旅程,接下來可以嘗試些新東西了。兩條路擺在面前,一是做門戶,一是做視頻。範選擇了後者。
 
2007年,範鈞在土豆做廣告銷售時發現,相較門戶網站的平臺優勢,視頻網站廣告市場幾乎為零。比如,新浪的銷售人員從來不愁客戶,他們只會嫌資源不夠用,於是總在內部搶資源。而範鈞所處的土豆則需要一個客戶一個客戶地求著送對方廣告。
 
五年後,狀況逆轉,廣告主已經不再看好門戶網站了。彼時,土豆、優酷的廣告收入已經是三四十億的量級。
 
一來有土豆時期積累的廣告主和渠道資源,二來有對視頻網站盈利模式和運營思路的準確把握,萬合天宜團隊一出發即極具信心。但棘手問題馬上來了:到底是做平臺還是做制作?
 
2012年,視頻行業靠廣告營收的商業模式已經成熟,平臺搭好了,只缺好內容來填充。範鈞想,等微電影風頭一過,應該就是網絡劇的時代了。
 
範鈞做了以下兩方面的思考:第一,在任何時代,內容都有價值,但目前就電影、電視劇而言,萬合天宜幾無機會,因為幾大民營影視公司已基本站定了江山;第二,在沒有大量資源、資本支持的情況下,選擇投入較低的互聯網內容制作會比較穩妥。
 
範鈞稱,新媒體視頻在2012年尚屬新興市場,大佬們完全看不上,於是他們起來了。
 
為什麽做喜劇?範的解釋是:一方面,土豆最早的UGC內容就是以喜劇、好玩為主,萬合天宜得以繼承;另一方面,喜劇是重創意、輕制作,重思考、輕執行的——這就像馮式喜劇,馮小剛的早期作品最出彩的都是臺詞,而不是各種特效。
 
在此過程中,叫獸的個人作用不容小覷。
 
作為萬合天宜這家喜劇制作公司的首席內容官,叫獸有近十年的網絡視頻創作經驗。他雖土木工程專業出身,卻在網絡播客時代成為第一批紅人之一,也是紅得最久、自我升級最成功的一個。
 
在視頻網站發軔的2005年前後,叫獸就已經是混跡於各大論壇和貼吧的紅人了。他寫連載小說,做網絡電臺NJ,做遊戲視頻配音和搞笑版原創脫口秀,繼而開始嘗試自制短視頻、廣告定制番外劇,然後又做有故事情節和縝密搞笑邏輯的網絡喜劇。
 
2012年,市場對網絡劇的接受程度並不高,平臺和廣告主均處觀望階段,都不敢投入太多,每集幾萬塊投入的作品已算得上“巨制”了。因此在網絡視頻特效和制作水準普遍粗糙低下的現實狀況下,臺詞就成了轉移視覺焦點的重頭戲。
 
具體方法包括,在網友開罵前先自黑,在絕望的語境中隱藏希望,用小人物內心獨白尋求共鳴等。不少劇中臺詞已在網上廣為傳播,比如,“我的生涯一片無悔,我想起那天夕陽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的巔峰”等。
 
顯見的是,好萊塢之所以能做出《變形金剛》等作品,主要是因為團隊背後有資金和技術的鼎力支撐,但萬合天宜所處的國內現狀是,資金、團隊、技術都還不成熟,因此采取輕模式為上策,即劇集以臺詞取勝。

押中《萬萬沒想到》
 
雖然《萬萬沒想到》曾被封為“2013年年度網絡喜劇”,獲獎頗豐,並且全平臺點擊量已累計超過20億,但該劇導演叫獸仍將它的成功歸結為“運氣”。
 
“積累了很久,然後碰上了一個好時代,就爆發了。”叫獸稱。
 
就喜劇本身而言,《萬萬沒想到》確有很多不足,但它的孩子氣和頑皮是流淌在叫獸血液里的東西。對內容要求十分苛刻的叫獸說,喜劇需要層出不窮的創意和不斷的自我突破,因此每一天對他來說都是瓶頸期。
 
留給柏忠春深刻記憶的是叫獸當年的一個叫《面具》的作品。在柏看來,這一作品很好地展示了受歡迎的網絡劇理應具備的喜劇思維和煽情技巧。
 
創作者的自我高要求會促使他在吸收信息的過程中不斷推翻再創造。柏忠春稱,叫獸的“悲觀”,倒不是對前途的悲觀,而是作品成功前的一種冷靜。
 
這種冷靜最終將投射在內容上,雖然內容是張揚的、過分有主張和特色的。相較電影,網絡劇的創作空間更自由。意想不到的吐槽、自黑、無節操橋段,看似毫無章法的惡搞,實則技術含量頗高。比如,劇情翻轉和角色設定既要跳脫常規,又不能顯得太刻意,還要體現互聯網的鮮明特征,以迎合年輕人的特有笑點。
 
萬合天宜已把大批90後甚至更年輕一代網友“調教”成了“萬萬式”喜劇迷。一度每周二更新一次的《萬萬沒想到》成為這些海量粉絲的“周指活”(意即一周就指著它活了)。
 
看著劇中一張張“路人臉”上演著各種悲情故事,粉絲們全然不顧時空的錯亂,亦無視特效的粗糙。因為,平均5分鐘一集的短劇,每5秒鐘就能讓你本能地肌肉松弛一次。於是顧不上是在地鐵、食堂還是熄燈後的大學宿舍里,他們癡迷地緊跟《萬萬沒想到》,並對“下一次會被什麽新鮮套路戳中G點”抱有嚴重期待。
 
論及搞笑功力,叫獸不認為自己這兩年有多少長進,只是在題材的選擇和節奏的拿捏上更為駕輕就熟了。 通常一部作品在上線前他們都要經過內部試映,叫獸會找人統計出笑點出現的時間和頻率,然後根據這些反饋做出修改,上線之後再收集播放數據,包括拖拽點和回放點,以此指導下一次創作。
 
叫獸笑點很高,喜歡與眾不同但極富邏輯的段子。據萬合天宜旗下演員劉循子墨介紹,該公司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在創意會上說段子一定要讓自己先笑,另外,一句臺詞盡量不要超過25個字。
 
每天,叫獸都會堅持把熱門平臺上的榜單,以及微博重要位置上的內容全部看一遍。柏忠春笑稱,這完全是叫獸的個人興趣,而且對於這一雷打不動的習慣,基本上地球人沒法阻止他。
 
1989年出生的小猴(化名)跟大學舍友都是遊戲和動漫迷,深受《搞笑漫畫日和》等日本作品的影響 。在關註叫獸、成為《萬萬沒想到》劇迷以前,他是現萬合天宜演員白客的忠粉。
 
一部早在2005年既已於日本熱播的動畫《平田的世界》,因幾位中國大學生自發推出的極具網絡語言風格的中文版配音,而在2012年爆紅中國。當時小猴和舍友每晚熄燈後就靠它找些樂子。
 
該中文配音版動畫中出現了大量如“我勒個去”、“加勒個油”、“不給力啊”、“這貨不是……”、“濕父”等口頭禪式詞組。這些令人捧腹的新穎說法,旋即成為網絡流行語。
 
白客即此中文配音團隊成員之一。
 
但像“白客”這樣深諳90後網絡語境的人才不好挖掘。好在互聯網時代的造星運動相對是一件門檻和試錯成本都很低的事。在萬合天宜這塊試驗田里,配音演員白客被挖掘成為了主演, 成了《萬萬沒想到》里那個目光呆滯、眼角永遠下垂,擁有屌絲型人格、嘗盡生活各類打擊卻永遠不屈不饒的勵誌“王大錘”。
 
 片中角色王大錘、孔連順、老濕等,將白客、劉循子墨、張本煜、至尊玉、小愛等新一代網絡喜劇新星捧紅了。這些最為稀缺的喜劇人才是萬合天宜這家公司最重要的驅動引擎。
 
毋庸置疑,《萬萬沒想到》生逢其時。它趕上了2013年網絡視頻內容爆發期。
 
該劇大獲成功後,萬合天宜將網絡喜劇確立為公司未來發展方向。截至目前,他們已累計制作出品了包括《萬萬沒想到》、《報告老板》、《高科技少女喵》在內的30多部網絡劇。

以退為進商業化

“調戲”廣告主,是萬合天宜在商業模式創新上走的第一步。

叫獸眼里的戰略家範鈞是個二次創業者,當年沒經驗,一心只想著找投資人為他的項目融資,卻沒想好賺錢的方法。這一次,他覺得不應該再全然指望投資人給錢了,而應定下目標以後先想辦法養活自己。
 
“投資人的觸角很敏銳,等你做好了,他會主動來找你。”範稱。
 
問題是怎麽養活自己。
 
第一年,基於範鈞和柏忠春在土豆時積累的廣告主資源,他們決定先取悅廣告主,即圍繞廣告主做定制視頻內容,賺取廣告費。但整個市場對網絡劇的態度就是不看好,心甘情願買單的廣告主很少。
 
此前,叫獸都是遠程為廣告主提供服務,並沒有面對面與之交流的經驗,來京創業後才打破了這一局面。他開始學著站在廣告主的角度看問題。
 
“其實絕大多數廣告主並不知道自己要什麽,但他們知道自己不要什麽。”叫獸稱。
 
因為“窮”,三人曾對團隊能力做出過錯誤的判斷。
 
2012年年底,成立不久的萬合天宜,已步履維艱。為此,他們接了個來自“別克”的大單——為該品牌做微電影。作為一個初創公司,此時的萬合天宜壓力重重:一邊是大客戶別克不斷提出要求;一邊是同項目多位合作導演意見不一;還有一邊是版權播出平臺優酷另有主張。
 
由於萬合天宜本就是個新人團隊,內部還沒有磨合到位,再加上經驗不足,整個項目做得很艱難,最終只好草草收場。那大半年,公司基本上沒掙著錢。
 
“目標太高我們夠不著,所以摔了跟頭。如果當時能處理好,沒把自己摔死,我們會快速成長,否則只能慢慢走下去。”範鈞總結稱。
 
那以後,他們深刻意識到一步一個腳印的重要性。另外,一味討好廣告主而忽略平臺以及觀眾感受也是不對的。柏忠春意識到,好內容才是觀眾、廣告主、平臺三方共贏的基礎。
 
《萬萬沒想到》顯然是這樣的好內容。經此嘗試,萬合天宜開始挖掘觀眾對喜劇內容的需求,圍繞用戶需求做定期更新的迷你網絡劇。該劇每集時長不超過5分鐘,笑點密集,劇情翻轉令人意想不到。另外,片中廣告展示大張旗鼓,除了常規的貼片廣告,他們還在內容里特設廣告位以進行搞笑版二度創作。這種更為兇猛、直接的形式打破了傳統內容制作團隊對“廣告植入影響觀看”的疑慮。
 
一開始,廣告主並不願意為非定制廣告買單,投入極為審慎,以至於劇組是一路“窮”過來的。叫獸曾就此在《萬萬沒想到》中自黑:“我再也不要和這個窮逼劇組合作了”。
 
直到該劇播出到第五集,優酷點擊量直線攀升,觀眾對這種另類的植入式廣告非但不抵觸,而且覺得毫無違和感,廣告主這才產生興致。
 
《萬萬沒想到》每集點擊量均可達數千萬,此外還有各種宣傳、轉載,廣告效果具備說服力。一般而言,定制化視頻,平均僅能獲得100萬-500萬次播放,而一個有價值的非定制好內容則可被網友反複搜索、傳播,可為廣告主帶來2000萬-5000萬甚至更為可觀的播放量,而這種播放、傳播完全出於用戶主動。
 
在內容上,《萬萬沒想到》迎合了當下互聯網人群反權威、反裝逼而又略帶自慚的心理,因此廣受追捧。廣告主們逐漸發現了《萬萬沒想到》的商業價值,並因此興奮起來。他們開始找上門來送錢。
 
有一位跟柏忠春交情不錯的廣告主,在最初決定是否贊助此劇時稍微遲疑了一下,結果後期付出了近10倍於此前贊助費的代價才得以跟進。據稱,《萬萬沒想到》第二季廣告總收入已達3000多萬元,是第一季的3倍。

未來再探索
 
前期雖“窮”,但客觀講,萬合天宜從來就不存在現金流的問題。除了在廣告主定制內容上可獲收益外,這還得益於他們在回款方式上的創新。
 
不難發現,傳統行業的回款規則更傾向於照顧廣告主的權益,多為項目結束後三個月付第一筆款,半年或一年之後付完剩下的。此前一些4A廣告公司欠款能拖上一年,導致一些優秀的小公司因此而被拖垮了。
 
萬合天宜跟廣告主協商,提出了新的遊戲規則:在項目啟動前,先付50%,項目上線前,結清尾款。 “因為公司小,我們扛不起,但對客戶來講,這點廣告費可能僅為九牛一毛。”
 
這一規則的重構不僅解決了萬合天宜的現金流問題,也讓他們避免了被迫融資的尷尬。
 
“一個品牌IP的生命周期至少是5到10年,《萬萬沒想到》是我們打造的第一個成功範本。”柏忠春對記者說。
 
當然,最初沒有人能夠預見到《萬萬沒想到》能夠火爆至此,更不要說將其作為一個品牌來打造了。
 
2014年是“IP”被熱議的一年。柏忠春認為,具備商業聚合效應的品牌IP就像一個容器,它承載的商業價值無法估量。
 
按照柏忠春的規劃,在《萬萬沒想到》網絡劇大獲成功的基礎上,萬合天宜還可挖掘更多縱深價值,比如出書、做青年理想交流會、做大電影、做遊戲、做衍生品等。
 
萬合天宜成立之初,全公司一共只有12個人,整個內容中心僅叫獸一人。由於喜劇人才的挖掘和培養十分不易,叫獸歷經兩年時間才建立起現在這支40人的創作團隊,而此前由他親自帶出來的幾位員工目前已分屬各創作小組組長。
 
對於品牌建設和人才培養,未來的萬合天宜將像VC投資創業者一樣,圍繞項目和人才做孵化。在人才方面,萬合天宜主要圍繞導演、編劇、藝人、制片人四類,為他們定制同款或多款內容,繼而將其運作成品牌。
 
範鈞認為,目前萬合天宜只開發了網絡喜劇市場的1%,用戶需求缺口還很大,為此,團隊仍將繼續努力,但無論如何,創意行業不存在壟斷,進入者均有勝出機會。
 
眼下萬合天宜正面臨三大考驗:團隊從20人發展到了200多人,如何掌控好隊形,不迷失方向;如何搭建一個自己的粉絲互動平臺;如何創造更多品牌IP,同步發掘其縱深商業價值。
 
 “我們是有危機感的。當風力足夠大的時候,要快速把自己變成鷹,不然風沒了,豬就摔死了。”範鈞稱。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卡茜,編輯齊介侖;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864

搶跑和假摔:深港通預期下的脈沖式行情與結構性機會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62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4-16 09:16 編輯

搶跑和假摔:深港通預期下的脈沖式行情與結構性機會
作者:趙文利博士 陳治中 趙曉
導讀:綜合各方信息,目前深港通的框架已經基本定型,港股將迎來怎樣的行情和機會?來自招商香港策略團隊的《深港通專題系列報告之一:脈沖式行情與結構性機會》是目前為止機構對深港通政策預期最為全面的解讀,本期港股那點事先分享報告的上半部分關於行情的判斷,明天我們繼續分享關於選股的內容。

脈沖式行情與結構性機會
1. “一新一放”:深港通框架概覽

綜合各方信息,目前深港通的框架已經基本定型,包括:1)沿用滬港通框架;2)已進入修審階段;3)將於下半年擇期推出。同時,在已經確定的框架下,深港通的價值以及市場吸引力將完全取決於在新增開放標的(“新”)和拓寬資金通道(“放”)上的進展。

2. “小而美”:緊扣中小盤行情主旋律
深港市場間以及港股大中小盤股間客觀存在的結構性差異是深港通概念的基礎;深港通概念是中小盤股行情的基礎;而中小盤股行情是結構性行情的不可或缺部分。因此,深港通策略的核心,就是在市場的波動中體現中小盤股的結構性機會。

3. “搶跑”和“假摔”:把握資金共振節奏,合理安排進出時機
近期的市場整體上漲本質上仍然只是一個放大版的搶跑行情。近期內多元化資金的短期共振流加快了行情的節奏,也使得追趕市場節奏變得分外困難。但共振行情的持續性有限,市場節奏會在之後逐步放緩。充分把握資金推動下的行情節奏變化,是合理安排進出時機的關鍵。

4. 投資建議:
在成長板塊(媒體、軟件和網絡遊戲行業、電信、電子及硬件科技行業、環保行業和新能源行業)中布局基本面情況良好,未來增長潛力大的標的;

傳統消費板塊(汽車及其零部件行業、食品飲料行業、紡織服裝行業和零售百貨行業)中布局預計轉型成功的行業龍頭或白馬股;

布局擁有“國企改革”和“一帶一路”投資主題的,AH溢價高的藍籌股

布局與A股市場比較,港股市場上的稀缺行業,稀有標的


一、“一新一放”:深港通框架概覽

綜合各方信息,目前深港通的框架已經基本定型,包括:

1)沿用滬港通框架;
2)已進入修審階段;
3)將於下半年擇期推出。

同時,在已經確定的框架下,深港通的價值以及市場吸引力將完全取決於在新增開放標的(“新”)和拓寬資金通道(“放”)上的進展。

“兩會”前後,多為監管層領導均在不同場合提及了深港通。綜合各方面信息,我們目前已經基本可以確認:

深交所和港交所已經完成了方案的設計工作,目前已經進入監管機構審批和修改階段(深交所主席宋麗萍,3月5日)。

方案有望在上半年內獲批並啟動測試,最終在下半年正式交易(中國證監會主席肖剛,3月5日)。

深港通將大體沿用滬港通的框架,但有可能加大開放的力度(綜合分析)。




綜合各方信息,目前深港通的框架已經基本定型,包括:1)沿用滬港通框架;2)已進入修審階段;3)將於下半年擇期推出。沿用框架意味著,深港通的創新和開放程度可能低於早前預期,中長期來看,在已經確定的框架下,深港通的價值以及市場吸引力將完全取決於在新增開放標的(“新”)和拓寬資金通道(“放”)上的進展。

首先,在深港通中新增開放的交易標的是吸引南向資金的關鍵。
經過滬港通和深港通的兩步開放,港股市場最終可以向本市場資金提供相對完整的A股市場(包括兩個交易所的核心股票)投資機會,同時也向內地資本開放了其全部的核心股票(如果進一步開放恒生綜指小型股,則意味著主板95%的流通市值已經面向內地資金開放)。這一目標的達成對於成交規模連年下降,收入增速不斷萎縮的港股市場和證券行業來說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然而,滬港通開行至今的事實表明,短期內港股市場的大中型股票對內地資本的相對吸引力不足。因此,有望在深港通中新增開放的恒生綜合指數小型股指數成分股將成為吸引南向資金的關鍵。

對北向資金而言,於深交所上市的大量中小市值高成長企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與之對應,港交所也有望將對南向資金的開放範圍進一步擴大至小盤股(恒生綜合指數小盤股指數)。雖然中小市值股票並非港股市場的核心品種,但不乏“明珠蒙塵”般基本面優秀但因交易清淡而具有估值優勢的標的,對南向資金亦有獨特吸引力。

其次,能否拓寬當前的資金通道,改善交易環境並提供更多支持手段,也是促進南向資金交易的關鍵因素。


在當前的開放框架下,“最小交易時間”和較高的投資者門檻對投資者的參與熱情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滬港通開行至今,因單邊市場休市而導致跨市場資金無法交易的情形就達到了 7.5 個交易日。而根據兩地公眾假期安排,如果繼續采用最小交易時間制度,截至 2015 年年底類似情形還要在 11 個交易日內(包括 2個半日市)出現。雖然表面上看這樣的情形只是偶然出現,但這些交易日里發生市場或個股的劇烈震蕩的額外風險仍然是投資者必須考慮的問題。另外,也有不少投資者認為交易規則上的細微差異(如南向資金無法參與港交所最後 5 分鐘的集合競價)帶來了不便。

而投資者門檻也是導致前期滬港通中資金南北流向不均的重要原因。內地證監會對港股通設置了 50 萬的投資者門檻,並且不允許為港股通交易提供融資融券服務。而香港方面,除了北向交易未有任何交易門檻以外,當地券商更普遍為客戶提供了超低傭金以及高杠桿、低息的融資服務。港股券商提供更優惠服務固然是符合香港當地證券業態的,但南北資金對流數據(大部分時間內北向資金規模好於南向)也證明了“低門檻+融資便利”的優勢顯著促進了資金北上,甚至內地資本前往香港融資再北返投資的案例也屢屢出現。

3 月底,在深港通概念推動下,港股本地中小盤股行情啟動。南向資金凈額有所增長,從前期的每日不足 5 億元上升到 25 億元左右。而複活節後,港股行情演進突然加速,南向資金額度在 4 月 8 日和 9 日連續兩日用盡。與此同時,目前已成立的使用滬港通交易渠道的公募基金產品僅有 2 只 ETF 基金(另有一只相關的聯接基金)。這兩只基金在 8-10 日期間僅產生了不到 10 億的南向投資,僅在同期內滬港通南向投資總規模 264 億中占據十分微小的部分。換言之,在 4 月8 日以來的行情中,南下資金主要以個人投資者為主。因此,目前的滬港通日內交易限額不僅不能滿足個人投資者的交易需要,更無法為將來可能大幅擴容的內地公募基金提供足夠的資金通道。


深港通中兩地市場新增開放的標的均為中小市值,資金交投熱情對其市場表現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對港股市場而言,只有在深港通中為南向資金爭取到更開放的準入條件(降低投資者門檻,擴大日內額度限額)和更寬更好的資金通道(增加日內資金額度,正常化交易時間,增加融資和其他衍生服務),才能更好地實現吸引內地資本,為港股市場帶來新增資金、提高交易量、激活低成交個股交易的目標。

二、“小而美”:緊扣中小盤股行情主旋律

深港市場間以及港股大中小盤股間客觀存在的結構性差異是深港通概念的基礎;深港通概念是中小盤股行情的基礎;而中小盤股行情是結構性行情的不可或缺部分。因此,深港通策略的核心,就是在市場的波動中體現中小盤股的結構性機會。

根據目前已知的信息(肖剛:深港通的開放個股數量會比滬港通多一些),初步推測深交所可能開放目前由深證 300 指數(成分股覆蓋深成指),中小 300 指數,創業 300 指數,滬深 300 中的深交所個股,A+H 的深交所個股組成的 743 只個股。這一組合包含深市主板股票 142 只,中小板股票 301 只,創業板股票 300只;總流通市值(A 股)12.13 萬億人民幣,(加權)平均靜態市盈率 46.77 倍,動態市盈率 37.65 倍;預期 2014-2016 年的業績平均增速為 27.85%,32.93%,28.97%(基於 wind 盈利預測數據統計)。





而與之相對,恒生綜合指數成分股共計 462 只(大型股 90 只,中型股 176 只,小型股 196 只),再加上 22 只 A+H 股(64 只 A+H 股已經是恒生綜合指數成分股)。其中,滬港通已經開放 284 只,尚有 198 只個股可能被列入開放名單。其中包括恒生綜合指數成分 188 只(180 只小型股,7 只中型股和 1 只大型股),A+H 股 10 只(另有 9 只 A+H 股已經被包含在恒生綜合指數中)。這 198 只尚未開放的標的港股流通市值共計 1.44 萬億港元,(加權)平均靜態市盈率 18.34 倍。而全部 482 只個股的總流通市值為 23.15 萬億港元,(加權)平均靜態市盈率12.17 倍。另外,港交所創業板方面,目前的 benchmark 指數港交所/標普創業板指數共有成分股 76 只,港股流通市值 1323 億港元,(加權)平均靜態市盈率18.57 倍。

而從市場整體來看,恒生綜指目前 P/E 倍數仍在 12 倍左右,而 A 股上證綜指、深證綜指、中小板綜指、創業板綜指的 P/E 倍數分別在 18、54、67、100 倍。具體到各可比行業,港股市場各行業估值水平整體低於 A 股可比行業。以中小市值個股富集的 TMT 板塊為例,港股市場的軟件和硬件行業 P/E 倍數分別約25 和 38 倍左右,而 A 股分別為 150 和 100 倍。

港股市場中小盤股間的差異主要存在於市值、成交額以及研究覆蓋分布的極度不均勻上。港股市場 462 只綜合指數成分股的流通市值占據港股市場主板的95%左右。而大中小型股占據主板市值的 76%、14%和 5%。小型股平均流通市值僅 12 億港元,15 年 1 季度平均日均成交額僅 719 萬港幣。而全部小型股和非綜指主板股票的日均成交金額合計僅 77 億港元。而研究覆蓋方面,30 億港幣流通市值以上,日均成交金額 300 萬港幣以上的非綜指主板股票共 188 家,僅有13 家公司有 2 家以上的研究機構覆蓋,大幅低於恒生大中型指數的平均 8 家。


深港通開放後,3000 億元(假設深港通雙向開放規模和滬港通一致)人民幣的北向資金將面對一個由 700 多個標的,總流通市值超過 12 萬億人民幣組成的高估值(38x 2015 P/E)組合。而與之相對,2500 億的南向資金更容易被總流通市值僅 1.15 萬億、股票數量僅 198 只、平均(靜態)市盈率僅不到 19 倍的新增開通部分(恒生綜指小盤股指數成分等)所吸引。南向資金額度占新增標的的流通市值的比例已經達到 20%左右;同時,新增開通部分的港股的近 15 個月日均成交額僅為約 500 億港元或 400 億人民幣,不到南向資金日內限額的 4 倍(以滬港通的每日 105 億計算)。這意味著南向資金足以獲得相關標的的定價權。

巨大的市場間和市場內差異決定了港股中小盤股的結構性機會將持續吸引資金(包括內地和本港)的關註。基於對中小盤股估值擴張的預期,市場對“小而美”的個股關註程度不斷上升。這種“審美觀”可以大體概括如下:

規模偏小。恒生綜指中盤和小盤股的流通市值普遍在 100 億港幣以下,平均日均成交金額約 4000 萬港幣。綜合來看,流通市值在 100 億港幣以下,日均成交規模在 300 萬港幣以上的個股具備關註價值。

基本面具備亮點。基本面亮點並不完全局限於業績的持續高增長。概念、行業地位、獨特細分市場等因素都應納入考量。能夠在 A 股市場找到對標的公司將會得到最大的關註。

無重大瑕疵且有一定的研究覆蓋。由於準入條件相對寬松,港股市場的中小市值個股難免泥沙俱下。因此應首先排除歷史上曾受到過交易所譴責或在企業治理和公司誠信方面存在重大瑕疵的企業。其次,香港市場機構投資者主導的生態導致研究機構的覆蓋範圍相對集中。研究機構不覆蓋或者幾乎不覆蓋,使得其投資價值難以得到機構投資者的認可,從而導致缺乏穩定的長期投資者基礎,這也是一種必須考慮的風險。因此,我們也盡量選取研究機構覆蓋家數在 3 家以上,並在6 個月內有 3 篇以上研究報告的公司。

三、“搶跑”和“假摔”:把握資金共振節奏,合理安排進出時機

近期的市場整體上漲本質上仍然只是一個放大版的搶跑行情。近期內多元化資金的短期共振流加快了行情的節奏,也使得追趕市場節奏變得分外困難。但共振行情的持續性有限,市場節奏會在之後逐步放緩。充分把握資金推動下的行情節奏變化,是合理安排進出時機的關鍵。

中長期來看,深港通概念的本質是促進市場風格轉換的催化劑,推動港股市場從的結構性行情發展,並市場熱點集中在中小市值個股,鼓勵投資者更多采取精選個股的alpha策略而非考量大市波動的beta策略。但是,複活節後驟然加速的市場行情暫時破壞了市場的結構性行情節奏,並把市場推回到了資金主導的整體震蕩市當中。而期間市場的整體普漲,使得把握對中小個股的投資實際變得更為複雜和困難。

在資本流入的驟然加速後,尤其是國際資本流入規模迅速增長以後,大量增量資金分流向指數權重股,帶動市場整體放量上漲。複活節後,大中小盤股均同步放量大漲,市場的結構性特征被明顯淡化,由風格切換等內生因素主導的,相對溫和的結構性行情的節奏已經被打亂,指數和個股普漲、整體震蕩向上的趨勢在短期內將成為主流。


內地和海外的雙向資金流入相互疊加,市場呈現普漲格局,不僅將市場行情偏離其早前軌道,也使得我們對市場資金流的判讀變得更為複雜。雖然無法精確度量不同渠道流入香港市場的資金規模,但依據投資者行為特征,以及合理的投資邏輯,我們可以將不同類型的資金流入和其目標做一個大致的對應。


由此可見,直接投資港股內地個人投資者依然是中小盤行情的中堅力量。近期的資金流導致在大量增量資金從小盤股行情中外溢至指數行情後,後者短期內將成為市場主流。然而,指數行情下大幅增長的增量資金需求有可能不能及時得到滿足,資金流的短期共振也沒有足夠的持續性。

中短期內,來自海外的增量資金仍以短線交易資金為主。對港股市場的中長期前景並無持續和堅定的預期。而中長期來看,2-3 季度,美元加息仍將主導國際資本流向。6 月前後的歷次美聯儲議息會議將會不斷挑戰全球資本市場的風險偏好程度,進而實際影響在港國際遊資的資金成本,從而成為觸發外資撤退的發令槍。因此,當前由資金驅動的劇烈震蕩行情會隨著資金流入強度下降而逐步收斂。而在這個過程中前期累積較大漲幅的中小盤個股雖然可能回撤,但短線獲利資金了結對中長期行情並無持續負面影響。


然而,和 14 年的滬港通行情對照,本輪行情的啟動時間,以及初始規模都要大大優於前者。如果深港通的時間表符合預期的“2 季度宣布正式方案,3-6 個月籌備”的話,那麽在深港通行情正式啟動前,市場還有 4 個月以上的時間,足以容納更多由 A 股資金外溢引發的資金共振行情。

總體而言,近期的市場整體上漲本質上仍然只是一個放大版的搶跑行情。近期內多元化資金的短期共振流加快了行情的節奏,也使得追趕市場節奏變得分外困難。但共振行情的持續性有限,市場節奏會在之後逐步放緩。充分把握資金推動下的行情節奏變化,是合理安排進出時機的關鍵。

(未完待續,敬請關註)

(作者:趙文利博士 陳治中 趙曉;文章代表作者特定立場和看法,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217

搶跑深港通:格隆匯隆重推出港A股100指數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00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4-18 10:08 編輯

搶跑深港通:格隆匯隆重推出港A股100指數

前些日子,格隆匯發布了港A股40指數,目的是為了給大夥提示下未來的投資邏輯和投資機會所在。得到了大家的熱烈關註。今天再給大夥兒介紹格隆匯新開發的指數:格隆匯港A100指數。

現在港股的中小盤面臨著大幅的調整,很多人擔心港股是不是回到了以前那種半死不活的狀態。其實我之前也有擔心,但今天的一個笑話點醒了我。說解放軍來的太慢,外資各種發沽售的報告,前線的兄弟們要守不住了。而現在A股根本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民間彈藥也出現了斷供的情況,再加上海關工作人員工作也是蠻拼的。 的確,我們現在就是解放軍來之前在搶跑,跑的太快太深入,後續部隊跟不上。而刺激股價狂飆的邏輯也僅僅是一個“內資南下”的預期。所以中小盤股價疲軟也是完全正常的。另外這波和A股的走勢也很像,A股從2500點啟動之後迅速沖上了3400點,隨後進行了一個多月的調整。而港股沒漲跌幅限制,A股10%10%10%這樣的快牛行情港股用一天30%多的超級快牛直接給你完成了。


但是,沒有關系,未來隨著A股風險泡泡越吹越大,深港通細則慢慢出爐,公募基金完成募集和更改合同,一波大行情將會到來。具體的時間可能就是在深港通開通的前後。而另有傳聞4月底將會公布深港通細則。所以搞清楚深港通的標的進行提前布局,繼續搶在解放軍前面,才能在清理戰場時繳獲更多的彈藥。

回顧滬港通,進入滬港通的港股標的從三個地方來,1)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2)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3)滬港的AH股。根據這個方法去猜哪些能進深港通其實也不難。恒生綜合大型和中型指數還有個小弟叫“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里面有198只。按我的說法就是大哥二哥都入黨了,三弟怎麽也不能丟了家族的臉面。所以這個指數的成分股進深港通的概率應該是非常以及十分之大。算上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港股通標的的市值占到了整個港股的90%,算是十分全面了。另外還比較有可能的就是港股的創業板,原因就是國內保監會開放了保險資金投創業板,最後就是18只深港AH股。

有個問題又來了,這些指數里面的成份股並不是一個個人工挑選的,在大中型中大市值公司不會出現老千股,但在小型股里面就有很多老千股,註意,是很多。所以基於以上原因,我們在港A40指數的基礎上新開發了另一個指數:格隆匯港A100指數,該指數從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里面 精選了一些符合港A股概念的個股,尤其對老千股進行了識別,同時也盡量涉及到11個一級行業。下面是該指數3月24日至今的走勢,具體名單就貼在最後了。





最後再多嘴幾句,我們發指數的目的並不是僅僅為了發指數這麽Young,Simple 和Naive,目的是為了幫助大家進行聚焦,提供一種投資的思路,然後盡可能的幫大家初步篩選下可以關註的個股。



(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484

搶跑深港通:再次提醒,嚴重關註格隆匯“港A股100指數”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10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20 13:29 編輯

搶跑深港通:再次提醒,嚴重關註格隆匯“港A股100指數”
格隆匯

最近市場太熱鬧,全是各類政策。大家夥也都忙著去關註和解讀證監會、人民銀行等相關部委的各個政策動作去了(在整理本文時,人行宣布降準一個點——這真應驗了那句經典的評語:這麽多年做A股,如同穿越重重迷霧,而迷霧中或明或暗閃爍的,全是政策的燈火),忘記了投資真正該做的工作:挖公司。所以我們今天把格隆匯花了很大功夫遴選的“港A股100”指數再次發布一遍——這里,極大概率是個大金礦。

把握自己能把握的!猜政策,遠不如布局好公司,然後等風來

前些日子,格隆匯發布了港A股40指數,目的是為了給大夥提示下未來的投資邏輯和投資機會所在,也得到了大家的熱烈關註。今天再給大夥兒介紹格隆匯新開發的指數:格隆匯港A100指數。

近期港股的中小盤都面臨著調整壓力,很多人擔心港A股是不是又會回到了以前那種外資定價,半死不活的狀態。其實我之前也有擔心,但今天的兩個笑話點醒了我:

1、誌願軍:呼叫總部,呼叫總部,解放軍來的太慢,外資各種發沽售報告,前線的兄弟們要守不住了。
總部:頂住,解放軍過江路上》
2、誌願軍:呼叫總部,誌願軍彈藥緊張,急需彈藥支援。
總部:請節省子彈。出現了新情況,外管局、海關工作人員工作太拼了(不止一個朋友抱怨錢轉不過去香港,好不容易托地下錢莊給轉過去了,券商不給倒到證券戶頭上,說要配合外管局查地下錢莊,你得出證明這錢怎麽來的——無奈之下,又讓錢莊把錢退回來了)。

笑話提醒我們:的確,我們現在就是解放軍來之前在搶跑,跑的太快太深入,後續部隊有點跟不上,加上部分獲利盤兌現,所以中小盤股價疲軟也是完全正常的。另外這波和A股的走勢也很像,A股從2500點啟動之後迅速沖上了3400點,隨後進行了一個多月的調整。而港股沒漲跌幅限制,A股10%、10%、10%這樣的蝸牛行情,港股用一天30%多的超級快牛直接給你完成了。

但,沒有關系,未來隨著A股風險泡泡越吹越大,深港通細則慢慢出爐,公募基金完成募集和更改合同,尤其是國家力推人民幣出海與國際化的大趨勢和大背景下,估值低廉的港A股行情繼續是大概率事件。短暫的休息和收縮,只是為了以後更大的伸展。

目前市場傳聞4月底將會公布深港通細則。滬港通下,一大批股票出現了翻倍行情,深港通因為針對中小市值,行情只會更激動人心。所以搞清楚深港通的標的,進行提前布局,繼續搶在解放軍前面,就能大概率在清理戰場時繳獲更多的彈藥。

回顧滬港通,進入滬港通的港股標的從三個地方來:
1)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
2)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
3)滬港的AH股;

根據這個方法去猜哪些能進深港通,其實不難。恒生綜合大型和中型指數還有個小弟叫“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里面有198只股票。按我們的理解:大哥二哥都入黨了,三弟怎麽也不能丟了家族的臉面。

所以這個指數的成分股進深港通的概率應該是非常以及十分之大。

算上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港股通標的的市值占到了整個港股的90%,算是十分全面了。另外還比較有可能的就是港股的創業板,原因就是國內保監會開放了保險資金投創業板,最後就是18只深港AH股。

有個問題又來了,這些指數里面的成份股並不是一個個人工挑選的,在大中型中大市值公司一般不會出現老千股,但在小型股里面就有很多老千股,註意,是很多。所以基於以上原因,我們在港A40指數的基礎上新開發了另一個指數:格隆匯港A100指數,該指數從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里面精選了一些符合港A股概念的個股,尤其對老千股進行了識別,同時也盡量涉及到11個一級行業。
下面是該指數3月24日至今的走勢,具體名單就貼在最後了。



最後再多嘴幾句,我們發指數的目的並不是僅僅為了發指數這麽Young,Simple 和Naive,最終目的是為了幫助大家進行聚焦,提供一種投資的思路,然後盡可能的幫大家初步篩選出更值得關註的公司。

這個表,在未來9-15個月,大概率是一個大金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870

233只公募持倉萬科A:複牌誰會搶跑?

7月4日,停牌近7月的萬科A將重新開啟二級市場的征程。由於停牌期間,A股市場大幅調整以及未來重組的不確定性,萬科A複牌補跌成為大概率事件。

眼下,萬科A的股東們最關心的是股票的跌幅有多少。《第一財經日報》采訪多位機構人士得到的反饋是,在市場正常波動的前提下,萬科A的跌幅正常會控制在三個跌停板以內,最樂觀的基金經理稱可能第一天就能打開,最悲觀的稱停牌前萬科A走勢強於大盤此番補跌估計要連續三天跌停。

“下跌是大概率事件,但不一定會連續跌停。”北京一家公募基金投資總監對《第一財經日報》,“樂視網的情況跟萬科有點相識,‘高價位’複牌後第一天跌停就打開了。萬科跟樂視一樣,它的走勢背後是多種力量在角逐。”

233公募持倉萬科A

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去年年末,持倉萬科A的公募基金數量多達233只。眼下正值萬科“高價位”回歸二級市場之際,諸多市場人士擔憂,一旦萬科複牌,這部分公募將是做空的重要力量。

《第一財經日報》從多位重倉萬科A的基金經理處了解到,總體而言公募基金對萬科A的拋壓並不大。盡管萬科A停牌期間股市大跌,持倉基金持有萬科A的權重被動上升,但據一季報公布信息未有基金持倉萬科A有違“雙十約定”。且多數基金已采用指數收益法進行估值調整。所以,從公募基金層面而言,它們對萬科A的拋壓極為有限。

所謂“雙十規定”,是指一只公募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市值不得超過基金資產凈值的10%;同一公募基金管理人旗下基金合計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份不能超過該公司股份的10%。

據一季報信息,持有萬科市值占基金凈值比超過10%的公募基金有華安中證細分地產ETF、工銀瑞信深證紅利ETF(159905)、建信深證基本面60ETF(159916)、國泰國證房地產(160218)、嘉實深證基本面120ETF(159910)、鵬華中證800地產(160628)、博時深證基本面200ETF(159908)、交銀深證300價值ETF(159913)7只基金占比超過10%,分別為23.95%、20.36%、18.82%、15.47%、15.29%、13.88%、13.28%、12.51%。

不過,以上8只基金為普通指數型基金或者ETF基金,均是被動型基金,它們的資產配置是按照個股相對指數的占比來增減倉位,並不需要遵照“雙十規定”。而主動管理的開放式基金持倉比最高的華融新銳基金持有萬科市值占基金凈值比重也僅為7.93%。

由此可見,從單只基金的情況來看,233只基金並不存在因為超出“雙十規定”而拋售萬科A股票的壓力。

上述投資總監稱,對於“雙十規定”的另一方面,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合計持倉超過股票市值的10%,對於約2600億市值的萬科來說,旗下主動型基金有實力買下萬科A一成市值的基金公司應該在3家以內。

如果說“雙十規定”構不成基金公司做空萬科A的理由,那估值已提前調整則是它們持倉萬科A的理由。

據基金業協會發布的估值有關規定,對於停牌股票,各基金公司應該充分評估股票在停牌後經濟環境變化和上市公司特有事項對股價的影響,如果潛在估值調整對前一估值日基金資產凈值的影響在0.25%以上的,應該進行估值調整。

自萬科A停牌以來,天弘、中歐、廣發、德邦、嘉實、國泰等大部分持有萬科 A 的基金公司,都發布了估值調整的公告,且多為指數收益法。

從萬科停牌到截至 2016 年 7 月 1 日,上證指數下跌 18%,中信一級房地產指數(CI005023.WI)跌幅超過 26%,而基金用於停牌股票估值的指數 AMAC 地產(H11047.CSI)跌幅達到 25.37%。按照指數收益估值方法,萬科 A 停牌價格為 24.43 元/股,截至 2016 年 7 月 1 日,AMAC 地產指數跌幅 25.37%,因此萬科 A 在基金中的估值約為 18.23 元/股。

中泰證券分析師馬剛認為,對於已做凈值調整的基金,萬科 A 複牌後只要不跌破調整後的 18.23 元/股,相關基金凈值的負面影響暫時不大。

一位重倉萬科A的基金經理徐明(化名)對本報稱,只要萬科A股價不跌破調整後的估值,那現有的基金持有人即便看到萬科A出現兩個跌停,他們也不會有額外虧損。如果跌幅小於25%那對於複牌即申購基金的持有人還是額外收入。

幾個跌停?

究竟萬科A跌幅有多大,恐怕很難下結論。

與萬科A相類似的樂視網的表現令市場頗為震撼。因籌劃重組,在樂視網從2015年12月4日停牌將近6個月的時間里,上證綜指跌幅達到18.02%,而同期創業板跌幅也達到18.58%。且在停牌之前,樂視網兩天的漲幅約20%。即便是這樣的情況,樂視網複牌之後,首日跌幅僅為4.22%。

上述投資總監稱,萬科背後的資本力量同樣不容小覷,只要寶能等資本玩家不撤退,但萬科A短期的跌幅不會太大,正常會控制在30%以內。

“如果第一天封跌停,想拋也拋不掉。到打開跌停再拋意義也不是特別大。”許明則表示,“具體還是看4號的表現。”

作為另一個參照,在萬科 A 停牌期間相關公司如招商蛇口(001979.SZ)和保利集團(600048.SH)跌幅分別為 37.14%和 21.52%。馬剛對此表示,7 月 4 日萬科 A 複牌有很大概率補跌,若按相關地產跌幅估計,萬科將補跌在 2 到 3 個跌停板。

盡管萬科A股停牌,但萬科港股同一時間還是在港股市場正常交易。其間,萬科企業(2202.HK)跌幅為29.89%,最新的價格為15.2港元。按照7月1日1港元對人民幣0.857元的中間價匯率,萬科企業的價格為13元。萬科A當前24.43元的價格相對港股溢價率高達88%。

對於這一問題,許明稱,港股價格的參照意義基本上是失真的,歷史上AH折溢價率在50%的股票比比皆是。

指數影響

萬科A恢複交易後的影響還是不容小覷的。

截至目前,萬科 A 市值約為2600億元,是深證市場的第一大權重股,占深正指的權重約為3%。按照目前的點位,若萬科A4日開盤跌停的話,會拖累深證成指下跌0.3%。若連續兩天跌停的話,會拖累深證成指下跌0.57%。

除了對深證成指構成壓力外,對於重倉的ETF基金的影響更為直接。上海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指數部投資事業部總經理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影響肯定有的,重倉萬科A的ETF如果折溢價沒有提前反應的話,那萬科複牌後ETF二級市場價格也會受到牽連。

對於分級基金的影響,馬剛認為應該是極為有限的。截至一季度末,持有萬科 A且凈值占比較高的 分級基金國泰國證房地產(占比 15.47%)、鵬華中證800地產(13.88%)、招商滬深300地產分級(2015年報:5.13%)、長盛中證金融地產(4.50%)。其中,招商滬深 300地產分級距離下折最近,截至7月1日,B份額凈值為0.325元,母基金下折需跌5.56%;長盛中證金融地產母基金下折需跌10.03%。假設萬科複牌後下跌30%,招商滬深300 地產分級和長盛中證金融地產母基金跌幅分別為 1.53%和 1.35%,不是構成其下折的關鍵因素。

馬剛稱,若複牌後跌停板數在 2個以內,相關已做調整的基金凈值將有一定上升空間,可關註流動性好、價格杠桿比較高的 B份額如國泰房地產B(150118)、鵬華地產B(150193)、建信50B(1501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7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