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張磊這個人,京東牽手騰訊神秘推動者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10/59373.html

i黑馬發現,在今天騰訊與京東波及全行業格局的超級並購事件背後,有一個神秘的推動者:張磊。張磊是個會管錢的人。這個1972年出生的河南人33歲那年用耶魯大學投資基金辦公室(Yale Endowment)提供的3000萬美元創立了高瓴資本(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公開信息,該機構目前管理基金77.66億美元,自身市值9.12億美元,自創立以來年均複合回報率高達52%,而公司員工僅有35人。張磊更是個會花錢的人。2010年年初,張磊以耶魯2002屆畢業生的身份向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捐贈888.8888萬美元,創下該校畢業生個人捐贈記錄。這一豪舉讓張磊一夜之間成為爭議人物,高翎資本也隨之浮上水面,成為目光焦點。次年年初,高翎資本從眾多投資者中殺出,宣布為京東提供1.5億美元C輪融資,占股1.5%。隨後,張磊主導京東初次沖擊IPO,但因估值過低鎩羽而歸。在2013年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向來低調的張磊首次披露投資京東的內幕。據他透露,高翎資本是京東前三大股東之一,還在追加投資。劉強東找到張磊時只想要7000萬美元,張磊答道:“你如果只要7000萬,我就不投了,要投就投3個億。”他認定京東的商業模式“本身就是需要燒錢的生意”,不燒20億美元無法形成核心競爭力。而高瓴資本的風格恰恰是“少次多量”,重金投少數幾家企業,靠長期收益盈利。張磊說,投資者和創業者之間的關系就像夫妻,第一點要誠實。雙方約會期間,就把自己的目的、風格、優缺點亮出來,別指望婚後再改變對方。“我最討厭被驚喜,所見即所得是最重要的,”他說,“我們全亞洲都有很多投資,我真的沒有時間玩遊戲。”他自稱“人傻錢多”,一旦投了錢就對企業充分信任。他認為劉強東“很真實”。“其實我們當時已經想清楚要投什麽模式,任何一個想幹這個事兒的人,我們都想投三億美元,但就是找不到這樣的人。”他說,“他們都說要做輕資產模式、做互聯網品牌,因為VC喜歡這一套,我心想你做輕資產怎麽可能做過阿里巴巴呢?馬雲是創業天才,更何況你比人家晚了10年,怎麽跟人家玩兒?”只有劉強東直白地告訴他,他就是要做自營電商、做供應鏈。“所以我們就投了。”張磊說。他看重的第二點是堅持。“京東其他的投資人跟我們本質一樣,都不會因為今天資本市場波動、明天媒體唱衰就很緊張。我可以告訴大家,前幾大投資人個個都在追加投資,我們真的相信這個事兒在改變中國。”他說,“我有朋友問過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最遺憾的是什麽,他最遺憾的是亞馬遜成立的時候UPS已經很大了,他沒有機會重新整合供應鏈。京東沒有UPS,一整套都得靠自己做,我們就願意出錢幫他們做這件事兒。”京東連續8年虧損,張磊表示在意料之中。“這種電商生意,有一百萬種方法可以死的很慘。我們就算賠掉三億美元,在整個基金里不過占兩三個點,對我來講微不足道。我們要賭最值得相信的事情,”他說。他希望繼續加深京東的護城河,寧可“全世界所有的消費者、供應商都說京東傻”,也不要為了盈利過早改變公司的戰略和思路。“你這個生意模式能賺多少錢不是由你決定的,最終要看你給這個社會、給消費者創造了多少價值。”他說。張磊師出名門。他1989年以河南省狀元的成績考入人民大學國際金融專業,1998年赴美深造,拜在耶魯投資基金負責人大衛・史文森(David Swensen)門下。史文森曾在華爾街闖蕩6年,先後擔任雷曼兄弟公司高級副總裁及所羅門兄弟公司企業融資合夥人,回到耶魯後發明“耶魯模式”,為耶魯基金開創全新時代。從1985年到2005年,這只基金規模從13億美元增長到140億美元,凈增127億美元。全球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權威研究機構PEI曾推選他為全球PE業影響力百人榜第二名,僅次於前美聯儲主艾倫.格林斯潘。史文森的著作《機構投資與基金管理的創新》中文版即由張磊親自翻譯,並在其母校人大出版社出版。根據SEC的信息,高瓴資本2013年持有股票前5位依次為Mondelez(卡夫食品在華子公司)、攜程、搜狐、新濠博亞娛樂及雅虎,新增比例最高的四家公司依次為新濠博亞、去哪兒、久邦數碼和汽車之家。其中,去哪兒網於去年3月在不缺少資金的情況下接受高瓴領投的5700萬美元,按上市後開盤價計算,這筆投資賬面收益高達1.47億美元,賬面收益率158%。去哪兒CEO莊辰超在上市前夕接受采訪時表示,引入高瓴資本更多是為尋求他們的幫助及指導意見。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商業周刊中文版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435

上海金融中心建設推動者:屠光紹這八年

嗓音飽滿,握手親和有力,沒有官架子,表達生動風趣——這是原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屠光紹給人們的第一印象。

而讓上海的金融屆人士記憶猶新的是,每每講到晦澀的金融概念,“屠市長”時不時還會打一些生動形象的比方。例如,他把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形容成“連續劇”,政策出臺、制度安排、細則落地、業務推進就像是“連續劇”有了第一季、第二季。而在這場好戲中,政府既是推動著劇情的編劇,也是起到組織和協調作用的劇務。如今,即將滿三周年的上海自貿區建設,用制度創新激發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今年年初確定的33項改革任務全面推開,大部分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在評價政府鼓勵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時,屠光紹打了個“捆綁不成夫妻”的比方,政府如果只是停留在要求銀行加大信貸力度,並不符合市場的規律。如今,上海率全國之先從機制匹配、金融管理等方面開辟一條適應市場規律的發展道路,作為全國首批的投貸聯動三家本地銀行試點啟程,在金融力量助推下,上海朝著科創中心目標全速前行。

像這樣形象的比喻,屠光紹還說過很多。深入淺出的背後,是他對上海經濟和金融管理的遠見、智慧與心血。

6月28日上午,中投公司宣布人事任命,屠光紹出任中投公司總經理,接替原總經理李克平。2007年12月27日,屠光紹從中國證監會副主席一職赴任上海市副市長。在傾心傾力上海金融中心建設八年半之後,他的下一程,是承擔國家使命、同樣需要熟稔市場運營的中國國家主權基金。

而過去這八年,正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黃金八年。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那些“第一次”

根據《新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報告》盤點2015年全球國際金融中心排名,上海已躋身第五名,與香港並列。這也意味著上海作為新興經濟體金融中心迅速崛起,為全球金融體制改革與金融市場調控貢獻力量。排位前四的均為發達經濟體金融中心,分別是紐約、倫敦、新加坡、東京。

上海金融建設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提升的背後,是這座金融之都在近幾年來,軟、硬實力並駕齊驅——金融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金融創新有序推出,“上海價格”、“上海聲音”蜚聲全球。

在屠光紹分管上海金融的這八年,發生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事件、結點性的變化。如果要用“第一次”這個概念來盤點上海在此間的突破的話,最顯著的一點,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第一次”站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

2009年4月,正值春暖花開的時候,國家第一次發布了加快建設上海金融中心的文件,上海的國際金融建設成為了黨中央、國務院從全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國務院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明確了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目標。

2008年9月,雷曼倒閉引發全球金融危機。在當時的情境下,對於上海是否應進一步加快金融改革開放,出現了不少擔憂的聲音。當時屠光紹力主上海金融抓住機遇加速改革開放。知情人士回憶道,屠光紹堅持認為:美國脫實向虛的金融創新是過度創新,而中國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金融創新不足。

事實上,整個2008年,除了熟悉上海各方面的情況外,屠光紹幾乎把時間都花在描繪這份藍圖上了。該藍圖得到了國家發改委和國務院高層領導的呼應和重視,在很短的時間內達成共識並出臺,將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設定在了一個新的高度。

有了藍圖,還需要法制保障。作為全國範圍內地方人大立法保障金融中心建設的第一例,2009年6月,上海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上海市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條例》,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長期以來,上海的業內人士都清楚,上海金融中心建設的推進,單靠上海的努力是不夠的,一系列改革創新都需要相關部委的共識和無縫合作。是否有一套實質性的協調機制,對於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不可或缺。

2009年底,由發展改革委牽頭的國家層面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部級協調機制正式形成,相關部委也與上海市政府簽訂了部市合作備忘錄。國務院辦公廳還出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上海“兩個中心”建設意見的工作分工方案,對金融市場體系建設、金融機構和業務體系建設、改善金融發展環境、優化現代航運集疏運體系等11個大項的工作,細化分工並明確了牽頭和參與部門。

短短兩年,當這一切成為現實時,屠光紹欣慰自己的馬不停蹄,沒有辜負上海的期待。

2012年1月30日,國家發改委和上海市政府聯合發布《“十二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規劃》。有國家戰略指引和配套建設護航,上海的金融發展不負眾望。2015年“十二五”結束時,屠光紹這樣總結到,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在此期間有三大亮點:一是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各項金融改革持續推進,對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國際化有很大促進作用;二是2015年上海金融市場交易量達到1400萬億元人民幣,反映出上海金融市場的規劃和深度;三是上海的各項金融創新層出不窮,包括金融產品、金融工具、服務方式等方面都有長足發展。

屠光紹提及的上海自貿區亮點,也是上海的一項全國“第一”。作為“先行先試”的探路者,自貿區近三年來推出了多項金融改革創新,包括“金改40條”的落地,自由貿易賬戶境外融資、外幣業務、以及跨境同業存單等創新業務相繼啟動,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和人民幣國際化加速前行。

站在過往發展的臺階上,前不久《“十三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規劃》已經通過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根據“十三五”發展目標,到2020年,上海基本確立以人民幣產品為主導、具有較強金融資源配置能力的全球性金融市場地位,基本形成公平法治、自由開放、創新高效、合作共享的金融服務體系,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邁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上海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第三產業對於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94.9%,而在強勢拉動上海經濟的第三產業中,金融業以超過20%的增速成為主要拉力一馬當先。這也是金融對上海GDP貢獻第一次達到這一高度。

善於創新:集聚+ 軟實力

八年時間不長不短,此間金融中心建設如何實現飛躍,需要思路清晰的框架和善於創新的打法。上海金融界人士分析,善於抓住系統性變量,是屠光紹的核心思路。在金融中心的整體框架中,市場體系被置於系統性地位。

2010年4月,中金所正式推出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標誌著中國的金融期貨再次起航;2012年2月,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啟動,首批19家企業成功掛牌;2013年國債期貨重啟;2014年底,“滬港通”正式啟動;2015年,ETF股票期權啟動交易;黃金國際板開通;同年,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科技創新板正式開板;本月,上海保交所正式揭牌開始運營。截至目前,上海已經擁有了包括股票、債券、黃金、期貨、鉆石、貨幣、外匯、航運、產權、保險等一整套要素金融市場體系。

除了市場體系,金融機構、金融功能的集聚和創新,也是金融中心的核心基石。

善於抓住功能性機構,是屠光紹在金融機構集聚方面的核心思想。在過往的黃金八年,具有更高系統聯動性的功能性金融機構加速集聚上海。

回看2005年,央行設立了上海總部,但各大商業銀行並沒有跟進。在屠光紹的努力遊說下,2012年,出現了銀行把二總部落戶上海的第一家:中國銀行。該行把涉及市場層面的職能劃歸到上海的第二總部來負責,比如資金和資產管理部、公開市場操作部門、外匯管理、跨境貿易結算部門等。

屠光紹當時表示,歡迎銀行把總部或二總部設在上海,並稱,把第二總部建在上海也反映了金融機構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自身發展目標高度的融合和統一。很快,上海的集聚效應顯現,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平安等金融機構紛紛把和市場密切相關的部門落戶上海。

“上海市政府是做了不少推動工作的,對銀行來說,我們自己面臨業務轉型,加上上海的金融市場體系是最健全的,如果不把面向債券、票據等市場的業務部門搬到上海,都會覺得跟不上市場。”某股份制銀行設在上海的資金運營中心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

創新也是機構集聚的主旋律。2012年,人民幣國際投貸基金——賽領基金在上海正式啟動;2012年,以投貸聯動服務科技金融為特色的中外合資浦發矽谷銀行也在上海開業;2013年,第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在線在上海落地;2015年,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成立,阿里、百度、萬達、交通銀行等先後將其互聯網金融相關業務板塊落戶上海,而國家級的互聯網金融協會也落戶上海,進一步增強了上海金融創新的集聚力和輻射力。

除了機構,金融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可或缺。2009年,上海清算所落滬;2015年,上海市支付清算協會成立;本月,全球中央對手方協會(CCP12)法人實體在上海正式註冊成立。

國際化,也是屠光紹的核心思路之一。一位金融屆人士評價道:“屠市長英語很好,思維開闊,很有國際範,國際化是他的鮮明風格。”自貿區,無疑是上海金融中心建設國際化的鮮明體現。外匯交易中心和銀行間市場的國際化開放進展迅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幣和外幣的直接交易。而在中國國際地位日益提高的背景下,上海也成了中國參與國際金融治理的重要一環。去年7月,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在上海開業,這是第一個總部設於上海的國際金融組織,屠光紹正是金磚銀行總部落戶服務保障小組的組長。

如同國家實力一樣,軟實力也是金融中心的核心競爭力。在上海的八年期間,屠光紹在這些領域也是不遺余力。上海建立了全國第一個地方的金融聯合會;建立了第一個國際化的高級金融學院;建立了第一個地方金融創新獎;設立了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由一行三會和地方共同舉辦金融論壇。

特別值得一提的還有陸家嘴論壇,這是目前唯一一個由一行三會和地方共同舉辦的金融論壇,該論壇已經成為每年金融業界的一項盛事。自2008年至今,陸家嘴論壇已成功舉辦八屆,論壇圍繞促進全球經濟金融治理、中國經濟金融改革開放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等方面議題,組織國內外經濟金融界人士交流交鋒、凝聚共識、共商對策,影響力不斷擴大,成為上海建設金融軟實力的重要平臺。

今年年初的上海兩會期間,當問及上海金融中心建設的成就時,屠光紹曾對記者表示,“上海金融中心建設作為國家戰略,中央直接部署,各方參與推動,才有今天的成就”。

時光回到2007年12月,也是在上海兩會期間,剛被任命為副市長的屠光紹不無動情地說,“上海人民以大海般的胸懷接納了我,我既感到光榮,又深感責任重大”。他承諾,“為創造上海的美好明天,奉獻自己的全部力量”。八年半春秋,他實現了自己的承諾。

眼下,全球格局起伏變幻,中投公司大手筆的境外投資挑戰與機遇並存;與此同時,中投子公司中央匯金自去年股市救市後留下未了難題,中投需要一名洞悉環球形勢、專業經驗豐厚的官員挑起大梁。屠光紹正是這一位置的合適人選。

揮別上海,屠光紹將在全球金融的大格局中展開新的旅程。

 

屠光紹簡歷

屠光紹,男,1959年1月生,漢族,湖北鄂州人,研究生學歷,經濟學碩士,高級經濟師。

1977年8月參加工作。

1978年-1985年在北京大學經濟系學習。

1985年起,在北京市委政研室、北京市委商貿工作部工作,任副處長。

1989年起,在中國人民銀行綜合計劃司、金融管理司工作。

1991年起,先後任中國人民銀行全國金融市場報價交易信息系統中心副主任,中國證券交易系統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交易部主任,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秘書長等職。

1997年8月起,歷任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委員、秘書長,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黨委書記等職。

2002年7月,任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黨委委員。

2007年12月,任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

2008年2月,任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市政府黨組副書記。

2013年2月,任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市政府黨組副書記。

2016年6月,任中投公司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