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德國難民拒做有償義工:我們是默克爾的客人

據英國《每日新聞》8月18日報道,德國薩克森瓦爾登堡市市長柏恩德·波勒稱,當地難民拒絕接受政府提供的帶薪義務工作,並表示“我們是默克爾的客人”。

根據歐盟移民相關規定,難民在接收國家內不允許從事任何工作,只能做義工。為了幫助、鼓勵沒有工作的難民能夠重新走上工作崗位,同時更好地融入到當地社區,茨維考地區的官員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給難民提供了7種義工,難民每工作20小可獲得18英鎊的報酬。

當地還安排車輛負責接送難民,且難民在住處可以得到免費食物。當地議會還花費600英鎊給難民制作了工服。然而該項目進行到一半,工作人員傻眼了,因為當初同意工作的難民們紛紛表示“我不幹了”。

據悉,這些難民後來了解到,德國時薪最低7.3英鎊,因而表示不願意接受工作。波勒稱:“後來他們說自己是默克爾的客人,而客人是無需工作的。”

根據德國《避難申請者救助法》,政府除了承擔難民的住宿(含暖氣)、醫療費用之外,還須向難民發放基本生活費和零花錢。目前,難民家庭戶主每月可拿到352歐元,0-6歲兒童每月133歐元,7-13歲孩子每月179歐元,14歲以上的家庭成員(子女或配偶)每月199歐元。因此,在難民進入歐洲的熱潮下,德國無疑成了他們理想的選擇。

據最新報道稱,即使多方調解,這些難民們仍然拒絕回去工作。 “在一次專門召開的會議中,在譯者協助下,政府再次解釋了移民規定,” 波勒說,然而雙方仍未能就此事達成共識。

如今為難民提供的7份工作均已“報廢”,波勒這次公開披露此事,旨在強調德國目前存在的難民危機問題。他表示盡管此事可能被反對接受難民的人所利用,但他不得不說,因為是由當地社區籌錢來幫助難民工作的。

“我認為把目前的狀況告知大家是我的職責所在,即使這很難辦,也曾受到多方反對,”波勒說。瓦爾登堡市官方確認稱,目前難民們仍未進行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154

拒做樓奴 蝸居樂與怒

1 : GS(14)@2010-10-17 18:44:08

2010-10-09 iM  

香港樓價持續高企,有樓階級自然笑不攏嘴,上不到車的則人人叫苦連天。初出茅廬的年輕人,面對遙不可及的樓價,人人自危,有人要政府遏抑樓價,有人要復建居屋,有人要資助置業,建議方法層出不窮,誓要成功上車為終極目標。

這邊廂有人為買樓而苦惱,那邊廂有年輕人卻樂於蝸居,享受無壓力的生活。24歲,大學畢業兩年的阿軒,現職區議員助理,月入約1萬元,他沒有為上車而煩惱,反而樂於跟另外兩位朋友一起租住3,000多元的油麻地平價閣樓,希望追求生活上的富足而非環境上的滿足,更篤信大學老師的一句格言︰「只要一日有人玩個Game(樓市),就永遠都唔會完。」

有人樂於蝸居,亦有憤怒一族,抱怨上車難上難,婚後仍與家人擠在300呎公屋;更有話劇團把荒謬的樓市搬上舞台;有保育人士索性歸園田居,化身港版「阿凡達」與村民一起悍衞土地,免得被貪婪的地產商進佔。

無憂蝸居族 3000元租閣樓

放工時分,打工仔拖着疲憊的身軀趕回家,跨區工作的阿軒,晚上8時才回到住處。記者跟隨他一起從油麻地港鐵站步行返家,閒談間他提到,這晚是他鮮有早回家的日子,因為平日放工要到大學上課,沒11點也回不了家。

阿軒表示,當日選擇搬出來住,其實是害怕經常夜歸,影響家人休息,才決定搬至交通方便的油尖旺區。

市區鬧市,夜夜笙歌,但這晚與阿軒的歸家沿途,卻意外地寧靜。走過昏暗的街道,在阿軒的帶路下,記者沿着一條狹窄的樓梯拾級而上,他拉開樓梯旁的一扇門,來到了他們位於士多地舖的閣樓「蝸居」。

橫樑壓頂閣樓月租$3700

記者登門而入,立即便被大廳中央「T」字形的大橫樑搶住了目光,每次走過橫樑底都要小心翼翼低頭閃避,而屋內燈光亦被這橫樑分隔得半明半暗,這真算是名副其實的「橫樑壓頂」吧。

記者抱以奇怪的眼光望着天花,阿軒在旁卻沾沾自喜的說,這條橫樑其實是他們的「幸福之柱」,沒有這條柱他們根本不可能以3,700元租住,比較同區兩房 300多平方呎單位,月租介乎4,000元至5,000多元,他們的單位已便宜了市價近千元,可謂焉知非福。阿軒與兩位朋友分租這個閣樓,他每月只需付 1,000元租金,但要跟朋友同房居住。

雖說租金便宜了,但屋內其實不包任何傢俬,唯一的裝置熱水爐又經常失靈;還有一個「小人國」廁所,每逢人有三急,也須俯身而入;廚房設備亦十分簡陋,環境總是讓人感覺灰灰暗暗。相信大部分人對於如此居住環境,都會感到不舒服,但阿軒和朋友三人卻樂在其中,原因不在於環境,而是他們的生活方式。

「以如此租金租住市區心臟地帶,已經賺了,而且我覺得自己在工作以外的生活質素,亦因住這裏而提升了。」阿軒表示,因油麻地交通方便,不論上班或上學的交通時間都縮減了,而且附近食肆、士多眾多,任何時間食飯和跟朋友聚腳都十分方便。周六日他們的「蝸居」更是朋友間的聚腳點,猶如電影《六樓后座》的「私竇」一樣,在繁重的工作當中,仍能維繫了一伙人之間的友誼。

享受零壓力拒做「樓奴」

阿軒強調,油麻地唐樓一帶的鄰舍關係十分緊密,出入都會禮貌的打招呼,平時外出,鄰居甚至會幫忙看屋,不用鎖門;搬屋時,樓下街舖老闆會主動幫忙,一齊搬傢俬上樓;大時大節街坊更會聚首一堂。阿軒三人在這舊區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非常密切,這些感覺對他們來說是住在高樓大廈、大型屋苑裏不會找到的。

時下年輕人總歎樓價太高,沒能力上車,希望政府出手幫助,但阿軒卻表示,就算樓價下跌兩、三成,他也沒有想過要買樓,因為樓價實在貴得不合理,「基本上我有足夠首期也不會買私樓,就算政府再推居屋也沒有打算要上車,因為我不想工作一世,只為了一層樓,根本不值得。」他深信大學老師的話︰「只要一日有人玩個 Game(樓市),就永遠都唔會完。」所以他決心不會成為「樓奴」。

對於將來,阿軒希望仍可以租住油麻地唐樓,或者有朝一日可以租住東涌或鄉郊的寮屋,享受無壓力的生活。加上他目前正積極進修社工碩士學位,希望將來收入更充裕,始終現時仍有家庭及學費貸款的財政壓力,每月的儲蓄近乎零,所以雖說目前沒有太大的住屋壓力,但生活上仍然不算穩定。

區議員幫人上樓 自身難保

「我幫過好多人上樓,但自己就上極都上唔到!」北區區議員劉國勳(Edward)最近成了「八十後買樓難」的人辦,這句無奈輕歎,順理成章成為金句。

Edward在訪問中一直強調自己不是「窮到燶」,亦非買樓族中最需要幫助的人,惟臨三十而立之年,心中想要「娶妻」也有「置業」念頭,可惜兩個只能活一個。追溯從前,Edward一直用心儲蓄靜待上車良機,但每當一腳踏上車廂,列車就高速行駛,嚇一嚇,腳又站回原地……

施政報告發表前夕,外界吹風愈來愈猛,謂特首將提出重點協助「上到車與上唔到車之間」的夾心人。這一趟,助人無數的Edward可會得救?

2008年上不到車失良機

出身基層的Edward,從小與父母和妹妹同住粉嶺祥華邨一個300多平方呎的公屋單位。地方淺窄,一家四口日常所有活動都以客廳為「主場」;兄妹同房,人愈大愈覺不方便和沒有私隱。「讀書年代,通常要等家人入睡才溫書、做功課;妹妹換衫、睡覺,做大佬自然要退讓。稱得上私人空間的,就只有一個床位。」

生於同年代的香港人,家中一樣是父母兩孩的黃金組合,哪有不明白「蝸居」之理?但當眼前一個六呎高的大男孩,屈膝坐在下格床被窩,心又總覺不忍。

「其實我不太認同『蝸居』,不理別的地方怎樣,我們香港從來就是這個模樣,習慣了,有感情,怎會嫌棄?不過我想講的是,香港買樓真的很貴很貴!」

一如大多數「八十後」,25歲過後便得計劃將來,最好三十出頭就可以置業安居。Edward自言是個慳家仔,自第一份穩定工作以來,每月都儲起近三分之一人工為置業鋪路,希望與女友Casta早日拉埋天窗:「難道結婚後五個人一齊住300呎公屋?」事實上,Edward非常爭氣,2008年已儲得10多萬首期,那年金融海嘯樓價暴跌,他首次萌起落實置業的念頭。

「我想在本區置業,私樓、居屋都可以,若果買私樓就將貨就價,500呎已經好心足。你都知議員這份工『四年一結』,算過應該造八成按揭先夠穩陣,無謂一鋪清袋嘛!另外又要預多筆裝修費,加上大家都說樓市剛剛開始跌,所以打算努力儲多半年錢,那段期間一直都有睇樓、打價……」誰不知,樓市一跌即回,然後急起上揚,直到今日。

手揸30萬未夠首期裝修

翻查當年記錄,Edward提過的兩個樓盤:粉嶺花都廣場和碧湖花園,前者2008年一個高層547平方呎單位叫價118萬元,剛於上月以182萬元轉手,兩年內升了64萬元。而碧湖花園2008年一個515平方呎的單位售價124萬元,如今已叫價166萬元,升了42萬元。Edward苦笑:「差不多啦!」

按Edward的同事所言,他由2008年起一直收集區內樓盤傳單,除了儲錢,傳單儲得最多,可兩年後的今日,他翻了案頭好幾次也找不着,無名火起:「我現時已有30萬,但都係買唔起,丟晒啦!」

問及對下周的施政報告的期望,Edward快人快語:「我最想要梗係首置(首次置業貸款計劃)啦!我現時每月儲7,000至8,000元,基本上夠供樓,所以來來去去也只欠一筆首期,我知道不少人的處境也和我一樣。」

整體而言,他支持政府適度復建居屋,修補傳統住屋階梯:「先住公屋,後轉居屋,再轉私樓」的斷層。此外,政府應重新審視公屋入息上限及研究設按揭關卡,遏抑炒風,或者考慮「先租後買」等社會已有共識的方案。

最後一問:「若果施政報告幫唔到你,你會點?」Edward又是苦笑:「必要時都焗買啦!唔通唔住咩?」

又一教人無奈的金句!

施政報告房策成焦點

本港樓市炒得火熱,政府數度出招遏抑樓市,成效卻不顯著,縱然近期成交轉弱,但樓價仍然高企。特首曾蔭權下周三(13日)發表的施政報告,預計物業市場和房屋政策問題將會成為焦點,相信會提出多項長短期措施,以解決樓市問題。

長遠方面,政府擬重提填海方案,開闢新土地來增加建屋面積,提供更多房屋供應,而且很大機會尋求維港以外的造地方法。政府首選希望盡早落實「三合一」新發展區的規劃,即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打鼓嶺3個新發展區,加上洪水橋新發展區,作為長遠增加土地供應的主要來源。

至於短期方案,政府將會資助市民置業,以解決目前市民買不起樓的問題。而資助對象則定於有供樓能力的夾心階層,避免8年前推出首次置業措施時,出現「上錯車」及大量斷供的問題。據悉,政府會委託房協出任代理人,批地予其建「先租後買」房屋,但數量不會太多,政府或者會改以短期或一次性的資助置業機會,幫助欠首期的市民上車。

而資助置業的申請方法預計亦會作出改變,不再沿用以前攪珠抽籤的方法,會改以按申請條件排次序,使最有需要者可優先受助。此外,房委會將繼續落實推行活化居屋第二市場措施,更會研究包括讓合資格的非公屋住戶,購買未補地價的居屋。但是,獲大多數政黨及市民支持的復建居屋計劃,相信推行的可能性不大。(另有施政報告房屋政策前瞻報道刊《iMoney Wealth》P.60)

《天上人渣》道盡置業荒謬

在將軍澳一片綠油油的大草原上,矗立一幢名為「天上人間」的新樓盤,樓盤景致優美、綠草如茵、享有特大露台和會所、實用率高達六成,還隨屋附送陣陣「心曠神怡」的味道。港男朱彪為了娶得港女女友為妻,花畢生積蓄,買下「天上人間」單位。沒錢沒朋友的他為籌備婚宴,請來3位久未聯絡的小學同學擔任兄弟,豈料他們為在這弱肉強食的社會生存,早已變成「人渣」中的代表,令屋中接連發生離奇命案,而朱彪最關心的也不是朋友的安危,而是如何讓新居不變成凶宅,拖累樓價下跌……光看這故事大綱,已令人會心微笑,編劇張飛帆把困擾許多港人的住屋問題搬上舞台,寫成將在11月上演的《天上人渣》。

600呎新居放不下傢俬

台上的劇本源自台下的生活,《天上人渣》的劇組在現實中,也為高樓價所苦,只得飾演有勢力人士的梁榮忠已上車,「我都試過投資損手,捱了許多年才能夠成功買下第一層樓,所以演這舞台劇,我都好有感受!未買樓的總想樓價跌,買了樓的總想樓價升,難免有矛盾。其實樓是用來住的,炒風太盛對業主也不好。」其餘劇中的演員都是無殼一族,有的跟父母同住;有的長居於排練室;有的剛被業主加租迫遷;更多的寧租不買,不願被樓債捆綁一生,「以我現在租住的單位為例,只要樓價無端端跌一成,那損失已足夠我租兩至三年樓,我為甚麼要冒這個險?」編劇張飛帆說。

訪問在他和女友租住標榜距離地鐵站5分鐘路程的西九新樓盤進行,但記者由地鐵站起走了許久也找不到,最終走過多條橫街窄巷,行經滿街的五金舖、鋼材舖、舊式工廠大廈,一個華麗的翠綠庭園兀然在街中出現,「我起初都覺得間屋好超現實!」更奇趣的是他由600平方呎的居屋單位,搬進逾600平方呎的新居,原有傢俬竟然放不下,「這裏只等於400平方呎的居屋單位面積,全屋最大是沒有用的露台和窗台,這就是發展商的魔法!」

怨氣加深皆因看不見岸

劇中一幕,描述殺手想借朱彪的新居廁所射殺其鄰居,豈料廁所太細連長槍也放不下,靈感便來自朋友的「精裝」廁所。雖然新居問題多多,售價卻有升無減,兩年前售價約260多萬元,現已升至300萬元,月租9,000多元,他笑說入住新居的最大得着是給了他寫《天上人渣》的靈感,「但這單位在同區新盤單位中已不算瘋癲,究竟點解新樓要這麼貴?這其實是一個哲學問題!」

劇中,朱彪嬌妻非業主不嫁;現實中,多位演員娶妻後依舊租屋,「因為現在的港女沒有太多選擇!有多少人30歲能有一層樓?好的女朋友都會明白。」正職為妙法寺陳呂重德紀念中學演員創意總監的演員冼振東說,他指近年香港的怨氣加深,皆因看不到岸,「以往我們能預測經濟數年為一循環,樓價會按周期調節,但現在樓價因內地熱錢不斷流入,能升不能跌,現在甚麼新樓都叫世紀豪宅,市面上200萬元以下的樓已經少之又少,那誰能上車?」

跟劇中主角一樣,張飛帆正在籌備跟未婚妻年底的婚禮,許多人問他買樓了沒有,他反問︰「為甚麼結婚一定要買樓?」他說港人太習慣被社會期望所操控,「誰說婚禮一定要擺酒?擺酒一定要播成長相片?生了小孩一定要花數千元讓他上Playgroup學玩玩具?為甚麼我們不能決定自己的人生?我們希望觀眾笑完,會回答自己這些問題。」張飛帆說我們的生活其實比劇本更荒謬。

----------------------------------

保育先驅 港版「阿凡達」

政黨及輿論壓力下,預期施政報告,會推出一系列協助「八十後」買樓的抒困措施,以滿足他們的置業要求。但是對於26歲的陳劍青來說,這一切的所謂關注,其實都令他感到非常反感,「我不想買樓,就算推出任何措施,目的其實都是『局』我們買樓,為甚麼要我貢獻青春,去建立一種我不願意過的生活呢?」他認為,現時「八十後」不是因為買不起樓而不滿,而是因為人人都想着要買樓,社會上根本沒有其他生活模式讓他們選擇,生活選擇權被剝奪才是他們真正不滿的原因。

陳劍青現時在浸會大學從事市區重建、新市鎮發展空間的研究工作,一直身體力行關注本地城市和鄉郊的發展。3年前他就曾在喜帖街示威被警察拘捕,後獲法庭判無罪釋放。今年初他更成立了新界東北發展關注組,開始研究新界將來發展的方向。

馬屎埔土地陸續被收購

陳劍青現居於粉嶺馬屎埔一間木搭建寮屋內,是村民免租讓他居住的。事緣早前,他協助上水一戶農民處理收地滋擾時,認識了一班馬屎埔村民,熱心的村民知道劍青渴望過鄉郊寮屋生活,便立即清空一所舊屋,邀請他搬進村。劍青一嘗遠離煩囂的鄉郊生活,同時還協助村民解決他們被強迫收地等的事情。

記者跟劍青前往粉嶺馬屎埔,由火車站坐小巴至總站下車,只見沿途全是大型私人屋苑,半點鄉郊情懷。劍青指,附近的綠悠軒、帝庭軒,10多年前其實都是馬屎埔的一部分,是當年政府聲稱建公屋而收地發展出來的。而短短一街之隔的馬屎埔,目前只剩原來大小的三分之二,土地更陸續被地產商收購。

鄉郊面積日漸縮小,取而代之的就是一排排的高樓大廈,跟劍青居住的小寮屋相比,形成強烈的對比。當記者走入屋,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因為屋內明顯比屋外清涼,劍青形容這是村民建屋的智慧。雖然沒有冷氣,但樓底高、窗口多,令屋內空氣流通,不會焗促。而且,高樓底可以在屋內加建小閣樓,增加空間,水浸時更可將貴重物品移上,避免浸濕損壞。劍青還大讚村民的建屋技術,在夏天打風落雨時,屋頂也沒有漏水,非常穩固。

寮屋的建築充滿生活的智慧,而為體驗完整的鄉郊生活,劍青還仿效他們開耕務農。他跟一些全職農夫合作,租用了附近一大塊農地,辦了個社區農場。而且,他們更定期舉行農耕工作坊、鄉郊導賞團,向外展示他們自給自足的鄉郊生活。

搞耕作班推廣農耕經濟

鄉郊生活令劍青十分享受,而他更希望將這種生活展示給久居城市的香港人,讓他們認識這種跟環境融和的生活,「晚上一大班村民會搬凳仔到河邊乘涼傾偈,交換一下務農心得;附近因沒有街燈,晚上滿天都是星星,還有很多螢火蟲,整個環境非常舒服,是真正感受到生活的質素。」他認為這種生活是買豪宅也不會得到的,有些人可能很享受高級會所的設施,但事實上他們跟居住環境是完全隔絕的。

劍青表示,他們每星期的耕作班,都吸引不少居住附近大型屋苑的居民參加,而且他們亦十分投入。有些學員甚至正四處找田地,希望自己開耕實踐,只是附近農地被地產商大量囤積,才限制了他們,「以耕種來發展經濟,以我們的經驗來看,是可行的,因為以一名全職農夫,一星期落田5至6日為例,平均收入就可達 8,000元,時薪絕對超過現時建議的最低工資33元。」

對基層市民來說,務農耕作可能比他們出外打工的收入更好,而且又不用受老闆客人的氣,不失為解救貧困的方法。加上,租一斗田(7,260平方呎),每年的租金只不過1,500元,負擔不是很大,而且更可在旁邊搭建寮屋,一並連住屋問題亦可解決,「地產商根本不知農業是甚麼,他們只視土地為銀行。」根據劍青表示,單是某一地產商在新界囤積的農地已有340萬平方呎,面積接近三分之一個九龍,而且他們的收購還正在快速進行。

鄉郊發展模式應予保留

地產商收地,跟政府的新界發展政策不謀而合,劍青指,例如十大基建、環保城等建議,無不同樣以改建農地為目標。但事實上,新界居民和很多新一代,其實都十分嚮往這種鄉郊生活,但他們的選擇權卻愈來愈狹窄。劍青住馬屎埔的半年間,看到不少被迫上樓的村民,閒時仍然回歸落村,白天仍在田間生活,繼續開田耕種,對從前的生活始終依依不捨。

劍青形容新界北區一帶,是珠三角最後一塊有農田的大面積綠化地帶,這裏絕對有條件可以發展大型鄉郊農村,讓香港人有多一種生活模式選擇,不致人人變成地產商下的「樓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196

拒做「樓奴」,適時置業

1 : GS(14)@2012-02-28 23:16:40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94072
當學業已基本完成,自己已掌握自學能力的時候,青年人當然要出社會工作;但在選擇工作時,就應該先着重自己的志趣與工作的社會功能,而不應該只着重工資的多少。做「錢奴」與做「樓奴」一樣不值得。當在社會工作了一個時期,如果量入為出,堅持儲蓄習慣的話,不難會有一筆資金積累。與其拿這筆錢作買樓的首期,不如考慮創業。一旦買了樓,每月都有分期付款的責任,就會不敢去冒風險,有創業的機會也不敢去把握,這就不值得。
但我亦見過有些青年人,既不進修,又不創業,有點積累,就去買名牌、去旅遊、吃喝玩樂,沒有為將來的生活早作打算。這就更不值得,不如儲蓄買樓。
我在未買樓之前,就只求實用,不理牌子,看旅遊書代替去旅遊,去大排檔代替上館子,目的就是要儲首期買樓。我並不認為我是在做「樓奴」;相反,我是想努力擺脫成為「樓奴」,以免不斷為住屋問題而困擾一生。
在香港生活,最大的開支是住屋,買了樓就一勞永逸,租樓就一世都得交租,還要被業主加租逼遷,經常搬來搬去,非常被動。供樓只是頭段辛苦,分期供樓的金額,初段常比租金高,但租金每個租約都可能加,而分期付款多是定額的,加多幾次工資之後就愈供愈不覺辛苦。因此,我選擇買樓而不是租樓,樓供滿後就不用再供,我就可以每月都有餘錢,做我喜歡做的事。再者,房地產始終是世上最佳的財富儲存工具。別的資產大都會折舊,只有土地可以永存,而且還可以隨着社會生產力的上升而同步增值。有樓收租是退休生活的最佳保障。此之所以,很多人有餘錢的時候都喜歡置業。投資者的這種偏好,大大增強了地產的升值能力。
人可以有兩種收入,一種來自工作的報酬,另一種來自投資的回報。自住物業沒有租金回報,但一樣可以有資產升值,這種資產升值,只有買了樓的人才能享受得到,租樓的人就分不到這杯羹。
此之所以,我們雖然不用急急去做「樓奴」,但亦不用為了抵制地產商而拒絕置業。在條件許可的時候,選擇置業還是勝過一世租樓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990

火鍋店拒做「獨食客」生意捱轟

1 : GS(14)@2012-11-10 13:46:06

如果我想食都無得食...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110/18062983該間位於九龍城廣場的「蒲鍋日式燒肉火鍋專門店」,主要提供燒烤和火鍋放題,午市每位118元,晚市未計加一成人每位158元(特價),門口及餐牌均列明「2位成人起」,惟不見張貼告示不招呼獨食客人。記者晚上7時許到達,告訴職員只有一位,即被拒絕入場,查問因由,只獲覆公司政策。及後記者連同一位同事二人同行,才獲安排入座。
負責人:成本問題
當時餐廳僅3、4枱食客,每張枱均設燒烤爐。客人從食物紙點選食物,晚餐任食兩小時,包括M9和牛和黑毛豚肉。記者約8時半離開,餐廳30多張枱逾100個座位,不足四分一入座,寧空座也不做單身客生意。本報致電該餐廳,接電自稱負責人女子表示:「兩位起係成本問題。」記者問:「一位係咪一定唔招呼?」她回應:「寫明喺度,冇叫你入嚟!」說罷即掛線。
2 : teddycmh(30805)@2012-11-10 16:39:10

同人搭台用公筷順便搭訕媾女
3 : 香港自由人(32603)@2012-11-12 16:44:00

好似老廟大排檔一樣,出一人套餐(雜錦海鮮肥牛鍋)咪得囉,加特價啤酒汽水,保證你客似雲來。
大家樂大快活美心MX都無酒飲,有好大市場空間。
4 : jj1984(29252)@2012-11-12 19:15:13

呢類任食燒烤太搵笨,我唔會去.
5 : wilsonchui(9055)@2012-11-12 21:55:08

3樓提及
好似老廟大排檔一樣,出一人套餐(雜錦海鮮肥牛鍋)咪得囉,加特價啤酒汽水,保證你客似雲來。
大家樂大快活美心MX都無酒飲,有好大市場空間。


試過同frd 自備啤酒肥牛加料去食美心一人一窩,埋單人均價六十幾smiley
6 : jj1984(29252)@2012-11-12 21:56:17

俾人捉到會唔會趕架?
7 : wilsonchui(9055)@2012-11-12 21:59:26

6樓提及
俾人捉到會唔會趕架?


唔知,試過一次咋..
不過我見好多人都咁做,應該唔會掛(好似係)
8 : GS(14)@2012-11-12 22:45:16

7樓提及
6樓提及
俾人捉到會唔會趕架?

唔知,試過一次咋..
不過我見好多人都咁做,應該唔會掛(好似係)


我父試過偷運公仔麵入鋪頭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889

戴耀廷捐款風波審核委員會拒做終期報告

1 : GS(14)@2015-04-01 08:36:06





【本報訊】港大校務委員會多名建制委員上周拒接納匿名捐款審核報告,要求點名追究涉事港大教職員,不過昨在例會上,負責調查的審核委員會「企硬」,拒再交所謂終期報告。校委會主席梁智鴻會後改稱接受審核報告,只要求進一步申述細節。匿名捐款調查報告是調查佔中三子之一、港大法律學系副教授戴耀廷接收的145萬元匿名捐款,再轉交港大三個部門運用。當中給人文學院的15萬元捐款,用以聘用的研究助理卻被調到參與6.22公投工作,審核報告指違反捐款原意。在上周三的校委會特別會議上,建制委員梁高美懿、王䓪鳴、紀文鳳等批評審核報告未有點名追究責任;梁智鴻會後宣佈該份審核報告只為中期報告,已指示審委會盡快再提交一份終期報告。



學生會促李國章辭任校委


在昨日校委會每月例會上,據悉審委會成員認為報告已經完備,拒絕再提交終期報告,審委會主席黃啟文表明只肯再闡述報告內容,在提交給校委會前,會先給涉案的戴耀廷、法律學院前院長陳文敏等人閱覽,公示公正。梁智鴻在會後表明校委接受審委會的「捐款報告」,沒有再稱「中期」報告;並沒再提及要求審委會提交「終期」報告,「不過有啲細節,我哋覺得佢要進一步申述」。他以需要保密為由,拒再回應細節。審委會由多人組成,主席黃啟文是校委會委員,在會計行業具有深厚資歷,委員包括同是校委的渣打大中華地區行政總裁洪丕正、前審計署長鄧國斌和法官張澤佑。學生會會長馮敬恩認同審委會所交的是最終報告,校委會應只選擇接受或不接受,他又聯同學生會成員向新任校委會成員李國章發公開信,批評李行事專橫霸道,要求李馬上收回之前批評港大教員不務正業的謬論,並立即辭任校委。李國章接收了公開信,會後被追問會否辭任校委,他反問:「我做錯乜嘢?」■記者倪清江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01/190976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176

【專題籽】電器回春 拒做垃圾富戶

1 : GS(14)@2015-04-21 02:01:50

陳榮禮 香港電器及電子設備回收協會主席;平日九成時間花在天台修理舊電器



【專題籽:胚芽故事】二○一二年,全球製造四千八百萬噸電子廢棄物,平均每人每年丟棄七公斤電子產品;香港一年的電子廢物達七萬噸,平均每人丟十公斤,高於世界平均值,是垃圾「富戶」。然後八成處理不了的電子垃圾會出口到第三世界國家非法燃燒拆解,釋出的毒物就送給他們污染與各類癌症。今年二月,環保署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撥款,在屯門興建廢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及回收設施,預計於二○一七年落成,目標減少三成電子垃圾。想深一層,我們真的每年用壞這麼多電子產品、丟得滿山垃圾嗎?看陳榮禮的滿室回春電器,你會明白如何避免做電子垃圾富戶。我放下屠刀,即是銀包,甚麼都不想買了。

自細愛上士巴拿 冷氣用足廿二年

香港電器及電子設備回收協會主席陳榮禮(Eddie)的家夠多「垃圾」,維修中的電腦、音響、收音機叠得高高,收藏相機的凍櫃有三個,到處置放着機械零件,螺絲批士巴拿大中細鉗電線鉸剪掛滿牆,他說:「活動過後別人遺下的,都撿回來變成這樣。」他把自家小花園變成小型收集站,幫街坊分類回收垃圾,收到大件廢物就搬回三樓天台慢慢拆解,送禮自用兩相宜,又或拆下零件,待有日派上用場。他家有七八成電子產品來自垃圾場、回收場及親朋戚友的廢棄物,「其實自我懂性已經是這樣囉!」童年住石硤尾徙置區,很窮,鄰居垃圾婆撿到好東西會與他分享,習慣上街撿廢棄物回家,看能否修復之。小學未畢業已常常跑去鴨寮街,買二手零件維修舊物,或替收音機修理升級,「我從小就有鋪士巴拿癮。」他家有好多古靈精怪產品,朋友用了十年的spa濾水器,他改裝成收集雨水過漏器,用來抹地沖廁所。客廳的音響器材皆來自垃圾站或朋友丟棄,一對被老鼠咬了一半的喇叭從半淹水的垃圾站撿回來,音色最好的那部唱機有十年歷史,「不是次次開得着,要看彩數。」冷氣機用了廿二年,年紀大過女兒,幾年前家裏有大中小三部回收電視機,為省電,他規定人少看小電視機,人多看大電視機,後來換了LCD大電視,用電量比小電視少五分四,才肯放棄三部回收電視機。最新出品有用汽車電池改裝而成的氣球泵,花了兩星期慢慢製作,備時間掣,每次都可泵出一樣大小的氣球,方便老婆扭波波之用。朋友常笑他的音響組合豆泥,管他的,他沒追求幾十萬完美音色,裝裝砌砌間令廢物起死回生才是享受。



舊零件重組 自創奇怪電器

Eddie還自製過一架發電單車,奮力狂踩半小時,電量足夠點亮一個電燈泡。一股雄心,數年前曾斥資二十萬,在家天台裝置風力發電及大量太陽能發電板,清風送爽是一滴電都生產不到的,打十號八號風球才能提供到十來元的電力,陽光普照時一小時可儲存約一元電費的太陽能。以每日生產五元的電計算,夠推動房裏四分三匹冷氣睡一晚,但二十萬元成本均除每日五元,撇開損耗維修費,要一百年才可回本。搞來搞去,結論是與其勞師動眾自製那一丁點電,不如大家用少滴電,既方便又快捷。其實年輕時Eddie也是個購物狂,貪別緻貪新鮮,每兩三年換車,每三兩個月萬元音響整套換,三分鐘熱度退熱,隨手送人,給藉口自己買新的,這樣的日子維持了三四年。年紀大了,洗盡鉛華了,他覺得:「反正怎麼追都還有更好的,有時多花一倍錢,可能只追買到十分一的科技升級,你能追多少?漸漸地覺得追下去也沒多少價值。我希望物件不用那麼快就拆解回收,希望能修理一下,延續它的生命。」有研究說購物衝動來自腦裏讓人興奮的多巴胺,所以一有購物衝動時不妨冷靜轉身離開,隔一會兒,你就會認真想想是否真的有需要購買這東西。



Eddie的家連天台,塞滿了回收的待修電器,各式維修工具掛滿牆。

放相機的凍櫃風扇壞了發出蓬蓬聲,Eddie本想修理,一拖三年,習慣了,那蓬蓬聲成了家的一部份。

除了大電視,大廳一套音響組合,都從回收維修而來,幾乎免費。



可樂CD收音機,朋友壓箱底十多年全發霉,他細心清理後睇得又唱得。

朋友要棄置的酒櫃顯示器溫度計失靈,他貼個真溫度計入去,一樣用得。



廢棄家電好歸宿

若沒有Eddie的癡情毅力與包容空間,決意分手者請做個好心,幫電器找個好歸宿吧。香港最少有二百個合格回收商回收電器,聖雅閣福群會在港九已有十六個回收站,環保署流動舊電腦及電器收集中心每周會輪流停泊不同地點收廢,加上全港五百多個合作的屋苑和屋邨,甚至如Eddie般自設站點的散戶有心人,全港就有超過一千個電器回收站。有心做,其實不難。位於屯門的綠色家電環保園(Weee Go Green),專門回收來自十九區屋邨屋苑的廢棄家電。今日藍天白雲,幾百袋未分類的回收電器包括電視、電腦、夾餅機、電飯煲、電子琴、按摩器……有些還連着簇新的紙盒紮在一起,反射着刺眼的陽光。這裏有條「雪廠街」,緊接街尾「洗衣街」,幾十部修好的雪櫃,大中細單雙門齊備;還有矮身大眼雞洗衣機,維修後齊齊隆隆聲試機,通過測試後可透過社工送到有需要的獨居長者、基層家庭或特殊病患者的家去。修理不了的就拆解成不同物料,送到合格的化學處理中心處理,化整為零,再度輪迴。單是屯門這個回收站,每年約回收二百四十噸舊電器,佔全港電子廢物中約百分之零點三,並約只有六十二噸可修理重用。如果逛街市可以看到民生風光,逛回收場一樣可以看到香港獨有怪現象。聖雅各福群會高級服務經理張穎雪說,現在家家換上Plasma電視配合精巧蝸居,價錢越見普及,二○一二年回收站裏曾出現大遷徙般的「大牛龜潮」。每年聖誕新年過後是舊電器「豐收期」,大量冷門家電如電動按摩器、facial機、夾餅機等新簇簇來報到,顯然是唔多等使的派對禮物,再來應該有超市及百貨店儲印花換領的家電禮品及早陣子流行的自家製健康麵包機。預言者言,第一代麵包機、多用途榨汁機將隨新型號的推出,成為下一批電子廢物潮的主角。



短命電器潮 陸續有來



綠色家電環保園有個基層wish list,多年來慣性搶手家電排名依次為電視、雪櫃、風扇、洗衣機及電飯煲。酷暑與嚴寒,風扇跟暖爐會突然爆seed搶頭位,至於那些按摩機、facial機、捲髮器等基層市民無閒消受,就會送去義賣。師傅們每月自發更新wish list,排名高位者將得到優先處理。其實講來講去三幅被,從簇新垃圾看潮流未免折墮,勞師動眾回收重整的速度,又追不上人們的一買一丟。買物前三思,才是正道。



近年Plasma電視價錢大跌,綠色家電環保園的回收量就暴升。

這是綠色家電環保園的「雪廠街」,幾十部簇新的雪櫃修好待領中,場面壯觀。

每月,綠色家電環保園的師傅們自設電器wish list,按需求優先修理不同的電器。



維修中心的強師傅用廢棄物重組單車,日日騎它上下班。

香港二○一二年平均每人每年丟棄十公斤電子廢物,高於世界平均值,是垃圾富戶。





屯門綠色家電環保園
http://weeegogreen.sjs.org.hk/環保署流動舊電腦及電器收集中心(28383111)逢周六日輪流停泊十九個地點,時間與位置可上網查詢:http://www.wastereduction.gov.hk香港明愛(27166875)
http://www.ccw.org.hk救世軍(23324433)
http://www.salvation.org.hk記者:陳慧敏攝影:許先煜、楊錦文編輯:陳漢榮美術:吳子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420/191162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737

【我主場】欣宜拒做開心果「我要做八婆」

1 : GS(14)@2015-04-25 09:07:11

■欣宜以為有個肥字就代表肥嘟嘟好得意,結果被人鬧「肥X」都不知真正意思。攝影:陳志嵐


十個女人,十個怕肥,只有鄭欣宜無懼體形翻脹,外形起革命,但她卻重新尋回真我。欣宜自爆被鬧「肥X」瘀事,只因中文水皮曲解意思,後來獲悉受辱,她極速學盡廣東話粗口,牢記入腦以防再中招,欣宜只期望有一日在螢幕化身八婆,放縱爆粗洩憤。撰文:比華利藝人應該為角色豁出去,生於演藝之家的鄭欣宜早明箇中,當觀眾期待她做「開心果」沈殿霞的接班人,她卻急轉彎要做螢幕八婆。欣宜出道時曾遭網友喪插,她希望透過螢幕大爆發:「我好恨演八婆,咁樣可以攞正牌講粗口,我始終認為演同自己性格相反角色,容易投入啲。」


■二○一○年,接受地獄式減肥的欣宜成功變瘦。資料圖片

讚中文粗口勁

即使需要講粗口,也並非亂噏一通就等於爆,欣宜認為講到流利才達至高層次,番鬼妹的她指英語粗口太流料:「英文嗰啲字眼都唔算粗口,最多似助語詞,意思唔到肉。相對廣東話粗口就好唔同,夠晒尖酸刻薄,中文粗口鬧人係會涉及對方父母,唔單止鬧人器官,仲形容埋人哋嗰度。」欣宜以此作話題,越說越興奮。欣宜自幼跟外婆在加拿大生活,家教甚嚴,根本沒冇機會接觸粗口,直至初入行,她單純到在一次商場騷被觀眾爆粗辱罵仍懵然不知。其後欣宜有次接受記者訪問,她在不知情下爆粗:「我同記者分享趣事,我同佢哋講近排網友畀咗新花名『肥X』我,好開心,好親切,其實當時我真係唔知X字意思,以為配埋肥字,斷估就係肥妹仔咁解,咁都幾有福氣,肥嘟嘟箒。」欣宜語畢,記者糾正,她才恍然大悟:「唔識中文真係唔緊要,但點都要學識粗口!」





■以快樂為本的欣宜,不再強迫自己減肥。

■欣宜身手敏捷,去年她為拍攝《辣警霸王花》學習搏擊。資料圖片



結婚唔會公開

欣宜口直心快,即使多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922

買樓無望 港青求開心 寧「炒散」拒做長工

1 : GS(14)@2015-05-26 17:09:10

【晴報專訊】新世代工作觀不再只求穩定,有人力顧問指港青短工族趨增,大專生也「炒散」,但有副學士畢業生打散工三至四年,欲轉長工卻被拒。有社工稱,部分港青自覺「反正做極都唔會買到樓」,不如賺夠錢先見識世界。
八十後旅遊Blogger Lala雖非散工族,但找工首要條件是有十日以上年假,儲夠錢便出發旅行,「我嘅人生唔應該畀層樓綁住!每個月儲幾千蚊,點儲到層樓返來」,倒不如外出闖蕩增廣見聞,至今已去過十個國家。
安俊人力資源顧問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綺萍表示,年輕人都喜歡趣味性工作,約三年前出現「遊戲測試員」職位,只需「全天候打機,看看遊戲有沒有問題」,加上時間夠彈性,即使時薪只約五十至一百元,仍「一百人爭一個位」。
大專生自視大學生 不打基層工
周透露,認識部分「散工王」有大專或大學學歷,但主要是遙距課程學位或副學士。他們認為自己有大專學歷,不願做基層工作,但應徵大學學歷工作時,僱主未必願意聘請,故便先做散工,最後卻難找回長工。她指去年曾有二十五歲副學士畢業男生,因性格內向,難找長工,當了三至四年散工,包括展覽場地助理及推廣員等,兩年間任職超過十份工作,其後有感不可再浪費光陰,要求周介紹工作,但已沒有僱主願意聘請,周說:「我都幫佢唔到。」
努力捱仍難上樓 不如及時行樂
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鄧良順認為,上一代年輕人,目標可能是買樓養家,生活安穩,但現時年輕人因面對不少社會壓力,如樓價高昂,覺得「反正做極都唔會買到樓,不如及時行樂」,加上年輕人注重私人時間和娛樂,因此轉為做「散工」,「搵夠就走。」
鄧曾見不少「散工」年輕人完成一份長工後,拿到薪水便去旅行,「時下年輕人喜歡去看看這個世界,去旅行玩完就回來再賺錢。」他認為,近數年抱持這種想法的年輕人愈來愈多。
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陶兆銘認為,現時青年工作價值觀是「搵夠就去發展興趣、見識世界」,此屬全球趨勢,但不代表他們懶惰、無毅力。不過周綺萍提醒,「做一年散工,已好難轉正職。」
心態變 打兩年工即去工作假期
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會長李志明指,現今青年工作心態更重視工作生活平衡。他指,金融、零售行業極需人手,但時間不穩定,「年輕人會認為工作與期望有落差。」
另外,不少年輕人希望多見識世界,故打一、兩年工便辭職去工作假期。而本港就業模式轉變,市場上多短期及兼職工作,故畢業生未獲聘前會打散工。但李志明提醒,年輕人不宜長期打散工。
青協督導主任鄧良順補充,不少人趁三十歲申請年齡上限前,辭職參與工作假期,他不少同事亦這樣做。此外,樓價高企亦影響年輕人工作心態,「儲極都儲不到首期」,寧願用收入做想做的事。

https://hk.news.yahoo.com/%E8%B2 ... 7%A5-224634127.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593

側田拒做世界仔 2015-08-10

1 : GS(14)@2015-08-16 13:42:11

http://www.skypost.hk/feature/%E ... %8C%E4%BB%94/187059
今年六月,側田在紅館舉行兩場《We Touch LIVE 2015世界巡迴演唱會》,幾乎爆滿,歌迷大呼未夠喉,他聽到即笑笑口:「意想不到!我以為自己已經好Out了,最驚喜是原來很多90後有聽我的歌,在街上有20幾歲的歌迷想跟我合照,我話:『你無可能有聽我的歌?』他們卻說細細個就聽。感覺很安慰,亦覺得自己開始老了。」
本月底,側田再踏紅館舞台,與王菀之、羅力威等唱得之人,於《香港夏日流行音樂節2015》演出。早前他身患腸胃炎也來做宣傳,認真落力。不經不覺出道十年,05年推出首張唱片已大賣35,000張,翌年即踏足紅館開個唱,創下「一碟上紅館」紀錄。不過,人紅自然成為傳媒焦點,先後被拍到夜蒲追女、和曹格大打出手,負面新聞都衝着而來,結果2010年底宣布全面北上發展,至12年加盟寰亞才回歸。
衰到無得再衰
側田曾揚言住在香港令他唞不過氣,但最終還是回來了,妥協了嗎?「說到底,香港是我的家、我成長的地方,暫時無第二個城市可以取代,但在這裏做音樂會令人灰心,我們輸的是數字,花很多心機做音樂,但結果不成正比,至於傳媒寫甚麼我都無感覺了,跟朋友去便利店買樽水,他幫忙付款就寫我是食軟飯,酒鬼、風流、窮、『二五』,全都寫在我身上,衰到無得再衰,我都想不到有甚麼可以再寫。」
他轉轉眼睛再想一想,「所以我想做少點幕前,但我做得少又寫我撈唔掂,他們根本無了解我在內地做了很多演出,總之在香港不見報就話你霉。我常說我不太適合做幕前,亦不懂得怎樣表達自己,但在台上就可做番自己。我不可以好『世界』,如果我有天變得好『世界』,你都覺得怪啦!我在台上和台下都是同一個人。」
想參加《好聲音》
還是講音樂,側田會較自在。早前在演唱會模仿參加《我是歌手》飈高音,大顯唱功。「之前《中國好聲音》都有找過我,其實對廣東歌手而言,是一個幾好的平台發揚廣東歌,有機會我都會試下,去玩玩吧!其實我有很多作品都是飈高音,不過最近的幾首歌都是較溫和,以前寫的歌太激了,人愈大,把聲就愈難keep,只有林子祥到現在還可以唱原key,我估我十年、廿年後要降key了。我想做一隻碟不是為了賺錢,純粹為自己開心,可以是hip-hop、jazz、R&B等等幾種元素混合的,未必會公開賣,或者是只跟歌迷分享。」
撰文:何穎之
攝影:Lego 
編輯:黃寶恩
設計:鄧俊明
場地:九龍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007

【拒做大嘥鬼】90後搞網店賣過期零食 食過先賣自由定價

1 : GS(14)@2016-11-20 23:53:43

(左起)洪詩瑩(Cherissa)、韓駿謙(Terence)、蘇漢熏(Ben),陳凌旭(Allison)



望望日期,再看眼前包裝上「28.08.16」這組數字,腦海有否浮現扔棄的念頭呢?約半年前,有四位90後年輕人為打破這種「先入為主」的概念,成立組織GreenPrice,專門售賣一些過了「最佳食用日期」( best before)的食物,「我們不會有一個指標,指過了多少日子就不要食,我們會鼓勵你先試,而不是一開始就扔掉;若你試完,不喜歡再扔吧。」GreenPrice發起人之一陳凌旭(Allison)道。



根據地球之友對「最佳食用日期」的定義,食物在該日期前能保持最佳品質,過了該日期並不等同不能食用;至於「此日期前食用」(used by),則指過了該日期的食物,可能危害健康,一般適用於較容易腐壞的食物。簡而言之,前者即使過了期,品質或有機會下降,如薯片可能會「冇咁好食、脆口」,但仍可食用。



攤檔上的食物以乾貨為主,各佔山頭,標價由數元起至自由定價。

小黑板簡列「最佳食用日期」與「此日期前食用」的分別。


日棄3600噸食物絕大部份仲食得

GreenPrice有四位成員,當中有大學生韓駿謙(Terence)、洪詩瑩(Cherissa)及蘇漢熏(Ben),還有在社會初出茅廬的Allison。年多前,他們互不相識,直到一次非牟利食堂的探訪活動,始發現大家對於「過期」這回事,看法相似。「去完食堂後,我們發現現時香港每天棄近3,600噸食物,而當中絕大部份,都是可繼續食用,十分浪費。」Terence道。同時,他亦希望這些價錢較低的食物,可令有需要的人受惠。現時,觀乎市場上大部份食物的終結,均源於製造商設的一組數字;大多時「大限」一到,我們都順理成章送它一程,即使對方仍有「心跳」。一次探訪,令四人萌生出售過期(此「期」即最佳食用日期)食物的念頭。其間,他們以此概念,參加不同比賽,當中在好薈社(Good Seed)社會創新培訓及基金計劃得獎,最終拿到一筆十多萬的起動資金。過往半年,他們亦親自接觸不同的食品供應商,至今已達近20間,並以較低價錢,收購一些將過最佳食用日期,或過期近幾個月的食物。當中以飲品、朱古力、餅乾及醬料等零食及乾貨為主。平日收貨後,他們就會將貨物運回倉,售前亦會先試味,確保食用後無問題,並貼上自家貼紙,供客人識別。起初,GreenPrice以網站作為主要銷售平台,其後踏入社區,至今已參與近四次以環保為主題的市集。生意方面,亦開始上軌道,上個月的生意額約萬多二萬元。


師奶客最支持女兒體驗過期味

Terence指,根據四人辦市集的經驗,對於「過期」字眼最為着緊的,並非一眾廚房支柱的師奶們,反而是後生一群。「有一次,有位頗支持我們的家庭主婦,專程帶女兒來,希望一改她平日浪費的習慣。」原來即使品質未變,這位女孩平日一律不吃過期食物,「之後,我們向她解釋,並給她試試過了最佳食用日期的杏仁茶(茶粉沖泡),那女孩飲完之後,方發現實質沒有問題,並與家中(未過期)的差不多。」Terence續指,二人最後向他們買走幾盒杏仁茶。驟眼看,攤檔上的零食飲品各佔山頭,標價由數元起至自由定價。「雖然我們是自由定價,但都不鼓勵大家(一次過)大量地去買,而是因應需要而購買相應的份量,不要做大嘥鬼啊!」Terence打趣道。何時起,我們都不再相信天生的味蕾,任由數字牽住舌頭走呢?下次市集日期:2016年12月4日
GreenPrice
http://www.greenprice.hk/記者:湯珮然攝影:鄧鴻欣、潘志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19/198384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3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