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的才是最重要的,經過幾年轟轟烈烈的討論,價值投資在很多人的心中曾經漸漸清晰,但隨著新鮮感的褪去,這些最簡單的道理又開始逐漸被放到了一邊,甚至被淡忘。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理解,有一千種做法,如何選擇並堅持正確的,並不容易。
枯榮
1、價值投資定義是什麼?
其實「價值投資」這個概念並不是很清晰,按照一般的解釋,價值投資是格雷厄姆和多德教授在30年代撰寫的《證券分析》中開創的。但事實上,在《證券分析》
中,格雷厄姆並沒有提到什麼「價值投資」,他說的是「投資」。按照勞倫斯.科明漢姆的劃分,投資模式分為五類,而價值投資是其中一種,另外還有:增長投資
(以菲利普.費雪、彼得.林奇為主)、指數投資(約翰.伯格為首)、技術投資(以威廉.奧尼爾為首)、組合投資(首見於《漫步華爾街》)。科明漢姆對「價
值投資」的定義是:通過公司財務分析,尋找市場價格低於公司內在價值的股票。
個人觀點,所謂價值投資,必然是延續格雷厄姆投資理念基礎上的,即將「安全邊際」(或控制風險)放在投資首要位置的。
2、安全邊際(控制風險)是價值投資的首要考量因素嗎?
我想應該是的,安全邊際是整個格雷厄姆投資理論的基石,實際上,安全邊際可以和「企業內在價值的估量」劃上一個約等號。因為一旦你能判定企業內在價值範圍(而非精確值),那大體上的安全空間就能判斷出來。
但兩者又不能完全劃上等號,因為對「安全邊際」空間的把握,是非常有藝術性的,而且在不同年代要求會發生變化,所以你才會看到格雷厄姆30-40年代要求的「空間」是非常大的,但到了彼得.林奇縱橫的80年代,已經完全「走樣」了。
3、企業內在價值是通過什麼方式計算的?
格雷厄姆開創證券分析時,企業內在價值的估算,大體上是門科學,是和公司資產負債表緊密聯繫的。格雷厄姆的計算,最初是從淨營運資產開始的,到《證券分
析》後期,他的計算已經演變為市盈率了(即他說的資本化率)。到巴菲特時代,他已經明確指出,對企業內在價值的計算,是通過未來現金流折現實現的,即企業
內在價值取決於公司未來可續生存期內獲得的現金流的現值。
但注意一點,格雷厄姆對「預測」是充滿質疑的,他多次強調「理性投資者應該更多傾向於對風險的考慮,而不是對未來的預期」,而且他還辛辣指出,對未來業績
的預測,大多是付出學費的猜想。事實上,請注意1929年經濟災難中對價值的毀滅,無數看起來非常穩健的公司最終無法印證人們甚至是公司管理層的預測。
但格雷厄姆也指出,通過投資者不斷的努力,是有可能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最大程度把握公司未來經營方向走勢的。巴菲特在實踐中,發現某些公司具有某種程度上的
壁壘,進而能預測公司未來的發展甚至是收益和現金流。其實這也從另一面說明,大多數公司未來經營方向和收益現金流,是極難(甚至不可能)的。網友「石中
火」君對此有精彩點評,她說:「巴菲特為什麼喜歡業務簡單的企業,因為業務一旦複雜,影響因素就呈幾何級數增加,即便抽提出每個業務的主要影響因素,對於
企業這個系統而言,輸入還是太多,每個變量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只能估測,那麼會造成巨大的誤差,從而導致定性的錯誤。不是導致安全邊際要求太高而失去投資
的機會,就是安全邊際估計不足,導致投資風險劇增。」
我的看法是:1、很多企業內在價值的分析對特定的投資者而言,是極其艱難,甚至無效的,具體取決於兩個方面,一個是投資者對公司的把握程度,一個是公司經
營的穩定性。2、企業內在價值的把握必須對未來進行預測,而這樣的預測是難以「精確化」的,必須警惕將問題複雜化,例如麥肯錫的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實際
上使用意義並不大。
3、企業能真正把握嗎?
我的看法,是很難,可以這麼說,不管你如何努力,也只能是0%-70%之間,剩餘30%(只是個比喻)你永遠無法掌握。而且,這樣的公司,對特定投資者而
言,應該是不多的,這涉及到能力圈的問題。格雷厄姆有言:投資者不論如何熟悉公司,都不可避免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風險。但通過不懈努力,堅持在自己能明白
的領域,應該可以逐步接近中值,甚至跨越。但總的說來,不可能有人能接近完全把握,即便公司長期任職的高管也不可能。這也是格雷厄姆一再強調,不能將所有
資金放在一家公司的緣故。
4、趨勢和價值投資能結合嗎?
我的看法是幾乎不可能。兩者出發點是背離的。
5、價值投資等於長期投資嗎?
我的看法是價值投資和是否長期投資沒有直接關聯,但巴菲特和芒格顯然延展了格雷厄姆對「價值投資」的理念,引入了很多菲利普.費雪的成長股理論,這將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牽連在了一起。也許,長期投資是價值投資的一種實施方式,但絕對不應該是價值投資的全部方式。
6、價值投資是否每個人都應該學習並且掌握?
我的看法是不可能,也不應該。如果都這樣做了,那麼市場將是完全有效市場。而價值投資的根基,必然是市場在某些時候是「失效」的。(但不否定,市場大多數時候是有效的)。所以反言之,價值投資也是很稀缺的,也是非常難於掌握精通的。
7、現階段中國股市可以實現價值投資嗎?
我的觀點是不知道,但仍有人在不斷驗證這個理念。如果中國股市無法驗證價值投資理念,那麼只有兩個可能同時存在:第一,市場是非常有效的,或者市場總是高估的。第二,中國無法誕生長期經營穩健向上的企業。我不太相信兩者會一直存在。
8、價值投資是賭博嗎?
個人認為某種程度上是的,但和賭博你通常無法控制概率上相比,價值投資實際上是以安全的價格作為賭注押上自己的籌碼。價值投資之所以將安全和控制風險放在
首位,就是承認了自己對企業把握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也存在巨大風險。但安全和控制風險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獲得對企業長期經營賭注的獲勝率。
由於信息時代的來臨,當前企業的內在價值的判斷已經比林奇和格雷厄姆時期有了更多的借鑑和依據。
也就是更加透明化,所以內在價值的判斷已經不單單是當前或者當年的內在價值判別,而是判斷未來幾年或者10年的內在價值。這個價值的判斷,綜合了全球需求和生產要素分配,和分工等因素,行業發展趨向,不同行業回報率走向,銀行政策,環保因素,等等太多。
內在價值的判斷期貨化的傾向,使得股市震盪加劇。
1:價值投資的定義:
東西便宜了就買,東西貴了就賣
價值的定義:
每個人看招行,st公司值多少錢,取決於個人的知識和經驗,2000億市值的招行可能有貴賤之爭,200億市值的時候大部分人靠常識是否知道招行被賤賣,st源發5元可能你嫌貴,但買殼的人不嫌貴.出價5.92.
2:價值的計算:
無法精確計算,但有常規的幾個估值指標>PE,PB等
3:如何發現價值:
靠眼光,是定性的東西,就像招行剛上市不到200億市值,你能看到2000億.投機者什麼也看不見,他看見的就是表象,價格今天是10元,還是20元.對價格感興趣,而不是對企業的前途感興趣
4:如何進行價值投資
大部分時間放棄參與市場波動,與"市場絕緣"用時間來增加價值,普通投資者難以作到,有的人一分中不看股價就難受.
5:投資大師如何做價值投資
近看老巴中石油和比亞迪的操作
6:買點就是安全邊際
你是不是買的比所有人低是關鍵,老巴不在高點賣股票,但它在別人不願意買的低點買股票,所以成本比幾乎所有人低.這是決定其成功的85%.中石油1.85,最後的高點是20多,比亞迪8元,前期高點是70元.
7:價值投資和時間:
不好確定持有的時間,但是有過持股5年以上經驗的人會有很深的感受
8:基本面的不確定,不可能有完全確定的基本面
確定是相對的,不確定是絕對的,在不確定下如何進行投資.合理假設,正確的知識,常識的去作出正確的推測,結果也許會美妙,當然要系安全帶,買點第一.
趨勢投資和價值投資我倒不認為有本質衝突,這兒指的趨勢是建立在公司經營狀況的基礎上作出的收割或死抗決策,不是某一時期技術走勢的趨勢投機,用苛刻的財 務指標和靜態的觀點無法區分一個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如同人一樣,企業也有創立到成長然後成熟的過程,某一時期對公司估值完全用財務指標衡量過於保守,投 資企業並不是種幾顆菜就收穫幾顆的等量產出,而是一個建立在公司分析和行業分析上的動態監測行為,行業屬性不好的企業即便有個出色的管理層也只能做的相對 好一些而已,反而一個繁榮的行業即便管理層差些也能獲得很好的回報,房地產和化纖就是2個截然不同的行業,無論如何,現金流屬性佳的消費服務業都比現金流 狀況不可預測的工業類或者高科技類都要更穩定些,巴老的風格既是如此,穩定的現金流才是企業的血液,穩定沒有成長的公司只能獲取淨資產增加的收穫,公司價 值的核心是未來賺取現金的能力,一個公司的商業模式決定了公司的前途,行業的競爭結構和替代品的影響決定了公司的獲利能力,假如有一個獨一無二產品的公司 其價值也不能用當期的現金流來衡量,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再好的公司也會交到智商一般的人手上經營,只有獨特的產品才能保證即使才能平庸的人管理公司也不 至於破產倒閉。
關於價值投資,我看了一下枯榮兄的帖子,感覺和自己的想法很接近。但是通過這幾年的實踐,我覺得思路可以更開闊些。
談談自己的看法:
1
2
3
4
要善於在不同的市場尋找機會,股票僅僅是證券市場的一部分,還有債券(國債、可轉債、企業債、公司債),還有期貨等等。對於穩健的價值投資者而言,值得買
入的時候並不多,有時候可能要等上幾年。因此要善於在不同的市場尋找機會,股票市場高估時,債券可能處於低估階段。而期貨市場在大幅度下跌或大幅度上升
時,偶爾也能出現一些較有把握的交易機會。通過最大化利用資金,每年可以多收益5-10個點,長期積累,將是非常可觀的。
1:價值投資定義的定義:也許並沒有價值投資這個概念,而是後來巴老的追隨者加上去的,巴老只說過投資,也只認可投資。我認可的價值投資就是用自己或自己
募集的資金去幫助優秀的企業,以實現優秀的企業更優秀,而讓自己的資金也更優秀的一種方法。價值投資本身是一種理念,但我以為是一個很高尚的理念如果人人
都用自己的資金去投資優秀和負責的企業,這個世界會美好太多。
2:安全邊際(控制風險)是價值投資的首要考量因素嗎?巴老誠不我欺,他是一個高尚的人,從他嚴於律己就可以看出,沒有欺騙任何人。他曾說過:就是85%
像格雷厄姆,15%像費雪,其實費雪的成長性也是安全邊際的延伸。不過很難,主要問題在於個人對安全邊際的理解不同,對安全邊際的認定不同,計算更不同,
與投資者知識結構,生活閱歷都有關係。就算巴老說的很細,對於安全邊際也會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和理解,這一點,巴老很狡黠,連辯解都沒有,很正常,誰說他這
點不是大智慧呢?
3:價值的計算:用一種相對保守的方法精確計算企業的價值,當然有各種不同的方法,有些方法甚至有一點唯心,但是不能說明他們錯了。應為有些方面的確需要
唯心一些。例如:管理層優秀的人品,很難用數字來說明,例如:職工的和諧度和上下級的和諧都是很難用數字衡量的,但這些又是一個優秀企業必需的。再說,巴
老本身也沒有講的太細,畢竟他不是老師,不能苛求他。我以為,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對風險的控制排第一位,風險風險再風險。在風險可估的情況下投資。也就是
巴老的第一條,不虧損。
4:企業能真正把握嗎?毫無疑問,不能。也就是說永遠也做不到預測,最多做到看清流向,所以有了個能力圈的概念。在自己能力圈裡做事還能有問題嗎?說到底,還是個安全邊際的問題。
5:趨勢和價值投資能結合嗎?不能,趨勢投資時利用經濟的趨勢慣性來投資賺錢的方法,而不是靠企業經營優秀本身的紅利溢價來賺錢的方法,兩者有本質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