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Big Picture--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後的看多看空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4ff2.html
Big Picture--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後的看多看空



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放緩這大概是一個100%確定的命題。而且這個放緩應該是永久性的。邏輯也很簡單。人口+原來經濟的規模已經足夠大。所以永久性放緩這個命題大約也可以成立。

那麼在這個命題下可以有什麼推演?

我的思考是看空兩個關鍵詞。看多兩個關鍵詞。

看空的是供應端的槓桿+渠道

看多的是消費端的槓桿+精細化的供應端。

稍微展開一下。

看空的供應端還有一個大的背景就是早前一直強調的供應過剩。

從房地產角度看,今年最大的兩個事件莫過於綠城差點倒閉+剛才發生的Soho的轉型。

綠城就是供應端槓桿典型的例子。負債率超過100%而且當時宋衛平甚至宣稱負債率超過100%是常態。

這樣的常態在經濟放緩的今天就是性命交關的事情。如果過不去這關就是直接掛掉。當然現在九龍倉入股後基本有喘息的機會。大致上不至於倒閉。

Soho的轉型其實屬於未來可以看多的供應端的精細化。Soho的轉型直接可以參考恆隆。提供的是租賃服務。

過去若干年的中國房地產都是拿地快周轉模式。這個玩法應該到頭。轉型實屬必然。但是服務這鬼東西我很難想像是北京人可以提供的。如果是東莞的服務業還可以考慮。所以Soho的路還很長。

看空渠道。其實也差不多一個意思。早前寫過一個OCBF的演進路線。
渠道+加盟商的玩法適合早前的供應稀缺。用庫銷比壓貨渠道優化報表。這個最典型的是在香港上市的體育用品行業。
當然雷士其實也是差不多玩法。
國內的產品製造業+零售幾乎都是這個渠道玩法。這個玩法不靈了。可以直接看空。因為供應過剩的緣故。

上面兩個是看空

看多的是消費端的槓桿。
其實很有趣的一個事情是每次跑超市在結賬時候很喜歡和老阿姨們聊天。別看那些老阿姨其實他們也有很樸素的思考。每次說現在物質極其豐富後面一句都是同樣的話,只要有錢。。。
so沒錢怎麼辦,那麼就是消費者貸款。
現在打開任何一張財經報紙都可以看到汽車貸款1.88%左右甚至0%利息的消費貸款。
每次你大額支付後銀行立刻會追過來分期付款的短消息。
這些都是未來增長空間最大的行業。消費端的槓桿。如何介入?標的是什麼?
這個答案我現在也沒有,誰有的話告訴我下。

另外一個看多的是精細化的供應端。
這其實就是品牌OCBF裡的後面兩個branding+fashion
專業化+高價格。是這個趨勢的核心。
具體的標的其實會蠻多的。這個方向上會有很多大公司誕生。
這裡還是要注意。專業化+高價格的行業裡切記別碰有玩渠道的。這是很SB的玩法。一定要直銷。
特別是服務行業。
在中國我沒見過一個服務業加盟成功的案例。我也暫時不相信服務業可以加盟。這是玩不轉的。

後記。供應端的槓桿有一個很有去的現象就是廣東和浙江的對比。浙江人在這30年裡槓桿無往不利。今年全部掛掉。看看銀行的NPL就可以知道絕大部分都在浙江。所以是到還債的時候了。只要是經濟活動+槓桿。必定有崩盤的一天。無一例外。浙江的民營經濟今年會是最壞的一年。需要反思和吸取教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577

看多iPad mini,看多蘋果 潘欣

http://xueqiu.com/1493966921/22429461
(為紐約時報中文網供稿,不幸的是同一天紐約時報在中國陣亡了,呵呵)

      蘋果公司24日凌晨發佈了5款新產品,其中最受關注的非iPad mini莫屬了,圍繞著iPad mini注定又將是新一輪唱多或唱空蘋果的爭論。

       事實上,iPad mini的產品早已經在發佈會之前就被完全劇透了。過度的提前曝光,不免讓人感覺iPad mini缺少了新鮮感,更別說以往iPhone、iPad發佈時帶來的那種超越用戶期望的驚喜感。 自從後喬布斯時代起,蘋果任何一個新品發佈都會從劇透開始蒙受諸多的質疑,這次iPad mini當然也不例外。對iPad mini主要的質疑觀點集中在認為蘋果缺乏創新、定價不合理。

       從產品本身的角度,iPad mini可能確實沒有那麼激動人心的革命性創新。但是,我們看看iPad mini所擁有的7.9英吋的屏幕、7.2毫米厚、300克的重量,對比一下更小屏卻更厚更重的三星和谷歌7英吋屏產品,這就讓人無法否認iPad mini的強大競爭力了。無從探知iPad mini為什麼沒有選擇「主流」的7英吋屏,但是差異化的屏幕大小就有可能就此劃分出一個新的消費市場。

        眾多輿論分析認為iPad mini是蘋果涉足中低端平板電腦市場的舉措,並由此推論其定價偏高,以致於看衰其銷售前景。但是,中高低端市場的劃分並不僅僅是價格一個維度,而應該綜合去判斷產品的特性、應用場景、產品定價、以及目標消費群體來進行判定。所以用相對10英吋屏的價格或和三星谷歌產品的定價來劃定iPad mini進入中低端,又用其定價來證明其在中低端市場的定價偏高是自相矛盾的。一個相對谷歌和三星更大屏更輕薄的iPad mini並不是一個想在「中低端市場」廝殺的產品,而是一個企圖「革命」、重新定義小屏幕平板電腦市場的產品。

       相對厚重的10英吋iPad而言,iPad mini顯然是一個更便攜的平板電腦,這必然會讓iPad的應用場景擴大,也必將帶來更大的用戶群覆蓋,真正的讓佔據70%份額的iPad實現從「無線」到「移動」的跨越,並實現其在平板電腦市場更強勢的壟斷。iPad mini的推出和10英吋屏iPad將聯手覆蓋平板電腦市場。有的人會質疑蘋果會在平板電腦市場左右手互搏,並認為iPad mini會搶奪iPad的市場,導致蘋果營收和利潤受損,但是如果對比他們的售價和市場中劇透的成本價,應該會發現iPad mini其實是利潤率更高的產品,所以這只會為蘋果帶來更好的利潤規模,所以蘋果自身並不懼怕iPad mini搶奪iPad的份額。

      iPad mini和三星、谷歌7英吋屏產品的競爭也不會是價格的競爭。蘋果強大的品牌一直支撐著其產品實現更高的溢價,而不是去和其他市場中的玩家去玩低價競爭的遊戲,iPad mini也一樣會如此,更何況它是一個較對手更大屏更輕薄的產品呢。從競爭的角度看,iPad mini的推出會給7英吋屏市場中的玩家以更大的壓力,隨著iPad mini市場份額的增長,對手們漲價的空間會更小,讓對手的未來變得更艱難。

      iPad mini當然不是完美的,它最受質疑的一點就是那僅僅和iPad2一樣的屏幕分辨率,這對於一部分The New iPad的用戶來說可能是阻礙其購買的重要因素。至於為何沒有採用高分辨率的Retina屏,可能有兩個原因所造成的,一是供應鏈和成本控制問題導致暫時無法量產、二是蘋果只把目前的iPad mini當做一個試探市場的產品。我們可以看到蘋果自從iPhone 4s開始,產品發展的路線就已經變成了漸進式,而不是原來公眾感知到的跨越式發展。無論軟硬件,新的產品功能都是在某一個產品線得到成功驗證後,再逐步應用於其他產品線。依據此,大概可以判定,半年後,配備有Retina屏的iPad mini會進入市場,以進一步強化蘋果在「小平板」市場的競爭力。

      輿論對iPhone5的質疑是一件並不遙遠的事,今天庫克宣佈iPhone5自上市六週以來實現了500萬部的銷售,成為了有史以來銷售最快的蘋果手機。對於iPad mini,我們其實也不妨放下爭論,過一陣去看看它的銷售量再做判斷也不遲。一切用銷售說話,真正對iPad mini投票的既不是分析師的觀點也不是一兩天股價的波動,而是消費者的錢包。

       在蘋果的特別發佈會上,其實最特別的的產品倒是第四代iPad,更弔詭的是它的名字是iPad with Retina display。這種產品品牌的命名方式,只會讓人懷疑其也擁有Retina屏的第三代iPad是不是真的擁有Retina屏啊?急匆匆的推出第四代iPad是一件比較難理解的事情,不知這是否意味著第三代iPad的不如人意以延續其產品生命週期,或是應對傳聞中谷歌即將推出的10英吋屏平板的競爭舉措。

      在iPad家族的新品之外,Mac家族的三款新品,13英吋Retina屏MacBook Pro、新款iMac、新款Mac mini也很有看點。在一片PC已死的輿論中,蘋果卻依然持續擴張桌面電腦市場,或許這說明PC離死還遠。如果你是蘋果的忠實用戶,你會發現從Mac、iPad到iPhone已經越來越緊密的整合到一起了,整合它們的樞紐原來是iTunes,現在已經演變成了iCloud。iCloud會發展成為蘋果產業鏈條的中樞,變為個人計算的中心,而不是我們用移動或桌面設備來看待市場的單一維度。

      最後,還是讓我們回到後喬布斯時代飽受質疑的創新問題吧,這種質疑存在主因一是把喬布斯神話了,二是對蘋果存在著不切實際的期望所造成的。

      我們試想一下,以蘋果這樣的公司能沒有幾年的產品和技術儲備嗎?如果你不否認這一點,那麼我們或許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後喬布斯時代的蘋果新品其實也大多是喬布斯時代的產物。如果這點成立,那麼如果你看空蘋果現在的創新能力或許也就是在看空喬布斯的創新能力。以iPhone和iPad為標誌,給蘋果打上了深深的顛覆式創新革命的烙印,但是我們看世界上任何一個企業,誰也不可能每發佈一次新品就實現一次顛覆或革命,所以我們也不可能寄望蘋果實現一次次不停的顛覆。

      如今的蘋果已經憑藉著顛覆式創新,領導了桌面電腦屏幕和移動屏幕的潮流,在這兩個市場或許存在革命性顛覆的空間已然變得極其微小了。或許在介於iPhone5的4英吋屏和iPad mini的7.9英吋屏之間還會有一個融合式創新的機會。此外,我一直相信未來蘋果實現顛覆式創新的點是通過顛覆電視屏幕實現的,如今的Apple TV可能就是其埋下的一粒有待發芽的種子。對了,聽說蘋果的特別發佈會不就是用Apple TV進行的網絡直播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29

看多A股可適當買入2822的CALL 歲寒知松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e3mi.html
月初我在鳳凰衛視的節目《A股在明年反彈後將長期低迷》裡,表達了A股中短期看多長期看空的觀點,老實說,當時我也沒想到接下來的一週A股就開始暴漲,我原以為要過完年才漲的。在量價齊升的逼空走勢下,A股已經開始中級反彈應該是非常確定的了。接下來的半個月,我因為心思都放在塑化劑上面,儘管自己略有加倉招商銀行,但卻沒想到要買些HK2822的CALL槓桿加倉,錯過了最好的介入時機。

HK2822南方A50,基本是A股最大的50家市值股票的ETF,只是它的權重與A股目前的市值排名不太一樣,它參照的英國富時集團制定的A50權重排名,目前2822對應的前10大權重分別是:中國平安、招商銀行、浦發銀行、貴州茅台、民生銀行、興業銀行、交通銀行、萬科、中信證券和五糧液,這前10大權重股合計佔48.79%,其中7家金融股佔了37%。所以如果我們強烈看好未來一段時間A股的走勢,特別是金融股的走勢,那麼就可以考慮A50的ETF,比它更激進的,就是它的CALL了。

我以21567為例,它是一隻2015年6月到期的2822即南方A50的認購證,2822正股價是10.24港元,21567行權價是8.5港元,行權比率是10比1,即現在的價值為(10.24-8.5)/10=0.17元。21567目前市價是0.26港元,即打和點為11.1港元,溢價8.4%,這個8.4%的溢價就相當於3年的利息成本。

如果我們預計未來3年內,
滬指有機會上漲30%衝過2900點,那麼買入21567,在2900點時拋出,基本可以有100%的盈利,也就是3倍左右的槓桿。即2822從10.24漲到13.3元,21567的價值是(13.3-8.5)/10=0.48元,加上少量溢價,21567實際交易價格應該在0.5元以上。如果認為滬指可能漲到4500點,那就能賺到300%。當然,這是近似的算法,因為也許滬指漲,大盤股不漲。不過我個人覺得大盤股在未來一段時間不會跑輸滬指。

反過來,如果3年後,滬指仍然在2200點左右,中間可能漲到了2900點,你在浮贏100%時貪心不拋21567,或者未來3年滬指一直就趴著不動,那麼你的21567就會虧損33%。如果3年後,滬指跌到了1900點以下,或者中間漲了你不拋,那麼你的21567就會血本無歸。3年後的1900點,按目前的GDP增長率估算,滬指的PB大約為1.1倍,PE約為7倍。

買CALL的人,絕大部分不是衝著套期保值對沖之類的目的去的,而是看中了CALL的槓桿放大作用,想以小博大。而做為CALL的發行商(輪商),他們在賣出CALL時,基本是會進行風險對沖的,也就是說,發行商理論上沒有大的風險,他們賺的是發行手續費和交易差價,我們看一看匯豐控股的財報就明白了。當然,如果一個衍生產品,發行商能在不對沖或不完全對沖的情況下也沒有風險,那他們非常樂意撕破你的臉,因為完全對沖畢竟是需要成本的。

所以,儘管在理論上,買CALL的人可以與發行商共贏,因為發行商會對沖,但因為香港市場上大多數的窩輪,買輪人和發行商的資源和地位完全不對等,比如發行溢價過高、交易差價大(輪商耍賴)、輪商操縱到期時的個股價格等,所以實際上輪商並沒有完全對沖,一般來說,溢價輪他們基本不做對沖。也就是說,買輪的人和輪商總體上並不是共贏關係,而是博奕關係。我每年都要去輪商那吃幾頓免費的晚餐,每次輪商都會宣稱大家是合作其贏的關係,在吃肉喝酒時我會認同,但吞到肚子裡後我就不是這樣想的了。

要想平等的搞衍生產品,只能去做個股Option,但香港的個股期權標的實在太少,就50只左右的大盤股有,交投也不活躍。所以如果你看上了一些中小盤的股票,想賣PUT穩健的賺錢,在港股基本是不可能的。

整體而言,我認為目前階段買2822的長期輪,勝算還是非常大的。輪子的致命弱點是時間不永續,所以要彌補這個缺陷,從價值的角度就只能儘量選時間長且估值明顯處於歷史底部區域的指數輪,並且操作切入點要儘量偏右以節省時間損耗價值,否則就只能純趨勢交易當投機了。

聲明:以上分析只是我個人的看法,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買CALL的風險非常大,要做好全部虧光的準備,我本人持有215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408

Ray Dalio今年比我們想像的更看多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692

至少在今年的一月上旬,對沖基金巨頭Ray Dalio對於股票和所有風險資產都很看好。

幾週前,彭博社華爾街日報根據一份投資者通話稿件和Bridgewater年度投資者報告,分別報導了Dalio對於2013年市場的宏觀看法。

路透社則在研究了Bridgewater的年度投資者報告後發現前兩家的報導還不足以體現Dalio對於2013市場的樂觀看法,以下是其從報告中摘錄的一些評論:

「在發達國家,現金是最可怕的資產。」

「我們應該賣空所有主要發達國家的現金。」

「債券是很差勁的投資,但現金比債券更差。」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Dalio是多麼厭惡持有現金的行為,至少在他資產總共達到1410億美元的Pure Alpha 和 All Weather投資組合中。前者去年回報率為0.8%,而後者回報率則為14.7%。

對Dalio來說,現金應該購入股票和其他風險資產——尤其是在聯儲意在繼續盡力壓低利率的情況下。

Bridgewater指出:「這些資金在何時進入哪個領域是主宰未來市場變化的重要主題。」Dalio很堅定地認為現在應該是增加風險偏好的時候,他願意利用槓桿來實現。「借入資金來持有風險資產前所未有的吸引人。」

以上都是Dalio在兩個月前的觀點,我們不知道他現在是否依舊如此堅定地看好市場。Bridgewater的發言人拒絕了路透發表評論的要求。

但是鑑於標準普爾500指數今年已經上漲了6.2%,Dalio的這些看多觀點似乎很正確。至少要比Pershing Square的Bill Ackman和Greenlight的David Einhorn要優秀得多,他們的對沖基金現在遠遠落後於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274

黑田首秀蝴蝶效應:格羅斯轉變策略看多十年期美債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3719
日本央行大膽的貨幣刺激措施所帶來的溢出效應正在改變全球投資者的投資策略,促使債券之王格羅斯重拾長期美債。
 
PIMCO的聯席CIO格羅斯向WSJ表示自己對十年期或更短期的美國國債的態度已轉為積極,因為日本央行激進的購債計劃將推動日本投資者到海外市場尋求更高的回報。他表示這將抬高全球資產價格。他在回覆WSJ的郵件中寫道:「日本央行印的錢正在滲入全球市場,因為那些將債券賣給央行的日本機構投資者需要尋找高收益的替代品。也許10年期美債的收益率在我們看來非常低,但對於日本人這仍然要高125個基點。」
 
據CNBC,PIMCO Total Return Fund三月份的美債配置從上個月的28%升至33%,同時MBS頭寸從36%降至33%。
 
而格羅斯此前一直對10年期和30年期美債敬而遠之。在1月份的投資展望中,格羅斯寫到:
 
投資者應該警惕這些貨幣政策造成的長期通脹風險。問題很可能不會在2013年爆發,但通脹的怪獸隱藏在長期債券收益率中。大家應該避開長期債券,控制投資的久期和期限在美聯儲政策所支持的短中期債券。
 
而如今,格羅斯仍然遠離30年期國債,也對許多分析師認為日本養老基金和保險公司會購買更長期債券的說法嗤之以鼻。
 
格羅斯的轉變顯示出日本央行的行動已對全球市場的投資者產生影響。
 
在前文「日本央行大寬鬆會怎樣影響國內外市場」中,野村認為日本央行的刺激行動通過兩種形式影響市場:
 
1. 投資組合再平衡:即那些將債券賣給央行的投資機構將如何使用手裡的現金。這是最直接的傳遞機制。
2. 影響風險偏好:日本央行政策和安倍經濟學的更廣泛影響將導致市場風險偏好的大幅上升,包括海外投資者。
 
而從野村的分析我們可以瞭解到,在日債的機構投資者中,壽險公司可能會加大海外投資的力度以追求更高收益率;大型銀行如何應對存在不確定性,而養老基金甚至可能堅持海外債券。
 
正如格羅斯所言「在當前環境下,甚至自2008年以來,投資者需要做的就是搶在央行之前購買。而對於日本,由於對象是日債,投資者需要做的就是搶在日本機構之前購買。他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如何搶在央行之前購買純粹靠「猜」,但從歷史上看,日本投資者傾向買入美債、法債和德債。「在三者之中,我們覺得美債最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74

黃金暴跌:Paulson日虧3億美元不改看多 Einhorn亦損失慘重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3818

週五黃金跌破每盎司1500美元大關,讓兩位對沖基金巨頭損失慘重。

這兩位對沖基金經理是John Paulson和David Einhorn。

Paulson一日虧損3億美元 但長期依然看好

Paulson有大約95億美元資金投入到他的對沖基金中,其中85%投資了黃金類資產。

彭博社說,週五黃金暴跌4.1%,給Paulson的黃金投資造成了約3.28億美元的損失。另外,按照去年底Paulson的黃金股票持倉,他週五當天的黃金股票虧損為6200萬美元。

去年底Paulson曾告訴投資者,他7億美元的黃金基金將超過其他策略,因為未來五年黃金將是對沖通脹和貨幣貶值最好的方式。

Paulson的黃金基金今年一季度下跌了28%。自2011年8月以來,黃金下跌已經超過20%。

黃金暴跌之際,Paulson & Co.公司的合夥人兼黃金策略師John Reade週五勇敢地接受了彭博社的採訪,其主要觀點:

1、「近期黃金價格下跌沒有改變我們的長期觀點。我們從2009年4月開始投資黃金,那時候黃金價格是900美元,儘管現在從峰值跌到了1500美元,但仍遠高於我們的成本。」

2、因為政府往經濟中注入資金,黃金長期將繼續增值。

「聯邦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印錢,我們預期經濟和股票市場走強將造成貨幣供應增長速度超過真實增長,最終造成通脹。就是這種紙貨幣將貶值的預期讓黃金成為吸引人的投資。」

實物黃金成Einhorn第三大持倉

黃金下跌也會衝擊David Einhorn的綠光資本。

路透引述一位綠光資本的投資者說,綠光資本一季度已經將黃金變成這只基金的第三大倉位了。

目前只有蘋果和通用汽車的倉位超過黃金。在最近一次與投資者溝通時,Einhorn披露了他的五大持倉,其中黃金主要是實物黃金,而不是黃金ETF。

Einhorn投資實物黃金吸引了不少眼球,因為黃金難以儲藏。路透社報導說,他選擇了紐約皇后區的一個安全設施儲存黃金,那裡離他的辦公室很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60

黃金暴跌後交易員開始看多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311

儘管黃金出現了30年來最大一次跌幅,但是在全球鑄幣廠高呼金幣供不應求,央行增加黃金儲備的帶動下,調研顯示看多黃金的交易員目前達到一個月以來最多。

彭博對分析師的調研顯示15人預期金價下周將上漲,11人看跌,其餘3人中立。美國鑄幣局的金幣銷售有望創2009年12月以來最大,而英國鑄幣局說4月份購買量翻了三倍。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連續六個月提高黃金儲備,IMF數據顯現全球央行的黃金儲備已經攀升至8年來最高。

黃金在4月12日跌入熊市而在接下來的交易日結束前下跌了14%,創下自1983年以來兩天內最大跌幅。暴跌凸顯投資者喪失了對這個傳統價值儲藏物的信心,即便現在各國仍然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印鈔。但自暴跌後對現貨黃金的需求陡增表明,市場並沒有就此達成共識。

Adrian Day資產管理公司總裁Adrian Day說:

「價格下跌正在帶回長期投資者。」

「過去幾年持有者買入黃金的理由仍然沒有改變,尤其是全球貨幣寬鬆和貨幣貶值。」

倫敦市場黃金今年下跌了13%跌至每盎司1, 458.55元,如果在年底前不能扭轉跌勢,那麼將出現自2000年以來首次年度價格下跌,終止第一次世界大後最長的一輪上漲。

標普GSCI 24種大宗商品指數自1月份以來下跌了3.8%,MSCI全球股市指數上漲7.3%,而美國銀行美國國債指數增長了0.6%。

由於需求量翻倍4月23日美國鑄幣局暫停銷售最小面值的金幣,在截止4月24日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出售了196,500盎司金幣,而3月的銷量僅為62,000盎司。 

4月23日渣打銀行稱向印度銷售的實物黃金量超過了此前的紀錄20%,瑞銀在同一天表示其銷往印度黃金量正接近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自4月16日上海黃金交易所的基準合約每天的交易量是去年平均交易量四倍以上。

世界黃金理事會數據顯示一些央行可能也在利用低價收購黃金儲備,全球央行今年購買的黃經量已經達到550噸為1964年同期以來最多,而去年的增持量為534.6噸。IMF數據顯示3月全球第七大黃金儲備國俄羅斯增持4.7%達到981.6噸,哈薩克斯坦央行則增持了1.2噸。

世界黃金理事會董事總經理Marcus Grubb說:

「新興市場央行正在利用黃金市場的價格變化,儘管他們放眼長期,但是他們也不會錯過短期最有利的時機。」

對沖基金業在下注黃金價格反彈。美國CFTC數據顯示在截止4月16日當週,黃金淨多倉增加9.8%,增至6.1579萬手。

高盛在4月23日終止了出售黃金的建議,儘管表示價格可能會進一步下降。高盛認為預計12個月內價格將下降到1390美元。

不過摩根大通資產配置團隊策略師Matthew Lehmann說:

「大宗商品全面反彈需要經濟增長率調高的配合,如果經濟展望繼續下調,你很難看到大宗商品相當其他資產類別出現真正的上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96

我為什麼謹慎看多$網秦(NQ)$ 套利小鱷

http://xueqiu.com/3323452517/25985886
很久沒寫文章,中概股的熱鬧不屬於我,直到10月25日看見熟悉的渾水。

1、怎麼看渾水攻擊

網秦被渾水攻擊為「造假」,具體表現:沒用戶,沒現金。「沒用戶」說得對,「沒現金」錯了。

2、怎麼看網秦

網秦是典型SP扣費路數(主動用戶少得可憐,被動扣費用戶大把的),易達通是關聯公司,創始人周旭是幕後大BOSS,目前正在洗白的路上,這些媒體已經挖得差不多了。

問題是,這又怎樣?證據又在哪裡?

業務運營層面的造假,審計很難查出來的。

3、供求關係決定近期股價

事件性套利,用戶到底有多少的基本面分析,是次要因素。決定股價的第一要素是供求分析。也就是說,買的多還是賣的多。「市場現在想不通沒關係,漲上去他們就都想通了」,尤其是在中概股表現普遍不錯的市場大環境下。

買方1:SAC和劉央都在硬著頭皮補倉。

買方2:市場傳聞說網秦正在請一些關係要好的基金公司或者是私人朋友幫著拉抬股價。剛認購1.5億美元可轉債的機構,不會希望網秦變成第二個嘉漢林業的。麥格理、派傑、加通集團和托皮卡資本,他們的態度也很清楚。

買方3:網秦,三季報後3500萬美元回購。再怎麼著網秦也手握3億美元現金,總股本5147.90萬。

買方4:渾水做空,也需要平倉兌現利潤的。我要是渾水,不會等到11月13日。

賣方是誰?

4、關鍵節點

(1)11月13日:網秦將發佈三季報,粉飾數字的可能性很高,回購也將開始。

(2)Shearman & Sterling律所和德勤加入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結果的發布會是促使股價上漲的第二個關鍵時點。

5、做多的變數

渾水攻擊已有三回,留後手的可能性基本沒了。渾水基本是求財,網秦現在是搏命。西遊記裡的妖怪為玉帝打工時的表現,與在凡間佔山為王的表現不可同日而語。

SEC介入調查與否,是引發機構短期拋盤的變數;但SEC調查也需要時間。

至於美國的兩家律所已宣佈對網秦展開調查,可忽視。

6、結論

作為從前用諾基亞N70被網秦升級扣過費的用戶,我打心眼裡看不起這家公司。但事件性套利的核心還是那句,」正義是正義,生意是生意「。當然,股價要想回到之前的23元,難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783

理性看待樂觀者看多的因素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407

當前美國市場的技術面相當利好,股市充滿了上漲的勢頭,樂觀者甚至開始認為,2014年將是象80年代開始的美國長期牛市的開端。作為謹慎的投資者,不妨看一下樂觀者看多的基礎在哪,這樣才能知己知彼。

利率

第一個假設是,基於最近利率的上漲與如下圖所示上次在1946年出現的利率上漲類似,利率現在已經處於長期走高的趨勢。

雖然上圖明顯顯示,利率已經跌至了上次在1946年出現的相同低位,但認為利率將從當前水平大幅上升的看法還假設了當前存在相同的經濟驅動力。在1946年,美國剛從二戰退出,同時歐洲和日本都受到了嚴重的破壞。美國成為了工業世界的製造業中心,當時美國幫助德國、英國、法國和日本的重建。當前的情況很大程度上不再一樣了,美國的製造業已經外包到成本更低的其它國家。下圖顯示了,利率水平已經跌至了經濟年增速以下。

(藍柱代表GDP增速,黑線代表10年期國債收益率,藍線代表CPI通脹)

存在很多2014年經濟增長將加速的「希望」,同時商品和服務物價走低的需求將要求通過「就業出口」繼續實現薪酬壓制和融資成本走低來維持盈利能力。這將很可能在未來好一段時間壓制利率水平。此外,當前很低的儲蓄率降低了生產性投資,加上人口老齡化也增加了利率上漲的難度。這一直是日本持續的問題,日本利率已經保持在極低水平超過10年時間了。

(柱體代表日本GDP年增長,黑線代表1年期政府債券利率)

雖然很多觀點認為美國不是日本,這我們也同意,但從經濟前景看來,美日之間還是有很多共同點的。

 

估值

第二個支持進入長期牛市的觀點是基於估值的。

標普500指數現在是今年倒置營業利潤估值的16.45倍。

在「證券分析」一書中,Graham和Dodd發表了計算合理市盈率的公式。公式為:

市盈率 = 8 + (2 x 預期盈利增長)

所以,儘管把盈利增長折算至只有4.5%,合理的市盈率也將是17倍。如果明年的盈利預測122.42美元很接近目標,那麼將意味著標普500指數漲至2081。

這段言論應該能令所有人感到興奮,因為這意味著標普500指數將在2014年從當前水平實現13%的漲幅。

然而,這個分析存在一個大問題。Graham和Dodd從來不會在分析中使用營業利潤預期,他們發表的研究成果就沒用過這些指標。Graham集中關注財報中去年的盈利,並一直建議使用盈利的平均值(用5、7或10年的時間框架)來消除異常情況。這種盈利的平滑處理是Robert Shiller教授用10年平均的平滑化通脹調整盈利工作的基礎。

利用剛過去的2013年3季度財報中的盈利數據,並利用1841作為當前標普500的價格,那麼當前的市盈率為19.5倍。只是從任何歷史角度來看,市場現在已經變得昂貴了。然而,如果我們正確地使用財報中的盈利數據和歷史平均增速6%來使用Graham的公式,我們會得到以下答案:

市盈率 = 8 + (2*6) = 20倍

這將意味著,2014年的目標價是2014,回報率2.4%。最重要的是,在當前如此高估值的情況下2.4%的回報率也是符合歷史常態的。

然而,如果我們利用當前對2014年的財報盈利預期,那麼2014年盈利就是106美元/股,同時利用2013年年末財報盈利預期的96.72美元,那麼盈利增長率就是10%。Graham公式變成:

市盈率 = 8 + (2*10) = 28倍

這個估值將超過其他所有長期牛市的估值峰值,除了200年的「科技股泡沫」和2008年由「金融危機」導致盈利暴跌所造成的估值大升。下圖顯示了從1900至今,利用上一年的財報盈利計算的歷史市盈率變化。

(藍線代表市盈率,黑線代表標普500指數,紅線代表長期平均市盈率)

然而,28倍市盈率將意味著標普500指數的目標價為2708,也就是未來12個月將從當前水平上漲47%。雖然這樣的價格上漲是可能發生的,但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出現如此大的漲幅是不大可能的。最可能的結果是,要麼真實盈利令人失望,要麼股價表現令人失望,要麼都令人失望。

 

時間框架

最後,他的討論集中在時間框架上:

我認為我們很大幾率處於象1982-2000年那樣的新長期牛市中。

利用下圖作為論據:

(從1896年開始,道指已經經歷了8大結構性市場。從歷史的角度看,這些結構性的市場變化平均持續約14年時間)

首先,上圖顯示了每個週期的平均時間為14年。然而,該平均值被5年時間就達到1929年高點的短暫牛市所扭曲了。更重要的是,我們當前處於長期熊市的第13個年頭,而歷史上長期熊市平均持續17年。在完全不考慮其他數據的情況下,這也將在意味著當前的長週期大概仍剩下4年時間,而且還差一個更嚴重的下跌。

其次,重現「1982-2000年的市場形勢」是很不可能的。1982-2000年的長期牛市週期主要是由多種擴張性過程驅動的,開始時候的估值只有5-7倍市盈率,而股息收益率為6%。當時利率和通脹都在極高的水平,而且是30年下滑趨勢的起點,這增加了生產環節的利潤,同時利息成本也在下滑。最後,消費者在這個週期初開始增加槓桿,現在已經把消費推高至佔GDP的接近70%。

(紅線代表標普500指數,藍線代表個人儲蓄率,綠線代表消費者物價指數;黑線代表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

因為通脹和利率現在都處於極低的水平,而且消費者相對於歷史常態已經承擔了高槓桿,導致80-90年代長期牛市的這些驅動性因素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35

美銀美林製造業死亡十字:「我們看多機器人,看空工人」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2880

機器人洶湧來襲,人類要當心了。美銀美林分析師Michael Hartnett的最新圖表顯示,40年來全球製造業機器人數量從無到有,迅速增加,2015年將達170萬,而同期美國製造業的工作崗位卻從2000萬驟降至約1100萬。

雖然近幾年奧巴馬動作頻出,推動製造業回流美國,一定程度上拉動了製造業就業,但從大趨勢來看,工人被機器人取代的趨勢似乎無可避免。他最後評論稱:「我們看多機器人,看空工人」。

 美银美林的制造业死亡十字:“我们看多机器人,看空工人”

事實上,這種現象不僅發生在製造業,目前連投資顧問,律師都可能被機器人取代,科技公司谷歌也大舉進軍機器人行業機器人成為人類競爭者的時代已經指日可待

前不久華爾街見聞曾報導,牛津大學教授Frey和Osborne發佈了一份名為「未來就業:就業對人工智能的敏感性分析」的報告,研究了人工智能代替各行各業工作的可能性。他們的發現令人瞠目結舌:有將近一半的美國現有就業崗位將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看來不僅是製造業,各個行業都應該感到危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1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